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524246A - 拨片式动力导轨变轨系统 - Google Patents

拨片式动力导轨变轨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524246A
CN114524246A CN202210207621.1A CN202210207621A CN114524246A CN 114524246 A CN114524246 A CN 114524246A CN 202210207621 A CN202210207621 A CN 202210207621A CN 114524246 A CN114524246 A CN 11452424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ck
power
rail
control
padd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20762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立宸
朱建龙
岳春明
郏静忠
柏蕾
胡建林
刘科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ilan Home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ilan Home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ilan Home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ilan Home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207621.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524246A/zh
Publication of CN1145242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52424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47/00Article or material-handling devices associated with conveyors; Methods employing such devices
    • B65G47/52Devices for transferr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between conveyors i.e. discharging or feeding devices
    • B65G47/68Devices for transferr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between conveyors i.e. discharging or feeding devices adapted to receive articles arriving in one layer from one conveyor lane and to transfer them in individual layers to more than one conveyor lane or to one broader conveyor lane, or vice versa, e.g. combining the flows of articles conveyed by more than one conveyor
    • B65G47/71Devices for transferr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between conveyors i.e. discharging or feeding devices adapted to receive articles arriving in one layer from one conveyor lane and to transfer them in individual layers to more than one conveyor lane or to one broader conveyor lane, or vice versa, e.g. combining the flows of articles conveyed by more than one conveyor the articles being discharged or distributed to several distinct separate conveyors or to a broader conveyor lan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21/00Supporting or protective framework or housings for endless load-carriers or traction elements of belt or chain conveyors
    • B65G21/20Means incorporated in, or attached to, framework or housings for guiding load-carriers, traction elements or loads supported on moving surfaces
    • B65G21/22Rails or the like engaging sliding elements or rollers attached to load-carriers or traction ele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47/00Article or material-handling devices associated with conveyors; Methods employing such devices
    • B65G47/52Devices for transferr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between conveyors i.e. discharging or feeding devices
    • B65G47/68Devices for transferr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between conveyors i.e. discharging or feeding devices adapted to receive articles arriving in one layer from one conveyor lane and to transfer them in individual layers to more than one conveyor lane or to one broader conveyor lane, or vice versa, e.g. combining the flows of articles conveyed by more than one conveyor
    • B65G47/681Devices for transferr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between conveyors i.e. discharging or feeding devices adapted to receive articles arriving in one layer from one conveyor lane and to transfer them in individual layers to more than one conveyor lane or to one broader conveyor lane, or vice versa, e.g. combining the flows of articles conveyed by more than one conveyor from distinct, separate conveyor lan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30Computing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拨片式动力导轨变轨系统,用于使智能衣架能够在智能蝶状生产链上进行变轨,该拨片式动力导轨变轨系统包括分轨系统和并轨系统,其中该分轨系统和该并轨系统分别被设置于该智能蝶状生产链,其中该分轨系统用于使该智能衣架实现分轨,该并轨系统用于使该智能衣架实现并轨。

Description

拨片式动力导轨变轨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服装生产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拨片式动力导轨变轨系统,用于智能蝶状服装生产链中能够实现产品变轨或并轨。
背景技术
当今贸易全球化发展,全世界服装企业生产和供应都处在同一产业链中竞争。对信息的收集、交流、反应和决策应对快速,将成为企业竞争能力强弱的关键因素。我国服装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已成为企业的当务之急,刻不容缓。
针对这一问题,目前市场上出现了服装和家纺加工生产线,改变了传统的生产模式,实现了加工过程从捆包作业向单件作业的转变,提高了生产效率,方便了生产管理,其中服装在生产过程中都是通过悬挂系统将物料在各个流程之间进行输送的,输送过程中衣片被夹在或挂在衣架上进行流转。而在输送过程中,衣架在各个不同的轨道之间流转,比如既要在不同的工序工道之间流转,还要在正常工作轨道和异常返回工作轨道之间流转。
现有技术中,衣片在各个不同的轨道之间流转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以下问题:首先,如果衣片重量不够,那么其无法通过自身实现变轨,在变轨时需要人工助力而实现变轨,因此变轨效率不稳定;其次,有些轨道的高度和长度设计不合理,也会导致衣片在衣架的带动下无法通过自身实现变轨,因此变轨时也需要人工协助。这些情况不仅极大地降低服装的加工效率,而且由于不时需要人工协助变轨,因此也影响操作人员的加工顺畅性。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新的导轨变轨系统及其方法,从而解决上述提及的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拨片式动力导轨变轨系统,用于传输衣架通过智能蝶状生产链,能够通过该智能衣架的自身重力实现变轨切换,从而提高服装在加工过程中的变轨效率。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拨片式动力导轨变轨系统,通过重力和重力加速度实现变轨切换,结构简单,效果稳定,从而提高服装在加工过程中的变轨效率。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拨片式动力导轨变轨系统,通过设置控制系统结构,因此能够根据该智能衣架的加工流程进行自动变轨,从而提高所述拨片式变轨系统的智能化程度。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拨片式动力导轨变轨系统,与所述拨片式动力导轨变轨系统配合变轨的智能衣架被设置带有芯片,因此该智能衣架能够通过芯片被控制,并且在传输过程中也能通过芯片与控制系统通信连接,从而使所述拨片式动力导轨变轨系统与该智能衣架智能连接。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拨片式动力导轨变轨系统,不仅能够根据该智能衣架的流向实现快速分轨,还可以实现该智能衣架的快速并轨,因此能够满足待加工服装在加工过程中的快速传输需求。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拨片式动力导轨变轨系统,用于使智能衣架能够在智能蝶状生产链上进行变轨,所述拨片式动力导轨变轨系统包括分轨系统和并轨系统,其中所述分轨系统和所述并轨系统分别被设置于该智能蝶状生产链,其中所述分轨系统用于使所述智能衣架实现分轨,所述并轨系统用于使该智能衣架实现并轨。
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所述分轨系统包括至少一个总轨、两导向轨、两分轨以及一控制系统,其中所述总轨能够通过两所述导向轨被连接至两所述分轨中的任一所述分轨,从而使位于所述总轨上的该智能衣架到达任一所述分轨,以完成分轨动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所述总轨包括有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其中所述第一轨道向上倾斜,所述第二轨道延伸于所述第一轨道的末端且所述第二轨道水平向下倾斜。
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所述第一轨道向上倾斜的角度为30°。
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所述第二轨道水平向下倾斜的角度为60°。
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在所述第一轨道的起始段设置有第一传动轴,从而控制该智能衣架进入所述总轨上的所述第一轨道。
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所述导向轨包括第一总导向轨、第一分导向轨和第二分导向轨,其中所述第一总导向轨能够被连接于所述第一分导向轨或所述第二分导向轨。
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所述第一总导向轨通过第一拨片式动力牵引轨连接于所述第一分导向轨或所述第二分导向轨。
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所述第一分导向轨和所述第二分导向轨分别包括向下倾斜的一第三轨道和一第四轨道,以使该智能衣架能够沿着所述第三轨道和所述第四轨道水平向下滑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两所述分轨分别延伸于所述第一分导向轨和所述第二分导向轨,且两所述分轨分别包括至少一水平传输区,所述水平传输区包括至少一第五轨道和第六轨道,其中所述第五轨道和所述第六轨道分别延伸于所述第三轨道和所述第四轨道,且所述第五轨道和所述第六轨道均被设置为水平。
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所述分轨系统进一步包括第一动力控制阀、第一芯片感应器以及第一动力牵引器,其中所述第一动力控制阀、所述第一芯片感应器以及所述第一动力牵引器彼此通信连接并分别与所述控制系统电性连接,从而根据所述控制系统的控制进行运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所述控制系统包括至少一动力控制模块,所述动力控制模块被电性设置于所述控制系统,以使所述控制系统能够通过所述第一动力控制模块控制所述第一动力控制阀,进而控制所述第一传动轴的运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所述控制系统包括至少一第一芯片感应模块,所述第一芯片感应模块被电性设置于所述控制系统并与所述第一动力控制模块和所述第一芯片感应器电性连接,以使所述控制系统能够通过所述第一芯片感应模块接收所述第一芯片感应器的数据并控制所述第一芯片感应器的工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所述控制系统进一步包括至少一第一拨片动力牵引模块,所述第一拨片动力牵引模块被电性设置于所述控制系统并与所述第一动力牵引器电性连接,以使所述控制系统能够通过所述第一拨片动力牵引模块控制所述第一动力牵引器的工作,进而控制所述第一拨片式动力牵引轨的运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所述控制系统进一步包括至少一第一平行传输带轨道控制模块,所述第一平行传输带轨道控制模块被电性设置于所述控制系统并与所述第五轨道和所述第六轨道电性连接,从而使所述控制系统能够控制所述第五轨道和所述第六轨道保持水平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所述总轨包括第一动力传输区和第一重力引向区,其中所述第一动力传输区中的轨道被设置为向上倾斜,所述第一重力引向区中的轨道被设置为向下倾斜。
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所述第一动力传输区中的轨道被设置为向上倾斜30°,所述第一重力引向区中的轨道被设置为向下倾斜60°。
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所述导向轨包括导向区,所述导向区中的轨道延伸于所述第一重力引向区,且所述导向区包括水平导向区和第二重力导向区,其中所述第二重力导向区中的轨道延伸于所述水平导向区的轨道且所述第二重力导向区中的轨道向下倾斜。
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所述总轨中所述第一轨道末端距离地面的高度为1.5m,所述第二轨道的长度为3m。
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该智能衣架的重量被设置为2.5kg。
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所述并轨系统包括至少两分轨、两导向轨、一总轨和一控制系统,其中两所述分轨能够分别通过两所述导向轨被连接于所述总轨,从而使该智能叠装生产链上的该智能衣架完成并轨运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两所述分轨包括至少一第二动力传输区和第三重力引向区,其中所述第二动力传输区内的轨道被设置为向上倾斜,所述重力引向区内的轨道延伸于所述第二动力传输区内的轨道且向下倾斜。
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所述第二动力传输区内设置有第七轨道和第八轨道,所述第七轨道和所述第八轨道被设置为彼此平行且水平倾斜向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所述第七轨道的起始端设置有第二传动轴,所述第八轨道的起始端设置有第三传动轴,所述第二传动轴和所述第三传动轴分别与所述控制系统电性连接以使所述第七轨道和所述第八轨道能够被所述控制系统控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所述第七轨道和所述第八轨道分别向上倾斜30°。
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所述第三重力引向区包括第九轨道和第十轨道,所述第九轨道和所述第十轨道分别延伸于所述第七轨道和所述第八轨道的末端,且所述第九轨道和所述第十轨道彼此平行并水平向下倾斜。
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所述第九轨道和所述第十轨道分别水平向下倾斜60°。
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所述导向轨设置有导向区,所述导向区内的轨道被设置为水平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所述导向区包括至少一总导向轨和两分导向轨,其中所述分导向轨和所述总导向轨均被水平设置,其中两所述分导向轨分别延伸于所述第九轨道和所述第十轨道且两所述分导向轨能够分别被连接于所述总导向轨。
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两所述分导向轨通过第二拨片式动力牵引轨分别被连接于所述总导向轨。
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所述总轨包括至少一第四重力引向区和水平传输区,其中所述第四重力引向区内的轨道被设置为水平倾斜向下,所述水平传输区内的轨道为水平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所述第四重力引向区包括至少一第十一轨道,所述第十一轨道延伸于所述总导向轨且水平向下倾斜,所述水平传输区包括水平传输轨道,所述水平传输轨道延伸于所述第十一轨道且水平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所述并轨系统进一步包括至少一第二动力控制阀,所述第二动力控制阀分别电性连接于所述第二传动轴和所述第三传动轴,且所述第二动力控制阀与所述控制系统电性连接,以使所述控制系统能够控制所述第二传动轴和所述第三传动轴的运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所述并轨系统进一步包括至少一第二芯片感应器,所述第二芯片感应器被设置于所述第七轨道和所述第八轨道的末端,且所述第二芯片感应器被设置为与所述控制系统电性连接,以使所述控制系统能够控制所述第二芯片感应器。
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所述并轨系统进一步包括至少一第二动力牵引器,所述第二动力牵引器被设置为电性连接所述第二拨片式动力牵引轨,且所述第二动力牵引器与所述控制系统和所述第二芯片感应器通信连接,从而根据所述第二芯片感应器的数据和所述控制系统的指令控制所述第二拨片式动力牵引轨实现并轨。
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所述控制系统包括至少一第二动力控制模块、第二芯片感应模块以及第二拨片动力牵引模块,其中所述第二动力控制模块、所述第二芯片感应模块以及所述第二拨片动力牵引模块分别被通信设置于所述控制系统且分别与所述第二动力控制阀、所述第二芯片感应器以及所述第二动力牵引器通信连接,从而使所述控制系统能够控制所述第二动力控制阀、所述第二芯片感应器以及所述第二动力牵引器。
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所述控制系统进一步包括至少一第二平行传输带轨道控制模块,所述第二平行传输带轨道控制模块被电性设置于所述控制系统并与所述水平传输轨道电性连接,从而使所述控制系统能够控制所述水平传输轨道保持水平状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的拨片式动力导轨变轨系统的第一实施例整体工作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所述的拨片式动力导轨变轨系统的第一实施例中的分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所述的拨片式动力导轨变轨系统的第一实施例中的分轨系统中的控制系统的模块连接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所述的拨片式导轨变轨系统的第一实施例中的分轨系统的设计原理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所述的拨片式动力导轨变轨系统的第一实施例中的并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所述的拨片式动力导轨变轨系统的第一实施例中的并轨系统中的控制系统的模块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发明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发明。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在以下描述中界定的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可以应用于其他实施方案、变形方案、改进方案、等同方案以及没有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其他技术方案。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发明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同时,应当清楚,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己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向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位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发明主要提供一种拨片式动力导轨变轨系统10及其变轨方法,用于智能蝶状生产链100并能够使智能衣架20在所述拨片式动力导轨变轨系统10中实现变轨。在本发明所述的拨片式动力导轨变轨系统10的第一实施例中,所述拨片式动力导轨变轨系统10包括至少一分轨113系统11和并轨系统12,所述分轨113系统11和所述总轨111系统分别被设置于所述智能蝶状生产链100,其中所述分轨113系统11用于使所述智能衣架20实现分轨113,所述并轨系统12用于实现智能衣架20的并轨。
具体而言,如图2所示,所述分轨113系统11包括至少一总轨111、两导向轨112、两分轨113以及控制系统114,其中所述总轨111能够通过两所述导向轨112连接至两所述分轨113中的任一所述分轨113,从而使位于所述总轨111上的该智能衣架20到达任一所述分轨113,以完成分轨113作业。
详细而言,如图所示,所述总轨111设置有第一动力传输区111A和第一重力引向区111B,其中所述第一动力传输区111A设置有向上倾斜的第一轨道1111,在倾斜式上行的所述第一轨道1111的起始端设置有第一传动轴115。
所述第一重力引向区111B设置有第二轨道1112,所述第二轨道1112延伸于所述第一轨道1111且所述第二轨道1112被设置为向下倾斜。
优选地,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轨道1111被设置为向上倾斜30°,所述第二轨道1112被设置为向下倾斜60°。
但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并不以此为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所述总轨111上的所述第一轨道1111和所述第二轨道1112的倾斜角度进行调整,只要在本发明上述揭露的基础上,采用了与本发明相同或近似的技术方案,解决了与本发明相同或近似的技术问题,并且达到了与本发明相同或近似的技术效果,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并不以此为限。
所述导向轨112包括导向区112A,所述导向区112A设置有第一总导向轨1121、第一分导向轨1122和第二分导向轨1123,其中所述第一总导向轨1121能够通过第一拨片式动力牵引轨118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分导向轨1122或所述第二分导向轨1123。所述第一总导向轨1121为水平设置,所述第一分导向轨1122和所述第二分导向轨1123分别包括第一水平导向区112B和第二重力引向区112C,在所述第一水平导向区112B,所述第一分导向轨1122和所述第二分导向轨1123分别被水平设置,在该第二重力引向区112C内,所述第一分导向轨1122和所述第二分导向轨1123分别包括一第三轨道和一第四轨道,其中所述第三轨道和所述第四轨道被设置为彼此平行且向下倾斜,以使所述智能衣架20能够在所述第二重力引向区112C内沿着所述第三轨道和所述第四轨道向下滑动。
两所述分轨113分别延伸于所述第一分导向轨1122和所述第二分导向轨1123,且两所述分轨113分别包括至少一水平传输区113A,所述水平传输区113A包括至少一第五轨道1131和第六轨道1132,其中所述第五轨道1131和所述第六轨道1132分别延伸于所述第三轨道和所述第四轨道,且所述第五轨道1131和所述第六轨道1132均被设置为水平状态。
所述分轨113系统11进一步包括第一动力控制阀(图中未示出),所述第一动力控制阀被设置为电性连接于所述第一传动轴115,且所述第一动力控制阀与所述控制系统114电性连接,从而使所述第一传动轴115能够被所述控制系统114驱动。
所述分轨113系统11进一步包括至少第一芯片感应器116,所述第一芯片感应器116被设置于所述第一轨道1111的末端并与所述控制系统114电性连接,从而通过所述控制系统114控制所述第一芯片感应器116的工作。
所述分轨113系统11进一步包括至少一第一动力牵引器117,所述第一动力牵引器117电性连接于所述第一拨片式动力牵引轨118,且所述第一动力牵引器117电性连接于所述控制系统114和所述第一芯片感应器116,从而根据所述第一芯片感应器116的数据和所述控制系统114的指令控制所述第一拨片式动力牵引轨118进行分轨113。
所述控制系统114包括至少一第一动力控制模块1141,所述第一动力控制模块1141被电性设置于所述控制系统114,以使所述控制系统114通过所述第一动力控制模块1141控制所述第一动力控制阀,进而控制所述第一传动轴115的运动。
所述控制系统114进一步包括至少一第一芯片感应模块1142,所述第一芯片感应模块1142被电性设置于所述控制系统114并与所述第一动力控制模块1141和所述第一芯片感应器116电性连接,以使所述控制系统114通过所述第一芯片感应模块1142接受所述第一芯片感应器116的数据并控制所述第一芯片感应器116的工作。
所述控制系统114进一步包括至少一第一拨片动力牵引模块1143,所述第一拨片动力牵引模块1143被电性设置于所述控制系统114并与所述第一动力牵引器117电性连接,以使所述控制系统114能够通过所述第一拨片动力牵引模块1143控制所述第一动力牵引器117的工作,进而控制所述第一拨片式动力牵引轨118的运动。
所述控制系统114进一步包括至少一第一平行传输带轨道控制模块1144,所述第一平行传输带轨道控制模块1144被电性设置于所述控制系统114并与所述第五轨道1131和所述第六轨道1132电性连接,从而使所述控制系统114能够控制所述第五轨道1131和所述第六轨道1132保持水平状态。
需要强调的是,在所述分轨113系统11中,所述导向轨112的数量与所述分轨113的数量相同,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所述导向轨112和所述分轨113分别被设置为两个,但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并不以此为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将所述分轨113和所述导向轨112的数量分别设置为三个或多个。只要在本发明上述揭露的基础上,采用了与本发明相同或近似的技术方案,解决了与本发明相同或近似的技术问题,并且达到了与本发明相同或近似的技术效果,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如图3所示,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所述分轨113系统11中的所述总轨111中的所述第一轨道1111的末端A距离地面的高度被设置为1.5m(即AB之间的距离),倾斜式下行的所述第二轨道1112的长度被设置为3m(即AC之间的距离),所述智能衣架20的重量被设置为2.5KG,所述智能衣架20在所述第一总导向轨1121上的直线滑行传输带摩擦力大小为F。
所述智能衣架20从所述导向轨112滑下的速度,根据公式mgh=1/2mv2 m(所述智能衣架20重量)*g(重力)*h(高度)=1/2m(传输衣架重量)*v2(所述智能衣架20下滑速度2)推导计算得出,所述智能衣架20从所述第二轨道1112下滑速度为
Figure BDA0003531829950000101
进一步地,根据公式v=s/t,其中v(所述智能衣架20下滑速度)=s(所述第二轨道1112长度)/t(所述智能衣架20下滑所需时间),推导出t(所述智能衣架20的下滑时间)为
Figure BDA0003531829950000102
进一步地,所述智能衣架20从所述导向轨112滑下之后,沿着摩擦力为F的直线轨道滑行,滑行距离根据公式mgh-μmgs=0m(传输衣架重量)*g(重力)*h(高度)-μ(摩擦力)*m(传输衣架重量)*g(重力)*s(直线距离)推导得出s(直线距离)=h(高度)/μ(摩擦力),最终滑行距离s=3/F摩(m)。
也就是说,在所述智能衣架20为空衣架时,重量最小,在A到C自由滑落到所述第一总导向轨1121,从所述导向区112A顺利到达所述第二重力引向区112C的最佳距离s=3/F摩。该距离数据的得出前提是下滑速度的界定和下滑时间的界定,并且在这个时间内还要保证所述第一芯片感应器116能够将信息快速传递至所述第一动力牵引器117,从而使所述第一动力牵引器117能够及时控制分轨113方向。
作为本发明的该第一实施例的一种变形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最终滑行距离进行调整,比如通过改变直线距离h的高度或改变所述智能衣架20的滑行摩擦力对最终滑行距离进行调整等。换句话说,只要在本发明上述揭露的基础上,采用了与本发明相同或近似的技术方案,解决了与本发明相同或近似的技术特征,并且达到了与本发明相同或近似的技术效果,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并不以此为限。
根据图5和图6所示,在本发明所述的拨片式动力导轨变轨系统10的第一实施例中,所述并轨系统12包括至少两分轨121、至少两个导向轨122、一个总轨123和一个控制系统124,其中两所述分轨121能够通过两所述导向轨122分别连接于所述总轨123,从而使在所述智能蝶状生产链100上的所述智能衣架20完成并轨运动。
详细而言,所述两所述分轨121分别包括至少一第二动力传输区121A和第三重力引向区121B,其中所述第二动力传输区121A内设置有第七轨道1211和第八轨道1212,所述第七轨道1211和所述第八轨道1212被设置为彼此平行且倾斜向上。
所述第三重力引向区121B设置有第九轨道1213和第十轨道1214,其中所述第九轨道1213和所述第十轨道1214分别延伸于所述第七轨道1211和所述第八轨道1212的末端,且所述第九轨道1213和所述第十轨道1214彼此平行并向下倾斜。
其中在向上倾斜的所述第七轨道1211的起始端设置有设置有第二传动轴125,所述第八轨道1212的起始端设置有第三传动轴126,所述第二传动轴125和所述第三传动轴126分别与所述控制系统124电性连接以使所述第七轨道1211和所述第八轨道1212能够被所述控制系统124控制。
优选地,在本发明所述的拨片式动力导轨变轨系统10的第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七轨道1211和所述第八轨道1212向上倾斜的角度分别为30°,所述第九轨道1213和所述第十轨道1214向下倾斜的角度分别为60°。
作为选择,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所述第七轨道1211、所述第八轨道1212、所述第九轨道1213和所述第十轨道1214的倾斜角度进行调整,比如调整为20°或者45°等。只要在本发明上述揭露的基础上,采用了与本发明相同或近似的技术方案,解决了与本发明相同或近似的技术问题,并且达到了与本发明相同或近似的技术效果,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并不以此为限。
进一步地,所述导向轨122设置有导向区122A,所述导向区122A包括至少两分导向轨1222A和1222B和总导向轨1221,其中所述分导向轨1222A和1222B和所述总导向轨1221均被水平设置,其中两所述分导向轨1222A和1222B分别延伸于两所述分轨121中的所述第九轨道1213和所述第十轨道1214且两所述分导向轨1222A和1222B能够通过第二拨片式动力牵引轨128被连接于所述总导向轨1221。
所述总轨123包括至少一水平传输区123B和第四重力引向区123A,所述水平传输区123B包括水平传输轨道1232,所述水平传输轨道1232被设置能够通过所述第二拨片式动力牵引轨128被连接于所述第九轨道1213或所述第十轨道1214。其中所述第四重力引向区123A包括至少一第十一轨道1231,所述第十一轨道1231被设置为延伸于所述水平传输轨道1232的末端并且向下倾斜。
所述并轨系统12进一步包括第二动力控制阀(图中未示出),所述第二动力控制阀分别电性连接于所述第二传动轴125和所述第三传动轴126,且所述第二动力控制阀与所述控制系统124电性连接,以使所述控制系统124能够控制所述第二传动轴125和所述第三传动轴126的运动。
所述并轨系统12进一步包括至少一第二芯片感应器127,所述第二芯片感应器127被设置于所述第七轨道1211和所述第八轨道1212的末端,且所述第二芯片感应器127被设置为与所述控制系统124电性连接,以使所述控制系统124能够控制所述第二芯片感应器127的工作。
所述并轨系统12进一步包括至少一第二动力牵引器129,所述第二动力牵引器129被设置为电性连接所述第二拨片式动力牵引轨128,且所述第二动力牵引器129与所述控制系统124和所述第二芯片感应器127通信连接,从而根据所述第二芯片感应器127的数据和所述控制系统124的指令控制所述第二拨片式动力牵引轨128进行并轨。
相应地,所述控制系统124包括至少一第二动力控制模块1241,所述第二动力控制模块1241被电性设置于所述控制系统124,以使所述控制系统124通过所述第二动力控制模块1241控制所述第二动力控制阀,进而控制所述第二传动轴125和所述第三传动轴126的运动。
所述控制系统124进一步包括至少一第二芯片感应模块1242,所述第二芯片感应模块1242被电性设置于所述控制系统124并与所述第二动力控制模块1241和所述第二芯片感应器127电性连接,以使所述控制系统124通过所述第二芯片感应模块1242接受所述第二芯片感应器127的数据并控制所述第二芯片感应器127的工作。
所述控制系统124进一步包括至少一第二拨片动力牵引模块1243,所述第二拨片动力牵引模块1243被电性设置于所述控制系统124并与所述第二动力牵引器129电性连接,以使所述控制系统124通过所述第二拨片动力牵引模块1243控制所述第二动力牵引器129的工作,进而控制所述第二拨片式动力牵引轨128的运动。
所述控制系统124进一步包括至少一第二平行传输带轨道控制模块1244,所述第二平行传输带轨道控制模块1244被电性设置于所述控制系统124并与所述水平传输轨道1232电性连接,从而使所述控制系统124能够控制所述水平传输轨道1232保持水平状态。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发明所述的拨片式动力导轨变轨系统10的第一实施例中,在所述分轨121系统11中进行传输的智能衣架20的传动轮内设置有芯片,以使所述拨片式动力导轨变轨系统10能够感应到所述智能衣架20的位置并根据所述智能衣架20的运行信息控制所述拨片式动力导轨变轨系统10进行分轨121或并轨。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实施例仅为举例,其中不同实施例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以得到根据本发明揭露的内容很容易想到但是在附图中没有明确指出的实施方式。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理解,上述描述及附图中所示的本发明的实施例只作为举例而并不限制本发明。本发明的目的已经完整并有效地实现。本发明的功能及结构原理已在实施例中展示和说明,在没有背离所述原理下,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可以有任何变形或修改。

Claims (37)

1.一种拨片式动力导轨变轨系统,用于使智能衣架能够在智能蝶状生产链上进行变轨,其特征在于,所述拨片式动力导轨变轨系统包括分轨系统和并轨系统,其中所述分轨系统和所述并轨系统分别被设置于该智能蝶状生产链,其中所述分轨系统用于使所述智能衣架实现分轨,所述并轨系统用于使该智能衣架实现并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拨片式动力导轨变轨系统,其中所述分轨系统包括至少一个总轨、两导向轨、两分轨以及一控制系统,其中所述总轨能够通过两所述导向轨被连接至两所述分轨中的任一所述分轨,从而使位于所述总轨上的该智能衣架到达任一所述分轨,以完成分轨动作。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拨片式动力导轨变轨系统,其中所述总轨包括有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其中所述第一轨道向上倾斜,所述第二轨道延伸于所述第一轨道的末端且所述第二轨道水平向下倾斜。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拨片式动力导轨变轨系统,其中所述第一轨道向上倾斜的角度为30°。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拨片式动力导轨变轨系统,其中所述第二轨道水平向下倾斜的角度为60°。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拨片式动力导轨变轨系统,其中在所述第一轨道的起始段设置有第一传动轴,从而控制该智能衣架进入所述总轨上的所述第一轨道。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拨片式动力导轨变轨系统,其中所述导向轨包括第一总导向轨、第一分导向轨和第二分导向轨,其中所述第一总导向轨能够被连接于所述第一分导向轨或所述第二分导向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拨片式动力导轨变轨系统,其中所述第一总导向轨通过第一拨片式动力牵引轨连接于所述第一分导向轨或所述第二分导向轨。
9.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拨片式动力导轨变轨系统,其中所述第一分导向轨和所述第二分导向轨分别包括向下倾斜的一第三轨道和一第四轨道,以使该智能衣架能够沿着所述第三轨道和所述第四轨道水平向下滑动。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拨片式动力导轨变轨系统,其中两所述分轨分别延伸于所述第一分导向轨和所述第二分导向轨,且两所述分轨分别包括至少一水平传输区,所述水平传输区包括至少一第五轨道和第六轨道,其中所述第五轨道和所述第六轨道分别延伸于所述第三轨道和所述第四轨道,且所述第五轨道和所述第六轨道均被设置为水平。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拨片式动力导轨变轨系统,其中所述分轨系统进一步包括第一动力控制阀、第一芯片感应器以及第一动力牵引器,其中所述第一动力控制阀、所述第一芯片感应器以及所述第一动力牵引器彼此通信连接并分别与所述控制系统电性连接,从而根据所述控制系统的控制进行运动。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拨片式动力导轨变轨系统,其中所述控制系统包括至少一动力控制模块,所述动力控制模块被电性设置于所述控制系统,以使所述控制系统能够通过所述第一动力控制模块控制所述第一动力控制阀,进而控制所述第一传动轴的运动。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拨片式动力导轨变轨系统,其中所述控制系统包括至少一第一芯片感应模块,所述第一芯片感应模块被电性设置于所述控制系统并与所述第一动力控制模块和所述第一芯片感应器电性连接,以使所述控制系统能够通过所述第一芯片感应模块接收所述第一芯片感应器的数据并控制所述第一芯片感应器的工作。
14.如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拨片式动力导轨变轨系统,其中所述控制系统进一步包括至少一第一拨片动力牵引模块,所述第一拨片动力牵引模块被电性设置于所述控制系统并与所述第一动力牵引器电性连接,以使所述控制系统能够通过所述第一拨片动力牵引模块控制所述第一动力牵引器的工作,进而控制所述第一拨片式动力牵引轨的运动。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拨片式动力导轨变轨系统,其中所述控制系统进一步包括至少一第一平行传输带轨道控制模块,所述第一平行传输带轨道控制模块被电性设置于所述控制系统并与所述第五轨道和所述第六轨道电性连接,从而使所述控制系统能够控制所述第五轨道和所述第六轨道保持水平状态。
1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拨片式动力导轨变轨系统,其中所述总轨包括第一动力传输区和第一重力引向区,其中所述第一动力传输区中的轨道被设置为向上倾斜,所述第一重力引向区中的轨道被设置为向下倾斜。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拨片式动力导轨变轨系统,其中所述第一动力传输区中的轨道被设置为向上倾斜30°,所述第一重力引向区中的轨道被设置为向下倾斜60°。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拨片式动力导轨变轨系统,其中所述导向轨包括导向区,所述导向区中的轨道延伸于所述第一重力引向区,且所述导向区包括水平导向区和第二重力导向区,其中所述第二重力导向区中的轨道延伸于所述水平导向区的轨道且所述第二重力导向区中的轨道向下倾斜。
19.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拨片式动力导轨变轨系统,其中所述总轨中所述第一轨道末端距离地面的高度为1.5m,所述第二轨道的长度为3m。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拨片式动力导轨变轨系统,其中该智能衣架的重量被设置为2.5kg。
2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拨片式动力导轨变轨系统,其中所述并轨系统包括至少两分轨、两导向轨、一总轨和一控制系统,其中两所述分轨能够分别通过两所述导向轨被连接于所述总轨,从而使该智能叠装生产链上的该智能衣架完成并轨运动。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拨片式动力导轨变轨系统,其中两所述分轨包括至少一第二动力传输区和第三重力引向区,其中所述第二动力传输区内的轨道被设置为向上倾斜,所述重力引向区内的轨道延伸于所述第二动力传输区内的轨道且向下倾斜。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拨片式动力导轨变轨系统,其中所述第二动力传输区内设置有第七轨道和第八轨道,所述第七轨道和所述第八轨道被设置为彼此平行且水平倾斜向上。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拨片式动力导轨变轨系统,其中所述第七轨道的起始端设置有第二传动轴,所述第八轨道的起始端设置有第三传动轴,所述第二传动轴和所述第三传动轴分别与所述控制系统电性连接以使所述第七轨道和所述第八轨道能够被所述控制系统控制。
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拨片式动力导轨变轨系统,其中所述第七轨道和所述第八轨道分别向上倾斜30°。
26.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拨片式动力导轨变轨系统,其中所述第三重力引向区包括第九轨道和第十轨道,所述第九轨道和所述第十轨道分别延伸于所述第七轨道和所述第八轨道的末端,且所述第九轨道和所述第十轨道彼此平行并水平向下倾斜。
27.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拨片式动力导轨变轨系统,其中所述第九轨道和所述第十轨道分别水平向下倾斜60°。
28.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拨片式动力导轨变轨系统,其中所述导向轨设置有导向区,所述导向区内的轨道被设置为水平状态。
29.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拨片式动力导轨变轨系统,其中所述导向区包括至少一总导向轨和两分导向轨,其中所述分导向轨和所述总导向轨均被水平设置,其中两所述分导向轨分别延伸于所述第九轨道和所述第十轨道且两所述分导向轨能够分别被连接于所述总导向轨。
30.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拨片式动力导轨变轨系统,其中两所述分导向轨通过第二拨片式动力牵引轨分别被连接于所述总导向轨。
31.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拨片式动力导轨变轨系统,其中所述总轨包括至少一第四重力引向区和水平传输区,其中所述第四重力引向区内的轨道被设置为水平倾斜向下,所述水平传输区内的轨道为水平设置。
32.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拨片式动力导轨变轨系统,其中所述第四重力引向区包括至少一第十一轨道,所述第十一轨道延伸于所述总导向轨且水平向下倾斜,所述水平传输区包括水平传输轨道,所述水平传输轨道延伸于所述第十一轨道且水平设置。
33.如权利要求32所述的拨片式动力导轨变轨系统,其中所述并轨系统进一步包括至少一第二动力控制阀,所述第二动力控制阀分别电性连接于所述第二传动轴和所述第三传动轴,且所述第二动力控制阀与所述控制系统电性连接,以使所述控制系统能够控制所述第二传动轴和所述第三传动轴的运动。
34.如权利要求34所述的拨片式动力导轨变轨系统,其中所述并轨系统进一步包括至少一第二芯片感应器,所述第二芯片感应器被设置于所述第七轨道和所述第八轨道的末端,且所述第二芯片感应器被设置为与所述控制系统电性连接,以使所述控制系统能够控制所述第二芯片感应器。
35.如权利要求34所述的拨片式动力导轨变轨系统,其中所述并轨系统进一步包括至少一第二动力牵引器,所述第二动力牵引器被设置为电性连接所述第二拨片式动力牵引轨,且所述第二动力牵引器与所述控制系统和所述第二芯片感应器通信连接,从而根据所述第二芯片感应器的数据和所述控制系统的指令控制所述第二拨片式动力牵引轨实现并轨。
36.如权利要求35所述的拨片式动力导轨变轨系统,其中所述控制系统包括至少一第二动力控制模块、第二芯片感应模块以及第二拨片动力牵引模块,其中所述第二动力控制模块、所述第二芯片感应模块以及所述第二拨片动力牵引模块分别被通信设置于所述控制系统且分别与所述第二动力控制阀、所述第二芯片感应器以及所述第二动力牵引器通信连接,从而使所述控制系统能够控制所述第二动力控制阀、所述第二芯片感应器以及所述第二动力牵引器。
37.如权利要求36所述的拨片式动力导轨变轨系统,其中所述控制系统进一步包括至少一第二平行传输带轨道控制模块,所述第二平行传输带轨道控制模块被电性设置于所述控制系统并与所述水平传输轨道电性连接,从而使所述控制系统能够控制所述水平传输轨道保持水平状态。
CN202210207621.1A 2022-03-04 2022-03-04 拨片式动力导轨变轨系统 Pending CN11452424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207621.1A CN114524246A (zh) 2022-03-04 2022-03-04 拨片式动力导轨变轨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207621.1A CN114524246A (zh) 2022-03-04 2022-03-04 拨片式动力导轨变轨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524246A true CN114524246A (zh) 2022-05-24

Family

ID=816274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207621.1A Pending CN114524246A (zh) 2022-03-04 2022-03-04 拨片式动力导轨变轨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524246A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10315U (ja) * 1991-07-18 1993-02-09 ジユーキ株式会社 ハンガー搬送装置
CN203392462U (zh) * 2013-06-06 2014-01-15 宁波圣瑞思服装机械有限公司 应用于智能服装吊挂工作站的多路进站轨道系统
CN203714790U (zh) * 2014-01-03 2014-07-16 惠州市天泽盈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制衣吊挂系统衣架出站机构
CN109533849A (zh) * 2019-01-11 2019-03-29 浙江特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服装流水线的跨越环轨结构
CN211392803U (zh) * 2019-12-18 2020-09-01 浙江衣拿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载具感应装置及输送系统
CN112573140A (zh) * 2020-12-10 2021-03-30 郑州若宇服饰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型服装生产悬挂系统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10315U (ja) * 1991-07-18 1993-02-09 ジユーキ株式会社 ハンガー搬送装置
CN203392462U (zh) * 2013-06-06 2014-01-15 宁波圣瑞思服装机械有限公司 应用于智能服装吊挂工作站的多路进站轨道系统
CN203714790U (zh) * 2014-01-03 2014-07-16 惠州市天泽盈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制衣吊挂系统衣架出站机构
CN109533849A (zh) * 2019-01-11 2019-03-29 浙江特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服装流水线的跨越环轨结构
CN211392803U (zh) * 2019-12-18 2020-09-01 浙江衣拿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载具感应装置及输送系统
CN112573140A (zh) * 2020-12-10 2021-03-30 郑州若宇服饰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型服装生产悬挂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343391U (zh) 一种自动物流分拣设备
CN106044034B (zh) 一种包含输送线和堆垛机的自动化仓储系统
CN104773427B (zh) 一种工业机器人技术实训系统
CN203959163U (zh) 碗坯间歇自动移位装置
CN108861406B (zh) 一种高效柔性自动分拣小车及其分拣方法
WO2015003469A1 (zh) 分配转移装置及吊挂系统
EP2818432A1 (en) System for storing product containers in a storage rack with carriages
CN207479012U (zh) 一种双层板材分拣设备
CN109719040B (zh) 一种立体结构式包裹分拣装置
CN206691880U (zh) 一种提升输送装置
CN108438705A (zh) 具有多缓冲位链条升降机构的穿梭车分拣库系统
CN111760802A (zh) 一种用于物流分拣的有轨制导小车、物流分拣系统
CN202345946U (zh) 一种装箱机
CN109178874A (zh) 一种智能分拣输送系统的双边分拣方法
CN112849951A (zh) 一种可调角度的物流用分拣装置
CN114524246A (zh) 拨片式动力导轨变轨系统
CN110104458A (zh) 可用于智能装车的分料机头
CN213893914U (zh) 一种新型四向穿梭车
WO2024001702A1 (zh) 分拣平台、分拣系统及拣选方法
CN112299293B (zh) 交替式提升机
CN205855324U (zh) 异型烟分拣系统用的分送装置
CN208665380U (zh) 一种应用于agv搬运车的传送装置
CN209225948U (zh) 一种产品分类输送装置
CN107352238B (zh) 一种可分类传输的乳酸菌饮料生产用传送设备
CN111924533B (zh) 玻璃冷端加工智能输送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