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641864A - 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641864A
CN114641864A CN202080075964.6A CN202080075964A CN114641864A CN 114641864 A CN114641864 A CN 114641864A CN 202080075964 A CN202080075964 A CN 202080075964A CN 114641864 A CN114641864 A CN 11464186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emitting
emitting element
light
layer
display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7596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三并彻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Grou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Grou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Group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Grou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46418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64186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22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 G09G3/3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s
    • G09G3/32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s semiconductive, e.g. us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 G09G3/3208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s semiconductive, e.g. us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organic, e.g. using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 [OLED]
    • G09G3/3225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s semiconductive, e.g. us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organic, e.g. using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 [OLED] using an active matrix
    • G09G3/3233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s semiconductive, e.g. us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organic, e.g. using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 [OLED] using an active matrix with pixel circuitry controlling the current through the light-emitting element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22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 G09G3/3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s
    • G09G3/32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s semiconductive, e.g. us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 G09G3/3208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s semiconductive, e.g. us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organic, e.g. using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 [OLED]
    • G09G3/3225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s semiconductive, e.g. us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organic, e.g. using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 [OLED] using an active matrix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01Head-up displays
    • G02B27/017Head mounted
    • G02B27/0172Head mounted characterised by optical feature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2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form or geometrical disposition of the individual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33/00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 H05B33/12Light sources with substantially two-dimensional radiating surfac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1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characterised by the geometry or disposition of pixel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3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 H10K59/38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comprising colour filters or colour changing media [CCM]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75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 H10K59/876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comprising a resonant cavity structure, e.g. Bragg reflector pair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00/00Aspects of the constitution of display devices
    • G09G2300/04Structural and physical details of display devices
    • G09G2300/0439Pixel structures
    • G09G2300/0452Details of colour pixel setup, e.g. pixel composed of a red, a blue and two green component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00/00Aspects of the constitution of display devices
    • G09G2300/08Active matrix structure, i.e. with use of active elements, inclusive of non-linear two terminal elements, in the pixels together with light emitting or modulating elements
    • G09G2300/0804Sub-multiplexed active matrix panel, i.e. wherein one active driving circuit is used at pixel level for multiple image producing element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00/00Aspects of the constitution of display devices
    • G09G2300/08Active matrix structure, i.e. with use of active elements, inclusive of non-linear two terminal elements, in the pixels together with light emitting or modulating elements
    • G09G2300/0809Several active elements per pixel in active matrix panels
    • G09G2300/0819Several active elements per pixel in active matrix panels used for counteracting undesired variations, e.g. feedback or autozeroing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00/00Aspects of the constitution of display devices
    • G09G2300/08Active matrix structure, i.e. with use of active elements, inclusive of non-linear two terminal elements, in the pixels together with light emitting or modulating elements
    • G09G2300/0809Several active elements per pixel in active matrix panels
    • G09G2300/0842Several active elements per pixel in active matrix panels forming a memory circuit, e.g. a dynamic memory with one capacitor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10/00Command of the display device
    • G09G2310/08Details of timing specific for flat panels, other than clock recovery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20/00Control of display operating conditions
    • G09G2320/04Maintaining the quality of display appearance
    • G09G2320/043Preventing or counteracting the effects of ageing
    • G09G2320/045Compensation of drifts i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ight emitting or modulating element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60/00Aspects of the architecture of display systems
    • G09G2360/16Calculation or use of calculated indices related to luminance levels in display data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5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 H10K50/858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comprising refractive means, e.g. lens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6Arrangements for improving contrast, e.g. preventing reflection of ambient light
    • H10K50/865Arrangements for improving contrast, e.g. preventing reflection of ambient light comprising light absorbing layers, e.g. light-blocking layer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31Interconnections, e.g. wiring lines or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3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 H10K59/35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comprising red-green-blue [RGB] subpixels
    • H10K59/351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comprising red-green-blue [RGB] subpixels comprising more than three subpixels, e.g. red-green-blue-white [RGBW]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75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 H10K59/879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comprising refractive means, e.g. lens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ometry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Control Of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 Ray Tubes (AREA)

Abstract

该显示装置设置有多个发光元件组10。每个发光元件组10包括多个发光元件单元11。每个发光元件单元11包括一个第一发光元件12G、一个第二发光元件12R和一个第三发光元件12B。每个发光元件组10设置有用于驱动第一发光元件12G的第一驱动电路、用于驱动第二发光元件12R的第二驱动电路和用于驱动第三发光元件12B的第三驱动电路。在每个发光元件组10中,第一驱动电路DRG1、DRG2的数量等于第一发光元件12G1、12G1的数量,第二驱动电路DRR12的数量小于第二发光元件12R1、12R2的数量,并且第三驱动电路DRB12的数量小于第三发光元件12B1、12B2的数量。

Description

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图24中示出了根据现有技术的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在下文中,简称为“有机EL显示装置”)的示意性局部剖视图。驱动电路20'布置在由硅半导体衬底实现的第一衬底41上,并且第一电极31布置在形成在第一衬底41上的绝缘层26上。通过气相沉积法、印刷法等在第一电极31上形成有机层33,并且在有机层33上进一步形成第二电极32、平坦化层35和滤色层CF。这样的结构利用插入其间的密封树脂层36与第二衬底42粘合。第一实施例中描述了图24中的附图标号。
发光元件单元(一个像素)通常包括三个发光元件(子像素):发射红光的红色发光元件12R、发射绿光的绿色发光元件12G和发射蓝光的蓝色发光元件12B。除此之外,为了提高亮度,发光元件单元还包括发射白光的白色发光元件。另外,为了提高清晰度,还已知的是发射某种颜色光的发光元件的数量与发射另一种颜色光的发光元件相比降低,即所谓的笔瓦(Pen Tile)型布置(例如,参见JP 2013-187187 A)。
为一个发光元件设置一个驱动电路。在图25A和图26A中的每一个中示出了具有Δ形布置和条形布置的发光元件单元中的发光元件的布置。另外,在图25B和图26B的每一个中示出了为一个发光元件12R、12G或12B设置的一个驱动电路DCR、DCG或DCB。发光元件12R、12G和12B与驱动电路DCR、DCG和DCB通过接触孔和布线层(未示出)连接。在图25A和图26A中的每一个中示出了4×2(八组)发光元件单元(像素),并且在图25B和图26B中的每一个中示出了4×2(八组)驱动电路。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JP 2013-187187 A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在减小像素间距以提高具有这种结构的有机EL显示装置的清晰度的情况下,需要减小发光元件的形成间距和驱动电路的形成间距。为了减小驱动电路的形成间距,需要对驱动电路中包括的晶体管、电容、布线等进行设计收缩。然而,有机EL显示装置中需要相对高的电压,并且通常难以减小驱动电路的形成间距。
因此,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以简单的配置和结构提高清晰度的显示装置。
问题的解决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公开的显示装置包括沿第一方向和不同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布置的多个发光元件组,其中发光元件组中的每一个包括多个发光元件单元,发光元件单元中的每一个包括一个发射第一颜色的第一发光元件、一个发射第二颜色的第二发光元件以及一个发射第三颜色的第三发光元件,发光元件组中的每一个包括驱动第一发光元件的第一驱动电路、驱动第二发光元件的第二驱动电路和驱动第三发光元件的第三驱动电路,并且在发光元件组中的每一个中,第一驱动电路的数量等于第一发光元件的数量,第二驱动电路的数量小于第二发光元件的数量,并且第三驱动电路的数量小于第三发光元件的数量。
附图说明
[图1]图1A、图1B和图1C分别是第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中的发光元件组的示意性局部平面图,示意性地示出了驱动电路的布置的视图,和示意性地示出了驱动电路和信号线的布置的视图。
[图2]图2是第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示意性局部剖视图。
[图3]图3是与图2中所示的显示装置的由[A]表示的部分连接的第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示意性局部剖视图。
[图4]图4A是第二实施例的显示装置中的发光元件组的示意性局部平面图,并且图4B和图4C是示意性地示出驱动电路的布置的视图。
[图5]图5是示意性地示出第二实施例的显示装置中的驱动电路和信号线的布置的图。
[图6]图6A和图6B是示意性地示出第二实施例的显示装置中的驱动电路和信号线的布置的图。
[图7]图7A是第三实施例的显示装置中的发光元件组的示意性局部平面图,并且图7B、图7C和图7D是示意性地示出驱动电路的布置的视图。
[图8]图8A和图8B分别是第四实施例的显示装置中的发光元件组的示意性局部平面图和示意性地示出驱动电路的布置的视图。
[图9]图9A和图9B分别是第五实施例的显示装置中的发光元件组的示意性局部平面图和示意性地示出驱动电路的布置的视图。
[图10]图10A和图10B分别是第五实施例的变形例的显示装置中的发光元件组的示意性局部平面图和示意性地示出驱动电路的布置的视图。
[图11]图11是第一实施例的第一变形例的显示装置的示意性局部剖视图。
[图12]图12是第一实施例的第二变形例的显示装置的示意性局部剖视图。
[图13]图13是第一实施例的第三变形例的显示装置的示意性局部剖视图。
[图14]图14是第一实施例的第四变形例的显示装置的示意性局部剖视图。
[图15]图15是实现第六实施例的头戴式显示器的图像显示装置的概念视图。
[图16]图16是从上方观察时第六实施例的头戴式显示器的示意图。
[图17]图17是从前面观察时第六实施例的头戴式显示器的示意图。
[图18]图18A和图18B分别是从侧面观察时的第六实施例的头戴式显示器的示意图、和通过将第五实施例的头戴式显示器中的反射型体全息衍射光栅的一部分放大获得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19]图19A和图19B示出了其中将本公开的显示装置应用于可更换单透镜反光数码相机的示例,其中图19A中示出了数码相机的前视图,并且图19B中示出了数码相机的后视图。
[图20]图20是示出了本公开的显示装置的整个电路配置的框图。
[图21]图21是图20中所示的显示装置中所包括的发光元件和驱动电路的等效电路图。
[图22]图22是用于描述图21中所示的发光元件和驱动电路的操作的时序图。
[图23]图23是用于描述灰度平均值的视图。
[图24]图24是根据现有技术的显示装置的示意性局部剖视图。
[图25]图25A和图25B分别是根据现有技术的显示装置中的发光元件组的示意性局部平面图和示意性地示出了驱动电路的布置的视图。
[图26]图26A和图26B分别是根据现有技术的显示装置中的发光元件组的示意性局部平面图和示意性地示出了驱动电路的布置的视图。
[图27]图27A和图27B是第一示例和第二示例的具有谐振器结构的发光元件的概念视图。
[图28]图28A和图28B是第三示例和第四示例的具有谐振器结构的发光元件的概念视图。
[图29]图29A和图29B是第五示例和第六示例的具有谐振器结构的发光元件的概念视图。
[图30]图30A是第七示例的具有谐振器结构的发光元件的概念视图,并且图30B和图30C是第八示例的具有谐振器结构的发光元件的概念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基于实施例来描述本公开,但本公开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在实施例中举例说明了各种数值或材料。注意,将按以下顺序给出描述。
1.本公开的显示装置的总体说明
2.第一实施例(本公开的显示装置和第一形式的显示装置)
3.第二实施例(第一实施例的变形和第二形式的显示装置)
4.第三实施例(第一实施例的另一变形)
5.第四实施例(第一实施例的又一变形)
6.第五实施例(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的变形)
7.其他
<本公开的显示装置的总体说明>
本公开的显示装置可以是这样的形式:显示装置还包括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一信号线、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信号线和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三信号线,
在每个发光元件组中,发光元件单元沿第一方向布置,
第一驱动电路、第二驱动电路和第三驱动电路沿第一方向布置,
第一驱动电路中的每一个连接至第一信号线中的每一个,
第二驱动电路中的每一个连接至第二信号线中的每一个,并且
第三驱动电路中的每一个连接至第三信号线中的每一个。注意,为方便起见,这种形式的显示装置被称为“第一形式的显示装置”。
可替代地,本公开的显示装置可以是这样的形式:显示装置还包括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一信号线、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信号线和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三信号线,
在每个发光元件组中,发光元件单元沿第二方向布置,
第一驱动电路、第二驱动电路和第三驱动电路沿第二方向布置,
所有的第一驱动电路连接至一条共享的第一信号线,并且
第二驱动电路和第三驱动电路连接至一条共享的第二信号线。注意,为方便起见,这种形式的显示装置被称为“第二形式的显示装置”。
进一步地,在具有这些优选形式的本公开的显示装置中,在每个发光元件组中,
M1=M2=M3=2,
N1=2,并且
N2=N3=1,
其中,第一发光元件的数量为M1,第二发光元件的数量为M2,第三发光元件的数量为M3,第一驱动电路的数量为N1,第二驱动电路的数量为N2,并且第三驱动电路的数量为N3
这里,在第一形式的显示装置中,
N1=SL1=2,
N2=SL2=1,并且
N3=SL3=1,
其中,第一信号线的数量为SL1,第二信号线的数量为SL2,并且第三信号线的数量为SL3
进一步地,在具有这些优选形式和配置的本公开的显示装置中,
可以将通过计算两个第二发光元件中的每一个的信号的灰度平均值而获得的信号提供给第二驱动电路,并且
可以将通过计算两个第三发光元件中的每一个的信号的灰度平均值而获得的信号提供给第三驱动电路。
可替代地,在第一形式的显示装置中,在每个发光元件组中,
M1=M2=M3=4,
N1=4,
N2=2,并且
N3=1,
其中,第一发光元件的数量为M1,第二发光元件的数量为M2,第三发光元件的数量为M3,第一驱动电路的数量为N1,第二驱动电路的数量为N2,并且第三驱动电路的数量为N3
这里,在第一形式的显示装置中,
N1=SL1=4,
N2=SL2=2,并且
N3=SL3=1,
其中,第一信号线的数量为SL1,第二信号线的数量为SL2,并且第三信号线的数量为SL3
进一步地,在具有这些优选形式和配置的本公开的显示装置中,
可以将通过计算两个第二发光元件中的每一个的信号的灰度平均值而获得的信号提供给第二驱动电路,并且
可以将通过计算四个第三发光元件中的每一个的信号的灰度平均值而获得的信号提供给第三驱动电路。
进一步地,在具有这些优选形式和配置的本公开的显示装置中,在发光元件单元中的每一个中,第一发光元件、第二发光元件和第三发光元件中的每一个的布置可以为Δ形布置和条形布置。
进一步地,在具有这些优选形式和配置的本公开的显示装置中,第一颜色可以是绿色,第二颜色可以是红色,并且第三颜色可以是蓝色。可替代地,第一颜色可以是黄色,第二颜色可以是青色,并且第三颜色可以是品红色。然而,本公开不限于此。
进一步地,在具有这些优选形式和配置的本公开的显示装置中,
发光元件单元中的每一个可以进一步包括一个发射第四颜色的第四发光元件,
发光元件组中的每一个可以进一步包括驱动第四发光元件的第四驱动电路,
在发光元件组中的每一个中,第四驱动电路的数量可以等于或小于第四发光元件的数量。
在这种情况下,第一颜色可以是绿色,第二颜色可以是红色,第三颜色可以是蓝色,并且第四颜色可以是白色。可替代地,第一颜色可以是黄色,第二颜色可以是青色,第三颜色可以是品红色,并且第四颜色可以是白色。然而,本公开不限于此。
进一步地,在具有这些优选形式和配置的本公开的显示装置中,第一发光元件的发光单元的尺寸可以大于第二发光元件的发光单元的尺寸和第三发光元件的发光单元的尺寸中的每一个。因此,从第一发光元件发射的光的量可以大于从第二发光元件发射的光的量和从第三发光元件发射的光的量,或者可以实现从第一发光元件发射的光的量、从第二发光元件发射的光的量和从第三发光元件发射的光的量的优化,使得可以实现图像质量的提高。假设第一发光元件发射绿光,第二发光元件发射红光,第三发光元件发射蓝光,并且第四发光元件发射白光,则从亮度的观点来看,优选的是第一发光元件或第四发光元件的发光区域的尺寸大于第二发光元件或第三发光元件的发光区域的尺寸。另外,从发光元件的寿命的观点来看,优选的是,第三发光元件的发光区域的尺寸大于第一发光元件或第二发光元件与第四第二发光元件中的每一个的发光区域的尺寸。
进一步地,在具有这些优选形式和配置的本公开的显示装置中,发光元件可以通过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实现。
在下文中,将描述发光元件中包括的发光单元包括有机电致发光层的形式,即本公开的显示装置通过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有机EL显示装置)实现的形式。
该显示装置包括第一衬底、第二衬底以及设置在第一衬底和第二衬底之间并且二维布置的多个发光元件,
发光元件包括发光单元,
设置在形成于第一衬底上的衬底上的发光单元至少包括:
第一电极;
第二电极;和
介于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的有机层(包括含有有机电致发光层的发光层),并且
来自有机层的光通过第二衬底发射到外部或通过第一衬底发射到外部。
也就是说,本公开的显示装置可以是从第二衬底发射光的顶部发射型(上表面发光型)显示装置(上表面发光型显示装置),并且也可以是从第一衬底发射光的底部发射型(下表面发光型)显示装置(下表面发光型显示装置)。
如上所述,发光单元从第一衬底侧起包括第一电极、有机层和第二电极。第一电极可以与有机层的一部分接触,或者有机层可以与第一电极的一部分接触。具体地,第一电极的尺寸可以小于有机层的尺寸,或者第一电极的尺寸与有机层的尺寸相同、但是绝缘层可以形成在第一电极与有机层之间的一部分中,或者第一电极的尺寸可以大于有机层的尺寸。发光单元的尺寸是第一电极与有机层接触的区域(发光区域)的尺寸。
有机层可以发射白光,并且在这种情况下,有机层可以包括至少两个发射不同颜色光的发光层。具体地,有机层可以具有层压有发射红光(波长:620nm至750nm)的红光发射层、发射绿光(波长:495nm至570nm)的绿光发射层和发射蓝光(波长:450nm至495nm)的蓝光发射层这三个层的层压结构,并且有机层总体上发射白光。可替代地,有机层可以具有层压有发射蓝光的蓝光发射层和发射黄光的黄光发射层这两个层的结构,并且有机层总体上发射白光。可替代地,有机层可以具有层压有发射蓝光的蓝光发射层和发射橙光的橙光发射层这两个层的结构,并且有机层总体上发射白光。有机层可以被多个发光元件共享或者可以单独设置在发光元件中的每一个中。通过将发射白光的这种有机层(发光单元)和红色滤色层(或用作红色滤色层的平坦化层)组合而配置红色发光元件,通过将发射白光的有机层(发光单元)和绿色滤色层(或用作绿色滤色层的平坦化层)组合而配置绿色发光元件,并且通过将发射白光的有机层(发光单元)和蓝色滤色层(或用作蓝色滤色层的平坦化层)组合而配置蓝色发光元件。下面将描述平坦化层。如上所述,发光元件单元(一个像素)通过将诸如红色发光元件、绿色发光元件和蓝色发光元件的子像素组合而配置。在某些情况下,如上所述,发光元件单元(一个像素)可以包括红色发光元件、绿色发光元件、蓝色发光元件和发射白光(或第四颜色)的发光元件(或发射互补色光的发光元件)。在有机层包括至少两个发射不同颜色光的发光层的形式中,实际上,发射不同颜色光的发光层可以混合而不是清晰地分成每个层。
可替代地,有机层可以包括一个发光层。在这种情况下,发光元件可以包括例如包括含有红光发射层的有机层的红色发光元件、包括含有绿光发射层的有机层的绿色发光元件、或包括含有蓝光发射层的有机层的蓝色发光元件。在显示颜色的显示装置的情况下,发光元件单元(一个像素)包括这三种类型的发光元件(子像素)。注意,原则上不需要形成滤色层,但是可以提供滤色层以提高色纯度。可替代地,一个子像素可以具有包括含有红光发射层的有机层的红色发光元件、包括含有绿光发射层的有机层的绿色发光元件、和包括含有蓝光发射层的有机层的蓝色发光元件的层压结构。
在第一衬底上或上方形成衬底。形成衬底的材料的示例可以包括绝缘材料诸如SiO2、SiN和SiON。可以通过适合用于形成衬底的材料的形成方法,具体地,可以通过已知的方法,例如各种CVD法、各种涂布法、包括溅射法和真空气相沉积法在内的各种PVD法、各种印刷法(诸如丝网印刷法)、电镀法、电沉积法、浸渍法和溶胶-凝胶法来形成衬底。
驱动电路可以设置在衬底下面或下方。驱动电路包括形成在实现第一衬底的硅半导体衬底上的晶体管(具体地,例如,MOSFET),或设置在实现第一衬底的各种衬底上的薄膜晶体管(TFT)。驱动电路中所包括的晶体管或TFT和第一电极可以经由形成在衬底等中的接触孔(接触插塞)和布线层彼此连接。驱动电路可以具有已知的电路配置。第二电极在显示装置的外围部分(具体地,下面描述的像素阵列单元72的外围部分)中经由衬底中形成的接触孔(接触插塞)连接至驱动单元。
为每个发光元件设置第一电极。有机层设置用于每个发光元件,或者与发光元件共同设置。第二电极可以是多个发光元件中的公共电极。即,第二电极可以是所谓的固体电极。第一衬底布置在衬底下方或下面,并且第二衬底布置在第二电极上方。发光元件形成在第一衬底侧上,并且发光单元设置在衬底上。
第一衬底或第二衬底可以通过以下实现:硅半导体衬底、高应变点玻璃衬底、钠玻璃(Na2O·CaO·SiO2)衬底、硼硅酸盐(Na2O·B2O3·SiO2)衬底、镁橄榄石(2MgO·SiO2)衬底、铅玻璃(Na2O·PbO·SiO2)衬底、各自具有其上形成有绝缘材料层的表面的各种玻璃衬底、石英衬底、具有其上形成有绝缘材料层的表面的石英衬底,以及由有机聚合物诸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或聚乙烯醇(PVA)、聚乙烯苯酚(PVP)、聚醚砜(PES)、聚酰亚胺、聚碳酸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形成的衬底(具有聚合物材料的形式,例如由聚合物材料形成的柔性塑料膜或塑料片材或塑料衬底)。形成第一衬底和第二衬底的材料可以彼此相同或不同。然而,在上表面发光型显示装置的情况下,要求第二衬底对来自发光元件的光是透明的,并且在下表面发光型显示装置的情况下,要求第一衬底对来自发光元件的光是透明的。
在第一电极用作阳极电极的情况下,形成第一电极的材料的示例可以包括具有高功函数的金属,诸如铂(Pt)、金(Au)、银(Ag)、铬(Cr)、钨(W)、镍(Ni)、铜(Cu)、铁(Fe)、钴(Co)和钽(Ta)以及合金(例如,含有作为主要成分的银、0.3质量%至1质量%钯(Pd)和0.3质量%至1质量%铜(Cu)的Ag-Pd-Cu合金,Al-Nd合金,Al-Cu合金,或Al-Cu-Ni合金)。此外,在使用导电材料诸如铝(Al)或含铝的合金(其具有小的功函数值和高的光反射系数)的情况下,设置适当的空穴注入层来提高空穴注入特性,使得导电材料可用于阳极电极。第一电极的厚度的示例可以包括0.1μm至1μm。可替代地,在使用下述光反射层的情况下,由于第一电极需要对来自发光元件的光是透明的,因此形成第一电极的材料的示例可以包括各种透明导电材料,包括由以下形成的基层:氧化铟、氧化铟锡(ITO)(掺Sn的In2O3)(包括结晶ITO和非晶ITO)、氧化铟锌(IZO)、氧化铟镓(IGO)、掺铟的氧化镓锌(IGZO,In-GaZnO4)、掺F的In2O3(IFO)、掺Ti的In2O3(ITiO)、InSn、InSnZnO、氧化锡(SnO2)、掺Sb的SnO2(ATO)、掺F的SnO2(FTO)、氧化锌(ZnO)、掺氧化铝的氧化锌(AZO)、掺镓的氧化锌(GZO)、掺B的ZnO、掺氧化铝和氧化镁的氧化锌(AlMgZnO)、氧化锑、氧化钛、NiO、尖晶石型氧化物、具有YbFe2O4结构的氧化物、氧化镓、氧化钛、氧化铌或氧化镍。可替代地,可将具有优异空穴注入特性的透明导电材料诸如氧化铟锡(ITO)或氧化铟锌(IZO)层压在由铝(Al)或其合金(例如,Al-Cu-Ni合金)形成的介电多层膜或高光反射膜上。另一方面,在第一电极用作阴极电极的情况下,期望的是第一电极由具有小的功函数值和高的光反射率的导电材料形成,并且为用作阳极电极的具有高光反射系数的导电材料设置适当的电子注入层以改善电子注入特性,使得第一电极可以用作阴极电极。
在第二电极用作阴极电极的情况下,作为形成第二电极的材料(半透光材料或透光材料),期望的是使用具有小的功函数值的导电材料使得发射的光可以透射并且电子可以有效地注入有机层(发光层),并且其示例可以包括具有小的功函数的金属和合金,诸如铝(Al)、银(Ag)、镁(Mg)、钙(Ca)、钠(Na)、锶(Sr)、碱金属或碱土金属和银(Ag)[例如,镁(Mg)和银(Ag)的合金(Mg-Ag合金)]、镁钙合金(Mg-Ca合金),以及铝(Al)和锂(Li)的合金(Al-Li合金)。其中,Mg-Ag合金是优选的,并且镁与银的体积比的示例可以包括Mg∶Ag=5∶1至30∶1。可替代地,镁与钙的体积比的示例可包括Mg∶Ca=2∶1至10∶1。举例来说,第二电极的厚度可以为4nm至50nm,优选为4nm至20nm,更优选6nm至12nm。可替代地,形成第二电极的材料的示例可以包括选自由Ag-Nd-Cu、Ag-Cu、Au和Al-Cu组成的组的至少一种材料。可替代地,第二电极可以具有层压结构,其中上述材料层和由例如ITO或IZO形成的所谓的透明电极(例如,3×10-8m至1×10-6m的厚度)从有机层侧层压。可以为第二电极设置由诸如铝、铝合金、银、银合金、铜、铜合金、金或金合金的低电阻材料形成的汇流电极(辅助电极)以实现整个第二电极的电阻的降低。期望第二电极的平均透光率为50%至90%,并且优选地60%至90%。另一方面,在第二电极用作阳极电极的情况下,期望第二电极由导电材料形成,根据需要,发射的光可以透射通过该导电材料并且该导电材料的功函数值大。
形成第一电极或第二电极的方法的示例可以包括以下的组合:沉积法(包括电子束气相沉积法、热丝气相沉积法和真空气相沉积法)、溅射法、化学气相沉积法(CVD法)、MOCVD法、离子镀法和蚀刻法;各种印刷法,诸如丝网印刷法、喷墨印刷法、金属掩模印刷法;电镀法(电镀法或无电镀法);剥离法;激光烧蚀法;和溶胶-凝胶法。根据各种印刷法或电镀法,可以直接形成具有期望形状(图案)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注意,在形成有机层之后,在形成第二电极的情况下,优选的是特别地基于诸如其中成膜颗粒的能量较小的真空气相沉积法的成膜法,或者诸如从防止发生对有机层的损坏的视角来看的MOCVD法的成膜法而形成。当有机层发生损坏时,很可能产生因漏电流而引起的被称为“暗点”的不发光像素(或不发光子像素)。
有机层包括含有有机发光材料的发光层。具体地,有机层可以具有空穴传输层、发光层和电子传输层的层压结构,空穴传输层和也用作电子传输层的发光层的层压结构,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发光层、电子传输层和电子注入层等的层压结构。形成有机层的方法的示例可包括各种涂布法,诸如物理气相沉积法(PVD法),诸如真空沉积法;印刷法,诸如丝网印刷法或喷墨印刷法;以及激光转印法,其中用激光照射形成在用于转印的衬底上的激光吸收层和有机层的层压结构,使激光吸收层上的有机层分离,并且转印有机层。在基于真空气相沉积法形成有机层的情况下,例如,可以通过使用所谓的金属掩模,并且通过使穿过设置在金属掩模中的开口的材料沉积来获得有机层。
可以在发光元件和发光元件之间提供遮光部分。形成遮光部分的遮光材料的具体示例可以包括能够遮光的材料,诸如钛(Ti)、铬(Cr)、钨(W)、钽(Ta)、铝(Al)和MoSi2。遮光部分可以通过气相沉积法(包括电子束气相沉积法、热丝气相沉积法和真空气相沉积法)、溅射法、CVD法、离子镀法等形成。
优选的是,形成保护层以覆盖第二电极。另外,保护层可以形成为在保护层上或上方形成透镜构件的形式,或者形成为在保护层上或上方形成滤色层并且在滤色层上或上方形成透镜构件的形式。可替代地,保护层可以形成为在保护层上或上方形成透镜构件、并且在透镜构件上或上方形成滤色层的形式。在其上可以进一步形成平坦化层。如上所述,可以设置用作滤色层的平坦化层。
透镜构件可以形成为半球形或可以由球体的一部分形成,并且可以广泛地形成为适合用作透镜的形状。透镜构件(片上微透镜)可以由透明树脂材料诸如丙烯酸树脂、环氧树脂、聚碳酸酯树脂或聚酰亚胺树脂,或者透明无机材料诸如SiO2形成,并且透镜构件可以通过透明树脂材料的熔态流动或深刻蚀获得,可以通过使用灰色调掩模的光刻技术和蚀刻方法的组合获得,或者可以通过基于纳米印刷方法将透明树脂材料形成为透镜形状的方法获得。
可以在滤色层和滤色层之间、滤色层和滤色层上方或相邻的透镜构件之间形成吸光层(黑矩阵层)。通过这样做,可以可靠地抑制相邻发光元件之间的混色的发生。吸光层(黑矩阵层)由例如其中混合有黑色着色剂并且其光密度为1或更大的黑色树脂膜(具体地,例如,黑色聚酰亚胺树脂)形成,或由利用薄膜干涉的薄膜滤光片形成。薄膜滤光片通过层压由例如金属、金属氮化物或金属氧化物形成的两个或多个薄膜而形成,并且通过利用薄膜的干涉来衰减光。薄膜滤光片的具体示例可包括通过交替层压由Cr和氧化铬(III)(Cr2O3)形成的薄膜而获得的薄膜滤光片。
形成保护层或平坦化层的材料的示例可以包括丙烯酸树脂,其示例还可以包括SiO2、SiN、SiON、SiC、非晶硅(α-S)、Al2O3和TiO2。保护层或平坦化层可以由单层或多层构成。保护层或平坦化层可以基于各种已知方法而形成,诸如各种CVD法、各种涂布法、各种PVD法(包括溅射法和真空气相沉积法)和各种印刷法诸如丝网印刷法。另外,作为形成保护层或平坦化层的方法,可以进一步采用原子层沉积法(ALD)。保护层或平坦化层可以被多个发光元件共享或者可以单独设置在发光元件中的每一个中。
平坦化层和第二衬底通过例如树脂层(密封树脂层)彼此接合。形成树脂层(密封树脂层)的材料的示例可包括热固性粘合剂,诸如丙烯酸粘合剂、环氧粘合剂、聚氨酯粘合剂、有机硅粘合剂和氰基丙烯酸酯粘合剂,以及可紫外线固化粘合剂。树脂层(密封树脂层)还可以用作平坦化层。
如上所述,在一些情况下,平坦化层可以具有作为滤色层的功能。这种平坦化层可以由已知的色阻材料形成。可以为发射白色的发光元件设置透明滤光片。通过使平坦化层还用作滤色层,有机层和平坦化层(滤色层)彼此接近,使得在即使扩宽从发光元件发射的光时也可以有效地实现混色的防止,从而改善视角特性。然而,可以独立于平坦化层在平坦化层上或上方或者在平坦化层下面或下方单独地设置滤色层。
可以在显示装置的发射光的最外表面(具体地,例如,第二衬底的外表面)上形成紫外线吸收层、防污染层、硬涂层或防静电层,或者可以在最外表面上布置保护构件(例如盖玻璃)。
在显示装置中形成绝缘层或层间绝缘膜,并且形成绝缘层或层间绝缘膜的绝缘材料的示例可以包括SiOX材料(形成氧化硅膜的材料)诸如SiO2、无掺杂的硅酸盐玻璃(NSG)、硼磷硅酸盐玻璃(BPSG)、PSG、BSG、AsSG、SbSG、PbSG、旋涂玻璃(SOG)、低温氧化物(LTO,低温CVD-SiO2)、低熔点玻璃和玻璃浆;含有SiON材料的SiN材料;SiOC;SiOF;和SiCN。可替代地,其实例可包括无机绝缘材料,诸如氧化钛(TiO2)、氧化钽(Ta2O5)、氧化铝(Al2O3)、氧化镁(MgO)、氧化铬(CrOx)、氧化锆(ZrO2)、氧化铌(Nb2O5)、氧化锡(SnO2)和氧化钒(VOx)。可替代地,其实例可包括各种树脂诸如聚酰亚胺树脂、环氧树脂和丙烯酸树脂,以及低介电常数绝缘材料诸如SiOCH、有机SOG和氟树脂(例如,具有3.5或更小的介电常数k(=ε/ε0)的材料,并且具体地,例如碳氟化合物、环全氟碳聚合物、苯并环丁烯、环状氟树脂、聚四氟乙烯、无定形四氟乙烯、聚芳醚、芳基醚氟化物、聚酰亚胺氟化物、无定形碳、聚对二甲苯(聚对二甲苯)和富勒烯氟化物),并且其示例还可以包括Silk(The Dow Chemical Co.的商标,一种涂层型低介电常数层间绝缘膜材料)和Flare(Honeywell Electronic Materials Co.的商标,聚烯丙醚(PAE)材料)。这些材料可以单独使用或以其适当组合使用。在一些情况下,衬底可以由上述材料形成。绝缘层、层间绝缘膜和衬底可以基于已知方法形成,已知方法诸如各种CVD法、各种涂布法、包括溅射法和真空气相沉积法在内的各种PVD法,以及各种印刷法(诸如丝网印刷法)、电镀法、电沉积法、浸渍法和溶胶-凝胶法。
有机EL显示装置优选具有谐振器结构以进一步提高光提取效率。具体地,发光层中发射的光在第一界面和第二界面之间共振以从第二电极发射一部分光,该第一界面由第一电极和有机层之间的界面组成(可替代地,在第一电极下面设置层间绝缘膜并且在层间绝缘膜下面设置光反射层的结构中,由光反射层和层间绝缘膜之间的界面组成的第一界面),并且第二界面由第二电极和有机层之间的界面组成。当发光层的最大发光位置到第一界面的光学距离为OL1,发光层的最大发光位置到第二界面的光学距离为OL2,并且m1和m2为整数时,可以满足以下等式(1-1)和(1-2)。
0.7{-Φ1/(2π)+m1}≤2×OL1/λ≤1.2{-Φ1/(2π)+m1} (1-1)
0.7{-Φ2/(2π)+m2}≤2×OL2/λ≤1.2{-Φ2/(2π)+m2} (1-2)
这里,
λ:发光层中产生的光的光谱的最大峰值波长(或发光层中产生的光中的期望波长),
Φ1:第一界面处反射的光的相移量(单位:弧度),其中-2π<Φ1≤0
Φ2:第二界面处反射的光的相移量(单位:弧度),其中-2π<Φ2≤0。
这里,m1的值为0或更大的值并且m2的值是与m1的值无关的0或更大的值的形式的示例可以包括(m1,m2)=(0,0)的形式,(m1,m2)=(0,1)的形式,(m1,m2)=(1,0)的形式,和(m1,m2)=(1,1)的形式。
从发光层的最大发光位置到第一界面的距离L1是指发光层的最大发光位置到第一界面的实际距离(物理距离),并且从发光层的最大发光位置到第二界面的距离L2是指发光层的最大发光位置到第二界面的实际距离(物理距离)。另外,光学距离也称为光程长度,并且通常是指光线在折射率为n的介质中通过距离为L时的n×L。这适用于以下。因此,
OL1=L1×nave,并且
OL2=L2×nave
其中平均折射率为nave。这里,平均折射率nave是通过将实现有机层(或有机层、第一电极或层间绝缘膜)的层中的每一个的折射率与厚度的乘积相加、并将总和除以有机层(或有机层、第一电极或层间绝缘膜)的厚度而获得的。
可以确定在发光层中产生的光的期望波长λ(具体地,例如,红光的波长、绿光的波长或蓝光的波长),并且可以基于等式(1-1)和(1-2)获得发光元件中的各种参数(诸如OL1和OL2),从而设计发光元件。
第一电极或光反射层和第二电极吸收入射光的一部分并反射其余部分。因此,在反射的光中发生相移。这些相移量Φ1和Φ2可以通过使用例如椭圆率计测量形成第一电极或光反射层和第二电极的材料中的每一种的复折射率的实部和虚部的值,并基于这些值执行计算来获得(例如,参见"Principles of Optic",Max Born and Emil Wolf,1974(PERGAMON PRESS))。有机层、层间绝缘膜等的折射率、第一电极的折射率和在第一电极吸收入射光的一部分并反射其余部分的情况下的第一电极的折射率可以通过使用椭圆率计测量来获得。
形成光反射层的材料的示例可以包括铝、铝合金(例如,Al-Nd或Al-Cu)、Al/Ti层压结构、Al-Cu/Ti层压结构、铬(Cr)、银(Ag)和银合金(例如,Ag-Cu、Ag-Pd-Cu或Ag-Sm-Cu)。光反射层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形成:例如气相沉积法,其包括电子束气相沉积法、热丝气相沉积法和真空气相沉积法;溅射法;CVD法;离子镀法;电镀法(电镀法或无电镀法);剥离法;激光烧蚀法;和溶胶-凝胶法。根据形成光反射层的材料,为了控制要形成的光反射层的晶体状态,优选形成例如由TiN形成的基层。
因此,在具有谐振器结构的有机EL显示装置中,实际上,通过将发射白光的有机层和红色滤色层(或平坦化层用作红色滤色层)组合而配置的红色发光元件使在发光层中发射的红光共振以从第二电极发射浅红光(在红色区域中具有光谱峰值的光)。另外,通过将发射白光的有机层和绿色滤色层(或平坦化层用作绿色滤色层)组合而配置的绿色发光元件使在发光层中发射的绿光共振以从第二电极发射浅绿光(在绿色区域中具有光谱峰值的光)。进一步地,通过将发射白光的有机层和蓝色滤色层(或平坦化层用作蓝色滤色层)组合而配置的蓝色发光元件使在发光层中发射的蓝光共振以从第二电极发射浅蓝光(在蓝色区域中具有光谱峰值的光)。就是说,可以确定在发光层中产生的光的期望波长λ(具体地,红光的波长、绿光的波长或蓝光的波长),并且可以基于等式(1-1)和(1-2)获得红色发光元件、绿色发光元件和蓝色发光元件中的每一个中的各种参数诸如OL1和OL2,从而设计发光元件中的每一个。例如,在JP 2012-216495 A的段落号[0041]中公开了具有其中使用有机层作为共振单元的谐振器结构的有机EL元件,并且描述了有机层的厚度优选为80nm或更大且500nm或更小,更优选150nm或更大且350nm或更小,使得可以适当地调整从发光点(发光面)到反射面的距离。
在有机EL显示装置中,期望空穴传输层(空穴供给层)的厚度和电子传输层(电子供给层)的厚度大致相等。可替代地,空穴传输层(空穴供给层)可以比电子传输层(电子供给层)厚,使得以低驱动电压向发光层提供高效率所需的电子可以是足够的。即,空穴传输层布置在对应于阳极电极的第一电极和发光层之间,且空穴传输层以小于电子传输层的厚度的厚度形成,使得可以增加空穴的供应。因此,由于空穴和电子不会过多或不足,并且可以获得具有足够大量载流子供应的载流子平衡,因此可以获得高发光效率。另外,由于空穴和电子不会过多或不足,因此载流子平衡不易失去,并且驱动劣化得以抑制,使得可以延长发光寿命。
显示装置可以用作例如在个人计算机中所包括的监控装置,并且可以用作电视接收器、移动电话、个人数字助理(PDA)、并入游戏装置中的监控装置、或并入投影仪中的显示装置。可替代地,该显示装置可应用于电子取景器(EVF)或头戴式显示器(HMD),并可应用于用于虚拟现实(VR)、混合现实(MR)或增强现实(AR)的显示装置。可替代地,显示装置可以实现为电子书、电子纸(诸如电子报纸)、公告板(诸如布告板、海报或黑板)、用于替代打印机用纸的可重写纸、家用电器的显示单元、积分卡等的卡片显示单元,或电子广告或电子POP的图像显示装置。本公开的显示装置可用作发光装置以实现包括用于液晶显示装置或平面光源装置的的背光装置的各种照明装置。
第一实施例
第一实施例涉及本公开的显示装置和第一形式的显示装置。图1A中示出了第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中的发光元件组的示意性局部平面图,图1B中示意性地示出了驱动电路的布置,图1C中示意性地示出了驱动电路和信号线的布置,图2中示出了第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示意性局部剖视图,并且图3中示出了连接至图2中所示的显示装置的由[A]指示的部分的第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示意性局部剖视图。图1A中示出了四个(四组)发光元件单元,并且在图1B和图1C中示出了四个(四组)驱动电路。
这里,图1A和图4A中示出了四个(四组)发光元件单元,并且在图1B、图1C、图4B、图4C、图5、图6A、图6B、图7A、图7B、图7C和图7D中示出了四组驱动电路。这里,图8A、图9A和图10A中示出了二个(二组)发光元件单元,并且在图8B、图9B和图10B中示出了二组驱动电路。另外,在附图中,为了方便,第一方向由“X”指示,第二方向由“Y”指示。在发光元件组的示意性局部平面图中,一个发光元件组由实线包围,发光元件由虚线包围。进一步地,信号线由单点划线指示。
注意,在以下描述中,发射绿光的发光元件诸如发光元件12G1和发光元件12G2可以统称为“发光元件12G”,发射红光的发光元件诸如发光元件12R1和发光元件12R2可以统称为“发光元件12R”,发射蓝光的发光元件诸如发光元件12B1和发光元件12B2可以统称为“发光元件12B”,发射白光的发光元件诸如发光元件12W1和发光元件12W2可以统称为“发光元件12W”,并且发光元件12G、发光元件12R、发光元件12B和发光元件12W可以统称为“发光元件12”。
第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包括沿第一方向和不同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布置的多个发光元件组10,
每个发光元件组10包括多个发光元件单元11,
每个发光元件单元11包括一个发射第一颜色的第一发光元件12G、一个发射第二颜色的第二发光元件12R和一个发射第三颜色的第三发光元件12B,
每个发光元件组10包括驱动第一发光元件12G的第一驱动电路、驱动第二发光元件12R的第二驱动电路和驱动第三发光元件12B的第三驱动电路,并且
在每个发光元件组10中,第一驱动电路的数量等于第一发光元件12G的数量,第二驱动电路的数量小于第二发光元件12R的数量,并且第三驱动电路的数量小于第三发光元件12B的数量。
第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进一步包括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一信号线、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信号线和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三信号线,
在每个发光元件组10中,发光元件单元11沿第一方向布置,
第一驱动电路、第二驱动电路和第三驱动电路沿第一方向布置,
第一驱动电路中的每一个连接至第一信号线中的每一个,
第二驱动电路中的每一个连接至第二信号线中的每一个,并且
第三驱动电路中的每一个连接至第三信号线中的每一个。
具体地,在第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中,在每个发光元件组10中,
M1=M2=M3=2,
N1=2,并且
N2=N3=1,
其中第一发光元件12G的数量为M1,第二发光元件12R的数量为M2,第三发光元件12B的数量为M3,第一驱动电路的数量为N1,第二驱动电路的数量为N2,并且第三驱动电路的数量为N3。在第一实施例中,发光元件组10包括两个发光元件单元11。即,
第一发光元件单元111包括发光元件12G1、发光元件12R1和发光元件12B1,并且
第二发光元件单元112包括发光元件12G2、发光元件12R2和发光元件12B2
这里,
N1=SL1=2,
N2=SL2=1,并且
N3=SL3=1,
其中第一信号线的数量为SL1,第二信号线的数量为SL2,并且第三信号线的数量为SL3
这里,
两个第一发光元件12G由附图标号12G1和12G2表示,
两个第二发光元件12R由附图标号12R1和12R2表示,并且
两个第三发光元件12B由附图标号12B1和12B2表示。
另外,
两个第一驱动电路由附图标号DRG1和DRG2表示,
一个第二驱动电路由附图标号DRR12表示,并且
一个第三驱动电路由附图标号DRB12表示。
进一步地,
两条第一信号线由附图标号SLG1和SLG2表示,
一条第二信号线由附图标号SLR12表示,并且
一条第三信号线由附图标号SLB12表示。
更具体地,
第一驱动电路DRG1连接至第一信号线SLG1
第一驱动电路DRG2连接至第一信号线SLG2
一个第二驱动电路DRR12连接至第二信号线SLR12,并且
一个第三驱动电路DRB12连接至第三信号线SLB12
将通过计算两个第二发光元件12R1和12R2中的每一个的信号的灰度平均值而获得的信号DTR12提供给第二驱动电路DRR12,并且
将通过计算两个第三发光元件12B1和12B2中的每一个的信号的灰度平均值而获得的信号DTB12提供给第三驱动电路DRB12
具体地,控制第一发光元件12G1的亮度的数据信号DTG1从下述的水平选择器经由第一信号线SLG1发送到第一驱动电路DRG1,并且第一发光元件12G1的亮度得以控制,控制第一发光元件12G2的亮度的数据信号DTG2从水平选择器经由第一信号线SLG2发送到第一驱动电路DRG2,并且第一发光元件12G2的亮度得以控制。
另外,在水平选择器中,获得控制第二发光元件12R1的亮度的数据信号和控制第二发光元件12R2的亮度的数据信号的灰度均值TR12,并且基于控制第二发光元件12R1和12R2中的每一个的亮度的灰度平均值TR12,将信号(数据信号)DTR12经由第二信号线SLR12发送到第二驱动电路DRR12,并且第二发光元件12R1和12R2中的每一个的亮度得以控制。进一步地,在水平选择器中,获得控制第三发光元件12B1的亮度的数据信号和控制第三发光元件12B2的亮度的数据信号的灰度均值TR12,并且基于控制第三发光元件12B1和12B2中的每一个的亮度的灰度平均值TB12,将信号(数据信号)DTB12经由第三信号线SLB12发送到第三驱动电路DRB12,并且第三发光元件12B1和12B2中的每一个的亮度得以控制。
如图23的示意图所示,一般来说,例如,
L=k×T2.2
其中k是输入灰度T和亮度L之间的常数。“2.2”是伽马值。因此,例如,在对具有“100”灰度的数据信号中的亮度和具有“200”灰度的数据信号中的亮度进行平均的情况下,水平选择器不输出具有(100+200)/2=150灰度的数据信号,而是需要将灰度平均值作为数据信号发送到第二发光元件12R1和12R2以及第三发光元件12B1和12B2,使得获得平均亮度。即,例如,待在第二发光元件12R1和12R2中显示的固态图像的平均亮度为[(LR1+LR2)/2],其中,待在第二发光元件12R1中显示的固态图像的亮度为LR1,并且待在第二发光元件12R2中显示的固态图像的亮度为LR2。因此,
水平选择器可以生成满足[(LR1+LR2)/2]=k×TR12 2.2的灰度平均值TR12和基于灰度平均值TR12的数据信号DTR12,并且灰度平均值TR12和数据信号DTR12因此可以经由第二信号线SLR12发送到第二发光元件12R1和12R2。这同样适用于第三发光元件12B1和12B2
在第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中,在每个发光元件单元11中,第一发光元件12G、第二发光元件12R和第三发光元件12B的布置是Δ形布置。
另外,在第一实施例的发光元件中,虽然没有限制,但第一颜色为绿色,第二颜色为红色,第三颜色为蓝色。发光元件12由有机电致发光元件(有机EL元件)实现,显示装置由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有机EL显示装置)实现,并且是有源矩阵显示装置。
具体地,第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或下面描述的第二至第五实施例中的每一个的显示装置包括:
第一衬底41和第二衬底42;和
多个发光元件12(12R、12G和12B),其设置在第一衬底41和第二衬底42之间并且二维地布置,
发光元件12(12R、12G和12B)包括发光单元30,
设置在形成于第一衬底41上的衬底26上的发光单元30至少包括:
第一电极31;
第二电极32;和
介于第一电极31和第二电极32之间的有机层(包括含有有机电致发光层的发光层)33,并且
来自有机层33的光通过第二衬底42发射到外部。
更具体地,包括在每个发光元件12(12R、12G和12B)中的发光单元30设置在形成于第一衬底41上的衬底26上,并且
发光单元30至少包括:
第一电极31;
形成在第一电极31上的有机层(有机电致发光层)33;和
形成在有机层33上的第二电极32。
由丙烯酸树脂形成的保护层34形成在第二电极32上以便覆盖第二电极32。在保护层34的顶表面上或上方(具体地,在第一实施例或下面描述的第二至第五实施例中的每一个中的保护层34上),由已知材料形成的滤色层CF通过已知方法形成,并且在滤色层CF上形成平坦化层35。注意,发光单元30和滤色层CF中的每一个的外形例如为圆形,但不限于这样的形状。
形成在滤色层CF(CFR、CFG和CFB)上的平坦化层35利用插入其间的密封树脂层36粘合到第二衬底42。形成密封树脂层36的材料的示例可包括热固性粘合剂,诸如丙烯酸粘合剂、环氧粘合剂、聚氨酯粘合剂、有机硅粘合剂和氰基丙烯酸酯粘合剂,以及可紫外线固化粘合剂。滤色层CF是形成在第一衬底侧上的片上滤色层(OCCF)。因此,可以缩短有机层33与滤色层CF之间的距离,并且可以抑制由从有机层33发射并以另一种颜色入射到相邻滤色层CF上的光引起的混色。在一些情况下,可以省略平坦化层35,并且滤色层CF可以利用介于其间的密封树脂层36粘合到第二衬底42。
在由第一至第五实施例中的每一个的有机EL元件实现的发光元件12中,有机层33具有红光发射层、绿光发射层和蓝光发射层的层压结构。如上所述,一个发光元件单元(一个像素)包括红色发光元件12R、绿色发光元件12G和蓝色发光元件12B这三个发光元件。发光元件12中所包括的有机层33发射白光,并且发光元件12R、12G和12B中的每一个通过将发射白光的有机层33和滤色层CFR、CFG和CFB组合而配置。红色滤色层CFR包括在红色发光元件12R中用于显示红色,绿色滤色层CFG包括在绿色发光元件12G中用于显示绿色,并且蓝色滤色层CFB包括在蓝色发光元件12B中用于显示蓝色。红色发光元件12R、绿色发光元件12G和蓝色发光元件12B除了滤色层和发光层的位置之外具有基本相同的配置和结构。像素数为例如1,920×1,080,并且一个发光元件(显示元件)包括一个子像素,发光元件(具体地,有机EL元件)为像素数的三倍。
驱动电路设置在由SiO2形成并基于CVD法形成的衬底26下方。驱动电路可以具有已知的电路配置。驱动电路包括形成在与第一衬底41对应的硅半导体衬底上的晶体管(具体地,MOSFET)。包括MOSFET在内的晶体管20包括形成在第一衬底41上的栅极绝缘层22、形成在栅极绝缘层22上的栅电极21、形成在第一衬底41上的源极/漏极区24、形成在源极/漏极区24之间的沟道形成区23,以及围绕沟道形成区23和源极/漏极区24的元件分离区25。衬底26包括下层间绝缘层26A和上层间绝缘层26B。
在第一发光元件12G1中,晶体管20(第一驱动电路DRG1)和第一电极31利用设置在下层间绝缘层26A中的接触插塞27A、设置在下层间绝缘层26A上的焊盘部27CG1,和介于它们之间的接触插塞27B彼此电连接。另外,在第一发光元件12G2中,晶体管20(第一驱动电路DRG2)和第一电极31利用设置在下层间绝缘层26A中的接触插塞27A、设置在下层间绝缘层26A上的焊盘部27CG2,和介于它们之间的接触插塞27B彼此电连接。
在第二发光元件12R1中,晶体管20(第二驱动电路DRR12)和第一电极31利用设置在下层间绝缘层26A中的接触插塞27A、设置在下层间绝缘层26A上的焊盘部27CB12-A,和介于它们之间的接触插塞27B彼此电连接。另外,在第二发光元件12R2中,晶体管20(第二驱动电路DRR12)和第一电极31利用设置在下层间绝缘层26A中的接触插塞27A、设置在下层间绝缘层26A上的焊盘部27CB12-A、设置在下层间绝缘层26A上的布线层(未示出)、设置在下层间绝缘层26A上的焊盘部27CB12-B和介于它们之间的接触插塞27B彼此电连接。
在第三发光元件12B1中,晶体管20(第三驱动电路DRB12)和第一电极31利用设置在下层间绝缘层26A中的接触插塞27A、设置在下层间绝缘层26A上的焊盘部27CB12-A,和介于它们之间的接触插塞27B彼此电连接。另外,在第三发光元件12B2中,晶体管20(第三驱动电路DRB12)和第一电极31利用设置在下层间绝缘层26A中的接触插塞27A、设置在下层间绝缘层26A上的焊盘部27CB12-A、设置在下层间绝缘层26A上的布线层(未示出)、设置在下层间绝缘层26A上的焊盘部27CB12-B和介于它们之间的接触插塞27B彼此电连接。
注意,在附图中,示出了用于一个驱动电路的一个晶体管20。
第二电极32在显示装置的外围部分(具体地,下面描述的像素阵列单元72的外围部分)中经由形成在衬底26中的接触孔(接触插塞)(未示出)连接至驱动单元。在显示装置的外围部分中,可以在第二电极32的下方设置与第二电极32连接的辅助电极,并且该辅助电极可以连接至驱动电路。
第一电极31用作阳极电极,并且第二电极32用作阴极电极。第一电极31具有反光材料层(具体地例如Al-Nd合金层、Al-Cu合金层、Al-Ti合金层和ITO层)的层压结构,并且第二电极32由透明导电材料诸如ITO形成。基于真空气相沉积法和蚀刻法的组合在衬底26上形成第一电极31。另外,第二电极32特别地通过其中成膜颗粒的能量小的真空气相沉积法等成膜法形成,并且没有被图案化。有机层33也没有被图案化。然而,本公开不限于此,并且有机层33可以被图案化。即,有机层33为每个子像素单独涂覆,并且红色发光元件的有机层33包括发射红光的有机层,绿色发光元件的有机层33包括发射绿光的有机层,并且蓝色发光元件的有机层33包括发射蓝光的有机层。
在第一实施例中,有机层33具有空穴注入层(HIL)、空穴传输层(HTL)、发光层、电子传输层(ETL)和电子注入层(EIL)的层压结构。发光层包括发射不同颜色光的至少两个发光层,并且如上所述,从有机层33发射的光是白光。具体地,如上所述,有机层具有层压有发射红光的红光发射层、发射绿光的绿光发射层和发射蓝光的蓝光发射层这三个层的结构。有机层可以具有层压有发射蓝光的蓝光发射层和发射黄光的黄光发射层这两个层的结构,并且可以具有层压有发射蓝光的蓝光发射层和发射橙光的橙光发射层这两个层的结构。
空穴注入层是提高空穴注入效率的层,并且也用作防止泄漏的缓冲层,并且空穴注入层的厚度例如为约2nm至10nm。空穴注入层由例如由下式(A)或(B)表示的六氮杂苯并菲衍生物形成。注意,当空穴注入层的端面与第二电极接触时,这是像素之间亮度变化的主要原因,从而导致显示图像质量的劣化。
Figure BDA0003622734870000251
这里,R1至R6可以各自独立地为选自以下的取代基:氢、卤素、羟基、氨基、芳基氨基、具有20或更少个碳原子的取代或未取代的羰基、具有20或更少个碳原子的取代或未取代的羰基酯基团、具有20或更少个碳原子的取代或未取代的的烷基、具有20或更少个碳原子的取代或未取代的的烯基、具有20或更少个碳原子的取代或未取代的烷氧基、具有30或更少个碳原子的取代或未取代的芳基、具有30或更少个碳原子的取代或未取代的杂环基、腈基、氰基、硝基和甲硅烷基,并且相邻的Rm's(m=1to 6)可以经由环状结构彼此结合。另外,X1至X6各自独立地为碳原子或氮原子。
Figure BDA0003622734870000261
空穴传输层是提高向发光层的空穴传输效率的层。在发光层中,当施加电场时,电子和空穴复合,并且因此产生光。电子传输层是提高向发光层的电子传输效率的层,并且电子注入层是提高向发光层的电子注入效率的层。
空穴传输层由例如具有约40nm厚度的4,4',4"-三(3-甲基苯基苯基氨基)三苯基胺(m-MTDATA)或α-萘基苯基二胺(αNPD)形成。
发光层是通过混色产生白光的发光层,并且例如,如上所述,发光层通过将红光发射层、绿光发射层和蓝光发射层层压而形成。
在红光发射层中,当施加电场时,从第一电极31注入的一些空穴和从第二电极32注入的一些电子复合,并且因此产生红光。这种红光发射层包含例如红光发射材料、空穴传输材料、电子传输材料和两种电荷传输材料中的至少一种材料。红光发射材料可以是荧光材料或磷光材料。例如,通过将30质量%的2,6-双[(4'-甲氧基二苯基氨基)苯乙烯基]-1,5-二氰基萘(BSN)与4,4-双(2,2-二苯基乙烯基)联苯(DPVBi)混合而形成具有约5nm厚度的红光发射层。
在绿光发射层中,当施加电场时,从第一电极31注入的一些空穴和从第二电极32注入的一些电子复合,并且因此产生绿光。这种绿光发射层包含例如绿光发射材料、空穴传输材料、电子传输材料和两种电荷传输材料中的至少一种材料。绿光发射材料可以是荧光材料或磷光材料。例如,通过将5质量%的香豆素6与DPVBi混合而形成具有约10nm厚度的绿光发射层。
在蓝光发射层中,当施加电场时,从第一电极31注入的一些空穴和从第二电极32注入的一些电子复合,并且因此产生蓝光。这种蓝光发射层包含例如蓝光发射材料、空穴传输材料、电子传输材料和两种电荷传输材料中的至少一种材料。蓝光发射材料可以是荧光材料或磷光材料。例如,通过将2.5质量%的4,4'-双[2-{4-(N,N-二苯基氨基)苯基}乙烯基]联苯(DPAVBi)与DPVBi混合而形成具有约30nm厚度的蓝光发射层。
具有约20nm厚度的电子传输层由例如8-羟基喹啉铝(Alq3)形成。具有约0.3nm厚度的电子注入层由例如LiF、Li2O等形成。
然而,形成各个层的材料是示例,并且本公开不限于这些材料。当发光层由磷光材料形成时,与发光层由荧光材料形成的情况相比,亮度可以提高约2.5倍至3倍。另外,发光层可由热激活延迟荧光(TADF)材料形成。另外,例如,发光层可以包括蓝光发射层和黄光发射层,或者可以包括蓝光发射层和橙光发射层。
发光元件12具有以有机层33作为共振单元的谐振器结构。为了适当调整发光面到反射面的距离(具体地,发光面到第一电极31和第二电极32的距离),有机层33的厚度优选为8×10-8以上且5×10-7m以下,更优选1.5×10-7m以上且3.5×10-7m以下。在具有谐振器结构的有机EL显示装置中,实际上,红色发光元件12R使在发光层中发射的红光共振以从第二电极32发射浅红光(在红色区域中具有光谱峰值的光)。另外,绿色发光元件12G使在发光层中发射的绿光共振以从第二电极32发射浅绿光(在绿色区域中具有光谱峰值的光)。进一步地,蓝色发光元件12B使在发光层中发射的蓝光共振以从第二电极32发射浅蓝光(在蓝色区域中具有光谱峰值的光)。
在下文中,将描述用于制造图1和图2中的每一个中所示的第一实施例的发光元件12的方法的概要。
[步骤100]
首先,基于已知的MOSFET制造方法在硅半导体衬底(第一衬底41)上形成驱动电路。
[步骤110]
接下来,基于CVD法在整个表面上形成下层间绝缘层26A。然后,基于光刻技术和蚀刻技术,在设置在晶体管20的一个源极/漏极区24上方的下层间绝缘层26A的部分中形成连接孔,并且基于例如溅射法在具有连接孔的下层间绝缘层26A上形成金属层,并且进一步基于光刻技术和蚀刻技术使金属层图案化,使得可以形成接触孔(接触插塞)27A和焊盘部27C,并且可以形成连接焊盘部27C的布线(未示出)和焊盘部。
[步骤120]
然后,在整个表面上形成上层间绝缘层26B,并且基于光刻技术和蚀刻技术在设置在期望焊盘部27C上方的上层间绝缘层26B的部分中形成连接孔,基于例如溅射法在具有连接孔的上层间绝缘层26B上形成金属层,并且然后基于光刻技术和蚀刻技术使金属层图案化,使得可以在衬底26的一部分上形成第一电极31。第一电极31对于每个发光元件是分开的。同时,可以在连接孔中形成用于电连接第一电极31和晶体管20的接触孔(接触插塞)27B。
[步骤130]
接着,基于例如CVD法在整个表面上形成绝缘层28之后,通过光刻技术和蚀刻技术在第一电极31与第一电极31之间的衬底26上留下绝缘层28。
[步骤140]
其后,通过PVD法诸如真空气相沉积法或溅射法、涂布法诸如旋涂法或模具涂布法等,在第一电极31和绝缘层28上形成有机层33。在一些情况下,有机层33可以被图案化为期望的形状。
[步骤150]
接下来,基于例如真空气相沉积法等在整个表面上形成第二电极32。在一些情况下,第二电极32可以被图案化为期望的形状。以这种方式,可以在第一电极31上形成有机层33和第二电极32。
[步骤160]
此后,在基于涂布法在整个表面上形成保护层34之后,使保护层34的顶表面经受平坦化处理。由于保护层34可以基于涂布法而形成,因此对加工工艺的限制可以很小,材料选择范围可以很宽,并且可以使用具有高折射率的材料。此后,通过已知方法在保护层34上形成滤色层CF(CFR、CFG和CFB)。
[步骤170]
然后,在滤色层CF上形成平坦化层35。此后,平坦化层35和第二衬底42通过由丙烯酸粘合剂形成的密封树脂层36彼此粘合。因此,可以获得图1和图2中的每一个中所示的第一实施例的发光元件(有机EL元件)12和显示装置。因此,在第一衬底侧设置滤色层CF而不是在第二衬底侧设置滤色层CF的所谓的OCCF类型,使得可以缩短有机层33和滤色层CF之间的距离。
在第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中,用于驱动第二发光元件和第三发光元件的第二驱动电路和第三驱动电路被稀疏化。因此,可以实现驱动电路的总数相对于发光元件的总数的减少。即,可以在不减小驱动电路的形成间距的情况下布置大量发光元件,并且可以提高发光元件的清晰度。可替代地,可以降低驱动电路的密度。因此,可以提高显示装置的制造良率,提高图像质量,并且降低制造成本。此外,由于发光元件组的配置和结构可以与根据现有技术的显示装置的配置和结构相同,因此不需要要求显示装置的设计、制造等与根据现有技术的显示装置的那些明显不同,并且无论发光元件组的排列和布置如何都可以应用发光元件组。此外,可以高自由度地组合发光元件组和驱动电路。注意,绿色的可见度高于红色或蓝色的可见度。因此,在一个发光元件组中,即使当两个绿色发光元件被独立驱动时,两个红色发光元件基于平均数据信号被驱动,并且两个蓝色发光元件基于平均数据信号被驱动,显示装置上显示的图像的图像质量也没有特别的问题。
在下文中,将描述驱动单元。图20中示出了示出第一至第六实施例中的每一个中的显示装置的整个电路配置的框图,图21中示出了图20中所示的显示装置中所包括的发光元件和驱动电路的等效电路图,并且图22中示出了用于描述图21所示的子像素76的操作的时序图。
显示装置71包括像素阵列单元72和驱动像素阵列单元72的驱动单元(73、74和75)。
像素阵列单元72包括:
沿第一方向延伸的扫描线WSL101和WSL10m
沿第二方向延伸的信号线(SL)DTL101至DTL10n
布置在扫描线和信号线相交的区域内的子像素(PXLC)76;以及
布置成与沿第一方向布置的子像素76对应的电源线DSL101和DSL10m
每个驱动单元(73、74和75)包括:
写入扫描器(主扫描器WSCN)74,其依次向扫描线WSL101和WSL10m中的每一个供给控制信号并且以行为单位进行子像素76的行顺序扫描。
电源扫描器(DSCN)75,其根据该行顺序扫描为电源线DSL101和DSL10m中的每一个提供在第一电位和第二电位之间切换的电压;以及
水平选择器(信号选择器HSEL)73,其根据行顺序扫描将信号电位(数据信号)和参考电位作为图像信号供应给沿第二方向延伸的信号线DTL101至DTL10n
子像素76包括以有机EL元件为代表的发光元件12、采样晶体管81、驱动晶体管82和存储电容器83。
采样晶体管81的栅极部分连接至扫描线WSL101,一个源极/漏极区连接至信号线DTL101,并且另一源极/漏极区连接至驱动晶体管82的栅极部分82A。驱动晶体管82的一个源极/漏极区82C连接至发光元件12,并且另一源极/漏极区82B连接至电源线DSL101。发光元件12的第二电极32连接至地线84。地线84共同布线至所有子像素76。存储电容器83的一端连接至驱动晶体管82的一个源极/漏极区82C,另一端连接至驱动晶体管82的栅极部分82A。
采样晶体管81响应于从扫描线WSL101提供的控制信号而导通,对从信号线DTL101提供的信号电位进行采样,并且将信号电位存储在存储电容器83中。驱动晶体管82接收从处于第一电位的电源线DSL101提供的电流,并根据存储在存储电容器83中的信号电位允许驱动电流流向发光元件12。电源扫描器(DSCN)75在第一电位和第二电位之间切换电源线DSL101,同时水平选择器(HSEL)73在采样晶体管81导通后向信号线DTL101提供参考电位,使得与驱动晶体管82的阈值电压Vth对应的电压存储在存储电容器83中。通过这样的阈值电压校正功能,显示装置71可以消除针对子像素中的每一个变化的驱动晶体管82的阈值电压的影响。
除了上述阈值电压校正功能之外,图21中所示的子像素76还具有迁移率校正功能。即,水平选择器(HSEL)73在采样晶体管81导通后的第一定时将信号线DTL101从参考电位切换到信号电位,并且写入扫描器(WSCN)74在第一定时之后的第二定时解除对扫描线WSL101施加控制信号,以允许采样晶体管81处于非导通状态,并适当地设置第一定时和第二定时之间的时段,使得当信号电位被存储在存储电容器83中时,对信号电位应用驱动晶体管82的迁移率μ的校正。在这种情况下,驱动单元(73、74或75)可以调整水平选择器73提供的图像信号和写入扫描器74提供的控制信号之间的相对相位差,以优化第一定时和第二定时之间的时段(迁移率校正时段)。另外,水平选择器73对从参考电位切换到信号电位的图像信号的上升应用梯度,使得第一定时和第二定时之间的迁移率校正时段可以自动跟随信号电位。
进一步地,子像素76具有自举功能。即,写入扫描器(WSCN)74在信号电位被存储在存储电容器83中的阶段解除对扫描线WSL101的控制信号的施加,以允许采样晶体管81处于非导通状态,并且将驱动晶体管82的栅极部分82A与信号线DTL101电分离,使得栅极电位Vg可以与驱动晶体管82的源极电位Vs的变化相关联,并且栅极-源极电压Vgs可以保持恒定。
图22是用于描述图21所示的子像素76的操作的时序图。扫描线(WSL101)的电位变化、电源线(DSL101)的电位变化和信号线(DTL101)的电位变化与时间轴一起示出。另外,与这些电位变化一起示出了驱动晶体管82的栅极电位Vg和源极电位Vs的变化。
在时序图中,根据子像素76的操作的转变,将时段方便地划分为如(B)至(G)所示。在发光时段(B),发光元件12处于发光状态。在发光时段(B)之后,进入行顺序扫描的新场,并且首先,在第一时段(C),驱动晶体管82的栅极电位Vg被初始化。进入下一时段(D),驱动晶体管82的源极电位Vs也被初始化。驱动晶体管82的栅极电位Vg和源极电位Vs被初始化,从而完成阈值电压校正操作的准备。随后,在阈值电压校正时段(E)期间实际执行阈值电压校正操作,并且对应于阈值电压Vth的电压被存储在驱动晶体管82的栅极部分82A和一个源极/漏极区82C之间。实际上,对应于阈值电压Vth的电压被写入连接在驱动晶体管82的栅极部分82A和一个源极/漏极区82C之间的存储电容器83。此后,进入到采样时段/迁移率校正时段(F),图像信号的信号电位Vin以加到阈值电压Vth的形式写入存储电容器83,并且从存储电容器83中存储的电压中减去用于迁移率校正的电压△V。此后,进入到发光时段(G),发光元件以对应于信号电位Vin的亮度发射光。在这种情况下,由于信号电位Vin通过对应于阈值电压Vth的电压和用于迁移率校正的电压△V来调整,因此发光元件12的发光亮度不受驱动晶体管82的阈值电压Vin和迁移率μ变化的影响。注意,自举操作在发光时段(G)开始时进行,并且在驱动晶体管82的栅极-源极电压Vgs(=Vin+Vth-△V)保持恒定时,驱动晶体管82的栅极电位Vg和源极电位Vs增加。
尽管上面已经描述了驱动电路包括两个晶体管的示例,但是驱动电路可以包括其中包括三个晶体管、四个晶体管、五个晶体管、六个晶体管等的已知电路配置。另外,在第一发光元件、第二发光元件和第三发光元件的驱动电路中的每一个中,各个晶体管、存储电容器的常数和规格可以彼此相同或者可以针对每个发光元件有所变化。
第二实施例
第二实施例涉及第一实施例的变形和第二形式的显示装置。图4A中示出了第二实施例的显示装置中的发光元件组的示意性局部平面图,图4B和图4C中的每一个示出了驱动电路的布置的示意图,并且图5、图6A和图6B中的每一个中示出了驱动电路和信号线的布置的示意图。注意,在第二方向上的第二驱动电路和第三驱动电路的布置在图4B和图4C中是不同的。
第二实施例的显示装置进一步包括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一信号线、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信号线和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三信号线,并且
在每个发光元件组10中,发光元件单元11沿第二方向布置,
第一驱动电路DRG1和DRG2、第二驱动电路DRR12和第三驱动电路DRB12沿第二方向布置,
所有的第一驱动电路DRG1和DRG2连接至一条共享的第一信号线SLG12,并且
第二驱动电路DRR12和第三驱动电路DRB12连接至一条共享的第二信号线SLR-B12
通常,对于观察显示装置的观察者来说,显示装置的水平方向上的可见度高。在第二实施例的显示装置中,第二发光元件和第三发光元件以与根据现有技术的显示装置相同的方式沿水平方向(所示示例中的第一方向)布置,并且两个发光元件在垂直方向(所示示例中的第二方向)上显示具有相同亮度的图像。另一方面,在第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中,第二发光元件和第三发光元件以与根据现有技术的显示装置相同的方式沿垂直方向(所示示例中的第二方向)布置,并且两个发光元件在水平方向(所示示例中的第一方向)上显示具有相同亮度的图像。因此,与第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相比,第二实施例的显示装置可以为观察者显示更高质量的图像。然而,关于信号线,与第二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相比,第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可以被简化。因此,考虑到这些特点,可以确定采用第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还是第二实施例的显示装置。
在图6A和图6B中的每一个中示意性地示出了第二实施例的显示装置中的驱动电路和信号线的布置的变形例。在图5所示的示例中,第二驱动电路DRR12和第三驱动电路DRB12连接至一条共享的第二信号线SLR-B12。另一方面,在图6A和图6B中的每一个中所示的示例中,第二驱动电路DRR12连接至一条第二信号线SLR12,并且第三驱动电路DRB12连接至一条第三信号线SLB12。第二信号线SLR12和第三信号线SLB12的布置关系在图6A和图6B中是不同的。
由于第二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配置和结构除了以上几点之外可以与第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配置和结构相同,因此将省略详细描述。
第三实施例
第三实施例是第一实施例的变形。图7A中示出了第三实施例的显示装置中的发光元件组的示意性局部平面图,并且图7B、图7C和图7D中的每一个中示出了驱动电路的布置。在第三实施例的第一形式的显示装置中,在发光元件单元中的每一个中,第一发光元件12G1和12G2、第二发光元件12R1和12R2以及第三发光元件12B1和12B2的布置是条形布置。图7B所示的驱动电路DRG1、DRG2、DRR12和DRB12的布置与图1B所示的第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中的相同,并且图7C和图7D中的每一个中所示的驱动电路DRG1、DRG2、DRR12和DRB12的布置与图4B和图4C中的每一个所示的第二实施例的显示装置中的基本相同。
由于第三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配置和结构除了以上几点之外可以与第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配置和结构相同,因此将省略详细描述。
第四实施例
第四实施例是第一至第三实施例中的每一个的变形。图8A中示出了第四实施例的显示装置中的发光元件组10的示意性局部平面图,并且图8B中示意性地示出了驱动电路的布置。在第四实施例的第一形式的显示装置中,在每个发光元件组10中,
M1=M2=M3=4,
N1=4,
N2=2,并且
N3=1,
其中第一发光元件12G的数量为M1,第二发光元件12R的数量为M2,第三发光元件12B的数量为M3,第一驱动电路的数量为N1,第二驱动电路的数量为N2,并且第三驱动电路的数量为N3。这里,
N1=SL1=4,
N2=SL2=2,并且
N3=SL3=1,
其中第一信号线的数量为SL1,第二信号线的数量为SL2,并且第三信号线的数量为SL3
即,第四实施例的发光元件组(一个像素)包括四个发光元件单元(子像素)。具体地,
第一发光元件单元111包括发光元件12G1、12R1和12B1
第二发光元件单元112包括发光元件12G2、12R2和12B2
第三发光元件单元113包括发光元件12G3、12R3和12B3,并且
第四发光元件单元114包括发光元件12G4、12R4和12B4
即使在第四实施例的显示装置中,在每个发光元件单元11中,第一发光元件12G、第二发光元件12R和第三发光元件12B的布置是Δ形布置。
第四实施例的显示装置包括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一信号线SL1、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信号线SL2和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三信号线SL3
在每个发光元件组10中,发光元件单元11沿第一方向布置,
第一驱动电路DRG1、DRG2、DRG3和DRG4、第二驱动电路DRR12和DRR34、第三驱动电路DRB1234沿第一方向布置,
第一驱动电路DRG1连接至第一信号线SL1
第一驱动电路DRG2连接至第一信号线SL2
第一驱动电路DRG3连接至第一信号线SL3
第一驱动电路DRG4连接至第一信号线SL4
第二驱动电路DRR12连接至第二信号线(与第一信号线SL1共享),
第二驱动电路DRR34连接至第二信号线(与第一信号线SL3共享),并且
第三驱动电路DRB1234连接至第三信号线(与第一信号线SL2共享)。
注意,第一信号线SLG4与相邻发光元件组中所包括的第一驱动电路DRG4所连接到的第一信号线SLG4共享。
将通过计算两个第二发光元件12R1和12R2中的每一个的信号的灰度平均值而获得的信号提供给第二驱动电路DRR12
将通过计算两个第二发光元件12R3和12R4中的每一个的信号的灰度平均值而获得的信号提供给第二驱动电路DRR34,并且
将通过计算四个第三发光元件12B1、12B2、12B3和12B4中的每一个的信号的灰度平均值而获得的信号提供给第三驱动电路DRB1234
具体地,
从水平选择器,
控制第一发光元件12G1亮度的数据信号经由第一信号线SL1发送到第一驱动电路DRG1,并且第一发光元件12G1的亮度得以控制,
控制第一发光元件12G2亮度的数据信号经由第一信号线SL2发送到第一驱动电路DRG2,并且第一发光元件12G2的亮度得以控制,
控制第一发光元件12G3亮度的数据信号经由第一信号线SL3发送到第一驱动电路DRG3,并且第一发光元件12G3的亮度得以控制,并且
控制第一发光元件12G4亮度的数据信号经由第一信号线SL4发送到第一驱动电路DRG4,并且第一发光元件12G4的亮度得以控制。
另外,在水平选择器中,
以与上述相同的方式,基于灰度平均值TR12获得控制第二发光元件12R1的亮度的数据信号DTR1和控制第二发光元件12R2的亮度的数据信号DTR2,并且将数据信号DTR1和数据信号DTR2经由第二信号线发送到第二驱动电路DRR12,并且第二发光元件12R1和12R2中的每一个的亮度得以控制,并且
以与上述相同的方式,基于灰度平均值TR34获得控制第二发光元件12R3的亮度的数据信号DTR3和控制第二发光元件12R4的亮度的数据信号DTR4,并且将数据信号DTR3和数据信号DTR4经由第二信号线发送到第二驱动电路DRR34,并且第二发光元件12R3和12R4中的每一个的亮度得以控制。
进一步地,在水平选择器中,以与上述相同的方式,基于灰度平均值TB1234获得控制第三发光元件12B1的亮度的数据信号DTB1、控制第三发光元件12B2的亮度的数据信号DTB2、控制第三发光元件12B3的亮度的数据信号DTB3和控制第三发光元件12B4的亮度的数据信号DTB4,并且将这些数据信号经由第三信号线发送到第三驱动电路DRB1234,并且第三发光元件12B1、12B2、12B3和12B4中的每一个的亮度得以控制。
由于第四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配置和结构除了以上几点之外可以与第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配置和结构相同,因此将省略详细描述。注意,发光元件的布置可以是条形布置,并且显示装置可以是第二形式的显示装置。
第五实施例
第五实施例也是第一至第三实施例中的每一个的变形。图9A中示出了第五实施例的第一形式的显示装置中的发光元件组的示意性局部平面图,并且图9B中示意性地示出了驱动电路的布置。
在第五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第一形式的显示装置)中,
发光元件单元11中的每一个还包括一个发射第四颜色的第四发光元件12W1和12W2
发光元件组10中的每一个还包括驱动第四发光元件12W1和12W2的第四驱动电路DRW1和DRW2,并且
在每个发光元件组10中,第四驱动电路DRW1和DRW2的数量可以等于或小于第四发光元件12W1和12W2的数量。具体地,它们在第五实施例中彼此相等。第一颜色可以是绿色,第二颜色可以是红色,第三颜色可以是蓝色,第四颜色可以是白色。
图10A中示出了第五实施例的变形例的显示装置(第二形式的显示装置)中的发光元件组的示意性局部平面图,并且图10B中示意性地示出了驱动电路的布置。
由于第五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配置和结构除了以上几点之外可以与第一或第二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配置和结构相同,因此将省略详细描述。注意,发光元件的布置可以是条形布置,并且显示装置可以是第二形式的显示装置。
第六实施例
在第六实施例中,在第一至第五实施例中的每一个中描述的显示装置被应用于头戴式显示器(HMD)。图15中示出了实现第六实施例的头戴式显示器的图像显示装置的概念视图,图16中示出了从上方观察时的第六实施例的头戴式显示器的示意图,图17示出了从前面观察时的第六实施例的头戴式显示器的示意图,并且图18A示出了从侧面观察时的第六实施例的头戴式显示器的示意图。另外,图18B中示出了将第六实施例的显示装置中的反射型体全息衍射光栅的一部分放大得到的示意性剖视图。
第六实施例的图像显示装置100包括:
图像形成装置110,其通过第一至第五实施例中的每一个中描述的显示装置111实现;
导光板121;
附接到导光板121的第一偏转装置131;和
附接到导光板121的第二偏转装置132。来自图像形成装置110的光被第一偏转装置131偏转(或反射),通过全反射在导光板121内部传播,在第二偏转装置132中偏转,并朝着观察者150的瞳孔151发射。
包括导光板121和第二偏转装置132的系统是半透明型(透视型)系统。
第六实施例的头戴式显示器包括:
(A)安装在观察者150的头部上的框架140(例如眼镜型框架140);和
(B)附接到框架140的图像显示装置100。注意,第六实施例的头戴式显示器具体是包括两个图像显示装置的双目型显示器,并且可以是包括一个图像显示装置的单目型显示器。图像显示装置100可以固定地附接到框架140,并且可以可拆卸地附接到框架140。头戴式显示器例如是直接在观察者150的瞳孔151上绘制图像的直绘式头戴式显示器。
导光板121具有光从图像形成装置110入射到其上的第一表面122和面对第一表面122的第二表面123。即,由光学玻璃或塑料材料形成的导光板121具有通过导光板121内部的全反射而平行于光传播方向(x方向)延伸的两个平行表面(第一表面122和第二表面123)。第一表面122和第二表面123彼此面对。第一偏转装置131设置在导光板121的第二表面123上(具体地,粘合在一起),且第二偏转装置132设置在导光板121的第二表面123上(具体地,粘合在一起)。
第一偏转装置(第一衍射光栅构件)131由全息衍射光栅(具体地,反射型体全息衍射光栅)组成,第二偏转装置(第二衍射光栅构件)132也由全息衍射光栅(具体地反射型体全息衍射光栅)组成。在构成第一偏转装置131的全息衍射光栅内部形成第一干涉条纹,在构成第二偏转装置132的全息衍射光栅内部形成第二干涉条纹。
第一偏转装置131衍射并反射光,使得从第二表面123入射到导光板121上的平行光在导光板121内部全反射。第二偏转装置132通过全反射对在导光板121内传播的光进行衍射和反射,并将光引导到观察者150的瞳孔151。第二偏转装置132在导光板121中具有虚像形成区域。第一偏转装置131和第二偏转装置132的轴线平行于x方向,第一偏转装置131和第二偏转装置132的法线平行于z方向。对应于一种波长带(或波长)的干涉条纹形成在由光聚合物材料形成的反射型体全息衍射光栅中的每一个上,并且通过根据现有技术的方法制备。反射型体全息衍射光栅中形成的干涉条纹的间距恒定,并且干涉条纹在y方向上呈线性并且平行。
图18B中示出了通过放大反射型体全息衍射光栅的一部分获得的示意性局部剖视图。在反射型体全息衍射光栅中形成具有倾角(倾斜角)Φ的干涉条纹。这里,倾角Φ是指反射型体全息衍射光栅的表面与干涉条纹所成的角度。干涉条纹是从反射型体全息衍射光栅的内部到表面形成的。干涉条纹满足布拉格条件。这里,布拉格条件是指满足以下等式(A)的条件。在等式(A)中,m表示正整数,λ表示波长,d表示晶格面的间距(包括干涉条纹在内的虚拟平面的法线方向上的间隔),Θ表示入射到干涉条纹上的角度的余量。另外,当光以入射角ψ进入衍射光栅构件时,Θ、倾角Φ和入射角ψ之间的关系由等式(B)表示。
m·λ=2·d·sin(Θ) (A)
Θ=90°-(Φ+ψ) (B)
在第六实施例中,包括图像形成装置110的显示装置111由第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实现,但本公开不限于此。整个图像形成装置110被容纳在外壳112中。注意,可以布置从显示装置111传输的图像所通过的光学系统,以控制从显示装置111传输的图像的显示尺寸、显示位置等。根据头戴式显示器或图像形成装置110所需的规格来布置任何光学系统。对于其中图像从一个显示装置111传输到双眼的头戴式显示器或图像形成装置,可以采用第一至第五实施例中的每一个的显示装置。
框架140具有布置在观察者150前方的前部141、经由铰链142可旋转地附接到前部141的两端的两个镜腿部分143,以及安装在镜腿部分143中的每一个的尖端上的耳弯部分(也称为耳塞、耳罩或耳垫)144。另外,附接有鼻垫140'。即,框架140和鼻垫140'的组装具有与普通眼镜基本相同的结构。进一步地,每个外壳112通过附接构件149附接到镜腿部分143。框架140由金属或塑料形成。注意,每个外壳112可以通过附接构件149可拆卸地附接到镜腿部分143。此外,对于拥有和佩戴眼镜的观察者,每个外壳112可以通过附接构件149可拆卸地附接到观察者所拥有的眼镜的框架140的镜腿部分143。每个外壳112可以附接到镜腿部分143的外侧或可以附接到镜腿部分143的内侧。可替代地,导光板121可以装配到设置在前部141上的边缘中。
进一步地,从一个图像形成装置110延伸的布线(信号线、电源线等)145经由镜腿部分143和耳弯部分144的内侧连接到控制装置(控制电路或控制器件)148,同时从耳弯部分144的尖端延伸到外侧。进一步地,图像形成装置110中的每一个包括耳机部分146,并且从图像形成装置110中的每一个延伸的耳机部布线146'从耳弯部分144的尖端经由镜腿部分143和耳弯部分144的内侧向耳机部分146延伸。更具体地,耳机部布线146'从耳弯部分144的尖端朝向耳机部分146延伸以环绕外耳(耳廓)的后侧。通过这样的配置,可以整洁地提供头戴式显示器,而不会产生耳机部分146或耳机部布线146'布置复杂的印象。
如上所述,布线(信号线、电源线等)145连接到控制装置(控制电路)148,并且控制装置148执行用于显示图片的处理。控制装置148可以包括已知电路。
如有必要,包括固态图像传感器(其包括CCD或CMOS传感器)和透镜(未示出)的相机147通过适当的附接构件(未示出)附接到前部141的中央部分141'。来自相机147的信号经由从相机147延伸的布线(未图示)发送到控制装置(控制电路)148。
在第六实施例的图像显示装置中,将在某一时刻从显示装置111发出的光(例如,对应于一个像素或一个子像素的大小)视为平行光。光到达观察者150的瞳孔151(具体而言,晶状体),并且已经穿过晶状体的光最终聚焦在观察者150的瞳孔151的视网膜上。
可替代地,头戴式显示器例如可以是基于Maxwell视图的视网膜投影式显示器,具体地视网膜投影式头戴式显示器,其通过直接将图像(光通量)投影到观察者的视网膜上来显示图像。
虽然以上基于优选实施例描述了本公开,但是本公开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实施例中描述的显示装置(有机EL显示装置)和发光元件(有机EL元件)的配置和结构是示例并且可以适当改变,并且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也是示例并且可以适当改变。除了有机EL显示装置之外,显示装置的示例还可以包括液晶显示装置。在本实施例中,驱动电路包括MOSFET,但驱动电路也可以包括TFT。第一电极或第二电极可以具有单层结构或多层结构。
第一发光元件12G的发光单元的尺寸可以大于第二发光元件12R的发光单元的尺寸和第三发光元件12B的发光单元的尺寸中的每一个。即,第一发光元件12G的发光区域的尺寸可以大于第二发光元件12R的发光区域的尺寸和第三发光元件12B的发光区域的尺寸中的每一个。
发光元件中的每一个可以包括其中有机层产生红光的红色发光元件12R、其中有机层产生绿光的绿色发光元件12G和其中有机层产生蓝光的蓝色发光元件12B,并且这三种类型的发光元件可以组合成一个发光元件单元(一个像素)。注意,在这种情况下,可以省略滤色层,并且可以提供滤色层以提高色纯度。
如示出了第一实施例的第一变形例的显示装置的示意性局部剖视图的图11所示,可以在发光单元30上方的保护层34的一部分中设置从发光单元30发射的光所穿过的透镜构件(片上微透镜)50。
另外,如示出了第一实施例的第二变形例的显示装置的示意性局部剖视图的图12中所示,滤色层CF(CFR、CFG和CFB)可以设置在面向第一衬底41的第二衬底42的内表面上。滤色层CF通过由丙烯酸粘合剂形成的密封树脂层36粘合到平坦化层35。可以省略平坦化层35,并且滤色层CF和保护层34可以通过密封树脂层36彼此粘合。
进一步,如示出了第一实施例的第三变形例的显示装置的示意性局部剖视图的图13中所示,吸光层(黑矩阵层)BM可以形成在发光元件的相邻滤色层CF之间。黑矩阵层BM由例如通过混合黑色着色剂获得的并且具有1或更大的光密度的黑色树脂膜(具体地,例如,黑色聚酰亚胺树脂)形成。
另外,如示出了第一实施例的第四变形例的显示装置的示意性局部剖视图的图14中所示,吸光层(黑矩阵层)BM可以形成在发光元件的相邻滤色层CF上方和之间。另外,可以组合这些第三和第四变形例,并且这些各种变形例或变形例的组合可以应用于另一实施例。
平坦化层可以具有作为滤色层的功能。即,具有这种功能的平坦化层可以由已知的色阻材料形成。通过使平坦化层还用作滤色层,有机层和平坦化层紧密布置,使得在即使扩宽从发光元件发射的光时也可以有效地实现混色的防止,从而改善视角特性。
可以在发光元件和发光元件之间设置遮光部分,以便防止从发光元件发射的光进入与某个发光元件相邻的发光元件,从而防止产生光学串扰。即,可以在发光元件和发光元件之间形成凹槽,并且凹槽可以嵌有遮光材料以形成遮光部分。当设置这样的遮光部分时,可以减少从某个发光元件发射的光侵入相邻发光元件的比例,并且可以抑制发生混色和整个像素的色度偏离期望色度的现象。由于可以防止混色,像素发射单色光时的色纯度提高,并且色度点变深。因此,色域变宽,并且显示装置的色彩表现范围变宽。另外,为了提高色纯度,为每个像素设置滤色层,并且根据发光元件的配置,可以使滤色层更薄或省略滤色层,或可以提取滤色层吸收的光。结果,提高了发光效率。可替代地,可以对吸光层(黑矩阵层)赋予遮光性。
可以包括控制从发光单元发射的光的行进方向的导光部分(光反射部分或反射器部分)。具体地,导光部分可以由反射从发光单元发射的光的材料形成,并且该材料的示例可以包括金属材料、合金材料、折射率小于从发光单元发射的光所穿过的介质的折射率的介电材料(绝缘材料),以及介电材料的多层配置。具体地,金属材料或合金材料的示例可包括铝(Al)层、铝合金层(例如,Al-Nd层)、铬(Cr)层、银(Ag)层和银合金层(例如Ag-Cu层、Ag-Pd-Cu层或Ag-Sm-Cu层),并且光导单元可以通过例如气相沉积法,包括电子束气相沉积法、热丝气相沉积法和真空气相沉积法;溅射法;CVD法;离子镀法;电镀法(电镀法或无电镀法);剥离法;激光烧蚀法;和溶胶-凝胶法而形成。光导部分的光反射部分的形状的示例可包括圆柱形侧表面。
本公开的显示装置可以应用于可更换单透镜反光数码相机。图19A中示出了数码相机的前视图,图19B中示出了数码相机的后视图。可更换单透镜反光数码相机包括例如设置在相机主体(相机机身)211的右前侧上的可更换成像透镜单元(可更换透镜)212和设置在左前侧上并由拍摄者持有的握持部213。监控器214基本上设置在相机主体211的后表面的中央。电子取景器(目镜窗口)215设置在监控器214上方。通过观察电子取景器215,拍摄者可以在视觉上识别从成像透镜单元212引导的对象的光学图像并确定构图。在具有这种配置的可更换单透镜反光数码相机中,本公开的显示装置可以用作电子取景器215。
在设置谐振器结构的情况下,光反射层37可以形成在第一电极31下方(在第一衬底41侧上)。即,在光反射层37设置在衬底26上并且第一电极31设置在覆盖光反射层37的层间绝缘膜38上的情况下,第一电极31、光反射层37和层间绝缘膜38可以由上述材料形成。光反射层37可以连接到或可以不连接到接触孔(接触插塞)27。
在下文中,将参考图27A(第一示例)、图27B(第二示例)、图28A(第三示例)、图28B(第四示例)、图29A(第五示例)、图29B(第六示例)、图30A(第七示例),以及图30B和图30C(第八示例)基于第一至第八示例描述谐振器结构。这里,在第一至第四示例和第七示例中,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在发光单元中的每一个中具有相同的厚度。另一方面,在第五和第六示例中,第一电极在发光单元中的每一个中具有不同的厚度,并且第二电极在发光单元中的每一个中具有相同厚度。另外,在第八示例中,第一电极可以在发光单元中的每一个中具有不同的厚度或相同的厚度,并且第二电极在发光单元中的每一个中具有相同的厚度。
注意,在以下描述中,包括第一发光元件121、第二发光元件122或第三发光元件123的发光单元由附图标号301、302、或303表示,第一电极由附图标号311、312或313表示,第二电极由附图标号321、322或323表示,有机层由附图标号331、332或333表示,光反射层由附图标号371、372或373表示,并且层间绝缘膜由附图标号381、382、383、381'、382'或383'表示。在以下描述中,所使用的材料是示例性的,并且可以适当地改变。
在所示示例中,由等式(1-1)和(1-2)推导出的第一发光元件121、第二发光元件122和第三发光元件123的谐振器长度按照第一发光元件121、第二发光元件122和第三发光元件123的顺序缩短,但不限于此。可以通过适当地设置m1和m2的值来确定最佳谐振器长度。
图27A中示出了第一示例的具有谐振器结构的发光元件的概念视图,图27B中示出了第二示例的具有谐振器结构的发光元件的概念视图,图28A中示出了第三示例的具有谐振器结构的发光元件的概念视图,并且图28B中示出了第四示例的具有谐振器结构的发光元件的概念视图。在第一至第六示例和第八示例中的一些中,层间绝缘膜38和38'中的每一个形成在发光单元30的第一电极31下面,并且光反射层37形成在层间绝缘膜38和38'中的每一个的下面。在第一至第四示例中,层间绝缘膜38和38'的厚度在发光单元301、302和303中不同。适当地设置层间绝缘膜381、382、383、381'、382'或383'中的每一个的厚度,使得可以设置根据发光单元30的光发射波长产生最佳共振的光学距离。
在第一示例中,在发光单元301、302和303中,第一界面(在图中,由点线表示)的水平彼此相同,并且在发光单元301、302和303中,第二界面的水平彼此不同(在图中,由单点划线表示)。另外,在第二示例中,发光单元301、302和303中,第一界面的水平彼此不同,并且在发光单元301、302和303中,第二界面的水平彼此相同。
在第二示例中,层间绝缘膜381'、382'和383'中的每一个由其中光反射层37的表面被氧化的氧化膜实现。依据形成光反射层37的材料,由氧化膜实现的层间绝缘膜38'由例如氧化铝、氧化钽、氧化钛、氧化镁、氧化锆等形成。光反射层37的表面例如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氧化。即,将其上形成有光反射层37的第一衬底41浸入填充在容器中的电解液中。另外,阴极被布置为面向光反射层37。将光反射层37用作阳极,并且对光反射层37进行阳极氧化。通过阳极氧化形成的氧化膜的厚度与作为阳极的光反射层37和阴极的之间的电位差成正比。因此,在对应于发光单元301、302和303中的每一个的电压被施加到光反射层371、372和373中的每一个的状态下进行阳极氧化。结果,由具有不同厚度的氧化膜实现的层间绝缘膜381'、382'和383'可以共同形成在光反射层37的表面上。光反射层371、372和373的厚度以及层间绝缘膜381'、382'和383'的厚度根据发光单元301、302和303而不同。
在第三示例中,基膜39设置在光反射层37下方,并且基膜39在发光单元301、302和303中具有不同的厚度。即,在所示的示例中,基膜39的厚度按照发光单元301、发光单元302、发光单元303的顺序变厚。
在第四示例中,在成膜时光反射层371、372和373的厚度在发光单元301、302和303中不同。在第三和第四示例中,在发光单元301、302和303中,第二界面的水平彼此相同,并且在发光单元301、302和303中,第一界面的水平彼此不同。
在第五和第六示例中,第一电极311、312和313的厚度在发光单元301、302和303中不同。光反射层37在发光单元30中的每一个中具有相同的厚度。
在第五示例中,在发光单元301、302和303中,第一界面的水平彼此相同,并且在发光单元301、302和303中,第二界面的水平彼此不同。
在第六示例中,基膜39设置在光反射层37下方,并且基膜39在发光单元301、302和303中具有不同的厚度。即,在所示的示例中,基膜39的厚度按照发光单元301、发光单元302、发光单元303的顺序变厚。在第六示例中,在发光单元301、302和303中,第二界面的水平彼此相同,并且在发光单元301、302和303中,第一界面的水平彼此不同。
在第七示例中,第一电极311、312和313中的每一个也用作光反射层,并且形成第一电极311、312和313的材料的光学常数(具体地,相移量)依据发光单元301、302和303而不同。例如,发光单元301的第一电极311可以由铜(Cu)形成,并且发光单元302的第一电极312和发光单元303的第一电极313可以由铝(Al)形成。
另外,在第八示例中,第一电极311和312中的每一个也用作光反射层,并且形成第一电极311和312的材料的光学常数(具体地,相移量)依据发光单元301和302而不同。例如,发光单元301的第一电极311可以由铜(Cu)形成,并且发光单元302的第一电极312和发光单元303的第一电极313可以由铝(Al)形成。在第八示例中,例如,第七示例应用于发光单元301和302,并且第一示例应用于发光单元303。第一电极311、312和313的厚度可以彼此不同或相同。
注意,本公开还可以具有以下配置。
(A01)
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沿第一方向和不同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布置的多个发光元件组,其中,
发光元件组中的每一个包括多个发光元件单元,
发光元件单元中的每一个包括一个发射第一颜色的第一发光元件、一个发射第二颜色的第二发光元件和一个发射第三颜色的第三发光元件,
发光元件组中的每一个包括驱动第一发光元件的第一驱动电路、驱动第二发光元件的第二驱动电路和驱动第三发光元件的第三驱动电路,并且
在发光元件组中的每一个中,第一驱动电路的数量等于第一发光元件的数量,第二驱动电路的数量小于第二发光元件的数量,并且第三驱动电路的数量小于第三发光元件的数量。
(A02)
根据(A01)所述的显示装置,进一步包括:
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一信号线、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信号线和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三信号线,其中
在发光元件组中的每一个中,发光元件单元沿第一方向布置,
第一驱动电路、第二驱动电路和第三驱动电路沿第一方向布置,
第一驱动电路中的每一个连接至第一信号线中的每一个,
第二驱动电路中的每一个连接至第二信号线中的每一个,并且
第三驱动电路中的每一个连接至第三信号线中的每一个。
(A03)
根据(A01)所述的显示装置,进一步包括:
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一信号线、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信号线和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三信号线,其中
在发光元件组中的每一个中,发光元件单元沿第二方向布置,
第一驱动电路、第二驱动电路和第三驱动电路沿第二方向布置,
所有的第一驱动电路连接至一条共享的第一信号线,并且
第二驱动电路和第三驱动电路连接至一条共享的第二信号线。
(A04)
根据(A01)至(A03)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在发光元件组中的每一个中,
M1=M2=M3=2,
N1=2,并且
N2=N3=1,
其中第一发光元件的数量为M1,第二发光元件的数量为M2,第三发光元件的数量为M3,第一驱动电路的数量为N1,第二驱动电路的数量为N2,并且第三驱动电路的数量为N3
(A05)
根据(A0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将通过计算两个第二发光元件中的每一个的信号的灰度平均值而获得的信号提供给第二驱动电路,并且
将通过计算两个第三发光元件中的每一个的信号的灰度平均值而获得的信号提供给第三驱动电路。
(A06)
根据(A0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在发光元件组中的每一个中,
M1=M2=M3=4,
N1=4,
N2=2,并且
N3=1,
其中第一发光元件的数量为M1,第二发光元件的数量为M2,第三发光元件的数量为M3,第一驱动电路的数量为N1,第二驱动电路的数量为N2,并且第三驱动电路的数量为N3
(A07)
根据(A06)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将通过计算两个第二发光元件中的每一个的信号的灰度平均值而获得的信号提供给第二驱动电路,并且
将通过计算四个第三发光元件中的每一个的信号的灰度平均值而获得的信号提供给第三驱动电路。
(A08)
根据(A01)至(A07)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在发光元件单元中的每一个中,第一发光元件、第二发光元件和第三发光元件的布置是Δ形布置。
(A09)
根据(A01)至(A07)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在发光元件单元中的每一个中,第一发光元件、第二发光元件和第三发光元件的布置是条形布置。
(A10)
根据(A01)至(A09)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第一颜色为绿色,第二颜色为红色,且第三颜色为蓝色。
(A11)
根据(A01)至(A10)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发光元件单元中的每一个还包括一个发射第四颜色的第四发光元件,
发光元件组中的每一个还包括驱动第四发光元件的第四驱动电路,并且
在发光元件组中的每一个中,第四驱动电路的数量可以等于或小于第四发光元件的数量。
(A12)
根据(A11)的显示装置,其中第一颜色为绿色,第二颜色为红色,第三颜色为蓝色,并且第四颜色为白色。
(A13)
根据(A01)至(A12)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第一发光元件的发光单元的尺寸大于第二发光元件的发光单元的尺寸和第三发光元件的发光单元的尺寸中的每一个。
(A14)
根据(A01)至(A13)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发光元件由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实现。
附图标记列表
10 发光元件组
11、111、112、113、114 发光元件单元
12 发光元件
12G、12G1、12G2、12G3、12G4 第一发光元件
12R、12R1、12R2、12R3、12R4 第二发光元件
12B、12B1、12R2、12B3、12B4 第三发光元件
12W、12W1、12W2 第四发光元件
DRG1、DRG2、DRG3、DRG4 第一驱动电路
DRR12、DRR34 第二驱动电路
DRB12、DRB34 第三驱动电路
DRW1、DRW2 第四驱动电路
SLG1、SLG2 第一信号线
SLR12、SL2 第二信号线
SLB12、SL3 第三信号线
SL1、SL2、SL3、SL4 第一信号线
SLG12、SLR-B12 共享信号线
DTG1、DTG2、DTR12、DTB12 数据信号
TR12、TB12 灰度平均值
20 晶体管
22 栅极绝缘层
21 栅电极
24 源极/漏极区
23 沟道形成区
24 源极/漏极区
25 元件分离区
26 衬底
26A 下层间绝缘层
26B 上层间绝缘层
27A、27B 接触插塞
27CG1、27CG2、27CB12-A、27CB12-A、27CB12-B、27CB12-A、27CB12-A、27CB12-B 焊盘部
28 绝缘层
30 发光单元
31 第一电极
32 第二电极
33 有机层(包括含有有机电致发光层的发光层)
34 保护层
CF、CFR、CFG、CFB 滤色层
35 平坦化层
36 密封树脂层
37 光反射层
38 层间绝缘膜
39 基层
41 第一衬底
42 第二衬底
50 透镜构件(片上微透镜)
BM、BM' 吸光层(黑矩阵层)
100 图像显示装置
110 图像形成装置
111 显示装置
112 外壳
121 导光板
122 导光板的第一表面
123 导光板的第二表面
131 第一偏转装置
132 第二偏转装置
140 框架
140' 鼻垫
141 前部
141' 前部的中央部分
142 铰链
143 镜腿部分
144 耳弯部分(耳塞、耳罩或耳垫)
145 布线(信号线、电源线等)
146 耳机部分
146' 用于耳机部分的布线
147 相机
148 控制装置(控制电路或控制器件)
149 附接构件
150 观察者
151 瞳孔
211 相机主体(相机体)
212 成像透镜单元(可更换透镜)
213 握持部
214 监控器
215 电子取景器(目镜窗口)。

Claims (14)

1.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沿第一方向和不同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布置的多个发光元件组,其中,
每个所述发光元件组包括多个发光元件单元,
每个所述发光元件单元包括一个发射第一颜色的第一发光元件、一个发射第二颜色的第二发光元件和一个发射第三颜色的第三发光元件,
每个所述发光元件组包括驱动所述第一发光元件的第一驱动电路、驱动所述第二发光元件的第二驱动电路、和驱动所述第三发光元件的第三驱动电路,并且
在每个所述发光元件组中,所述第一驱动电路的数量等于所述第一发光元件的数量,所述第二驱动电路的数量小于所述第二发光元件的数量,并且所述第三驱动电路的数量小于所述第三发光元件的数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还包括:
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一信号线、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信号线、和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三信号线,其中,
在每个所述发光元件组中,所述发光元件单元沿所述第一方向布置,
所述第一驱动电路、所述第二驱动电路和所述第三驱动电路沿所述第一方向布置,
所述第一驱动电路中的每一个连接至所述第一信号线中的每一个,
所述第二驱动电路中的每一个连接至所述第二信号线中的每一个,并且
所述第三驱动电路中的每一个连接至所述第三信号线中的每一个。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还包括:
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一信号线、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信号线和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三信号线,其中,
在每个所述发光元件组中,所述发光元件单元沿所述第二方向布置,
所述第一驱动电路、所述第二驱动电路和所述第三驱动电路沿所述第二方向布置,
所有的所述第一驱动电路连接至一条共享的第一信号线,并且
所述第二驱动电路和所述第三驱动电路连接至一条共享的第二信号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在每个所述发光元件组中,
M1=M2=M3=2,
N1=2,并且
N2=N3=1,
其中,所述第一发光元件的数量为M1,所述第二发光元件的数量为M2,所述第三发光元件的数量为M3,所述第一驱动电路的数量为N1,所述第二驱动电路的数量为N2,并且所述第三驱动电路的数量为N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将通过计算两个第二发光元件中的每一个的信号的灰度平均值而获得的信号提供给所述第二驱动电路,并且
将通过计算两个第三发光元件中的每一个的信号的灰度平均值而获得的信号提供给所述第三驱动电路。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在每个所述发光元件组中,
M1=M2=M3=4,
N1=4,
N2=2,并且
N3=1,
其中,所述第一发光元件的数量为M1,所述第二发光元件的数量为M2,所述第三发光元件的数量为M3,所述第一驱动电路的数量为N1,所述第二驱动电路的数量为N2,并且所述第三驱动电路的数量为N3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将通过计算两个第二发光元件中的每一个的信号的灰度平均值而获得的信号提供给所述第二驱动电路,并且
将通过计算四个第三发光元件中的每一个的信号的灰度平均值而获得的信号提供给所述第三驱动电路。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在每个所述发光元件单元中,所述第一发光元件、所述第二发光元件和所述第三发光元件的布置是Δ形布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在每个所述发光元件单元中,所述第一发光元件、所述第二发光元件和所述第三发光元件的布置是条形布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一颜色为绿色,所述第二颜色为红色,并且所述第三颜色为蓝色。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每个所述发光元件单元还包括一个发射第四颜色的第四发光元件,
每个所述发光元件组还包括驱动所述第四发光元件的第四驱动电路,并且
在每个所述发光元件组中,所述第四驱动电路的数量等于或小于所述第四发光元件的数量。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一颜色为绿色,所述第二颜色为红色,所述第三颜色为蓝色,并且所述第四颜色为白色。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发光元件的发光单元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二发光元件的发光单元的尺寸和所述第三发光元件的发光单元的尺寸中的每一个。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发光元件由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实现。
CN202080075964.6A 2019-11-05 2020-10-15 显示装置 Pending CN11464186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200562 2019-11-05
JP2019-200562 2019-11-05
PCT/JP2020/038902 WO2021090658A1 (ja) 2019-11-05 2020-10-15 表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641864A true CN114641864A (zh) 2022-06-17

Family

ID=758497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75964.6A Pending CN114641864A (zh) 2019-11-05 2020-10-15 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2) US11776475B2 (zh)
JP (3) JP7380702B2 (zh)
CN (1) CN114641864A (zh)
WO (1) WO202109065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00486B (zh) * 2014-07-23 2023-04-28 索尼公司 显示装置、制造显示装置的方法以及电子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688801B1 (ko) * 2004-11-22 2007-03-02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델타 화소회로 및 발광 표시장치
US8013817B2 (en) 2006-12-27 2011-09-06 Global Oled Technology Llc Electronic display having improved uniformity
JP2010002531A (ja) 2008-06-19 2010-01-07 Sony Corp 表示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JP2010002676A (ja) 2008-06-20 2010-01-07 Sony Corp 表示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JP5422991B2 (ja) 2008-12-24 2014-02-19 ソニー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および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JP5870546B2 (ja) * 2011-08-23 2016-03-01 ソニー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KR101615332B1 (ko) 2012-03-06 2016-04-26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의 화소 배열 구조
JP2014102319A (ja) * 2012-11-19 2014-06-05 Sony Corp 発光素子及び表示装置
JP2016075868A (ja) 2014-10-09 2016-05-12 Nltテクノロジー株式会社 画素アレイ及び電気光学装置並びに電気機器並びに画素レンダリング方法
JP6733203B2 (ja) 2016-02-15 2020-07-29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電気光学装置、電子機器
JP2019078808A (ja) 2017-10-20 2019-05-23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表示装置
JP2019128468A (ja) 2018-01-25 2019-08-0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JP2019179716A (ja) 2018-03-30 2019-10-17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表示装置、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ナノインプリント用モールド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776475B2 (en) 2023-10-03
JP2024061778A (ja) 2024-05-08
JP7380702B2 (ja) 2023-11-15
WO2021090658A1 (ja) 2021-05-14
US20230009509A1 (en) 2023-01-12
US20240029654A1 (en) 2024-01-25
JPWO2021090658A1 (zh) 2021-05-14
JP7456548B2 (ja) 2024-03-27
JP2024003060A (ja) 2024-01-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444070B2 (ja) 表示装置
JP7057147B2 (ja) 発光素子及び表示装置
JP7428144B2 (ja) 発光素子及び表示装置
WO2017051622A1 (ja) 表示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WO2021171857A1 (ja) 発光素子及び表示装置、並びに、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JP7356545B2 (ja) 表示デバイス
JP7456548B2 (ja) 表示装置
WO2020145148A1 (ja) 表示装置
WO2022030332A1 (ja) 発光素子及び表示装置
WO2020110944A1 (ja) 発光素子、表示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JP7509860B2 (ja) 発光素子ユニット
WO2022044980A1 (ja) 発光素子及び表示装置
CN116457861A (zh) 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