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633620A - 四轮驱动系统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四轮驱动系统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633620A
CN114633620A CN202210286429.6A CN202210286429A CN114633620A CN 114633620 A CN114633620 A CN 114633620A CN 202210286429 A CN202210286429 A CN 202210286429A CN 114633620 A CN114633620 A CN 11463362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ar
transmission shaft
transmission
assembly
sh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286429.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成志
李胜伟
于淼尧
王勤猛
江晓龙
孙腾
林松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AW Jiefang Automotive Co Ltd
FAW Jiefang Qingdao Automobi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AW Jiefang Automotive Co Ltd
FAW Jiefang Qingdao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AW Jiefang Automotive Co Ltd, FAW Jiefang Qingdao Automobi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FAW Jiefang Automotiv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286429.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633620A/zh
Publication of CN1146336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63362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7/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 B60K17/34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for driving both front and rear wheels, e.g. four wheel drive veh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7/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 B60K17/04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characterised by arrangement, location, or kind of gearing
    • B60K17/06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characterised by arrangement, location, or kind of gearing of change-speed gearing
    • B60K17/08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characterised by arrangement, location, or kind of gearing of change-speed gearing of mechanical type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四轮驱动系统及车辆,包括驱动件、后驱动总成及变速箱。变速箱包括第一传动轴、第二传动轴和第一齿轮组件,第一齿轮组件包括套设于第一传动轴的第一齿轮,以及套设于第二传动轴的第二齿轮。第一传动轴的输入端传动连接于驱动件的输出端,第二传动轴的输出端传动连接于后驱动总成的输入端,第一齿轮组件具有第一状态,在第一状态下,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相互啮合。如此,使第一传动轴和第二传动轴传动连接,进而使驱动件的驱动力借助于第一传动轴和第二传动轴传递给后驱动总成,以驱动后驱动轮转动。整个传动过程的传动效率较高,进而改善了目前的四轮驱动系统的传动方式会导致后驱动桥的传动效率较低的问题。

Description

四轮驱动系统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汽车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四轮驱动系统及车辆。
背景技术
车辆在行驶的过程中多数是通过后驱动轮以驱动车辆前进,因此,四轮驱动系统中的后驱动桥的传动效率也显得尤为重要。
相关技术中,车辆的四驱系统中,通过分动箱将变速箱的驱动力分别传递给前驱动桥和后驱动桥,进而驱动前驱动轮转动和后驱动轮转动。但此种传动方式会导致后驱动桥的传动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目前的四轮驱动系统的传动方式会导致后驱动桥的传动效率较低的问题,提供一种四轮驱动系统及车辆。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四轮驱动系统,包括:驱动件,驱动件具有输出端;后驱动总成,后驱动总成具有输入端;以及变速箱,包括第一传动轴、第二传动轴和第一齿轮组件,第一齿轮组件包括套设于第一传动轴的第一齿轮,以及套设于第二传动轴的第二齿轮,第一传动轴的输入端传动连接于驱动件的输出端,第二传动轴的输出端传动连接于后驱动总成的输入端;其中,第一齿轮组件具有第一状态,在第一状态下,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相互啮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齿轮组件还具有第二状态,在第二状态下,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相互分离。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后驱动总成包括第三传动轴和传动连接于第三传动轴的输出端的后驱动桥;第三传动轴的输入端传动连接于第二传动轴的输出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四轮驱动系统还包括取力器和前驱动总成;取力器的输入端传动连接于第一传动轴,取力器的输出端传动连接于前驱动总成。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取力器包括传动连接于第一传动轴的第四传动轴、传动连接于前驱动总成的第五传动轴,以及第二齿轮组件;第二齿轮组件包括套设于第四传动轴的第三齿轮,以及套设于第五传动轴的第四齿轮;其中,第二齿轮组件具有第三状态,在第三状态下,第三齿轮和第四齿轮相互啮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二齿轮组件还具有第四状态,在第四状态下,第三齿轮和第四齿轮相互分离。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前驱动总成包括第六传动轴和传动连接于第六传动轴的输出端的前驱动桥;第六传动轴的输入端传动连接于第五传动轴;第五传动轴的输出转速与第六传动轴的输入转速的比值,等于第二传动轴的输出转速与第三传动轴的输入转速的比值。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变速箱还包括第七传动轴,第七传动轴的输入端传动连接于第一传动轴;第七传动轴套设有第五齿轮;第五齿轮与第三齿轮相互啮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传动轴套设有第六齿轮,第七传动轴套设有第七齿轮;第六齿轮与第七齿轮相互啮合。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如上述的四轮驱动系统。
本申请的一种四轮驱动系统及车辆,包括驱动件、后驱动总成及变速箱。变速箱包括第一传动轴、第二传动轴和第一齿轮组件,第一齿轮组件包括套设于第一传动轴的第一齿轮,以及套设于第二传动轴的第二齿轮。第一传动轴的输入端传动连接于驱动件的输出端,第二传动轴的输出端传动连接于后驱动总成的输入端,第一齿轮组件具有第一状态,在第一状态下,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相互啮合。本申请通过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相互啮合,以使第一传动轴和第二传动轴传动连接,进而使驱动件的驱动力借助于第一传动轴和第二传动轴传递给后驱动总成,以驱动后驱动轮转动。整个传动过程的传动效率较高,进而改善了目前的四轮驱动系统的传动方式会导致后驱动桥的传动效率较低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四轮驱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四轮驱动系统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四轮驱动系统的机构简图。
附图标记说明:100、后驱动总成;110、第三传动轴;120、后驱动桥;130、后驱动轮;200、变速箱;210、第一传动轴;211、第六齿轮;220、第二传动轴;230、第一齿轮组件;231、第一齿轮;232、第二齿轮;240、第七传动轴;241、第五齿轮;242、第七齿轮;300、取力器;310、第四传动轴;320、第五传动轴;330、第二齿轮组件;331、第三齿轮;332、第四齿轮;400、前驱动总成;410、第六传动轴;420、前驱动桥;430、前驱动轮;500、第一板簧;600、第二板簧;10、车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申请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申请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相关技术中,车辆的四驱系统中,通过分动箱将变速箱的驱动力分别传递给前驱动桥和后驱动桥,进而驱动前驱动轮转动和后驱动轮转动。但此种传动方式会导致后驱动桥的传动效率较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四轮驱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四轮驱动系统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的四轮驱动系统的机构简图。
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四轮驱动系统,如图1至图3所示,该四轮驱动系统包括驱动件(图中未示出)、后驱动总成100及变速箱200。变速箱200包括第一传动轴210、第二传动轴220和第一齿轮组件230,第一齿轮组件230包括套设于第一传动轴210的第一齿轮231,以及套设于第二传动轴220的第二齿轮232。第一传动轴210的输入端传动连接于驱动件的输出端,第二传动轴220的输出端传动连接于后驱动总成100的输入端,第一齿轮组件230具有第一状态,在第一状态下,第一齿轮231和第二齿轮232相互啮合。
本申请通过第一齿轮231和第二齿轮232相互啮合,以使第一传动轴210和第二传动轴220传动连接,进而使驱动件的驱动力借助于第一传动轴210和第二传动轴220传递给后驱动总成100,以驱动后驱动轮130转动。整个传动过程的传动效率较高,进而改善了目前的四轮驱动系统的传动方式会导致后驱动桥的传动效率较低的问题。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齿轮组件230还具有第二状态,在第二状态下,第一齿轮231和第二齿轮232相互分离。如此,通过第一齿轮231和第二齿轮232相互分离,以使第一传动轴210和第二传动轴220之间的连接断开,进而使驱动件的驱动力不能传递给后驱动总成100,最终使后驱动轮130停止转动。
具体至一些实施例中,为使第一齿轮组件230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四轮驱动系统还包括第一拨叉(图中未示出),通过第一拨叉拨动第一齿轮231和第二齿轮232相互靠近或远离。以使第一齿轮231和第二齿轮232相互啮合或相互分开,进而使第一齿轮组件230处于第一状态或第二状态。
更近一步地,四轮驱动系统还包括控制器(图中未示出),控制器信号连接于第一拨叉,以控制第一拨叉拨动第一齿轮231和第二齿轮232相互靠近或远离。
在一些实施例中,后驱动总成100包括第三传动轴110和传动连接于第三传动轴110的输出端的后驱动桥120,第三传动轴110的输入端传动连接于第二传动轴110的输出端。
可以理解的是,驱动件的驱动力依次借助于第一传动轴210、第二传动轴220及第三传动轴110传递至后驱动桥120,进而驱动后驱动轮130转动。
具体至一些实施例中,四轮驱动系统还包括还包括第一板簧500,第一板簧500设置于车架10与后驱动桥120之间,且连接于车架10和后驱动桥120,以将车架10与后驱动桥120用悬挂的形式连接在一起。第一板簧500用于承受后驱动轮130对车架10的载荷冲击,消减车身的剧烈振动,保持车辆行驶的平稳性和对不同路况的适应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四轮驱动系统还包括取力器300和前驱动总成400,取力器300的输入端传动连接于第一传动轴210,取力器300的输出端传动连接于前驱动总成400。如此,驱动件的驱动力依次借助于变速箱200和取力器300传递至前驱动总成400,以驱动前驱动轮430转动。
可以理解的是,借助于变速箱200和取力器300实现车辆的前驱和后驱,不仅能够改善目前的四轮驱动系统的传动方式会导致后驱动桥的传动效率较低的问题。同时,因变速箱200和取力器300横向布置于车辆的车架10上,进而能够降低车辆的高度,有效提升了车辆的行驶稳定性。
需要说明的是,取力器300的输出法兰的方向朝向车辆行驶的方向,以使取力器300的输出端传动连接于前驱动总成400。
具体至一些实施例中,取力器300包括传动连接于第一传动轴210的第四传动轴310、传动连接于前驱动总成400的第五传动轴320,以及第二齿轮组件330。第二齿轮组件330包括套设于第四传动轴310的第三齿轮331,以及套设于第五传动轴320的第四齿轮332,其中,第二齿轮组件330具有第三状态,在第三状态下,第三齿轮331和第四齿轮332相互啮合。
可以理解的是,在第三状态下,通过第三齿轮331和第四齿轮332相互啮合,以使第四传动轴310和第五传动轴320传动连接,进而使驱动件的驱动力借助于取力器300传递至前驱动总成400,以驱动前驱动轮430转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齿轮组件330还具有第四状态,在第四状态下,第三齿轮331和第四齿轮332相互分离。如此,通过第三齿轮331和第四齿轮332相互分离,以使第四传动轴310和第五传动轴320之间的连接断开,进而使驱动件的驱动力不能传递给前驱动总成400,最终使前驱动轮430停止转动。
进一步地,为使第二齿轮组件330具有第三状态和第四状态,四轮驱动系统还包括第二拨叉(图中未示出),通过第二拨叉拨动第三齿轮331和第四齿轮332相互靠近或远离。以使第三齿轮331和第四齿轮332相互啮合或相互分开,进而使第二齿轮组件330处于第三状态或第四状态。其中,第二拨叉信号连接于控制器,以使控制器能够控制第二拨叉拨动第三齿轮331和第四齿轮332相互靠近或远离。
在一些实施例中,变速箱200还包括第七传动轴240,第七传动轴240的输入端传动连接于第一传动轴210,第七传动轴240套设有第五齿轮241,第五齿轮241与第三齿轮331相互啮合。通过第五齿轮241与第三齿轮331相互啮合,以使第七传动轴240和第四传动轴310传动连接,进而使变速箱200和取力器300传动连接。
具体至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传动轴210套设有第六齿轮211,第七传动轴240套设有第七齿轮242,第六齿轮211与第七齿轮242相互啮合。如此,使第一传动轴210和第七传动轴240传动连接,进而使驱动件的驱动力能够借助于变速箱200传递至取力器300。
在一些实施例中,前驱动总成400包括第六传动轴410和传动连接于第六传动轴410的输出端的前驱动桥420。第六传动轴410的输入端传动连接于第五传动轴320,第五传动轴320的输出转速与第六传动轴410的输入转速的比值,等于第二传动轴220的输出转速与第三传动轴110的输入转速的比值。
可以理解的是,驱动件的驱动力依次借助于变速箱200、取力器300及第六传动轴410传递至前驱动桥420,进而驱动前驱动轮430转动。同时,前驱动桥420还具有承载车身重量和驱动前驱动轮430转向的作用。
同时,第五传动轴320的输出转速与第六传动轴410的输入转速的比值,等于第二传动轴220的输出转速与第三传动轴110的输入转速的比值。进而使前驱动轮430和后驱动轮130同步转动,进而驱动车辆行驶。
具体至一些实施例中,四轮驱动系统还包括第二板簧600,第二板簧600设置于车架10与前驱动桥420之间,且连接于车架10和前驱动桥420,以将车架10与前驱动桥420用悬挂的形式连接在一起。第二板簧600用于承受前驱动轮430对车架10的载荷冲击,消减车身的剧烈振动,保持车辆行驶的平稳性和对不同路况的适应性。
示例地,第二板簧600可设有两个,两个第二板簧600对称设于车架10的中心线的相对两侧,且两个第二板簧600分别连接于两个前驱动轮430。具体设计可根据实际情况做灵活变动,在此不做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结合图3所示,四轮驱动系统包括三种驱动模式,具体驱动方式的原理如下:
(1)前驱模式
第一齿轮组件230处于在第二状态下,第一齿轮231和第二齿轮232相互分离,以使第一传动轴210和第二传动轴220之间的连接断开。第二齿轮组件330处于在第三状态下,第三齿轮331和第四齿轮332相互啮合,以使第四传动轴310和第五传动轴320传动连接。驱动件的驱动力依次借助于第一传动轴210、第七传动轴240、第四传动轴310、第五传动轴320及第六传动轴410,传递至前驱动桥420,进而驱动前驱动轮430转动。
(2)后驱模式
第一齿轮组件230处于在第一状态下,第一齿轮231和第二齿轮232相互啮合,以使第一传动轴210和第二传动轴220之间的传动连接。第二齿轮组件330处于在第四状态下,第三齿轮331和第四齿轮332相互分离,以使第四传动轴310和第五传动轴320之间的连接断开。驱动件的驱动力依次借助于第一传动轴210、第二传动轴220及第三传动轴110,传递至后驱动桥120,进而驱动后驱动轮130转动。
(3)双驱模式
第一齿轮组件230处于在第一状态下,第一齿轮231和第二齿轮232相互啮合,以使第一传动轴210和第二传动轴220之间的传动连接。第二齿轮组件330处于在第三状态下,第三齿轮331和第四齿轮332相互啮合,以使第四传动轴310和第五传动轴320传动连接。
驱动件的驱动力依次借助于第一传动轴210、第七传动轴240、第四传动轴310、第五传动轴320及第六传动轴410,传递至前驱动桥420,进而驱动前驱动轮430转动。同时,驱动件的驱动力依次借助于第一传动轴210、第二传动轴220及第三传动轴110,传递至后驱动桥120,进而驱动后驱动轮130转动。
在此过程中,第五传动轴320的输出转速与第六传动轴410的输入转速的比值,等于第二传动轴220的输出转速与第三传动轴110的输入转速的比值。最终实现前驱动轮430和后驱动轮130的同步转动。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四轮驱动系统,该四轮驱动系统包括驱动件、后驱动总成100及变速箱200。变速箱100包括第一传动轴210、第二传动轴220和第一齿轮组件230,第一齿轮组件230包括套设于第一传动轴210的第一齿轮231,以及套设于第二传动轴220的第二齿轮232。第一传动轴210的输入端传动连接于驱动件的输出端,第二传动轴220的输出端传动连接于后驱动总成100的输入端,第一齿轮组件230具有第一状态,在第一状态下,第一齿轮231和第二齿轮232相互啮合。本申请通过第一齿轮231和第二齿轮232相互啮合,以使第一传动轴210和第二传动轴220传动连接,进而使驱动件的驱动力借助于第一传动轴210和第二传动轴220传递给后驱动总成100,以驱动后驱动轮130转动。整个传动过程的传动效率较高,进而改善了目前的四轮驱动系统的传动方式会导致后驱动桥的传动效率较低的问题。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四轮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驱动件,所述驱动件具有输出端;
后驱动总成,所述后驱动总成具有输入端;以及
变速箱,包括第一传动轴、第二传动轴和第一齿轮组件,所述第一齿轮组件包括套设于所述第一传动轴的第一齿轮,以及套设于所述第二传动轴的第二齿轮,所述第一传动轴的输入端传动连接于所述驱动件的输出端,所述第二传动轴的输出端传动连接于所述后驱动总成的输入端;
其中,所述第一齿轮组件具有第一状态,在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第一齿轮和所述第二齿轮相互啮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四轮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齿轮组件还具有第二状态,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第一齿轮和所述第二齿轮相互分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四轮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后驱动总成包括第三传动轴和传动连接于所述第三传动轴的输出端的后驱动桥;
所述第三传动轴的输入端传动连接于所述第二传动轴的输出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四轮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四轮驱动系统还包括取力器和前驱动总成;
所述取力器的输入端传动连接于所述第一传动轴,所述取力器的输出端传动连接于所述前驱动总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四轮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取力器包括传动连接于所述第一传动轴的第四传动轴、传动连接于所述前驱动总成的第五传动轴,以及第二齿轮组件;
所述第二齿轮组件包括套设于所述第四传动轴的第三齿轮,以及套设于所述第五传动轴的第四齿轮;
其中,所述第二齿轮组件具有第三状态,在所述第三状态下,所述第三齿轮和所述第四齿轮相互啮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四轮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齿轮组件还具有第四状态,在所述第四状态下,所述第三齿轮和所述第四齿轮相互分离。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四轮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驱动总成包括第六传动轴和传动连接于所述第六传动轴的输出端的前驱动桥;
所述第六传动轴的输入端传动连接于所述第五传动轴;
所述第五传动轴的输出转速与所述第六传动轴的输入转速的比值,等于所述第二传动轴的输出转速与所述第三传动轴的输入转速的比值。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四轮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速箱还包括第七传动轴,所述第七传动轴的输入端传动连接于所述第一传动轴;
所述第七传动轴套设有第五齿轮;
所述第五齿轮与所述第三齿轮相互啮合。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四轮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轴套设有第六齿轮,所述第七传动轴套设有第七齿轮;
所述第六齿轮与所述第七齿轮相互啮合。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四轮驱动系统。
CN202210286429.6A 2022-03-23 2022-03-23 四轮驱动系统及车辆 Pending CN11463362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286429.6A CN114633620A (zh) 2022-03-23 2022-03-23 四轮驱动系统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286429.6A CN114633620A (zh) 2022-03-23 2022-03-23 四轮驱动系统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633620A true CN114633620A (zh) 2022-06-17

Family

ID=819497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286429.6A Pending CN114633620A (zh) 2022-03-23 2022-03-23 四轮驱动系统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633620A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1150492A (fr) * 1956-05-07 1958-01-14 Marmon Herrington S A F Boîte de transfert pour véhicules automobiles dont toutes les roues sont motrices
FR2554767A1 (fr) * 1983-11-10 1985-05-17 Dana Corp Systeme permettant la marche d'un vehicule a deux ou quatre roues motrices
JPH09109713A (ja) * 1995-10-19 1997-04-28 Isuzu Motors Ltd 四輪駆動車の駆動伝達装置
RU9419U1 (ru) * 1998-07-08 1999-03-16 Центральный научно-исследовательский автомобильный и автомоторный институт Трансмиссия трехосного транспортного средства (варианты)
CN101214792A (zh) * 2008-01-10 2008-07-09 肖宗礼 汽车直连式分动箱装置
CN201090724Y (zh) * 2007-07-10 2008-07-23 柳州正菱集团有限公司 挡位互锁的分动器及四轮驱动小型拖拉机动力传动系统
DE102008058277A1 (de) * 2008-11-20 2010-05-27 Magna Powertrain Ag & Co Kg Verteilergetriebe
CN204186889U (zh) * 2014-10-20 2015-03-04 福建尚锟齿轮箱制造有限公司 前后驱动独立分离的后置分动箱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1150492A (fr) * 1956-05-07 1958-01-14 Marmon Herrington S A F Boîte de transfert pour véhicules automobiles dont toutes les roues sont motrices
FR2554767A1 (fr) * 1983-11-10 1985-05-17 Dana Corp Systeme permettant la marche d'un vehicule a deux ou quatre roues motrices
JPH09109713A (ja) * 1995-10-19 1997-04-28 Isuzu Motors Ltd 四輪駆動車の駆動伝達装置
RU9419U1 (ru) * 1998-07-08 1999-03-16 Центральный научно-исследовательский автомобильный и автомоторный институт Трансмиссия трехосного транспортного средства (варианты)
CN201090724Y (zh) * 2007-07-10 2008-07-23 柳州正菱集团有限公司 挡位互锁的分动器及四轮驱动小型拖拉机动力传动系统
CN101214792A (zh) * 2008-01-10 2008-07-09 肖宗礼 汽车直连式分动箱装置
DE102008058277A1 (de) * 2008-11-20 2010-05-27 Magna Powertrain Ag & Co Kg Verteilergetriebe
CN204186889U (zh) * 2014-10-20 2015-03-04 福建尚锟齿轮箱制造有限公司 前后驱动独立分离的后置分动箱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756920B1 (en) Electric vehicle and dual-motor planet gear power transmission system thereof
CN114633620A (zh) 四轮驱动系统及车辆
CN115593207A (zh) 一种矿用卡车用双电机三级三中间轴传动轮边电驱动桥
CN212499889U (zh) 一种商用车用两挡电驱动桥布置结构
CN114771242A (zh) 一种同轴电驱桥和汽车
CN114506184A (zh) 车辆及其驱动桥装置
CN102310754A (zh) 传动系和底盘
CN111098687A (zh) 一种混合动力系统及混合动力车辆
CN206678986U (zh) 前驱动桥总成及具有其的底盘、轨道交通车辆
CN218489468U (zh) 传动系统及车辆
EP4324673A1 (en) Wheel hub assembly and axle assembly for a vehicle
EP4180255B1 (en) An electric powertrain for a vehicle
CN212685224U (zh) 一种车辆传动装置
CN219734008U (zh) 一种端面花键驱动轴
CN218839065U (zh) 同轴式行星轮系矢量电驱动桥
CN218876870U (zh) 双电机电驱桥系统及车辆
CN111098924B (zh) 一种无中间传动轴的全轮驱动混合动力汽车的专用底盘及其控制方法
CN211764707U (zh) 一种集成式双电机分布式驱动电驱动桥
CN219339109U (zh) 一种电驱动桥和车辆
CN218986349U (zh) 双电机减速箱、传动总成及汽车
CN210390639U (zh) 驱动桥和具有其的车辆
CN212332371U (zh) 一种商用车同轴电驱动桥布置结构
CN210390735U (zh) 一种双电机驱动桥装置及车辆
CN212979843U (zh) 一种车用双电机驱动装置
CN211335442U (zh) 车辆及其电驱动桥总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