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560364B - 电梯系统和电梯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电梯系统和电梯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560364B
CN114560364B CN202210421910.1A CN202210421910A CN114560364B CN 114560364 B CN114560364 B CN 114560364B CN 202210421910 A CN202210421910 A CN 202210421910A CN 114560364 B CN114560364 B CN 11456036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vator
information
target
area
elevator cal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421910.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560364A (zh
Inventor
程杰豪
蒋乐
马国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inone Eleva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inone Eleva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inone Eleva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Winone Eleva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421910.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560364B/zh
Publication of CN1145603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56036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56036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56036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00Control systems of elevators in general
    • B66B1/24Control systems with regulation, i.e. with retroactive action, for influencing travelling speed, acceleration, or deceler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00Control systems of elevators in general
    • B66B1/34Details, e.g. call counting devices, data transmission from car to control system, devices giving information to the control syste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00Control systems of elevators in general
    • B66B1/34Details, e.g. call counting devices, data transmission from car to control system, devices giving information to the control system
    • B66B1/46Adaptations of switches or switchgea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5/00Applications of checking, fault-correcting, or safety devices in elevat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5/00Applications of checking, fault-correcting, or safety devices in elevators
    • B66B5/02Applications of checking, fault-correcting, or safety devices in elevators responsive to abnormal operating condi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2201/00Aspects of control systems of elevators
    • B66B2201/10Details with respect to the type of call input
    • B66B2201/102Up or down call inpu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2201/00Aspects of control systems of elevators
    • B66B2201/20Details of the evaluation method for the allocation of a call to an elevator car
    • B66B2201/215Transportation capacit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2201/00Aspects of control systems of elevators
    • B66B2201/20Details of the evaluation method for the allocation of a call to an elevator car
    • B66B2201/231Sequential evaluation of plurality of criteria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2201/00Aspects of control systems of elevators
    • B66B2201/40Details of the change of control mode
    • B66B2201/402Details of the change of control mode by historical, statistical or predicted traffic data, e.g. by learn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2201/00Aspects of control systems of elevators
    • B66B2201/40Details of the change of control mode
    • B66B2201/403Details of the change of control mode by real-time traffic data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2201/00Aspects of control systems of elevators
    • B66B2201/40Details of the change of control mode
    • B66B2201/46Switches or switchgear
    • B66B2201/4607Call registering systems
    • B66B2201/463Wherein the call is registered through physical contact with the elevator syste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2201/00Aspects of control systems of elevators
    • B66B2201/40Details of the change of control mode
    • B66B2201/46Switches or switchgear
    • B66B2201/4607Call registering systems
    • B66B2201/4638Wherein the call is registered without making physical contact with the elevator system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50/00Energy efficient technologies in elevators, escalators and moving walkways, e.g. energy saving or recuperation technolog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Elevator Control (AREA)
  • Indicating And Signalling Devices For Elevato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适用于电梯控制技术领域,提供了电梯系统和电梯控制方法,电梯系统包括处理器、控制板、操纵箱、轿顶板以及设置在楼层的电梯轿厢外的厅外摄像头;厅外摄像头用于对预先在其所在的楼层划分的上行区域和下行区域进行拍摄,得到第一图像;处理器用于识别第一图像中的上行区域和下行区域是否存在目标体,根据识别结果向控制板发送对应的召梯信息;控制板用于根据召梯信息生成召梯指令,并将召梯指令发送给轿顶板;轿顶板用于将召梯指令发送给操纵箱登记,以及,从操纵箱逐个读取已登记的且未被电梯响应的召梯指令,并逐个将读取的召梯指令发送给控制板,以使控制板根据接收的召梯指令对电梯进行控制。通过上述系统,能够提高电梯的智能性。

Description

电梯系统和电梯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电梯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电梯系统、电梯控制方法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目前,越来越多的建筑设置了电梯。乘客通过使用在电梯厅外设置的呼梯按钮来召唤电梯,并通过在梯内设置的呼梯按钮来上、下楼层。
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更快更智能的电梯成为电梯行业的竞争点。例如,自动识别用户是否需要搭乘电梯,并在判断出用户需要搭乘电梯后,将识别结果发送给电梯的控制板,并由控制板响应该识别结果,以控制电梯到达用户所在的楼层。但采用该方法对电梯进行控制时,将存在电梯的资源浪费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电梯系统、电梯控制方法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解决在智能控制电梯时所导致的资源浪费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梯系统,包括:处理器、控制板、操纵箱、轿顶板以及设置在楼层的电梯轿厢外的厅外摄像头;
所述厅外摄像头用于对预先在其所在的楼层划分的上行区域和下行区域进行拍摄,得到第一图像;
所述处理器用于识别所述第一图像中的上行区域和下行区域是否存在目标体,若在所述上行区域存在所述目标体,则向所述控制板发送包括所述目标体所对应的楼层信息和上行信息的召梯信息,若在所述下行区域存在所述目标体,则向所述控制板发送包括所述楼层信息和下行信息的召梯信息;
所述控制板用于根据所述召梯信息生成召梯指令,并将所述召梯指令发送给所述轿顶板;
所述轿顶板用于将所述召梯指令发送给所述操纵箱登记,以及,从所述操纵箱逐个读取已登记的且未被电梯响应的召梯指令,并逐个将读取的召梯指令发送给所述控制板,以使所述控制板根据接收的召梯指令对所述电梯进行控制。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梯控制方法,包括:
获取第一图像,所述第一图像为厅外摄像头对预先在其所在的楼层划分的上行区域和下行区域进行拍摄得;
识别所述第一图像中的上行区域和下行区域是否存在目标体;
若在所述上行区域存在所述目标体,则向所述控制板发送包括所述目标体对应的楼层信息和上行信息的召梯信息;
若在所述下行区域存在所述目标体,则向所述控制板发送包括所述楼层信息和下行信息的召梯信息。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第二方面所述的方法。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二方面所述的方法。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计算机程序产品在电子设备上运行时,使得电子设备执行上述第二方面所述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与现有技术相比存在的有益效果是: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预先在各个楼层划分出上行区域和下行区域,因此,处理器通过对厅外摄像头拍摄得到的第一图像识别,能够准确识别出目标体是否存在于上行区域和/或下行区域,进而在目标体存在于上行区域和/或下行区域时,能够准确向控制板发送包括楼层信息和上行信息(或下行信息)的召梯信息,使得控制板能够根据该召梯信息生成准确的召梯指令,从而提高后续控制板根据该召梯指令对电梯进行控制的准确性,进而提高电梯资源的利用率。并且,由于用户只需在上行区域或下行区域,处理器就能够生成对应的召梯指令,因此,极大提高了电梯的智能性。此外,由于本申请实施例的控制板在生成召梯指令之后,并没有直接响应该召梯指令,而在通过轿顶板发给操纵箱之后,再通过该轿顶板从操纵箱逐个读取召梯指令并响应,因此,即使生成的召梯指令(即操纵箱登记的召梯指令)需要更改,该控制板也有足够的时间更改该操纵箱登记的召梯指令,从而进一步保证召梯指令的准确性,提高了电梯的资源利用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梯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单梯时对应的上行区域和下行区域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双梯时对应的上行区域和下行区域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单梯时首层对应的上行区域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单梯时顶层对应的下行区域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摄像头与上行区域和下行区域的俯视图;
图7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摄像头与上行区域和下行区域的侧视图;
图8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梯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中,为了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定,提出了诸如特定系统结构、技术之类的具体细节,以便透彻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清楚,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实现本申请。在其它情况中,省略对众所周知的系统、装置、电路以及方法的详细说明,以免不必要的细节妨碍本申请的描述。
应当理解,当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时,术语“包括”指示所描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和/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组件和/或其集合的存在或添加。
还应当理解,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相关联列出的项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以及所有可能组合,并且包括这些组合。
另外,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申请说明书中描述的参考“一个实施例”或“一些实施例”等意味着在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包括结合该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由此,在本说明书中的不同之处出现的语句“在一个实施例中”、“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等不是必然都参考相同的实施例,而是意味着“一个或多个但不是所有的实施例”,除非是以其他方式另外特别强调。
实施例一:
在生活中,用户需要通过电梯的外呼按钮发出召梯指令。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用户希望电梯能够更加智能,比如,在用户到达电梯时,无需用户按压外呼按钮,电梯也能自动停靠在其所在的楼层。例如,由电梯系统自动判断用户是否需要搭乘电梯,并在判断出用户需要搭乘电梯后,由控制板直接响应对应的识别结果。但由控制板直接响应识别结果时,识别结果是不能进行更改的,而用户的意图又可能发生改变,因此,一旦用户的意图发生改变,则采用该方法对电梯进行控制时,将导致电梯资源的浪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梯系统。在该电梯系统中,不再设置外呼按钮,而是通过设置在各个楼层的电梯轿厢外的摄像头(即厅外摄像头)获取对应的图像,再通过处理器分析该图像,以判断用户是否需要搭乘电梯,并在判断出用户需要搭乘电梯后,自动生成召梯指令,从而极大提高了电梯的智能程度以及提高电梯资源的利用率。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梯系统进行描述。
图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梯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申请实施例相关的部分。
在图1中,电梯系统1包括:处理器11、控制板12、轿顶板13、操纵箱14和厅外摄像头15。其中,处理器11分别与控制板12和厅外摄像头15连接,该控制板12和轿顶板13连接,该轿顶板13与操纵箱14连接。
其中,该厅外摄像头15为设置在楼层的电梯轿厢外的摄像头。
本申请实施例中,每个楼层至少安装一个厅外摄像头15,该厅外摄像头15的拍摄范围包含预先在楼层划分的与该厅外摄像头15对应的上行区域以及下行区域所对应的区域。其中,上行区域和下行区域为与电梯门的距离在预设距离内的区域。当人们站在上行区域时,表明其希望搭乘电梯到达更高的楼层,反之,当人们站在下行区域时,表明其希望搭乘电梯到达较低的楼层。
需要指出的是,可针对每个电梯划分出对应的与电梯运行方向匹配的上行区域(电梯运行方向为向上)和下行区域(电梯运行方向为向下),也可针对至少两个电梯划分出同一个上行区域和同一个下行区域。比如,当电梯系统1只对一个电梯控制时,预先划分的上行区域(即图2中的“上”所对应的区域)和下行区域(即图2中的“下”所对应的区域)可如图2所示。当电梯系统1可对两个电梯控制时,预先划分的上行区域(即图3中的“上”所对应的区域)和下行区域(即图3中的“下”所对应的区域)可如图3所示。
当然,若当前楼层是首层,即用户通过电梯只能通往当前楼层上面的楼层,则在该当前楼层只划分了上行区域,而没有下行区域,如图4所示。反之,若当前楼层是顶层,即用户通过电梯只能通往当前楼层下面的楼层,则在该当前楼层只划分了下行区域,而没有上行区域,如图5所示。
需要指出的是,图2、图3、图4和图5中的上行区域和下行区域的形状是矩形,在实际情况中,上行区域和下行区域的形状也可以是其他形状,如扇形。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便于用户知悉电梯是根据上行区域上的目标体上行,而根据下行区域上的目标体下行,因此,可在上行区域和下行区域中设置对应的标识,和/或,通过语音播报对应的信息。比如,在上行区域描绘以下文字“需要上行请站在此区域”。
该厅外摄像头15用于对预先在其所在的楼层划分的上行区域和下行区域进行拍摄,得到第一图像。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安装厅外摄像头15时,调整其拍摄范围,使其拍摄范围包含其对应的上行区域以及其对应的下行区域。当然,针对同一部电梯,也可安装两个厅外摄像头15,并使一个厅外摄像头15的拍摄范围包含该电梯对应的上行区域,且使另一个厅外摄像头15的拍摄范围包含该电梯对应的下行区域。
需要指出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只要是厅外摄像头15拍摄得到的图像均为第一图像。
该处理器11用于识别该第一图像中的上行区域和下行区域是否存在目标体,若在该上行区域存在该目标体,则向该控制板12发送包括该目标体对应的楼层信息和上行信息的召梯信息,若在该下行区域存在该目标体,则向该控制板12发送包括该楼层信息和下行信息的召梯信息。
其中,上述的目标体包括人体,也可以包括指定形状的物体等。
本申请实施例中,处理器11获取厅外摄像头15拍摄得到的第一图像,并对该第一图像进行识别,以判断目标体是否存在于该厅外摄像头15所对应的上行区域,以及,判断目标体是否存在于该厅外摄像头15所对应的下行区域。若处理器11判断出目标体存在于上行区域,则根据厅外摄像头15所在的楼层确定楼层信息,并向控制板12发送召梯信息,该召梯信息包括该目标体(或该厅外摄像头)对应的楼层信息以及包括指示电梯运行方向为向上的上行信息。反之,若处理器11判断出下行区域存在目标体,则根据厅外摄像头15所在的楼层确定楼层信息,并向控制板12发送召梯信息,该召梯信息包括该目标体(或该厅外摄像头)对应的楼层信息以及包括指示电梯运行方向为向下的下行信息。
该控制板12用于根据上述召梯信息生成召梯指令,并将该召梯指令发送给该轿顶板13。
该轿顶板13用于将上述召梯指令发送给上述操纵箱14登记,以及,从上述操纵箱14逐个读取已登记的且未被电梯响应的召梯指令,并逐个将读取的召梯指令发送给上述控制板12,以使上述控制板12根据接收的召梯指令对上述电梯进行控制。
本申请实施例中,操纵箱14在接收到控制板12所发送的召梯指令后,将登记该召梯指令所包含的楼层信息以及上行信息(或下行信息)。该操纵箱14登记的召梯指令的先后顺序与其接收到召梯指令的先后顺序相同。
本实施例中,轿顶板13可根据操纵箱14登记的召梯指令的先后顺序读取对应的召梯指令。比如,操纵箱14登记的召梯指令包括召梯指令1和召梯指令2,且召梯指令1的登记时间早于召梯指令2的登记时间,则轿顶板13先读取的召梯指令是召梯指令1,再根据该召梯指令1对电梯进行控制,以及读取下一个召梯指令----召梯指令2。进一步地,若该召梯指令2包含下行信息和楼层信息(假设该楼层信息为2层),则控制电梯先到达2层,再控制电梯从2层下行。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预先在各个楼层划分出上行区域和下行区域,因此,处理器通过对厅外摄像头拍摄得到的第一图像识别,能够准确识别出目标体是否存在于上行区域和/或下行区域,进而在目标体存在于上行区域和/或下行区域时,能够准确向控制板发送包括楼层信息和上行信息(或下行信息)的召梯信息,使得该控制板能够生成准确的召梯指令,从而提高后续该控制板根据该召梯指令对电梯进行控制的准确性,进而提高电梯资源的利用率。并且,由于用户只需在上行区域或下行区域,处理器就能够生成对应的召梯指令,因此,极大提高了电梯的智能性。此外,由于本申请实施例的控制板在生成召梯指令之后,并没有直接响应该召梯指令,而在通过轿顶板发给操纵箱之后,再通过该轿顶板从操纵箱逐个读取召梯指令并响应,因此,即使生成的召梯指令(即操纵箱登记的召梯指令)需要更改,该控制板也有足够的时间更改该操纵箱登记的召梯指令,从而进一步保证召梯指令的准确性,提高了电梯的资源利用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考虑到有些用户只是路过上行区域或者下行区域,因此,为了提高发送的召梯指令的准确性,该处理器11在识别出第一图像中的上行区域和/或下行区域存在目标体后,继续从厅外摄像头15获取第一图像并识别,直到判断出上行区域(或下行区域)的目标体存在的时长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时长,再向该控制板12发送对应的召梯信息。
其中,这里的第一预设时长可设置为2秒。
具体地,当处理器11对第一预设时长内的各个第一图像进行分析,均判断出上行区域存在目标体之后,再向控制板12发送召梯信息,该召梯信息包括楼层信息和上行信息。当然,若判断出下行区域存在目标体之后,则同样向控制板12发送召梯信息,此时,该召梯信息包括楼层信息和下行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考虑到可能存在不同的目标体经过电梯门外的上行区域和/或下行区域,且不同的目标体均没有在上行区域和/或下行区域停留,但此时处理器11仍可能检测出上行区域和/或下行区域存在目标体,因此,为了进一步提高发送的召梯指令的准确性,则当处理器11对第一预设时长内的第一图像进行分析,均判断出上行区域和/或下行区域存在目标体,且在第一预设时长内在上行区域和/或下行区域存在的目标体均为同一个目标体之后,再向上述的控制板12发送召梯信息。由于同一个目标体持续一段时间站在上行区域(或在下行区域)上时,表明该目标体搭乘电梯的意愿很强烈,此时,再向该控制板12发送召梯信息,能够极大提高发送的召梯指令的准确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考虑到自动为用户呼梯之后,且在控制电梯向用户所在的楼层行进之前,用户可能不再需要搭乘电梯,因此,为了避免电梯继续运行到用户所在的楼层,上述处理器11还用于:
在向该控制板12发送召梯信息之后,识别目标图像,该目标图像为该厅外摄像头15在该第一图像之后拍摄得到的图像。若该目标图像中的上行区域不再存在任何目标体,则向该控制板12发送包含楼层信息、上行信息和取消信息的召梯取消信息,若该目标图像中的下行区域不再存在任何目标体,则向该控制板12发送包含楼层信息、下行信息和取消信息的召梯取消信息。
具体地,以处理器11在上行区域判断出目标体为例,若处理器11在继续对最新获取的第一图像进行分析后,判断出上行区域不再存在任何目标体,此时,表明该楼层没有用户希望搭乘电梯通往更高的楼层,因此,处理器11向上述的控制板12发送召梯取消信息来取消呼梯事件,能够避免由于电梯继续运行到该楼层所导致的资源消耗。
需要指出的是,若已发送的召梯指令包含上行信息,则处理器11只有在判断出上行区域不再存在任何目标体后,才会向控制板12发送召梯取消信息。若已发送的召梯指令包含上行信息,但处理器11后续判断出下行区域没有存在任何目标体,但上行区域存在目标体,则不会向控制板12发送召梯取消信息。同理,若已发送的召梯信息包含下行信息,则处理器11只有在判断出下行区域不再存在任何目标体后,才会向控制板12发送召梯取消信息。
该控制板12还用于根据上述召梯取消信息生成召梯取消指令,并将该召梯取消指令发送给该轿顶板13。
上述轿顶板13还用于将上述召梯取消指令发送给上述操纵箱14。
该操纵箱14用于取消已登记的目标召梯指令,其中,若该召梯取消指令包含楼层信息和上行信息,则该目标召梯指令为包含该楼层信息和该上行信息的召梯指令,若该召梯取消指令包含楼层信息和下行信息,则该目标召梯指令为包含该楼层信息和该下行信息的召梯指令。
比如,假设操纵箱14登记的召梯指令包括召梯指令1和召梯指令2,且该召梯指令1包括上行信息和楼层信息(假设为5层),该召梯指令2包括下行信息和楼层信息(假设为4层)。若召梯取消指令包括上行信息、楼层信息(假设为5层)和取消信息,由于召梯指令1包括的楼层信息和上行信息与召梯取消指令的相同,因此,该召梯指令1为上述的目标召梯指令。即,操纵箱14接收到召梯取消指令后,将取消已登记的召梯指令1。由于操纵箱14取消了已登记的召梯指令1,因此,后续轿顶板13不再能够读取到召梯指令1,从而避免控制板12再根据该召梯指令1对电梯进行控制。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处理器11向控制板12发送了召梯信息之后,且在电梯响应该召梯指令之前,进一步判断上行区域和/或下行区域是否存在目标体,并在没有存在目标体后,及时向控制板12发送对应的召梯取消信息。由于控制板12均通过轿顶板13将召梯指令发送给操纵箱14登记,后续也是通过轿顶板13从操纵箱14逐个读取未被电梯响应的召梯指令并根据轿顶板13读取的召梯指令对电梯进行控制,因此,当控制板12执行一个召梯指令时,操纵箱14登记的未被电梯响应的召梯指令不会被轿顶板13读取,也即不会被控制板12执行,故操纵箱14登记的未被电梯响应的召梯指令是可以取消的,从而能够避免由于电梯继续运行到用户希望取消的楼层所导致的资源消耗(由于现有的外呼按钮是直接与轿顶板13通信,因此,通过外呼按钮发出的召梯指令将直接到达控制板,故通过现有的外呼按钮发出的呼梯指令是不能被取消的)。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操纵箱14在取消已登记的目标召梯指令时,包括:判断该轿顶板13是否已读取该目标召梯指令,若没有读取,则取消已登记的该目标召梯指令。
由于轿顶板13读取了召梯指令之后,将发送给控制板12,以使该控制板12按照该召梯指令对电梯进行控制,因此,操纵箱14在取消已登记的某个召梯指令之前,先判断该召梯指令是否已被轿顶板13读取。只有在判断出轿顶板13没有读取该召梯指令后,才会取消该召梯指令,从而能够保证取消动作的顺利执行。例如,假设操纵箱14登记了2个下行的召梯指令,楼层分别为7楼和9楼,电梯接到下行指令,从高楼层往低楼层接客,且7楼的乘客在电梯运行到9楼期间离开。由于电梯还没有到达9楼,因此,若通过处理器11分析出7楼的乘客离开下行区域,则电梯在9楼关门前,操纵箱14可以把7楼的召梯指令取消掉,即电梯正在去往的那一个楼层所对应的召梯指令不能取消。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处理器11在识别出第一图像中的上行区域和/或下行区域不再存在任何目标体后,继续从厅外摄像头15获取第一图像并识别,直到判断出上行区域(或下行区域)的目标体消失的时长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时长,再向该控制板12发送对应的召梯取消信息。
其中,该第二预设时长可设置为5秒。
由于目标体持续消失后,表明目标体不再搭乘电梯的概率很高,此时,再向控制板12发送召梯取消信息,能够极大提高发送的召梯取消信息的准确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快速满足大部分用户的乘梯要求,该处理器11还用于:
若该上行区域存在目标体和/或该下行区域存在目标体,则识别该上行区域和/或该下行区域存在的目标体的数量,向该控制板12发送该目标体的数量。
对应地,该控制板12具体用于:
将该召梯指令以及该目标体的数量发送给该轿顶板13。
对应地,该轿顶板13具体用于:
将上述召梯指令以及上述目标体的数量发送给上述操纵箱14登记,以及,从该操纵箱14读取未被电梯响应的最大的目标体的数量对应的召梯指令,并向上述控制板发送读取的召梯指令。
本申请实施例中,处理器11对第一图像识别时,若识别出上行区域和/或下行区域存在目标体,则识别上行区域存在的目标体的数量,和/或,识别下行区域存在的目标体的数量,并将目标体的数量以及召梯指令发送给轿顶板13。当轿顶板13需要从操纵箱14读取召梯指令时,先确定哪些召梯指令是未被读取的,再从未被读取的召梯指令中确定各个目标体的数量中最大的目标体的数量,最后根据目标体的数量与召梯指令的对应关系读取出对应的召梯指令。例如,若操纵箱14已登记的且未被读取的召梯指令包括召梯指令1和召梯指令2,该召梯指令1的登记时间早于召梯指令2的登记时间,且该召梯指令1对应的目标体的数量小于召梯指令2对应的目标体的数量,则轿顶板13需要从操纵箱14读取召梯指令时,将先读取召梯指令2。由于优先响应最大的目标体的数量所指向的召梯指令,因此,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快速满足大部分用户的乘梯要求。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处理器11具体用于:若目标体的数量大于预设的数量阈值,则向控制板12发送目标体的数量。
本申请实施例中,当具有乘梯要求的目标体的数量较小时,不向控制板12发送该目标体的数量,此时,轿顶板13继续根据操纵箱14登记召梯指令的先后顺序读取对应的召梯指令。而当具有乘梯要求的目标体的数量中存在大于数量阈值的数量,则向控制板12发送大于数量阈值的目标体的数量,这样,轿顶板13将能够根据操纵箱14登记的召梯指令与目标体的数量的对应关系,优先读取最大的目标体的数量对应的召梯指令。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在快速满足大部分用户的乘梯要求的基础上节省电梯的资源,该轿顶板13具体用于:
判断该操纵箱14已登记的召梯指令中是否存在运行方向与电梯当前的运行方向相同的召梯指令,若存在,则从存在的召梯指令中确定最大的目标体的数量,并确定的最大的目标体的数量读取相应的召梯指令。当然,若操纵箱14已登记的召梯指令中没有存在运行方向与电梯当前的运行方向相同的召梯指令,则从这些召梯指令中确定最大的目标体的数量,并确定的最大的目标体的数量读取相应的召梯指令。
比如,假设电梯当前的运行方向向下,操纵箱14已登记的召梯指令为召梯指令1和召梯指令2,且召梯指令1的登记时间早于召梯指令2的登记时间。其中,召梯指令1包括楼层信息(假设为2层)和上行信息(即运行方向),该召梯指令1对应的目标体的数量为2。而召梯指令2包括楼层信息(假设为3层)和下行信息(即运行方向),该召梯指令2对应的目标体的数量为3。由于召梯指令2的运行方向与电梯当前的运行方向相同,均是向下,而召梯指令1的运行方向与电梯当前的运行方向相反,因此,先读取召梯指令2,并根据该召梯指令2控制电梯的运行。
需要指出的是,轿顶板从操纵箱14读取的均为操纵箱14中未被读取过的召梯指令。
在一些实施例中,考虑到只有在特殊场景才需要优先满足大部分用户的乘梯要求,则处理器11在识别该上行区域和/或该下行区域存在的目标体的数量时,包括:
若当前时间在预设时间段范围内,则识别该上行区域和/或该下行区域存在的目标体的数量。
其中,预设时间段可以为上、下班高峰时间段所对应的时间段,比如,预设时间段可以为“7:30~9:00”。
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只有在当前时间处于预设时间段范围内时,才确定目标体的数量,因此,使得轿顶板13只有在预设时间段范围内,才会根据目标体的数量读取召梯指令,从而能够在预设时间段范围内,能够优先满足大部分用户的乘梯要求,而在预设时间段范围外,又能够优先满足先发出乘梯要求的用户,从而极大提升了用户的良好体验。
在一些实施例中,若控制板12用于对多个联动的电梯进行控制,则在预设时间段范围内,取消已建立在电梯之间的联动关系,而在预设时间段范围外,重新建立电梯之间的联动关系,以便后续能够更灵活地对各个电梯进行控制。
例如,假设不同目标体位于联动电梯(假设包括电梯1和电梯2)的上行区域(或下行区域)。
若当前时间在预设时间段范围内,由于预设时间段范围内,电梯1和电梯2取消了建立的联动关系,则控制板12在获取到与电梯1对应的召梯信息以及与电梯2对应的召梯信息后,将生成2个召梯指令,从而后续能够根据这2个召梯指令分别对电梯1和电梯2进行控制。
若当前时间在预设时间段范围外,由于预设时间段范围外,电梯1和电梯2建立了联动关系,则控制板12在获取到与电梯1对应的召梯信息以及与电梯2对应的召梯信息后,将生成1个召梯指令,从而后续能够根据这1个召梯指令对电梯1和电梯2进行控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梯系统1还包括梯内摄像头,该梯内摄像头为设置在电梯的内部的摄像头。
其中,梯内摄像头用于对电梯的内部进行拍摄,得到第二图像;
该处理器11还用于识别该第二图像是否存在人脸,若存在人脸且该人脸与预存的人脸相同,则获取与该人脸对应的楼层信息,并向该控制板12发送包含与该人脸对应的楼层信息的停梯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中,预先存储人脸与楼层信息的对应关系。当处理器11识别出第二图像存在与预存的某个人脸相同的人脸后,根据人脸与楼层信息的对应关系确定出楼层信息,再将包含该楼层信息的停梯信息发送给控制板12,以便该控制板12将该停梯信息发送给操纵箱14登记,再由轿顶板13读取,并控制电梯在楼层信息对应的楼层停靠。由于无需乘梯人员手动发出停梯指令,即无需电梯内的乘梯人员手动按压内呼按钮,因此,极大提高了乘梯人员的良好体验。
在一些实施例中,考虑到有些类型的车辆不能进入电梯内,则该处理器11还用于识别该第二图像是否存在指定类型的车辆,若存在该指定类型的车辆,则向该控制板12发送开门信息。
其中,该开门信息包括用于指示电梯内存在指定类型的车辆的信息。
对应地,该控制板12还用于根据上述开门信息生成开门信号以控制电梯开门。
其中,指定类型的车辆包括电动车。
本申请实施例中,当指定类型的车辆进入电梯,则控制板12持续输出开门信号,以控制电梯的电梯门保持打开状态,以便电梯不能内召。而当处理器11通过后续的第二图像判断出该指定类型的车辆离开了电梯后,该处理器11将向控制板12发送关门信息,该关门信息包括用于指示电梯内不再存在指定类型的车辆的信息,这样,控制板12将根据该关门信息生成对应的关门信号,以控制电梯门自动关闭,从而恢复电梯的内召功能。由于电动车等车辆进入电梯,导致电梯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在判断出电动车进入电梯后使电梯门保持打开状态,能够降低电梯存在的安全隐患。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处理器11还用于识别电梯内的可用空间,若该可用空间小于预设空间阈值,则向该控制板12发送满载信息,该满载信息包括用于指示电梯内的可用空间较小的信息。
其中,处理器11通过对第二图像进行分析来确定电梯内部的可用空间,该可用空间是指电梯内部中不存在任何人体或物体的空间。
对应地,该控制板12还用于根据上述满载信息确定满载信号,并向该轿顶板13发送该满载信号。
本实施例中,控制板12可通过继电器向轿顶板13发送满载信号。
对应地,该轿顶板13还用于根据该满载信号对该电梯进行控制。
本申请实施例中,当轿顶板13接收到满载信号后,将控制电梯进行满载直驶。在自动运行的状态下,电梯满载时控制板12不再读取召梯指令,但是,操纵箱14仍会登记新的召梯指令,以便在下一次运行时服务(单梯),或者,由其他梯响应该新的召梯指令(在存在并联或群控的电梯时)。需要说明的是,电梯满载时,该电梯仍响应轿内的指令。
当然,当电梯可以满足乘客乘梯的空间时,轿顶板13的继电器将断开,之后电梯恢复正常情况,即轿顶板13响应处理器11通过对第一图像进行分析所得到的召梯指令。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梯系统还包括播放器。
本申请实施例的处理器11还用于识别电梯内的目标体与电梯之间的距离,若该目标体与电梯之间的距离小于预设的碰撞距离值,则向播放器发送碰撞提醒信息,该碰撞提醒信息包括需注意碰撞的提示。播放器接收并播放该碰撞提醒信息。
其中,处理器11通过对第二图像进行分析来确定电梯内部的目标体与电梯本体的四个板块之间的距离,若目标体与任一板块之间的距离小于预设的碰撞距离值,则向播放器发送碰撞提醒。由于在目标体与电梯之间的距离小于预设的碰撞距离值后,通过播放器提示目标体注意与电梯发生碰撞,因此,能够降低目标体发生碰撞的可能性,从而提高了目标体的乘梯体验。
在一些实施例中,考虑到上行区域和下行区域为预先划定的区域,若行人没有意识到上行区域和下行区域是用于呼梯,则其可能在没有乘梯需求的时候一直处于上行区域或下行区域,此时,控制板12将发出对应的召梯指令。由于行人没有乘梯需求,因此,浪费了电梯运行到行人所在的楼层所需要的资源。为了避免在行人没有乘梯需求时频繁生成召梯指令,上述处理器11还用于:在根据一个召梯指令对电梯进行控制(如电梯在到达召梯指令包括的楼层信息所指示的楼层并开门)后,识别第二图像是否存在人脸,并在没有存在人脸时,在该楼层信息对应的提示次数上加1,该楼层信息对应的提示次数的初始值为0。统计从当前时刻开始,预设时长内(比如在10分钟内)该楼层信息对应的提示次数是否大于预设的次数阈值,若大于,则表明该楼层信息指示的楼层上划分的上行区域和/或下行区域被行人占用,此时,可向指定终端发送区域被霸占的提示,或者,通过该楼层信息指示的楼层上的扩音器播放请勿占用上行区域和/或下行区域的提示。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处理器11在识别上述第一图像中的上行区域和下行区域是否存在目标体时,具体用于:
根据上述厅外摄像头15的焦距、目标体的实际高度和上述目标体在感光元件上的高度,确定上述目标体与上述厅外摄像头15的距离d;
获取上述厅外摄像头15到目标区域的最大距离dmax,上述dmax根据上述厅外摄像头15的安装高度和预设的第一距离确定,其中,上述目标区域为上述上行区域或上述下行区域,上述预设的第一距离为上述厅外摄像头15的检测范围的最大直线距离;
获取上述厅外摄像头15到目标区域的最小距离dmin,上述dmin根据上述厅外摄像头15的安装高度和预设的第二距离确定,其中,上述预设的第二距离为上述厅外摄像头15的检测范围的最小直线距离;
若上述厅外摄像头15与竖直方向上的夹角在[-,0°)之间,且dmin≤d≤dmax,则判定上述上行区域存在上述目标体,上述θ为预设的夹角;
若上述厅外摄像头15与竖直方向上的夹角在[0°,θ]之间,且dmin≤d≤dmax,则判定上述下行区域存在上述目标体;
若上述厅外摄像头15与竖直方向上的夹角既不在[-,0°)之间,也不在[0°,θ]之间,则判定上述上行区域和上述下行区域均不存在上述目标体。
如图6和图7所示,上行区域和下行区域设置为扇形的形状。由于与矩形相比,扇形更符合摄像头的拍摄范围所对应的形状,因此,将上行区域和下行区域设置为扇形的形状能够提高目标体是否在上行区域(或下行区域)的判定结果的准确度。
本申请实施例中,上述目标体的实际高度(或宽度)为一个预设的数值。该数值与目标体的属性对应,例如,若目标体为人体,则该数值可为鞋子的宽度。
本申请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厅外摄像头15的焦距为f,则根据相似三角形原理,能够计算出目标体与上述厅外摄像头15的距离d。
本申请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根据勾股定理X表示预设的第一距离,z表示厅外摄像头15的安装高度,/>Y表示预设的第一距离。
实施例二:
图8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梯控制方法的流程图,该电梯控制方法应用在上述实施例一的处理器中,详述如下:
步骤S81,获取第一图像,该第一图像为厅外摄像头对预先在其所在的楼层划分的上行区域和下行区域进行拍摄得。
其中,厅外摄像头为设置在楼层的电梯轿厢外的摄像头。
本实施例中,处理器与厅外摄像头通信,以获取该第一图像。
步骤S82,识别该第一图像中的上行区域和下行区域是否存在目标体。
其中,上述的目标体包括人体,也可以包括指定形状的物体等。
步骤S83,若在该上行区域存在该目标体,则向该控制板发送包括该目标体对应的楼层信息和上行信息的召梯信息。
具体地,若处理器判断出上行区域存在目标体,则根据厅外摄像头所在的楼层确定楼层信息,并向控制板发送召梯信息,该召梯信息包括该目标体(或该厅外摄像头)对应的楼层信息和上行信息。
步骤S84,若在该下行区域存在该目标体,则向该控制板发送包括该楼层信息和下行信息的召梯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预先在各个楼层划分出上行区域和下行区域,因此,处理器通过对厅外摄像头拍摄得到的第一图像识别,能够准确识别出上行区域和/或下行区域是否存在目标体,进而在上行区域和/或下行区域存在目标体时,能够准确向控制板发送包括楼层信息和上行信息(或下行信息)的召梯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考虑到有些用户只是路过上行区域或者下行区域,因此,为了提高发送的召梯信息的准确性,该处理器在识别出第一图像中的上行区域和/或下行区域存在目标体后,继续从厅外摄像头15获取第一图像并识别,直到判断出上行区域(或下行区域)的目标体存在的时长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时长,再向该控制板发送对应的召梯信息。
其中,这里的第一预设时长可设置为2秒。
具体地,当处理器对第一预设时长内的各个第一图像进行分析,均判断出上行区域存在目标体,再向控制板发送召梯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考虑到可能存在不同的目标体经过电梯门外的上行区域和/或下行区域,且不同的目标体均没有在上行区域和/或下行区域停留,但此时处理器仍可能检测出上行区域和/或下行区域存在目标体,因此,为了进一步提高发送的召梯信息的准确性,则当处理器对第一预设时长内的第一图像进行分析,均判断出上行区域和/或下行区域存在目标体,且在第一预设时长内在上行区域和/或下行区域存在的目标体均为同一个目标体后,再向控制板发送召梯信息。由于同一个目标体持续一段时间站在上行区域(或在下行区域)上时,表明该目标体搭乘电梯的意愿很强烈,此时,再向控制板发送召梯信息,能够极大提高发送的召梯信息的准确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考虑到自动为用户呼梯之后,且在控制电梯向用户所在的楼层行进之前,用户可能不再需要搭乘电梯,因此,为了避免电梯继续运行到用户所在的楼层,则在步骤S83或步骤S84之后,还包括:
A1、识别目标图像,该目标图像为该厅外摄像头在该第一图像之后拍摄得到的图像。
A2、若该目标图像中的上行区域不再存在任何目标体,则向该控制板发送包含楼层信息、上行信息和取消信息的召梯取消信息,若该目标图像中的下行区域不再存在任何目标体,则向该控制板发送包含楼层信息、下行信息和取消信息的召梯取消信息。
具体地,以处理器在上行区域判断出目标体为例,若处理器在继续对最新获取的第一图像进行分析后,判断出上行区域不再存在任何目标体,此时,表明该楼层没有用户希望搭乘电梯通往更高的楼层,因此,处理器向控制板发送召梯取消信息来取消呼梯事件,能够避免由于电梯继续运行到该楼层所导致的资源消耗。
需要指出的是,若已发送的召梯信息包含上行信息,则处理器只有在判断出上行区域不再存在任何目标体后,才会向控制板发送召梯取消信息。若已发送的召梯信息包含上行信息,但处理器后续判断出下行区域没有存在任何目标体,但上行区域存在目标体,则不会向控制板发送召梯取消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快速满足大部分用户的乘梯要求,该电梯控制方法还包括:
B1、若该上行区域存在目标体和/或该下行区域存在目标体,则识别该上行区域和/或该下行区域存在的目标体的数量。
B2、向该控制板发送该目标体的数量。
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将目标体的数量发送给控制板,而控制板会将其接收的目标体的数量发送给操纵箱,因此,使得后续轿顶板能够通过该操纵箱获取该目标体的数量,从而使得该轿顶板在根据目标体的数量对电梯进行控制时,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快速满足大部分用户的乘梯要求。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步骤B2包括:若该目标体的数量大于预设的数量阈值,则向该控制板发送该目标体的数量。
本申请实施例中,当具有乘梯要求的目标体的数量较小时,不向控制板发送该目标体的数量,此时,轿顶板继续根据操纵箱登记召梯指令的先后顺序读取对应的召梯指令。而当具有乘梯要求的目标体的数量中存在大于数量阈值的数量,则向控制板发送大于数量阈值的目标体的数量,这样,轿顶板将能够根据操纵箱登记的召梯指令与目标体的数量的对应关系,优先读取最大的目标体的数量对应的召梯指令。
在一些实施例中,考虑到只有在特殊场景才需要优先满足大部分用户的乘梯要求,则步骤B1包括:
若当前时间在预设时间段范围内,则识别该上行区域和/或该下行区域存在的目标体的数量。
其中,预设时间段可以为上、下班高峰时间段所对应的时间段,比如,预设时间段可以为“7:30~9:00”。
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只有在当前时间处于预设时间段范围内时,才确定目标体的数量,因此,使得轿顶板只有在预设时间段范围内,才会根据目标体的数量读取召梯指令,从而能够在预设时间段范围内,能够优先满足大部分用户的乘梯要求,而在预设时间段范围外,又能够优先满足先发出乘梯要求的用户,从而极大提升了用户的良好体验。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梯控制方法还包括:
识别第二图像是否存在人脸,若存在人脸且该人脸与预存的人脸相同,则获取与该人脸对应的楼层信息,并向该控制板发送包含与该人脸对应的楼层信息的停梯信息。
其中,第二图像由设置在电梯的内部的摄像头(即梯内摄像头)对电梯的内部进行拍摄得到。
本申请实施例中,预先存储人脸与楼层信息的对应关系。当处理器识别出第二图像存在与预存的某个人脸相同的人脸后,根据人脸与楼层信息的对应关系确定出楼层信息,再将包含该楼层信息的停梯信息发送给控制板,以便该控制板根据该停梯信息生成停梯指令并发送给轿顶板,再由该轿顶板发送给操纵箱登记,并在需要对电梯控制时,从操纵箱读取停梯指令并发送给控制板,以便该控制板控制电梯在楼层信息对应的楼层停靠。由于无需乘梯人员手动发出停梯指令,因此,极大提高了乘梯人员的良好体验。
在一些实施例中,考虑到有些类型的车辆不能进入电梯内,则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梯控制方法还包括:
识别第二图像是否存在指定类型的车辆,若存在该指定类型的车辆,则向该控制板发送开门信息。
其中,指定类型的车辆包括电动车。
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处理器向控制板发送开门信息,而控制板会根据上述开门信息生成开门信号以控制电梯开门,因此,使得控制板能够控制电梯的电梯门保持打开状态,以便电梯不能内召。由于电动车等车辆进入电梯,导致电梯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在判断出电动车进入电梯后使电梯门保持打开状态,能够降低电梯存在的安全隐患。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处理器还用于识别电梯内的可用空间,若该可用空间小于预设空间阈值,则向该控制板发送满载信息,该满载信息包括用于指示电梯内的可用空间较小的信息。
其中,处理器通过对第二图像进行分析来确定电梯内部的可用空间,该可用空间是指电梯内部中不存在任何人体或物体的空间。
本实施例中,控制板根据上述满载信息确定满载信号,并通过继电器向轿顶板发送满载信号。
对应地,该轿顶板还用于根据该满载信号对该电梯进行控制。
本申请实施例中,当控制板将发送该满载信号给轿顶板,以便该轿顶板控制电梯进行满载直驶。在自动运行的状态下,电梯满载时控制板不再读取召梯指令,但是,操纵箱仍会登记新的召梯指令,以便在下一次运行时服务(单梯),或者,由其他梯响应该新的召梯指令(在存在并联或群控的电梯时)。电梯满载时,该电梯仍响应轿内的指令。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申请实施例的电梯控制方法还包括:
识别电梯内的目标体与电梯之间的距离,若该目标体与电梯之间的距离小于预设的碰撞距离值,则向播放器发送碰撞提醒信息,该碰撞提醒信息包括需注意碰撞的提示。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步骤S82包括:
根据上述厅外摄像头的焦距、目标体的实际高度和上述目标体在感光元件上的高度,确定上述目标体与上述厅外摄像头的距离d;
获取上述厅外摄像头到目标区域的最大距离dmax,上述dmax根据上述厅外摄像头的安装高度和预设的第一距离确定,其中,上述目标区域为上述上行区域或上述下行区域,上述预设的第一距离为上述厅外摄像头的检测范围的最大直线距离;
获取上述厅外摄像头到目标区域的最小距离dmin,上述dmin根据上述厅外摄像头的安装高度和预设的第二距离确定,其中,上述预设的第二距离为上述厅外摄像头的检测范围的最小直线距离;
若上述厅外摄像头与竖直方向上的夹角在[-θ,0°)之间,且dmin≤d≤dmax,则判定上述上行区域存在上述目标体,上述θ为预设的夹角;
若上述厅外摄像头与竖直方向上的夹角在[0°,θ]之间,且dmin≤d≤dmax,则判定上述下行区域存在上述目标体;
若上述厅外摄像头与竖直方向上的夹角既不在[-θ,0°)之间,也不在[0°,θ]之间,则判定上述上行区域和上述下行区域均不存在上述目标体。
应理解,上述实施例中各步骤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实施例三:
图9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该实施例的电子设备9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90(图9中仅示出一个处理器)、存储器91以及存储在上述存储器91中并可在上述至少一个处理器90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92,上述处理器90执行上述计算机程序92时实现上述任意各个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上述电子设备9可以是桌上型计算机、笔记本、掌上电脑及云端服务器等计算设备。该电子设备可包括,但不仅限于,处理器90、存储器91。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9仅仅是电子设备9的举例,并不构成对电子设备9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例如还可以包括输入输出设备、网络接入设备等。
所称处理器90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该处理器90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上述存储器91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是上述电子设备9的内部存储单元,例如电子设备9的硬盘或内存。上述存储器91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是上述电子设备9的外部存储设备,例如上述电子设备9上配备的插接式硬盘,智能存储卡(Smart Media Card,SMC),安全数字(Secure Digital,SD)卡,闪存卡(Flash Card)等。进一步地,上述存储器91还可以既包括上述电子设备9的内部存储单元也包括外部存储设备。上述存储器91用于存储操作系统、应用程序、引导装载程序(BootLoader)、数据以及其他程序等,例如上述计算机程序的程序代码等。上述存储器91还可以用于暂时地存储已经输出或者将要输出的数据。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了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仅以上述各功能单元、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单元、模块完成,即将上述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单元或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模块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另外,各功能单元、模块的具体名称也只是为了便于相互区分,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上述系统中单元、模块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网络设备,该网络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存储器以及存储在上述存储器中并可在上述至少一个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上述处理器执行上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任意各个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上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可实现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计算机程序产品在电子设备上运行时,使得电子设备执行时实现可实现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上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上述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被处理器执行时,可实现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的步骤。其中,上述计算机程序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可以为源代码形式、对象代码形式、可执行文件或某些中间形式等。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至少可以包括:能够将计算机程序代码携带到拍照装置/电子设备的任何实体或装置、记录介质、计算机存储器、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Access Memory)、电载波信号、电信信号以及软件分发介质。例如U盘、移动硬盘、磁碟或者光盘等。在某些司法管辖区,根据立法和专利实践,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可以是电载波信号和电信信号。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或记载的部分,可以参见其它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网络设备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网络设备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模块或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讯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讯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控制板、操纵箱、轿顶板以及设置在楼层的电梯轿厢外的厅外摄像头;
所述厅外摄像头用于对预先在其所在的楼层划分的上行区域和下行区域进行拍摄,得到第一图像;
所述处理器用于识别所述第一图像中的上行区域和下行区域是否存在目标体,若在所述上行区域存在所述目标体,则向所述控制板发送包括所述目标体所对应的楼层信息和上行信息的召梯信息,若在所述下行区域存在所述目标体,则向所述控制板发送包括所述楼层信息和下行信息的召梯信息;
所述控制板用于根据所述召梯信息生成召梯指令,并将所述召梯指令发送给所述轿顶板;
所述轿顶板用于将所述召梯指令发送给所述操纵箱登记,以及,从所述操纵箱逐个读取已登记的且未被电梯响应的召梯指令,并逐个将读取的召梯指令发送给所述控制板,以使所述控制板根据接收的召梯指令对所述电梯进行控制;
所述控制板还用于根据所述召梯取消信息生成召梯取消指令,并将所述召梯取消指令发送给所述轿顶板;
所述轿顶板还用于将所述召梯取消指令发送给所述操纵箱;
所述操纵箱用于取消已登记的目标召梯指令,其中,若所述召梯取消指令包含楼层信息和上行信息,则所述目标召梯指令为包含所述楼层信息和所述上行信息的召梯指令,若所述召梯取消指令包含楼层信息和下行信息,则所述目标召梯指令为包含所述楼层信息和所述下行信息的召梯指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还用于:
在所述向所述控制板发送召梯指令之后,识别目标图像,所述目标图像为所述厅外摄像头在所述第一图像之后拍摄得到的图像;
若所述目标图像中的上行区域不再存在任何目标体,则向所述控制板发送包含楼层信息、上行信息和取消信息的召梯取消信息,若所述目标图像中的下行区域不再存在任何目标体,则向所述控制板发送包含楼层信息、下行信息和取消信息的召梯取消信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操纵箱具体用于:判断所述轿顶板是否已读取所述目标召梯指令,若没有读取,则取消已登记的所述目标召梯指令。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还用于:
若所述上行区域存在目标体和/或所述下行区域存在目标体,则识别所述上行区域和/或所述下行区域存在的目标体的数量;
向所述控制板发送所述目标体的数量;
对应地,所述控制板具体用于:
将所述召梯指令以及所述目标体的数量发送给所述轿顶板;
对应地,所述轿顶板具体用于:
将所述召梯指令以及所述目标体的数量发送给所述操纵箱登记,以及,从所述操纵箱读取未被电梯响应的最大的目标体的数量对应的召梯指令,并向所述控制板发送读取的召梯指令。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若所述目标体的数量大于预设的数量阈值,则向所述控制板发送所述目标体的数量。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电梯的内部的梯内摄像头;
所述梯内摄像头用于对电梯的内部进行拍摄,得到第二图像;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识别所述第二图像是否存在人脸,若存在人脸且所述人脸与预存的人脸相同,则获取与所述人脸对应的楼层信息,并向所述控制板发送包含与所述人脸对应的楼层信息的停梯信息。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还用于识别电梯内的可用空间,若所述可用空间小于预设空间阈值,则向所述控制板发送满载信息;
所述控制板还用于根据所述满载信息确定满载信号,并向所述轿顶板发送所述满载信号;
所述轿顶板还用于根据所述满载信号对所述电梯进行控制。
8.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在识别所述第一图像中的上行区域和下行区域是否存在目标体时,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厅外摄像头的焦距、目标体的实际高度和所述目标体在感光元件上的高度,确定所述目标体与所述厅外摄像头的距离d;
获取所述厅外摄像头到目标区域的最大距离dmax,所述dmax根据所述厅外摄像头的安装高度和预设的第一距离确定,其中,所述目标区域为所述上行区域或所述下行区域,所述预设的第一距离为所述厅外摄像头的检测范围的最大直线距离;
获取所述厅外摄像头到目标区域的最小距离dmin,所述dmin根据所述厅外摄像头的安装高度和预设的第二距离确定,其中,所述预设的第二距离为所述厅外摄像头的检测范围的最小直线距离;
若所述厅外摄像头与竖直方向上的夹角在[-θ,0°)之间,且dmin≤d≤dmax,则判定所述上行区域存在所述目标体,所述θ为预设的夹角;
若所述厅外摄像头与竖直方向上的夹角在[0°,θ]之间,且dmin≤d≤dmax,则判定所述下行区域存在所述目标体;
若所述厅外摄像头与竖直方向上的夹角既不在[-θ,0°)之间,也不在[0°,θ]之间,则判定所述上行区域和所述下行区域均不存在所述目标体。
CN202210421910.1A 2022-04-21 2022-04-21 电梯系统和电梯控制方法 Active CN11456036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421910.1A CN114560364B (zh) 2022-04-21 2022-04-21 电梯系统和电梯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421910.1A CN114560364B (zh) 2022-04-21 2022-04-21 电梯系统和电梯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560364A CN114560364A (zh) 2022-05-31
CN114560364B true CN114560364B (zh) 2023-09-19

Family

ID=817209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421910.1A Active CN114560364B (zh) 2022-04-21 2022-04-21 电梯系统和电梯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56036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321287B (zh) * 2022-08-30 2023-10-27 菱王电梯有限公司 控制方法、电子设备、电梯及电梯系统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600087A (en) * 1983-07-22 1986-07-15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Apparatus for registering elevator call
JPH01110486A (ja) * 1987-10-22 1989-04-27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エレベータの呼び登録装置
JP2003341945A (ja) * 2002-05-27 2003-12-03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エレベータの呼び登録装置
JP2005306584A (ja) * 2004-04-26 2005-11-04 Nec Corp エレベータ自動運転システム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11093649A (ja) * 2009-10-29 2011-05-12 Mitsubishi Electric Building Techno Service Co Ltd エレベータシステム
JP2014231423A (ja) * 2013-05-29 2014-12-11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エレベータ装置
CN106276441A (zh) * 2015-05-26 2017-01-04 江苏施塔德电梯有限公司 智能化呼梯系统
CN108483152A (zh) * 2018-04-10 2018-09-04 深圳市零度智控科技有限公司 预约乘梯系统、实现方法及后台服务器、存储介质
CN108639880A (zh) * 2018-05-14 2018-10-12 广州广日电梯工业有限公司 基于图像识别的电梯群控系统及方法
KR20190095783A (ko) * 2018-02-07 2019-08-16 김정표 엘리베이터 운행 제어 방법 및 엘리베이터 운행 제어 시스템
CN110266952A (zh) * 2019-06-28 2019-09-2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图像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CN110451367A (zh) * 2019-08-26 2019-11-15 四川科莱电梯股份有限公司 超高层电梯目的层群控系统
CN113716407A (zh) * 2021-08-20 2021-11-30 青岛海纳云科技控股有限公司 一种自适应电梯调度方法及电梯调度系统
CN113879923A (zh) * 2021-08-31 2022-01-04 北京声智科技有限公司 电梯控制方法、系统、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I124003B (fi) * 2012-06-04 2014-01-31 Kone Corp Hissijärjestelmä

Patent Citation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600087A (en) * 1983-07-22 1986-07-15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Apparatus for registering elevator call
JPH01110486A (ja) * 1987-10-22 1989-04-27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エレベータの呼び登録装置
JP2003341945A (ja) * 2002-05-27 2003-12-03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エレベータの呼び登録装置
CN1462717A (zh) * 2002-05-27 2003-12-24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的呼叫登记装置
JP2005306584A (ja) * 2004-04-26 2005-11-04 Nec Corp エレベータ自動運転システム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11093649A (ja) * 2009-10-29 2011-05-12 Mitsubishi Electric Building Techno Service Co Ltd エレベータシステム
JP2014231423A (ja) * 2013-05-29 2014-12-11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エレベータ装置
CN106276441A (zh) * 2015-05-26 2017-01-04 江苏施塔德电梯有限公司 智能化呼梯系统
KR20190095783A (ko) * 2018-02-07 2019-08-16 김정표 엘리베이터 운행 제어 방법 및 엘리베이터 운행 제어 시스템
CN108483152A (zh) * 2018-04-10 2018-09-04 深圳市零度智控科技有限公司 预约乘梯系统、实现方法及后台服务器、存储介质
CN108639880A (zh) * 2018-05-14 2018-10-12 广州广日电梯工业有限公司 基于图像识别的电梯群控系统及方法
CN110266952A (zh) * 2019-06-28 2019-09-2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图像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CN110451367A (zh) * 2019-08-26 2019-11-15 四川科莱电梯股份有限公司 超高层电梯目的层群控系统
CN113716407A (zh) * 2021-08-20 2021-11-30 青岛海纳云科技控股有限公司 一种自适应电梯调度方法及电梯调度系统
CN113879923A (zh) * 2021-08-31 2022-01-04 北京声智科技有限公司 电梯控制方法、系统、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电梯现场总线系统的优化设计;汤志强;马钧华;杨雅薇;;轻工机械(04);64-88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560364A (zh) 2022-05-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36899B (zh) 基于视频的电梯门检测系统和方法
US9090433B2 (en) Elevator system and elevator group control system that includes a standby operation
US20130048436A1 (en) Automated elevator car call prompting
KR100979752B1 (ko) 주차장 관리 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CN109279466B (zh) 电梯乘客的异常移动的自动检测
KR20200044196A (ko) 주차 제어 장치, 주차 제어 방법 및 주차 제어 시스템
CN114560364B (zh) 电梯系统和电梯控制方法
CN110950206B (zh) 乘客的移动检测系统、检测方法、呼梯控制方法、可读存储介质及电梯系统
EP3505477A2 (en) Determination of non-normal elevator calling request in an automatic elevator calling request system
CN115246606B (zh) 电梯控制方法、装置及电梯
US9682843B2 (en) Elevator group management system
EP3318524B1 (en) Destination dispatch passenger detection
CN110371810B (zh) 电梯轿厢利用率实时计算系统
US20240150153A1 (en) Method for operating an elevator system and elevator system
CN113860097B (zh) 一种电梯调度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307112B (zh) 智能楼宇管理方法、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4394495A (zh) 一种召梯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9850708B (zh) 一种控制电梯的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JP6649662B1 (ja) エレベータ群管理装置およびエレベータ群管理方法
JPH04125276A (ja) エレベーターの制御装置
JPH07257833A (ja) エレベーターの制御装置
JP7063405B1 (ja) 移動体の管理システムおよびエレベーター
JPH0395082A (ja) エレベータ制御装置
JP2004277120A (ja) エレベータの群管理制御装置
JPH05776A (ja) エレベーターの呼び登録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