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313093B - 缺气保用轮胎 - Google Patents

缺气保用轮胎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313093B
CN112313093B CN201980042688.0A CN201980042688A CN112313093B CN 112313093 B CN112313093 B CN 112313093B CN 201980042688 A CN201980042688 A CN 201980042688A CN 112313093 B CN112313093 B CN 11231309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ire
carcass
run
radial direction
rotation axi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4268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313093A (zh
Inventor
山口正志
弓井庆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idgeston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Bridgeston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ridgestone Corp filed Critical Bridgestone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23130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1309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31309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1309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7/00Tyres characterised by means enabling restricted operation in damaged or deflated condition; Accessories therefor
    • B60C17/0009Tyres characterised by means enabling restricted operation in damaged or deflated condition; Accessories therefor comprising sidewall rubber inserts, e.g. crescent shaped inser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3/00Ty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verse section
    • B60C3/04Ty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verse sect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ve dimensions of the section, e.g. low profi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5/00Tyre beads, e.g. ply turn-up or overlap
    • B60C15/0009Tyre beads, e.g. ply turn-up or overlap features of the carcass terminal portion
    • B60C15/0036Tyre beads, e.g. ply turn-up or overlap features of the carcass terminal portion with high ply turn-up, i.e. folded around the bead core and terminating radially above the point of maximum section width
    • B60C15/0045Tyre beads, e.g. ply turn-up or overlap features of the carcass terminal portion with high ply turn-up, i.e. folded around the bead core and terminating radially above the point of maximum section width with ply turn-up up to the belt edges, i.e. folded around the bead core and extending to the belt edg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5/00Inflatable pneumatic tyres or inner tubes
    • B60C5/12Inflatable pneumatic tyres or inner tubes without separate inflatable inserts, e.g. tubeless tyres with transverse section open to the rim
    • B60C5/14Inflatable pneumatic tyres or inner tubes without separate inflatable inserts, e.g. tubeless tyres with transverse section open to the rim with impervious liner or coating on the inner wall of the ty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9/00Reinforcements or ply arrangement of pneumatic tyres
    • B60C9/02Carcasses
    • B60C9/0292Carcass ply curvatu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7/00Tyres characterised by means enabling restricted operation in damaged or deflated condition; Accessories therefor
    • B60C17/0009Tyres characterised by means enabling restricted operation in damaged or deflated condition; Accessories therefor comprising sidewall rubber inserts, e.g. crescent shaped inserts
    • B60C2017/0054Physical properties or dimensions of the inserts
    • B60C2017/0072Thicknes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ir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在缺气保用轮胎中,在将观察沿着轮胎旋转轴线的截面时的交点(0.1SHp)与交点(0.2SHp)之间的胎体线的平均的曲率半径设为半径R1,将观察沿着轮胎旋转轴线的截面时的交点(0.4SHp)与交点(0.6SHp)之间的胎体线的平均的曲率半径设为半径R2时,将比R2/R1设定为比0.3大。

Description

缺气保用轮胎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缺气保用轮胎。
背景技术
作为在轮胎的内压降低的状态下也能够行驶一定距离的缺气保用轮胎,已有利用胎侧加强橡胶加强胎侧部的胎侧加强型的缺气保用轮胎(例如,参照日本特开2012-11621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作为轮胎,期望降低与车辆的燃耗性能相关的滚动阻力,在缺气保用轮胎中也是,期望降低滚动阻力。
另外,在胎侧加强型的缺气保用轮胎中,与通常的轮胎相比纵向刚度常数(vertical spring constant)较高,因此也期望通常行驶时的乘坐舒适性的改善。然而,若为了改善通常行驶时的乘坐舒适性而使胎侧加强橡胶较软,则存在损害缺气行驶时的耐久性的问题。
本公开考虑到上述事实,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缺气保用轮胎,该缺气保用轮胎能够降低滚动阻力,兼顾乘坐舒适性和缺气保用耐久性。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公开的缺气保用轮胎包括:一对胎圈芯;胎体,其包括跨于所述一对胎圈芯的主体部和在所述胎圈芯折回的折回部;带束,其设于所述胎体的轮胎径向外侧;胎侧加强层,其设于所述胎体的轮胎宽度方向内侧,随着朝向轮胎径向两侧而厚度逐渐减小;以及内衬,其在位于轮胎径向外侧的所述胎体的轮胎内表面侧设于比经过所述带束的轮胎宽度方向最外端且与轮胎内表面垂直地延伸的假想线靠轮胎宽度方向内侧的位置,将所述胎体的中心线作为胎体线,在将在安装于标准轮辋且零内压的状态下观察沿着轮胎旋转轴线的截面时的从经过所述胎圈芯的轮胎径向外侧端且平行于所述轮胎旋转轴线的基准线向轮胎径向测量的所述胎体线的高度尺寸设为胎侧高度SH,将经过从所述基准线向轮胎径向外侧分开所述胎侧高度SH的10%的位置且与轮胎旋转轴线设为平行的假想线与所述胎体线的交点设为0.1SHp,将经过从所述基准线向轮胎径向外侧分开所述胎侧高度SH的20%的位置且与轮胎旋转轴线设为平行的假想线与所述胎体线的交点设为0.2SHp,将经过从所述基准线向轮胎径向外侧分开所述胎侧高度SH的40%的位置且与轮胎旋转轴线设为平行的假想线与所述胎体线的交点设为0.4SHp,将经过从所述基准线向轮胎径向外侧分开所述胎侧高度SH的60%的位置且与轮胎旋转轴线设为平行的假想线与所述胎体线的交点设为0.6SHp,将观察沿着轮胎旋转轴线的截面时的所述交点0.1SHp与所述0.2SHp之间的所述胎体线的平均的曲率半径设为半径R1,将观察沿着轮胎旋转轴线的截面时的所述交点0.4SHp与所述0.6SHp之间的所述胎体线的平均的曲率半径设为半径R2时,将比R2/R1设定为比0.3大。
轮胎的内衬通常使用与构成轮胎的其他橡胶相比,气体难以透过的橡胶,例如,主要使用丁基橡胶,但该丁基橡胶的损耗(tanδ)比构成轮胎的其他橡胶的损耗(tanδ)大。在轮胎中,若在行驶时的变形较大的部分使用损耗较大的橡胶,则滚动阻力恶化。另外,在轮胎中,若比较胎面部与胎侧部,则胎侧部的变形比埋设有带束等的胎面部的变形大。
在本公开的缺气保用轮胎中,将内衬在位于轮胎径向外侧的胎体的轮胎内表面侧设于比经过带束的轮胎宽度方向最外端且与轮胎内表面垂直地延伸的假想线靠轮胎宽度方向内侧的位置。换言之,内衬不设于变形比胎面部的变形大的胎侧部,因此与在轮胎内表面整体设置内衬的轮胎相比,能够降低滚动阻力。
此外,在胎体的轮胎宽度方向内侧设有能够在缺气行驶时支承载荷的厚壁的胎侧加强层,因此即使在胎体的轮胎宽度方向内侧未设置内衬,也能够抑制气体向轮胎宽度方向外侧透过。换言之,在胎体的轮胎宽度方向内侧,胎侧加强层成为内衬的代替。
而且,在本公开的缺气保用轮胎中,在将交点0.1SHp与0.2SHp之间的胎体线的平均的曲率半径设为半径R1,将观察沿着轮胎旋转轴线的截面时的交点0.4SHp与0.6SHp之间的胎体线的平均的曲率半径设为半径R2时,将比R2/R1设定为比0.3大,因此能够降低通常行驶时的纵向刚度常数,并且能够抑制缺气行驶时的胎圈部和胎侧部的过度的塌陷,能够兼顾乘坐舒适性和缺气保用耐久性。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公开的缺气保用轮胎,能够降低滚动阻力,兼顾乘坐舒适性和缺气保用耐久性。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将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缺气保用轮胎沿着轮胎轴向剖切而得到的剖切面的单侧的一半的剖视图。
图2是表示将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缺气保用轮胎沿着轮胎轴向剖切而得到的剖切面的单侧的一半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缺气保用轮胎的结构)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缺气保用轮胎10。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乘用车用的缺气保用轮胎10。
在此,图中箭头TW表示缺气保用轮胎10的宽度方向(轮胎宽度方向),箭头TR表示缺气保用轮胎10的径向(轮胎径向)。
在此所说的轮胎宽度方向是指与缺气保用轮胎10的旋转轴线平行的方向,也称为轮胎轴向。另外,轮胎径向是指与缺气保用轮胎10的旋转轴线正交的方向。
另外,符号CL表示缺气保用轮胎10的赤道面(轮胎赤道面)。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将沿着轮胎径向的缺气保用轮胎10的旋转轴线侧记作“轮胎径向内侧”,将沿着轮胎径向的与缺气保用轮胎10的旋转轴线相反的那一侧记作“轮胎径向外侧”。
另一方面,将沿着轮胎宽度方向的缺气保用轮胎10的赤道面CL侧记作“轮胎宽度方向内侧”,将沿着轮胎宽度方向的与缺气保用轮胎10的赤道面CL相反的那一侧记作“轮胎宽度方向外侧”。
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轮辋是指下述标准所记载的适用尺寸的标准轮辋(或者记作“Approved Rim”、“Recommended Rim”)。标准由在生产或者使用轮胎的地域有效的工业标准决定。例如,在美利坚合众国由“The Tire and Rim Association Inc.的Year Book”规定,在欧洲由“The European Tire and Rim Technical Organization的StandardsManual”规定,在日本由日本汽车轮胎协会的“JATMA Year Book”规定。
图1和图2是沿着组装于标准轮辋30且未填充内压的状态(与外部气压相同的气压)的缺气保用轮胎10的轮胎旋转轴线的剖视图。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缺气保用轮胎10包括一对胎圈部12、胎体14、带束16、带束加强层18、胎面部20、胎侧部22、作为胎侧加强层的胎侧加强橡胶24以及内衬32。
胎圈部12在轮胎宽度方向上空开间隔地设有左右一对(在图1中仅图示单侧的胎圈部12。)。在该一对胎圈部12分别埋设有胎圈芯26,胎体14跨于该胎圈芯26之间。
(胎体)
本实施方式的胎体14由1张胎体帘布层15构成,胎体帘布层15通过利用包覆橡胶包覆多根帘线(省略图示。例如,有机纤维帘线、金属帘线等。)而形成。这样形成的胎体14从一个胎圈芯26向另一个胎圈芯26呈环状延伸而构成轮胎的骨架。此外,本实施方式的缺气保用轮胎10是子午线构造的轮胎,胎体帘布层15的帘线在轮胎侧部沿着轮胎径向(子午线方向)延伸,在轮胎外周部沿着与轮胎赤道面CL交叉的方向延伸。
此外,在该胎体14中,将从一个胎圈芯26跨至另一个胎圈芯26的部分称为主体部14A,将在胎圈芯26从轮胎内侧向外侧折回的部分称为折回部14B。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折回部14B的端部14BE在后述的带束16的轮胎宽度方向最外端16E的附近夹持于带束16与胎体14的主体部14A之间。
另外,优选的是,折回部14B的端部14BE配置于比后述的胎侧加强橡胶24的另一端部24B靠轮胎宽度方向外侧且比后述的任一带束层16A、16B的带束端靠轮胎径向内侧的位置。
在以下的说明中,“胎体线14CL”是指胎体14的厚度的中心线。例如,在胎体帘布层15为一张的部分,将胎体帘布层15的厚度的中心线作为“胎体线14CL”,在胎体帘布层15多张重叠的部分,将多张重叠的胎体帘布层15的厚度的中心线作为“胎体线14CL”。另外,在存在胎体14的主体部14A和折回部14B的部分(配置有后述的胎圈填胶28的部分),将主体部14和折回部14B的中心线(用图1中的双点划线图示)作为“胎体线14CL”。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组装于标准轮辋30且未填充内压的状态的缺气保用轮胎10中,将从经过胎圈芯26的轮胎径向外侧端且平行于轮胎旋转轴线(未图示)的基准线BL朝向轮胎径向外侧测量的胎体线14CL的最大高度SH称为胎侧高度(参照图1。)。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将经过从基准线BL向轮胎径向外侧分开胎侧高度SH的10%的位置且与轮胎旋转轴线设为平行的假想线FL1与胎体线14CL的交点称为0.1SHp,将经过从基准线BL向轮胎径向外侧分开胎侧高度SH的20%的位置且与轮胎旋转轴线设为平行的假想线FL2与胎体线14CL的交点称为0.2SHp,将经过从基准线BL向轮胎径向外侧分开胎侧高度SH的40%的位置且与轮胎旋转轴线设为平行的假想线FL4与胎体线14CL的交点称为0.4SHp,将经过从基准线BL向轮胎径向外侧分开胎侧高度SH的60%的位置且与轮胎旋转轴线设为平行的假想线FL6与胎体线14CL的交点称为0.6SHp。
在本实施方式的胎体14的胎体线14CL中,交点0.1SHp与交点0.2SHp之间设为在轮胎内侧具有曲率中心且平均的曲率半径设为R1的向轮胎外侧凸出的圆弧形状,交点0.4SHp与交点0.6SHp之间设为在轮胎内侧具有曲率中心且平均的曲率半径设为R2的向轮胎外侧凸出的圆弧形状。此外,交点0.2SHp与交点0.4SHp之间的胎体线14CL设为相对于交点0.1SHp与交点0.2SHp之间的圆弧形状和交点0.4SHp与交点0.6SHp之间的圆弧形状平滑地连接的向轮胎外侧凸出的圆弧形状。
在本实施方式中,曲率半径R1设定为比曲率半径R2大,比R2/R1设定为比0.3大。另外,优选的是,比R2/R1设定为比0.4大。此外,优选的是,比R2/R1设定为比1.3小。
而且,优选的是,曲率半径R1设定在胎侧高度SH的100~200%的范围内,优选的是,曲率半径R2设定在胎侧高度SH的50~150%的范围内。
在此,曲率半径R1和曲率半径R2均为平均值,交点0.1SHp与交点0.2SHp之间的胎体线14CL和交点0.4SHp与交点0.6SHp之间的胎体线14CL既可以是具有单一的曲率半径的圆弧形状,也可以是包括多个曲率半径的圆弧形状,还可以是曲率半径逐渐变化的大致圆弧形状。另外,交点0.4SHp与交点0.6SHp之间的胎体线14CL的曲率半径根据情况也可以是无限大,换言之,交点0.4SHp与交点0.6SHp之间的胎体线14CL也可以是直线形状。
本实施方式的胎体线14CL是在交点0.1SHp与交点0.2SHp之间和交点0.4SHp与交点0.6SHp之间均具有单一的曲率半径的圆弧形状。
在胎圈部12中,在由胎体14的主体部14A和折回部14B夹着的区域埋设有从胎圈芯26向轮胎径向外侧延伸的胎圈填胶28。另外,胎圈填胶28随着朝向轮胎径向外侧的端部28A而厚度减少。胎圈填胶28由比胎侧橡胶23硬的橡胶形成。此外,胎圈填胶28的形状和材质不限定于本实施方式的形状和材质。
此外,在将沿着轮胎旋转轴线剖切缺气保用轮胎10时的胎圈填胶28的截面积设为Abf,将胎侧加强橡胶24的截面积设为Arr时,优选的是,比Abf/Arr设为0.04~0.17的范围内,更优选的是,比Abf/Arr设为0.08~0.15的范围内,更进一步优选的是,比Abf/Arr设为0.09~0.13的范围内。
在将比假想线FLW靠轮胎径向内侧的胎侧加强橡胶24的截面积设为Arri,将比假想线FLW靠轮胎径向外侧的胎侧加强橡胶24的截面积设为Arro时,优选的是,将比Arri/Arro设为0.3~1.5的范围内,更优选的是,将比Arri/Arro设为0.3~1.0的范围内,更进一步优选的是,将比Arri/Arro设为0.5~0.6的范围内。
在将胎圈芯26的截面面积设为Ac时,优选的是,将比Ac/Abf设为0.7~1.1的范围内,更优选的是,将比Ac/Abf设为0.8~1.8的范围内,更进一步优选的是,将比Ac/Abf设为0.90~0.95的范围内。
对于总厚度G与厚度ta的比ta/G而言,优选的是,设为0.6~1.0的范围内,更优选的是,设为0.6~0.8的范围内,更进一步优选的是,设为0.7~0.8的范围内。
缺气保用轮胎10的扁平率优选为65%以下,更优选为50%以下,更进一步优选为35%以下。
如图2所示,在将经过标准轮辋30的轮辋端且平行于轮胎径向的假想线FLH与轮胎最大宽度部Wmax的轮胎径向内侧的胎体14的主体部14A相交的交点设为Pa,将连结该交点Pa与胎圈芯26的轮胎宽度方向内侧端26P的假想线FLα相对于轮胎宽度方向所形成的角度设为α时,优选设为30°<α<70°,更优选设为35°<α<60°,更进一步优选设为35°<α<45°。
此外,在像本实施方式这样胎圈芯26的截面形状为矩形的情况下,胎圈芯26的轮胎宽度方向内侧端26P成为胎圈芯26的轮胎宽度方向内侧的边的长度方向的中点。
在将上述假想线FLH与轮胎最大宽度部Wmax的轮胎径向外侧的胎体14的主体部14A相交的交点设为Pb,将连结该交点Pb与胎圈芯26的轮胎宽度方向内侧端26P的假想线FLβ相对于轮胎宽度方向所形成的角度设为β时,优选设为50°<β<80°,更优选设为55°<β<70°,更进一步优选设为55°<β<65°。
优选的是,如图1所示,胎侧加强橡胶24的轮胎径向外侧的另一端部24B侧配置于比第1带束层16A的带束端和第2带束层16B的带束端靠轮胎宽度方向内侧的位置。
优选的是,轮辋护罩34的顶点34T配置于比胎体14的主体部14A的轮胎宽度方向外端14max靠轮胎宽度方向外侧的位置。
(带束)
在胎体14的轮胎径向外侧配设有带束16。本实施方式的带束16由1张或多张带束层构成。本实施方式的带束16作为一例包括轮胎径向内侧的第1带束层16A和配置于第1带束层16A的轮胎径向外侧且比第1带束层16A窄的第2带束层16B而构成。
带束层16A、16B通过利用包覆橡胶包覆相互平行地并列的多根帘线(在本实施方式中为钢丝帘线)而形成。构成带束层16A、16B的帘线相对于轮胎周向倾斜地配设(作为一例,相对于轮胎周向以15度~30度的倾斜角度倾斜。)。此外,带束层16A的帘线和带束层16B的帘线相对于轮胎赤道面CL向彼此相反的方向倾斜。即,本实施方式的带束16是所谓的交叉带束。
在带束16的轮胎径向外侧配设有带束加强层18。带束加强层18作为一例包括沿着轮胎周向延伸的帘线而构成,以覆盖带束16的整体的方式配设。
在带束16和带束加强层18的轮胎径向外侧配置有构成胎面部20的胎面橡胶21。胎面部20是在行驶中与路面接触的部位,在胎面部20的表面形成有沿着轮胎周向延伸的周向槽20A。另外,在胎面部20形成有沿着轮胎宽度方向延伸的未图示的宽度方向槽。此外,周向槽20A和宽度方向槽的形状、条数根据缺气保用轮胎10所要求的排水性、操纵稳定性等性能而适当设定。
在胎圈部12与胎面部20之间设有胎侧部22。胎侧部22沿着轮胎径向延伸且连结胎圈部12与胎面部20。在胎侧部22和胎圈部12,在胎体14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侧配置有胎侧橡胶23。
(胎侧加强橡胶)
如下所述,胎侧部22以能够承载在缺气行驶时作用于缺气保用轮胎10的载荷的方式构成。
在胎侧部22,在胎体14的轮胎宽度方向内侧配设有加强胎侧部22的包括单一的橡胶材料的胎侧加强橡胶24。胎侧加强橡胶24是用于在由于漏气等而导致缺气保用轮胎10的内压减少的情况下以支承车辆和乘员的重量的状态行驶预定的距离的加强橡胶。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例配设将橡胶作为主要成分的胎侧加强橡胶24,但本发明不限于此,胎侧加强橡胶24也可以由其他材料形成,例如,也可以将热塑性树脂等作为主要成分而形成。
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1种橡胶构件形成胎侧加强橡胶24,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利用硬度不同的多个橡胶构件形成。另外,在胎侧加强橡胶24中,若橡胶构件是主要成分,则也可以另外包括填料、短纤维、树脂等材料。而且,为了提高缺气行驶时的耐久力,作为构成胎侧加强橡胶24的橡胶构件,也可以包括使用硬度测验器在20℃下测量出的JIS硬度为70~85的橡胶构件。而且,也可以包括具有如下物理性质的橡胶构件:使用粘弹谱仪(例如,东洋精机制作所制粘弹谱仪)在频率20Hz、初始应变10%、动态应变±2%、温度60℃的条件下测量出的损耗因数tanδ为0.10以下。
胎侧加强橡胶24沿着胎体14的主体部14A的内表面在轮胎径向上延伸,设为随着朝向胎圈芯26侧和胎面部20侧而厚度t减少的形状,例如,截面大致月牙形状。此外,在此所说的厚度t是指在将缺气保用轮胎10组装于标准轮辋30且将内压设为零的状态下从胎侧加强橡胶24的轮胎内表面垂直地测量出的长度。
胎侧加强橡胶24的轮胎径向内侧的一端部24A侧夹着胎体14与胎圈填胶28重叠。即,胎侧加强橡胶24的一端部24A侧以与胎圈填胶28在轮胎径向上重叠的方式配设。
另一方面,胎侧加强橡胶24的轮胎径向外侧的另一端部24B侧夹着胎体14与带束16重叠。即,胎侧加强橡胶24的另一端部24B侧以与带束16在轮胎宽度方向上重叠的方式配设。
而且,在将在经过缺气保用轮胎10的轮胎最大宽度部Wmax且平行于轮胎旋转轴线的假想线FLW上测量时的从轮胎内表面到轮胎外表面的总厚度设为G,将在与轮胎内表面垂直的方向上测量从轮胎内表面到胎体线14CL时的距离设为t时,在假想线FL1与假想线FL6之间,优选的是,距离t设定在总厚度G的50~90%的范围内。
另外,胎侧加强橡胶24成为最大宽度(t max)的胎侧加强橡胶最大宽度部位置24P优选为胎侧高度SH的20~60%的范围内,更优选为胎侧高度SH的30~50%的范围内,更进一步优选为胎侧高度SH的30~40%的范围内。
(内衬)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胎面部20的轮胎径向内侧的胎体14和胎侧加强橡胶24的内表面配设有内衬32。内衬32作为一例由将丁基橡胶作为主要成分的橡胶构成。构成内衬32的橡胶使用与构成缺气保用轮胎10的其他橡胶(作为一例,胎面橡胶21、胎侧橡胶23等)相比气体难以透过且损耗(损耗因数tanδ)较大的橡胶。
内衬32以轮胎宽度方向端32E不相对于与轮胎内表面(在本实施方式中为胎侧加强橡胶24的内表面)垂直且经过带束16的轮胎宽度方向最外端(第1带束层16A的宽度方向端部)16E的假想线FLE向轮胎宽度方向外侧越过的方式配置。换言之,内衬32不配置于胎侧部22和胎圈部12的轮胎内表面侧。在本实施方式中,内衬32的轮胎宽度方向端32E位于假想线FLE上。
在此,优选的是,从内衬32的轮胎宽度方向端32E到胎体14的胎体线14CL的距离(最短距离)Lmin设定为1mm以上。
(作用、效果)
接着,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缺气保用轮胎10的作用。
本实施方式的缺气保用轮胎10的内衬32在位于轮胎径向外侧的胎体14的轮胎内表面侧不配置于比经过带束16的轮胎宽度方向最外端16E且与轮胎内表面垂直地延伸的假想线FLE靠轮胎宽度方向外侧的位置。换言之,本实施方式的缺气保用轮胎10的内衬32不设于胎侧部22,因此与在轮胎内表面整体设置内衬的缺气保用轮胎相比,能够降低滚动阻力,能够提高燃耗性能。
而且,通过像本实施方式这样将内衬32的轮胎宽度方向端32E配置于假想线FLE上,能够在不使滚动阻力恶化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抑制气体(在轮胎内填充的空气)向轮胎外侧透过。此外,在比假想线FLE靠轮胎宽度方向外侧的位置配置有较厚的胎侧加强橡胶24,因此能够充分地抑制气体向轮胎外侧透过。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缺气保用轮胎10中,在将交点0.1SHp与交点0.2SHp之间的胎体线14CL设为向轮胎外侧凸出的圆弧形状,并且将其平均的曲率半径设为半径R1,将观察沿着轮胎旋转轴线的截面时的交点0.4SHp与0.6SHp之间的胎体线14CL设为向轮胎外侧凸出的圆弧形状,并且将其平均的曲率半径设为半径R2时,将比R2/R1设定为比0.3大,因此能够降低通常行驶时的纵向刚度常数,并且能够抑制缺气行驶时的胎圈部12和胎侧部22的过度的塌陷,能够兼顾乘坐舒适性和缺气保用耐久性。此外,为了改善缺气保用耐久性,更优选的是,比R2/R1设定为比0.4大。
不过,优选的是,比R2/R1设定为小于1.3。若比R2/R1过大,则胎侧部的缺气行驶时的挠曲过大,不能满足缺气保用耐久性。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缺气保用轮胎10中,将从内衬32的轮胎宽度方向端32E到胎体14的主体部14A的距离Lmin设定为1mm以上,因此为了带束16的帘线(作为一例是钢丝帘线)不受到轮胎内的空气中所含有的氧的影响而劣化(锈的产生等),能够较长地设置从内衬32的轮胎宽度方向端32E到带束16的帘线的距离而确保胎侧加强橡胶24的厚度。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缺气保用轮胎10中,在轮胎侧方的胎体线14CL中,通过将轮胎径向外侧的胎体线14CL的半径R2设定在胎侧高度SH的100~200%的范围内,将轮胎径向内侧的胎体线14CL的半径R1设定在胎侧高度SH的50~150%的范围内,能够降低缺气保用轮胎10的通常行驶时的纵向刚度常数,同时确保缺气行驶时的缺气保用耐久性。
若半径R1小于胎侧高度SH的100%,则胎圈附近的刚度降低,向轮辋侧塌陷的变形增加,从而变形集中于该部位,因此特别损害缺气保用耐久性能。
若半径R1超过胎侧高度SH的200%,则胎圈附近的刚度升高,对通常内压时的乘坐舒适性造成不良影响。
若半径R2小于胎侧高度SH的50%,则最大宽度附近的刚度降低,能够柔软地挠曲,但在缺气行驶时集中于胎侧加强层的变形变大,特别损害缺气保用耐久性能。
若半径R2超过胎侧高度SH的150%,则最大宽度附近的刚度升高,不能柔软地挠曲,因此对通常内压时的乘坐舒适性造成不良影响。
另外,当向轮胎宽度方向外侧突出的大致圆弧形状的胎侧部22由于内压降低而塌陷时,在比胎侧部22的中性轴靠轮胎外侧的部分在轮胎径向上作用拉伸力而在轮胎径向上拉伸变形(伸长),在比胎侧部22的中性轴靠轮胎内侧的部分在轮胎径向上作用压缩力而在轮胎径向上压缩。另外,随着远离中性轴而变形量增大。
在本实施方式的缺气保用轮胎10中,在假想线FL1与假想线FL6之间,t/G设定在0.5~0.8的范围内,因此相对于胎侧部22的中性轴,埋设于胎侧部22中的胎体帘布层15的位置向轮胎宽度方向外侧远离地配置,即,在当内压降低时变形量变大的部位配置有包括与橡胶相比难以伸长的帘线的胎体帘布层15,因此即使不加厚使通常行驶时的乘坐舒适性恶化的胎侧加强橡胶24,也能够利用胎体帘布层15的帘线的张力负载抑制内压降低时的胎侧部22的变形(塌陷),确保缺气保用耐久性。
[其他实施方式]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但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除了上述实施方式以外,能够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形来实施,这是不言而喻的。
上述实施方式的胎体14由1张胎体帘布层15构成,但本发明不限于此,胎体14也可以由多张胎体帘布层15构成。
上述实施方式的带束16是由2张带束层构成的所谓交叉带束,但也可以是螺旋带束。另外,带束16也可以是在树脂层内埋设帘线的构造。
上述实施方式的内衬32作为一例由将丁基橡胶作为主要成分的橡胶形成,但本发明不限于此,内衬32也可以将其他橡胶构件、树脂作为主要成分,也可以是树脂膜。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缺气保用轮胎10中,在胎圈部12的外侧面未设置用于抑制胎圈部12的过度的变形(向轮胎宽度方向外侧倾倒)的突起状的轮辋护罩(轮辋保护件),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也可以在胎圈部12的外侧面设有轮辋护罩。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乘用车用的缺气保用轮胎,但本发明也能够应用于乘用车用以外的车辆所使用的缺气保用轮胎。
参照2018年6月25日提出申请的日本国发明专利申请2018-120306号的公开的整体。
在本说明书中以与具体且分别地记述参照各个文献、发明专利申请以及技术标准的情况相同的程度参照本说明书所记载的全部文献、发明专利申请以及技术标准。

Claims (5)

1.一种缺气保用轮胎,其中,
该缺气保用轮胎包括:
一对胎圈芯;
胎体,其包括跨于所述一对胎圈芯的主体部和在所述胎圈芯折回的折回部;
带束,其设于所述胎体的轮胎径向外侧;
胎侧加强层,其设于所述胎体的轮胎宽度方向内侧,随着朝向轮胎径向两侧而厚度逐渐减小;以及
内衬,其在位于轮胎径向外侧的所述胎体的轮胎内表面侧设于比经过所述带束的轮胎宽度方向最外端且与轮胎内表面垂直地延伸的假想线靠轮胎宽度方向内侧的位置,
将所述胎体的中心线作为胎体线,
在将在安装于标准轮辋且零内压的状态下观察沿着轮胎旋转轴线的截面时的从经过所述胎圈芯的轮胎径向外侧端且平行于所述轮胎旋转轴线的基准线向轮胎径向测量的所述胎体线的高度尺寸设为胎侧高度SH,
将经过从所述基准线向轮胎径向外侧分开所述胎侧高度SH的10%的位置且与轮胎旋转轴线设为平行的假想线与所述胎体线的交点设为0.1SHp,
将经过从所述基准线向轮胎径向外侧分开所述胎侧高度SH的20%的位置且与轮胎旋转轴线设为平行的假想线与所述胎体线的交点设为0.2SHp,
将经过从所述基准线向轮胎径向外侧分开所述胎侧高度SH的40%的位置且与轮胎旋转轴线设为平行的假想线与所述胎体线的交点设为0.4SHp,
将经过从所述基准线向轮胎径向外侧分开所述胎侧高度SH的60%的位置且与轮胎旋转轴线设为平行的假想线与所述胎体线的交点设为0.6SHp,
将观察沿着轮胎旋转轴线的截面时的所述交点0.1SHp与所述0.2SHp之间的所述胎体线的平均的曲率半径设为半径R1,
将观察沿着轮胎旋转轴线的截面时的所述交点0.4SHp与所述0.6SHp之间的所述胎体线的平均的曲率半径设为半径R2时,
将比R2/R1设定为比0.3大且比1.3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缺气保用轮胎,其中,
在观察沿着轮胎旋转轴线的截面时,所述内衬的轮胎宽度方向端位于经过所述带束的轮胎最外宽度端且与轮胎内表面垂直地延伸的假想线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缺气保用轮胎,其中,
所述半径R1设定在所述胎侧高度SH的100~200%的范围内,
所述半径R2设定在所述胎侧高度SH的50~150%的范围内。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缺气保用轮胎,其中,
所述半径R1设定在所述胎侧高度SH的100~200%的范围内,
所述半径R2设定在所述胎侧高度SH的50~150%的范围内。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缺气保用轮胎,其中,
在将在经过轮胎最大宽度部且平行于轮胎旋转轴线的假想线上测量的轮胎总厚度设为G,
将在经过所述交点0.1SHp且与轮胎内表面垂直地延伸的假想线与经过所述交点0.6SHp且与轮胎内表面垂直地延伸的假想线之间沿着与轮胎内表面垂直的方向测量的从轮胎内表面到所述胎体线的距离设为t时,
将t/G设定在0.5~0.8的范围内。
CN201980042688.0A 2018-06-25 2019-06-17 缺气保用轮胎 Active CN11231309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120306 2018-06-25
JP2018-120306 2018-06-25
PCT/JP2019/023951 WO2020004112A1 (ja) 2018-06-25 2019-06-17 ランフラットタイヤ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13093A CN112313093A (zh) 2021-02-02
CN112313093B true CN112313093B (zh) 2022-10-25

Family

ID=689864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42688.0A Active CN112313093B (zh) 2018-06-25 2019-06-17 缺气保用轮胎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1541690B2 (zh)
EP (1) EP3812180B1 (zh)
JP (1) JP7128276B2 (zh)
CN (1) CN112313093B (zh)
WO (1) WO202000411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22200392A1 (de) * 2022-01-14 2023-07-20 Continental Reifen Deutschland Gmbh Fahrzeugluftreifen

Family Cites Families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747203A (en) * 1980-09-05 1982-03-18 Bridgestone Corp Pneumatic flat radial tire for heavy load
JP2579309B2 (ja) 1987-02-10 1997-02-05 住友ゴム工業 株式会社 ラジアルタイヤ
GB2224703B (en) * 1988-11-11 1992-09-30 Sumitomo Rubber Ind Tyre for commercial vehicles
JPH02293202A (ja) 1989-05-06 1990-12-04 Sumitomo Rubber Ind Ltd ラジアルタイヤ
JPH06316206A (ja) 1993-05-07 1994-11-15 Sumitomo Rubber Ind Ltd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3839581B2 (ja) * 1998-03-24 2006-11-01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3053390B2 (ja) 1998-08-04 2000-06-19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ランフラットタイヤ
FR2809054A1 (fr) 2000-05-22 2001-11-23 Michelin Soc Tech Pneumatique, ensemble pneumatique et jante
JP4673495B2 (ja) * 2001-04-03 2011-04-20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ランフラットタイヤ
JP4255053B2 (ja) 2002-12-05 2009-04-15 東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ランフラットタイヤ
EP1568512A1 (de) 2004-02-26 2005-08-31 Continental Aktiengesellschaft Fahrzeugluftreifen
JP2006035900A (ja) 2004-07-22 2006-02-09 Nissan Motor Co Ltd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5123587B2 (ja) * 2007-07-13 2013-01-23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ランフラットタイヤ
JP5174502B2 (ja) 2008-03-26 2013-04-03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ランフラットタイヤ
JP5366629B2 (ja) 2009-04-16 2013-12-11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11116319A (ja) 2009-12-07 2011-06-16 Bridgestone Corp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5263271B2 (ja) * 2010-11-29 2013-08-14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ランフラットタイヤ
JP5530413B2 (ja) 2011-09-26 2014-06-25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ランフラットタイヤ
JP5962481B2 (ja) 2012-02-08 2016-08-03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5576908B2 (ja) 2012-08-06 2014-08-20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ランフラットタイヤ
JP5809611B2 (ja) * 2012-08-20 2015-11-11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ランフラットタイヤ
JP6312543B2 (ja) 2014-07-15 2018-04-18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ランフラットタイヤ
JP6593046B2 (ja) 2015-09-10 2019-10-23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6878908B2 (ja) 2017-01-23 2021-06-0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エンコーダー、ロボットおよびプリンター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13093A (zh) 2021-02-02
EP3812180A4 (en) 2022-03-09
US20210252913A1 (en) 2021-08-19
US11541690B2 (en) 2023-01-03
EP3812180A1 (en) 2021-04-28
WO2020004112A1 (ja) 2020-01-02
EP3812180B1 (en) 2023-12-13
JPWO2020004112A1 (ja) 2021-07-08
JP7128276B2 (ja) 2022-08-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103660B1 (en) Run-flat radial tire
EP3103659A1 (en) Run-flat radial tire
WO2015159468A1 (ja) ランフラットタイヤ
CN106232395B (zh) 侧增强型缺气保用子午线轮胎
US11305585B2 (en) Pneumatic tire
CN112313093B (zh) 缺气保用轮胎
WO2015159576A1 (ja) サイド補強型ランフラットラジアルタイヤ
EP3009278B1 (en) Run-flat tire
US11472230B2 (en) Pneumatic tire
US20220332145A1 (en) Run-flat tire
CN116890573A (zh) 充气轮胎
WO2017188409A1 (ja) ランフラットラジアルタイヤ
JP6709675B2 (ja) ランフラットラジアルタイヤ
US11235620B2 (en) Pneumatic tire
JP7128273B2 (ja) ランフラットタイヤ
JP7128274B2 (ja) ランフラットタイヤ
JP3973414B2 (ja) 空気入りラジアルタイヤ
JP7128275B2 (ja) ランフラットタイヤ
EP4249292A1 (en) Pneumatic tire
EP3064375B1 (en) Run-flat radial tire
JP2006213158A (ja) 空気入りラジアルタイヤ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