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575380A - 一种既有地下通道拓宽工艺 - Google Patents

一种既有地下通道拓宽工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575380A
CN114575380A CN202210198198.3A CN202210198198A CN114575380A CN 114575380 A CN114575380 A CN 114575380A CN 202210198198 A CN202210198198 A CN 202210198198A CN 114575380 A CN114575380 A CN 11457538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xisting
foundation pit
new
passage
undergrou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19819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大汉
郑建东
高庆丰
胡嫄
陈缔欣
练伟民
何炫清
毛仲鹏
林子雄
郑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Municipal Engineering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Municipal Engineering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Municipal Engineering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Municipal Engineering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198198.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575380A/zh
Publication of CN1145753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57538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29/00Independent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Retaining walls
    • E02D29/045Underground structures, e.g. tunnels or galleries, built in the open air or by methods involving disturbance of the ground surface all along the location line; Methods of making them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15/00Handling building or like materials for hydraulic engineering or foundations
    • E02D15/02Handling of bulk concrete specially for foundation or hydraulic engineering purpos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17/00Excavations; Bordering of excavations; Making embankments
    • E02D17/02Foundation pits
    • E02D17/04Bordering surfacing or stiffening the sides of foundation pi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30/0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 Y02A30/60Planning or developing urban green infrastructur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Paleontology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Excavating Of Shafts Or Tunne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一种既有地下通道拓宽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划定新旧地下通道分界线;S2.在新旧地道分界线与新的地下通道设置边线内设置基坑支护并进行基坑开挖,开挖的过程中保留既有通道,破除新旧地道分界线处的旧的变形缝,使既有通道与既有地下通道主体分离;S3.整平基坑,将基坑底部整平形成滑道;S4.在基坑内设置顶推设备,将既有通道沿滑道顶推至新地下通道设置边线处;S5.在既有通道主体结构与顶推后的既有通道之间增加标准段,施工新的变形缝;S6.基坑回填,在标准段与既有地下通道主体之间浇筑混凝土形成新的地下通道主体,基坑回填,移除临时挡墙和基坑支护。本发明可以最大化利用既有通道,降低施工成本,有效加快结构施工进度。

Description

一种既有地下通道拓宽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道路拓宽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既有地下通道拓宽工艺。
背景技术
为了满足道路行车的需求,需要对城市道路进行拓宽改造。道路在拓宽的过程中,相应的城市地下通道也需要进行相应的拓宽改造。现有的城市地下通道的拓宽,一般为直接破除既有通道,然后在拓宽的道路上再新建地下通道出入口结构和梯道和坡道,拓宽改造过程破坏性高,所需的施工成本高,施工进度慢。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既有地下通道拓宽工艺,以最大化利用既有通道,提高道路拓宽复杂情况下的利旧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既有地下通道拓宽工艺,所述的既有地下通道包括既有地下通道主体和既有通道,所述的拓宽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划定新旧地下通道分界线
将既有通道与既有地下通道主体在旧的变形缝位置划定新旧地道分界线;所述的既有通道包括既有地下通道出入口结构和既有梯道主体;地下通道根据拓宽道路位置,划定新的地下通道设置边线。
S2.基坑施工
在新旧地道分界线位置设置临时挡墙;在新旧地道分界线与新的地下通道设置边线内设置基坑支护并进行基坑开挖,开挖的过程中保留既有通道,破除新旧地道分界线处的旧的变形缝,使既有通道与既有地下通道主体分离。
S3.整平基坑
将基坑底部整平形成滑道。
S4.顶推
在基坑内设置顶推设备,将既有通道沿滑道顶推至新地下通道设置边线处。
S5.施工标准段
在既有通道主体结构与顶推后的既有通道之间增加标准段,施工新的变形缝。
S6.基坑回填
在标准段与既有地下通道主体之间浇筑混凝土形成新的地下通道主体,基坑回填,移除临时挡墙和基坑支护。
进一步的,步骤S2中的基坑支护包括若干沿基坑边缘排列的钢板桩及设置在钢板桩后部的支撑靠背。
其中,所述的支撑靠背为钢筋混凝土靠背或钢结构靠背。
其中,步骤S4中顶推设备为若干液压千斤顶,所述的液压千斤顶一端抵接于钢板桩侧面,另一端顶至既有通道的侧面。
优选的,在既有通道底部挖槽孔,在挖槽孔的同时安装顶推支撑件,所述的顶推支撑件表面涂抹润滑剂。
优选的,所述的顶推支撑件为混凝土柱、钢材或者混凝土枕木。
另一实施方式中,步骤S4中顶推设备为步履式顶推装置;顶推步骤如下:
S41.在基坑内既有通道周围设置临时支撑。
S42.在既有通道底部进行开挖,开挖放置槽以用于放置步履式顶推装置。
S43.将步履式顶推装置安装进放置槽内,拆除临时支撑。
S44.启动步履式顶推装置,将既有通道沿滑道顶推至新地下通道设置边线处。
S45.既有通道周围设置临时支撑,拆除步履式顶推装置。
S46.在既有通道下方灌注混凝土基础,拆除临时支撑。
进一步的,步骤S3中所述的滑道包括由下至上的砂碎石垫层及混凝土垫层,所述的砂碎石垫层由砂和碎石按质量比例4:6混合而成,所述的砂碎石垫层和混凝土垫层的厚度比例为2:1。
优选的,所述的滑道还包括表面层,所述的表面层排布设置有钢筋,所述的钢筋表面涂抹润滑剂,或者所述的表面层为钢板,所述的钢板上涂抹润滑剂。
优选的,所述的标准段预制成型,再吊装至基坑内,浇筑后浇带的混凝土,完成施工。
由于采用了上述结构,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发明可以拓宽地下通道的结构和施工内容,在道路拓宽又想保留现状结构的情况下极其适用。本发明极大的提高了道路拓宽复杂情况下的利旧效率,降低施工成本,有效加快结构施工进度,更加环保。
附图说明
图1是既有地下通道拓宽前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既有地下通道拓宽时顶推过程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既有地下通道拓宽时安装标准段的立体示意图。
图4是既有地下通道拓宽前的主视示意图。
图5是既有地下通道拓宽时顶推过程的主视示意图。
图6是既有地下通道拓宽时安装标准段的主视示意图。
图7是既有地下通道拓宽前的俯视示意图(安装基坑支护)。
图8是图7的B-B剖面放大示意图。
图9是图8中基坑施工后的示意图。
图10是图9中整平基坑形成滑道的示意图。
图11是实施例二中滑道的示意图。
图12是实施例二中顶推支撑件的安装示意图(图7的A-A剖面)。
图13是既有地下通道拓宽时顶推过程的俯视示意图。
图14是图13的C-C剖面放大示意图。
图15是既有地下通道拓宽时安装标准段的俯视示意图。
图16是图15的D-D剖面放大示意图。
图17是实施例三中安装步履式顶推装置的示意图。
图18是图17中步履式顶推装置沿滑道滑移至拓宽道路边线的示意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1:既有地下通道主体,2:既有通道,21:侧板,22:梯道,23:坡道,24:底板,25:顶板,3:标准段,4:临时挡墙,5:基坑,6:钢板桩,7:原道路混凝土层,8:滑道,81:砂碎石垫层,82:混凝土垫层,83:表面层,84:钢筋,91:液压千斤顶,92:顶推支撑件,93:步履式顶推装置,94:放置槽,10:新道路混凝土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既有地下通道拓宽工艺。如图1所示,既有地下通道包括既有地下通道主体1及既有通道,既有通道2包括既有地下通道出入口结构和既有梯道主体。结合图1及图7所示,既有地下通道出入口结构和既有梯道主体为一体,包括侧板21、梯道22、坡道23、底板24及顶板25。
如图4为既有道路的平面图,道路中心为z所在中线,既有道路边缘的边线b,既有地下通道主体1的变形缝为图中c处。在城市道路规划中,由于城市交通的不断发展完善,原有的道路宽度已无法满足城市需求,因此需要将道路进行拓宽,既如图5、6所示,道路中心仍为z所在中线,道路边缘拓宽至两侧的边线b'。由于道路进行了拓宽,既有的地下通道也需要拓宽。
如图2、3所示,本发明工艺的核心思路在于:根据需要拓宽的道路边缘,在变形缝处划定新旧地道分界线,将既有通道2与既有地下通道主体1在变形缝处分离,采取顶推的地下通道结构施工工艺,将既有通道2顶推至新的道路边缘,然后在既有通道2与既有地下通道主体1之间施工标准段3以形成连接。具体施工方法通过以下实施例详述。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既有地下通道拓宽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划定新旧地下通道分界线
如图4、图7所示,将既有通道与既有地下通道主体结构在旧的变形缝(图中c处)划定新旧地道分界线。地下通道根据拓宽道路位置,划定新的地下通道设置边线(图5中边线e)。如图8所示,此时既有通道2位于原位置,既有通道2的侧板21外部及底板24下部为原道路混凝土层7。
S2.基坑施工
如图5所示,在新旧地道分界线位置设置临时挡墙4。在新旧地道分界线与新的地下通道设置边线内设置基坑支护并进行基坑开挖,开挖的过程中保留既有通道2,施工完成后形成基坑5,如图9所示。基坑支护包括若干沿基坑边缘排列的钢板桩6及设置在钢板桩后部的支撑靠背(图中未示出)。支撑靠背可以为钢筋混凝土靠背或钢结构靠背。破除新旧地道分界线处的旧的变形缝c,使既有通道2与既有地下通道主体1分离。
S3.整平基坑
如图10所示,将基坑底部整平形成滑道8。滑道8包括砂碎石垫层81及混凝土垫层82,砂碎石垫层由砂和碎石按质量比例4:6混合而成,砂碎石垫层81和混凝土垫层82的厚度比例为2:1。
S4.顶推
在基坑内设置顶推设备,将既有通道2沿滑道8顶推至新地下通道设置边线处。如图13、图14所示。如图10示,顶推设备为若干液压千斤顶91,液压千斤顶91一端抵接于钢板桩6侧面,另一端顶至既有通道2的侧面。
S5.施工标准段
如图6、图15所示,在既有通道主体结构1与顶推后的既有通道2之间增加标准段3,施工新的变形缝d。本实施例中将标准段3提前在工厂预制成型,再吊装至基坑内,浇筑后浇带的混凝土,完成施工。在其它实施方式中,标准段3也可以直接现场浇筑成型。
S6.基坑回填
如图16所示,在标准段3与既有地下通道主体1之间浇筑新道路混凝土层10形成新的地下通道主体,基坑回填,移除临时挡墙和基坑支护。
实施例二
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为:在步骤S4顶推前,在既有通道2的底部挖槽孔,在挖槽孔的同时安装顶推支撑件92。顶推支撑件92表面涂抹润滑剂。顶推支撑件92可以为混凝土柱、钢材或者混凝土枕木。通过将既有通道的底部挖槽孔,以便于液压千斤顶91更容易将既有通道2顶推至滑道8上。
如图11所示,本实施例中滑道还包括表面层83,表面层83排布设置有钢筋84,钢筋84表面涂抹润滑剂,其它实施方式中,表面层83也可以为钢板,钢板上涂抹润滑剂。通过设置表面层83,使得既有通道2顶推至滑道8后更容易在滑道上进行滑移。
实施例三
如图17、图18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为:本实施例步骤S4中顶推设备为步履式顶推装置93。顶推步骤如下:
S41.在基坑内既有通道2周围设置临时支撑(图中未示出)。
S42.在既有通道2底部进行开挖,开挖放置槽94以用于放置步履式顶推装置93。
S43.将步履式顶推装置93安装进放置槽94内,拆除临时支撑。
S44.启动步履式顶推装置93,将既有通道2沿滑道8顶推至新地下通道设置边线处。
S45.既有通道2周围设置临时支撑,拆除步履式顶推装置93。
S46.在既有通道2下方灌注混凝土基础,拆除临时支撑。
本实施例的其作步骤与实施例一相同。通过采用步履式顶推装置,顶推更加平稳,通过智能同步控制,可使得既有通道的受力均匀。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既有地下通道拓宽工艺,所述的既有地下通道包括既有地下通道主体和既有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拓宽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划定新旧地下通道分界线
将既有通道与既有地下通道主体在旧的变形缝位置划定新旧地道分界线;所述的既有通道包括既有地下通道出入口结构和既有梯道主体;地下通道根据拓宽道路位置,划定新的地下通道设置边线;
S2.基坑施工
在新旧地道分界线位置设置临时挡墙;在新旧地道分界线与新的地下通道设置边线内设置基坑支护并进行基坑开挖,开挖的过程中保留既有通道,破除新旧地道分界线处的旧的变形缝,使既有通道与既有地下通道主体分离;
S3.整平基坑
将基坑底部整平形成滑道;
S4.顶推
在基坑内设置顶推设备,将既有通道沿滑道顶推至新地下通道设置边线处;
S5.施工标准段
在既有通道主体结构与顶推后的既有通道之间增加标准段,施工新的变形缝;
S6.基坑回填
在标准段与既有地下通道主体之间浇筑混凝土形成新的地下通道主体,基坑回填,移除临时挡墙和基坑支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既有地下通道拓宽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的基坑支护包括若干沿基坑边缘排列的钢板桩及设置在钢板桩后部的支撑靠背。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既有地下通道拓宽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靠背为钢筋混凝土靠背或钢结构靠背。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既有地下通道拓宽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S4中顶推设备为若干液压千斤顶,所述的液压千斤顶一端抵接于钢板桩侧面,另一端顶至既有通道的侧面。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既有地下通道拓宽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既有通道底部挖槽孔,在挖槽孔的同时安装顶推支撑件,所述的顶推支撑件表面涂抹润滑剂。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既有地下通道拓宽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顶推支撑件为混凝土柱、钢材或者混凝土枕木。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既有地下通道拓宽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S4中顶推设备为步履式顶推装置;顶推步骤如下:
S41.在基坑内既有通道周围设置临时支撑;
S42.在既有通道底部进行开挖,开挖放置槽以用于放置步履式顶推装置;
S43.将步履式顶推装置安装进放置槽内,拆除临时支撑;
S44.启动步履式顶推装置,将既有通道沿滑道顶推至新地下通道设置边线处;
S45.既有通道周围设置临时支撑,拆除步履式顶推装置;
S46.在既有通道下方灌注混凝土基础,拆除临时支撑。
8.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既有地下通道拓宽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所述的滑道包括由下至上的砂碎石垫层及混凝土垫层,所述的砂碎石垫层由砂和碎石按质量比例4:6混合而成,所述的砂碎石垫层和混凝土垫层的厚度比例为2:1。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既有地下通道拓宽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滑道还包括表面层,所述的表面层排布设置有钢筋,所述的钢筋表面涂抹润滑剂,或者所述的表面层为钢板,所述的钢板上涂抹润滑剂。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既有地下通道拓宽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标准段预制成型,再吊装至基坑内,浇筑后浇带的混凝土,完成施工。
CN202210198198.3A 2022-03-02 2022-03-02 一种既有地下通道拓宽工艺 Pending CN11457538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198198.3A CN114575380A (zh) 2022-03-02 2022-03-02 一种既有地下通道拓宽工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198198.3A CN114575380A (zh) 2022-03-02 2022-03-02 一种既有地下通道拓宽工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575380A true CN114575380A (zh) 2022-06-03

Family

ID=817725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198198.3A Pending CN114575380A (zh) 2022-03-02 2022-03-02 一种既有地下通道拓宽工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575380A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003677A (ja) * 1999-06-24 2001-01-09 Maeda Corp ワークステーションタイプのトンネル拡幅装置およびトンネル拡幅工法
KR100538272B1 (ko) * 2005-05-10 2005-12-21 건양씨엔이 (주) 조립식 구조물을 이용한 비개착 지하통로 구축공법
CN111395797A (zh) * 2020-03-25 2020-07-10 上海建工一建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建筑移位的装置、系统及施工方法
CN113338662A (zh) * 2021-06-09 2021-09-03 广州市鲁班建筑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对古墓室进行整体分离、平移及保护的施工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003677A (ja) * 1999-06-24 2001-01-09 Maeda Corp ワークステーションタイプのトンネル拡幅装置およびトンネル拡幅工法
KR100538272B1 (ko) * 2005-05-10 2005-12-21 건양씨엔이 (주) 조립식 구조물을 이용한 비개착 지하통로 구축공법
CN111395797A (zh) * 2020-03-25 2020-07-10 上海建工一建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建筑移位的装置、系统及施工方法
CN113338662A (zh) * 2021-06-09 2021-09-03 广州市鲁班建筑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对古墓室进行整体分离、平移及保护的施工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王红: "新旧混凝土接茬部位的防水处理应用", 《科技创业月刊》, no. 2, pages 158 - 15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558494B (zh) 一种轨道交通地下车站结构及其建造方法
CN110106892B (zh) 地下连续墙大跨度破除的施工方法
CN113027495B (zh) 一种由区间隧道组织实施的暗挖大跨度车站修建方法
KR101293550B1 (ko) 지중 구조물 시공방법
CN213143117U (zh) 一种装配式键槽基础挡土墙结构
CN112267337A (zh) 一种装配化通道式无土路基
CN114575380A (zh) 一种既有地下通道拓宽工艺
CN114109402B (zh) 一种由区间隧道组织实施的暗挖渡线大断面修建方法
CN206721920U (zh) 组装式综合管廊
CN113982032A (zh) 一种用于高填方公路路基的装配式加筋土挡墙结构
CN115506382A (zh) 一种用于筑岛平台桩板墙的施工方法
CN105986830A (zh) 路边条状地下车库的暗挖建造方法
CN210163739U (zh) 基于预应力混凝土板桩构筑的市政道路
CN207295774U (zh) 一种轨道交通地下车站结构
CN216339663U (zh) 一种用于高填方公路路基的装配式加筋土挡墙结构
CN220503948U (zh) 一种用于地下结构降板施工的永临结合施工便道结构
CN113668893B (zh) 一种框架结构建筑物水平移位地下增层方法
CN207419527U (zh) 一种用于进水渠的覆盖结构
CN211897676U (zh) 一种装配式道路边沟
CN109235169B (zh) 一种上跨天桥处的高速公路拓宽方法
CN214737031U (zh) 一种铁路短路基
CN115404792B (zh) 一种既有线站台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214168609U (zh) 一种新型装配化通道式无土路基
CN220598508U (zh) 一种人行地下通道结构
CN212508313U (zh) 双层综合管廊节点暗挖上下同期建造施工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