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555386A - 缺气保用轮胎 - Google Patents

缺气保用轮胎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555386A
CN114555386A CN202080070522.2A CN202080070522A CN114555386A CN 114555386 A CN114555386 A CN 114555386A CN 202080070522 A CN202080070522 A CN 202080070522A CN 114555386 A CN114555386 A CN 11455538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ire
carcass
along
radial direction
p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7052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福泽和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idgeston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Bridgeston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ridgestone Corp filed Critical Bridgestone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45553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55538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5/00Inflatable pneumatic tyres or inner tubes
    • B60C5/12Inflatable pneumatic tyres or inner tubes without separate inflatable inserts, e.g. tubeless tyres with transverse section open to the rim
    • B60C5/14Inflatable pneumatic tyres or inner tubes without separate inflatable inserts, e.g. tubeless tyres with transverse section open to the rim with impervious liner or coating on the inner wall of the tyre
    • B60C5/142Inflatable pneumatic tyres or inner tubes without separate inflatable inserts, e.g. tubeless tyres with transverse section open to the rim with impervious liner or coating on the inner wall of the tyre provided partially, i.e. not covering the whole inner wal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5/00Inflatable pneumatic tyres or inner tubes
    • B60C5/12Inflatable pneumatic tyres or inner tubes without separate inflatable inserts, e.g. tubeless tyres with transverse section open to the rim
    • B60C5/14Inflatable pneumatic tyres or inner tubes without separate inflatable inserts, e.g. tubeless tyres with transverse section open to the rim with impervious liner or coating on the inner wall of the ty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3/00Tyre sidewalls; Protecting, decorating, marking, or the like, thereof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5/00Tyre beads, e.g. ply turn-up or overlap
    • B60C15/0009Tyre beads, e.g. ply turn-up or overlap features of the carcass terminal portion
    • B60C15/0036Tyre beads, e.g. ply turn-up or overlap features of the carcass terminal portion with high ply turn-up, i.e. folded around the bead core and terminating radially above the point of maximum section width
    • B60C15/0045Tyre beads, e.g. ply turn-up or overlap features of the carcass terminal portion with high ply turn-up, i.e. folded around the bead core and terminating radially above the point of maximum section width with ply turn-up up to the belt edges, i.e. folded around the bead core and extending to the belt edg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7/00Tyres characterised by means enabling restricted operation in damaged or deflated condition; Accessories therefor
    • B60C17/0009Tyres characterised by means enabling restricted operation in damaged or deflated condition; Accessories therefor comprising sidewall rubber inserts, e.g. crescent shaped inser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7/00Tyres characterised by means enabling restricted operation in damaged or deflated condition; Accessories therefor
    • B60C17/0009Tyres characterised by means enabling restricted operation in damaged or deflated condition; Accessories therefor comprising sidewall rubber inserts, e.g. crescent shaped inserts
    • B60C17/0036Tyres characterised by means enabling restricted operation in damaged or deflated condition; Accessories therefor comprising sidewall rubber inserts, e.g. crescent shaped inserts comprising additional reinforce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5/00Inflatable pneumatic tyres or inner tubes
    • B60C5/12Inflatable pneumatic tyres or inner tubes without separate inflatable inserts, e.g. tubeless tyres with transverse section open to the rim
    • B60C5/14Inflatable pneumatic tyres or inner tubes without separate inflatable inserts, e.g. tubeless tyres with transverse section open to the rim with impervious liner or coating on the inner wall of the tyre
    • B60C2005/145Inflatable pneumatic tyres or inner tubes without separate inflatable inserts, e.g. tubeless tyres with transverse section open to the rim with impervious liner or coating on the inner wall of the tyre made of laminated layers

Abstract

在缺气保用轮胎中包括:胎侧加强橡胶,其沿着胎体侧部的轮胎宽度方向内侧的面设置;第1内衬层,其沿着胎体中央部的轮胎径向内侧的面和胎侧加强橡胶的轮胎宽度方向内侧的面设置,并且沿着轮胎旋转轴线方向的截面中的沿着轮廓的两端部分别形成于比胎侧加强橡胶的轮胎径向内侧的端部靠轮胎径向外侧的位置;以及第2内衬层,其沿着第1内衬层的与胎体中央部相反的一侧的面延伸,并且沿着轮胎旋转轴线方向的截面中的沿着轮廓的两端部分别形成于比第1内衬层的两端部靠轮胎径向内侧的位置。

Description

缺气保用轮胎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缺气保用轮胎。
背景技术
在日本特开2012-116212号公报中,作为即使在轮胎的内压下降的状态下也能够行驶一定距离的缺气保用轮胎的一例,公开了一种胎侧强化型的缺气保用轮胎。具体而言,在缺气保用轮胎的胎侧部设有胎侧加强橡胶。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已知的是,由于缺气保用轮胎利用胎侧加强橡胶加强胎侧部,因此与不具备缺气保用构造的轮胎相比较滚动阻力容易增加。因此,例如也考虑使用粘性较低的橡胶构成胎侧加强橡胶,但在这样的缺气保用轮胎中,存在在轮胎的内压下降的状态下行驶时的耐久性即缺气保用耐久性下降的可能性。
本公开考虑到上述事实,其目的在于得到一种能够减小滚动阻力且确保缺气保用耐久性的缺气保用轮胎。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公开的缺气保用轮胎包括:一对胎圈芯,其设于与形成车轮的外缘部的轮辋嵌合的部位,沿着轮胎周向形成为环状;胎体,其跨所述一对胎圈芯地形成,包括在轮胎径向外侧沿着轮胎宽度方向延伸的胎体中央部、分别从所述胎体中央部的轮胎宽度方向两端部朝向所述一对胎圈芯的轮胎宽度方向内侧延伸的一对胎体侧部、以及与所述一对胎体侧部连续地形成并且分别绕所述一对胎圈芯从轮胎宽度方向内侧朝向外侧折回的一对折回部;带束,其沿着所述胎体中央部的轮胎径向外侧的面设置;胎面部,其设于所述带束的轮胎径向外侧;胎侧加强橡胶,其沿着所述胎体侧部的轮胎宽度方向内侧的面设置,并且在沿着轮胎轴向的截面中形成为随着朝向轮胎径向内侧和轮胎径向外侧而分别顶端变窄的形状;第1内衬层,其沿着所述胎体中央部的轮胎径向内侧的面和所述胎侧加强橡胶的轮胎宽度方向内侧的面设置,并且沿着轮胎旋转轴线方向的截面中的沿着轮廓的两端部分别形成于比所述胎侧加强橡胶的轮胎径向内侧的端部靠轮胎径向外侧的位置;以及第2内衬层,其沿着所述第1内衬层的与所述胎体中央部相反的一侧的面延伸,并且沿着轮胎旋转轴线方向的截面中的沿着轮廓的两端部分别形成于比所述第1内衬层的两端部靠轮胎径向内侧的位置。
根据该缺气保用轮胎,作为内衬层而包括第1内衬层和第2内衬层。此外,第1内衬层的沿着轮胎旋转轴线方向的截面中的沿着轮廓的两端部分别形成于比胎侧加强橡胶的轮胎径向内侧的端部靠轮胎径向外侧的位置。因此,例如与第1内衬层分别延长至胎侧加强橡胶的轮胎径向内侧的端部侧的轮胎相比较,能够减小滚动阻力。
进而,根据该缺气保用轮胎,设有第2内衬层,该第2内衬层沿着第1内衬层的与胎体中央部相反的一侧的面延伸,并且沿着轮胎旋转轴线方向的截面中的沿着轮廓的两端部分别形成于比第1内衬层的两端部靠轮胎径向内侧的位置。因此,能够确保在减小滚动阻力方面所需要的刚度,且抑制或者防止气体从轮胎宽度方向内侧向外侧的透过。由此,能够减小滚动阻力,且确保抑制或者防止缺气保用行驶时的胎圈部和胎侧部的过度倾倒这样的缺气保用耐久性。
发明的效果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本公开的缺气保用轮胎具有能够减小滚动阻力且确保缺气保用耐久性这样的优异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沿着轮胎轴向剖切第1实施方式的缺气保用轮胎而得到的剖切面的单侧的半剖视图。
图2是表示沿着轮胎轴向剖切第1实施方式的第1内衬层和第2内衬层而得到的剖切面的半剖视图。
图3是表示沿着轮胎轴向剖切第1实施方式的第1变形例的缺气保用轮胎而得到的剖切面的单侧的半剖视图。
图4是表示沿着轮胎轴向剖切第1实施方式的第2变形例的第1内衬层和第2内衬层而得到的剖切面的半剖视图。
图5是表示沿着轮胎轴向剖切第1实施方式的第2变形例的缺气保用轮胎而得到的剖切面的单侧的半剖视图。
图6是表示沿着轮胎轴向剖切第2实施方式的缺气保用轮胎而得到的剖切面的单侧的半剖视图。
图7是表示沿着轮胎轴向剖切第2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缺气保用轮胎而得到的剖切面的单侧的半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图1~图5说明本公开的第1实施方式的缺气保用轮胎10。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乘用车用的缺气保用轮胎10。
在此,图中箭头TW表示缺气保用轮胎10的轮胎宽度方向,箭头TR表示缺气保用轮胎10的轮胎径向。
在此所说的轮胎宽度方向是指与缺气保用轮胎10的旋转轴线平行的方向,也称为轮胎轴向。此外,轮胎径向是指与缺气保用轮胎10的旋转轴线正交的方向。
此外,附图标记CL表示缺气保用轮胎10的赤道面(轮胎赤道面)。进而,在本实施方式中,将沿着轮胎径向的缺气保用轮胎10的旋转轴线侧记载为“轮胎径向内侧”,将沿着轮胎径向的与缺气保用轮胎10的旋转轴线相反的一侧记载为“轮胎径向外侧”。
另一方面,将沿着轮胎宽度方向的缺气保用轮胎10的赤道面CL侧记载为“轮胎宽度方向内侧”,将沿着轮胎宽度方向的与缺气保用轮胎10的赤道面CL相反的一侧记载为“轮胎宽度方向外侧”。
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形成车轮12的外缘部的轮辋14(均参照图1)是指下述标准所记载的应用规格的标准轮辋(或者记作“Approved Rim”、“Recommended Rim”)。标准由在生产或者使用轮胎的地区有效的工业标准决定。例如,在美利坚合众国由“The Tire andRim Association Inc.(轮胎与轮辋协会)的Year Book”规定,在欧洲由“The EuropeanTire and Rim Technical Organization(欧洲轮胎轮辋技术组织)的Standards Manual”规定,在日本由日本汽车轮胎协会的“JATMA Year Book”规定。
在图1中仅示出组装于轮辋14且未填充内压的状态(与外部空气相同的气压)的缺气保用轮胎10的沿着轮胎旋转轴线的剖视图的单侧。缺气保用轮胎10构成为包含一对胎圈部16、胎体20、带束24、带束加强层26、胎面部28以及胎侧部30。此外,缺气保用轮胎10包括胎侧加强橡胶34和内衬部44。
胎圈部16在轮胎宽度方向上隔开间隔地设有左右一对。在一对胎圈部16分别埋设有沿着轮胎周向形成为环状的一对胎圈芯18。一对胎圈芯18分别由金属帘线(例如钢丝帘线)、有机纤维帘线、树脂包覆的有机纤维帘线或者硬质树脂等胎圈帘线(均省略图示)构成。在一对胎圈芯18之间配置有以跨这一对胎圈芯18的方式形成的胎体20。
另外,在此对在胎圈部16的外侧面未设置用于抑制胎圈部16的过度变形(向轮胎宽度方向外侧的倾倒)的突起状的轮辋护罩(轮辋保护件)的轮胎进行说明,但并不限于此,也可以在胎圈部的外侧面设有轮辋护罩。
(胎体)
胎体20由一张胎体帘布22形成。胎体帘布22通过利用包覆橡胶包覆未图示的多根帘线(例如有机纤维帘线、金属帘线等)而构成。胎体14在一对胎圈芯18之间形成为朝向轮胎径向外侧凸出的大致环状。胎体14的形成为大致环状的部分中的在轮胎径向外侧沿着轮胎宽度方向延伸的部分设为胎体中央部20A。此外,分别从胎体中央部20A的轮胎宽度方向两端部朝向一对胎圈芯18的轮胎宽度方向内侧延伸的部分设为一对胎体侧部20B。胎体14在胎体侧部20B的胎圈芯18侧的两端部分别绕胎圈芯18从轮胎宽度方向内侧朝向外侧折回,从而形成一对折回部20C。折回部20C的端部20CE在带束24的轮胎宽度方向外端24E附近被夹持在带束24和胎体中央部20A之间。这样形成的胎体20构成轮胎的骨架。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缺气保用轮胎10设为子午线构造的轮胎,胎体帘布22的帘线(省略图示)在胎体侧部20B侧沿着轮胎径向(子午线方向)延伸。此外,胎体帘布22的帘线在胎体中央部20A侧(轮胎外周部侧)沿着与轮胎赤道面CL交叉的方向延伸。
在胎圈部16以埋设由胎体20的胎体侧部20B和折回部20C形成的空间的方式设有从胎圈芯18所在侧向轮胎径向外侧延伸的胎圈填胶36。胎圈填胶36形成为随着朝向轮胎径向外侧的端部36A而厚度减小。胎圈填胶36由比配置于折回部20C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侧的胎侧橡胶40硬的橡胶形成。另外,胎圈填胶36的形状和材质并不限定于本实施方式的形状和材质。
另外,虽然在此对胎体20由一张胎体帘布22构成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于此,胎体也可以由多张胎体帘布构成。
(带束)
在胎体20的轮胎径向外侧沿着胎体中央部20A的轮胎径向外侧的面配设有带束24。带束24由一张或多张带束帘布24A、24B构成。在此,作为一例,带束24构成为包含轮胎径向内侧的第1带束帘布24A和配置于第1带束帘布24A的轮胎径向外侧且比第1带束帘布24A的宽度窄的第2带束帘布24B。
带束帘布24A、24B通过利用包覆橡胶包覆互相平行地排列的未图示的多根帘线(例如钢丝帘线)而构成。构成带束帘布24A、24B的帘线相对于轮胎周向倾斜地配设(例如相对于轮胎周向以15度~30度的倾斜角度倾斜。)。在此,第1带束帘布24A的帘线和第2带束帘布24B的帘线配设为相对于轮胎赤道面CL向彼此相反的方向倾斜。即,该带束24设为所谓的交叉带束。
在带束24的轮胎径向外侧配设有带束加强层26。带束加强层26例如构成为包含未图示的帘线,该帘线以覆盖带束24整体的方式沿着轮胎周向卷绕。
在带束24和带束加强层26的轮胎径向外侧配置有构成胎面部28的胎面橡胶38。胎面部28是在行驶过程中与路面接触的部位,在胎面部28的表面形成有沿着轮胎周向延伸的周向槽28A。此外,在胎面部28形成有沿轮胎宽度方向延伸的未图示的宽度方向槽。另外,周向槽28A和宽度方向槽的形状、条数根据对缺气保用轮胎10要求的排水性、操纵稳定性等性能而适当设定。
另外,虽然在此带束24作为由两张带束帘布构成的所谓交叉带束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于此,带束也可以构成所谓螺旋带束、具有在树脂层内埋设帘线而成的构造等其他构造的带束。
(胎侧部)
在缺气保用轮胎10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侧,在胎圈部16和胎面部28的轮胎宽度方向端部之间设有胎侧部30。具体而言,构成胎侧部30并且沿着轮胎径向延伸的胎侧橡胶40配置为在胎体20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侧连结胎圈部16和胎面部28的轮胎宽度方向端部。
(胎侧加强橡胶)
在胎侧部30的轮胎宽度方向内侧配设有胎侧加强橡胶34,该胎侧加强橡胶34用于相对于在缺气保用行驶时作用于缺气保用轮胎10的载荷加强胎侧部30。具体而言,在胎体20的胎体侧部20B的轮胎宽度方向内侧配设有由单一的橡胶材料制成的胎侧加强橡胶34。通过设置胎侧加强橡胶34,从而在由于刺穿等而导致缺气保用轮胎10的内压减小的情况下,能够在支承车辆和乘员的重量的状态下行驶预定的距离。
胎侧加强橡胶34沿着胎体侧部20B的内表面沿轮胎径向延伸。此外,胎侧加强橡胶34形成为随着朝向胎圈芯18侧和胎面部28侧而厚度TH减小的(顶端较窄的)形状。具体而言,例如沿着轮胎轴向的截面形状形成为大致月牙状。在此,厚度TH是指在将缺气保用轮胎10组装于轮辋14且将内压设为零的状态下沿着与轮胎宽度方向内侧的面垂直的线测量胎侧加强橡胶34的轮胎宽度方向内侧与轮胎宽度方向外侧的面之间的间隔(长度)而得到的长度。
成为胎侧加强橡胶34的轮胎径向内侧的端部的内侧端部34A侧隔着胎体20与胎圈填胶36重叠。具体而言,胎侧加强橡胶34的内侧端部34A侧配设为与胎圈填胶36沿着轮胎径向交叠。另一方面,成为胎侧加强橡胶34的轮胎径向外侧的端部的外侧端部34B侧隔着胎体20与带束24重叠。具体而言,胎侧加强橡胶34的外侧端部34B侧配设为与带束24沿着轮胎宽度方向交叠。
另外,虽然在此对胎侧加强橡胶34由单一的橡胶材料构成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于此,胎侧加强橡胶例如也可以将热塑性树脂等其他材料作为主要成分而构成。
进而,虽然在此对胎侧加强橡胶34由一种橡胶构件构成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于此,胎侧加强橡胶34例如也可以由硬度不同的多个橡胶构件构成。
此外,虽然对胎侧加强橡胶34由一种橡胶构件构成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于此,只要橡胶构件是主要成分,则胎侧加强橡胶例如也可以构成为还包含填胶、短纤维、树脂等材料。
进而,虽然对胎侧加强橡胶34由一种橡胶构件构成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于此,为了提高缺气保用行驶时的耐久力,胎侧加强橡胶也可以构成为包含使用硬度试验机在20℃下测量到的JIS硬度为70~85的橡胶构件。此外,也可以构成为包含具有如下物理性质的橡胶构件:使用粘弹谱仪(例如东洋精机制作所制粘弹谱仪)在频率20Hz、初始应变10%、动态应变±2%、温度60℃的条件下测量到的损耗因数(表示橡胶的粘性大小的因数)tanδ为0.10以下。
(内衬层)
如图1和图2所示,在胎体中央部20A的轮胎径向内侧且是胎侧加强橡胶34的轮胎宽度方向内侧的位置沿着这些胎体中央部20A和胎侧加强橡胶34设有内衬部44。内衬部44包括第1内衬层46和第2内衬层48。具体而言,沿着胎体中央部20A的轮胎径向内侧的面和胎侧加强橡胶34的轮胎宽度方向内侧的面配设有第1内衬层46。第1内衬层46的沿着轮胎旋转轴线方向的截面中的沿着轮廓的两侧的第1端部46A(在图1中仅图示单侧)分别形成于比胎侧加强橡胶34的内侧端部34A靠轮胎径向外侧的位置。另外,虽然在此对第1端部46A分别形成于比内侧端部34A靠轮胎径向外侧的位置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于此,也可以在从轮胎赤道面CL与胎体中央部20A交叉的部分到胎圈芯18侧的长度的约60%~90%的长度的部位形成有第1端部46A。此外,沿着第1内衬层46的与胎体中央部20A相反的一侧的面配设有厚度形成得比第1内衬层46的厚度薄的第2内衬层48。在此,第2内衬层48的厚度可以形成为第1内衬层46的厚度的约30%~65%。
第2内衬层48分别延伸至胎侧加强橡胶34的两个内侧端部34A侧,第2内衬层48的沿着轮胎旋转轴线方向的截面中的沿着轮廓的两侧的第2端部48A(在图1中仅图示单侧)形成于比第1内衬层46的第1端部46A靠轮胎径向内侧的位置。在此,第1端部46A也可以设于在将缺气保用轮胎10组装于轮辋14且将内压设为零的状态下胎侧加强橡胶34的轮胎宽度方向内侧的全长中的距外侧端部34B的距离为约45%~85%的部位。
第1内衬层46的两个第1端部46A分别设为随着朝向轮胎径向内侧而厚度逐渐减小的锥形状。具体而言,在沿着轮胎轴向剖视时,从第1内衬层46的胎侧加强橡胶34侧朝向轮胎径向内侧且是与胎侧加强橡胶34相反的一侧形成有梯度。此外,第2内衬层48的两个第2端部48A分别设为随着朝向轮胎径向内侧而厚度逐渐减小的锥形状。具体而言,在沿着轮胎轴向剖视时,从第2内衬层48的胎侧加强橡胶34侧朝向轮胎径向内侧且是与胎侧加强橡胶34相反的一侧形成有梯度。
构成第1内衬层46和第2内衬层48的橡胶使用与构成缺气保用轮胎10的其他橡胶(例如胎面橡胶38、胎侧橡胶40等)相比气体难以透过且滞后损耗(损耗滞后)较大的材料。具体而言,第1内衬层46和第2内衬层48例如由将丁基橡胶作为主要成分的橡胶构成。已知的是,在此所说的滞后损耗与表示橡胶的粘性大小的损耗因数tanδ成正比。
另外,虽然在此对第1内衬层46和第2内衬层48将丁基橡胶作为主要成分而形成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于此,第1内衬层和第2内衬层也可以将其他的橡胶构件、树脂及树脂膜作为主要成分。
(作用和效果)
接下来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缺气保用轮胎10的作用和效果。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缺气保用轮胎10,内衬部44配设有第1内衬层46和厚度形成得比第1内衬层46的厚度薄的第2内衬层48。此外,第1内衬层46的两个第1端部46A分别形成于比胎侧加强橡胶34的内侧端部34A靠轮胎径向外侧的位置。因此,与将第1内衬层46延长至胎侧加强橡胶34的内侧端部34A侧的轮胎相比较,能够减小滚动阻力。此外,通过减小滚动阻力,从而能够提高燃耗性能。
在出于某种原因而导致轮胎的内压下降时,形成轮胎宽度方向外侧的胎侧部30变形。具体而言,比胎侧部30的中立轴线(省略图示)靠轮胎宽度方向外侧的部分在轮胎径向上作用拉伸力。因此,在不具备缺气保用构造的轮胎中,轮胎沿着轮胎径向伸长变形(伸长)。此外,比胎侧部30的中立轴线靠轮胎宽度方向内侧的部分在轮胎径向上作用压缩力。因此,在不具备缺气保用构造的轮胎中,轮胎沿着轮胎径向压缩变形。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缺气保用轮胎10,在胎侧加强橡胶34的轮胎宽度方向内侧的面设有第1内衬层46和延伸至胎侧加强橡胶34的两个内侧端部34A侧的第2内衬层48。因此,能够确保在减小滚动阻力方面所需要的刚度,并且抑制或者防止气体从轮胎宽度方向内侧向外侧的透过。由此,能够减小滚动阻力,并且确保抑制或者防止缺气保用行驶时的胎圈部16和胎侧部30的过度倾倒这样的缺气保用耐久性。
进而,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缺气保用轮胎10,第1内衬层46的第1端部46A形成为锥形状,并且第2内衬层48的第2端部48A形成为锥形状。因此,与沿着轮胎旋转轴线方向的截面中的沿着轮廓的端部未形成为锥形状的情况相比,在缺气保用轮胎10发生了变形的情况下,能够减小第1内衬层46的第1端部46A和第2内衬层48的第2端部48A按压胎侧加强橡胶的力。由此,能够抑制或者防止在缺气保用行驶时对胎侧加强橡胶34施加的力增加的状况,从而能够提高缺气保用轮胎10的耐久性。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本实施方式的缺气保用轮胎10能够减小滚动阻力且确保缺气保用耐久性。
进而,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缺气保用轮胎10,能够减小缺气保用轮胎10的通常行驶时的纵向刚度常数(表示安装有轮胎的车辆的上下方向的弹力性较小的状态的指标)。因此,能够提高乘坐舒适性,并且能够确保缺气保用行驶时的缺气保用耐久性。
(第1变形例)
接下来使用图3说明本公开的缺气保用轮胎50的第1变形例。另外,对与前述的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部分标注相同的编号并省略其说明。
根据本变形例的缺气保用轮胎50,如图3所示,第1内衬层46的两个第1端部46A在沿着轮胎旋转轴线剖视时分别位于成对的第1假想线VL1和成对的第2假想线VL2之间。在此,成对的第1假想线VL1设为在沿着轮胎旋转轴线剖视时分别穿过带束的轮胎宽度方向的外端24E并且分别与胎体20垂直地延伸的线。此外,成对的第2假想线VL2设为分别穿过胎面部28的轮胎宽度方向的外端28E并且分别与胎体20垂直地延伸的线。在此,第1端部46A可以形成于在将缺气保用轮胎10组装于轮辋14且将内压设为零的状态下从第1假想线VL1到第2假想线VL2的胎侧加强橡胶34的轮胎宽度方向内侧的长度中的第1假想线VL1与在宽度方向内侧距第1假想线VL1的距离为该长度的约15%的部位之间。此外,第1端部46A也可以形成于在将缺气保用轮胎10组装于轮辋14且将内压设为零的状态下从第1假想线VL1到第2假想线VL2的胎侧加强橡胶34的轮胎宽度方向内侧的长度中的第1假想线VL1与在宽度方向外侧距第1假想线VL1的距离为该长度的约30%的部位之间。
根据本变形例的缺气保用轮胎50,第1内衬层46的沿着轮胎旋转轴线方向的截面中的沿着轮廓的两端部分别位于第1假想线VL1和第2假想线VL2之间。因此,在利用第2内衬层48确保为了减小滚动阻力而需要的刚度并且抑制或者防止气体从轮胎宽度方向内侧向外侧的透过的基础之上,还能够将第1内衬层46形成得较小。由此,能够减小滚动阻力且确保缺气保用耐久性。
(第2变形例)
接下来使用图4和图5说明本公开的缺气保用轮胎60的第2变形例。另外,对与前述的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部分标注相同的编号并省略其说明。
根据本变形例的缺气保用轮胎60,如图4所示,内衬部62一体地形成。具体而言,与第1内衬层46相当的外侧部分62A和与第2内衬层48相当的内侧部分62B一体地形成。
外侧部分62A的沿着轮胎旋转轴线方向的截面中的沿着轮廓的两个第1端部62A1在沿着轮胎轴向剖视时形成为朝向内衬部62的沿着轮胎旋转轴线方向的截面中的沿着轮廓的方向的外侧凹陷的大致圆弧状。此外,如图5所示,内侧部分62B的沿着轮胎旋转轴线方向的截面中的沿着轮廓的两个第2端部62B1在沿着轮胎轴向剖视时从内衬部62的胎侧加强橡胶34侧朝向轮胎径向内侧且是与胎侧加强橡胶34相反的一侧形成有梯度。
根据本变形例的缺气保用轮胎60,在内衬部62中,外侧部分62A和内侧部分62B一体地形成。因此,在抑制用于设置内衬部62的作业工时和制造成本的增加的基础之上,还能够减小滚动阻力且确保缺气保用耐久性。
(第2实施方式)
接下来使用图6说明本公开的缺气保用轮胎70的第2实施方式。另外,对与前述的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部分标注相同的编号并省略其说明。
根据本变形例的缺气保用轮胎70,沿着胎体中央部20A的轮胎径向内侧的面和胎侧加强橡胶34的轮胎宽度方向内侧的面配设有第1内衬层74。第1内衬层74延伸至胎侧加强橡胶34的两个内侧端部34A,成为沿着轮胎旋转轴线方向的截面中的沿着轮廓的两端部的第1端部74A分别形成于胎侧加强橡胶34的两个内侧端部34A侧。此外,厚度形成得比第1内衬层74的厚度厚的第2内衬层76沿着第1内衬层74的与胎体中央部20A相反的一侧的面延伸。成为第2内衬层76的沿着轮胎旋转轴线方向的截面中的沿着轮廓的两端部的第2端部76A分别形成于比第1内衬层74的第1端部74A靠轮胎径向外侧的位置。在此,第1内衬层74的厚度可以形成为第2内衬层76的厚度的约30%~65%。
根据该缺气保用轮胎70,第2内衬层76的第2端部76A分别形成于比第1内衬层74的第1端部74A靠轮胎径向外侧的位置。因此,与第2内衬层76分别延长至胎侧加强橡胶34的两个内侧端部34A侧的轮胎相比较,能够减小滚动阻力。进而,根据该缺气保用轮胎70,第1内衬层74沿着胎侧加强橡胶34的轮胎宽度方向内侧的面设置至胎侧加强橡胶34的两个内侧端部34A侧。因此,能够确保在减小滚动阻力方面所需要的刚度,并且抑制或者防止气体从轮胎宽度方向内侧向外侧的透过。由此,能够减小滚动阻力,且确保抑制或者防止缺气保用行驶时的胎圈部16和胎侧部30的过度倾倒这样的缺气保用耐久性。
(第2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接下来使用图7说明本公开的缺气保用轮胎80的第2实施方式。另外,对与前述的第2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部分标注相同的编号并省略其说明。
根据本变形例的缺气保用轮胎80,如图7所示,第2内衬层76的两个第2端部76A在沿着轮胎旋转轴线剖视时分别位于成对的第1假想线VL1和成对的第2假想线VL2之间。在此,成对的第1假想线VL1在沿着轮胎旋转轴线剖视时设为分别穿过带束的轮胎宽度方向的外端24E并且分别与胎体20垂直地延伸的线。此外,成对的第2假想线VL2设为分别穿过胎面部28的轮胎宽度方向的外端28E并且分别与胎体20垂直地延伸的线。在此,第2端部76A可以形成于在将缺气保用轮胎10组装于轮辋14且将内压设为零的状态下从第1假想线VL1到第2假想线VL2的胎侧加强橡胶34的轮胎宽度方向内侧的长度中的第1假想线VL1与在宽度方向内侧距第1假想线VL1的距离为该长度的约15%的部位之间。此外,第2端部76A也可以形成于在将缺气保用轮胎10组装于轮辋14且将内压设为零的状态下从第1假想线VL1到第2假想线VL2的胎侧加强橡胶34的轮胎宽度方向内侧的长度中的第1假想线VL1与在宽度方向外侧距第1假想线VL1的距离为该长度的约30%的部位之间。
根据本变形例的缺气保用轮胎80,第2内衬层76的两个第2端部76A分别位于第1假想线VL1和第2假想线VL2之间。因此,在利用第1内衬层74确保为了减小滚动阻力而需要的刚度并且抑制或者防止气体从轮胎宽度方向内侧向外侧的透过的基础之上,还能够将第2内衬层76形成得较小。由此,能够减小滚动阻力且确保缺气保用耐久性。
[其他实施方式]
以上说明了本公开的一实施方式,但本公开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除了上述实施方式以外,当然能够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形来实施。
另外,虽然在此作为本公开的应用例对乘用车用的缺气保用轮胎10、50、60、70、80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于此,本公开也能够应用于除乘用车用之外的车辆所使用的缺气保用轮胎。
另外,虽然在此对第1内衬层74和第2内衬层48分别延伸至胎侧加强橡胶34的两个内侧端部34A侧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于此,第1内衬层的第1端部和第2内衬层的第2端部也可以分别形成于带束24的端部附近,例如形成于沿着轮胎旋转轴线剖视时的成对的第1假想线VL1和成对的第2假想线VL2之间。
2019年11月15日提出申请的日本特许出愿2019-207476号的公开整体通过参照编入到本说明书中。
本说明书所记载的所有文献、发明专利申请以及技术标准通过参照编入本说明书中,所谓通过参照编入各个文献、发明专利申请和技术标准即等同于具体且分别地记述了它们。

Claims (6)

1.一种缺气保用轮胎,其中,
该缺气保用轮胎包括:
一对胎圈芯,其设于与形成车轮的外缘部的轮辋嵌合的部位,沿着轮胎周向形成为环状;
胎体,其跨所述一对胎圈芯地形成,包括在轮胎径向外侧沿着轮胎宽度方向延伸的胎体中央部、分别从所述胎体中央部的轮胎宽度方向两端部朝向所述一对胎圈芯的轮胎宽度方向内侧延伸的一对胎体侧部、以及与所述一对胎体侧部连续地形成并且分别绕所述一对胎圈芯从轮胎宽度方向内侧朝向外侧折回的一对折回部;
带束,其沿着所述胎体中央部的轮胎径向外侧的面设置;
胎面部,其设于所述带束的轮胎径向外侧;
胎侧加强橡胶,其沿着所述胎体侧部的轮胎宽度方向内侧的面设置,并且在沿着轮胎轴向的截面中形成为随着朝向轮胎径向内侧和轮胎径向外侧而分别顶端变窄的形状;
第1内衬层,其沿着所述胎体中央部的轮胎径向内侧的面和所述胎侧加强橡胶的轮胎宽度方向内侧的面设置,并且沿着轮胎旋转轴线方向的截面中的沿着轮廓的两端部分别形成于比所述胎侧加强橡胶的轮胎径向内侧的端部靠轮胎径向外侧的位置;以及
第2内衬层,其沿着所述第1内衬层的与所述胎体中央部相反的一侧的面延伸,并且沿着轮胎旋转轴线方向的截面中的沿着轮廓的两端部分别形成于比所述第1内衬层的两端部靠轮胎径向内侧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缺气保用轮胎,其中,
所述第1内衬层的沿着轮胎旋转轴线方向的截面中的沿着轮廓的两端部在沿着轮胎旋转轴线的剖视时分别位于成对的第1假想线和成对的第2假想线之间,所述成对的第1假想线分别穿过所述带束的轮胎宽度方向的两端部并且分别与所述胎体垂直地延伸,所述成对的第2假想线分别穿过所述胎面部的轮胎宽度方向的两端部并且分别与所述胎体垂直地延伸。
3.一种缺气保用轮胎,其中,
该缺气保用轮胎包括:
一对胎圈芯,其设于与形成车轮的外缘部的轮辋嵌合的部位,沿着轮胎周向形成为环状;
胎体,其跨所述一对胎圈芯地形成,包括在轮胎径向外侧沿着轮胎宽度方向延伸的胎体中央部、分别从所述胎体中央部的轮胎宽度方向两端部朝向所述一对胎圈芯的轮胎宽度方向内侧延伸的一对胎体侧部、以及与所述一对胎体侧部连续地形成并且分别绕所述一对胎圈芯从轮胎宽度方向内侧朝向外侧折回的一对折回部;
带束,其沿着所述胎体中央部的轮胎径向外侧的面设置;
胎面部,其设于所述带束的轮胎径向外侧;
胎侧加强橡胶,其沿着所述胎体侧部的轮胎宽度方向内侧的面设置,并且在沿着轮胎轴向的截面中形成为随着朝向轮胎径向内侧和轮胎径向外侧而分别顶端变窄的形状;
第1内衬层,其沿着所述胎体中央部的轮胎径向内侧的面和所述胎侧加强橡胶的轮胎宽度方向内侧的面设置,并且沿着轮胎旋转轴线方向的截面中的沿着轮廓的两端部分别形成于比所述胎侧加强橡胶的轮胎径向内侧的端部靠轮胎径向内侧的位置;以及
第2内衬层,其沿着所述第1内衬层的与所述胎体中央部相反的一侧的面延伸,并且沿着轮胎旋转轴线方向的截面中的沿着轮廓的两端部分别形成于比所述第1内衬层的两端部靠轮胎径向外侧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缺气保用轮胎,其中,
所述第2内衬层的沿着轮胎旋转轴线方向的截面中的沿着轮廓的两端部在沿着轮胎旋转轴线的剖视时分别位于成对的第1假想线和成对的第2假想线之间,所述成对的第1假想线分别穿过所述带束的轮胎宽度方向的两端部并且分别与所述胎体垂直地延伸,所述成对的第2假想线分别穿过所述胎面部的轮胎宽度方向的两端部并且分别与所述胎体垂直地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缺气保用轮胎,其中,
所述第1内衬层的沿着轮胎旋转轴线方向的截面中的沿着轮廓的两端部分别设为随着朝向轮胎径向内侧而厚度逐渐减小的锥形状,所述第2内衬层的沿着轮胎旋转轴线方向的截面中的沿着轮廓的两端部分别设为随着朝向轮胎径向内侧而厚度逐渐减小的锥形状。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缺气保用轮胎,其中,
所述第1内衬层和所述第2内衬层一体地形成。
CN202080070522.2A 2019-11-15 2020-11-16 缺气保用轮胎 Pending CN11455538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207476 2019-11-15
JP2019207476A JP7352449B2 (ja) 2019-11-15 2019-11-15 ランフラットタイヤ
PCT/JP2020/042607 WO2021095884A1 (ja) 2019-11-15 2020-11-16 ランフラットタイヤ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555386A true CN114555386A (zh) 2022-05-27

Family

ID=759124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70522.2A Pending CN114555386A (zh) 2019-11-15 2020-11-16 缺气保用轮胎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332145A1 (zh)
EP (1) EP4059738A4 (zh)
JP (1) JP7352449B2 (zh)
CN (1) CN114555386A (zh)
WO (1) WO202109588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4357160A1 (en) * 2022-10-21 2024-04-24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Pneumatic tire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1996030221A1 (fr) * 1995-03-24 1996-10-03 The Yokohama Rubber Co., Ltd. Bandage pneumatique
JPH0948209A (ja) * 1995-08-09 1997-02-18 Yokohama Rubber Co Ltd:The 空気入りタイヤ
US20040112496A1 (en) * 2002-12-12 2004-06-17 Domenico Colantonio Laurent Luigi Self-supporting pneumatic tire with a partial inner liner
CN1780743A (zh) * 2003-04-25 2006-05-31 米其林技术公司 包括多个不渗透层的高机动性轮胎
JP2010111173A (ja) * 2008-11-04 2010-05-20 Sumitomo Rubber Ind Ltd ランフラットタイヤ
JP2011042239A (ja) * 2009-08-20 2011-03-03 Sumitomo Rubber Ind Ltd ランフラットタイヤ
CN102529588A (zh) * 2010-12-22 2012-07-04 固特异轮胎和橡胶公司 具有组合内衬的充气轮胎
US20140048193A1 (en) * 2012-08-20 2014-02-20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Runflat tire
EP2808177A1 (de) * 2013-05-30 2014-12-03 Continental Reifen Deutschland GmbH Fahrzeugluftreifen mit Notlaufeigenschaften
JP2015039926A (ja) * 2013-08-21 2015-03-02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15217853A (ja) * 2014-05-19 2015-12-07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ランフラットラジアルタイヤ
CN105960342A (zh) * 2014-02-03 2016-09-21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缺气保用子午线轮胎
JP2018130977A (ja) * 2017-02-13 2018-08-23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WO2019124228A1 (ja) * 2017-12-18 2019-06-27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空気入りタイヤ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036598A (ja) * 2008-07-31 2010-02-18 Yokohama Rubber Co Ltd:The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5263271B2 (ja) 2010-11-29 2013-08-14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ランフラットタイヤ
EP2670608B1 (en) * 2011-02-01 2017-03-15 ExxonMobil Chemical Patents Inc. Contoured tire innerliners and methods of making thereof
JP6249518B2 (ja) * 2013-11-18 2017-12-20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DE102015209061A1 (de) * 2015-05-18 2016-11-24 Continental Reifen Deutschland Gmbh Fahrzeugluftreifen mit Notlaufeigenschaften
JP2019207476A (ja) 2018-05-28 2019-12-05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接合部評価システム、接合部評価方法、および接合部評価プログラム

Patent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1996030221A1 (fr) * 1995-03-24 1996-10-03 The Yokohama Rubber Co., Ltd. Bandage pneumatique
JPH0948209A (ja) * 1995-08-09 1997-02-18 Yokohama Rubber Co Ltd:The 空気入りタイヤ
US20040112496A1 (en) * 2002-12-12 2004-06-17 Domenico Colantonio Laurent Luigi Self-supporting pneumatic tire with a partial inner liner
CN1780743A (zh) * 2003-04-25 2006-05-31 米其林技术公司 包括多个不渗透层的高机动性轮胎
JP2010111173A (ja) * 2008-11-04 2010-05-20 Sumitomo Rubber Ind Ltd ランフラットタイヤ
JP2011042239A (ja) * 2009-08-20 2011-03-03 Sumitomo Rubber Ind Ltd ランフラットタイヤ
CN102529588A (zh) * 2010-12-22 2012-07-04 固特异轮胎和橡胶公司 具有组合内衬的充气轮胎
US20140048193A1 (en) * 2012-08-20 2014-02-20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Runflat tire
EP2808177A1 (de) * 2013-05-30 2014-12-03 Continental Reifen Deutschland GmbH Fahrzeugluftreifen mit Notlaufeigenschaften
JP2015039926A (ja) * 2013-08-21 2015-03-02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05960342A (zh) * 2014-02-03 2016-09-21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缺气保用子午线轮胎
JP2015217853A (ja) * 2014-05-19 2015-12-07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ランフラットラジアルタイヤ
JP2018130977A (ja) * 2017-02-13 2018-08-23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WO2019124228A1 (ja) * 2017-12-18 2019-06-27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空気入りタイヤ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352449B2 (ja) 2023-09-28
JP2021079766A (ja) 2021-05-27
EP4059738A1 (en) 2022-09-21
WO2021095884A1 (ja) 2021-05-20
US20220332145A1 (en) 2022-10-20
EP4059738A4 (en) 2023-12-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905151B1 (en) Pneumatic tire
CN110062705B (zh) 泄气保用轮胎
EP3023270B1 (en) Tire
CN109070640B (zh) 充气轮胎
CN110654179B (zh) 充气轮胎
US11173756B2 (en) Pneumatic tire
JP6377390B2 (ja) ランフラットラジアルタイヤ
EP3088210B1 (en) Pneumatic tire
CN105980174B (zh) 缺气保用子午线轮胎
RU2424122C1 (ru) Пара шин для двухколесного мотоцикла
CN109070641B (zh) 充气轮胎
EP3064381B1 (en) Run-flat radial tire
CN114555386A (zh) 缺气保用轮胎
US20170036493A1 (en) Run-flat tire
US10414214B2 (en) Run-flat tire
CN112313093B (zh) 缺气保用轮胎
CN105829143B (zh) 缺气保用子午线轮胎
WO2021100302A1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EP3064375B1 (en) Run-flat radial tire
CN116890573A (zh) 充气轮胎
CN113905906A (zh) 充气轮胎
CN111070970A (zh) 轮胎
JP2009166617A (ja) 車両用ラジアルタイヤ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