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674980A - 一种隧道裂缝的检测系统及其检测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隧道裂缝的检测系统及其检测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674980A CN114674980A CN202210306315.3A CN202210306315A CN114674980A CN 114674980 A CN114674980 A CN 114674980A CN 202210306315 A CN202210306315 A CN 202210306315A CN 114674980 A CN114674980 A CN 11467498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uffer
- lifting mechanism
- rod
- detection
- slid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4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26
- 239000000872 buff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7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3028 elev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13016 dam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3139 buffer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30 ri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030 lamin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174 ascend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28 dus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3/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pecific method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1/00 - G01N31/00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15/00—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systems; Means or arrangements for avoiding or reducing out-of-balance forces, e.g. due to motion
- F16F15/02—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of non-rotating, e.g. reciprocating systems; 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of rotating systems by use of members not moving with the rotating systems
- F16F15/04—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of non-rotating, e.g. reciprocating systems; 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of rotating systems by use of members not moving with the rotating systems using elastic means
- F16F15/06—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of non-rotating, e.g. reciprocating systems; 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of rotating systems by use of members not moving with the rotating systems using elastic means with metal springs
- F16F15/067—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of non-rotating, e.g. reciprocating systems; 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of rotating systems by use of members not moving with the rotating systems using elastic means with metal springs using only wound spring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M—FRAMES, CASINGS OR BEDS OF ENGINES, MACHINES OR APPARATUS, NOT SPECIFIC TO ENGINES, MACHINES OR APPARATUS PROVIDED FOR ELSEWHERE; STANDS; SUPPORTS
- F16M11/00—Stands or trestles as supports for apparatus or articles placed thereon ; Stands for scientific apparatus such as gravitational force meters
- F16M11/20—Undercarriages with or without wheels
- F16M11/24—Undercarriages with or without wheels changeable in height or length of legs, also for transport only, e.g. by means of tubes screwed into each oth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Investigating Or Analyz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Ultrasonic Wav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裂缝检测系统,尤其涉及一种隧道裂缝的检测系统及其检测方法,包括载具平台,载具平台上设置有第一升降机构,第一升降机构上固定有支撑板,支撑板上设置有第二升降机构,第二升降机构上固定有检测板,检测板上安装有检测设备。通过第一升降机构和第二升降机构对检测设置进行两级升降,能够便于不同检测高度的调节,同时第一升降机构上设置第一缓冲机构,第二升降装置上设置第二缓冲机构,能够保证高度调节时检测设备的稳定性,从而提高检测设置检测使的精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检测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隧道裂缝的检测系统及其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隧道在运营使用期间由于人为施工或者天气原因导致地质变动,会影响隧道内结构的受力均匀性,使隧道内出现裂缝。
申请号为201811087484.2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公路隧道检测装置,包括裂缝检测仪、防护机构、支撑机构、安装机构、升降机构、限位机构、连接机构和固定机构,支撑机构的内部与连接机构滑动连接,连接机构的顶面安装裂缝检测仪,且支撑机构的内部安装升降机构,升降机构转动连接连接机构,支撑机构固定在车顶上,转动升降机构使连接机构在支撑机构的内部运动,从而调节裂缝检测仪的高度,方便裂缝检测仪检测隧道内部的裂缝;且在车带动连接机构和裂缝检测仪在隧道内部运动时,裂缝检测仪位于防护机构的一侧,流动的空气和灰尘与防护机构接触再从防护机构的一侧滑过,减小外界环境对裂缝检测仪的干扰,保证裂缝检测仪监测效果的准确性。
申请号为202010436148.5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隧道顶部裂缝检测装置,包括车架以及设置在所述车架上的第一支撑装置、第二支撑装置以及检测装置,所述第一支撑装置和第二支撑装置的结构相同且两者沿车架的移动方向布置,所述第一支撑装置包括外筒、内支撑杆、弹性支撑装置、支撑架和弧形板,弹性支撑装置设置在外筒和内支撑杆之间用于对内支撑杆进行弹性支撑,该发明检测装置的检测高度可以跟着隧道的起伏情况进行调整,避免了轨道与隧道顶之间高度变化对检测结果的影响,检测精度更高。
现有的隧道裂缝检测系统中需要通过可移动的载具以及安装在载具上的检测装置对裂缝进行检测,且检测装置需要通过支撑装置使其能够在载具上移动,从而适应不同高度的检测。因此载具的稳定性以及支撑装置对于检测装置支撑的稳定性对于检测精度的影响较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稳定检测精确的隧道裂缝的检测系统。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隧道裂缝的检测系统,包括载具平台,载具平台上设置有第一升降机构,第一升降机构上固定有支撑板,支撑板上设置有第二升降机构,第二升降机构上固定有检测板,检测板上安装有检测设备。通过第一升降机构和第二升降机构对检测设置进行两级升降,能够便于不同检测高度的调节,同时第一升降机构上设置第一缓冲机构,第二升降装置上设置第二缓冲机构,能够保证高度调节时检测设备的稳定性,从而提高检测设置检测使的精度。
本技术方案中,第一升降机构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升降杆组,升降杆组包括设置在载具平台上的底座,底座上设置有第一支撑杆,第一支撑杆一端与底座铰接,同时底座上设置有滑轨,滑轨内设置能够移动的滑块,滑块上铰接有第二支撑杆,第二支撑杆的中部与第一支撑杆的中部铰接。同时第一支撑杆的另一端铰接有第三支撑杆,第三支撑杆的另一端与支撑板铰接,第二支撑杆的另一端连接有第四支撑杆,第四支撑杆的另一端与第三支撑杆的中部铰接。第三支撑杆连接有驱动机构,驱动机构为液压缸,通过驱动机构能够推动第三支撑杆的移动,从而带动整体的移动,使支撑板上升或者下降。同时在滑轨与滑块之间设置第一缓冲机构,能提高滑块在滑轨上移动的稳定性同时也提高第二支撑杆移动时的稳定性,从而提高支撑板升降的稳定性,提高检测精度。
本技术方案中,第一缓冲机构包括设置在滑轨两侧的缓冲组件,缓冲组件包括能够在滑轨内移动的缓冲块,缓冲块上贯穿设置有缓冲杆,缓冲杆的一端延伸至滑轨端部外部,另一端朝向缓冲块且能够与缓冲块抵触。同时滑轨内设置套设在缓冲杆上的第一缓冲弹簧,第一缓冲弹簧一端与滑轨的端部固定,另一端与缓冲块的端部固定,滑块朝向缓冲块移动并抵触缓冲杆且带动缓冲块移动时,第一缓冲弹簧被压缩,降低滑块移动时的冲击与振动,提高稳定性。
缓冲杆上设置有连接部,滑轨旁设置有固定块,固定块与连接部设置在滑轨的同一侧,连接部与滑轨之间设置有第二缓冲弹簧。滑块朝向缓冲块移动并抵触缓冲杆且带动缓冲块移动时,缓冲杆也朝向滑轨端部外伸出,同时也带动连接部的移动,此时第二缓冲弹簧被拉伸,进步降低滑块移动时的冲击与振动,提高稳定性。
本技术方案中,第二升降机构包括固定在支撑板上的伸缩筒组,伸缩筒组设置有两组且对称设置。每组伸缩筒组内有两个伸缩筒,伸缩筒内设置有导向杆使导向杆能够在伸缩筒内上下移动。导向杆的上端固定有检测板。同一组的伸缩筒组内的两根导向杆之间设置有两块平行的限位板,两块限位板之间构成限位槽。伸缩筒组的一侧设有驱动轮,驱动轮上偏心设置有驱动杆,驱动杆嵌入限位槽内,驱动轮连接有驱动电机,通过驱动轮的转动带动驱动杆的转动,从而使驱动杆通过于限位槽的卡位带动导向杆的上下移动,使检测板升降。同时在伸缩筒内设置第二缓冲机构,能够减缓检测板升降时的冲击与振动,保证检测装置的精确性。
本技术方案中,第二缓冲机构包括套设在导向杆上的滑动缓冲件,滑动缓冲件环形结构且内壁与导向杆贴合,在导向杆移动时能够带动滑动缓冲件的移动。伸缩筒的开口处设置有挡板,挡板上设置有供导向杆伸出的伸缩孔。滑动缓冲件的两侧设置有滑动支撑件。一侧的滑动支撑件与伸缩筒筒底之间设置有第三缓冲弹簧,另一端的滑动支撑件与挡板之间设置有第三缓冲弹簧。在导杆上升与下降时能够通过第三缓冲弹簧缓冲,增加移动时的阻尼,提高稳定性。
进一步的,滑动缓冲件的两侧设置有第一锥状套,缓冲支撑件上设置有能够使第一锥状套嵌入的第二锥状套。第一锥状套由若干第一扇形片间隔围绕而成,第二锥状套由若干第二扇形片间隔围绕而成。第一扇形片与导向杆贴合,第二扇形片能够与第一扇形片贴合,在第一锥状套嵌入第二锥状套内时能够,保证固定的稳定。
本技术方案中,第二升降机构与检测板之间通过固定组件连接,固定组件包括固定件,固定件的一侧设置有插接部,另一侧设置有插接部。导向杆的上端设置有能够使插接部插入的插接孔。同时插接部上设置有弹性件和导向件,插接孔内设置有与导向件配合的导向槽。弹性件与导向件错位设置,在插接部插入插接孔时导向部能够保证稳定性,弹性件能够通过自身的弹性增加插接部与插接孔之间的摩擦,提高连接的牢固性。固定部上设置有若干第一安装孔,所述检测板上设置有与第一安装孔位置对应的第二安装孔,第一安装孔与第二安装孔通过紧固件固定,保证固定件与检测板之间连接的牢固与稳定。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隧道裂缝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确定待检测隧道的检测高度;
S2:确定第一升降机构与第二升降机构的升限;
S3:根据第一升降机构、第二升降机构的升限以及待检测隧道的检测高度启动驱动机构和/或驱动电机,使检测装置到达检测高度;
S4:启动检测装置,使检测装置对隧道进行扫描;
S5:启动载具使载具平台沿隧道进行均速运动。
本技术方案中,检测高度为需要检测装置到达的隧道内高度。第一升降机构的升限为第一升降机构的最大高度,第二升降机构的升限为第二升降机构的最大高度。第二升降机构的升限小于第一升降机构的升限,当检测高度小于第二升降机构的升限时只启动驱动电机;当检测高度大于第二升降机构的升限且小于第一升降机构的升限时只启动驱动机构;当检测高度大于第一升降机构的升限时,则同时启动驱动电机和驱动机构。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载具平台通过升降机构连接检测装置,升降机构包括第一升降机构,第一升降机构上连接支撑板,支撑板上设置第二升降机构,第二升降机构连接检测板,检测装置安装在检测板上,同时第一升降机构与第二升降机构分别设置有第一缓冲机构与第二缓冲机构,能够保证高度调节时检测设备的稳定性,从而提高检测设置检测使的精度。
2.第一升降机构由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第三支撑杆以及第四支撑杆构成,同时第三支撑杆连接有驱动机构,通过驱动机构能够推动第一支撑杆的移动从而带动整体的移动,使支撑板上升或者下降。同时第一支撑杆与第二支撑杆均设置在底板上,底板上设置滑轨,第二支撑杆铰接有在滑轨上移动的滑块,在滑轨与滑块之间设置第一缓冲机构,能提高滑块在滑轨上移动的稳定性同时也提高第二支撑杆移动时的稳定性,从而提高支撑板升降的稳定性,提高检测精度。
3.第二升降机构包括伸缩筒组,每组伸缩筒组内设置有两个伸缩筒,伸缩筒内插入有导向杆,两根导向杆之间设置有两块限位板,两块限位板之间构成限位槽。同时设置驱动轮,驱动轮上设置驱动杆,驱动杆能够嵌入限位槽内从而带动导向杆的上下移动。同时在伸缩筒内设置有第二缓冲机构,能够提高导向杆移动时的稳定性,从而提高检测精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第一缓冲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第二缓冲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导向杆上插接孔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为:100、载具平台;200、支撑板;300、检测板;310、检测装置;400、第一升降机构;410、第一支撑杆;420、第二支撑杆;430、第三支撑杆;440、第四支撑杆;450、滑轨;451、滑块;452、缓冲块;453、第第一缓冲弹簧;454、缓冲杆;455、连接部;456、第二缓冲弹簧;457、固定块;460、驱动机构;470、底座;500、第二升降机构;510、伸缩筒;511、挡板;512、第三缓冲弹簧;520、导向杆;521、插接孔;522、导向槽;530、限位板;540、限位槽;550、驱动轮;551、驱动杆;560、驱动电机;570、滑动缓冲件;571、第一锥状套;572、第一扇形片;580、滑动支撑件;581、第二锥状套;582、第二扇形片;600、固定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且“第一”、“第二”等所区分的对象通常为一类,并不限定对象的个数,例如第一对象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此外,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此外,需要指出的是,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方法和装置的范围不限按示出或讨论的顺序来执行功能,还可包括根据所涉及的功能按基本同时的方式或按相反的顺序来执行功能,例如,可以按不同于所描述的次序来执行所描述的方法,并且还可以添加、省去、或组合各种步骤。另外,参照某些示例所描述的特征可在其他示例中被组合。
实施例1:
参考图1、图2,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隧道裂缝的检测系统,包括载具平台100,载具平台100安装在载具上,载具为车辆。载具平台100上设置有第一升降机构400,第一升降机构400上固定有支撑板200,支撑板200上设置有第二升降机构500,第二升降机构500上固定有检测板300,检测板300上安装有检测设备。通过第一升降机构400和第二升降机构500对检测设置进行两级升降,能够便于不同检测高度的调节,同时第一升降机构400上设置第一缓冲机构,第二升降装置上设置第二缓冲机构,能够保证高度调节时检测设备的稳定性,从而提高检测设置检测使的精度。
如图1、图2所示,第一升降机构400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升降杆组,升降杆组包括设置在载具平台100上的底座470,底座470上设置有第一支撑杆410,第一支撑杆410一端与底座470铰接,同时底座470上设置有滑轨450,滑轨450内设置能够移动的滑块451,滑块451上铰接有第二支撑杆420,第二支撑杆420的中部与第一支撑杆410的中部铰接。同时第一支撑杆410的另一端铰接有第三支撑杆430,第三支撑杆430的另一端与支撑板200铰接,第二支撑杆420的另一端连接有第四支撑杆440,第四支撑杆440的另一端与第三支撑杆430的中部铰接。第三支撑杆430连接有驱动机构460,驱动机构460为液压缸,通过驱动机构460能够推动第三支撑杆430的移动,从而带动整体的移动,使支撑板200上升或者下降。同时在滑轨450与滑块451之间设置第一缓冲机构,能提高滑块451在滑轨450上移动的稳定性同时也提高第二支撑杆420移动时的稳定性,从而提高支撑板200升降的稳定性,提高检测精度。
如图1所示,第二升降机构500包括固定在支撑板200上的伸缩筒510组,伸缩筒510组设置有两组且对称设置。每组伸缩筒510组内有两个伸缩筒510,伸缩筒510内设置有导向杆520使导向杆520能够在伸缩筒510内上下移动。导向杆520的上端固定有检测板300。同一组的伸缩筒510组内的两根导向杆520之间设置有两块平行的限位板530,两块限位板530之间构成限位槽540。伸缩筒510组的一侧设有驱动轮550,驱动轮550上偏心设置有驱动杆551,驱动杆551嵌入限位槽540内,驱动轮550连接有驱动电机560,通过驱动轮550的转动带动驱动杆551的转动,从而使驱动杆551通过于限位槽540的卡位带动导向杆520的上下移动,使检测板300升降。同时在伸缩筒510内设置第二缓冲机构,能够减缓检测板300升降时的冲击与振动,保证检测装置310的精确性。
实施例2:
参考图3、图4,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隧道裂缝的检测系统,除了上述实施例的技术特征外,本实施例还包括以下技术特征。
如图3所示,第一缓冲机构包括设置在滑轨450两侧的缓冲组件,缓冲组件包括能够在滑轨450内移动的缓冲块452,缓冲块452上贯穿设置有缓冲杆454,缓冲杆454的一端延伸至滑轨450端部外部,另一端朝向缓冲块452且能够与缓冲块452抵触。同时滑轨450内设置套设在缓冲杆454上的第一缓冲弹簧,第一缓冲弹簧一端与滑轨450的端部固定,另一端与缓冲块452的端部固定,滑块451朝向缓冲块452移动并抵触缓冲杆454且带动缓冲块452移动时,第一缓冲弹簧被压缩,降低滑块451移动时的冲击与振动,提高稳定性。
缓冲杆454上设置有连接部455,滑轨450旁设置有固定块457,固定块457与连接部455设置在滑轨450的同一侧,连接部455与滑轨450之间设置有第二缓冲弹簧456。滑块451朝向缓冲块452移动并抵触缓冲杆454且带动缓冲块452移动时,缓冲杆454也朝向滑轨450端部外伸出,同时也带动连接部455的移动,此时第二缓冲弹簧456被拉伸,进步降低滑块451移动时的冲击与振动,提高稳定性。
如图4所示,第二缓冲机构包括套设在导向杆520上的滑动缓冲件570,滑动缓冲件570环形结构且内壁与导向杆520贴合,在导向杆520移动时能够带动滑动缓冲件570的移动。伸缩筒510的开口处设置有挡板511,挡板511上设置有供导向杆520伸出的伸缩孔。滑动缓冲件570的两侧设置有滑动支撑件580。一侧的滑动支撑件580与伸缩筒510筒底之间设置有第三缓冲弹簧512,另一端的滑动支撑件580与挡板511之间设置有第三缓冲弹簧512。在导杆上升与下降时能够通过第三缓冲弹簧512缓冲,增加移动时的阻尼,提高稳定性。
滑动缓冲件570的两侧设置有第一锥状套571,缓冲支撑件上设置有能够使第一锥状套571嵌入的第二锥状套581。第一锥状套571由若干第一扇形片572间隔围绕而成,第二锥状套581由若干第二扇形片582间隔围绕而成。第一扇形片572与导向杆520贴合,第二扇形片582能够与第一扇形片572贴合,在第一锥状套571嵌入第二锥状套581内时能够,保证固定的稳定。
实施例3:
参考图5、图6,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隧道裂缝的检测系统,除了上述实施例的技术特征外,本实施例还包括以下技术特征。
如图5、图6所示,第二升降机构500与检测板300之间通过固定组件连接,固定组件包括固定件600,固定件600的一侧设置有插接部,另一侧设置有插接部。导向杆520的上端设置有能够使插接部插入的插接孔521。同时插接部上设置有弹性件和导向件,插接孔521内设置有与导向件配合的导向槽522。弹性件与导向件错位设置,在插接部插入插接孔521时导向部能够保证稳定性,弹性件能够通过自身的弹性增加插接部与插接孔521之间的摩擦,提高连接的牢固性。固定部上设置有若干第一安装孔,所述检测板300上设置有与第一安装孔位置对应的第二安装孔,第一安装孔与第二安装孔通过紧固件固定,保证固定件600与检测板300之间连接的牢固与稳定。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隧道裂缝的检测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确定待检测隧道的检测高度;
S2:确定第一升降机构400与第二升降机构500的升限;
S3:根据第一升降机构400、第二升降机构500的升限以及待检测隧道的检测高度启动驱动机构460和/或驱动电机560,使检测装置310到达检测高度;
S4:启动检测装置310,使检测装置310对隧道进行扫描;
S5:启动载具使载具平台100沿隧道进行均速运动。
检测高度为需要检测装置310到达的隧道内高度。第一升降机构400的升限为第一升降机构400的最大高度,第二升降机构500的升限为第二升降机构500的最大高度。第二升降机构500的升限小于第一升降机构400的升限,当检测高度小于第二升降机构500的升限时只启动驱动电机560;当检测高度大于第二升降机构500的升限且小于第一升降机构400的升限时只启动驱动机构460;当检测高度大于第一升降机构400的升限时,则同时启动驱动电机560和驱动机构460。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是可以相互组合的,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申请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均属于本申请的保护之内。
Claims (8)
1.一种隧道裂缝的检测系统,包括载具平台(100),载具平台(100)上设置有支撑装置,支撑装置上安装有检测装置(310),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装置包括:
第一升降机构(400),置于载具平台(100)上;
支撑板(200),置于升降机构上,通过第一升降机构(400)能够驱动支撑板(200)的上升与下降:
第二升降机构(500),置于支撑板(200)上;
检测板(300),置于第二升降机构(500)上,通过第二升降机构(500)能够驱动检测板(300)的上下与下降,所述检测板(300)上安装有检测设备;
其中,所述第一升降机构(400)上设有第一缓冲机构,所述第二升降机构(500)上设有第二缓冲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裂缝的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升降机构(400)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升降杆组,所述升降杆组包括:
底座(470),置于载具平台(100)上;
第一支撑杆(410),置于底座(470)上且一端与底座(470)铰接;
第二支撑杆(420),中部与第一支撑杆(410)的中部铰接,一端可移动的铰接在底座(470)上;
第三支撑杆(430),一端与第一支撑杆(410)的另一端铰接,另一端与支撑板(200)铰接;
第四支撑杆(440),一端与第二支撑杆(420)的另一端铰接,另一端与第三支撑杆(430)的中部铰接;
驱动机构(460),置于底座(470)上且连接第三支撑杆(430)且能够推动第三支撑杆(430)移动;
其中,所述底座(470)上设有滑轨(450),所述第二支撑杆(420)铰接有与所述滑轨(450)配合的滑块(451),所述滑轨(450)与滑块(451)之间设有所述第一缓冲机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隧道裂缝的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缓冲机构包括分别置于滑轨(450)内两侧的缓冲组件,所述缓冲组件包括:
缓冲块(452),可移动的置于滑轨(450)内;
缓冲杆(454),贯穿所述缓冲块(452)且一端延伸至滑轨(450)一侧外,另一端能够与缓冲块(452)抵触;
第一缓冲弹簧,套设在缓冲杆(454)上且一端与缓冲块(452)连接,一端与缓冲杆(454)延伸至外部的滑轨(450)一侧连接;
其中,所述缓冲杆(454)延伸至滑轨(450)外的一端设置有连接部(455),导轨外设置有固定块(457),连接部(455)与固定块(457)之间设置有第二缓冲弹簧(456)。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裂缝的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升降机构(500)包括:
伸缩筒(510)组,平行设置有两根伸缩筒(510)且固定在支撑板(200)上;
导向杆(520),置于每根伸缩筒(510)内且可沿伸缩筒(510)内壁上下移动,检测板(300)置于所述导向杆(520)的上端;
限位板(530),置于一组伸缩筒(510)组的两根导向杆(520)之间,所述限位板(530)沿导向杆(520)的轴向平行设置有两块,两块限位板(530)之间构成限位槽(540);
驱动轮(550),置于伸缩筒(510)组的一侧并在驱动轮(550)上偏心设置有驱动杆(551),所述驱动杆(551)插入所述限位槽(540)内;
驱动电机(560),驱动驱动轮(550)的转动;
其中,所述第二缓冲机构置于伸缩筒(510)内并对导向杆(520)的升降进行缓冲。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隧道裂缝的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缓冲机构包括:
滑动缓冲件(570),为环形结构且套设在导向杆(520)上,所述滑动缓冲件(570)的内壁与导向杆(520)贴合;
滑动支撑件(580),为环形结构且套设在导向杆(520)上并置于滑动缓冲件(570)的两侧;
第三缓冲弹簧(512),一端抵触滑动支撑件(580);
其中,所述伸缩筒(510)的上端设有挡板(511),挡板(511)上设有供导向杆(520)伸缩的伸缩孔,置于滑动缓冲件(570)朝向挡板(511)一侧的滑动支撑件(580)上的第三缓冲弹簧(512)的另一端连接挡板(511),置于滑动缓冲件(570)朝向伸缩筒(510)筒底一侧的滑动支撑件(580)上的第三缓冲弹簧(512)的另一端连接伸缩筒(510)筒底。
6.根据权利要5所述的一种隧道裂缝的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缓冲件(570)的两侧设有第一锥状套(571),所述滑动支撑件(580)上设有能够使第一锥状套(571)嵌入的第二锥状套(581),
所述第一锥状套(571)由若干间隔设置的第一扇形片(572)构成,所述第二锥状套(581)由若干间隔设置的第二扇形片(582)构成,所述第一扇形弹性片与导向杆(520)贴合,所述第二扇形片(582)与第一扇形片(572)贴合。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隧道裂缝的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升降机构(500)与检测板(300)之间通过固定组件连接,所述固定组件包括:
插接孔(521),置于导向杆(520)的上端;
固定件(600),一端设置有能够插入插接孔(521)的插接部,另一端设置连接检测板(300)的固定部;
其中,所述插接部上设有导向件与弹性件,所述插接孔(521)内设有与导向件配合的导向槽(522),所述导向件与弹性件错位设置;
所述固定部上设置有若干第一安装孔,所述检测板(300)上设置有与第一安装孔位置对应的第二安装孔,第一安装孔与第二安装孔通过紧固件固定。
8.一种隧道裂缝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确定待检测隧道的检测高度;
S2:确定第一升降机构(400)与第二升降机构(500)的升限;
S3:根据第一升降机构(400)、第二升降机构(500)的升限以及待检测隧道的检测高度启动驱动机构(460)和/或驱动电机(560),使检测装置(310)到达检测高度;
S4:启动检测装置(310),使检测装置(310)对隧道进行扫描;
S5:启动载具使载具平台(100)沿隧道进行均速运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306315.3A CN114674980A (zh) | 2022-03-25 | 2022-03-25 | 一种隧道裂缝的检测系统及其检测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306315.3A CN114674980A (zh) | 2022-03-25 | 2022-03-25 | 一种隧道裂缝的检测系统及其检测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674980A true CN114674980A (zh) | 2022-06-28 |
Family
ID=820754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0306315.3A Pending CN114674980A (zh) | 2022-03-25 | 2022-03-25 | 一种隧道裂缝的检测系统及其检测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4674980A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920170A (zh) * | 2022-07-04 | 2022-08-19 | 北京航天发射技术研究所 | 多功能重载子母升降装置 |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607493A (zh) * | 2017-10-25 | 2018-01-19 | 南京卓茨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隧道交通安全监测的智能型能见度检测设备 |
CN107741212A (zh) * | 2017-10-23 | 2018-02-27 | 苏交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便于使用且测量精度高的隧道裂缝宽度测试装置 |
CN110243940A (zh) * | 2019-07-04 | 2019-09-17 | 武汉思恒达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能自动检测铁路隧道的检测车 |
CN210155047U (zh) * | 2019-07-03 | 2020-03-17 | 浙江同洲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 一种监理用裂缝观测仪 |
CN110983871A (zh) * | 2019-12-18 | 2020-04-10 | 建湖金洋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隧道内的轨道减震装置 |
CN111208149A (zh) * | 2020-02-19 | 2020-05-29 |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 一种地铁隧道病害同步检测实验装置 |
CN111271576A (zh) * | 2020-01-18 | 2020-06-12 |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 | 一种影视制作用具有调节功能的滑轨安装座 |
CN112573192A (zh) * | 2020-12-21 | 2021-03-30 | 浙江海洋大学 | 一种基于海洋工程的港口装卸装置及其装卸方法 |
CN213068712U (zh) * | 2020-08-06 | 2021-04-27 | 河南欣祥房屋检测鉴定有限公司 | 一种房屋检测用裂缝综合测试装置 |
-
2022
- 2022-03-25 CN CN202210306315.3A patent/CN114674980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741212A (zh) * | 2017-10-23 | 2018-02-27 | 苏交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便于使用且测量精度高的隧道裂缝宽度测试装置 |
CN107607493A (zh) * | 2017-10-25 | 2018-01-19 | 南京卓茨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隧道交通安全监测的智能型能见度检测设备 |
CN210155047U (zh) * | 2019-07-03 | 2020-03-17 | 浙江同洲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 一种监理用裂缝观测仪 |
CN110243940A (zh) * | 2019-07-04 | 2019-09-17 | 武汉思恒达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能自动检测铁路隧道的检测车 |
CN110983871A (zh) * | 2019-12-18 | 2020-04-10 | 建湖金洋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隧道内的轨道减震装置 |
CN111271576A (zh) * | 2020-01-18 | 2020-06-12 |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 | 一种影视制作用具有调节功能的滑轨安装座 |
CN111208149A (zh) * | 2020-02-19 | 2020-05-29 |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 一种地铁隧道病害同步检测实验装置 |
CN213068712U (zh) * | 2020-08-06 | 2021-04-27 | 河南欣祥房屋检测鉴定有限公司 | 一种房屋检测用裂缝综合测试装置 |
CN112573192A (zh) * | 2020-12-21 | 2021-03-30 | 浙江海洋大学 | 一种基于海洋工程的港口装卸装置及其装卸方法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920170A (zh) * | 2022-07-04 | 2022-08-19 | 北京航天发射技术研究所 | 多功能重载子母升降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KR102356062B1 (ko) | 배터리 교체용 이동 플랫폼 및 빠른 교체 시스템 | |
CN2911641Y (zh) | 玻璃升降器检测装置 | |
CN114674980A (zh) | 一种隧道裂缝的检测系统及其检测方法 | |
CN110398412B (zh) | 一种键帽抗拉拔性能测试机 | |
CN113654793B (zh) | 一种自锁紧直线导轨沟道检测装置 | |
CN113588278A (zh) | 一种发动机检测设备及检测方法 | |
CN108663205A (zh) | 汽车玻璃升降器综合检测装置 | |
CN114918966B (zh) | 一种轮胎胎胚工装板分离器 | |
CN105043784A (zh) | 汽车摇窗玻璃升降器双轨自动检测装置 | |
CN219265974U (zh) | 一种轨道交通站台屏蔽门强度检测装置 | |
CN215218592U (zh) | 一种窗帘质量检测装置 | |
CN109502234A (zh) | 一种发动机检测用升降辊道 | |
CN210952574U (zh) | 一种板、柱工件垂直度检测装置 | |
CN212740606U (zh) | 一种将水平运动转为垂直运动的汽车空调顶伸装置 | |
CN110375969B (zh) | 用于格栅格架防钩挂性能测试的装置 | |
CN212646092U (zh) | 一种汽车头枕检测装置 | |
CN208125114U (zh) | 一种盘类工件精度检测装置 | |
CN220230770U (zh) | 推力电机检测设备 | |
CN111551337A (zh) | 一种冲击试验台 | |
CN211042141U (zh) | 一种汽车天窗导轨总成检测装置 | |
CN218211221U (zh) | 幕墙安装用平整度检测装置 | |
CN219589564U (zh) | 一种汽车前挡检具多功能支架位置度检测装置 | |
CN221445274U (zh) | 一种大质量砝码检定装置 | |
CN109238669A (zh) | 汽车玻璃升降器综合检测负载自动悬挂装置 | |
CN218198179U (zh) | 一种车载发电机连接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20628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