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597402B - 一种耐高温和抗低温型磷酸铁锂电池 - Google Patents

一种耐高温和抗低温型磷酸铁锂电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597402B
CN114597402B CN202210328383.XA CN202210328383A CN114597402B CN 114597402 B CN114597402 B CN 114597402B CN 202210328383 A CN202210328383 A CN 202210328383A CN 114597402 B CN114597402 B CN 11459740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rotating
plate
shell
heat dissip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328383.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597402A (zh
Inventor
张彬
王艳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Dihui Automobile Artic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Dihui Automobile Artic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Dihui Automobile Artic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Dihui Automobile Artic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328383.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597402B/zh
Publication of CN1145974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59740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59740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59740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Types of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3Cooling or keeping col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2Li-accumulators
    • H01M10/0525Rocking-chair batteries, i.e. batteries with lithium insertion or intercalation in both electrodes; Lithium-ion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2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 H01M10/625Vehic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5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 H01M10/655Solid structures for heat exchange or heat conduction
    • H01M10/6554Rods or plat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5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 H01M10/656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heat-exchange fluid
    • H01M10/6561Gases
    • H01M10/6563Gases with forced flow, e.g. by blow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36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 H01M4/58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of inorganic compounds other than oxides or hydroxides, e.g. sulfides, selenides, tellurides, halogenides or LiCoFy; of polyanionic structures, e.g. phosphates, silicates or borates
    • H01M4/5825Oxygenated metallic salts or polyanionic structures, e.g. borates, phosphates, silicates, olivin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Sealing Battery Cases Or Jackets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磷酸铁锂电池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耐高温和抗低温型磷酸铁锂电池,包括外壳、防腐蚀层、防护盖、调节组件、外保温层和内保温层,所述防腐蚀层内设置有电极柱,所述防护盖固定连接在外壳顶部,所述外壳侧壁开设有第一散热口,所述外保温层和内保温层侧壁与第一散热口相对应的位置分别开设有第二散热口和第三散热口,所述第一散热口内侧设置有密封部,所述第二散热口内安装有转动部,所述内保温层上靠近第三散热口的位置设置有第二导热板,所述调节组件内设置有与转动部啮合连接的转动壳体,转动部转动后,转动部的两侧分别与密封部和第二导热板接触连接,同时具备耐高温和耐低温的特点。

Description

一种耐高温和抗低温型磷酸铁锂电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磷酸铁锂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耐高温和抗低温型磷酸铁锂电池。
背景技术
磷酸铁锂电池是指用磷酸铁锂作为正极材料的锂离子电池。它在充电时,磷酸亚铁锂中的部分锂离子脱出,经电解质传递到负极,同时正极释放电子,自外电路到达负极,维持化学反应的平衡;放电时,锂离子自负极脱出,经电解质到达正极,同时负极释放电子,自外电路到达正极,为外界提供能量。
专利号为CN111834556A的一种耐高温磷酸铁锂电池,包括包括外壳,外壳的上方壁面开设有方形口,外壳的上方内壁上固定安装有密封板,密封板上方壁面开设有密封口,外壳的上方壁面固定安装有固定板,固定板处在密封板的正上方,固定板的上方壁面开设有连接口,通过设置了保护罩,在固定板上设置有保护罩,保护罩上开设有操作口,解决了现有的锂电池耐热效果和耐腐蚀性特别差,安全性能低下,极易对人身和财产安全造成危害的问题。
虽然该专利具备耐高温的特点,但是当外界温度较低时,磷酸铁锂电池的工作状态会受到很大的影响,本专利中并没有给出如何解决该问题的方案,而且现有的磷酸铁锂电池存在无法同时具备耐高温和耐低温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耐高温和抗低温型磷酸铁锂电池,旨在解决当使用现有的一种耐高温和抗低温型磷酸铁锂电池存在无法同时具备耐高温和耐低温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耐高温和抗低温型磷酸铁锂电池,包括外壳、防腐蚀层和防护盖,还包括调节组件、外保温层和内保温层,所述调节组件安装在外壳内的底部,所述外保温层安装在外壳内,且外保温层位于调节组件上,所述内保温层固定套设在外保温层内,所述防腐蚀层固定套设在内保温层内,所述防腐蚀层内设置有电极柱,所述防护盖固定连接在外壳顶部,所述外壳侧壁开设有第一散热口,所述外保温层与第一散热口相对应的位置开设有第二散热口,所述内保温层侧壁与第一散热口相对应的位置开设有第三散热口,所述第一散热口内侧设置有密封部,所述第二散热口内安装有转动部,所述内保温层上靠近第三散热口的位置设置有第二导热板,所述调节组件内设置有与转动部啮合连接的转动壳体,转动部转动后,转动部的两侧分别与密封部和第二导热板接触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调节组件还包括第一转轴和驱动部,所述转动壳体下方通过第一转轴连接外壳,所述第一转轴上固定套设有第一传动齿轮,所述驱动部包括驱动马达和驱动齿轮,所述驱动马达通过驱动轴连接驱动齿轮,所述第一传动齿轮与驱动齿轮啮合连接,所述转动壳体上方连接若干个啮合齿,所述转动部下方与啮合齿啮合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转动部包括保温板、第一导热板、第二转轴和第二传动齿轮,所述保温板和第二传动齿轮均固定套设在第二转轴上,所述第二转轴转动连接在外保温层侧壁,所述第二传动齿轮与啮合齿啮合连接,所述第一导热板嵌入在保温板内,且第一导热板的两端外露于保温板,所述保温板转动连接在第二散热口内,保温板静止时,所述第一导热板的两端分别与外保温层的内壁和外壁贴合连接,保温板转动后,第一导热板的两端分别与第二导热板和密封部接触连接,驱动部通过带动转动壳体反向旋转的方式能够达到带动转动部反向旋转的目的,反向旋转的转动部在转动的过程中,密封部中的复位弹簧能够带动密封板反向移动,反向移动后的密封板能够将第一散热口密封,反向旋转的转动部在停止后能够将第二散热口完全闭合,而且转动部中的保温板能够起到保温的作用,同时第一导热板也离开第二导热板,当第一散热口和第二散热口闭合后,能够阻止外保温层和内保温层以及外界空气之间的热传递,从而能够减少内保温层内的热量的流失。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密封部包括密封板、承压块、导向柱和复位弹簧,所述导向柱固定连接在外壳内壁开设的导轨内,所述密封板活动套设在导向柱上,且密封板侧壁与导轨内壁贴合连接,所述复位弹簧还活动套设在导向柱上,所述密封板上远离第一散热口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承压块,所述第一导热板与承压块侧壁接触连接,驱动部带动转动壳体旋转,旋转的转动壳体通过啮合齿与第二传动齿轮之间啮合连接的方式达到带动转动部旋转的目的,转动部旋转一定的角度后,转动部内的保温板转动后能够将第二散热口打开,保温板内的第一导热板在转动的过程中还能够通过承压块带动密封板滑动,滑动后的密封板又能够将第一散热口打开,这样一来,第一散热口、第二散热口和第三散热口处于连通的状态,有利于散热,而且,停止转动的第一导热板还会与第二导热板接触连接,这样一来,内保温层内的热量通过第二导热板和第一导热板会更加快速的传递出去,从而提高了散热效率。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第一散热口和密封部以及第二散热口和转动部以及第三散热口和第二导热板的数量均为若干个,且第一散热口和密封部以及第二散热口和转动部以及第三散热口和第二导热板分别对称分布在外壳、外保温层和内保温层侧壁。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调节组件还包括气泵、气阀和气管,所述气泵的两端分别与气阀和气管连接,所述气阀位于内保温层内,所述气管与转动壳体的中心位置转动连接,且气管与转动壳体连通,所述转动壳体侧壁还开设有通气网孔,所述内保温层内安装有通风板,所述防腐蚀层位于通风板上方,所述气阀位于通风板下方,气泵启动后产生的负压,能够使外界空气通过第一散热口和通气网孔进入转动壳体内,接着又通过气管和气阀排放到内保温层内,进入内保温层内的空气又会通过第三散热口和第二散热口流向第一散热口,通过此种加速空气循环流通的方式,能够进一步提高电池的散热效率,从而使该电池能够更好的在高温的天气下工作,具备耐高温的特点。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外保温层底部还安装有控制器和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器还与驱动部电性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调节组件还包括加热件和导电单元,所述加热件安装在转动壳体内,所述导电单元与加热件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器还与导电单元电性连接。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驱动部通过带动转动壳体旋转的方式达到带动转动部旋转的目的,电池内部温度较高时,转动部内的保温板转动后能够将第二散热口打开,保温板内的第一导热板还能够通过承压块带动密封板将第一散热口打开,使得第一散热口、第二散热口和第三散热口处于连通的状态,而且停止转动的第一导热板还会与第二导热板接触连接,这样一来,内保温层内的热量通过第二导热板和第一导热板会更加快速的传递出去,从而提高了散热效率,电池内部温度较低时,反向旋转的转动部在停止后能够将第二散热口完全闭合,密封部中的复位弹簧能够带动密封板将第一散热口密封,同时第一导热板也离开第二导热板,第一散热口和第二散热口闭合后,能够阻止外保温层和内保温层以及外界空气之间的热传递,从而能够减少内保温层内的热量的流失,能够根据外界温度的高低来控制转动部的位置,进而达到控制热量传递的目的,具备耐高温和耐低温的特点;
2、电池内部温度较高时,气泵启动后产生的负压,能够使外界空气通过第一散热口和通气网孔进入转动壳体内,接着又通过气管和气阀排放到内保温层内,进入内保温层内的空气又会通过第三散热口和第二散热口流向第一散热口,通过此种加速空气循环流通的方式,能够进一步提高电池的散热效率,从而使该电池能够更好的在高温的天气下工作,具备耐高温的特点,电池内部温度较低时,流经转动壳体的空气会被加热件加热,加热后的空气排放到内保温层内,能够使内保温层内的温度维持在一定的范围内,这样一来,就能够使该电池更好的在低温环境下工作,具备耐低温的特点;
3、转动壳体、气泵、加热件、转动部、控制器和温度传感器之间相互配合的设计,使得该电池能够通过自动监测内部温度的变化的方式达到控制转动部、气泵和加热件的目的,进而使该电池同时具备耐高温和耐低温的功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耐高温和抗低温型磷酸铁锂电池的立体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耐高温和抗低温型磷酸铁锂电池的拆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耐高温和抗低温型磷酸铁锂电池的纵向剖切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耐高温和抗低温型磷酸铁锂电池的横向剖切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外保温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内保温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调节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外保温层和转动部的位置关系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转动部的立体图。
图11为本发明图4中a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1-外壳、11-第一散热口、12-密封部、121-密封板、122-承压块、123-导向柱、124-复位弹簧、13-支撑块、14-导轨、2-调节组件、21-转动壳体、211-啮合齿、212-通气网孔、213-第一转轴、214-第一传动齿轮、22-驱动部、23-气泵、24-气阀、25-气管、26-加热件、27-导电单元、3-外保温层、31-第二散热口、32-转动部、321-保温板、322-第一导热板、323-第二转轴、324-第二传动齿轮、33-控制器、34-温度传感器、35-固定块、4-内保温层、41-第三散热口、42-第二导热板、43-通风板、5-防腐蚀层、51-电极柱、6-防护盖。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晰,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中心”、“横向”、“上”、“下”、“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现进行详细描述。
请参阅图1至图11,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耐高温和抗低温型磷酸铁锂电池,包括外壳1、防腐蚀层5和防护盖6,还包括调节组件2、外保温层3和内保温层4,所述调节组件2安装在外壳1内的底部,所述外保温层3安装在外壳1内,且外保温层3位于调节组件2上,所述内保温层4固定套设在外保温层3内,所述防腐蚀层5固定套设在内保温层4内,所述防腐蚀层5内设置有电极柱51,所述防护盖6固定连接在外壳1顶部,所述外壳1侧壁开设有第一散热口11,所述外保温层3侧壁与第一散热口11相对应的位置开设有第二散热口31,所述内保温层4侧壁与第一散热口11相对应的位置开设有第三散热口41,所述第一散热口11内侧设置有密封部12,所述第二散热口31内安装有转动部32,所述内保温层4上靠近第三散热口41的位置设置有第二导热板42,所述调节组件2内设置有与转动部32啮合连接的转动壳体21,转动部32转动后,转动部32的两侧分别与密封部12和第二导热板42接触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散热口11和密封部12以及第二散热口31和转动部32以及第三散热口41和第二导热板42的数量均为若干个,且第一散热口11和密封部12以及第二散热口31和转动部32以及第三散热口41和第二导热板42分别对称分布在外壳1、外保温层3和内保温层4侧壁。
进一步的,所述外壳1内壁还固定连接有若干个支撑块13,所述外保温层3侧壁还固定连接有若干个固定块35,所述固定块35贴合连接在支撑块13上方,外保温层3与外壳1之间是连通的,这样一来,外界的空气可以从第一散热口11进入外壳1内。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外保温层3和内保温层4内都采用保温材料制作而成,防腐蚀层5采用耐腐蚀性材料制作而成,电极柱51分为正电极柱和负电极柱,且电极柱51露在防腐蚀层5的外侧,防护盖6除了具备密封的作用之外,还具备保护电极柱51的作用。
请参阅图3、图4和图11,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调节组件2还包括第一转轴213和驱动部22,所述转动壳体21下方通过第一转轴213连接外壳1,所述第一转轴213上固定套设有第一传动齿轮214,所述驱动部22包括驱动马达和驱动齿轮,所述驱动马达通过驱动轴连接驱动齿轮,所述第一传动齿轮214与驱动齿轮啮合连接,所述转动壳体21上方连接若干个啮合齿211,所述转动部32下方与啮合齿211啮合连接。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转动壳体21旋转时,能够通过若干个啮合齿211带动若干个转动部32同时旋转,转动部32转动的角度可设计为60度、90度或120度等,此处不做限制。
请参阅图3、图4、图9、图10和图11,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转动部32包括保温板321、第一导热板322、第二转轴323和第二传动齿轮324,所述保温板321和第二传动齿轮324均固定套设在第二转轴323上,所述第二转轴323转动连接在外保温层3侧壁,所述第二传动齿轮324与啮合齿211啮合连接,所述第一导热板322嵌入在保温板321内,且第一导热板322的两端外露于保温板321,所述保温板321转动连接在第二散热口31内,保温板321静止时,所述第一导热板322的两端分别与外保温层3的内壁和外壁贴合连接,保温板321转动后,第一导热板322的两端分别与第二导热板42和密封部12接触连接。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驱动部22带动转动壳体21旋转,旋转的转动壳体21通过啮合齿211与第二传动齿轮324之间啮合连接的方式达到带动转动部32旋转的目的,转动部32旋转一定的角度后,转动部32内的保温板321转动后能够将第二散热口31打开,保温板321内的第一导热板322在转动的过程中还能够通过承压块122带动密封板121滑动,滑动后的密封板121又能够将第一散热口11打开,这样一来,第一散热口11、第二散热口31和第三散热口41处于连通的状态,有利于散热,而且停止转动的第一导热板322还会与第二导热板42接触连接,这样一来,内保温层4内的热量通过第二导热板42和第一导热板322会更加快速的传递出去,从而提高了散热效率,驱动部22通过带动转动壳体21反向旋转的方式能够达到带动转动部32反向旋转的目的,反向旋转的转动部32在转动的过程中,密封部12中的复位弹簧124能够带动密封板121反向移动,反向移动后的密封板121能够将第一散热口11密封,反向旋转的转动部32在停止后能够将第二散热口31完全闭合,而且转动部32中的保温板321能够起到保温的作用,同时第一导热板322也离开第二导热板42,当第一散热口11和第二散热口31闭合后,能够阻止外保温层3和内保温层4以及外界空气之间的热传递,从而能够减少内保温层4内的热量的流失,能够根据外界温度的高低来控制转动部32的位置,进而达到控制热量传递的目的,具备耐高温和耐低温的特点。
请参阅图3、图4、图5和图11,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密封部12包括密封板121、承压块122、导向柱123和复位弹簧124,所述导向柱123固定连接在外壳1内壁开设的导轨14内,所述密封板121活动套设在导向柱123上,且密封板121侧壁与导轨14内壁贴合连接,所述复位弹簧124还活动套设在导向柱123上,所述密封板121上远离第一散热口1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承压块122,所述第一导热板322与承压块122侧壁接触连接。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保温板321内的第一导热板322在转动的过程中能够通过承压块122带动密封板121滑动,滑动后的密封板121又能够将第一散热口11打开,反向旋转的转动部32在转动的过程中,密封部12中的复位弹簧124能够带动密封板121反向移动,反向移动后的密封板121能够将第一散热口11密封,转动部32不仅能够控制第二散热口31的开启和闭合,还能够控制第一散热口11的开启和闭合,具备部件之间配合巧妙的特点。
请参阅图3至图8,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调节组件2还包括气泵23、气阀24和气管25,所述气泵23的两端分别与气阀24和气管25连接,所述气阀24位于内保温层4内,所述气管25与转动壳体21的中心位置转动连接,且气管25与转动壳体21连通,所述转动壳体21侧壁还开设有通气网孔212,所述内保温层4内安装有通风板43,所述防腐蚀层5位于通风板43上方,所述气阀24位于通风板43下方。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气泵23启动后产生的负压,能够使外界空气通过第一散热口11和通气网孔212进入转动壳体21内,接着又通过气管25和气阀24排放到内保温层4内,进入内保温层4内的空气又会通过第三散热口41和第二散热口31流向第一散热口11,通过此种加速空气循环流通的方式,能够进一步提高电池的散热效率,从而使该电池能够更好的在高温的天气下工作,具备耐高温的特点。
请参阅图3和图8,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保温层3底部还安装有控制器33和温度传感器34,所述温度传感器34与控制器33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器33还与驱动部22电性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调节组件2还包括加热件26和导电单元27,所述加热件26安装在转动壳体21内,所述导电单元27与加热件26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器33还与导电单元27电性连接。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温度传感器34用于监测电池内部的温度变化,加热件26可设计电加热丝,当然也可以设计为其它的加热部件,此处不做限制,导电单元27可设计为带有控制单元的导电线,导电线与与电池电性连接,从而为电加热丝提供电能。
本发明实施例的工作过程为:当温度传感器34监测到电池内部温度较高时,控制器33接收到温度传感器34反馈的信息之后,会将信号发送给驱动部22和气泵23,首先驱动部22带动转动壳体21旋转,旋转的转动壳体21通过啮合齿211与第二传动齿轮324之间啮合连接的方式达到带动转动部32旋转的目的,转动部32旋转一定的角度后,转动部32内的保温板321转动后能够将第二散热口31打开,保温板321内的第一导热板322在转动的过程中还能够通过承压块122带动密封板121滑动,滑动后的密封板121又能够将第一散热口11打开,这样一来,第一散热口11、第二散热口31和第三散热口41处于连通的状态,有利于散热,而且,停止转动的第一导热板322还会与第二导热板42接触连接,这样一来,内保温层4内的热量通过第二导热板42和第一导热板322会更加快速的传递出去,从而提高了散热效率,在此过程中,气泵23启动后产生的负压,能够使外界空气通过第一散热口11和通气网孔212进入转动壳体21内,接着又通过气管25和气阀24排放到内保温层4内,进入内保温层4内的空气又会通过第三散热口41和第二散热口31流向第一散热口11,通过此种加速空气循环流通的方式,能够进一步提高电池的散热效率,从而使该电池能够更好的在高温的天气下工作,具备耐高温的特点;
当温度传感器34监测到电池内部温度较低时,控制器33会再次将信号发送给驱动部22,驱动部22通过带动转动壳体21反向旋转的方式能够达到带动转动部32反向旋转的目的,反向旋转的转动部32在转动的过程中,密封部12中的复位弹簧124能够带动密封板121反向移动,反向移动后的密封板121能够将第一散热口11密封,反向旋转的转动部32在停止后能够将第二散热口31完全闭合,而且转动部32中的保温板321能够起到保温的作用,同时第一导热板322也离开第二导热板42,当第一散热口11和第二散热口31闭合后,能够阻止外保温层3和内保温层4以及外界空气之间的热传递,从而能够减少内保温层4内的热量的流失,控制器33还会将信号发送给导电单元27,导电单元27接收到信号以后能够使加热件26通电,这样一来,流经转动壳体21的空气会被加热件26加热,加热后的空气排放到内保温层4内,能够使内保温层4内的温度维持在一定的范围内,这样一来,就能够使该电池更好的在低温环境下工作,具备耐低温的特点。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虽然说明了本发明的几个实施方式以及实施例,但这些实施方式以及实施例是作为例子而提出的,并不意图限定发明的范围。这些新的实施方式能够以其他各种方式实施,在不脱离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省略、替换、变更。这些实施方式及其变形包含在发明的范围及主旨中,并且包含在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发明和其等效的范围内。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Claims (5)

1.一种耐高温和抗低温型磷酸铁锂电池,包括外壳(1)、防腐蚀层(5)和防护盖(6),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调节组件(2)、外保温层(3)和内保温层(4),所述调节组件(2)安装在外壳(1)内的底部,所述外保温层(3)安装在外壳(1)内,且外保温层(3)位于调节组件(2)上,所述内保温层(4)固定套设在外保温层(3)内,所述防腐蚀层(5)固定套设在内保温层(4)内,所述防腐蚀层(5)内设置有电极柱(51),所述防护盖(6)固定连接在外壳(1)顶部,所述外壳(1)侧壁开设有第一散热口(11),所述外保温层(3)侧壁与第一散热口(11)相对应的位置开设有第二散热口(31),所述内保温层(4)侧壁与第一散热口(11)相对应的位置开设有第三散热口(41),所述第一散热口(11)内侧设置有密封部(12),所述第二散热口(31)内安装有转动部(32),所述内保温层(4)上靠近第三散热口(41)的位置设置有第二导热板(42),所述调节组件(2)内设置有与转动部(32)啮合连接的转动壳体(21),转动部(32)转动后,转动部(32)的两侧分别与密封部(12)和第二导热板(42)接触连接;
所述调节组件(2)还包括第一转轴(213)和驱动部(22),所述转动壳体(21)下方通过第一转轴(213)连接外壳(1),所述第一转轴(213)上固定套设有第一传动齿轮(214),所述驱动部(22)包括驱动马达和驱动齿轮,所述驱动马达通过驱动轴连接驱动齿轮,所述第一传动齿轮(214)与驱动齿轮啮合连接,所述转动壳体(21)上方连接若干个啮合齿(211),所述转动部(32)下方与啮合齿(211)啮合连接;
所述转动部(32)包括保温板(321)、第一导热板(322)、第二转轴(323)和第二传动齿轮(324),所述保温板(321)和第二传动齿轮(324)均固定套设在第二转轴(323)上,所述第二转轴(323)转动连接在外保温层(3)侧壁,所述第二传动齿轮(324)与啮合齿(211)啮合连接,所述第一导热板(322)嵌入在保温板(321)内,且第一导热板(322)的两端外露于保温板(321),所述保温板(321)转动连接在第二散热口(31)内,保温板(321)静止时,所述第一导热板(322)的两端分别与外保温层(3)的内壁和外壁贴合连接,保温板(321)转动后,第一导热板(322)的两端分别与第二导热板(42)和密封部(12)接触连接;
所述密封部(12)包括密封板(121)、承压块(122)、导向柱(123)和复位弹簧(124),所述导向柱(123)固定连接在外壳(1)内壁开设的导轨(14)内,所述密封板(121)活动套设在导向柱(123)上,且密封板(121)侧壁与导轨(14)内壁贴合连接,所述复位弹簧(124)还活动套设在导向柱(123)上,所述密封板(121)上远离第一散热口(1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承压块(122),所述第一导热板(322)与承压块(122)侧壁接触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高温和抗低温型磷酸铁锂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口(11)和密封部(12)以及第二散热口(31)和转动部(32)以及第三散热口(41)和第二导热板(42)的数量均为若干个,且第一散热口(11)和密封部(12)以及第二散热口(31)和转动部(32)以及第三散热口(41)和第二导热板(42)分别对称分布在外壳(1)、外保温层(3)和内保温层(4)侧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耐高温和抗低温型磷酸铁锂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2)还包括气泵(23)、气阀(24)和气管(25),所述气泵(23)的两端分别与气阀(24)和气管(25)连接,所述气阀(24)位于内保温层(4)内,所述气管(25)与转动壳体(21)的中心位置转动连接,且气管(25)与转动壳体(21)连通,所述转动壳体(21)侧壁还开设有通气网孔(212),所述内保温层(4)内安装有通风板(43),所述防腐蚀层(5)位于通风板(43)上方,所述气阀(24)位于通风板(43)下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耐高温和抗低温型磷酸铁锂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保温层(3)底部还安装有控制器(33)和温度传感器(34),所述温度传感器(34)与控制器(33)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器(33)还与驱动部(22)电性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耐高温和抗低温型磷酸铁锂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2)还包括加热件(26)和导电单元(27),所述加热件(26)安装在转动壳体(21)内,所述导电单元(27)与加热件(26)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器(33)还与导电单元(27)电性连接。
CN202210328383.XA 2022-03-31 2022-03-31 一种耐高温和抗低温型磷酸铁锂电池 Active CN11459740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328383.XA CN114597402B (zh) 2022-03-31 2022-03-31 一种耐高温和抗低温型磷酸铁锂电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328383.XA CN114597402B (zh) 2022-03-31 2022-03-31 一种耐高温和抗低温型磷酸铁锂电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597402A CN114597402A (zh) 2022-06-07
CN114597402B true CN114597402B (zh) 2022-11-18

Family

ID=818113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328383.XA Active CN114597402B (zh) 2022-03-31 2022-03-31 一种耐高温和抗低温型磷酸铁锂电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59740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24576B (zh) * 2022-06-29 2022-09-06 徐州鑫科机器人有限公司 一种隔爆腔体内使用的分体式锂电池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23446A (zh) * 2012-05-29 2012-10-10 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内箱及使用该电池内箱的电池温控箱
CN207690857U (zh) * 2017-11-16 2018-08-03 无锡华利达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减震和散热功能的蓄电池外壳
JP2019029086A (ja) * 2017-07-26 2019-02-21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電池パック
WO2019096090A1 (zh) * 2017-11-20 2019-05-23 明创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独立大电能电动设备用的热管理系统
WO2021065160A1 (ja) * 2019-09-30 2021-04-08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電池モジュールとこの電池モジュールを備える電動車両及び蓄電装置
CN112968242A (zh) * 2021-02-02 2021-06-15 江苏海思联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宽温充放电结构的固态锂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CN113328191A (zh) * 2021-05-28 2021-08-31 郑州轻工业大学 一种散热保温及吸能减振双功能电池仓结构
CN113382619A (zh) * 2021-08-11 2021-09-10 深圳市美迪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产品用散热外壳
CN113991213A (zh) * 2021-12-29 2022-01-28 山东旭尊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风动能自散热新能源汽车用锂电池组
CN114039083A (zh) * 2021-11-17 2022-02-11 广东嘉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耐高温磷酸铁锂电池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03547A (zh) * 2018-08-27 2018-12-28 浙江仕善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散热效果好的汽车电池散热装置
CN111834556A (zh) * 2020-07-27 2020-10-27 顾俊歌 一种耐高温磷酸铁锂电池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23446A (zh) * 2012-05-29 2012-10-10 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内箱及使用该电池内箱的电池温控箱
JP2019029086A (ja) * 2017-07-26 2019-02-21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電池パック
CN207690857U (zh) * 2017-11-16 2018-08-03 无锡华利达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减震和散热功能的蓄电池外壳
WO2019096090A1 (zh) * 2017-11-20 2019-05-23 明创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独立大电能电动设备用的热管理系统
WO2021065160A1 (ja) * 2019-09-30 2021-04-08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電池モジュールとこの電池モジュールを備える電動車両及び蓄電装置
CN112968242A (zh) * 2021-02-02 2021-06-15 江苏海思联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宽温充放电结构的固态锂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CN113328191A (zh) * 2021-05-28 2021-08-31 郑州轻工业大学 一种散热保温及吸能减振双功能电池仓结构
CN113382619A (zh) * 2021-08-11 2021-09-10 深圳市美迪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产品用散热外壳
CN114039083A (zh) * 2021-11-17 2022-02-11 广东嘉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耐高温磷酸铁锂电池
CN113991213A (zh) * 2021-12-29 2022-01-28 山东旭尊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风动能自散热新能源汽车用锂电池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597402A (zh) 2022-06-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902164B2 (ja) 電源装置
CN114597402B (zh) 一种耐高温和抗低温型磷酸铁锂电池
AU2007326084B2 (en) Equipment cabinet with a ventilation system
CN105742752A (zh) 锂离子电池热管理系统
CN208637482U (zh) 一种电池箱
CN113097594B (zh) 基于可动翅片和相变材料的锂离子电池热管理方法
CN211789391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包
CN108206315A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组散热装置
CN113771695A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蓄电池
CN116722269B (zh) 一种壁挂式家储电池温度补偿机构及方法
CN107579309B (zh) 一种高倍率电池热管理系统
JP2015219942A (ja) 電池パック
CN219592959U (zh) 一种散热装置及车辆
CN209766973U (zh) 一种电力机柜机械式可控风闸结构
CN216143942U (zh) 一种风门组件,空气处理装置及新风系统
CN207474516U (zh) 一种电池包换热结构
WO2019062982A1 (zh) 充电桩以及车辆
CN112636218B (zh) 一种适用于低温环境的自循环式电力箱及其控制方法
CN213881951U (zh) 一种半导体制冷头盔
JP2015204231A (ja) 電池パック
CN210182530U (zh) 内部温度可调节的锂电池组
CN207490074U (zh) 一种动力电池复合式液冷板
CN217334211U (zh) 一种锂电池温控装置
CN219693924U (zh) 一种冷却塔旁路装置
CN215989039U (zh) 一种恒温动力电池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