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677916A - 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677916A
CN114677916A CN202210143780.XA CN202210143780A CN114677916A CN 114677916 A CN114677916 A CN 114677916A CN 202210143780 A CN202210143780 A CN 202210143780A CN 114677916 A CN114677916 A CN 11467791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play panel
light
layer
display
reg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143780.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中村太纪
藤田一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46779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67791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1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flexible foldable or roll-able electronic displays, e.g. thin LCD, OLED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7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and not covered by groups H10K10/80, H10K30/80, H10K50/80 or H10K59/80
    • H10K77/10Substrates, e.g. flexible substrates
    • H10K77/111Flexible substrat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37Details related to the display arrangement,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the display in the housing
    • G06F1/1652Details related to the display arrangement,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the display in the housing the display being flexible, e.g. mimicking a sheet of paper, or rollabl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56Details related to functional adaptations of the enclosure, e.g. to provide protection against EMI, shock, water, or to host detachable peripherals like a mouse or removable expansions units like PCMCIA cards, or to provide access to internal components for maintenance or to removable storage supports like CDs or DVDs, or to mechanically mount accessorie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3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be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e.g. diode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5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being liquid crystal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33/00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 H05B33/12Light sources with substantially two-dimensional radiating surface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33/00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 H05B33/12Light sources with substantially two-dimensional radiating surfaces
    • H05B33/14Light sources with substantially two-dimensional radiating surfaces characterised by the chemical or physical composition or the arrangement of the electroluminescent material, or by the simultaneous addition of the electroluminescent material in or onto the light source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44/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operating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45/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operat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45/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operat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 H05B45/20Controlling the colour of the light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45/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operat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 H05B45/6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operating LEDs comprising organic material, e.g. for operating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 [OLED]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4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operating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i.e. where the type of light source is not relevant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4Passivation; Containers; Encapsulations
    • H10K50/842Containers
    • H10K50/8426Peripheral sealing arrangements, e.g. adhesives, sealant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20/00Energy efficient lighting technologies, e.g. halogen lamps or gas discharge lamps
    • Y02B20/30Semiconductor lamps, e.g. solid state lamps [SSL] light emitting diodes [LED] or organic LED [OLE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Led Device Package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在用于柔性显示面板的基材薄膜贴合于用来将该基材薄膜固定为弯曲状态的树脂构件的情况下,由于线性膨胀系数的不同,因此在热冲击前后因温度等环境变化而在基材薄膜中会出现皱纹。于是,在用于柔性显示面板的基材薄膜与树脂构件之间配置薄得足以弯曲的缓冲板。通过利用缓冲板的散热效果及均热效果,可以提供能够承受环境变化的面板周边的结构。

Description

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本申请是2018年3月19日提交的、PCT国际申请号为 PCT/IB2018/051792、于2019年9月26日进入中国国家阶段、国家申 请号为201880021323.5的申请之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一种显示图像的显示装置或照明装置。
注意,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不限定于上述技术领域。本说明书等 所公开的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物体、方法或制造 方法。另外,本发明的其他一个实施方式涉及一种工序(process)、机 器(machine)、产品(manufacture)或者组合物(composition of matter)。具体而言,作为本说明书所公开的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技术领域的例子可以举出半导体装置、显示装置、发光装置、照明装置、 蓄电装置、存储装置、这些装置中的任何装置的驱动方法或者这些装置 中的任何装置的制造方法。
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半导体装置通常是指能够通过利用半导体特 性而工作的装置。电光装置、半导体电路以及电子设备都是半导体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对显示装置的大型化或多样化的需求增高。可以在家中的 厨房或浴室等任何地方享受视频显示的具有防水功能的电视装置被广 泛地使用。此外,家用电视装置(也称为电视或电视接收器)、数字标 牌或公共信息显示器(PID)等也正在被广泛地使用。另外,当用于广 告等时数字标牌或PID等越大,能够提供越多信息且越容易吸引人的 注意,从而可以期待广告宣传效果的提高。
现在普及的电视装置的大多数是使用玻璃衬底的液晶显示装置。
作为取代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装置,典型地可以举出具备有机电 致发光(EL)元件或发光二极管(LED)等发光元件的发光装置、以电 泳方式等进行显示的电子纸等。这些显示装置可以使用轻量且薄的塑 料薄膜(也称为塑料片)而不使用玻璃衬底来制造。
例如,有机EL元件具有在一对电极之间夹有包含发光性有机化合 物的层的基本结构。通过对有机EL元件施加电压,有机化合物可以发 射光。通过应用这种有机EL元件,可以实现薄型、轻量、高对比度的 低功耗显示装置。
开发进展,因此用液晶显示装置代替汽车等内的测量仪表的一部 分。此外,正在尝试通过显示更多信息(汽车周围的情况信息、交通信 息、地理信息等)来辅助汽车等车辆的驾驶员。
在火车、公共汽车等公共交通内看见液晶显示装置的机会也越来 越多。
专利文献1公开了在弯曲的带状支撑结构体与柔性显示面板之间 设置有电池(外包装体为铝薄膜)的显示装置。
专利文献2公开了一种手镯型显示装置,其中印刷电路板和电池 设置在弯曲的带状支撑结构体与柔性显示面板之间。
专利文献3公开了包括弯曲的柔性显示面板的显示装置。
[参考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申请公开第2015-38868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申请公开第2015-187858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申请公开第2016-167049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新颖结构的电子设 备。具体而言,提供一种可以安装在车辆内部等各种场所的新颖结构的 电子设备。
柔性显示面板形成在厚度薄的柔性薄膜上,并利用有机发光元件 进行显示。由于厚度薄的柔性薄膜柔软,可以如海报那样悬挂起来。但 是,当在显示面上粘贴偏振膜等光学薄膜时,有可能产生翘曲或弯曲。
厚度薄的柔性显示面板可以保持原状而组装在装置外壳、汽车、墙 壁等上,但是优选固定在构件上。当构件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具有曲面时, 可以实现与现有的显示装置不同的设计印象。这种用来固定柔性显示 面板的构件也可称为外壳。
当在柔性薄膜与用来固定的构件的材料之间的热系数(以下称为 线性膨胀系数)大不相同时,有可能因环境变化而出现皱纹。例如,在 作为构件使用丙烯酸树脂的情况下,丙烯酸树脂的线性膨胀系数(丙烯 酸树脂的线性膨胀系数大约为7×10-5/℃)与柔性薄膜的线性膨胀系数 (PET的线性膨胀系数大约为17.1×10-5/℃)之间有差异,因此有可能 会出现皱纹。此外,由于显示面板及其附近的元件产生的热及空气压力 的变化,有可能产生弯曲或皱纹。
当在由粘合剂或双面胶带等固定线性膨胀系数不同的材料的状态 下,如夏天的汽车内的温度升高和使用空调时的温度降低那样使用环 境反复变化时,产生起因于线性膨胀系数的差异的热应变,导致材料状 态起变化。例如,当使用粘合剂或双面胶带固定包括柔性薄膜的显示面 板与要安装的构件时,由于反复受到热冲击,导致柔性薄膜变形,显示 面板的品质降低。由此,在显示面板的柔性薄膜与构件之间设置缓冲板, 该缓冲板即使反复受到热冲击也能提高散热性并降低施加到柔性薄膜 的应力。
例如,考虑将使用柔性薄膜的显示面板安装到作为构件的汽车的 仪表盘的情况。汽车的仪表盘可以由聚丙烯树脂(PP树脂的线性膨胀 系数大约为10×10-5/℃至12×10-5/℃)、ABS树脂(ABS树脂的线性膨胀 系数大约为7×10-5/℃至13×10-5/℃)、丙烯腈苯乙烯树脂、聚氨酯树脂 等构成。由这些材料中的任何材料构成的仪表盘具有曲面。当沿着该曲面贴合显示面板时,在构件的曲面上设置缓冲板的一个表面,然后将显 示面板贴合到缓冲板的另一个表面,此时可以承受热冲击。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是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由第一 有机树脂材料构成的薄膜上的有机发光元件、由其线性膨胀系数与第 一有机树脂材料的线性膨胀系数不同的第二有机树脂材料构成的构件、 以及缓冲板。构件在其一部分具有曲面并具有厚度不同的区域。在构件 的曲面上设置有缓冲板。在缓冲板上设置有由第一有机树脂材料构成的薄膜。
缓冲板具有可以沿着构件的曲面弯曲的厚度,即为0.1mm以上且 2.5mm以下,优选为1mm以下。由粘合剂或双面胶带固定外壳的曲面与 金属薄膜。并且,金属薄膜由粘合剂或双面胶带固定于柔性显示面板的 基材薄膜。
缓冲板可以使用不锈钢(不锈钢的线性膨胀系数大约为17.3×10-6/℃)、铝(铝的线性膨胀系数大约为23×10-6/℃)、铜(铜的线性膨胀 系数大约为16.8×10-6/℃)、银(银的线性膨胀系数大约为18.9×10-6/℃)、 金(金的线性膨胀系数大约为14.3×10-6/℃)、铁(铁的线性膨胀系数 大约为11.7×10-6/℃)、钛(钛的线性膨胀系数大约为8.4×10-6/℃)、钼(钼的线性膨胀系数大约为4.9×10-6/℃)、钨(钨的线性膨胀系数大 约为4.3×10-6/℃)、铂(铂的线性膨胀系数大约为9×10-6/℃)或它们 的合金。本说明书以利用热机械分析法(TMA法)得到的某个温度范围 内的平均线性膨胀系数的评价为基准。但是,在薄膜厚度或者机械强度 很小的情况下,有时由于热以外的任何原因导致薄膜的变形而利用现 有的TMA法也不能进行准确的测定。此外,例如,根据材料,线性膨胀 系数有时从玻璃化转变的温度开始变化。
显示装置还包括具有驱动电路的印刷电路板。在印刷电路板与由 第一有机树脂材料构成的薄膜之间设置有缓冲板及构件。印刷电路板 夹着柔性印刷电路板与有机发光元件电连接。
包括具有曲面的显示部的装置由于具有曲面容易变大。尤其是,例 如在要减小尺寸的情况下,当将安装有驱动IC等的印刷电路板设置在 柔性显示面板的背面时,装置变得紧凑且柔性电路板还可成为用来固 定的构件。此外,当在印刷电路板中使用容易发生电磁噪声的高频电路 等时,缓冲板可以具有屏蔽体的功能。在作为屏蔽体使用缓冲板的情况下,缓冲板优选设定为接地电位。
在上述各结构中,作为构件可以举出丙烯酸树脂、聚丙烯、聚氯乙 烯、聚碳酸酯、聚酰胺等。此外,根据树脂材料,由树脂材料构成的构 件有时吸收水分而膨胀。
为了进一步减轻重量或具有柔性,构件可以具有狭缝或厚度薄的 部分(凹槽或凹部等)。
另外,构件也可以由多个部分构成。此外,导轨部及构件也可以使 用彼此不同的材料形成。例如,可以在印刷电路板与柔性显示面板之间 设置导轨部,来防止在柔性印刷电路板的折弯部分发生过载而导致破 损。柔性印刷电路板在压合到其他部分而变形时产生的物理过载而破 损或者与外部端子断开。
另外,为了紧凑地容纳柔性印刷电路板,设置导轨部。沿着连接到 柔性印刷电路板的导轨部改变柔性显示面板的一部分的方向,并且将 柔性印刷电路板连接到印刷电路板,可以防止柔性印刷电路板从显示 面板突出。虽然使柔性印刷电路板的长度成为最短的手段也是解决方 法之一,但是由于当考虑到制造裕度时,会产生剩余长度。该剩余长度 弯曲而从柔性印刷电路板突出。另外,在容纳于外壳中时,柔性印刷电 路板也会产生非意图的卷曲及扭曲。
本发明的其他一个实施方式是一种显示装置,包括由有机树脂材 料构成的薄膜上的有机发光元件、与有机发光元件电连接的端子、与端 子接触并连接的柔性印刷电路板、以及与柔性印刷电路板连接的印刷 电路板。由有机树脂材料构成的薄膜的一部分隔着缓冲板与具有平面 的构件重叠且大致平行于印刷电路板。薄膜的另一部分与导轨部重叠。导轨部的平面大致垂直于构件的平面。导轨部的平面重叠于柔性印刷 电路板与端子接触的部分。导轨部的曲面的曲率半径为5mm以上。
注意,在本实施方式中,薄膜是指主要使用高分子原料的厚度为 200μm以下的薄膜状物体。一般而言,为了与薄膜区别,有时将其厚度 大于200μm的物体称为薄片。但是,在本说明书中,具有小于0.5mm的 厚度且主要使用高分子原料被称为薄膜。
另外,用于缓冲板的金属板在其厚度薄时有时被称为箔片。例如, 在日本工业标准(JIS)规格中,铝箔的厚度是0.006mm以上且0.2mm 以下。此外,使用高分子原料且沉积有铝等金属材料的薄膜有时被称为 铝层压薄膜且可以用于缓冲板。
此外,使用与有机发光元件连接的存储电容器而在柔性显示面板 上显示图像。在例如为100μm以下的厚度薄的柔性薄膜重叠于印刷电 路板等其他电子元件群时,有可能给存储电容器带来的影响而导致显 示图像失真。由此,包括有机发光元件的元件与印刷电路板的电极之间 的最短距离需要至少为150μm以上。当包括有机发光元件的元件与印 刷电路板的电极之间的最短距离小于150μm时,发生显示图像失真。
不同颜色的发光元件优选包括彼此分离的发光层。因为本发明的 一个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使用多个显示面板形成,所以每一个显示面 板的尺寸可以为较小。因此,金属掩模的对准精度高,从而可以提高分 别涂布工序的成品率。由此,在采用通过分别涂布方式形成的发光元件 时,上述显示装置是有利的。
发光元件可以具有底部发射结构或顶部发射结构。尤其是,优选使 用具有顶部发射结构的发光元件。
此外,也可以将柔性显示面板沿着在房屋及高楼的内壁或外壁、汽 车的内部装修或外部装修的曲面组装。例如,通过使用3D打印机形成 具有希望形状的构件,并且在该构件与柔性显示面板之间设置缓冲板, 可以在各种区域设置显示区域。当使用3D打印机时,作为构件的材料 使用ABS树脂、PLA树脂、环氧树脂等。
当将显示装置安装在汽车中时,优选温度应力的影响尽量得到减 小。尤其是,在显示装置容易成为高温的车辆内,本发明的结构是有效 的。与安装现有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情况相比,能够实现轻量化。此外, 由于不使用在液晶显示装置中使用的玻璃衬底,所以没有对乘客造成 伤害的担忧。
可以提供一种可以安装在车辆内部等各种场所的新颖结构的显示 装置。
当将上述显示装置设置在汽车内部时,可以对驾驶员等用户提供 大面积的显示区域,并且,驾驶员通过利用大面积的显示区域中显示的 信息能够确保安全驾驶。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截面示意图。
图2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其他例子的截面示意图。
图3A和图3B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立体图 及截面图。
图4A和图4B是示出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安装在 车辆中的例子的图。
图5A至图5G是示出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的一个例子的截面图。
图6A至图6C是示出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的一个例子的截面图。
图7A至图7C是示出显示面板的一个例子的俯视图及截面图。
图8是示出显示装置的一个例子的截面图。
图9是示出显示面板的一个例子的截面图。
图10A至图10C说明实施例1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图11是实施例1的构件的设计图。
图12A和图12B是实施例1的构件的设计图及照片。
图13是实施例1的显示面板的从侧面拍摄的照片。
图14A至图14C是实验的样品结构的立体图及实验结果的照片。
图15A和图15B是实施例1的显示装置的照片。
图16A至图16C是实验的样品结构的截面图及实验结果的照片(比 较例)。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说明。注意,本 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不局限于以下说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 员可以很容易地理解一个事实就是本发明的方式和详细内容可以被变 换为各种形式。此外,本发明不应该被解释为仅限定在下面的实施方式 所记载的内容中。
(实施方式1)
在本实施方式中,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 的结构例子及应用例子进行说明。
为了将柔性显示面板固定于具有曲面的外壳的一部分,在柔性显 示面板与外壳之间设置具有曲面的构件及由金属构成的缓冲板。例如 在汽车中,外壳是仪表盘的一部分,在本说明书中,仪表盘包括所设置 的显示面板。仪表盘是指位于前挡风玻璃下方驾驶座前方附近的内部 装饰部件整体(包括仪表和显示装置),也被称为仪表板。
图1是示出具有曲面且设置有显示面板100的构件501的一个例 子的截面图。
图1所示的显示装置包括具有曲面的构件501、缓冲板500、显示 面板100、柔性印刷电路板(FPC)112、印刷电路板505以及导轨部 502a、502b。
在作为显示面板100的衬底及显示元件分别使用有机树脂薄膜及 有机发光元件并且薄膜的厚度减少的情况下,作为显示面板100的显 示区域中的总厚度可以为1mm以下。
再者,在设置触摸面板以便使显示面板100还具有触摸输入功能 的情况下,为了使用者能够触摸显示面板,显示面板100需要被与显 示面板100重叠的构件501支撑。作为用来支撑显示面板100的构件 501使用对手指触摸具有排斥力的硬质材料。通过使用上述材料,可以 防止用手指触摸时戳破显示面板100。
作为构件501使用丙烯酸树脂、聚丙烯、聚氯乙烯、聚碳酸酯、聚 酰胺等。通过使用这种有机树脂,可以减少显示装置的重量,所以是优 选的。
在构件501与显示面板100的薄膜被固定而彼此接触的情况下, 由于材料的线性膨胀系数的不同因温度变化而出现皱纹。
图16A示出使用双面胶带将显示面板100与平坦的丙烯酸板20彼 此接触地贴合在一起的样品的截面立体图。图16B及图16C示出进行 施加热冲击的保存试验的结果。图16B是将显示面板100与平板的丙 烯酸板20彼此接触地贴合在一起之后立即拍摄的照片。图16C是在 40℃下保存12小时后,在0℃下保存12小时后且恢复到室温之后拍摄 的照片。如图16C所示,可知在保存试验后出现皱纹,外观变化很大。
鉴于上述结果,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在具有曲面的构件 501与显示面板100之间设置缓冲板500。注意,虽然在图1中未图示, 但是构件501与缓冲板500之间包括双面胶带等粘合层。
缓冲板500的厚度为0.1mm以上且2.5mm以下。根据材料优选通 过机械加工成形为沿着构件501的表面的形状。在本实施方式中,使 用轻量且廉价的铝,使用具有0.5mm的厚度的铝板。由于具有上述厚 度,所以铝板可以具有柔性,铝板在使用双面胶带粘合到构件501时 可以成形为具有沿着构件的曲面的形状。
缓冲板500可以抑制因热冲击而产生如图16C所示的皱纹。使用 铝板形成的缓冲板500也可以被称为热缓冲板,可以使显示面板100 的元件等产生的热扩散而实现均热或散热。另外,当从外部施加力量时, 缓冲板500可以减轻施加到构件501和显示面板100的应力。
在作为构件501使用与缓冲板500相同的金属材料且不设置缓冲 板时,也可以抑制因热冲击引起的皱纹,但是构件501的总重量会变 重,而显示装置的重量变重。
在将显示装置安装在汽车内部的情况下,显示装置由螺丝等安装 在固定于其他框架的框架而维持车身刚性,或者显示装置由螺丝固定 于框架。此时,当显示装置的重量较重时,由于负载集中在固定有显示 装置的框架。由此,包括构件501的显示装置的重量优选较轻。在汽车 中,为了保持重量平衡,需要考虑安装位置。因此,由于无须顾及安装 位置,所以使用柔性显示面板的轻量显示装置是有用的。
另外,图1所示的显示面板100中的与缓冲板重叠的区域在右侧 具有曲率中心,其是曲率半径大于700mm的曲面。其他区域在左侧具 有曲率中心,其是曲率半径小的曲面。具有曲率半径小的曲面由导轨部 502a保护,以使其曲率半径不小于5mm。在曲率半径为5mm以上时, 显示面板100可以具有充分的显示可靠性。
在图1所示的显示面板100中,端子电极120与显示元件及FPC112 电连接。导轨部502b的平面重叠于FPC112与端子电极120的接触部 分。显示面板100及FPC112沿着导轨部502a及导轨部502b的外侧配 置。
如图1所示,通过将安装有驱动IC506的印刷电路板505配置在 显示面板100的背面,可以使其变得紧凑。
导轨部502b固定于导轨部502a。导轨部502b的平坦部也可以由 金属材料形成。导轨部502b也可以具有与FPC112接触的部分,如图1 所示,由于FPC112具有柔性,接触部分并不需要弯曲。在图1中,使 用螺栓或螺丝等紧固件504a将导轨部502b固定于构件501。
印刷电路板505包括驱动IC506等元件群,并由紧固件504b、504c 固定于构件501。印刷电路板505的平面与构件501的平面彼此大致平 行。此外,FPC112连接到印刷电路板505的连接部503。也可以从车 辆的电源(发电机、二次电池等)通过连接线对显示装置供应电力。印 刷电路板505也可以设置有二次电池及无线通信部等,而实现以无线 方式收发视频信号的系统结构。
为了进一步减小重量,构件501可以设置有空缺或空洞。为了进 一步小型化,也可以使构件501具有复杂的形状,具体而言,使其为将 与印刷电路板重叠的区域镂空而成的形状,以便印刷电路板505与缓 冲板500之间的距离变小。
在设置于印刷电路板505的元件为高频电路等的情况下,缓冲板 500优选被用作遮蔽电场的薄膜。通过利用缓冲板500,可以减少来自 高频电路的噪声引起的显示面板100的显示品质劣化。此外,为了减 小噪声带来的影响,印刷电路板与有机发光元件间的最短距离优选为 150μm以上。
在以其一部分接触并重叠于与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域重叠的柔性薄 膜的方式配置导电板时,减少显示面板100的显示品质劣化。
因此,缓冲板500的与显示面板100的显示区域重叠的区域优选 至少等于或大于显示面板100的显示区域。当有显示面板100的显示 区域与缓冲板500不重叠的部分时,有可能因显示在显示面板100的 显示区域与缓冲板500之间的图像的差异而在显示上产生边界。
只要具有曲面,构件501的截面形状不特别局限于图1所示的例 子。例如,也可以采用图2所示的构件501的截面形状。在图2中, 构件501的截面形状与图1不同,由此缓冲板500及显示面板100的 形状也不同,但是其他结构是一样的,所以省略详细的说明。
图2的构件501的体积及重量比图1的构件501小。此外,在图 2的构件501中,与印刷电路板505重叠的区域被去除而实现了进一步 轻量化。通过使用3D打印机等,可以容易制造上述复杂形状的构件501。
本实施方式所示的显示装置不但在应用于车辆而且在应用于便携 式电视接收机时有效。
图3A示出便携式电视接收机5010的例子。图3B是沿着图3A中 的虚线X-Y的截面示意图。便携式电视接收机5010包括扬声器5013、 LED灯5014、操作键5015及连接端子5016。如图3A所示,便携式电 视接收机5010可以设置在能够进行信号的发送和接收的充电器5017 上。除了上述构成要素之外,便携式电视接收机5010还包括天线、调 谐器、图像处理部、记录介质读取部、二次电池等。
便携式电视机被要求:屏幕大、重量轻、能够设置在各种场所。现 有的便携式电视机具有使用玻璃衬底的平面液晶显示面板。此时,由于 需要与玻璃衬底相同尺寸并包括大型基座的背光,所以为了保持平衡, 随着屏幕尺寸的增大其基座也增大。
将基座大的电视机设置在如狭窄的架子等狭窄的场所是很困难的。
如图3B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显示元件是有机发光元件,由此不需 要背光。此外,构件501的接地面一侧较宽,从而可以稳定地保持平 衡。此外,使用丙烯酸树脂构成的构件501的重量轻。虽然当设置在浴 室等时显示面板100会受到热冲击,但是由于缓冲板500设置在构件 501与显示面板100之间,因此可以抑制皱纹等的产生。
此外,对用户来说具有曲面屏幕的显示面板100是易于看见的。
另外,由于液晶面板使用玻璃衬底构成,所以在倒下时会破损。另 一方面,本实施方式所示的显示面板100使用柔性薄膜构成,由此即 使倒下也不会破损,所以是安全的。此外,当显示面板100倒下时,其 弯曲面也几乎不与平面的地板或桌子接触。
通过适当地调节构件501的形状,本实施方式所示的显示装置可 以实现小型化或轻量化且设置于车辆内部等各种场所。从而,可以将其 紧凑地收纳在狭窄的空间中。
下面示出在车辆内部配置本实施方式所说明的显示装置的应用例 子。
图4A示出将显示装置5002安装在右侧驾驶车辆上的例子,但不 局限于此。当将其安装在左侧驾驶车辆上时,左右配置互换。
图4A示出配置在驾驶员座位和前排乘客座位的周围的仪表盘 5001、方向盘5003,前挡风玻璃5004等。
显示装置5002配置在仪表盘5001的预定位置,具体而言,驾驶 员的周围,并具有大致T字型的形状。可以在车辆内部的驾驶座位前 方、前排乘客座位前方以及前排乘客座位与驾驶座位之间设置显示区 域,由此大致T字型形状是优选的。虽然图4A示出多个显示面板组合 为一个显示装置5002且配置在仪表盘5001的弯曲面或平面上的例子, 但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不局限于上述例子,也可以将多个显示装 置分散地设置。此外,图4A所示的一个显示装置5002具有包括多个 开口的复杂形状,在方向盘的连接部分、仪表的显示部、通风口5006 等上没有设置显示区域。能够实现这种复杂形状也是柔性显示面板的 优点。
此外,在车辆外部设置有用来拍摄侧后方情况的多个照相机5005。 虽然在图4A的例子中设置照相机5005代替后视镜,但是也可以设置 后视镜和照相机的双方。
作为照相机5005,使用CCD照相机或CMOS照相机,也可以组合使 用红外线照相机和CCD照相机或CMOS照相机。由于随着被摄体的温度 变高而输出电平变高,因此红外线照相机可以检测或提取人或动物等 生物体。
可以将照相机5005所拍摄的图像输出到显示装置5002的屏幕(显 示区域5002a、5002b、5002c、5002d中的一个或多个)。另外,显示装 置5002大致分为四个显示区域,并且由四个显示面板构成。例如,显 示区域5002a相当于一个显示面板。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图1所示的 显示装置用于显示区域5002b,将图2所示的显示装置用于显示区域 5002a、5002b。
显示装置5002主要用来辅助驾驶。通过使用照相机5005拍摄后 方的横向广视角图像并显示该图像,可以使驾驶员看到死角区域而防 止事故发生。
在显示区域5002a、5002b、5002c、5002d中,为了进行相邻显示 区域之间的接缝不容易被看见的所谓的无缝图像显示,优选使用包括 具有通过使用人工智能(AI)来校正视频信号的功能的校正电路的显示 系统。具体来说,使用能够通过利用人工神经网络(ANN)的学习以缓 和区域间的接缝处的图像的不连续性的方式校正视频信号的校正电路。 此外,通过利用上述学习后的ANN进行推论(认知),可以校正视频信 号并补偿图像的不连续性。由此,可以实现接缝不容易被看见的图像显 示,而可以提高高分辨率的图像的品质。
由于显示区域5002d中的显示装置5002具有柔性,所以通过使用 位置调整器使左端部5002e弯曲,可以将作为显示区域5002d的一部 分的屏幕的角度改变为驾驶员容易看到的角度。因为是距离和视角,所 以难以看到显示区域5002d的端部。但是,通过使显示区域5002d的 左端部5002e弯曲来将其角度为驾驶员在设置在车内的适合于显示后 视镜的图像的显示区域的位置容易看到的角度,所以是有用的。
此外,可以将距离图像传感器设置在车顶等,将所获得的图像显示 在显示装置5002上。作为距离图像传感器,使用图像传感器或激光雷 达(LIDAR)。通过将使用距离图像传感器获得的图像和使用CCD照相 机获得的图像都显示在显示面积大的显示装置上,可以将很多信息提 供而辅助驾驶员。
当显示装置5002还显示地图信息、交通信息、电视图像、DVD图 像等时,优选组合更多显示面板以增大显示装置的显示区域。例如,可 以将显示区域5002a、5002b、5002c、5002d组合为一个屏幕的较大的 屏幕上显示地图信息。
在显示区域5002a、5002b、5002c、5002d中,进行图像显示的部 分不特别被固定,而可以根据驾驶员的喜好自由改变。例如,可以将电 视图像和DVD图像显示在左侧的显示区域5002d,将地图信息显示在中 央部的显示区域5002b,在右侧的显示区域5002c上显示仪表,在变速 杆附近的驾驶员座位与前排乘客座位之间的显示区域5002a中显示音 频信息。此外,通过组合多个显示面板,可以实现故障安全显示装置。 例如,即使由于某种原因上述多个显示面板中的任一个显示面板发生 故障,通过改变显示区域,也可以改变显示部分而可以使用其他区域的 显示面板。
安装位置受到限制,在显示面板与车辆内部的曲面之间会产生死 空间,从而车内空间变窄。柔性显示面板优选用于显示区域5002a、 5002b、5002c、5002d,因为显示面板可以沿着车辆内部的曲面设置, 这样车内空间几乎不会变窄。注意,如果车内空间不会变窄,可以组合 平面显示面板和柔性显示面板而配置。例如,显示区域5002a可以为 平面的显示面板。另外,由于驾驶员的手可触到的显示区域5002a为 触摸面板,所以驾驶员可以进行输入操作。
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示出车辆的一个例子,但是本发明的一个实 施方式不局限于此,可以被用作飞机的驾驶舱附近的显示装置或设置 于圆柱状的柱子上的数字标牌,也可以沿着房屋或高楼的内壁或外壁 的曲面组装。此外,如图4B所示,显示装置8605可以设置在摩托车 (小型摩托车等)的车把周围。作为显示装置8605,使用将三个面板 组合而成的一个具有T字形状的显示装置。图4B所示的小型摩托车8600包括二次电池8602、后视镜8601及方向灯8603。二次电池8602 可以对方向灯8603供电。此外,在图4B所示的小型摩托车8600中, 二次电池8602可以收纳在座下收纳部8604中。二次电池8602即使在 座下收纳部8604为小型的情况下也可以被收纳在座下收纳部8604中。 二次电池8602是可拆卸的,并且在充电时搬到室内且行驶之前收纳。
(实施方式2)
在本实施方式中,参照图5A至图5F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 图1所示的显示面板100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显示面板100包括显 示区域101以及与显示区域101邻接的使可见光透过的区域110。在区 域120中例如设置有与显示区域101所包括的像素电连接的布线。另 外,除了这样的布线以外,还可以设置有用来驱动像素的驱动电路(扫 描线驱动电路及信号线驱动电路等)。另外,在区域120中设置有与 FPC112电连接的端子(也称为连接端子)、与该端子电连接的布线、IC 芯片等。
首先,如图5A所示,在形成用衬底231上形成剥离层233。接着, 对剥离层233的表面进行等离子体处理(参照图5A中的以虚线表示的 箭头)。注意,在本说明书中,有时将形成在剥离层上的层称为被剥离 层。
作为形成用衬底231,使用至少可承受制造工序中的处理温度的耐 热性的衬底。作为形成用衬底231,例如可以使用玻璃衬底、石英衬底、 蓝宝石衬底、半导体衬底、陶瓷衬底、金属衬底、塑料衬底等。
另外,鉴于量产性,作为形成用衬底231优选使用大型玻璃衬底。 例如,优选使用第3代(550mm×650mm)以上且第10代(2950mm×3400mm) 以下的玻璃衬底或者其尺寸比第10代更大的玻璃衬底。
在作为形成用衬底231使用玻璃衬底的情况下,优选在形成用衬 底231与剥离层233之间形成基底膜,由此可以防止来自玻璃衬底的 污染。作为基底膜可以举出氧化硅膜、氧氮化硅膜、氮化硅膜、氮氧化 硅膜等绝缘膜。
作为剥离层233可以使用无机材料。作为无机材料,可以举出包 含选自包含如下元素中的任何元素的金属、合金、化合物等:钨、钼、 钛、钽、铌、镍、钴、锆、锌、钌、铑、钯、锇、铱和硅。包含硅的层 的结晶结构可以为非晶、微晶或多晶。当将钨、钛、钼等高熔点金属材料用于剥离层233时,被剥离层的形成工序的自由度得到提高,所以 是优选的。
当剥离层233具有单层结构时,优选形成钨层、钼层或者包含钨 和钼的混合物的层。另外,钨和钼的混合物例如相当于钨和钼的合金。
剥离层233例如可以利用溅射法、化学气相沉积(CVD)法(等离 子体CVD法、热CVD法、有机金属CVD(MOCVD)法等)、原子层沉积 (ALD)法、涂敷法(包括旋涂法、液滴喷射法、分配法等)、印刷法、 蒸镀法等形成。
剥离层233的厚度为1nm以上且1000nm以下,优选为1nm以上且 200nm以下,更优选为10nm以上且100nm以下。
另外,当作为剥离层233形成包含钨的层和包含钨的氧化物的层 的叠层结构时,包含钨的氧化物的层可以通过如下方式形成:首先形成 包含钨的层且在其上形成由氧化物构成的绝缘膜,来将包含钨的氧化 物的层形成在钨层与绝缘膜的界面。
此外,也可以通过对包含钨的层的表面进行热氧化处理、氧等离子 体处理、一氧化二氮(N2O)等离子体处理、使用臭氧水等氧化性高的 溶液的处理等形成包含钨的氧化物的层。等离子体处理或加热处理可 以在单独使用氧、氮、一氧化二氮的气氛下或者在上述气体中的任何气 体和其他气体的混合气体气氛下进行。
通过进行等离子体处理或加热处理来改变剥离层233的表面状态, 可以控制剥离层233与在后面形成的绝缘膜之间的密接性。在本实施 方式中,以进行等离子体处理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
等离子体处理优选在包含一氧化二氮的气氛下进行,更优选在包 含一氧化二氮及硅烷的气氛下进行。由此,可以在剥离层233的表面 上形成包括在剥离层233的材料的氧化物层。尤其是,当在包含硅烷 的气氛下进行等离子体处理时,可以形成厚度很薄的氧化物层。当氧化 物层极薄时,在截面观察图像中难以确认到氧化物层。
氧化物层包含剥离层所包含的材料的氧化物。当剥离层233包含 金属时,氧化物层包含剥离层233所包含的金属的氧化物。氧化物层 优选包含钨氧化物、钛氧化物或钼氧化物。
接着,如图5B所示,在剥离层233上形成第一绝缘层205,在第 一绝缘层205上形成第二绝缘层207。
第一绝缘层205及第二绝缘层207都可以为使用氮化硅膜、氧氮 化硅膜、氧化硅膜或氮氧化硅膜等的单层或叠层。
在本说明书中,“氧氮化硅”中的氧含量大于氮含量。另外,在本 说明书中,“氮氧化物”中的氮含量大于氧含量。
第一绝缘层205优选包含氧及硅。第一绝缘层205优选具有氧化 硅膜或氧氮化硅膜的单层结构。
第一绝缘层205优选还包含氢。第一绝缘层205具有在后面的加 热工序中释放氢的功能。由于因加热而氢从第一绝缘层205释放出, 所以氢被供应到氧化物层。此外,第一绝缘层205也可以还具有在后 面的加热工序中释放氢及氮的功能。在因加热而氮从第一绝缘层205释 放出时,氮被供应到氧化物层。
第一绝缘层205优选包括利用二次离子质谱分析法(SIMS)检测 出的氢浓度为1.0×1020atoms/cm3以上且1.0×1022atoms/cm3以下,优选 为5.0×1020atoms/cm3以上且5.0×1021atoms/cm3以下的区域。
第一绝缘层205优选包括利用SIMS检测出的氮浓度为 5.0×1020atoms/cm3以上且1.0×1023atoms/cm3以下,更优选为 1.0×1021atoms/cm3以上且5.0×1022atoms/cm3以下的区域。
尤其是,优选使用含有硅烷气体及一氧化二氮气体的沉积气体的 等离子体CVD法形成氧化硅膜或氧氮化硅膜作为第一绝缘层205,由此 可以使膜含有较多的氢及氮。另外,沉积气体中的硅烷气体的比例优选 高,此时后面的加热工序中的氢释放量增加。
第二绝缘层207优选包含氮及硅。第二绝缘层207优选具有氮化 硅膜或氮氧化硅膜的单层结构、或者包括氮化硅膜或氮氧化硅膜的叠 层结构。在第二绝缘层207具有叠层结构的情况下,第二绝缘层207优 选还包括氧化硅膜和氧氮化硅膜中的至少一个。
第二绝缘层207具有在后面的加热工序中阻挡从第一绝缘层205 释放的氢的功能。第二绝缘层207也可以是能够阻挡氢及氮的层。第 二绝缘层207可以抑制氢(及氮)从第一绝缘层205被供应到元件层 中。同时,可以高效地向氧化物层供应氢(及氮)。也可以在第一绝缘 层205与第二绝缘层207之间具有其他层。
优选通过使用含有硅烷气体、氮气体及氨气体的沉积气体的等离 子体CVD法形成第二绝缘层207中的氮化硅膜。
第一绝缘层205及第二绝缘层207可以通过溅射法、等离子体CVD 法、涂敷法、印刷法等形成。例如通过以250℃以上且400℃以下的成 膜温度进行等离子体CVD法形成第一绝缘层205及第二绝缘层207,第 一绝缘层205及第二绝缘层207都可以为防湿性极高的致密膜。第一 绝缘层205及第二绝缘层207的每一个的厚度优选为10nm以上且 3000nm以下,更优选为200nm以上且1500nm以下。
接着,加热剥离层233、第一绝缘层205及第二绝缘层207。该加 热处理也可以在形成元件层209的至少一部分之后进行。例如,可以 在形成晶体管之后且形成显示元件之前进行加热处理。当在元件层209 的制造工序中包括加热工序时,该加热工序也可以用作上述加热处理。
通过进行加热处理,氢(及氮)从第一绝缘层205释放出并供应给 氧化物层。此时,由于第二绝缘层207阻挡所释放的氢(及氮),因此 可以高效地对氧化物层供应氢(及氮)。
供应到氧化物层中的氢使氧化物层中的氧化物还原,氧的组成互 不相同的多种氧化物混合在氧化物层中。例如,当剥离层包含钨时,通 过等离子体处理形成的WO3被还原,生成其氧的比率比WO3少的WOx (2<x<3)及WO2,而处于WO3和氧的比率较低的氧化物混合的状态。这 种混合金属氧化物等的结晶结构取决于氧的组成,因此氧化物层中的 机械强度变小。其结果是,氧化物层的内部容易发生损坏,而提高后面 的剥离工序中的剥离性。
并且,通过将氮供应到氧化物层中,生成包含氮和剥离层中的材料 的化合物。这种化合物可以使氧化物层的机械强度更小,从而可以提高 剥离性。当剥离层包含金属时,在氧化物层中生成包含金属和氮的化合 物(金属氮化物)。例如,当剥离层包含钨时,在氧化物层中生成钨氮 化物。
由于供应到氧化物层中的氢越多WO3越容易被还原,越容易成为在 氧化物层中氧的比率互不相同的多个氧化物混合存在的状态。因此,可 以减少剥离时所需要的力量。供应到氧化物层中的氮越多,可以使氧化 物层的机械强度越小,所以可以减少剥离时所需要的力量。为了增加氢 (及氮)的释放量,第一绝缘层205的厚度优选厚。另一方面,第一绝 缘层205的厚度优选薄,由此生产性提高。
可以以氢(及氮)从第一绝缘层205脱离的温度以上且形成用衬 底231的软化点以下的温度进行加热处理。另外,优选以氧化物层内 的金属氧化物中的氢所引起的还原反应的温度以上的温度进行加热。 加热处理的温度越高,从第一绝缘层205脱离的氢量(及氮量)越多, 因此可以提高之后的剥离性。注意,当根据加热时间、加热温度,剥离 性变得过高时,有时会在非意图的时机发生剥离。因此,当作为剥离层 233使用钨时,加热温度为300℃以上且小于700℃、优选为400℃以 上且小于650℃、更优选为400℃以上且500℃以下。
虽然对进行加热处理的气氛没有特别的限制而可以在大气气氛下 进行,但优选在氮气氛或稀有气氛等惰性气体气氛下进行。
接着,如图5C所示,去除使可见光透过的区域110中的第二绝缘 层207。在去除第二绝缘层207时,可以利用干蚀刻法或湿蚀刻法等。 此外,包括在元件层209及绝缘层208的制造工序等中的蚀刻工序中 的任一个可以兼作第二绝缘层207的去除工序。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直到进行加热处理为止,在剥离层 233的整个表面上设置有第二绝缘层207。在加热处理之后去除使可见 光透过的区域110中的第二绝缘层207。由此,可以抑制使可见光透过 的区域110的剥离性变得比其他部分的剥离性低。因此,可以使显示 面板整体的剥离性均匀。此外,可以抑制使可见光透过的区域110的 结构给显示面板的制造工序的成品率带来的影响。
接着,如图5D所示,在第二绝缘层207上形成元件层209、绝缘 层208及连接端子223。以覆盖包括在元件层209中的显示元件的方式 形成绝缘层208。包括在元件层209中的绝缘层及绝缘层208优选不包 括在使可见光透过的区域110中。
接着,准备在后面的工序中与形成用衬底231贴合的衬底235。在 衬底235上形成剥离层237。然后,对剥离层237的表面进行等离子体 处理(参照图5E中的虚线箭头)。
接着,如图5F所示,在剥离层237上形成第三绝缘层215,在第 三绝缘层215上形成第四绝缘层217,在第四绝缘层217上形成功能层 219。
注意,在形成第四绝缘层217之后且去除第四绝缘层217的一部 分之前进行加热处理。也可以在形成功能层219之前对剥离层237、第 三绝缘层215及第四绝缘层217进行加热。或者,也可以在形成功能 层219的至少一部分之后进行加热处理。在功能层219的制造工序包 括加热工序的情况下,该加热工序也可以用作上述加热处理。
通过进行加热处理,可以提高后面的剥离工序中的剥离性。
接着,如图5G所示,去除使可见光透过的区域110中的第四绝缘 层217。第四绝缘层217可以利用干蚀刻法、湿蚀刻法等去除。此外, 包括在功能层219的制造工序中的蚀刻工序的任一个可以兼作第四绝 缘层217的去除工序。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直到进行加热处理为止,在剥离层 237的整个表面设置有第四绝缘层217。在进行加热处理之后,去除使 可见光透过的区域110中的第四绝缘层217。由此,可以使显示面板整 体的剥离性均匀。可以抑制使可见光透过的区域110的结构对显示面 板的制造工序的成品率造成的影响。
接着,使用粘合层221贴合形成用衬底231与衬底235(参照图6A)。
作为衬底235,可以适用可用于形成用衬底231的各种衬底。也可 以使用柔性衬底。另外,作为衬底235,可以使用预先形成有半导体元 件(晶体管等)、发光元件(有机EL元件等)、液晶元件、检测元件等 功能元件和滤色片等的衬底。
作为粘合层221,可以使用光固化粘合剂(紫外线固化粘合剂等)、 反应固化粘合剂、热固化粘合剂、厌氧粘合剂等各种固化粘合剂。另外, 作为粘合层221,也可使用水溶性树脂、可溶于有机溶剂的树脂、或者 通过照射UV线等可使其可塑化的树脂等在需要时能够将衬底235与第 一绝缘层205分离的粘合剂。
接着,将剥离层233从第一绝缘层205分离。
作为剥离方法,例如,可以将形成用衬底231或衬底235固定于 吸附台,在剥离层233与第一绝缘层205之间形成剥离起点。例如, 也可以将刀具等锐利形状的器具插入层之间来形成剥离起点。另外,也 可以通过照射激光使剥离层233的一部分溶化来形成剥离起点。另外, 也可以通过例如对剥离层233或第一绝缘层205的端部滴落液体(例 如,醇、水、含有二氧化碳的水等),利用毛细现象将该液体渗透到剥 离层233与第一绝缘层205的边界来形成剥离起点。
接着,在形成有剥离起点的部分通过沿着大致垂直于密接面的方 向缓慢地施加物理力(通过人的手或夹具进行剥离的处理、使滚筒转动 进行分离的处理等),可以在不使被剥离层损坏的情况下进行剥离。例 如,也可以对形成用衬底231或衬底235贴合胶带等并通过向上述方 向拉拽该胶带来进行剥离,也可以用钩状构件拉拽形成用衬底231或 衬底235的端部来进行剥离。另外,也可以通过拉拽具有粘着性的构 件或能够进行真空吸附的构件吸附于形成用衬底231或衬底235的背 面来进行剥离。
在此,通过以对剥离界面添加水或水溶液等含有水的液体且该液 体渗透到剥离界面的方式进行剥离,可以提高剥离性。此外,能够抑制 剥离时产生的静电给包含在被剥离层中的功能元件带来不良影响(由 于静电而使半导体元件损坏等)。
通过上述方法可以高成品率地从形成用衬底231剥离被剥离层。
然后,衬底201隔着粘合层203贴合于第一绝缘层205(图6B)。 粘合层203可以使用可用于粘合层221的材料形成。作为衬底201可 以使用用于衬底235的材料。
通过作为衬底201及衬底235使用具有柔性的衬底,可以制造柔 性显示面板。当衬底235被用作临时支撑衬底时,也可以将衬底235和 剥离层237从被剥离层分离,使用粘合层213将被剥离层贴合到衬底 211(例如,柔性衬底)。
如上所述,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中,通 过在剥离层233的整个表面上形成有第一绝缘层205及第二绝缘层207 的状态下进行加热处理,可以均匀地提高显示面板整体的剥离性。此外, 通过在加热处理之后去除使可见光透过的区域110中的第二绝缘层 207,可以减小使可见光透过的区域110的反射率。
另外,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中,在形成 用衬底上形成功能元件,从形成用衬底剥离功能元件,然后将其转置到 其他衬底。因此,对功能元件的形成工序中的温度几乎没有限制。因此, 可以高成品率地在耐热性低的柔性衬底上形成通过高温工序制造的可 靠性极高的功能元件。由此,可以实现高可靠性的柔性显示面板。
在本实施方式中,以采用分别涂布方式且具有顶部发射结构的显 示面板为例子进行说明。
图7C是采用分别涂布方式且具有顶部发射结构的显示面板370A 的截面图。图7C相当于沿着图7A和图7B的每一个中的点划线A1-A2 及点划线A3-A4的截面图。图7A和图7B示出显示面板370A的俯视 图。
显示面板370A包括衬底201、粘合层203、绝缘层205、多个晶体 管、电容器305、导电层307、绝缘层312、绝缘层313、绝缘层314、 绝缘层315、发光元件304、导电层355、间隔物316、粘合层317、衬 底211、粘合层213及绝缘层215。
包括在使可见光透过的区域110中的各层使可见光透过。图14C 示出使可见光透过的区域110包括衬底201、粘合层203、绝缘层205、 栅极绝缘层311、绝缘层312、绝缘层313、绝缘层314、粘合层317、 绝缘层215、粘合层213及衬底211的例子。在该叠层结构中,优选的 是,以使各界面的折射率差小的方式选择各层的材料。
驱动电路部382包括晶体管301。显示部381包括晶体管302及晶 体管303。
各晶体管包括栅极、栅极绝缘层311、半导体层、源极及漏极。栅 极与半导体层隔着栅极绝缘层311重叠。栅极绝缘层311的一部分被 用作电容器305的介电质。被用作晶体管302的源极或漏极的导电层 用作电容器305的一个电极。
图7C示出底栅型晶体管。驱动电路部382和显示部381的晶体管 的结构可以不同。驱动电路部382及显示部381也可以各自包括多种 晶体管。
电容器305包括一对电极以及它们之间的电介质。电容器305包 括利用与晶体管的栅极(下侧的栅极)相同的材料和相同的工序形成的 导电层以及利用与晶体管的源极及漏极相同的材料和相同的工序形成 的导电层。
优选对绝缘层312、绝缘层313和绝缘层314中的至少一个使用水 或氢等杂质不容易扩散的材料。由此,可以有效地抑制来自外部的杂质 扩散到晶体管中,从而可以提高显示面板的可靠性。绝缘层314被用 作平坦化层。在图7C所示的例子中,绝缘层314使用有机材料构成, 并且设置在显示面板的整体上。通过采用该结构,可以提高剥离工序的 成品率,所以是优选的。此外,也可以采用使用有机材料形成的绝缘层 不位于显示面板的端部的结构。通过采用上述结构,可以抑制杂质侵入 到发光元件304。
绝缘层205与衬底201由粘合层203贴合在一起。绝缘层215与 衬底211由粘合层213贴合在一起。
在显示部381中,发光元件304位于绝缘层205与绝缘层215之 间。可以抑制杂质从显示面板370A的厚度方向侵入到发光元件304。 同样地,在显示部381中设置有多个覆盖晶体管的绝缘层,可以抑制 杂质侵入到晶体管。
优选将发光元件304及晶体管等配置于一对防湿性高的绝缘膜之 间,此时可以抑制水等杂质侵入这些元件,从而可以提高显示面板的可 靠性。
作为防湿性高的绝缘膜,例如可以举出含有氮与硅的膜(氮化硅膜、 氮氧化硅膜等)以及含有氮与铝的膜(氮化铝膜等)。另外,也可以使 用氧化硅膜、氧氮化硅膜、氧化铝膜等。
例如,防湿性高的绝缘膜的水蒸气透过量为1×10-5[g/(m2·day)] 以下,优选为1×10-6[g/(m2·day)]以下,更优选为1×10-7[g/(m2·day)] 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10-8[g/(m2·day)]以下。
在作为绝缘层314使用有机材料的情况下,有可能水分等杂质从 显示面板的外部经过露出于显示面板的端部的绝缘层314而侵入发光 元件304等。因杂质侵入导致的发光元件304的劣化会引起显示面板 的劣化。因此,如图7C的连接部306附近所示,优选通过在绝缘层314 中设置到达无机膜(在此,绝缘层313)的开口,水分等杂质从显示面 板的外部侵入也不容易到达发光元件304。
发光元件304包括电极321、EL层322及电极323。发光元件304 也可以包括光学调整层324。发光元件304向衬底211一侧发射光。
通过以与发光元件304的发光区域重叠的方式配置晶体管、电容 器及布线等,可以提高显示部381的开口率。
电极321和电极323中的一个被用作阳极,另一个被用作阴极。 当对电极321与电极323之间施加高于发光元件304的阈值电压的电 压时,空穴从阳极一侧注入EL层322中而电子从阴极一侧注入EL层 322中。被注入的电子和空穴在EL层322中重新结合,由此,包含在 EL层322中的发光物质发光。
电极321与晶体管303的源极或漏极直接或通过其他导电层彼此 电连接。电极321被用作像素电极,并设置在每个发光元件304中。 相邻的两个电极321由绝缘层315彼此电绝缘。
EL层322为包含发光材料的层。作为发光元件304,可以适当地 使用包括将有机化合物用作发光材料的有机EL元件。
EL层322包括至少一个发光层。
作为发光材料,也可以使用量子点。量子点是其尺寸为几nm的半 导体纳米晶,并包括1×103个至1×106个左右的原子。量子点的能量移 动依赖于其尺寸,因此,由相同的物质构成的量子点根据尺寸发射不同 波长的光,所以通过改变所使用的量子点的尺寸,可以容易调节发光波 长。
量子点的发射光谱的峰宽窄,因此,可以得到色纯度高的发光。再 者,量子点的理论上的内部量子效率被认为大致是100%,由此通过将 量子点用作发光材料,可以获得发光效率高的发光元件。而且,作为无 机化合物的量子点具有优异的实质稳定性,因此,可以获得使用寿命长 的发光元件。
作为量子点的材料,可以举出元素周期表中第十四族元素、元素周 期表中第十五族元素、元素周期表中第十六族元素、多个元素周期表中 第十四族元素的化合物、属于元素周期表中第四族至第十四族的元素 中的任何元素和元素周期表中第十六族元素的化合物、元素周期表中 第二族元素和元素周期表中第十六族元素的化合物、元素周期表中第十三族元素和元素周期表中第十五族元素的化合物、元素周期表中第 十三族元素和第元素周期表中第十七族元素的化合物、元素周期表中 第十四族元素和元素周期表中第十五族元素的化合物、元素周期表中 第十一族元素和元素周期表中第十七族元素的化合物、氧化铁类、氧化 钛类、硫系尖晶石类、各种半导体簇等。
作为包括在量子点的材料,例如可以举出硒化镉、硫化镉、碲化镉、 硫化锌、磷化铟、硒化铅、硫化铅、硒锌镉的化合物、镉硒硫的化合物 等。此外,也可以使用以任意比率表示组成的所谓的合金型量子点。例 如,因为可以通过改变元素的含量比来改变发光波长,所以镉硒硫的合 金型量子点是有效于得到蓝色发光的方法之一。
作为量子点,也可以采用核型量子点、核壳型量子点、核多壳层型 量子点等中的任何一种。优选使用核壳型或核多壳型的量子点,这样可 以大幅度地提高发光的量子效率。作为壳的材料的例子,可以举出硫化 锌或氧化锌。
由于量子点的表面原子的比例高,因此其反应性高而容易发生聚 集。因此,量子点的表面优选附着有保护剂或设置有保护基。由此,可 以防止量子点聚集并提高对溶剂的溶解性。此外,还可以降低反应性而 提高电稳定性。
量子点的尺寸(直径)的范围通常为0.5nm以上且20nm以下,优 选为1nm以上且10nm以下。另外,量子点的尺寸分布越小其发射光谱 越窄,因此可以获得色纯度高的发光。另外,对量子点的形状没有特别 的限制,可以为球状、棒状、圆盘状等。
量子点即使在使用量子点而不使用主体材料来构成发光层的情况 下,也可以确保发光效率,因此可以得到寿命长的发光元件。在使用量 子点形成发光层时,量子点优选具有核壳型结构(包括核多壳型结构)。
电极323被用作公共电极,配置在多个发光元件304中。电极323 被供应恒定电位。
另外,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不局限于分别涂敷方式,也可以采用 滤色片方式、颜色转换方法或量子点方式等。
发光元件304隔着粘合层317与着色层325重叠。间隔物316隔 着粘合层317与遮光层326重叠。虽然图7C示出在发光元件304与遮 光层326之间设置有间隙的情况,但是发光元件304与遮光层326也 可以彼此接触。虽然在图7C所示的结构中间隔物316设置在衬底201 一侧,但是间隔物316也可以设置在衬底211一侧(例如,比遮光层 326更靠近衬底201的一侧)。
着色层是使特定波长区域的光透过的有色层。例如,可以使用使红 色、绿色、蓝色或黄色的波长区域的光透过的滤色片。作为能够用于着 色层的材料,可以举出金属材料、树脂材料、包含颜料或染料的树脂材 料等。
遮光层设置在相邻的着色层之间。遮光层遮挡从相邻的发光元件 发出的光,从而抑制相邻的发光元件之间的混色。这里,通过以其端部 与遮光层重叠的方式设置着色层,可以减少漏光。遮光层可以使用遮挡 来自发光元件的光的材料,例如可以使用金属材料、包含颜料或染料的 树脂材料等形成黑矩阵。另外,通过将遮光层设置于驱动电路等像素部之外的区域中,可以抑制起因于波导光等的非意图的漏光,所以是优选 的。
连接部306包括导电层307及导电层355。导电层307与导电层 355彼此电连接。导电层307可以使用与晶体管的源极及漏极相同的材 料和相同的工序形成。导电层355与将来自外部的信号或电位传达给 驱动电路部382的外部输入端子电连接。在此示出作为外部输入端子 设置FPC373的例子。FPC373与导电层355通过连接体319彼此电连 接。
作为连接体319,可以使用各种各向异性导电膜(ACF)及各向异 性导电膏(ACP)等。
晶体管301、302、303都包括栅极、栅极绝缘层311、半导体层、 源极及漏极。图9示出底栅型晶体管。
显示面板也可以包括保护层。保护层可以防止包含在着色层325中 的杂质等扩散到发光元件304。保护层使用使从发光元件304发出的光 透过的材料构成。例如,可以使用氮化硅膜、氧化硅膜等无机绝缘膜或 丙烯酸膜、聚酰亚胺膜等有机绝缘膜,也可以采用有机绝缘膜与无机绝 缘膜的叠层结构。
作为衬底201及衬底211的每一个,优选使用具有柔性的衬底。 例如,可以使用其厚度为允许具有柔性的厚度的玻璃、石英、树脂、金 属、合金、半导体等材料。提取发光元件的光一侧的衬底使用使该光透 过的材料形成。例如,柔性衬底的厚度优选为1μm以上且200μm以下, 更优选为1μm以上且100μ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0μm以上且50μm以 下,更进一步优选为10μm以上且25μm以下。柔性衬底的厚度及硬度 为可兼具机械强度及柔性的范围内。具有柔性的衬底既可以采用单层 结构也可以采用叠层结构。
由于树脂的比重小于玻璃,因此通过作为柔性衬底使用树脂,与使 用玻璃的情况相比,能够使显示面板的重量更轻,所以是优选的。
作为衬底优选使用韧性高的材料。由此,能够实现耐冲击性高且不 易损坏的显示面板。例如,通过使用树脂衬底、厚度薄的金属或合金的 衬底,与使用玻璃衬底的情况相比,能够实现轻量且不易损坏的显示面 板。
由于导热性高的金属材料以及合金材料容易将热传导到衬底整体, 因此能够抑制显示面板的局部的温度上升,所以是优选的。使用金属材 料或合金材料的衬底的厚度优选为10μm以上且200μm以下,更优选为 20μm以上且50μm以下。
对构成金属衬底或合金衬底的材料没有特别的限制,但是例如优 选使用铝、铜、镍、铝合金或不锈钢等金属的合金等。作为半导体衬底 的材料,可以举出硅等。
另外,当作为衬底使用热辐射率高的材料时,能够抑制显示面板的 表面温度上升,从而能够抑制显示面板的损坏或可靠性的下降。例如, 衬底也可以具有金属衬底与热辐射率高的层(例如,可以使用金属氧化 物或陶瓷材料)的叠层结构。
作为具有柔性以及透光性的材料,例如可以举出:聚酯树脂诸如 PET或PEN等、聚丙烯腈树脂、丙烯酸树脂、聚酰亚胺树脂、聚甲基丙 烯酸甲酯树脂、PC树脂、PES树脂、聚酰胺树脂(尼龙、芳族聚酰胺 等)、聚硅氧烷树脂、聚环烯烃树脂、聚苯乙烯树脂、聚酰胺-酰亚胺树 脂、聚氨酯树脂、聚氯乙烯树脂、聚偏二氯乙烯树脂、聚丙烯树脂、PTFE 树脂、ABS树脂等。尤其优选使用线膨胀系数低的材料,例如适当地使 用聚酰胺-酰亚胺树脂、聚酰亚胺树脂、聚酰胺树脂或PET等。另外, 也可以使用将树脂浸渗于纤维体中的衬底或将无机填料混合到树脂中 来降低线膨胀系数的衬底等。
具有柔性的衬底可以具有叠层结构,其中在上述材料中的任何材 料的层上层叠保护装置的表面免受损伤等的硬涂层(例如,氮化硅层 等)、能够分散压力的层(例如,芳族聚酰胺树脂层等)等中的至少一 个。此外,也可以使用能够被用作保护衬底132的衬底。
通过作为柔性衬底使用玻璃层,可以提高对水及氧的阻挡性而提 供可靠性高的显示面板。
作为粘合层,可以使用光固化粘合剂(紫外线固化粘合剂等)、反 应固化粘合剂、热固化粘合剂、厌氧粘合剂等各种固化粘合剂。此外, 也可以使用粘合薄片等。
另外,粘合层也可以包含干燥剂。例如,可以使用碱土金属的氧化 物(氧化钙或氧化钡等)那样的通过化学吸附吸附水分的物质。或者, 也可以使用沸石或硅胶等通过物理吸附来吸附水分的物质。当包含干 燥剂时,能够抑制水分等杂质侵入到功能元件,从而提高显示面板的可 靠性,所以是优选的。
此外,通过使折射率高的填料或光散射构件包含在粘合层中,可以 提高发光元件的光提取效率。例如,可以使用氧化钛、氧化钡、沸石、 锆等。
作为发光元件,可以使用自发光的元件,并且在发光元件的范畴内 包括由电流或电压控制亮度的元件。例如,可以使用发光二极管(LED)、 有机EL元件以及无机EL元件等。此外,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显 示面板可以使用各种显示元件形成。例如,也可以采用使用液晶元件、 电泳元件或MEMS的显示元件等。
发光元件也可以为顶部发射型、底部发射型或双面发射型发光元 件。作为提取光的电极使用使可见光透过的导电膜。另外,作为不提取 光的电极优选使用反射可见光的导电膜。
作为使可见光透过的导电膜,例如可以使用氧化铟、ITO、铟锌氧 化物、氧化锌(ZnO)、添加有镓的ZnO等形成。另外,也可以通过将 金、银、铂、镁、镍、钨、铬、钼、铁、钴、铜、钯或钛等金属材料、 包含这些金属材料中的任何材料的合金或这些金属材料中的任何材料 的氮化物(例如,氮化钛)等形成得薄到足以具有透光性来使用。此外, 可以将上述材料中的任何材料的叠层膜用作导电膜。例如,当使用银和 镁的合金与ITO的叠层膜等时,可以提高导电性,所以是优选的。另 外,也可以使用石墨烯等。
作为反射可见光的导电膜,例如可以使用铝、金、铂、银、镍、钨、 铬、钼、铁、钴、铜或钯等金属材料或包含这些金属材料中的任何材料 的合金。另外,也可以在上述金属材料或合金中添加有镧、钕或锗等。 此外,可以使用铝和钛的合金、铝和镍的合金、铝和钕的合金、铝镍镧 的合金(Al-Ni-La)等包含铝的合金(铝合金);或者银和铜的合金、 银钯铜的合金(也称为Ag-Pd-Cu或APC)、银和镁的合金等包含银的合 金。包含银和铜的合金具有高耐热性,所以是优选的。并且,通过以与 铝合金膜接触的方式层叠金属膜或金属氧化物膜,可以抑制铝合金膜 的氧化。作为该金属膜、该金属氧化膜的材料,可以举出钛、氧化钛等。 另外,也可以层叠上述使可见光透过的导电膜与包含金属材料的膜。例 如,可以使用银与ITO的叠层膜、银和镁的合金与ITO的叠层膜等。
各电极可以通过利用蒸镀法或溅射法形成。除此之外,也可以利用 喷墨法等喷出法、丝网印刷法等印刷法、或者镀法。
EL层322包括至少一个发光层。EL层322也可以包括多个发光 层。作为发光层以外的层,EL层322还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包含空穴 注入性高的物质、空穴传输性高的物质、空穴阻挡材料、电子传输性高 的物质、电子注入性高的物质或双极性的物质(电子传输性及空穴传输 性高的物质)等中的任何物质的层。
EL层322可以使用低分子化合物或高分子化合物,还可以使用无 机化合物。包括在EL层322的各层分别通过如下方法中的任何方法形 成:蒸镀法(包括真空蒸镀法)、转印法、印刷法、喷墨法、涂敷法等。
发光元件304也可以包含两种以上的发光物质。由此,例如能够 实现发射白色光的发光元件。例如,通过以使两种以上的发光物质的各 发光成为补色关系的方式选择发光物质,来能够得到白色发光。例如, 可以使用呈现红色(R)光、绿色(G)光、蓝色(B)光、黄色(Y)光 或橙色(O)光等的发光的发光物质或呈现包含R光、G光及B光中之 两种以上的颜色的光谱成分的发光的发光物质。
此外,发光元件304也可以是包括一个EL层的单元件,又可以是 其中隔着电荷产生层层叠有多个EL层的串联元件。
对显示面板中的晶体管的结构没有特别的限制。例如,可以采用平 面型晶体管、交错型晶体管或反交错型晶体管。另外,还可以采用顶栅 型或底栅型的晶体管。或者,也可以在沟道的上下设置有栅电极。
对用于晶体管的半导体材料的结晶性没有特别的限制,也可以使 用非晶半导体或具有结晶性的半导体(微晶半导体、多晶半导体、单晶 半导体或其一部分具有结晶区域的半导体)。当使用具有结晶性的半导 体时可以抑制晶体管的特性劣化,所以是优选的。
对用于晶体管的半导体材料没有特别的限制,例如可以使用第十 四族元素、化合物半导体或氧化物半导体。典型的是,可以使用包含硅 的半导体、包含砷化镓的半导体或包含铟的氧化物半导体等。
优选的是,作为形成晶体管的沟道的半导体使用氧化物半导体。尤 其优选使用其带隙比硅宽的氧化物半导体。由于可以降低晶体管的关 态电流,所以使用带隙比硅宽且载流子密度比硅小的半导体材料是优 选的。
例如,作为上述氧化物半导体,优选至少包含铟(In)或锌(Zn)。 更优选的是,氧化物半导体包含表示为In-M-Zn氧化物(M是Al、Ti、 Ga、Ge、Y、Zr、Sn、La、Ce、Hf或Nd等金属)的氧化物。
作为用于晶体管的半导体材料,优选使用c轴取向结晶氧化物半 导体(CAAC-OS)。CAAC-OS与非晶不同,几乎没有缺陷态,从而能够提 高晶体管的可靠性。另外,因为在CAAC-OS中观察不到晶界,所以能够 大面积地形成稳定且均匀的膜,并且CAAC-OS膜不容易因在使柔性显 示面板弯曲时产生的应力而产生裂缝。
CAAC-OS是结晶的c轴在大致垂直于膜表面的方向上取向的结晶 氧化物半导体。还确认到氧化物半导体除了单晶结构之外还具有多种 结晶结构。例如,作为上述结构可以举出纳米尺寸的微晶集合体的纳米 晶(nc)结构等。CAAC-OS结构的结晶性低于单晶结构的结晶性而高于 nc结构的结晶性。
另外,CAAC-OS具有c轴取向性,其多个颗粒(纳米晶)在a-b面 方向上连结而结晶结构具有畸变。因此,也可以将CAAC-OS称为具有c 轴取向a-b面锚定(c-axis-aligned a-b-plane-anchored,CAA)结晶 的氧化物半导体。
作为显示面板所包括的绝缘层,可以使用有机绝缘材料或无机绝 缘材料。作为树脂,例如可以举出丙烯酸树脂、环氧树脂、聚酰亚胺树 脂、聚酰胺树脂、聚酰亚胺酰胺树脂、硅氧烷树脂、苯并环丁烯类树脂、 酚醛树脂等。作为无机绝缘膜,可以举出氧化硅膜、氧氮化硅膜、氮氧 化硅膜、氮化硅膜、氧化铝膜、氧化铪膜、氧化钇膜、氧化锆膜、氧化 镓膜、氧化钽膜、氧化镁膜、氧化镧膜、氧化铈膜及氧化钕膜等。
显示面板所包括的导电层分别可以具有包含铝、钛、铬、镍、铜、 钇、锆、钼、银、钽或钨等金属中的任何金属或者以这些金属中的任何 金属为主要成分的合金的单层结构或叠层结构。或者,也可以使用氧化 铟、ITO、包含钨的铟氧化物、包含钨的铟锌氧化物、包含钛的铟氧化 物、包含钛的ITO、铟锌氧化物、ZnO、添加有镓的ZnO或者包含硅的 铟锌氧化物等具有透光性的导电材料。另外,也可以使用通过使其含有 杂质元素等而被低电阻化的多晶硅或氧化物半导体等半导体或者镍硅 化物等硅化物。此外,也可以使用包含石墨烯的膜。包含石墨烯的膜例 如可以使包含氧化石墨烯的膜还原形成。此外,也可以使用包含杂质元 素的氧化物半导体等半导体。或者,上述导电层也可以使用银、碳或铜 等的导电膏或者聚噻吩等导电聚合物形成。导电膏廉价,所以是优选的。 导电聚合物容易涂布,所以是优选的。
图8是包括图7C所示的彼此重叠的两个显示面板370A的显示装 置的截面图的一个例子。
图8示出下侧的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域101a(对应于图7C所示的显 示部381)及遮蔽可见光的区域120a(对应于图7C所示的驱动电路部 382等)、上侧的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域101b(对应于图7C所示的显示 部381)及使可见光透过的区域110b(对应于图7C所示的使可见光透 过的区域110)。
在图8所示的显示装置中,位于显示面一侧(上侧)的显示面板包 括与显示区域101b相邻的使可见光透过的区域110b。下侧的显示面板 的显示区域101a与上侧的显示面板的使可见光透过的区域110b彼此 重叠。因此,可以缩小彼此重叠的两个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域之间的非显 示区域,甚至可以消除该非显示区域。由此,可以实现显示面板之间的 接缝不容易被使用者看到的大型显示装置。
图8所示的显示装置在显示区域101a与使可见光透过的区域110b 之间包括其折射率高于空气的折射率且使可见光透过的透光层103。此 时,可以抑制在显示区域101a与使可见光透过的区域110b之间进入 空气,而可以降低折射率之差所引起的界面上的反射。此外,也可以抑 制显示装置中的显示不均匀或亮度不均匀。
透光层103既可以与下侧的显示面板的衬底211的表面整体或上 侧的显示面板的衬底201的表面整体重叠,又可以只与显示区域101a 及使可见光透过的区域110b重叠。另外,透光层103也可以与遮蔽可 见光的区域120a重叠。
例如,作为透光层103可以使用在基材的两个面上设置有吸附层 的吸附薄膜。
使可见光透过的区域110b的光的反射得到抑制。因此,显示装置 的使用者不容易看到两个显示面板彼此重叠的部分(重叠部分)。此外, 在显示区域101a的显示中,可以减小通过使可见光透过的区域110b 被看到的部分与不通过该区域被看到的部分的亮度之差。
<显示面板的截面结构例子〉
图9是采用滤色片方式且具有顶部发射结构的显示面板370C的截 面图。
显示面板370C与显示面板370A的不同之处在于多个发光元件共 享EL层且各晶体管不包括背栅极、以及设置有着色层325及遮光层 326。
在显示面板370D中,发光元件304向着色层325一侧发出光。
通过组合滤色片(着色层325)与微腔结构(光学调整层324),可 以从显示面板提取色纯度高的光。光学调整层324的厚度根据各像素 的颜色而改变。
着色层是使特定波长区域的光透过的有色层。例如,可以使用使红 色、绿色、蓝色或黄色等特定波长区域的光透过的滤色片等。作为能够 用于着色层的材料,可以举出金属材料、树脂材料或者包含颜料或染料 的树脂材料等。
遮光层设置在相邻的着色层之间。遮光层遮挡从相邻的发光元件 发出的光,以便抑制相邻的发光元件之间的混色。这里,通过以其端部 与遮光层重叠的方式设置着色层,可以减少漏光。遮光层可以使用遮挡 来自发光元件的光的材料,例如可以使用金属材料或者包含颜料或染 料的树脂材料等形成黑矩阵。另外,通过将遮光层设置于驱动电路等的像素部之外的区域中,可以抑制波导光等的非意图的漏光,所以是优选 的。
显示面板也可以包括保护层。保护层可以防止着色层325所包含 的杂质等扩散到发光元件304。保护层使用使从发光元件304发出的光 透过的材料构成。例如,可以使用无机绝缘膜诸如氮化硅膜和氧化硅膜 等、有机绝缘膜诸如丙烯酸树脂膜和聚酰亚胺膜等或者有机绝缘膜和 无机绝缘膜的叠层。
本实施方式可以与实施方式1自由地组合。
[实施例1]
<显示面板〉
首先,示出用于本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显示面板。
图10A是本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示意图。图10A所示的显示面板 是发光部250的尺寸为对角线13.5英寸,有效像素数为1280×720,分 辨率为108ppi,开口率为41.3%的有源矩阵型有机EL显示器。显示面 板包括被用作源极驱动器的多路分配器(DeMUX)253。此外,显示面板 还内置有扫描驱动器255。发光部250的两个边与使可见光透过的区域 251接触。沿着剩余的两个边设置有引线257。
作为晶体管采用包含CAAC-OS的沟道蚀刻型晶体管。另外,作为 氧化物半导体使用In-Ga-Zn类氧化物。
作为发光元件使用采用分别涂布方式且具有顶部发射结构的有机 EL元件。发光元件具有与滤色片组合的顶部发射结构,发光元件所产 生的光经过滤色片被取出到显示面板的外部。
图10B是以具有T字形状的方式重叠有三个显示面板的显示装置 的示意图。图10C示出沿着图10B的显示装置的点划线X-Y的截面示 意图。
本实施例的显示装置通过将多个显示面板以使彼此的显示区域之 间的非显示区域小的方式重叠而形成。具体而言,在上侧的显示面板的 使可见光透过的区域251与下侧的显示面板的发光部250之间设置有 透光层103。
在显示面板的两个边的从发光部250的端部到显示面板的端部完 全没有设置引线或驱动器等遮蔽可见光的构成要素,上述两个边区域 被用作使可见光透过的区域251。显示面板的使可见光透过的区域251 的宽度大约为5mm。使可见光透过的区域251的厚度T(也可称为一个 显示面板的厚度)非常薄,为110μm左右。因此,虽然本实施例的显示 装置具有最多三个显示面板彼此重叠的部分,但是产生在显示面一侧 的台阶非常小,所以接缝不容易被看到。
三个显示面板的每一个具有柔性。例如,如图10C所示,可以使下 侧的显示面板的FPC373a附近弯曲,在与FPC373a相邻的上侧的显示 面板的发光部250的下侧设置下侧的显示面板的一部分及FPC373a的 一部分。其结果是,可以使FPC373a与上侧的显示面板的背面在物理 上互不干涉。由此,可以在显示面板的四边中的任一个边或多个边配置 一个以上的其他显示面板,从而可以容易实现大面积化。
在本实施例中,将在基材的两个面上包括粘合层的吸附薄膜用作 透光层103。通过使用该吸附薄膜,可以可装卸地贴合包括在显示装置 的两个显示面板。透光层103的一个面的粘合层吸附到衬底211a,透 光层103的另一个面的粘合层吸附到衬底201b。
在图10B中,透光层103除了与使可见光透过的区域251重叠的 部分之外还包括与发光部250重叠的部分。在图10C中,透光层103从 衬底201b的端部与使可见光透过的区域251的整体重叠,还与包括显 示元件的区域155b的一部分重叠。此外,在图10C中的与FPC373a连 接的部分附近的显示面板弯曲的部分中,没有设置透光层103。但是, 根据透光层103的厚度或柔性,也可以设置透光层103。
各显示面板通过将衬底与元件层由粘合层贴合来制造。例如,如图 10C所示,衬底201a、衬底211a、衬底201b、衬底211b由粘合层157 分别贴合于元件层153a、元件层153a、元件层153b、元件层153b。元 件层153a具有包括显示元件的区域155a、包括与显示元件电连接的布 线的区域156a。同样地,元件层153b具有包括显示元件的区域155b、 包括与显示元件电连接的布线的区域156b。
另外,如图10C所示,三个显示面板中的一个隔着缓冲板500固 定于具有曲面的构件501。
在本实施例中,设计成为显示装置的一部分的构件及导轨部等,并 柔性显示面板隔着缓冲板固定于具有曲面的构件。构件的曲面的曲率 半径为780mm。作为缓冲板使用厚度为0.5mm的铝板。在本实施例中, 图10B所示的三个显示面板中的其一边与其他两个显示面板重叠的一 个显示面板隔着缓冲板固定于具有曲面的构件。图15A是示出显示在 显示面板上的图像的照片。图15B是示出从斜向拍摄的照片。在图15A 及图15B所示的显示装置上显示汽车导航系统的图像。
图11是包括与一个显示面板重叠的构件及导轨部等的侧面一侧的 设计图。图12A是从印刷电路板一侧看时的后视图。
在图11及图12A中,以使显示面板面朝上的方式设置有四个脚部 510。在图11及图12A中,对与图1共同的部分使用同一符号进行说 明。注意,在图11及图12A中未图示显示面板及FPC。
图12B是从显示面板和FPC彼此连接的印刷电路板一侧拍摄的照 片。图13是从显示面板和FPC彼此连接的侧面拍摄的照片。
图14A是显示面板的显示面朝上时的立体图。图14B是将四个脚 部510以与桌子平面接触的从显示面板上方拍摄的照片。
图14C示出加热冲击的保存试验的结果。图14C是在40℃下保存 12小时,回到0℃保存12小时,并且在室温下保存之后拍摄的照片。 如图14C所示,可知在保存试验后没有出现皱纹,外观几乎没有变化。
在上述保存试验中作为构件501使用了丙烯酸树脂。当使用玻璃 环氧树脂代替丙烯酸树脂并进行同样的保存试验时获得了同样的结果。 可以说缓冲板500可以抑制皱纹的产生。但是,由于玻璃环氧树脂的 重量及成本比丙烯酸树脂的重量及成本高,所以作为构件501优选使 用丙烯酸树脂。
通过将柔性显示面板隔着缓冲板配置在具有曲面且由丙烯酸树脂 构成的构件上,可以实现由多个柔性显示面板构成的瓦显示器。
符号说明
20 丙烯酸板
100 显示面板
101a 显示区域
101b 显示区域
103 透光层
112 FPC
120 端子电极
120a 区域
132 保护衬底
153a 元件层
153b 元件层
155a 区域
155b 区域
156a 区域
156b 区域
157 粘合层。

Claims (14)

1.一种显示装置,包括:
第一显示面板,具有发光部;以及
第二显示面板,具有发光部和透过可见光的区域,
其中所述第二显示面板的所述透过可见光的区域与所述第一显示面板的所述发光部的一部分重叠,并且
其中在所述第一显示面板的所述发光部的所述部分与所述第二显示面板的所述透过可见光的区域之间设置有透光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
其中所述第一显示面板和所述第二显示面板中的每一个都包括衬底、粘合层和元件层,并且
其中所述第一显示面板和所述第二显示面板中的一个被以缓冲板设置在其间的方式固定到具有弯曲表面的部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
其中所述第一显示面板和所述第二显示面板中的每一个具有柔性。
4.一种显示装置,包括:
多个显示面板,所述多个显示面板中的每一个包括:
发光部;以及
透过可见光的区域,所述透过可见光的区域与所述发光部接触,
其中所述多个显示面板中一个的所述发光部的一部分与所述多个显示面板中相邻的一个的所述透过可见光的区域重叠,并且
其中在所述多个显示面板中所述的一个的所述发光部的所述部分与所述多个显示面板中所述相邻的一个的所述透过可见光的区域之间设置有透光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装置,
其中所述多个显示面板中的每一个都包括衬底、粘合层和元件层,并且
其中所述多个显示面板中所述的一个被以缓冲板设置在其间的方式固定到具有弯曲表面的部件。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装置,
其中所述多个显示面板中的每一个具有柔性。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装置,
其中所述多个显示面板中所述的一个和所述多个显示面板中所述相邻的一个通过所述透光层可装卸地贴合到彼此。
8.一种显示装置,包括:
第一显示面板,具有发光部;
第二显示面板,具有发光部和透过可见光的区域;以及
第三显示面板,具有发光部和透过可见光的区域,
其中所述第二显示面板的所述透过可见光的区域与所述第一显示面板的所述发光部的第一部分重叠,
其中所述第三显示面板的所述透过可见光的区域与所述第一显示面板的所述发光部的第二部分以及所述第二显示面板的所述发光部的第一部分重叠,并且
其中在所述第一显示面板的所述发光部的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显示面板的所述透过可见光的区域之间设置有透光层。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装置,
其中所述第一显示面板、所述第二显示面板和所述第三显示面板中的每一个都包括衬底、粘合层和元件层,并且
其中所述第一显示面板、所述第二显示面板和所述第三显示面板中的一个被以缓冲板设置在其间的方式固定到具有弯曲表面的部件。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装置,
其中所述第一显示面板、所述第二显示面板和所述第三显示面板中的每一个具有柔性。
11.根据权利要求1或8所述的显示装置,
其中所述第一显示面板和所述第二显示面板通过所述透光层可装卸地贴合到彼此。
12.根据权利要求2、5和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
其中所述部件的所述弯曲表面具有780mm的曲率半径,并且
其中使用铝板作为所述缓冲板。
13.根据权利要求1、4和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
其中所述透光层包括吸附膜,所述吸附膜包括第一吸附层和第二吸附层,在所述第一吸附层和所述第二吸附层之间设置有基材。
14.根据权利要求1、4和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
其中在所述透过可见光的区域中不设置遮蔽可见光的构成要素。
CN202210143780.XA 2017-03-31 2018-03-19 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Pending CN11467791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070206 2017-03-31
JP2017070206 2017-03-31
CN201880021323.5A CN110494906B (zh) 2017-03-31 2018-03-19 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PCT/IB2018/051792 WO2018178797A1 (en) 2017-03-31 2018-03-19 Display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21323.5A Division CN110494906B (zh) 2017-03-31 2018-03-19 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677916A true CN114677916A (zh) 2022-06-28

Family

ID=63674406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21323.5A Active CN110494906B (zh) 2017-03-31 2018-03-19 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202210143780.XA Pending CN114677916A (zh) 2017-03-31 2018-03-19 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21323.5A Active CN110494906B (zh) 2017-03-31 2018-03-19 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3) US11158823B2 (zh)
JP (2) JP7162438B2 (zh)
KR (2) KR20240052080A (zh)
CN (2) CN110494906B (zh)
DE (1) DE112018001677T5 (zh)
TW (2) TW202303550A (zh)
WO (1) WO201817879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9845575U (zh) * 2018-08-29 2019-12-24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US11282416B2 (en) * 2019-02-15 2022-03-22 Everdisplay Optronics (Shanghai) Co., Ltd Flexible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the same
JP2021018256A (ja) * 2019-07-17 2021-02-15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及び車両
JP7375621B2 (ja) 2020-03-09 2023-11-08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車載用表示装置
JP7294229B2 (ja) * 2020-04-29 2023-06-20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表示装置
CN111952484B (zh) * 2020-06-29 2022-06-28 南京冠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oled器件的加工工艺
DE102020133840A1 (de) 2020-12-16 2022-06-23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Fahrzeug mit einer E-Paper-Anzeigeeinrichtung
JPWO2022163199A1 (zh) * 2021-01-29 2022-08-04
CN113388753B (zh) * 2021-06-22 2022-01-04 沈伟 一种具有毛细结构的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136875A (ja) 1985-12-11 1987-06-19 Toshiba Corp 半導体装置
TW424273B (en) 1999-02-10 2001-03-01 Applied Materials Inc Buffer pad structure of chemical mechanical polishing head
TWI248319B (en) * 2001-02-08 2006-01-21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 Light emitting device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 using the same
US6852997B2 (en) 2001-10-30 2005-02-08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Light emitting device
US20030201974A1 (en) * 2002-04-26 2003-10-30 Yin Memphis Zhihong Apparatus display
US7637648B2 (en) * 2006-02-28 2009-12-29 Samsung Mobile Display Co., Ltd. Portable display device
JP2007272107A (ja) * 2006-03-31 2007-10-18 Sharp Corp 表示装置
JP5444940B2 (ja) 2009-08-25 2014-03-19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電気光学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JP5644075B2 (ja) 2009-08-25 2014-12-2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電気光学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CN101996535A (zh) * 2009-08-25 2011-03-30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电光学装置和电子设备
US8305294B2 (en) * 2009-09-08 2012-11-06 Global Oled Technology Llc Tiled display with overlapping flexible substrates
KR20110054464A (ko) * 2009-11-17 2011-05-25 삼성모바일디스플레이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TWI432838B (zh) * 2011-02-25 2014-04-01 Innolux Corp 顯示器及其製造方法
TWI518562B (zh) 2011-03-09 2016-01-21 元太科技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行動裝置
KR101320384B1 (ko) * 2011-06-30 2013-10-23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가요성 표시 패널 및 상기 가요성 표시 패널을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US9379173B2 (en) * 2012-02-29 2016-06-28 Konica Minolta, Inc. Light emitting panel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me
KR101881389B1 (ko) 2012-03-13 2018-07-24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터치스크린, 그의 제조 방법 및 그를 구비하는 휴대 단말기
JP6152539B2 (ja) * 2012-05-22 2017-06-28 株式会社Joled 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2136192B1 (ko) * 2012-09-03 2020-07-21 가부시키가이샤 한도오따이 에네루기 켄큐쇼 표시 장치 및 전자 기기
JP5609941B2 (ja) * 2012-09-26 2014-10-2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KR102117890B1 (ko) 2012-12-28 2020-06-02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플렉서블 표시 장치 및 플렉서블 표시 장치 제조 방법
DE112014003323T5 (de) 2013-07-16 2016-04-07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Elektronisches Gerät
CN111211348B (zh) 2014-03-13 2024-03-12 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 电子设备
US9276055B1 (en) * 2014-08-31 2016-03-01 Lg Display Co., Ltd. Display device with micro cover layer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the same
KR102445185B1 (ko) 2014-10-08 2022-09-19 가부시키가이샤 한도오따이 에네루기 켄큐쇼 표시 장치
JP6823927B2 (ja) 2015-01-21 2021-02-03 株式会社半導体エネルギー研究所 表示システム
KR102309091B1 (ko) * 2015-03-02 2021-10-07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오토모티브 표시 장치
JP2016173461A (ja) * 2015-03-17 2016-09-29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表示装置
JP6259789B2 (ja) 2015-05-28 2018-01-10 双葉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有機el表示モジュール
KR102433505B1 (ko) * 2015-09-30 2022-08-19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KR102542179B1 (ko) * 2015-11-23 2023-06-13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플렉서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06058074B (zh) * 2016-07-29 2018-04-0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封装件及封装方法、固化装置、封装系统、显示装置
CN206022364U (zh) 2016-09-29 2017-03-15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基板及显示面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8173640A (ja) 2018-11-08
CN110494906A (zh) 2019-11-22
KR20190131513A (ko) 2019-11-26
CN110494906B (zh) 2022-03-04
WO2018178797A1 (en) 2018-10-04
DE112018001677T5 (de) 2019-12-19
JP2023015072A (ja) 2023-01-31
TW201903733A (zh) 2019-01-16
TW202303550A (zh) 2023-01-16
US20200052231A1 (en) 2020-02-13
KR20240052080A (ko) 2024-04-22
TWI780136B (zh) 2022-10-11
US11158823B2 (en) 2021-10-26
US20240155933A1 (en) 2024-05-09
US20210336168A1 (en) 2021-10-28
JP7162438B2 (ja) 2022-10-28
KR102656982B1 (ko) 2024-04-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494906B (zh) 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US11411208B2 (en)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light-emitting device, light-emitting device,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07851728B (zh) 显示装置、模块及电子设备
US20180011569A1 (en) Functional panel, light-emitting panel, display panel, and sensor panel
US11928988B2 (en) Display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N106537485B (zh) 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US10259207B2 (en) Method for forming separation starting point and separation method
US20170271380A1 (en) Peeling method
US20240096242A1 (en) Display Device,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Vehicle
KR20230169178A (ko) 표시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