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514162A - 用于车辆的侧梁 - Google Patents

用于车辆的侧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514162A
CN114514162A CN202080066148.9A CN202080066148A CN114514162A CN 114514162 A CN114514162 A CN 114514162A CN 202080066148 A CN202080066148 A CN 202080066148A CN 114514162 A CN114514162 A CN 11451416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de sill
inner panel
reinforcement
vehicle according
partition me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6614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金宰贤
李洪雨
石东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osco Holdings Inc
Original Assignee
Posco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19011832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2245229B1/ko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20002786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2396282B1/ko
Application filed by Posco Co Ltd filed Critical Posco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45141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51416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02Side panels
    • B62D25/025Side sills thereof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1/00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 B62D21/15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having impact absorbing means, e.g. a frame designed to permanently or temporarily change shape or dimension upon impact with another bod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20Floors or bottom sub-units
    • B62D25/2009Floors or bottom sub-units in connection with other superstructure subunits
    • B62D25/2036Floors or bottom sub-units in connection with other superstructure subunits the subunits being side panels, sills or pilla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7/00Connections between superstructure or understructure sub-units
    • B62D27/02Connections between superstructure or understructure sub-units rigi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Y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ASPECTS CROSS-CUTTING VEHICLE TECHNOLOGY
    • B60Y2304/00Optimising design; Manufacturing; Testing
    • B60Y2304/03Reducing weigh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Y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ASPECTS CROSS-CUTTING VEHICLE TECHNOLOGY
    • B60Y2304/00Optimising design; Manufacturing; Testing
    • B60Y2304/05Reducing production costs, e.g. by redesig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Y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ASPECTS CROSS-CUTTING VEHICLE TECHNOLOGY
    • B60Y2306/00Other features of vehicle sub-units
    • B60Y2306/01Reducing damages in case of crash, e.g. by improving battery protection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侧梁,该侧梁在结构上更坚固,同时具有降低的成本和重量。根据实施方式的用于车辆的侧梁包括:侧梁内部面板;侧梁外部面板,该侧梁外部面板与侧梁内部面板间隔开;侧梁外部加强件,该侧梁外部加强件联接至侧梁外部面板;分隔构件,该分隔构件布置在侧梁内部面板与侧梁外部加强件之间;第一加强构件,该第一加强构件布置在分隔构件与侧梁内部面板之间;以及第二加强构件,该第二加强构件布置在分隔构件与侧梁外部加强件之间。

Description

用于车辆的侧梁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车辆的侧梁,其中通过在侧梁内部面板和侧梁外部面板内布置加强构件来增强刚度。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车辆比如电动车辆的侧车身可以包括形成为在车辆的下部部分沿车辆的纵向方向延伸的侧梁,以及具有联接至侧梁的一个端部和沿车辆的高度方向延伸的其他端部的柱。柱可以用作车身的支承件,并且侧梁可以用作重要的车身结构件,以应对车辆的正面碰撞和侧面碰撞。
侧梁可以包括侧梁内部面板、侧梁外部加强件和侧梁外部面板。在此,当侧梁的内部是空的时,在各种碰撞条件下都可能发生屈曲。
因此,侧梁的内部以各种方式进行了加强。例如,通过挤压铝而形成的加强构件可以包括在侧梁中。
然而,由于加强构件,B柱的下端部难以联接至侧梁的内端部表面,并且无法形成直接联接结构。因此,由于侧梁的端部表面在结构上薄弱,可能存在稳健性不足的问题。
作为相关技术,韩国专利公开公报第2019-0081043A中公开了一项发明。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本公开的一方面是提供一种在结构上更坚固同时具有降低的成本和重量的车辆的侧梁。
技术方案
本公开的一方面,一种车辆的侧梁可以包括:侧梁内部面板;与侧梁内部面板间隔开的侧梁外部面板;联接至侧梁外部面板的侧梁外部加强件;布置在侧梁内部面板与侧梁外部加强件之间的分隔构件;布置在分隔构件与侧梁内部面板之间的第一加强构件;以及布置在分隔构件与侧梁外部加强件之间的第二加强构件。
有益效果
根据本公开,可以提高侧面碰撞期间的冲击吸收性能。
另外,根据本公开,可以提高侧梁和柱或其下端部的结构刚度。
另外,根据本公开,与现有的铝制加强构件相比,由于可以应用钢板的加强构件,因此在材料方面可以确保成本竞争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公开中的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车辆的侧梁的横截面图。
图2是图1中图示的加强构件的立体图。
图3是图示了组装根据本公开中的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车辆的侧梁的方法的图。
图4是图示了组装根据本公开中的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车辆的侧梁的另一方法的图。
图5是根据本公开中的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车辆的侧梁的横截面图。
图6是图示了根据本公开中的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车辆的侧梁的操作的图。
图7(a)是根据本公开中的第三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车辆的侧梁的横截面图,并且图7(b)是移除了一些部件的车辆的侧梁的侧视图。
图8是图示了组装根据本公开中的第三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车辆的侧梁的方法的图。
图9是图示了组装根据本公开中的第三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车辆的侧梁的另一方法的图。
图10是图示了组装根据本公开中的第三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车辆的侧梁的又一方法的图。
图11是图示了可以用于图9或图10的组装方法的分隔构件的修改示例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对本公开中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应当注意的是,在对各个附图的部件给出附图标记时,相同的部件即使在不同的附图中示出也将由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
图1是根据本公开中的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车辆的侧梁的横截面图,并且图2是图1中图示的加强构件的立体图。
根据本公开中的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车辆的侧梁可以包括侧梁内部面板2、侧梁外部加强件3、侧梁外部面板4、分隔构件、第一加强构件5以及第二加强构件6。
在本公开的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分隔构件可以与柱内部面板1一体地形成或联接至柱内部面板。在对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以下描述中,分隔构件和柱内部面板可以不加区分地统称为柱内部面板1。
例如,比如电动车辆的车辆可以包括在其侧表面的下部部分中的侧梁。通过将侧梁内部面板2联接至例如中央地板面板10(参见图7)或后地板面板,可以将侧梁安装在车身上。
侧梁内部面板2可以联接至沿高度方向h延伸的柱内部面板1的一个侧部。例如,B柱可以包括柱内部面板。
侧梁外部加强件3的一个侧部可以联接至柱内部面板1的另一侧部,并且侧梁外部面板4可以联接至侧梁外部加强件的另一侧部。
侧梁外部面板4可以与柱内部面板1间隔开。
在侧梁中,侧梁内部面板2、柱内部面板1、侧梁外部加强件3、以及侧梁外部面板4可以在侧梁的下端部部分或上端部部分中焊接成三层或四层,并且因此,一体地进行联接。下面将描述三层焊接或四层焊接。
另外,侧梁的上端部或下端部可以沿着车身的纵向方向上的线使用密封剂(未示出)进行处理以执行密封。
根据本公开中的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车辆的侧梁可以包括布置在柱内部面板1与侧梁内部面板2之间的第一加强构件5,以及布置在柱内部面板1与侧梁外部加强件3之间的第二加强构件6。
例如,第一加强构件5和第二加强构件6可以形成为具有相同的形状。如图1和图2中所示,第一加强构件和第二加强构件可以具有曲折弯曲的横截面。
具体地,例如,板在从一个端部延伸至预定长度后沿第一方向(图2中的逆时针方向)弯曲一次,并且进一步延伸至预定长度以形成平坦表面P2并且然后沿相同方向再次弯曲。随后,板延伸至预定长度,并且然后沿与初始弯曲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图2中的顺时针方向)弯曲一次,并且进一步延伸至预定长度以形成平坦表面P1,并且然后沿与初始弯曲方向相反的方向再次弯曲。
如上所述,重复使板延伸至预定长度并使板弯曲的方式以形成期望数目的平坦表面,并且然后使板在另一端部处终止。此后,板的两个端部可以分别沿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弯曲以形成凸缘(F)。
在此,在考虑结合部分比如通过焊接形成的焊接部分W或通过应用粘合剂形成的粘合部分B的情况下,平坦表面P1和P2的延伸长度和凸缘F的延伸长度可以优选地具有约10mm至15mm的范围。另外,弯曲部分中的内部角度可以具有约90°至120°的范围。
第一加强构件5和第二加强构件6可以具有几乎足以沿车身的纵向方向填充侧梁的内部的长度。
由于第一加强构件5和第二加强构件6具有多次弯曲的形状,因此可以确保侧梁的刚度不仅能抵抗侧向作用的冲击能量,而且还能抵抗前后作用的冲击能量。
此外,第一加强构件5和第二加强构件6可以布置成相对于柱内部面板1对称。
为此,第一加强构件5和第二加强构件6可以具有沿车身的宽度方向的长度,这可以在侧梁内部面板2与侧梁外部加强件3之间划分空间。
第一加强构件5的平坦表面P1和P2及凸缘F可以通过焊接、粘合剂等分别结合至柱内部面板1和侧梁内部面板2。因此,焊接部分W或粘合部分B可以形成在平坦表面P1和P2及凸缘F上。
第二加强构件6的平坦表面P1和P2及凸缘F可以通过焊接、粘合剂等分别结合至柱内部面板1和侧梁外部加强件3。因此,焊接部分W或粘合部分B可以形成在平坦表面P1和P2及凸缘F上。
如上所述,根据本公开中的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车辆的侧梁可以联接至柱、比如B柱的内部面板,以避免降低侧梁的横截面的结构刚度。
此外,通过采用与根据本公开中的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车辆的侧梁的形状相同的两个加强构件,可以显著降低例如模具所需的成本。
图3是图示了组装根据本公开中的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车辆的侧梁的方法的图。
车身通过将底部组件和侧部结构组件联接组装而成。在此,侧梁内部面板2可以包括在底部组件中,并且柱内部面板1、侧梁外部加强件3、侧梁外部面板4等可以包括在侧部结构组件中。
在根据本公开中的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车辆侧梁中,第一加强构件5可以联接至底部组件、即侧梁内部面板2,并且第二加强构件6可以组装至侧部结构组件。
特别地,第二加强构件6可以在联接至柱内部面板1之前联接至侧梁外部加强件3。在这种情况下,第二加强构件可以通过例如点焊等联接至侧梁外部加强件,并且焊接部分W可以形成在第二加强构件的凸缘F和平坦表面P1与侧梁外部加强件的内表面之间。
当柱内部面板1联接至第二加强构件6时,第二加强构件的一个侧部可能被屏蔽,使得难以进行正常的双向点焊。因此,可以使用单向点焊或结构粘合剂将第二加强构件的平坦表面P2结合至柱内部面板的一个侧部。图3图示了使用粘合剂形成粘合部分B的示例。
随后,柱内部面板1、侧梁外部加强件3以及侧梁外部面板4可以在其下端部部分或上端部部分中焊接成三层。替代性地/同时,如稍后将描述的,柱内部面板1、侧梁外部加强件3以及侧梁外部面板4可以在其下端部部分或上端部部分中与侧梁内部面板2一起焊接成四层,并且因此,一体地进行联接。
另一方面,底部组件侧部上的第一加强构件5可以通过双向点焊焊接至侧梁内部面板2,使得焊接部分W可以形成在第一加强构件的凸缘F和平坦表面P1与侧梁内部面板的内表面之间。
当组装有第一加强构件5的底部组件联接至组装有第二加强构件6的侧部结构组件时,对柱内部面板1和第一加强构件5使用单向点焊或结构粘合剂可以将第一加强构件的平坦表面P2结合至柱内部面板。
最后,侧梁内部面板2、柱内部面板1、侧梁外部加强件3和侧梁外部面板4可以在其下端部部分或上端部部分中一体地且结构稳定地联接成四层。
因此,完成了底部组件与侧部结构组件之间的联接。
图4是图示了组装根据本公开中的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车辆的侧梁的另一方法的图。
图4中图示的另一组装方法不同于组装底部组件侧部的方法,并且其余的组装方法与图3中示出的组装方法相同。因此,在描述组装根据本公开中的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车辆的侧梁的另一方法时,将省略与上述组装方法的内容相同的内容的详细描述。
在参照图3描述的组装方法中,由于柱内部面板1与第一加强构件5之间的联接是通过结构粘合剂进行的,因此可能存在结合强度可能稍微弱化的风险。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图4中图示的另一组装方法中,第一加强构件5可以首先联接至柱内部面板1。在这种情况下,第一加强构件可以通过例如双向点焊联接至柱内部面板,并且因此,焊接部分W可以形成在第一加强构件的平坦表面P2与柱内部面板之间。
因此,可能存在的优点是,在柱内部面板1与第一加强构件5之间的联接中加强了结合强度。
此后,对第二加强构件的平坦表面P2使用单向点焊或结构粘合剂B可以将柱内部面板1结合至与侧梁外部加强件3组装的第二加强构件6。图4图示了使用粘合剂形成粘合部分B的示例。
即使当柱内部面板1中的组装在第二加强构件6的相反侧部上的第一加强构件5联接至侧梁内部面板2时,第一加强构件的一个侧部也可能被屏蔽。因此,由于正常的双向点焊较困难,所以可以使用单向点焊或结构粘合剂使第一加强构件的凸缘F和平坦表面P1与侧梁内部面板的内表面结合。
最后,侧梁内部面板2、柱内部面板1、侧梁外部加强件3和侧梁外部面板4可以在其下端部部分或上端部部分中一体地且结构稳定地联接成四层。
因此,完成了底部组件与侧部结构组件之间的联接。
图5是根据本公开中的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车辆的侧梁的横截面图,并且图6是图示了根据本公开中的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车辆的侧梁的操作的图。
根据本公开中的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车辆的侧梁可以包括侧梁内部面板2、侧梁外部加强件3、侧梁外部面板4、分隔构件、第一加强构件5以及第二加强构件6’。
在本公开中的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分隔构件可以与柱内部面板1一体地形成或联接至柱内部面板。在对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以下描述中,分隔构件和柱内部面板可以不加区分地统称为柱内部面板1。
另外,在本公开中的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仅设置在柱内部面板1与侧梁外部加强件3之间的第二加强构件6’可能不同,并且其余部件可以与图1至图4中图示并描述的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那些部件相同。因此,在描述根据本公开中的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车辆的侧梁时,将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表示与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车辆的侧梁的那些部件相同的部件,并且将省略对这些部件的构型和功能的详细描述。
根据本公开中的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车辆的侧梁可以形成为使得柱内部面板1、即第二加强构件6’的与分隔构件相邻的平坦表面P2具有比相对于柱内部面板对应的第一加强构件5的平坦表面P2大的尺寸。
因此,第一加强构件5和第二加强构件6可以形成为略微不同的形状。
另外,设置在柱内部面板1与侧梁外部加强件3之间的第二加强构件6’的厚度可以薄于设置在柱内部面板1与侧梁内部面板2之间的第一加强构件5的厚度,或者设置在柱内部面板1与侧梁外部加强件3之间的第二加强构件6’的强度可以低于设置在柱内部面板1与侧梁内部面板2之间的第一加强构件5的强度。
在该构型的情况下,如图6中所示,外部第二加强构件6’可能在侧面碰撞期间首先变形,并且因此,可能示出下述行为:内部第一加强构件5可能呈现出被插入到第二加强构件的变形空间中的行为。
因此,可能存在的优点是,在第二加强构件6’和第一加强构件5双重叠缩时,根据本公开中的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车辆的侧梁逐步吸收碰撞能量,由此呈现出优异的碰撞能量吸收能力。
在此,不言而喻,参照图3和图4描述的组装方法可以同样应用于根据本公开中的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车辆的侧梁。
图7(a)是根据本公开中的第三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车辆的侧梁的横截面图,并且图7(b)是移除了一些部件的车辆的侧梁的侧视图。
根据本公开中的第三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车辆的侧梁可以包括侧梁内部面板2、侧梁外部加强件3、侧梁外部面板4、分隔构件7、第一加强构件5以及第二加强构件6。
在本公开中的第三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仅分隔构件7与分离的柱内部面板1之间的联接关系和布置关系不同,并且其余部件与图1至图4中图示并描述的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那些部件相同。因此,在描述根据本公开中的第三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车辆的侧梁时,将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表示与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车辆的侧梁的那些部件相同的部件,并且将省略对这些部件的构型和功能的详细描述。
侧梁内部面板2可以联接至柱内部面板1的沿高度方向h延伸的一部分。例如,B柱可以包括柱内部面板。
侧梁外部面板4可以与柱内部面板1间隔开。
另外,侧梁外部面板4可以联接至侧梁外部加强件3的一部分。
在分隔构件7插入到侧梁内部面板2与侧梁外部加强件3之间的同时,分隔构件7可以布置成将侧梁的内部空间分隔成两个空间。这种分隔构件可以例如由金属板、比如钢板形成。
分隔构件7可以沿厚度方向(t;例如,车身的宽度方向)弯折或弯曲。
分隔构件7可以具有沿宽度方向(w;例如,车身的纵向方向)延伸的至少一个焊接通孔7a。例如,点焊机等透过焊接通孔,并且因此,稍后将描述的第一加强构件5和侧梁内部面板2可以通过焊接结合。
在侧梁中,侧梁内部面板2、分隔构件7、侧梁外部加强件3、以及侧梁外部面板4可以在其下端部部分或上端部部分中焊接成三层或四层,并且因此,一体地进行联接。
根据本公开中的第三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车辆的侧梁可以包括布置在分隔构件7与侧梁内部面板2之间的第一加强构件5,以及布置在分隔构件7与侧梁外部加强件3之间的第二加强构件6。
例如,第一加强构件5和第二加强构件6可以形成为具有相同的形状。如图7和图2中所示,第一加强构件和第二加强构件可以具有曲折弯曲的横截面。
第一加强构件5和第二加强构件6可以具有几乎足以沿车身的纵向方向填充侧梁的内部的长度。
由于第一加强构件5和第二加强构件6具有弯曲多次的形状,因此可以确保侧梁的刚度,不仅能抵抗侧向作用的冲击能量,而且还能抵抗前后作用的冲击能量。
例如,第一加强构件5和第二加强构件6可以布置成相对于分隔构件7对称。
为此,第一加强构件5和第二加强构件6可以具有沿车身的宽度方向的长度,这可以在侧梁内部面板2与侧梁外部加强件3之间划分空间。
第一加强构件5的平坦表面P1和P2及凸缘F可以通过焊接等结合至分隔构件7和侧梁内部面板2。因此,焊接部分W可以形成在平坦表面P1和P2及凸缘F上。然而,本公开并不一定限于此,并且如有必要,可以应用粘合剂而不是焊接来形成粘合部分(B),因此可以实现结合。
第二加强构件6的平坦表面P1和P2及凸缘F可以通过焊接、粘合剂等结合至分隔构件7和侧梁内部面板3。因此,焊接部分W或粘合部分B可以形成在平坦表面P1和P2及凸缘F上。
如上所述,根据本公开中的第三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车辆的侧梁可以联接至柱、比如B柱的内部面板,以避免降低侧梁的横截面的结构刚度,并且可以包括用作加强构件的分隔构件。
此外,通过采用与根据本公开中的第三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车辆的侧梁的形状相同的两个加强构件,可以显著降低例如模具所需的成本。
图8是图示了组装根据本公开中的第三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车辆的侧梁的方法的图。
如上所述,车身通过将底部组件和侧部结构组件联接组装而成。在此,侧梁内部面板2可以包括在底部组件中,并且侧梁外部加强件3、侧梁外部面板4等可以包括在侧部结构组件中。
在根据本公开中的第三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车辆侧梁中,第一加强构件5可以与分隔构件7一起联接至底部组件、即侧梁内部面板2,并且第二加强构件6可以组装至侧部结构组件。
特别地,第二加强构件6可以在联接至分隔构件7之前联接至侧梁外部加强件3。在这种情况下,第二加强构件可以通过例如点焊等联接至侧梁外部加强件,并且焊接部分W可以形成在第二加强构件的凸缘F和平坦表面P1与侧梁外部加强件3的内表面之间。
如图8中所示,当侧梁外部面板4的下端部不延伸至侧梁外部加强件3的下端部时,可以在第二加强构件6与侧梁外部加强件3联接时将侧梁外部面板4在与第二加强构件的凸缘F和平坦表面P1相对应的位置处焊接成三层。
当分隔构件7联接至第二加强构件6时,分隔构件的一个侧部可能被屏蔽或者第二加强构件的一个侧部可能被屏蔽,使得难以进行正常的双向点焊。因此,可以使用单向点焊或结构粘合剂将第二加强构件的平坦表面P2结合至分隔构件的一个侧部。图8图示了使用粘合剂形成粘合部分B的示例。
随后,分隔构件7和侧梁外部加强件3可以与侧梁内部面板2一起在其下端部部分中焊接成三层,并且因此,一体地进行联接。
另一方面,可以使用单向点焊或结构粘合剂将分隔构件和侧梁外部加强件在其上端部部分中彼此结合。图8图示了使用粘合剂形成粘合部分B的示例。
与此同时,底部组件侧部上的第一加强构件5可以首先联接至分隔构件7。第一加强构件可以通过例如双向点焊等联接至分隔构件,并且因此,焊接部分W可以形成在第一加强构件的平坦表面P2与分隔构件的另一侧部之间。
因此,可能存在的优点是,加强了分隔构件7与第一加强构件5之间的结合强度。
另外,侧梁内部面板2和柱内部面板1可以通过点焊等彼此结合。例如,焊接部分W可以形成在侧梁内部面板的倾斜表面与柱内部面板的端部部分之间。
此后,当包括分隔构件7的组件和第一加强构件5联接至与柱内部面板1联接的侧梁内部面板2时,可以通过使用形成在分隔构件中的焊接通孔7a执行第一加强构件与侧梁内部面板之间的双向点焊。因此,焊接部分W可以形成在第一加强构件的凸缘F和/或平坦表面P1与侧梁内部面板的内表面之间。
然后,分隔构件7和侧梁内部面板2可以通过点焊等在其上端部部分中彼此结合。
如上所述,在通过使用单向点焊或结构粘合剂将组装有第一加强构件5的底部组件与组装有第二加强构件6的侧部结构组件进行联接时,第二加强构件的平坦表面P2结合至分隔构件7的一个侧部,并且分隔构件的上端部部分与侧梁外部加强件3可以彼此结合。
最后,分隔构件7和侧梁外部加强件3以及侧梁内部面板2可以在其下端部部分中焊接成三层,并且因此,一体地且结构稳定地进行联接。
因此,完成了底部组件与侧部结构组件之间的联接。
图9是图示了组装根据本公开中的第三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车辆的侧梁的另一方法的图。
图9中图示的另一组装方法与组装位于侧部结构组件侧部上的侧梁外部面板的方法不同,并且其余的组装方法与如上所述图8中示出的组装方法相同。因此,在描述组装根据本公开中的第三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车辆的侧梁的另一方法时,将省略与上述组装方法的内容相同的内容的详细描述。
如图9中所示,当侧梁外部面板4的下端部延伸至侧梁外部加强件3的下端部时,侧梁外部面板可以连同分隔构件7和侧梁外部加强件以及侧梁内部面板2一起在其下端部部分中焊接成四层。
类似地,在将分隔构件7与第二加强构件6联接时,由于正常的双向点焊较困难,所以可以使用单向点焊或结构粘合剂使第二加强构件的平坦表面P2结合至分隔构件的一个侧部。图9图示了使用粘合剂形成粘合部分B的示例。
可以使用单向点焊或结构粘合剂将分隔构件7和侧梁外部加强件3在其上端部部分中彼此结合。
替代性地,例如,用于焊接的通孔1a可以形成在与侧梁内部面板2联接的柱内部面板1中。例如,在这种情况下,点焊机等透过用于焊接的通孔,使得分隔构件7和侧梁外部加强件3以及侧梁内部面板2可以在其上端部部分中焊接成三层。
当然,分隔构件7、侧梁外部加强件3以及侧梁内部面板2可以连同侧梁外部面板(4)一起如上所述在其下端部部分中焊接成四层,并且因此,一体地且结构稳定地进行联接。
因此,完成了底部组件与侧部结构组件之间的联接。
图10是图示了组装根据本公开中的第三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车辆的侧梁的又一方法的图。
图10中图示的另一组装方法仅与组装底部组件侧部的方法以及分隔构件、侧梁外部加强件和侧梁内部面板在其上部分中的联接关系不同,并且其余的组装方法与上述图8中示出的组装方法相同。因此,在描述组装根据本公开中的第三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车辆的侧梁的另一方法时,将省略与上述组装方法的内容相同的内容的详细描述。
如图10中所示,侧梁内部面板2和柱内部面板1可以通过点焊等彼此结合。例如,焊接部分W可以形成在侧梁内部面板的倾斜表面2a与柱内部面板的端部部分1b之间以及侧梁内部面板的凸缘2b与柱内部面板的侧壁1c之间。
通过以这种方式双重形成焊接部分W,可能存在的优点在于,在柱内部面板1与侧梁内部面板2之间的结合中加强了结合强度。
为此,焊接部分W可以通过点焊等首先形成在侧梁内部面板2的倾斜表面2a与柱内部面板1的端部部分1b之间。
此后,包括分隔构件7的组件和第一加强构件5可以联接至与柱内部面板1联接的侧梁内部面板2。如上所述,焊接部分W可以形成在第一加强构件的凸缘F和/或平坦表面P1与侧梁内部面板的内表面之间。
在通过使用单向点焊或结构粘合剂将组装有第一加强构件5的底部组件联接至其中组装有第二加强构件6的侧部结构组件时,第二加强构件的平坦表面P2可以结合至分隔构件7的一个侧部。图10图示了使用粘合剂形成粘合部分B的示例。
最后,分隔构件7和侧梁外部加强件3以及侧梁内部面板2可以在其下端部部分中焊接成三层,同时分隔构件7和侧梁外部加强件3以及侧梁内部面板2可以连同柱内部面板1一起在上部端部部分中焊接成四层,并且因此,一体地且结构稳定地进行联接。
因此,完成了底部组件与侧部结构组件之间的联接。
图11是图示了可以用于图9或图10的组装方法的分隔构件的修改示例的侧视图。
如图所示,从前端部朝向中央凹陷的用于焊接的多个贯穿凹槽7b可以形成在分隔构件7的上端部或下端部处。
在图9或图10的组装方法中,由于在必要时结合是通过四层焊接实现的,因此可能存在结合强度稍微弱化的风险。
为解决这个问题,用于焊接的贯穿凹槽7b可以形成在分隔构件7的上端部或下端部中,并且因此,三层焊接可以应用在将连同分隔构件一起焊接成四层的部分中。
例如,在图9中,当侧梁外部面板4将连同分隔构件7和侧梁外部加强件3以及侧梁内部面板2一起在其下端部部分中焊接成四层时,用于焊接的多个贯穿凹槽7b可以形成在分隔构件的下端部中,并且因此,可以避免分隔构件的焊接,因此可以在侧梁外部面板4与侧梁外部加强件3以及侧梁内部面板2之间实现三层焊接。
另外,在图10中,当分隔构件7和侧梁外部面板3以及侧梁内部面板2将连同柱内部面板1一起在其上端部部分中焊接成四层时,用于焊接的多个贯穿凹槽7b可以形成在分隔构件的上端部中,并且因此,可以避免分隔构件的焊接,因此可以在侧梁外部加强件3与侧梁内部面板2以及柱内部面板1之间实现三层焊接。
通过执行三层焊接而不是四层焊接,可能存在的优点在于,底部组件与侧部结构组件之间的联接可以一体地且在结构上更稳定地实现。
根据本公开的车辆的侧梁,安装在侧梁中的两个加强构件可以在侧面碰撞的情况下保护乘客和电池,并且同时,可以提供结构上更坚固的侧梁。
在上文中已经对本公开的精神进行了说明性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理解的是,在不脱离本公开的基本特征的情况下,可以做出各种修改和改变。
例如,本公开的上述组装方法可以彼此组合,并且每种组装方法均可以采用其他组装方法的一些部件。
因此,本公开中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并非限制本公开的精神,而是描述本公开的精神。本公开的范围并非限于这些示例性实施方式。本公开的范围应当由以下权利要求来解释,并且应当被解释为与以下权利要求等同的所有精神都落入本公开的范围内。
工业适用性
如上所述,本公开对于构造车辆的侧部车身是有用的。

Claims (22)

1.一种车辆的侧梁,所述侧梁包括:
侧梁内部面板;
侧梁外部面板,所述侧梁外部面板与所述侧梁内部面板间隔开;
侧梁外部加强件,所述侧梁外部加强件联接至所述侧梁外部面板;
分隔构件,所述分隔构件布置在所述侧梁内部面板与所述侧梁外部加强件之间;
第一加强构件,所述第一加强构件布置在所述分隔构件与所述侧梁内部面板之间;以及
第二加强构件,所述第二加强构件布置在所述分隔构件与所述侧梁外部加强件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侧梁,其中,所述第一加强构件和所述第二加强构件具有曲折弯曲的横截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的侧梁,其中,所述第一加强构件或所述第二加强构件具有多个平坦表面和多个凸缘,并且焊接部分或粘合部分形成在所述平坦表面和所述凸缘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侧梁,其中,所述第一加强构件和所述第二加强构件相对于所述分隔构件对称布置。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的侧梁,其中,所述分隔构件与柱内部面板一体地形成或者所述分隔构件联接至所述柱内部面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的侧梁,其中,焊接部分形成在所述第二加强构件与所述侧梁外部加强件之间,并且
所述焊接部分或所述粘合部分形成在所述第二加强构件与所述柱内部面板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的侧梁,其中,所述焊接部分形成在所述第一加强构件与所述侧梁内部面板之间,并且
所述焊接部分或所述粘合部分形成在所述第一加强构件与所述柱内部面板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的侧梁,其中,所述焊接部分形成在所述第一加强构件与所述柱内部面板之间,并且
所述焊接部分或所述粘合部分形成在所述第一加强构件与所述侧梁内部面板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的侧梁,其中,所述侧梁内部面板、所述柱内部面板、所述侧梁外部加强件、以及所述侧梁外部面板在下端部部分或上端部部分中焊接成三层或四层。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的侧梁,其中,所述第二加强构件的与所述分隔构件相邻的平坦表面具有比相对于所述分隔构件对应的所述第一加强构件的平坦表面大的尺寸。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车辆的侧梁,其中,所述第二加强构件的厚度薄于所述第一加强构件的厚度或者所述第二加强构件的强度低于所述第一加强构件的强度。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的侧梁,其中,柱内部面板联接至所述侧梁内部面板。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车辆的侧梁,其中,用于焊接的通孔形成在所述柱内部面板中,并且
所述侧梁内部面板、所述分隔构件以及所述侧梁外部加强件在上端部部分中焊接成三层。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车辆的侧梁,其中,用于焊接的至少一个通孔形成在所述分隔构件中。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车辆的侧梁,其中,从前端部朝向中央凹陷的用于焊接的多个贯穿凹槽形成在所述分隔构件中。
1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车辆的侧梁,其中,所述焊接部分形成在所述第二加强构件与所述侧梁外部加强件之间,并且
所述焊接部分或所述粘合部分形成在所述第二加强构件与所述分隔构件之间。
17.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车辆的侧梁,其中,所述焊接部分形成在所述第一加强构件与所述侧梁内部面板之间,并且
所述焊接部分或所述粘合部分形成在所述第一加强构件与所述分隔构件之间。
18.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车辆的侧梁,其中,所述侧梁内部面板、所述分隔构件、以及所述侧梁外部加强件在下端部部分中焊接成三层。
19.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车辆的侧梁,其中,所述侧梁内部面板、所述分隔构件、所述侧梁外部加强件以及所述侧梁外部面板在下端部部分中焊接成四层。
20.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车辆的侧梁,其中,所述侧梁内部面板、所述分隔构件、所述侧梁外部加强件以及所述侧梁外部面板在下端部部分中焊接成三层。
21.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车辆的侧梁,其中,所述焊接部分或所述粘合部分形成在所述分隔构件与所述侧梁外部加强件之间的所述上端部部分中,并且
所述焊接部分形成在所述分隔构件与所述侧梁内部面板之间的上端部部分中。
22.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车辆的侧梁,其中,所述柱内部面板联接至所述侧梁内部面板的凸缘,并且
所述柱内部面板、所述侧梁内部面板、所述分隔构件以及所述侧梁外部加强件在上端部部分中焊接成三层。
CN202080066148.9A 2019-09-25 2020-06-02 用于车辆的侧梁 Pending CN11451416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9-0118323 2019-09-25
KR1020190118323A KR102245229B1 (ko) 2019-09-25 2019-09-25 차량용 사이드 실
KR10-2020-0027860 2020-03-05
KR1020200027860A KR102396282B1 (ko) 2020-03-05 2020-03-05 차량용 사이드 실
PCT/KR2020/007145 WO2021060660A1 (ko) 2019-09-25 2020-06-02 차량용 사이드 실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514162A true CN114514162A (zh) 2022-05-17

Family

ID=751666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66148.9A Pending CN114514162A (zh) 2019-09-25 2020-06-02 用于车辆的侧梁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289300A1 (zh)
EP (1) EP4035974A4 (zh)
JP (1) JP7364789B2 (zh)
CN (1) CN114514162A (zh)
WO (1) WO202106066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255657B1 (ja) 2021-11-19 2023-04-11 Jfeスチール株式会社 サイドシルの内部構造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60038204A (ko) * 2004-10-29 2006-05-03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자동차의 사이드 실 보강구조
JP2012111247A (ja) * 2010-11-19 2012-06-14 Mazda Motor Corp 車両のサイドシル構造
KR20140057848A (ko) * 2012-11-05 2014-05-14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차량용 사이드 실
KR20140081609A (ko) * 2012-12-21 2014-07-01 주식회사 포스코 용접구조
CN104249214A (zh) * 2013-06-26 2014-12-31 美铝公司 用于连接异种材料的装置和方法
CN104648492A (zh) * 2013-11-25 2015-05-27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身下部结构
JP2015193362A (ja) * 2014-03-25 2015-11-0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車の車体構造
JP2016128173A (ja) * 2015-01-09 2016-07-14 新日鐵住金株式会社 抵抗スポット溶接方法
CN105857401A (zh) * 2015-02-10 2016-08-17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身结构加强件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364688B1 (ko) * 1997-06-24 2003-02-25 박남교 차량의차체보강및충격완화장치
JP3783546B2 (ja) * 2000-10-11 2006-06-07 三菱自動車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のサイドシル構造
JP2004224097A (ja) * 2003-01-21 2004-08-12 Mazda Motor Corp 車両の側部車体構造
DE102011051622B4 (de) * 2011-07-07 2021-03-25 Dr. Ing. H.C. F. Porsche Aktiengesellschaft Verstärkungselement für eine Fahrzeugstruktur, insbesondere für einen Schweller eines Kraftfahrzeugs
JP5936265B2 (ja) * 2012-06-18 2016-06-22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車のfrp製キャビン
KR101482462B1 (ko) * 2013-12-20 2015-01-13 주식회사 포스코 자동차 사이드실 내부 보강재 및 제작방법
JP6197841B2 (ja) * 2015-08-24 2017-09-20 マツダ株式会社 車両の車体構造
JP6211107B2 (ja) * 2016-01-14 2017-10-11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体下部構造
KR102447256B1 (ko) 2017-12-29 2022-09-27 주식회사 성우하이텍 차량의 사이드 실 유닛
WO2020225590A1 (en) 2019-05-07 2020-11-12 Arcelormittal Side sill part for an automotive vehicle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60038204A (ko) * 2004-10-29 2006-05-03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자동차의 사이드 실 보강구조
JP2012111247A (ja) * 2010-11-19 2012-06-14 Mazda Motor Corp 車両のサイドシル構造
KR20140057848A (ko) * 2012-11-05 2014-05-14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차량용 사이드 실
KR20140081609A (ko) * 2012-12-21 2014-07-01 주식회사 포스코 용접구조
CN104249214A (zh) * 2013-06-26 2014-12-31 美铝公司 用于连接异种材料的装置和方法
CN104648492A (zh) * 2013-11-25 2015-05-27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身下部结构
JP2015193362A (ja) * 2014-03-25 2015-11-0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車の車体構造
JP2016128173A (ja) * 2015-01-09 2016-07-14 新日鐵住金株式会社 抵抗スポット溶接方法
CN105857401A (zh) * 2015-02-10 2016-08-17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身结构加强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2548267A (ja) 2022-11-17
US20220289300A1 (en) 2022-09-15
EP4035974A4 (en) 2022-11-09
EP4035974A1 (en) 2022-08-03
WO2021060660A1 (ko) 2021-04-01
JP7364789B2 (ja) 2023-10-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783546B2 (ja) 車両のサイドシル構造
JP5506551B2 (ja) 自動車車体のピラー構造
JP4396699B2 (ja) 車体構造
US11235811B2 (en) Side sill rigidity reinforcement structure of vehicl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WO2018016174A1 (ja) 車体前部構造
EP2412612B1 (en) Side sill structure for automobile
JP5053406B2 (ja) 自動車の車体構造
JP5244856B2 (ja) 車体側部構造
CN114514162A (zh) 用于车辆的侧梁
JP5686586B2 (ja) 自動車用車体骨格における補強構造
KR102245229B1 (ko) 차량용 사이드 실
JP5093094B2 (ja) ダッシュパネルとトンネル部との結合部構造
CN109789899B (zh) 车辆用结构体
WO2012098630A1 (ja) 車体側部構造
JP2008110719A (ja) 車両のピラー部構造
KR102396282B1 (ko) 차량용 사이드 실
JP6961524B2 (ja) 車両のフロントピラー補強構造
JP2003072589A (ja) 車両のピラー構造
JP4960726B2 (ja) 自動車のサイドシル
KR102468042B1 (ko) 차량용 사이드 실
JP6997698B2 (ja) 車両の荷重支持構造体
JP6814409B2 (ja) 車両後部の構造
JP7213292B2 (ja) 車体後部構造
JP2018052280A (ja) 車両用構造体
CN116142313A (zh) 车辆中柱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