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622502A - 一种吸能效果好的自复位波形护栏 - Google Patents

一种吸能效果好的自复位波形护栏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622502A
CN114622502A CN202210252229.9A CN202210252229A CN114622502A CN 114622502 A CN114622502 A CN 114622502A CN 202210252229 A CN202210252229 A CN 202210252229A CN 114622502 A CN114622502 A CN 11462250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uardrail
self
impact
vertical
moun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25222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622502B (zh
Inventor
舒克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Liyin Transportation Facilities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Liyin Transportation Facilities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Liyin Transportation Facilities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Anhui Liyin Transportation Facilities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252229.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622502B/zh
Publication of CN1146225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62250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62250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62250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FADDITIONAL WORK, SUCH AS EQUIPPING ROADS OR THE CONSTRUCTION OF PLATFORMS, HELICOPTER LANDING STAGES, SIGNS, SNOW FENCES, OR THE LIKE
    • E01F15/00Safety arrangements for slowing, redirecting or stopping errant vehicles, e.g. guard posts or bollards; Arrangements for reducing damage to roadside structures due to vehicular impact
    • E01F15/02Continuous barriers extending along roads or between traffic lanes
    • E01F15/04Continuous barriers extending along roads or between traffic lanes essentially made of longitudinal beams or rigid strips supported above ground at spaced point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FADDITIONAL WORK, SUCH AS EQUIPPING ROADS OR THE CONSTRUCTION OF PLATFORMS, HELICOPTER LANDING STAGES, SIGNS, SNOW FENCES, OR THE LIKE
    • E01F15/00Safety arrangements for slowing, redirecting or stopping errant vehicles, e.g. guard posts or bollards; Arrangements for reducing damage to roadside structures due to vehicular impact
    • E01F15/02Continuous barriers extending along roads or between traffic lanes
    • E01F15/04Continuous barriers extending along roads or between traffic lanes essentially made of longitudinal beams or rigid strips supported above ground at spaced points
    • E01F15/0407Metal rails
    • E01F15/0423Details of rail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FADDITIONAL WORK, SUCH AS EQUIPPING ROADS OR THE CONSTRUCTION OF PLATFORMS, HELICOPTER LANDING STAGES, SIGNS, SNOW FENCES, OR THE LIKE
    • E01F15/00Safety arrangements for slowing, redirecting or stopping errant vehicles, e.g. guard posts or bollards; Arrangements for reducing damage to roadside structures due to vehicular impact
    • E01F15/02Continuous barriers extending along roads or between traffic lanes
    • E01F15/04Continuous barriers extending along roads or between traffic lanes essentially made of longitudinal beams or rigid strips supported above ground at spaced points
    • E01F15/0407Metal rails
    • E01F15/0438Spacers between rails and posts, e.g. energy-absorbing mea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FADDITIONAL WORK, SUCH AS EQUIPPING ROADS OR THE CONSTRUCTION OF PLATFORMS, HELICOPTER LANDING STAGES, SIGNS, SNOW FENCES, OR THE LIKE
    • E01F15/00Safety arrangements for slowing, redirecting or stopping errant vehicles, e.g. guard posts or bollards; Arrangements for reducing damage to roadside structures due to vehicular impact
    • E01F15/02Continuous barriers extending along roads or between traffic lanes
    • E01F15/04Continuous barriers extending along roads or between traffic lanes essentially made of longitudinal beams or rigid strips supported above ground at spaced points
    • E01F15/0461Supports, e.g. pos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Refuge Islands, Traffic Blockers, Or Guard Fen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护栏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吸能效果好的自复位波形护栏,包括立柱,所述立柱的数量共为两个,两个所述立柱的底端均固定安装有底座,两个所述立柱的正面设有护栏组件,两个所述立柱之间固定安装有固定件,所述固定件的正面固定安装有安装件。本发明通过阻尼器和缓冲弹簧对冲击的动能进行吸收,来对冲击力进行平均,且可将来自护栏组件正面的冲击均匀的传导至立柱处,使得护栏组件的冲击被分散至立柱,且立柱可将动能传递至下方的土基处,减小作用于护栏组件的冲击,同时可将来自护栏组件的冲击储存至自复位组件的内部供后续使用,增加其对事故车辆的阻挡能力,增加对事故车辆的保护,避免事故车辆过度受损。

Description

一种吸能效果好的自复位波形护栏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护栏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吸能效果好的自复位波形护栏。
背景技术
护栏——这里说的是指工业用“防护栏”。护栏主要用于住宅、公路、商业区、公共场所等场合中对人身安全及设备设施的保护与防护,其中在快速公路中常会使用波形护栏来起到护栏的作用,常见的为公路防撞而设施,是半钢性护栏的主要形式,它是一种以波纹状钢护栏板相互拼接并由主柱支撑的连续结构,波形护栏,主要是为了防止失控车辆冲出道路,一般为镀锌钢板加工而成,根据公路等级不同而采用不同的规格,它利用土基、立柱、横梁的变形来吸收碰撞能量,并迫使失控车辆改变方向,回复到正常的行驶方向,防止车辆冲出路外,以保护车辆和乘客,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其在国道和快速路以及高速公路中的应用极为广泛,且护栏的长度一般与道路的长度相同。
目前道路上常见的波形护栏主要为镀锌钢板制成,其普遍被压制为波纹状,在使用时会使用多个立柱与地面之间进行固定,且将镀锌钢板安装在立柱的正面实现延绵不断的护栏,由于这些护栏多设置有道路的两边,当发生交通事故时,事故车辆会直接冲撞护栏,当事故车辆冲撞到立柱时,由于立柱强度较高且与土基直接进行固定,所以对事故车辆的吸能效果较好,但当事故车辆冲撞至横梁时,横梁自身主要吸收来自事故车辆的冲击,并利用自身形变对能量进行吸收,受限于制造成本和重量,横梁的厚度一般为3-4mm,当面对较高质量和较快速度的撞击时,横梁无法对冲击力很好的吸收并将冲击力传导至立柱处,以及平均冲击力,导致对车辆的阻挡能力有限,无法对车辆起到很好的保护。
在一些道路交通事故中,会发生多辆车辆与护栏发生碰撞,碰撞能量较大且波及较广,传统的波形护栏其主要依靠横梁的水平形变来对冲击力进行吸收,无法将来自正面的冲击转变为纵向的冲击来平摊横梁的受力点,但当面对极大碰撞能量时,由于横梁的材质和厚度原因,导致横梁会发生断裂现象,当横梁发生断裂时容易对事故车辆造成二次伤害如插入驾驶室等,或无法对车辆进行有效阻挡导致车辆跌落公路的情况,此时横梁不仅无法有效的对车辆进行防护,还会对事故车辆造成更严重的伤害,急需进行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吸能效果好的自复位波形护栏,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吸能效果好的自复位波形护栏,包括立柱,所述立柱的数量共为两个,两个所述立柱的底端均固定安装有底座,两个所述立柱的正面设有护栏组件,两个所述立柱之间固定安装有固定件,所述固定件的正面固定安装有安装件,所述护栏组件与安装件之间活动卡接,所述固定件的背面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内腔的中部固定安装有固定块,所述限位槽内腔的左右两侧均活动安装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的底端活动安装有滚轮,所述滚轮的底端与限位槽内腔的底端相接触,所述限位块的背面固定安装有直角块,所述固定件背面的中部设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的左右两端均固定安装有拉杆,所述拉杆的另一端与立柱的背面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座正面的左右两侧均固定安装有横向安装座,所述直角块的背面通过转轴活动安装有横向连杆,所述横向连杆的另一端通过转轴与横向安装座之间转动连接,所述立柱的内部固定安装有自复位组件。
优选的,所述横向连杆的数量为两个且对称设置在固定座的左右两端,所述固定座正面的中部固定安装有阻尼器,所述阻尼器的另一端与固定块的背面固定连接。
优选的,两个所述限位块相对靠近的一端均固定安装有位于限位槽内部的缓冲弹簧,所述缓冲弹簧的另一端与固定块的一侧固定连接,两个所述限位块相对远离的一端均固定安装有延长杆,所述延长杆的另一端依次贯穿固定件以及立柱且与自复位组件之间活动卡接。
在使用前,可将底座与土基之间进行安装,并使用膨胀螺栓等方式进行固定,完成固定后,可将护栏组件安装于两个立柱的前方,当护栏组件受到来自正面的冲击时,此时护栏组件的冲击会直接传导至后方的安装件,并通过安装件传导至后方的固定件处,由于固定座通过拉杆与立柱之间进行固定,且固定座受到较大的冲击力,并压缩阻尼器并通过阻尼器对冲击进行吸收,同时由于横向连杆的长度不变,当固定座和缓冲弹簧之间的距离发生改变时,此时位于限位槽内部的两个限位块即可相对远离并相对固定件位移,位于限位块和固定块之间的缓冲弹簧可对冲击进一步进行吸收,并带动限位块一侧的延长杆朝自复位组件的内部进行位移,将动能传递给自复位组件以及立柱处,完成吸能。
通过设置有限位块以及横向连杆和横向安装座可将来自正面的冲击均匀的分散,并将来自正面的冲击力,转变为限位块和横向连杆的运动,且通过阻尼器和缓冲弹簧对冲击的动能进行吸收,来对冲击力进行平均,且可将来自护栏组件正面的冲击均匀的传导至立柱处,使得护栏组件的冲击被分散至立柱,且立柱可将动能传递至下方的土基处,减小作用于护栏组件的冲击,同时可将来自护栏组件的冲击储存至自复位组件的内部供后续使用,增加其对事故车辆的阻挡能力,增加对事故车辆的保护,避免事故车辆过度受损。
优选的,所述安装件的正面等距离开设有卡槽,所述卡槽的内部活动安装有固定螺栓,所述安装件的正面与护栏组件的背面相接触。
优选的,所述护栏组件包括镀锌板,所述镀锌板的背面等距离固定安装有卡块,所述卡块的顶端均开设有螺栓孔,所述镀锌板背面靠近四角的位置上均固定安装有受力块,所述受力块的一端开设有安装槽。
优选的,所述镀锌板通过卡块与卡槽之间活动卡接,所述镀锌板的数量与卡块的数量相同,所述固定螺栓贯穿螺栓孔且与螺栓孔之间活动连接。
在进行护栏组件的安装时,可将护栏组件背面的卡块与安装件正面的卡槽相对应,并将卡块插入卡槽的内部,此时镀锌板即可置于安装件的前方,同时可将固定螺栓插入螺栓孔的内部并使得的螺栓孔穿过卡槽即可完成护栏组件的固定,反之通过拆卸固定螺栓即可解除固定,并通过向上抬起即可解除护栏组件的固定,以便对护栏组件进行更换。
通过将护栏组件设置为插接式,使得在安装时直接从上方插入即可完成定位,避免传统安装方式需要多人抬起护栏组件并使得护栏组件上的螺栓孔与立柱的螺栓孔进行对应后在进行安装的方式,使得安装时可快速定位完成安装,且安装时偏差较小,同时当护栏组件发生损坏时,可快速对护栏组件进行更换,提高损坏时的维修效率,增强使用体验。
优选的,所述直角块靠近立柱一侧的上下两端均固定安装有纵向安装座,所述纵向安装座的一端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纵向连杆,所述纵向连杆的另一端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纵向拉伸杆,所述纵向拉伸杆与安装槽之间活动卡接。
在对护栏组件安装的同时可将纵向拉伸杆与安装槽之间进行卡接并完成固定,当护栏组件受到来自正面的冲击时,此时位于限位槽内部的限位块会相对远离,此时限位块一端的两个直角块也会相对远离,而直角块的运动趋势为水平运动,当直角块水平运动时,由于纵向连杆的整体长度不变,导致来自直角块的冲击力会传导至纵向拉伸杆处,此时两个纵向拉伸杆有相对远离的运动趋势,并将冲击力传导至护栏组件的上下两端,带动护栏组件上下拉伸并发生一定程度上的形变,减小冲击。
通过利用来自护栏组件正面的冲击使其转变为水平方向上的位移,并将水平方向上的位移转变为竖直方向上的位移,避免传统碰撞时,碰撞能量聚集于一点,若是碰撞能量过大,导致超过其承载上限,进而导致发生的断裂现象,而是将来自正面单点的冲击能量首先水平分散,使得冲击力平均化,并进一步将冲击能量竖直分散,对冲击力进一步分散,将来自单点的冲击转变为单面的冲击,对冲击力进行平均分散,使得参与碰撞吸能的为整个平面而非单一碰撞点,减小了因单点吸收能量导致的断裂现象的可能性,降低了对事故车辆二次伤害的可能性,对事故车辆有着良好的保护效果。
优选的,所述自复位组件包括横向储气管和纵向储气管,所述纵向储气管固定安装在横向储气管外侧面的顶端,且与横向储气管的内固定连通,所述横向储气管和纵向储气管的内部填充有压缩空气,所述横向储气管的内部活动安装有横向活塞板,所述纵向储气管的内部活动安装有纵向活塞板。
优选的,所述横向活塞板和纵向活塞板的顶端均固定安装有位于横向储气管和纵向储气管内部的活塞杆,所述活塞杆的顶端贯穿和纵向储气管的顶端且固定套接有磁环。
优选的,所述横向储气管和纵向储气管的顶端均固定安装有增高架,所述增高架的顶端固定安装有铸铁环,所述活塞杆贯穿铸铁环的内部且与铸铁环活动套接。
在对碰撞能量进行吸收时,当限位块相对远离时会带动两个延长杆相对远离,当延长杆朝自复位组件的内部进行运动时,会带动横向活塞板朝横向储气管的右端进行运动,进而压缩位于横向储气管内部的压缩空气,此时压缩空气即可被推入纵向储气管的内部,并对纵向活塞板提供向上的冲击,使得位于纵向储气管内部的活塞杆向上运动,而位于横向储气管内部的活塞杆则向右运动,且带动磁环朝铸铁环方向进行运动,依靠磁环的磁力,使得磁环与铸铁环之间完成吸附,此时复位弹簧被压缩,且空气被进一步压缩,即可将碰撞的能量进行吸收并储存,需要复位时,通过向内侧按动活塞杆即可解除磁环与铸铁环之间的吸附固定,此时的压缩空气和活塞杆即可将碰撞的能量进行释放,重新带动延长杆以及限位块反向运动,对护栏组件进行反向支撑,迫使其恢复到初始位置上。
通过利用碰撞时作用于护栏组件的冲击,对其进行有效的吸能,同时可对碰撞时的能量进行吸收,并将碰撞的能量转变为对空气压缩的动力以及弹簧压缩时的的动力,且对碰撞能量进行吸收,且在需要时对碰撞的能量进行释放,使其反向运动来实现对护栏组件的自复位过程,避免传统碰撞时导致的护栏组件出现损坏需要更换的问题,不仅有效的降低了对护栏组件的损失,同时可在小规模碰撞时使得护栏组件可以自动复位,避免对其进行更换,进一步降低了使用成本,同时起到了有效的保护,通过对碰撞能量的有效利用不仅实现了较好的吸能效果,同时可将碰撞能量反向利用回自身,来实现自复位的过程,具有极高的应用前景。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发明通过设置有限位块以及横向连杆和横向安装座可将来自正面的冲击均匀的分散,并将来自正面的冲击力,转变为限位块和横向连杆的运动,且通过阻尼器和缓冲弹簧对冲击的动能进行吸收,来对冲击力进行平均,且可将来自护栏组件正面的冲击均匀的传导至立柱处,使得护栏组件的冲击被分散至立柱,且立柱可将动能传递至下方的土基处,减小作用于护栏组件的冲击,同时可将来自护栏组件的冲击储存至自复位组件的内部供后续使用,增加其对事故车辆的阻挡能力,增加对事故车辆的保护,避免事故车辆过度受损。
2、本发明通过利用来自护栏组件正面的冲击使其转变为水平方向上的位移,并将水平方向上的位移转变为竖直方向上的位移,避免传统碰撞时,碰撞能量聚集于一点,若是碰撞能量过大,导致超过其承载上限,进而导致发生的断裂现象,而是将来自正面单点的冲击能量首先水平分散,使得冲击力平均化,并进一步将冲击能量竖直分散,对冲击力进一步分散,将来自单点的冲击转变为单面的冲击,对冲击力进行平均分散,使得参与碰撞吸能的为整个平面而非单一碰撞点,减小了因单点吸收能量导致的断裂现象的可能性,降低了对事故车辆二次伤害的可能性,对事故车辆有着良好的保护效果。
3、本发明通过利用碰撞时作用于护栏组件的冲击,对其进行有效的吸能,同时可对碰撞时的能量进行吸收,并将碰撞的能量转变为对空气压缩的动力以及弹簧压缩时的的动力,且对碰撞能量进行吸收,且在需要时对碰撞的能量进行释放,使其反向运动来实现对护栏组件的自复位过程,避免传统碰撞时导致的护栏组件出现损坏需要更换的问题,不仅有效的降低了对护栏组件的损失,同时可在小规模碰撞时使得护栏组件可以自动复位,避免对其进行更换,进一步降低了使用成本,同时起到了有效的保护,通过对碰撞能量的有效利用不仅实现了较好的吸能效果,同时可将碰撞能量反向利用回自身,来实现自复位的过程,具有极高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整体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背面结构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护栏组件结构的分解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固定件结构的分解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固定座结构隐藏一半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立柱内部结构的剖视图;
图7为本发明延长杆和自复位组件结构的配合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自复位组件内部结构的剖视图;
图9为本发明护栏组件结构的单独示意图;
图10为图3中A处结构的放大示意图。
图中:1、立柱;2、底座;3、护栏组件;301、卡块;302、螺栓孔;303、受力块;304、安装槽;305、镀锌板;4、固定件;5、安装件;6、卡槽;7、固定螺栓;8、限位槽;9、固定块;10、限位块;11、直角块;12、缓冲弹簧;13、固定座;14、横向安装座;15、纵向安装座;16、阻尼器;17、横向连杆;18、纵向连杆;19、滚轮;20、延长杆;21、拉杆;22、纵向拉伸杆;23、自复位组件;231、横向储气管;232、纵向储气管;233、横向活塞板;234、纵向活塞板;235、活塞杆;236、增高架;237、磁环;238、复位弹簧;239、铸铁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3和图4以及图5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吸能效果好的自复位波形护栏,包括立柱1,立柱1的数量共为两个,两个立柱1的底端均固定安装有底座2,两个立柱1的正面设有护栏组件3,两个立柱1之间固定安装有固定件4,固定件4的正面固定安装有安装件5,护栏组件3与安装件5之间活动卡接,固定件4的背面开设有限位槽8,限位槽8内腔的中部固定安装有固定块9,限位槽8内腔的左右两侧均活动安装有限位块10,限位块10的底端活动安装有滚轮19,滚轮19的底端与限位槽8内腔的底端相接触,限位块10的背面固定安装有直角块11,固定件4背面的中部设有固定座13,固定座13的左右两端均固定安装有拉杆21,拉杆21的另一端与立柱1的背面固定连接,固定座13正面的左右两侧均固定安装有横向安装座14,直角块11的背面通过转轴活动安装有横向连杆17,横向连杆17的另一端通过转轴与横向安装座14之间转动连接,立柱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自复位组件23,横向连杆17的数量为两个且对称设置在固定座13的左右两端,固定座13正面的中部固定安装有阻尼器16,阻尼器16的另一端与固定块9的背面固定连接,两个限位块10相对靠近的一端均固定安装有位于限位槽8内部的缓冲弹簧12,缓冲弹簧12的另一端与固定块9的一侧固定连接,两个限位块10相对远离的一端均固定安装有延长杆20,延长杆20的另一端依次贯穿固定件4以及立柱1且与自复位组件23之间活动卡接。
第一实施例:
在使用前,可将底座2与土基之间进行安装,并使用膨胀螺栓等方式进行固定,完成固定后,可将护栏组件3安装于两个立柱的前方,当护栏组件3受到来自正面的冲击时,此时护栏组件3的冲击会直接传导至后方的安装件5,并通过安装件5传导至后方的固定件4处,由于固定座13通过拉杆21与立柱1之间进行固定,且固定座13受到较大的冲击力,并压缩阻尼器16并通过阻尼器16对冲击进行吸收,同时由于横向连杆17的长度不变,当固定座13和缓冲弹簧12之间的距离发生改变时,此时位于限位槽8内部的两个限位块10即可相对远离并相对固定件4位移,位于限位块10和固定块9之间的缓冲弹簧12可对冲击进一步进行吸收,并带动限位块10一侧的延长杆20朝自复位组件23的内部进行位移,将动能传递给自复位组件23以及立柱1处,完成吸能。
通过设置有限位块10以及横向连杆17和横向安装座14可将来自正面的冲击均匀的分散,并将来自正面的冲击力,转变为限位块10和横向连杆17的运动,且通过阻尼器16和缓冲弹簧12对冲击的动能进行吸收,来对冲击力进行平均,且可将来自护栏组件3正面的冲击均匀的传导至立柱1处,使得护栏组件3的冲击被分散至立柱1,且立柱1可将动能传递至下方的土基处,减小作用于护栏组件3的冲击,同时可将来自护栏组件3的冲击储存至自复位组件23的内部供后续使用,增加其对事故车辆的阻挡能力,增加对事故车辆的保护,避免事故车辆过度受损。
如图3和图9以及图10所示,安装件5的正面等距离开设有卡槽6,卡槽6的内部活动安装有固定螺栓7,安装件5的正面与护栏组件3的背面相接触,护栏组件3包括镀锌板305,镀锌板305的背面等距离固定安装有卡块301,卡块301的顶端均开设有螺栓孔302,镀锌板305背面靠近四角的位置上均固定安装有受力块303,受力块303的一端开设有安装槽304,镀锌板305通过卡块301与卡槽6之间活动卡接,镀锌板305的数量与卡块301的数量相同,固定螺栓7贯穿螺栓孔302且与螺栓孔302之间活动连接。
在进行护栏组件3的安装时,可将护栏组件3背面的卡块301与安装件5正面的卡槽6相对应,并将卡块301插入卡槽6的内部,此时镀锌板305即可置于安装件5的前方,同时可将固定螺栓7插入螺栓孔302的内部并使得的螺栓孔302穿过卡槽6即可完成护栏组件3的固定,反之通过拆卸固定螺栓7即可解除固定,并通过向上抬起即可解除护栏组件3的固定,以便对护栏组件3进行更换。
通过将护栏组件3设置为插接式,使得在安装时直接从上方插入即可完成定位,避免传统安装方式需要多人抬起护栏组件3并使得护栏组件3上的螺栓孔302与立柱1的螺栓孔302进行对应后在进行安装的方式,使得安装时可快速定位完成安装,且安装时偏差较小,同时当护栏组件3发生损坏时,可快速对护栏组件3进行更换,提高损坏时的维修效率,增强使用体验。
如图2和图5以及图6所示,直角块11靠近立柱1一侧的上下两端均固定安装有纵向安装座15,纵向安装座15的一端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纵向连杆18,纵向连杆18的另一端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纵向拉伸杆22,纵向拉伸杆22与安装槽304之间活动卡接。
第二实施例:
在对护栏组件3安装的同时可将纵向拉伸杆22与安装槽304之间进行卡接并完成固定,当护栏组件3受到来自正面的冲击时,此时位于限位槽8内部的限位块10会相对远离,此时限位块10一端的两个直角块11也会相对远离,而直角块11的运动趋势为水平运动,当直角块11水平运动时,由于纵向连杆18的整体长度不变,导致来自直角块11的冲击力会传导至纵向拉伸杆22处,此时两个纵向拉伸杆22有相对远离的运动趋势,并将冲击力传导至护栏组件3的上下两端,带动护栏组件3上下拉伸并发生一定程度上的形变,减小冲击。
通过利用来自护栏组件3正面的冲击使其转变为水平方向上的位移,并将水平方向上的位移转变为竖直方向上的位移,避免传统碰撞时,碰撞能量聚集于一点,若是碰撞能量过大,导致超过其承载上限,进而导致发生的断裂现象,而是将来自正面单点的冲击能量首先水平分散,使得冲击力平均化,并进一步将冲击能量竖直分散,对冲击力进一步分散,将来自单点的冲击转变为单面的冲击,对冲击力进行平均分散,使得参与碰撞吸能的为整个平面而非单一碰撞点,减小了因单点吸收能量导致的断裂现象的可能性,降低了对事故车辆二次伤害的可能性,对事故车辆有着良好的保护效果。
如图7和图8所示,自复位组件23包括横向储气管231和纵向储气管232,纵向储气管232固定安装在横向储气管231外侧面的顶端,且与横向储气管231的内固定连通,横向储气管231和纵向储气管232的内部填充有压缩空气,横向储气管231的内部活动安装有横向活塞板233,纵向储气管232的内部活动安装有纵向活塞板234,横向活塞板233和纵向活塞板234的顶端均固定安装有位于横向储气管231和纵向储气管232内部的活塞杆235,活塞杆235的顶端贯穿横向储气管231和纵向储气管232的顶端且固定套接有磁环237,横向储气管231和纵向储气管232的顶端均固定安装有增高架236,增高架236的顶端固定安装有铸铁环239,活塞杆235贯穿铸铁环239的内部且与铸铁环239活动套接。
第三实施例:
在对碰撞能量进行吸收时,当限位块10相对远离时会带动两个延长杆20相对远离,当延长杆20朝自复位组件23的内部进行运动时,会带动横向活塞板233朝横向储气管231的右端进行运动,进而压缩位于横向储气管231内部的压缩空气,此时压缩空气即可被推入纵向储气管232的内部,并对纵向活塞板234提供向上的冲击,使得位于纵向储气管232内部的活塞杆235向上运动,而位于横向储气管231内部的活塞杆235则向右运动,且带动磁环237朝铸铁环239方向进行运动,依靠磁环237的磁力,使得磁环237与铸铁环239之间完成吸附,此时复位弹簧238被压缩,且空气被进一步压缩,即可将碰撞的能量进行吸收并储存,需要复位时,通过向内侧按动活塞杆235即可解除磁环237与铸铁环239之间的吸附固定,此时的压缩空气和活塞杆235即可将碰撞的能量进行释放,重新带动延长杆20以及限位块10反向运动,对护栏组件3进行反向支撑,迫使其恢复到初始位置上。
通过利用碰撞时作用于护栏组件3的冲击,对其进行有效的吸能,同时可对碰撞时的能量进行吸收,并将碰撞的能量转变为对空气压缩的动力以及弹簧压缩时的的动力,且对碰撞能量进行吸收,且在需要时对碰撞的能量进行释放,使其反向运动来实现对护栏组件3的自复位过程,避免传统碰撞时导致的护栏组件3出现损坏需要更换的问题,不仅有效的降低了对护栏组件3的损失,同时可在小规模碰撞时使得护栏组件3可以自动复位,避免对其进行更换,进一步降低了使用成本,同时起到了有效的保护,通过对碰撞能量的有效利用不仅实现了较好的吸能效果,同时可将碰撞能量反向利用回自身,来实现自复位的过程,具有极高的应用前景。
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
在进行护栏组件3的安装时,可将护栏组件3背面的卡块301与安装件5正面的卡槽6相对应,并将卡块301插入卡槽6的内部,此时镀锌板305即可置于安装件5的前方,同时可将固定螺栓7插入螺栓孔302的内部并使得的螺栓孔302穿过卡槽6即可完成护栏组件3的固定,反之通过拆卸固定螺栓7即可解除固定,并通过向上抬起即可解除护栏组件3的固定,以便对护栏组件3进行更换;
在使用前,可将底座2与土基之间进行安装,并使用膨胀螺栓等方式进行固定,完成固定后,可将护栏组件3安装于两个立柱的前方,当护栏组件3受到来自正面的冲击时,此时护栏组件3的冲击会直接传导至后方的安装件5,并通过安装件5传导至后方的固定件4处,由于固定座13通过拉杆21与立柱1之间进行固定,且固定座13受到较大的冲击力,并压缩阻尼器16并通过阻尼器16对冲击进行吸收,同时由于横向连杆17的长度不变,当固定座13和缓冲弹簧12之间的距离发生改变时,此时位于限位槽8内部的两个限位块10即可相对远离并相对固定件4位移,位于限位块10和固定块9之间的缓冲弹簧12可对冲击进一步进行吸收,并带动限位块10一侧的延长杆20朝自复位组件23的内部进行位移,将动能传递给自复位组件23以及立柱1处,完成吸能;
在对护栏组件3安装的同时可将纵向拉伸杆22与安装槽304之间进行卡接并完成固定,当护栏组件3受到来自正面的冲击时,此时位于限位槽8内部的限位块10会相对远离,此时限位块10一端的两个直角块11也会相对远离,而直角块11的运动趋势为水平运动,当直角块11水平运动时,由于纵向连杆18的整体长度不变,导致来自直角块11的冲击力会传导至纵向拉伸杆22处,此时两个纵向拉伸杆22有相对远离的运动趋势,并将冲击力传导至护栏组件3的上下两端,带动护栏组件3上下拉伸并发生一定程度上的形变,减小冲击;
在对碰撞能量进行吸收时,当限位块10相对远离时会带动两个延长杆20相对远离,当延长杆20朝自复位组件23的内部进行运动时,会带动横向活塞板233朝横向储气管231的右端进行运动,进而压缩位于横向储气管231内部的压缩空气,此时压缩空气即可被推入纵向储气管232的内部,并对纵向活塞板234提供向上的冲击,使得位于纵向储气管232内部的活塞杆235向上运动,而位于横向储气管231内部的活塞杆235则向右运动,且带动磁环237朝铸铁环239方向进行运动,依靠磁环237的磁力,使得磁环237与铸铁环239之间完成吸附,此时复位弹簧238被压缩,且空气被进一步压缩,即可将碰撞的能量进行吸收并储存,需要复位时,通过向内侧按动活塞杆235即可解除磁环237与铸铁环239之间的吸附固定,此时的压缩空气和活塞杆235即可将碰撞的能量进行释放,重新带动延长杆20以及限位块10反向运动,对护栏组件3进行反向支撑,迫使其恢复到初始位置上。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吸能效果好的自复位波形护栏,包括立柱(1),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1)的数量共为两个,两个所述立柱(1)的底端均固定安装有底座(2),两个所述立柱(1)的正面设有护栏组件(3),两个所述立柱(1)之间固定安装有固定件(4),所述固定件(4)的正面固定安装有安装件(5),所述护栏组件(3)与安装件(5)之间活动卡接,所述固定件(4)的背面开设有限位槽(8),所述限位槽(8)内腔的中部固定安装有固定块(9),所述限位槽(8)内腔的左右两侧均活动安装有限位块(10),所述限位块(10)的底端活动安装有滚轮(19),所述滚轮(19)的底端与限位槽(8)内腔的底端相接触,所述限位块(10)的背面固定安装有直角块(11),所述固定件(4)背面的中部设有固定座(13),所述固定座(13)的左右两端均固定安装有拉杆(21),所述拉杆(21)的另一端与立柱(1)的背面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座(13)正面的左右两侧均固定安装有横向安装座(14),所述直角块(11)的背面通过转轴活动安装有横向连杆(17),所述横向连杆(17)的另一端通过转轴与横向安装座(14)之间转动连接,所述立柱(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自复位组件(2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吸能效果好的自复位波形护栏,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连杆(17)的数量为两个且对称设置在固定座(13)的左右两端,所述固定座(13)正面的中部固定安装有阻尼器(16),所述阻尼器(16)的另一端与固定块(9)的背面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吸能效果好的自复位波形护栏,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限位块(10)相对靠近的一端均固定安装有位于限位槽(8)内部的缓冲弹簧(12),所述缓冲弹簧(12)的另一端与固定块(9)的一侧固定连接,两个所述限位块(10)相对远离的一端均固定安装有延长杆(20),所述延长杆(20)的另一端依次贯穿固定件(4)以及立柱(1)且与自复位组件(23)之间活动卡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吸能效果好的自复位波形护栏,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件(5)的正面等距离开设有卡槽(6),所述卡槽(6)的内部活动安装有固定螺栓(7),所述安装件(5)的正面与护栏组件(3)的背面相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吸能效果好的自复位波形护栏,其特征在于:所述护栏组件(3)包括镀锌板(305),所述镀锌板(305)的背面等距离固定安装有卡块(301),所述卡块(301)的顶端均开设有螺栓孔(302),所述镀锌板(305)背面靠近四角的位置上均固定安装有受力块(303),所述受力块(303)的一端开设有安装槽(304)。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吸能效果好的自复位波形护栏,其特征在于:所述镀锌板(305)通过卡块(301)与卡槽(6)之间活动卡接,所述镀锌板(305)的数量与卡块(301)的数量相同,所述固定螺栓(7)贯穿螺栓孔(302)且与螺栓孔(302)之间活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吸能效果好的自复位波形护栏,其特征在于:所述直角块(11)靠近立柱(1)一侧的上下两端均固定安装有纵向安装座(15),所述纵向安装座(15)的一端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纵向连杆(18),所述纵向连杆(18)的另一端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纵向拉伸杆(22),所述纵向拉伸杆(22)与安装槽(304)之间活动卡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吸能效果好的自复位波形护栏,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复位组件(23)包括横向储气管(231)和纵向储气管(232),所述纵向储气管(232)固定安装在横向储气管(231)外侧面的顶端,且与横向储气管(231)的内固定连通,所述横向储气管(231)和纵向储气管(232)的内部填充有压缩空气,所述横向储气管(231)的内部活动安装有横向活塞板(233),所述纵向储气管(232)的内部活动安装有纵向活塞板(234)。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吸能效果好的自复位波形护栏,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活塞板(233)和纵向活塞板(234)的顶端均固定安装有位于横向储气管(231)和纵向储气管(232)内部的活塞杆(235),所述活塞杆(235)的顶端贯穿横向储气管(231)和纵向储气管(232)的顶端且固定套接有磁环(237)。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吸能效果好的自复位波形护栏,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储气管(231)和纵向储气管(232)的顶端均固定安装有增高架(236),所述增高架(236)的顶端固定安装有铸铁环(239),所述活塞杆(235)贯穿铸铁环(239)的内部且与铸铁环(239)活动套接。
CN202210252229.9A 2022-03-15 2022-03-15 一种吸能效果好的自复位波形护栏 Active CN11462250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252229.9A CN114622502B (zh) 2022-03-15 2022-03-15 一种吸能效果好的自复位波形护栏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252229.9A CN114622502B (zh) 2022-03-15 2022-03-15 一种吸能效果好的自复位波形护栏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622502A true CN114622502A (zh) 2022-06-14
CN114622502B CN114622502B (zh) 2023-08-11

Family

ID=819015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252229.9A Active CN114622502B (zh) 2022-03-15 2022-03-15 一种吸能效果好的自复位波形护栏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622502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119303A1 (en) * 2001-04-03 2004-06-24 Volvo Lastvagnar Ab Arrangement for underrun protection in vehicles
CN207567694U (zh) * 2017-09-28 2018-07-03 陈清南 一种道路安全护栏
CN208136792U (zh) * 2018-05-03 2018-11-23 张清贵 一种道路分隔防撞护栏
CN210238374U (zh) * 2019-02-27 2020-04-03 南昌大学 一种自复位高速防撞护栏
CN214301253U (zh) * 2020-11-02 2021-09-28 刘伟 一种道路桥梁的防撞保护栏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119303A1 (en) * 2001-04-03 2004-06-24 Volvo Lastvagnar Ab Arrangement for underrun protection in vehicles
CN207567694U (zh) * 2017-09-28 2018-07-03 陈清南 一种道路安全护栏
CN208136792U (zh) * 2018-05-03 2018-11-23 张清贵 一种道路分隔防撞护栏
CN210238374U (zh) * 2019-02-27 2020-04-03 南昌大学 一种自复位高速防撞护栏
CN214301253U (zh) * 2020-11-02 2021-09-28 刘伟 一种道路桥梁的防撞保护栏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622502B (zh) 2023-08-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106784A (zh) 一种桥梁防护栏结构
CN112049049A (zh) 一种具有太阳能发电功能的吸能隔离防护栏
CN206859130U (zh) 弧形鳞片式防撞护栏
CN114622502B (zh) 一种吸能效果好的自复位波形护栏
CN211340580U (zh) 一种高速公路新型防撞波形护栏
CN211080029U (zh) 一种市政公路防护栏
CN111719469A (zh) 一种公路中央防撞隔离护栏装置
CN216040682U (zh) 一种市政工程用桥梁防护装置
CN214939671U (zh) 一种道路桥梁用防护栏杆
CN211665645U (zh) 一种高速公路道路中间用隔离护栏
CN213205197U (zh) 一种建筑工程施工用监测式围挡
CN214219376U (zh) 一种公路桥梁用安全护栏结构
CN211973281U (zh) 一种混凝土道路防撞分隔栏
CN219175095U (zh) 一种采用铝合金材料的蜂窝状立柱防绊组装置
CN217174508U (zh) 公路工程用防撞栏
CN220433497U (zh) 一种高速公路防护栏
CN219951770U (zh) 公路交通安全防撞栏
CN219137510U (zh) 公路养护用防护装置
CN212772104U (zh) 一种新型道路用防撞护栏
CN216304505U (zh) 一种道路桥梁防撞护栏
US11649141B2 (en) Buffer stop used for end of crane rails
CN219862565U (zh) 一种道路桥梁防撞护栏
CN215482591U (zh) 高速公路用防撞护栏
CN219710055U (zh) 一种市政桥梁墩柱防撞设备
CN216973230U (zh) 一种具有缓冲功能的公路工程用防护栏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