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655093B - 车辆座椅的温度控制方法、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车辆座椅的温度控制方法、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655093B
CN114655093B CN202210399983.5A CN202210399983A CN114655093B CN 114655093 B CN114655093 B CN 114655093B CN 202210399983 A CN202210399983 A CN 202210399983A CN 114655093 B CN114655093 B CN 11465509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erature
controlled
control mode
seat
pres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39998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655093A (zh
Inventor
戴广武
刘浩
万超一
韩冰源
朱芸海
谢欣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Jiangs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2210399983.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655093B/zh
Publication of CN1146550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65509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65509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65509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56Heat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 B60N2/5678Heat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electrical syste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02Seats provided with an occupancy detection means mounted therein or thereon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座椅的温度控制方法、装置,方法包括:确定待控制座椅,并选择至少一个待控制部位;判断待控制座椅上是否有人;如果没有人,则以待机控制模式、并根据第一预设温度控制待控制部位的温度;如果待控制座椅上有人,则判断车辆是否处于行驶状态;如果待控制座椅上有人且车辆未处于行驶状态,则以手动控制模式控制待控制部位的温度;如果待控制座椅上有人且车辆处于行驶状态,则以自动控制模式、并根据预设最佳温度控制待控制部位的温度。由此,根据座椅上是否有人以及车辆是否处于行驶状态,确定座椅温度的控制模式,且在在温度过高时可以停止加热,可以防止座椅温度过高,从而可以避免座椅损坏,降低危险系数。

Description

车辆座椅的温度控制方法、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座椅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辆座椅的温度控制方法和一种车辆座椅的温度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车辆的座椅上通常设有具有加热作用的坐垫垫片,通过垫片的温度情况来实现加热作用,即当坐垫垫片温度达到一定程度才能起保温加热作用,通过加热垫片对汽车座椅垫片加热和停止加热,使汽车座椅处于保温或加热状态,从而使坐垫对乘客提供加热作用。
目前,通常是乘客手动控制垫片进行加热,从而实现垫片对座椅温度的控制,然而手动控制加热垫片进行加热,只要乘客不对开关进行控制,加热程度则会一成不变,从而会使温度过高导致座椅被损坏,乘客体验感较差,增加危险系数。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之一,提出了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车辆座椅的温度控制方法,包括:确定车辆上需要进行温度控制的待控制座椅,并从待控制座椅具有的多个部位中选择至少一个待控制部位,其中,每个所述部位具有相应依次减小的上限温度、预设最佳温度、第一预设温度和下限温度;判断所述待控制座椅上是否有人;如果所述待控制座椅上没有人,则以待机控制模式、并根据所述第一预设温度控制所述待控制部位的温度,以使所述待控制部位的温度维持在第一预设温度;如果所述待控制座椅上有人,则判断所述车辆是否处于行驶状态;如果所述待控制座椅上有人且所述车辆未处于行驶状态,则以手动控制模式控制所述待控制部位的温度,以根据乘坐者发送的手动调节指令控制所述待控制部位的温度;如果所述待控制座椅上有人且所述车辆处于行驶状态,则以自动控制模式、并根据所述预设最佳温度控制所述待控制部位的温度,以对所述待控制部位的温度进行自动控制;其中,在以所述手动控制模式或者所述自动控制模式控制所述待控制部位的温度的过程中,若所述待控制部位的温度低于下限温度,则切换至所述待机控制模式;在以所述待机控制模式、所述手动控制模式或者所述自动控制模式控制所述待控制部位的温度的过程中,若所述待控制部位的温度达到对应的上限温度,则切换至切断控制模式,以停止对所述待控制部位的加热。
另外,根据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车辆座椅的温度控制方法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待控制座椅对应设置有SBR(Safety BeltReminder,安全带提醒装置)传感器和安全带插销传感器,判断所述待控制座椅上是否有人,包括:获取所述SBR传感器输出的SBR传感器信号、所述安全带插销传感器输出的安全带插销传感器信号;根据所述SBR传感器信号和所述安全带插销传感器信号判断所述座椅上是否有人。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车辆座椅的温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以所述自动控制模式或者所述待机控制模式控制待控制部位的温度时,若接收到乘坐者发送的对所述待控制部位的温度进行调节的手动调节指令,则以所述手动控制模式控制所述待控制部位的温度。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车辆座椅的温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以待机控制模式、并根据所述第一预设温度控制所述待控制部位的温度,包括:在以所述待机控制模式控制所述待控制部位的温度的过程中,将所述待控制部位的温度与对应的第一预设值进行比较;在所述待控制部位的温度等于所述第一预设值时,将所述待机控制模式切换至低功率模式,以使所述待控制部位的温度保持在所述第一预设值;在所述待控制部位的温度不等于所述第一预设值时,调整加热强度,直至所述待控制部位的温度等于所述第一预设值时,切换至低功率模式。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以待机控制模式、并根据所述第一预设温度控制所述待控制部位的温度,还包括:以所述待机控制模式对所述待控制部位的温度进行控制,并进行计时,以得到第一计时时间;在所述第一计时时间达到第一预设时间时,判断是否接收到加热控制指令;若没有接收到所述加热控制指令则切换至低功率模式,以使所述待控制部位的温度保持在对应的所述第一预设温度。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以自动控制模式、并根据所述预设最佳温度控制所述待控制部位的温度,包括:以所述自动控制模式对所述待控制部位的温度进行控制,并在所述待控制部位的温度达到对应的预设最佳温度时,切换至低功率模式,以使所述待控制部位的温度保持在所述预设最佳温度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每个所述部位还具有相应的第二预设温度,所述第二预设温度小于所述上限温度、且大于所述预设最佳温度,所述方法还包括:在以所述切断控制模式对所述待控制部位的温度进行控制的过程中进行计时,以得到第二计时时间;在所述第二计时时间达到第二预设时间时,判断是否接收到停止加热指令;若没有接收到所述停止加热指令则切换至低功率模式,以使所述待控制部位的温度保持在对应的第二预设温度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车辆座椅的温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所述手动控制模式下,在接收到乘客发送的所述待控制部位对应的持续加热指令时,判断所述待控制部位的温度是否已达到对应的上限温度;如果所述待控制部位的温度已达到对应的上限温度,则以所述切断控制模式控制所述待控制部位的温度;如果所述待控制部位的当前温度未达到对应的所述上限温度,则根据所述持续加热指令对所述待控制部位进行加热。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当所述待控制部位的数量为多个时,对各个所述待控制部位的温度控制相互独立、且互不影响,其中,多个所述待控制部位包括所述座椅的坐垫和背垫,每个所述待控制部位包括至少一个加热垫片。
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车辆座椅的温度控制装置,包括:确定模块,用于确定车辆上需要进行温度控制的待控制座椅,并从待控制座椅具有的多个部位中选择至少一个待控制部位,其中,每个所述部位具有相应依次减小的上限温度、预设最佳温度、第一预设温度和下限温度;第一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待控制座椅上是否有人;第一控制模块,用于如果所述待控制座椅上没有人,则以待机控制模式、并根据所述第一预设温度控制所述待控制部位的温度,以使所述待控制部位的温度维持在第一预设温度,还用于在以所述待机控制模式控制所述待控制部位的温度的过程中,若所述待控制部位的温度达到对应的上限温度,则切换至切断控制模式,以停止对所述待控制部位的加热;第二判断模块,用于如果所述待控制座椅上有人,则判断所述车辆是否处于行驶状态;第二控制模块,用于如果所述待控制座椅上有人且所述车辆未处于行驶状态,则以手动控制模式控制所述待控制部位的温度,以根据乘坐者发送的手动调节指令控制所述待控制部位的温度,还用于在以所述手动控制模式控制所述待控制部位的温度的过程中,若所述待控制部位的温度低于下限温度,则切换至所述待机控制模式,若所述待控制部位的温度达到对应的上限温度,则切换至切断控制模式,以停止对所述待控制部位的加热;第三控制模块,用于如果所述待控制座椅上有人且所述车辆处于行驶状态,则以自动控制模式、并根据所述预设最佳温度控制所述待控制部位的温度,以对所述待控制部位的温度进行自动控制,还用于在以所述自动控制模式控制所述待控制部位的温度的过程中,若所述待控制部位的温度低于下限温度,则切换至所述待机控制模式,若所述待控制部位的温度达到对应的上限温度,则切换至切断控制模式,以停止对所述待控制部位的加热。
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根据座椅上是否有人以及车辆是否处于行驶状态,确定座椅温度的控制模式,且在在温度过高时可以停止加热,可以防止座椅温度过高,从而可以避免座椅损坏,降低危险系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座椅的温度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确定控制模式的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一个示例的控制器的外围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座椅的温度控制装置的方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座椅的温度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座椅的温度控制方法的执行主体可以是座椅对应的控制器,也可以是车辆上的中央控制器。
如图1所示,该车辆座椅的温度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至S6。
S1,确定车辆上需要进行温度控制的待控制座椅,并从待控制座椅具有的多个部位中选择至少一个待控制部位,其中,每个部位具有相应依次减小的上限温度、预设最佳温度、第一预设温度和下限温度。
其中,将车辆上需要进行温度控制的座椅称为待控制座椅,其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将待控制座椅上需要进行温度控制的部位称为待控制部位,该部位可以是整个座椅,也可以时座椅的一部分,例如座椅的坐垫和/或背垫。
具体地,车辆上具有驾驶座椅和普通乘客座椅,可根据具体需求确定待控制座椅,并从待控制座椅的多个部位中选择一个或者多个部位作为待控制部位,其中,当选择所有部位作为待控制部位时,即表示将整个待控制座椅当做一个整体进行温度控制;当选择其中一个部位作为待控制座椅时,即表示将该部位当做一个整体进行温度控制。
本发明实施例中,为座椅的每个部位设置相应的、且依次减小的上限温度、第二预设温度、预设最佳温度、第一预设温度和下限温度,每个部位通过对应设置的加热垫片提供对乘坐者的加热作用。座椅上每个部位对应的上限温度是指该部位处加热垫片能够达到的最大温度、第二预设温度略小于上限温度、预设最佳温度是指对于乘坐者而言加热垫片所对应的最佳适宜温度、第一预设温度是指事先设定的加热垫片可以达到的最低温度,第一预设温度略大于下限温度,下限温度是指加热垫片能够达到的最低温度。其中,上限温度和下限温度可以是在加热垫片出厂时设置好的,第一预设温度、默认预设最佳温度和第二预设温度可以是用户根据历史经验或者垫片的材质事先设定好的,各个部位的五个温度可以对应相同也可以不同。
例如,上限温度可以是50℃左右,第二预设温度可以是45℃左右,预设最佳温度可以是40℃左右,第一预设温度可以是25℃左右,下限温度可以是20℃左右。
S2,判断待控制座椅上是否有人。
其中,座椅上有人,可以是指座椅被乘坐且乘坐者系了安全带。
具体地,控制器可根据车辆上的传感器传递的参数判断座椅上是否座椅被乘坐且乘坐者是否系了安全带。在座椅被乘坐且乘坐者系了安全带时说明座椅上有人,在座椅未被乘坐或者乘坐者未系安全带时说明座椅上没有人。
S3,如果座椅上没有人,则以待机控制模式、并根据第一预设温度控制待控制部位的温度,以使待控制部位的温度维持在第一预设温度。
其中,待机控制模式是指对座椅进行低强度加热的模式,在低功率加热的同时将温度保持在第一预设温度。
具体地,如果座椅上没有人,则控制器以待机控制模式控制至少一个部位的温度,并使得该部位的温度保持在第一预设温度,例如25℃左右。
S4,如果待控制座椅上有人,则判断车辆是否处于行驶状态。
具体地,如果座椅上有人,则可以通过车辆行驶传感器判断车辆是否处于行驶状态,车辆行驶传感器可以是速度传感器,在速度传感器输出的速度参数为非零值时,说明车辆处于行驶状态;在速度传感器输出的速度参数为0时,说明车辆未处于行驶状态,即车辆处于静止状态。
S5,如果座椅上有人且车辆未处于行驶状态,则以手动控制模式控制待控制部位的温度,以根据乘坐者发送的手动调节指令控制待控制部位的温度。
其中,手动控制模式是指基于乘坐者发送的手动调节指令对座椅的至少一个部位进行加热或者停止加热的模式,乘坐者可以通过调节开关例如按下按键的方式向控制器输入手动调节指令。
具体地,在待控制座椅上有人且车辆未处于行驶状态(即车辆处于静止状态)时,由于自动控制模式是基于接触表面温度变化进行调节的,不能具体满足乘客各个情况的温度控制,故当车辆静止且座椅上具有乘客的情况下,切换至手动控制模式,控制器以手动控制模式控制待控制部位的温度,即接收乘坐者发送的手动调节指令,并根据手动调节指令对座椅待控制部位的温度进行控制。
S6,如果待控制座椅上有人且车辆处于行驶状态,则以自动控制模式、并根据预设最佳温度控制待控制部位的温度,以对待控制部位的温度进行自动控制。
其中,自动控制模式是指基于待控制部位的温度调节相应部位的加热垫片处于加热状态或者停止加热状态的模式。
具体地,在座椅上有人且车辆处于行驶状态时,控制器切换至自动控制模式,以自动控制模式调节待控制部位的温度,以自动加热或者停止加热部位相应加热垫片的温度。
其中,在以手动控制模式或者自动控制模式控制待控制部位的温度的过程中,若待控制部位的温度低于下限温度,则切换至待机控制模式。
具体地,在手动控制模式或者自动控制模式下,均实时检测座椅接触面的温度,在温度低于对应的下限温度时,将手动控制模式或者自动控制模式切换至待机控制模式,以使对应部位的温度处于第一预设温度。
在以待机控制模式、手动控制模式或者自动控制模式控制待控制部位的温度的过程中,若至少一个部位的温度达到对应的上限温度,则切换至切断控制模式,以停止对至少一个部位的加热。
其中,切断控制模式是指自动切断对座椅加热垫片的加热、停止加热的模式。切断控制模式贯穿于待机控制模式、手动控制模式和自动控制模式之中。
具体地,在控制器以待机控制模式、手动控制模式或者自动控制模式控制待控制部位,例如座椅的坐垫部位的温度的过程中,均会通过温度传感器获取坐垫处加热垫片的温度,并判断温度是否达到了对应的上限温度,若坐垫的温度达到了上限温度,则将该坐垫对应的控制模式切换至切断控制模式,以切断对坐垫垫片的加热,避免温度过高烧坏座椅。
例如,通过压力传感器检测气袋的温度,当控制器接收到该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的压力值,并确定压力值已达到了待控制部位的上限温度时,可以由控制器基于这一判断结果,不再输出加热指令;或者,在控制器确定温度值已达到了上限温度时,控制器生成一个切断指令,该切断指令用于切断座椅控制器向加热垫片输出的加热指令。
也就是说,当温度达到上限温度时,则切换至切断控制模式,无论此时座椅温度控制模式是手动控制模式、自动控制模式还是待机控制模式,都不会影响切换为切断控制模式,即切断控制模式的优先级是高于手动控制模式、自动控制模式以及待机控制模式的。只要检测到座椅温度达到或者高于上限温度,就立即停止加热,以避免温度过高导致出现垫片烧坏的可能。
本发明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首先判断车辆座椅上是否有人,在座椅上无人(例如乘客刚离开座椅)时,切换至待机控制模式,即以待机控制模式控制座椅的温度;在座椅上有人且车辆静止(例如乘客在座椅上休息)时,接收乘坐者发送的手动调节指令,根据手动调节指令控制座椅的温度,在座椅上有人且车辆行驶(例如车辆处于驾驶状态)时,切换至自动控制模式,根据座椅的当前温度自动调节座椅的温度。在自动控制模式或者手动控制模式下,可判断座椅的温度是否达到了上限温度,如果达到了上限温度,则切换至切断控制模式,以停止对座椅的加热。
相关技术中,仅仅通过手动控制座椅的温度,在乘客因疏忽忘记对温度的控制时,容易发生温度过高的导致的座椅被损坏的问题,例如,当乘客在座椅上休息或者离开座椅的时候可能会一直处于加热状态,从而导致座椅温度过高从而产生危险;当乘客离开座位或者已经在座椅上睡着了的时候,由于加热程度并不会变化,可能会使座椅加热到一定程度发生温度过高的危险,从而增加车辆危险系数。而本发明实施例能够根据座椅上是否有人以及车辆是否处于行驶状态,确定座椅温度的控制模式,且在手动控制模式下在温度过高时可以停止加热,可以避免因乘客的疏忽导致加热程度一成不变带来的温度过高的问题,从而可以避免座椅被损坏。
由此,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座椅的温度控制方法,根据座椅上是否有人以及车辆是否处于行驶状态,确定座椅温度的控制模式,且在在温度过高时可以停止加热,可以防止座椅温度过高,从而可以避免座椅损坏,降低危险系数。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待控制座椅对应设置有SBR传感器和安全带插销传感器,上述步骤S2,即判断待控制座椅上是否有人,可包括:获取SBR传感器输出的SBR传感器信号、安全带插销传感器输出的安全带插销传感器信号;根据SBR传感器信号和安全带插销传感器信号判断座椅上是否有人。
具体而言,当SBR传感器输出的SBR传感器信号为非零的压力信号时,说明座椅被压下,此事若安全带插销传感器输出的安全带插销传感器信号为非零信号,则确定座椅被乘坐即座椅上有人。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手动控制模式的优先级高于自动控制模式和待机控制模式的优先级。
即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车辆座椅的温度控制方法还包括:在以自动控制模式或者待机控制模式控制待控制部位的温度时,若接收到乘坐者发送的对待控制部位的温度进行调节的手动调节指令,则以手动控制模式控制待控制部位的温度。
具体而言,在控制器以自动控制模式控制座椅待控制部位的温度时,也能够接收乘坐者发送的手动调节指令,并在接收到手动调节指令时进入手动控制模式,同时终止自动控制模式,以手动控制模式控制待控制部位的温度,即手动控制模式的优先级是高于自动控制模式的优先级的。
在控制器以待机控制模式控制座椅待控制部位的温度时,也能够接收乘坐者发送的手动调节指令,并在接收到手动调节指令时进入手动控制模式,同时终止待机控制模式,以手动控制模式控制待控制部位的温度,即手动控制模式的优先级是高于手动控制模式的优先级的。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控制器以自动控制模式、手动控制模式或者待机控制模式控制车辆座椅的温度时,低功率模式贯穿于自动控制模式、手动控制模式和待机控制模式。低功率模式是指当温度接近预设温度时,自动切换为该模式,降低加热强度维持所需温度,避免加热垫片连续关闭、打开,从而增加座椅寿命。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上述步骤S3中的,以待机控制模式、并根据第一预设温度控制待控制部位的温度,可包括:在以待机控制模式控制待控制部位的温度的过程中,将待控制部位的温度与对应的第一预设值进行比较;在待控制部位的温度等于第一预设值时,将待机控制模式切换至低功率模式,以使待控制部位的温度保持在第一预设值;在待控制部位的温度不等于第一预设值时,调整加热强度,直至待控制部位的温度等于第一预设值时,切换至低功率模式。
具体地,在座椅待控制部位的温度大于第一预设温度例如25℃左右时,减小加热强度,直至温度等于第一预设温度时切换至低功率模式;在座椅待控制部位的温度小于第一预设温度例如25℃左右时,增加加热强度,直至温度等于第一预设温度时切换至低功率模式。
进一步地,上述步骤S3中的,以待机控制模式、并根据第一预设温度控制待控制部位的温度,还可包括:以待机控制模式对待控制部位的温度进行控制,并进行计时,以得到第一计时时间;在第一计时时间达到第一预设时间时,判断是否接收到加热控制指令;若没有接收到加热控制指令则切换至低功率模式,以使待控制部位的温度保持在对应的第一预设温度。
其中,将待机控制模式对应的持续时间称为第一计时时间。第一预设时间可以是事先设定的待机控制模式能够维持的最长时间,可根据实际情况或者历史经验确定。
具体而言,在座椅上没有人且车辆处于静止状态时,以待机控制模式对整个座椅或者待控制部位的温度进行控制,并开始计时得到第一计时时间,在第一计时时间达到事先设定的第一预设时间时,判断是否接收到加热控制指令,其中加热控制指令用于指示对待控制部位的加热垫片进行加热,若没有接收到加热控制指令则切换至低功率模式,以控制待控制部位的温度保持在对应的第一预设温度,例如25℃。其中,加热控制指令可以是乘客输入的手动调节指令。若接收到加热控制指令,则根据加热控制指令对座椅待控制部位进行加热。
由此,在待机控制模式下若长时间未收到加热控制指令,则切换至低功率模式,使座椅的温度保持在一定温度,由此可以避免加热垫片连续关闭、打开,从而增加座椅寿命。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上述步骤S6中的以自动控制模式、并根据预设最佳温度控制待控制部位的温度,包括:以自动控制模式对待控制部位的温度进行控制,并在待控制部位的温度达到对应的预设最佳温度时,切换至低功率模式,以使待控制部位的温度保持在预设最佳温度。
具体而言,在座椅上有人且车辆处于行驶状态时,控制器直接根据温度传感器的温度参数对待控制部位进行加热,即针对于座椅接触面温度进行温度控制,当温度过高,乘客感受过热,则停止加热,温度过低乘客感受过冷则增大加热强度,进行加热。其中,当温度达到预设最佳温度,例如40℃附近时则自动切换至低功率模式,使待控制部位的温度保持在40℃附近,使乘客感受到最适宜的温度,并根据待控制部位的温度进行自行调节,避免乘客过冷或者过热。
由此,在自动控制模式下,在座椅的温度达到预设最佳温度时切换至低功率模式,从而可将温度保持在预设最佳温度附近,保证了乘客的最佳温度体验感。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每个部位还具有相应的第二预设温度,第二预设温度小于上限温度、且大于预设最佳温度。车辆座椅的温度控制方法还可包括:在以切断控制模式对待控制部位的温度进行控制的过程中进行计时,以得到第二计时时间;在第二计时时间达到第二预设时间时,判断是否接收到停止加热指令;若没有接收到停止加热指令则切换至低功率模式,以使待控制部位的温度保持在对应的第二预设温度。
其中,将切断控制模式的持续时间称为第二计时时间。第二预设时间可以是事先设定的切断控制模式能够维持的最长时间,可根据实际情况或者历史经验确定。
具体而言,控制器在以切断控制模式控制待控制部位,例如坐垫垫片的温度时,进行计时以得到第二计时时间,当第二计时时间达到第二预设时间时,即说明切断控制模式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此时判断是否接收到乘客输入的停止加热指令,如果未接收到停止加热指令,则切换至低功率模式,以降低功率使坐垫的温度处于第二预设温度,例如45℃附近。如果接收到停止加热指令,则退出温度控制流程。
也就是说,切断控制模式是自动切换来的,其目的是暂停对座椅的加热,此时还未退出温度控制流程,退出温度控制流程需要根据停止加热指令执行。
由此,在切断控制模式下,若持续没有接收到停止加热指令则切为低功率模式,使座椅的温度处于第二预设温度附近,保证了可靠的座椅温度。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车辆座椅的温度控制方法还可包括:在手动控制模式下,在接收到乘客发送的待控制部位对应的持续加热指令时,判断待控制部位的温度是否已达到对应的上限温度;如果待控制部位的温度已达到对应的上限温度,则以切断控制模式控制待控制部位的温度,直到温度低于上限温度时,可根据持续加热指令进行加热;如果待控制部位的当前温度未达到对应的上限温度,则根据持续加热指令对待控制部位进行加热。
具体而言,在以手动控制模式控制座椅待控制部位的温度时,若接收到持续加热指令,此时若待控制部位的温度等于或者高于上限温度,则自动切换至切断控制模式,以停止加热;若温度小于上限温度,则根据持续加热对待控制部位进行加热。
在手动控制模式下,若处于一直停止加热的状态,在待控制部位的温度达到了对应的下限温度时若没有接收到乘客发送的温度加热指令,则切换至待机控制模式,使待控制部位的温度维持在第一预设温度。
也就是说,当处于手动控制模式,温度达到下限温度,控制座椅为待机控制模式,使温度保持在下限值之上,直到温度高于下限温度,可实现手动停止加热指令,或关闭座椅。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当待控制部位的数量为多个(至少两个)时,对各个待控制部位的温度控制相互独立、且互不影响,其中,多个待控制部位包括座椅的坐垫和背垫,每个待控制部位包括至少一个加热垫片。
具体而言,控制器对座椅各个部位的温度可以同时控制,但是对各个部位的温度控制相互独立、且互不影响,多个部位可包括座椅的坐垫和背垫,其中坐垫上的垫片和背垫上的垫片具有加热作用,坐垫垫片用于为坐于该坐椅上的乘客的臀部以及大腿背处提供加热作用,背垫垫片用于给坐椅上乘客的腰背部和肩背部提供加热作用,避免腰部位置温度过低而产生身体僵硬的问题。
该实施例中可选择座椅坐垫和/或座椅背垫作为待控制部位。此种情况下,控制器对坐垫和背垫的温度进行独立控制,即在进行温度控制时,当坐垫处于自动控制模式,则背垫不一定处于自动控制模式;当坐垫处于手动控制模式,则背垫不一定处于手动控制模式;当坐垫处于待机控制模式,则背垫不一定处于待机控制模式。如当车辆处于行驶状态,可以调节坐垫为自动控制模式,背垫为手动控制模式甚至待机控制模式;当背垫处于自动控制模式,坐垫可以为手动控制模式,甚至待机控制模式。坐垫与背垫的温度控制相互独立,互不影响,如当坐垫垫片温度过高,达到对应的上限温度,切换至切断控制模式,停止对坐垫垫片的加热,并不会影响背垫的加热强度,或者当背垫温度过高,切换至切断控制模式,并不会影响坐垫加热强度以及控制模式的转变。
该实施例中,可以为座椅的每个部位对应设置温度传感器,例如对应坐垫垫片设置一个温度传感器,对应背垫垫片设置一个温度传感器,坐垫的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坐垫表面的温度值,而背垫的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背垫接触表面的温度值。
无论车辆的控制器处于自动控制模式、手动控制模式还是待机控制模式,控制器都会通过温度传感器对坐垫温度进行检测,便于在垫片温度达到上限温度时,为了避免加热垫片损坏及发生危险,不再对加热垫片进行加热。
需要说明的是,座椅每个部位的加热垫片的数量可以是一个或者多个,具体可根据不同座椅的设计需求确定。
在处于手动控制模式时,基于乘客发出的调节指令进行温度调节,为一个或多个垫片进行加热,在加热的过程中,若某个垫片的温度传感器检测到其温度达到了上限温度,此时,无论是否接受到乘客发出的加热调节指令,都会基于传感器检测的温度值达到上限温度,控制加热垫片停止加热;若某个垫片的温度传感器检测到其温度达到了下限温度,此时若还没接收到乘客加热指令,则会基于传感器的温度值,切换至低功率模式,对加热垫片进行低功率加热,使其维持在第一预设值,若要一直停止加热,可直接控制开关。
进一步的,当车辆处于手动模式时,根据乘客指令切换为自动控制模式或车辆具有速度时,系统自行切换为自动控制模式,车辆基于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温度值进行加热或停止加热控制。
当座椅待控制部位有多个加热垫片时,若仅一个达到上限温度,则仅对该垫片不再继续加热,而其他未达到上限温度的垫片,可继续进行加热,加热垫片之间互不干扰。
在座椅处于切断控制模式时,停止为加热垫片进行加热,若此时对系统进行重启,使模式继续保持手动控制模式,优先对温度进行检测,从而决定是否执行指令,若此时检测温度达到上限温度,则依旧中断加热指令,若低于上限温度,则执行控制指令。
因此在执行指令前,必须基于温度传感器,无论是手动指令还是自动调节指令,都必须基于温度传感器,达到下限温度处理方式依旧如此,根据温度传感器调节开关。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涉及的硬件结构有温度传感器、输入手动调节指令的调节开关、座椅上的加热垫片和座椅控制器,可对各个硬件结构进行故障检测。
具体而言,若获得温度传感器的温度值为第三预设值,则确定温度传感器发生故障,其中第二预设值为非法值,非有效温度值。只要温度传感器的温度值未处于第二预设值,为有效值,则表明温度传感器未发生故障,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在温度传感器故障时,无法对温度进行检测,故自动控制模式、待机控制模式、切断控制模式失效,手动控制模式仍能正常工作。
基于调节开关的电流确定调节开关是否出现故障。当控制器接收到调节开关的电流为第四预设值时,控制器确定调节开关故障,输出提示信息,提示用户控制器出现故障,其中,第四预设值为预设的非有效电流值。例如:当调节开关按下,控制器接收到一个5A的电流,当控制器调节开关断开时,座椅控制器接收到一个0A的电流,则说明控制器收到有效的电流值,座椅控制器未发生故障;若座椅控制器接收到一个3A的电流,则座椅控制器可直接确定控制器调节开关出现故障。当获得的控制器调节开关的调节电流为预设的有效电流值,则表明调节开关正常运行。
在温度传感器未出故障,而调节开关出现故障,则手动控制模式失效,其他控制模式仍能正常控制。
进一步的,检测用于为座椅坐垫/背垫加热的加热垫片的电流值,若能够获得加热垫片的电流值,则确定加热垫片正常运行,若未获得加热垫片的电流值,则确定加热垫片出现故障。基于加热垫片的电流值确定加热垫片是否出现故障。当运行加热垫片时,座椅控制器能够接收到加热垫片的电流反馈时,表明加热垫片正常运行,当座椅控制器不能接收到加热垫片的电流反馈时,确定加热垫片出现故障,或者座椅控制器未对加热垫片发出加热指令,而检测到反馈电流,也可以直接确定加热垫片出现问题。
在加热垫片出现故障时,座椅的任何控制模式将会失效,无法对座椅坐垫/背垫进行加热处理。
若发出手动信号,检测控制器并无数字信号输出,故控制器发生故障,无法控制加热垫片进行加热。在控制器出现故障时,座椅任何控制模式将会失效,无法对座椅坐垫/背垫进行加热处理。
本实例公开的座椅加热控制方法,根据乘客及车辆参数,基于此确定座椅温度控制模式,若达到上限温度,则自主切换为切断控制模式,无论此时是手动控制还是自动控制模式;当温度低于下限温度,则自主切换为待机控制模式,无论此时是手动控制还是自动控制模式;若要完全关闭加热,则可关闭电源即可,手动模式切换为自动模式,可根据温度来确定加热还是停止加热指令,实现达到默认预设值,既提高用户体验,也提升产品安全性能。
图3是本发明一个示例的控制器的外围结构示意图。
如图3所示,控制器的外围结构包括座椅坐垫、座椅背垫、加热垫片、温度传感器、SBR传感器、安全带插销传感器和车辆行驶传感器。
座椅坐垫和座椅背垫设置于座椅上,用于支撑乘客的臀部、大腿背侧及腰背部,便于接触传热;加热垫片置于座椅背垫/坐垫的内部,用于加热,从而控制座椅表面温度;控制器用于获得传感器、乘客及车辆等参数,并基于此确定座椅控制模式,座椅温度控制模式包括自动控制模式、手动控制模式、待机控制模式、低功率控制模式以及切断控制模式。
控制器根据车辆及驾驶员参数状态表明座椅坐垫/背垫的温度值达到上限温度时,控制模式处于切断控制模式,停止为达到上限温度的加热垫片加热:若车辆及驾驶员参数状态表明座椅坐垫/背垫的温度值达到下限温度,控制模式处于待机控制模式,使温度维系在第一预设值左右:若车辆驾驶员状态及车辆状态参数处于有驾驶员行驶状态,控制车辆处于自动控制模式,基于温度传感器的温度来控制坐垫/背垫进行加热:若车辆及驾驶员状态处于驾驶员坐在座椅上或车辆处于自动控制模式或处于待机状态,接收手动调节指令,控制车辆座椅控制器处于手动控制模式;若车辆及驾驶员状态处于车辆禁止,驾驶员处于离开状态,控制车辆座椅控制器处于待机控制模式;而低功率模式包含在自动控制模式、手动控制模式、待机控制模式中,控制切断模式包含在手动控制模式和自动控制模式中。
其中控制器可以分为多个控制器,比如用中央控制器来接受车辆是否有速度信号、座椅控制器接收温度信号、安全带信号、压力信号。
乘客可手动调节各个控制模式,也可以根据车辆及乘客状态自行调整控制模式,当调节为手动控制模式时,可以通过按键调节座椅加热或者停止加热,自动控制模式/待机控制模式下,可通过按键自由切换为手动控制模式,可见手动控制模式优先级高于自动控制模式和待机控制模式,而车辆座椅也可通过乘客状态/车辆行驶状态来确定控制模式,自主调节控制和手动控制并不冲突。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车辆座椅的温度控制方法,获得乘客、座椅状态,基于这些确定座椅温度控制模式,座椅温度控制模式包括自动控制模式、手动控制模式、待机控制模式、低功率控制模式以及切断控制模式,能够基于车辆与乘客状态参数确定座椅处于不同的控制模式,从而实现了通过不同的控制模式对车辆的座椅的垫片进行加热或停止加热,提高了用户体验。
对应上述实施例的车辆座椅的温度控制方法,本发明还提出一种车辆座椅的温度控制装置。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座椅的温度控制装置的方框示意图。
如图4所示,该车辆座椅的温度控制装置100包括:确定模块110、第一判断模块120、第一控制模块130、第二判断模块140、第二控制模块150和第三控制模块160。
其中,确定模块110用于确定车辆上需要进行温度控制的待控制座椅,并从待控制座椅具有的多个部位中选择至少一个待控制部位,其中,每个所述部位具有相应依次减小的上限温度、预设最佳温度、第一预设温度和下限温度;第一判断模块120用于判断所述待控制座椅上是否有人;第一控制模块130用于如果所述待控制座椅上没有人,则以待机控制模式、并根据所述第一预设温度控制所述待控制部位的温度,以使所述待控制部位的温度维持在第一预设温度,还用于在以所述待机控制模式控制所述待控制部位的温度的过程中,若所述待控制部位的温度达到对应的上限温度,则切换至切断控制模式,以停止对所述待控制部位的加热;第二判断模块140用于如果所述待控制座椅上有人,则判断所述车辆是否处于行驶状态;第二控制模块150用于如果所述待控制座椅上有人且所述车辆未处于行驶状态,则以手动控制模式控制所述待控制部位的温度,以根据乘坐者发送的手动调节指令控制所述待控制部位的温度,还用于在以所述手动控制模式控制所述待控制部位的温度的过程中,若所述待控制部位的温度低于下限温度,则切换至所述待机控制模式,若所述待控制部位的温度达到对应的上限温度,则切换至切断控制模式,以停止对所述待控制部位的加热;第三控制模块160用于如果所述待控制座椅上有人且所述车辆处于行驶状态,则以自动控制模式、并根据所述预设最佳温度控制所述待控制部位的温度,以对所述待控制部位的温度进行自动控制,还用于在以所述自动控制模式控制所述待控制部位的温度的过程中,若所述待控制部位的温度低于下限温度,则切换至所述待机控制模式,若所述待控制部位的温度达到对应的上限温度,则切换至切断控制模式,以停止对所述待控制部位的加热。
需要说明的是,该车辆座椅的温度控制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可参见上述车辆座椅的温度控制方法的具体实施方式,为避免冗余,此处不再详细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座椅的温度控制装置,根据座椅上是否有人以及车辆是否处于行驶状态,确定座椅温度的控制模式,且在在温度过高时可以停止加热,可以防止座椅温度过高,从而可以避免座椅损坏,降低危险系数。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针对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9)

1.一种车辆座椅的温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确定车辆上需要进行温度控制的待控制座椅,并从待控制座椅具有的多个部位中选择至少一个待控制部位,其中,每个所述待控制部位具有相应依次减小的上限温度、预设最佳温度、第一预设温度和下限温度;
判断所述待控制座椅上是否有人;
如果所述待控制座椅上没有人,则以待机控制模式、并根据所述第一预设温度控制所述待控制部位的温度,以使所述待控制部位的温度维持在第一预设温度;
如果所述待控制座椅上有人,则判断所述车辆是否处于行驶状态;
如果所述待控制座椅上有人且所述车辆未处于行驶状态,则以手动控制模式控制所述待控制部位的温度,以根据乘坐者发送的手动调节指令控制所述待控制部位的温度;
如果所述待控制座椅上有人且所述车辆处于行驶状态,则以自动控制模式、并根据所述预设最佳温度控制所述待控制部位的温度,以对所述待控制部位的温度进行自动控制;
其中,在以所述手动控制模式或者所述自动控制模式控制所述待控制部位的温度的过程中,若所述待控制部位的温度低于下限温度,则切换至所述待机控制模式;在以所述待机控制模式、所述手动控制模式或者所述自动控制模式控制所述待控制部位的温度的过程中,若所述待控制部位的温度达到对应的上限温度,则切换至切断控制模式,以停止对所述待控制部位的加热,
以待机控制模式、并根据所述第一预设温度控制所述待控制部位的温度,包括:
在以所述待机控制模式控制所述待控制部位的温度的过程中,将所述待控制部位的温度与对应的第一预设温度进行比较;
在所述待控制部位的温度等于所述第一预设温度时,将所述待机控制模式切换至低功率模式,以使所述待控制部位的温度保持在所述第一预设温度;
在所述待控制部位的温度不等于所述第一预设温度时,调整加热强度,直至所述待控制部位的温度等于所述第一预设温度时,切换至低功率模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座椅的温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待控制座椅对应设置有SBR传感器和安全带插销传感器,判断所述待控制座椅上是否有人,包括:
获取所述SBR传感器输出的SBR传感器信号、所述安全带插销传感器输出的安全带插销传感器信号;
根据所述SBR传感器信号和所述安全带插销传感器信号判断所述待控制座椅上是否有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座椅的温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以所述自动控制模式或者所述待机控制模式控制待控制部位的温度时,若接收到乘坐者发送的对所述待控制部位的温度进行调节的手动调节指令,则以所述手动控制模式控制所述待控制部位的温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座椅的温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以待机控制模式、并根据所述第一预设温度控制所述待控制部位的温度,还包括:
以所述待机控制模式对所述待控制部位的温度进行控制,并进行计时,以得到第一计时时间;
在所述第一计时时间达到第一预设时间时,判断是否接收到加热控制指令;
若没有接收到所述加热控制指令则切换至低功率模式,以使所述待控制部位的温度保持在对应的所述第一预设温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座椅的温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以自动控制模式、并根据所述预设最佳温度控制所述待控制部位的温度,包括:
以所述自动控制模式对所述待控制部位的温度进行控制,并在所述待控制部位的温度达到对应的预设最佳温度时,切换至低功率模式,以使所述待控制部位的温度保持在所述预设最佳温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座椅的温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待控制部位还具有相应的第二预设温度,所述第二预设温度小于所述上限温度、且大于所述预设最佳温度,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以所述切断控制模式对所述待控制部位的温度进行控制的过程中进行计时,以得到第二计时时间;
在所述第二计时时间达到第二预设时间时,判断是否接收到停止加热指令;
若没有接收到所述停止加热指令则切换至低功率模式,以使所述待控制部位的温度保持在对应的第二预设温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座椅的温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所述手动控制模式下,在接收到乘客发送的所述待控制部位对应的持续加热指令时,判断所述待控制部位的温度是否已达到对应的上限温度;
如果所述待控制部位的温度已达到对应的上限温度,则以所述切断控制模式控制所述待控制部位的温度;
如果所述待控制部位的当前温度未达到对应的所述上限温度,则根据所述持续加热指令对所述待控制部位进行加热。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座椅的温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待控制部位的数量为多个时,对各个所述待控制部位的温度控制相互独立、且互不影响,其中,多个所述待控制部位包括所述待控制座椅的坐垫和背垫,每个所述待控制部位包括至少一个加热垫片。
9.一种车辆座椅的温度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确定车辆上需要进行温度控制的待控制座椅,并从待控制座椅具有的多个部位中选择至少一个待控制部位,其中,每个所述待控制部位具有相应依次减小的上限温度、预设最佳温度、第一预设温度和下限温度;
第一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待控制座椅上是否有人;
第一控制模块,用于如果所述待控制座椅上没有人,则以待机控制模式、并根据所述第一预设温度控制所述待控制部位的温度,以使所述待控制部位的温度维持在第一预设温度,还用于在以所述待机控制模式控制所述待控制部位的温度的过程中,若所述待控制部位的温度达到对应的上限温度,则切换至切断控制模式,以停止对所述待控制部位的加热;
第二判断模块,用于如果所述待控制座椅上有人,则判断所述车辆是否处于行驶状态;
第二控制模块,用于如果所述待控制座椅上有人且所述车辆未处于行驶状态,则以手动控制模式控制所述待控制部位的温度,以根据乘坐者发送的手动调节指令控制所述待控制部位的温度,还用于在以所述手动控制模式控制所述待控制部位的温度的过程中,若所述待控制部位的温度低于下限温度,则切换至所述待机控制模式,若所述待控制部位的温度达到对应的上限温度,则切换至切断控制模式,以停止对所述待控制部位的加热;
第三控制模块,用于如果所述待控制座椅上有人且所述车辆处于行驶状态,则以自动控制模式、并根据所述预设最佳温度控制所述待控制部位的温度,以对所述待控制部位的温度进行自动控制,还用于在以所述自动控制模式控制所述待控制部位的温度的过程中,若所述待控制部位的温度低于下限温度,则切换至所述待机控制模式,若所述待控制部位的温度达到对应的上限温度,则切换至切断控制模式,以停止对所述待控制部位的加热。
CN202210399983.5A 2022-04-15 2022-04-15 车辆座椅的温度控制方法、装置 Active CN11465509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399983.5A CN114655093B (zh) 2022-04-15 2022-04-15 车辆座椅的温度控制方法、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399983.5A CN114655093B (zh) 2022-04-15 2022-04-15 车辆座椅的温度控制方法、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655093A CN114655093A (zh) 2022-06-24
CN114655093B true CN114655093B (zh) 2023-06-23

Family

ID=820362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399983.5A Active CN114655093B (zh) 2022-04-15 2022-04-15 车辆座椅的温度控制方法、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655093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25911A (zh) * 2013-07-22 2015-02-04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的座椅加热控制方法、系统及汽车
CN106828204A (zh) * 2016-12-27 2017-06-13 广东好帮手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车载通风加热座椅及其通风加热控制方法
CN110053530A (zh) * 2019-04-23 2019-07-26 江苏理工学院 一种座椅自动化的通风系统以及通风系统的控制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253490A (ja) * 2004-03-09 2005-09-2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空調座席装置
JP5359004B2 (ja) * 2007-04-19 2013-12-04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暖房装置付き座席
JP5223357B2 (ja) * 2008-01-29 2013-06-26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座席加熱装置
CN202641447U (zh) * 2012-02-05 2013-01-02 南京理工大学常熟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可连续调节温度的汽车保温坐垫
CN204483574U (zh) * 2015-02-13 2015-07-22 重庆交通大学 加热座椅
CN204774815U (zh) * 2015-07-17 2015-11-18 广西科技大学鹿山学院 汽车座椅自动加热装置
CN106183924A (zh) * 2016-07-21 2016-12-07 何颖 一种汽车座椅自动调温系统
CN206231334U (zh) * 2016-08-31 2017-06-09 廊坊市金色时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方向盘及座椅自动加热通风装置
CN108422906A (zh) * 2017-12-15 2018-08-21 蔚来汽车有限公司 座椅智能温控方法及系统
CN108196606B (zh) * 2017-12-27 2021-02-02 北京经纬恒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座椅表面温度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8454474B (zh) * 2018-03-02 2020-12-04 北京汽车集团越野车有限公司 车辆座椅加热系统、具有其的车辆和车辆座椅加热方法
CN112109610A (zh) * 2020-06-10 2020-12-22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座椅温度控制方法、车辆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WO2022016379A1 (zh) * 2020-07-21 2022-01-27 宁波吉利汽车研究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集成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US20220032830A1 (en) * 2020-07-31 2022-02-03 Lear Corporation Vehicle seat with multiple and independently operated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es
CN112373359A (zh) * 2020-10-10 2021-02-19 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车载智能儿童座椅及其控制方法
CN113002579A (zh) * 2021-03-25 2021-06-22 兰普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铁路碳纤维座椅加热装置
CN113650538B (zh) * 2021-08-30 2023-04-18 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 车辆座椅自动加热和通风控制方法及系统
CN215793768U (zh) * 2021-09-15 2022-02-11 天汉毅成(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地铁加热座椅
CN113799665B (zh) * 2021-10-29 2022-11-22 北京经纬恒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座椅支撑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4153241A (zh) * 2021-11-05 2022-03-08 苏州永合益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座椅电器节能温控系统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25911A (zh) * 2013-07-22 2015-02-04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的座椅加热控制方法、系统及汽车
CN106828204A (zh) * 2016-12-27 2017-06-13 广东好帮手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车载通风加热座椅及其通风加热控制方法
CN110053530A (zh) * 2019-04-23 2019-07-26 江苏理工学院 一种座椅自动化的通风系统以及通风系统的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655093A (zh) 2022-06-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63180B (zh) 装备有加热器的座椅
USRE38128E1 (en) Variable temperature seat climate control system
US9045066B2 (en) Heater control unit and vehicle seat heater
JP4175000B2 (ja) 温度調節装置およびこの装置を内蔵した座席
US20140338882A1 (en) HVAC Control for Vehicles with Start/Stop Engines
US11155190B2 (en) Vehicle seat heater and vehicle seat
US10906378B2 (en) Radiant heater device
CN113799665B (zh) 一种座椅支撑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4655093B (zh) 车辆座椅的温度控制方法、装置
US11052798B2 (en) Air supply device for a motor vehicle seat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the air supply device
JP2020525339A (ja) 自動車の座席用の座席調節装置および自動車
US20160332502A1 (en) Hvac control for vehicles with start/stop engines
KR101950254B1 (ko) 차량탑승자의 부재를 감지하는 지능형 카시트
KR101664696B1 (ko) 승객감지장치를 이용한 시트 히터 온도제어방법
KR20080074580A (ko) 차량용 열선시트 제어 방법
JP5168653B2 (ja) 送風装置及び覚醒装置
JPH0676920A (ja) シート用ヒータ制御方法およびヒータ制御装置
KR102061841B1 (ko) 자동차 시트의 레그레스트 안전 작동 제어 장치
KR20110092571A (ko) 자동차 및 그 제어방법
GB2427039A (en) A method for pre-heating a seat for a vehicle based on the available power of a battery
JP2006069327A (ja) 車両シート用空調装置
JP2006271447A (ja) シートヒータ装置
KR102394324B1 (ko) 차량용 공조장치
CN218536443U (zh) 多重感知加热座垫
CN210760356U (zh) 汽车座椅通风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