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558231B - 导管过渡结构、导管和阻流导管 - Google Patents

导管过渡结构、导管和阻流导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558231B
CN114558231B CN202011364470.8A CN202011364470A CN114558231B CN 114558231 B CN114558231 B CN 114558231B CN 202011364470 A CN202011364470 A CN 202011364470A CN 114558231 B CN114558231 B CN 11455823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ction
catheter
wire
transition
met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36447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558231A (zh
Inventor
寸雨曦
刘云云
林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croport Neurotech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croport Neurotech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croport Neurotech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croport Neurotech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364470.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558231B/zh
Publication of CN1145582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55823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55823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55823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0043Catheters; Hollow probes characterised by structural featur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0043Catheters; Hollow probes characterised by structural features
    • A61M25/0045Catheters; Hollow probes characterised by structural features multi-layered, e.g. coated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0043Catheters; Hollow probes characterised by structural features
    • A61M25/005Catheters; Hollow probes characterised by structural features with embedded materials for reinforcement, e.g. wires, coils, braid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0067Catheters; Hollow probe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stal end, e.g. tips
    • A61M25/0068Stat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atheter tip, e.g. shape, atraumatic tip, curved tip or tip structur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10Balloon cathet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0043Catheters; Hollow probes characterised by structural features
    • A61M2025/0063Catheters; Hollow probes characterised by structural features having means, e.g. stylets, mandrils, rods or wires to reinforce or adjust temporarily the stiffness, column strength or pushability of catheters which are already inserted into the human bod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30/00Energy generation of nuclear origin
    • Y02E30/30Nuclear fission reactor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导管过渡结构及包含该导管过渡结构的导管和阻流导管,导管过渡结构径向上从外至内依次包括外层、中间层、内层,中间层包括金属加强层,外层和所述内层为高分子层;导管过渡结构轴向上依次包括第一段、过渡段、第二段,第一段的中间层金属体积比大于第二段的中间层金属体积比;过渡段的中间层金属体积比从连接第一段的一端至连接第二段的另一端逐渐减小。如此设置,可以解决导管过渡位置力学性能突兀造成的推送力大、对血管壁刺激性强,过弯能力和到位能力差等问题。

Description

导管过渡结构、导管和阻流导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导管过渡结构以及包含该导管过渡结构的导管和阻流导管。
背景技术
导管是介入治疗领域中一种关键的器械,它的作用通常是插入血管等生物管腔,并通过这些生物管腔到达需要治疗或诊断的病变位置。基于导管的作用方式,其必须满足在生物管腔中的输送性能,且在输送过程中不能对生物管腔造成伤害。在一些治疗领域中,特别是在颅内血管的治疗领域中,要求导管能够到达比较迂曲或比较远的血管。为了能到达较远的病变位置,导管需要满足一定的力学性能,比如力的传递性能、远端过弯能力等。
通常情况下,导管主要是由内层、加强层、外层组成的三层结构,导管的内层和外层通常采用高分子管材制成,而加强层通常为金属丝、高分子丝、或管材制成的加强结构,加强层嵌入内层与外层之间。导管不同部位所需求的力学性能不同,因此在导管的管体上通常有过渡结构,常见的过渡结构有外层材料的过渡、中间层缠绕密度或PPI(pitchperinch,每英寸单位的节距数量)的过渡、管体外径的过渡等。
现有技术中,常见的过渡结构通常存在力学性能过渡突兀的问题,导致导管在输送过程中推送力大,对血管壁刺激性强,过弯能力差,到位能力受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导管过渡结构和一种阻流导管,以解决现有的导管中,过渡位置力学性能突兀造成的推送力大、对血管壁刺激性强,过弯能力和到位能力差等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导管过渡结构,其径向上从外至内依次包括:外层、中间层、内层,中间层包括金属加强层,外层和内层为高分子层;导管过渡结构沿轴向上依次包括第一段、过渡段、第二段,第一段的中间层金属体积比大于第二段的中间层金属体积比;过渡段的中间层金属体积比从连接第一段的一端至连接第二段的另一端逐渐减小。
优选的,第二段的中间层金属体积比与第一段的中间层金属体积比之间的比值大于等于0.5且小于1。
优选的,第一段的中间层金属体积比为0.1~0.7,第二段的中间层金属体积比为0~0.6。
优选的,过渡段的长度为0,第一段与第二段相连接,第一段至第二段的中间层金属体积比阶梯型突变。
优选的,过渡段的长度为0-100mm。
优选的,第一段的外径大于第二段的外径。
优选的,第一段的外径为0.5mm~3.2mm,第二段的外径为大于等于0.3mm且小于3.2mm。
优选的,金属加强层的材料为不锈钢、金、银、钨、铜、镍钛、金属合金中一种或任意几种的组合。
优选的,中间层包括金属丝材编织结构、金属丝材螺旋缠绕结构、金属管材切割结构中的一种或任意几种的组合。
优选的,中间层包括金属丝材编织结构或金属丝材螺旋缠绕结构或两者的组合,中间层部分或全部丝材在第一段的丝径大于在第二段的丝径;或者,中间层包括金属管材切割结构,中间层中金属管材切割结构在第一段的厚度大于在第二段的厚度。
优选的,中间层包括金属管材切割结构,金属管材切割结构分为金属区和切割镂空区,第一段的中间层的切割镂空区的体积比例小于第二段的中间层的切割镂空区的体积比例。
优选的,第一段的中间层的切割镂空区的体积比例为0~0.5,第二段的中间层的切割镂空区的体积比例为0.3~1。
优选的,第一段的中间层为金属丝材编织结构和金属丝材螺旋缠绕结构的组合,第二段的中间层为金属丝材编织结构或者金属丝材螺旋缠绕结构中的一种;或者,第一段的中间层为金属丝材编织结构和金属管材切割结构的组合,第二段的中间层为金属丝材编织结构或者金属管材切割结构中的一种;或者,第一段的中间层为金属管材切割结构和金属丝材螺旋缠绕结构的组合,第二段的中间层为金属管材切割结构或者金属丝材螺旋缠绕结构中的一种。
优选的,中间层包括金属丝材编织结构,金属丝材编织结构在第一段的中间层的丝头数大于在第二段的中间层的丝头数。
优选的,第一段的中间层的丝头数为4-128根,第二段的中间层的丝头数为0-127根。
优选的,过渡段中包含断丝点,断丝点的位置上至少一根编织丝被截断,编织丝被截断后只保留靠近第一段的部分。
优选的,断丝点在轴向上均匀分布,或者,断丝点在轴向上非均匀分布。
优选的,金属丝材编织结构为一股单丝编织结构,断丝点位于金属丝材编织结构中两股丝的交点处,断丝点的位置上一根或两根编织丝被截断。
优选的,高分子层的材料为聚醚嵌段聚酰胺、尼龙、聚氨酯、聚四氟乙烯、高密度聚乙烯、低密度聚乙烯、混有降低摩擦系数添加剂的聚醚嵌段聚酰胺、聚烯烃弹性体等材料中的一种或几种。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导管过渡结构,径向上从外至内依次包括外层、中间层、内层,中间层包括金属加强层,外层和内层为高分子层;导管过渡结构轴向上依次包括第一段、第二段,第一段的中间层金属体积比大于第二段的中间层金属体积比,第一段至第二段的中间层金属体积比阶梯型突变。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导管,包括上述任意一种的导管过渡结构。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阻流导管,包括内管、外管、阻流元件,外管套设于内管的外部,阻流导管的内管和/或外管的远端包括上述任意一种的导管过渡结构,阻流元件的近端固定于外管,阻流元件的远端固定于外管或者内管。
优选的,阻流元件为球囊、密网编织结构或者带膜的金属骨架结构中的任意一种。
优选的,内管和/或外管上的导管过渡结构的远端的外径小于内管和/或外管的近端的外径。
综上,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导管过渡结构,径向上从外至内依次包括外层、中间层、内层,中间层包括金属加强层,外层和内层为高分子层;导管过渡结构沿轴向上依次包括第一段、过渡段、第二段,第一段的中间层金属体积比大于第二段的中间层金属体积比;过渡段的中间层金属体积比从连接第一段的一端至连接第二段的另一端逐渐减小。此外,本发明还提供包含上述导管过渡结构的导管和阻流导管。本发明提供的导管过渡结构、导管和阻流导管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提供的导管过渡结构能使导管力学性能变化平滑,从而提高了导管过渡位置的抗弯折能力和轴向力的传递性能,使导管在推送过程中能顺利通过迂曲血管同时减小对血管壁的刺激,即提高了导管的过弯能力。
2.本发明提供的导管过渡结构使导管的远端具有小的中间层金属体积比,导管的远端柔软度大,使导管能到位到更远的血管位置,即提高了导管的到位能力。
3.本发明提供的导管过渡结构可以使导管的远端具有小的外径,进一步提高导管的过弯能力和到位能力,且减小对血管的损伤。
4.本发明提供的导管过渡结构用于阻流导管时,可以将阻流元件的一端固定于导管过渡结构,如此设置,可以减小阻流元件与导管主体固定位置的硬度,提高阻流导管在输送过程中的推送力。
5.本发明提供的导管过渡结构用于阻流导管时,可以将阻流导管的一端固定于导管过渡结构中外径减小的位置,控制阻流元件与导管主体固定位置的外径,控制导管整体外径,从而适配更大管腔的抽吸导管或支撑导管,以用于取出较大的血栓。
附图说明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将会理解,提供的附图用于更好地理解本发明,而不对本发明的范围构成任何限定。其中:
图1是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提供的导管过渡结构的截面图;
图2是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提供的导管过渡结构中的中间层的展开图(过渡前);
图3是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提供的导管过渡结构中的中间层的展开图;
图4是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提供的导管过渡结构中的中间层的展开图;
图5是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提供的导管过渡结构中的中间层的展开图;
图6是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提供的导管过渡结构中的中间层的展开图;
图7是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提供的导管过渡结构中的中间层的展开图;
图8是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提供的导管过渡结构中的中间层的展开图;
图9是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提供的导管过渡结构中的中间层的展开图;
图10是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提供的导管过渡结构中的中间层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提供的导管过渡结构中的中间层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提供的阻流导管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提供的阻流导管的远端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提供的阻流导管的示意图。
附图中:
1-外层;2-中间层;3-内层;4-管腔;11-第一段;12-过渡起始位置;13-过渡段;14-过渡结束位置;15-第二段;21-金属丝材螺旋缠绕结;22-金属管材切割结构;23-金属管材切割结构;100-阻流导管管体;101-内管;102-外管;200-阻流元件;300-导管过渡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优点和特征更加清楚,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未按比例绘制,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此外,附图所展示的结构往往是实际结构的一部分。特别的,各附图需要展示的侧重点不同,有时会采用不同的比例。
如在本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以及“该”包括复数对象,除非内容另外明确指出外。如在本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中所使用的,术语“或”通常是以包括“和/或”的含义而进行使用的,除非内容另外明确指出外,术语“近端”通常是靠近操作者的一端,术语“远端”通常是靠近患者靠近病灶的一端。
本发明的核心思想在于提供一种导管过渡结构和包含该导管过渡结构的阻流导管。
以下参考附图进行描述,为了便于理解,对各图所代表的含义进行解释:图2-图9为导管过渡结构中中间层2沿轴向剖开后的展开图,其中,图2为导管过渡结构中中间层2在断丝前的完整编织的结构图,图3-图9是不同实施例中中间层2在断丝后的结构图。图2-图9中从左至右为轴向方向、面向阅读者的方向为中间层2的外表面,图2-图9中左边位置为前方位置,右边位置为后方位置,从左至右规定为从前至后,前方位置靠近第一段11,后方位置靠近第二段15,从前至后为轴向方向。且在图2-9中,在沿轴向剖开后的展开图中设一个z轴和z’轴,z轴与导管的轴向方向平行,z’轴与导管的轴向方向垂直,在下面的实施例中不再赘述。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导管过渡结构,图1是该导管过渡结构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实施例一提供的导管过渡结构在径向上从外至内依次包括:外层1、中间层2、内层3,中间层2嵌入外层1与内层3之间。图2是该实施例提供的导管过渡结构在过渡前的中间层2的展开图,图3是该实施例提供的导管过渡结构的中间层2的展开图。如图2所示,导管过渡结构在过渡前为16股丝编织的结构,16股丝中,8股丝从前至后为顺时针方向缠绕,另外8股丝从前至后为逆时针方向缠绕;其中规定从前至后顺时针方向缠绕的丝为x(x=1-8),从前至后逆时针方向缠绕的丝为y(y=1-8),两股丝的交点为x-y;因为图2-9为中间层2的展开图,实际上图中最上方与最下方是连接的,图中最下方的交点编号与相同轴向位置的最上方的编号相同;在本发明中所说的顺时针和逆时针都为示意图中丝从前至后的缠绕方向,为了方便叙述,在下文中不再强调从前至后。例如,图中标记为1-1的点为第1股顺时针方向缠绕的丝(x=1)与第1股逆时针方向缠绕的丝(y=1)的交点,从轴向方向看,标记为1-1的点顺时针方向的丝为x=1,逆时针方向的丝为y=1,依次类推,编织结构中所有的交点都有一个标记x-y。每一股丝在依次与8股另一个方向缠绕的所有丝交叠后,又重复交叠第一股另一个方向的丝,因此交点的标记x-y是重复循环的,例如,x=1的丝,与逆时针方向缠绕的丝依次形成交点1-1、1-2、1-3、1-4、1-5、1-6、1-7、1-8、1-1、1-2……依次类推。
如图3所示,导管过渡结构在轴向上依次包括第一段11(图3中未示)、过渡起始位置12、过渡段13、过渡结束位置14、第二段15,过渡起始位置12和过渡结束位置14为中间层金属体积比开始变化和结束变化的轴向位置,过渡起始位置12与过渡结束位置14之间为过渡段13,过渡起始位置12与过渡结束位置14在中间层展开图上显示为一条线,在实际管材结构中显示为一个封闭环形,封闭环形形状与导管在此轴向位置的形状相同。中间层金属体积比指的是导管在轴向上的任意一段中,中间层金属(包括金属合金)的体积占整体体积的比例,从微积分的角度看,导管在轴向上的任意一个位置,中间层金属体积比为该位置的横截面中,中间层的截面面积与整体截面面积(导管的截面为圆环)的比。第一段11的中间层结构与图2所示的中间层结构相同,即第一段11的中间层2为16股丝的完整编织结构。从过渡起始位置12开始,导管过渡结构的中间层结构发生变化,变化方式为在特定的几个编织丝与编织丝之间的交点断丝,这些断丝的点称为断丝点。断丝点为截断丝材发生的点,在该实施例中,断丝点位于编织丝与编织丝之间的交点,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断丝点也可以位于编织丝上的任意位置。丝材截断后只保留靠近第一段11的部分,断丝点在图3中以打圈的形式示出,该实施例提供的导管过渡结构的断丝点为:x-y、x+2-y+2、x+4-y+4、x+6-y+6,每两个断丝点都不在同一轴向截面上,即在z轴上的投影位置不同。断丝点x+2-y+2为在轴向上位于断丝点x-y后方最近的一个x+2-y+2交点,即断丝点x-y的z轴位置和断丝点x+2-y+2的z轴位置之间的平面内没有满足编号为x-y和x+2-y+2的交点。具体的,首先,导管过渡结构的第一个断丝点为位于过渡起始位置12上的交点1-1,在断丝点1-1上,将顺时针方向缠绕的丝x=1与逆时针方向缠绕的丝y=1截断,截断后,在截断位置的后方不再有x=1和y=1的编织丝;接着,以上一个断丝点的轴向位置为起点,沿导管轴向方向向后方寻找第一个1+2-1+2交点(即3-3),以该3-3交点为第二个断丝点,将将顺时针方向缠绕的丝x=3与逆时针方向缠绕的丝y=3截断,截断后,在截断位置的后方不再有x=3和y=3的编织丝;然后,以上一个断丝点的轴向位置为起点,沿导管轴向方向向后方寻找第一个1+4-1+4交点(即5-5),以该5-5交点为第三个断丝点,将将顺时针方向缠绕的丝x=5与逆时针方向缠绕的丝y=5截断,截断后,在截断位置的后方不再有x=5和y=5的编织丝;最后,以上一个断丝点的轴向位置为起点,沿导管轴向方向向后方寻找第一个1+6-1+6交点(即7-7),以该7-7交点为第四个断丝点,将将顺时针方向缠绕的丝x=7与逆时针方向缠绕的丝y=7截断,截断后,在截断位置的后方不再有x=7和y=7的编织丝,断丝点在图3中以打圈的方式示出。最后一个断丝点7-7所在轴向位置为过渡结束位置14,在第二段15中,所有单数编号的丝都被截断了,过渡结束位置14之后的位置(即第二段15)中间层结构为8股丝编织,其中,4股丝以顺时针方向缠绕,4股丝以逆时针方向缠绕。同一轴向位置上编织丝的根数称为丝头数,在该实施例中,一股编织丝为一根编织丝,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一股编织丝还可以为多根编织丝,例如一股编织丝为2-4根编织丝,一股多根编织丝并行编织或者一股多根编织丝扭结后编织;在一股多根编织丝的实施例中,在断丝点,可以截断一股中的一根丝,也可以截断一股中的多根丝。过渡结束位置14之后的位置称为第二段15,第二段15的中间层体积为第一段11的一半,第一段11的中间层金属体积比大于第二段15中间层金属体积比。过渡起始位置12的中间层金属体积比与第一段11的相同,过渡结束位置14的中间层金属体积比与第二段15的相同,过渡起始位置12与过渡结束位置14之间为过渡段13,过渡段13的中间层金属体积比从过渡起始位置12至过渡结束位置14逐渐减小。
在该实施例中,过渡段13的长度为50mm;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过渡段13的长度还可以为0-100mm中的任意长度,示例性的,过渡段13的长度为0mm,20mm,40mm,60mm,75mm,80mm,90mm,100mm。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个断丝点可以设置为交点1-2、1-3、2-4等任意交点;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断丝点的规律可以不同于实施例一,例如依次为1-1、5-5、3-3、7-7,或者依次为1-1、3-5、5-3、7-7,或者依次为1-3、3-5、5-7、7-1等等;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断丝点中x和/或y的编号可以为单双数都有,第二段15的编织结构可以不完全是等间距的,例如断丝点依次为1-1、2-3、4-5、6-7,再例如断丝点依次为1-1、2-4、5-6、7-8等;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截断丝的根数可以为1-16根中的任意根数,例如只截断x=1的丝;例如只留y=1的丝,截断其他所有丝,形成单股丝螺旋缠绕的结构;再例如,截断x=1,x=3,x=5,x=7,y=1,y=3,y=5的丝,留下9股丝形成不完全等间距的编织结构;再例如,逐渐截断所有的16股丝,形成中间层金属体积比逐渐减小的过渡段13和中间层金属体积比为0的第二段15;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在两个相邻断丝点的轴向位置之间,可以包含若干个相同编号的点,例如,以上一个断丝点的轴向位置为起点,沿导管轴向方向向后方(示意图中的右侧方向)寻找第2个符合编号的点作为下一个断丝点截断两股丝、或第3个符合编号的点作为下一个断丝点截断两股丝、或第4个符合编号的点作为断丝点截断两股丝;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一部分特定断丝点可以在同一轴向位置(同一z轴位置)上;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断丝点的位置可以不在交点处,以断丝点1-2为例,截断x=1的位置可以为交点1-1和交点1-2之间的任意位置,截断y=2的位置可以为交点2-2与交点8-2之间的任意位置;在该实施例中,总的编织丝的头数为16根,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总的编织丝的头数可以为4-128根,例如4根、32根、48根、64根、128根等,在该发明中,为了叙述方便,以16根编织丝编织结构(一股单根丝,总16股)为代表说明中间层金属体积比变化的方法,其他编织丝根数的中间层金属体积比变化方法可以以此类推。以上所有的截断方法可以根据导管所需要的力学性能进行选择和调整。
在所有实施例中,编织所用的丝材的截面可以是圆形、长方形、三角形、正方形、其他多边形、不规则图形中的任意一种,丝材的截面可以沿着整根丝材相同也可以沿着丝材的长度延伸有所变化。在实施例一中,编织所用的丝材为均匀的圆丝。
在所有实施例中,编织所用的编织丝的材料可以为不锈钢、金、银、钨、铜、金属合金中一种或任意几种的组合,金属合金可以为镍钛合金、钴铬合金、镁合金、钛合金、铝合金等金属合金;在实施例一中,编织所用的编织丝的材料为不锈钢;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编织丝的材料还可以为镍钛合金或钴铬合金;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编织丝的材料为金丝和钨丝,金丝和钨丝的根数比为1:2;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编织丝的材料为镍钛合金和不锈钢,镍钛合金丝和不锈钢丝的根数比为1:1。
在所有实施例中,导管过渡结构的内层3和外层1的材料可以为聚醚嵌段聚酰胺、尼龙、聚氨酯、聚四氟乙烯、高密度聚乙烯、低密度聚乙烯、混有降低摩擦系数添加剂的聚醚嵌段聚酰胺、聚烯烃弹性体等材料中的一种或几种;降低摩擦系数添加剂包括高分子添加剂、有机物添加剂、高分子添加剂等常用的降低摩擦系数的添加剂,降低摩擦系数的添加剂的形态包含粒子、纤维等。在实施例一中,导管过渡结构的内层3的材料为聚四氟乙烯,导管过渡结构的外层1的材料为聚醚嵌段聚酰胺;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导管过渡结构的内层3的材料为聚四氟乙烯,导管过渡结构的外层1的材料为聚醚嵌段聚酰胺和聚氨酯;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导管过渡结构的内层3的材料为高密度聚乙烯,导管过渡结构的外层1的材料为尼龙和混有降低摩擦系数添加剂的聚醚嵌段聚酰胺;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导管过渡结构的内层3的材料为聚四氟乙烯和聚烯烃弹性体,导管过渡结构的外层1的材料为聚氨酯;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导管过渡结构的内层3的材料为聚四氟乙烯,导管过渡结构的外层1的材料为低密度聚乙烯。
在上述所有的实施例中,优选第一段11位于导管的近端,第二段15位于导管的远端。图2-9中所示的图左侧为导管的近端,图右侧为导管的远端,导管过渡结构中远端的中间层金属体积比小于近端的中间层金属体积比。
通过逐渐断丝的方式改变导管中间层金属体积比,可以使导管力学性能变化平滑,从而提高了导管过渡位置的抗弯折能力和轴向力的传递性能,使导管在推送过程中能顺利通过迂曲血管同时减小对血管壁的刺激,即提高了导管的过弯能力。同时,使导管的远端柔软度大和/或使导管的远端外径小,提高了导管的到位能力和过弯能力。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导管过渡结构,导管过渡结构的整体结构与实施例一相似,在此不再赘述。图4为导管过渡结构中的中间层展开图,该实施例中第一段11的中间层结构与图2相似,对于与上述实施例一相同的结构部件,赋予相同标记并省略说明,下面将围绕不同点进行说明。
如图4所示,断丝点在图4中以打圈的形式示出,该实施例提供的导管过渡结构的断丝点为:x-y、x+2-y+6、x+4-y+12(同x+4-y+4)、x+6-y+18(同x+6-y+2),每两个断丝点都不在同一轴向截面上,断丝点x+2-y+6为在轴向上位于断丝点x-y后方最近的一个x+2-y+6交点,即断丝点x-y的z轴位置和断丝点x+2-y+6的z轴位置之间的平面内没有满足编号为x-y和x+2-y+6的交点。每个方向的丝为8股,因此在计算断丝点时,编号超过8的丝需要将编号减去8的倍数,例如1+4-1+12为交点5-13,交点5-13中,13大于8,则13减去8为5,交点5-13实际为交点5-5。具体的,首先,导管过渡结构的第一个断丝点为位于过渡起始位置12上的交点1-1,在断丝点1-1上,将顺时针方向缠绕的丝x=1与逆时针方向缠绕的丝y=1截断,截断后,在截断位置的后方不再有x=1和y=1的编织丝;接着,以上一个断丝点的轴向位置为起点,沿导管轴向方向向后方寻找第一个1+2-1+6交点(即3-7),以该3-7交点为第二个断丝点,将顺时针方向缠绕的丝x=3与逆时针方向缠绕的丝y=7截断,截断后,在截断位置的后方不再有x=3和y=7的编织丝;然后,以上一个断丝点的轴向位置为起点,沿导管轴向方向向后方寻找第一个1+4-1+4(即5-5)交点,以该5-5交点为第三个断丝点,将将顺时针方向缠绕的丝x=5与逆时针方向缠绕的丝y=5截断,截断后,在截断位置的后方不再有x=5和y=5的编织丝;最后,以上一个断丝点的轴向位置为起点,沿导管轴向方向向后方寻找第一个1+6-1+2(即7-3)交点,以该7-3交点为第四个断丝点,将顺时针方向缠绕的丝x=7与逆时针方向缠绕的丝y=3截断,截断后,在截断位置的后方不再有x=7和y=3的编织丝。断丝点在图4中以打圈的方式示出。最后一个断丝点7-3所在轴向位置为过渡结束位置14,因为编织结构中所有单数编号的丝都被截断了,过渡结束位置14往后的中间层结构为8股丝编织,其中,4股丝以顺时针方向缠绕,4股丝以逆时针方向缠绕。过渡结束位置14往后(图示过渡结束位置14的右侧)称为第二段15,第第二段15的中间层编织结构的丝头数为第一段11的一半,因此,第二段15的中间层体积为第一段11的一半,第一段11的中间层金属体积比大于第二段15中间层金属体积比。过渡起始位置12的中间层金属体积比与第一段11的相同,过渡结束位置14的中间层金属体积比与第二段15的相同,过渡起始位置12与过渡结束位置14之间为过渡段13,过渡段13的中间层金属体积比从过渡起始位置12至过渡结束位置14逐渐减小。
在上述所有的实施例中,优选第一段11位于导管的近端,第二段15位于导管的远端。图2-9中所示的图左侧为导管的近端,图右侧为导管的远端,导管过渡结构中远端的中间层金属体积比小于近端的中间层金属体积比。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导管过渡结构,导管过渡结构的整体结构与实施例一相似,在此不再赘述。图5为导管过渡结构中的中间层展开图,该实施例中第一段11的中间层结构与图2相似,对于与上述实施例一相同的结构部件,赋予相同标记并省略说明,下面将围绕不同点进行说明。
如图5所示,断丝点在图5中以打圈的形式示出,与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不同的是,每一个断丝点只截断x、y中一股丝,x和y交替断丝,断丝规律为:x-y点断x、x+1-y+3点断y+3、x+2-y+6点断x+2,x+3-y+9(同x+3-y+1)点断y+1,x+4-y+12(同x+3-y+4)点断x+4、x+5-y+15(同x+5-y+7)点断y+7,x+6-y+18(同x+6-y+2)点断x+6、x+7-y+21(同x+3-y+5)点断y+5。断丝点每两个都不在同一轴向截面上,断丝点x+1-y+3为在轴向上位于断丝点x-y后方最近的一个x+1-y+3交点,即断丝点x-y的z轴位置和断丝点x+1-y+3的z轴位置之间的平面内没有满足编号为x-y和x+1-y+3的交点。具体的,首先,导管过渡结构的第一个断丝点为位于过渡起始位置12上的交点1-2,在断丝点1-2上,将顺时针方向缠绕的丝x=1截断,截断后,在截断位置的后方不再有x=1的编织丝;然后,以上一个断丝点的轴向位置为起点,沿导管轴向方向向后方寻找第一个1+1-2+3(即2-5)交点,以该2-5交点为第二个断丝点,将逆时针方向缠绕的丝y=5截断,截断后,在截断位置的后方不再有y=5的编织丝;接着,以上一个断丝点的轴向位置为起点,沿导管轴向方向向后方寻找第一个1+2-2+6(即3-8)交点,以该3-8交点为第三个断丝点,将顺时针方向缠绕的丝x=3截断,截断后,在截断位置的后方不再有x=3的编织丝;然后,以上一个断丝点的轴向位置为起点,沿导管轴向方向向后方寻找第一个1+3-2+9(即4-3)交点,以该4-3交点为第四个断丝点,将逆时针方向缠绕的丝y=3截断,截断后,在截断位置的后方不再有y=3的编织丝;接着,以上一个断丝点的轴向位置为起点,沿导管轴向方向向后方寻找第一个1+4-2+12(即5-6)交点,以该5-6交点为第五个断丝点,将顺时针方向缠绕的丝x=5截断,截断后,在截断位置的后方不再有x=5的编织丝;然后,以上一个断丝点的轴向位置为起点,沿导管轴向方向向后方寻找第一个1+5-2+15(即6-1)交点,以该6-1交点为第六个断丝点,将逆时针方向缠绕的丝y=1截断,截断后,在截断位置的后方不再有y=1的编织丝;接着,以上一个断丝点的轴向位置为起点,沿导管轴向方向向后方寻找第一个1+6-2+18(即7-4)交点,以该7-4交点为第七个断丝点,将顺时针方向缠绕的丝x=7截断,截断后,在截断位置的后方不再有x=7的编织丝;最后,以上一个断丝点的轴向位置为起点,沿导管轴向方向向后方寻找第一个1+7-2+21(即8-7)交点,以该8-7交点为第八个断丝点,将逆时针方向缠绕的丝y=7截断,截断后,在截断位置的后方不再有y=7的编织丝。最后一个断丝点8-7所在轴向位置为过渡结束位置14,因为所有单数编号的丝都被截断了,过渡结束位置14往后的中间层结构为8股丝编织,其中,4股丝以顺时针方向缠绕,4股丝以逆时针方向缠绕。过渡结束位置14往后称为第二段15,第二段15的中间层丝头数为第一段11的一半,第二段15的中间层金属体积为第一段11的一半,第一段11的中间层金属体积比大于第二段15中间层金属体积比。过渡起始位置12的中间层金属体积比与第一段11的相同,过渡结束位置14的中间层金属体积比与第二段15的相同,过渡起始位置12与过渡结束位置14之间为过渡段13,过渡段13的中间层金属体积比从过渡起始位置12至过渡结束位置14逐渐减小。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个断丝点可以设置为交点1-5、1-3、2-4等任意交点;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断丝点的规律可以不同于实施例三,例如依次为1-1截断x=1、5-5截断y=5、3-3截断x=3、7-7截断y=7,1-1截断y=1、5-5截断x=5、3-3截断y=3、7-7截断x=7,或者依次为1-1截断x=1、3-5截断y=5、5-3截断x=5、7-7截断y=7、1-3截断y=3、3-7截断x=3、5-1截断y=1、7-5截断x=7,或者依次为1-1截断x=1、5-5截断y=5、3-3截断x=3、7-7截断y=7、5-5截断x=5、3-3截断y=3、7-7截断x=7、1-1截断y=1,或者依次为1-1截断x=1、2-3截断y=3、3-5截断x=3、4-7截断y=7、5-3截断x=5、6-5截断y=5、7-7截断x=7、8-1截断y=1等等;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断丝点中x和/或y的编号可以为单双数都有,第二段15的编织结构可以不完全是等间距的,例如断丝点依次为1-1截断x=1、2-3截断y=3、4-5截断x=4、6-7截断y=7、7-1截断x=7、1-2截断y=2、2-3截断x=2、3-4截断y=4等;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截断丝的头数可以为1-16根,例如只截断y=1的丝;例如只留x=1的丝,截断其他所有丝,形成单股丝coil的结构;再例如,截断x=1,x=3,x=5,y=1,y=3,y=5,y=7的丝,留下9股丝形成不完全等间距的编织结构;再例如,逐渐截断所有的16股丝,形成中间层金属体积比逐渐减小的过渡段13和中间层金属体积比为0的第二段15;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在两个相邻断丝点的轴向位置之间,可以包含若干个相同编号的点,例如,以上一个断丝点的轴向位置为起点,沿导管轴向方向向后方(图示右侧)寻找第2个符合编号的点作为下一个断丝点截断其中一股丝、或第3个符合编号的点作为断丝点并截断其中一股丝、或第4个符合编号的点作为断丝点并截断其中一股丝;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一部分特定断丝点可以在同一轴向位置上;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断丝点的位置可以不在交点处,以断丝点1-2为例,截断x=1的位置可以为交点1-1和交点1-2之间的任意位置,截断y=2的位置可以为交点2-2与交点8-2之间的任意位置;在该实施例中,总的编织丝的根数为16根,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总的编织丝的根数可以为4-128根,例如4根、32根、48根、64根、128根等,在该发明中,为了叙述方便,以16根编织丝编织结构(一股单根丝,总16股)为代表说明中间层金属体积比变化的方法,其他编织丝根数的中间层金属体积比变化方法可以以此类推。以上所有的截断方法可以根据导管所需要的力学性能进行选择和调整。
在上述所有的实施例中,优选第一段11位于导管的近端,第二段15位于导管的远端。图2-9中所示的图左侧为导管的近端,图右侧为导管的远端,导管过渡结构中远端的中间层金属体积比小于近端的中间层金属体积比。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导管过渡结构,导管过渡结构的整体结构与实施例一相似,在此不再赘述。图6为导管过渡结构中的中间层展开图,该实施例中第一段11的中间层结构与图2相似,对于与上述实施例一相同的结构部件,赋予相同标记并省略说明,下面将围绕不同点进行说明。
如图6所示,断丝点在图6中以打圈的形式示出,与实施例三相似,每一个断丝点只截断x、y中一股丝,x和y交替断丝,但是在断第5股丝时,因为断丝点重复且x的丝已经被截断了,所以在第5个断丝点和第4个断丝点都截断y的丝,之后再x,y交替断丝。断丝规律为:x-y点断x、x+2-y+6点断y+6、x+4-y+12(同x+4-y+4)点断x+4,x+6-y+18(同x+4-y+2)点断y+2,x+8-y+24(同x-y)点断y、x+10-y+30(同x+2-y+6)点断x+2,x+12-y+36(同x+4-y+4)点断y+4、x+14-y+42(同x+6-y+2)点断x+6。每两个断丝点都不在同一轴向截面上,断丝点x+2-y+6为在轴向上位于断丝点x-y后方最近的一个x+2-y+6交点,即断丝点x-y的z轴位置和断丝点x+2-y+6的轴z轴位置之间的平面内没有满足编号为x-y和x+2-y+6的交点。具体的,首先,导管过渡结构的第一个断丝点为位于过渡起始位置12上的交点1-1,在断丝点1-1上,将顺时针方向缠绕的丝x=1截断,截断后,在截断位置的后方不再有x=1的编织丝;然后,以上一个断丝点的轴向位置为起点,沿导管轴向方向向后方寻找第一个1+2-1+6(即3-7)交点,以该3-7交点为第二个断丝点,将逆时针方向缠绕的丝y=7截断,截断后,在截断位置的后方不再有y=7的编织丝;接着,以上一个断丝点的轴向位置为起点,沿导管轴向方向向后方寻找第一个1+4-1+12(即5-5)交点,以该5-6交点为第三个断丝点,将顺时针方向缠绕的丝x=5截断,截断后,在截断位置的后方不再有x=5的编织丝;然后,以上一个断丝点的轴向位置为起点,沿导管轴向方向向后方寻找第一个1+6-1+18(即7-3)交点,以该7-3交点为第四个断丝点,将逆时针方向缠绕的丝y=3截断,截断后,在截断位置的后方不再有y=3的编织丝;接着,以上一个断丝点的轴向位置为起点,沿导管轴向方向向后方寻找第一个1+8-1+24(即1-1)交点,以该1-1交点为第五个断丝点,将逆时针方向缠绕的丝y=1截断,截断后,在截断位置的后方不再有y=1的编织丝;然后,以上一个断丝点的轴向位置为起点,沿导管轴向方向向后方寻找第一个1+10-1+30(即3-7)交点,以该3-7交点为第六个断丝点,将顺时针方向缠绕的丝x=3截断,截断后,在截断位置的后方不再有x=3的编织丝;接着,以上一个断丝点的轴向位置为起点,沿导管轴向方向向后方寻找第一个1+12-1+36(即5-5)交点,以该5-5交点为第七个断丝点,将逆时针方向缠绕的丝y=5截断,截断后,在截断位置的后方不再有y=5的编织丝;最后,以上一个断丝点的轴向位置为起点,沿导管轴向方向向后方寻找第一个1+14-1+42(即7-3)交点,以该7-3交点为第八个断丝点,将顺时针方向缠绕的丝x=7截断,截断后,在截断位置的后方不再有x=7的编织丝。最后一个断丝点7-3所在的轴向位置为过渡结束位置14,因为所有单数编号的丝都被截断了,过渡结束位置14往后的中间层结构为8股丝编织,其中,4股丝以顺时针方向缠绕,4股丝以逆时针方向缠绕。过渡结束位置14往后称为第二段15,第二段15的丝头数为第一段11的一半,因此第二段15的中间层体积为第一段11的一半,第一段11的中间层金属体积比大于第二段15中间层金属体积比。过渡起始位置12的中间层金属体积比与第一段11的相同,过渡结束位置14的中间层金属体积比与第二段15的相同,过渡起始位置12与过渡结束位置14之间为过渡段13,过渡段13的中间层金属体积比从过渡起始位置12至过渡结束位置14逐渐减小。
在上述所有的实施例中,优选第一段11位于导管的近端,第二段15位于导管的远端。图2-9中所示的图左侧为导管的近端,图右侧为导管的远端,导管过渡结构中远端的中间层金属体积比小于近端的中间层金属体积比。。
实施例五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导管过渡结构,导管过渡结构的整体结构与实施例一相似,在此不再赘述。图7为导管过渡结构中的中间层展开图,该实施例中第一段11的中间层结构与图2相似,对于与上述实施例一相同的结构部件,赋予相同标记并省略说明,下面将围绕不同点进行说明。
如图7所示,断丝点在图7中以打圈的形式示出,与实施例一至实施例四不同的点在于,在该实施例中,只截断顺时针方向的丝x。断丝规律为:x-y、x+1-y+3、x+2-y+6、x+3-y+9(同x+3-y+1)、x+4-y+12(同x+4-y+4)、x+5-y+15(同x+5-y+7)、x+6-y+18(同x+6-y+2)、x+7-y+21(同x+7-y+5)。每两个断丝点都不在同一轴向截面上,断丝点x+1-y+3为在轴向上位于断丝点x-y后方最近的一个x+1-y+3交点,即断丝点x-y的z轴位置和断丝点x+1-y+3的z轴位置之间的平面内没有满足编号为x-y和x+1-y+3的交点。具体的,首先,导管过渡结构的第一个断丝点为位于过渡起始位置12上的交点1-2,在断丝点1-2上,将顺时针方向缠绕的丝x=1截断,截断后,在截断位置的后方不再有x=1的编织丝;接着,以上一个断丝点的轴向位置为起点,沿导管轴向方向向后方寻找第一个1+1-2+3(即2-5)交点,以该2-5交点为第二个断丝点,将顺时针方向缠绕的丝x=2截断,截断后,在截断位置的后方不再有x=2的编织丝;然后,以上一个断丝点的轴向位置为起点,沿导管轴向方向向后方寻找第一个1+2-2+6(即3-8)交点,以该3-8交点为第三个断丝点,将顺时针方向缠绕的丝x=3截断,截断后,在截断位置的后方不再有x=3的编织丝;接着,以上一个断丝点的轴向位置为起点,沿导管轴向方向向后方寻找第一个1+3-2+9(即4-3)交点,以该4-3交点为第四个断丝点,将顺时针方向缠绕的丝x=4截断,截断后,在截断位置的后方不再有x=4的编织丝;然后,以上一个断丝点的轴向位置为起点,沿导管轴向方向向后方寻找第一个1+4-2+12(即5-6)交点,以该5-6交点为第五个断丝点,将顺时针方向缠绕的丝x=5截断,截断后,在截断位置的后方不再有x=5的编织丝;接着,以上一个断丝点的轴向位置为起点,沿导管轴向方向向后方寻找第一个1+5-2+15(即6-1)交点,以该6-1交点为第六个断丝点,将顺时针方向缠绕的丝x=6截断,截断后,在截断位置的后方不再有x=6的编织丝;然后,以上一个断丝点的轴向位置为起点,沿导管轴向方向向后方寻找第一个1+6-2+18(即7-4)交点,以该7-4交点为第七个断丝点,将顺时针方向缠绕的丝x=7截断,截断后,在截断位置的后方不再有x=7的编织丝;最后,以上一个断丝点的轴向位置为起点,沿导管轴向方向向后方寻找第一个1+7-2+21(即8-7)交点,以该8-7交点为第八个断丝点,将顺时针方向缠绕的丝x=8截断,截断后,在截断位置的后方不再有x=8的编织丝。最后一个断丝点8-7所在轴向位置为过渡结束位置14,因为顺时针方向缠绕的丝都被截断了,过渡结束位置14往后的中间层结构为8股丝以同一个方向螺旋缠绕的结构。过渡结束位置14往后称为第二段15,第二段15的中间层的丝头数为第一段11的一半,因此第二段15的中间层体积为第一段11的一半,第一段11的中间层金属体积比大于第二段15中间层金属体积比。过渡起始位置12的中间层金属体积比与第一段11的相同,过渡结束位置14的中间层金属体积比与第二段15的相同,过渡起始位置12与过渡结束位置14之间为过渡段13,过渡段13的中间层金属体积比从过渡起始位置12至过渡结束位置14逐渐减小。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只截断逆时针方向缠绕的丝,即依次截断所有y的丝,保留所有x的丝;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截断规律可以不等间距,如依次在1-1、2-3、4-7、7-5、6-8、3-6、8-4、5-1中截断顺时针方向缠绕的丝x,等等;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截断所有的一个方向缠绕的丝,同时截断一部分另一个方向缠绕的丝,例如截断所有顺时针方向缠绕的丝和4股逆时针方向缠绕的丝,使第二段15的中间层2为4股丝螺旋缠绕的结构,再例如截断所有逆时针方向缠绕的丝和6股顺时针方向缠绕的丝,使第二段15的中间层2为2股丝螺旋缠绕的结构,留下的所有丝之间可以等间距也可以不等间距;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在逐渐截断所有的顺时针方向的丝后,再逐渐截断所有的逆时针方向的丝,形成中间层金属体积比逐渐减小的过渡段13和中间层金属体积比为0的第二段15;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在两个相邻断丝点的轴向位置之间,可以包含若干个相同编号的点,例如,以上一个断丝点的轴向位置为起点,沿导管轴向方向向后方寻找第2个符合编号的点作为下一个断丝点截断其中一股丝、或第3个符合编号的点截断其中一股丝、或第4个符合编号的点截断其中一股丝;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一部分特定断丝点可以在同一轴向位置上;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断丝点的位置可以不在交点处,以断丝点1-2为例,截断x=1的位置可以为交点1-1和交点1-2之间的任意位置,截断y=2的位置可以为交点2-2与交点8-2之间的任意位置;在该实施例中,总的编织丝的头数为16根,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总的编织丝的头数可以为4-128根,例如4根、32根、48根、64根、128根等,在该发明中,为了叙述方便,以16根编织丝编织结构(一股单根丝,总16股)为代表说明中间层金属体积比变化的方法,其他编织丝根数的中间层金属体积比变化方法可以以此类推。以上所有的截断方法可以根据导管所需要的力学性能进行选择和调整。
在上述所有的实施例中,优选第一段11位于导管的近端,第二段15位于导管的远端。图2-9中所示的图左侧为导管的近端,图右侧为导管的远端,导管过渡结构中远端的中间层金属体积比小于近端的中间层金属体积比。
实施例六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导管过渡结构,导管过渡结构的整体结构与实施例一相似,在此不再赘述。图8为导管过渡结构中的中间层展开图,该实施例中第一段11的中间层结构与图2相似,对于与上述实施例一相同的结构部件,赋予相同标记并省略说明,下面将围绕不同点进行说明。
如图8所示,断丝点在图8中以打圈的形式示出,与实施例五相似,在该实施例中,只截断顺时针方向的丝x。断丝规律为:x-y、x+3-y+5、x+6-y+10(同x+6-y+2)、x+9-y+15(同x+1-y+7)、x+12-y+20(同x+4-y+4)、x+15-y+25(同x+7-y+1)、x+18-y+30(同x+2-y+5)、x+21-y+35(同x+5-y+3)。每两个断丝点都不在同一轴向截面上,断丝点x+3-y+5为在轴向上位于断丝点x-y后方最近的一个x+3-y+5交点,即断丝点x-y的z轴位置和断丝点x+3-y+5的z轴位置之间的平面内没有满足编号为x-y和x+3-y+5的交点。具体的,首先,导管过渡结构的第一个断丝点为位于过渡起始位置12上的交点1-1,在断丝点1-1上,将顺时针方向缠绕的丝x=1截断,截断后,在截断位置的后方不再有x=1的编织丝;接着,以上一个断丝点的轴向位置为起点,沿导管轴向方向向后方寻找第一个1+3-1+5(即4-6)交点,以该4-6交点为第二个断丝点,将顺时针方向缠绕的丝x=4截断,截断后,在截断位置的后方不再有x=4的编织丝;然后,以上一个断丝点的轴向位置为起点,沿导管轴向方向向后方寻找第一个1+6-1+10(即7-3)交点,以该7-3交点为第三个断丝点,将顺时针方向缠绕的丝x=7截断,截断后,在截断位置的后方不再有x=7的编织丝;接着,以上一个断丝点的轴向位置为起点,沿导管轴向方向向后方寻找第一个1+9-1+15(即2-8)交点,以该2-8交点为第四个断丝点,将顺时针方向缠绕的丝x=2截断,截断后,在截断位置的后方不再有x=2的编织丝;然后,以上一个断丝点的轴向位置为起点,沿导管轴向方向向后方寻找第一个1+12-1+20(即5-5)交点,以该5-5交点为第五个断丝点,将顺时针方向缠绕的丝x=5截断,截断后,在截断位置的后方不再有x=5的编织丝;接着,以上一个断丝点的轴向位置为起点,沿导管轴向方向向后方寻找第一个1+15-1+25(即8-2)交点,以该8-2交点为第六个断丝点,将顺时针方向缠绕的丝x=8截断,截断后,在截断位置的后方不再有x=8的编织丝;然后,以上一个断丝点的轴向位置为起点,沿导管轴向方向向后方寻找第一个1+18-1+30(即3-7)交点,以该3-7交点为第七个断丝点,将顺时针方向缠绕的丝x=7截断,截断后,在截断位置的后方不再有x=7的编织丝;最后,以上一个断丝点的轴向位置为起点,沿导管轴向方向向后方寻找第一个1+21-1+35(即6-4)交点,以该6-4交点为第八个断丝点,将顺时针方向缠绕的丝x=6截断,截断后,在截断位置的后方不再有x=6的编织丝。最后一个断丝点6-4所在轴向位置为过渡结束位置14,因为顺时针方向缠绕的丝x都被截断了,过渡结束位置14往后的中间层结构为8股丝以同一个方向螺旋缠绕。过渡结束位置14往后称为第二段15,第二段15的丝头数为第一段11的一半,因此第二段15的中间层体积为第一段11的一半,第一段11的中间层金属体积比大于第二段15中间层金属体积比。过渡起始位置12的中间层金属体积比与第一段11的相同,过渡结束位置14的中间层金属体积比与第二段15的相同,过渡起始位置12与过渡结束位置14之间为过渡段13,过渡段13的中间层金属体积比从过渡起始位置12至过渡结束位置14逐渐减小。
在上述所有的实施例中,优选第一段11位于导管的近端,第二段15位于导管的远端。图中所示的图左侧为导管的近端,图右侧为导管的远端,导管过渡结构中远端的中间层金属体积比小于近端的中间层金属体积比。
实施例七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导管过渡结构,导管过渡结构的整体结构与实施例一相似,在此不再赘述。图9为导管过渡结构中的中间层展开图,该实施例中第一段11的中间层结构与图2相似,对于与上述实施例一相同的结构部件,赋予相同标记并省略说明,下面将围绕不同点进行说明。
如图9所示,断丝点在图9中以打圈的形式示出,与实施例一至实施例六不同的点在于,在该实施例中,导管过渡结构没有过渡段13,第一段11与第二段15在轴向上相邻,过渡起始位置12和过渡结束位置14在轴向上为相同位置。断丝规律为:x-y、x+2-y+2、x+4-y+4、x+6-y+6。所有的断丝点都在同一轴向截面上,即中间层金属体积比从所述第一段11至所述第二段15突变。在该实施例中,断丝点处截断所有顺时针方向缠绕的编织丝x和逆时针方向缠绕的编织丝y,第二段15的丝头数和中间层体积为第一段11的一半,第一段11的中间层金属体积比大于第二段15中间层金属体积比。
在其他实施例中,顺时针方向缠绕的丝x和逆时针方向缠绕的丝y可以在同一个轴向位置上的不同点截断,例如在同一个轴向位置上的1-1、3-3、5-5、7-7的交点截断顺时针方向缠绕的丝x,在同一个轴向位置上2-2、4-4、6-6、8-8的交点截断逆时针方向缠绕的丝y,截断x的所有断丝点与截断y的所有断丝点的位置也在同一轴向上;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截断丝x的所有断丝点可以在同一轴向位置上,截断丝y的所有断丝点可以在另一个同一轴向位置上,但是截断丝x的所有断丝点和截断丝y的所有断丝点的位置不在同一轴向位置上,例如在同一个轴向位置上的1-1、3-3、5-5、7-7的交点截断顺时针方向缠绕的丝x,在另一个同一轴向位置上的2-4、4-6、6-8、8-2的交点截断逆时针方向缠绕的丝y;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在同一轴向位置上,截断的丝的数量可以为1-16根,例如只截断x=1的丝;例如同一轴向位置上只留y=1的丝,截断其他所有丝,形成单股丝螺旋缠绕的结构,再例如,同一轴向位置上,截断x=1,x=3,x=5,x=7,y=1,y=3,y=5的丝,留下9股丝形成不完全等间距的编织结构,再例如,同一轴向位置上截断所有的16股丝,中间层金属体积比突变,形成中间层金属体积比为0的第二段15;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断丝点的位置可以不在交点处,以断丝点1-2为例,截断x=1的位置可以为交点1-1和交点1-2之间的任意位置,截断y=2的位置可以为交点2-2与交点8-2之间的任意位置;在该实施例中,总的编织丝的头数为16根,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总的编织丝的根数可以为4-128根,例如4根、32根、48根、64根、128根等,在该发明中,为了叙述方便,以16根编织丝编织结构(一股单根丝,总16股)为代表说明中间层金属体积比变化的方法,其他编织丝根数的中间层金属体积比变化方法可以以此类推。以上所有的截断方法可以根据导管所需要的力学性能进行选择和调整。
在上述所有的实施例中,优选第一段11位于导管的近端,第二段15位于导管的远端。图2-9中所示的图左侧为导管的近端,图右侧为导管的远端,导管过渡结构中远端的中间层金属体积比小于近端的中间层金属体积比。
实施例八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导管过渡结构,导管过渡结构的整体结构与实施例一相似,在此不再赘述。与实施例一至实施例七不同的是,在该实施例中,导管过渡结构的中间层2中,第一段11为一股双丝并行编织结构,该实施例中,过渡段13的断丝方法可以包含实施例一至实施例七中任意一种。因为在该实施例中,中间层2为一股双丝并行结构,在未断丝前,每一个交点有四根丝,因此,在断丝点处,可以截断1-4根丝。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断丝顺序与实施例一相同,在每一个断丝点截断一个方向的一股两根丝中的一根,最后形成的中间层结构为:第一段11为完整的双丝编织结构,第二段15为一半是单丝,一半为双丝,双丝与单丝间隔设置(即在图3中,第二段15的空丝的位置为单丝,有丝的位置为双丝)的编织结构。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单丝与双丝可以不间隔设置,单丝与双丝的数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在另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断丝顺序与实施例二相同,在每一个断丝点截断一个方向的一股两根丝,最后形成的中间结构为,第一段11为完整的双丝编织结构,第二段15为丝头数减小一半的双丝编织结构(即在图4中,第二段15中空丝的位置没有丝,有丝的位置为双丝)。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在每一个断丝点截断一个方向的一股两根丝中的一根,依次截断后,最后形成的第二段15为与第一段11相同密度的单丝编织结构。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在形成相同密度的单丝编织结构后再依次截断单丝编织中的丝,最后形成的第二段15为与第一段11不同密度的单丝编织结构。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一股丝可以包含1-8根丝,一股丝可以是1-4根丝并行结构,也可以是2-8根丝缠绕绞合后形成的绞丝结构。
在上述所有的实施例中,优选第一段11位于导管的近端,第二段15位于导管的远端。图中所示的图左侧为导管的近端,图右侧为导管的远端,导管过渡结构中远端的中间层金属体积比小于近端的中间层金属体积比。
实施例九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导管过渡结构,导管过渡结构的整体结构与实施例一相似,在此不再赘述。与实施例一至实施例八不同的是,在该实施例中,导管过渡结构的中间层2包括金属管材切割结构,在该金属切割管材结构的表面上有切割镂空的部分,切割镂空部分称为切割镂空区,保留金属材料的部分称为金属区,特征在于,导管过渡结构的前方位置的切割镂空部分较少,切割镂空区的体积较小,后方位置切割镂空部分较多,切割镂空区的体积较大,即第一段11中的金属管材中金属体积较大,第二段15中的金属管中金属材体积较小,第一段11中间层金属体积比大于第二段15中间层金属体积比。
在该实施例中,导管过渡结构中的中间层金属体积比从所述第一段11至所述第二段15突变,过渡起始位置12与过渡结束位置14在轴向上为同一位置;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段11和第二段15之间有过渡段13,过渡段13中的中间层金属管材体积从前方位置至后方位置切割镂空部分逐渐减小。在该实施例中,中间层金属管材的切割镂空部分的形状为沿着管材径向切割的条形槽状;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中间层金属管材切割镂空部分为沿着管材轴向螺旋的螺旋结构,螺旋结构可以为前方疏而后方密,或者,螺旋结构可以从前方至后方为同一疏密程度,但是螺旋结构的宽度前方窄而后方宽;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中间层管材的切割镂空部分为管材表面上的圆形、三角形、正方形、椭圆形、不规则图形等任意形状中的一种或其组合;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中间层金属管材的切割镂空部分的形状为沿着管材轴向切割的条形槽状。切割镂空区可以是金属管材上径向贯穿的部分,也可以是在金属管材径向上形成一定深度但不贯穿的槽或孔。
在该实施例中,导管过渡结构中金属管材结构的表面上有切割镂空的部分;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导管过渡结构中的金属管材切割结构的外表面从前方至后方的外径逐渐减小,内径不变,厚度逐渐减小,使第一段11中间层金属体积比大于第二段15中间层金属体积比。
一个具体的实施例见图10,图10展示了一种导管过渡结构的中间层结构,该结构为一种金属管材切割结构23,中间层金属管材的切割镂空部分为沿着管材轴向螺旋的螺旋结构,螺旋结构中切割镂空部分的宽度从前方至后方(即图中从左至右的方向)相同,但是螺旋结构中切割镂空部分的前方密而后方疏。具体的,导管过渡结构分为第一段11、过渡段13、第二段15,其中第一段11中的金属管材的切割镂空部分以一定的密度沿着管材轴向螺旋,第二段15中的金属管材的切割镂空部分以比第一段11中的金属管材的切割镂空部分的螺旋密度小的密度沿着管材轴向螺旋,过渡段13中的金属管材的切割镂空部分的密度从前方至后方逐渐减小,过渡起始位置12连接第一段11和过渡段13,过渡结束位置14连接过渡段13和第二段15。
在该实施例中,切割金属管材包括金属区和切割镂空区,切割镂空区为在原金属管材上被去除金属材料的部分,切割镂空区的体积比例指的是在一段金属管材中,切割镂空区的体积占未切割时的金属管材的总体积的体积比(即切割镂空区的体积占切割镂空区体积和金属区体积的总体积的比例)。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段11的金属切割管材结构中切割镂空区的体积比例为0-0.5,第二段15的切割镂空区的体积比例为0.3-1;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一段11的金属切割管材结构中切割镂空区的体积比例为0,第二段15的切割镂空区的体积比例为0.5;在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一段11的金属切割管材结构中切割镂空区的体积比例为0.3,第二段15的切割镂空区的体积比例为0.8;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一段11的金属切割管材结构中切割镂空区的体积比例为0.5,第二段15的切割镂空区的体积比例为0.95;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一段11的金属切割管材结构中切割镂空区的体积比例为0.4,第二段15的切割镂空区的体积比例为0,即第二段15的没有金属切割管材结构;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一段11的金属切割管材结构中切割镂空区的体积比例为0.1,第二段15的切割镂空区的体积比例为0.3。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导管过渡结构的中间层结构为丝材编织或丝材螺旋缠绕结构,特征为第一段11的丝材丝径大而第二段15的丝材丝径小;在一些实施例中,丝径的变化为在同一轴向位置上突变为小的丝径,导管过渡结构中不存在过渡段13;在一些实施例中,丝材的变化为逐渐从大丝径变为小丝径,导管过渡结构中存在过渡段13。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导管在过渡前包括金属丝材编织结构、金属丝材螺旋缠绕结构、金属管材切割结构中至少两种的组合,当导管在过渡前包括任意所述两种结构,在过渡后只保留其中一种;当导管在过渡前包括前述的三种结构,在过渡后只保留其中一种或保留其中任意两种。例如,第一段11中包括金属丝材编织结构和金属丝材螺旋缠绕结构,在第二段15中只有金属丝材缠绕结构,金属丝材编织结构在过渡起始位置12开始断丝至过渡结束位置14全部丝材被截断或者金属丝材编织结构在过渡区域中的某一轴向位置上丝材全部被截断,第二段15中保留原来的金属丝材缠绕结构。再例如,第一段11中包含金属丝材编织结构和金属管材切割结构,第二段15中只有金属编织结构,金属管材切割结构在过渡区域中的某一轴向位置上被切断,第二段15中保留原来的金属编织结构。
一个具体的实施例见图11,图11展示了一种导管过渡结构的中间层结构,该结构为一种金属丝材螺旋缠绕结构21和金属管材切割结构22的组合,第一段11中包括金属丝材螺旋缠绕结构21和金属管材切割结构22,第二段15只包括螺旋缠绕结构21,金属管材切割结构22在过渡起始点即被截断,可以理解为金属管材切割结构为在一个特定位置被完全截断,即过渡起始点与过渡结束点在轴向位置上重合,过渡段13的长度为0。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金属管材切割结构22可以体积逐渐渐变为0,如金属切割结构22的厚度从过渡起始位置12逐渐减小,至过渡结束位置14的厚度变为0。
在上述所有的实施例中,优选第一段11位于导管的近端,第二段15位于导管的远端。图中所示的图左侧为导管的近端,图右侧为导管的远端,导管过渡结构中远端的中间层金属体积比小于近端的中间层金属体积比。
实施例十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导管过渡结构,导管过渡结构的整体结构与实施例一相似,在此不再赘述。本实施例在前述实施例一至实施例九的基础上,其外径在轴向上还有不同,第一段11的外径大于第二段15的外径。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段11与第二段15之间存在过渡段13,过渡段13位于过渡起始点与过渡结束点之间,过渡起始点的外径与第一段11的外径相同,过渡结束点的外径与第二段15的外径相同,过渡段13的外径在轴向上从前方至后方逐渐从第一过渡点的外径渐缩为第二段15的外径。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在导管过渡结构中,外径从第一段11的外径突变为第二段15的外径,过渡起始点与过渡结束点在轴向上为同一位置。
在所有实施例中,第一段11的外径为0.5-3.2mm;在所有实施例中,第二段15的外径为0.3-3.2mm。在该实施例中,第一段11的外径为2.0mm,第二段15的外径为1.8mm;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段11的外径为0.5mm,第二段15的外径为0.5mm;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段11的外径为3.2mm,第二段15的外径为3.0mm;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段11的外径为3.2mm,第二段15的外径为3.2mm;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段11的外径为3.0mm,第二段15的外径为2.5mm。
以一个编织结构为例:如图1、图2所示,假设一个中间层2为编织结构的导管过渡结构中,导管的外径为D,导管的内径为ri,内层3的外径为Di,丝的头数为n(例如图2中丝头数为16),丝材的截面积为S,丝绕制方向与导管轴向方向的夹角为α。中间层金属体积比的计算方法为:取导管过渡结构中轴向上的一小段,截取的这一小段中每根丝的编织角度相同,丝头数不变,假设截取的导管过渡结构的轴向长度为L,则这一段中间层金属丝的总长为L*n/cosα,截取的这一小段中,中间层金属体积为S*L*N/cosα;截取的这一小段的总体积为L乘以导管过渡结构的截面面积。计算得,中间层金属体积比为:
简化得:
外层材料在热工艺处理过程中会流动嵌入中间层2,当外层1与内层3的材料厚度不变时,中间层金属体积比减小时,因为外层材料嵌入中间层2的体积变大,会造成导管整体的外径减小,假设一个中间层2为编织结构的导管过渡结构中,导管的外径为D,导管内层3的内径为ri,内层3的外径为Di,导管外层1的内径为ro,外层1的外径为Do,(内层3与外层1的内外径为热缩之前原材料的内外径,内层原材料的内径与热缩后导管的内径相同)丝的头数为n(例如图2中丝头数为16),丝材的截面积为S,丝绕制方向与导管轴向方向的夹角为α。根据热缩前后材料的总体积不变,即热缩前外层1、中间层2、内层3的体积之和,与热缩后的导管整体的体积相同,同样的,取导管过渡结构中轴向上的一小段,截取的这一小段中每根丝的编织角度相同,丝头数不变,假设截取的导管过渡结构的轴向长度为L,与上述的计算方法相似,导管外径D与中间层2编织结构的丝径、丝头数的关系如下公式所示:
简化得:
在一个实施例中,导管内层3的内径为0.0787inch,导管的内层3的外径为0.0797inch,导管外层1的内径为0.0813inch,导管外层1的外径为0.0833inch,编织丝以与导管轴向方向夹角为30°的角度绕制,编织的丝材为圆丝,丝径为0.002inch,第一段11的编织丝头为64,第二段15的编织丝头为32,计算得第一段11中整体的外径为0.08353inch,第二段15导管整体的外径为0.08264inch,第一段11的中间层金属体积比为37.74%,第二段15的中间层金属体积比为23.26%,第二段的中间层金属体积比与第一段的中间层金属体积比之间的比值为0.6163。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导管内层3的内径为0.0523inch,导管内层3的外径为0.0530inch,导管外层1的内径为0.0585inch,导管外层1的外径为0.0595inch,编织的丝材为圆丝,丝径为0.001inch,编织丝以与导管轴向方向夹角为60°的角度绕制,第一段11的编织丝头为32,第二段15的编织丝头为24,计算得到第一段11中整体的外径为0.05469inch,第二段15中整体的外径为0.05454inch,第一段11的中间层金属体积比为25.03%,第二段15的中间层金属体积比为20.02%,第二段的中间层金属体积比与第一段的中间层金属体积比之间的比值为0.7998。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导管内层3的内径为0.0039inch,导管内层3的外径为0.0059inch,导管外层1的内径为0.059inch,导管外层1的外径为0.0099inch,编织的丝材为圆丝,丝径为0.001inch,编织丝以与导管轴向方向夹角为45°的角度绕制,第一段11的编织丝头为8,第二段15的编织丝头为4,计算得到第一段11中整体的外径为0.01046inch,第二段15中整体的外径为0.01018inch,第一段11的中间层金属体积比为12.02%,第二段15的中间层金属体积比为6.40%,第二段的中间层金属体积比与第一段的中间层金属体积比之间的比值为0.5324。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导管内层3的内径为0.029inch,导管内层3的外径为0.030inch,导管外层1的内径为0.0356inch,导管外层1的外径为0.0406inch,编织的丝材为圆丝,丝径为0.0014inch,第一段11编织丝以与导管轴向方向夹角为70°的角度绕制,第二段15编织丝以与导管轴向方向夹角为45°的角度绕制,第一段11的编织丝头为16,第二段15的编织丝头为4,计算得到第一段11中整体的外径为0.03705inch,第二段15中整体的外径为0.03595inch,第一段11的中间层金属体积比为17.25%,第二段15的中间层金属体积比为2.46%,第二段的中间层金属体积比与第一段的中间层金属体积比之间的比值为0.1426。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导管内层3的内径为0.1inch,导管内层3的外径为0.102inch,导管外层1的内径为0.11inch,导管外层1的外径为0.13inch,编织的丝材为扁丝,扁丝的长为0.008inch,扁丝的宽为0.002inch,扁丝的截面积为0.008inch*0.002inch,编织丝以与导管轴向方向夹角为70°的角度绕制,第一段11的编织丝头为128,第二段15的编织丝头为96,计算得到第一段11中整体的外径为0.15110inch,第二段15中整体的外径为0.14465inch,第一段11的中间层金属体积比为59.45%,第二段15的中间层金属体积比为52.37%,第二段的中间层金属体积比与第一段的中间层金属体积比之间的比值为0.88。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导管内层3的内径为0.09inch,导管内层3的外径为0.102inch,导管外层1的内径为0.11inch,导管外层1的外径为0.12inch,编织的丝材为扁丝,扁丝的长为0.008inch,扁丝的宽为0.002inch,扁丝的截面积为0.008inch*0.002inch,编织丝以与导管轴向方向夹角为30°的角度绕制,第一段11的编织丝头为64,第二段15的编织丝头为32,计算得到第一段11中整体的外径为0.11921inch,第二段15中整体的外径为0.11600inch,第一段11的中间层金属体积比为24.65%,第二段15的中间层金属体积比为14.06%,第二段的中间层金属体积比与第一段的中间层金属体积比之间的比值为0.57。
在上述所有的实施例中,优选第一段11位于导管的近端,第二段15位于导管的远端。图中所示的图左侧为导管的近端,图右侧为导管的远端,导管过渡结构中远端的中间层金属体积比小于近端的中间层金属体积比。
实施例十一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导管,包含实施例一至实施例十中的任意一种导管过渡结构。实施例一至实施例十中的任意一种导管过渡结构可以使导管力学性能变化平滑,从而提高了导管过渡位置的抗弯折能力和轴向力的传递性能,使导管在推送过程中能顺利通过迂曲血管同时减小对血管壁的刺激,即提高了导管的过弯能力。同时,使导管的远端柔软度大和/或使导管的远端外径小,提高了导管的到位能力和过弯能力。
实施例十二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阻流导管,包括内管101、外管102、阻流元件200,如图12所示,外管102套设在内管101的外部,阻流元件200为一球囊,阻流元件200的近端固定于外管102的远端,阻流元件200的远端固定于内管101的远端。阻流导管的内管101的远端包含如实施例一至实施例十中任意一种导管过渡结构300,阻流元件200连接于导管过渡结构300的远端或导管过渡结构300远端以远的位置。例如,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阻流导管的内管101的远端包含如实施例一中的导管过渡结构300,通过减小内管101远端的中间层金属体积比,使得内管101远端的柔性增强,特别是减小了内管101连接阻流元件200的位置的硬度,使阻流导管在输送过程中的推送力减小,并减小了在使用中对血管的刺激性,增强了阻流导管的过弯能力和到位能力。
在该实施例中,阻流元件200为一球囊,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阻流元件200也可以为密网编织结构;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阻流元件200为密网编织结构,且在密网编织结构的内表面和/或外表面附有膜;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阻流元件200为带膜的金属骨架结构。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导管过渡结构300使阻流导管的内管101的远端外径小于内管101的近端外径,如图13所示,内管101的远端包括一个导管过渡结构300,导管过渡结构300的近端外径大于远端外径,球囊粘接于内管101远端,经过导管过渡结构300后,内管101的远端外径小于近端外径,因此在球囊粘接位置的外径较小,减小了球囊粘接位置引起硬度较大的问题,且控制了导管整体的外径,使导管输送性能更好;且内管101远端的中间层金属体积比较小,使内管101远端的硬度进一步减小,增大了阻流导管远端的柔顺性,使阻流导管可以到位到血管中更高的位置,从而能更加接近病灶位置,增强阻流效果。
在该实施例中,内管101包含一个导管过渡结构300;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外管102的远端包含导管过渡结构300,使球囊与外管102的远端粘接位置的外径减小,在这种情况下,因为控制了球囊粘接位置的外管102的厚度,在导管整体最大外径(通常在球囊粘接位置)相同的情况下,阻流导管可以采用更大的内径,因此可以适配更大管腔的抽吸导管或支撑导管或取栓支架,故而可以抽取较大血栓。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内管101的远端和外管102的远端都包含导管过渡结构300;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内管101和/或外管102包含两个或两个的导管过渡结构300,使导管的力学性能逐级变化,增强了导管的过渡性能,优化导管的推送性能。
实施例十三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阻流导管,包括内管101、外管102、阻流元件200,如图13所示,导管的整体结构即阻流元件200的结构与实施例十一相似,在此不再赘述,与实施例十一不同的是,阻流元件200连接于外管102的外部,在外管102的远端包含如实施例一至实施例十中任意一种导管过渡结构300,外管102上附有球囊的位置开有通液孔。
在该实施例中,球囊近端与外管102粘接的位置设有一个导管过渡结构300,通过设置导管过渡结构300使外管102的远端外径小于外管102的近端外径,导管过渡结构300远端的外径小于近端的外径,球囊粘接于外管102中外径较小的远端。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外管102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导管过渡结构300。
上述描述仅是对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描述,并非对本发明范围的任何限定,本发明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上述揭示内容做的任何变更、修饰,均属于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

Claims (17)

1.一种导管过渡结构,其特征在于,径向上从外至内依次包括外层、中间层、内层,所述中间层包括金属加强层,所述外层和所述内层为高分子层;所述导管过渡结构沿轴向上依次包括第一段、过渡段、第二段,所述第一段的中间层金属体积比大于所述第二段的中间层金属体积比,所述中间层金属体积比指的是导管在轴向上的任意一段中,中间层金属的体积占整体体积的比例,从微积分的角度看,导管在轴向上的任意一个位置,中间层金属体积比为该位置的横截面中,中间层的截面面积与导管圆环截面面积的比;所述中间层包括金属丝材编织结构,所述金属丝材编织结构在所述第一段的中间层的丝头数大于在所述第二段的中间层的丝头数;所述过渡段的中间层金属体积比从连接所述第一段的一端至连接所述第二段的另一端逐渐减小;所述过渡段中包含断丝点,所述断丝点的位置上至少一根编织丝被截断,所述编织丝被截断后只保留靠近所述第一段的部分;所述第二段的中间层金属体积比与所述第一段的中间层金属体积比之间的比值大于等于0.5且小于1;且所述第一段的中间层金属体积比为0.1~0.7,所述第二段的中间层金属体积比为大于0且小于等于0.6。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管过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段的长度为大于0mm且小于等于100mm。
3.如权利要求1或2中所述的导管过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段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二段的外径。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导管过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段的外径为0.5mm~3.2mm,所述第二段的外径为大于等于0.3mm且小于3.2mm。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管过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加强层的材料为金、银、钨、铜、金属合金中一种或任意几种的组合。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管过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层还包括金属丝材螺旋缠绕结构、金属管材切割结构中的一种或组合。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导管过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层还包括金属丝材螺旋缠绕结构,所述中间层部分或全部丝材在所述第一段的丝径大于在所述第二段的丝径;
或者,中间层还包括金属管材切割结构,所述中间层中金属管材切割结构在所述第一段的厚度大于在所述第二段的厚度。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导管过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管材切割结构分为金属区和切割镂空区,所述第一段的中间层的切割镂空区的体积比例小于所述第二段的中间层的切割镂空区的体积比例。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导管过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段的中间层的切割镂空区的体积比例为大于0且小于等于0.5,所述第二段的中间层的切割镂空区的体积比例为0.3~1。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管过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段的中间层的丝头数为4-128根,第二段的中间层的丝头数为大于0且小于等于127根。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导管过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断丝点在轴向上均匀分布,或者,所述断丝点在轴向上非均匀分布。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导管过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丝材编织结构为一股单丝编织结构,所述断丝点位于金属丝材编织结构中两股丝的交点处,所述断丝点的位置上一根或两根编织丝被截断。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管过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分子层的材料为聚醚嵌段聚酰胺、尼龙、聚氨酯、聚四氟乙烯、高密度聚乙烯、低密度聚乙烯、混有降低摩擦系数添加剂的聚醚嵌段聚酰胺、聚烯烃弹性体中的一种或几种。
14.一种导管,包括如权利要求1-13中任意一种的所述导管过渡结构。
15.一种阻流导管,包括内管、外管、阻流元件,所述外管套设于所述内管的外部,所述阻流导管的内管和/或外管的远端包括如权利要求1-13中任意一种的所述导管过渡结构,所述阻流元件的近端固定于所述外管,所述阻流元件的远端固定于所述外管或者所述内管。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阻流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流元件为球囊、密网编织结构或者带膜的金属骨架结构中的任意一种。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阻流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和/或所述外管上的所述导管过渡结构的远端的外径小于所述内管和/或所述外管的近端的外径。
CN202011364470.8A 2020-11-27 2020-11-27 导管过渡结构、导管和阻流导管 Active CN11455823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364470.8A CN114558231B (zh) 2020-11-27 2020-11-27 导管过渡结构、导管和阻流导管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364470.8A CN114558231B (zh) 2020-11-27 2020-11-27 导管过渡结构、导管和阻流导管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558231A CN114558231A (zh) 2022-05-31
CN114558231B true CN114558231B (zh) 2024-02-20

Family

ID=817128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364470.8A Active CN114558231B (zh) 2020-11-27 2020-11-27 导管过渡结构、导管和阻流导管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558231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905877B1 (en) * 2006-05-12 2011-03-15 Micrus Design Technology, Inc. Double helix reinforced catheter
CN108514677A (zh) * 2018-04-28 2018-09-11 业聚医疗器械(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微导管
CN110269994A (zh) * 2019-06-27 2019-09-24 深圳市美好创亿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导管及其制备方法
CN111672010A (zh) * 2020-07-15 2020-09-18 禾木(中国)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微导管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508804B2 (en) * 1999-07-28 2003-01-21 Scimed Life Systems, Inc. Catheter having continuous lattice and coil reinforcement
US20080262471A1 (en) * 2007-04-17 2008-10-23 Medtronic Vascular, Inc. Catheter with braided and coiled reinforcing layer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905877B1 (en) * 2006-05-12 2011-03-15 Micrus Design Technology, Inc. Double helix reinforced catheter
CN108514677A (zh) * 2018-04-28 2018-09-11 业聚医疗器械(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微导管
CN110269994A (zh) * 2019-06-27 2019-09-24 深圳市美好创亿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导管及其制备方法
CN111672010A (zh) * 2020-07-15 2020-09-18 禾木(中国)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微导管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558231A (zh) 2022-05-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20183709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intravascular obstruction removal
CN109173003B (zh) 中间导管
JP4213350B2 (ja) 複合補強材を備えた脈管カテーテル
US6217566B1 (en) Peripheral vascular delivery catheter
US6053903A (en) High performance spiral-wound catheter
US6508805B1 (en) Intravascular catheter with composite reinforcement
US6709429B1 (en) Intravascular catheter with multiple axial fibers
EP0810003A2 (en) Kink-resistant braided catheter with distal side holes
JP2005525883A (ja) 放射線不透過性及びmri適合性カテーテルブレイド
JP2004141679A (ja) 超弾性合金編み組み構造体
WO2013026419A1 (zh) 一种支架输送装置
CN114558231B (zh) 导管过渡结构、导管和阻流导管
CN215083906U (zh) 一种导管加强层和导管
CN219184351U (zh) 编织支架及支架系统
CN218685686U (zh) 一种增强导管
WO2022166539A1 (zh) 一种导管加强层和导管
CN218280297U (zh) 一种具有螺旋弹簧中间层导管的增强导管
CN215083905U (zh) 一种导管加强层和导管
CN115154865A (zh) 一种增强导管
CN209679245U (zh) 一种导管和输送装置
CN116171178A (zh) 用于输送大微球的栓塞微导管
CN114558230A (zh) 导管加强层和导管
JP5901183B2 (ja) 医療用器具
JP2005312952A (ja) カテーテルチューブ及びカテーテル
CN111565785A (zh) 导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