CN109286736B - 摄像模组及其支座、感光装置和制造方法以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摄像模组及其支座、感光装置和制造方法以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286736B
CN109286736B CN201710600309.8A CN201710600309A CN109286736B CN 109286736 B CN109286736 B CN 109286736B CN 201710600309 A CN201710600309 A CN 201710600309A CN 109286736 B CN109286736 B CN 10928673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hotosensitive
support
vent
molding
substr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60030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286736A (zh
Inventor
不公告发明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Sunny Opo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Sunny Opo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Sunny Opo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Sunny Opote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416255.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600998B/zh
Priority to CN202210169182.XA priority patent/CN114584690B/zh
Priority to CN201710600309.8A priority patent/CN109286736B/zh
Priority to PCT/CN2018/096649 priority patent/WO2019015692A1/zh
Priority to CN202111073363.4A priority patent/CN113596313B/zh
Priority to CN201880045508.XA priority patent/CN110892702B/zh
Publication of CN1092867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28673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28673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28673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4Mounting of pick-up tubes,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deviation or focusing coi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5Optical par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Mounting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7Mechanical or electrical 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being embedded in other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amera Bodies And Camera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 Solid State Image Pick-Up Elements (AREA)
  • Transforming Light Signals Into Electric Sign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摄像模组及其支座、感光装置和制造方法以及电子设备,其中所述支座具有至少一通光通道,在至少一滤光元件被贴装于所述支座和藉由所述滤光元件封闭所述通光通道之后形成一滤光单元,其中所述支座被贴装于一模塑感光单元,以在所述滤光单元和所述模塑感光单元之间形成至少一密封空间,其中所述支座还具有至少一通气通道,其中所述通气通道连通所述密封空间和所述摄像模组的外部环境,以使所述密封空间的气体经由所述通气通道与所述摄像模组的外部环境的气体交换。

Description

摄像模组及其支座、感光装置和制造方法以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学成像领域,特别涉及一摄像模组及其支座、感光装置和制造方法以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近年来,智能电子设备变得日益流行,例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的发展日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娱乐方式。智能电子设备的很多功能得益于被配置于电子设备的摄像模组及其相关技术的发展,例如随着高像素、高品质的摄像模组的发展,智能电子设备越来越能够取代传统的卡片式数码相机。众所周知的是,高像素、高品质的摄像模组的硬件基础是感光元件具有更大尺寸的感光面积和数量更多、尺寸更大的被动元器件,由于智能电子设备对于更高像素、更高品质的追求,导致摄像模组的体积越来越大,这也使得摄像模组的发展趋势越来越不符合电子设备的轻薄化的发展趋势。例如,在控制智能电子设备的厚度尺寸,甚至需要进一步降低智能电子设备的基础上,一旦被配置于智能电子设备的摄像模组的体积被增加,则必然会导致摄像模组凸出于智能电子设备或者被配置于智能电子设备的其他智能部件(例如但不限于陀螺仪、传感器、处理器等)的数量减少、尺寸减小。可以理解的是,如果摄像模组凸出于智能电子设备,一方面会导致智能电子设备的外观设计受到影响,另一方面在使用者携带智能电子设备的过程中,凸出于智能电子设备的摄像模组容易被碰触而导致摄像模组被损坏。如果被配置于智能电子设备的数量减少、尺寸减小,则会对摄像模组的性能产生较大的不利影响,并进一步限制智能电子设备朝向智能化方向发展。
为了减小高像素、高品质的摄像模组的体积,发明人将应用于半导体封装领域的模塑封装工艺引入到摄像模组的封装过程中,具体为,首先将被动电子元器件通过表面贴附工艺贴装在电路板上,然后再利用模塑工艺使模塑材料一体地结合于电路板而形成一体式基座,其中一体式基座能够包埋被动电子元器件,由于在一体式基座和被动电子元器件之间不需要预留安全距离,从而使摄像模组的体积被减小,并且一体式基座能够通过隔离相邻被动电子元器件的方式阻止相邻被动电子元器件出现相互干扰的不良现象,从而在电路板的有限贴装面积上能够被贴装数量更多、尺寸更大的被动电子元器件,这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摄像模组的品质。如果先将感光元件贴装在电路板上,然后再进行模塑工艺,则通过模塑工艺形成的一体地结合于电路板的一体式基座还能够进一步包埋感光元件的非感光区域,这样,在一体式基座和感光元件之间也不需要预留安全距离,从而有利于进一步减小摄像模组的体积。
另外,滤光元件被保持在光学镜头和感光元件之间,以用于过滤自光学镜头进入摄像模组的内部的光线中的杂散光。通常情况下,滤光元件是玻璃片,例如大不限于蓝玻璃,一方面,滤光元件比较脆弱,并且长宽尺寸越大的滤光元件越脆弱,另一方面,滤光元件的成本比较高,并且长宽尺寸越大的滤光元件的成本比较高。在将长宽尺寸比较大的滤光元件贴装在一体式基座上时,由于滤光元件很薄且比较脆弱,再在贴装过程中很容易造成滤光元件产生裂纹,或者造成滤光元件碎裂。另外,根据光学成像原理,滤光元件真正被有效利用的面积实际上很小,仅位于滤光元件的中部的区域是滤光区域。换言之,滤光元件的滤光区域的面积占滤光元件的整体面积比较小,这造成了滤光元件的浪费,并大幅度地增加了摄像模组的成本。
为了减小滤光元件的长宽尺寸和提高滤光元件的滤光区域占滤光元件的整体面积的比例,用于连接滤光元件和一体式基座的框形支座被发明人采用。具体地说,首先将滤光元件贴装在框形支座的内侧部,然后在将框形支座的外侧部通过胶水贴装在一体式基座上,此时,框形支座的内侧部能够从感光元件的非感光区域向感光区域方向延伸,并且使框形支座的通光孔对应于感光元件的感光区域,和使滤光元件被保持在感光元件的感光路径上。在现在的工艺中,利用胶水将框形支座贴装在一体式基座上,首先将胶水施涂于框形支座的下贴装面和/或一体式基座的上表面,然后再将框形支座的下贴装面和一体式基座的上表面贴装在一起之后进行烘烤工艺,此时,框形支座的下贴装面能够被可靠地贴装于一体式基座的上表面。然后,由于在将框形支座的下贴装面贴装于一体式基座的上表面之后,在滤光元件、框形支座、一体式基座和电路板之间会形成一个密封空间,此时,在进行烘烤工艺的过程中,密封空间的内部和外部环境的气压不再平衡,根据热胀冷缩的原理,密封空间内的气压会大于外部环境的气压,这样,会导致滤光元件、感光元件等较为脆弱的元器件受到气压的影响,气压会导致滤光元件、感光元件等较为脆弱的元器件产生变形或者裂纹等不良现象出现,而一旦这些不良现象出现,则必然会影响摄像模组的品质,甚至会导致摄像模组报废。因此,研究一种能在进行烘烤工艺的过程中使密封空间内的气压和外部环境的气压保持平衡的方法对于保证摄像模组的品质和良率来说特别的重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摄像模组及其支座、感光装置和制造方法以及电子设备,其中所述摄像模组具有至少一密封空间,在所述摄像模组被制造的过程中,所述密封空间的气压压力和所述摄像模组的感光装置的外部的气压压力能够始终被保持平衡,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避免出现所述感光装置的用于形成所述密封空间的每个部件因受压不平衡而被损坏的不良现象。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摄像模组及其支座、感光装置和制造方法以及电子设备,其中在所述摄像模组被制造的过程中,所述密封空间的气压压力和所述感光装置的外部的气压压力能够始终被保持平衡,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保证所述感光装置的滤光元件的上部和下部受到的气压压力一致,从而避免因所述滤光元件的上部和下部受到的压力不平衡而导致所述滤光元件出现裂纹或者碎裂的不良现象。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摄像模组及其支座、感光装置和制造方法以及电子设备,其中所述感光装置具有至少一通气通道,以供连通所述密封空间和所述感光装置的外部,从而在进行烘烤工艺时,通过所述通气通道实现所述密封空间和所述感光装置的外部的气体交换的方式,平衡所述密封空间的气压压力和所述感光装置的外部的气压压力。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摄像模组及其支座、感光装置和制造方法以及电子设备,其中所述通气通道弯曲地延伸,以避免灰尘等污染物经由所述通气通道自外部环境进入所述密封空间,从而防止被保持在所述密封空间内的感光区域和所述滤光元件的用于形成所述密封空间的部分被污染。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摄像模组及其支座、感光装置和制造方法以及电子设备,其中所述通气通道能够被密封介质密封,以避免灰尘等污染物经由所述通气通道自所述感光装置的外部进入所述密封空间,从而防止被保持在所述密封空间内的感光区域和所述滤光元件形成所述密封空间的部分被污染。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摄像模组及其支座、感光装置和制造方法以及电子设备,其中所述通气通道弯曲地延伸,通过这样的方式,在利用所述密封介质密封所述通气通道时,所述通气通道能够阻止所述密封介质流动到所述密封空间内,从而防止被保持在所述密封空间内的所述感光元件的感光区域被污染。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摄像模组及其支座、感光装置和制造方法以及电子设备,其中所述通气通道弯曲地延伸,通过这样的方式,在利用所述密封介质密封所述通气通道时,所述密封介质不会流动到所述密封空间的内壁而导致所述密封空间的内部出现凹凸不平的不良现象,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防止经由所述滤光元件进入所述密封空间的光线被影响,以保证所述摄像模组的成像品质。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摄像模组及其支座、感光装置和制造方法以及电子设备,其中所述支座具有至少一通气槽,在所述支座通过贴装介质被贴装于所述摄像模组的模塑基座时,所述通气槽在所述支座和所述模塑基座之间形成所述通气通道。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摄像模组及其支座、感光装置和制造方法以及电子设备,其中所述模塑基座具有至少一通气槽,在所述支座通过所述贴装介质被贴装于所述模塑基座时,所述通气槽在所述支座和所述模塑基座之间形成所述通气通道。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摄像模组及其支座、感光装置和制造方法以及电子设备,其中所述支座具有至少一通气孔和至少一通气槽,所述通气孔和所述通气槽相互连通以形成所述通气通道,并且所述通气孔的延伸方向和所述通气槽的延伸方向不一致,这样,能够使所述通气通道弯曲地延伸。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摄像模组及其支座、感光装置和制造方法以及电子设备,其中所述通气槽的深度尺寸大于所述贴装介质的厚度尺寸,这样,在进行烘烤工艺时,能够避免所述贴装介质受热膨胀时填满所述通气槽而堵塞所述通气通道的不良现象,从而通过保持所述通气孔和所述通气槽形成的所述通气通道畅通的方式保证所述密封空间内的气压压力和所述感光装置的外部的气压压力被保持平衡。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摄像模组及其支座、感光装置和制造方法以及电子设备,其中多个小尺寸的所述通气孔可以连通同一个所述通气槽而形成所述通气通道,通过这样的方式,小尺寸的所述通气孔能够阻止灰尘等污染物经由所述通气通道自外部环境进入所述密封空间而污染被保持在所述密封空间内的所述感光元件的感光区域和所述滤光元件的用于形成所述密封空间的部分的不良现象出现。
依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一摄像模组,其包括至少一光学镜头和至少一感光装置,其中所述感光装置包括:
至少一滤光单元,其中所述滤光单元包括至少一支座和至少一滤光元件,所述支座具有至少一通光通道,所述滤光元件被贴装于所述支座,并且所述支座的所述通光通道对应于所述滤光元件;和
至少一模塑感光单元,其中所述模塑感光单元进一步包括:
至少一电路板,其中所述电路板包括至少一基板;
至少一感光元件,其中所述感光元件具有一感光区域和环绕在所述感光区域四周的一非感光区域,其中所述感光元件被导通地连接于所述基板;以及
至少一模塑基座,其中所述模塑基座具有至少一光窗,所述模塑基座一体地结合于所述基板,并且所述模塑基座环绕在所述感光元件的所述感光区域的四周,和所述感光元件的所述感光区域对应于所述模塑基座的所述光窗,其中所述支座被贴装于所述模塑基座的顶表面,并且在所述滤光单元和所述模塑感光单元之间形成至少一密封空间,所述感光元件的所述感光区域被保持在所述密封空间,其中所述光学镜头被保持在所述感光元件的感光路径,和所述滤光元件被保持在所述光学镜头和所述感光元件之间;
其中所述感光装置具有至少一通气通道,所述通气通道用于连通所述密封空间和所述感光装置的外部,其中在所述感光装置被制造的过程中,所述通气通道用于使所述密封空间的内部的气体和所述感光装置的外部的气体交换,以平衡所述密封空间的内部的气压和所述感光装置的外部的气压。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通气通道形成于所述支座;或者所述通气通道形成于所述模塑基座;或者所述通气通道形成于所述支座和所述模塑基座之间;或者所述通气通道的一部分形成于所述支座,另一部分形成于所述模塑基座和所述支座之间。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通气通道弯曲地延伸;或者所述通气通道倾斜地延伸;或者所述通气通道的形状选择:“L”字形、“S”字形、“V”字形或者“Y”字形组成的形状组。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支座具有一上表面、一下表面、一内侧面、一外侧面、至少一通气孔以及至少一通气槽,其中所述上表面和所述下表面相互对应,所述内侧面和所述外侧面相互对应,并且所述内侧面和所述外侧面分别向上和向下延伸以连接于所述上表面和所述下表面,所述内侧面界定所述通光通道,其中所述通气孔自所述上表面向所述下表面方向延伸,所述通气槽形成于所述下表面,并且所述通气槽自所述内侧面向所述外侧面方向延伸,其中所述通气孔和所述通气槽相互连通以形成所述感光装置的所述通气通道。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通气孔的延伸方向和所述通气槽的延伸方向相互垂直。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一个所述通气孔和一个所述通气槽相互连通以形成所述感光装置的所述通气通道;或者多个所述通气孔和一个所述通气槽相互连通以形成所述感光装置的所述通气通道;或者一个所述通气孔和多个所述通气槽相互连通以形成所述感光装置的所述通气通道。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通气槽呈阶梯状。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设所述支座的所述通气槽的深度尺寸的参数为h1,其中所述通气槽的深度尺寸的参数h1的取值范围是:h1≥0.1mm。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设所述支座的所述通气槽的深度尺寸的参数为h1,设所述支座的厚度尺寸的参数为H,其中所述通气槽的深度尺寸的参数h1和所述支座的厚度尺寸的参数H的比值的取值范围是:0.5%~70%。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支座的所述通气槽具有一开口端和对应于所述开口端的一连通端,其中将所述通气槽的所述连通端的部分定义为一第一通气槽,将所述通气槽的所述开口端的部分定义为一第二通气槽,从而所述第一通气槽分别连通所述第二通气槽和所述通气孔,并且所述第二通气槽连通所述密封空间,其中所述第一通气槽的深度尺寸大于所述第二通气槽的深度尺寸。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支座的所述第一通气槽的深度尺寸为0.1mm,所述支座的所述第二通气槽的深度尺寸为0.03mm。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设所述支座的所述第一通气槽的宽度尺寸的参数为W,设所述通气孔的低端的直径尺寸的参数为R,其中所述支座的所述第一通气槽的宽度尺寸与所述通气孔的低端的直径尺寸的比值的取值范围是:2:1~1:1。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支座具有一上表面、一下表面、一内侧面、一外侧面以及至少一通气槽,其中所述上表面和所述下表面相互对应,所述内侧面和所述外侧面相互对应,并且所述内侧面和所述外侧面分别向上和向下延伸以连接于所述上表面和所述下表面,所述内侧面界定所述通光通道,其中所述通气槽形成于所述下表面,并且所述通气槽自所述内侧面延伸至所述外侧面,其中在所述支座的所述下表面被贴装于所述模塑基座的所述顶表面后,所述通气槽在所述支座和所述模塑基座之间形成所述感光装置的所述通气通道。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通气槽弯曲地延伸。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通气槽的形状选自:“L”字形、“S”字形、“V”字形以及“Y”字形组成的形状组。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支座具有至少一第一凹槽和至少一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自所述支座的所述内侧面向所述外侧面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凹槽自所述支座的所述外侧面向所述内侧面方向延伸,并且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相互连通以形成所述支座的所述凹槽。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支座的所述第一凹槽的延伸方向和所述第二凹槽的延伸方向具有夹角。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一个所述第一凹槽和一个所述第二凹槽相互连通以形成所述支座的所述凹槽;或者多个所述第一凹槽和一个所述第二凹槽相互连通以形成所述支座的所述凹槽;或者一个所述第一凹槽和多个所述第二凹槽相互连通以形成所述支座的所述凹槽。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支座具有一上表面、一下表面、一内侧面、一外侧面以及至少一通气槽,其中所述上表面和所述下表面相互对应,所述内侧面和所述外侧面相互对应,并且所述内侧面和所述外侧面分别向上和向下延伸以连接于所述上表面和所述下表面,所述内侧面界定所述通光通道,其中所述下表面的靠近所述光窗的区域被界定为一非画胶区域,和所述下表面的远离所述光窗的区域被界定为环绕所述非画胶区域的一画胶区域,其中所述通气槽形成于所述下表面,并且所述通气槽自所述外侧面经由所述画胶区域延伸至所述非画胶区域的适当位置,其中在所述支座的所述下表面的所述画胶区域被贴装于所述模塑基座的所述顶表面后,所述通气槽在所述支座的所述下表面和所述模塑基座的所述顶表面之间形成所述感光装置的所述通气通道。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支座具有一上表面、一下表面、一内侧面、一外侧面以及至少一通气孔,其中所述上表面和所述下表面相互对应,所述内侧面和所述外侧面相互对应,并且所述内侧面和所述外侧面分别向上和向下延伸以连接于所述上表面和所述下表面,所述内侧面界定所述通光通道,其中所述下表面的靠近所述光窗的区域被界定为一非画胶区域,和所述下表面的远离所述光窗的区域被界定为环绕所述非画胶区域的一画胶区域,其中所述通气孔自所述支座的所述上表面延伸至所述下表面的所述非画胶区域,其中所述支座的所述下表面的所述画胶区域被贴装于所述模塑基座的所述顶表面,所述支座的所述通气孔形成所述感光装置的所述通气通道。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支座具有一上表面、一下表面、一内侧面、一外侧面以及至少一通气槽,其中所述上表面和所述下表面相互对应,所述内侧面和所述外侧面相互对应,并且所述内侧面和所述外侧面分别向上和向下延伸以连接于所述上表面和所述下表面,所述内侧面界定所述通光通道,其中所述通气槽形成于所述支座的所述上表面,并且所述通气槽自所述内侧面向所述外侧面方向延伸,其中所述滤光元件被贴装于所述支座的所述上表面,并且所述滤光元件使所述通气槽的一部分处于暴露状态,其中在所述支座的所述下表面被贴装于所述模塑基座的所述顶表面后,所述支座的所述通气槽在所述滤光元件和所述支座之间形成所述感光装置的所述通气通道。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支座具有一上表面、一下表面、一内侧面、一外侧面以及至少一通气槽,其中所述上表面和所述下表面相互对应,所述内侧面和所述外侧面相互对应,并且所述内侧面和所述外侧面分别向上和向下延伸以连接于所述上表面和所述下表面,所述内侧面界定所述通光通道,其中所述上表面的靠近所述光窗的区域被界定为一上表面内侧,和所述上表面的远离所述光窗的区域被界定为环绕在所述上表面内侧四周的一上表面外侧,其中所述内侧面具有一内侧面上侧和一内侧面下侧,所述内侧面上侧分别向上和向下延伸以连接于所述上表面外侧和所述上表面内侧,所述内侧面下侧分别向上和向下延伸以连接于所述上表面内侧和所述下表面,其中所述通气槽被设于所述上表面内侧,并且所述通气槽自所述内侧面下侧延伸至所述内侧面上侧,其中所述滤光元件被贴装于所述支座的所述上表面内侧,并且在所述滤光元件的侧壁和所述内侧面上侧之间形成一缝隙,所述支座的所述通气槽和所述缝隙相互连通以形成所述感光装置的所述通气通道,其中所述支座的所述下表面被贴装于所述模塑基座的所述顶表面。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支座具有一上表面、一下表面、一内侧面、一外侧面以及至少一通气孔,其中所述上表面和所述下表面相互对应,所述内侧面和所述外侧面相互对应,并且所述内侧面和所述外侧面分别向上和向下延伸以连接于所述上表面和所述下表面,所述内侧面界定所述通光通道,其中所述上表面的靠近所述光窗的区域被界定为一上表面内侧,和所述上表面的远离所述光窗的区域被界定为环绕在所述上表面内侧四周的一上表面外侧,其中所述内侧面具有一内侧面上侧和一内侧面下侧,所述内侧面上侧分别向上和向下延伸以连接于所述上表面外侧和所述上表面内侧,所述内侧面下侧分别向上和向下延伸以连接于所述上表面内侧和所述下表面,其中所述通气孔自所述上表面内侧延伸至所述下表面,其中所述滤光元件被贴装于所述支座的所述上表面内侧,并且在所述滤光元件的侧壁和所述内侧面上侧之间形成一缝隙,所述支座的所述通气孔和所述缝隙相互连通以形成所述感光装置的所述通气通道,其中所述支座的所述下表面被贴装于所述模塑基座的所述顶表面。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支座具有一上表面、一下表面、一内侧面、一外侧面、至少一通气槽以及至少一通气孔,其中所述上表面和所述下表面相互对应,所述内侧面和所述外侧面相互对应,并且所述内侧面和所述外侧面分别向上和向下延伸以连接于所述上表面和所述下表面,所述内侧面界定所述通光通道,其中所述上表面的靠近所述光窗的区域被界定为一上表面内侧,和所述上表面的远离所述光窗的区域被界定为环绕在所述上表面内侧四周的一上表面外侧,其中所述内侧面具有一内侧面上侧和一内侧面下侧,所述内侧面上侧分别向上和向下延伸以连接于所述上表面外侧和所述上表面内侧,所述内侧面下侧分别向上和向下延伸以连接于所述上表面内侧和所述下表面,其中所述通气槽自所述上表面外侧延伸至所述上表面内侧,所述通气孔自所述上表面内侧延伸至所述下表面,并且所述通气孔和所述通气槽相互连通以形成所述感光装置的所述通气通道,其中所述滤光元件被贴装于所述支座的所述上表面内侧,所述支座的所述下表面被贴装于所述模塑基座的所述顶表面。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支座包括一基座贴装部、一连接部以及一滤光片贴装部,所述连接部分别向上和向下延伸以连接于所述基座贴装部和所述滤光片贴装部,所述滤光片贴装部界定所述通光通道,所述滤光元件被贴装于所述支座的所述滤光片贴装部,并且在所述滤光元件的外壁和所述连接部之间形成一缝隙,其中所述支座的所述基座贴装部被贴装于所述模塑基座的所述顶表面,并且所述滤光片贴装部被保持在所述模塑基座的所述光窗,以使所述模塑基座环绕在所述支座的所述滤光片贴装部,其中所述支座具有至少一通光孔,其中所述通光孔自所述滤光片贴装部的上表面延伸至下表面,并且所述通光孔在所述滤光片贴装部的上表面连通所述缝隙,以形成所述感光装置的所述通气通道。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支座包括一基座贴装部、一连接部以及一滤光片贴装部,所述连接部分别向上和向下延伸以连接于所述基座贴装部和所述滤光片贴装部,所述滤光片贴装部界定所述通光通道,所述滤光元件被贴装于所述支座的所述滤光片贴装部,所述支座的所述基座贴装部被贴装于所述模塑基座的所述顶表面,并且所述滤光片贴装部被保持在所述模塑基座的所述光窗,以使所述模塑基座环绕在所述支座的所述滤光片贴装部,其中在所述模塑基座的基座内表面和所述支座的所述连接部之间形成一缝隙,其中所述支座具有至少一通光孔,其中所述通光孔自所述基座贴装部的上表面延伸至下表面,并且所述通光孔在所述基座贴装部的下表面连通所述缝隙,以形成所述感光装置的所述通气通道。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支座包括一基座贴装部、一连接部以及一滤光片贴装部,所述连接部分别向上和向下延伸以连接于所述基座贴装部和所述滤光片贴装部,所述滤光片贴装部界定所述通光通道,所述滤光元件被贴装于所述支座的所述滤光片贴装部,并且在所述滤光元件的外壁和所述连接部之间形成一缝隙,所述支座的所述基座贴装部被贴装于所述模塑基座的所述顶表面,并且所述滤光片贴装部被保持在所述模塑基座的所述光窗,以使所述模塑基座环绕在所述支座的所述滤光片贴装部,其中在所述模塑基座的基座内表面和所述支座的所述连接部之间形成另一缝隙,其中所述支座具有至少一通光孔,所述通光孔自所述连接部的一侧延伸至另一侧,以分别连通形成于所述滤光元件的外壁和所述连接部之间的所述缝隙和形成于所述模塑基座的基座内表面和所述滤光元件的外壁之间的所述缝隙,从而形成所述感光装置的所述通气通道。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模塑基座的所述顶表面具有至少一通气槽,所述通气槽自所述模塑基座的基座内表面延伸至基座外表面,以连通所述光窗和外部,其中在所述支座被贴装于所述模塑基座的所述顶表面后,所述通气槽在所述支座和所述模塑基座的所述顶表面之间形成所述感光装置的所述通气通道。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模塑基座的所述通气槽弯曲地延伸。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模塑基座的所述通气槽的形状选自:“L”字形、“S”字形、“V”字形以及“Y”字形组成的形状组。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模塑基座具有至少一第一凹槽和至少一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自所述模塑基座的所述基座内表面向所述基板外表面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凹槽自所述模塑基座的所述基座外表面向所述基座内表面方向延伸,并且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相互连通以形成所述模塑基座的所述凹槽。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一个所述第一凹槽和一个所述第二凹槽相互连通以形成所述模塑基座的所述凹槽;或者一个所述第一凹槽和多个所述第二凹槽相互连通以形成所述模塑基座的所述凹槽;或者多个所述第一凹槽和一个所述第一凹槽相互连通以形成所述模塑基座的所述凹槽。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支座具有一上表面、一下表面、一内侧面、一外侧面以及至少一通气孔,其中所述上表面和所述下表面相互对应,所述内侧面和所述外侧面相互对应,并且所述内侧面和所述外侧面分别向上和向下延伸以连接于所述上表面和所述下表面,所述通气孔自所述支座的所述上表面延伸至所述下表面,其中所述模塑基座的所述顶表面具有至少一通气槽,所述通气槽自所述模塑基座的基座内表面向基座外表面方向延伸至适当位置,其中在所述支座的所述下表面被贴装于所述模塑基座的所述顶表面后,所述支座的所述通气孔和所述模塑基座的所述通气槽相互连通以形成所述感光装置的所述通气通道。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模塑基座具有一第一凹槽和一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分别连通所述第二凹槽和所述通气孔,所述第二凹槽连通所述密封空间,其中所述第一凹槽的深度尺寸大于所述第二凹槽的深度尺寸。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摄像模组进一步包括至少一密封元件,所述密封元件形成于和被保持在所述通气通道。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基板具有一基板正面、一基板背面以及至少一容纳空间,其中所述基板正面和所述基板背面相互对应,所述容纳空间自所述基板正面向所述基板背面方向延伸,其中所述感光装置被容纳于所述容纳空间。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基板具有一基板正面、一基板背面以及至少一容纳空间,其中所述基板正面和所述基板背面相互对应,所述容纳空间自所述基板正面延伸至所述基板背面,以连通所述基板正面和所述基板背面,其中所述感光元件的所述非感光区域被贴装于所述基板的所述基板背面,并且所述基板环绕在所述感光元件的所述感光区域的四周,以使所述感光元件的所述感光区域对应于所述基板的所述容纳空间。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模塑基座一体地结合于所述感光元件的所述非感光区域的至少一部分;或者所述模塑基座一体地结合于所述基板。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电路板包括至少一电子元器件,所述电子元器件被导通地连接于所述基板,其中所述模塑基座包埋凸出于所述基板的所述基板正面的至少一个所述电子元器件的至少一部分。
依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一带有摄像模组的电子设备,其包括一设备本体和被设置于所述设备本体的至少一摄像模组,其中所述摄像模组包括至少一光学镜头和至少一感光装置,其中所述感光装置包括:
至少一滤光单元,其中所述滤光单元包括至少一支座和至少一滤光元件,所述支座具有至少一通光通道,所述滤光元件被贴装于所述支座,并且所述支座的所述通光通道对应于所述滤光元件;和
至少一模塑感光单元,其中所述模塑感光单元进一步包括:
至少一电路板,其中所述电路板包括至少一基板;
至少一感光元件,其中所述感光元件具有一感光区域和环绕在所述感光区域四周的一非感光区域,其中所述感光元件被导通地连接于所述基板;以及
至少一模塑基座,其中所述模塑基座具有至少一光窗,所述模塑基座一体地结合于所述基板,并且所述模塑基座环绕在所述感光元件的所述感光区域的四周,和所述感光元件的所述感光区域对应于所述模塑基座的所述光窗,其中所述支座被贴装于所述模塑基座的顶表面,并且在所述滤光单元和
所述模塑感光单元之间形成至少一密封空间,所述感光元件的所述感光区域被保持在所述密封空间,其中所述光学镜头被保持在所述感光元件的感光路径,和所述滤光元件被保持在所述光学镜头和所述感光元件之间;
其中所述感光装置具有至少一通气通道,所述通气通道用于连通所述密封空间和所述感光装置的外部,其中在所述感光装置被制造的过程中,所述通气通道用于使所述密封空间的内部的气体和所述感光装置的外部的气体交换,以平衡所述密封空间的内部的气压和所述感光装置的外部的气压。
依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一摄像模组,其包括至少一光学镜头和至少一感光装置,其中所述感光装置包括:
至少一滤光单元,其中所述滤光单元包括至少一支座和至少一滤光元件,其中所述支座具有至少一通光通道、至少一通气通道以及至少一第二通光空间,所述通光通道和所述通气通道分别连通所述第二通光空间,所述滤光元件被贴装于所述支座,并且所述支座的所述通光通道对应于所述滤光元件;和
至少一模塑感光单元,其中所述模塑感光单元进一步包括:
至少一电路板,其中所述电路板包括至少一基板;
至少一感光元件,其中所述感光元件具有一感光区域和环绕在所述感光区域四周的一非感光区域,其中所述感光元件被导通地连接于所述基板;以及
至少一模塑部,其中所述模塑部包括至少一模塑体和具有至少一第一通光空间,所述模塑体一体地结合于所述基板,并且所述模塑体形成至少所述第一通光空间,其中所述支座被贴装于所述模塑体,以使所述第一通光空间和所述第二通光空间相互连通而在所述滤光单元和所述模塑感光单元之间形成至少一密封空间,所述支座的所述通气通道用于连通所述密封空间和所述感光装置的外部,其中所述感光元件的所述感光区域被保持在所述密封空间,其中所述光学镜头被保持在所述感光元件的感光路径,所述滤光元件被保持在所述光学镜头和所述感光元件之间。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支座包括一支座主体和一体地延伸于所述支座主体的至少一延伸臂,在所述支座主体和所述延伸臂之间形成所述第二通光空间,所述通光通道形成于所述支座主体,所述通气通道形成于所述延伸臂,其中所述支座的所述延伸臂被贴装于所述模塑部的所述模塑体。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支座包括至少一支座主体和一体地延伸于所述支座主体的至少一延伸臂,在所述支座主体和所述延伸臂之间形成所述第二通光空间和连通于所述第二通光空间的至少一第二安装空间,所述通光通道形成于所述支座主体,所述通气通道形成于所述延伸臂,其中在相邻所述模塑体之间形成至少一第一安装空间,其中在所述支座被贴装于所述模塑部时,所述支座的所述延伸臂的至少一部分被保持在所述模塑部的所述第一安装空间,所述模塑体的至少一部分被保持在所述支座的所述第二安装空间,以在所述滤光单元和所述模塑感光单元之间形成所述密封空间。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模塑体呈“I”字形,所述延伸臂呈“匚”字形;或者所述模塑体呈“匚”字形,所述延伸臂呈“I”字形;或者所述模塑体呈“L”字形,所述延伸臂呈“L”字形;或者两个所述模塑体相互对称,两个所述延伸臂相互对称;或者所述模塑体和所述延伸臂均呈“口”字形。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通气通道倾斜地延伸。
依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一带有摄像模组的电子设备,其包括一设备本体和至少一摄像模组,其中所述摄像模组至少一光学镜头和至少一感光装置,其中所述感光装置包括:
至少一滤光单元,其中所述滤光单元包括至少一支座和至少一滤光元件,其中所述支座具有至少一通光通道、至少一通气通道以及至少一第二通光空间,所述通光通道和所述通气通道分别连通所述第二通光空间,所述滤光元件被贴装于所述支座,并且所述支座的所述通光通道对应于所述滤光元件;和
至少一模塑感光单元,其中所述模塑感光单元进一步包括:
至少一电路板,其中所述电路板包括至少一基板;
至少一感光元件,其中所述感光元件具有一感光区域和环绕在所述感光区域四周的一非感光区域,其中所述感光元件被导通地连接于所述基板;以及
至少一模塑部,其中所述模塑部包括至少一模塑体和具有至少一第一通光空间,所述模塑体一体地结合于所述基板,并且所述模塑体形成至少所述第一通光空间,其中所述支座被贴装于所述模塑体,以使所述第一通光空间和所述第二通光空间相互连通而在所述滤光单元和所述模塑感光单元之间形成至少一密封空间,所述支座的所述通气通道用于连通所述密封空间和所述感光装置的外部,其中所述感光元件的所述感光区域被保持在所述密封空间,其中所述光学镜头被保持在所述感光元件的感光路径,所述滤光元件被保持在所述光学镜头和所述感光元件之间。
依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一感光装置,其包括:
至少一滤光单元,其中所述滤光单元包括至少一支座和至少一滤光元件,所述支座具有至少一通光通道,所述滤光元件被贴装于所述支座,并且所述支座的所述通光通道对应于所述滤光元件;和
至少一模塑感光单元,其中所述模塑感光单元进一步包括:
至少一电路板,其中所述电路板包括至少一基板;
至少一感光元件,其中所述感光元件具有一感光区域和环绕在所述感光区域四周的一非感光区域,其中所述感光元件被导通地连接于所述基板;以及
至少一模塑基座,其中所述模塑基座具有至少一光窗,所述模塑基座一体地结合于所述基板,并且所述模塑基座环绕在所述感光元件的所述感光区域的四周,和所述感光元件的所述感光区域对应于所述模塑基座的所述光窗,其中所述支座被贴装于所述模塑基座的顶表面,并且在所述滤光单元和所述模塑感光单元之间形成至少一密封空间,所述感光元件的所述感光区域被保持在所述密封空间,所述滤光元件被保持在所述感光元件的感光路径;
其中所述感光装置具有至少一通气通道,所述通气通道用于连通所述密封空间和所述感光装置的外部,其中在所述感光装置被制造的过程中,所述通气通道用于使所述密封空间的内部的气体和所述感光装置的外部的气体交换,以平衡所述密封空间的内部的气压和所述感光装置的外部的气压。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通气通道形成于所述支座;或者所述通气通道形成于所述模塑基座;或者所述通气通道形成于所述支座和所述模塑基座之间;或者所述通气通道的一部分形成于所述支座,另一部分形成于所述模塑基座和所述支座之间。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通气通道弯曲地延伸;或者所述通气通道倾斜地延伸;或者所述通气通道的形状选择:“L”字形、“S”字形、“V”字形或者“Y”字形组成的形状组。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支座具有一上表面、一下表面、一内侧面、一外侧面、至少一通气孔以及至少一通气槽,其中所述上表面和所述下表面相互对应,所述内侧面和所述外侧面相互对应,并且所述内侧面和所述外侧面分别向上和向下延伸以连接于所述上表面和所述下表面,所述内侧面界定所述通光通道,其中所述通气孔自所述上表面向所述下表面方向延伸,所述通气槽形成于所述下表面,并且所述通气槽自所述内侧面向所述外侧面方向延伸,其中所述通气孔和所述通气槽相互连通以形成所述感光装置的所述通气通道。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通气孔的延伸方向和所述通气槽的延伸方向相互垂直。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一个所述通气孔和一个所述通气槽相互连通以形成所述感光装置的所述通气通道;或者多个所述通气孔和一个所述通气槽相互连通以形成所述感光装置的所述通气通道;或者一个所述通气孔和多个所述通气槽相互连通以形成所述感光装置的所述通气通道。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通气槽呈阶梯状。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设所述支座的所述通气槽的深度尺寸的参数为h1,其中所述通气槽的深度尺寸的参数h1的取值范围是:h1≥0.1mm。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设所述支座的所述通气槽的深度尺寸的参数为h1,设所述支座的厚度尺寸的参数为H,其中所述通气槽的深度尺寸的参数h1和所述支座的厚度尺寸的参数H的比值的取值范围是:0.5%~70%。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支座的所述通气槽具有一开口端和对应于所述开口端的一连通端,其中将所述通气槽的所述连通端的部分定义为一第一通气槽,将所述通气槽的所述开口端的部分定义为一第二通气槽,从而所述第一通气槽分别连通所述第二通气槽和所述通气孔,并且所述第二通气槽连通所述密封空间,其中所述第一通气槽的深度尺寸大于所述第二通气槽的深度尺寸。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支座的所述第一通气槽的深度尺寸为0.1mm,所述支座的所述第二通气槽的深度尺寸为0.03mm。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设所述支座的所述第一通气槽的宽度尺寸的参数为W,设所述通气孔的低端的直径尺寸的参数为R,其中所述支座的所述第一通气槽的宽度尺寸与所述通气孔的低端的直径尺寸的比值的取值范围是:2:1~1:1。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支座具有一上表面、一下表面、一内侧面、一外侧面以及至少一通气槽,其中所述上表面和所述下表面相互对应,所述内侧面和所述外侧面相互对应,并且所述内侧面和所述外侧面分别向上和向下延伸以连接于所述上表面和所述下表面,所述内侧面界定所述通光通道,其中所述通气槽形成于所述下表面,并且所述通气槽自所述内侧面延伸至所述外侧面,其中在所述支座的所述下表面被贴装于所述模塑基座的所述顶表面后,所述通气槽在所述支座和所述模塑基座之间形成所述感光装置的所述通气通道。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通气槽弯曲地延伸。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通气槽的形状选自:“L”字形、“S”字形、“V”字形以及“Y”字形组成的形状组。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支座具有至少一第一凹槽和至少一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自所述支座的所述内侧面向所述外侧面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凹槽自所述支座的所述外侧面像所述内侧面方向延伸,并且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相互连通以形成所述支座的所述凹槽。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支座的所述第一凹槽的延伸方向和所述第二凹槽的延伸方向具有夹角。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一个所述第一凹槽和一个所述第二凹槽相互连通以形成所述支座的所述凹槽;或者多个所述第一凹槽和一个所述第二凹槽相互连通以形成所述支座的所述凹槽;或者一个所述第一凹槽和多个所述第二凹槽相互连通以形成所述支座的所述凹槽。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支座具有一上表面、一下表面、一内侧面、一外侧面以及至少一通气槽,其中所述上表面和所述下表面相互对应,所述内侧面和所述外侧面相互对应,并且所述内侧面和所述外侧面分别向上和向下延伸以连接于所述上表面和所述下表面,所述内侧面界定所述通光通道,其中所述下表面的靠近所述光窗的区域被界定为一非画胶区域,和所述下表面的远离所述光窗的区域被界定为环绕所述非画胶区域的一画胶区域,其中所述通气槽形成于所述下表面,并且所述通气槽自所述外侧面经由所述画胶区域延伸至所述非画胶区域的适当位置,其中在所述支座的所述下表面的所述画胶区域被贴装于所述模塑基座的所述顶表面后,所述通气槽在所述支座的所述下表面和所述模塑基座的所述顶表面之间形成所述感光装置的所述通气通道。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支座具有一上表面、一下表面、一内侧面、一外侧面以及至少一通气孔,其中所述上表面和所述下表面相互对应,所述内侧面和所述外侧面相互对应,并且所述内侧面和所述外侧面分别向上和向下延伸以连接于所述上表面和所述下表面,所述内侧面界定所述通光通道,其中所述下表面的靠近所述光窗的区域被界定为一非画胶区域,和所述下表面的远离所述光窗的区域被界定为环绕所述非画胶区域的一画胶区域,其中所述通气孔自所述支座的所述上表面延伸至所述下表面的所述非画胶区域,其中所述支座的所述下表面的所述画胶区域被贴装于所述模塑基座的所述顶表面,所述支座的所述通气孔形成所述感光装置的所述通气通道。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支座具有一上表面、一下表面、一内侧面、一外侧面以及至少一通气槽,其中所述上表面和所述下表面相互对应,所述内侧面和所述外侧面相互对应,并且所述内侧面和所述外侧面分别向上和向下延伸以连接于所述上表面和所述下表面,所述内侧面界定所述通光通道,其中所述通气槽形成于所述支座的所述上表面,并且所述通气槽自所述内侧面向所述外侧面方向延伸,其中所述滤光元件被贴装于所述支座的所述上表面,并且所述滤光元件使所述通气槽的一部分处于暴露状态,其中在所述支座的所述下表面被贴装于所述模塑基座的所述顶表面后,所述支座的所述通气槽在所述滤光元件和所述支座之间形成所述感光装置的所述通气通道。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支座具有一上表面、一下表面、一内侧面、一外侧面以及至少一通气槽,其中所述上表面和所述下表面相互对应,所述内侧面和所述外侧面相互对应,并且所述内侧面和所述外侧面分别向上和向下延伸以连接于所述上表面和所述下表面,所述内侧面界定所述通光通道,其中所述上表面的靠近所述光窗的区域被界定为一上表面内侧,和所述上表面的远离所述光窗的区域被界定为环绕在所述上表面内侧四周的一上表面外侧,其中所述内侧面具有一内侧面上侧和一内侧面下侧,所述内侧面上侧分别向上和向下延伸以连接于所述上表面外侧和所述上表面内侧,所述内侧面下侧分别向上和向下延伸以连接于所述上表面内侧和所述下表面,其中所述通气槽被设于所述上表面内侧,并且所述通气槽自所述内侧面下侧延伸至所述内侧面上侧,其中所述滤光元件被贴装于所述支座的所述上表面内侧,并且在所述滤光元件的侧壁和所述内侧面上侧之间形成一缝隙,所述支座的所述通气槽和所述缝隙相互连通以形成所述感光装置的所述通气通道,其中所述支座的所述下表面被贴装于所述模塑基座的所述顶表面。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支座具有一上表面、一下表面、一内侧面、一外侧面以及至少一通气孔,其中所述上表面和所述下表面相互对应,所述内侧面和所述外侧面相互对应,并且所述内侧面和所述外侧面分别向上和向下延伸以连接于所述上表面和所述下表面,所述内侧面界定所述通光通道,其中所述上表面的靠近所述光窗的区域被界定为一上表面内侧,和所述上表面的远离所述光窗的区域被界定为环绕在所述上表面内侧四周的一上表面外侧,其中所述内侧面具有一内侧面上侧和一内侧面下侧,所述内侧面上侧分别向上和向下延伸以连接于所述上表面外侧和所述上表面内侧,所述内侧面下侧分别向上和向下延伸以连接于所述上表面内侧和所述下表面,其中所述通气孔自所述上表面内侧延伸至所述下表面,其中所述滤光元件被贴装于所述支座的所述上表面内侧,并且在所述滤光元件的侧壁和所述内侧面上侧之间形成一缝隙,所述支座的所述通气孔和所述缝隙相互连通以形成所述感光装置的所述通气通道,其中所述支座的所述下表面被贴装于所述模塑基座的所述顶表面。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支座具有一上表面、一下表面、一内侧面、一外侧面、至少一通气槽以及至少一通气孔,其中所述上表面和所述下表面相互对应,所述内侧面和所述外侧面相互对应,并且所述内侧面和所述外侧面分别向上和向下延伸以连接于所述上表面和所述下表面,所述内侧面界定所述通光通道,其中所述上表面的靠近所述光窗的区域被界定为一上表面内侧,和所述上表面的远离所述光窗的区域被界定为环绕在所述上表面内侧四周的一上表面外侧,其中所述内侧面具有一内侧面上侧和一内侧面下侧,所述内侧面上侧分别向上和向下延伸以连接于所述上表面外侧和所述上表面内侧,所述内侧面下侧分别向上和向下延伸以连接于所述上表面内侧和所述下表面,其中所述通气槽自所述上表面外侧延伸至所述上表面内侧,所述通气孔自所述上表面内侧延伸至所述下表面,并且所述通气孔和所述通气槽相互连通以形成所述感光装置的所述通气通道,其中所述滤光元件被贴装于所述支座的所述上表面内侧,所述支座的所述下表面被贴装于所述模塑基座的所述顶表面。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支座包括一基座贴装部、一连接部以及一滤光片贴装部,所述连接部分别向上和向下延伸以连接于所述基座贴装部和所述滤光片贴装部,所述滤光片贴装部界定所述通光通道,所述滤光元件被贴装于所述支座的所述滤光片贴装部,并且在所述滤光元件的外壁和所述连接部之间形成一缝隙,其中所述支座的所述基座贴装部被贴装于所述模塑基座的所述顶表面,并且所述滤光片贴装部被保持在所述模塑基座的所述光窗,以使所述模塑基座环绕在所述支座的所述滤光片贴装部,其中所述支座具有至少一通光孔,其中所述通光孔自所述滤光片贴装部的上表面延伸至下表面,并且所述通光孔在所述滤光片贴装部的上表面连通所述缝隙,以形成所述感光装置的所述通气通道。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支座包括一基座贴装部、一连接部以及一滤光片贴装部,所述连接部分别向上和向下延伸以连接于所述基座贴装部和所述滤光片贴装部,所述滤光片贴装部界定所述通光通道,所述滤光元件被贴装于所述支座的所述滤光片贴装部,所述支座的所述基座贴装部被贴装于所述模塑基座的所述顶表面,并且所述滤光片贴装部被保持在所述模塑基座的所述光窗,以使所述模塑基座环绕在所述支座的所述滤光片贴装部,其中在所述模塑基座的基座内表面和所述支座的所述连接部之间形成一缝隙,其中所述支座具有至少一通光孔,其中所述通光孔自所述基座贴装部的上表面延伸至下表面,并且所述通光孔在所述基座贴装部的下表面连通所述缝隙,以形成所述感光装置的所述通气通道。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支座包括一基座贴装部、一连接部以及一滤光片贴装部,所述连接部分别向上和向下延伸以连接于所述基座贴装部和所述滤光片贴装部,所述滤光片贴装部界定所述通光通道,所述滤光元件被贴装于所述支座的所述滤光片贴装部,并且在所述滤光元件的外壁和所述连接部之间形成一缝隙,所述支座的所述基座贴装部被贴装于所述模塑基座的所述顶表面,并且所述滤光片贴装部被保持在所述模塑基座的所述光窗,以使所述模塑基座环绕在所述支座的所述滤光片贴装部,其中在所述模塑基座的基座内表面和所述支座的所述连接部之间形成另一缝隙,其中所述支座具有至少一通光孔,所述通光孔自所述连接部的一侧延伸至另一侧,以分别连通形成于所述滤光元件的外壁和所述连接部之间的所述缝隙和形成于所述模塑基座的基座内表面和所述滤光元件的外壁之间的所述缝隙,从而形成所述感光装置的所述通气通道。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模塑基座的所述顶表面具有至少一通气槽,所述通气槽自所述模塑基座的基座内表面延伸至基座外表面,以连通所述光窗和外部,其中在所述支座被贴装于所述模塑基座的所述顶表面后,所述通气槽在所述支座和所述模塑基座的所述顶表面之间形成所述感光装置的所述通气通道。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模塑基座的所述通气槽弯曲地延伸。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模塑基座的所述通气槽的形状选自:“L”字形、“S”字形、“V”字形以及“Y”字形组成的形状组。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模塑基座具有至少一第一凹槽和至少一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自所述模塑基座的所述基座内表面向所述基板外表面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凹槽自所述模塑基座的所述基座外表面向所述基座内表面方向延伸,并且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相互连通以形成所述模塑基座的所述凹槽。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一个所述第一凹槽和一个所述第二凹槽相互连通以形成所述模塑基座的所述凹槽;或者一个所述第一凹槽和多个所述第二凹槽相互连通以形成所述模塑基座的所述凹槽;或者多个所述第一凹槽和一个所述第一凹槽相互连通以形成所述模塑基座的所述凹槽。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支座具有一上表面、一下表面、一内侧面、一外侧面以及至少一通气孔,其中所述上表面和所述下表面相互对应,所述内侧面和所述外侧面相互对应,并且所述内侧面和所述外侧面分别向上和向下延伸以连接于所述上表面和所述下表面,所述通气孔自所述支座的所述上表面延伸至所述下表面,其中所述模塑基座的所述顶表面具有至少一通气槽,所述通气槽自所述模塑基座的基座内表面向基座外表面方向延伸至适当位置,其中在所述支座的所述下表面被贴装于所述模塑基座的所述顶表面后,所述支座的所述通气孔和所述模塑基座的所述通气槽相互连通以形成所述感光装置的所述通气通道。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模塑基座具有一第一凹槽和一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分别连通所述第二凹槽和所述通气孔,所述第二凹槽连通所述密封空间,其中所述第一凹槽的深度尺寸大于所述第二凹槽的深度尺寸。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摄像模组进一步包括至少一密封元件,所述密封元件形成于和被保持在所述通气通道。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基板具有一基板正面、一基板背面以及至少一容纳空间,其中所述基板正面和所述基板背面相互对应,所述容纳空间自所述基板正面向所述基板背面方向延伸,其中所述感光装置被容纳于所述容纳空间。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基板具有一基板正面、一基板背面以及至少一容纳空间,其中所述基板正面和所述基板背面相互对应,所述容纳空间自所述基板正面延伸至所述基板背面,以连通所述基板正面和所述基板背面,其中所述感光元件的所述非感光区域被贴装于所述基板的所述基板背面,并且所述基板环绕在所述感光元件的所述感光区域的四周,以使所述感光元件的所述感光区域对应于所述基板的所述容纳空间。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模塑基座一体地结合于所述感光元件的所述非感光区域的至少一部分;或者所述模塑基座一体地结合于所述基板。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电路板包括至少一电子元器件,所述电子元器件被导通地连接于所述基板,其中所述模塑基座包埋凸出于所述基板的所述基板正面的至少一个所述电子元器件的至少一部分。
依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一感光装置,其包括:
至少一滤光单元,其中所述滤光单元包括至少一支座和至少一滤光元件,其中所述支座具有至少一通光通道、至少一通气通道以及至少一第二通光空间,所述通光通道和所述通气通道分别连通所述第二通光空间,所述滤光元件被贴装于所述支座,并且所述支座的所述通光通道对应于所述滤光元件;和
至少一模塑感光单元,其中所述模塑感光单元进一步包括:
至少一电路板,其中所述电路板包括至少一基板;
至少一感光元件,其中所述感光元件具有一感光区域和环绕在所述感光区域四周的一非感光区域,其中所述感光元件被导通地连接于所述基板;以及
至少一模塑部,其中所述模塑部包括至少一模塑体和具有至少一第一通光空间,所述模塑体一体地结合于所述基板,并且所述模塑体形成至少所述第一通光空间,其中所述支座被贴装于所述模塑体,以使所述第一通光空间和所述第二通光空间相互连通而在所述滤光单元和所述模塑感光单元之间形成至少一密封空间,所述支座的所述通气通道用于连通所述密封空间和所述感光装置的外部,其中所述感光元件的所述感光区域被保持在所述密封空间,所述滤光元件被保持在所述感光元件的感光路径。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支座包括一支座主体和一体地延伸于所述支座主体的至少一延伸臂,在所述支座主体和所述延伸臂之间形成所述第二通光空间,所述通光通道形成于所述支座主体,所述通气通道形成于所述延伸臂,其中所述支座的所述延伸臂被贴装于所述模塑部的所述模塑体。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支座包括至少一支座主体和一体地延伸于所述支座主体的至少一延伸臂,在所述支座主体和所述延伸臂之间形成所述第二通光空间和连通于所述第二通光空间的至少一第二安装空间,所述通光通道形成于所述支座主体,所述通气通道形成于所述延伸臂,其中在相邻所述模塑体之间形成至少一第一安装空间,其中在所述支座被贴装于所述模塑部时,所述支座的所述延伸臂的至少一部分被保持在所述模塑部的所述第一安装空间,所述模塑体的至少一部分被保持在所述支座的所述第二安装空间,以在所述滤光单元和所述模塑感光单元之间形成所述密封空间。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模塑体呈“I”字形,所述延伸臂呈“匚”字形;或者所述模塑体呈“匚”字形,所述延伸臂呈“I”字形;或者所述模塑体呈“L”字形,所述延伸臂呈“L”字形;或者两个所述模塑体相互对称,两个所述延伸臂相互对称;或者所述模塑体和所述延伸臂均呈“口”字形。
依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一支座,其中所述支座包括一内侧部和环绕在所述内侧部的四周的一外侧部,其中所述支座进一步具有至少一通光通道和至少一通气通道,所述内侧部界定所述通光通道,所述通气通道自所述外侧部延伸至所述内侧部,并且所述通气通道连通所述外侧部和所述内侧部。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通气通道弯曲地延伸。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支座具有一上表面、一下表面、一内侧面以及一外侧面,其中所述上表面和所述下表面相互对应,所述内侧面和所述外侧面相互对应,并且所述内侧面和所述外侧面分别向上和向下延伸以被连接于所述上表面和所述下表面,其中所述上表面和所述外侧面形成所述外侧部的裸露面,所述下表面和所述内侧面形成所述内侧部的裸露面,其中所述通气通道自所述支座的所述上表面延伸至所述下表面。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支座具有一上表面、一下表面、一内侧面以及一外侧面,其中所述上表面和所述下表面相互对应,所述内侧面和所述外侧面相互对应,并且所述内侧面和所述外侧面分别向上和向下延伸以被连接于所述上表面和所述下表面,其中所述上表面和所述外侧面形成所述外侧部的裸露面,所述下表面和所述内侧面形成所述内侧部的裸露面,其中所述通气通道自所述支座的所述上表面延伸至所述支座的所述内侧面。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支座具有一上表面、一下表面、一内侧面、一外侧面、至少一通气槽以及至少一通气孔,其中所述上表面和所述下表面相互对应,所述内侧面和所述外侧面相互对应,并且所述内侧面和所述外侧面分别向上和向下延伸以被连接于所述上表面和所述下表面,其中所述上表面和所述外侧面形成所述外侧部的裸露面,所述下表面和所述内侧面形成所述内侧部的裸露面,其中所述通气孔自所述上表面向所述下表面方向延伸,所述通气槽形成于所述下表面,并且所述通气槽自所述内侧面向所述外侧面方向延伸,并且所述通气槽和所述通气孔相互连通以形成所述通气通道。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通气槽具有一开口端和一连通端,所述通气槽在所述连通端的部分被定义为一第一通气槽,所述通气槽在所述开口端的部分被定义为一第二通气槽,从而所述第一通气槽连通所述通气孔和所述第二通气槽,并且所述第一通气槽的深度尺寸大于所述第二通气槽的深度尺寸。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设所述通气槽的深度尺寸的参数为h1,设所述支座的厚度尺寸的参数为H,其中所述通气槽的深度尺寸的参数h1和所述支座的厚度尺寸的参数H的比值的取值范围为:0.5%~70%。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支座具有一上表面、一下表面、一内侧面以及一外侧面,其中所述上表面和所述下表面相互对应,所述内侧面和所述外侧面相互对应,并且所述内侧面和所述外侧面分别向上和向下延伸以被连接于所述上表面和所述下表面,其中所述上表面和所述外侧面形成所述外侧部的裸露面,其中所述支座的所述上表面被用于贴装一滤光元件,或者所述支座的所述下表面被用于贴装所述滤光元件,并且在所述滤光元件被贴装于所述支座的所述上表面或者所述下表面后,所述支座的所述通光通道对应于所述滤光元件,从而所述滤光元件封闭所述支座的所述通光通道,其中所述支座的所述下表面被用于贴装一模塑感光单元,和所述支座的所述上表面被保持有组装有一光学镜头的一驱动器或者一镜筒,其中所述模塑感光单元包括:
至少一电子元器件;
至少一感光元件,其中所述感光元件具有一感光区域和环绕在所述感光区域的四周的一非感光区域;
至少一电路板,其中所述电路板包括一基板和被连接于所述基板的基板正面或者基板背面的一连接板,其中所述连接板为柔性连接板,以供连接于一设备本体而形成一电子设备,其中所述感光元件通过一组连接线被导通地连接于所述基板,或者所述感光元件通过被贴装于所述基板的方式被导通地连接于所述基板,所述电子元器件被贴装于或者半埋入所述基板的所述基板正面和/或所述基板背面;以及
一模塑基座,其中所述模塑基座具有至少一光窗,其中所述模塑基座一体地结合于所述基板的所述基板正面,或者所述模塑基座一体地结合于所述基板的所述基板正面和所述感光元件的所述非感光区域的一部分,或者所述模塑基座一体地结合所述基板的所述基板正面和所述电子元器件,或者所述模塑基座一体地结合于所述基板的所述基板正面和所述电子元器件和所述感光元件的所述非感光区域的一部分,并且所述模塑基座环绕在所述感光元件的所述感光区域的四周,以使所述感光元件的所述感光区域对应于所述模塑基座的所述光窗,其中所述支座的所述下表面被贴装于所述模塑基座的顶表面,以使所述滤光元件被保持在所述感光元件的感光路径,其中所述驱动器或者所述镜筒被贴装于所述支座的所述上表面,或者所述驱动器或者所述镜筒被贴装于所述模塑基座的所述顶表面,以使所述光学镜头被保持在所述感光元件的感光路径,并且所述滤光元件被保持在所述光学镜头和所述感光元件之间。
依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一感光装置,其包括:
至少一滤光元件;
至少一感光元件,其中所述感光元件具有一感光区域和环绕在所述感光区域的四周的一非感光区域;
至少一支座,其中所述支座包括一内侧部和环绕在所述内侧部的四周的一外侧部,其中所述支座进一步具有至少一通光通道和至少一通气通道,所述内侧部界定所述通光通道,所述通气通道自所述外侧部延伸至所述内侧部,并且所述通气通道连通所述外侧部和所述内侧部,其中所述滤光元件被贴装于所述支座的所述外侧部或者所述内侧部,并且所述支座的所述通光通道对应于所述滤光元件;
至少一电路板,其中所述电路板具有至少一基板,其中所述感光元件被导通地连接于所述基板;以及
至少一模塑基座,其中所述模塑基座具有至少一光窗,其中所述模塑基座一体地结合于所述基板,并且所述模塑基座环绕在所述感光元件的所述感光区域的四周,以使所述感光元件的所述感光区域对应于所述模塑基座的所述光窗,其中所述支座的所述内侧部的至少一部分被贴装于所述模塑基座的顶表面,或者所述支座的所述外侧部的至少一部分被贴装于所述模塑基座的顶表面,以在所述滤光元件、所述支座、所述基板、所述模塑基座之间形成至少一密封空间,其中所述感光元件被保持在所述密封空间,其中所述支座的所述通气通道用于连通所述密封空间和所述感光装置的外部。
依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一摄像模组,其包括至少一光学镜头和至少一感光装置,其中所述感光装置进一步包括:
至少一滤光元件;
至少一感光元件,其中所述感光元件具有一感光区域和环绕在所述感光区域的四周的一非感光区域;
至少一支座,其中所述支座包括一内侧部和环绕在所述内侧部的四周的一外侧部,其中所述支座进一步具有至少一通光通道和至少一通气通道,所述内侧部界定所述通光通道,所述通气通道自所述外侧部延伸至所述内侧部,并且所述通气通道连通所述外侧部和所述内侧部,其中所述滤光元件被贴装于所述支座的所述外侧部或者所述内侧部,并且所述支座的所述通光通道对应于所述滤光元件;
至少一电路板,其中所述电路板具有至少一基板,其中所述感光元件被导通地连接于所述基板;以及
至少一模塑基座,其中所述模塑基座具有至少一光窗,其中所述模塑基座一体地结合于所述基板,并且所述模塑基座环绕在所述感光元件的所述感光区域的四周,以使所述感光元件的所述感光区域对应于所述模塑基座的所述光窗,其中所述支座的所述内侧部的至少一部分被贴装于所述模塑基座的顶表面,或者所述支座的所述外侧部的至少一部分被贴装于所述模塑基座的顶表面,以在所述滤光元件、所述支座、所述基板、所述模塑基座之间形成至少一密封空间,其中所述感光元件被保持在所述密封空间,其中所述支座的所述通气通道用于连通所述密封空间和所述感光装置的外部,其中所述光学镜头被保持在所述感光装置的所述感光元件的感光路径,并且所述滤光元件被保持在所述光学镜头和所述感光元件之间。
依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一支座,其中所述支座具有一上表面、一下表面、一内侧面、一外侧面、至少一通气槽以及至少一通光通道,其中所述上表面和所述下表面相互对应,所述内侧面和所述外侧面相互对应,并且所述内侧面和所述外侧面分别向上和向下延伸以连接于所述上表面和所述下表面,所述内侧面用于界定所述通光通道,其中所述下表面的靠近所述光窗的区域被界定为一非画胶区域,所述下表面的远离所述光窗的区域被界定为环绕在所述非画胶区域四周的一画胶区域,并且所述非画胶区域向内延伸以连接所述内侧面,所述画胶区域向外延伸以连接所述外侧面,其中所述通气槽设于所述下表面,并且所述通气槽经由所述画胶区域自所述外侧面向所述内侧面方向延伸至所述非画胶区域的适当位置。
依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一支座,其中所述支座具有一上表面、一下表面、一内侧面、一外侧面、至少一通气槽以及至少一通光通道,其中所述上表面和所述下表面相互对应,所述内侧面和所述外侧面相互对应,并且所述内侧面和所述外侧面分别向上和向下延伸以连接于所述上表面和所述下表面,所述内侧面用于界定所述通光通道,其中所述下表面的靠近所述光窗的区域被界定为一非画胶区域,所述下表面的远离所述光窗的区域被界定为环绕在所述非画胶区域四周的一画胶区域,并且所述非画胶区域向内延伸以连接所述内侧面,所述画胶区域向外延伸以连接所述外侧面,其中所述通气槽设于所述下表面,并且所述通气槽依次经由所述画胶区域和所述非画胶区域自所述外侧面延伸至所述内侧面。
依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一支座,其中所述支座具有一上表面、一下表面、一内侧面、一外侧面、至少一通气槽以及至少一通光通道,其中所述上表面和所述下表面相互对应,所述内侧面和所述外侧面相互对应,并且所述内侧面和所述外侧面分别向上和向下延伸以连接于所述上表面和所述下表面,所述内侧面用于界定所述通光通道,其中所述通气槽被设于所述外侧面,并且所述通气槽自所述上表面延伸至所述下表面。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在所述支座的所述外侧面被贴装于一模塑基座的基座内表面后,所述通气槽在所述支座的所述外侧面和所述模塑基座的所述基座内表面之间形成至少一通气通道。
依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一支座,其中所述支座具有一上表面、一下表面、一内侧面、一外侧面、至少一通气槽以及至少一通光通道,其中所述上表面和所述下表面相互对应,所述内侧面和所述外侧面相互对应,并且所述内侧面和所述外侧面分别向上和向下延伸以连接于所述上表面和所述下表面,所述内侧面用于界定所述通光通道,其中所述通气槽设于所述上表面,并且所述通气槽自所述内侧面向所述外侧面方向延伸至适当位置。
依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一支座,其中所述支座具有一上表面、一下表面、一内侧面、一外侧面、至少一通气槽以及至少一通光通道,其中所述上表面和所述下表面相互对应,所述内侧面和所述外侧面相互对应,并且所述内侧面和所述外侧面分别向上和向下延伸以连接于所述上表面和所述下表面,所述内侧面用于界定所述通光通道,其中所述通气槽设于所述上表面,并且所述通气槽自所述内侧面延伸至所述外侧面。
依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一支座,其中所述支座具有一上表面、一下表面、一内侧面、一外侧面、至少一通气槽以及至少一通光通道,其中所述上表面和所述下表面相互对应,所述内侧面和所述外侧面相互对应,并且所述内侧面和所述外侧面分别向上和向下延伸以连接于所述上表面和所述下表面,所述内侧面用于界定所述通光通道,其中所述上表面的靠近所述光窗的部分被界定为一上表面内侧,所述上表面的远离所述光窗的部分被界定为环绕在所述上表面内侧四周的一上表面外侧,其中所述内侧面的靠近所述上表面的部分被界定为一内侧面上侧,所述内侧面的靠近所述下表面的部分被界定为一内侧面下侧,其中所述内侧面上侧向上和向下延伸以连接于所述上表面外侧和所述上表面内侧,所述内侧面下侧向上和向下延伸以连接于所述上表面内侧和所述下表面,所述上表面内侧向内和向外延伸以连接于所述内侧面下侧和所述内侧面上侧,所述上表面外侧向内和向外延伸以连接于所述内侧面上侧和所述外侧面,其中所述通气槽被设于所述上表面内侧,并且所述通气槽自所述内侧面下侧延伸至所述内侧面上侧。
依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一支座,其中所述通气槽弯曲地延伸。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在所述支座的所述画胶区域被贴装于一模塑基座的顶表面后,所述通气槽在所述支座的所述下表面和所述模塑基座的顶表面之间形成至少一通气通道。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在一滤光元件被贴装于所述支座的所述上表面后,所述通气槽在所述滤光元件和所述支座的所述上表面之间形成至少一通气通道。
依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一感光装置,其包括:
至少一密封元件;
至少一滤光单元,其中所述滤光单元包括至少一支座和至少一滤光元件,所述支座具有至少一通光通道,所述滤光元件被贴装于所述支座,并且所述支座的所述通光通道对应于所述滤光元件;以及
至少一模塑感光单元,其中所述模塑感光单元进一步包括:
至少一电路板,其中所述电路板包括至少一基板;
至少一感光元件,其中所述感光元件具有一感光区域和环绕在所述感光区域四周的一非感光区域,其中所述感光元件被导通地连接于所述基板;以及
至少一模塑基座,其中所述模塑基座具有至少一光窗,所述模塑基座一体地结合于所述基板,并且所述模塑基座环绕在所述感光元件的所述感光区域的四周,和所述感光元件的所述感光区域对应于所述模塑基座的所述光窗,其中所述支座被贴装于所述模塑基座的顶表面,并且在所述滤光单元和所述模塑感光单元之间形成至少一密封空间,所述感光元件的所述感光区域被保持在所述密封空间;
其中所述感光装置具有至少一通气通道,所述通气通道用于连通所述密封空间和所述感光装置的外部,其中在所述感光装置被制造的过程中,所述通气通道用于使所述密封空间的内部的气体和所述感光装置的外部的气体交换,以平衡所述密封空间的内部的气压和所述感光装置的外部的气压,其中所述密封元件被保持在所述通气通道。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支座具有一上表面、一下表面、一内侧面、一外侧面、至少一通气孔以及至少一通气槽,其中所述上表面和所述下表面相互对应,所述内侧面和所述外侧面相互对应,并且所述内侧面和所述外侧面分别向上和向下延伸以连接于所述上表面和所述下表面,所述内侧面界定所述通光通道,其中所述通气孔自所述上表面向所述下表面方向延伸,所述通气槽形成于所述下表面,并且所述通气槽自所述内侧面向所述外侧面方向延伸,其中所述通气孔和所述通气槽相互连通以形成所述感光装置的所述通气通道,其中所述密封元件被保持在所述通气孔。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支座具有一上表面、一下表面、一内侧面、一外侧面以及至少一通气槽,其中所述上表面和所述下表面相互对应,所述内侧面和所述外侧面相互对应,并且所述内侧面和所述外侧面分别向上和向下延伸以连接于所述上表面和所述下表面,所述内侧面界定所述通光通道,其中所述通气槽形成于所述下表面,并且所述通气槽自所述内侧面延伸至所述外侧面,其中在所述支座的所述下表面被贴装于所述模塑基座的所述顶表面后,所述通气槽在所述支座和所述模塑基座之间形成所述感光装置的所述通气通道,其中所述密封元件被保持在所述通气槽。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支座具有一上表面、一下表面、一内侧面、一外侧面以及至少一通气槽,其中所述上表面和所述下表面相互对应,所述内侧面和所述外侧面相互对应,并且所述内侧面和所述外侧面分别向上和向下延伸以连接于所述上表面和所述下表面,所述内侧面界定所述通光通道,其中所述下表面的靠近所述光窗的区域被界定为一非画胶区域,和所述下表面的远离所述光窗的区域被界定为环绕所述非画胶区域的一画胶区域,其中所述通气槽形成于所述下表面,并且所述通气槽自所述外侧面经由所述画胶区域延伸至所述非画胶区域的适当位置,其中在所述支座的所述下表面的所述画胶区域被贴装于所述模塑基座的所述顶表面后,所述通气槽在所述支座的所述下表面和所述模塑基座的所述顶表面之间形成所述感光装置的所述通气通道,其中所述密封元件被保持在所述通气槽。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支座具有一上表面、一下表面、一内侧面、一外侧面以及至少一通气孔,其中所述上表面和所述下表面相互对应,所述内侧面和所述外侧面相互对应,并且所述内侧面和所述外侧面分别向上和向下延伸以连接于所述上表面和所述下表面,所述内侧面界定所述通光通道,其中所述下表面的靠近所述光窗的区域被界定为一非画胶区域,和所述下表面的远离所述光窗的区域被界定为环绕所述非画胶区域的一画胶区域,其中所述通气孔自所述支座的所述上表面延伸至所述下表面的所述非画胶区域,其中所述支座的所述下表面的所述画胶区域被贴装于所述模塑基座的所述顶表面,所述支座的所述通气孔形成所述感光装置的所述通气通道,其中所述密封元件被保持在所述通气孔。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支座具有一上表面、一下表面、一内侧面、一外侧面以及至少一通气槽,其中所述上表面和所述下表面相互对应,所述内侧面和所述外侧面相互对应,并且所述内侧面和所述外侧面分别向上和向下延伸以连接于所述上表面和所述下表面,所述内侧面界定所述通光通道,其中所述通气槽形成于所述支座的所述上表面,并且所述通气槽自所述内侧面向所述外侧面方向延伸,其中所述滤光元件被贴装于所述支座的所述上表面,并且所述滤光元件使所述通气槽的一部分处于暴露状态,其中在所述支座的所述下表面被贴装于所述模塑基座的所述顶表面后,所述支座的所述通气槽在所述滤光元件和所述支座之间形成所述感光装置的所述通气通道,其中所述密封元件被保持在所述通气槽。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支座具有一上表面、一下表面、一内侧面、一外侧面以及至少一通气槽,其中所述上表面和所述下表面相互对应,所述内侧面和所述外侧面相互对应,并且所述内侧面和所述外侧面分别向上和向下延伸以连接于所述上表面和所述下表面,所述内侧面界定所述通光通道,其中所述上表面的靠近所述光窗的区域被界定为一上表面内侧,和所述上表面的远离所述光窗的区域被界定为环绕在所述上表面内侧四周的一上表面外侧,其中所述内侧面具有一内侧面上侧和一内侧面下侧,所述内侧面上侧分别向上和向下延伸以连接于所述上表面外侧和所述上表面内侧,所述内侧面下侧分别向上和向下延伸以连接于所述上表面内侧和所述下表面,其中所述通气槽被设于所述上表面内侧,并且所述通气槽自所述内侧面下侧延伸至所述内侧面上侧,其中所述滤光元件被贴装于所述支座的所述上表面内侧,并且在所述滤光元件的侧壁和所述内侧面上侧之间形成一缝隙,所述支座的所述通气槽和所述缝隙相互连通以形成所述感光装置的所述通气通道,其中所述支座的所述下表面被贴装于所述模塑基座的所述顶表面,其中所述密封元件被保持在所述缝隙。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支座具有一上表面、一下表面、一内侧面、一外侧面以及至少一通气孔,其中所述上表面和所述下表面相互对应,所述内侧面和所述外侧面相互对应,并且所述内侧面和所述外侧面分别向上和向下延伸以连接于所述上表面和所述下表面,所述内侧面界定所述通光通道,其中所述上表面的靠近所述光窗的区域被界定为一上表面内侧,和所述上表面的远离所述光窗的区域被界定为环绕在所述上表面内侧四周的一上表面外侧,其中所述内侧面具有一内侧面上侧和一内侧面下侧,所述内侧面上侧分别向上和向下延伸以连接于所述上表面外侧和所述上表面内侧,所述内侧面下侧分别向上和向下延伸以连接于所述上表面内侧和所述下表面,其中所述通气孔自所述上表面内侧延伸至所述下表面,其中所述滤光元件被贴装于所述支座的所述上表面内侧,并且在所述滤光元件的侧壁和所述内侧面上侧之间形成一缝隙,所述支座的所述通气孔和所述缝隙相互连通以形成所述感光装置的所述通气通道,其中所述支座的所述下表面被贴装于所述模塑基座的所述顶表面,其中所述密封元件被保持在所述缝隙。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支座具有一上表面、一下表面、一内侧面、一外侧面、至少一通气槽以及至少一通气孔,其中所述上表面和所述下表面相互对应,所述内侧面和所述外侧面相互对应,并且所述内侧面和所述外侧面分别向上和向下延伸以连接于所述上表面和所述下表面,所述内侧面界定所述通光通道,其中所述上表面的靠近所述光窗的区域被界定为一上表面内侧,和所述上表面的远离所述光窗的区域被界定为环绕在所述上表面内侧四周的一上表面外侧,其中所述内侧面具有一内侧面上侧和一内侧面下侧,所述内侧面上侧分别向上和向下延伸以连接于所述上表面外侧和所述上表面内侧,所述内侧面下侧分别向上和向下延伸以连接于所述上表面内侧和所述下表面,其中所述通气槽自所述上表面外侧延伸至所述上表面内侧,所述通气孔自所述上表面内侧延伸至所述下表面,并且所述通气孔和所述通气槽相互连通以形成所述感光装置的所述通气通道,其中所述滤光元件被贴装于所述支座的所述上表面内侧,所述支座的所述下表面被贴装于所述模塑基座的所述顶表面,其中所述密封元件被保持在所述通气槽。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支座包括一基座贴装部、一连接部以及一滤光片贴装部,所述连接部分别向上和向下延伸以连接于所述基座贴装部和所述滤光片贴装部,所述滤光片贴装部界定所述通光通道,所述滤光元件被贴装于所述支座的所述滤光片贴装部,并且在所述滤光元件的外壁和所述连接部之间形成一缝隙,其中所述支座的所述基座贴装部被贴装于所述模塑基座的所述顶表面,并且所述滤光片贴装部被保持在所述模塑基座的所述光窗,以使所述模塑基座环绕在所述支座的所述滤光片贴装部,其中所述支座具有至少一通光孔,其中所述通光孔自所述滤光片贴装部的上表面延伸至下表面,并且所述通光孔在所述滤光片贴装部的上表面连通所述缝隙,以形成所述感光装置的所述通气通道,其中所述密封元件被保持在所述缝隙。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支座包括一基座贴装部、一连接部以及一滤光片贴装部,所述连接部分别向上和向下延伸以连接于所述基座贴装部和所述滤光片贴装部,所述滤光片贴装部界定所述通光通道,所述滤光元件被贴装于所述支座的所述滤光片贴装部,所述支座的所述基座贴装部被贴装于所述模塑基座的所述顶表面,并且所述滤光片贴装部被保持在所述模塑基座的所述光窗,以使所述模塑基座环绕在所述支座的所述滤光片贴装部,其中在所述模塑基座的基座内表面和所述支座的所述连接部之间形成一缝隙,其中所述支座具有至少一通光孔,其中所述通光孔自所述基座贴装部的上表面延伸至下表面,并且所述通光孔在所述基座贴装部的下表面连通所述缝隙,以形成所述感光装置的所述通气通道,其中所述密封元件被保持在所述通光孔。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支座包括一基座贴装部、一连接部以及一滤光片贴装部,所述连接部分别向上和向下延伸以连接于所述基座贴装部和所述滤光片贴装部,所述滤光片贴装部界定所述通光通道,所述滤光元件被贴装于所述支座的所述滤光片贴装部,并且在所述滤光元件的外壁和所述连接部之间形成一缝隙,所述支座的所述基座贴装部被贴装于所述模塑基座的所述顶表面,并且所述滤光片贴装部被保持在所述模塑基座的所述光窗,以使所述模塑基座环绕在所述支座的所述滤光片贴装部,其中在所述模塑基座的基座内表面和所述支座的所述连接部之间形成另一缝隙,其中所述支座具有至少一通光孔,所述通光孔自所述连接部的一侧延伸至另一侧,以分别连通形成于所述滤光元件的外壁和所述连接部之间的所述缝隙和形成于所述模塑基座的基座内表面和所述滤光元件的外壁之间的所述缝隙,从而形成所述感光装置的所述通气通道,其中所述密封元件被保持在形成于所述滤光元件的外壁和所述连接部之间的所述缝隙。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模塑基座的所述顶表面具有至少一通气槽,所述通气槽自所述模塑基座的基座内表面延伸至基座外表面,以连通所述光窗和外部,其中在所述支座被贴装于所述模塑基座的所述顶表面后,所述通气槽在所述支座和所述模塑基座的所述顶表面之间形成所述感光装置的所述通气通道,其中所述密封元件被保持在所述模塑基座的所述通气槽。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支座具有一上表面、一下表面、一内侧面、一外侧面以及至少一通气孔,其中所述上表面和所述下表面相互对应,所述内侧面和所述外侧面相互对应,并且所述内侧面和所述外侧面分别向上和向下延伸以连接于所述上表面和所述下表面,所述通气孔自所述支座的所述上表面延伸至所述下表面,其中所述模塑基座的所述顶表面具有至少一通气槽,所述通气槽自所述模塑基座的基座内表面向基座外表面方向延伸至适当位置,其中在所述支座的所述下表面被贴装于所述模塑基座的所述顶表面后,所述支座的所述通气孔和所述模塑基座的所述通气槽相互连通以形成所述感光装置的所述通气通道,其中所述密封元件被保持在所述支座的所述通气孔。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模塑基座一体地结合于所述感光元件的所述非感光区域的至少一部分;或者所述模塑基座一体地结合于所述基板。
依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一摄像模组,其包括:
至少一光学镜头;和
至少一感光装置,其中所述感光装置进一步包括:
至少一密封元件;
至少一滤光单元,其中所述滤光单元包括至少一支座和至少一滤光元件,所述支座具有至少一通光通道,所述滤光元件被贴装于所述支座,并且所述支座的所述通光通道对应于所述滤光元件;以及
至少一模塑感光单元,其中所述模塑感光单元进一步包括:
至少一电路板,其中所述电路板包括至少一基板;
至少一感光元件,其中所述感光元件具有一感光区域和环绕在所述感光区域四周的一非感光区域,其中所述感光元件被导通地连接于所述基板;以及
至少一模塑基座,其中所述模塑基座具有至少一光窗,所述模塑基座一体地结合于所述基板,并且所述模塑基座环绕在所述感光元件的所述感光区域的四周,和所述感光元件的所述感光区域对应于所述模塑基座的所述光窗,其中所述支座被贴装于所述模塑基座的顶表面,并且在所述滤光单元和所述模塑感光单元之间形成至少一密封空间,所述感光元件的所述感光区域被保持在所述密封空间;
其中所述感光装置具有至少一通气通道,所述通气通道用于连通所述密封空间和所述感光装置的外部,其中在所述感光装置被制造的过程中,所述通气通道用于使所述密封空间的内部的气体和所述感光装置的外部的气体交换,以平衡所述密封空间的内部的气压和所述感光装置的外部的气压,其中所述密封元件被保持在所述通气通道,其中所述光学镜头被保持在所述感光元件的感光路径,和所述滤光元件被保持在所述光学镜头和所述感光元件之间。
依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一支座,其中所述支座一上表面、一下表面、一内侧面、一外侧面、至少一溢胶槽、至少一排气槽以及至少一通气孔,其中所述上表面和所述下表面相互对应,所述内侧面和所述外侧面相互对应,并且所述内侧面和所述外侧面分别向上和向下延伸以连接于所述上表面和所述下表面,所述内侧面用于界定所述通光通道,其中所述溢胶槽和所述排气槽分别设于所述下表面,并且所述排气槽连通所述通光通道和所述溢胶槽,其中所述通气孔自所述上表面向所述下表面方向延伸,并且所述通气孔连通所述溢胶槽。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下表面的靠近所述光窗的区域被界定为一非画胶区域,所述下表面的远离所述光窗的区域被界定为环绕在所述非画胶区域四周的一画胶区域,并且所述非画胶区域向内延伸以连接所述内侧面,所述画胶区域向外延伸以连接所述外侧面,其中所述排气槽自所述内侧面向所述画胶区域方向延伸,所述溢胶槽在所述非画胶区域连通所述排气槽和所述通气孔。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下表面的靠近所述光窗的区域被界定为一非画胶区域,所述下表面的远离所述光窗的区域被界定为环绕在所述非画胶区域四周的一画胶区域,并且所述非画胶区域向内延伸以连接所述内侧面,所述画胶区域向外延伸以连接所述外侧面,其中所述排气槽自所述内侧面向所述画胶区域方向延伸,所述溢胶槽在所述非画胶区域连通所述排气槽,和在所述画胶区域连通所述通光孔。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溢胶槽的深度尺寸大于所述排气槽的深度尺寸。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溢胶槽的深度尺寸为0.1mm,所述排气槽的深度尺寸为0.03mm。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设所述溢胶槽的宽度尺寸的参数为W,设所述通气孔的低端的直径尺寸的参数为R,其中所述溢胶槽的宽度尺寸与所述通气孔的低端的直径尺寸的比值的取值范围为:2:1~1:1。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支座的所述内侧面倾斜地延伸。
依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一感光装置,其包括:
至少一滤光元件;
至少一感光元件,其中所述感光元件具有一感光区域和环绕在所述感光区域的四周的一非感光区域;
至少一支座,其中所述支座一上表面、一下表面、一内侧面、一外侧面、至少一溢胶槽、至少一排气槽以及至少一通气孔,其中所述上表面和所述下表面相互对应,所述内侧面和所述外侧面相互对应,并且所述内侧面和所述外侧面分别向上和向下延伸以连接于所述上表面和所述下表面,所述内侧面用于界定所述通光通道,其中所述溢胶槽和所述排气槽分别设于所述下表面,并且所述排气槽连通所述通光通道和所述溢胶槽,其中所述通气孔自所述上表面向所述下表面方向延伸,并且所述通气孔连通所述溢胶槽,其中所述滤光元件被贴装于所述支座的所述上表面或者所述下表面,并且所述支座的所述通光通道对应于所述滤光元件;
至少一电路板,其中所述电路板具有至少一基板,其中所述感光元件被导通地连接于所述基板;以及
至少一模塑基座,其中所述模塑基座具有至少一光窗,其中所述模塑基座一体地结合于所述基板,并且所述模塑基座环绕在所述感光元件的所述感光区域的四周,以使所述感光元件的所述感光区域对应于所述模塑基座的所述光窗,其中所述支座的所述下表面的至少一部分被贴装于所述模塑基座的顶表面,以在所述滤光元件、所述支座、所述基板和所述模塑基座之间形成至少一密封空间,其中所述感光元件被保持在所述密封空间,其中所述支座的所述通气槽、所述溢胶槽和所述通气孔形成至少一通气通道,以用于连通所述密封空间和所述感光装置的外部。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模塑基座一体地结合于所述感光元件的所述非感光区域的至少一部分;或者所述模塑基座一体地结合于所述基板。
依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一摄像模组,其包括至少一光学镜头和至少一感光装置,其中所述感光装置进一步包括:
至少一滤光元件;
至少一感光元件,其中所述感光元件具有一感光区域和环绕在所述感光区域的四周的一非感光区域;
至少一支座,其中所述支座一上表面、一下表面、一内侧面、一外侧面、至少一溢胶槽、至少一排气槽以及至少一通气孔,其中所述上表面和所述下表面相互对应,所述内侧面和所述外侧面相互对应,并且所述内侧面和所述外侧面分别向上和向下延伸以连接于所述上表面和所述下表面,所述内侧面用于界定所述通光通道,其中所述溢胶槽和所述排气槽分别设于所述下表面,并且所述排气槽连通所述通光通道和所述溢胶槽,其中所述通气孔自所述上表面向所述下表面方向延伸,并且所述通气孔连通所述溢胶槽,其中所述滤光元件被贴装于所述支座的所述上表面或者所述下表面,并且所述支座的所述通光通道对应于所述滤光元件;
至少一电路板,其中所述电路板具有至少一基板,其中所述感光元件被导通地连接于所述基板;以及
至少一模塑基座,其中所述模塑基座具有至少一光窗,其中所述模塑基座一体地结合于所述基板,并且所述模塑基座环绕在所述感光元件的所述感光区域的四周,以使所述感光元件的所述感光区域对应于所述模塑基座的所述光窗,其中所述支座的所述下表面的至少一部分被贴装于所述模塑基座的顶表面,以在所述滤光元件、所述支座、所述基板和所述模塑基座之间形成至少一密封空间,其中所述感光元件被保持在所述密封空间,其中所述支座的所述通气槽、所述溢胶槽和所述通气孔形成至少一通气通道,以用于连通所述密封空间和所述感光装置的外部,其中所述光学镜头被保持在所述感光元件的感光路径,和所述滤光元件被保持在所述光学镜头和所述感光元件之间。
依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一感光装置,其包括:
至少一滤光单元,其中所述滤光单元包括至少一滤光元件和至少一支座,其中所述支座具有一上表面、一下表面、一内侧面、一外侧面、至少一通光通道以及至少一通气孔,其中所述上表面和所述下表面相互对应,所述内侧面和所述外侧面相互对应,并且所述内侧面和所述外侧面分别向上和向下延伸以连接于所述上表面和所述下表面,所述内侧面界定所述通光通道,所述通气孔自所述上表面延伸至所述下表面,其中所述滤光元件被贴装于所述支座,并且所述支座的所述通光通道对应于所述滤光元件;和
至少一模塑感光单元,其中所述模塑感光单元进一步包括:
至少一电路板,其中所述电路板包括至少一基板;
至少一感光元件,其中所述感光元件具有一感光区域和环绕在所述感光区域四周的一非感光区域,其中所述感光元件被导通地连接于所述基板;以及
至少一模塑基座,其中所述模塑基座具有至少一光窗、至少一通气槽、至少一基座内表面、一基座外表面以及一顶表面,其中所述基座内表面用于界定所述光窗,所述顶表面分别向内和向外延伸以连接于所述基座内表面和所述基座外表面,所述通气槽设于所述顶表面,并且所述通气槽自所述基座内表面向所述基座外表面方向延伸至适当位置,其中所述模塑基座一体地结合于所述基板,并且所述模塑基座环绕在所述感光元件的所述感光区域的四周,和所述感光元件的所述感光区域对应于所述模塑基座的所述光窗,其中所述支座的所述下表面的至少一部分被贴装于所述模塑基座的所述顶表面,并且在所述滤光单元和所述模塑感光单元之间形成至少一密封空间,所述感光元件的所述感光区域被保持在所述密封空间,其中所述支座的所述通光孔和所述模塑基座的所述通气槽相互连通以形成至少一通气通道,其中所述通气通道用于连通所述密封空间和所述感光装置的外部。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模塑基座具有至少一第一凹槽和至少一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分别连通所述第二凹槽和所述支座的所述通气孔,所述第二凹槽连通所述密封空间,其中所述第一凹槽的深度尺寸大于所述第二凹槽的深度尺寸。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模塑基座一体地结合于所述感光元件的所述非感光区域的至少一部分;或者所述模塑基座一体地结合于所述基板。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模塑感光单元包括至少一电子元器件,其中所述电子元器件被导通地连接于所述基板。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模塑基座包埋凸出于所述基板的基板正面的至少一个所述电子元器件的至少一部分。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电路板包括至少一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具有一模组连接端和对应于所述模组连接端的一设备连接端,其中所述连接板的所述模组连接端被导通地连接于所述基板的基板正面或者基板背面,或者所述连接板的所述模组连接端一体地延伸于和被导通地连接于所述基板。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基板具有至少一贴装区域和至少一连接线,所述感光元件被贴装于所述基板的所述贴装区域,所述连接线的两个端部分别被导通地连接于所述基板的基板连接件和所述感光元件的芯片连接件,以导通地连接所述感光元件和所述基板。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基板具有至少一容纳空间和至少一连接线,所述容纳空间自所述基板的基板正面向基板背面方向延伸,所述感光元件被保持在所述容纳空间,所述连接线的两个端部分别被导通地连接于所述基板的基板连接件和所述感光元件的芯片连接件,以导通地连接所述感光元件和所述基板。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感光装置进一步包括一密封元件,其中所述密封元件形成于所述支座的所述通气孔,并且所述密封元件被保持在所述支座的所述通气孔。
依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一摄像模组,其包括至少一光学镜头至少一感光装置,其中所述感光装置进一步包括:
至少一滤光单元,其中所述滤光单元包括至少一滤光元件和至少一支座,其中所述支座具有一上表面、一下表面、一内侧面、一外侧面、至少一通光通道以及至少一通气孔,其中所述上表面和所述下表面相互对应,所述内侧面和所述外侧面相互对应,并且所述内侧面和所述外侧面分别向上和向下延伸以连接于所述上表面和所述下表面,所述内侧面界定所述通光通道,所述通气孔自所述上表面延伸至所述下表面,其中所述滤光元件被贴装于所述支座,并且所述支座的所述通光通道对应于所述滤光元件;和
至少一模塑感光单元,其中所述模塑感光单元进一步包括:
至少一电路板,其中所述电路板包括至少一基板;
至少一感光元件,其中所述感光元件具有一感光区域和环绕在所述感光区域四周的一非感光区域,其中所述感光元件被导通地连接于所述基板;以及
至少一模塑基座,其中所述模塑基座具有至少一光窗、至少一通气槽、至少一基座内表面、一基座外表面以及一顶表面,其中所述基座内表面用于界定所述光窗,所述顶表面分别向内和向外延伸以连接于所述基座内表面和所述基座外表面,所述通气槽设于所述顶表面,并且所述通气槽自所述基座内表面向所述基座外表面方向延伸至适当位置,其中所述模塑基座一体地结合于所述基板,并且所述模塑基座环绕在所述感光元件的所述感光区域的四周,和所述感光元件的所述感光区域对应于所述模塑基座的所述光窗,其中所述支座的所述下表面的至少一部分被贴装于所述模塑基座的所述顶表面,并且在所述滤光单元和所述模塑感光单元之间形成至少一密封空间,所述感光元件的所述感光区域被保持在所述密封空间,其中所述支座的所述通光孔和所述模塑基座的所述通气槽相互连通以形成至少一通气通道,其中所述通气通道用于连通所述密封空间和所述感光装置的外部,其中所述光学镜头被保持在所述感光元件的感光路径,所述滤光元件被保持在所述光学镜头和所述感光元件之间。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例的一摄像模组的应用状态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摄像模组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摄像模组的分解示意图。
图4A是根据本发明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摄像模组被沿着中间位置剖开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B是根据本发明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摄像模组的一个变形实施方式被沿着中间位置剖开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A的局部位置放大示意图。
图6A是依本发明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摄像模组的一支座的一个视角的立体示意图。
图6B是依本发明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摄像模组的所述支座的另一个视角的立体示意图。
图7是依本发明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摄像模组的一制造流程的制造步骤之一的剖视示意图。
图8A和图8B是依本发明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摄像模组的上述制造流程的制造步骤之二的剖视示意图。
图9是依本发明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摄像模组的上述制造流程的制造步骤之三的剖视示意图。
图10是依本发明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摄像模组的上述制造流程的制造步骤之四的剖视示意图。
图11是依本发明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摄像模组的上述制造流程的制造步骤之五的剖视示意图。
图12是依本发明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摄像模组的上述制造流程的制造步骤之六的剖视示意图。
图13A和图13B是依本发明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摄像模组的上述制造流程的制造步骤之七的剖视示意图。
图14是依本发明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摄像模组的上述制造流程的制造步骤之八的剖视示意图。
图15是依本发明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摄像模组的上述制造流程的制造步骤之九的剖视示意图。
图16是依本发明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摄像模组的上述制造流程的制造步骤之十的剖视示意图。
图17A至图17C是依本发明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摄像模组的上述制造流程的制造步骤之十一的剖视示意图。
图18是依本发明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摄像模组的上述制造流程的制造步骤之十二的剖视示意图。
图19是依本发明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摄像模组的上述制造流程的制造步骤之十三的剖视示意图。
图20A是依本发明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摄像模组被沿着中间位置剖开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0B是依本发明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摄像模组的一个变形实施方式的被沿着中间位置剖开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1是依本发明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摄像模组的另一个变形实施方式的被沿着中间位置剖开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2是依本发明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摄像模组的另一个变形实施方式的被沿着中间位置剖开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3是依本发明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摄像模组的另一个变形实施方式的被沿着中间位置剖开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4是依本发明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摄像模组的另一个变形实施方式的被沿着中间位置剖开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5是依本发明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摄像模组的另一个变形实施方式的被沿着中间位置剖开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6是依本发明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摄像模组的另一个变形实施方式的被沿着中间位置剖开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7A是依本发明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摄像模组的另一个变形实施方式的被沿着中间位置剖开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7B是依本发明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摄像模组的另一个变形实施方式的被沿着中间位置剖开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8A和图28B是依本发明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摄像模组的一支座的一个变形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29A和图29B是依本发明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摄像模组的所述支座的另一个变形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30是依本发明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摄像模组的另一个变形实施方式的立体示意图。
图31是依本发明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摄像模组的分解示意图。
图32是依本发明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摄像模组被沿着中间位置剖开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3是图32的局部位置放大示意图。
图34A是依本发明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摄像模组的所述支座的一个视角的立体示意图。
图34B是依本发明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摄像模组的所述支座的另一个视角的立体示意图。
图34C是依本发明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摄像模组的所述支座的俯视示意图。
图35是依本发明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摄像模组的所述支座的一个变形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36是依本发明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摄像模组的所述模塑电路板组件的一个变形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37是依本发明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摄像模组的一个变形实施方式被沿着中间位置剖开后的内部结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8A是依本发明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摄像模组的所述支座的一个变形实施方式被沿着中间位置剖开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8B是依本发明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摄像模组的所述感光装置的一个变形实施方式的被沿着中间位置剖开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8C是依本发明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摄像模组的一个变形实施方式的被沿着中间位置剖开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8D是图38C的局部位置放大示意图。
图39A是依本发明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摄像模组的所述支座的一个变形实施方式的立体示意图。
图39B是依本发明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摄像模组的所述支座的上述变形实施方式被沿着中间位置剖开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9C是依本发明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摄像模组的所述感光装置的一个变形实施方式的被沿着中间位置剖开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9D是依本发明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摄像模组的一个变形实施方式的被沿着中间位置剖开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9E是图39D的局部位置放大示意图。
图40A是依本发明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摄像模组的所述支座的一个变形实施方式的立体示意图。
图40B是依本发明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摄像模组的所述感光装置的一个变形实施方式的被沿着中间位置剖开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0C是依本发明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摄像模组的一个变形实施方式的被沿着中间位置剖开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0D是图39C的局部位置放大示意图。
图41是依本发明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摄像模组的所述感光装置的一个变形实施方式的被沿着中间位置剖开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2A是依本发明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摄像模组的所述支座的一个变形实施方式的一个视角的立体示意图。
图42B是依本发明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摄像模组的所述支座的上述变形实施方式的另一个视角的立体示意图。
图42C是依本发明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摄像模组的所述支座被沿着中间位置剖开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2D是依本发明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摄像模组的一滤光单元被沿着中间位置剖开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2E是依本发明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摄像模组的所述感光装置的一个变形实施方式的被沿着中间位置剖开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2F是依本发明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摄像模组的一个变形实施方式的被沿着中间位置剖开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2G是图42F的局部位置放大示意图。
图43A和43B是依本发明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摄像模组的所述感光装置的一个变形实施方式的被沿着中间位置剖开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4是依本发明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摄像模组的所述感光装置的一个变形实施方式的被沿着中间位置剖开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5是依本发明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摄像模组的一个变形实施方式的立体示意图。
图46是依本发明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摄像模组的分解示意图。
图47是依本发明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摄像模组被沿着中间位置剖开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8是图47的局部位置放大示意图。
图49A是依本发明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摄像模组的所述支座的一个视角的立体示意图。
图49B是依本发明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摄像模组的所述支座的另一个视角的立体示意图。
图49C是依本发明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摄像模组的所述支座的剖视示意图。
图50是依本发明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的所述摄像模组的一个变形实施方式的分解示意图。
图51是依本发明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的所述摄像模组的另一个变形实施方式的分解示意图。
图52是依本发明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的所述摄像模组的另一个变形实施方式的分解示意图。
图53是依本发明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的所述摄像模组的另一个变形实施方式的分解示意图。
图54是依本发明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的所述摄像模组的另一个变形实施方式的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发明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发明。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在以下描述中界定的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可以应用于其他实施方案、变形方案、改进方案、等同方案以及没有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其他技术方案。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在本发明的揭露中,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上述术语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可以理解的是,术语“一”应理解为“至少一”或“一个或多个”,即在一个实施例中,一个元件的数量可以为一个,而在另外的实施例中,该元件的数量可以为多个,术语“一”不能理解为对数量的限制。
参考本发明的说明书附图之图1,依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电子设备被阐述,其中所述电子设备包括至少一摄像模组100和一设备本体200,其中所述摄像模组100被设置于所述设备本体200,以帮助所述设备本体200获取影像(例如视频或者图像)。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在附图1中示出的所述电子设备的示例中,所述摄像模组100被设置于所述设备本体200的背侧(背对着所述设备本体200的显示屏幕的一侧),可以理解的是,所述摄像模组100也可以被设置于所述设备本体200的正侧(所述设备本体200的显示屏幕所在的一侧),或者至少一个所述摄像模组100被设置于所述设备本体200的背侧和至少一个所述摄像模组100被设置于所述设备本体200的正侧,即在所述设备本体200的背侧和正侧均设有至少一个所述摄像模组100。尽管如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在所述电子设备的其他示例中,将一个或者多个所述摄像模组100设置在所述设备本体200的侧面也是有可能的。
另外,所述摄像模组100的类型在本发明的所述电子设备中不受限制,尽管在附图1中示出的示例中以所述摄像模组100被实施为单镜头摄像模组为例,而在其他的示例中,所述摄像模组100也可以被实施为阵列摄像模组,例如但不限于双镜头摄像模组。
另外,尽管在附图1中示出的所述电子设备的所述设备本体200为智能手机,而在其他的示例中,所述设备本体200还可以被实施为但不限于平板电脑、电子书、MP3/4/5、个人数字助理、相机、电视机、洗衣机、冰箱等任何能够被配置所述摄像模组100的电子产品。
参考本发明的说明书附图之附图2至图6B,依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例的所述摄像模组在接下来的描述中被阐述,其中所述摄像模组100包括至少一光学镜头10和至少一模塑感光单元20,其中所述模塑感光单元20进一步包括至少一电路板21、至少一感光元件22以及至少一模塑基座23,其中所述感光元件22被导通地连接于所述电路板21,所述模塑基座23一体地结合于所述电路板21,其中所述光学镜头10被保持在所述感光元件22的感光路径。所述模塑基座23在一体地结合于所述电路板21的同时形成至少一光窗231,其中所述光窗231形成所述光学镜头10和所述感光元件22之间的光线通路。
所述摄像模组100进一步包括至少一滤光单元30,其中所述滤光单元30包括至少一滤光元件31,其中所述滤光元件31被保持在所述光学镜头10和所述感光元件22之间。被物体反射的光线在自所述光学镜头10进入所述摄像模组100的内部后,能够被所述滤光元件31过滤,然后在穿过所述模塑基座23的所述光窗231后再被所述感光元件22接收和进行光电转化而成像。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滤光单元30的所述滤光元件31的类型在本发明的所述摄像模组100中不受限制,例如所述滤光元件31可以是但不限于红外截止滤光片、全透光谱滤光片。
所述模塑感光单元20的所述电路板21能够和所述设备本体200相互连接,例如所述模塑感光单元20的所述电路板21和所述设备本体200能够被电连接,以使所述摄像模组100被安装和被连接于所述设备本体200。被所述感光元件22进行光电转化后得到的关于物体的影像的数字信号能够在后续被发送至所述设备本体200,例如但不限于可以被存储在所述设备本体200的存储器中,也可以通过所述设备本体200被存储至云端,或者被显示在所述设备本体200的显示屏幕上。作为优选,当所述感光元件22进行光电转化后得到的关于物体的影像的数字信号被发送至所述设备本体200后,能够在被存储到所述存储器或者所述云端的同时被显示在所述设备本体200的显示屏幕上。
进一步地,所述电路板21进一步包括至少一基板211和至少一连接板212,其中所述感光元件22被导通地连接于所述基板211,其中所述连接板212具有一模组连接端2121和对应于所述模组连接端2121的一设备连接端2122,其中所述连接板212的所述模组连接端2121被导通地连接于所述基板211,所述连接板212的所述设备连接端2122被电连接于所述设备本体200。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板212的所述模组连接端2121通过一连接介质2123被贴装于所述基板211,例如所述连接板212的所述模组连接端2121能够通过但不限于各向异性导电胶被贴装于所述基板211,从而使所述连接板212的所述模组连接端2121被导通地连接于所述基板211。换言之,所述连接介质2123能够被实施为但不限于各向异性导电胶。可选地,所述连接板212的所述模组连接端2121一体地延伸于所述基板211,即,所述连接板212和所述基板211是一体式结构。
另外,所述连接板212包括一连接器2124,其中所述连接器2124被设置于所述连接板212的所述设备连接端2122,或者所述连接器2124形成于所述连接板212的所述设备连接端2122,其中通过所述连接板212的所述连接器2124能够将所述连接板212的所述设备连接端2122方便地电连接于所述设备本体200。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连接板212是软质的,其能够产生变形,其中所述摄像模组100通过所述连接板212被连接于所述设备本体200,通过这样的方式,所述连接板212能够缓冲所述摄像模组100的制造公差造成的装配位移和变形,和在所述设备本体200被使用的过程中由于震动而造成的所述摄像模组100的位移,从而保证所述电子设备在被使用的过程中的可靠性。
所述基板211具有一基板正面2111和一基板背面2112,其中所述基板正面2111和所述基板背面2112相互对应。通常情况下,所述基板211呈平板状,从而所述基板211的所述基板正面2111和所述基板背面2112均是平面,这样,所述基板211的所述基板正面2111和所述基板背面2112能够界定所述基板211的厚度尺寸。也就是说,所述基板211的所述基板正面2111和所述基板背面2112之间的距离尺寸为所述基板211的厚度尺寸。可选地,所述基板211的所述基板正面2111或者所述基板背面2112可以设有一个凹槽,例如,所述凹槽可以被设于所述基板211的所述基板正面2111或者所述基板背面2112的边缘,以供容纳所述连接板212的所述模组连接端2121,这样,能够降低所述连接板212的所述模组连接端2121与所述基板211的所述基板正面2111的高度差,或者降低所述连接板212的所述模组连接端2121与所述基板211的所述基板背面2112的高度差。例如,在所述连接板212的所述模组连接端2121被连接于所述基板211的所述基板正面2111时,所述连接板212的所述模组连接端2121可以被容纳于所述基板211的所述凹槽,以避免所述连接板212的所述模组连接端2121凸出于所述基板211的所述基板正面2111。
参考附图4A示出的所述摄像模组100的一个示例,所述基板211进一步具有至少一平整的贴装区域2113和环绕在所述贴装区域2113四周的一边缘区域2114,其中所述贴装区域2113和所述边缘区域2114分别形成于所述基板211的所述基板正面2111。所述感光元件22具有一感光区域221和环绕在所述感光区域221四周的一非感光区域222,其中所述感光元件22被贴装于所述基板211的所述贴装区域2113,其中所述模塑基座23一体地结合于所述基板211的所述边缘区域2114的至少一部分,所述模塑基座23环绕在所述感光元件22的所述感光区域221的四周,以使所述感光元件22的所述感光区域221对应于所述模塑基座23的所述光窗231。可以理解的是,所述模塑基座23自所述基板211的所述基板正面2111向上延伸,可以形成一环形的光墙26,其环绕在所述感光元件22的所述感光区域221的四周,并且所述光墙26在所述感光元件22的所述感光区域221对应的位置形成所述光窗231,以供光线在穿过所述光窗231后被所述感光元件22的所述感光区域221接收和进行光电转化而成像。
另外,所述模塑基座23具有一顶表面232、一基座内表面234以及一基座外表面235,其中所述基座内表面234用于形成所述光窗231,所述基座外表面235裸露在所述模塑基座23的外部,所述顶表面232向内和向外延伸以分别连接于所述基座内表面234和所述基座外表面235。所述模塑基座23可以由模塑工艺形成,例如但不限于传递模塑或者模压模塑均可以形成所述模塑基座23,通过模塑工艺形成的所述模塑基座23的所述顶表面232的平整度更高,以有利于改善所述摄像模组100的光学性能。
进一步地,所述模塑基座23的所述基座内表面234倾斜地延伸,以使所述模塑基座23的所述光窗231的截面呈倒梯形,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有效地避免杂散光,以改善所述摄像模组100的光学性能。换言之,所述模塑基座23的所述光窗231具有一上部开口2311和对应于所述上部开口2311的一下部开口2312,其中所述感光元件22的所述感光区域221被保持在所述光窗231的所述下部开口2312,所述上部开口2311朝向所述光学镜头10,即,将所述光窗231的靠近所述基板211的一侧的开口定义为所述下部开口2312,将所述光窗231的靠近所述光学镜头10的一侧的开口定义为所述上部开口2311,其中所述上部开口2311的尺寸大于所述下部开口2312的尺寸,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有效地避免杂散光,以改善所述摄像模组100的光学性能。
通常情况下,所述基板211具有良好的硬度,以保证所述基板211的平整性,通过这样的方式,当所述感光元件22被贴装于所述基板211的所述贴装区域2113后,所述感光元件22的平整度能够被保证。例如,所述基板211可以是但不限于硬板、硬软结合板、陶瓷基板等。在所述模塑基座23一体地结合于所述基板211之后,所述模塑基座23还能够补强所述基板211的强度,以使所述基板211更为平整。另外,所述模塑基座23还具有良好的散热性,当所述感光元件22产生的热量在被传递到所述基板211之后,所述模塑基座23能够快速地将被传递到所述基板211的热量辐射至所述摄像模组100的外部环境,这样,能够保证被长时间使用的所述摄像模组100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进一步地,所述模塑感光单元20进一步包括至少一连接线24,其中所述连接线24的两个端部分别被导通地连接于所述感光元件22和所述基板211,以使被贴装于所述基板211的所述贴装区域2113的所述感光元件22通过所述连接线24被导通地连接于所述基板211。
具体地说,所述基板211进一步具有至少一基板连接件2115,其中每个所述基板连接件2115分别被设置于所述基板211的所述边缘区域2114。例如,所述基板连接件2115可以排列成但不限于两组,并且每组所述基板连接件2115分别被对称地设置于所述贴装区域2113的两侧。相应地,所述感光元件22具有至少一芯片连接件223,其中每个所述芯片连接件223分别被设置于所述感光元件22的所述非感光区域222。例如,所述芯片连接件223可以排列成但不限于两组,并且每组所述芯片连接件223分别被对称地设置于所述感光区域221的两侧。
优选地,在将所述感光元件22贴装于所述基板211的所述贴装区域2113之后,被设置于所述感光元件22的所述非感光区域222的每个所述芯片连接件223分别对应于被设置于所述基板211的所述边缘区域2114的每个所述基板连接件2115。
所述连接线24的两个端部分别被连接于所述基板211的所述基板连接件2115和所述感光元件22的所述芯片连接件223,以导通地连接所述感光元件22和所述基板211。例如,可以通过打线工艺在所述基板211的所述基板连接件2115和所述感光元件22的所述芯片连接件223之间形成所述连接线24,通过这样的方式,藉由所述连接线24导通地连接所述感光元件22和所述基板211。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连接线24的打线方向在本发明的所述摄像模组100中不受限制,例如所述连接线24的打线方向可以是从所述基板211向所述感光元件22,也可以是从所述感光元件22向所述基板211。另外,所述连接线24的类型在本发明的所述摄像模组100中也可以不受限制,例如所述连接线24可以是金线、引线、铜线等。
可选地,在所述摄像模组100的其他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基板211的所述基板连接件2115可以被设置于所述基板211的所述贴装区域2113,所述感光元件22的所述芯片连接件223可以被设置于所述感光元件22的芯片背面224,其中在将所述感光元件22贴装于所述基板211的所述贴装区域2113时,所述感光元件22的所述芯片连接件223和所述基板211的所述基板连接件2115能够因直接接触而被导通,从而使所述感光元件22被可导通地连接于所述基板211。换言之,在将所述感光元件22贴装于所述基板211的同时,所述感光元件22可以被直接导通地连接于所述基板211。
进一步地,所述模塑感光单元20进一步包括至少一电子元器件25,其中所述电子元器件25被导通地连接于所述基板211。
在本发明的所述摄像模组100的一个示例中,所述电子元器件25可以被贴装于所述基板211的所述边缘区域2114。可选地,所述电子元器件25的一部分或者全部可以被埋入所述基板211。还可选地,一部分所述电子元器件25也可以被贴装于所述基板211的所述基板背面2112,或者位于所述基板211的所述基板背面2112的所述电子元器件25的一部分或者全部被埋入所述基板211。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电子元器件25的类型不受限制,例如所述电子元器件25可以被实施为但不限于驱动器、继电器、处理器、电阻、电容等。参考附图4A,所述模塑基座23在一体地结合于所述基板211的所述边缘区域2114之后可以没有包埋所述电子元器件25,也可以包埋至少一个所述电子元器件25的至少一部分。优选地,所述模塑基座23在一体地结合于所述基板211的所述边缘区域2114之后包埋全部的所述电子元器件25。可以理解的是,通过所述模塑基座23在成型后包埋所述电子元器件25的方式,能够藉由所述模塑基座23阻止所述电子元器件25和外部环境接触,从而避免所述电子元器件25的表面出现氧化等不良现象。所述模塑基座23还可以隔离相邻所述电子元器件25,以阻止相邻所述电子元器件25之间出现相互干扰的不良现象。另外,通过所述模塑基座23在成型后包埋所述电子元器件25的方式,所述模塑基座23还能够使相邻所述电子元器件25之间的间距更小,从而使得所述基板211的有限贴装面积上能够被贴装数量更多、尺寸更大的所述电子元器件25。
另外,所述模塑基座23也能够隔离所述电子元器件25和所述感光元件22,以避免所述电子元器件25的表面的脱落物污染所述感光元件22的所述感光区域221。例如,所述模塑基座23能够通过包埋所述电子元器件25的方式隔离所述电子元器件25和所述感光元件22,也可以使所述电子元器件25和所述感光元件22分别位于所述模塑基座23的两侧的方式隔离所述电子元器件25和所述感光元件22。
值得一提的是,在所述摄像模组100的其他示例中,所述摄像模组100也可以没有所述电子元器件25,参考附图27B,通过这样的方式,所述摄像模组100的长宽尺寸和高度尺寸均可以被设计的更小,以使所述摄像模组100特别能够满足轻薄化电子设备的配置需要。可以理解的是,当所述摄像模组100被装配于所述设备本体200后,所述摄像模组100能够被导通地连接于所述设备本体200的电子元器件,以藉由所述设备本体200的电子元器件处理所述摄像模组100因进行光电转化而得到的电信号。
参考附图2至图6B,所述滤光单元30包括至少一框型的支座32,其中所述支座32具有至少一通光通道321,其中所述滤光元件31被贴装于所述支座32,并且所述滤光元件31封闭所述支座32的所述通光通道321。所述支座32被贴装于所述模塑基座23的所述顶表面232,以使所述模塑基座23的所述光窗231对应于被贴装于所述支座32的所述滤光元件31。
值得一提的是,因所述模塑基座23是通过模塑工艺一体地结合于所述基板211的所述基板正面2111,因此,所述模塑基座23的所述顶表面232具有较高的平整度,从而在所述支座32被贴装于所述模塑基座23的所述顶表面232之后,能够保证所述滤光元件31的中轴和所述感光元件22的中轴的一致性,从而改善所述摄像模组100的光学性能。即,所述感光元件22的光轴可以被保证垂直于所述滤光元件31。
在所述滤光单元30的所述支座32被贴装于所述模塑基座23的所述顶表面232之后,所述滤光单元30和所述模塑感光单元20形成一感光装置1000。换言之,所述感光装置1000包括一个所述模塑感光单元20和被贴装于所述模塑感光单元20的至少一个所述滤光单元30。可以理解的是,所述摄像模组100包括至少一个所述光学镜头10和至少一个所述感光装置1000,其中所述光学镜头10被保持在所述感光装置1000的所述感光元件22的感光路径上。
所述感光装置1000包括至少一贴装层1001,其由一贴装介质1002形成,其中所述贴装层1001被保持在所述滤光单元30的所述支座32和所述模塑感光单元20的所述模塑基座23的所述顶表面232之间,以供将所述支座32贴装于所述模塑基座23的所述顶表面232。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贴装介质1002的类型在本发明的所述摄像模组100中不受限制,例如所述贴装介质1002可以是但不限于胶水,其中所述贴装介质1002在固化后形成被保持在所述支座32和所述模塑基座23的所述顶表面232之间的所述贴装层1001。
所述感光装置1000进一步具有至少一密封空间101和至少一通气通道102,其中在所述支座32被贴装于所述模塑基座23的所述顶表面232之后,在所述滤光单元30和所述模塑感光单元20之间形成所述密封空间101,例如在本发明的所述摄像模组100的一个具体的示例中,可以在所述滤光元件31、所述支座32、所述模塑基座23和所述基板211之间形成所述密封空间101。可选地,在所述摄像模组100的其他的示例中,也可以在所述滤光元件31、所述支座32、所述模塑基座23和所述感光元件22之间形成所述密封空间101。所述感光元件22的所述感光区域221被保持在所述密封空间101。所述通气通道102用于连通所述密封空间101和所述感光装置1000的外部,以在制造所述摄像模组100的过程中用于平衡所述密封空间101的内部气压和所述感光装置1000的外部气压。也就是说,所述密封空间101内的气体和所述感光装置1000的外部的气体能够通过所述通气通道102进行交换,这样,在所述摄像模组100被制造的过程中,通过所述通气通道102能够保证所述密封空间101的气压压力和外部环境的气压压力保持平衡,从而能够避免出现所述感光装置1000的用于形成所述密封空间101的每个部件因受压不平衡而被损坏的不良现象,尤其是能够保证所述滤光元件31的上部和下部受到的气压压力一致,从而避免因所述滤光元件31的上部和下部受到的气压压力不平衡而导致所述滤光元件31出现裂纹或者碎裂的不良现象。
优选地,所述通气通道102弯曲地延伸,以防止灰尘等污染物经由所述通气通道102自外部环境进入到所述密封空间101内而污染被保持在所述密封空间101内的所述感光元件22的所述感光区域221和污染所述滤光元件31的用于形成所述密封空间101的部分。
进一步地,所述摄像模组100包括至少一密封元件103,其由一密封介质104形成,其中在制造所述摄像模组100的过程中,在对所述感光装置1000执行完烘烤工艺之后,使被填充在所述通气通道102的所述密封介质104固化后形成所述密封元件103,即,所述密封元件103被保持在所述通气通道102内,以用于阻止所述通气通道102和所述感光装置1000的外部连通。例如,在将所述密封介质104填充于所述通气通道102且在所述密封介质104在所述通气通道102内固化后能够形成被保持在所述通气通道102内的所述密封元件103,并且所述密封元件103能够阻止灰尘等污染物经由所述通气通道102自所述感光装置1000的外部进入所述密封空间101而污染被保持在所述密封空间101内的所述感光元件22的所述感光区域221和污染所述滤光元件31的用于形成所述密封空间101的部分。弯曲延伸的所述通气通道102能够阻止所述密封介质104流动到所述密封空间101的内壁,和阻止所述密封介质104进入所述密封空间101,从而避免所述密封介质104污染所述感光元件22的所述感光区域221和所述滤光元件31的用于形成所述密封空间101的部分。
参考附图6A和图6B,所述通气通道102形成于所述支座32。具体地说,所述支座32具有一内侧部322和环绕在所述内侧部322四周的一外侧部323,其中所述支座32的所述内侧部322界定所述支座32的所述通光通道321。所述通气通道102自所述支座32的所述外侧部323延伸至所述内侧部322,并且所述通气通道102连通所述支座32的所述外侧部323和所述内侧部322。所述支座32的所述内侧部322的至少一部分被贴装于所述模塑基座23的所述顶表面232,从而使所述通气通道102连通所述感光装置1000的所述密封空间101和所述感光装置1000的外部。
进一步地,所述支座32具有一下表面324、一内侧面325、一上表面326以及一外侧面327,其中所述支座32的所述下表面324和所述上表面326相互对应,所述支座32的所述内侧面325和所述外侧面327相互对应,其中所述支座32的所述内侧面325用于界定所述通光通道321。所述支座32的所述下表面324和所述内侧面325用于形成所述支座32的所述内侧部322,所述支座32的所述上表面326和所述外侧面327用于形成所述支座32的所述外侧部323,其中所述支座32的所述下表面324的至少一部分被贴装于所述模塑基座23的所述顶表面232。优选地,所述支座32的所述内侧面325倾斜地延伸,通过这样的方式,在光线自所述摄像模组100的所述光学镜头10进入所述摄像模组100的内部而穿过所述支座32的所述通光通道321时,能够避免杂散光,以改善所述摄像模组100的光学性能。
参考附图20A,在本发明的所述摄像模组100的这个具体的示例中,所述滤光元件31被贴装于所述支座32的所述上表面326,而在附图20B示出的所述摄像模组100的这个具体的示例中,所述滤光元件31也可以被贴装于所述支座32的所述下表面324。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所述滤光元件31被贴装于所述支座32的位置在本发明的所述摄像模组100中不受限制,其中只要所述滤光元件31在被贴装于所述支座32后,能够使所述支座32的所述通光通道321对应于所述滤光元件31即可。进一步参考附图20B,所述支座32的所述下表面324具有一下表面内侧3243和环绕在所述下表面内侧3243的一下表面外侧3244,其中所述滤光元件31被贴装于所述支座32的所述下表面324的所述下表面内侧3243,所述支座32的所述下表面324的所述下表面外侧3244的至少一部分被贴装于所述模塑基座23的所述顶表面232,以使所述滤光元件31被保持在所述感光元件22的感光路径上。所述支座32的所述下表面内侧3243和所述下表面外侧3244之间具有高度差,以形成一下部滤光元件贴装槽3245,其中被贴装于所述支座32的所述下表面内侧3243的所述滤光元件31可以被保持在所述支座32的所述下部滤光元件贴装槽3245。
所述支座32的所述下表面324具有一非画胶区域3241和环绕在所述非画胶区域3241四周的一画胶区域3242,其中所述非画胶区域3241的两侧分别向内和向外延伸被连接于所述内侧面325和所述画胶区域3242,其中所述画胶区域3242的两侧分别向内和向外延伸被连接于所述非画胶区域3241和所述外侧面327。在贴装所述支座32于所述模塑基座23的所述顶表面232时,将所述贴装介质1002施涂于所述支座32的所述下表面324的所述画胶区域3242,然后在将所述支座32的所述下表面324和所述模塑基座23的所述顶表面232贴装在一起后,所述贴装介质1002能够形成被保持在所述支座32的所述下表面324的所述画胶区域3242和所述模塑基座23的所述顶表面232之间的所述贴装层1001。例如,在附图20B示出的所述摄像模组100的具体示例中,所述滤光元件31可以被贴装于所述支座32的所述下表面324的所述画胶区域3242,从而在所述支座32被贴装于所述模塑基座23的所述顶表面232时,所述模塑基座23环绕在所述滤光元件31的四周。值得一提的是,所述支座32的所述下表面324的所述下表面外侧3244的至少一部分形成所述支座32的所述画胶区域3242。
更进一步地,所述支座32具有至少一通气孔328和至少一通气槽329,其中所述通气孔328自所述支座32的所述上表面326向所述下表面324方向延伸,其中所述通气槽329形成于所述支座32的所述下表面324,并且自所述支座32的所述内侧面325向所述外侧面327方向延伸,其中所述通气孔328和所述通气槽329相互连通以形成所述通气通道102。可以理解的是,所述通气孔328的开口形成于所述支座32的所述上表面326,并且所述通气孔328在所述上表面326的开口形成所述通气通道102在所述上表面326的开口。所述通气槽329的开口形成于所述支座32的所述下表面324和所述内侧面325,其中在所述支座32的所述下表面324通过所述贴装介质1002被贴装于所述模塑基座23的所述顶表面232之后,所述模塑基座32的所述顶表面232封闭所述通气槽329形成在所述下表面324的开口,而仅使所述通气槽329在所述内侧面325的开口被暴露,并且所述通气槽329被暴露在所述内侧面325的开口形成所述通气通道102在所述内侧面325的开口。
优选地,如图5和图6B所示,所述支座32的所述通气槽329具有一开口端3291、一连通端3292、一第一通气槽3293以及一第二通气槽3294,其中所述通气槽329的所述开口端3291和所述连通端3292相互对应,并且所述通气槽329在所述开口端3291连通于所述密封空间101,和在所述连通端3292连通于所述通气孔328,其中所述第一通气槽3293形成于所述连通端3292,所述第二通气槽3294形成于所述开口端3291,并且所述第一通气槽3293分别连通于所述第二通气槽3294和所述通气孔328,以使所述第二通气槽3294、所述第一通气槽3293和所述通气孔328形成所述感光装置1000的所述通气通道102。
值得一提的是,参考附图4A、图5和图20,设所述支座32的厚度尺寸参数为H,即,所述支座32的所述上表面326和所述下表面324之间的距离尺寸参数为H。设所述支座32的所述通气槽329的深度尺寸参数为h1。设被施涂于所述支座32的所述下表面324的所述画胶区域3242的所述贴装介质1002的厚度尺寸参数为h2。值得一提的是,所述贴装介质1002也可以被施涂于所述模塑基座23的所述顶表面232。在贴装所述支座32于所述模塑基座23时,为了避免所述贴装介质1002填满所述支座32的所述通气槽329而堵塞所述通气通道102,所述通气槽329的深度尺寸参数h1的数值通常大于所述贴装介质1002的厚度尺寸参数h2的数值。例如,在一个具体的示例中,所述贴装介质1002的厚度尺寸参数h2的取值范围为:h2≤0.1mm,相应地,所述支座32的所述通气槽329的深度尺寸参数h1的取值范围为:h1>0.1mm。由于在进行烘烤工艺时,所述贴装介质1002受热时会膨胀,因此,所述支座32的所述通气槽329的深度尺寸参数h1的数量需要大于所述贴装介质1002的厚度尺寸参数h2的数值,例如所述支座32的所述通气槽329的深度尺寸参数h1的取值范围优选为:h1≥0.15mm。更优选地,所述支座32的所述通气槽329的深度尺寸参数h1的取值范围为:h1≥0.3mm。另外,为了保证所述支座32的强度,所述支座32的所述通气槽329的深度不能太深,例如在一个具体的示例中,所述支座32的所述通气槽329的深度尺寸参数h1与所述支座32的厚度尺寸参数H的比值的取值范围为:0.5%-70%(包括0.5%和70%)。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支座32的所述通气槽329在不同的位置深度可以不同。具体地说,所述通气槽329在所述连通端3292的深度尺寸大于所述通气槽329在所述开口端3291的深度尺寸,例如所述通气槽329在所述开口端3291的深度尺寸可以是0.03mm左右,所述通气槽329在所述连通端3292的深度尺寸可以是0.1mm左右,优选为0.15mm。换言之,所述通气槽329的所述第一通气槽3293的深度尺寸大于所述第二通气槽3294的深度尺寸,例如所述通气槽329的所述第一通气槽3293的深度尺寸可以是0.1mm左右,优选为0.15mm。所述通气槽329的所述第二通气槽3294的深度尺寸可以是0.03mm左右。优选地,所述通气槽329呈台阶状。所述通气槽329在所述连通端3292的深度被设计的较深是为了避免所述贴装介质1002填满所述通气槽329,所述通气槽329在所述开口端3291的深度被设计的较浅是为了减小所述通气通道102在所述密封空间101处的开口尺寸,以阻止灰尘等污染物经由所述通气通道102自外部环境进入所述密封空间101。值得一提的是,在靠近所述通气槽329的所述开口端3291的位置没有被提供所述贴装介质1002,从而即便是所述通气槽329在所述开口端3291的深度较浅,也不会担心所述贴装介质1002会填满所述通气槽329,例如所述通气槽329在所述开口端3291的深度尺寸范围为5μm~200μm(包括5μm和200μm)。在靠近所述通气槽329的所述连通端3292的位置可能会被提供所述贴装介质1002,从而所述通气槽329在所述连通端3292的深度较深,例如其深度尺寸范围为50μm~200μm(包括50μm和200μm)。
进一步地,所述支座32进一步包括至少一溢胶槽3206和至少一排气槽3207,其中所述溢胶槽3206和所述排气槽3207分别形成于所述支座32的所述下表面324,并且所述溢胶槽3206连通所述排气槽3207和所述通气孔328,以形成所述感光装置1000的所述通气通道102。所述支座32的所述溢胶槽3206的深度尺寸与所述排气槽3207的深度尺寸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优选地,所述支座32的所述溢胶槽3206的深度尺寸大于所述排气槽3207的深度尺寸,例如,所述支座32的所述溢胶槽3206的深度尺寸可以是0.1mm左右,优选地0.15mm,而所述排气槽3207的深度尺寸可以是0.03mm左右,优选地0.15mm。在通过所述贴装介质1002将所述支座32的所述下表面324和所述模塑基座23的所述顶表面232贴合时,多余的所述贴装介质1002可以溢入所述支座32的所述溢胶槽3206内,并且不需要担心溢入所述溢胶槽3206内的所述贴装介质1002会填充满所述支座32的所述溢胶槽3206,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保证所述排气槽3207、所述溢胶槽3206和所述通气孔328形成的所述通气通道102畅通。另外,所述支座32的所述溢胶槽3206的宽度尺寸也可以大于所述排气槽3207的宽度尺寸,通过这样的方式,一方面尺寸更大的所述溢胶槽3206能够避免溢入所述溢胶槽3206的所述贴装介质1002填充满所述溢胶槽3206,另一方面尺寸更小的所述排气槽3207能够避免灰尘等污染物会经由所述排气槽3207自所述感光装置1000的外部进入所述密封空间101,从而有利于改善所述摄像模组100的光学性能。
另外,参考附图6B,所述通气槽329的宽度尺寸大于或者等于所述通气孔328的底部的直径尺寸,设所述通气孔328的周壁到所述通气槽329的侧壁之间的距离尺寸为L1,其中L1的取值范围为:0mm~0.2mm(包括0mm和0.2mm)。设所述通气孔328的底部的直径尺寸参数为R,设所述通气槽329在所述连通端3292的宽度尺寸参数为W,其中所述通气槽329在所述连通端3292的宽度尺寸参数W与所述通气孔328的底部的直径尺寸参数R的比值的取值范围为:2:1~1:1(包含2:1和1:1)。换言之,所述通气槽329在所述连通端3292的宽度的最大尺寸为所述通气孔328的底部的直径尺寸的两倍,所述通气槽329在所述连通端3292的宽度的最小尺寸和所述通气孔328的底部的直径尺寸相等。
所述滤光元件31被贴装于所述支座32的所述上表面326,以使所述支座32的所述通光通道321对应于所述滤光元件31,从而所述滤光元件31能够封闭所述支座32的所述通光通道321。可以理解的是,所述通气通道102在所述内侧面325的开口被保持在所述滤光元件31的下部,其中所述滤光元件31的下部用于形成所述密封空间101。
进一步地,所述支座32的所述上表面326具有一上表面内侧3261和环绕在所述上表面内侧3261四周的一上表面外侧3262,其中所述滤光元件31被贴装于所述支座32的所述上表面内侧3261。优选地,所述上表面内侧3261的高度尺寸低于所述上表面外侧3262的高度尺寸,即,所述上表面内侧3261和所述上表面外侧3262之间具有高度差,从而在所述上表面内侧3261对应的位置形成所述支座32的一贴装槽3201,其中所述支座32的所述贴装槽3201连通于所述通光通道321,这样,被贴装于所述上表面内侧3261的所述滤光元件31能够被保持在所述贴装槽3201,和所述支座32的所述通光通道321能够对应于所述滤光元件31,这样,能够降低所述摄像模组100的高度尺寸。可选地,所述上表面内侧3261和所述上表面外侧3262也可以平齐。
更进一步地,所述支座32的所述内侧面325具有一内表面上侧3251和一内表面下侧3252,其中所述内表面上侧3251向上和向下分别连接于所述上表面外侧3262和所述上表面内侧3261,所述内表面下侧3252向上和向下分别连接于所述上表面内侧3261和所述下表面324。优选地,所述内侧面325的所述内表面下侧3252倾斜地延伸,以有利于避免杂散光,从而改善所述摄像模组100的光学性能。例如,所述内表面下侧3252的上边缘与所述摄像模组100的中心光轴之间的距离尺寸大于所述内表面下侧3252的下边缘与所述摄像模组100的所述中心光轴之间的距离,以使所述内表面下侧3252倾斜地延伸。换言之,所述内表面下侧3252与所述上表面内侧3261的连接位置到所述摄像模组100的中心光轴之间的距离尺寸大于所述内表面下侧3252与所述下表面324的连接位置到所述摄像模组100的中心光轴之间的距离尺寸,以使所述内表面下侧3252倾斜地延伸。
优选地,参考附图6A和图6B,所述支座32可以是一个注塑件,即,可以通过注塑工艺形成所述支座32。在本发明的所述摄像模组100的一个示例中,所述支座32在被注塑成型的同时形成所述支座32的所述通气孔328和所述通气槽329,而在本发明的所述摄像模组100的另一个示例中,也可以先形成所述支座32,然后通过钻孔或者开槽等工艺形成相所述支座32的所述通气孔328和所述通气槽329。本发明的所述摄像模组100在这方面不受限制。
所述摄像模组100可以是一个自动对焦和变焦摄像模组,参考附图2至图4B,所述摄像模组100进一步包括至少一驱动器40,其中所述光学镜头10被可驱动地设置于所述驱动器40,其中所述驱动器40被贴装于所述支座32,以使所述光学镜头10被保持在所述感光元件22的感光路径。优选地,所述驱动器40可以被贴装于所述支座32的所述上表面外侧3262。可选地,所述驱动器40也可以没有被贴装于所述支座32,而使将所述驱动器40贴装于所述模塑基座23的所述顶表面232。所述驱动器40能够使所述光学镜头10被保持在所述感光元件22的感光路径,和所述驱动器40能够驱动所述光学镜头10沿着所述感光元件22的感光路径移动,以通过调整所述光学镜头10和所述感光元件22的相对位置的方式,实现所述摄像模组100的对焦和变焦。值得一提的是,所述驱动器40可以被实施为但不限于音圈马达。
优选地,所述支座32的所述上表面326设有至少一定位凸起3230,以在贴装所述驱动器40于所述支座32的所述上表面外侧3262时,用于将所述驱动器40引导至正确的贴装位置,或者在贴装所述驱动器40于所述模塑基座23的所述顶表面232时,用于将所述驱动器40引导至正确的贴装位置。更优选地,所述定位凸起3230凸出于所述支座32的所述上表面外侧3262。另外,所述定位凸起3230的数量和形状在本发明的所述摄像模组100中不受限制,例如,所述定位凸起3230的数量可以被实施为4个,其中每个所述定位凸起3230分别位于所述支座32的每个转角处。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器40具有至少一马达引脚41,其中所述驱动器40的所述马达引脚41被连接于所述基板211,以导通所述驱动器40和所述基板211。所述模塑基座23具有至少一引脚槽233,其中所述驱动器40的所述马达引脚41被容纳于所述模塑基座23的所述引脚槽233,以使所述马达引脚41可以不凸出于所述模塑基座23的外壁,从而不仅能够保证所述摄像模组100的可靠性,而且还能够使所述摄像模组100更美观。
图4B示出了所述摄像模组100的一个变形实施方式,与附图4示出的所述摄像模组100不同的是,在附图4B示出的所述摄像模组100的这个具体的示例中,所述摄像模组100被实施为阵列摄像模组,具体地说,所述摄像模组100包括至少两个所述光学镜头10和至少一个所述模塑感光单元20,其中所述模塑感光单元20进一步包括至少一个所述电路板21、至少两个所述感光元件22以及至少一个所述模塑基座23,所述模塑基座23具有至少两个所述光窗231,其中每个所述感光元件22分别被导通地连接于所述电路板21,所述模塑基座23一体地结合于所述电路板21,并且所述模塑基座23环绕在每个所述感光元件22的所述感光区域221的四周,以使每个所述感光元件22的所述感光区域221分别对应于所述模塑基座23的每个所述光窗231,其中每个所述光学镜头10分别被保持在每个所述感光元件22的感光路径。
参考本发明的说明书附图之图7至图20,所述摄像模组100的制造流程在接下来的描述中被阐述。
参考附图7示出的阶段,将至少一个所述电子元器件25在所述基板211的所述基板正面2111导通地连接于所述基板211。例如,在所述摄像模组100的一个具体的示例中,所述电子元器件25可以通过贴装的方式被贴装于所述基板211的所述基板正面2111,从而使所述电子元器件25在所述基板211的所述基板正面2111被导通地连接于所述基板211,此时,所述电子元器件25凸出于所述基板211的所述基板正面2111。在所述摄像模组100的另外一些具体的示例中,所述电子元器件25也可以在所述基板211的所述基板正面2111被半埋入所述基板211,并且使所述电子元器件25和所述基板211相互导通,此时,所述电子元器件25同样凸出于所述基板211的所述基板正面2111。
可选地,在所述摄像模组100的其他的示例中,所述电子元器件25也可以以被贴装于所述基板211的所述基板背面2112的方式被导通地连接于所述基板211,或者所述电子元器件25以在所述基板211的所述基板背面2112被半埋入所述基板211的方式被导通地连接于所述基板211。另外,在所述摄像模组100的其他的示例中,所述电子元器件25也可以被全部埋入到所述基板211的内部,即,所述电子元器件25可以不凸出于所述基板211的所述基板正面2111和不凸出于所述基板211的所述基板背面2112。
另外,所述电子元器件25凸出于所述基板211的所述基板正面2111的位置在本发明的所述摄像模组100中不受限制,其根据所述摄像模组100的具体应用被调整,例如在本发明的所述摄像模组100的一些示例中,多个所述电子元器件25可以被布置在所述基板211的所述基板正面2111的全部区域,而在本发明的所述摄像模组100的另一些示例中,多个所述电子元器件25也可以被布置在所述基板211的所述基板正面2111的特定区域,例如角落或者某一侧或者某两侧等,本发明的所述摄像模组100在这些方面不受限制。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摄像模组100的所述电路板21也可以没有提供所述电子元器件25,即,所述摄像模组100可以是没有电子元器件的摄像模组100,其中在将所述摄像模组100装配于所述设备本体200之后,所述摄像模组100能够被导通所述设备本体200的电子元器件。
另外,一个以上的所述基板211被布置形成一拼版单元3000。值得一提的是,形成所述拼版单元3000的所述基板211的排列方式在本发明的所述摄像模组100中不受限制,其根据需要被选择,例如硬板的所述基板211形成的所述拼版单元3000和软硬结合版的基板211形成的所述拼版单元3000的排列方式可以不同。也就是说,所述拼版单元3000包括至少一个所述基板211。优选地,所述拼版单元3000的所述基板211的数量被实施为两个以上。
在附图8A和图8B示出的阶段,将所述拼版单元3000放入到一成型模具300中,以藉由所述成型模具300执行模塑工艺。
具体地说,所述成型模具300包括一上模具301和一下模具302,其中所述上模具301和所述下模具302中的至少一个模具能够被操作,以使所述成型模具300能够被执行合模和拔模操作。例如,在一个示例中,首先将所述拼版单元3000放置于所述下模具302,然后将所述上模具301放置于所述下模具302和/或所述拼版单元3000,以对所述成型模具300执行合模操作,并且可以在所述上模具301和所述基板211的所述基板正面2111之间形成至少一成型空间303。
优选地,当所述成型空间303的数量是两个或者超过两个时,在所述上模具301和所述基板21的所述基板正面2111之间还可以形成至少一连通通道304,以供连通相邻所述成型空间303。这样,当一个所述成型空间303内被填充有一流体介质400时,所述流体介质400能够通过所述连通通道304流进和填充在相邻所述成型空间303内。
另外,进一步参考附图8A和图8B,在所述成型模具300的所述上模具301和所述基板21的所述基板正面2111之间还形成一进料通道306,其中所述进料通道306连通至少一个所述连通通道304,以允许所述流体介质400自所述进料通道306流入到所述连通通道304,然后再允许所述流体介质400通过每个所述连通通道304和每个所述成型空间303流动而填充满所有的所述成型空间303,或者所述进料通道306连通至少一个所述成型空间303,以允许所述流体介质400自所述进料通道306流入到所述成型空间303,然后再允许所述流体介质400通过每个所述成型空间303和每个所述连通通道304流动而填充满所有的所述成型空间303。
进一步地,所述成型模具300包括一供料机构307,其中所述供料机构307包括一储料器3071和一推料器3072,其中所述储料器3071具有一储料空间30711和一推料通道30712,所述推料通道30712连通所述储料空间30711和所述进料通道306,其中所述推料器3072被可操作地设置于所述储料器3071的所述储料空间30711。当所述推料器3072被操作时,例如当通过但不限于液压泵施压于所述推料器3072而操作所述推料器3072时,所述推料器3072能够推动被存储在所述储料空间30711的所述流体介质400分别自所述推料通道30712和所述进料通道306而被推送进入到所述成型空间303,并且通过每个所述成型空间303和每个所述连通通道304流动而填充满所有的所述成型空间303。
在附图8A和图8B示出的所述成型模具300的这个示例中,所述储料器3071包括一第一储料元件30713和一第二储料元件30714,其中所述第一储料元件30713和所述上模具301被实施为一体式结构,所述第二储料元件30714和所述下模具302被实施为一体式结构,并且所述第二储料元件30714具有一活动通道30715。当所述上模具301和所述下模具302合模时,能够在所述第一储料元件30713和所述第二储料元件30714之间形成所述储料空间30711和在所述第二储料元件30714的所述活动通道30715对应的位置形成所述推料通道30712。值得一提的是,所述推料通道30712内也可以被存储有所述流体介质400。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推料器3072可以仅提供压力以施压于被存储在所述储料空间30711的所述流体介质400,并驱动所述流体介质400自所述推料通道30712被排出所述供料机构307。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推料器3072和所述储料器3071中的至少一个还可以提供热量以加热被存储在所述储料空间30711内的所述流体介质400,例如在所述流体介质400被加热而融化后再被所述推料器3072施压压力而自所述推料通道30712被排出所述供料机构307。
继续参考附图8A和图8B,所述上模具301进一步包括一成型引导部3011和至少一光窗成型部3012以及具有至少一成型引导槽3013,其中所述光窗成型部3012一体地延伸于所述成型引导部3011,以在所述光窗成型部3012和所述成型引导部3011之间形成所述成型引导槽3013,或者在相邻所述光窗成型部3012之间形成所述成型引导槽3013。
进一步地,所述成型引导部3011具有一第一施压部30111,所述光窗成型部3012具有一第二施压部30121,其中在所述成型模具300被执行合模工艺后,所述第一施压部30111施压于所述基板211的所述边缘区域2114的外侧,所述光窗成型部3012的所述第二施压部30121施压于所述基板211的所述边缘区域2114的内侧,或者所述光窗成型部3012的所述第二施压部30121施压于所述基板211的所述贴装区域2113的至少一部分,或者所述光窗成型部3012的所述第二施压部30121同时施压于所述基板211的所述贴装区域2113的至少一部分和所述边缘区域2114的内侧,从而在所述成型引导槽3013对应的位置形成所述成型空间303,并且所述基板211的所述边缘区域2114的一部分被保持在所述成型空间303,此时,凸出于所述基板211的所述基板正面2111的所述电子元器件25能够可以被保持在所述成型空间303。
优选地,所述光窗成型部3012的中部通过内凹的方式形成一安全空间30122,其中当所述光窗成型部3012的所述第二施压部30121施压于所述基板211的所述边缘区域2114的内侧时,凸出于所述基板211的所述基板正面2111的所述基板连接件2115和所述基板211的所述贴装区域2113能够被保持在所述光窗成型部3012的所述安全空间30122,以避免凸出于所述基板211的所述基板正面2111的所述基板连接件2115和所述基板211的所述贴装区域2113被施压。
优选地,所述成型模具300进一步包括至少一膜层305,其中所述膜层305被重叠地设置于所述上模具301的内表面,例如所述膜层305可以通过贴附于所述上模具301的内表面的方式被重叠地设置于所述上模具301的内表面。在所述成型模具300被合模后,所述膜层305位于所述上模具301的所述第一施压部30111和所述基板21的所述边缘区域2114的外侧之间和位于所述光窗成型部3012的所述第二施压部30121和所述基板21的所述边缘区域2114的内侧之间,通过这样的方式,一方面,所述膜层305能够通过产生变形的方式吸收所述成型模具300在被合模时产生的冲击力,以避免该冲击力直接作用于所述基板211,另一方面,所述膜层305能够隔离所述上模具301的所述第一施压部30111与所述基板211的所述边缘区域2114的外侧和隔离所述第二施压部30121与所述基板211的所述边缘区域2114的内侧,以防止所述上模具301刮伤所述基板211的所述基板正面2111,从而保护所述基板211的良好电性。
另外,所述膜层305能够通过产生变形的方式阻止在所述上模具301的所述第一施压部30111与所述基板211的所述边缘区域2114的外侧之间产生缝隙和阻止所述第二施压部30121与所述基板211的所述边缘区域2114的内侧之间产生缝隙,这样,能够阻止所述流体介质400进入到所述基板211的所述贴装区域2111,同时,在所述流体介质400固化后能够避免出现“飞边”的不良现象。
另外,可以理解的是,所述膜层305也可以方便所述成型模具300的所述上模具301脱模,并且在所述上模具301脱模的过程中,避免所述模塑基座23被损坏,尤其是避免所述模塑基座23的所述光窗231被损坏,从而保证所述摄像模组100的可靠性。
参考附图9和图10示出的阶段,将所述流体介质400加入到所述供料机构307的所述储料空间30711,然后,通过所述推料器3072施压于位于所述储料空间30711的所述流体介质400,同时,所述推料器3072和所述储料器3071中的至少一个还能够加热所述流体介质400,其中所述流体介质400在被施压时自所述推料通道30712被排出所述储料空间30711,和通过所述进料通道306流向连通于所述进料通道306的所述成型空间303,并且在后续,当所述流体介质400继续被施压时,所述流体介质400能够通过每个所述成型空间303和每个所述连通通道304填充满所有的所述成型空间303。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流体介质400可以是液体、固体或者液体和固体的混合物等,以使所述流体介质400能够流动。另外,所述流体介质400可以被实施为但不限于热固性材料。当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可能的示例中,所述流体介质400被实施为光固性材料或者自固性材料也是有可能的。
当所述流体介质400被填充在所述成型空间303之后,所述流体介质400能够覆盖所述基板211的所述边缘区域2114的被保持在所述成型空间303内的区域,和覆盖被保持在所述成型空间303内的所述电子元器件25,在后续,可以通过加热的方式使填充在所述成型空间303的所述流体介质400固化而形成一连体模塑基座4200,其中所述连体模塑基座4200能够一体地结合于所述基板211的所述基板正面2111的区域,和包埋至少一个所述电子元器件25的至少一部分。优选地,所述连体模塑基座4200能够包埋全部的所述电子元器件25。值得一提的是,所述连体模塑基座4200能够在后续被分割以形成所述模塑感光单元20的所述模塑基座23。
值得一提的是,也可以通过冷却的方式使被填充在所述成型空间303的所述流体介质400固化,或者在常温下使被填充在所述成型空间303的所述流体介质400固化,本发明的所述摄像模组100在这方面不受限制。
参考附图11和图12示出的阶段,当所述流体介质400在所述成型模具300的所述成型空间303内固化而形成一体地结合于所述基板211的所述基板正面2111的所述连体模塑基座4200时,对所述成型模具300执行拔模操作,以得到一模塑电路板组件半成品2100,其中在所述成型模具300的所述上模具301的所述光窗成型部3012对应的位置能够形成所述连体模塑基座4200的所述光窗231,并且在所述连体模塑基座4200被分割以形成所述模塑基座23时,所述连体模塑基座4200的所述光窗231形成所述模塑基座23的所述光窗231。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发明的所述摄像模组100的这个具体的示例中,所述模塑基座23能够环绕在所述基板211的所述贴装区域2113的四周,以使所述贴装区域2113对应于所述模塑基座23的所述光窗231。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基板211的所述基板连接件2115被保持在所述模塑基座23的所述光窗231内。值得一提的是,所述模塑电路板组件半成品2100是所述模塑感光单元20的半成品。也就是说,所述模塑电路板组件半成品2100在后续能够被加工以形成所述模塑感光单元20。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模塑基座23的所述基座内表面234是在所述成型模具300被脱模后形成的,所述模塑基座23的所述基座外表面235可以是在所述成型模具300被脱模后形成的,也可以是在所述模塑电路板组件半成品2100被分割后形成的。
具体地说,参考附图13A和图13B示出的阶段,分割所述模塑电路板组件半成品2100,以形成一模塑电路板组件2000,并且可以同时形成所述模塑电路板组件2000的所述模塑基座23的所述基座外表面235,而在另外的一些示例中,在分割所述模塑电路板组件半成品2100而形成所述模塑电路板组件2000后,也可以研磨或者打磨所述模塑基座23的外表面后形成所述模塑基座23的所述基座外表面235。
另外,分割所述模塑电路板组件2100的方式在本发明的所述摄像模组100中不受限制,例如可以通过切割的方式分割所述模塑电路板组件半成品2100,以形成所述模塑电路板组件2000,也可以通过蚀刻的方式分割所述模塑电路板组件半成品2100,以形成所述模塑电路板组件2000。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列举的通过切割或者蚀刻来分割所述模塑电路板组件半成品2100的方式仅为示例,其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所述摄像模组100的内容和范围的限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也可以通过其他的方式来分割所述模塑电路板组件半成品2100,以形成所述模塑电路板组件2000,因此,只要能够将所述模塑电路板组件半成品2100进行分割的方式均可。值得一提的是,所述连体模塑基座4200的被分割的外表面形成所述模塑基座23的所述基座外表面235。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模塑基座23的所述基座外表面235可以是倾斜的,也可以是竖直的,其根据需要被选择。
另外,分割所述模塑电路板组件半成品2100的方向在本发明的所述摄像模组100中不受限制,例如在附图13A示出的示例中,分割方向可以是从所述基板211的所述基板正面2111所在的方向向所述基板211的所述基板背面2112所在的方向,而在附图13B示出的示例中,分割方向可以从所述基板211的所述基板背面2112所在的方向向所述基板211的所述基板正面2111所在的方向。
在所述模塑电路板组件半成品2100被分割后,所述连体模塑基座4200能够形成所述模塑基座23,所述连体模塑基座4200的所述光窗231形成所述模塑基座23的所述光窗231。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模塑电路板组件半成品2100的被分割的侧部形成所述模塑电路板组件2000的一分割侧2001。也就是说,所述模塑电路板组件2000具有至少一个所述分割侧2001。另外,所述模塑电路板组件半成品2100的脱模形成的侧部是所述模塑电路板组件2000的一脱模侧2002。也就是说,在本发明的所述摄像模组100的一些示例中,所述模塑电路板组件2000可以具有至少一个所述分割侧2001和至少一个所述脱模侧2002。而在所述摄像模组100的其他的示例中,所述模塑电路板组件2000也可以具有四个所述分割侧2001,或者具有四个所述脱模侧2002。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分割侧2001和所述脱模侧2002均可以形成所述模塑基座23的所述基座外表面235。
参考附图14示出的阶段,将所述感光元件22贴装于所述基板211的所述贴装区域2113,和通过打线工艺在所述感光元件22的所述芯片连接件223与所述基板211的所述基板连接件2115之间形成所述连接线24,以通过所述连接线24导通地连接所述感光元件22和所述基板211。
参考附图15和图16示出的阶段,将带有所述滤光单元30的所述支座32贴装于所述模塑基座23的所述顶表面232,以形成一感光装置半成品1100,其中所述感光装置半成品1100在后续形成所述感光装置1000。
具体地说,首先,在所述模塑基座23的所述顶表面232和所述支座32的所述下表面324中的至少一个表面上施涂所述贴装介质1002,例如可以在所述支座32的所述下表面324的所述画胶区域3242施涂所述贴装介质1002,其中所述贴装介质1002可以是但不限于胶水。然后将所述支座32的所述下表面324和所述模塑基座23的所述顶表面232相互叠合在一起,以使所述贴装介质1002被保持在所述支座32的所述下表面324和所述模塑基座23的所述顶表面232之间,并且在所述贴装介质1002固化后形成被保持在所述支座32的所述下表面324和所述模塑基座23的所述顶表面232之间的所述贴装层1001,其中所述贴装层1001用于连接所述支座32的所述下表面324和所述模塑基座23的所述顶表面232。值得一提的是,多余的所述贴装介质1002能够溢入到所述通气槽329的所述第一通气槽3293,并且由于所述通气槽329的所述第一通气槽3293的深度尺寸大于所述贴装介质1002的厚度尺寸,从而不用担心溢入到所述第一通气槽3293的所述贴装介质1002堵塞所述通气通道102,以保证所述通气通道102的畅通。也就是说,位于所述支座32的所述下表面324和所述模塑基座23的所述顶表面232之间的多余的所述贴装介质1002能够溢入到所述支座32的所述溢胶槽3206内,并且溢入到所述支座32的所述溢胶槽3206内的所述贴装介质1002不会堵塞所述通气通道102,即,溢入到所述溢胶槽3206内的所述贴装介质1002不会填充满所述溢胶槽3206而使所述通气通道102保持畅通。值得一提的是,所述溢胶槽3206形成在所述支座32的所述下表面324的所述非画胶区域3241和所述画胶区域3242的连接位置,从而位于所述支座32的所述下表面324和所述模塑基座23的所述顶表面232之间的多余的所述贴装介质1002能够自所述下表面324的所述画胶区域3242溢入到所述支座32的所述溢胶槽3206内,通过这样的方式,有利于保证所述支座32的平整度,从而有利于改善所述摄像模组100的光学性能。
在所述支座32被贴装于所述模塑基座23之后,在所述滤光元件31、所述支座32、所述模塑基座23和所述基板211之间形成所述密封空间101,其中所述感光元件22的所述感光区域221被保持在所述密封空间101,其中形成于所述支座32的所述通气通道102用于连通所述密封空间101和所述感光装置1000的外部。另外,在所述支座32被贴装于所述模塑基座23之后,所述支座32环绕在所述感光元件22的所述感光区域221的四周,以使所述感光元件22的所述感光区域221对应于所述滤光元件31。换言之,所述模塑基座23的所述光窗231和所述支座32的所述通光通道321相互对应,从而对应于所述模塑基座23的所述光窗231的所述感光元件22的所述感光区域221能够对应于被贴装在所述支座32且封闭所述支座32的所述通光通道321的所述滤光元件31。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通气通道102弯曲地延伸,这样,在将所述支座32贴装于所述模塑基座23之后,所述通气通道102能够阻止灰尘等污染物经由所述通气通道102自所述摄像模组100的外部环境进入到所述密封空间101而污染被保持在所述密封空间101的所述感光元件22的所述感光区域221和污染所述滤光元件31的用于形成所述密封空间101的部分,以防止污坏点等不良现象的出现,从而保证所述摄像模组100的产品良率。
具体地说,所述通气通道102由所述支座32的相互连通的所述通气孔328和所述通气槽329形成,其中所述通气孔328的延伸方向和所述通气槽329的延伸方向不一致,从而使所述通气通道102弯曲地延伸。例如,所述通气孔328的延伸方向和所述通气槽329的延伸方向相互垂直,从而使所述通气通道102的中部具有一个急转弯,这样,能够有效地阻止灰尘等污染物经由所述通气通道102自外部环境进入所述密封空间101。
参考附图17A和图17B示出的阶段,在将所述支座32通过所述贴装介质1002贴装于所述模塑基座23之后,需要对所述感光装置1000进行烘烤工艺,以使所述贴装介质1002能够进一步固化而形成被保持在所述支座32的所述下表面324和所述模塑基座23的所述顶表面232之间的所述贴装层1001,从而使所述支座32能够被可靠地贴装在所述模塑基座23上,和使所述滤光元件31能够被可靠地保持在所述感光元件22的感光路径上。
在进行烘烤工艺的过程中,所述密封空间101内的气体受热膨胀之后,能够通过所述通气通道102与所述感光装置1000的外部的气体进行交换,以使所述密封空间101内的气体气压和所述感光装置1000的外部的气体气压能够始终保持平衡,这样,用于形成所述密封空间101的所述滤光元件31、所述感光元件22等较为脆弱的元器件不会因为受压不均衡而出现裂纹或者碎裂的不良现象,这对于保证所述摄像模组100的成像品质和良率来说特别的重要。
例如,如果没有用于连通所述密封空间101和所述感光装置1000外部的所述通气通道102来实现所述密封空间101内的气体与所述感光装置1000的外部的气体的交换,在进行烘烤工艺的过程中,所述密封空间101内的气体会因为热胀冷缩而产生膨胀,这会导致所述密封空间101内的气压压力变大并直接作用于被保持在所述密封空间101的所述感光元件22的所述感光区域221和所述滤光元件31用于形成所述密封空间101的部分,例如对于所述感光元件22的所述感光区域221来说,一旦所述感光元件22的所述感光区域221受到比较大的压力,则所述感光元件22的所述感光区域221会产生凹陷等变形,以至于影响所述摄像模组100的成像品质;对于所述滤光元件31来说,如果所述滤光元件31的下部受到的压力大于所述滤光元件31的上部受到的压力,则会导致滤光元件31出现裂纹或者碎裂的不良现象,而一旦所述滤光元件31出现裂纹或者碎裂的不良现象,则必然会导致所述摄像模组100的成像品质受到影响,甚至造成所述摄像模组100的报废。
在本发明的所述摄像模组100中,通过形成于所述支座32的所述通气通道102连通所述密封空间101和所述感光装置1000的外部,这样,在进行烘烤工艺的过程中,当所述密封空间101的气体受热膨胀时,膨胀后的气体能够依次通过所述通气槽329和所述通气孔328被排出到所述感光装置1000的外部,此时,所述密封空间101内的气体气压与所述感光装置1000的外部的气体气压平衡,从而被保持在所述密封空间101的所述感光元件22的所述感光区域221和所述滤光元件31用于形成所述密封空间101的部分不会受到气体压力。在进行烘烤工艺后且在所述感光装置1000降温时,所述感光装置1000的外部的气体能够依次通过所述通气孔328和通气槽329补充到所述密封空间101内,此时,所述密封空间101内的气体气压与所述感光装置1000的外部的气体气压平衡,从而被保持在所述密封空间101的所述感光元件22的所述感光区域221和所述滤光元件31用于形成所述密封空间101的部分不会受到气体压力。也就是说,所述通气通道102能够始终使所述密封空间101内的气体气压和所述感光装置1000的外部的气体气压保持平衡,这对于保证所述摄像模组100的成像品质和良率来说特别的重要。
同时,所述贴装介质1002在受热时也会发生膨胀,由于所述溢胶槽3206的深度尺寸大于所述贴装介质1002的厚度尺寸,从而膨胀后的所述贴装介质1002能够溢入到所述溢胶槽3206内,且不会堵塞所述通气通道102。换句话说,由于所述第一通气槽3293的深度尺寸大于所述贴装介质1002的厚度尺寸,从而膨胀后的所述贴装介质1002能够溢入到所述第一通气槽3293内,且不会堵塞所述通气通道102。
另外,由于所述通气通道102是弯曲地延伸的,从而在气体经由所述通气通道102自所述感光装置1000的外部补充到所述密封空间101时,气体中即便是携带了灰尘等污染物,这些灰尘等污染物也能够在所述通气通道102的转弯位置被截留,即,灰尘等污染物进入所述通气通道102的极限位置是形成所述通气通道102的所述通气孔328内,而不会进入到形成所述通气通道102的所述通气槽329内,这样,能够避免所述摄像模组100出现污染点等不良现象。
参考附图17C,在完成烘烤工艺后,将所述密封介质104填充在形成所述通气通道102的所述通气孔328内,并且在所述密封介质104固化后形成被保持在所述通气孔328内的所述密封元件103,其中所述密封元件103阻止所述密封空间101和所述感光装置1000的外部相连通,这样,所述密封空间101能够形成完整的封闭空间,从而在后续,灰尘等污染物被阻止进入所述密封空间101内。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所述通气孔328的延伸方向和所述通气槽329的延伸方向不同,从而在所述密封介质104被填充到所述通气孔328内时,由于所述密封介质104的流动性比较差,从而所述密封介质104被阻止进入所述通气槽329,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防止所述密封介质104进入所述密封空间101,以保证所述摄像模组100的品质和产品良率。
在附图18示出的阶段,将组装有所述光学镜头10的所述驱动器40贴装于所述支座32的所述上表面326,和将所述驱动器40的所述马达引脚41连接于所述基板211,以使所述光学镜头10被保持在所述感光元件22的感光路径,和使所述滤光元件31被保持在所述光学镜头10和所述感光元件22之间。在这个过程中,凸出于所述支座32的所述上表面326的所述定位凸起3230能够引导所述驱动器40被贴装至正确的位置。
在附图19示出的阶段,通过所述连接介质2123将所述连接板212的所述模组连接端2121贴装于所述基板211的所述基板正面2111,以导通地连接所述连接板212和所述基板211,从而得到附图20示出的所述摄像模组100。可选地,在所述摄像模组100的其他示例中,也可以通过所述连接介质2123将所述连接板212的所述模组连接端2121贴装于所述基板211的所述基板背面2112。
值得一提的是,附图19示出的阶段也可以在图7示出的阶段之后,从而首先将所述连接板212的所述模组连接端2121通过所述连接介质2123贴装于所述基板211的所述基板正面2111,然后再进行模塑工艺,通过这样的方式,一体地结合于所述基板211的所述边缘区域2114的所述模塑基座23还能够包埋所述连接板212的所述模组连接端2121,从而所述模塑基座23能够使所述连接板212的所述模组连接端2121被可靠地贴装在所述基板211的所述基板正面2111,以避免所述连接板212的所述模组连接端2121从所述基板211上脱落。
附图21示出了所述摄像模组100的一个变形实施方式,与附图20示出的所述摄像模组100不同的是,在附图21示出的所述摄像模组100中,所述驱动器40被贴装于所述模塑基座23的所述顶表面232。换言之,所述驱动器40被贴装于所述模塑基座23的所述顶表面232的外侧,所述支座32被贴装于所述模塑基座23的所述顶表面232的内侧,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进一步降低所述摄像模组100的高度尺寸。
图22示出了所述摄像模组100的另一个变形实施方式,与附图21示出的所述摄像模组100不同的是,在附图22示出的所述摄像模组100中,所述模塑基座23的所述顶表面232具有一顶表面内侧2321、一顶表面外侧2322以及一基座贴装槽2323,其中所述顶表面外侧2322环绕在所述顶表面内侧2321的四周,并且所述顶表面外侧2322高于所述顶表面内侧2321,以使所述顶表面外侧2322和所述顶表面内侧2321之间具有高度差,从而形成所述基座贴装槽2323,并且所述基座贴装槽2323连通于所述光窗231。在一个示例中,所述模塑基座23的所述顶表面232的所述顶表面内侧2321、所述顶表面外侧2322和所述基座贴装槽2323藉由同一个模塑工艺形成。在另一个示例中,可以通过模塑工艺首先形成所述模塑基座23的所述顶表面232的所述顶表面外侧2322,然后通过研磨等工艺区域所述模塑基座23的所述顶表面232的内侧部分,以形成所述模塑基座23的所述顶表面232的所述顶表面内侧2321和所述基座贴装槽2323。
所述支座32被贴装于所述模塑基座23的所述顶表面232的所述顶表面内侧2321,以使所述支座32被保持在所述基座贴装槽2323内,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降低所述支座32的所述上表面326和所述模塑基座23的所述顶表面232的所述顶表面外侧2322的高度差,从而有利于进一步降低所述摄像模组的成像品质。
附图23示出了所述摄像模组100的另一个变形实施方式,与附图20示出的所述摄像模组100不同的是,在附图23示出的所述摄像模组100中,所述摄像模组100进一步包括至少一镜筒50,其中所述光学镜头10被组装于所述镜筒50,所述镜筒50被贴装于所述模塑基座23的所述顶表面232,以使所述光学镜头10被保持在所述感光元件22的感光路径,和使所述滤光元件31被保持在所述光学镜头10和所述感光元件22之间。可选地,所述镜筒50也可以一体地形成于所述模塑基座23的所述顶表面232,即,所述镜筒50和所述模塑基座23可以由同一个模塑工艺一体地形成。可选地,所述镜筒50也可以被贴装于所述支座32的所述上表面326,或者所述镜筒50也可以一体地形成于所述支座32。
附图24示出的所述摄像模组100的另一个变形实施方式,在制造所述摄像模组100的过程中,首先将所述感光元件22贴装于所述基板211的所述贴装区域2113,和使所述感光元件22与所述基板211相互导通,然后再进行模塑工艺,以使一体地结合于所述基板211的所述边缘区域2114的所述模塑基座23能够进一步结合于所述感光元件22的所述非感光区域222,从而使所述模塑基座23、所述感光元件22和所述基板211一体地结合。这样,在所述模塑基座23和所述感光元件22之间不需要预留安全位置,以进一步减小所述摄像模组100的长宽尺寸。
附图25示出了所述摄像模组100的另一个变形实施方式,所述基板211具有至少一容纳空间2116,其中所述容纳空间2116自所述基板211的所述基板正面2111向所述基板背面2112方向延伸,其中所述感光元件22被保持在所述基板211的所述容纳空间2116内,并且所述感光元件22和所述基板211相互导通,所述模塑基座23一体地结合于所述基板211和所述感光元件22,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进一步降低所述摄像模组100的高度尺寸。值得一提的是,所述容纳空间2116可以是凹槽,也可以是通孔。可以理解的是,通过使所述感光元件22被保持在所述基板211的所述容纳空间2116的方式,能够降低所述感光元件22的上表面和所述基板211的所述基板正面2111的高度差,甚至使所述感光元件22的上表面和所述基板211的所述基板正面2111平齐,或者使所述感光元件22的上表面低于所述基板211的所述基板正面2111。
附图26示出了所述摄像模组100的另一个变形实施方式,所述基板211的所述容纳空间2116被实施为通孔,即,所述容纳空间2116形成所述基座211的基板通道,所述基板211的所述基板连接件2115被设置于所述基板211的所述基板背面2112,其中所述感光元件22的所述非感光区域222被贴装于所述基板211的所述基板背面2112,并且被设置于所述感光元件22的所述非感光区域222的所述芯片连接件223和被设置于所述基板211的所述基板背面2112的所述基板连接件2115相互导通,其中所述基板211环绕在所述感光元件22的所述感光区域221的四周,以使所述感光元件22的所述感光区域221对应于所述基板211的所述容纳空间2116,其中所述模塑基座23一体地结合于所述基板211和所述感光元件22,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进一步降低所述摄像模组100的高度尺寸。
附图27A示出了所述摄像模组100的另一个变形实施方式,所述模塑感光单元20进一步包括至少一背面模塑部26,其中所述背面模塑部26一体地结合于所述基板211的所述基板背面2112,以用于补强所述基板211的强度。优选地,所述背面模塑部26还能够结合于所述感光元件22的芯片背面的至少一部分,这样,所述背面模塑部26能够使所述感光元件22被可靠地贴装于所述基板211的所述基板背面2112,以防止所述感光元件22从所述基板211的所述基板背面2112脱落。优选地,所述背面模塑部26和所述模塑基座23可以由同一个模塑工艺形成。可选地,首先通过模塑工艺形成所述模塑基座23,然后再通过模塑工艺形成所述背面模塑部26也是有可能的。
附图28A和图28B示出了所述支座32的一个变形实施方式,与附图6A和图6B示出的所述支座32不同的是,在附图28A和图28B示出的所述支座32中,所述支座32具有一组所述通气孔328和一个所述通气槽329,其中每个所述通气孔328相互间隔,并且每个所述通气孔328分别自所述支座32的所述上表面326向所述下表面324方向延伸,其中所述通气槽329形成于所述支座32的所述下表面324,并且自所述支座32的所述内侧面325向所述外侧面327延伸,其中每个所述通气孔328分别连通于所述通气槽329,以使所述通气槽329和每个所述通气孔328形成所述通气通道102。可以理解的是,相对于附图6A和图6B示出的所述支座32来说,在附图28A和图28B示出的所述支座32的这个具体的示例中,所述支座32的每个所述通气孔328的内径尺寸可以更小,这样,能够有效地阻止灰尘等污染物经由每个所述通气孔328自外部环境进入所述密封空间101。并且由于所述通气孔328的数量比较多,因此,在进行烘烤工艺的过程中,内径尺寸更小的所述通气孔328形成的所述通气通道102并不会对所述密封空间101和外部环境的气体交换造成任何的不利影响。在烘烤工艺完成后,可以通过在所述支座32的所述上表面326施涂所述密封介质104的方式,使所述密封介质104自动地填充在每个所述通气孔328内,以在所述密封介质104固化后形成被保持在每个所述通气孔328内的所述密封元件103。例如,在贴装所述驱动器40于所述支座32的所述上表面326时,需要在所述支座32的所述上表面326施胶,此时,被施涂的胶水可以形成所述密封介质104而用于进一步形成封闭每个所述通气孔328的所述密封元件103,通过这样的方式,不需要专门的工序来封闭所述通气通道102。
在附图29A和图29B示出的所述支座32的另一个变形实施方式中,所述支座32具有一个所述通气孔328和多个所述通气槽329,其中所述通气孔328自所述支座32的所述上表面326向所述下表面324方向延伸,每个所述通气槽329分别形成于所述支座32的所述下表面324,并且自所述支座32的所述内侧面325向所述外侧面327延伸,其中所述通气孔328和每个所述通气槽329相互连通以形成所述通气通道102。这样,在通过所述贴装介质1002贴装所述支座32于所述模塑基座23时,即便是所述贴装介质1002封闭了其中一个所述通气槽329,另外的所述通气槽329也能够被保持畅通,从而使所述通气通道102始终保持在畅通状态,以提高所述摄像模组100的产品良率。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在附图29B示出的所述支座32的具体示例中,以所述通气槽329的形状为“V”字形为示例,但是其并不会对本发明的所述摄像模组100的内容和范围产生限制,在其他可能的示例中,所述通气槽329可以具有任何的形状,只要其能够连通所述通气孔328,并且使所述通气槽329和所述通气孔328形成所述通气通道102即可。
附图30至图34C示出了所述摄像模组100的另一个变形实施方式,与上述实施例不同的是,在附图30至图34C示出的所述摄像模组100的这个具体的示例中,所述通气通道102形成于所述支座32和所述模塑基座23之间。
具体地说,参考附图34A至图34C所示,所述支座32具有至少一通气槽329,其中所述通气槽329形成于所述支座32的所述下表面324,并且所述通气槽329自所述支座32的所述内侧面325延伸至所述外侧面327,其中在通过所述贴装介质1002形成的所述贴装层1001而将所述支座32的所述下表面324和所述模塑基座23的所述顶表面232贴装在一起之后,所述支座32的所述通气槽329在所述支座32的所述下表面324和所述模塑基座23的所述顶表面232之间形成所述通气通道102,并且所述通气通道102用于连通所述密封空间101和所述感光装置1000的外部。
优选地,所述支座32的所述通气槽329弯曲地延伸,例如所述通气槽329的形状可以呈“S”字形或者“V”字形,从而在将所述支座32贴装于所述模塑基座23之后,在所述通气槽329对应的位置形成的位于所述支座32的所述下表面324和所述模塑基座23的所述顶表面232之间的所述通气通道102弯曲地延伸,这样,能够防止灰尘等污染物经由所述通气通道102自所述感光装置1000的外部进入所述密封空间101。
进一步地,所述支座32具有至少一第一凹槽3210和至少一第二凹槽3220,其中所述第一凹槽3210自所述支座32的所述外侧面327向所述支座32的所述内侧面325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凹槽3220自所述支座32的所述内侧面325向所述支座32的所述外侧面327方向延伸,并且所述第一凹槽3210和所述第二凹槽3220相互连通,以形成所述通气槽329,进而在后续形成所述通气通道102。
优选地,所述第一凹槽3210的延伸方向和所述第二凹槽3220的延伸方向不一致,从而在所述第一凹槽3210和所述第二凹槽3220形成的所述通气槽329形成所述通气通道102之后,所述通气通道102弯曲地延伸。可选地,所述第一凹槽3210和所述第二凹槽3220中的至少一个凹槽弯曲地延伸,从而在所述第一凹槽3210和所述第二凹槽3220形成的所述通气槽329形成所述通气通道102之后,所述通气通道102弯曲地延伸。另外,所述第一凹槽3210和所述第二凹槽3220可以具有不同的深度,例如所述第一凹槽3210的深度尺寸大于所述第二凹槽3220的深度尺寸,通过这样的方式,在贴装所述支座32于所述模塑基座23的所述顶表面232时,所述贴装介质1002能够溢入所述第一凹槽3210,并防止所述贴装介质1002填满所述第一凹槽3210,从而保证所述通气通道102的畅通。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凹槽3210可以形成于所述支座32的所述画胶区域3242,所述第二凹槽3220可以形成于所述支座32的所述非画胶区域3241。
附图35示出了所述摄像模组100的所述支座32的另一个变形实施方式,于附图34A至图34C示出的所述支座32不同的是,在附图35示出的所述支座32的这个具体的示例中,两个所述第二凹槽3220能够连通同一个所述第一凹槽3210,例如在所述第一凹槽3210和每个所述第二凹槽3220形成的所述通气槽329形成所述通气通道102之后,所述通气通道102可以呈“Y”形。也就是说,多个所述第二凹槽3220可以连通同一个所述第一凹槽3210。可选地,多个所述第一凹槽3210也可以连通同一个所述第二凹槽3220。
附图36示出了所述模塑电路板组件2000的一个变形实施方式,所述通气槽329也可以形成于所述模塑基座23的所述顶表面232,例如,在进行模塑工艺时,所述通气槽329与所述模塑基座23同步地形成,或者在所述模塑基座23形成之后,再通过去除所述模塑基座23的所述顶表面232的一部分的方式形成所述通气槽329,其中所述通气槽329自所述模塑基座23的所述基座内表面234延伸至所述基座外表面235,以使所述通气槽329连通所述光窗231和所述模塑基座23的外部,这样,在将所述支座32贴装于所述模塑基座23的所述顶表面232之后,在所述通气槽329对应的位置形成所述通气通道102,以用于连通所述密封空间101和所述感光装置1000的外部。可以理解的是,形成于所述模塑基座23的所述顶表面232的所述通气槽329也可以由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凹槽3210和至少一个所述第二凹槽3220相互连通后形成。
附图37示出了所述摄像模组100的另一个变形实施方式,所述支座32具有至少一个所述通气孔328,其中所述通气孔328自所述支座32的所述上表面326延伸至所述下表面324,并且所述通气孔328连通所述支座32的所述上表面326和所述下表面324。所述模塑基座23的所述顶表面232具有至少一个所述通气槽329,其中所述通气槽329自所述模塑基座23的所述基座内表面234向所述基座外表面235方向延伸,其中在将所述支座32的所述下表面324通过所述贴装层1001贴装于所述模塑基座23的所述顶表面232时,所述支座32的所述通气孔328连通于所述模塑基座23的所述通气槽329,以使所述支座32的所述通气孔328和所述模塑基座23的所述通气槽329形成所述通气通道102,从而所述通气通道102用于连通所述密封空间101和所述感光装置1000的外部。
进一步地,所述模塑基座23的所述顶表面232进一步具有一通气凹槽3240和一溢胶凹槽3250,其中所述通气凹槽3240和所述溢胶凹槽3250相互连通以形成所述通气槽329。所述溢胶凹槽3250连通所述通气凹槽3240和所述支座32的所述通气孔328,其中所述溢胶凹槽3250的深度尺寸大于所述通气凹槽3240的深度尺寸,这样,溢入到所述通气槽329的所述贴装介质1002能够被保持在所述溢胶凹槽3250内,并防止溢入到所述溢胶凹槽3250的所述贴装介质1002填满所述溢胶凹槽3250,以保持所述通气通道102的畅通。
附图38A示出了所述支座32的一个变形实施方式的剖视示意图,附图38B示出了所述感光装置1000的一个变形实施方式的剖视示意图,附图38C和图38D分别示出了所述摄像模组100的一个变形实施方式的剖视示意图和局部放大示意图,所述支座32的所述通气孔328自所述支座32的所述上表面326延伸至所述下表面324的所述非画胶区域3241,并且在所述支座32的所述下表面324的所述画胶区域3242被贴装于所述模塑基座23的所述顶表面232之后,所述支座32的所述通气孔328对应于所述模塑基座23的所述光窗231,通过这样的方式,所述支座32的所述通气孔328能够形成用于连通所述密封空间101和所述感光装置1000的外部的所述通气通道102。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通气孔328的位置在本发明的所述摄像模组100中不受限制,例如所述通气孔328可以形成于所述支座32的中部,也可以形成于所述支座32的转角处,或者其他任何可能的位置。
参考附图38B至图38D,所述感光装置1000进一步包括所述密封元件103,在对所述感光装置半成品1100进行烘烤工艺而得到所述感光装置1000之后,将所述密封介质104填充在所述支座32的所述通气孔328内,并且在所述密封介质104在所述通气孔328固化后形成被保持在所述通气孔328内的所述密封元件103,其中所述密封元件103用于堵塞所述通气孔328,以阻止所述密封空间101和所述感光装置1000的外部连通,这样,能够阻止所述感光装置1000的外部的灰尘等污染物进入所述密封空间101,以保证所述摄像模组100的良率。
附图39A示出了所述支座32的一个变形实施方式的立体示意图,附图39B示出了所述滤光单元30的一个变形实施方式的剖视示意图,附图39C示出了所述感光装置1000的一个变形实施方式的剖视示意图,附图39D和图39E分别是所述摄像模组100的一个变形实施方式的剖视示意图和局部放大示意图,所述支座32的所述通气槽329形成于所述支座32的所述上表面326,和所述通气槽329自所述支座32的所述内侧面325向外侧面327方向延伸,并且在所述滤光元件31被贴装于所述支座32的所述上表面326之后,所述通气槽329在所述支座32和所述滤光元件31之间形成所述通气通道102。可以理解的是,所述通气通道102连通所述支座32的所述通光通道321。参考附图39C至图39E所示,形成在所述支座32和所述滤光元件31之间的所述通气通道102用于连通所述密封空间101和所述感光装置1000的外部。
进一步地,所述支座32的所述通气槽329形成于所述支座32的所述上表面326的所述上表面内侧3261,并位于所述支座32的所述贴装槽3201内,并且所述通气槽329自所述支座32的所述内侧面325的所述内表面下侧3252向所述外侧面327方向延伸,例如所述通气槽329可以自所述内侧面325的所述内表面下侧3252延伸至所述内表面上侧3251。在所述滤光元件31被贴装于所述支座32的所述上表面326的所述上表面内侧3261,且所述滤光元件31被保持在所述支座32的所述贴装槽3201后,在所述滤光元件31的外壁和所述支座32的所述内表面上侧3251之间形成一缝隙33,其中所述通气槽329连通所述支座32的所述通光通道321和所述缝隙33,以使所述通气槽329和所述缝隙33形成所述通气通道102。
参考附图39B至图39E,所述感光装置1000进一步包括所述密封元件103,在对所述感光装置半成品1100进行烘烤工艺而得到所述感光装置1000之后,将所述密封介质104填充在形成于所述支座32和所述滤光元件31之间的所述缝隙33内,并且所述密封介质104在所述缝隙33内固化后形成被保持在所述缝隙33内的所述密封元件103,以阻止所述密封空间101和所述感光装置1000的外部连通,这样,能够阻止所述感光装置1000的外部的灰尘等污染物进入所述密封空间101,以保证所述摄像模组100的良率。
附图40A示出了所述支座32的一个变形实施方式的立体示意图,附图40B示出了所述感光装置1000的一个变形实施方式的剖视示意图,附图40C和图40D分别示出了所述摄像模组100的一个变形实施方式的剖视示意图和局部放大示意图。所述支座32的所述外侧面327倾斜地延伸,并且所述支座32的所述外侧面327的倾斜角度和所述模塑基座23的所述基座内表面234的倾斜角度一致,其中所述支座32的所述外侧面327被贴装于所述模塑基座23的所述基座内表面234,以使被贴装于所述支座32的所述滤光元件31被保持在所述感光元件22的感光路径上。也就是说,在本发明的所述摄像模组100的这个具体的示例中,所述支座32的所述下表面324可以没有被贴装于所述模塑基座23的所述顶表面232,而是将所述支座32的所述外侧面327贴装于所述模塑基座23的所述基座内表面234,通过这样的方式,在所述模塑基座23的所述顶表面232可以不需要预留用于贴装所述支座32的空间,从而有利于减小所述摄像模组100的长宽尺寸。并且,由于所述支座32的所述外侧面327的倾斜角度和所述模塑基座23的所述基座内表面234的倾斜角度一致,从而所述支座32的所述外侧面327和所述模塑基座23的所述基座内表面234被贴合在一起后,能够保证所述滤光元件31的平整度,以保证所述摄像模组100的光学性能。
所述支座32的所述通气槽329设于所述支座32的所述外侧面327,并且所述通气槽329自所述支座32的所述上表面326延伸至所述下表面324,以使所述通气槽329连通所述支座32的所述上表面326和所述下表面324,从而在所述支座32的所述外侧面327和所述模塑基座23的所述基座内表面234相互贴合在一起后,所述通气槽329在所述支座32的所述外侧面327和所述模塑基座23的所述基座内表面234之间形成所述通气通道102,其中所述通气通道102用于连通所述密封空间101和所述感光装置1000的外部。优选地,所述支座32的所述通气槽329弯曲地延伸,例如所述支座32的所述通气槽329可以呈但不限于“S”字形、“Y”字形、“V”字形等等,从而在所述支座32的所述外侧面327和所述模塑基座23的所述基座内表面234相互贴合在一起后,形成在所述支座32的所述外侧面327和所述模塑基座23的所述基座内表面234之间的所述通气通道102弯曲地延伸,通过这样的方式,一方面有利于阻止所述感光装置1000的外部的灰尘等污染物经由所述通气通道102进入所述密封空间101,另一方面在将所述密封介质104填充在所述通气通道102时,所述通气通道102不会流动到所述密封空间101内,从而使所述密封介质104被保持在所述通气通道102内且在固化后形成所述密封元件103,这样,能够避免所述密封介质104因进入所述密封空间101而出现污染所述摄像模组100的不良现象。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通气通道102的下部开口被隐藏在所述支座32的所述下表面324的外侧,这样,不会对自所述滤光元件31进入所述密封空间101的光线造成任何影响。
可选地,所述通气槽329也可以形成在所述模塑基座23的所述基座内表面234,并自所述模塑基座23的所述顶表面232向所述基板211的方向延伸至适当位置,从而在所述支座32的所述外侧面327和所述模塑基座23的所述基座内表面234相互贴合在一起之后,所述通气槽329在所述支座32的所述外侧面327和所述模塑基座23的所述基座内表面234之间形成用于连通所述密封空间101和所述感光装置1000的外部的所述通气通道102。
附图41示出了所述感光装置1000的另一个变形实施方式的剖视示意图,与附图40B示出的所述感光装置1000不同的是,在附图41示出的所述感光装置1000的这个具体的示例中,所述感光装置1000的所述支座32具有所述通气孔328,其中所述通气孔328自所述支座32的所述上表面326延伸至所述下表面324,以在所述滤光单元30被贴装于所述模塑感光单元20之后,所述通气孔328形成用于连通所述密封空间101和所述感光装置1000的外部的所述通气通道102。
附图42A、图42B和图42C分别示出了所述支座32的另一个变形实施方式的不同视角的立体示意图和剖视示意图,附图42D示出了所述滤光单元30的剖视示意图,附图42E示出了所述感光装置1000的剖视示意图,附图42F和图42G分别示出了所述摄像模组100的剖视示意图和局部放大示意图。
参考附图42A至图42D,所述支座32包括一基座贴装部34、一连接部35以及一滤光片贴装部36,其中所述连接部35分别向上和向下地延伸以被连接于所述基座贴装部34和所述滤光片贴装部36,例如,所述支座32的所述基座贴装部34、所述连接部35和所述滤光片贴装部36可以通过注塑等工艺一体地形成,从而使所述连接部35分别向上和向下地延伸以被连接于所述基座贴装部34和所述滤光片贴装部36,并且通过这样的方式,所述支座32的所述滤光片贴装部36能够形成下沉式滤光片贴装部,所述支座32能够形成下沉式支座。
具体地说,在所述支座32的所述基座贴装部34被贴装于所述模塑基座23的所述顶表面232后,例如在所述支座32的所述基座贴装部34被贴装于所述模塑基座23的所述顶表面内侧2321,以使所述支座32被保持在所述模塑基座23的所述基座贴装槽2323之后,所述连接部35使所述滤光片贴装部36被保持在所述模塑基座23的所述光窗231内,从而进一步使被贴装于所述滤光片贴装部36的所述滤光元件31被保持在所述模塑基座23的所述光窗231内,和使所述滤光元件31被保持在所述感光元件22的感光路径上。所述滤光片贴装部36具有所述通光通道321,其中所述连接部35环绕在所述滤光片贴装部36的四周,并且所述连接部35的低端被连接于所述滤光片贴装部36的外侧,或者所述连接部35的低端与所述滤光片贴装部36的外侧一体地成型,其中所述基座贴装部34环绕在所述连接部35的四周,并且所述连接部35的高端被连接于所述基座贴装部34的内侧,或者所述连接部35的高端与所述基座贴装部34的内侧一体地成型。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通光通道321可以在所述支座32的所述基座贴装部34、所述连接部35和所述滤光片贴装部36一体成型时同步地成型,或者在所述支座32的所述基座贴装部34、所述连接部35和所述滤光片贴装部36成型后通过去除所述滤光片贴装部36的中部的方式形成所述通光通道321。
参考附图42A至图42G,在所述支座32的所述基座贴装部34被贴装于所述模塑基座23的所述顶表面232后,所述支座32的所述连接部35自所述模塑基座23的所述顶表面232向所述基板211方向延伸,以使所述滤光片贴装部36下沉到所述模塑基座23的所述光窗231内,从而使所述模塑基座23环绕在所述支座32的所述滤光片贴装部36的四周。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支座32的所述连接部35的长度决定了所述滤光片贴装部36下沉的具体位置,换言之,所述支座32的所述连接部35的长度决定了所述滤光元件31和所述感光元件22的相对位置,而所述滤光元件31和所述感光元件22的相对位置又决定了所述滤光元件31的尺寸。换言之,所述支座32的所述连接部35的长度决定了所述滤光元件31的尺寸,因此,在本发明的所述摄像模组100中,可以通过调整所述支座32的所述连接部35的长度的方式改变所述摄像模组100对所述滤光元件31的尺寸需求。
还值得一提的是,所述支座32的所述连接部35的延伸距离影响所述滤光元件31在所述模塑基座23的所述光窗231内的下沉深度,而所述滤光片贴装部36的延伸距离影响所述滤光元件31的尺寸大小。例如,当所述支座32的所述连接部35的延伸距离越大时,所述滤光元件31在所述模塑基座23的所述光窗231内的位置越靠近所述感光元件22,对应的所述摄像模组100的后焦距离越小,当所述滤光片贴装部36的延伸距离越大时,所述支座32的所述通光通道321的尺寸越小,需要的所述滤光元件31的尺寸越小,从而能够降低所述滤光元件31的成本。尽管如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所述支座32的所述连接部35的延伸距离需要结合所述摄像模组100的成像效果来确定,比如在减小所述摄像模组100的后焦的基础上部使其出现暗点,比如灰尘的影像,而所述支座32的所述滤光片贴装部36的延伸距离需要考虑所述摄像模组100的光线通路以及所述感光元件22的所述感光区域221和所述非感光区域222以及所述基板211的剩余宽度等因素。例如,在使所述滤光片贴装部36向内延伸时,在所述滤光元件31的尺寸较小的情况下,所述滤光片贴装部36不会遮挡所述感光元件22的所述感光区域221,不会过多遮挡进入的光线,且可以在所述基板211封装剩余较宽的位置延伸较多,而在所述基板211的封装剩余宽度较小的位置延伸较小,从而在保证所述摄像模组100的成像质量的情况下,尽可能地减小所述滤光元件31的面积,从而保证所述摄像模组100的可靠性和降低所述摄像模组100的制造成本。
进一步地,在所述支座32的所述基座贴装部34和所述连接部35之间形成一容纳槽37,和在所述支座32的所述连接部35和所述滤光片贴装部36之间形成所述贴装槽3201,其中被贴装于所述支座32的所述滤光片贴装部36的所述滤光元件31被保持在所述贴装槽3201内,其中在所述支座32被贴装于所述模塑基座23的所述顶表面232后,所述模塑基座23的一部分被保持在所述支座32的所述容纳槽37内,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有利于进一步减小所述摄像模组100的长宽尺寸和高度尺寸,以有利于所述摄像模组100的小型化。
在附图42A至图42G示出的所述摄像模组100的这个具体的示例中,所述支座32的所述通气孔328被设于所述支座32的所述滤光片贴装部36,并且所述通气孔328自所述滤光片贴装部36的上表面延伸至下表面,和使所述通气孔328连通所述贴装槽3201,其中在所述滤光元件31被贴装于所述滤光片贴装部36后,在所述滤光元件31的外壁和所述连接部35之间形成所述缝隙33,其中所述通气孔328连通所述缝隙33,以使所述通气孔328和所述缝隙33形成用于连通所述密封空间101和所述感光装置1000的外部的所述通气通道102。
在另一个可能的示例中,参考附图43A,所述通气孔328被设于所述支座32的所述基座贴装部34,并且所述通气孔328自所述基座贴装部34的上表面延伸至下表面,和使所述通气孔328连通所述容纳槽37,其中在所述支座32的所述基座贴装部34被贴装于所述模塑基座23的所述顶表面232后,在所述连接部35和所述模塑基座23的所述基座内表面234之间形成所述缝隙33,其中所述通气孔328连通所述缝隙33,以使所述通气孔328和所述缝隙33形成用于连通所述密封空间101和所述感光装置1000的外部的所述通气通道102。
在另一个可能的示例中,参考附图43B,所述支座32的所述通气孔328被设于所述支座32的所述连接部35,并且所述通气孔328自所述连接部35的内表面延伸至外表面,以使所述通气孔328连通所述贴装槽3201和所述容纳槽37,其中所述支座32的所述通气槽329被设于所述滤光片贴装部36,并且所述通气槽329连通所述贴装槽3201和所述通气孔328,其中在所述滤光元件31被贴装于所述支座32的所述滤光片贴装部36而形成所述滤光单元30,和使所述支座32的所述模塑基座23的所述顶表面232之后,相互连通的所述通气槽329和所述通气孔328形成用于连通所述密封空间101和所述感光装置1000的外部的所述通气通道102。
附图44示出了所述摄像模组100的另一个变形实施方式的剖视示意图,所述摄像模组100进一步包括一透光的防护元件60,其中所述防护元件60具有一透光区域61、一贴附区域62以及一逃气空间63,其中所述贴附区域62环绕在所述透光区域61的四周,所述逃气空间63被实施为一逃气槽,其中所述逃气空间63自所述贴附区域62延伸至所述透光区域61的适当位置,其中在所述防护元件60的所述贴附区域62被贴附于所述模塑基座23的所述顶表面232之后,所述逃气空间63在所述防护元件60的所述贴附区域62和所述模塑基座23的所述顶表面232之间形成用于连通所述密封空间101和所述感光装置1000的外部的所述通气通道102。可选地,所述逃气空间63可以被实施为逃气孔,其中所述逃气空间63在所述透光区域61自所述防护元件60的上表面延伸至下表面,从而在所述防护元件60的所述贴附区域62被贴附于所述模塑基座23的所述顶表面232之后,所述逃气空间63形成用于连通所述密封空间101和所述感光装置1000的外部的所述通气通道102。还可选地,所述逃气空间63也可以形成于所述模塑基座23的所述顶表面232,从而在所述防护元件60的所述贴附区域62被贴附于所述模塑基座23的所述顶表面232后,所述逃气空间63在所述模塑基座23的所述顶表面232和所述防护元件60的所述贴附区域62之间形成用于连通所述密封空间101和所述感光装置1000的外部的所述通气通道102。
参考本发明的说明书附图之附图45至图49C,依本发明的另一较佳实施例的一摄像模组100’在接下来的描述中被阐述,其中所述摄像模组100’包括至少一光学镜头10’和至少一模塑感光单元20’,其中所述模塑感光单元20’进一步包括至少一电路板21’、至少一感光元件22’以及至少一模塑部27’,其中所述感光元件22’被导通地连接于所述电路板21’,所述模塑部27’一体地结合于所述电路板21’,其中所述光学镜头10’被保持在所述感光元件22’的感光路径。
所述电路板21’进一步包括至少一基板211’和至少一连接板212’,其中所述感光元件22’被导通地连接于所述基板211’,其中所述连接板212’具有一模组连接端2121’和对应于所述模组连接端2121’的一设备连接端2122’,其中所述连接板212’的所述模组连接端2121’被导通地连接于所述基板211’,所述连接板212’的所述设备连接端2122’被电连接于所述设备本体200。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板212’的所述模组连接端2121’通过一连接介质2123’被贴装于所述基板211’,从而使所述连接板212’的所述模组连接端2121’被导通地连接于所述基板211’。可选地,所述连接板212’的所述模组连接端2121’一体地延伸于所述基板211’,即,所述连接板212’和所述基板211’是一体式结构。
另外,所述连接板212’包括一连接器2124’,其中所述连接器2124’被设置于所述连接板212’的所述设备连接端2122’,或者所述连接器2124’形成于所述连接板212’的所述设备连接端2122’,其中通过所述连接板212’的所述连接器2124’能够将所述连接板212’的所述设备连接端2122’方便地电连接于所述设备本体200。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连接板212’是软质的,其能够产生变形,其中所述摄像模组100’通过所述连接板212’被连接于所述设备本体200,通过这样的方式,所述连接板212’能够缓冲所述摄像模组100’的制造公差造成的装配位移和变形,和在所述设备本体200被使用的过程中由于震动而造成的所述摄像模组100’的位移,从而保证所述电子设备在被使用的过程中的可靠性。
所述基板211’具有一基板正面2111’和一基板背面2112’,其中所述基板正面2111’和所述基板背面2112’相互对应。通常情况下,所述基板211’呈平板状,从而所述基板211’的所述基板正面2111’和所述基板背面2112’均是平面,这样,所述基板211’的所述基板正面2111’和所述基板背面2112’能够界定所述基板211’的厚度尺寸。也就是说,所述基板211’的所述基板正面2111’和所述基板背面2112’之间的距离尺寸为所述基板211’的厚度尺寸。
所述基板211’进一步具有至少一平整的贴装区域2113’和环绕在所述贴装区域2113’四周的一边缘区域2114’,其中所述贴装区域2113’和所述边缘区域2114’分别形成于所述基板211’的所述基板正面2111’,其中所述感光元件22’被贴装于所述基板211’的所述贴装区域2113’,其中所述模塑部27’一体地结合于所述基板211’的所述边缘区域2114’的至少一部分。
通常情况下,所述基板211’具有良好的硬度,以保证所述基板211’的平整性,通过这样的方式,当所述感光元件22’被贴装于所述基板211’的所述贴装区域2113’后,所述感光元件22’的平整度能够被保证。例如,所述基板211’可以是但不限于硬板、硬软结合板、陶瓷基板等。
进一步地,所述模塑感光单元20’进一步包括至少一连接线24’,其中所述连接线24’的两个端部分别被导通地连接于所述感光元件22’和所述基板211’,以使被贴装于所述基板211’的所述贴装区域2113’的所述感光元件22’通过所述连接线24’被导通地连接于所述基板211’。
具体地说,所述基板211’进一步具有至少一基板连接件2115’,其中每个所述基板连接件2115’分别被设置于所述基板211’的所述边缘区域2114’。例如,所述基板连接件2115’可以排列成但不限于两组,并且每组所述基板连接件2115’分别被对称地设置于所述贴装区域2113’的两侧。相应地,所述感光元件22’具有一感光区域221’、一非感光区域222’以及至少一芯片连接件223’,其中所述非感光区域222’环绕在所述感光区域221’的四周,每个所述芯片连接件223’分别被设置于所述感光元件22’的所述非感光区域222’。例如,所述芯片连接件223’可以排列成但不限于两组,并且每组所述芯片连接件223’分别被对称地设置于所述感光区域221’的两侧。
优选地,在将所述感光元件22’贴装于所述基板211’的所述贴装区域2113’之后,被设置于所述感光元件22’的所述非感光区域222’的每个所述芯片连接件223’分别对应于被设置于所述基板211’的所述边缘区域2114’的每个所述基板连接件2115’。
所述连接线24’的两个端部分别被连接于所述基板211’的所述基板连接件2115’和所述感光元件22’的所述芯片连接件223’,以导通地连接所述感光元件22’和所述基板211’。例如,可以通过打线工艺在所述基板211’的所述基板连接件2115’和所述感光元件22’的所述芯片连接件223’之间形成所述连接线24’,通过这样的方式,藉由所述连接线24’导通地连接所述感光元件22’和所述基板211’。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连接线24’的打线方向在本发明的所述摄像模组100’中不受限制,例如所述连接线24’的打线方向可以是从所述基板211’向所述感光元件22’,也可以是从所述感光元件22’向所述基板211’。另外,所述连接线24’的类型在本发明的所述摄像模组100’中也可以不受限制,例如所述连接线24’可以是金线、引线、铜线等。
进一步地,所述模塑感光单元20’进一步包括至少一电子元器件25’,其中所述电子元器件25’被导通地连接于所述基板211’。
在本发明的所述摄像模组100’的一个示例中,所述电子元器件25’可以被贴装于所述基板211’的所述边缘区域2114’。可选地,所述电子元器件25’的一部分或者全部可以被埋入所述基板211’。还可选地,一部分所述电子元器件25’也可以被贴装于所述基板211’的所述基板背面2112’,或者位于所述基板211’的所述基板背面2112’的所述电子元器件25’的一部分或者全部被埋入所述基板211’。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电子元器件25’的类型不受限制,例如所述电子元器件25’可以被实施为但不限于驱动器、继电器、处理器、电阻、电容等。
所述模塑部27’一体地结合于所述基板211’的所述边缘区域2114’之后可以没有包埋所述电子元器件25’,也可以包埋至少一个所述电子元器件27’的至少一部分。优选地,所述模塑部27’在一体地结合于所述基板211’的所述边缘区域2114’之后包埋全部的所述电子元器件25’。可以理解的是,通过所述模塑部27’在成型后包埋所述电子元器件25’的方式,能够藉由所述模塑部27’阻止所述电子元器件25’和外部环境接触,从而避免所述电子元器件25’的表面出现氧化等不良现象。所述模塑部27’还能够隔离相邻所述电子元器件25’,以阻止相邻所述电子元器件25’之间出现相互干扰的不良现象。另外,通过所述模塑部27’在成型后包埋所述电子元器件25’的方式,所述模塑部27’还能够使相邻所述电子元器件25’之间的间隔更小,从而使得所述基板211’的有限贴装面积上能够被贴装数量更多、尺寸更大的所述电子元器件25’。
另外,所述模塑部27’也能够隔离所述电子元器件25’和所述感光元件22’,以避免所述电子元器件25’的表面的脱落物污染所述感光元件22’的所述感光区域221’。例如,所述模塑部27’能够通过包埋所述电子元器件25’的方式隔离所述电子元器件25’和所述感光元件22’,也可以使所述电子元器件25’和所述感光元件22’分别位于所述模塑部27’的两侧的方式隔离所述电子元器件25’和所述感光元件22’。
所述模塑部27’进一步包括至少一模塑体271’,其中所述模塑体271’通过模塑工艺一体地结合于所述基板211’的所述边缘区域2114’的至少一部分。优选地,所述模塑体271’包埋凸出于所述基板211’的所述基板正面2111’的至少一个所述电子元器件25’的至少一部分。例如,所述模塑体271’能够包埋全部的所述电子元器件25’。更优选地,所述模塑体271’能够自所述基板211’的所述边缘区域2114’延伸至所述感光元件22’的所述非感光区域221’,即,所述模塑体271’能够包埋所述感光元件22’的所述非感光区域221’的一部分。换言之,所述模塑体271’能够一体地结合于所述基板211’的所述边缘区域2114’和所述感光元件22’的所述非感光区域222’。
优选地,所述模塑体271’的数量是两个,并且两个所述模塑体271’能够对称地形成在所述感光元件22’的所述感光区域221’的两侧,并且在两个所述模塑体271’之间形成所述模塑部27’的一第一通光空间272’和连通于所述第一通光空间272’的两第一安装空间273’。
所述摄像模组100’进一步包括至少一滤光单元30’,其中所述滤光单元30’包括至少一滤光元件31’,其中所述滤光元件31’被保持在所述光学镜头10’和所述感光元件22’之间。被物体反射的光线在自所述光学镜头10’进入所述摄像模组100’的内部后,能够被所述滤光元件31’过滤,然后再被所述感光元件22’接收和进行光电转化而成像。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滤光单元30’的所述滤光元件31’的类型在本发明的所述摄像模组100’中不受限制,例如所述滤光元件31’可以是但不限于红外截止滤光片、全透光谱滤光片。
所述滤光单元30’进一步包括至少一框型的支座32’,其中所述支座32’具有至少一通光通道321’,其中所述滤光元件31’被贴装于所述支座32’,以使所述滤光元件31’封闭所述支座32’的所述通光通道321’。所述支座32’具有一第二通光空间3202’和连通于所述第二通光空间3202’的至少一第二安装空间3203’,其中所述支座32’被贴装于所述模塑部27’,以使所述模塑部27’的每个所述模塑体271’的至少一部分被安装于所述支座32’的每个所述第二安装空间3203’,和使所述支座32’的至少一部分被安装于所述模塑部27’的每个所述第一安装空间273’,这样,所述模塑部27’的所述第一通光空间272’和所述支座32’的所述第二通光空间3202’能够相互配合而形成一光窗231’,其中所述感光元件22’的所述感光区域221’对应于所述光窗231’。
进一步地,所述支座32’包括一支座主体3204’和一体地延伸于所述支座主体3204’的至少一延伸臂3205’。在本发明的所述摄像模组100’的这个具体的示例中,所述延伸臂3205’的数量被实施为两个,其中两个所述延伸臂3205’分别一体地且相互对称地延伸于所述支座主体3204’,以在两个所述延伸臂3205’之间形成所述第二通光空间3202’和每个所述第二安装空间3203’,其中所述支座主体3204’具有所述通光通道321’,并且所述通光通道321’连通所述第二通光空间3202’。
在所述支座32’被贴装于所述模塑部27’时,所述支座32’的每个所述延伸臂3205’分别被安装和被保持在所述模塑部27’的每个所述第一安装空间273’,所述模塑部27’的每个所述模塑体271’分别被安装于所述支座32’的每个所述第二安装空间3203’,这样,能够使所述模塑部27’的所述第一通光空间272’和所述支座32’的所述第二通光空间3202’相互配合而形成所述光窗231’。在将所述支座32’贴装于所述模塑部27’之后,在所述滤光元件31’、所述支座32’、所述模塑部27’和所述基板211’之间形成所述摄像模组100’的一密封空间101’,其中所述感光元件22’的所述感光区域221’被保持在所述密封空间101’。另外,在所述滤光单元30’和所述模塑感光单元20’被安装在一起之后能够形成一感光装置1000’。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支座32’的每个所述延伸臂3205’的形状和尺寸与所述模塑部27’的所述第一安装空间273’的形状和相互匹配,所述模塑部27’的每个所述模塑体271’的形状和尺寸与所述支座32’的每个所述第二安装空间3203’的形状和尺寸相互匹配,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在所述滤光元件31’、所述支座32’、所述模塑部27’和所述基板211’之间形成所述摄像模组100’的所述密封空间101’。
所述感光装置1000’包括至少一贴装层1001’,其有一贴装介质1002’形成,其中所述贴装层1001’被保持在所述滤光单元30’的所述支座32’和所述模塑感光单元20’的所述模塑部27’之间,以供将所述支座32’贴装于所述模塑部27’。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贴装介质1002’的类型在本发明的所述摄像模组100’中不受限制,例如所述贴装介质1002’可以是但不限于胶水,其中所述贴装介质1002’在固化后形成被保持在所述支座32’和所述模塑体271’之间的所述贴装层1001’。
进一步地,所述摄像模组100’具有至少一通气通道102’,其中在所述滤光单元30’和所述模塑感光单元20’之间能够形成所述密封空间101’,例如在所述滤光元件31’、所述支座32’、所述模塑部27’和所述基板211’之间形成所述密封空间101’,所述通气通道102’用于连通所述密封空间101’和所述感光装置1000’的外部。可选地,在所述滤光元件31’、所述支座32’、所述模塑部27’和所述感光元件22’之间也可以形成所述密封空间101’。也就是说,所述密封空间101’内的气体和所述感光装置1000’的外部的气体能够通过所述通气通道102’进行交换,这样,在所述摄像模组100’被制造的过程中,通过所述通气通道102’能够保证所述密封空间101’的气压压力和所述感光装置1000’的外部的气压压力保持平衡,从而能够避免出现所述摄像模组100’的用于形成所述密封空间101’的每个部件因受压不平衡而被损坏的不良现象,尤其是能够保证所述滤光元件31’的上部和下部受到的气压压力一致,从而避免因所述滤光元件31’的上部和下部受到的气压压力不平衡而导致所述滤光元件31’出现裂纹或者碎裂的不良现象。
优选地,所述通气通道102’形成于所述支座32’。更优选地,所述通气通道102’形成于所述支座32’的所述延伸臂3205’,其中所述通气通道102’连通所述第二通光空间3202’和外部环境,从而在所述滤光元件31’、所述支座32’、所述模塑部27’和所述基板211’之间形成所述密封空间101’之后,形成于所述延伸臂3205’的所述通气通道102’能够连通所述密封空间101’和外部环境。可选地,所述通气通道102’也可以形成于所述模塑体271’。
优选地,所述通气通道102’倾斜地延伸,即,所述通气通道102’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感光元件22’的所述感光区域221’所在的平面的延伸方向不一致,这样,在后续通过将一密封介质104’填充在所述通气通道102’内而形成保持在所述通气通道102’的所述密封元件103’时,所述密封介质104’不会流动到所述密封空间101’内,从而有利于保证所述摄像模组100’的品质和提高所述摄像模组100’的产品良率。
所述摄像模组100’进一步包括至少一驱动器40’,其中所述光学镜头10’被可驱动地设置于所述驱动器40’,其中所述驱动器40’被贴装于所述支座32’,以使所述光学镜头10’被保持在所述感光元件22’的感光路径。所述驱动器40’能够驱动所述光学镜头10’沿着所述感光元件22’的感光路径移动,以通过调整所述光学镜头10’和所述感光元件22’的相对位置的方式,实现所述摄像模组100’的对焦和变焦。值得一提的是,所述驱动器40’可以被实施为但不限于音圈马达。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器40’具有至少一马达引脚41’,其中所述驱动器40’的所述马达引脚41’被连接于所述基板211’,以导通所述驱动器40’和所述基板211’。
附图50示出了所述摄像模组100’的另一个变形实施方式,与附图45至图49C示出的所述摄像模组100’不同的是,在附图50示出的所述摄像模组100’的这个具体的示例中,所述模塑部27’的所述模塑体271’的数量可以是两个,且两个所述模塑体271’呈“L”形,相应地,所述支座32’的所述延伸臂3205’的数量是两个,并且两个所述延伸臂3205’呈“L”形,从而在所述支座32’被贴装于所述模塑部27’之后,能够在所述滤光元件31’、所述支座32’、所述模塑部27’和所述基板211’之间形成所述密封空间101’,或者在所述滤光元件31’、所述支座32’、所述模塑部27’和所述感光元件22’之间形成所述密封空间101’。
附图51示出了所述摄像模组100’的一个变形实施方式,与附图45至图49C示出的所述摄像模组100’不同的是,在附图51示出的所述摄像模组100’的这个具体的示例中,所述模塑部27’的所述模塑体271’的数量可以是一个,相应地,所述支座32’的所述延伸臂3205’的数量是三个,并且三个所述延伸臂3205’呈“匚”形,这样,所述支座32’的形状能够与所述模塑部27’的形状相互配合,从而在所述支座32’被贴装于所述模塑部27’之后,能够在所述滤光元件31’、所述支座32’、所述模塑部27’和所述基板211’之间形成所述密封空间101’,或者在所述滤光元件31’、所述支座32’、所述模塑部27’和所述感光元件22’之间形成所述密封空间101’。
附图52示出了所述摄像模组100’的一个变形实施方式,与附图45至图49C示出的所述摄像模组100’不同的是,在附图52示出的所述摄像模组100’的这个具体的示例中,所述模塑部27’的所述模塑体271’的数量可以是三个,并且三个所述模塑体271’呈“匚”形,相应地,所述支座32’的所述延伸臂3205’的数量是一个,这样,所述支座32’的形状能够与所述模塑部27’的形状相互配合,从而在所述支座32’被贴装于所述模塑部27’之后,能够在所述滤光元件31’、所述支座32’、所述模塑部27’和所述基板211’之间形成所述密封空间101’,或者在所述滤光元件31’、所述支座32’、所述模塑部27’和所述感光元件22’之间形成所述密封空间101’。
附图53示出了所述摄像模组100’的另一个变形实施方式,与附图45至图49C示出的所述摄像模组100’不同的是,在附图53示出的所述摄像模组100’的这个具体的示例中,所述模塑部27’的所述模塑体271’的数量是四个,其中将相互对称的两个所述模塑体271’定义为一第一模塑体271a’,和将剩余的相互对称的两个所述模塑体271’定义为一第二模塑体271b’,其中每个所述第一模塑体271a’和每个所述第二模塑体271b’分别首尾相接,并且每个所述第一模塑体271a’的高度尺寸高于每个所述第二模塑体271b’的高度尺寸,从而在每个所述第二模塑体271b’对应的位置形成位于两个所述第一模塑体271a’之间的所述第一安装空间273’。在将所述支座32’贴装于所述模塑部27’时,所述支座32’的每个所述延伸臂3205’的底面被贴合于每个所述第二模塑体271b’的顶面,每个所述延伸臂3205’的侧面被贴合于每个所述第一模塑体271a’的侧面,从而使每个所述延伸臂3205’分别被安装于每个所述第一安装空间273’。换言之,每个所述第一模塑体271’能够延伸至所述支座32’的所述支座主体3204’,每个所述第一模塑体271a’能够延伸至每个所述延伸臂3205’。所述支座32’的形状能够与所述模塑部27’的形状相互配合,从而在所述支座32’被贴装于所述模塑部27’之后,能够在所述滤光元件31’、所述支座32’、所述模塑部27’和所述基板211’之间形成所述密封空间101’,或者在所述滤光元件31’、所述支座32’、所述模塑部27’和所述感光元件22’之间形成所述密封空间101’。
附图54示出了所述摄像模组100’的另一个变形实施方式,与附图53示出的所述摄像模组100’不同的是,所述支座32’的所述延伸臂3205’设有至少一缺槽3208’,其中在所述支座32’被贴装于所述模塑体271’时,所述缺槽3208’在所述支座32’的所述延伸臂3205’和所述模塑体271’的所述第二模塑体271b’之间形成用于连通所述密封空间101’和所述感光装置1000’的外部的所述通气通道102’。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支座32’的所述缺槽3208’的位置在本发明的所述摄像模组100’中不受限制,例如所述缺槽3208’可以形成于所述支座32’的所述延伸臂3205’的中部或者转角处均可。
可选地,在所述摄像模组100’的其他的示例中,所述支座32’的所述缺槽3208’也可以在所述支座32’的所述延伸臂3205’和所述基板211’的所述基板正面2111’之间形成用于连通所述密封空间101’和所述感光装置1000’的外部的所述通气通道102’。
依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本发明进一步提供所述感光装置1000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在将所述支座32贴装于所述模塑基座23时,在所述滤光单元30和所述模塑感光单元20之间形成至少一个所述密封空间101;
(b)通过至少一个所述通气通道102连通所述密封空间101和所述感光装置1000的外部;以及
(c)使所述密封空间101的气体和外部环境的气体经由所述通气通道102相互交换,以平衡所述密封空间101的气压压力和所述感光装置1000的外部的气压压力。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通气通道102可以形成于所述支座32,或者所述通气通道102可以形成于所述模塑基座23,或者所述通气通道102可以形成于所述支座32和所述模塑基座23之间,或者所述通气通道102的一部分形成于所述会做32,另一部分形成于所述模塑基座23。
依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本发明进一步提供所述摄像模组100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在将所述支座32贴装于所述模塑基座23时,在所述滤光单元30和所述模塑感光单元20之间形成至少一个所述密封空间101;
(B)通过至少一个所述通气通道102连通所述密封空间101和所述感光装置1000的外部;
(C)使所述密封空间101的气体和外部环境的气体经由所述通气通道102相互交换,以平衡所述密封空间101的气压压力和所述感光装置1000的外部的气压压力;以及
(D)将所述光学镜头10保持在所述模塑感光单元20的所述感光元件22的感光路径上。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实施例仅为举例,其中不同实施例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以得到根据本发明揭露的内容很容易想到但是在附图中没有明确指出的实施方式。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理解,上述描述及附图中所示的本发明的实施例只作为举例而并不限制本发明。本发明的目的已经完整并有效地实现。本发明的功能及结构原理已在实施例中展示和说明,在没有背离所述原理下,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可以有任何变形或修改。

Claims (4)

1.一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光学镜头和至少一感光装置,其中所述感光装置包括:
至少一滤光单元,其中所述滤光单元包括至少一支座和至少一滤光元件,所述支座具有至少一通光通道,所述滤光元件被贴装于所述支座,并且所述支座的所述通光通道对应于所述滤光元件;和
至少一模塑感光单元,其中所述模塑感光单元进一步包括:
至少一电路板,其中所述电路板包括至少一基板;
至少一感光元件,其中所述感光元件具有一感光区域和环绕在所述感光区域四周的一非感光区域,其中所述感光元件被导通地连接于所述基板;以及
至少一模塑基座,其中所述模塑基座具有至少一光窗,所述模塑基座一体地结合于所述基板,并且所述模塑基座环绕在所述感光元件的所述感光区域的四周,和所述感光元件的所述感光区域对应于所述模塑基座的所述光窗,其中所述支座被贴装于所述模塑基座的顶表面,并且在所述滤光单元和所述模塑感光单元之间形成至少一密封空间,所述感光元件的所述感光区域被保持在所述密封空间,其中所述光学镜头被保持在所述感光元件的感光路径,和所述滤光元件被保持在所述光学镜头和所述感光元件之间;其中所述感光装置具有至少一通气通道,所述通气通道用于连通所述密封空间和所述感光装置的外部,其中在所述感光装置被制造的过程中,所述通气通道用于使所述密封空间的内部的气体和所述感光装置的外部的气体交换,以平衡所述密封空间的内部的气压和所述感光装置的外部的气压,其中所述支座具有至少一通气孔和至少一通气槽,其中所述通气孔自所述支座的上表面向下表面方向延伸,所述通气槽形成于所述支座的所述下表面,并且自所述支座的内侧面向所述支座的外侧面方向延伸,其中所述通气孔和所述通气槽相互连通以形成所述通气通道,其中所述通气槽具有一开口端和一连通端,其中所述通气槽的所述开口端连通于所述密封空间,所述连通端连通于所述通气孔,其中所述通气槽在所述连通端的深度尺寸大于所述通气槽在所述开口端的深度尺寸。
2.一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光学镜头和至少一感光装置,其中所述感光装置包括:
至少一滤光单元,其中所述滤光单元包括至少一支座和至少一滤光元件,其中所述支座具有至少一通光通道、至少一通气通道以及至少一第二通光空间,所述通光通道和所述通气通道分别连通所述第二通光空间,所述滤光元件被贴装于所述支座,并且所述支座的所述通光通道对应于所述滤光元件;和
至少一模塑感光单元,其中所述模塑感光单元进一步包括:
至少一电路板,其中所述电路板包括至少一基板;
至少一感光元件,其中所述感光元件具有一感光区域和环绕在所述感光区域四周的一非感光区域,其中所述感光元件被导通地连接于所述基板;以及
至少一模塑部,其中所述模塑部包括至少一模塑体和具有至少一第一通光空间,所述模塑体一体地结合于所述基板,并且所述模塑体形成至少所述第一通光空间,其中所述支座被贴装于所述模塑体,以使所述第一通光空间和所述第二通光空间相互连通而在所述滤光单元和所述模塑感光单元之间形成至少一密封空间,所述支座的所述通气通道用于连通所述密封空间和所述感光装置的外部,其中所述感光元件的所述感光区域被保持在所述密封空间,其中所述光学镜头被保持在所述感光元件的感光路径,所述滤光元件被保持在所述光学镜头和所述感光元件之间,其中所述支座具有至少一通气孔和至少一通气槽,其中所述通气孔自所述支座的上表面向下表面方向延伸,所述通气槽形成于所述支座的所述下表面,并且自所述支座的内侧面向所述支座的外侧面方向延伸,其中所述通气孔和所述通气槽相互连通以形成所述通气通道,其中所述通气槽具有一开口端和一连通端,其中所述通气槽的所述开口端连通于所述密封空间,所述连通端连通于所述通气孔,其中所述通气槽在所述连通端的深度尺寸大于所述通气槽在所述开口端的深度尺寸。
3.一感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一滤光单元,其中所述滤光单元包括至少一支座和至少一滤光元件,所述支座具有至少一通光通道,所述滤光元件被贴装于所述支座,并且所述支座的所述通光通道对应于所述滤光元件;和
至少一模塑感光单元,其中所述模塑感光单元进一步包括:
至少一电路板,其中所述电路板包括至少一基板;
至少一感光元件,其中所述感光元件具有一感光区域和环绕在所述感光区域四周的一非感光区域,其中所述感光元件被导通地连接于所述基板;以及
至少一模塑基座,其中所述模塑基座具有至少一光窗,所述模塑基座一体地结合于所述基板,并且所述模塑基座环绕在所述感光元件的所述感光区域的四周,和所述感光元件的所述感光区域对应于所述模塑基座的所述光窗,其中所述支座被贴装于所述模塑基座的顶表面,并且在所述滤光单元和所述模塑感光单元之间形成至少一密封空间,所述感光元件的所述感光区域被保持在所述密封空间,所述滤光元件被保持在所述感光元件的感光路径;其中所述感光装置具有至少一通气通道,所述通气通道用于连通所述密封空间和所述感光装置的外部,其中在所述感光装置被制造的过程中,所述通气通道用于使所述密封空间的内部的气体和所述感光装置的外部的气体交换,以平衡所述密封空间的内部的气压和所述感光装置的外部的气压,其中所述支座具有至少一通气孔和至少一通气槽,其中所述通气孔自所述支座的上表面向下表面方向延伸,所述通气槽形成于所述支座的所述下表面,并且自所述支座的内侧面向所述支座的外侧面方向延伸,其中所述通气孔和所述通气槽相互连通以形成所述通气通道,其中所述通气槽具有一开口端和一连通端,其中所述通气槽的所述开口端连通于所述密封空间,所述连通端连通于所述通气孔,其中所述通气槽在所述连通端的深度尺寸大于所述通气槽在所述开口端的深度尺寸。
4.一感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一滤光单元,其中所述滤光单元包括至少一支座和至少一滤光元件,其中所述支座具有至少一通光通道、至少一通气通道以及至少一第二通光空间,所述通光通道和所述通气通道分别连通所述第二通光空间,所述滤光元件被贴装于所述支座,并且所述支座的所述通光通道对应于所述滤光元件;和
至少一模塑感光单元,其中所述模塑感光单元进一步包括:
至少一电路板,其中所述电路板包括至少一基板;
至少一感光元件,其中所述感光元件具有一感光区域和环绕在所述感光区域四周的一非感光区域,其中所述感光元件被导通地连接于所述基板;以及
至少一模塑部,其中所述模塑部包括至少一模塑体和具有至少一第一通光空间,所述模塑体一体地结合于所述基板,并且所述模塑体形成至少所述第一通光空间,其中所述支座被贴装于所述模塑体,以使所述第一通光空间和所述第二通光空间相互连通而在所述滤光单元和所述模塑感光单元之间形成至少一密封空间,所述支座的所述通气通道用于连通所述密封空间和所述感光装置的外部,其中所述感光元件的所述感光区域被保持在所述密封空间,所述滤光元件被保持在所述感光元件的感光路径,其中所述支座具有至少一通气孔和至少一通气槽,其中所述通气孔自所述支座的上表面向下表面方向延伸,所述通气槽形成于所述支座的所述下表面,并且自所述支座的内侧面向所述支座的外侧面方向延伸,其中所述通气孔和所述通气槽相互连通以形成所述通气通道,其中所述通气槽具有一开口端和一连通端,其中所述通气槽的所述开口端连通于所述密封空间,所述连通端连通于所述通气孔,其中所述通气槽在所述连通端的深度尺寸大于所述通气槽在所述开口端的深度尺寸。
CN201710600309.8A 2017-07-21 2017-07-21 摄像模组及其支座、感光装置和制造方法以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10928673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416255.8A CN112600998B (zh) 2017-07-21 2017-07-21 摄像模组及其支座、感光装置和制造方法以及电子设备
CN202210169182.XA CN114584690B (zh) 2017-07-21 2017-07-21 摄像模组和感光装置
CN201710600309.8A CN109286736B (zh) 2017-07-21 2017-07-21 摄像模组及其支座、感光装置和制造方法以及电子设备
PCT/CN2018/096649 WO2019015692A1 (zh) 2017-07-21 2018-07-23 摄像模组及其支座、感光装置和制造方法以及电子设备
CN202111073363.4A CN113596313B (zh) 2017-07-21 2018-07-23 摄像模组及其支座、感光装置和制造方法以及电子设备
CN201880045508.XA CN110892702B (zh) 2017-07-21 2018-07-23 摄像模组及其支座、感光装置和制造方法以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600309.8A CN109286736B (zh) 2017-07-21 2017-07-21 摄像模组及其支座、感光装置和制造方法以及电子设备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416255.8A Division CN112600998B (zh) 2017-07-21 2017-07-21 摄像模组及其支座、感光装置和制造方法以及电子设备
CN202210169182.XA Division CN114584690B (zh) 2017-07-21 2017-07-21 摄像模组和感光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286736A CN109286736A (zh) 2019-01-29
CN109286736B true CN109286736B (zh) 2022-04-29

Family

ID=65015412

Family Applications (5)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416255.8A Active CN112600998B (zh) 2017-07-21 2017-07-21 摄像模组及其支座、感光装置和制造方法以及电子设备
CN202210169182.XA Active CN114584690B (zh) 2017-07-21 2017-07-21 摄像模组和感光装置
CN201710600309.8A Active CN109286736B (zh) 2017-07-21 2017-07-21 摄像模组及其支座、感光装置和制造方法以及电子设备
CN202111073363.4A Active CN113596313B (zh) 2017-07-21 2018-07-23 摄像模组及其支座、感光装置和制造方法以及电子设备
CN201880045508.XA Active CN110892702B (zh) 2017-07-21 2018-07-23 摄像模组及其支座、感光装置和制造方法以及电子设备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416255.8A Active CN112600998B (zh) 2017-07-21 2017-07-21 摄像模组及其支座、感光装置和制造方法以及电子设备
CN202210169182.XA Active CN114584690B (zh) 2017-07-21 2017-07-21 摄像模组和感光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073363.4A Active CN113596313B (zh) 2017-07-21 2018-07-23 摄像模组及其支座、感光装置和制造方法以及电子设备
CN201880045508.XA Active CN110892702B (zh) 2017-07-21 2018-07-23 摄像模组及其支座、感光装置和制造方法以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5) CN112600998B (zh)
WO (1) WO201901569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257531B (zh) * 2018-11-09 2023-11-28 昆山丘钛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摄像头模组及其制作方法、终端
CN111665602A (zh) * 2019-03-05 2020-09-15 三赢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镜头模组及电子装置
EP3955561A4 (en) * 2019-04-12 2022-06-22 Ningbo Sunny Opotech Co., Ltd. CAMERA MODULE, MOLDED PHOTOSENSITIVE ASSEMBLY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E THEREOF,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10944915B1 (en) 2020-01-05 2021-03-09 Ningbo Sunny Opotech Co., Ltd. Multi-aperture imaging system and application thereof
CN113452875A (zh) 2020-03-26 2021-09-28 晋城三赢精密电子有限公司 镜座、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装置
CN111669485B (zh) * 2020-05-09 2021-10-26 江西联创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稳压部件、镜头及摄像头
CN114070962B (zh) * 2020-07-30 2024-04-05 宁波舜宇光电信息有限公司 感光组件、摄像模组及其感光组件的组装方法
CN111973167A (zh) * 2020-08-19 2020-11-24 青岛歌尔智能传感器有限公司 可穿戴设备、光学装置、光学模组及其封装方法
CN114520857A (zh) * 2020-10-30 2022-05-20 宁波舜宇光电信息有限公司 摄像模组和摄像模组的组装方法
CN112987220A (zh) * 2021-03-31 2021-06-18 江西晶超光学有限公司 光学镜头、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TWI794101B (zh) * 2022-04-21 2023-02-21 大根光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成像鏡頭模組與電子裝置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36949A (zh) * 2015-05-11 2015-08-12 南昌欧菲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摄像头模组及其支架
CN205959984U (zh) * 2016-08-12 2017-02-15 宁波舜宇光电信息有限公司 摄像模组及其模塑感光组件以及电子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2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818467B1 (ko) * 2006-08-11 2008-04-01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카메라 모듈 패키지
JP2008172743A (ja) * 2006-12-15 2008-07-24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撮像装置及び携帯端末
WO2008129460A1 (en) * 2007-04-20 2008-10-30 Penta Optics B.V. Camera module
JP2009060380A (ja) * 2007-08-31 2009-03-19 Alps Electric Co Ltd カメラモジュール
CN101728404B (zh) * 2008-10-15 2011-08-31 亚洲光学股份有限公司 可逃气的影像感测模块
JP2011147006A (ja) * 2010-01-15 2011-07-28 Toshiba Corp カメラモジュール
JP2012083556A (ja) * 2010-10-12 2012-04-26 Mitsumi Electric Co Ltd カメラモジュール
KR102040189B1 (ko) * 2012-12-13 2019-11-04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카메라 모듈 및 카메라 모듈 조립방법
CN103904040A (zh) * 2012-12-29 2014-07-02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影像感测器模组及取像模组
CN203149179U (zh) * 2013-01-08 2013-08-21 深圳欧菲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摄像头模组支架及摄像头模组
CN103345035B (zh) * 2013-07-12 2016-08-10 南昌欧菲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影像模组
CN114785915A (zh) * 2014-01-03 2022-07-22 Lg伊诺特有限公司 音圈马达和摄像头模块
WO2015130226A1 (en) * 2014-02-25 2015-09-03 Heptagon Micro Optics Pte. Ltd. Image sensor modules including primary high-resolution imagers and secondary imagers
CN105025202B (zh) * 2014-04-28 2019-01-29 宁波舜宇光电信息有限公司 一体式摄像模组底座及其排气方法
CN104010121A (zh) * 2014-06-12 2014-08-27 信利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摄像头模组
CN105577990A (zh) * 2014-10-09 2016-05-11 南昌欧菲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摄像头底座及移动终端摄像头
CN106034198B (zh) * 2015-03-13 2019-12-31 宁波舜宇光电信息有限公司 一种真空辅助检验治具及其制造方法
CN104954651B (zh) * 2015-06-17 2018-10-02 南昌欧菲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摄像模组及其制造方法、电子产品
CN104994259A (zh) * 2015-06-26 2015-10-21 宁波舜宇光电信息有限公司 基于金属粉末成型的摄像模组支架及其制造方法和应用
CN105744127B (zh) * 2015-11-13 2020-04-28 宁波舜宇光电信息有限公司 摄像模组及其电气支架和组装方法
CN109510932B (zh) * 2016-02-18 2021-05-04 宁波舜宇光电信息有限公司 基于模塑工艺的摄像模组及其模塑线路板组件及制造方法
CN105721749B (zh) * 2016-02-24 2020-07-24 宁波舜宇光电信息有限公司 摄像模组及其电气支架和线路板组件及制造方法
CN206212113U (zh) * 2016-03-15 2017-05-31 宁波舜宇光电信息有限公司 阵列摄像模组和双摄像模组及其线路板组件和电子设备
CN206210795U (zh) * 2016-08-12 2017-05-31 宁波舜宇光电信息有限公司 摄像模组及其模塑感光组件以及电子设备
CN207251753U (zh) * 2016-08-01 2018-04-17 宁波舜宇光电信息有限公司 模塑感光组件拼板及其制造设备
CN205987088U (zh) * 2016-08-05 2017-02-22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摄像头模组以及移动终端
CN106973210A (zh) * 2017-05-16 2017-07-21 昆山丘钛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塑封加支架式小型化摄像头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CN107071252A (zh) * 2017-05-16 2017-08-18 昆山丘钛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滤光片直接贴合式小型化摄像头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36949A (zh) * 2015-05-11 2015-08-12 南昌欧菲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摄像头模组及其支架
CN205959984U (zh) * 2016-08-12 2017-02-15 宁波舜宇光电信息有限公司 摄像模组及其模塑感光组件以及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00998A (zh) 2021-04-02
CN110892702B (zh) 2021-08-27
CN110892702A (zh) 2020-03-17
CN112600998B (zh) 2022-06-24
CN114584690A (zh) 2022-06-03
CN109286736A (zh) 2019-01-29
WO2019015692A1 (zh) 2019-01-24
CN113596313B (zh) 2023-06-13
CN114584690B (zh) 2024-04-09
CN113596313A (zh) 2021-11-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892702B (zh) 摄像模组及其支座、感光装置和制造方法以及电子设备
CN108243298B (zh) 摄像模组及其模塑电路板组件和制造方法以及带有摄像模组的电子设备
WO2018145644A1 (zh) 摄像模组及其模塑感光组件和制造方法以及电子设备
CN115134490B (zh) 下沉式摄像模组和下沉式感光组件及其制造方法
EP3484139B1 (en) Photosensitive component, and camera module
US11721709B2 (en) Circuit board assembly with photosensitive element mounted to back side of circuit board
CN112600999A (zh) 摄像模组及其模制电路板组件和制备方法以及电子设备
CN103428413A (zh) 用于制造相机模块的设备和方法
CN113823653A (zh) 感光组件和摄像模组
CN111726483A (zh) 镜头模组及电子装置
WO2020038139A1 (zh) 摄像模组和模塑感光组件及其制造方法以及电子设备
CN111988496A (zh) 摄像模组及其制造方法
KR20060014530A (ko) 이미지 센서 카메라 모듈 및 그 제조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