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571414A - 集尘附件和电动工具 - Google Patents

集尘附件和电动工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571414A
CN114571414A CN202110919977.3A CN202110919977A CN114571414A CN 114571414 A CN114571414 A CN 114571414A CN 202110919977 A CN202110919977 A CN 202110919977A CN 114571414 A CN114571414 A CN 11457141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using
locking
dust collecting
tool
cla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91997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仲村真
小辻孝文
中滨雅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kit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kit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kita Corp filed Critical Makit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45714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57141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4GRINDING; POLISHING
    • B24BMACHINES, DEVICES, OR PROCESSES FOR GRINDING OR POLISHING; DRESSING OR CONDITIONING OF ABRADING SURFACES; FEEDING OF GRINDING, POLISHING, OR LAPPING AGENTS
    • B24B55/00Safety devices for grinding or polishing machines; Accessories fitted to grinding or polishing machines for keeping tools or parts of the machine in good working condition
    • B24B55/06Dust extraction equipment on grinding or polishing machines
    • B24B55/10Dust extraction equipment on grinding or polishing machin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portable grinding machines, e.g. hand-guided
    • B24B55/105Dust extraction equipment on grinding or polishing machin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portable grinding machines, e.g. hand-guided with oscillating too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FCOMBINATION OR MULTI-PURPOSE TOO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DETAILS OR COMPONENTS OF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NOT PARTICULARLY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S PERFORMED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5F5/00Details or components of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not particularly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s performed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QDETAILS, COMPONENTS, OR ACCESSORIES FOR MACHINE TOOLS, e.g. ARRANGEMENTS FOR COPYING OR CONTROLLING; MACHINE TOOLS IN GENERAL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STRUCTION OF PARTICULAR DETAILS OR COMPONENTS; COMBINATIONS OR ASSOCIATIONS OF METAL-WORKING MACHINES, NOT DIRECTED TO A PARTICULAR RESULT
    • B23Q11/00Accessories fitted to machine tools for keeping tools or parts of the machine in good working condition or for cooling work; Safety devices specially combined with or arranged in, or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connection with, machine tools
    • B23Q11/0042Devices for removing chips
    • B23Q11/0046Devices for removing chips by suck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QDETAILS, COMPONENTS, OR ACCESSORIES FOR MACHINE TOOLS, e.g. ARRANGEMENTS FOR COPYING OR CONTROLLING; MACHINE TOOLS IN GENERAL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STRUCTION OF PARTICULAR DETAILS OR COMPONENTS; COMBINATIONS OR ASSOCIATIONS OF METAL-WORKING MACHINES, NOT DIRECTED TO A PARTICULAR RESULT
    • B23Q11/00Accessories fitted to machine tools for keeping tools or parts of the machine in good working condition or for cooling work; Safety devices specially combined with or arranged in, or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connection with, machine tools
    • B23Q11/0042Devices for removing chips
    • B23Q11/0071Devices for removing chips dust collectors for hand too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ercussive Tools And Related Accessories (AREA)
  • Auxiliary Devices For Machine Tools (AREA)
  • Grinding-Machine Dressing And Accessory Apparatuses (AREA)
  • Portable Power Tools In General (AREA)
  • Finish Polishing, Edge Sharpening, And Grinding By Specific Grind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更容易地安装于电动工具的新型的集尘附件。集尘附件具有罩部、排出部和至少1个卡止片,其中,所述罩部在所述集尘附件被安装于电动工具的安装状态下,使电动工具的主轴的驱动轴线从抽吸孔内穿过且以覆盖电动工具的工具安装部的周围的至少一部分的方式形成;所述排出部被连接于罩部且用于将粉尘从罩部内排出;所述至少1个卡止片被连接于罩部且可弹性变形,并且具有爪部,所述爪部在电动工具的壳体的规定位置上卡止于壳体。

Description

集尘附件和电动工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集尘附件和安装有集尘附件的电动工具。
背景技术
已知一种集尘附件,其被安装于砂轮机、研磨机等电动工具,用于收集在加工件的加工作业中所产生的粉尘。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一种集尘附件,其具有:吸入部,其在输出轴的突出部位上被安装于壳体;软管,其前端与吸入部连接;排出部,其被连接于软管的后端;卡止部件,其用于将吸入部卡止于壳体;和变更部件,其能够将排出部以绕壳体的轴线的任意的相位进行安装。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发明专利授权公报第5775795号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集尘附件中,虽然通过选择变更部件相对于排出部的安装方向,能够变更软管相对于壳体的方向,但是有时安装会花费工夫。因此,要求一种能够更容易地安装于电动工具的新型的集尘附件。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能够作为以下的方式来实现。
(1)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技术方案,提供一种集尘附件,其用于收集在电动工具的加工作业中所产生的粉尘。所述电动工具具有壳体和主轴,所述壳体沿前后方向延伸。所述主轴沿驱动轴线延伸,其下端部从所述壳体的前端部向下方突出且构成用于安装顶端工具的工具安装部,其中,所述驱动轴线沿与所述前后方向正交的上下方向延伸。所述集尘附件具有罩部和至少1个卡止片,其中,所述罩部具有抽吸孔;所述至少1个卡止片被连接于所述罩部。所述罩部在所述集尘附件被安装于所述电动工具的安装状态下,构成为所述驱动轴线从所述抽吸孔内穿过。所述罩部在所述安装状态下,形成为覆盖所述工具安装部的周围的至少一部分。所述至少1个卡止片构成为可弹性变形。所述至少1个卡止片具有爪部,所述爪部构成为在所述壳体的规定位置上卡止于所述壳体。
根据该技术方案,由于通过至少1个卡止片所具有的爪部,能够将集尘附件卡止于壳体的规定位置,因此能够提供一种可容易地安装于电动工具的新型的集尘附件。
(2)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可以为:所述至少1个卡止片形成为,在所述安装状态下,沿与所述驱动轴线相交的方向延伸。
根据该技术方案,使用者能够在壳体的与驱动轴线相交的方向上的规定位置,将集尘附件卡止于电动工具。
(3)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可以为:所述至少1个卡止片形成为,在所述安装状态下,沿所述前后方向延伸。
根据该技术方案,由于卡止片沿壳体进行延伸的前后方向延伸,因此使用者能够一边使卡止片与壳体相对应一边在壳体的前后方向上的规定位置,将集尘附件卡止于电动工具。
(4)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可以为:在所述安装状态下,所述至少1个卡止片的前端被连接于所述罩部。可以为:在所述安装状态下,所述爪部被设置于所述至少1个卡止片的所述前后方向上的后部。
根据该技术方案,使用者能够在壳体的前端部的后部上,将集尘附件卡止于电动工具。
(5)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可以为:所述至少1个卡止片包含2个卡止片。可以为:所述2个卡止片形成为在所述安装状态下,隔着包含所述驱动轴线的面而配置。
根据该技术方案,由于能够在隔着包含驱动轴线的面的位置上,将集尘附件卡止于电动工具,因此能够使集尘附件相对于电动工具的安装状态稳定。
(6)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可以为:所述排出部为沿与所述前后方向相交的方向延伸的筒状部件。可以为:所述排出部还具有第1端部和第2端部,其中,所述第1端部被连接于所述罩部且将所述罩部的内侧与所述排出部的内侧连通;所述第2端部为与所述第1端部相反的端部,且能够连接抽吸设备。
(7)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可以为:所述罩部、所述至少1个卡止片与所述排出部由一个部件形成。
根据该技术方案,相比由多个部件形成集尘附件的结构,使用者能够更容易地将集尘附件安装于电动工具。
根据该技术方案,由于排出部以沿与作为壳体的延伸方向的前后方向相交的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因此,能够抑制排出部和被连接于排出部的第2端部的抽吸设备妨碍电动工具的使用。
(8)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可以为:所述至少1个卡止片具有抓手部,所述抓手部沿与所述爪部的突出方向不同的方向延伸。可以为:所述抓手部以适于由使用者捏握的方式形成。
根据该技术方案,使用者能够捏住抓手部而使卡止片弹性变形,从而将爪部从壳体脱离。因此,使用者能够容易地将集尘附件从电动工具拆下。
(9)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可以为:所述罩部包括底部和周壁,其中,所述底部设置有所述抽吸孔;所述周壁被连接于所述底部且沿所述上下方向延伸。可以为:所述周壁具有第1壁和一对第2壁,其中,在所述安装状态下,所述第1壁设置于所述前后方向上的前方,且沿所述抽吸孔延伸;所述一对第2壁被连接于所述第1壁且从所述第1壁向后方延伸。可以为:所述排出部被连接于所述一对第2壁中的一方。还可以为:所述排出部以向与所述前后方向相交的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可以为:所述至少1个卡止片为一对卡止片,所述一对卡止片以前端被连接于所述一对第2壁且向所述前后方向的后方延伸的方式形成,且隔着包含所述驱动轴线的面而配置。可以为:所述爪部被设置于所述一对卡止片,在所述安装状态下以朝向包含所述驱动轴线的面突出的方式形成。可以为:所述至少1个卡止片还具有抓手部,所述抓手部被设置于所述爪部的后方,向所述前后方向的后方突出,且适于由使用者捏握。
根据该方式,由于能够在隔着包含驱动轴线的面的位置上,将集尘附件卡止于电动工具,因此能够使集尘附件相对于电动工具的安装状态稳定。另外,由于排出部以沿与作为壳体的延伸方向的前后方向相交的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因此能够抑制被连接于排出部的抽吸设备妨碍电动工具的使用。而且,由于卡止片具有设置于爪部的后方且向后方突出的抓手部,因此使用者能够从后方捏握抓手部,将集尘附件从电动工具拆下。
(10)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可以为:所述罩部具有凸部或凹部。可以为:所述凸部或所述凹部构成为,在所述爪部卡止于所述壳体时,在与所述爪部卡止的部位不同的其他部位上卡止于所述壳体。
根据该技术方案,相比不具有凸部或凹部的罩部的结构,能够使集尘附件相对于电动工具的安装状态更稳定。
(11)根据本发明的第2技术方案,提供一种电动工具,其构成为能够安装所述集尘附件。在所述电动工具中,所述壳体具有卡止部和引导部,其中,所述卡止部构成为用于所述爪部卡止;所述引导部构成为将所述爪部向所述卡止部进行导向。
根据该技术方案,能够使用引导部将集尘附件的爪部向壳体的卡止部进行导向。因此,使用者能够更容易地将电动工具安装于集尘附件。
(12)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可以为:所述壳体具有凹部或凸部,所述凹部或所述凸部被设置于与所述卡止部不同的其他部位。可以为:所述凹部或所述凸部构成为,在所述爪部卡止于所述卡止部时用于使设置于所述罩部的凸部或设置于所述罩部的凹部卡止。
根据该技术方案,相比不具有凹部或凸部的壳体的结构,能够使集尘附件相对于电动工具的安装状态更稳定。
(13)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可以为:所述卡止部被设置于所述引导部的后方。还可以为:所述卡止部由所述壳体的侧壁通过凹进而形成。可以为:所述引导部包含槽部和倾斜面。可以为:所述槽部形成为设置于所述侧壁且沿所述上下方向延伸。可以为:所述倾斜面形成为在所述前后方向上被设置于所述槽部与所述卡止部之间,且从所述槽部向所述卡止部以向远离包含所述驱动轴线的面的方向的方式倾斜。
根据该技术方案,使用者通过使爪部与槽部相对应地在上下方向上移动,之后,使其沿设置于槽部的后方的倾斜面移动,由此能够使爪部卡止于卡止部。因此,使用者能够进一步容易地将集尘附件安装于电动工具。
(14)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可以为:所述电动工具具有电机,所述电机被收容于所述壳体的所述前端部,且具有与所述主轴平行延伸的输出轴。
根据该技术方案,由于电机被收容于壳体的前端部,因此,相比在与壳体的前端部不同的部位收容电机的结构,能够使前端部形成得较大。因此,能够利用该前端部,将集尘附件容易地安装于电动工具,并且能够使壳体的其他的部位形成得较小。
本发明的技术还能够通过除了集尘附件、电动工具以外的各种的方式来实现。例如,还能够通过用于安装集尘附件的电动工具、相对于电动工具拆装集尘附件的方法等方式来实现。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安装有集尘附件和顶端工具的振动工具的立体图。
图2是安装有集尘附件和顶端工具的振动工具的概略纵向剖视图。
图3是振动工具的仰视图。
图4是表示壳体的前端部的下端部的图。
图5是集尘附件的立体图。
图6是集尘附件的另一立体图。
图7是集尘附件的俯视图。
图8是集尘附件的仰视图。
图9是卡止片的放大图。
图10是用于说明集尘附件的安装方法的图。
图11是壳体下端部的放大立体图。
图12是表示在振动工具上安装有集尘附件的情形的立体图。
图13是表示在振动工具上安装有集尘附件的情形的另一图。
图14是表示安装有集尘附件的振动工具与被连接于集尘附件的软管之间的位置关系的仰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振动工具;2:外部壳体;3:内部壳体;5:主轴;10:壳体;11:前端部;12:后端部;13:中央部;41:电机;45:传递机构;47:夹紧机构;51:工具安装部;61:顶端工具;62:操作杆;63:电池安装部;64:电池组;70:集尘附件;75:排出部;76:第1端部;77:第2端部;80:罩部;81:抽吸孔;82:底部;84:周壁;85:前壁;86:侧壁;87:肋;89:凸部;90:卡止片;91:爪部;92:抓手部;105:上部;110:下端部;120:周壁;121:前壁;122:侧壁;123:后壁;125:槽部;126:连接部;127:倾斜面;128:平面;131:卡止部;132:前表面;133:下表面;135:凹部;140:底部;141:第1下表面;142:第2下表面;143:倾斜面;151:前部;152:后部;200:软管;411:输出轴;471:夹紧轴;P:平面;A1:驱动轴线;A2:旋转轴线;A3:中心轴线;Ar1、Ar2:表示安装方向的箭头。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14,对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振动工具(也称为多功能工具)1和能够安装于振动工具1的集尘附件70进行说明。振动工具1为电动工具的一例,其对顶端工具61进行驱动,从而对加工件进行加工作业。在图1、图2和图14所示的振动工具1上安装有作为顶端工具61的一例的砂光垫。砂光垫为用于进行加工件的磨削、研磨的顶端工具。此外,在图14中,简化且用虚线示出了砂光垫。
<振动工具的结构>
首先,针对振动工具1的概略结构进行说明。如图1~图3所示,振动工具1具有长形的壳体10。如图2所示,在壳体10的长轴方向上的一端部中,收容有长形的主轴5和作为驱动源的电机41。主轴5被配置为使其长轴与壳体10的长轴相交。在本实施方式中,主轴5的长轴与壳体10的长轴大致正交。主轴5的长轴方向上的一端部从壳体10突出,且向外部露出。该一端部构成能够拆装顶端工具61的工具安装部51。另外,壳体10的长轴方向上的另一端部构成为能够拆装用于对电机41进行供电的电池组64。振动工具1构成为通过电机41的动力将主轴5绕驱动轴线A1在规定的角度范围内进行往复转动,从而使顶端工具61摆动。
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关于振动工具1的方向,将驱动轴线A1的延伸方向定义为上下方向。在上下方向中,将主轴5的工具安装部51侧定义为下侧,将相反侧定义为上侧。另外,将与驱动轴线A1正交,且与壳体10的长轴方向相对应的方向定义为前后方向。在前后方向上,将收容有主轴5的壳体10的一端部侧定义为前侧,将安装有电池组64的另一端部侧定义为后侧。另外,将与上下方向及前后方向正交的方向定义为左右方向。左右方向也为壳体10的宽度方向。
以下,说明振动工具1的详细结构。
壳体10构成为所谓的防振壳体。如图2所示,壳体10包括长形的外部壳体2和长形的内部壳体3,其中,所述外部壳体2形成振动工具1的外部轮廓;所述内部壳体3被收容于外部壳体2。外部壳体2与内部壳体3被弹性连结。另外,壳体10在前后方向上包括前端部11、后端部12和将前端部11与后端部12连接的中央部13。
前端部11(详细而言,外部壳体2的前端部)被形成为大致矩形箱状。在图4中,虽然示出了前端部11的下端部110的右侧面,但下端部110的左侧面也具有与右侧面相同的结构。前端部11的下端部110为用于安装集尘附件70的部位。针对集尘附件70的安装将在后面进行详细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与作为下端部110上方的部分的上部105相比,下端部110在左右方向和前后方向上形成得较小。即,下端部110的前端位于上部105的前端的后方,下端部110的左右方向上的长度形成得比上部105的左右方向上的长度短。
如图3和图4所示,下端部110包括周壁120和底部140,其中,所述周壁120围绕驱动轴线A1;所述底部140被连接于周壁120且大致沿前后方向和左右方向延伸。另外,下端部110在前后方向上包括设置有工具安装部51的前部151和位于前部151后侧的后部152。在本实施方式中,下端部110具有相对于虚拟的平面P(参照图3)大致对称的形状,其中,所述平面P包含所述驱动轴线A1且与左右方向正交。
周壁120包括圆弧状的前壁121、左右一对侧壁122和后壁123,其中,所述前壁121被设置于前端;所述一对侧壁122被连接于前壁121且从前壁121向后方延伸;所述后壁123被连接于侧壁122且与前后方向正交。侧壁122在后部152比在前部151于上下方向上形成得较长,后部152向下方突出。
在侧壁122上设置有槽部125。槽部125为用于将集尘附件70的爪部91(在后面进行详细说明)导向至规定的安装位置的部位。槽部125被设置于与侧壁122的后部152相对应的位置。槽部125从侧壁122的下端至上端以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
在槽部125的后方设置有卡止部131。卡止部131为以用于集尘附件70的爪部91卡止的方式构成的部位。在本实施方式中,卡止部131为由侧壁122通过凹进而形成的凹部,由前表面132和下表面133所规定。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槽部125与卡止部131之间还设置有连接部126,所述连接部126将槽部125与卡止部131连接。连接部126包括倾斜面127和平面128,其中,所述倾斜面127向远离平面P的方向倾斜;所述平面128将倾斜面127与卡止部131(前表面132)连接。
在前壁121与一对侧壁122的连接部位上,还设置有一对凹部135。凹部135为由前壁121与侧壁122的连接部位通过凹进而形成的部位。凹部135构成为用于集尘附件70的凸部89(在后面进行详细说明)卡止。在本实施方式中,凹部135的前端被敞开,以便能够从前方承接凸部89。
底部140包括第1下表面141、第2下表面142和倾斜面143,其中,所述第1下表面141与前部151相对应;所述第2下表面142与后部152相对应;所述倾斜面143将第1下表面141与第2下表面142连接。第2下表面142被配置于第1下表面141的下方。倾斜面143为从前方朝向后方倾斜的面。
如图2所示,前端部11(详细而言,内部壳体3的前端部11)收容有主轴5、电机41、传递机构45和夹紧机构47。
主轴5为以能够绕驱动轴线A1旋转的方式构成的大致圆筒状的长形部件。主轴5被收容于前端部11的前部分的下部。主轴5被轴承支承为能够绕驱动轴线A1旋转。如上所述,主轴5的下端部从前端部11向下方露出,且构成为能够安装顶端工具61的工具安装部51。在本实施方式中,工具安装部51被形成为相对于驱动轴线A1向径向外侧突出的凸缘状。
电机41具有定子、转子和输出轴411。电机41被收容于主轴5的后方。在本实施方式中,输出轴411的旋转轴线A2位于主轴5的驱动轴线A1的正后方,且被配置为与驱动轴线A1平行地延伸。
传递机构45为公知的机构,其构成为将输出轴411的旋转运动向主轴5进行传递,且使主轴5在绕驱动轴线A1的规定的角度范围内往复转动。
夹紧机构47为以如下方式构成的机构,即通过夹紧轴471将顶端工具61固定于工具安装部51,且使顶端工具61能够与主轴5一体旋转。在前端部11的上部105设置有操作杆62,所述操作杆62能够绕驱动轴线A1转动。使用者通过对操作杆62进行操作,能够使夹紧机构47动作而将顶端工具61固定于工具安装部51,或者对固定进行解除。
后端部12(详细而言,外部壳体2的后端部)为使截面面积朝向后方变大的筒状的部位。在后端部12的后部分上设置有电池安装部63。电池安装部63使电池组64(参照图1)滑动卡合,且构成为能够与电池组64电连接。
中央部13(详细而言,外部壳体2的中央部)为外径大致均匀的筒状的部位,且沿前后方向延伸而形成。中央部13构成能够由使用者进行抓握的抓握部。中央部13形成得比前端部11和后端部12细。
<集尘附件的结构>
接下来,针对集尘附件70进行说明。集尘附件70为以如下方式构成的部件,即收集在振动工具1的加工作业中所产生的粉尘。集尘附件70能够相对于振动工具1的壳体10进行拆装。在本实施方式中,集尘附件70能够相对于壳体10的前端部11的下端部110进行拆装。
如图5~图8所示,集尘附件70包含罩部80、排出部75和卡止片90,其中,所述罩部80具有抽吸孔81;所述排出部75用于将粉尘从罩部80内排出;所述卡止片90具有用于将集尘附件70卡止于壳体10的爪部91。在本实施方式中,罩部80、排出部75和卡止片90由一个部件形成。集尘附件70例如能够由合成树脂、金属形成。
在以下的说明中,以集尘附件70被安装于振动工具1时(安装状态)的朝向为基准来规定集尘附件70的方向。集尘附件70以驱动轴线A1从抽吸孔81内穿过的方式被安装于壳体10。在安装状态下,罩部80位于前后方向的前侧,卡止片90位于罩部80的后侧。
以下,说明集尘附件70的各个部分的详细结构。
罩部80为以覆盖工具安装部51的周围的至少一部分的方式形成的部位。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罩部80覆盖工具安装部51的整个周围。罩部80包含底部82和周壁84,其中,所述底部82设置有抽吸孔81;所述周壁84被连接于底部82且沿上下方向延伸。底部82以大致沿前后方向和左右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抽吸孔81为大致圆形的孔。抽吸孔81的直径大于工具安装部51的外径。抽吸孔81在安装状态下以驱动轴线A1从抽吸孔81内穿过的方式被配置于底部82。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安装状态下驱动轴线A1从抽吸孔81的大致中心穿过。即,集尘附件70以抽吸孔81的中心轴线A3与驱动轴线A1大致一致的方式被安装于振动工具1(参照图14)。
周壁84包含前壁85和左右一对侧壁86,其中,所述前壁85被设置于前方;所述左右一对侧壁86被连接于前壁85且从前壁85向后方延伸。前壁85为沿抽吸孔81延伸的圆弧状的部位。前壁85的与上下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剖面形状为大致圆弧状。因此,整个周壁84的与上下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剖面形状形成为大致U形。
在本实施方式中,罩部80还具有肋87。肋87为壁部,其以隔着抽吸孔81的方式被设置于与前壁85相向的位置,且沿抽吸孔81延伸。肋87的左右方向上的端部被分别连接于左右一对侧壁86。肋87的上下方向上的长度比前壁85短。肋87被形成为,在安装状态下肋87的上端大致抵接于壳体10的第1下表面141。
排出部75为用于将粉尘从罩部80内排出的筒状部件。排出部75具有第1端部76和第2端部77,其中,所述第1端部76被连接于罩部80;所述第2端部77为与第1端部76相反的端部。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端部76被连接于左右一对侧壁86中的右侧壁86。第1端部76经由设置于侧壁86的开口而将罩部80的内侧(内部空间)与排出部75的内侧(内部空间)连通。第2端部77例如能够与软管等管状部件连接。排出部75经由该管状部件能够与清洁器等抽吸设备连接。
在本实施方式中,整个排出部75被形成为第2端部77的内径大于第1端部76的内径的大致圆锥筒状。另外,排出部75以从右侧壁86朝向右后上方延伸的方式形成。
卡止片90为被连接于罩部80的可弹性变形(具有挠性)的部位。在本实施方式中,卡止片90被形成为长形的带状(薄板状)。卡止片90被分别连接于左右一对侧壁86。即,集尘附件70具有2个卡止片90。卡止片90以从侧壁86的后端向后方延伸的方式形成。另外,一对卡止片90隔着虚拟的平面P而相向,其中,所述平面P包含抽吸孔81的中心轴线A3(驱动轴线A1)且与左右方向正交。2个卡止片90之间在左右方向上的距离或是与振动工具1的前端部11的下端部110的宽度大致相等,或是略大于该宽度。2个卡止片90能够在彼此相向的方向(左右方向)上弹性变形(挠曲)。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卡止片90和罩部80的厚度被形成为,在安装状态下不会比壳体10的前端部11的上部105在前后方向和左右方向上突出。
在卡止片90上设置有爪部91和抓手部92。爪部91为用于将集尘附件70卡止于壳体10的凸部。在本实施方式中,爪部91被设置于卡止片90的后部。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于一对卡止片90中的右卡止片90的爪部91向左突出,设置于左卡止片90的爪部91向右突出。即,一对爪部91在安装状态下朝向壳体10的周壁120突出。而且,一对爪部91隔着平面P而相向。
抓手部92为沿与爪部91的突出方向不同的方向延伸的部位。抓手部92具有适于由使用者捏住的形状。在本实施方式中,抓手部92被设置于卡止片90的后端。抓手部92在安装状态下,以抓手部92的后端位于后壁123的后方的方式向爪部91的后方延伸。一对抓手部92隔着平面P而相向。
本实施方式的集尘附件70还具有一对凸部89。凸部89构成为在爪部91卡止于壳体10的情况下,在与爪部91卡止的部位不同的另一部位上卡止于壳体10。在本实施方式中,一对凸部89被设置于罩部80的前壁85与左右一对侧壁86连接的部位。凸部89为由该连接部位朝向罩部80的内侧突出而成的部位。一对凸部89隔着平面P而相向。凸部89构成为,在爪部91卡止于卡止部131的情况下,卡止于凹部135。
<集尘附件的拆装方法>
使用图10~图14,针对将集尘附件70安装于振动工具1的壳体10的方法和将集尘附件70从振动工具1拆下的方法进行说明。
在将集尘附件70安装于振动工具1时,首先,使用者将集尘附件70配置于壳体10的下端部110的下方。使用者使一对爪部91如图10中由虚线箭头Ar1所示那样沿槽部125由下至上移动,接着,使其沿倾斜面127向后方移动。卡止片90在沿倾斜面127向后方移动时,向远离平面P的方向弹性变形。然后,爪部91越过平面128而卡止于卡止部131。在本实施方式中,爪部91向前方的移动被规定卡止部131的前表面132限制。另外,爪部91向下方的移动被规定卡止部131的下表面133限制。
当爪部91沿槽部125移动,且卡止于壳体10的卡止部131时,罩部80的凸部89卡止于壳体10的凹部135。具体而言,在爪部91沿槽部125由下至上移动时,凸部89如图10的虚线箭头Ar2所示那样,由下至上移动而位于凹部135的前方。接下来,当爪部91沿倾斜面127向后方移动时,凸部89移动至前壁121与侧壁122连接的部位附近所设置的凹部135。然后,当爪部91越过平面128而卡止于卡止部131时,凸部89卡止于凹部135。
此时,罩部80的前壁85抵接于壳体10的下端部110的前壁121。另外,罩部80的左右一对侧壁86抵接于下端部110的左右一对侧壁122(参照图14)。而且,罩部80的肋87在工具安装部51的后方的位置上,抵接于下端部110的第1下表面141。这样,当爪部91卡止于卡止部131时,工具安装部51的周围被罩部80覆盖。
使用者能够在将集尘附件70安装于壳体10之后,将顶端工具61安装于工具安装部51,且将例如软管200安装于第2端部77(参照图14)。如上所述,排出部75以从右侧壁86朝向右后上方延伸的方式形成。因此,被连接于排出部75的软管200向远离中央部13的方向进行延伸。当使被连接于软管200的抽吸设备动作时,在振动工具1的加工作业中所产生的粉尘从抽吸孔81被抽吸至罩部80内,且经由排出部75被向外部抽吸(排出)。
在将集尘附件70从壳体10拆下时,由使用者将顶端工具61从工具安装部51拆下,之后,将卡止片90的后端部在左右方向上向远离壳体10侧拉拽。由此,使卡止片90弹性变形,从而能够将爪部91从卡止部131脱离。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者通过捏住抓手部92在左右方向上向远离壳体10侧进行拉拽,由此能够将爪部91从卡止部131脱离。之后,通过使爪部91沿槽部125移动,从而能够将集尘附件70从壳体10拆下。
<效果>
根据以上所说明的本实施方式的集尘附件70和振动工具1,能够实现以下的效果。
(A1)本实施方式的集尘附件70具有罩部80和卡止片90,其中,所述罩部80具有抽吸孔81;所述卡止片90被连接于罩部80。卡止片90构成为能够弹性变形。另外,卡止片90具有爪部91,所述爪部91构成为在壳体10的规定位置上卡止于壳体10。因此,使用者能够使卡止片90弹性变形,且通过爪部91将集尘附件70卡止于壳体10的规定位置。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提供一种可容易地安装于振动工具1的新型的集尘附件70。
(A2)卡止片90形成为在安装状态下,沿与主轴5的驱动轴线A1相交的方向延伸。因此,使用者能够在壳体10的与驱动轴线A1相交的方向上的规定位置,将集尘附件70卡止于振动工具1。
(A3)卡止片90形成为在安装状态下,沿壳体10延伸的方向(前后方向)延伸。因此,使用者能够一边使卡止片90与壳体10相对应一边在壳体10的前后方向上的规定位置,将集尘附件70卡止于振动工具1。
(A4)卡止片90的前端被连接于罩部80,在安装状态下,爪部91被设置于卡止片90的后部152。因此,使用者能够在壳体10的前端部11的后部上,将集尘附件70卡止于振动工具1。
(A5)集尘附件70具有一对卡止片90,一对卡止片90在安装状态下隔着平面P而配置。因此,由于能够在隔着平面P的位置上将集尘附件70卡止于振动工具1,因此能够使集尘附件70相对于振动工具1的安装状态稳定。
(A6)由于排出部75以沿与作为壳体10的延伸的方向的前后方向相交的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因此能够抑制排出部75和被连接于排出部75的第2端部77的软管、抽吸设备妨碍振动工具1的使用。
(A7)集尘附件70由一个部件形成。因此,如果将爪部91卡止于卡止部131,就完成了集尘附件70相对于振动工具1的安装。因此,相比集尘附件70具有多个部件的结构,使用者能够更容易地将集尘附件70安装于振动工具1。
(A8)卡止片90具有抓手部92,所述抓手部92沿与爪部91的突出方向不同的方向延伸。因此,使用者能够捏住抓手部92而将爪部91从壳体10脱离。因此,使用者能够容易地将集尘附件70从振动工具1拆下。
(A9)抓手部92被设置于爪部91的后方,且以向后方突出的方式形成。另外,抓手部92在安装状态下,以抓手部92的后端位于壳体10的后壁123的后方的方式形成。因此,使用者能够容易地捏住抓手部92。另外,由于抓手部92在安装状态下向后方突出,因此能够抑制抓手部92妨碍振动工具1的使用。
(A10)罩部80还具有向平面P突出的凸部89。凸部89构成为,在爪部91卡止于壳体10的情况下,在与爪部91卡止的部位不同的另一部位上卡止于壳体10。因此,相比不具有凸部89的结构,能够使集尘附件70相对于振动工具1的安装状态更稳定。
(A11)在本实施方式中,卡止片90的前端被连接于罩部80,爪部91被设置于卡止片90的后部。而且,凸部89在罩部80的前部,以向平面P突出的方式设置。因此,集尘附件70的前部和后部分别通过凸部89和爪部91被卡止于壳体10。因此,能够使集尘附件70相对于振动工具1的安装状态更进一步稳定。
(A12)在本实施方式中,振动工具1的壳体10具有用于爪部91卡止的卡止部131和用于将爪部91向卡止部131导向的槽部125。因此,使用者能够使爪部91沿槽部125移动,将爪部91卡止于壳体10的卡止部131。因此,相比不具有槽部125的结构,能够更容易地将振动工具1安装于集尘附件70。
(A13)在本实施方式中,卡止部131被设置于槽部125的后方,且构成为由壳体10的侧壁122通过凹进而形成的凹部。另外,槽部125形成为设置于壳体10的侧壁122且沿上下方向延伸。在壳体10上还设置有倾斜面127,其从槽部125朝向卡止部131向远离平面P的方向倾斜。因此,使用者通过使爪部91以与槽部125相对应的方式由下至上移动,之后使其沿倾斜面127移动,由此能够使卡止片90弹性变形,使爪部91卡止于在倾斜面127的后方所设置的凹部(卡止部131)。因此,使用者能够进一步容易地将振动工具1安装于集尘附件70。
(A14)壳体10具有在与卡止部131的部位不同的另一部位上所设置的凹部135。凹部135构成为,当爪部91卡止于卡止部131时,设置于罩部80的凸部89卡止于凹部135。因此,相比不具有凹部135的壳体10的结构,能够使集尘附件70相对于振动工具1的安装状态进一步稳定。
(A15)在振动工具1中,电机41和主轴5被收容于壳体10的前端部11。因此,相比在与壳体10的前端部11不同的部位收容电机41的结构,能够使前端部11形成得较大。因此,能够利用该前端部11,将集尘附件70容易地安装于振动工具1,并且能够使壳体10的其他部位形成得较小。因此,例如能够提供一种可使中央部13形成得较细而易于使用者抓握的振动工具1。而且,由于电机41的输出轴411被配置于主轴5的驱动轴线A1的后方,并且以与驱动轴线A1平行的方式延伸,因此,例如相比输出轴411与驱动轴线A1相交的结构,不会使前端部11形成得过大。因此,能够提供一种易于安装集尘附件70且操作性良好的振动工具1。
(A16)相比于上部105,壳体10的前端部11的下端部110在左右方向和前后方向上形成得较小。另外,罩部80和卡止片90形成为在安装状态下不会比上部105在前后方向和左右方向上突出的厚度。因此,能够抑制集尘附件70妨碍振动工具1的使用。另外,能够使安装有集尘附件70的振动工具1的外观性提高。
<对应关系>
在以下中示出上述实施方式的各结构要素与本发明的技术的各结构要素的对应关系。
振动工具1为“电动工具”的一例。顶端工具61为“顶端工具”的一例。壳体10(外部壳体2)和前端部11为“壳体”和“前端部”的一例。工具安装部51和主轴5为“工具安装部”和“主轴”的一例。驱动轴线A1为“驱动轴线”的一例。电机41、输出轴411为“电机”、“输出轴”的一例。槽部125、连接部126、倾斜面127、平面128分别为“引导部”的一例。卡止部131为“卡止部”的一例。凹部135为“壳体的凹部或凸部”的一例。平面P为“包含驱动轴线的面”的一例。侧壁122为“壳体的侧壁”的一例。
集尘附件70为“集尘附件”的一例。罩部80为“罩部”的一例。抽吸孔81为“抽吸孔”的一例。排出部75为“排出部”的一例。第1端部76和第2端部77为“第1端部”和“第2端部”的一例。卡止片90为“至少1个卡止片”的一例。爪部91、抓手部92为“爪部”、“抓手部”的一例。凸部89为“集尘附件的凸部或凹部”的一例。底部82为“底部”的一例。周壁84为“周壁”的一例。前壁85为“第1壁”的一例,侧壁86为“第2壁”的一例。
<其他的实施方式>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集尘附件70所具有的卡止片90的个数可以为1个,也可以为3个以上。
在集尘附件70上,卡止片90的延伸方向可以为其他方向。例如,卡止片90可以被连接于罩部80的侧壁86的前端,以向前方延伸的方式形成。在该情况下,爪部91可以构成为卡止于壳体10的下端部110的前端附近。另外,例如,卡止片90可以沿上下方向延伸而形成。在该情况下,可以在壳体10的上部105上设置用于卡止爪部91的卡止部。或者,卡止片90可以沿左右方向延伸而形成。在该情况下,可以在壳体10的侧壁122上设置用于卡止爪部91的卡止部。集尘附件70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所示的安装的方向,也可以通过根据集尘附件的各部位的结构,以由上至下、由左至右、由右至左、由后至前等的方式使其沿壳体10移动而安装于壳体10。
爪部91可以构成为卡止于壳体10的其他部位而不限于卡止部131。例如,爪部91可以在安装状态下,以朝向矩形的壳体10的角部突出的方式构成,并且被卡止于该角部。
卡止部131只要以卡止爪部91的方式构成即可,也可以不构成为凹部。例如,卡止部131可以构成为具有限制爪部91的移动的前表面和限制上下方向的移动的下表面且从侧壁86突出的凸部。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壳体10可以不具有槽部125、连接部126(倾斜面127、平面128)。另外,在壳体10具有槽部125的情况下,槽部125可以沿前后方向等其他方向延伸而形成,而并不限于上下方向。
壳体10可以不在槽部125与卡止部131之间具有平面128。另外,槽部125与卡止部131之间的倾斜面127可以构成为从槽部125朝向卡止部131逐渐远离平面P的其他形状,而并不限于平面状。
集尘附件70可以具有凹部来代替凸部89。在该情况下,壳体10可以具有凸部来代替凹部135。另外,该凸部89和凹部的位置可以为其他的位置,而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的位置。
卡止片90可以不具有抓手部92。由于卡止片90会弹性变形,因此,在该结构中,使用者使卡止片90的任一位置向远离壳体10的方向移动,均能够将集尘附件70从振动工具1拆下。另外,在将抓手部92设置于卡止片90的情况下,抓手部92可以不设置于卡止片90的后端。例如,抓手部92可以设置为从卡止片90向左右方向的外侧突出。
对于罩部80和抽吸孔81而言,只要罩部80形成为覆盖工具安装部51的周围的至少一部分即可,其形状并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例如,罩部80可以形成为具有抽吸孔81的矩形。抽吸孔81的形状可以为椭圆形、矩形等其他形状。
排出部75的第1端部76只要被连接于罩部80即可,例如,可以被连接于左右一对侧壁86中的左侧壁86,也可以被连接于前壁85。
排出部75可以沿上下方向延伸。例如,排出部75可以以第1端部76被连接于侧壁86且第2端部位于侧壁86的下方的方式延伸而形成。
排出部75的形状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的形状。例如,排出部75可以形成为扁平状,也可以在第2端部77上连接扁平状的管。
集尘附件70可以不由一个部件形成。例如,集尘附件70可以为将罩部80与排出部75形成为独立部件,并且在罩部80上连接排出部75的结构。
壳体10可以不构成为防振壳体。另外,壳体10的前端部11的形状和下端部110的形状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的形状。另外,电机41可以不被收容于前端部11,例如也可以被收容于中央部13。
集尘附件70并不限为安装于振动工具1,也可以被安装于其他的电动工具。电动工具通常是指在通过从电池或者外部的交流电源供给的电力进行动作,被用于工作等的工具中的壳体的长轴与主轴的驱动轴线相交的电动工具。作为电动工具的其他的例子,可列举出将顶端工具绕规定的驱动轴线驱动旋转的旋转工具(例如,研磨机、砂轮机、抛光机)。
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能够由各种结构来实现。例如,与发明内容一栏所记载的各技术方案中的技术特征相对应的实施方式中的技术特征能够适当地进行更换、组合,以便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一部分或全部,或者以便实现上述效果的一部分或全部。另外,如果该技术特征并未作为本说明书中所必须的特征进行说明,则能够适当删除。

Claims (14)

1.一种集尘附件,其被安装于电动工具,用于收集在所述电动工具的加工作业中所产生的粉尘,所述电动工具具有壳体和主轴,所述壳体沿前后方向延伸,所述主轴沿驱动轴线延伸,其下端部从所述壳体的前端部向下方突出且构成用于安装顶端工具的工具安装部,其中,所述驱动轴线沿与所述前后方向正交的上下方向延伸,所述集尘附件的特征在于,
具有罩部、排出部和至少1个卡止片,其中,
所述罩部具有抽吸孔,并且在所述集尘附件被安装于所述电动工具的安装状态下,所述驱动轴线从所述抽吸孔内穿过,且所述罩部以覆盖所述工具安装部的周围的至少一部分的方式形成;
所述排出部被连接于所述罩部且用于将所述粉尘从所述罩部内排出;
所述至少1个卡止片被连接于所述罩部且可弹性变形,并且具有爪部,所述爪部在所述壳体的规定位置上卡止于所述壳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尘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至少1个卡止片形成为,在所述安装状态下,沿与所述驱动轴线相交的方向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集尘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至少1个卡止片形成为,在所述安装状态下,沿所述前后方向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集尘附件,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安装状态下,
所述至少1个卡止片的前端被连接于所述罩部,
所述爪部被设置于所述至少1个卡止片的所述前后方向上的后部。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集尘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至少1个卡止片包含2个卡止片,
所述2个卡止片在所述安装状态下隔着包含所述驱动轴线的面而配置。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集尘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出部为沿与所述前后方向相交的方向延伸的筒状部件,且该排出部具有第1端部和第2端部,其中,所述第1端部被连接于所述罩部且将所述罩部的内侧与所述排出部的内侧连通;所述第2端部为与所述第1端部相反的端部,且能够连接抽吸设备。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集尘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罩部、所述至少1个卡止片与所述排出部由一个部件形成。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集尘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至少1个卡止片具有抓手部,所述抓手部沿与所述爪部的突出方向不同的方向延伸,且适于由使用者捏握。
9.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集尘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罩部具有底部和周壁,其中,
所述底部设置有所述抽吸孔;
所述周壁被连接于所述底部且沿所述上下方向延伸,该周壁具有圆弧状的第1壁和一对第2壁,其中,在所述安装状态下,所述第1壁设置于所述前后方向上的前方,且沿所述抽吸孔延伸;所述一对第2壁被连接于所述第1壁且从所述第1壁向后方延伸,
所述排出部被连接于所述一对第2壁中的一方,且以向与所述前后方向相交的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
所述至少1个卡止片为一对卡止片,所述一对卡止片以前端被连接于所述一对第2壁且向所述前后方向的后方延伸的方式形成,且隔着包含所述驱动轴线的面而配置,
所述爪部被设置于所述一对卡止片,在所述安装状态下以朝向包含所述驱动轴线的面突出的方式形成,
所述至少1个卡止片具有抓手部,所述抓手部被设置于所述至少1个卡止片的所述爪部的后方,向所述前后方向的后方突出,且适于由使用者捏握。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集尘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罩部具有凸部或凹部,所述凸部或所述凹部构成为,在所述爪部卡止于所述壳体时,在与所述爪部卡止的部位不同的其他部位上卡止于所述壳体。
11.一种电动工具,其能够安装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集尘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具有卡止部和引导部,其中,所述卡止部用于所述爪部卡止;所述引导部用于将所述爪部向所述卡止部进行导向。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具有凹部或凸部,所述凹部或所述凸部被设置于与所述卡止部不同的其他部位,所述凹部或所述凸部构成为,在所述爪部卡止于所述卡止部时用于使设置于所述罩部的所述凸部或所述凹部卡止。
13.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止部被设置于所述引导部的后方且由所述壳体的侧壁通过凹进而形成,
所述引导部包含槽部和倾斜面,其中,所述槽部被设置于所述侧壁且沿所述上下方向延伸;所述倾斜面在所述前后方向上被设置于所述槽部与所述卡止部之间,且从所述槽部向所述卡止部以远离包含所述驱动轴线的面的方式倾斜。
14.根据权利要求1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电机,所述电机被收容于所述壳体的所述前端部,且具有与所述主轴平行延伸的输出轴。
CN202110919977.3A 2020-11-30 2021-08-11 集尘附件和电动工具 Pending CN11457141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197979A JP2022086132A (ja) 2020-11-30 2020-11-30 集塵アタッチメント及び電動工具
JP2020-197979 2020-11-30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571414A true CN114571414A (zh) 2022-06-03

Family

ID=815861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919977.3A Pending CN114571414A (zh) 2020-11-30 2021-08-11 集尘附件和电动工具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168867A1 (zh)
JP (1) JP2022086132A (zh)
CN (1) CN114571414A (zh)
DE (1) DE102021130753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775795B2 (ja) 2011-11-08 2015-09-09 株式会社マキタ 電動工具用集塵アタッチメント及び電動工具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2086132A (ja) 2022-06-09
DE102021130753A1 (de) 2022-06-02
US20220168867A1 (en) 2022-06-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184141B (zh) 手提式电动吸尘器
EP2322069B1 (en) Dust collector
JP5729873B2 (ja) 集塵装置
CN107486822B (zh) 集尘装置以及作业工具
CN107097184B (zh) 作业工具
US10864609B2 (en) Dust collector
CN115157181A (zh) 作业工具
CN114571414A (zh) 集尘附件和电动工具
CN112847260B (zh) 电动工具
JP7102277B2 (ja) クリーナ
JP6466176B2 (ja) 電気掃除機
US20230182279A1 (en) Work machine
JP2017221986A (ja) 集塵装置および作業工具
CN114793606A (zh) 作业机械
CN116867410A (zh) 电动吸尘器
JP2021100697A (ja) 電気掃除機
JP6750898B2 (ja) 電気掃除機
JP6714443B2 (ja) 集塵装置および作業工具
WO2023127926A1 (ja) 作業機
CN210871294U (zh) 吸嘴支架以及清洁器
JP2022182817A (ja) 電動工具システム、電動工具及び集塵装置
CN115488830A (zh) 电动工具用集尘系统
JP2024033910A (ja) 作業機
JP2017119318A (ja) 作業工具
CN114784442A (zh) 作业机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