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651714B - 一种天麻种麻栽培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天麻种麻栽培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651714B
CN114651714B CN202210507384.0A CN202210507384A CN114651714B CN 114651714 B CN114651714 B CN 114651714B CN 202210507384 A CN202210507384 A CN 202210507384A CN 114651714 B CN114651714 B CN 11465171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ed
cultivation
hemp
layer
gastrodia elat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50738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651714A (zh
Inventor
孙志蓉
朱成豪
张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filed Critical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Priority to CN202210507384.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651714B/zh
Publication of CN1146517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65171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65171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65171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31/00Soilless cultivation, e.g. hydroponic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18/00Cultivation of mushrooms
    • A01G18/20Culture media, e.g. compost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18/00Cultivation of mushrooms
    • A01G18/40Cultivation of spawn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18/00Cultivation of mushrooms
    • A01G18/60Cultivation rooms; Equipment therefor
    • A01G18/64Cultivation containers; Lids therefor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22/00Cultivation of specific crops or pla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A01G22/25Root crops, e.g. potatoes, yams, beet or wasabi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24/00Growth substrates; Culture media; Apparatus or methods therefor
    • A01G24/20Growth substrates; Culture media; Apparatus or methods therefor based on or containing natural organic material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24/00Growth substrates; Culture media; Apparatus or methods therefor
    • A01G24/20Growth substrates; Culture media; Apparatus or methods therefor based on or containing natural organic material
    • A01G24/22Growth substrates; Culture media; Apparatus or methods therefor based on or containing natural organic material containing plant material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24/00Growth substrates; Culture media; Apparatus or methods therefor
    • A01G24/20Growth substrates; Culture media; Apparatus or methods therefor based on or containing natural organic material
    • A01G24/22Growth substrates; Culture media; Apparatus or methods therefor based on or containing natural organic material containing plant material
    • A01G24/25Dry fruit hulls or husks, e.g. chaff or coir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24/00Growth substrates; Culture media; Apparatus or methods therefor
    • A01G24/30Growth substrates; Culture media; Apparatus or methods therefor based on or containing synthetic organic compound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Mycology (AREA)
  • Botany (AREA)
  • Micro-Organisms Or Cultivation Processe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天麻种麻栽培方法,涉及天麻栽培技术领域。通过从下至上依次铺设的N层种麻栽培层,同时进行温度和水分管理,来培养天麻种麻。使用该种麻栽培层中所设置的承载托盘,可替代传统的木材、沙土和河沙,改善了种麻栽培层的通透性,保证了养分供给,增强了种麻的抗病性,提高了种麻的产量。在收获种麻的同时,减少了河沙和沙土的采挖,节约了木材,达到了保护生态环境,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

Description

一种天麻种麻栽培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天麻栽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天麻种麻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天麻(Gastrodiaelata Bl.)为兰科植物,以干燥块茎入药,是重要的中药材,应用十分广泛。天麻的主要化学成分为天麻素,具有息风止痉,平抑肝阳,祛风通络等功效,主治小儿惊风,癫痫抽搐,破伤风,头痛眩晕,手足不遂,肢体麻木,风湿痹痛等症。由于天麻无根、无绿色叶片,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其种子必须与萌发菌共生获得营养而萌发,种子萌发后只有与蜜环菌共生获得营养物质,才能长出米麻和白麻(种麻),与蜜环菌共生继续生长,最后长成箭麻。箭麻采收后,质重、麻形好的留作母麻,培育种子,其余箭麻加工成商品麻做药用或用作产品加工原料。
传统的天麻种麻栽培方法是,选择待播种场地,在准备好的栽培床上先铺设一层栽培基料,再将拌萌发菌的天麻种子撒在栽培基料上,后在上面摆放提前培养好的蜜环菌菌棒,上面再铺一层栽培基料,最后再盖上一层树叶或杂草,进行控温保湿栽培,生长周期结束后,收获天麻种麻。这类栽培方式多存在以下问题:(1)覆盖树叶或杂草,喷水后密封严实,导致透气性不佳,利水性变差,极易导致天麻发病。(2)栽培基料选择木材、谷壳作为营养供应体养分供给量不足,前期木材、谷壳养分难以利用,随着木材腐蚀速度加快,导致栽培后期养分不足。(3)栽培基料选择木材、沙,成本较高,同时砍树、挖沙不利于生态环境保护。(4)种麻产量较低。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天麻种麻栽培方法,该方法,提高了天麻种麻单位面积产量,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天麻种麻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包括从下至上依次铺设N层种麻栽培层,对所述种麻栽培层进行温度和水分管理,待所述种麻成熟后进行采收,所述N≥1;其中,每一层所述种麻栽培层的铺设方法包括:
步骤1、铺设混合基质层;
步骤2、在所述混合基质层上铺设萌发菌、基质与天麻种子的第一拌合物层;
步骤3、在所述第一拌合物层上放置承载托盘,所述承载托盘具有至少一个槽结构,每一所述槽结构的底部镂空,所述镂空处放置接有蜜环菌的菌枝;
步骤4、在所述承载托盘上继续铺设萌发菌、基质与天麻种子的第二拌合物层;
步骤5、在所述第二拌合物层上铺设混合基质层。
进一步地,当所述N大于1时,第N层所述种麻栽培层的铺设方法包括:重复步骤2至步骤5获得第N层种麻栽培层。
进一步地,所述混合基质层由以下重量比原料组成:树叶、麦麸、玉米麸、谷壳子和谷壳子粉按重量比(60-95):(1-10):(1-10):(2-15):(1-5)混合而成。
进一步地,所述承载托盘由以下原料制备得到:组成混合基质层的原料、蔗糖、酵母膏、山苍子树叶粉。
进一步地,以组成混合基质层的原料的重量百分比计,所述蔗糖占组成混合基质层的原料的重量百分比为5%~15%,所述酵母膏占组成混合基质层的原料的重量百分比为5%~15%,所述山苍子树叶粉占组成混合基质层的原料的重量百分比为20%~40%。
进一步地,所述混合基质层原料中,所述树叶为无霉变、无虫蛀的壳斗科、桦树科树种的干树叶;所述树叶在使用前先用清水浸泡处理2~3天并沥干。
进一步地,所述萌发菌为小菇属真菌;所述蜜环菌为伞菌目口蘑科蜜环菌属真菌。
进一步地,所述种麻栽培层设置在三角型或梯型垄两侧。
进一步地,所述温度管理中,栽培的温度控制在18℃~25℃。
进一步地,所述水分管理中,栽培的湿度控制在50%~60%。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取得的技术进步是:
(1)本发明提供的天麻种麻栽培方法,通过设置承载托盘,将接有蜜环菌的菌枝放置在承载托盘底部镂空处,使得接有蜜环菌的菌枝间有一定的间距,既能有效防止菌枝之间发生交叉感染,又可以促进原球茎与蜜环菌接触后的生长,有利于菌的生长和天麻种子萌发生长;承载托盘增加了栽培层的透气性,提高了天麻自身对病害的抵御能力,并且减少了接有蜜环菌的菌枝与土壤的接触,有效控制了土壤的污染,也杜绝了土壤中农药残留物对菌枝的影响。承载托盘的原料可以作为营养供应源,为种麻生长提供充足的养分,使得天麻种子发芽率高,成活率高,有效提高了天麻的产量、质量。承载托盘可以替代传统的木材和沙土、河沙,减少了河沙和沙土的采挖,节约了木材,达到了保护生态环境,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经试验验证,采用本发明技术方案种植的种麻产量可以高达10kg/m2~15kg/m2
(2)本发明进一步选择混合基质层由树叶、麦麸、玉米麸、谷壳子和谷壳子粉原料组成,上述混合基质层作为营养源,在种麻种植过程中为菌和种麻生长提供营养。而通过将混合基质层的原料与蔗糖、酵母膏、山苍子树叶粉混合,混合基质层的原料作为氮源和碳源,蔗糖作为碳源补充剂,酵母膏作为氮源补充剂,山苍子树叶粉作为天然植物粘结剂,将上述原料制成承载托盘后,承载托盘为纯天然材质,其可以作为混合基质层的补充营养源,在混合基质层的营养源消耗完后,承载托盘可以继续释放营养,为种麻生长提供养分。混合基质层与承载托盘协同作用,大大提高了种麻的产量和质量。
(3)本发明进一步选择混合基质层由以下重量比原料组成:树叶、麦麸、玉米麸、谷壳子和谷壳子粉按重量比(60-95):(1-10):(1-10):(2-15):(1-5)混合而成,上述特定配比下,可以获得最佳营养组合。进一步地,承载托盘中,选择所述蔗糖占组成混合基质层的原料的重量百分比为5%~15%,所述酵母膏占组成混合基质层的原料的重量百分比为5%~15%,所述山苍子树叶粉占组成混合基质层的原料的重量百分比为20%~40%时,混合基质层与承载托盘搭配,为种麻生长提供最佳营养源,进一步提高种麻的产量和质量。
(4)本发明进一步选择种麻栽培层设置在三角型或梯型垄两侧,三角型和梯型垄能起到沥水的作用,防止积水现象发生,有利于种麻的生长。除此之外,多层种麻栽培层的设置,能够进一步提高种麻的产量和白麻的数量。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双层种麻栽培层剖面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放置接有蜜环菌菌枝的承载托盘侧面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承载托盘30°斜视整体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与对比例天麻种麻栽培的种麻产量对比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与对比例天麻种麻栽培的种麻一级白麻比例对比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所述天麻种麻栽培方法作进一步具体描述,但不局限于此。
基于背景技术中上述的传统种麻栽培方法中存在的蜜环菌与种子接触率低,无法控制蜜环菌用量,透气性不佳等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天麻种麻栽培方法,具体实施例如下。
下述实施例中,用到的原料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市售原料。原料选择具体可以参考如下:
母麻:选择外观形状好、无病虫害、无损伤、无腐烂斑点、无畸形、薹粗,重量150-200g以上的箭麻。具体,可以在每年4-5月份采集符合上述要求的优质的箭麻作为母麻。
萌发菌:萌发菌菌种来源于小菇属真菌,具体可以选择石斛小菇或紫萁小菇等小菇属真菌,500g/袋。
蜜环菌:蜜环菌菌种来源于伞菌目口蘑科蜜环菌属真菌,具体可以选择锯末/枝条蜜环菌,750ml/袋。
混合基质:包括树叶、麦麸、玉米麸、谷壳子、谷壳子粉混合而成,树叶使用前用清水泡 2~3 天;其中,树叶选择无霉变、无虫蛀的干树叶,例如,壳斗科或桦树科树种的干树叶,谷壳子选择蒸后的谷壳子,可以起到杀菌软化的作用。
承载托盘:由以上混合基质、蔗糖和酵母膏组成,并添加山苍子树叶粉作为粘合剂,搅拌均匀后放置在托盘模型上黏制而成,并在凹陷处做镂空处理。
本发明以以下实施例来说明天麻种麻的栽培方法。该栽培方法包括如下步骤:从下至上依次铺设N层种麻栽培层,对所述种麻栽培层进行温度和水分管理,待所述种麻成熟后进行采收,所述N≥1。此处N可以为1、2或3等。示例的,当N选择为1时,即为种植1层种麻栽培层。当N选择为2时,即为从下至上种植2层种麻栽培层,第1层种麻栽培层在下方,第2层种麻栽培层设置在第1层种麻栽培层上。当N选择为3时,以此轮推。当然根据需要,种麻栽培层也可以设置为大于3层。
下面具体说明每一层所述种麻栽培层的铺设方法,如图1所示,包括:
步骤1、铺设混合基质层1。
具体地,混合基质层1可以由以下重量比原料组成:树叶、麦麸、玉米麸、谷壳子和谷壳子粉按重量比(60-95):(1-10):(1-10):(2-15):(1-5)混合而成。树叶可以选择为无霉变、无虫蛀的壳斗科或桦树科树种的干树叶;为了保证最佳种植效果,树叶在使用前可以先用清水浸泡处理2~3天并沥干,然后再与其他组份拌合。
步骤2、在所述混合基质层1上铺设萌发菌、基质与天麻种子的第一拌合物层2。
应理解,该步骤主要是对天麻种子进行萌发培育,然后再将萌发培育后的萌发菌、天麻种子与基质进行拌合,即得第一拌合物层2。
示例的,本实施例中萌发菌可以选择石斛小菇萌发菌,天麻种子选择符合上述要求的母麻。取石斛小菇萌发菌撕散后拌天麻种子,拌合均匀后装入塑料袋,放入培养房中培养72h。使用时,将其与基质拌合,铺设于混合基质层上后即得第一拌合物层2。其中,天麻种子与萌发菌的拌合比例为:播种1m2种麻需要天麻蒴果16~20个,萌发菌2袋。将经培养后或者,将天麻种子、石斛小菇萌发菌与基质直接拌匀,铺设于混合基质层上后即得第一拌合物层2。
又一示例的,本实施例中萌发菌选择紫萁小菇萌发菌,天麻种子由以下方法获得:在室内按畦宽 100 cm,行道宽 80 cm,移植 3 排箭麻,株距不小于 10 cm,行距不小于 20cm ;基质湿度控制在手握成团,不能溢水,松开即散。控制温度 23~25 ℃使其抽薹,抽薹后温度控制在 18~22 ℃,不超过 25 ℃。开花后进行人工授粉,果实成熟发软、有小裂口,花粉深色透亮时及时采摘,获得天麻蒴果。为了延长种子的寿命,可以将天麻蒴果中的种子取出放在玻璃瓶中,放进冰箱储存,温度控制在 1~5℃,储存时间不超过 2 个月,储存期及时检查。使用时将紫萁小菇萌发菌与天麻种子拌合均匀后装入塑料袋,塑料袋系紧,放置在阴凉通风处,放至 24 小时,种子萌发发白备用。其中,天麻种子与萌发菌的拌合比例同上,即:播种1m2需要16~20个天麻蒴果,萌发菌两袋。使用时,将上述拌匀后的天麻种子、萌发菌与基质混合铺设于混合基质层上后即得第一拌合物层2。
步骤3、在所述第一拌合物层2上放置承载托盘3,所述承载托盘3具有至少一个槽结构,每一所述槽结构的底部镂空,所述镂空处放置接有蜜环菌的菌枝5;
具体地,如图2和图3所示,承载托盘3由混合基质、蔗糖和酵母膏组成,并添加山苍子树叶粉作为粘合剂,搅拌均匀后放置在托盘模型上黏制而成,并在凹陷处做镂空处理。镂空处用于放置接有蜜环菌的菌枝。其中,混合基质的成分与步骤1中的混合基质相同,每播种1m2需要蜜环菌菌种6瓶。
步骤4、在所述承载托盘3上继续铺设萌发菌、基质与天麻种子的第二拌合物层4。
应理解,该步骤中,第二拌合物层4所采用的原料以及操作步骤与步骤2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5、在所述第二拌合物层4上铺设混合基质层1。
应理解,该步骤中的混合基质层所采用的原料以及操作步骤与步骤1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此外,具体操作时,当选择铺设两层及以上的种麻栽培层时,仅需要在已经铺设完成的种麻栽培层上重复步骤2至步骤5即可。
进一步地,本发明还提供了以下具体实施例来说明天麻种麻栽培方法。具体如下:
实施例1
本发明实施例的天麻种麻栽培方法,包括从下至上依次铺设的一层种麻栽培层,该层种麻栽培层的铺设方法包括:
步骤1、铺设混合基质层;其中,混合基质层由以下重量比原料组成:树叶、麦麸、玉米麸、谷壳子和谷壳子粉按重量比95:1:1:2:1混合而成。
具体地,树叶可以选择为无霉变、无虫蛀的壳斗科或桦树科树种的干树叶,在使用前先用清水浸泡处理2~3天并沥干。
步骤2、在上述混合基质层上铺设萌发菌、基质与天麻种子的第一拌合物层;其中,萌发菌为小菇属真菌,基质为树叶,例如可以选择阔叶树的树叶。
具体地,萌发菌取石斛小菇萌发菌,撕散后拌天麻种子,拌合均匀后装入塑料袋,放入培养房中培养72h。其中,天麻种子与萌发菌的拌合比例为:播种1m2需要天麻蒴果16~20个,萌发菌2袋。使用时,将袋内的石斛小菇萌发菌、天麻种子与阔叶树树叶拌合,铺设于混合基质层上后即得第一拌合物层。由于通过调整阔叶树树叶的添加量来调整第一拌合物层的厚度,因此阔叶树树叶的添加量可以根据第一拌合物层的厚度来调整。
步骤3、在上述第一拌合物层上放置承载托盘,如图4所示,上述承载托盘包括多个槽结构,且每一上述槽结构的底部镂空,上述镂空处放置接有蜜环菌的菌枝;其中,承载托盘由以下原料制备得到:组成混合基质层的原料、蔗糖、酵母膏、山苍子树叶粉;其中,承载托盘中混合基质层的原料配比与本实施例中步骤1相同,以组成混合基质层的原料的重量百分比计,蔗糖占组成混合基质层的原料的重量百分比为5%,酵母膏占组成混合基质层的原料的重量百分比为5%,山苍子树叶粉占组成混合基质层的原料的重量百分比为40%;上述承载托盘的厚度为3cm;蜜环菌为伞菌目口蘑科蜜环菌属真菌,每播种1m2需要蜜环菌菌种6瓶。
步骤4、在上述承载托盘上继续铺设萌发菌、基质与天麻种子的第二拌合物层。该步骤中,第二拌合物层所采用的原料以及操作步骤与本实施例中步骤2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5、在上述第二拌合物层上铺设混合基质层。该步骤中的混合基质层所采用的原料以及操作步骤与本实施例中步骤1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然后对种麻栽培层进行温度管理和水分管理。待天麻种麻成熟后进行采收。在本实施例,栽培的温度控制在18℃;栽培的湿度控制在50%。
采用本发明实施例方法继续进行培育实践,具体如下:申请人在2020年4月,在海拔800~1000米,坡度合适,较平整处设置塑料大棚,大棚上安置遮阳网,按“金字塔”型立栽法,并采用发明实施例的栽培方法进行种麻栽培,栽培面积为5m2,当年12月采收,得到种麻51kg,其中,一级白麻4.3kg。即本实施例中种麻的产量为10.2kg/m2,平均一级白麻的比例为8.5%。
实施例2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天麻种麻栽培方法,包括:
从下至上依次铺设2层种麻栽培层,上述第一层种麻栽培层的铺设方法包括:
步骤1、铺设混合基质层;其中,混合基质层由以下重量比原料组成:树叶、麦麸、玉米麸、谷壳子和谷壳子粉按重量比72:6:6:13:3混合而成;树叶为无霉变、无虫蛀的壳斗科、桦树科树种的干树叶;上述树叶在使用前先用清水浸泡处理3天并沥干;混合基质的厚度为0.5cm。
步骤2、在上述混合基质层上铺设萌发菌、基质与天麻种子的第一拌合物层;其中,萌发菌为小菇属真菌,基质为树叶,例如可以选择阔叶树的树叶。
具体地,萌发菌选择紫萁小菇萌发菌,天麻种子由以下方法获得:在室内按畦宽100 cm,行道宽 80 cm,移植 3 排箭麻,株距不小于 10 cm,行距不小于 20 cm ;基质湿度控制在手握成团,不能溢水,松开即散。控制温度 23~25 ℃使其抽薹,抽薹后温度控制在18~22 ℃,不超过 25 ℃。开花后进行人工授粉,果实成熟发软、有小裂口,花粉深色透亮时及时采摘,获得天麻蒴果。将紫萁小菇萌发菌,拌天麻种子,拌合均匀后装入塑料袋,塑料袋系紧,放置在阴凉通风处,放至 24 小时,种子萌发发白备用。其中,天麻种子与萌发菌的拌合比例同上,即:播种1m2需要天麻蒴果16~20个,萌发菌2袋。使用时,将上述拌匀后的天麻种子、萌发菌与基质混合铺设于混合基质层上后即得第一拌合物层。基质用量调整同实施例1。
步骤3、在上述第一拌合物层上设置承载托盘,如图4所示,上述承载托盘包括多个槽结构,且每一上述槽结构的底部镂空,上述镂空处放置接有蜜环菌的菌枝;其中,承载托盘由以下原料制备得到:组成混合基质层的原料、蔗糖、酵母膏、山苍子树叶粉;其中,承载托盘中混合基质层的原料配比与本实施例中步骤1相同,以组成混合基质层的原料的重量百分比计,蔗糖占组成混合基质层的原料的重量百分比为8%,酵母膏占组成混合基质层的原料的重量百分比为5%,山苍子树叶粉占组成混合基质层的原料的重量百分比为40%;上述承载托盘的厚度为5cm;蜜环菌为伞菌目口蘑科蜜环菌属真菌。每播种1m2需要蜜环菌菌种6瓶。
步骤4、在上述承载托盘上继续铺设萌发菌、基质与天麻种子的第二拌合物层。
应理解,该步骤中,第二拌合物层所采用的原料以及操作步骤与本实施例中步骤2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5、在上述第二拌合物层上铺设混合基质层,获得第一层种麻栽培层。
应理解,该步骤中的混合基质层所采用的原料以及操作步骤与本实施例中步骤1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6、在第一层种麻栽培层上重复步骤2至步骤5获得第二层种麻栽培层。然后对种麻栽培层进行温度管理和水分管理,待天麻种麻成熟后进行采收。在本实施例,上述栽培在温度管理中,栽培的温度控制在20℃;水分管理中,栽培的湿度控制在55%。
采用本发明实施例方法继续进行培育实践,具体如下:申请人在2021年4月,在海拔800~1000米,坡度合适,较平整处设置塑料大棚,大棚上安置遮阳网,按“梯型”垄两侧进行立栽,并采用发明实施例的栽培方法进行种麻栽培,栽培面积为5m2,当年12月采收,得到种麻71.5kg,其中,一级白麻7.3kg。即本实施例中种麻的产量为14.3kg/m2,平均一级白麻的比例为10.2%。
实施例3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天麻种麻栽培方法,包括
从下至上依次铺设2层种麻栽培层,上述第一层种麻栽培层的铺设方法包括:
步骤1、铺设混合基质层;其中,混合基质层由以下重量比原料组成:树叶、麦麸、玉米麸、谷壳子和谷壳子粉按重量比87:1:1:10:1混合而成;树叶为无霉变、无虫蛀的壳斗科、桦树科树种的干树叶;上述树叶在使用前先用清水浸泡处理3天并沥干;混合基质的厚度为0.5cm;
步骤2、在上述混合基质层上铺设萌发菌、基质与天麻种子的第一拌合物层;其中,萌发菌为小菇属真菌,基质为树叶。例如可以选择阔叶树的树叶。基质用量调整同实施例1。
具体地,萌发菌选择紫萁小菇萌发菌,天麻种子由以下方法获得:在室内按畦宽100 cm,行道宽 80 cm,移植 3 排箭麻,株距不小于 10 cm,行距不小于 20 cm ;基质湿度控制在手握成团,不能溢水,松开即散。控制温度 23~25 ℃使其抽薹,抽薹后温度控制在18~22 ℃,不超过 25 ℃。开花后进行人工授粉,果实成熟发软、有小裂口,花粉深色透亮时及时采摘,获得天麻蒴果。为了延长种子的使用寿命,可以将天麻蒴果中的种子取出放在玻璃瓶中,放进冰箱储存,温度控制在 1~5℃,储存时间不超过 2 个月,及时检查。使用时,将紫萁小菇萌发菌与种子拌合均匀后装入塑料袋,塑料袋系紧,放置在阴凉通风处,放至 24小时,种子萌发发白备用。其中,种子与萌发菌的拌合比例同上,即:播种1m2需要16~20个天麻蒴果,萌发菌2袋。使用时,将上述拌匀后的天麻种子、萌发菌与树叶基质混合铺设于混合基质层上后即得第一拌合物层。
步骤3、在上述第一拌合物层上设置承载托盘,如图4所示,上述承载托盘包括多个槽结构,且每一上述槽结构的底部镂空,上述镂空处放置接有蜜环菌的菌枝;其中,承载托盘由以下原料制备得到:组成混合基质层的原料、蔗糖、酵母膏、山苍子树叶粉;承载托盘中混合基质层的原料配比与本实施例步骤1相同,以组成混合基质层的原料的重量百分比计,蔗糖占组成混合基质层的原料的重量百分比为10%,酵母膏占组成混合基质层的原料的重量百分比为10%,山苍子树叶粉占组成混合基质层的原料的重量百分比为30%;上述承载托盘的厚度为8cm;蜜环菌为伞菌目口蘑科蜜环菌属真菌。每播种1m2种麻需要蜜环菌菌种6瓶
步骤4、在上述承载托盘上继续铺设萌发菌、基质与天麻种子的第二拌合物层。
应理解,该步骤中,第二拌合物层所采用的原料以及操作步骤与本实施例步骤2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5、在上述第二拌合物层上铺设混合基质层获得第一层种麻栽培层。
应理解,该步骤中的混合基质层所采用的原料以及操作步骤与本实施例步骤1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6、在第一层种麻栽培层上重复步骤2至步骤5获得第二层种麻栽培层。然后对种麻栽培层进行温度管理和水分管理,待天麻种麻成熟后进行采收。在本实施例,温度管理中,栽培的温度控制在25℃;水分管理中,栽培的湿度控制在60%。
采用本发明实施例方法继续进行培育实践,具体如下:申请人在2021年4月,在海拔800~1000米,坡度合适,较平整处设置塑料大棚,大棚上安置遮阳网,分别按“梯型”垄和“金字塔”型垄两侧进行立栽,并采用发明实施例的栽培方法进行种麻栽培,栽培面积为5m2,当年12月采收,得到种麻75.5kg,其中,一级白麻9.8kg。即本实施例中种麻的产量为15.1kg/m2,平均一级白麻的比例为12.9%。
实施例4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的天麻种麻栽培方法,包括
从下至上依次铺设3层种麻栽培层,上述第一层种麻栽培层的铺设方法包括:
步骤1、铺设混合基质层;其中,混合基质层由以下重量比原料组成:树叶、麦麸、玉米麸、谷壳子和谷壳子粉按重量比60:10:10:15:5混合而成;树叶为无霉变、无虫蛀的壳斗科、桦树科树种的干树叶;上述树叶在使用前先用清水浸泡处理3天并沥干;混合基质的厚度为0.3cm。
步骤2、在上述混合基质层上铺设萌发菌、基质与天麻种子的第一拌合物层;其中,萌发菌为小菇属真菌,基质为树叶。例如可以选择阔叶树的树叶,基质用量调整同实施例1。
具体地,萌发菌取紫萁小菇萌发菌,撕散后拌天麻种子,拌合均匀后装入塑料袋,放入培养房中培养72h。其中,天麻种子与萌发菌的拌合比例为:播种1m2需要天麻蒴果16~20个,萌发菌2袋。使用时,将袋内的紫萁小菇萌发菌、天麻种子与树叶拌合,铺设于混合基质层上后即得第一拌合物层。
步骤3、在上述第一拌合物层上设置承载托盘,如图4所示,上述承载托盘包括多个槽结构,且每一上述槽结构的底部镂空,上述镂空处放置接有蜜环菌的菌枝;其中,承载托盘由以下原料制备得到:组成混合基质层的原料、蔗糖、酵母膏、山苍子树叶粉;承载托盘中混合基质层的原料配比与步骤1相同,以组成混合基质层的原料的重量百分比计,蔗糖占组成混合基质层的原料的重量百分比为15%,酵母膏占组成混合基质层的原料的重量百分比为15%,山苍子树叶粉占组成混合基质层的原料的重量百分比为20%;上述承载托盘的厚度为7cm;蜜环菌为伞菌目口蘑科蜜环菌属真菌。每播种1m2需要蜜环菌菌种6瓶。
步骤4、在上述承载托盘上继续铺设萌发菌、基质与天麻种子的第二拌合物层。
应理解,该步骤中,第二拌合物层所采用的原料以及操作步骤与本实施例中步骤2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5、在上述第二拌合物层上铺设混合基质层获得第一层种麻栽培层。
应理解,该步骤中,第二拌合物层所采用的原料以及操作步骤与本实施例中步骤2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6、在第一层种麻栽培层上重复步骤2至步骤5获得第二层种麻栽培层。第3层上述种麻栽培层的的铺设方法包括:重复步骤2至步骤5获得第3层种麻栽培层。然后对种麻栽培层进行温度管理和水分管理,待天麻种麻成熟后进行采收。在本实施例,温度管理中,栽培的温度控制在23℃;水分管理中,栽培的湿度控制在60%。
采用本发明实施例方法继续进行培育实践,具体如下:申请人在2021年4月,在海拔800~1000米,坡度合适,较平整处设置塑料大棚,大棚上安置遮阳网,在“金字塔”垄两侧进行立栽,并采用发明实施例的栽培方法进行种麻栽培,栽培面积为5m2,当年12月采收,得到种麻64kg,其中,一级白麻7.3kg。即本实施例中种麻的产量为12.8kg/m2,平均一级白麻的比例为11.4%。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在具体实施时,种麻栽培层设置在“三角型”垄两侧或梯形垄两侧,种麻栽培层设置在“三角型”垄或梯形垄的两侧,这样,种植过程中遇到雨季时,方便雨水顺利排出,减少积水对种麻的影响。此外,水分管理中,可以采用常规的浇灌方式进行水分管理,也可以采用地灌方式,例如,在三角型垄内插入下端具进行水分管理。还需要说明的是,铺设种麻栽培层时,每播种1m2需要天麻蒴果16~20个,萌发菌2袋,蜜环菌菌种6瓶。
对比例1
与实施例3相比,仅步骤3中铺设方法不同,该对比例1中,直接将接有蜜环菌的菌枝、混合基质层的原料、蔗糖、酵母膏、山苍子树叶粉铺设于在第一拌合物层上,即把承载托盘换成常规种植的菌棒。具体添加量与实施例3相同。
采用本发明实施例方法继续进行培育实践,具体如下:申请人在2021年4月,在海拔800~1000米,坡度合适,较平整处设置塑料大棚,大棚上安置遮阳网,在“金字塔”垄两侧进行立栽,并采用发明实施例的栽培方法进行种麻栽培,栽培面积为5m2,当年12月采收,得到种麻39kg,其中,一级白麻2.7kg。即本实施例中种麻的产量为7.8kg/m2,平均一级白麻的比例为6.9%。
对比例2
与实施例3相比,仅步骤3中承载托盘的原料不同,该对比例2中,将步骤3中蔗糖和酵母膏去除,其他用量不变,将混合基质层的原料、山苍子树叶粉,搅拌均匀后放置在托盘模型上黏制而成,并在凹陷处做镂空处理。铺设于在第一拌合物层上。
采用本发明实施例方法继续进行培育实践,具体如下:申请人在2021年4月,在海拔800~1000米,坡度合适,较平整处设置塑料大棚,大棚上安置遮阳网,在“金字塔”垄两侧进行立栽,并采用发明实施例的栽培方法进行种麻栽培,栽培面积为5m2,当年12月采收,得到种麻48.5kg,其中,一级白麻3.8kg。即本实施例中种麻的产量为9.7kg/m2,平均一级白麻的比例为7.9%。
对比例3
与实施例3相比,仅步骤3中承载托盘的原料不同,该对3比例中,将步骤3中酵母膏去除,其他用量不变,将混合基质层的原料、蔗糖、山苍子树叶粉,搅拌均匀后放置在托盘模型上黏制而成,并在凹陷处做镂空处理。铺设于在第一拌合物层上。
采用本发明实施例方法继续进行培育实践,具体如下:申请人在2021年4月,在海拔800~1000米,坡度合适,较平整处设置塑料大棚,大棚上安置遮阳网,在“金字塔”垄两侧进行立栽,并采用发明实施例的栽培方法进行种麻栽培,栽培面积为5m2,当年12月采收,得到种麻53kg,其中,一级白麻4.4kg。即本实施例中种麻的产量为10.6kg/m2,平均一级白麻的比例为8.3%。
对比例4
与实施例3相比,仅步骤3中承载托盘的原料不同,该对比例4中,将步骤3中蔗糖去除,其他用量不变,将混合基质层的原料、酵母膏、山苍子树叶粉,搅拌均匀后放置在托盘模型上黏制而成,并在凹陷处做镂空处理。铺设于在第一拌合物层上。
采用本发明实施例方法继续进行培育实践,具体如下:申请人在2021年4月,在海拔800~1000米,坡度合适,较平整处设置塑料大棚,大棚上安置遮阳网,在“金字塔”垄两侧进行立栽,并采用发明实施例的栽培方法进行种麻栽培,栽培面积为5m2,当年12月采收,得到种麻50.5kg,其中,一级白麻4.1kg。即本实施例中种麻的产量为10.1kg/m2,平均一级白麻的比例为8.1%。
对比例5
与实施例3相比,该对比例5中,将步骤3中山苍子树叶粉去除,其他用量不变,将混合基质层的原料、酵母膏、蔗糖,搅拌均匀,代替承载托盘,铺设于在第一拌合物层上,形成拌合物层,再将接有蜜环菌的菌枝均匀铺设于该拌合物层上,其余不变。
采用本发明实施例方法继续进行培育实践,具体如下:申请人在2021年4月,在海拔800~1000米,坡度合适,较平整处设置塑料大棚,大棚上安置遮阳网,在“金字塔”垄两侧进行立栽,并采用发明实施例的栽培方法进行种麻栽培,栽培面积为5m2,当年12月采收,得到种麻50.5kg,其中,一级白麻4.1kg。即本实施例中种麻的产量为8.5kg/m2,平均一级白麻的比例为7.7%。
由上述实施例可知,按照本发明所述栽培方法,配合特定的承载托盘,种麻的产量可以达到10.2kg/m2~15.1kg/m2
由实施例3和对比例1可知,将承载托盘固定菌棒替换为常规种植的菌棒后,由于常规种植时,栽培层的透气性差,影响天麻种子萌发和种麻生长。且栽培前期,菌棒接触的木材养分难以利用,而第一拌合物层作为营养供应体养分供给量不足,而随着后期木材腐蚀速度加快,导致栽培后期养分不足,最终导致种麻的产量由15.1kg/m2降低至7.8kg/m2,平均一级白麻的比例降为6.9%。
由实施例3和对比例2可知,去除承载托盘中蔗糖和酵母膏,仅用混合基质层的原料、山苍子树叶粉黏制成承载托盘后,固定菌棒,由于缺少碳源补充剂和氮源补充剂,在混合基质的营养源消耗完成后,不能继续为种麻生长提供充足的碳源和氮源养分,导致种麻的产量由15.1kg/m2降为9.7kg/m2,平均一级白麻的比例降为7.9%。
由实施例3和对比例3可知,去除承载托盘中酵母膏,仅用混合基质层的原料、蔗糖、山苍子树叶粉黏制成承载托盘后,固定菌棒,由于缺少氮源补充剂,在混合基质的营养源消耗完成后,不能继续为种麻生长提供充足的氮源养分,导致种麻的产量由15.1kg/m2降为10.6kg/m2,平均一级白麻的比例降为8.3%。
由实施例3和对比例4可知,去除承载托盘中蔗糖,仅用混合基质层的原料、酵母膏、山苍子树叶粉黏制成承载托盘后,固定菌棒,由于缺少碳源补充剂,在混合基质的营养源消耗完成后,不能继续为种麻生长提供充足的碳源养分,导致种麻的产量由15.1kg/m2降为10.1kg/m2,平均一级白麻的比例降为8.1%。
由实施例3和对比例5可知,去除承载托盘中山苍子树叶粉,仅用混合基质层的原料、酵母膏、蔗糖拌合成拌合物层,代替承载托盘,由于拌合物层不能提供有效的支撑,猜想可能是栽培层的透气性变差,导致种麻萌发和生长收到影响,进而导致种麻的产量降为8.5kg/m2,平均一级白麻的比例降为7.7%。
由上述分析可知,混合基质、酵母膏、蔗糖和山苍子树叶粉协同作用制备得到的承载托盘,对天麻种麻栽培具有突出的有益效果,可以大大提高种麻的产量,以及提高平均一级白麻的比例。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天麻种麻栽培方法,通过基质的改造升级有效减少了传统天麻种植中沙子的使用,并经过连耕连作实验,与传统采用河沙、沙土等作为填充物进行天麻栽培处理的方法相比,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天麻种麻栽培方法能够有效的避免天麻的减产现象,又能够将承载托盘模型替代木棒,减少木材的用量,从而降低了天麻的栽培成本。本发明提供的栽培方法还可起到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保护生态环境等作用,对于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平衡性,加速推进我国建设生态文明的整体步伐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推广应用本发明的栽培方法,可以有效促进天麻种植地区的经济发展,增加当地民众的收入,对响应政府扶贫产业,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他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8)

1.一种天麻种麻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从下至上依次铺设N层种麻栽培层,对所述种麻栽培层进行温度和水分管理,待所述种麻成熟后进行采收,所述N>1;其中,第一层所述种麻栽培层的铺设方法包括:
步骤1、铺设混合基质层,其中,所述混合基质层由以下原料组成:树叶、麦麸、玉米麸、谷壳子和谷壳子粉;
步骤2、在所述混合基质层上铺设萌发菌、基质与天麻种子的第一拌合物层;
步骤3、在所述第一拌合物层上放置承载托盘,所述承载托盘具有至少一个槽结构,每一所述槽结构的底部镂空,所述镂空处放置接有蜜环菌的菌枝,其中,所述承载托盘由以下原料制备得到:组成混合基质层的原料、蔗糖、酵母膏、山苍子树叶粉;
步骤4、在所述承载托盘上继续铺设萌发菌、基质与天麻种子的第二拌合物层;
步骤5、在所述第二拌合物层上铺设混合基质层;
第N层所述种麻栽培层的铺设方法包括:重复步骤2至步骤5获得第N层种麻栽培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麻种麻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基质层由以下重量比原料组成:树叶、麦麸、玉米麸、谷壳子和谷壳子粉按重量比60-95:1-10:1-10:2-15:1-5混合而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麻种麻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以组成混合基质层的原料的重量百分比计,所述蔗糖占组成混合基质层的原料的重量百分比为5%~15%,所述酵母膏占组成混合基质层的原料的重量百分比为5%~15%,所述山苍子树叶粉占组成混合基质层的原料的重量百分比为20%~40%。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天麻种麻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基质层原料中,所述树叶为无霉变、无虫蛀的壳斗科、桦树科树种的干树叶;所述树叶在使用前先用清水浸泡处理2~3天并沥干。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麻种麻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萌发菌为小菇属真菌;所述蜜环菌为伞菌目口蘑科蜜环菌属真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麻种麻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种麻栽培层设置在三角型或梯型垄两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麻种麻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管理中,栽培的温度控制在18℃~25℃。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麻种麻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分管理中,栽培的湿度控制在50%~60%。
CN202210507384.0A 2022-05-10 2022-05-10 一种天麻种麻栽培方法 Active CN11465171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507384.0A CN114651714B (zh) 2022-05-10 2022-05-10 一种天麻种麻栽培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507384.0A CN114651714B (zh) 2022-05-10 2022-05-10 一种天麻种麻栽培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651714A CN114651714A (zh) 2022-06-24
CN114651714B true CN114651714B (zh) 2023-08-29

Family

ID=820381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507384.0A Active CN114651714B (zh) 2022-05-10 2022-05-10 一种天麻种麻栽培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651714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00036580A (ko) * 2000-03-22 2000-07-05 이득윤 천마재배방법
KR20130058715A (ko) * 2013-05-15 2013-06-04 조홍기 천마재배 조성체를 이용한 천마재배 방법
CN108450268A (zh) * 2018-01-19 2018-08-28 普安县红星村康泰中草药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 一种利用人工菌棒种植天麻的方法
CN108651252A (zh) * 2018-04-24 2018-10-16 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万福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 天麻的栽培种植方法
KR20190044959A (ko) * 2017-10-23 2019-05-02 여성달 천마재배용 건축구조물 및 이를 이용한 천마재배방법
CN212436697U (zh) * 2020-05-11 2021-02-02 李有国 一种用于土体内的栽培托盘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00036580A (ko) * 2000-03-22 2000-07-05 이득윤 천마재배방법
KR20130058715A (ko) * 2013-05-15 2013-06-04 조홍기 천마재배 조성체를 이용한 천마재배 방법
KR20190044959A (ko) * 2017-10-23 2019-05-02 여성달 천마재배용 건축구조물 및 이를 이용한 천마재배방법
CN108450268A (zh) * 2018-01-19 2018-08-28 普安县红星村康泰中草药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 一种利用人工菌棒种植天麻的方法
CN108651252A (zh) * 2018-04-24 2018-10-16 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万福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 天麻的栽培种植方法
CN212436697U (zh) * 2020-05-11 2021-02-02 李有国 一种用于土体内的栽培托盘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雷生辉.《摆脱贫困的记忆 我在贫困地区和省扶贫办工作的40年》.三秦出版社,2006,(第一版),第277-278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651714A (zh) 2022-06-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004421A (zh) 一种名贵中药材铁皮石斛的种植方法
CN103190292A (zh) 粗腿羊肚菌的林下栽培方法
CN106258478B (zh) 利用秸秆发酵基质制作的羊肚菌营养袋及其制备方法
CN110972807A (zh) 一种灵芝的轮作方法
CN103858628A (zh) 一种加工番茄穴盘育苗方法
CN105900723A (zh) 一种珠子参的育苗方法及栽培方法
CN110810190A (zh) 一种利用林下仿生态菌床栽培天麻的方法
CN106258594A (zh) 南方红豆杉培育基质及培育方法
CN105993605A (zh) 一种猪苓高产栽培技术
CN111602568B (zh) 一种高寒地区黄芪栽植方法
CN114651714B (zh) 一种天麻种麻栽培方法
CN115918443A (zh) 一种用营养钵栽培天麻的菌材制作方法及天麻种植方法
CN105612854A (zh) 一种小黄瓜的日光温室的绿色种植方法
CN102379206A (zh) 一种紫茸制种、栽培方法
CN114874920A (zh) 一种羊肚菌菌株及其栽培方法
CN100499997C (zh) 杏香兔耳风繁育方法
CN113557906A (zh) 一种野生古茶树实生苗的繁育方法及野生古茶树实生苗茶的制作方法
CN117204269A (zh) 一种羊肚菌-天麻套、轮作的仿野生立体生态种植方法
CN103202208B (zh) 早稻免催芽无土育秧方法
CN112042493A (zh) 一种芋头套种竹荪的种植方法
CN112205239B (zh) 微生物培养液及其在崖壁真菌培育和石斛共生种植方法
CN110558153A (zh) 废弃滑菇菌袋在北方冬季简易温室内再利用技术方法
CN111434210A (zh) 一种结球甘蓝轻简化的套种方法
CN111771617B (zh) 一种香菇大棚层架下套种黄精的方法
CN107318559A (zh) 一种龙眼的栽培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