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514297A - 表面保护薄膜 - Google Patents

表面保护薄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514297A
CN114514297A CN202080067534.XA CN202080067534A CN114514297A CN 114514297 A CN114514297 A CN 114514297A CN 202080067534 A CN202080067534 A CN 202080067534A CN 114514297 A CN114514297 A CN 11451429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resin
protection film
surface protection
base materi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67534.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武田公平
山下健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tto Denk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tto Denk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tto Denko Corp filed Critical Nitto Denk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45142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51429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7/0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7/2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arriers
    • C09J7/29Laminated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133/00Adhesives based on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only one carboxyl radical, or of salts, anhydrides, esters, amides, imides, or nitriles thereof; Adhesives based o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9J133/04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esters
    • C09J133/06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esters of esters containing only carbon, hydrogen and oxygen, the oxygen atom being present only as part of the carboxyl radical
    • C09J133/062Copolymers with monomers not covered by C09J133/06
    • C09J133/064Copolymers with monomers not covered by C09J133/06 containing anhydride, COOH or COOM groups, with M being metal or onium-ca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153/00Adhesives based on block copolymers containing at least one sequence of a polymer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Adhesives based o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9J153/02Vinyl aromatic monomers and conjugated dienes
    • C09J153/025Vinyl aromatic monomers and conjugated dienes modified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201/00Adhesives based on unspecified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7/0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7/2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arri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7/0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7/3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sed by the adhesive composi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7/0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7/3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sed by the adhesive composition
    • C09J7/38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s [PSA]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2301/00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2301/10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zed by the structural features of the adhesive tape or sheet
    • C09J2301/12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zed by the structural features of the adhesive tape or sheet by the arrangement of layers
    • C09J2301/122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zed by the structural features of the adhesive tape or sheet by the arrangement of layers the adhesive layer being present only on one side of the carrier, e.g. single-sided adhesive tap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2423/00Presence of polyolefin
    • C09J2423/04Presence of homo or copolymers of ethene
    • C09J2423/046Presence of homo or copolymers of ethene in the substrat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2423/00Presence of polyolefin
    • C09J2423/10Presence of homo or copolymers of propene
    • C09J2423/106Presence of homo or copolymers of propene in the substrat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2423/00Presence of polyolefin
    • C09J2423/16Presence of ethen-propene or ethene-propene-diene copolymers
    • C09J2423/166Presence of ethen-propene or ethene-propene-diene copolymers in the substrate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Adhesive Tapes (AREA)
  • Adhesives Or Adhesive Processe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可粘贴于树脂基板的表面保护薄膜,其在利用模具对粘贴有表面保护薄膜的树脂基板进行热压的工序中,能够抑制该热压后的该表面保护薄膜对该模具的密合,能够抑制该热压后的该树脂基板的表面的橘皮纹,且具有使该热压工序能够顺利进行的适当的柔软度。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表面保护薄膜为具有基材层(A)和粘合剂层(B)的表面保护薄膜,该基材层(A)包含耐热基材层(A1),该耐热基材层(A1)为该基材层(A)的与该粘合剂层(B)处于相反侧的最外层,所述表面保护薄膜的基于DSC测定的最高峰温度为130℃以上,120℃下的储能模量为50MPa以下。

Description

表面保护薄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表面保护薄膜。代表性地,本发明涉及在可移动设备所具备的构件的制造中使用的表面保护薄膜。
背景技术
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终端、笔记本电脑等所谓的可移动设备的移动通信性能近年正在急速提高。尤其是最近,正在逐渐采用能够进行超高速、超大容量、超低延迟、超大量连接的新型高性能移动通信标准(例如5G标准等)。
为了充分表现出这种新型高性能移动通信的性能,可移动设备的壳体需要采用不易受到电波的影响的材料。因此,作为可移动设备的壳体,产生了逐渐用不易受到电波的影响的树脂壳体等代替以往大多使用的金属壳体的必要性。
另一方面,近年,可移动设备的外观性也大幅提高,代表性地,具备具有三维曲面结构的壳体的可移动设备正成为通常的设备。
可移动设备的壳体为金属壳体时,利用已确立的金属加工技术,能够制成具有各种三维曲面结构的壳体。
另一方面,在可移动设备的壳体为树脂壳体时,需要树脂基板的三维曲面加工技术,但现状是仍存在大量问题。
为了加工树脂基板,通常采用热压。在该热压中,将树脂基板夹持在设计为期望形状的模具中并以高温进行压制。此时,为了保护树脂基板的表面而在树脂基板的两表面粘贴表面保护薄膜。
然而,将以往的表面保护薄膜用于树脂基板的热压时,容易产生因熔融等而导致的表面保护薄膜对模具的密合。产生这样的表面保护薄膜对模具的密合时,存在热压的工序中的成品率降低等问题。
另外,将以往的表面保护薄膜(专利文献1)用于树脂基板的热压时,存在容易由于高温下的压制而产生表面保护薄膜的位置偏移、在压制后的树脂基板表面产生橘皮纹(带有痕迹)这样的问题。
进而,为了通过热压对树脂基板进行三维曲面加工而在树脂基板的两表面粘贴的表面保护薄膜需要具有适当的柔软度。即、在树脂基板的两表面粘贴的表面保护薄膜过硬时,难以追随模具的三维曲面形状,在树脂基板的两表面粘贴的表面保护薄膜过软时,容易产生表面保护薄膜的位置偏移、褶皱(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5-30206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可粘贴于树脂基板的表面保护薄膜,其在利用模具对粘贴有表面保护薄膜的树脂基板进行热压的工序中,能够抑制该热压后的该表面保护薄膜对该模具的密合,能够抑制该热压后的该树脂基板的表面的橘皮纹,且具有使该热压工序能够顺利进行的适当的柔软度。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表面保护薄膜为具有基材层(A)和粘合剂层(B)的表面保护薄膜,
该基材层(A)包含耐热基材层(A1),
该耐热基材层(A1)为该基材层(A)的与该粘合剂层(B)处于相反侧的最外层,
所述表面保护薄膜的基于DSC测定的最高峰温度为130℃以上,
所述表面保护薄膜在120℃下的储能模量为50MPa以下。
一个实施方式中,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表面保护薄膜的总厚度为80μm~180μm。
一个实施方式中,上述基材层(A)整体的厚度为70μm~150μm。
一个实施方式中,上述耐热基材层(A1)的厚度为2μm~60μm。
一个实施方式中,上述耐热基材层(A1)包含丙烯系树脂作为主成分。
一个实施方式中,上述丙烯系树脂为选自无规聚丙烯、嵌段聚丙烯、以及均聚聚丙烯中的至少1种。
一个实施方式中,上述基材层(A)依次包含上述耐热基材层(A1)和软质基材层(A2)。
一个实施方式中,上述软质基材层(A2)包含乙烯系树脂作为主成分。
一个实施方式中,上述乙烯系树脂(A2)为选自低密度聚乙烯和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中的至少1种。
一个实施方式中,上述基材层(A)依次包含上述耐热基材层(A1)、上述软质基材层(A2)和辅助基材层(A3)。
一个实施方式中,上述辅助基材层(A3)的厚度与上述耐热基材层(A1)的厚度的误差为±50%以下。
一个实施方式中,上述辅助基材层(A3)中包含的主成分的树脂与上述耐热基材层(A1)中包含的主成分的树脂相同。
一个实施方式中,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表面保护薄膜用于制造可移动设备所具备的构件。
一个实施方式中,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表面保护薄膜用于保护对树脂基板进行热压加工时的该树脂基板的表面。
一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热压加工时的加热温度为50℃~180℃。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可粘贴于树脂基板的表面保护薄膜,其在利用模具对粘贴有表面保护薄膜的树脂基板进行热压的工序中,能够抑制该热压后的该表面保护薄膜对该模具的密合,能够抑制该热压后的该树脂基板的表面的橘皮纹,且具有使该热压工序能够顺利进行的适当的柔软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表面保护薄膜的截面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表面保护薄膜的截面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再一实施方式的表面保护薄膜的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表面保护薄膜》》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表面保护薄膜为具备基材层(A)和粘合剂层(B)的表面保护薄膜,该基材层(A)包含耐热基材层(A1),该耐热基材层(A1)为该基材层(A)的与该粘合剂层(B)处于相反侧的最外层。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表面保护薄膜在不损害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可以具备任意适当的其它层。
基材层(A)优选由2层以上形成。
基材层(A)优选依次包含耐热基材层(A1)和软质基材层(A2)。
基材层(A)更优选依次包含耐热基材层(A1)、软质基材层(A2)和辅助基材层(A3)。
粘合剂层(B)可以是仅由1层形成的粘合剂层,也可以是由2层以上的层叠体形成的粘合剂层。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表面保护薄膜的总厚度优选为80μm~180μm、更优选为80μm~160μm、进一步优选为85μm~150μm、特别优选为90μm~140μm。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表面保护薄膜的总厚度如果为上述范围内,则能够进一步表现出本发明的效果。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表面保护薄膜的总厚度过薄时,在用于树脂基板的热压的情况下,有无法充分表现出作为表面保护薄膜的作用的担心,例如有容易因高温下的压制而产生表面保护薄膜的位置偏移、褶皱的担心。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表面保护薄膜的总厚度过厚时,在用于树脂基板的热压的情况下,有无法充分表现出作为表面保护薄膜的作用的担心,例如有变得难以追随模具的形状的担心。
基材层(A)整体的厚度优选为70μm~150μm、更优选为75μm~140μm、进一步优选为80μm~135μm、特别优选为85μm~135μm。基材层(A)整体的厚度如果为上述范围内,则能够进一步表现出本发明的效果。基材层(A)整体的厚度过薄时,在用于树脂基板的热压的情况下,有无法充分表现出作为表面保护薄膜的作用的担心,例如有容易因高温下的压制而产生表面保护薄膜的位置偏移、褶皱的担心。基材层(A)整体的厚度过厚时,在用于树脂基板的热压的情况下,有无法充分表现出作为表面保护薄膜的作用的担心,例如有变得难以追随模具的形状的担心。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表面保护薄膜的基于DSC测定的最高峰温度优选为130℃以上、更优选为130℃~250℃、进一步优选为130℃~220℃、特别优选为130℃~200℃、最优选为130℃~180℃。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表面保护薄膜的基于DSC测定的最高峰温度如果为上述范围内,则能够使耐热性优异,因此能够进一步表现出本发明的效果。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表面保护薄膜的基于DSC测定的最高峰温度过低时,耐热性差,在用于树脂基板的热压的情况下,有容易产生因熔融等导致的表面保护薄膜对模具的密合的担心,另外,有容易因高温下的压制而产生表面保护薄膜的位置偏移、褶皱的担心。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表面保护薄膜的基于DSC测定的最高峰温度过高时,在用于树脂基板的热压的情况下,有表面保护薄膜变得难以追随模具的三维曲面形状的担心。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表面保护薄膜在120℃下的储能模量优选为50MPa以下、更优选为50MPa~0.5MPa、进一步优选为50MPa~1MPa、特别优选为45MPa~1.5MPa、最优选为40MPa~2MPa。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表面保护薄膜的120℃下的储能模量如果为上述范围内,则表面保护薄膜具有适当的柔软度,在用于树脂基板的热压的情况下,能够实现良好的三维曲面加工。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表面保护薄膜的120℃下的储能模量过低时,表面保护薄膜过软,因此有产生表面保护薄膜的位置偏移、褶皱的担心。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表面保护薄膜的120℃下的储能模量过高时,表面保护薄膜过硬,因此有变得难以追随模具的三维曲面形状的担心。
图1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表面保护薄膜的截面示意图。图1中,表面保护薄膜100具有基材层(A)10和粘合剂层(B)20,基材层(A)的与粘合剂层(B)处于相反侧的最外层为耐热基材层(A1)11。
图2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表面保护薄膜的截面示意图。图2中,表面保护薄膜100具有基材层(A)10和粘合剂层(B)20,基材层(A)的与粘合剂层(B)处于相反侧的最外层为耐热基材层(A1)11,在耐热基材层(A1)11与粘合剂层(B)20之间具有软质基材层(A2)12。即,图2所示的表面保护薄膜100依次具有耐热基材层(A1)11、软质基材层(A2)12和粘合剂层(B)20。
图3为本发明的再一实施方式的表面保护薄膜的截面示意图。图3中,表面保护薄膜100具有基材层(A)10和粘合剂层(B)20,基材层(A)的与粘合剂层(B)处于相反侧的最外层为耐热基材层(A1)11,在耐热基材层(A1)11与粘合剂层(B)20之间具有软质基材层(A2)12,在软质基材层(A2)12与粘合剂层(B)20之间具有辅助基材层(A3)13。即,图3所示的表面保护薄膜100依次具有耐热基材层(A1)11、软质基材层(A2)12、辅助基材层(A3)13和粘合剂层(B)20。
《1-1.基材层(A)》
基材层(A)如图1~图3所示,在与粘合剂层(B)处于相反侧的最外层包含耐热基材层(A1)。
基材层(A)优选如图2~图3所示那样依次包含耐热基材层(A1)和软质基材层(A2)。
基材层(A)更优选如图3所示那样依次包含耐热基材层(A1)、软质基材层(A2)和辅助基材层(A3)。
基材层(A)整体优选包含烯烃系树脂作为主成分。具体而言,基材层(A)整体中包含的烯烃系树脂的含有比率优选为50重量%~100重量%、更优选为70重量%~100重量%、进一步优选为90重量%~100重量%、特别优选为95重量%~100重量%、最优选为实质上100重量%。通过使基材层(A)整体包含烯烃系树脂作为主成分,能够进一步表现出本发明的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记载为“实质上100重量%”时,是指在不损害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可以包含微量的杂质等,通常也可称为“100重量%”。
基材层(A)整体中包含的烯烃系树脂可以仅为1种,也可以为2种以上。
作为烯烃系树脂,在不损害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可以采用任意适当的烯烃系树脂。从能够进一步表现出本发明的效果的方面出发,作为这样的烯烃系树脂,例如可列举出选自乙烯系树脂、丙烯系树脂和丁烯系树脂中的至少1种,可优选列举出选自乙烯系树脂和丙烯系树脂中的至少1种。
作为乙烯系树脂,在不损害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可以采用任意适当的乙烯系树脂。作为这样的乙烯系树脂,例如可列举出选自低密度聚乙烯(LDPE)、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LLDPE)、超低密度聚乙烯、中密度聚乙烯(MDPE)、高密度聚乙烯(HDPE)、超高密度聚乙烯、以及乙烯与其它单体的共聚物(例如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乙烯/丙烯酸共聚物、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乙烯/丙烯酸酯共聚物、乙烯/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乙烯/丁烯-1共聚物、乙烯/丙烯/丁烯-1共聚物、乙烯/碳原子数5~12的α-烯烃共聚物、乙烯/非共轭二烯共聚物等)中的至少1种,可优选列举出选自低密度聚乙烯和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中的至少1种。
乙烯系树脂可以为使用茂金属催化剂而得到的茂金属系乙烯系树脂。
作为丙烯系树脂,在不损害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可以采用任意适当的丙烯系树脂。作为这样的丙烯系树脂,例如可列举出选自无规聚丙烯、嵌段聚丙烯、均聚聚丙烯、以及丙烯与其它单体的共聚物中的至少1种。
丙烯系树脂可以为使用茂金属催化剂而得到的茂金属系丙烯系树脂。
作为丁烯系树脂,在不损害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可以采用任意适当的丁烯系树脂。作为这样的丁烯系树脂,例如可列举出选自聚丁烯-1以及丁烯-1与α-烯烃的共聚物中的至少1种。
丁烯系树脂可以为使用茂金属催化剂而得到的茂金属系丁烯系树脂。
基材层(A)在不损害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可以包含任意适当的其它树脂成分。
<1-1-1.耐热基材层(A1)>
耐热基材层(A1)为基材层(A)的与粘合剂层(B)处于相反侧的最外层。
耐热基材层(A1)的厚度优选为2μm~60μm、更优选为3μm~50μm、进一步优选为4μm~40μm、特别优选为5μm~30μm。耐热基材层(A1)的厚度如果在上述范围内,则能够进一步表现出本发明的效果。耐热基材层(A1)的厚度过薄时,耐热性差,在用于树脂基板的热压的情况下,有容易产生因熔融等导致的表面保护薄膜对模具的密合的担心,另外,有容易因高温下的压制而产生表面保护薄膜的位置偏移、褶皱的担心。耐热基材层(A1)的厚度过厚时,在用于树脂基板的热压的情况下,例如有变得难以追随模具的形状的担心。
耐热基材层(A1)可以仅由1层形成,也可以由2层以上形成。耐热基材层(A1)为2层以上时,各层可以是由相同的组成形成的层,也可以是至少1个层不同的层。
耐热基材层(A1)优选为1层~5层、更优选为1层~3层、进一步优选为1层~2层、特别优选为1层。
耐热基材层(A1)在不损害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可以包含任意适当的树脂。耐热基材层(A1)优选包含丙烯系树脂作为主成分。通过使耐热基材层(A1)包含丙烯系树脂作为主成分,能够进一步表现出本发明的效果。尤其是通过使耐热基材层(A1)包含丙烯系树脂作为主成分,能够使基材层(A)的最表面的耐热性优异,因此能够进一步表现出本发明的效果。耐热基材层(A1)未包含丙烯系树脂作为主成分时,有基材层(A)的最表面的耐热性差的担心,在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表面保护薄膜用于树脂基板的热压的情况下,有容易产生因熔融等导致的表面保护薄膜对模具的密合的担心,另外,有容易因高温下的压制而产生表面保护薄膜的位置偏移、褶皱的担心。
耐热基材层(A1)中的丙烯系树脂的含有比率优选为50重量%~100重量%、更优选为70重量%~100重量%、进一步优选为90重量%~100重量%、特别优选为95重量%~100重量%、最优选为实质上100重量%。耐热基材层(A1)中的丙烯系树脂的含有比率如果在上述范围内,则能够进一步表现出本发明的效果。特别是耐热基材层(A1)中的丙烯系树脂的含有比率如果在上述范围内,则能够使基材层(A)的最表面的耐热性优异,因此能够进一步表现出本发明的效果。耐热基材层(A1)中的丙烯系树脂的含有比率脱离上述范围内时,有基材层(A)的最表面的耐热性差的担心,在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表面保护薄膜用于树脂基板的热压的情况下,有容易产生因熔融等导致的表面保护薄膜对模具的密合的担心,另外,有容易因高温下的压制而产生表面保护薄膜的位置偏移、褶皱的担心。
作为丙烯系树脂,在不损害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可以采用任意适当的丙烯系树脂。作为这样的丙烯系树脂,例如可列举出选自无规聚丙烯、嵌段聚丙烯、均聚聚丙烯、以及丙烯与其它单体的共聚物中的至少1种。
丙烯系树脂可以仅为1种,也可以为2种以上的共混。
作为均聚聚丙烯,代表性地可列举出全同立构均聚聚丙烯、无规立构均聚聚丙烯、间规立构均聚聚丙烯等。
作为丙烯与其它单体的共聚物,在不损害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可以采用任意适当的共聚物。作为这样的丙烯与其它单体的共聚物,例如可列举出丙烯/乙烯共聚物、丙烯/乙烯/1-丁烯共聚物、丙烯/碳原子数5~12的α-烯烃共聚物等。
丙烯系树脂可以为使用茂金属催化剂而得到的茂金属系丙烯系树脂。作为这样的茂金属系丙烯系树脂,例如可列举出选自茂金属系无规聚丙烯、茂金属系嵌段聚丙烯、茂金属系均聚聚丙烯、以及茂金属系的丙烯与其它单体的共聚物中的至少1种。
作为丙烯系树脂,可以使用市售品。
耐热基材层(A1)在不损害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可以包含任意适当的其它树脂成分。
耐热基材层(A1)根据需要可以含有任意适当的添加剂。作为耐热基材层(A1)可以含有的添加剂,例如可列举出脱模剂、紫外线吸收剂、耐热稳定化剂、填充剂、润滑剂、着色剂(染料等)、抗氧化剂、口模积料(Die drool)防止剂、抗粘连剂、发泡剂、聚乙烯亚胺等。这些可以仅为1种,也可以为2种以上。耐热基材层(A1)中的添加剂的含有比率优选为10重量%以下、更优选为7重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5重量%以下、特别优选为2重量%以下、最优选为1重量%以下。
作为脱模剂,例如可列举出脂肪酸酰胺系脱模剂、有机硅系脱模剂、氟系脱模剂、长链烷基系脱模剂等。从能够形成剥离性与由渗出导致的污染性的平衡更优异的剥离层的观点出发,优选为脂肪酸酰胺系脱模剂,更优选为饱和脂肪酸双酰胺。脱模剂的含量可以采用任意适当的含量。代表性地,相对于耐热基材层(A1)中的树脂成分(优选为丙烯系树脂),优选为0.01重量%~5重量%。
作为紫外线吸收剂,例如可列举出苯并三唑系化合物、二苯甲酮系化合物、苯甲酸酯系化合物等。关于紫外线吸收剂的含量,只要在成形时不会渗出,就可以采用任意适当的含量。代表性地,相对于耐热基材层(A1)中的树脂成分(优选为丙烯系树脂),优选为0.01重量%~5重量%。
作为耐热稳定化剂,例如可列举出受阻胺系化合物、磷系化合物和氰基丙烯酸酯系化合物等。关于耐热稳定化剂的含量,只要在成形时不会渗出,就可以采用任意适当的含量。代表性地,相对于耐热基材层(A1)中的树脂成分(优选为丙烯系树脂),优选为0.01重量%~5重量%。
作为填充剂,例如可列举出滑石、氧化钛、氧化钙、氧化镁、氧化锌、氧化钛、碳酸钙、二氧化硅、粘土、云母、硫酸钡、晶须、氢氧化镁等无机填充剂。填充剂的平均粒径优选为0.1μm~20μm。填充剂的含量可以采用任意适当的含量。代表性地,相对于耐热基材层(A1)中的树脂成分(优选为丙烯系树脂),优选为1重量%~200重量%。
<1-1-2.软质基材层(A2)>
基材层(A)优选依次包含耐热基材层(A1)和软质基材层(A2)。即、软质基材层(A2)配置在耐热基材层(A1)与粘合剂层(B)之间。
软质基材层(A2)的厚度优选为25μm~125μm、更优选为30μm~120μm、进一步优选为40μm~105μm、特别优选为50μm~90μm。软质基材层(A2)的厚度如果为上述范围内,则能够进一步表现出本发明的效果。软质基材层(A2)的厚度过薄时,表面保护薄膜过硬,因此有变得难以追随模具的三维曲面形状的担心。软质基材层(A2)的厚度过厚时,表面保护薄膜过软,有产生表面保护薄膜的位置偏移、褶皱的担心。
软质基材层(A2)可以仅由1层形成,也可以由2层以上形成。软质基材层(A2)为2层以上时,各层可以是由相同的组成形成的层,也可以是至少1个层不同的层。
软质基材层(A2)优选为1层~5层、更优选为1层~3层、进一步优选为1层~2层、特别优选为1层。
软质基材层(A2)在不损害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可以包含任意适当的树脂。软质基材层(A2)优选为包含乙烯系树脂作为主成分。通过使软质基材层(A2)包含乙烯系树脂作为主成分,能够进一步表现出本发明的效果。尤其是通过使软质基材层(A2)包含乙烯系树脂作为主成分,从而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表面保护薄膜变得具有适当的柔软度,在用于树脂基板的热压的情况下能够实现良好的三维曲面加工。软质基材层(A2)未包含乙烯系树脂作为主成分时,有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表面保护薄膜无法具有适当的柔软度的担心,有产生表面保护薄膜的位置偏移、褶皱的担心,另外,有变得难以追随模具的三维曲面形状的担心。
软质基材层(A2)中的乙烯系树脂的含有比率优选为50重量%~100重量%、更优选为70重量%~100重量%、进一步优选为90重量%~100重量%、特别优选为95重量%~100重量%、最优选为实质上100重量%。软质基材层(A2)中的乙烯系树脂的含有比率如果在上述范围内,则能够进一步表现出本发明的效果。尤其是软质基材层(A2)中的乙烯系树脂的含有比率如果在上述范围内,则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表面保护薄膜变得具有适当的柔软度,在用于树脂基板的热压的情况下能够实现良好的三维曲面加工。软质基材层(A2)中的乙烯系树脂的含有比率脱离上述范围内时,有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表面保护薄膜无法具有适当的柔软度的担心,有产生表面保护薄膜的位置偏移、褶皱的担心,另外,有变得难以追随模具的三维曲面形状的担心。
作为乙烯系树脂,在不损害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可以采用任意适当的乙烯系树脂。作为这样的乙烯系树脂,例如可列举出选自低密度聚乙烯(LDPE)、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LLDPE)、超低密度聚乙烯、中密度聚乙烯(MDPE)、高密度聚乙烯(HDPE)、超高密度聚乙烯、以及乙烯与其它单体的共聚物(例如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乙烯/丙烯酸共聚物、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乙烯/丙烯酸酯共聚物、乙烯/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乙烯/丁烯-1共聚物、乙烯/丙烯/丁烯-1共聚物、乙烯/碳原子数5~12的α-烯烃共聚物、乙烯/非共轭二烯共聚物等)中的至少1种,可优选列举出选自低密度聚乙烯和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中的至少1种。
乙烯系树脂可以为使用茂金属催化剂而得到的茂金属系乙烯系树脂。作为这样的茂金属系乙烯系树脂,例如可列举出选自茂金属系低密度聚乙烯和茂金属系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中的至少1种。
作为乙烯系树脂,可以使用市售品。
软质基材层(A2)在不损害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可以包含任意适当的其它树脂成分。
软质基材层(A2)根据需要可以含有任意适当的添加剂。作为软质基材层(A2)可以含有的添加剂,例如可列举出脱模剂、紫外线吸收剂、耐热稳定化剂、填充剂、润滑剂、着色剂(染料等)、抗氧化剂、口模积料防止剂、抗粘连剂、发泡剂、聚乙烯亚胺等。这些可以仅为1种,也可以为2种以上。软质基材层(A2)中的添加剂的含有比率优选为10重量%以下、更优选为7重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5重量%以下、特别优选为2重量%以下、最优选为1重量%以下。
作为脱模剂,例如可列举出脂肪酸酰胺系脱模剂、有机硅系脱模剂、氟系脱模剂、长链烷基系脱模剂等。从能够形成剥离性与由渗出导致的污染性的平衡更优异的剥离层的观点出发,优选为脂肪酸酰胺系脱模剂、更优选为饱和脂肪酸双酰胺。脱模剂的含量可以采用任意适当的含量。代表性地,相对于软质基材层(A2)中的树脂成分(优选为乙烯系树脂),优选为0.01重量%~5重量%。
作为紫外线吸收剂,例如可列举出苯并三唑系化合物、二苯甲酮系化合物、苯甲酸酯系化合物等。关于紫外线吸收剂的含量,只要在成形时不会渗出,就可以采用任意适当的含量。代表性地,相对于软质基材层(A2)中的树脂成分(优选为乙烯系树脂),优选为0.01重量%~5重量%。
作为耐热稳定化剂,例如可列举出受阻胺系化合物、磷系化合物和氰基丙烯酸酯系化合物等。关于耐热稳定化剂的含量,只要在成形时不会渗出,就可以采用任意适当的含量。代表性地,相对于软质基材层(A2)中的树脂成分(优选为乙烯系树脂),优选为0.01重量%~5重量%。
作为填充剂,例如可列举出滑石、氧化钛、氧化钙、氧化镁、氧化锌、氧化钛、碳酸钙、二氧化硅、粘土、云母、硫酸钡、晶须、氢氧化镁等无机填充剂。填充剂的平均粒径优选为0.1μm~20μm。填充剂的含量可以采用任意适当的含量。代表性地,相对于软质基材层(A2)中的树脂成分(优选为乙烯系树脂),优选为1重量%~200重量%。
<1-1-3.辅助基材层(A3)>
基材层(A)优选依次包含耐热基材层(A1)、软质基材层(A2)和辅助基材层(A3)。即、辅助基材层(A3)配置在软质基材层(A2)与粘合剂层(B)之间。
辅助基材层(A3)的厚度优选为2μm~60μm、更优选为3μm~60μm、进一步优选为5μm~55μm、特别优选为5μm~50μm。辅助基材层(A3)的厚度如果在上述范围内,则能够进一步表现出本发明的效果。
辅助基材层(A3)的厚度与耐热基材层(A1)的厚度的误差优选为±50%以下、更优选为±3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0%以下、特别优选为±5%以下、最优选实质为0%。辅助基材层(A3)的厚度与耐热基材层(A1)的厚度的误差如果在上述范围内,则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表面保护薄膜中的基材层的层叠结构变得接近于上下对称,由此能够抑制表面保护薄膜的卷曲。尤其在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表面保护薄膜用于树脂基板的热压的情况下,能够有效地抑制由热历程造成的卷曲。
辅助基材层(A3)可以仅由1层形成,也可以由2层以上形成。辅助基材层(A3)为2层以上时,各层可以是由相同的组成形成的层,也可以是至少1个层不同的层。
辅助基材层(A3)优选为1层~5层、更优选为1层~3层、进一步优选为1层~2层、特别优选为1层。
辅助基材层(A3)在不损害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可以包含任意适当的树脂。辅助基材层(A3)中包含的主成分的树脂优选与耐热基材层(A1)中包含的主成分的树脂相同。辅助基材层(A3)中包含的主成分的树脂如果与耐热基材层(A1)中包含的主成分的树脂相同,则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表面保护薄膜中的基材层的组成分布变得接近于上下对称,由此能够抑制表面保护薄膜的卷曲。尤其在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表面保护薄膜用于树脂基板的热压的情况下,能够有效地抑制由热历程造成的卷曲。
辅助基材层(A3)优选包含丙烯系树脂作为主成分。通过使辅助基材层(A3)包含丙烯系树脂作为主成分,能够进一步表现出本发明的效果。尤其是在采用丙烯系树脂作为耐热基材层(A1)中包含的主成分的树脂的情况下,通过使辅助基材层(A3)包含丙烯系树脂作为主成分,由于能够与耐热基材层(A1)中包含的主成分的树脂相同,因此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表面保护薄膜中的基材层的组成分布变得接近于上下对称,在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表面保护薄膜用于树脂基板的热压的情况下,能够有效地抑制由热历程造成的卷曲。
辅助基材层(A3)中的丙烯系树脂的含有比率优选为50重量%~100重量%、更优选为70重量%~100重量%、进一步优选为90重量%~100重量%、特别优选为95重量%~100重量%、最优选为实质上100重量%。辅助基材层(A3)中的丙烯系树脂的含有比率如果在上述范围内,则能够进一步表现出本发明的效果。尤其是在采用丙烯系树脂作为耐热基材层(A1)中包含的主成分的树脂的情况下,通过使辅助基材层(A3)包含丙烯系树脂作为主成分,由于能够与耐热基材层(A1)中包含的主成分的树脂相同,因此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表面保护薄膜中的基材层的组成分布变得接近于上下对称,在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表面保护薄膜用于树脂基板的热压的情况下,能够有效地抑制由热历程造成的卷曲。
作为丙烯系树脂,在不损害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可以采用任意适当的丙烯系树脂。作为这样的丙烯系树脂,例如可列举出选自无规聚丙烯、嵌段聚丙烯、均聚聚丙烯、以及丙烯与其它单体的共聚物中的至少1种。
丙烯系树脂可以仅为1种,也可以为2种以上的共混物。
作为均聚聚丙烯,代表性地可列举出全同立构均聚聚丙烯、无规立构均聚聚丙烯、间规立构均聚聚丙烯等。
作为丙烯与其它单体的共聚物,在不损害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可以采用任意适当的共聚物。作为这样的丙烯与其它单体的共聚物,例如可列举出丙烯/乙烯共聚物、丙烯/乙烯/1-丁烯共聚物、丙烯/碳原子数5~12的α-烯烃共聚物等。
丙烯系树脂可以为使用茂金属催化剂而得到的茂金属系丙烯系树脂。作为这样的茂金属系丙烯系树脂,例如可列举出选自茂金属系无规聚丙烯、茂金属系嵌段聚丙烯、茂金属系均聚聚丙烯、以及茂金属系的丙烯与其它单体的共聚物中的至少1种。
作为丙烯系树脂,可以使用市售品。
辅助基材层(A3)在不损害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可以包含任意适当的其它树脂成分。
辅助基材层(A3)根据需要可以含有任意适当的添加剂。作为辅助基材层(A3)可以含有的添加剂,例如可列举出脱模剂、紫外线吸收剂、耐热稳定化剂、填充剂、润滑剂、着色剂(染料等)、抗氧化剂、口模积料防止剂、抗粘连剂、发泡剂、聚乙烯亚胺等。这些可以仅为1种,也可以为2种以上。辅助基材层(A3)中的添加剂的含有比率优选为10重量%以下、更优选为7重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5重量%以下、特别优选为2重量%以下、最优选为1重量%以下。
作为脱模剂,例如可列举出脂肪酸酰胺系脱模剂、有机硅系脱模剂、氟系脱模剂、长链烷基系脱模剂等。从能够形成剥离性与由渗出导致的污染性的平衡更优异的剥离层的观点出发,优选为脂肪酸酰胺系脱模剂,更优选为饱和脂肪酸双酰胺。脱模剂的含量可以采用任意适当的含量。代表性地,相对于辅助基材层(A3)中的树脂成分(优选为丙烯系树脂),优选为0.01重量%~5重量%。
作为紫外线吸收剂,例如可列举出苯并三唑系化合物、二苯甲酮系化合物、苯甲酸酯系化合物等。关于紫外线吸收剂的含量,只要在成形时不会渗出,就可以采用任意适当的含量。代表性地,相对于辅助基材层(A3)中的树脂成分(优选为丙烯系树脂),优选为0.01重量%~5重量%。
作为耐热稳定化剂,例如可列举出受阻胺系化合物、磷系化合物和氰基丙烯酸酯系化合物等。关于耐热稳定化剂的含量,只要在成形时不会渗出,就可以采用任意适当的含量。代表性地,相对于辅助基材层(A3)中的树脂成分(优选为丙烯系树脂),优选为0.01重量%~5重量%。
作为填充剂,例如可列举出滑石、氧化钛、氧化钙、氧化镁、氧化锌、氧化钛、碳酸钙、二氧化硅、粘土、云母、硫酸钡、晶须、氢氧化镁等无机填充剂。填充剂的平均粒径优选为0.1μm~20μm。填充剂的含量可以采用任意适当的含量。代表性地,相对于辅助基材层(A3)中的树脂成分(优选为丙烯系树脂),优选为1重量%~200重量%。
《1-2.粘合剂层(B)》
粘合剂层(B)的厚度优选为5μm~50μm、更优选为5μm~40μm、进一步优选为5μm~30μm、特别优选为5μm~20μm。粘合剂层(B)的厚度如果在上述范围内,则能够进一步表现出本发明的效果。粘合剂层(B)的厚度过薄时,有无法充分表现出粘合效果的担心。粘合剂层(B)的厚度过厚时,由于表面保护薄膜变得过厚,因此有变得难以追随模具的三维曲面形状的担心。
粘合剂层(B)可以仅由1层形成,也可以由2层以上形成。粘合剂层(B)为2层以上时,各层可以是由相同的组成形成的层,也可以是至少1个层不同的层。
粘合剂层(B)可以采用由任意适当的粘合剂形成的粘合剂层。作为这样的粘合剂,例如可列举出含有包含热塑性树脂作为主成分(优选为50重量%~100重量%、更优选为70重量%~100重量%、进一步优选为80重量%~100重量%、特别优选为90重量%~100重量%、最优选为95重量%~100重量%)的基础聚合物的热塑性树脂系粘合剂等。基础聚合物中可以包含的热塑性树脂可以仅为1种,也可以为2种以上。
作为热塑性树脂,可以采用任意适当的热塑性树脂。作为这样的热塑性树脂,例如可列举出选自由苯乙烯系树脂、烯烃系树脂、含芳香族基团的烯烃/二烯共聚物、酯系树脂、丙烯酸系树脂、橡胶系树脂组成的组中的至少1种。这些热塑性树脂之中,优选为选自由苯乙烯系树脂和烯烃系树脂组成的组中的至少1种。
作为苯乙烯系树脂,可优选列举出苯乙烯系弹性体。
作为烯烃系树脂,可优选列举出烯烃系弹性体。
作为热塑性树脂,通过采用选自由苯乙烯系树脂和烯烃系树脂组成的组中的至少1种,能够均衡地表现出良好的粘合力、经时保存后的良好的粘合力、剥离后的低污染性等。
作为苯乙烯系弹性体,可优选列举出氢化苯乙烯/丁二烯橡胶(HSBR)、苯乙烯系嵌段共聚物或其氢化物。
作为氢化苯乙烯/丁二烯橡胶(HSBR),例如可列举出JSR制、Dynaron1320P、1321P、2324P等。
作为苯乙烯系嵌段共聚物,例如可列举出: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SBS)、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共聚物(SIS)等苯乙烯系ABA型嵌段共聚物(三嵌段共聚物);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SBSB)、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异戊二烯共聚物(SISI)等苯乙烯系ABAB型嵌段共聚物(四嵌段共聚物);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SBSBS)、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共聚物(SISIS)等苯乙烯系ABABA型嵌段共聚物(五嵌段共聚物);具有在此之上的AB重复单元的苯乙烯系嵌段共聚物;等。
作为苯乙烯系嵌段共聚物的氢化物,例如可列举出苯乙烯/乙烯-丁烯共聚物/苯乙烯共聚物(SEBS)、苯乙烯/乙烯-丙烯共聚物/苯乙烯共聚物(SEPS)、苯乙烯/乙烯-丁烯共聚物/苯乙烯/乙烯-丁烯共聚物的共聚物(SEBSEB)等。
作为苯乙烯系热塑性弹性体,特别优选为苯乙烯/乙烯-丁烯共聚物/苯乙烯共聚物(SEBS)。通过采用苯乙烯/乙烯-丁烯共聚物/苯乙烯共聚物(SEBS)作为苯乙烯系弹性体,能够均衡地表现出良好的粘合力、经时保存后的良好的粘合力、剥离后的低污染性等。
作为苯乙烯/乙烯-丁烯共聚物/苯乙烯共聚物(SEBS),例如可列举出JSR制、Dynaron 8601P、9901P等。
苯乙烯系弹性体可以仅使用1种,也可以使用2种以上。
苯乙烯系弹性体中的苯乙烯含量(苯乙烯系嵌段共聚物的情况下为苯乙烯嵌段含量)优选为1重量%~40重量%、更优选为5重量%~40重量%、进一步优选为7重量%~30重量%、进一步优选为9重量%~20重量%、特别优选为9重量%~15重量%、最优选为9重量%~13重量%。上述苯乙烯含量变少时,有容易产生因粘合剂层的内聚力不足而导致的残胶的担心。上述苯乙烯含量变多时,粘合剂层变硬,有无法对粗糙面得到良好的粘合性的担心。通过使上述苯乙烯嵌段含量为上述范围内,能够均衡地表现出良好的粘合力、经时保存后的良好的粘合力、剥离后的低污染性等。
作为苯乙烯系弹性体,适宜为具有由苯乙烯(A)与丁二烯(B)形成的三嵌段共聚物以上的重复结构(ABA型、ABAB型、ABABA型等)的苯乙烯系嵌段共聚物的氢化物(SEBS、SEBSEB、SEBSEBS等)。通过采用这样的苯乙烯系弹性体,能够均衡地表现出良好的粘合力、经时保存后的良好的粘合力、剥离后的低污染性等。
苯乙烯系弹性体为具有由苯乙烯(A)与丁二烯(B)形成的三嵌段共聚物以上的重复结构(ABA型、ABAB型、ABABA型等)的苯乙烯系嵌段共聚物的氢化物(SEBS、SEBSEB、SEBSEBS等)时,丁烯结构在乙烯-丁烯共聚物嵌段中所占的比率优选为60重量%以上、更优选为70重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75重量%以上。通过使上述丁烯结构在乙烯-丁烯共聚物嵌段中所占的比率为上述范围内,能够均衡地表现出良好的粘合力、经时保存后的良好的粘合力、剥离后的低污染性等。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丁烯结构在乙烯-丁烯共聚物嵌段中所占的比率优选为90重量%以下。
出于调节粘合性等目的,基础聚合物可以在不损害本发明目的的范围内包含其它苯乙烯系弹性体。
作为其它苯乙烯系弹性体,可列举出:上述以外的苯乙烯系嵌段共聚物;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SB)、苯乙烯/异戊二烯共聚物(SI)、苯乙烯/乙烯-丁烯共聚物的共聚物(SEB)、苯乙烯/乙烯-丙烯共聚物的共聚物(SEP)等AB型嵌段聚合物;苯乙烯/丁二烯橡胶(SBR)等苯乙烯系无规共聚物;苯乙烯/乙烯-丁烯共聚物/烯烃结晶的共聚物(SEBC)等A-B-C型的苯乙烯/烯烃结晶系嵌段聚合物;它们的氢化物;等。
作为烯烃系弹性体,可优选列举出非晶性聚烯烃系弹性体。
作为非晶性聚烯烃系弹性体,例如可列举出乙烯丙烯橡胶、由乙烯与α-烯烃形成的弹性体、表现出粘合性的非晶性聚丙烯系树脂(无规立构聚丙烯等)等。可优选列举出非晶性聚丙烯系树脂。非晶性聚丙烯系树脂只要在使用温度区域具有橡胶弹性,就可以采用任意适当的非晶性聚丙烯系树脂。
此处,非晶性聚烯烃系弹性体具有不含晶体结构的非晶性。作为具有非晶性的确认方法,例如可列举出在正庚烷中的溶解性试验。具体而言,使非晶性聚烯烃系弹性体以10重量%的浓度溶解于正庚烷,测定其溶解度,此时,将实质上完全溶解的情况记为100%时,溶解度达到90%以上的情况记为具有非晶性。
作为非晶性聚丙烯系树脂,例如可列举出丙烯-α-烯烃共聚物、丙烯-乙烯-α-烯烃共聚物等。
作为α-烯烃,例如可列举出1-丁烯、1-戊烯、1-己烯、1-庚烯、1-辛烯、4-甲基-1-戊烯、4-甲基-1-己烯等。这些之中,优选为1-丁烯、1-己烯、1-辛烯、4-甲基-1-戊烯。α-烯烃可以仅为1种,也可以为2种以上。
作为非晶性聚丙烯系树脂,可优选列举出非晶性丙烯-(1-丁烯)共聚物。非晶性丙烯-(1-丁烯)共聚物优选可以通过使用茂金属催化剂使丙烯与1-丁烯共聚而得到。通过使用茂金属催化剂的共聚而得到的非晶性丙烯-(1-丁烯)共聚物表现出狭窄的分子量分布(例如2以下)。如果使用这种表现出狭窄的分子量分布的非晶性丙烯-(1-丁烯)共聚物,则能够防止低分子量成分的渗出。
非晶性丙烯-(1-丁烯)共聚物中的源自丙烯的结构单元的含有比率优选为80摩尔%~99摩尔%、更优选为85摩尔%~99摩尔%、进一步优选为90摩尔%~99摩尔%。非晶性丙烯-(1-丁烯)共聚物中的源自丙烯的结构单元的含有比率如果为这样的范围,则能够得到韧性与柔软性的平衡优异的粘合剂层,能够更有效地表现出本发明的效果。
非晶性丙烯-(1-丁烯)共聚物中的源自1-丁烯的结构单元的含有比率优选为1摩尔%~15摩尔%、更优选为1摩尔%~10摩尔%。非晶性丙烯-(1-丁烯)共聚物中的源自1-丁烯的结构单元的含有比率如果为这样的范围,则能够得到韧性与柔软性的平衡优异的粘合剂层,能够更有效地表现出本发明的效果。
作为非晶性丙烯-(1-丁烯)共聚物的共聚结构,可以采用任意适当的共聚结构。作为这样的共聚结构,例如可列举出嵌段共聚物、无规共聚物等。
非晶性丙烯-(1-丁烯)共聚物的重均分子量(Mw)优选为200000以上、更优选为200000~500000、进一步优选为200000~300000。非晶性丙烯-(1-丁烯)共聚物的重均分子量(Mw)如果为这样的范围,则能够得到具有适当的粘合力的粘合剂层,能够更有效地表现出本发明的效果。
粘合剂层(B)包含非晶性丙烯-(1-丁烯)共聚物时,为了调整粘合剂层的粘合力,粘合剂层可以进一步包含结晶性聚丙烯系树脂。通过使粘合剂层含有结晶性聚丙烯系树脂,能够适当降低粘合剂层的粘合力,增加储能模量。粘合剂层进一步包含结晶性聚丙烯系树脂时,粘合剂层中的结晶性聚丙烯系树脂的含有比率可以根据期望的粘合力和储能模量而设定为任意适当的含有比率。作为这样的结晶性聚丙烯系树脂的含有比率,优选的是,相对于非晶性丙烯-(1-丁烯)共聚物与结晶性聚丙烯系树脂的合计重量,优选为0重量%~50重量%、更优选为0重量%~40重量%、进一步优选为0重量%~30重量%。
作为粘合剂层(B),例如可列举出含有包含丙烯酸系树脂作为主成分(优选为50重量%~100重量%、更优选为70重量%~100重量%、进一步优选为80重量%~100重量%、特别优选为90重量%~100重量%、最优选为95重量%~100重量%)的基础聚合物的丙烯酸系粘合剂等。基础聚合物中可以包含的丙烯酸系树脂可以仅为1种,也可以为2种以上。
作为丙烯酸系树脂,在不损害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可以采用任意适当的丙烯酸系树脂。作为这样的丙烯酸系树脂,优选可以通过单体成分(m)的聚合而得到。
单体成分(m)在不损害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可以采用任意适当的单体成分。
单体成分(m)优选包含在酯末端具有碳数4~18的烷基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在酯末端具有碳数4~18的烷基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可以仅为1种,也可以为2种以上。
作为在酯末端具有碳数4~18的烷基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具体而言,例如可列举出:(甲基)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正戊酯、(甲基)丙烯酸正己酯、(甲基)丙烯酸正庚酯、(甲基)丙烯酸正辛酯、(甲基)丙烯酸正壬酯、(甲基)丙烯酸正癸酯、(甲基)丙烯酸正十一烷基酯、(甲基)丙烯酸正十二烷基酯、(甲基)丙烯酸正十三烷基酯、(甲基)丙烯酸正十四烷基酯、(甲基)丙烯酸正十五烷基酯、(甲基)丙烯酸正十六烷基酯、(甲基)丙烯酸正十七烷基酯、(甲基)丙烯酸正十八烷基酯等在酯末端具有碳数4~18的直链状烷基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叔丁酯、(甲基)丙烯酸异丁酯、(甲基)丙烯酸异戊酯、(甲基)丙烯酸叔戊酯、(甲基)丙烯酸新戊酯、(甲基)丙烯酸异己酯、(甲基)丙烯酸异庚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异辛酯、(甲基)丙烯酸异壬酯、(甲基)丙烯酸异癸酯、(甲基)丙烯酸2-丙基庚酯、(甲基)丙烯酸异十一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异十二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异十三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异肉豆蔻酯、(甲基)丙烯酸异十五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异十六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异十七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异硬脂酯等在酯末端具有碳数4~18的支链状烷基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等。这些在酯末端具有碳数4~18的烷基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之中,优选在酯末端具有碳数4~12的直链状烷基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更优选在酯末端具有碳数4~8的直链状烷基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具体而言,特别优选(甲基)丙烯酸正丁酯。
单体成分(m)中的在酯末端具有碳数4~18的烷基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的含有比率优选为50重量%~100重量%、更优选为70重量%~99.5重量%、进一步优选为90重量%~99重量%、特别优选为91重量%~98重量%、最优选为92重量%~97重量%。
单体成分(m)优选包含(甲基)丙烯酸,更优选包含丙烯酸。单体成分(m)总量中的(甲基)丙烯酸的含有比率优选为1重量%~10重量%、更优选为1重量%~8重量%、进一步优选为2重量%~7重量%、特别优选为2重量%~6重量%、最优选为2.5重量%~5.5重量%。
单体成分(m)可以含有其它单体。这样的其它单体可以仅为1种,也可以为2种以上。
单体成分(m)总量中的其它单体的含有比率优选为0重量%~10重量%、更优选为0重量%~8重量%、进一步优选为0重量%~6重量%、特别优选为0重量%~4重量%、最优选为0重量%~2重量%。
作为其它单体,例如可列举出含脂环式结构的丙烯酸系单体、在酯末端具有碳数1~3的烷基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含羟基单体、(甲基)丙烯酸以外的含羧基单体、含氮系环状结构的单体、含环状醚基单体、二醇系丙烯酸酯单体、苯乙烯系单体、含酰胺基单体、含氨基单体、含酰亚胺基单体、乙烯基醚单体、硅烷系单体、多官能单体等。
作为含脂环式结构的丙烯酸系单体,优选为具有环状的脂肪族烃结构的丙烯酸系单体。环状的脂肪族烃结构的碳数优选为3以上、更优选为6~24、进一步优选为6~18、特别优选为6~12。作为这样的含脂环式结构的丙烯酸系单体,具体而言,例如可列举出(甲基)丙烯酸环丙酯、(甲基)丙烯酸环丁酯、(甲基)丙烯酸环戊酯、(甲基)丙烯酸环己酯、(甲基)丙烯酸环庚酯、(甲基)丙烯酸环辛酯、(甲基)丙烯酸异冰片酯、(甲基)丙烯酸二环戊基酯等。
作为在酯末端具有碳数1~3的烷基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具体而言,例如可列举出(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正丙酯、(甲基)丙烯酸异丙酯等。
作为含羟基单体,具体而言,例如可列举出:(甲基)丙烯酸2-羟基丁酯、(甲基)丙烯酸2-羟基乙酯、(甲基)丙烯酸3-羟基丙酯、(甲基)丙烯酸4-羟基丁酯、(甲基)丙烯酸6-羟基己酯、(甲基)丙烯酸8-羟基辛酯、(甲基)丙烯酸10-羟基癸酯、(甲基)丙烯酸12-羟基月桂酯等(甲基)丙烯酸羟基烷基酯;(甲基)丙烯酸(4-羟基甲基环己基)甲酯等(甲基)丙烯酸羟基烷基环烷烃酯;羟基乙基(甲基)丙烯酰胺、烯丙基醇、2-羟基乙基乙烯基醚、4-羟基丁基乙烯基醚、二乙二醇单乙烯基醚等其它含羟基单体;等。这些含羟基单体之中,优选为(甲基)丙烯酸羟基烷基酯,更优选为具有碳数2~6的羟基烷基的(甲基)丙烯酸羟基烷基酯,进一步优选为(甲基)丙烯酸2-羟基乙酯、(甲基)丙烯酸4-羟基丁酯。
作为(甲基)丙烯酸以外的含羧基单体,具体而言,例如可列举出(甲基)丙烯酸羧基乙酯、(甲基)丙烯酸羧基戊酯、衣康酸、马来酸、富马酸、巴豆酸、异巴豆酸等。
作为含氮系环状结构的单体,具体而言,例如可列举出:N-乙烯基吡咯烷酮、N-乙烯基-ε-己内酰胺、甲基乙烯基吡咯烷酮等内酰胺系乙烯基单体;乙烯基吡啶、乙烯基哌啶酮、乙烯基嘧啶、乙烯基哌嗪、乙烯基吡嗪、乙烯基吡咯、乙烯基咪唑、乙烯基噁唑、乙烯基吗啉等具有含氮杂环的乙烯基系单体;含有吗啉环、哌啶环、吡咯烷环、哌嗪环等杂环的(甲基)丙烯酰单体(例如、N-丙烯酰基吗啉、N-丙烯酰基哌啶、N-甲基丙烯酰基哌啶、N-丙烯酰基吡咯烷等);等。
作为含环状醚基单体,具体而言,例如可列举出:(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甲基)丙烯酸3,4-环氧环己基甲酯、(甲基)丙烯酸4-羟基丁酯缩水甘油醚、(甲基)丙烯酸甲基缩水甘油酯、烯丙基缩水甘油醚等含环氧基单体;(甲基)丙烯酸3-氧杂环丁基甲酯、(甲基)丙烯酸3-甲基-氧杂环丁基甲酯、(甲基)丙烯酸3-乙基-氧杂环丁基甲酯、(甲基)丙烯酸3-丁基-氧杂环丁基甲酯、(甲基)丙烯酸3-己基-氧杂环丁基甲酯等含氧杂环丁基单体;等。
作为二醇系丙烯酸酯单体,具体而言,例如可列举出(甲基)丙烯酸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聚丙二醇、(甲基)丙烯酸甲氧基乙二醇、(甲基)丙烯酸甲氧基聚丙二醇等。
作为苯乙烯系单体,具体而言,例如可列举出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等。
作为含酰胺基单体,具体而言,例如可列举出:丙烯酰胺、甲基丙烯酰胺、二乙基丙烯酰胺、N-乙烯基吡咯烷酮、N,N-二甲基丙烯酰胺、N,N-二甲基甲基丙烯酰胺、N,N-二乙基丙烯酰胺、N,N-二乙基甲基丙烯酰胺、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N,N-二甲基氨基丙基丙烯酰胺、N,N-二甲基氨基丙基甲基丙烯酰胺、二丙酮丙烯酰胺、N,N-羟基乙基丙烯酰胺等。
作为含氨基单体,具体而言,例如可列举出(甲基)丙烯酸氨基乙酯、(甲基)丙烯酸N,N-二甲基氨基乙酯、(甲基)丙烯酸N,N-二甲基氨基丙酯等。
作为含酰亚胺基单体,具体而言,例如可列举出环己基马来酰亚胺、异丙基马来酰亚胺、N-环己基马来酰亚胺、衣康酰亚胺等。
作为硅烷系单体,具体而言,例如可列举出:3-丙烯酰氧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4-乙烯基丁基三甲氧基硅烷、4-乙烯基丁基三乙氧基硅烷、8-乙烯基辛基三甲氧基硅烷、8-乙烯基辛基三乙氧基硅烷、10-甲基丙烯酰氧基癸基三甲氧基硅烷、10-丙烯酰氧基癸基三甲氧基硅烷、10-甲基丙烯酰氧基癸基三乙氧基硅烷、10-丙烯酰氧基癸基三乙氧基硅烷等。
作为多官能单体,具体而言,例如可列举出:(聚)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聚)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新戊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五(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1,2-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6-己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12-十二烷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四羟甲基甲烷三(甲基)丙烯酸酯等多元醇与(甲基)丙烯酸的酯化合物;(甲基)丙烯酸烯丙酯;(甲基)丙烯酸乙烯酯;二乙烯基苯;环氧丙烯酸酯;聚酯丙烯酸酯;氨基甲酸酯丙烯酸酯;丁基二(甲基)丙烯酸酯;己基二(甲基)丙烯酸酯;等。
丙烯酸系树脂可通过单体成分(m)的聚合而得到。
作为制造丙烯酸系树脂的方法,在不损害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可以采用任意适当的制造方法。作为这样的制造方法,例如可列举出溶液聚合、UV聚合等活性能量射线聚合、本体聚合、乳液聚合等各种自由基聚合等。作为聚合条件,在不损害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可以采用任意适当的聚合条件。
作为得到的丙烯酸系树脂的聚合结构,在不损害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可以采用任意适当的聚合结构。作为这样的聚合结构,例如可列举出无规共聚物、嵌段共聚物、接枝共聚物等。
作为用于自由基聚合的聚合引发剂、链转移剂、乳化剂等添加剂,在不损害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可以采用任意适当的添加剂。
作为可用于溶液聚合等的聚合溶剂,例如可列举出乙酸乙酯、甲苯等。聚合溶剂可以仅为1种,也可以为2种以上。
关于溶液聚合,例如在氮气等非活性气体气流下加入聚合引发剂,通常以50℃~70℃左右、5小时~30小时左右的反应条件进行。
作为可用于溶液聚合等的聚合引发剂,在不损害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可以采用任意适当的热聚合引发剂。聚合引发剂可以仅为1种,也可以为2种以上。作为这样的聚合引发剂,例如可列举出:2,2’-偶氮二异丁腈、2,2’-偶氮双-2-甲基丁腈、2,2’-偶氮双(2-甲基丙酸)二甲酯、4,4’-偶氮双-4-氰基戊酸、偶氮双异戊腈、2,2’-偶氮双(2-脒基丙烷)二盐酸盐、2,2’-偶氮双[2-(5-甲基-2-咪唑啉-2-基)丙烷]二盐酸盐、2,2’-偶氮双(2-甲基丙脒)二硫酸盐、2,2’-偶氮双(N,N’-二亚甲基异丁基脒)、2,2’-偶氮双[N-(2-羧基乙基)-2-甲基丙脒]水合物(VA-057、和光纯药工业株式会社制)等偶氮系引发剂;过硫酸钾、过硫酸铵等过硫酸盐、过氧化二碳酸二(2-乙基己基)酯、过氧化二碳酸二(4-叔丁基环己基)酯、过氧化二碳酸二仲丁酯、过氧化新癸酸叔丁酯、过氧化特戊酸叔己酯、过氧化特戊酸叔丁酯、过氧化二月桂酰、过氧化二正辛酰、过氧化-2-乙基己酸1,1,3,3-四甲基丁酯、过氧化二(4-甲基苯甲酰)、过氧化二苯甲酰、过氧化异丁酸叔丁酯、1,1-二(叔己基过氧化)环己烷、叔丁基过氧化氢、过氧化氢等过氧化物系引发剂;过硫酸盐与亚硫酸氢钠的组合、过氧化物与抗坏血酸钠的组合等将过氧化物与还原剂组合而成的氧化还原系引发剂;等。
关于聚合引发剂的使用量,从能够有效地进行聚合反应等方面出发,相对于单体成分(m)的总量100重量份,优选为1重量份以下、更优选为0.005重量份~1重量份、进一步优选为0.01重量份~0.7重量份、特别优选为0.02重量份~0.5重量份。
作为链转移剂,在不损害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可以采用任意适当的链转移剂。链转移剂可以仅为1种,也可以为2种以上。作为这样的链转移剂,例如可列举出月桂基硫醇、缩水甘油基硫醇、巯基乙酸、2-巯基乙醇、硫代乙醇酸、硫代乙醇酸2-乙基己酯、2,3-二巯基-1-丙醇等。
关于链转移剂的使用量,从能够有效地进行聚合反应等方面出发,相对于单体成分(m)的总量100重量份,优选为0.1重量份以下。
作为乳化剂,在不损害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可以采用任意适当的乳化剂。乳化剂可以仅为1种,也可以为2种以上。作为这样的乳化剂,例如可列举出:月桂基硫酸钠、月桂基硫酸铵、十二烷基苯磺酸钠、聚氧乙烯烷基醚硫酸铵、聚氧乙烯烷基苯基醚硫酸钠等阴离子系乳化剂;聚氧乙烯烷基醚、聚氧乙烯烷基苯基醚、聚氧乙烯脂肪酸酯、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嵌段聚合物等非离子系乳化剂;等。
关于乳化剂的使用量,从聚合稳定性、机械稳定性的观点出发,相对于单体成分(m)的总量100重量份,优选为5重量份以下、更优选为0.3重量份~5重量份、进一步优选为0.4重量份~3重量份、特别优选为0.5重量份~1重量份。
进行UV聚合的情况下,优选使用光聚合引发剂。
作为光聚合引发剂,在不损害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可以采用任意适当的光聚合引发剂。光聚合引发剂可以仅为1种,也可以为2种以上。作为这样的光聚合引发剂,例如可列举出:苯偶姻醚系光聚合引发剂、苯乙酮系光聚合引发剂、α-酮醇系光聚合引发剂、芳香族磺酰氯系光聚合引发剂、光活性肟系光聚合引发剂、苯偶姻系光聚合引发剂、苯偶酰系光聚合引发剂、二苯甲酮系光聚合引发剂、缩酮系光聚合引发剂、噻吨酮系光聚合引发剂、酰基氧化膦系光聚合引发剂等。
作为苯偶姻醚系光聚合引发剂,具体而言,例如可列举出:苯偶姻甲基醚、苯偶姻乙基醚、苯偶姻丙基醚、苯偶姻异丙基醚、苯偶姻异丁基醚、2,2-二甲氧基-1,2-二苯基乙烷-1-酮(作为市售品,例如商品名“Irgacure 651”、BASF公司制)、茴香偶姻甲基醚等。
作为苯乙酮系光聚合引发剂,具体而言,例如可列举出:1-羟基环己基苯基酮(作为市售品,例如商品名“Irgacure 184”、BASF公司制)、4-苯氧基二氯苯乙酮、4-叔丁基-二氯苯乙酮、1-[4-(2-羟基乙氧基)-苯基]-2-羟基-2-甲基-1-丙烷-1-酮(作为市售品,例如商品名“Irgacure 2959”、BASF公司制)、2-羟基-2-甲基-1-苯基-丙烷-1-酮(作为市售品,例如商品名“Darocure 1173”、BASF公司制)、甲氧基苯乙酮等。
作为α-酮醇系光聚合引发剂,具体而言,例如可列举出2-甲基-2-羟基苯丙酮、1-[4-(2-羟基乙基)-苯基]-2-羟基-2-甲基丙烷-1-酮等。
作为芳香族磺酰氯系光聚合引发剂,具体而言,例如可列举出2-萘磺酰氯等。
作为光活性肟系光聚合引发剂,具体而言,例如可列举出1-苯基-1,1-丙烷二酮-2-(O-乙氧基羰基)-肟等。
作为苯偶姻系光聚合引发剂,具体而言,例如可列举出苯偶姻等。
作为苯偶酰系光聚合引发剂,具体而言,例如可列举出苯偶酰等。
作为二苯甲酮系光聚合引发剂,具体而言,例如可列举出二苯甲酮、苯甲酰苯甲酸、3,3’-二甲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聚乙烯基二苯甲酮、α-羟基环己基苯基酮等。
作为缩酮系光聚合引发剂,具体而言,例如可列举出苯偶酰二甲基缩酮等。
作为噻吨酮系光聚合引发剂,具体而言,例如可列举出:噻吨酮、2-氯噻吨酮、2-甲基噻吨酮、2,4-二甲基噻吨酮、异丙基噻吨酮、2,4-二氯噻吨酮、2,4-二乙基噻吨酮、异丙基噻吨酮、2,4-二异丙基噻吨酮、十二烷基噻吨酮等。
作为酰基膦系光聚合引发剂,具体而言,例如可列举出:双(2,6-二甲氧基苯甲酰)苯基氧化膦、双(2,6-二甲氧基苯甲酰)(2,4,4-三甲基戊基)氧化膦、双(2,6-二甲氧基苯甲酰)-正丁基氧化膦、双(2,6-二甲氧基苯甲酰)-(2-甲基丙烷-1-基)氧化膦、双(2,6-二甲氧基苯甲酰)-(1-甲基丙烷-1-基)氧化膦、双(2,6-二甲氧基苯甲酰)-叔丁基氧化膦、双(2,6-二甲氧基苯甲酰)环己基氧化膦、双(2,6-二甲氧基苯甲酰)辛基氧化膦、双(2-甲氧基苯甲酰)(2-甲基丙烷-1-基)氧化膦、双(2-甲氧基苯甲酰)(1-甲基丙烷-1-基)氧化膦、双(2,6-二乙氧基苯甲酰)(2-甲基丙烷-1-基)氧化膦、双(2,6-二乙氧基苯甲酰)(1-甲基丙烷-1-基)氧化膦、双(2,6-二丁氧基苯甲酰)(2-甲基丙烷-1-基)氧化膦、双(2,4-二甲氧基苯甲酰)(2-甲基丙烷-1-基)氧化膦、双(2,4,6-三甲基苯甲酰)(2,4-二戊氧基苯基)氧化膦、双(2,6-二甲氧基苯甲酰)苄基氧化膦、双(2,6-二甲氧基苯甲酰)-2-苯基丙基氧化膦、双(2,6-二甲氧基苯甲酰)-2-苯基乙基氧化膦、双(2,6-二甲氧基苯甲酰)苄基氧化膦、双(2,6-二甲氧基苯甲酰)-2-苯基丙基氧化膦、双(2,6-二甲氧基苯甲酰)-2-苯基乙基氧化膦、2,6-二甲氧基苯甲酰苄基丁基氧化膦、2,6-二甲氧基苯甲酰苄基辛基氧化膦、双(2,4,6-三甲基苯甲酰)-2,5-二异丙基苯基氧化膦、双(2,4,6-三甲基苯甲酰)-2-甲基苯基氧化膦、双(2,4,6-三甲基苯甲酰)-4-甲基苯基氧化膦、双(2,4,6-三甲基苯甲酰)-2,5-二乙基苯基氧化膦、双(2,4,6-三甲基苯甲酰)-2,3,5,6-四甲基苯基氧化膦、双(2,4,6-三甲基苯甲酰)-2,4-二-正丁氧基苯基氧化膦、2,4,6-三甲基苯甲酰二苯基氧化膦、双(2,6-二甲氧基苯甲酰)-2,4,4-三甲基戊基氧化膦、双(2,4,6-三甲基苯甲酰)异丁基氧化膦、2,6-二甲氧基苯甲酰-2,4,6-三甲基苯甲酰-正丁基氧化膦、双(2,4,6-三甲基苯甲酰)苯基氧化膦、双(2,4,6-三甲基苯甲酰)-2,4-二丁氧基苯基氧化膦、1,10-双[双(2,4,6-三甲基苯甲酰)氧化膦]癸烷、三(2-甲基苯甲酰)氧化膦等。
关于光聚合引发剂的使用量,从表现出良好的聚合性等观点出发,相对于单体成分(m)的总量100重量份,优选为5重量份以下、更优选为0.01重量份~5重量份、进一步优选为0.05重量份~3重量份、特别优选为0.05重量份~1.5重量份、最优选为0.1重量份~1重量份。
进行UV聚合的情况下,优选使用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
作为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在不损害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可以采用任意适当的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可以仅为1种,也可以为2种以上。作为这样的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具体而言,例如可列举出:(聚)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聚)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新戊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五(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1,2-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6-己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12-十二烷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四羟甲基甲烷三(甲基)丙烯酸酯等多元醇与(甲基)丙烯酸的酯化合物;(甲基)丙烯酸烯丙酯;(甲基)丙烯酸乙烯酯;二乙烯基苯;环氧丙烯酸酯;聚酯丙烯酸酯;氨基甲酸酯丙烯酸酯;丁基二(甲基)丙烯酸酯;己基二(甲基)丙烯酸酯;等。
关于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的使用量,从表现出良好的交联性等观点出发,相对于单体成分(m)的总量100重量份,优选为5重量份以下、更优选为0.01重量份~5重量份、进一步优选为0.05重量份~3重量份、特别优选为0.05重量份~1.5重量份、最优选为0.1重量份~1重量份。
关于UV聚合方法,在不损害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可以采用任意适当的UV聚合方法。作为这样的UV聚合方法,例如在单体成分(m)中配混光聚合引发剂、根据需要的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并照射紫外线。
丙烯酸系树脂的重均分子量优选为10万~300万、更优选为30万~200万、进一步优选为50万~150万、特别优选为50万~100万。需要说明的是,重均分子量是指利用凝胶渗透色谱(GPC)进行测定并通过聚苯乙烯换算而算出的值。需要说明的是,对于由活性能量射线聚合而得到的丙烯酸系树脂,有时难以测定重均分子量。
粘合剂层(B)根据需要可以含有任意适当的其它成分。作为其它成分,例如可列举出:增粘剂;软化剂;防老剂;聚烯烃系树脂;有机硅系树脂;液体丙烯酸系共聚物;聚乙烯亚胺;脂肪酸酰胺;磷酸酯;受阻胺系光稳定剂等光稳定剂;紫外线吸收剂;耐热稳定化剂;氧化钙、氧化镁、二氧化硅、氧化锌、氧化钛等填充剂或颜料;交联剂;表面润滑剂、流平剂;增塑剂;低分子聚合物;抗氧化剂;抗腐蚀剂;阻聚剂;硅烷偶联剂;导电剂;金属粉;着色剂;箔状物;润滑剂;溶剂;催化剂;其它添加剂;等。粘合剂层中可以含有的其它成分的种类、数量可以根据目的而适当设定。
也可以根据需要对粘合层(B)的表面实施例如电晕放电处理、紫外线照射处理、火焰处理、等离子体处理、溅射蚀刻处理等出于粘合性的控制、贴附操作性等目的的表面处理。
粘合剂层(B)优选包含增粘剂。通过使粘合剂层(B)包含增粘剂,粘合力能够提高。其中,为了避免发生内聚力降低而导致的残胶问题,增粘剂的配混量根据要应用表面保护片的被粘物来适当确定。增粘剂的配混量相对于粘合剂层(B)的基础聚合物优选为80重量%以下、更优选为40重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0重量%以下。
作为增粘剂,例如可以没有特别限制地使用脂肪族系共聚物、芳香族系共聚物、脂肪族/芳香族系共聚物系、脂环式系共聚物等石油系树脂、香豆酮-茚系树脂、萜烯系树脂、萜烯酚醛系树脂、聚合松香等松香系树脂、(烷基)酚醛系树脂、二甲苯系树脂、它们的氢化物等通常在粘合剂中使用的物质。增粘剂可以仅使用1种,也可以使用2种以上。这些增粘剂之中,从剥离性、耐候性等观点出发,优选为氢化系的增粘剂。需要说明的是,增粘剂也可以使用以与烯烃树脂的共混物的形式市售的增粘剂。
增粘剂的软化点优选为100℃以上、更优选为105℃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10℃以上、特别优选为115℃以上。作为上述软化点的上限值,例如优选为300℃以下、更优选为25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00℃以下。
软化剂的配混对提高粘合力是有效的。作为软化剂,例如可列举出低分子量的二烯系聚合物、聚异丁烯、氢化聚异戊二烯、氢化聚丁二烯、它们的衍生物等。作为这样的衍生物,例如可例示出在单末端或两末端具有OH基、COOH基的衍生物,具体而言,可列举出氢化聚丁二烯二醇、氢化聚丁二烯单醇、氢化聚异戊二烯二醇、氢化聚异戊二烯单醇等。尤其是出于抑制对被粘物的粘合性提高的目的,优选为氢化聚丁二烯、氢化聚异戊二烯等二烯系聚合物的氢化物、烯烃系软化剂等。作为这样的软化剂,具体而言,可获取株式会社可乐丽制的商品名“KURAPREN LIR-200”等。这些软化剂可以仅使用1种,也可以使用2种以上。
软化剂的分子量可以适当设定为任意适当的量,但分子量变小时,有成为从粘合剂层(B)向被粘物的物质转移、重剥离化等的原因的担心,另一方面,分子量变大时,有变得缺乏粘合力的提高效果的倾向,因此软化剂的数均分子量优选为5000~10万、更优选为1万~5万。
使用软化剂时,其添加量可以适当设定为任意适当的量,但添加量变多时,有高温下、室外暴露时的残胶增加的倾向,因此相对于粘合剂层(B)的基础聚合物优选为100重量%以下、更优选为60重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40重量%以下。需要说明的是,在被粘物为金属板的情况下,优选在粘合剂层(B)的形成时不添加软化剂。
出于抑制粘接力上升等目的,可以在粘合剂层(B)中添加聚烯烃系树脂。聚烯烃系树脂可以仅为1种,也可以为2种以上。聚烯烃系树脂的配混量相对于粘合层的基础聚合物优选为50重量%以下、更优选为30重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0重量%以下。
《《2.表面保护薄膜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表面保护薄膜可以通过任意适当的方法来制造。作为这样的制造方法,例如可以按照
(1)将粘合剂层(B)的形成材料的溶液、热熔融液涂布到基材层(A)上的方法;
(2)将粘合剂层(B)的形成材料的溶液、热熔融液涂布到隔离膜上,将形成的粘合剂层(B)转移到基材层(A)上的方法;
(3)将粘合剂层(B)的形成材料挤出到基材层(A)上而形成并涂布的方法;
(4)以2层或多层将基材层(A)与粘合剂层(B)挤出的方法;
(5)将粘合剂层(B)单层层压到基材层(A)上的方法、或将粘合剂层(B)与层压层一起进行2层层压的方法;
(6)对粘合剂层(B)与薄膜、层压层等基材层形成材料进行2层或多层层压的方法;
等任意适当的制造方法来进行。
作为涂布的方法,例如可以使用辊涂机法、逗点涂布机法、模涂机法、逆转涂布机法、丝网印刷法、凹版涂布机法等。
基材层(A)可以通过任意适当的方法来制造。作为这样的制造方法,例如可列举出将构成基材层(A)的各层的材料挤出成形的方法。例如,基材层(A)为耐热基材层(A1)/软质基材层(A2)/辅助基材层(A3)的3层的情况下,可列举出3种3层的挤出成形。另外,在为耐热基材层(A1)/软质基材层(A2)/辅助基材层(A3)的3层、且耐热基材层(A1)的材料与辅助基材层(A3)的材料相同的情况下,可列举出2种3层的挤出成形。
《《3.用途》》
本发明的表面保护薄膜可以用于任意适当的目的。鉴于本发明的效果,本发明的表面保护薄膜优选用于可移动设备所具备的构件的制造,更优选用于保护对树脂基板进行热压加工时的该树脂基板的表面。该情况下,热压加工时的加热温度优选为50℃~180℃、更优选为120℃~170℃。
实施例
以下,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具体说明,但本发明不受这些实施例的任何限定。需要说明的是,实施例等中的试验和评价方法如以下所述。此外,记载为“份”时,只要没有特别说明,则是指“重量份”,记载为“%”时,只要没有特别说明,则是指“重量%”。
<基于DSC测定的最高峰温度>
针对实施例和比较例的表面保护薄膜,使用温度调制DSC(商品名“Q-2000”、TAInstruments公司制)进行熔点测定。作为试样片,在铝制的开放单元中采取称量约1~2mg,在50ml/min的氮气气氛下以升温速度10℃/分钟得到试验片的Reversing Heat Flow(比热成分)行为。参考JIS-K-7121,以从将得到的Reversing Heat Flow的低温侧的基线和高温侧的基线延长而成的直线起在纵轴方向上处于相等距离的直线与伴随熔解的阶梯状变化部分的曲线相交的点的温度作为各试样的“峰温度(℃)”。出现2个以上的峰时,将更高温的峰温度作为“最高峰温度(℃)”。基于DSC测定的最高峰温度高时,表示表面保护薄膜(尤其是耐热基材层(A1))的耐热性高。
<高温储能模量>
针对实施例和比较例的表面保护薄膜,通过使用动态粘弹性测定装置(商品名“RSA-G3”,TA Instruments公司制)进行的动态粘弹性测定来测定拉伸储能模量(MPa)。该测定中,将作为测定对象物的表面保护薄膜的尺寸设为宽10mm×长40mm,将试样片保持用卡盘的初始卡盘间距离设为10mm,将测定模式设为拉伸模式,将测定温度范围设为25℃~170℃,将频率设为1Hz,将升温速度设为5℃/分钟。将120℃下的测定结果作为高温储能模量。高温储能模量(120℃下的储能模量)是表示表面保护薄膜自身硬度的指标,其值高时,容易对粘贴表面保护薄膜的树脂基板表面产生损伤(橘皮纹)。
<模具附着防止性>
从表面保护薄膜切出宽120mm且长120mm的尺寸的试验片后,对PMMA板(商品名“ACRYLITE”、厚2mm×宽100mm×长100mm、三菱丽阳株式会社制)的两面,通过2kg手动辊来回1次的操作使试验片在其粘合剂层侧压接。然后,将用切割刀切断去除了剩余部(未贴附于PMMA板的部分)的试验片在23℃且50%RH的环境下放置30分钟后,从下部以利用砂纸No.360进行了研磨的SUS304板(厚1.5mm×宽100mm×长100mm)、以及从上部以SUS430BA板(厚1.5mm×宽100mm×长100mm)将其夹持,使用真空压空成形机(商品名“真空压空成形机NGF-0406-S”,布施真空株式会社制),在温度120℃的下部压制板上放置1分钟后,在与温度30℃的上部压制板之间以真空压力1.5MPa、真空时间1秒、成形时间120秒进行真空压空成形。将试验片在23℃且50%RH的环境下放置1分钟后,将SUS304板与试验片之间未发现粘接、SUS304板与试验片能够分离且不发生自PMMA板的带剥离的情况记为〇,将SUS304板的分离时试验片从PMMA板剥离的情况记为×。模具附着防止性是在利用模具对粘贴有表面保护薄膜的树脂基板进行热压的工序中是否能够抑制该热压后的该表面保护薄膜对该模具的附着(熔接)的指标。
<耐橘皮纹性>
进行与上述<模具附着防止性>的测定方法同样的真空压空成形后,将试验片从PMMA板剥离,对于其剥离面,将以目视能够确认到利用砂纸No.360进行了研磨的SUS304板的表面的转印粗糙的情况记为×、将确认不到的情况记为〇。
<成形条件>
在实施例和比较例中,使用3种3层(A层/B层/C层)挤出T模成形机将基材成形。其挤出温度按以下条件实施。
A层:200℃
B层:200℃
C层:200℃
模具温度:200℃
从T模进行共挤出成形并一体化,得到的基材充分固化后卷取为卷形状,由此制成卷体。
[实施例1]
作为基材树脂,将丙烯系树脂(日本聚丙烯株式会社制、商品名:Novatec PPSA06GA、利用齐格勒催化剂聚合而得到的丙烯均聚物)投入至挤出机的A层、将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EVA)(Mitsui DuPont Polychemical Co.,Ltd.制、商品名:EVAFLEX EV550)投入至挤出机的B层、将PP(日本聚丙烯株式会社制、商品名:Novatec PP SA06GA)投入至挤出机的C层,挤出A层/B层/C层=25μm/50μm/25μm、共计100μm厚度的层叠体并薄膜化,得到基材层(1)。
作为粘合剂,准备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EBS)(Kraton公司制、商品名:Kraton G1657):100份与增粘剂(荒川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Arkon P-100):40份的混合物,溶解于稀释溶剂(甲苯),涂布在上述基材层(1)的C层表面并使其干燥,形成厚度15μm的粘合剂层。
根据以上,得到表面保护薄膜(1)。结果示于表1。
[实施例2]
设为A层/B层/C层=8μm/84μm/8μm、共计100μm的厚度,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表面保护薄膜(2)。结果示于表1。
[实施例3]
作为基材树脂,将丙烯系树脂(日本聚丙烯株式会社制、商品名:WINTEC WFW4、利用茂金属催化剂聚合而得到的丙烯/乙烯无规聚合物)用于挤出机的A层和C层,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表面保护薄膜(3)。结果示于表1。
[实施例4]
作为基材树脂,将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EVA)(Mitsui DuPont PolychemicalCo.,Ltd.制、商品名:EVAFLEX EV250)用于挤出机的B层,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表面保护薄膜(4)。结果示于表1。
[实施例5]
作为基材树脂,将低密度聚乙烯(LDPE)(日本聚乙烯株式会社制、商品名:NovatecLD LC720)用于挤出机的B层,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表面保护薄膜(5)。结果示于表1。
[实施例6]
作为基材树脂,将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EVA)(Mitsui DuPont PolychemicalCo.,Ltd.制、商品名:EVAFLEX EV250)用于挤出机的C层,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表面保护薄膜(6)。结果示于表1。
[实施例7]
作为基材树脂,将低密度聚乙烯(LDPE)(日本聚乙烯株式会社制、商品名:NovatecLD LC720)用于挤出机的C层,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表面保护薄膜(7)。结果示于表1。
[实施例8]
作为基材树脂,将低密度聚乙烯(LDPE)(日本聚乙烯株式会社制、商品名:NovatecLD LC720)用于挤出机的B层,将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EVA)(Mitsui DuPontPolychemical Co.,Ltd.制、商品名:EVAFLEX EV550)用于挤出机的C层,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表面保护薄膜(8)。结果示于表1。
[实施例9]
作为基材树脂,将低密度聚乙烯(LDPE)(日本聚乙烯株式会社制、商品名:NovatecLD LC720)用于挤出机的B层和C层,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表面保护薄膜(9)。结果示于表1。
[实施例10]
作为粘合剂,在具备冷却管、氮气导入管、温度计、搅拌装置的反应容器中,相对于由丙烯酸正丁酯(BA):58份、甲基丙烯酸正丁酯:40份、以及丙烯酸(AA):2份构成的单体混合物:100份,添加作为乳化剂的聚氧乙烯烷基丙烯基苯基醚硫酸铵(第一工业制药株式会社制、商品名“Aqualon BC-2020”):2份、聚氧乙烯二烷基苯基醚磷酸(东邦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商品名“Phosphanol RE-410”、pKa=2.7(单酯与二酯的混合物)):2.4份、作为聚合引发剂的2,2’-偶氮双(2-脒基丙烷)二盐酸盐(和光纯药工业株式会社制、商品名V-50):0.03份,以成为期望的固体成分的方式加入水,在60℃下进行5小时乳液聚合。聚合结束后,向该反应液中添加10%浓度的氨水(Kishida Chemical Co.,Ltd.制、商品名10%氨水)调整为pH=8.0,得到丙烯酸系聚合物乳液。得到的丙烯酸系聚合物的SP值为9.32、Tg为-28.6℃。相对于该丙烯酸系聚合物乳液的固体成分:100份,混合噁唑啉系交联剂(商品名“EPOCROSWS-500”、日本触媒株式会社制):2份,得到丙烯酸系粘合剂溶解物。使用该丙烯酸系粘合剂溶解物作为粘合剂,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表面保护薄膜(10)。结果示于表1。
[比较例1]
作为基材树脂,将丙烯系树脂(日本聚丙烯株式会社制、商品名:WINTEC WXK1233、利用茂金属催化剂聚合而得到的丙烯/乙烯无规聚合物)用于挤出机的A层和C层,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表面保护薄膜(C1)。结果示于表1。
[比较例2]
作为基材树脂,将丙烯系树脂(日本聚丙烯株式会社制、商品名:WINTEC WXK1233、利用茂金属催化剂聚合而得到的丙烯/乙烯无规聚合物)用于挤出机的A层和C层,除此以外,与实施例2同样地得到表面保护薄膜(C2)。结果示于表1。
[比较例3]
作为基材树脂,使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薄膜(三菱树脂株式会社制、Diafoil T100、厚度100μm),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表面保护薄膜(C3)。结果示于表1。
[比较例4]
作为基材树脂,将丙烯系树脂(日本聚丙烯株式会社制、商品名:Novatec PPSA06GA、利用齐格勒催化剂聚合而得到的丙烯均聚物)用于挤出机的B层,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表面保护薄膜(C4)。结果示于表1。
[比较例5]
作为基材层,使用聚丙烯-聚乙烯(PE-PP)共混薄膜(FUTAMURA CHEMICAL CO.,LTD.制、FBKW-BT、厚度100μm),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表面保护薄膜(C5)。结果示于表1。
[比较例6]
作为基材树脂,将低密度聚乙烯(LDPE)(日本聚乙烯株式会社制、商品名:NovatecLD LC720)用于挤出机的A层和B层和C层,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表面保护薄膜(C6)。结果示于表1。
[表1]
Figure BDA0003564178610000401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表面保护薄膜例如能够用于制造可移动设备所具备的构件。
附图标记说明
100 表面保护薄膜
10 基材层(A)
11 耐热基材层(A1)
12 软质基材层(A2)
13 辅助基材层(A3)
20 粘合剂层(B)

Claims (15)

1.一种表面保护薄膜,其为具有基材层(A)和粘合剂层(B)的表面保护薄膜,
该基材层(A)包含耐热基材层(A1),
该耐热基材层(A1)为该基材层(A)的与该粘合剂层(B)处于相反侧的最外层,
所述表面保护薄膜的基于DSC测定的最高峰温度为130℃以上,
所述表面保护薄膜在120℃下的储能模量为50MPa以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表面保护薄膜,其总厚度为80μm~180μm。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表面保护薄膜,其中,所述基材层(A)整体的厚度为70μm~150μm。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表面保护薄膜,其中,所述耐热基材层(A1)的厚度为2μm~60μm。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表面保护薄膜,其中,所述耐热基材层(A1)包含丙烯系树脂作为主成分。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表面保护薄膜,其中,所述丙烯系树脂为选自无规聚丙烯、嵌段聚丙烯、以及均聚聚丙烯中的至少1种。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表面保护薄膜,其中,所述基材层(A)依次包含所述耐热基材层(A1)和软质基材层(A2)。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表面保护薄膜,其中,所述软质基材层(A2)包含乙烯系树脂作为主成分。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表面保护薄膜,其中,所述乙烯系树脂(A2)为选自低密度聚乙烯和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中的至少1种。
10.根据权利要求7~9中任一项所述的表面保护薄膜,其中,所述基材层(A)依次包含所述耐热基材层(A1)、所述软质基材层(A2)和辅助基材层(A3)。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表面保护薄膜,其中,所述辅助基材层(A3)的厚度与所述耐热基材层(A1)的厚度的误差为±50%以下。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表面保护薄膜,其中,所述辅助基材层(A3)中包含的主成分的树脂与所述耐热基材层(A1)中包含的主成分的树脂为相同种类的树脂。
13.根据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表面保护薄膜,其用于制造可移动设备所具备的构件。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表面保护薄膜,其用于保护对树脂基板进行热压加工时的该树脂基板的表面。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表面保护薄膜,其中,所述热压加工时的加热温度为50℃~180℃。
CN202080067534.XA 2019-09-25 2020-06-05 表面保护薄膜 Pending CN11451429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173975A JP7236366B2 (ja) 2019-09-25 2019-09-25 表面保護フィルム
JP2019-173975 2019-09-25
PCT/JP2020/022309 WO2021059602A1 (ja) 2019-09-25 2020-06-05 表面保護フィル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514297A true CN114514297A (zh) 2022-05-17

Family

ID=751560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67534.XA Pending CN114514297A (zh) 2019-09-25 2020-06-05 表面保护薄膜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7236366B2 (zh)
CN (1) CN114514297A (zh)
WO (1) WO2021059602A1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62299A (ja) * 1993-08-24 1995-03-07 Bando Chem Ind Ltd 表面保護フィルム
JP2012188597A (ja) * 2011-03-11 2012-10-04 Mitsui Chemicals Inc フィルム、前記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れを用いたダイシング方法
WO2019172439A1 (ja) * 2018-03-09 2019-09-12 リ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保護膜形成用複合シート及び保護膜付き半導体チップの製造方法
JP2019155682A (ja) * 2018-03-12 2019-09-19 東レフィルム加工株式会社 糊引き用基材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塗装鋼板用表面保護フィルム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244428B2 (ja) * 2007-03-22 2013-07-24 日本ポリプロ株式会社 プロピレン系表面保護用フィルム
JP2010050321A (ja) * 2008-08-22 2010-03-04 Nitto Denko Corp 半導体ウエハ保護用粘着シートの貼り合わせ方法
JP5540669B2 (ja) * 2009-11-27 2014-07-02 日本ゼオン株式会社 ロール状巻回体
JP5959240B2 (ja) * 2012-03-12 2016-08-02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粘着シート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62299A (ja) * 1993-08-24 1995-03-07 Bando Chem Ind Ltd 表面保護フィルム
JP2012188597A (ja) * 2011-03-11 2012-10-04 Mitsui Chemicals Inc フィルム、前記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れを用いたダイシング方法
WO2019172439A1 (ja) * 2018-03-09 2019-09-12 リ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保護膜形成用複合シート及び保護膜付き半導体チップの製造方法
JP2019155682A (ja) * 2018-03-12 2019-09-19 東レフィルム加工株式会社 糊引き用基材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塗装鋼板用表面保護フィル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1059602A1 (ja) 2021-04-01
JP2021049701A (ja) 2021-04-01
JP7236366B2 (ja) 2023-03-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774570B (zh) 双面粘合片
EP2610319A1 (en) Acrylic adhesive composition, acrylic adhesive layer, and acrylic adhesive tape
EP2703462A1 (en) Adhesive sheet
CN111534246A (zh) 双面压敏粘合带
CN111534247A (zh) 双面压敏粘合带
WO2021084945A1 (ja) 両面粘着テープ
CN112300729A (zh) 双面压敏粘合带
WO2022091714A1 (ja) 表面保護フィルム
JP2012177096A (ja) 表面保護用粘着テープ
JP5674391B2 (ja) 表面保護フィルム
JP2012172004A (ja) 粘着シート
CN109852271B (zh) 粘合片
CN114514297A (zh) 表面保护薄膜
US20210171806A1 (en) Method of producing laminate
US20210170720A1 (en) Laminate
CN116457203A (zh) 表面保护薄膜
JP2022073881A (ja) 表面保護フィルム
JP2012057041A (ja) 粘着シート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WO2013150563A1 (ja) 粘着テープおよびテープロール
US20210170729A1 (en) Laminate
US20210171809A1 (en) Laminate
JP7437151B2 (ja) 粘着テープ
JP6359243B2 (ja) 表面保護フィルム
CN116075570A (zh) 粘合片
CN113004836A (zh) 双面压敏粘合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