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525688A - 隔湿保温织物 - Google Patents

隔湿保温织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525688A
CN114525688A CN202110021837.4A CN202110021837A CN114525688A CN 114525688 A CN114525688 A CN 114525688A CN 202110021837 A CN202110021837 A CN 202110021837A CN 114525688 A CN114525688 A CN 11452568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isture
fabric
ink
water
insul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02183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嘉儀
阮巽雯
蔡荣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aiwan Textile Research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Taiwan Textile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iwan Textile Research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Taiwan Textile Research Institute
Publication of CN1145256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52568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NWALL, FLOOR, OR LIKE COVERING MATERIALS, e.g. LINOLEUM, OILCLOTH, ARTIFICIAL LEATHER, ROOFING FELT, CONSISTING OF A FIBROUS WEB COATED WITH A LAYER OF MACROMOLECULAR MATERIAL; FLEXIBLE SHEET MATERIAL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N3/00Artificial leather, oilcloth or other material obtained by covering fibrous webs with macromolecular material, e.g. resins, rubber or derivatives thereof
    • D06N3/12Artificial leather, oilcloth or other material obtained by covering fibrous webs with macromolecular material, e.g. resins, rubber or derivatives thereof with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e.g. gelatine proteins
    • D06N3/14Artificial leather, oilcloth or other material obtained by covering fibrous webs with macromolecular material, e.g. resins, rubber or derivatives thereof with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e.g. gelatine proteins with polyurethanes
    • D06N3/147Artificial leather, oilcloth or other material obtained by covering fibrous webs with macromolecular material, e.g. resins, rubber or derivatives thereof with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e.g. gelatine proteins with polyurethanes characterised by the isocyanates us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MPRINTING, DUPLICATING, MARKING, OR COPYING PROCESSES; COLOUR PRINTING
    • B41M1/00Inking and printing with a printer's forme
    • B41M1/26Printing on other surfaces than ordinary pap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MPRINTING, DUPLICATING, MARKING, OR COPYING PROCESSES; COLOUR PRINTING
    • B41M3/00Printing processes to produce particular kinds of printed work, e.g. pattern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NWALL, FLOOR, OR LIKE COVERING MATERIALS, e.g. LINOLEUM, OILCLOTH, ARTIFICIAL LEATHER, ROOFING FELT, CONSISTING OF A FIBROUS WEB COATED WITH A LAYER OF MACROMOLECULAR MATERIAL; FLEXIBLE SHEET MATERIAL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N2209/00Properties of the materials
    • D06N2209/14Properties of the materials having chemical properties
    • D06N2209/141Hydrophilic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NWALL, FLOOR, OR LIKE COVERING MATERIALS, e.g. LINOLEUM, OILCLOTH, ARTIFICIAL LEATHER, ROOFING FELT, CONSISTING OF A FIBROUS WEB COATED WITH A LAYER OF MACROMOLECULAR MATERIAL; FLEXIBLE SHEET MATERIAL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N2209/00Properties of the materials
    • D06N2209/14Properties of the materials having chemical properties
    • D06N2209/142Hydrophobic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Dispersion 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Abstract

一种隔湿保温织物,其包括基布、感湿收缩墨水以及拨水墨水。基布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感湿收缩墨水利用数码喷印制程喷涂于基布的第一表面,其中感湿收缩墨水于第一表面形成亲水区。拨水墨水利用数码喷印制程喷涂于基布的第二表面,其中拨水墨水于第二表面形成拨水区。本揭露的隔湿保温织物有助于汗水的挥发并降低使用者身体的粘腻感,还可具有良好的保温性能,从而提供使用者良好的穿戴舒适感。

Description

隔湿保温织物
技术领域
本揭露内容是有关于一种隔湿保温织物,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利用数码喷印制程制备而成的隔湿保温织物。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今社会生活水准的提升,人们对于机能性纺织品的需求越来越高,且随着各种机能性纺织品不断地问世,具有特定目的的机能性纺织品的发展亦日趋完善。
对于穿戴型纺织品而言,其常随着使用者的汗液或环境湿度的提升而粘附在使用者皮肤,造成穿戴舒适感大幅地降低,并导致使用者身体因汗液难以排除而产生寒颤感。因此,如何降低穿戴型纺织品与使用者身体间的粘附并从而提升穿戴保温性及舒适感为纺织业者积极研究的重要课题。
发明内容
本揭露内容提供一种隔湿保温织物,其可于吸湿后局部地产生变形,并具有良好的单向导湿性能,有助于汗水的挥发并降低使用者身体的粘腻感,还可具有良好的保温性能,从而提供使用者良好的穿戴舒适感。
根据本揭露一些实施方式,本揭露的隔湿保温织物包括基布、感湿收缩墨水以及拨水墨水。基布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感湿收缩墨水利用数码喷印制程喷涂于基布的第一表面,其中感湿收缩墨水于第一表面形成亲水区。拨水墨水利用数码喷印制程喷涂于基布的第二表面,其中拨水墨水于第二表面形成拨水区。
在本揭露一些实施方式中,感湿收缩墨水具有介于2.5cP至10cP间的粘度以及介于22dyne/cm至32dyne/cm间的表面张力,且感湿收缩墨水包括15重量份至35重量份的感湿收缩树脂以及65重量份至85重量份的水。
在本揭露一些实施方式中,感湿收缩树脂可以是藉由包括以下试剂制备而成:多元醇、多元胺、第一交联剂以及第二交联剂。第一交联剂及第二交联剂各自包括异氰酸酯嵌段。
在本揭露一些实施方式中,基布的第一表面配置以与外界环境接触,且基布的第二表面配置以与使用者身体接触。
在本揭露一些实施方式中,亲水区包括多个空心圆形图案,且空心圆形图案呈间隔排列。
在本揭露一些实施方式中,空心圆形图案沿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排列,且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的夹角介于40度至50度间。
在本揭露一些实施方式中,亲水区包括多个空心六边形图案,且相邻的两空心六边形图案共用各自的其中一边。
在本揭露一些实施方式中,亲水区包括多个长条形图案,且长条形图案呈平行排列。
在本揭露一些实施方式中,拨水区包括多个实心十边形图案,且相邻的两实心十边形图案共用各自的其中一边或其中三边。
在本揭露一些实施方式中,亲水区于基布的垂直投影与拨水区于基布的垂直投影部分地重叠。
根据本揭露上述实施方式,本揭露的隔湿保温织物具有由感湿收缩墨水喷涂而成的亲水区以及由拨水墨水喷涂而成的拨水区。藉由将拨水区以及可产生变形的亲水区配置于基布的相对两表面,可使隔湿保温织物于吸湿后局部地产生变形,并具有良好的单向导湿性能,有助于汗水的挥发并降低使用者身体的粘腻感,还可具有良好的保温性能,从而提供使用者良好的穿戴舒适感。另一方面,通过将亲水区及拨水区配置于基布的相对两表面,可降低亲水区与拨水区间彼此干扰的可能性,使得亲水区与拨水区有效地发挥其各自的机能。
附图说明
为让本揭露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优点与实施例能更明显易懂,所附图式的说明如下:
图1绘示根据本揭露一些实施方式的隔湿保温织物的侧视示意图;
图2A、图2B、图2C及图2D绘示根据本揭露不同实施方式的隔湿保温织物的亲水区的图案的上视示意图;
图3绘示根据本揭露一些实施方式的隔湿保温织物的拨水区的图案的上视示意图;以及
图4A、图4B、图4C及图4D分别绘示具有图2A、图2B、图2C及图2D的亲水区的图案的隔湿保温织物于吸湿后的侧视示意图;
其中,符号说明:
100:隔湿保温织物 110:基布
111:第一表面 113:第二表面
120:感湿收缩墨水 130:拨水墨水
A1:亲水区 A2:拨水区
P1:空心圆形图案 P2:六边形图案
P3:长条形图案 P4:十边形图案
B:空白区 O1:圆心
O2:中心 D1,D4:最短距离
D2,D3:距离 H:直径
W1,W2,W3,W4:线条宽度 T1~T3:平均凹凸深度
X1:第一方向 X2:第二方向
θ:夹角 θ1~θ10:内角度。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以附图揭露本揭露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地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揭露。也就是说,在本揭露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因此不应用以限制本揭露。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元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示意的方式绘示之。另外,为了便于读者观看,图式中各元件的尺寸并非依实际比例绘示。
在本文中,有时以键线式(skeleton formula)表示聚合物或基团的结构。这种表示法可省略碳原子、氢原子以及碳氢键。当然,结构式中有明确绘出原子或原子基团的,则以绘示者为准。
本揭露内容提供一种隔湿保温织物,其具有由感湿收缩墨水喷涂而成的亲水区以及由拨水墨水喷涂而成的拨水区。藉由将拨水区以及可产生变形的亲水区配置于基布的相对两表面,可使隔湿保温织物于吸湿后局部地产生变形,并具有良好的单向导湿性能,有助于汗水的挥发并降低使用者身体的粘腻感,还可具有良好的保温性能,从而提供使用者良好的穿戴舒适感。
图1绘示根据本揭露一些实施方式的隔湿保温织物100的侧视示意图。本揭露的隔湿保温织物100包括基布110、感湿收缩墨水120及拨水墨水130。基布110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111及第二表面11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表面111可以是与外界环境接触的表面,而第二表面113可以是与使用者身体接触的表面。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基布110可例如是由弹性纤维、非弹性纤维或其组合织造而成。举例而言,基布110可例如是由92%的聚酯纤维与8%的聚氨酯纤维共同织造而成的针织布或梭织布。感湿收缩墨水120利用数码喷印制程喷涂于基布110的第一表面111,以于基布110的第一表面111形成亲水区A1,而拨水墨水130利用数码喷印制程喷涂于基布110的第二表面113,以于基布110的第二表面113形成拨水区A2。藉由亲水区A1与拨水区A2的配置及各自的图案设计,本揭露的隔湿保温织物100可良好地达到感湿变形的效果,并可具有良好的单向导湿性能以及保温性能,从而提供使用者良好的穿戴舒适感,此将于下文中进行更详细的说明。
具体而言,当使用者将隔湿保温织物100穿戴于身体时,由于基布110接触使用者身体的第二表面113具有拨水区A2,而基布110接触外界环境的第一表面111具有亲水区A1,因此由使用者身体所产生的汗水会受到一拉力以由基布110的第二表面113导引至基布110的第一表面111,从而提供良好的单向导湿性能,有利于汗水的挥发。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基布110的亲水性可介于亲水区A1及拨水区A2之间,以较佳地提升隔湿保温织物100的单向导湿性能。藉由隔湿保温织物100的单向导湿性能,可防止汗水的逆流,以提供良好的保温效果。另一方面,导引至基布110的第一表面111的汗水可进入亲水区A1,使得亲水区A1因吸湿而产生变形,从而使隔湿保温织物100局部地拱起或凹陷以于隔湿保温织物100与使用者身体间产生立体空间。藉此,可减少隔湿保温织物100与使用者身体间的接触,有助于汗水的挥发并降低使用者身体的粘腻感,从而提供使用者良好的穿戴舒适感。
感湿收缩墨水120利用数码喷印制程喷涂于基布110的第一表面111,以于基布110的第一表面111形成亲水区A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感湿收缩墨水120主要包括15重量份至35重量份的感湿收缩树脂以及65重量份至85重量份的水。感湿收缩树脂具有多个胺基以及羟基,并可牢固地配置于基布110上,从而赋予以其所制得的感湿收缩墨水120及隔湿保温织物100良好的感湿收缩性。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感湿收缩树脂可以藉由包括以下试剂制备而成:多元醇、多元胺、第一交联剂以及第二交联剂。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多元醇的添加量可介于0.5重量份至1.5重量份间,多元胺的添加量可介于40重量份至50重量份间,第一交联剂的添加量可介于2.2重量份至2.6重量份间,且第二交联剂的添加量可介于0.4重量份至0.8重量份间。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多元醇可提供感湿收缩树脂良好的感湿收缩性,使得感湿收缩墨水120具有良好的感湿收缩性。如此一来,以感湿收缩墨水120所制得的隔湿保温织物100可具有高的单位面积收缩率。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多元醇可例如是含醚基的多元醇,包括聚乙二醇、聚丙二醇或聚四氢呋喃。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多元醇的重量平均分子量可介于200g/mole至600g/mole之间。具体而言,若多元醇的重量平均分子量小于200g/mole,可能导致所形成的感湿收缩树脂无法牢固地配置于基布110上,从而使得隔湿保温织物100具有差的感湿收缩性以及水洗牢度;而若多元醇的重量平均分子量大于600g/mole,可能导致感湿收缩墨水120的粘度过高,从而不易喷涂于基布110上。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多元胺可提供感湿收缩树脂良好的感湿收缩性,使得感湿收缩墨水120具有良好的感湿收缩性。如此一来,以感湿收缩墨水120所制得的隔湿保温织物100可具有高的单位面积收缩率。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多元胺可包括聚醚胺、聚酰胺或聚酰亚胺。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多元胺可包括脂肪族胺,以较佳地提供感湿收缩树脂良好的感湿收缩性。更具体而言,脂肪族胺可例如是己二胺、二乙基己二胺、三甲基己二胺、庚二胺、三甲基乙二胺、四乙基乙二胺、四甲基乙二胺、壬二胺、月桂胺二亚丙基二胺、二乙烯三胺、三乙烯四胺或聚乙烯亚胺。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多元胺的重量平均分子量可介于600g/mole至8000g/mole间,且较佳地可介于800g/mole至5500g/mole间。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交联剂可包括异氰酸酯三聚体。具体而言,第一交联剂可包括如式(1)所示的结构单元,
Figure BDA0002888933860000061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交联剂可包括脂肪族异氰酸酯(例如是HDI、TMDI或XDI)三聚体、脂环族异氰酸酯(例如是IPDI、HMDI或HTDI)三聚体、芳香族异氰酸酯(例如是TDI或MDI)三聚体或其组合。第一交联剂可包括异氰酸酯嵌段。举例而言,异氰酸酯三聚体的至少两末端可具有异氰酸酯嵌段。具体而言,在以式(1)表示的第一交联剂中,R1、R2及R3中任两者以上包括异氰酸酯嵌段。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交联剂与第一交联剂可具有相同的分子结构。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交联剂的添加量与第一交联剂的添加量的比例可例如介于1:5至1:3间。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交联剂与第一交联剂中的异氰酸酯嵌段的总量与多元醇中羟基的总量的比值可介于1.0至2.5间。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感湿收缩墨水120的粘度可介于2.5cP至10cP间,使得喷印出的墨水液滴可具有合适的大小,并可使感湿收缩墨水120具有合适的流动性以利于数码喷印制程。另一方面,感湿收缩墨水120的表面张力可介于22dyne/cm至32dyne/cm间,有利于墨水液滴于喷头处成形,并可使感湿收缩墨水120具有良好的渗透性。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感湿收缩墨水120中的分散质的粒径(D90)可介于90nm至360nm间,以避免在进行数码喷印制程的过程中发生喷头阻塞的问题,且可使感湿收缩墨水120具有较佳的稳定性。上述分散质的粒径(D90)会影响感湿收缩墨水120的粘度。举例而言,感湿收缩墨水120中较小的分散质粒径可使感湿收缩墨水120具有较低的粘度。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感湿收缩墨水120在25℃时的pH值可介于6.0至8.5间,从而避免腐蚀喷印装置的喷头,且可避免墨水液滴沉积于喷头处而造成堵塞,有利于数码喷印制程。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感湿收缩墨水120可更包括5重量份至10重量份的保湿剂、0.004重量份至0.060重量份的表面活性剂及/或0.002重量份至0.020重量份的消泡剂。保湿剂可确保感湿收缩墨水120在喷印的过程中不会因凝结而沉积或阻塞喷头;表面活性剂可维持感湿收缩墨水120中的粒子(例如感湿收缩树脂、保湿剂等)的尺寸安定;消泡剂则可以确保感湿收缩墨水120中不具有泡沫。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保湿剂可例如是丙三醇、二甘醇、丙二醇甲醚或其组合。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表面活性剂可例如是聚二甲基硅氧烷、聚醚改性硅氧烷、聚醚改性聚二甲基硅氧烷或其组合。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消泡剂可例如是聚醚改性聚二甲基硅氧烷、破泡聚硅氧烷、溶于聚乙二醇中的破泡聚硅氧烷与憎水颗粒混合物或其组合。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感湿收缩墨水120可更包括适量的分散剂、酸碱调整剂、抑菌剂或其组合。分散剂可确保感湿收缩墨水120中的分散质完全地分散,避免产生沉淀物或凝聚物而阻塞喷头;酸碱调整剂可确保感湿收缩墨水120的pH值介于6.0至8.5间,以避免感湿收缩墨水120因过度偏酸性或偏碱性而影响感湿收缩墨水中各成份的溶解性,从而容易形成沉淀物使得喷头阻塞或造成喷头腐蚀;抑菌剂可有效地抑制细菌生长。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感湿收缩墨水120可更包括适量的色料,以使欲喷印的织物呈现出合适的色彩。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感湿收缩墨水120中的色料的粒径(D90)可小于或等于250nm,以使色料有效地渗入至欲喷印的织物中,从而提升色牢度。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色料可例如是颜料或染料,且染料可例如是分散染料、高温型分散性染料、反应性染料或酸性染料。当感湿收缩墨水120中含有色料时,感湿收缩墨水120可藉由数码喷印制程一次性地赋予织物局部或全面的色彩及感湿收缩性能,有效地解决传统二次加工时因染料迁徙所导致的色牢度下降的问题。
拨水墨水130利用数码喷印制程喷涂于基布110的第二表面113,以于基布110的第二表面113形成拨水区A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拨水墨水130的粘度可介于1.5cP至5.0cP间,使得喷印出的墨水液滴可具有合适的大小,并可使拨水墨水130具有合适的流动性以利于数码喷印制程。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拨水墨水130的表面张力可介于25dyne/cm至35dyne/cm间,有利于墨水液滴于喷头处成形,并可使拨水墨水130具有良好的渗透性。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拨水墨水130中的分散质的粒径(D90)可介于0.001μm至1μm间,以避免在进行数码喷印制程的过程中发生喷头阻塞的问题,且可使拨水墨水130具有较佳的稳定性。上述分散质的粒径(D90)会影响拨水墨水130的粘度。举例而言,拨水墨水130中较小的分散质粒径可使拨水墨水130具有较低的粘度。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拨水墨水130主要包括25重量份至35重量份的拨水剂以及35重量份至60重量份的水。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拨水剂可包括氟素树脂型拨水剂、非氟素树脂型拨水剂或其组合。举例而言,拨水剂可包括氟基拨水剂、聚氨酯拨水剂、硅基拨水剂、蜡质类拨水剂或其组合。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拨水剂可例如是水性氟碳聚合拨水剂,且其含量可介于29重量份至30重量份间。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拨水剂可例如是烷基聚氨酯拨水剂,且其含量可介于25重量份至30重量份间。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拨水墨水130可包括15重量份至25重量份的保湿剂。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保湿剂可包括甘油及三甘醇,且甘油的重量对三甘醇的重量的比值介于1.8至2.2间。当甘油的重量对三甘醇的重量的比值在此范围内时,拨水墨水130可具有较佳的安定性,不易老化熟成。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拨水墨水130可包括0.5重量份至2.0重量份的表面活性剂。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表面活性剂可包括2,4,7,9-四甲基-5-癸炔-4,7-二醇乙氧基化合物、聚醚改性有机硅氧烷或其组合。表面活性剂可使拨水墨水130的表面张力介于合适的范围内。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拨水墨水130可更包括适量的分散剂、酸碱调整剂、抑菌剂或其组合。上述各配方可带来的具体功效可参照前文所述,于此便不再赘述。
藉由分别调配感湿收缩墨水120以及拨水墨水130中的各组成成分,可使感湿收缩墨水120提供良好的感湿收缩性能,并使拨水墨水130提供良好的疏水性。藉由数码喷印制程将感湿收缩墨水120以及拨水墨水130喷涂于基布110的相对两表面以分别形成可产生变形的亲水区A1以及具有疏水性的拨水区A2,可使本揭露的隔湿保温织物100于吸湿后良好地达到感湿变形的效果,并可具有良好的单向导湿性能以及保温性能,从而提供使用者良好的穿戴舒适感。此外,藉由数码喷印制程将感湿收缩墨水120及拨水墨水130喷涂于基布,可精准地赋予织物局部或全面的感湿收缩性能及疏水性,以避免过量地使用化学药剂,从而减少浪费并有效地降低成本。另一方面,通过将感湿收缩墨水120及拨水墨水130喷涂于基布110的相异表面,可避免感湿收缩墨水120及拨水墨水130因彼此干扰而导致各自的机能表现不彰。
如前所述,由感湿收缩墨水120所形成的亲水区A1可具有多种图案,以良好地达到感湿变形的效果。请参阅图2A、图2B、图2C以及图2D,其绘示根据本揭露不同实施方式的隔湿保温织物100的亲水区A1的图案的上视示意图。在以下叙述中,将针对亲水区A1的各种图案进行更详细的说明。
首先,请同时参阅图1及图2A。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亲水区A1可包括多个空心圆形图案P1。换句话说,感湿收缩墨水120经喷涂以于基布110的第一表面111形成多个空心圆形图案P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多个空心圆形图案P1可呈间隔排列,以预留空间供隔湿保温织物100产生变形。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相邻的两空心圆形图案P1间的最短距离D1可介于4mm至12mm间,且相邻的两空心圆形图案P1各自的圆心O1间的距离D2可介于10mm至14mm间。如此一来,可确保隔湿保温织物100整体具有足够的变形量,并预留足够的空间以供隔湿保温织物100产生变形。详细而言,若相邻的两空心圆形图案P1间的最短距离D1小于4mm或者两空心圆形图案P1各自的圆心O1间的距离D2小于10mm,可能导致两空心圆形图案P1间不具有足够的空间供隔湿保温织物100产生变形,易使隔湿保温织物100因变形而过度地扭曲,影响使用者的穿戴舒适感;若相邻的两空心圆形图案P1间的最短距离D1大于12mm或者两空心圆形图案P1各自的圆心O1间的距离D2大于14mm,可能导致空心圆形图案P1分布的密度过低,使得隔湿保温织物100整体的变形量不足。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空心圆形图案P1的直径H可介于5mm至8mm间,且空心圆形图案P1的线条宽度W可介于1.5mm至3.0mm间。空心圆形图案P1的直径H及空心圆形图案P1的线条宽度W1可影响空心圆形图案P1的面积,以影响隔湿保温织物100整体于吸湿后的变形量。详细而言,若空心圆形图案P1的直径H小于5mm且空心圆形图案P1的线条宽度W1大于3.0mm,可能导致隔湿保温织物100整体的变形面积太大,影响使用者的穿戴舒适感;若空心圆形图案P1的直径H大于8mm且空心圆形图案P1的线条宽度W1小于1.5mm,则可能导致隔湿保温织物100整体的变形面积太小,使得隔湿保温织物100整体的变形量不足。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多个空心圆形图案P1可进一步呈阵列排列,从而提升隔湿保温织物100的变形均匀度。
接着,请同时参阅图1及图2B。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多个空心圆形图案P1可例如呈交错排列。具体而言,多个空心圆形图案P1可沿第一方向X1以及第二方向X2排列,且第一方向X1与第二方向X2的夹角θ介于40度至50度间。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多个空心圆形图案P1可沿第一方向X1及第二方向X2等距地排列。基于上述配置,可使多个空心圆形图案P1以合适的密度分布于基布110的第一表面111,以确保隔湿保温织物100于吸湿后具有一定程度的变形量。应了解到,相邻的两空心圆形图案P1间的最短距离D1、相邻的两空心圆形图案P1各自的圆心O1间的距离D2以及空心圆形图案P1的直径H与线条宽度W1皆可参照图2A的实施方式,于此便不再赘述。
随后,请同时参阅图1及图2C。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亲水区A1可包括多个空心六边形图案P2,且相邻的两空心六边形图案P2共用各自的其中一个边。换句话说,多个空心六边形图案P2于基布110的第一表面111形成蜂巢状图案。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相邻的两空心六边形图案P2各自的中心O2间的距离D3可介于8mm至16mm间。藉此,可确保隔湿保温织物100整体具有足够的变形量,并预留足够的空间以供隔湿保温织物100产生变形。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空心六边形图案P2的线条宽度W2可介于1.5mm至3.0mm间。详细而言,若空心六边形图案P2的线条宽度W1大于3.0mm,可能导致隔湿保温织物100整体的变形面积太大,影响使用者的穿戴舒适感;若空心六边形图案P2的线条宽度W2小于1.5mm,则可能导致隔湿保温织物100整体的变形面积太小,使得隔湿保温织物100整体的变形量不足。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空心六边形图案P2的每一个边长皆相等,亦即空心六边形图案P2是空心正六边形,从而提升隔湿保温织物100的变形均匀度。
最后,请同时参阅图1及图2D。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亲水区A1可包括多个长条形图案P3,且多个长条形图案P3呈平行且间隔排列。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长条形图案P3的线条宽度W3可介于5mm至20mm间,且相邻的两长条形图案P3间的最短距离D4可介于5mm至20mm间。在上述范围内,可使隔湿保温织物100整体具有足够的变形量以及良好的变形均匀度。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长条形图案P3的线条宽度W3可与相邻的两长条形图案P3间的最短距离D4实质上相近或相同,且长条形图案P3可呈等距排列,从而提供隔湿保温织物100较佳的变形均匀度。
另一方面,由拨水墨水130所形成的拨水区A2可具有多种图案,以与亲水区A1的图案相互搭配,从而提高隔湿保温织物100的单向导湿性能及保温性能。更具体而言,请参阅图3,其绘示根据本揭露一些实施方式的隔湿保温织物100的拨水区A2的图案的上视示意图。
请同时参阅图1以及图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拨水区A2可包括多个实心十边形图案P4,每一实心十边形图案P4具有由空白区B(即,拨水区A2外的区块)形成的边,且相邻的两实心十边形图案P4共用各自的其中一边或其中三边。换句话说,空白区B环绕多个实心十边形图案P4以于基布110的第二表面113形成类蜂巢状图案。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实心十边形图案P4的每一边长皆相等,亦即,实心十边形图案P2是实心正十边形,从而促使汗水均匀地由各个方向导引至基布110的第一表面11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每一实心十边形图案P4的内角具有两个优角及八个劣角,亦即,每一实心十边图形案P4包括十个内角,其中十个内角分别为两个优角及八个劣角。更详细而言,每一实心十边图形案P4的内角度θ3、θ8为优角,且每一实心十边形图案P4的内角度θ1、θ2、θ5、θ6、θ7、θ9及θ10为劣角。更具体而言,内角度θ3以及θ8分别可例如是240度,而内角度θ1、θ2、θ4、θ5、θ6、θ7、θ9以及θ10分别可以例如是120度。从另一观点而言,每一实心十边形图案P4是藉由叠合两个六边形各自的其中一边所形成。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两相邻的实心十边形图案P4间的空白区B的线条宽度W4可介于1.5mm至3.0mm间。详细而言,若空白区B的线条宽度W4大于3.0mm,可能导致基布110的第二表面113的亲水面积太大,易导致汗水逆流,从而无法提供良好的保温效果;若空白区B的线条宽度W4小于1.5mm,则使汗水无法有效率地被导引至基布110的第一表面111。如前所述,藉由拨水区A2与亲水区A1的图案相互搭配,可提高隔湿保温织物100的单向导湿性能及保温性能。具体而言,拨水区A2于基布110的垂直投影可部分地重叠于亲水区A1于基布的垂直投影,以有效提高隔湿保温织物100的单向导湿性能及保温性能。
在以下叙述中,将针对本揭露多个实施例的隔湿保温织物进行各种测试与评估,以进一步验证本揭露的功效。
<实验例1:隔湿保温织物的单向导湿性能评估>
在本实验例中,利用数码喷印制程将感湿收缩墨水喷涂于基布(由92%的聚酯(PET)纤维与8%的聚氨酯(OP)纤维共同织造而成的针织布,且基布重是180gsm)的第一表面,以形成具有蜂巢状图案(如图2C所示)的亲水区,并利用数码喷印制程将感湿收缩墨水喷涂于基布的第二表面,以形成具有类蜂巢状图案(如图3所示)的拨水区,从而得到实施例1的隔湿保温织物。使用AATCC195-2011测试方法对实施例1的隔湿保温织物进行吸水时间、吸水速率、最大扩散半径、扩散速率、单向传输指数以及综合吸湿性能测试,测试结果如表一所示。
表一
Figure BDA0002888933860000121
由表一可知,本揭露的隔湿保温织物具有良好的单单向导湿性能。
<实验例2:隔湿保温织物的的感湿收缩性评估>
在本实验例中,利用数码喷印制程将感湿收缩墨水喷涂于基布的第一表面,以分别形成具有各种图案的亲水区,并利用数码喷印制程将感湿收缩墨水喷涂于基布的第二表面,以形成具有类蜂巢状图案(如图3所示)的拨水区,从而得到各实施例的隔湿保温织物。接着,将隔湿保温织物于水中浸湿,并测量与计算隔湿保温织物于变形后所产生的平均凹凸深度。在隔湿保温织物中,基布是由92%的聚酯纤维与8%的聚氨酯纤维共同织造而成的针织布,且基布重是180gsm。各实施例的隔湿保温织物的其他详细说明以及测量结果如表二所示。
表二
Figure BDA0002888933860000131
Figure BDA0002888933860000141
图4A、图4B、图4C及图4D分别绘示具有图2A、图2B、图2C及图2D的亲水区的图案的隔湿保温织物于吸湿后的侧视示意图。由表一可知,各实施例的隔湿保温织物于吸湿后的平均凹凸深度可介于0.37mm至4.26mm间,其中实施例1至16的隔湿保温织物的亲水区的图案是空心圆形图案,且其平均凹凸深度T1介于0.72mm至1.34mm间(如图4A以及图4B所示);实施例17至22的隔湿保温织物的亲水区的图案是空心六边形图案,且其平均凹凸深度T2介于0.37mm至1.10mm间(如图4C所示);实施例23至32的隔湿保温织物的亲水区的图案是长条形图案,且其平均凹凸深度T3介于1.18mm至4.26mm间(如图4D所示),显示各实施例的隔湿保温织物于吸湿后皆具有一定程度的变形量,具有良好的感湿收缩性。整体而言,当亲水区的图案是长条形图案时,隔湿保温织物具有较佳的感湿收缩性。
<实验例3:隔湿保温织物的水洗牢度评估>
在本实验例中,分别对表二中部分的实施例的隔湿保温织物进行20次水洗,并再度测量与计算隔湿保温织物于感湿变形后所产生的平均凹凸深度,测量结果如表三所示。
表三
Figure BDA0002888933860000151
由表三可知,各实施例在经历20次水洗后,其于吸湿后所产生的平均凹凸深度仍可介于0.69mm至2.18mm间,显示仍具有一定程度的变形量,成功地克服使用习知的加工助剂所带来的水洗牢度不佳的问题。
<实验例4:隔湿保温织物的湿保温效果及干燥时间评估>
在本实验例中,使用ISO 11092(Modify)测试方法对实施例1的织物及表二中部分的实施例的隔湿保温织物进行湿保温效果及干燥时间的测试。需说明的是,湿保温效果及干燥时间是使用15ml的水,并对面积为30公分x30公分的隔湿保温织物进行测试而得到的结果,测试结果如表四所示。
表四
Figure BDA0002888933860000161
注:湿保温数值越接近0,湿保温效果越佳
由表四可知,相较于比较例1的织物,各实施例的隔湿保温织物可提供较佳的湿保温效果,且所需的干燥时间皆明显较短,显示本揭露的隔湿保温织物具有良好的保温性以及隔湿快干性。
根据本揭露上述实施方式,本揭露的隔湿保温织物具有由感湿收缩墨水喷涂而成的亲水区以及由拨水墨水喷涂而成的拨水区。藉由将拨水区以及可产生变形的亲水区配置于基布的相对两表面,可使隔湿保温织物于吸湿后局部地产生变形,并具有良好的单向导湿性能,有助于汗水的挥发并降低使用者身体的粘腻感,还可具有良好的保温性能,从而提供使用者良好的穿戴舒适感。另一方面,通过将亲水区及拨水区配置于基布的相异表面,并藉由亲水区及拨水区各自的图案设计,可有效提高隔湿保温织物的单向导湿性能及保温性能。
虽然本揭露已以实施方式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揭露,任何熟习此技艺者,在不脱离本揭露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揭露的保护范围当视后附的申请专利范围所界定者为准。

Claims (10)

1.一种隔湿保温织物,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布,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
感湿收缩墨水,利用数码喷印制程喷涂于所述基布的所述第一表面,其中所述感湿收缩墨水于所述第一表面形成亲水区;以及
拨水墨水,利用数码喷印制程喷涂于所述基布的所述第二表面,其中所述拨水墨水于所述第二表面形成拨水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湿保温织物,其中所述感湿收缩墨水具有介于2.5cP至10cP间的粘度以及介于22dyne/cm至32dyne/cm间的表面张力,且所述感湿收缩墨水包括15重量份至35重量份的感湿收缩树脂以及65重量份至85重量份的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隔湿保温织物,其中所述感湿收缩树脂是藉由包括以下试剂制备而成:
多元醇;
多元胺;
第一交联剂,包括异氰酸酯嵌段;以及
第二交联剂,包括异氰酸酯嵌段。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湿保温织物,其中所述基布的所述第一表面配置以与外界环境接触,且所述基布的所述第二表面配置以与使用者身体接触。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湿保温织物,其中所述亲水区包括多个空心圆形图案,且所述空心圆形图案呈间隔排列。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隔湿保温织物,其中所述空心圆形图案沿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排列,且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的夹角介于40度至50度间。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湿保温织物,其中所述亲水区包括多个空心六边形图案,且相邻的两所述空心六边形图案共用各自的其中一边。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湿保温织物,其中所述亲水区包括多个长条形图案,且所述长条形图案呈平行排列。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湿保温织物,其中所述拨水区包括多个实心十边形图案,且相邻的两所述实心十边形图案共用各自的其中一边或其中三边。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湿保温织物,其中所述亲水区于所述基布的垂直投影与所述拨水区于所述基布的垂直投影部分地重叠。
CN202110021837.4A 2020-11-23 2021-01-08 隔湿保温织物 Pending CN11452568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9141020 2020-11-23
TW109141020A TWI753667B (zh) 2020-11-23 2020-11-23 隔濕保溫織物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525688A true CN114525688A (zh) 2022-05-24

Family

ID=808090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021837.4A Pending CN114525688A (zh) 2020-11-23 2021-01-08 隔湿保温织物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4525688A (zh)
TW (1) TWI753667B (zh)

Citation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189130A (ja) * 1993-12-22 1995-07-25 Unitika Ltd 布帛およびその加工方法
JP2000178877A (ja) * 1998-12-16 2000-06-27 Toyobo Co Ltd 水切れの良い織編地
JP2001081652A (ja) * 1999-09-08 2001-03-27 Toyobo Co Ltd ぬれ感の小さい編織物
JP2003201675A (ja) * 2001-12-26 2003-07-18 Seikoh Chem Co Ltd 乾式透湿性コーティング布帛の製造方法
US20060148356A1 (en) * 2004-05-21 2006-07-06 Guangdong Esquel Textiles Co., Ltd. Quick-drying pure cotton fabric with two faces having different properties and a method of producing same
JP2007162154A (ja) * 2005-12-12 2007-06-28 Nisshinbo Ind Inc 片面の部分的撥水性繊維構造物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1040076A (zh) * 2004-10-15 2007-09-19 帝人纤维株式会社 通过水润湿显现凹凸的含卷曲纤维织编物及其制造方法以及纤维制品
US20080254263A1 (en) * 2005-02-23 2008-10-16 Teijin Fibers Limited Composite Fabric Material Exhibiting Three-Dimensional Structural Change Upon Water Absorption, and Textile Products
CN101370978A (zh) * 2006-01-17 2009-02-18 精炼株式会社 形态变化纤维布帛
CN101457480A (zh) * 2007-12-14 2009-06-17 陈锡潭 单面拨水及单面吸湿的透气布处理方法
JP2010144283A (ja) * 2008-12-18 2010-07-01 Seiren Co Ltd 吸水速乾織編物
JP2011052344A (ja) * 2009-09-02 2011-03-17 Utax:Kk 機能性生地および機能性生地の加工方法
JP2011094272A (ja) * 2009-11-02 2011-05-12 Utax:Kk 機能性生地およびその機能性生地を用いた衣類
CN103726204A (zh) * 2013-11-04 2014-04-16 泉州海天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具备单向导湿功能的针织面料
JP2016108716A (ja) * 2014-11-28 2016-06-20 セーレン株式会社 編物、及び衣料製品
JP2016204768A (ja) * 2015-04-16 2016-12-08 東洋染工株式会社 衣類用布帛
CN108505340A (zh) * 2017-02-24 2018-09-07 远东新世纪股份有限公司 吸湿凉感布及制备吸湿凉感布的方法
CN109208337A (zh) * 2018-10-19 2019-01-15 东华大学 一种三维双向传导吸湿快干棉织物及其制备和应用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414851B2 (ja) * 2004-09-28 2010-02-10 帝人ファイバー株式会社 湿潤時に通気性が向上する織編物および繊維製品
EP1675995B1 (en) * 2003-09-22 2009-03-11 Ten Cate Advanced Textiles B.V. Method and device for digitally upgrading textile
GB0505873D0 (en) * 2005-03-22 2005-04-27 Ten Cate Advanced Textiles Bv Method of depositing materials on a textile substrate
CN100999863B (zh) * 2006-01-10 2010-11-10 他那科恩·旺本云 在柔性基片上设置通气孔的方法和由此制备的柔性基片
CN105088826B (zh) * 2014-05-13 2018-09-25 香港理工大学 水响应印花织物及其制备方法
TWM510336U (zh) * 2015-05-08 2015-10-11 Po Hsu 舒適涼感恆溫之布料結構

Patent Citation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189130A (ja) * 1993-12-22 1995-07-25 Unitika Ltd 布帛およびその加工方法
JP2000178877A (ja) * 1998-12-16 2000-06-27 Toyobo Co Ltd 水切れの良い織編地
JP2001081652A (ja) * 1999-09-08 2001-03-27 Toyobo Co Ltd ぬれ感の小さい編織物
JP2003201675A (ja) * 2001-12-26 2003-07-18 Seikoh Chem Co Ltd 乾式透湿性コーティング布帛の製造方法
US20060148356A1 (en) * 2004-05-21 2006-07-06 Guangdong Esquel Textiles Co., Ltd. Quick-drying pure cotton fabric with two faces having different properties and a method of producing same
CN101040076A (zh) * 2004-10-15 2007-09-19 帝人纤维株式会社 通过水润湿显现凹凸的含卷曲纤维织编物及其制造方法以及纤维制品
US20080254263A1 (en) * 2005-02-23 2008-10-16 Teijin Fibers Limited Composite Fabric Material Exhibiting Three-Dimensional Structural Change Upon Water Absorption, and Textile Products
JP2007162154A (ja) * 2005-12-12 2007-06-28 Nisshinbo Ind Inc 片面の部分的撥水性繊維構造物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1370978A (zh) * 2006-01-17 2009-02-18 精炼株式会社 形态变化纤维布帛
CN101457480A (zh) * 2007-12-14 2009-06-17 陈锡潭 单面拨水及单面吸湿的透气布处理方法
JP2010144283A (ja) * 2008-12-18 2010-07-01 Seiren Co Ltd 吸水速乾織編物
JP2011052344A (ja) * 2009-09-02 2011-03-17 Utax:Kk 機能性生地および機能性生地の加工方法
JP2011094272A (ja) * 2009-11-02 2011-05-12 Utax:Kk 機能性生地およびその機能性生地を用いた衣類
CN103726204A (zh) * 2013-11-04 2014-04-16 泉州海天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具备单向导湿功能的针织面料
JP2016108716A (ja) * 2014-11-28 2016-06-20 セーレン株式会社 編物、及び衣料製品
JP2016204768A (ja) * 2015-04-16 2016-12-08 東洋染工株式会社 衣類用布帛
CN108505340A (zh) * 2017-02-24 2018-09-07 远东新世纪股份有限公司 吸湿凉感布及制备吸湿凉感布的方法
CN109208337A (zh) * 2018-10-19 2019-01-15 东华大学 一种三维双向传导吸湿快干棉织物及其制备和应用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王霞,杨帆编著: "现代建筑涂料:树脂合成与配方设计", 30 September 2005,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pages: 73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753667B (zh) 2022-01-21
TW202221188A (zh) 2022-06-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20162797A1 (en) Moisture-sensed deforming fabric and moisture-proof and heat-insulating fabric
ES2385724T3 (es) Método para proveer un acabado localizado en un artículo textil
ES2221208T3 (es) Hoja similar al cuerpo y su procedimiento de fabricacion.
EP2620543B1 (en) Printing method and printing device
CN105671970B (zh) 纺织品用无氟防水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1613451B (zh) 高含量水性聚氨酯乳液及制备方法
CN105980625A (zh) 用于数字打印的织物预处理
CA2850663A1 (en) Textile fabric sheet having stain and liquid resistance and the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of
CN101466280A (zh) 游泳衣及其制造方法
CN114525688A (zh) 隔湿保温织物
WO2006100273A1 (en) Method of depositing materials on a textile substrate
WO2020054256A1 (ja) 人工皮革、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14523777B (zh) 感湿变形织物
JPS62231787A (ja) インクジエツトプリント方法
US9103067B2 (en) Textile fabric sheet having stain and liquid resistance and the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of
US20090304983A1 (en) Non-Wettable Surfaces
ES2203600T3 (es) Producto en laminas similares al cuero y procedimiento para su produccion.
KR20110001474A (ko) 인공피혁 및 그 제조방법
JP4410029B2 (ja) 繊維製品
TWI809331B (zh) 感濕收縮墨水
TW201930683A (zh) 附有印刷之起絨薄片及印刷用起絨薄片
EP3845704A1 (en) Artificial leather base material, method for production thereof, and napped artificial leather
US20210291551A1 (en)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printed article and printing device
KR101878452B1 (ko) 박막형 고수분전이 섬유시트
WO2018200085A1 (en) Pattern coated textile for active cooling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