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597379A - 一种负极材料及制备方法与用途 - Google Patents

一种负极材料及制备方法与用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597379A
CN114597379A CN202210302137.7A CN202210302137A CN114597379A CN 114597379 A CN114597379 A CN 114597379A CN 202210302137 A CN202210302137 A CN 202210302137A CN 114597379 A CN114597379 A CN 11459737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lyurethane polymer
silicon
negative electrode
elastic polyurethane
electrode materi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30213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597379B (zh
Inventor
郑天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bei Eve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bei Eve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bei Eve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bei Eve Pow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302137.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597379B/zh
Publication of CN1145973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59737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59737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59737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36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 H01M4/362Composites
    • H01M4/366Composites as layered produc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2Li-accumulators
    • H01M10/0525Rocking-chair batteries, i.e. batteries with lithium insertion or intercalation in both electrodes; Lithium-ion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36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 H01M4/38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of elements or alloys
    • H01M4/386Silicon or alloys based on silic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36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 H01M4/60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of organic compounds
    • H01M4/602Polym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posite Material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Battery Electrode And Active Subsutan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负极材料及制备方法与用途。所述负极材料包括内核与包覆于内核表面的包覆层,所述内核包括硅基材料,所述包覆层包括弹性聚胺酯聚合物;所述弹性聚氨酯聚合物的断裂延伸率≥1500%。本发明通过采用在硅基颗粒表面包覆高弹性的聚胺酯聚合物层,当硅与锂形成锂硅合金,体积膨胀变大,在脱锂过程中,锂硅合金由于锂离子的脱出而导致体积变小,而高弹性的聚胺酯聚合物凭借其优异的弹性,同样能够与硅负极保持紧密的贴合,减轻了由于硅颗粒巨大的体积变化而导致表面的SEI膜的脱落,减少了锂离子电池中活性锂的损失,有效的提高了锂离子电池的循环寿命和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一种负极材料及制备方法与用途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负极材料及制备方法与用途,尤其涉及一种含硅基材料的负极材料及制备方法与用途。
背景技术
当前,锂离子电池作为成熟的储能单元,已经逐渐融入生活的每一个部分。生活中的手机、笔记本等电器都是使用锂离子电池作为其储能单元。近几年锂离子电池逐渐被用在动力储能方面,电动汽车就是锂离子电池重要的应用对象,然而目前的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仍然无法达到纯电动汽车对续航里程的要求。
对于动力电池来说,对其能量密度影响最多的因素应该是正极材料和负极材料。目前正极材料正朝着高容量和高电压两个方向发展,开发与正极材料性能相匹配的负极材料,才能有效地发挥出正极材料的特性。
硅由于通过与锂离子形成合金化的锂硅合金,因而具有高达4200mAh/g的理论比容量,但是,锂硅合金在充放电过程中存在高达300%以上的体积变化,而造成SEI膜被不断破坏以及不断生成,消耗了大量的活性锂,同时,体积变化还会导致活性颗粒与集流体间的剥离,影响电极的电子传导性能,这些消极的负面影响,极大的限制了硅负极的实际应用。为解决硅负极颗粒体积膨胀的问题,目前研究者们提出了硅碳负极的核壳结构、蛋黄-壳型、多孔型等改性方式,这些方法的机理大同小异,都是为硅的体积膨胀预留一部分体积空间,且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是,这些制造方法成本过高,目前多存在于实验室阶段,大规模制备的可能性较低。
CN110620224A提出了一种具有核结构和包覆核结构的壳结构的锂电池负极材料,核结构包括氧化亚硅复合颗粒以及附着于所述氧化亚硅复合颗粒上的纳米硅,其中,氧化亚硅复合颗粒含有SiO、SiO2和Si,壳结构为碳包覆层。
CN111048759A提出了一种用于锂电池的负极活性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其中,制备负极活性材料的方法包括:将第一氧化亚硅分散液与第一氧化石墨烯分散液混合,得到第一产物;将第一产物与粘结剂、溶剂混合,并进行造粒,得到氧化亚硅微粒;将氧化亚硅微粒与溶剂混合,得到第二氧化亚硅分散液;将第二氧化亚硅分散液与第二氧化石墨烯分散液和还原剂混合,得到第二产物;对第二产物进行煅烧,得到负极活性材料。然而这些方法获得的氧化亚硅复合颗粒仍然不可避免会遇到较大的体积膨胀,同时在氧化亚硅的合成和负极材料碳化工艺中需要进行多次烧结工艺,对于工艺的控制和生产能耗极为不利。
CN104037396A提出了硅-碳多元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其特点为利用热解法制备使一氧化硅附着在膨胀石墨的空隙中,再引入有机碳源在一氧化硅表面包覆碳,后期通过沥青反复填充复合材料的空隙,最终得到高比能量的负极材料。该方法工艺繁琐,需要多次的高温加热,最高需要1000℃,且过程中用到强酸强碱进行腐蚀,也增加了制备的危险性及操作难度。
因此,如何降低含硅基材料的负极材料中硅基材料的体积膨胀,提高电池的电化学性能,是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负极材料及制备方法与用途。本发明通过采用在硅基颗粒表面包覆高弹性的聚胺酯聚合物层,当硅与锂形成锂硅合金,体积膨胀变大,在脱锂过程中,锂硅合金由于锂离子的脱出而导致体积变小,而高弹性的聚胺酯聚合物凭借其优异的弹性,同样能够与硅负极保持紧密的贴合,减轻了由于硅颗粒巨大的体积变化而导致表面的SEI膜的脱落,减少了锂离子电池中活性锂的损失,有效的提高了锂离子电池的循环寿命和使用寿命。
为达到此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负极材料,所述负极材料包括内核与包覆于内核表面的包覆层,所述内核包括硅基材料,所述包覆层包括弹性聚胺酯聚合物;所述弹性聚氨酯聚合物的断裂延伸率≥1500%,例如1500%、1800%、2000%、2300%、2500%、2800%、3300%或3500%等。
而如果本发明中的弹性聚胺酯聚合物的断裂延伸率过低、弹性较差,则难以实现对硅基负极材料的有效保护。由于硅基负极体积膨胀较大,弹性较低的聚氨酯基聚合物难以应对高膨胀性能的硅基材料,而导致保护不够充分。
本发明通过采用在硅基颗粒表面包覆高弹性的聚胺酯聚合物层,当硅与锂形成锂硅合金,体积膨胀变大,在脱锂过程中,锂硅合金由于锂离子的脱出而导致体积变小,而高弹性的聚胺酯聚合物凭借其优异的弹性,同样能够与硅负极保持紧密的贴合,减轻了由于硅颗粒巨大的体积变化而导致表面的SEI膜的脱落,减少了锂离子电池中活性锂的损失,有效的提高了锂离子电池的循环寿命和使用寿命。
本发明中,如果采用常规的聚氨酯材料,如聚氨酯泡沫直接进行包覆,不可能实现对硅基材料的包覆。
优选地,所述负极材料中还包括石墨,所述石墨与被包覆后的负极材料直接混合。
本发明提供的负极材料,除了包覆的硅基材料,还可将包覆后的负极材料与其他负极材料如石墨进行混合。
优选地,所述硅基材料包括纳米硅、硅氧材料或硅碳材料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优选地,以内核与包覆层的质量为100%计,所述包覆层在所述负极材料中的质量占比≤5%。
本发明中,包覆层的质量占比过大,将会降低活性材料占比,降低能量密度,同时,过厚的包覆层将会降低锂离子与硅基材料的传递,反而,不利于硅基负极的循环。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如第一方面所述的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
将弹性聚胺酯聚合物、溶剂与硅基材料混合,负压下加热,得到所述负极材料。
本发明中,通过采用在硅基颗粒表面包覆高弹性的聚胺酯聚合物,聚胺酯聚合物具有较高的弹性,可以很好地包覆于硅基负极材料颗粒表面,同时硅基材料体积膨胀时,减轻了由于硅颗粒巨大的体积变化而导致表面的SEI膜的脱落,减少了锂离子电池中活性锂的损失,有效的提高了锂离子电池的循环寿命和使用寿命;
本发明中,通过在负压下加热,有效地去除了包覆后的溶剂,且负压下加热更有利于有机溶剂的脱除,如果在常规大气压下加热,则可能导致有机溶剂脱除不干净,对后续锂离子电池的循环照常较大影响。
优选地,所述溶剂包括水、N,N-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亚砜、N-甲基吡咯烷酮、二氯甲烷、二氯乙烷、乙酸乙酯或二甲醚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优选地,以所述溶剂和弹性聚胺酯聚合物的总质量为100%,所述弹性聚胺酯聚合物的质量占比为1~10%,例如1%、2%、3%、4%、5%、6%、7%、8%、9%或10%等。
本发明中,弹性聚胺酯聚合物的质量占比过少,则会导致溶剂和弹性聚胺酯聚合物组成的分散液中含量较少,导致有机溶剂利用率较低,造成资源浪费。而质量占比过多,又会影响聚合物在溶剂中的分散情况,不利于后续包覆。
优选地,所述混合的方法包括搅拌。
优选地,所述搅拌的时间为30~90min,例如30min、35min、40min、45min、50min、55min、60min、65min、70min、75min、80min、85min或90min等。
本发明中,搅拌时间过短,不利于聚氨酯聚合物的合成以及在有机溶剂中的分散,而搅拌时间过长,又会导致资源浪费,增加成本。
优选地,所述负压的范围为-50000Pa~-90000Pa,例如-50000Pa、-55000Pa、-60000Pa、-65000Pa、-70000Pa、-75000Pa、-80000Pa、-85000Pa或-90000Pa等。
优选地,所述加热的温度为80~200℃,例如80℃、90℃、100℃、110℃、120℃、130℃、140℃、150℃、160℃、170℃、180℃、190℃或200℃等。
本发明中,上述负压值下的加热温度可以很好地去除掉溶液,且不破坏包覆层的结构。
优选地,所述弹性聚胺酯聚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
将第一有机物、第二有机物与催化剂混合反应,得到所述弹性聚胺酯聚合物,其中第一有机物中含胺基官能团或羟基官能团,第二有机物中含异氰酸酯官能团。
优选地,所述第一有机物包括乙二胺、1,2-丙二胺、对苯二胺、1.3-苯二胺、乙二醇、聚乙二醇400或聚乙二醇800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优选地,所述第二有机物包括甲苯二异氰酸酯、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二环己基甲烷二异氰酸酯、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或赖氨酸二异氰酸酯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优选地,所述催化剂包括二丁基锡二月桂酸酯、辛酸亚锡、二(十二烷基硫)二丁基锡或二醋酸二丁基锡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优选地,所述第一有机物与第二有机物中,胺基官能团与异氰酸酯官能团的数量比为1:(1~3),例如1:1、1:1.5、1:2、1:2.5或1:3等,或羟基官能团与异氰酸酯官能团的数量比为1:(1~3),例如1:1、1:1.5、1:2、1:2.5或1:3等。
本发明中,第一有机物与第二有机物中,胺基官能团与异氰酸酯官能团的数量比或羟基官能团与异氰酸酯官能团的数量比过小,即异氰酸酯官能团过多,则不利于线性聚氨酯聚合物的合成,而过大,即异氰酸酯官能团过少,又会导致聚氨酯合成的不完全。
优选地,以第一有机物、第二有机物与催化剂的总质量为100%计,所述催化剂的质量占比为0.01~1wt%,例如0.01wt%、0.03wt%、0.05wt%、0.08wt%、0.1wt%、0.2wt%、0.3wt%、0.4wt%、0.5wt%、0.6wt%、0.7wt%、0.8wt%、0.9wt%或1wt%等。
本发明中,催化剂的质量过少,则难以实现对聚氨酯聚合物合成的有效催化,过多,不仅会导致成本增加,又会导致聚合反应速率过快,反应无法控制,而导致过聚导致反应失败。
优选地,所述混合反应的反应温度为0~100℃,例如0℃、5℃、10℃、15℃、20℃、25℃、30℃、35℃、40℃、45℃、50℃、55℃、60℃、65℃、70℃、75℃、80℃、85℃、90℃或100℃等。
本发明中的反应温度,0℃下即为冰水浴混合反应。
优选地,所述混合反应的时间为3~10h,例如3h、4h、5h、6h、7h、8h、9h或10h等。
本发明提供的弹性聚胺酯聚合物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弹性聚胺酯聚合物,通过循环万能拉伸试验机对聚氨酯进行断裂拉伸测试、以及循环拉伸测试,将聚氨酯聚合物制备成厚度2-5mm、宽度1-3cm、长度5-10cm的长方体样条,通过万能拉伸机对聚合物样条进行拉伸,拉伸以及回弹速率设置为20-80mm每分钟,循环拉伸的最大伸长率设置为400%-1000%之间。
通过观察聚氨酯聚合物的应力-应变曲线,得到聚氨酯聚合物的最大断裂伸长率,通过最大断裂伸长率来得到聚氨酯聚合物的韧性以及强度。认为聚合物断裂拉伸率超过500%即具有较高的韧性。本发明提供的高弹性的聚氨酯断裂伸长率远超500%(≥1500%),说明韧性极好;
循环拉伸曲线,通过循环拉伸曲线的滞后圈(拉伸应力-应变曲线与回弹的应力-应变曲线形成的滞后圈)的大小,来判断聚合物的弹性,滞后圈越大,说明弹性越差,而滞后圈越小,说明在循环拉伸过程中,能量耗散越少,则弹性越好。通过观察循环拉伸曲线明显发现,本发明制备的聚氨酯聚合物的滞后圈较小,表明聚氨酯聚合物具有极好的弹性。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制备方法包括:
将弹性聚胺酯聚合物、溶剂与硅基材料搅拌30~90min,-50000Pa~-90000Pa的负压下以80~200℃的加热温度加热,得到所述负极材料;
以所述溶剂和弹性聚胺酯聚合物的总质量为100%,所述弹性聚胺酯聚合物的质量占比为1~10%;
其中,所述弹性聚氨酯聚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
将第一有机物、第二有机物与催化剂在0~100℃下混合反应3~10h,得到所述弹性聚胺酯聚合物,其中第一有机物中含胺基官能团或羟基官能团,第二有机物中含异氰酸酯官能团;第一有机物与第二有机物中,胺基官能团与异氰酸酯官能团的数量比为1:(1~3),或羟基官能团与异氰酸酯官能团的数量比为1:(1~3),以第一有机物、第二有机物与催化剂的总质量为100%计,催化剂的质量占比为0.01~1wt%。
第三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锂离子电池,所述锂离子电池包括如第一方面所述的负极材料。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通过采用在硅基颗粒表面包覆高弹性的聚胺酯聚合物层,当硅与锂形成锂硅合金,体积膨胀变大,在脱锂过程中,锂硅合金由于锂离子的脱出而导致体积变小,而高弹性的聚胺酯聚合物凭借其优异的弹性,同样能够与硅负极保持紧密的贴合,减轻了由于硅颗粒巨大的体积变化而导致表面的SEI膜的脱落,减少了锂离子电池中活性锂的损失,有效的提高了锂离子电池的循环寿命和使用寿命。
(2)本发明提供的电池,0.05C下,循环200圈后的容量保持率可达92.4%以上。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提供的弹性聚氨酯材料的应力应变曲线图。
图2为实施例2与对比例1提供的电池的循环曲线对比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了,所述实施例仅仅是帮助理解本发明,不应视为对本发明的具体限制。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负极材料,所述负极材料包括内核与包覆于内核表面的包覆层,所述内核为硅碳材料SiC,所述包覆层为弹性聚胺酯聚合物;所述弹性聚氨酯聚合物的断裂延伸率为1500%,弹性聚胺酯聚合物在负极材料中的质量占比为3%。
所述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如下:
(1)将乙二胺与甲苯二异氰酸酯(胺基与异氰酸酯的官能团比例为1:1),添加催化剂二丁基锡二月桂酸酯,添加量为0.5wt%之间(以全部原料的总质量为100%计),在冰水浴下反应6h,得到线性的具有高弹性的聚胺酯聚合物(通过小角度激光光散射法来测试聚氨酯聚合物的重均分子量,通过测试数据可知制备出的聚氨酯聚合物的重均分子量为150000);
(2)将步骤(1)中的聚胺酯聚合物分散于N,N-二甲基甲酰胺中,得到分散液(分散液中弹性聚胺酯聚合物的质量占比为5%),加入硅碳材料搅拌50min,在-50000Pa的负压下以150℃的温度进行溶剂的去除,冷却后得到所述负极材料。
图1示出了实施例1提供的弹性聚氨酯材料的应力应变曲线图,其为对实施例1制备得到的高弹性聚氨酯材料进行循环拉伸测试后得到,从图1可以看出,本发明制备得到的弹性聚氨酯材料,其拉伸曲线与回弹曲线间的滞后圈非常小,这表明高弹性聚合物在拉伸和回弹间造成的能量损耗非常的小,即为在拉伸时,高弹性聚合物将拉伸所做的功成功地转化为了弹性势能储存,在回弹时,弹性势能较为完全地释放了出来,得到了较小的滞后圈,因此可证明,本发明提供的聚氨酯材料的弹性良好,非常适合作为硅基材料的包覆物。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负极材料,所述负极材料包括内核与包覆于内核表面的包覆层以及人造石墨材料,所述内核为氧化亚硅材料,所述包覆层为弹性聚胺酯聚合物;所述弹性聚氨酯聚合物的断裂延伸率为2000%,以内核和包覆层为100%计,弹性聚胺酯聚合物包覆层质量占比为5%。
所述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如下:
(1)将乙二醇与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羟基与异氰酸酯的官能团比例为1:2),添加催化剂二(十二烷基硫)二丁基锡,添加量为0.1wt%之间(以全部原料的总质量为100%计),在50℃下反应3h,得到线性的具有高弹性的聚胺酯聚合物(通过小角度激光光散射法来测试聚氨酯聚合物的重均分子量,通过测试数据可知制备出的聚氨酯聚合物的重均分子量为80000);
(2)将步骤(1)中的聚胺酯聚合物分散于乙酸乙酯中,得到分散液(分散液中弹性聚胺酯聚合物的质量占比为8%),加入氧化亚硅材料搅拌30min,在-90000Pa的负压下以80℃的温度进行溶剂的去除,冷却后与人造石墨材料进行混合,得到所述负极材料(人造石墨材料在负极材料中的质量占比为65%)。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负极材料,所述负极材料包括内核与包覆于内核表面的包覆层以及人造石墨材料,所述内核为氧化亚硅材料,所述包覆层为弹性聚胺酯聚合物;所述弹性聚氨酯聚合物的断裂延伸率为1800%,以内核和包覆层为100%计,弹性聚胺酯聚合物包覆层质量占比为1%。
所述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如下:
(1)将对苯二胺与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胺基与异氰酸酯的官能团比例为1:3),添加催化剂二醋酸二丁基锡,添加量为1wt%之间(以全部原料的总质量为100%计),在100℃下反应8h,得到线性的具有高弹性的聚胺酯聚合物(通过小角度激光光散射法来测试聚氨酯聚合物的重均分子量,通过测试数据可知制备出的聚氨酯聚合物的重均分子量为50000);
(2)将步骤(1)中的聚胺酯聚合物分散于二甲基亚砜中,得到分散液(分散液中弹性聚胺酯聚合物的质量占比为1%),加入氧化亚硅材料搅拌90min,在-80000Pa的负压下以100℃的温度进行溶剂的去除,冷却后与人造石墨材料进行混合,得到所述负极材料(石墨占比在70%)。
对比例1
本对比例与实施例2的区别为,本对比例中的负极材料为氧化亚硅材料与人造石墨材料的直接混合,即不对实施例2中的氧化亚硅材料进行任何包覆。
其余制备方法与参数与实施例2保持一致。
图2示出了实施例2与对比例1提供的电池的循环曲线对比图,从图2可以看出,本发明中经过高弹性聚氨酯包覆后,负极材料的膨胀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其循环性能得到了明显的提升。
将实施例1-3与对比例1提供的负极材料:聚丙烯腈:导电炭黑以95:2:3的质量比混合,加入去离子水,得到负极浆料,将负极浆料涂布于铜箔表面,烘干辊压得到负极极片,以金属锂片为对电极,得到扣式电池。
将实施例1-3与对比例1提供的电池进行电化学性能测试,测试条件为:25℃,0.05C倍率,脱嵌锂电位分别为1.5V和0.01V进行半电池测试,循环200圈后,其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200圈后的容量保持率(%)
实施例1 92.4
实施例2 93.5
实施例3 94.1
对比例1 84.5
从实施例2与对比例1的数据结果可知,本发明提供的弹性聚氨酯聚合物包覆硅基材料后,可以明显的提升电池的循环性能。
综上所述,本发明通过采用在硅基颗粒表面包覆高弹性的聚胺酯聚合物层,当硅与锂形成锂硅合金,体积膨胀变大,在脱锂过程中,锂硅合金由于锂离子的脱出而导致体积变小,而高弹性的聚胺酯聚合物凭借其优异的弹性,同样能够与硅负极保持紧密的贴合,减轻了由于硅颗粒巨大的体积变化而导致表面的SEI膜的脱落,减少了锂离子电池中活性锂的损失,有效的提高了锂离子电池的循环寿命和使用寿命。本发明提供的电池,0.05C下,循环200圈后的容量保持率可达92.4%以上。
申请人声明,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了,任何属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和公开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负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材料包括内核与包覆于内核表面的包覆层,所述内核包括硅基材料,所述包覆层包括弹性聚胺酯聚合物;所述弹性聚氨酯聚合物的断裂延伸率≥150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材料中还包括石墨,所述石墨与被包覆后的负极材料直接混合;
优选地,所述硅基材料包括纳米硅、硅氧材料或硅碳材料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优选地,以内核与包覆层的质量为100%计,所述包覆层在所述负极材料中的质量占比≤5%。
3.一种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包括:
将弹性聚胺酯聚合物、溶剂与硅基材料混合,负压下加热,得到所述负极材料。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溶剂包括水、N,N-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亚砜、N-甲基吡咯烷酮、二氯甲烷、二氯乙烷、乙酸乙酯或二甲醚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优选地,以所述溶剂和弹性聚胺酯聚合物的总质量为100%,所述弹性聚胺酯聚合物的质量占比为1~10%;
优选地,所述混合的方法包括搅拌;
优选地,所述搅拌的时间为30~90min。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负压的范围为-50000Pa~-90000Pa;
优选地,所述加热的温度为80~200℃。
6.根据权利要求3-5任一项所述的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聚胺酯聚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
将第一有机物、第二有机物与催化剂混合反应,得到所述弹性聚胺酯聚合物,其中第一有机物中含胺基官能团或羟基官能团,第二有机物中含异氰酸酯官能团;
优选地,所述第一有机物包括乙二胺、1,2-丙二胺、对苯二胺、1,3-苯二胺、乙二醇、聚乙二醇400或聚乙二醇800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优选地,所述第二有机物包括甲苯二异氰酸酯、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二环己基甲烷二异氰酸酯、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或赖氨酸二异氰酸酯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优选地,所述催化剂包括二丁基锡二月桂酸酯、辛酸亚锡、二(十二烷基硫)二丁基锡或二醋酸二丁基锡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有机物与第二有机物中,胺基官能团与异氰酸酯官能团的数量比为1:(1~3),或羟基官能团与异氰酸酯官能团的数量比为1:(1~3);
优选地,以第一有机物、第二有机物与催化剂的总质量为100%计,所述催化剂的质量占比为0.01~1wt%。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反应的反应温度为0~100℃;
优选地,所述混合反应的时间为3~10h。
9.根据权利要求3-8任一项所述的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包括:
将弹性聚胺酯聚合物、溶剂与硅基材料搅拌30~90min,-50000Pa~-90000Pa的负压下以80~200℃的加热温度加热,得到所述负极材料;
以所述溶剂和弹性聚胺酯聚合物的总质量为100%,所述弹性聚胺酯聚合物的质量占比为1~10%;
其中,所述弹性聚氨酯聚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
将第一有机物、第二有机物与催化剂在0~100℃下混合反应3~10h,得到所述弹性聚胺酯聚合物,其中第一有机物中含胺基官能团或羟基官能团,第二有机物中含异氰酸酯官能团;第一有机物与第二有机物中,胺基官能团与异氰酸酯官能团的数量比为1:(1~3),或羟基官能团与异氰酸酯官能团的数量比为1:(1~3),以第一有机物、第二有机物与催化剂的总质量为100%计,催化剂的质量占比为0.01~1wt%。
10.一种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锂离子电池包括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负极材料。
CN202210302137.7A 2022-03-24 2022-03-24 一种负极材料及制备方法与用途 Active CN11459737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302137.7A CN114597379B (zh) 2022-03-24 2022-03-24 一种负极材料及制备方法与用途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302137.7A CN114597379B (zh) 2022-03-24 2022-03-24 一种负极材料及制备方法与用途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597379A true CN114597379A (zh) 2022-06-07
CN114597379B CN114597379B (zh) 2024-05-03

Family

ID=818107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302137.7A Active CN114597379B (zh) 2022-03-24 2022-03-24 一种负极材料及制备方法与用途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597379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799507A (zh) * 2022-07-29 2023-03-14 浙江碳一新能源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表面连接粘结剂的天然石墨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5799506A (zh) * 2022-07-29 2023-03-14 浙江碳一新能源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表面连接粘结剂的人造石墨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itation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229154A1 (en) * 2002-06-07 2003-12-11 Kemmler William Bruce Frothed energy absorbing polyurethane materials and process of manufacture
CN102431239A (zh) * 2011-06-14 2012-05-02 刘继福 聚合物锂离子电池芯外包装成型材料
CN106410120A (zh) * 2016-10-27 2017-02-15 东莞塔菲尔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向锂离子电池极片补锂的方法
CN107516721A (zh) * 2016-06-16 2017-12-26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芯及储能装置
CN109103441A (zh) * 2018-09-10 2018-12-28 江苏塔菲尔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含硅基材料的改性复合材料、其制备方法及在锂离子电池的用途
WO2019209348A1 (en) * 2018-04-28 2019-10-31 Liang Wang Polyurethane elastomer with high ultimate elongation
CN110600700A (zh) * 2019-09-17 2019-12-20 东莞塔菲尔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10676456A (zh) * 2019-09-20 2020-01-10 南方科技大学 一种三维网络结构粘结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0735194A (zh) * 2019-11-29 2020-01-31 福建六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二氧化硅复合气凝胶、pet聚酯纤维、聚酯织物
CN110783559A (zh) * 2019-11-08 2020-02-11 东莞塔菲尔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改性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10797512A (zh) * 2018-08-02 2020-02-14 多氟多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硅碳负极材料、锂离子电池负极及锂离子电池
CN111048769A (zh) * 2019-12-27 2020-04-21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一种双层包覆的硅基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1138965A (zh) * 2019-12-02 2020-05-12 骆瑜 一种释放负氧离子的油漆涂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2201788A (zh) * 2020-09-23 2021-01-08 深圳大学 一种具有高容量负极粘结体系的锂离子电池负极片及电池
CN112687854A (zh) * 2020-12-17 2021-04-20 广东微电新能源有限公司 锂离子电池氧化亚硅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3013394A (zh) * 2021-03-26 2021-06-22 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3013390A (zh) * 2021-02-20 2021-06-22 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负极片及锂离子电池
CN113140699A (zh) * 2021-03-30 2021-07-20 万向一二三股份公司 一种复合负极片及包含该负极片的锂离子电池
CN114079054A (zh) * 2020-08-10 2022-02-22 兰溪致德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 锂电池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229154A1 (en) * 2002-06-07 2003-12-11 Kemmler William Bruce Frothed energy absorbing polyurethane materials and process of manufacture
CN102431239A (zh) * 2011-06-14 2012-05-02 刘继福 聚合物锂离子电池芯外包装成型材料
CN107516721A (zh) * 2016-06-16 2017-12-26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芯及储能装置
CN106410120A (zh) * 2016-10-27 2017-02-15 东莞塔菲尔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向锂离子电池极片补锂的方法
WO2019209348A1 (en) * 2018-04-28 2019-10-31 Liang Wang Polyurethane elastomer with high ultimate elongation
CN110797512A (zh) * 2018-08-02 2020-02-14 多氟多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硅碳负极材料、锂离子电池负极及锂离子电池
CN109103441A (zh) * 2018-09-10 2018-12-28 江苏塔菲尔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含硅基材料的改性复合材料、其制备方法及在锂离子电池的用途
CN110600700A (zh) * 2019-09-17 2019-12-20 东莞塔菲尔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10676456A (zh) * 2019-09-20 2020-01-10 南方科技大学 一种三维网络结构粘结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0783559A (zh) * 2019-11-08 2020-02-11 东莞塔菲尔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改性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10735194A (zh) * 2019-11-29 2020-01-31 福建六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二氧化硅复合气凝胶、pet聚酯纤维、聚酯织物
CN111138965A (zh) * 2019-12-02 2020-05-12 骆瑜 一种释放负氧离子的油漆涂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1048769A (zh) * 2019-12-27 2020-04-21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一种双层包覆的硅基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4079054A (zh) * 2020-08-10 2022-02-22 兰溪致德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 锂电池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2201788A (zh) * 2020-09-23 2021-01-08 深圳大学 一种具有高容量负极粘结体系的锂离子电池负极片及电池
CN112687854A (zh) * 2020-12-17 2021-04-20 广东微电新能源有限公司 锂离子电池氧化亚硅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3013390A (zh) * 2021-02-20 2021-06-22 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负极片及锂离子电池
CN113013394A (zh) * 2021-03-26 2021-06-22 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3140699A (zh) * 2021-03-30 2021-07-20 万向一二三股份公司 一种复合负极片及包含该负极片的锂离子电池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799507A (zh) * 2022-07-29 2023-03-14 浙江碳一新能源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表面连接粘结剂的天然石墨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5799506A (zh) * 2022-07-29 2023-03-14 浙江碳一新能源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表面连接粘结剂的人造石墨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5799506B (zh) * 2022-07-29 2024-01-02 碳一新能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表面连接粘结剂的人造石墨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5799507B (zh) * 2022-07-29 2024-01-09 碳一新能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表面连接粘结剂的天然石墨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597379B (zh) 2024-05-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597379B (zh) 一种负极材料及制备方法与用途
CN108054351B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所用的硅碳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0556511A (zh) 循环性能优异的锂电池负极极片及其制备方法、锂离子电池
US20190140255A1 (en) Silicon Based Electrode Formulations for Lithium-ion Batteries and Method for Obtaining It
CN107248569B (zh) 以1-乙基-3-甲基咪唑二氰胺为碳源制得的锑/氮掺杂碳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1892521B (zh) 中间化合物以及制备方法、可自愈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应用、电池和固态电解质
CN112687854B (zh) 锂离子电池氧化亚硅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2110448A (zh) 一种氮掺杂碳与纳米硅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4551797A (zh) 一种高面密度硅碳负极极片
CN111786024A (zh) 一种钛氧团簇基固态聚合物电解质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3003558A (zh) 一种间苯二酚甲醛树脂基硬炭材料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1900335B (zh) 一种具有自修复性质的硅基负极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1628150A (zh) 一种用于锂-硫电池的碳包覆硫化锂复合电极及其制备方法
CN115692659A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其制备方法和一种锂离子电池
CN113299918B (zh) 一种负极极片及包括该负极极片的锂离子电池
CN112592477B (zh) 改性有机硅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锂二次电池
CN114479002A (zh) 一种双功能弹性聚脲粘合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3809419A (zh) 化成方法及化成后的锂离子电池
CN114765254A (zh) 一种负极片预锂化工艺方法
CN115207336B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的改性有机硅涂层及其制备方法
CN115010111B (zh) 一种自支撑钠离子电池负极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3611860B (zh) 一种硅基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219303702U (zh) 锂离子电池及其负极片
CN117894969B (zh) 一种含有石墨烯的负极材料
CN112271296B (zh) 一种多孔导电软悬浮硅负极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