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867410A - 电动吸尘器 - Google Patents

电动吸尘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867410A
CN116867410A CN202280014848.2A CN202280014848A CN116867410A CN 116867410 A CN116867410 A CN 116867410A CN 202280014848 A CN202280014848 A CN 202280014848A CN 116867410 A CN116867410 A CN 11686741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eaner
cleaner body
suction port
dust
electr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8001484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村上典彦
斋藤有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ris Ohyama Inc
Original Assignee
Iris Ohyama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ris Ohyama Inc filed Critical Iris Ohyama Inc
Publication of CN1168674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86741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DOMESTIC WASHING OR CLEANING;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5/00Structural features of suction cleaners
    • A47L5/12Structural features of suction cleaners with power-driven air-pumps or air-compressors, e.g. driven by motor vehicle engine vacuum
    • A47L5/22Structural features of suction cleaners with power-driven air-pumps or air-compressors, e.g. driven by motor vehicle engine vacuum with rotary fans
    • A47L5/24Hand-supported suction clean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DOMESTIC WASHING OR CLEANING;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9/00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suction cleaners, e.g. mechanical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suction or for effecting pulsating action; Stor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o suction cleaners or parts thereof; Carrying-vehic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tion clean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DOMESTIC WASHING OR CLEANING;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9/00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suction cleaners, e.g. mechanical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suction or for effecting pulsating action; Stor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o suction cleaners or parts thereof; Carrying-vehic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tion cleaners
    • A47L9/32Hand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Electric Suction Cleaners (AREA)
  • Electric Vacuum Cleane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在利用支承体支承吸尘器主体的形态的电动吸尘器中实现小型化;电动吸尘器(1)具有吸尘器主体(10)和支承吸尘器主体(10)的支承体(100),吸尘器主体(10)具备电动送风机(40)、用于吸入尘埃的第一吸入口(62)、捕集从第一吸入口(62)吸入的尘埃的集尘部(50)、以及棒状的把持部(14);支承体(100)具有手柄部(150)、可拆装地收纳吸尘器主体(10)的收纳部(120)、以及在吸尘器主体(10)安装于收纳部(120)的安装状态下与第一吸入口(62)连通的第二吸入口(134);电动吸尘器(1)安装成在将吸尘器主体(10)安装于收纳部(120)的安装状态下吸尘器主体(10)大致不从支承体(100)突出。

Description

电动吸尘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动吸尘器。
背景技术
目前,提供有如下述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电动吸尘器。专利文献1的电动吸尘器包括充电式的吸尘器主体和支承体,吸尘器主体具备具有吸入口和过滤器的集尘部,且内置有风扇、电动机及充电电池,支承体具有收纳吸尘器主体的收纳凹部,并且在前部形成有能够连接宽幅吸入口的中空管,且在后部经由把手杆安装有把持部。专利文献1的电动吸尘器在集尘罩的底部形成有带止回阀的连通孔,在一方的支承体上形成有与连通孔连通的开孔,并且在支承体后部配设有风扇、电动机,连通风扇与开孔的管设于支承体内。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6461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在此,上述专利文献1的电动吸尘器中,设置于后部上表面的把持部形成为圆弧形状。在现有技术中,形成为利用支承体支承吸尘器主体的形态的吸尘器存在下述问题:把持部形成为如专利文献1那样的结构、吸尘器主体相对于支承体的收纳不佳,从而装置整体大型化。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在利用支承体支承吸尘器主体的形态的电动吸尘器中实现小型化。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提供的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电动吸尘器的特征在于,具有吸尘器主体和支承所述吸尘器主体的支承体,所述吸尘器主体具备电动送风机、用于吸入尘埃的第一吸入口、捕集从所述第一吸入口吸入的尘埃的集尘部、以及棒状的把持部,所述支承体具有手柄部、可拆装地收纳所述吸尘器主体的收纳部、以及在所述吸尘器主体安装于所述收纳部的安装状态下与所述第一吸入口连通的第二吸入口。
在本发明的电动吸尘器中,吸尘器主体的把持部形成为棒状,能够通过将吸尘器主体收纳至设置于支承体的收纳部中而成为安装状态。因此,本发明的电动吸尘器能够抑制在安装状态下吸尘器主体的把持部从支承体伸出。因此,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与利用支承体支承吸尘器主体的形态的现有技术的电动吸尘器相比小型化的电动吸尘器。
本发明的电动吸尘器能够在将吸尘器主体从支承体拆除的状态下,抓住形成为棒状的把持部并从第一吸入口吸入尘埃。因此,本发明的电动吸尘器能够以单体形式使用吸尘器主体进行清扫。另外,本发明的电动吸尘器通过形成为将吸尘器主体收纳于支承体的收纳部中的安装状态,能够使设置于支承体侧的第二吸入口与设置于吸尘器主体侧的第一吸入口连通。因此,本发明的电动吸尘器可以采用如下使用方法:抓住设置于支承体上的手柄并四处转动,同时利用由设置于吸尘器主体上的电动送风机产生的吸引力来收集尘埃。因此,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在以单体形式使用吸尘器主体的形态、将吸尘器主体安装于支承体的形态的任一形态下均能够方便地使用的电动吸尘器。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使利用支承体支承吸尘器主体的形态的电动吸尘器小型化。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将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涉及的电动吸尘器配置于支架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从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涉及的电动吸尘器拆除了吸尘器主体的状态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涉及的电动吸尘器的剖视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涉及的电动吸尘器和支架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涉及的电动吸尘器所具备的吸尘器主体的侧视图。
图6是图2的A部放大图。
图7是图2的B部放大图。
图8是表示从正面侧观察将图5所示的吸尘器主体分解后的状态的分解立体图。
图9是表示从背面侧观察将图5所示的吸尘器主体分解后的状态的分解立体图。
图10是表示图5所示的吸尘器主体中的基板收纳部和送风机收纳部的内部结构的立体图。
图11是表示从图5的C方向观察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2是表示从背面侧观察将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涉及的电动吸尘器所具备的支承体分解后的结构、以及吸入部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3是表示针对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涉及的电动吸尘器所具备的支承体,以设置有端子的部分露出的方式将一部分切断后的状态的主要部分放大主视图。
(符号说明)
1:电动吸尘器 10:吸尘器主体
14:把持部 16:操作按钮
20:吸尘器框体 22a:开口部
22b:盖部 24:吸尘器侧卡合部
40:电动送风机 50:集尘部
52:集尘杯 54:第一过滤器部
54a:通气孔 54b:切口部
55:集尘杯卡合结构 56:第二过滤器部
56a:过滤器 56b:固定部
62:第一吸入口 64:周壁
70:电池 82:第一基板
82b:开关 84:第二基板
100:支承体 120:收纳部
132:连通口 134:第二吸入口
142:吸尘器主体卡合结构 144:支承体侧卡合部
150:手柄部 152:直线状部分
154: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涉及的电动吸尘器1详细进行说明。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只要没有特别的说明,则有关上下方向、宽度方向等的位置关系以如图1所示将电动吸尘器1竖立设置的状态为基准进行说明。
如图1至图3等所示,电动吸尘器1是具有棒状(立式)外观的吸尘器。电动吸尘器1例如也可以形成为经由电源线从外部电源获得电力的吸尘器等,但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充电式的吸尘器。如图1所示,电动吸尘器1具备吸尘器主体10、支承体100以及吸入部200。电动吸尘器1能够相对于支承体100拆装吸尘器主体10,且能够以作为单体使用吸尘器主体10的形式和以将吸尘器主体10安装于支承体的状态(安装状态)使用的形式中的任一形式使用。另外,如图4所示,电动吸尘器1能够通过配置于支架(stand)300而进行充电。
《关于吸尘器主体10》
吸尘器主体10是在电动吸尘器1中发挥产生吸引力进行集尘的功能的部分。具体而言,如图3所示,吸尘器主体10在构成框体的外壳(吸尘器框体20)的内部内置有电动送风机40、集尘部50、电池70、基板80以及其他部件等,其中,电动送风机40用于吸引空气而产生气流。另外,如图2、图5所示,吸尘器主体10在吸尘器框体20的长边方向一端侧具有棒状的把持部14,在另一端侧具有第一吸入口62。
吸尘器框体20是将上述把持部14侧的第一吸尘器框体部20a和第一吸入口62侧的第二吸尘器框体部20b沿轴线方向连接而成。如图3所示,在第一吸尘器框体部20a设置有电池收纳部22、吸尘器侧卡合部24、基板收纳部26、送风机收纳部28等。另外,在第二吸尘器框体部20b设置有集尘部50、吸入口构成部60。
如图3所示,电池70在内部具有三个电池单元,在长边方向的一侧配置有第一、第二电池单元。第一电池单元配置于短边方向的一侧,第二电池单元配置于短边方向的另一侧。另外,在长边方向的另一侧配置有第三电池单元。第三电池单元配置成在长边方向上与第二电池单元并排。电池70在长边方向上相比第一电池单元更靠另一侧且在短边方向上相比第三电池单元更靠一侧的位置具有切口部,该切口部具有被切除而成的形状。即,第一至第三电池单元配置为形成L字形状。电池70在该切口部具有与后述通电部82a电连接的连接部(参照图10)。
电池收纳部22是为了收纳电池70而设置的空间。电池收纳部22具有开口部22a(参照图6),该开口部22a用于相对于设置于吸尘器框体20的长边方向一端侧的把持部14插入和抽出电池70。另外,电池收纳部22上具备能够打开或关闭开口部22a的盖部22b。盖部22b形成为在将开口部22a关闭的状态下在吸尘器框体20的一端侧形成把持部14的端部(端面)。
吸尘器侧卡合部24是设置于吸尘器主体10侧以构成使吸尘器主体10与支承体100卡合的卡合结构(吸尘器主体卡合结构142)的部件。如图6所示,吸尘器侧卡合部24能够通过与设置于之后详述的支承体100侧的支承体侧卡合部144卡合而形成卡合结构(吸尘器主体卡合结构142)。吸尘器侧卡合部24设置于吸尘器框体20中形成把持部14的部分。具体而言,如图8、图9所示,吸尘器侧卡合部24设置于把持部14的端部(端面)。在本实施方式中,吸尘器侧卡合部24形成于电池收纳部22的盖部22b。吸尘器侧卡合部24形成为凹状的形状,如之后详述形成为凸状的支承体侧卡合部144能够嵌入吸尘器侧卡合部24。
如图3、图10所示,基板收纳部26是用于收纳基板80的空间。在基板收纳部26中,作为基板80收纳有第一基板82和第二基板84。第一基板82是配置与电池70电连接的通电部82a和用于将吸尘器主体10的电源切换为接通(ON)状态和断开(OFF)状态的开关82b的基板。第一基板82沿着吸尘器主体10的轴线方向(后面详述的电动送风机40的中心轴线方向)配置。优选以被收纳于电动送风机40的径向宽度内的方式配置(参照图10)。从其他观点来看,第一基板82以至少一部分被收纳在形成于电池70的切口的空间内的方式配置(参照图10)。另外,第一基板82以开关82b到达与设置于吸尘器主体10的周面上的操作按钮16对应的位置的方式配置。因此,通过按压操作按钮16,能够进行开关82b的操作。另外,第二基板84是与电动送风机40电连接的基板。第二基板84沿着与电动送风机40的中心轴线方向交叉的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大致正交的方向)配置。第二基板84上配置有控制电动送风机40的动作的控制部。具体而言,当通过第一基板82的开关82b接收到动作的ON/OFF时,将该指示传递给第二基板84的控制部,从而控制电动送风机40的驱动的ON/OFF。
如图3所示,送风机收纳部28是收纳电动送风机40的部分。电动送风机40用于产生吸引尘埃用的空气流。电动送风机40具有吸气部40a和排气部40b,能够通过供给电力而产生从吸气部40a朝向排气部40b的空气流。电动送风机40在吸尘器框体20的内部配置于基板收纳部26和集尘部50之间。电动送风机40以吸气部40a朝向集尘部50侧的姿势配置。
如图3所示,集尘部50设置于吸尘器框体20的第二吸尘器框体部20b上。集尘部50是捕集从第一吸入口62吸入的尘埃的部分。如图7至图9等所示,集尘部50具有集尘杯52、第一过滤器部54、第二过滤器部56以及集尘杯卡合结构55。
集尘杯52中空且具有杯状的形状。集尘杯52也可以通过在第二吸尘器框体部20b的内部另外设置筒体等方式形成,但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第二吸尘器框体部20b的筒体被用作集尘杯52。集尘杯52经由集尘杯卡合结构55以能够卡合脱离的方式与构成吸尘器主体10的框体(第一吸尘器框体部20a)连接。
具体而言,如图7至图9等所示,在构成吸尘器主体10的第一吸尘器框体部20a的下端部,设置有构成集尘杯卡合结构55的前侧卡合部55a和后侧卡合部55b。前侧卡合部55a被弹簧等施力部件55c朝向与吸尘器主体10的轴线方向交叉(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大致正交)且朝向吸尘器主体10的外侧的方向施力。另外,后侧卡合部55b在第一吸尘器框体部20a的下端侧设置于与前侧卡合部55a的设置位置相反侧的位置(在周向上分离约180度的位置)。后侧卡合部55b形成为向与吸尘器主体10的轴线方向交叉(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大致正交)的方向突出的突起状。
另外,在构成集尘杯52的第二吸尘器框体部20b的上端侧,在与前侧卡合部55a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前侧被卡合部55d。前侧被卡合部55d形成为能够与设置于前侧卡合部55a的爪状部分卡合的大小。另外,在第二吸尘器框体部20b的上端侧,在与后侧卡合部55b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后侧被卡合部55e。后侧被卡合部55e由能够与后侧卡合部55b卡合的凹部或开口构成。
如上所述,构成集尘杯52的第二吸尘器框体部20b以与设置于第一吸尘器框体部20a的前侧卡合部55a和后侧卡合部55b对应的方式设置有前侧被卡合部55d和后侧被卡合部55e。因此,在安装第二吸尘器框体部20b(集尘杯52)时,首先,在以第二吸尘器框体部20b的上端侧的开口朝向吸尘器主体10的前侧(正面侧)的方式使第二吸尘器框体部20b倾斜的状态下,在吸尘器主体10的后侧(背面侧)使后侧卡合部55b与后侧被卡合部55e卡合。由此,在吸尘器主体10的后侧(背面侧)形成集尘杯卡合结构55。然后,以后侧卡合部55b和后侧被卡合部55e的卡合部分为支点,使第二吸尘器框体部20b的上端部以接近第一吸尘器框体部20a的下端部的方式摆动。由此,设置于前侧卡合部55a的爪状部分嵌入并卡合在前侧被卡合部55d,从而在吸尘器主体10的前侧(正面侧)也形成集尘杯卡合结构55。这样,成为在吸尘器主体10的前侧及后侧形成用于将第二吸尘器框体部20b(集尘杯52)与第一吸尘器框体部20a连接的集尘杯卡合结构55的状态。由此,成为第二吸尘器框体部20b(集尘杯52)与第一吸尘器框体部20a牢固地连接的状态。
与此相反,在拆除第二吸尘器框体部20b(集尘杯52)时,抵抗施力部件55c的作用力而将前侧卡合部55a压入,从而使设置于前侧卡合部55a的爪状部分脱离前侧被卡合部55d。然后,在吸尘器主体10的后侧(背面侧),通过解除后侧卡合部55b与后侧被卡合部55e的卡合,从而能够将第二吸尘器框体部20b(集尘杯52)从第一吸尘器框体部20a拆除。
第一过滤器部54被收纳于上述集尘杯52的内部。第一过滤器部54是上端侧敞开且下端侧被封闭的有底筒状的部件,在周面上具有多个通气孔54a。另外,在第一过滤器部54的上端侧设置有切口部54b。切口部54b设置于将吸尘器主体10安装于支承体100的状态下成为前侧(正面侧)的位置。切口部54b形成为以容纳构成集尘杯卡合结构55的前侧卡合部55a和构成第二过滤器部56的固定部56b的一部分的突出片56e中的至少一者的方式切除而成的形状。
第二过滤器部56配置于第一过滤器部54的内部。第二过滤器部56具有过滤器56a、固定部56b以及底部56c。过滤器56a由褶皱状的过滤器构成。过滤器56a形成为筒状的形状,并被保持于固定部56b和底部56c之间。固定部56b是保持过滤器56a的上端侧的部件。固定部56b是能够以将构成上述第一过滤器部54的筒体的开口部分堵塞的方式安装的板状部件。在固定部56b的上表面设置有环状的肋,且构成为肋与第一吸尘器框体部20a中固定于电动送风机40的吸气部40a侧的气密部件抵接。在固定部56b的大致中央部设置有插入过滤器56a的上端侧的筒状的插入部56d。因此,在第二过滤器部56的组装状态下,过滤器56a被定位在固定部56b的大致中央部分。另外,在固定部56b的周部、且在将吸尘器主体10安装于支承体100的状态下成为前侧(正面侧)的位置具有突出片56e。如上所述,在将第二过滤器部56组装入第一过滤器部54时,突出片56e配置于第一过滤器部54的切口部54b。因此,通过将第二过滤器部56组装入第一过滤器部54,第二过滤器部56相对于第一过滤器部54被定位。
如图5、图11所示,吸入口构成部60设置于第二吸尘器框体部20b侧的端部。吸入口构成部60具有第一吸入口62和周壁64。第一吸入口62是在吸尘器主体10中为了将尘埃吸入集尘部50而设置的开口。第一吸入口62的开口形状及大小与设置于之后详述的支承体100上的第二吸入口134大致相同。因此,能够挪用可插入第二吸入口134进行使用的配件类(例如,图4中竖立设置于支架300上的间隙喷嘴310、刷子312等、延长管等),并插入第一吸入口62进行使用。另外,周壁64是以将第一吸入口62的外周包围的方式形成的壁状部分。周壁64从第一吸入口62的前端沿吸尘器主体10的轴线方向突出。因此,在清扫墙边的情况下,能够抑制周壁64碰到墙,从而使第一吸入口62到达墙边的地面。另一方面,周壁64也可以是第一吸入口62的前端从周壁64的前端沿吸尘器主体10的轴线方向后退。该情况下,在以单体形式使用吸尘器主体10进行清扫时,不仅在第一吸入口62的开口区域产生吸引力,在被周壁64包围的区域也可以产生吸引力。另外,通过设置周壁64,在将吸尘器主体10安装于支承体100时,提高了第一吸入口62与后述连通口132的气密性。另外,无论第一吸入口62的大小如何,在吸入口构成部60中都可以在正面侧与支承体100大致齐平。
《关于支承体100》
如图1至图3等所示,支承体100支承上述吸尘器主体10。支承体100是在将电动吸尘器1竖立设置的状态下沿上下方向延伸地形成的支承体框体110中设置收纳部120、下侧连接部130、上侧连接部140以及手柄部150而成的。
收纳部120设置于支承体框体110的长边方向中间部。收纳部120是可拆装地收纳吸尘器主体10的部分。收纳部120在上下方向具有容纳吸尘器主体10的大小。如图12、图13所示,收纳部120具有面向吸尘器主体10的后侧(背面侧)的表面部120a和位于比表面部120a更靠背面侧的位置的背面部120b。
表面部120a弯曲成与吸尘器主体10的背面侧部分相仿的形状。因此,当将吸尘器主体10收纳于收纳部120时,通过在吸尘器主体10的背面侧使后侧卡合部55b与后侧被卡合部55e卡合而形成的集尘杯卡合结构55被表面部120a覆盖,成为集尘杯卡合结构55被保护以防解除的状态。另外,背面部120b以截面形状成为圆弧状的方式弯曲。收纳部120在表面部120a与背面部120b之间具有在上下方向连通的连通空间120c。收纳部120在连通空间120c内收纳有端子122。端子122能够经由设置于背面部120b的开口与设置于之后详述的支架300上的支架侧端子306接触。另外,收纳部120在表面部120a的背面侧的面上具有肋124。肋124用于增强收纳部120。肋124只要能够发挥收纳部120的增强效果,则形状等没有限制。
收纳部120的下端侧设置有下侧连接部130。下侧连接部130是连接吸尘器主体10的吸入口构成部60、之后详述的吸入部200等的部分。下侧连接部130具有以在收纳部120的下端部开口的方式设置的连通口132。连通口132以在将吸尘器主体10以吸入口构成部60朝向下方、把持部14朝向上侧的姿势收纳于收纳部120时,与设置于吸入口构成部60的第一吸入口62连通的方式开口。通过在构成连通口132的筒状的连通部分内插入构成第一吸入口62的筒部分,从而提高气密性。在此,构成连通口132的筒状的连通部分优选为密封部件。另外,也可以通过利用周壁64的内壁与构成连通口132的筒状的连通部分的外周抵接,从而进一步提高气密性。另外,下侧连接部130在支承体100的下端侧的位置具有第二吸入口134。第二吸入口134朝向外侧开口,以能够连接吸入部200等。另外,下侧连接部130从连通口132朝向第二吸入口134在上下方向上大致笔直地连通。因此,在吸尘器主体10被安装于收纳部120的安装状态下,第二吸入口134与设置于吸尘器主体10的第一吸入口62连通。
如图13所示,下侧连接部130上设有用于与吸入部200电连接的端子136。端子136与设置在位于上述收纳部120的背面侧的连通空间120c内的端子121电连接。端子136设置在与设置于吸入部200侧的端子对应的位置,端子121露出于表面部120a,与吸尘器主体10的背面侧的端子12电连接。因此,通过将吸入部200与第二吸入口134连接,能够将支承体100、吸入部200以及吸尘器主体10电连接。由此,支承体100将从吸尘器主体10接受的电力经由端子136向吸入部200供给,从而能够使吸入部200所具有的旋转刷旋转。
如图6所示,支承体100在收纳部120的上端侧具有上侧连接部140。上侧连接部140是构成使吸尘器主体10与支承体100卡合的卡合结构(吸尘器主体卡合结构142)的部分。上侧连接部140是在设置于收纳部120上方的上侧空间140a内设置支承体侧卡合部144而成的,该支承体侧卡合部144与设置于上述吸尘器主体10的把持部14侧的吸尘器侧卡合部24卡合。支承体侧卡合部144具备按压部144a、摆动部144b以及施力部件144c。
按压部144a露出于电动吸尘器1的正面侧,能够从正面侧向背面侧进行按压。另外,摆动部144b具有腿部144d、受压部144e、卡合部144f以及摆动限制部144g。摆动部144b在上侧空间140a内被配置于腿部144d上方的施力部件144c从上方朝向下方施力。由此,摆动部144b以使腿部144d与上侧空间140a的底面抵接的状态竖立设置。另外,摆动部144b的受压部144e与设置于正面侧的按压部144a的背面侧抵接。因此,通过按压按压部144a,能够对受压部144e作用压力,从而以腿部144d为支点使摆动部144b朝向倒向背面侧的方向摆动,直到成为摆动限制部144g与上侧空间140a的底面抵接的状态为止。另外,当解除按压部144a的按压时,在施力部件144c的作用力的影响下,摆动部144b恢复为原来的姿势,并且,受压部144e将按压部144a推回而恢复为原来的状态。
卡合部144f被形成为在未对按压部144a作用按压力的状态下从设置于上侧空间140a的底面的孔朝向收纳部120侧突出。另外,当对按压部144a作用按压力时,卡合部144f经由设置于上侧空间140a的底面上的孔退入上侧空间140a的内侧。卡合部144f设置于在将吸尘器主体10嵌入收纳部120的状态下吸尘器侧卡合部24到达的位置。因此,当将吸尘器主体10嵌入收纳部120时,成为支承体侧卡合部144的卡合部144f嵌入吸尘器主体10侧的吸尘器侧卡合部24并与之卡合的状态。另外,当按压按压部144a时,卡合部144f从吸尘器侧卡合部24脱出,成为能够拆除吸尘器主体10的状态。
手柄部150是在将吸尘器主体10安装于支承体100的安装状态下使用电动吸尘器1时供使用者把持用的部件。手柄部150是相对于支承体100的收纳部120在上方侧的位置以沿着吸尘器主体10的长边方向(上下方向)连续的方式设置的部分。手柄部150具有直线状部分152和把手154。直线状部分152是以沿着内置于吸尘器主体10中的电动送风机40的中心轴线方向呈直线状延伸的方式形成的部分。另外,把手154是与直线状部分152连续的部分,且是沿着与电动送风机40的中心轴线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且使用者能够把持的部分。另外,优选把手154的前表面与电动送风机40的中心轴线的交点包含在使用者的把持区域。由此,能够提高操作性。
当使吸尘器主体10收纳并安装于上述支承体100的收纳部120时,成为吸尘器主体10的前侧(正面侧)露出、后侧(背面侧)被支承体100覆盖的状态。即,在将沿着吸尘器主体10的电动送风机40的轴向的方向设为第一方向、将与第一方向正交的方向设为第二方向的情况下,支承体100能够以使吸尘器主体10中的第二方向的一侧即前侧露出、将第二方向的另一侧即后侧覆盖的状态作为安装状态,而将吸尘器主体10安装于收纳部120。在将吸尘器主体10安装于支承体100的安装状态下,吸尘器主体10大致不会从支承体100的前侧(正面侧)的面突出。具体而言,本实施方式的电动吸尘器1在将吸尘器主体10安装于支承体100的安装状态下,将吸尘器主体10的突出量被限制于0mm~20mm的范围内。
另外,在将吸尘器主体10安装于支承体100的安装状态下,从手柄部150的中心轴线方向观察时,电动送风机40的中心轴位于直线状部分152中与中心轴线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宽度内。进而,在安装状态下,从手柄部150的中心轴线方向观察时,吸尘器主体10以电动送风机40的中心轴位于吸尘器主体10的第一吸入口62和支承体100侧的连通口132的开口宽度内的方式安装于支承体100。
如图1至图3等所示,吸入部200具备吸入部主体202和接头部204。另外,如图4所示,吸入部200在吸入部主体202的内部具有清扫体206、用于驱动清扫体206的驱动机构(图示省略)等部件。吸入部主体202是清扫时配置于地板上的部分,具有相对于清扫时使用者进行动作的方向即前后方向而在左右方向上较长的形状。在吸入部主体202的内部形成有以地面侧为开口端、用于从外部吸入空气或尘埃的吸入空间。另外,接头部204以能够在规定的旋转范围(前后方向及左右方向)旋转的方式安装于吸入部主体202。接头部204是与上述支承体100的下侧连接部130上设有的第二吸入口134连接的部分。接头部204形成为筒状,内部空间与吸入空间连通。
如图1所示,支架300能够在不使用电动吸尘器1的时刻等载置电动吸尘器1。另外,通过将电动吸尘器1载置于支架300,能够对内置于吸尘器主体10的电池70进行充电。如图1、图4所示,支架300具有载置吸入部200的载置部302和从背面侧支承支承体100的支承部304。支架300在将吸入部200载置于载置部302的状态下与设置于支承体100的背面侧的端子122对应的位置具有支架侧端子306。另外,支架300能够从外部电源对支架侧端子306供给电力。因此,通过将电动吸尘器1载置于支架300上,能够使端子122与支架侧端子306接触,从而向电动吸尘器1供给电池70的充电等所需的电力。
上述实施方式涉及的电动吸尘器1通过具备以下(1-1)~(1-11)所示的结构,能够得到如下效果。
(1-1)上述电动吸尘器1的特征在于:具有吸尘器主体10和支承吸尘器主体10的支承体100;吸尘器主体10具备电动送风机40、用于吸入尘埃的第一吸入口62、捕集从第一吸入口62吸入的尘埃的集尘部50、以及棒状的把持部14;支承体100具有手柄部150、可拆装地收纳吸尘器主体10的收纳部120、以及在将吸尘器主体10安装于收纳部120的安装状态下与第一吸入口62连通的第二吸入口134。
电动吸尘器1的吸尘器主体10的把持部14形成为棒状,可以通过将吸尘器主体10收纳至设置于支承体100的收纳部120而形成为安装状态。因此,电动吸尘器1能够抑制在安装状态下吸尘器主体10的把持部14从支承体100突出。
电动吸尘器1在将吸尘器主体10从支承体100拆下的状态下,能够把持形成为棒状的把持部14,从第一吸入口62吸入尘埃。因此,电动吸尘器1能够以单体形式使用吸尘器主体10进行清扫。另外,电动吸尘器1通过形成为将吸尘器主体10收纳于支承体100的收纳部120中的安装状态,能够使设置于支承体100侧的第二吸入口134与设置于吸尘器主体10侧的第一吸入口62连通。因此,电动吸尘器1可以采用如下使用方法:抓住设置于支承体100上的手柄部150并四处转动,同时利用由设置于吸尘器主体10上的电动送风机40产生的吸引力来收集尘埃。因此,电动吸尘器1在以单体形式使用吸尘器主体10的形态、将吸尘器主体10安装于支承体100的形态的任一形态下均能够方便地使用。
(1-2)上述电动吸尘器1的特征在于:具有吸尘器主体10和支承吸尘器主体10的支承体100;吸尘器主体10具备电动送风机40、用于吸入尘埃的第一吸入口62、捕集从第一吸入口62吸入的尘埃的集尘部50、以及把持部14;支承体100具有:可拆装地收纳吸尘器主体10的收纳部120、在吸尘器主体10安装于收纳部120的安装状态下与第一吸入口62连通的第二吸入口134、以及具有沿着电动送风机40的中心轴线方向呈直线状延伸的直线状部分152的手柄部150;在从中心轴线方向观察时,电动送风机40的中心轴位于直线状部分152的与中心轴线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宽度内。
根据该结构,能够配置成使电动送风机40靠近收纳部120的内侧,直到电动送风机40的中心轴落入直线状部分152的与中心轴线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宽度内的位置为止。由此,在将吸尘器主体10收纳至设置于支承体100上的收纳部120中的安装状态下,能够抑制吸尘器主体10从支承体100突出,因此能够形成为结构紧凑的电动吸尘器1。
(1-3)如上所述,电动吸尘器1的特征在于:支承体100在收纳部120中具有与第一吸入口62连通的连通口132,在安装状态下从中心轴线方向观察时,电动送风机40的中心轴位于第一吸入口62及连通口132的开口宽度内。
(1-4)即,电动吸尘器1的特征在于:具有吸尘器主体10和支承吸尘器主体10的支承体100;吸尘器主体10具备电动送风机40、用于吸入尘埃的第一吸入口62、捕集从第一吸入口62吸入的尘埃的集尘部50、以及把持部14;支承体100具有:可拆装地收纳吸尘器主体10的收纳部120、以及在吸尘器主体10安装于收纳部120的安装状态下与第一吸入口62连通的第二吸入口134;在安装状态下从中心轴线方向观察时,电动送风机40的中心轴位于第一吸入口62及连通口132的开口宽度内。
根据该结构,能够配置成使电动送风机40靠近收纳部120的内侧,直到电动送风机40的中心轴落入第一吸入口62及连通口132的开口宽度内的位置为止。由此,在将吸尘器主体10收纳至设置于支承体100上的收纳部120中的安装状态下,能够抑制吸尘器主体10从支承体100突出,因此能够形成为结构紧凑的电动吸尘器1。
(1-5)如上所述,电动吸尘器1的优选特征在于:具备使吸尘器主体10与支承体100卡合的吸尘器主体卡合结构142;构成吸尘器主体卡合结构142的一方的吸尘器侧卡合部24设置于吸尘器主体10上,构成吸尘器主体卡合结构142的另一方的支承体侧卡合部144设置于支承体100上。
根据该结构,能够通过由吸尘器侧卡合部24和支承体侧卡合部144构成的吸尘器主体卡合结构142,将吸尘器主体10牢固地安装于支承体100。
(1-6)如上所述,电动吸尘器1的优选特征在于:吸尘器侧卡合部24设置于把持部14。
根据该结构,能够在把持部14通过卡合牢固地保持吸尘器主体10。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在把持部14设置有吸尘器侧卡合部24的结构,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只要能够发挥充分的保持力,也可以在其他部位设置吸尘器侧卡合部24。
(1-7)如上所述,电动吸尘器1的优选特征在于:吸尘器侧卡合部24设置于把持部14的端部。
根据该结构,能够在把持部14的端部通过卡合将吸尘器主体10牢固地保持于支承体100。此外,本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在把持部14的端部设置吸尘器侧卡合部24的结构,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在把持部14的其他部位设置吸尘器侧卡合部24。
(1-8)如上所述,电动吸尘器1的优选特征在于:具备用于将电池70插入把持部14内的开口部22a和用于堵塞开口部22a的盖部22b,吸尘器侧卡合部24设置于盖部22b。
根据该结构,利用将为了插入电池70而设置的开口部22a堵塞的盖部22b来设置吸尘器侧卡合部24,能够将吸尘器主体10牢固地安装于支承体100。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所例示的结构中,从吸尘器侧卡合部24作用的卡合力朝向使盖部22b接近开口部22a的方向起作用,因此,也有望实现抑制盖部22b意外打开的效果。此外,本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在盖部22b设置吸尘器侧卡合部24的例子,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在其他部位设置吸尘器侧卡合部24。
(1-9)如上所述,电动吸尘器1的优选特征在于:在从中心轴线方向观察时,电动送风机40的中心轴位于把持部14的与中心轴线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宽度内。
根据该结构,能够抑制电动送风机40的中心轴偏移棒状的把持部14的中心轴,因此,在以单体形式使用吸尘器主体10的情况下能够提高操作性。另外,优选电动送风机40的中心轴相对于把持部14的中心轴偏向吸尘器主体10的背面侧。
(1-10)如上所述,电动吸尘器1的优选特征在于:手柄部150具有沿着与中心轴线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且能够把持的把手154。
根据该结构,在将吸尘器主体10安装于收纳部120的安装状态下,使用者能够抓住把手154容易地转动电动吸尘器1。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示出了手柄部150具备沿着与电动送风机40的中心轴线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的把手154的例子,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手柄部150也可以不具备把手154,而是呈直线状地延伸的棒状部件等。另外,手柄部150也可以为从前侧(正面侧)朝向后侧(背面侧)呈环形状延伸的形状。当采用这种结构时,可以为如下位置关系:支承体100的手柄部150与电动送风机40的中心轴交叉,且电动送风机40的中心轴落入手柄部150的厚度范围内。
(1-11)如上所述,电动吸尘器1的优选特征在于:在将沿着电动送风机40的轴向的方向设为第一方向、将与第一方向正交的方向设为第二方向时,支承体100能够以使吸尘器主体10的第二方向一侧即前侧露出、将第二方向另一侧即后侧覆盖的状态作为安装状态而将吸尘器主体10安装于收纳部120,在安装状态下,吸尘器主体10被安装成大致不从收纳部120突出。
根据该结构,在将吸尘器主体10收纳至设置于支承体100上的收纳部120中的安装状态下,能够抑制吸尘器主体10从支承体100伸出,因此能够形成结构紧凑的电动吸尘器1。
在此,在现有技术中,如日本特开2010-264408号公报所公开,提供一种集尘器,该集尘器具有:电动机、通过所述电动机而旋转的集尘风扇、收纳所述电动机及所述集尘风扇的壳体、安装于所述壳体的过滤器装置、以及集尘箱,该集尘箱以将所述过滤器装置覆盖的方式可拆装地设置于所述壳体,并在其与所述过滤器装置之间储存由所述集尘风扇吸引的粉尘。
然而,在上述现有技术公开的过滤器装置中,由于过滤器为一个,因此存在过滤器很快就堵塞从而吸引性能降低这一问题。
为了解决该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实现能够抑制吸引性能降低的电动吸尘器。其结果是,在本实施方式的电动吸尘器1中,采用以下的(2-1)~(2-4)所示的结构。由此,可以得到以下所说明的效果。
(2-1)上述电动吸尘器1的特征在于:具有吸尘器主体10,该吸尘器主体10具备电动送风机40、用于吸入尘埃的第一吸入口62、以及捕集从第一吸入口62吸入的尘埃的集尘部50;集尘部50具有:集尘杯52、配置于集尘杯52内且具有多个通气孔54a的第一过滤器部54、以及配置于第一过滤器部54的内部且具有过滤器56a的第二过滤器部56。
如上所述,通过设置由第一过滤器部54和第二过滤器部56构成的双重过滤器,能够在第一过滤器部54中捕捉比较大的尘埃,并且在第二过滤器部56的过滤器56a中捕捉通过了第一过滤器部54的通气孔54a的空气中所含的尘埃。因此,根据电动吸尘器1,能够抑制早期就因为尘埃而发生堵塞从而导致吸引性能降低。
(2-2)如上所述,电动吸尘器1的优选特征在于:具备使集尘杯52与构成吸尘器主体10的吸尘器框体20卡合的集尘杯卡合结构55;第一过滤器部54具有切口部54b,该切口部54b形成为切缺形状以容纳集尘杯卡合结构55。
根据该结构,能够利用集尘杯卡合结构55将集尘杯52牢固地安装于吸尘器框体20。另外,通过设置于第一过滤器部54的切口部54b,能够避免集尘杯卡合结构55与第一过滤器部54发生干扰,且抑制形成例如阻碍集尘性能的间隙等。此外,本实施方式中例示了设置有切口部54b的结构,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在集尘杯卡合结构55与第一过滤器部54不会发生干扰等的情况下,也可以采用不设置切口部54b的结构。
(2-3)如上所述,电动吸尘器1的优选特征在于:第二过滤器部56具有在第一过滤器部54的内部对过滤器进行定位固定的固定部56b,第一过滤器部54具有以使固定部56b的一部分露出的方式形成为切缺形状的切口部54b。
根据该结构,能够在第一过滤器部54的内部对第二过滤器部56进行定位固定,而且能够利用切口部54b避免固定部56b与第一过滤器部54发生干扰。此外,本实施方式中例示了设置有切口部54b的结构,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在固定部56b与第一过滤器部54不会发生干扰等的情况下,也可以采用不设置切口部54b的结构。
(2-4)在上述(2-2)的结构中,电动吸尘器1的优选特征在于:第二过滤器部56具有在第一过滤器部54的内部对过滤器进行定位固定的固定部56b,固定部56b的一部分露出于切口部54b中。即,也可以使切口部54b容纳集尘杯卡合结构55及固定部56b。
根据该结构,可以利用单一的切口部54b避免第一过滤器部54与集尘杯卡合结构55及固定部56b之间发生干扰。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将切口部54b用于避免第一过滤器部54与集尘杯卡合结构55干扰以及避免第一过滤器部54与固定部56b干扰这两者的例子,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分别设置用于避免第一过滤器部54与集尘杯卡合结构55干扰的结构和用于避免第一过滤器部54与固定部56b干扰的结构。
在此,在如上述日本特开平1-64613号公报所公开的电动吸尘器那样,利用支承体支承吸尘器主体的形态的电动吸尘器中,存在如下问题:在单独使用吸尘器主体时,有助于吸入尘埃的区域少,从而难以进行清扫。
为了解决该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实现在以单体形式使用吸尘器主体时能够确保较大的有助于吸入尘埃的区域的电动吸尘器。其结果是,在本实施方式的电动吸尘器1中,采用以下的(3-1)~(3-4)所示的结构。由此,可以得到以下所说明的效果。
(3-1)上述电动吸尘器1的特征在于:具有吸尘器主体10,该吸尘器主体10具备电动送风机40、用于吸入尘埃的第一吸入口62、以及捕集从第一吸入口62吸入的尘埃的集尘部50,在第一吸入口62的外周具有周壁64。
根据该结构,在以单体形式使用吸尘器主体10时,不仅能够在第一吸入口62的开口区域产生吸引力,而且在被周壁64包围的区域也能够产生吸引力。由此,可以实现在以单体形式使用吸尘器主体10时能够确保较大有助于吸入尘埃的区域的电动吸尘器1。
(3-2)如上所述,电动吸尘器1的优选特征在于:周壁64从第一吸入口62的前端突出。
根据该结构,能够更可靠地在被周壁64包围的区域内产生吸引力。
在此,在如上所述形成为设置周壁64的结构的情况下,可以设想到在使第一吸入口62靠近墙边进行清扫时,周壁64会与墙壁发生干扰,从而难以使第一吸入口62靠近墙边这样的情况。
(3-3)在设想到该情形的情况下,电动吸尘器1的优选特征在于:具备在周壁64上设置将周壁64的内外连通的一个以上的连通部的结构、以及周壁64的至少一部分相比第一吸入口62的前端后退的结构中的任意一方或双方。
根据在周壁64上设置将周壁64的内外连通的一个以上的连通部的结构,能够利用设置于周壁64的连通部中产生的负压来吸引尘埃。根据周壁64的至少一部分相比第一吸入口62的前端后退的结构,能够抑制周壁64与墙壁发生干扰,并且容易使第一吸入口62到达墙边的地面。
(3-4)另外,在设想到如上所述在使第一吸入口62靠近墙边进行清扫时周壁64与墙壁发生干扰从而难以使第一吸入口62靠近墙边这样的情形的情况下,电动吸尘器1的优选特征在于:周壁64被设置为能够沿着第一吸入口62的中心轴线滑动。
根据该结构,通过使周壁64滑动而调整相对于第一吸入口62的位置关系,能够抑制周壁64与墙壁发生干扰,并且容易使第一吸入口62到达墙边的地面。
在此,在上述日本特开平1-64613号公报所公开的电动吸尘器等中,与电池70、电动送风机40连接的基板由单一基板构成的情形较多。在这样的构成的情况下,由于基板的大小变大,因此,需要确保呈面状较大地扩展的空间作为用于收纳基板的空间。其结果是,存在阻碍电动吸尘器的小型化这一问题。
为了解决该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实现一种作为用于在吸尘器主体的内部配置基板的空间不需要呈面状较大地扩展的空间的电动吸尘器。其结果是,在本实施方式的电动吸尘器1中,采用以下的(4-1)~(4-3)所示的结构。由此,可以得到以下所说明的效果。
(4-1)上述电动吸尘器1的特征在于:具有吸尘器主体10,该吸尘器主体10具备电动送风机40、用于吸入尘埃的第一吸入口62、以及捕集从第一吸入口62吸入的尘埃的集尘部50,并且,该电动吸尘器1具备配置与电池70连接的通电部的第一基板82和与电动送风机40连接的第二基板84,第一基板82在吸尘器主体10的框体内部沿着电动送风机40的中心轴线方向配置,第二基板84在吸尘器主体10的框体内部沿着与电动送风机40的中心轴线方向交叉的方向配置。
根据该结构,能够在吸尘器主体10的内部朝向不同的方向配置第一基板82和第二基板84。因此,根据上述的结构,能够实现抑制了作为用于配置基板的空间而呈面状扩展的电动吸尘器1。
(4-2)如上所述,电动吸尘器1的优选特征在于:在第一基板82上配置有用于将电源切换为接通状态和断开状态的开关82b。
根据该结构,能够提供通过在例如吸尘器主体10的周面上与开关82b对应的位置配置操作按钮16等方式而能够容易地进行开关82b的操作的电动吸尘器1。
(4-3)如上所述,电动吸尘器1的优选特征在于:在第二基板84上配置有控制电动送风机40的动作的控制部。
根据该结构,可提供能够通过配置于吸尘器主体10内部的第二基板84的控制部进行电动送风机40的动作控制的电动吸尘器1。
本申请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记载的结构,能够在不脱离本申请发明的技术思想范围的范围内适当地进行设计变更等。上述各实施方式或变形例的构成要素可以任意选择并组合而构成。另外,各实施方式或变形例的任意的构成要素与用于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具体实施方式等中记载的任意的构成要素或者将用于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具体实施方式等中记载的任意的构成要素具体化后的构成要素可以任意组合而构成。关于这些,有意在本申请或者基于本申请的分案申请等中获得专利权。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可适用于所有电动吸尘器中。

Claims (11)

1.一种电动吸尘器,其特征在于,
具有吸尘器主体和支承所述吸尘器主体的支承体,
所述吸尘器主体具备电动送风机、用于吸入尘埃的第一吸入口、捕集从所述第一吸入口吸入的尘埃的集尘部、以及棒状的把持部,
所述支承体具有:
手柄部;
收纳部,可拆装地收纳所述吸尘器主体;
第二吸入口,在所述吸尘器主体安装于所述收纳部的安装状态下与所述第一吸入口连通。
2.一种电动吸尘器,其特征在于,
具有吸尘器主体和支承所述吸尘器主体的支承体,
所述吸尘器主体具备电动送风机、用于吸入尘埃的第一吸入口、捕集从所述第一吸入口吸入的尘埃的集尘部、以及把持部,
所述支承体具有:
收纳部,可拆装地收纳所述吸尘器主体;
第二吸入口,在所述吸尘器主体安装于所述收纳部的安装状态下与所述第一吸入口连通;以及
手柄部,具有沿着所述电动送风机的中心轴线方向呈直线状延伸的直线状部分,
在从所述中心轴线方向观察时,所述电动送风机的中心轴位于所述直线状部分的与所述中心轴线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宽度内。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动吸尘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承体在所述收纳部具有与所述第一吸入口连通的连通口,
在所述安装状态下从所述中心轴线方向观察时,所述电动送风机的中心轴位于所述第一吸入口和所述连通口的开口宽度内。
4.一种电动吸尘器,其特征在于,
具有吸尘器主体和支承所述吸尘器主体的支承体,
所述吸尘器主体具备电动送风机、用于吸入尘埃的第一吸入口、捕集从所述第一吸入口吸入的尘埃的集尘部、以及把持部,
所述支承体具有:
收纳部,可拆装地收纳所述吸尘器主体;
连通口,在所述吸尘器主体安装于所述收纳部的安装状态下与所述第一吸入口连通,
在所述安装状态下从所述中心轴线方向观察时,所述电动送风机的中心轴位于所述第一吸入口和所述连通口的开口宽度内。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动吸尘器,其特征在于,
具备将所述吸尘器主体与所述支承体卡合的吸尘器主体卡合结构,
构成所述吸尘器主体卡合结构的一方的吸尘器侧卡合部设置于所述吸尘器主体上,
构成所述吸尘器主体卡合结构的另一方的支承体侧卡合部设置于所述支承体上。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动吸尘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尘器侧卡合部设置于所述把持部。
7.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电动吸尘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尘器侧卡合部设置于所述把持部的端部。
8.如权利要求5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动吸尘器,其特征在于,具备:
开口部,用于将电池插入所述把持部内;以及
盖部,用于堵塞所述开口部,
所述吸尘器侧卡合部设置于所述盖部。
9.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动吸尘器,其特征在于,
在从所述中心轴线方向观察时,所述电动送风机的中心轴位于所述把持部的与所述中心轴线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宽度内。
10.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动吸尘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手柄部具有沿与所述中心轴线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且能够把持的把手。
11.如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动吸尘器,其特征在于,
在将沿着所述把持部的轴向的方向设为第一方向、将与所述第一方向正交的方向设为第二方向时,
所述支承体以使所述吸尘器主体中的所述第二方向的一侧即前侧露出、将所述第二方向的另一侧即后侧覆盖的状态作为所述安装状态而将所述吸尘器主体安装于所述收纳部,
在所述安装状态下,所述吸尘器主体被安装成大致不从所述收纳部突出。
CN202280014848.2A 2021-02-18 2022-01-31 电动吸尘器 Pending CN11686741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023899 2021-02-18
JP2021023899A JP2022126052A (ja) 2021-02-18 2021-02-18 電気掃除機
PCT/JP2022/003523 WO2022176584A1 (ja) 2021-02-18 2022-01-31 電気掃除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867410A true CN116867410A (zh) 2023-10-10

Family

ID=829319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80014848.2A Pending CN116867410A (zh) 2021-02-18 2022-01-31 电动吸尘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2022126052A (zh)
CN (1) CN116867410A (zh)
WO (1) WO202217658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620275A (en) * 2022-06-29 2024-01-03 Dyson Technology Ltd Vacuum cleaner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218706A (ja) * 2000-02-14 2001-08-1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電気掃除機
US20080040883A1 (en) * 2006-04-10 2008-02-21 Jonas Beskow Air Flow Losses in a Vacuum Cleaners
CN211270489U (zh) * 2019-11-26 2020-08-18 苏州海力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便携式小型手持吸尘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2176584A1 (ja) 2022-08-25
JP2022126052A (ja) 2022-08-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184141B (zh) 手提式电动吸尘器
US20080105278A1 (en) Method for vacuum cleaning
JP2002028121A (ja) 電気掃除機
WO2011112979A1 (en) Integrated bag door and carry handle for a vacuum cleaner
JP2015012946A (ja) 電気掃除機
CN116867410A (zh) 电动吸尘器
KR100762323B1 (ko) 핸디청소기 일체형 진공청소기
JP5382620B2 (ja) 携帯用掃除機
JP2008079920A (ja) 電気掃除装置
JP2002272657A (ja) 電気掃除機
JP2008073221A (ja) 電気掃除装置
CN117098484A (zh) 吸尘器系统
CN212118033U (zh) 吸尘器的收纳站
JP2002017635A (ja) 電気掃除機
CN111818834B (zh) 电动吸尘器
KR100762326B1 (ko) 핸디청소기 일체형 진공청소기
JP2006149456A (ja) 電気掃除機
KR100762327B1 (ko) 핸디청소기 일체형 진공청소기
JP2024033910A (ja) 作業機
JP2002028120A (ja) 電気掃除機
KR100812612B1 (ko) 핸디청소기 일체형 진공청소기
KR20030026909A (ko) 전기청소기
JP2002017636A (ja) 電気掃除機
JP2002017626A (ja) 電気掃除機
KR100762324B1 (ko) 진공청소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