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590094A - 提升车身侧倾控制的结构与方法 - Google Patents

提升车身侧倾控制的结构与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590094A
CN114590094A CN202210310131.4A CN202210310131A CN114590094A CN 114590094 A CN114590094 A CN 114590094A CN 202210310131 A CN202210310131 A CN 202210310131A CN 114590094 A CN114590094 A CN 11459009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abilizer bar
wheel steering
wheel
pull rod
ang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31013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壮
裴亦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iji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iji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iji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iji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310131.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590094A/zh
Publication of CN1145900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590094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GVEHICLE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 B60G21/00Interconnection systems for two or more resiliently-suspended wheels, e.g. for stabilising a vehicle body with respect to acceleration, deceleration or centrifugal forces
    • B60G21/02Interconnection systems for two or more resiliently-suspended wheels, e.g. for stabilising a vehicle body with respect to acceleration, deceleration or centrifugal forces permanently interconnected
    • B60G21/04Interconnection systems for two or more resiliently-suspended wheels, e.g. for stabilising a vehicle body with respect to acceleration, deceleration or centrifugal forces permanently interconnected mechanically
    • B60G21/05Interconnection systems for two or more resiliently-suspended wheels, e.g. for stabilising a vehicle body with respect to acceleration, deceleration or centrifugal forces permanently interconnected mechanically between wheels on the same axle but on different sides of the vehicle, i.e. the left and right wheel suspensions being interconnected
    • B60G21/055Stabiliser ba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7/00Steering linkage; Stub axles or their mountings
    • B62D7/20Links, e.g. track ro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GVEHICLE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 B60G2200/00Indexing codes relating to suspension types
    • B60G2200/30Rigid axle suspensions
    • B60G2200/34Stabilising mechanisms, e.g. for lateral stability
    • B60G2200/341Panhard ro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GVEHICLE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 B60G2202/00Indexing codes relating to the type of spring, damper or actuator
    • B60G2202/40Type of actuator
    • B60G2202/43Mechanical actuat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Vehicle Body Suspens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提升车身侧倾控制的结构与方法,本发明通过将被动机械横向稳定杆与带有后轮主动转向车型的后左轮转向拉杆和后右轮转向拉杆相连接,从而在高速转弯过程中,通过带有后轮主动转向车型的后左轮转向拉杆和后右轮转向拉杆的移动,带动被动机械横向稳定杆产生额外的变形量,从而外侧增加后车轮转向相反侧的后车轮的侧倾刚度,减小车轮转向相反侧的后车轮侧倾角。

Description

提升车身侧倾控制的结构与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升车身侧倾控制的结构与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行业中横向稳定杆连杆大多与悬架摆臂或减震器相连,因此,横向稳定杆在侧倾工况中所产生的侧倾刚度基本取决与自身的扭转。
横向稳定杆分为主动横向稳定杆和被动机械横向稳定杆。
主动横向稳定杆可以主动控制刚度,可以软、可以硬,可以扭转,它能实时改变加在横向稳定杆两端的扭矩,主动、有效地实现对侧倾刚度(支撑度)的调整。目前主动稳定杆有液压式和电机式两类,液压式主动稳定杆用液压缸作为作动器。电机式主动稳定杆以电机作为作动器。
而现有的被动机械横向稳定杆,无法像主动横向稳定杆一样主动、有效地实现对侧倾刚度(支撑度)的调整。
发明内容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升车身侧倾控制的结构与方法。
一种提升车身侧倾控制的结构,其中,该结构包括:
带有后轮主动转向车型的后左轮转向拉杆和后右轮转向拉杆;
后轮转向电机,所述后轮转向电机分别与后左轮转向拉杆和后右轮转向拉杆连接;
被动机械横向稳定杆,所述被动机械横向稳定杆的一端与所述后左轮转向拉杆连接,所述被动机械横向稳定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后左轮转向拉杆连接。
进一步的,上述提升车身侧倾控制的结构中,所述后轮转向电机、后左轮转向拉杆和后右轮转向拉杆,均设置于靠近前轮的后左轮和后右轮的中心轴侧。
进一步的,上述提升车身侧倾控制的结构中,所述被动机械横向稳定杆包括:左连接稳定杆、右连接稳定杆和中部稳定杆,其中,
所述左连接稳定杆的一端与所述后左轮转向拉杆连接,所述左连接稳定杆的另一端与所述中部稳定杆的一端连接;
所述右连接稳定杆的一端与所述后右轮转向拉杆连接,所述右连接稳定杆的另一端与所述中部稳定杆的另一端连接。
进一步的,上述提升车身侧倾控制的结构中,当后轮转向电机带动后左轮转向拉杆和后右轮转向拉杆向左边移动时,右连接稳定杆的与所述中部稳定杆的夹角由角度α变为角度β,其中,角度β小于角度α。
进一步的,上述提升车身侧倾控制的结构中,当后轮转向电机带动后左轮转向拉杆和后右轮转向拉杆向右边移动时,左连接稳定杆的与所述中部稳定杆的夹角由角度α变为角度β,其中,角度β小于角度α。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还一种提升车身侧倾控制的方法,其中,该方法包括:
将带有后轮主动转向车型的后左轮转向拉杆和后右轮转向拉杆;
将后轮转向电机分别与后左轮转向拉杆和后右轮转向拉杆连接;
将被动机械横向稳定杆的一端与所述后左轮转向拉杆连接,所述被动机械横向稳定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后左轮转向拉杆连接。
进一步的,上述提升车身侧倾控制的方法中,将带有后轮主动转向车型的后左轮转向拉杆和后右轮转向拉杆和将后轮转向电机分别与后左轮转向拉杆和后右轮转向拉杆连接中,
将所述后轮转向电机、后左轮转向拉杆和后右轮转向拉杆,均设置于靠近前轮的后左轮和后右轮的中心轴侧。
进一步的,上述提升车身侧倾控制的方法中,将被动机械横向稳定杆的一端与所述后左轮转向拉杆连接,所述被动机械横向稳定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后左轮转向拉杆连接,包括:
设置所述被动机械横向稳定杆包括:左连接稳定杆、右连接稳定杆和中部稳定杆;
将所述左连接稳定杆的一端与所述后左轮转向拉杆连接,将所述左连接稳定杆的另一端与所述中部稳定杆的一端连接;
将所述右连接稳定杆的一端与所述后右轮转向拉杆连接,将所述右连接稳定杆的另一端与所述中部稳定杆的另一端连接。
进一步的,上述提升车身侧倾控制的方法中,将所述右连接稳定杆的一端与所述后右轮转向拉杆连接,将所述右连接稳定杆的另一端与所述中部稳定杆的另一端连接之后,还包括:
当后轮转向电机带动后左轮转向拉杆和后右轮转向拉杆向左边移动时,右连接稳定杆的与所述中部稳定杆的夹角由角度α变为角度β,其中,角度β小于角度α。
进一步的,上述提升车身侧倾控制的方法中,将所述右连接稳定杆的一端与所述后右轮转向拉杆连接,将所述右连接稳定杆的另一端与所述中部稳定杆的另一端连接之后,还包括:当后轮转向电机带动后左轮转向拉杆和后右轮转向拉杆向右边移动时,左连接稳定杆的与所述中部稳定杆的夹角由角度α变为角度β,其中,角度β小于角度α。
本发明通过将被动机械横向稳定杆与带有后轮主动转向车型的后左轮转向拉杆和后右轮转向拉杆相连接,从而在高速转弯过程中,通过带有后轮主动转向车型的后左轮转向拉杆和后右轮转向拉杆的移动,带动被动机械横向稳定杆产生额外的变形量,从而外侧增加后车轮转向相反侧的后车轮的侧倾刚度,减小车轮转向相反侧的后车轮侧倾角。
附图说明
图1示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车轮提升车身侧倾控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在本申请一个典型的配置中,终端、服务网络的设备和可信方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CPU)、输入/输出接口、网络接口和内存。
内存可能包括计算机可读介质中的非永久性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 (RAM) 和/或非易失性内存等形式,如只读存储器 (ROM) 或闪存(flash RAM)。内存是计算机可读介质的示例。
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永久性和非永久性、可移动和非可移动媒体可以由任何方法或技术来实现信息存储。信息可以是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的模块或其他数据。计算机的存储介质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相变内存 (P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 (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 (DRAM)、其他类型的随机存取存储器 (RAM)、只读存储器 (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 (EEPROM)、快闪记忆体或其他内存技术、只读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数字多功能光盘 (DVD) 或其他光学存储、 磁盒式磁带,磁带磁盘存储或其他磁性存储设备或任何其他非传输介质,可用于存储可以被计算设备访问的信息。按照本文中的界定,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包括非暂存电脑可读媒体 (transitory media),如调制的数据信号和载波。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提升车身侧倾控制的结构,其中,该结构包括:
带有后轮主动转向车型的后左轮转向拉杆1和后右轮转向拉杆2;
在此,如图1所示,车辆中心点4前面的是前左轮5和前右轮6,车辆中心点4后面的是后左轮8和后右轮9;
后轮转向电机3,所述后轮转向电机3分别与后左轮转向拉杆1和后右轮转向拉杆2连接;
被动机械横向稳定杆7,所述被动机械横向稳定杆的一端与所述后左轮转向拉杆连接,所述被动机械横向稳定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后左轮转向拉杆连接。
在此,为改善汽车行驶平顺性,通常把悬架刚度设计得比较低,其结果是影响了汽车行驶稳定性。为此,在悬架系统中采用了横向稳定杆结构,用来提高后外侧轮侧支撑刚度,减少车身倾角。
后轮主动转向是指车辆的后轮也具有转向功能。在低速行驶时后轮与前轮转向相反,改变瞬时转动中心,减小转弯半径,让城市驾驶和泊车更简单,提升操控性。在高速行驶时后轮与前轮转向相同,让车身平行移动,提升侧向加速响应和偏摆阻尼,提升稳定性。
后轮主动转向带有驱动电机、拉杆,可以根据方向盘转动角度、车速等数据来调整后轮转向角度。低速行驶时,后轮转动方向与前轮相反。例如前轮向左,则后轮向右,这样一来可以降低转弯半径,提高车辆的灵活性,高速行驶时,后轮与转动方向与前轮一致,车辆更稳定,循迹能力更强、安全系数更高。
本发明通过将被动机械横向稳定杆与带有后轮主动转向车型的后左轮转向拉杆和后右轮转向拉杆相连接,从而在高速转弯过程中,通过带有后轮主动转向车型的后左轮转向拉杆和后右轮转向拉杆的移动,带动被动机械横向稳定杆产生额外的变形量,从而外侧增加后车轮转向相反侧的后车轮的侧倾刚度,减小车轮转向相反侧的后车轮侧倾角。
具体的,如图1所示,若后车轮向左转,则后车轮转向相反侧的后车轮即外侧轮为后右轮;如图1所示,若后车轮向右转,则后车轮转向相反侧的后车轮即外侧轮为后左轮。
本发明的提升车身侧倾控制的结构一实施例中,所述后轮转向电机3、后左轮转向拉杆1和后右轮转向拉杆2,均设置于靠近前轮的后左轮和后右轮的中心轴10侧。
在此,如图1所示,前轮包括:车辆中心点4前面的前左轮5和前右轮6。
所述后轮转向电机3、后左轮转向拉杆1和后右轮转向拉杆2均设置于靠近前轮的后左轮和后右轮的中心轴10侧,即将所述后轮转向电机3、后左轮转向拉杆1和后右轮转向拉杆2前置,也就是说将所述后轮转向电机3、后左轮转向拉杆1和后右轮转向拉杆2布置在后轮的轮心11前面,可以进一步保证稳定杆在外侧轮侧(车轮转向相反侧的车轮)的角度变小。
车辆在高速左转弯时,后轮转向系统为了保持车身稳定,会与前轮产生同向的转角。为增加外侧轮胎(右后)的侧倾刚度,因此将所述后轮转向电机3、后左轮转向拉杆1和后右轮转向拉杆2前置,被动机械横向稳定杆7的布局可以在后左轮转向拉杆1和后右轮转向拉杆2之前或者之后。
如图1所示,当转向拉杆前置的时候,能保证后左轮转向拉杆1和后右轮转向拉杆2的移动方向和车身转弯的方向相同,并且保证在外侧轮端的被动机械横向稳定杆7的角度α到β的趋势为减小,从而增大外侧侧倾刚度,降低了侧倾角。
本发明的提升车身侧倾控制的结构一实施例中,所述被动机械横向稳定杆包括:左连接稳定杆、右连接稳定杆和中部稳定杆,其中,
所述左连接稳定杆的一端与所述后左轮转向拉杆连接,所述左连接稳定杆的另一端与所述中部稳定杆的一端连接;
所述右连接稳定杆的一端与所述后右轮转向拉杆连接,所述右连接稳定杆的另一端与所述中部稳定杆的另一端连接。
在此,如图1所示,左连接稳定杆、中部稳定杆和右连接稳定杆依次连接呈“U”形。被动机械横向稳定杆可以是用弹簧钢制成的扭杆弹簧,横置在汽车的前端和后端。杆身的中部即中部稳定杆,可以用橡胶衬套与车身或车架铰接相连,两端即左连接稳定杆、右连接稳定杆通过其端部的橡胶垫或球头销分别与后左轮转向拉杆、后右轮转向拉杆连接。
本发明的提升车身侧倾控制的结构一实施例中,当后轮转向电机带动后左轮转向拉杆和后右轮转向拉杆向左边移动时,右连接稳定杆的与所述中部稳定杆的夹角由角度α变为角度β,其中,角度β小于角度α。
在此,如图1所示,在后左轮转向拉杆1和后右轮转向拉杆2由右面的实线位置向左移动到虚线位置过程中,会带动被动机械横向稳定杆的外端点即右侧端点有相应的移动趋势,从而产生变形量。对于横向稳定杆刚度来说,侧端点的角度从α变为β后,相应的侧倾刚度也会增大,从而在外侧的后右轮处产生更多的侧倾刚度,从而控制在外侧的后右轮的侧倾角。
本发明的提升车身侧倾控制的结构一实施例中,当后轮转向电机带动后左轮转向拉杆和后右轮转向拉杆向右边移动时,左连接稳定杆的与所述中部稳定杆的夹角由角度α变为角度β,其中,角度β小于角度α。
在此,在后左轮转向拉杆1和后右轮转向拉杆2由左向右移动到虚线位置过程中,会带动被动机械横向稳定杆的外端点即左侧端点有相应的移动趋势,从而产生变形量。对于横向稳定杆刚度来说,左侧端点的角度从α变为β后后,相应的侧倾刚度也会增大,从而在外侧的后左轮处产生更多的侧倾刚度,从而控制在外侧的后左轮的侧倾角。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还一种提升车身侧倾控制的方法,其中,该方法包括:
步骤S1,将带有后轮主动转向车型的后左轮转向拉杆和后右轮转向拉杆;
在此,如图1所示,车辆中心点4前面的是前左轮5和前右轮6,车辆中心点4后面的是后左轮8和后右轮9;
步骤S2,将后轮转向电机分别与后左轮转向拉杆和后右轮转向拉杆连接;
步骤S3,将被动机械横向稳定杆的一端与所述后左轮转向拉杆连接,所述被动机械横向稳定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后左轮转向拉杆连接。
在此,为改善汽车行驶平顺性,通常把悬架刚度设计得比较低,其结果是影响了汽车行驶稳定性。为此,在悬架系统中采用了横向稳定杆结构,用来提高后外侧轮侧支撑刚度,减少车身倾角。
后轮主动转向是指车辆的后轮也具有转向功能,在低速行驶时后轮与前轮转向相反,改变瞬时转动中心,减小转弯半径,让城市驾驶和泊车更简单,提升操控性;在高速行驶时后轮与前轮转向相同,让车身平行移动,提升侧向加速响应和偏摆阻尼,提升稳定性。
后轮主动转向带有驱动电机、拉杆,可以根据方向盘转动角度、车速等数据来调整后轮转向角度。低速行驶时,后轮转动方向与前轮相反。例如前轮向左,则后轮向右,这样一来可以降低转弯半径,提高车辆的灵活性。高速行驶时,后轮与转动方向与前轮一致。车辆更稳定,循迹能力更强、安全系数更高。
本发明通过将被动机械横向稳定杆与带有后轮主动转向车型的后左轮转向拉杆和后右轮转向拉杆相连接,从而在高速转弯过程中,通过带有后轮主动转向车型的后左轮转向拉杆和后右轮转向拉杆的移动,带动被动机械横向稳定杆产生额外的变形量,从而外侧增加后车轮转向相反侧的后车轮的侧倾刚度,减小车轮转向相反侧的后车轮侧倾角。
具体的,如图1所示,若后车轮向左转,则后车轮转向相反侧的后车轮即外侧轮为后右轮;如图1所示,若后车轮向右转,则后车轮转向相反侧的后车轮即外侧轮为后左轮。
本发明的提升车身侧倾控制的方法一实施例中,将带有后轮主动转向车型的后左轮转向拉杆和后右轮转向拉杆和将后轮转向电机分别与后左轮转向拉杆和后右轮转向拉杆连接中,将所述后轮转向电机、后左轮转向拉杆和后右轮转向拉杆,均设置于靠近前轮的后左轮和后右轮的中心轴侧。
在此,如图1所示,前轮包括:车辆中心点4前面的前左轮5和前右轮6。
所述后轮转向电机3、后左轮转向拉杆1和后右轮转向拉杆2均设置于靠近前轮的后左轮和后右轮的中心轴10侧,即将所述后轮转向电机3、后左轮转向拉杆1和后右轮转向拉杆2前置,也就是说将所述后轮转向电机3、后左轮转向拉杆1和后右轮转向拉杆2布置在后轮的轮心11前面,可以进一步保证稳定杆在外侧轮侧(车轮转向相反侧的车轮)的角度变小。
车辆在高速左转弯时,后轮转向系统为了保持车身稳定,会与前轮产生同向的转角。为增加外侧轮胎(右后)的侧倾刚度,因此将所述后轮转向电机3后左轮转向拉杆1和后右轮转向拉杆2前置,被动机械横向稳定杆7的布局可以在后左轮转向拉杆1和后右轮转向拉杆2之前或者之后。
如图1所示,当转向拉杆前置的时候,能保证后左轮转向拉杆1和后右轮转向拉杆2的移动方向和车身转弯的方向相同,并且保证在外侧轮端的被动机械横向稳定杆7的角度α到β的趋势为减小,从而增大外侧侧倾刚度,降低了侧倾角。
本发明的提升车身侧倾控制的方法一实施例中,将被动机械横向稳定杆的一端与所述后左轮转向拉杆连接,所述被动机械横向稳定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后左轮转向拉杆连接,包括:
设置所述被动机械横向稳定杆包括:左连接稳定杆、右连接稳定杆和中部稳定杆;
将所述左连接稳定杆的一端与所述后左轮转向拉杆连接,将所述左连接稳定杆的另一端与所述中部稳定杆的一端连接;
将所述右连接稳定杆的一端与所述后右轮转向拉杆连接,将所述右连接稳定杆的另一端与所述中部稳定杆的另一端连接。
在此,如图1所示,左连接稳定杆、中部稳定杆和右连接稳定杆依次连接呈“U”形。被动机械横向稳定杆可以是用弹簧钢制成的扭杆弹簧,横置在汽车的前端和后端。杆身的中部即中部稳定杆,可以用橡胶衬套与车身或车架铰接相连,两端即左连接稳定杆、右连接稳定杆通过其端部的橡胶垫或球头销分别与后左轮转向拉杆、后右轮转向拉杆连接。
本发明的提升车身侧倾控制的方法一实施例中,将所述右连接稳定杆的一端与所述后右轮转向拉杆连接,将所述右连接稳定杆的另一端与所述中部稳定杆的另一端连接之后,还包括:
当后轮转向电机带动后左轮转向拉杆和后右轮转向拉杆向左边移动时,右连接稳定杆的与所述中部稳定杆的夹角由角α变为角度β,其中,角度β小于角度α。
在此,如图1所示,在后左轮转向拉杆1和后右轮转向拉杆2由右面的实线位置向左移动到虚线位置过程中,会带动被动机械横向稳定杆的外端点即右侧端点有相应的移动趋势,从而产生变形量。对于横向稳定杆刚度来说,侧端点的角度从α变为β后,相应的侧倾刚度也会增大,从而在外侧的后右轮处产生更多的侧倾刚度,从而控制在外侧的后右轮的侧倾角。
本发明的提升车身侧倾控制的方法一实施例中,将所述右连接稳定杆的一端与所述后右轮转向拉杆连接,将所述右连接稳定杆的另一端与所述中部稳定杆的另一端连接之后,还包括:当后轮转向电机带动后左轮转向拉杆和后右轮转向拉杆向右边移动时,左连接稳定杆的与所述中部稳定杆的夹角由角度α变为角度β,其中,角度β小于角度α。
在此,在后左轮转向拉杆1和后右轮转向拉杆2由左向右移动到虚线位置过程中,会带动被动机械横向稳定杆的外端点即左侧端点有相应的移动趋势,从而产生变形量。对于横向稳定杆刚度来说,左侧端点的角度从α变为β后后,相应的侧倾刚度也会增大,从而在外侧的后左轮处产生更多的侧倾刚度,从而控制在外侧的后左轮的侧倾角。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需要注意的是,本发明可在软件和/或软件与硬件的组合体中被实施,例如,可采用专用集成电路(ASIC)、通用目的计算机或任何其他类似硬件设备来实现。在一个实施例中,本发明的软件程序可以通过处理器执行以实现上文所述步骤或功能。同样地,本发明的软件程序(包括相关的数据结构)可以被存储到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中,例如,RAM存储器,磁或光驱动器或软磁盘及类似设备。另外,本发明的一些步骤或功能可采用硬件来实现,例如,作为与处理器配合从而执行各个步骤或功能的电路。
另外,本发明的一部分可被应用为计算机程序产品,例如计算机程序指令,当其被计算机执行时,通过该计算机的操作,可以调用或提供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和/或技术方案。而调用本发明的方法的程序指令,可能被存储在固定的或可移动的记录介质中,和/或通过广播或其他信号承载媒体中的数据流而被传输,和/或被存储在根据所述程序指令运行的计算机设备的工作存储器中。在此,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包括一个装置,该装置包括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指令的存储器和用于执行程序指令的处理器,其中,当该计算机程序指令被该处理器执行时,触发该装置运行基于前述根据本发明的多个实施例的方法和/或技术方案。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涵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显然“包括”一词不排除其他单元或步骤,单数不排除复数。装置权利要求中陈述的多个单元或装置也可以由一个单元或装置通过软件或者硬件来实现。第一,第二等词语用来表示名称,而并不表示任何特定的顺序。

Claims (10)

1.一种提升车身侧倾控制的结构,其中,该结构包括:
带有后轮主动转向车型的后左轮转向拉杆和后右轮转向拉杆;
后轮转向电机,所述后轮转向电机分别与后左轮转向拉杆和后右轮转向拉杆连接;
被动机械横向稳定杆,所述被动机械横向稳定杆的一端与所述后左轮转向拉杆连接,所述被动机械横向稳定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后左轮转向拉杆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升车身侧倾控制的结构,其中,所述后轮转向电机、后左轮转向拉杆和后右轮转向拉杆,均设置于靠近前轮的后左轮和后右轮的中心轴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升车身侧倾控制的结构,其中,所述被动机械横向稳定杆包括:左连接稳定杆、右连接稳定杆和中部稳定杆,其中,
所述左连接稳定杆的一端与所述后左轮转向拉杆连接,所述左连接稳定杆的另一端与所述中部稳定杆的一端连接;
所述右连接稳定杆的一端与所述后右轮转向拉杆连接,所述右连接稳定杆的另一端与所述中部稳定杆的另一端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提升车身侧倾控制的结构,其中,当后轮转向电机带动后左轮转向拉杆和后右轮转向拉杆向左边移动时,右连接稳定杆的与所述中部稳定杆的夹角由角度α变为角度β,其中,角度β小于角度α。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提升车身侧倾控制的结构,其中,当后轮转向电机带动后左轮转向拉杆和后右轮转向拉杆向右边移动时,左连接稳定杆的与所述中部稳定杆的夹角由角度α变为角度β,其中,角度β小于角度α。
6.一种提升车身侧倾控制的方法,其中,该方法包括:
将带有后轮主动转向车型的后左轮转向拉杆和后右轮转向拉杆;
将后轮转向电机分别与后左轮转向拉杆和后右轮转向拉杆连接;
将被动机械横向稳定杆的一端与所述后左轮转向拉杆连接,所述被动机械横向稳定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后左轮转向拉杆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提升车身侧倾控制的方法,其中,将带有后轮主动转向车型的后左轮转向拉杆和后右轮转向拉杆和将后轮转向电机分别与后左轮转向拉杆和后右轮转向拉杆连接中,
将所述后轮转向电机、后左轮转向拉杆和后右轮转向拉杆,均设置于靠近前轮的后左轮和后右轮的中心轴侧。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提升车身侧倾控制的方法,其中,将被动机械横向稳定杆的一端与所述后左轮转向拉杆连接,所述被动机械横向稳定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后左轮转向拉杆连接,包括:
设置所述被动机械横向稳定杆包括:左连接稳定杆、右连接稳定杆和中部稳定杆;
将所述左连接稳定杆的一端与所述后左轮转向拉杆连接,将所述左连接稳定杆的另一端与所述中部稳定杆的一端连接;
将所述右连接稳定杆的一端与所述后右轮转向拉杆连接,将所述右连接稳定杆的另一端与所述中部稳定杆的另一端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提升车身侧倾控制的方法,其中,将所述右连接稳定杆的一端与所述后右轮转向拉杆连接,将所述右连接稳定杆的另一端与所述中部稳定杆的另一端连接之后,还包括:
当后轮转向电机带动后左轮转向拉杆和后右轮转向拉杆向左边移动时,右连接稳定杆的与所述中部稳定杆的夹角由角度α变为角度β,其中,角度β小于角度α。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提升车身侧倾控制的方法,其中,将所述右连接稳定杆的一端与所述后右轮转向拉杆连接,将所述右连接稳定杆的另一端与所述中部稳定杆的另一端连接之后,还包括:当后轮转向电机带动后左轮转向拉杆和后右轮转向拉杆向右边移动时,左连接稳定杆的与所述中部稳定杆的夹角由角度α变为角度β,其中,角度β小于角度α。
CN202210310131.4A 2022-03-28 2022-03-28 提升车身侧倾控制的结构与方法 Withdrawn CN11459009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310131.4A CN114590094A (zh) 2022-03-28 2022-03-28 提升车身侧倾控制的结构与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310131.4A CN114590094A (zh) 2022-03-28 2022-03-28 提升车身侧倾控制的结构与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590094A true CN114590094A (zh) 2022-06-07

Family

ID=818108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310131.4A Withdrawn CN114590094A (zh) 2022-03-28 2022-03-28 提升车身侧倾控制的结构与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590094A (zh)

Citation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15762A (en) * 1987-02-03 1989-03-28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Wheel suspension for steerable wheels of motor vehicles, especially for rear wheels
JPH0382672A (ja) * 1989-08-24 1991-04-08 Nissan Motor Co Ltd 電動式転舵装置
JPH06127419A (ja) * 1992-10-21 1994-05-10 Nippondenso Co Ltd 後輪操舵車の後輪舵角制限装置
DE10221697A1 (de) * 2002-05-16 2003-12-11 Porsche Ag Lenkbare Achse für ein Kraftfahrzeug
KR20050037743A (ko) * 2003-10-20 2005-04-25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스테빌라이저 바 제어시스템
DE102004053727A1 (de) * 2004-11-06 2006-05-11 Zf Friedrichshafen Ag Fahrzeug mit wenigstens einer lenkbar ausgeführten Fahrzeugachse
EP1972525A1 (de) * 2007-03-17 2008-09-24 MAN Nutzfahrzeuge Aktiengesellschaft Lenkgestänge eines Kraftfahrzeuges
EP1997715A2 (de) * 2007-05-26 2008-12-03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Aktives Fahrwerksystem eines zweispurigen Fahrzeugs sowie Betriebsverfahren hierfür
DE102008022154B4 (de) * 2008-05-05 2010-07-15 Benteler Automobiltechnik Gmbh Vorrichtung zur aktiven Spurlenkung von Fahrzeugrädern
US20110233886A1 (en) * 2010-03-26 2011-09-29 Fuji Jukogyo Kabushiki Kaisha Vehicle steering device
KR101480648B1 (ko) * 2013-11-20 2015-01-09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상용차량의 롤 스티프니스 조정장치
CN204196652U (zh) * 2014-11-07 2015-03-11 浙江德明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防侧倾的车辆悬架结构
EP2868500A2 (de) * 2013-11-04 2015-05-06 MAN Truck & Bus AG System zur Erfassung einer Änderung einer Achseinstellung eines Kraftfahrzeugs
CN106915214A (zh) * 2015-12-28 2017-07-04 杨晓东 汽车行驶中重心侧向偏离同步位移自动平衡式行驶系统
KR20180039774A (ko) * 2016-10-10 2018-04-19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차량용 후륜 조향장치
CN108116175A (zh) * 2017-12-21 2018-06-05 沈阳萝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阿克曼原理的机器人悬挂转向机构
DE102017222082A1 (de) * 2017-12-06 2019-06-06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Querstabilisator eines zweispurigen Fahrzeuges
US10328971B1 (en) * 2017-06-09 2019-06-25 John D Shepherd Steering assist member
CN114212145A (zh) * 2021-12-31 2022-03-22 智己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转向控制方法及设备

Patent Citation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15762A (en) * 1987-02-03 1989-03-28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Wheel suspension for steerable wheels of motor vehicles, especially for rear wheels
JPH0382672A (ja) * 1989-08-24 1991-04-08 Nissan Motor Co Ltd 電動式転舵装置
JPH06127419A (ja) * 1992-10-21 1994-05-10 Nippondenso Co Ltd 後輪操舵車の後輪舵角制限装置
DE10221697A1 (de) * 2002-05-16 2003-12-11 Porsche Ag Lenkbare Achse für ein Kraftfahrzeug
KR20050037743A (ko) * 2003-10-20 2005-04-25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스테빌라이저 바 제어시스템
DE102004053727A1 (de) * 2004-11-06 2006-05-11 Zf Friedrichshafen Ag Fahrzeug mit wenigstens einer lenkbar ausgeführten Fahrzeugachse
EP1972525A1 (de) * 2007-03-17 2008-09-24 MAN Nutzfahrzeuge Aktiengesellschaft Lenkgestänge eines Kraftfahrzeuges
EP1997715A2 (de) * 2007-05-26 2008-12-03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Aktives Fahrwerksystem eines zweispurigen Fahrzeugs sowie Betriebsverfahren hierfür
DE102008022154B4 (de) * 2008-05-05 2010-07-15 Benteler Automobiltechnik Gmbh Vorrichtung zur aktiven Spurlenkung von Fahrzeugrädern
US20110233886A1 (en) * 2010-03-26 2011-09-29 Fuji Jukogyo Kabushiki Kaisha Vehicle steering device
EP2868500A2 (de) * 2013-11-04 2015-05-06 MAN Truck & Bus AG System zur Erfassung einer Änderung einer Achseinstellung eines Kraftfahrzeugs
KR101480648B1 (ko) * 2013-11-20 2015-01-09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상용차량의 롤 스티프니스 조정장치
CN204196652U (zh) * 2014-11-07 2015-03-11 浙江德明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防侧倾的车辆悬架结构
CN106915214A (zh) * 2015-12-28 2017-07-04 杨晓东 汽车行驶中重心侧向偏离同步位移自动平衡式行驶系统
KR20180039774A (ko) * 2016-10-10 2018-04-19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차량용 후륜 조향장치
US10328971B1 (en) * 2017-06-09 2019-06-25 John D Shepherd Steering assist member
DE102017222082A1 (de) * 2017-12-06 2019-06-06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Querstabilisator eines zweispurigen Fahrzeuges
CN108116175A (zh) * 2017-12-21 2018-06-05 沈阳萝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阿克曼原理的机器人悬挂转向机构
CN114212145A (zh) * 2021-12-31 2022-03-22 智己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转向控制方法及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60151968A1 (en) Steering suspension having steering adjusted camber for McPherson and double linkage suspension
CN112172919B (zh) 车辆侧倾驱动装置及主动侧倾车辆
CN114590094A (zh) 提升车身侧倾控制的结构与方法
US20230129358A1 (en) Independent Corner Module
JP3076541B2 (ja) 操向車輪制御構造
JP6139212B2 (ja) サスペンション装置
JP3111746B2 (ja) 懸架装置
JP3147891B2 (ja) 後輪操舵車両の後輪懸架装置
CN107696816B (zh) 悬架装置
CN107719051B (zh) 悬架装置
CN107696815B (zh) 悬架装置
CN107719050B (zh) 悬架装置
JP2745530B2 (ja) 後輪懸架装置
JPS62210113A (ja) 自動車のリヤサスペンシヨン装置
CN107471940B (zh) 悬架装置
JPH0781344A (ja) 前輪懸架装置
JP3209467B2 (ja) 自動車用後輪サスペンション装置
WO2024157339A1 (ja) リヤサスペンション装置
JPS60161258A (ja) 車両の補助操舵方法
JP4929745B2 (ja) 車輪の転舵装置
JP3510483B2 (ja) リヤサスペンション
JPH085286B2 (ja) 自動車のサスペンシヨン
CN107719052B (zh) 悬架装置
CN114684262A (zh) 车辆转向侧倾传动机构及应用该机构的主动侧倾车辆
JPH06127231A (ja) 自動車のサスペンション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2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