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481618A - 一种水性处理用碳纤维上浆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水性处理用碳纤维上浆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481618A
CN114481618A CN202210276278.6A CN202210276278A CN114481618A CN 114481618 A CN114481618 A CN 114481618A CN 202210276278 A CN202210276278 A CN 202210276278A CN 114481618 A CN114481618 A CN 11448161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component
carbon fiber
emulsifier
sizing ag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276278.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481618B (zh
Inventor
徐牛牛
杭传伟
彭飞
张淑斌
钱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Hengs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Hengs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Hengs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Hengs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276278.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481618B/zh
Publication of CN1144816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8161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48161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8161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MTREATMENT,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IN CLASS D06, OF FIBRES, THREADS, YARNS, FABRICS, FEATHERS OR FIBROUS GOODS MADE FROM SUCH MATERIALS
    • D06M15/00Treating fibres, threads, yarns, fabrics, or fibrous goods made from such materials, with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Such treatment combined with mechanical treatment
    • D06M15/19Treating fibres, threads, yarns, fabrics, or fibrous goods made from such materials, with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Such treatment combined with mechanical treatment with synthet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D06M15/37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D06M15/55Epoxy resin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MTREATMENT,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IN CLASS D06, OF FIBRES, THREADS, YARNS, FABRICS, FEATHERS OR FIBROUS GOODS MADE FROM SUCH MATERIALS
    • D06M15/00Treating fibres, threads, yarns, fabrics, or fibrous goods made from such materials, with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Such treatment combined with mechanical treatment
    • D06M15/01Treating fibres, threads, yarns, fabrics, or fibrous goods made from such materials, with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Such treatment combined with mechanical treatment with natural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 D06M15/03Polysaccharide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 D06M15/11Starch or derivatives thereof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MTREATMENT,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IN CLASS D06, OF FIBRES, THREADS, YARNS, FABRICS, FEATHERS OR FIBROUS GOODS MADE FROM SUCH MATERIALS
    • D06M2101/00Chemical constitution of the fibres, threads, yarns, fabrics or fibrous goods made from such materials, to be treated
    • D06M2101/40Fibres of carbon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MTREATMENT,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IN CLASS D06, OF FIBRES, THREADS, YARNS, FABRICS, FEATHERS OR FIBROUS GOODS MADE FROM SUCH MATERIALS
    • D06M2200/00Functionality of the treatment composition and/or properties imparted to the textile material
    • D06M2200/40Reduced friction resistance, lubricant properties; Sizing composi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Treatments For Attaching Organic Compounds To Fibrous Goo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性处理用碳纤维上浆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涉及碳纤维技术领域。该水性处理用碳纤维上浆剂的组分包括:水性聚合物、改性淀粉、第二乳化剂和水,其中,水性聚合物是由质量比为(10‑12):(3‑10)的含羟基的第一乳化剂和环氧树脂经开环聚合获得的,改性淀粉和第二乳化剂的质量比为(0.5‑3):(5‑30);水性聚合物的质量与改性淀粉和第二乳化剂的质量之和的比例为(5‑20):1,水的用量包括使水性处理用碳纤维上浆剂的最终固含量为20‑50%;利用该水性处理用碳纤维上浆剂对碳纤维束进行上浆处理,处理后的碳纤维束具有良好的集束性,能够快速分散在水中且抑制纤维的团聚。

Description

一种水性处理用碳纤维上浆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碳纤维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水性处理用碳纤维上浆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碳纤维具有强度、模量高,质量轻、抗腐蚀、高导电、生物相容性好等特点,其应用范围包括航空航天、高端体育娱乐、汽车应用、风电、新能源、压力容器以及建筑补强等多个工业领域。碳纤维纸就是其中的一类,可用作防静电包装纸、面状发热材料、电磁波屏蔽材料、导电纸、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用气体扩散层材料。
碳纤维纸的主要原料为碳纤维,可以是聚丙烯腈基、沥青基、纤维束基碳纤维中的任一种,碳纤维直径一般在5-20μm,长度在5-20mm。在燃料用碳纤维纸的制造过程中,需要对碳纤维进行预处理,将其切断为一定长度的短切碳纤维,分散到水中,因此要求纤维具有良好的亲水性。目前国内厂商生产碳纤维主要作为增强材料,以环氧树脂等作为基体材料,用于增强复合材料,其表面上浆剂主要成分为树脂,亲水性和分散性很差。即使有些上浆剂为自乳化的水性树脂,但是在烘干过程中,亲水基团都被破坏,使得纤维失去亲水性。
为了改善碳纤维在水中的分散性,一般采用无浆碳纤维或者采用水溶性聚合物或表面活性剂为主要成分的上浆剂进行表面处理,这样的操作能够改善碳纤维在水中的分散性,但是也带来了一些问题,主要是碳纤维集束性差。专利CN104975508A公布了一种水溶性碳纤维上浆剂的制备方法,该方法采用的水溶性聚合物大都为表面活性剂,亲水性好,能够在水中分散,但是纤维的集束性差。碳纤维集束性较差,造成纤维发散、毛丝较多,特别是在制备短切碳纤维时,纤维在退绕时易于缠辊,短切后纤维长短不一,不利于后续碳纤维纸的加工。
因此为了改善碳纤维的可加工性,需要碳纤维在切割前保持一定的集束性,保证纤维的顺利退绕及切割。同时还需要纤维具有良好的水分散性,纤维束能以单丝状态快速分散在水中,且不发生团聚。
鉴于此,特提出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性处理用碳纤维上浆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水性处理用碳纤维上浆剂处理的碳纤维束具有良好的集束性,能够快速分散在水中且抑制纤维的团聚。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水性处理用碳纤维上浆剂,其组分包括:水性聚合物、改性淀粉、第二乳化剂和水,其中,所述水性聚合物是由质量比为(10-12):(3-10)的含羟基的第一乳化剂和环氧树脂经开环聚合获得的,所述改性淀粉和所述第二乳化剂的质量比为(0.5-3):(5-30);所述水性聚合物的质量与所述改性淀粉和所述第二乳化剂的质量之和的比例为(5-20):1,所述水的用量包括使所述水性处理用碳纤维上浆剂的最终固含量为20-50%;
优选地,所述组分包括A组分和B组分,其中,所述A组分是将所述第一乳化剂和所述环氧树脂分散于第一水溶剂中制得的理论固含量为20%-55%的水溶性浆料;所述B组分是将所述改性淀粉和所述第二乳化剂分散于第二水溶剂中制得的理论固含量为5%-30%的浆料;
优选地,所述A组分的原料按重量份数计包括第一乳化剂100-120份、环氧树脂30-100份和第一水溶剂106-880份;所述B组分的原料按重量份数计包括改性淀粉0.5-3份、第二乳化剂5-30份和第二水溶剂12-627份;所述A组分的固含物和所述B组分的固含物的质量比为(5-20):1。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如前述实施方式任一项所述的水性处理用碳纤维上浆剂的制备方法,其包括:将所述水性聚合物、所述改性淀粉、所述第二乳化剂和所述水混合均匀;
优选地,将所述第一乳化剂和所述环氧树脂经接枝改性得到水性聚合物,接着加入所述第一水溶剂,得到固含量在20%-55%的水溶性浆料作为所述A组分;
将所述改性淀粉和所述第二乳化剂溶解至所述第二水溶剂中,形成固含量在5%-30%的浆料作为所述B组分;
将所述A组分和所述B组分按照固含物质量比为(5-20):1进行混合。
第三方面,本发明提供如前述实施方式任一项所述的水性处理用碳纤维上浆剂或者如前述实施方式任一项所述的水性处理用碳纤维上浆剂的制备方法制备获得的水性处理用碳纤维上浆剂在制备易于在水中分散的碳纤维、碳纤维纸或水处理用长纤维中的应用。
第四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水分散碳纤维,其是将碳纤维浸泡于如前述实施方式任一项所述的水性处理用碳纤维上浆剂中进行上浆,上浆量为1~2.5wt%;
优选地,所述碳纤维包括聚丙烯腈基碳纤维、沥青基碳纤维或者黏胶基碳纤维;
优选地,所述碳纤维由1000-60000根碳纤维单丝集束形成。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申请提供的水性处理用碳纤维上浆剂通过第一乳化剂和环氧树脂预先反应形成水性聚合物,第一乳化剂中的羟基与环氧树脂的环氧基团进行开环反应,将环氧树脂接上亲水性的第一乳化剂,使得油溶性的环氧树脂具有亲水性和自乳化性能,同时由于聚合物分子量的增加,赋予上浆后的纤维具有良好的集束性。本申请中改性淀粉作为定型剂,保持纤维束溶于水后不发生团聚、下沉,第二乳化剂的加入可以补充纤维的亲水性及保湿性。制备获得的水性处理用碳纤维上浆剂采用纯水为溶剂,乳液稳定性好,使用环境环保,便于稀释到不同浓度上浆使用。本发明制备的水性处理用碳纤维上浆剂能够和碳纤维紧密结合,可以赋予纤维良好的集束性,同时兼具一定的韧性和亲水性,有效改善了单纯使用乳化剂和/或表面活性剂造成纤维发散、毛丝多和加工工艺性能差等问题。利用该水性处理用碳纤维上浆剂对碳纤维束进行上浆处理,处理后的碳纤维束具有良好的集束性,能够快速分散在水中且抑制纤维的团聚。本申请提供的水性处理用碳纤维上浆剂可以广泛应用于制备易于在水中分散的碳纤维、碳纤维纸或水处理用长纤维中。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悬垂值的测试方法图。
图标:1-固定带;2-碳纤维束;3-砝码;4-台基。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售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水性处理用碳纤维上浆剂,其组分包括:水性聚合物、改性淀粉、第二乳化剂和水,其中,水性聚合物是由质量比为(10-12):(3-10)的含羟基的第一乳化剂和环氧树脂经开环聚合获得的,改性淀粉和所述第二乳化剂的质量比为(0.5-3):(5-30);水性聚合物的质量与改性淀粉和第二乳化剂的质量之和的比例为(5-20):1,水的用量包括使水性处理用碳纤维上浆剂的最终固含量为20-50%。本申请中通过限定各个组分之间的质量比,同时用最终固含量的范围来限定水的用量。
优选地,为了更便于确定水性聚合物的质量与改性淀粉和第二乳化剂的质量之和的比例,本申请中将组分分为A组分和B组分,其中,A组分是将第一乳化剂和环氧树脂分散于第一水溶剂中制得的理论固含量为20%-55%的水溶性浆料;B组分是将改性淀粉和第二乳化剂分散于第二水溶剂中制得的理论固含量为5%-30%的浆料。
具体来说,在上述质量比的范围下,本申请列出了一种典型但非限制性的示例:A组分的原料按重量份数计包括第一乳化剂100-120份、环氧树脂30-100份和第一水溶剂106-880份;B组分的原料按重量份数计包括改性淀粉0.5-3份、第二乳化剂5-30份和第二水溶剂12-627份;本申请中,第一水溶剂和第二水溶剂的用量选择以需要配制的A组分和B组分的固含量来计算,按照上述重量份数分别配制A组分和B组分之后,再按照A组分的固含物和B组分的固含物的质量比为(5-20):1来对A组分和B组分进行混合,即可得到本申请的水性处理用碳纤维上浆剂。应理解,本申请中的重量份的单位可以为克、千克等,同时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可以对上述A组分和B组分的重量份进行等比例的扩大或缩小,例如等比例调整可以为上述重量份的0.1、0.5、1、1.2、5、10、50、100倍等。
接着对A组分的原料的具体选择进行进一步地限定。
其中,环氧树脂包括双酚A型环氧树脂和双酚F型环氧树脂中的至少一种;优选地,环氧树脂为双酚A型环氧树脂,优选地,双酚A型环氧树脂包括但不限于双酚A型环氧树脂E54、双酚A型环氧树脂E51和双酚A型环氧树脂E44中的至少一种。
第一乳化剂和第二乳化剂均为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优选地,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包括但不限于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烷基酚聚氧乙烯醚、聚乙二醇和聚丙二醇中的至少一种;
其中,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的通式为RO(CH2CH2O)nH,R为饱和或不饱和C12~C18的烃基。n是环氧乙烷的加成数,为了使体系具有更好的亲水性,n为6~30。优选地,脂肪醇聚氧乙烯醚包括但不限于乳化剂MOA、AEO和平平加O中的至少一者。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的通式为CH3(CH2)XC6H4(OC2H4)nOH,从亲水性考虑,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的环氧乙烷加成数n大于等于7;更优选地,烷基酚聚氧乙烯醚包括但不限于壬基酚聚氧乙烯醚和辛基酚聚氧乙烯醚中的至少一种。聚乙二醇的化学结构为HO(CH2CH2O)nH,分子量在600-4000,n为12~85;优选地,聚丙二醇的分子量为200-600;
A组分的原料按重量份数计还包括催化剂0.1-0.5份;催化剂可以催化第一乳化剂和环氧树脂进行开环反应,优选地,催化剂包括但不限于三苯基磷、三氟化硼络合物、强无机酸和强碱中的至少一种。
本申请中通过大量的第一乳化剂和环氧树脂进行配合,使得第一乳化剂中的羟基与环氧树脂的环氧基团进行开环反应,将环氧树脂接上亲水性的乳化剂,使得油溶性的环氧树脂具有亲水性和自乳化性能,同时由于聚合物分子量的增加,赋予上浆后的纤维具有良好的集束性。
接着对B组分中的原料的具体选择进行进一步地限定。
其中,改性淀粉包括但不限于羧甲基淀粉、磷酸酯化淀粉、预糊化淀粉、羟乙基淀粉和羟丙基淀粉中的一种或几种。改性淀粉作为定型剂,可以有效保持纤维束溶于水后不发生团聚和下沉。
第二乳化剂可以为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或者离子型乳化剂,当第二乳化剂为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时,可以选择第一乳化剂的选择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B组分的原料按重量份数计还包括消泡剂0.1-0.5份,消泡剂于形成浆料之前加入;消泡剂可以消除B组分在混合后形成的泡沫,从而减少稀释搅拌过程中的发泡现象。优选地,消泡剂包括但不限于有机硅类水性消泡剂;优选地,有机硅类水性消泡剂包括BYK-018、BYK-022、BYK-024和BYK-025中的至少一种。
此外,本申请还提供了上述水性处理用碳纤维上浆剂的制备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S1、制备A组分。
将第一乳化剂和环氧树脂经接枝改性得到水性聚合物,接着加入第一水溶剂,得到固含量在20%-55%的水溶性浆料作为A组分。
具体来说,本申请中,通过将第一乳化剂和环氧树脂在70℃-90℃温度下加热熔融,搅拌混合升温,将温度控制在100℃-120℃,加入催化剂,反应2-2.5h后,得到水性聚合物,接着加入第一水溶剂,降温至70-90℃,得到固含量在20%-55%的水溶性浆料。
S2、制备B组分。
将改性淀粉和第二乳化剂溶解至第二水溶剂中,形成固含量在5%-30%的浆料作为B组分。
在温度为40℃-80℃、搅拌速度为100转/分-600转/分的条件下,将改性淀粉和第二乳化剂溶解至第二水溶剂中,再加入消泡剂,形成固含量在5%-30%的浆料。
S3、A组分和B组分混合。
将A组分和B组分按照固含质量比为(5-20):1进行混合。
本申请中通过分别制备A组分和B组分,使得A组分中的第一乳化剂和环氧树脂预先反应形成水性聚合物,第一乳化剂中的羟基与环氧树脂的环氧基团进行开环反应,将环氧树脂接上亲水性的第一乳化剂,使得油溶性的环氧树脂具有亲水性和自乳化性能,同时由于聚合物分子量的增加,赋予上浆后的纤维具有良好的集束性。同时使B组分中的改性淀粉在第二乳化剂的作用下预先溶解,避免直接加入改性淀粉而出现难以混合均匀的情况,其中,改性淀粉作为定型剂,保持纤维束溶于水后不发生团聚、下沉,在B组分中加入少量第二乳化剂,补充纤维的亲水性及保湿性,加入消泡剂减少稀释搅拌过程中的发泡现象,最后加入去离子水进行稀释混合。随后将A组分和B组分进行混合,混合更为均匀。制备获得的水性处理用碳纤维上浆剂烘干后仍具有良好的水溶性,同时具有一定的韧性,能够解决纤维集束性和亲水性的问题,利用该水性处理用碳纤维上浆剂对碳纤维束进行上浆处理,处理后的碳纤维束具有良好的集束性,能够快速分散在水中且抑制纤维的团聚。
本申请提供的水性处理用碳纤维上浆剂可以广泛应用于制备易于在水中分散的碳纤维、碳纤维纸或水处理用长纤维中的应用。
此外,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水分散碳纤维,其是将碳纤维浸泡于上述水性处理用碳纤维上浆剂中进行上浆,上浆量为1~2.5wt%;优选地,碳纤维包括但不限于聚丙烯腈基碳纤维、沥青基碳纤维或者黏胶基碳纤维;优选地,碳纤维由1000-60000根碳纤维单丝集束形成。该水分散碳纤维开纤性好,放入水中可在几秒到几十秒内分散开,不发生团聚。
为了便于对本申请的理解,针对本申请中出现的性能参数的检测方法进行如下说明:
(1)悬垂值
碳纤维束的悬垂值定义和测试方法如下。
从丝筒上拉出一段碳纤维束丝,剪取长度40cm。将碳纤维束2的一端用固定带1垂直固定,另一端下挂荷重100g砝码3,在测定的温湿条件下静置30min,以校正碳纤维束2的弯曲和扭曲(图1中a)。取下负荷砝码3,将碳纤维束2固定在水平长方形台基4上,用固定带1固定,用直尺测量确保碳纤维束2末端与台基的水平距离为25cm(图1中b)。让碳纤维束2自然垂下,同时按下秒表,2min后测定碳纤维束末端点的水平距离L,精确到0.1cm,重复3次测试。上述3个数值取平均值,得到该碳纤维样品的悬垂值。
悬垂值越大,说明纤维越硬,悬垂值越小,则说明纤维束越柔软。
(2)开纤性测试方法
首先准备一个直径300mm,高度300mm的透明圆筒装容器,在容器中装满水。将碳纤维剪成长度约6mm的短切碳纤维试样。
取0.01g作为试样的短切碳纤维从圆筒的中心位置投放到上述容器静置的水中,待试样完全沉入水底后,测量试样扩散最大距离。扩散的距离越大,说明纤维的在水中分散性越好。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特征和性能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实施例1
步骤一、A组分制备:
将100g乳化剂MOA-9与30g环氧树脂E51在80℃温度下加热熔融,搅拌混合升温,将温度控制在110℃,加入0.1g催化剂,反应2h后,得到水性聚合物,缓慢加入130g纯水,降温至80℃,得到理论固含量约为50%的水溶性浆料。
步骤二、B组分制备:
在1000g水中加入5g羧甲基淀粉、50gMOA-15,在70℃搅拌速度为300转/分条件下,将羧甲基淀粉和MOA-15完全溶于水,形成透明均质的溶液,再加入1g消泡剂BYK-018,形成理论固含量约为5%的浆料。
步骤三、制备上浆剂
取上述260gA组分(固含物为130g)、520gB组分(固含物为26g)混合,搅拌0.5h,其中,A组分和B组分的固含物的质量比为5:1,终产物的固含量为20%。
上浆及效果测试:将纯水加入到上述上浆剂中,稀释到质量分数2%,将未上浆或已去除上浆剂的12K碳纤维样品浸入已制备好的上浆剂中5分钟,取出后烘干,得到上浆处理后的碳纤维。该上浆处理后的碳纤维成束性、光滑度良好,测得上浆量为1.2%,按照测试悬垂值的方法测得纤维悬垂值为4.5cm。接着将上浆处理后的碳纤维按照开纤性测试方法测量试样扩散最大距离,测得纤维束散开距离为29cm。
实施例2
步骤一、A组分制备:
将100g乳化剂AEO-9与30g环氧树脂E51在80℃温度下加热熔融,搅拌混合升温,将温度控制在110℃,加入0.1g催化剂,反应2h后,得到水性聚合物,缓慢加入150g纯水,降温至90℃,得到理论固含量约为46%的水溶性浆料。
步骤二、B组分制备:
在1000g水中加入5g羧甲基淀粉、100gMOA-15,在80℃搅拌速度为300转/分条件下,将羧甲基淀粉和MOA-15完全溶于水,形成透明均质的溶液,再加入1g消泡剂BYK-018,形成理论固含量约为10%的浆料。
步骤三、制备上浆剂
取上述280gA组分(固含物为130g)、260B组分(固含物为13g)混合,搅拌0.5h,其中,A组分和B组分的固含物的质量比为10:1,终产物的固含量为26%。
上浆及效果测试:将纯水加入到上述上浆剂中,稀释到质量分数2%,将未上浆或已去除上浆剂的12K碳纤维样品浸入已制备好的上浆剂中3分钟,取出后烘干,得到上浆处理后的碳纤维。该上浆处理后的碳纤维成束性、光滑度良好,测得上浆量为1.2%。按照测试悬垂值的方法测试纤维悬垂值为4.7cm。接着将上浆处理后的碳纤维按照开纤性测试方法测量试样扩散最大距离,测得纤维束散开距离为25cm。
实施例3
步骤一、A组分制备:
将120g乳化剂AEO-9与40g环氧树脂E51在80℃温度下加热熔融,搅拌混合升温,将温度控制在110℃,加入0.2g催化剂,反应2.5h后,得到水性聚合物,缓慢加入150g纯水,降温至70℃,得到理论固含量约为52%的水溶性浆料。
步骤二、B组分制备:
在1000g水中加入10g羧甲基淀粉、50gMOA-15,在40℃搅拌速度为300转/分条件下,将羧甲基淀粉和MOA-15完全溶于水,形成透明均质的溶液,再加入2g消泡剂BYK-018,形成固含量在6%的浆料。
步骤三、制备上浆剂
取上述260gA组分(固含物为135.2g)、150gB组分(固含物为9g)混合,搅拌0.5h,其中,A组分和B组分的固含物的质量比为15:1,终产物的固含量为35%。
上浆及效果测试:将纯水加入到上述上浆剂中,稀释到质量分数2%,将未上浆或已去除上浆剂的6K碳纤维样品浸入已制备好的上浆剂中5分钟,取出后烘干,得到上浆处理后的碳纤维。该上浆处理后的碳纤维成束性、光滑度良好,测得上浆量在2.5%,按照测试悬垂值的方法测得纤维悬垂值为4.3cm。接着将上浆处理后的碳纤维按照开纤性测试方法测量试样扩散最大距离,测得纤维束散开距离为23cm。
实施例4
步骤一、A组分制备:
将100g乳化剂平平加O-30与30g环氧树脂E51在80℃温度下加热熔融,搅拌混合升温,将温度控制在110℃,加入催化剂0.1g,反应2h后,得到水性聚合物,缓慢加入110g纯水,降温至80℃,得到固含量在54.2%的水溶性浆料。
步骤二、B组分制备:
在495g水中加入10g羧甲基淀粉、50gMOA-15,在80℃搅拌速度为300转/分条件下,将羧甲基淀粉和MOA-15完全溶于水,形成透明均质的溶液,再加入1g消泡剂BYK-018,形成固含量在11%的浆料。
步骤三、制备上浆剂
取上述240gA组分(固含物为130g)、109gB组分混合(固含物为12g),搅拌0.5h,其中,A组分和B组分的固含物的质量比为20:1,终产物的固含量为41%。
上浆及效果测试:将纯水加入到上述上浆剂中,稀释到质量分数2%,将未上浆或已去除上浆剂的6K碳纤维样品浸入已制备好的上浆剂中5分钟,取出后烘干,得到上浆处理后的碳纤维。该上浆处理后的碳纤维成束性、光滑度良好,测得上浆量为2.5%,按照测试悬垂值的方法测得纤维悬垂值为4.2cm。接着将上浆处理后的碳纤维按照开纤性测试方法测量试样扩散最大距离,测得纤维束散开距离为24cm。
实施例5
步骤一、A组分制备:
将100g乳化剂平平加O-30与50g环氧树脂E51在80℃温度下加热熔融,搅拌混合升温,将温度控制在110℃,加入0.1g催化剂,反应2h后,得到水性聚合物,缓慢加入600g纯水,降温至70℃,得到固含量在20%的水溶性浆料。
步骤二、B组分制备:
在700g水中加入30g羧甲基淀粉、270gMOA-15,在70℃搅拌速度为300转/分条件下,将羧甲基淀粉和MOA-15完全溶于水,形成透明均质的溶液,再加入1g消泡剂BYK-018,形成固含量在30%的浆料。
步骤三、制备上浆剂
取上述260gA组分(固含物为52g)、30gB组分(固含物为9g)混合,搅拌0.5h,其中,A组分和B组分的固含物的质量比为5.8:1,终产物的固含量为21%。
上浆及效果测试:将纯水加入到上述上浆剂中,稀释到质量分数2%,将未上浆或已去除上浆剂的24K碳纤维样品浸入已制备好的上浆剂中4分钟,取出后烘干。得到上浆处理后的碳纤维。该上浆处理后的碳纤维成束性、光滑度良好,测得上浆量为2%,按照测试悬垂值的方法测得纤维悬垂值为4.8cm。接着将上浆处理后的碳纤维按照开纤性测试方法测量试样扩散最大距离,测得纤维束散开距离为28cm。
实施例6
步骤一、A组分制备:
将100g乳化剂平平加O-30与80g环氧树脂E51在80℃温度下加热熔融,搅拌混合升温,将温度控制在110℃,加入0.1g催化剂,反应2h后,得到水性聚合物,缓慢加入420g纯水,降温至80℃,得到固含量在30%的水溶性浆料。
步骤二、B组分制备:
在44g水中加入1g羧甲基淀粉、10gMOA-15,在40℃搅拌速度为300转/分条件下,将羧甲基淀粉和MOA-15完全溶于水,形成透明均质的溶液,再加入0.1g消泡剂BYK-018,形成固含量在20%的浆料。
步骤三、制备上浆剂
取上述260gA组分(固含物为78g)30gB组分(固含物为6g)混合,搅拌0.5h,其中,A组分和B组分的固含物的质量比为13:1,终产物的固含量为29%。
上浆及效果测试:将纯水加入到上述上浆剂中,稀释到质量分数2%,将未上浆或已去除上浆剂的12K碳纤维样品浸入已制备好的上浆剂中4分钟,取出后烘干,得到上浆处理后的碳纤维。该上浆处理后的碳纤维成束性、光滑度良好,测得上浆量为1.2%,按照测试悬垂值的方法测得纤维悬垂值为5.3cm。接着将上浆处理后的碳纤维按照开纤性测试方法测量试样扩散最大距离,测得纤维束散开距离为28cm。
实施例7
步骤一、A组分制备:
将100g乳化剂平平加O-8与100g环氧树脂E51在80℃温度下加热熔融,搅拌混合升温,将温度控制在110℃,加入催化剂,反应2h后,得到水性聚合物,缓慢加入200g纯水,降温至70℃,得到固含量在50%的水溶性浆料。
步骤二、B组分制备:
在99g水中加入1g羧甲基淀粉、10gAEO-15,在70℃搅拌速度为300转/分条件下,将羧甲基淀粉和AEO-15完全溶于水,形成透明均质的溶液,再加入0.1g消泡剂BYK-018,形成固含量在10%的浆料。
步骤三、制备上浆剂
取上述260gA组分(固含物为130g)、130gB组分(固含物为13g)混合,搅拌0.5h,其中,A组分和B组分的固含物的质量比为10:1,终产物的固含量为37%。
上浆及效果测试:将纯水加入到上述上浆剂中,稀释到质量分数2%,将未上浆或已去除上浆剂的12K碳纤维样品浸入已制备好的上浆剂中4分钟,取出后烘干,得到上浆处理后的碳纤维。该上浆处理后的碳纤维成束性、光滑度良好,测得上浆量为1.2%,按照测试悬垂值的方法测得纤维悬垂值为4.8cm。接着将上浆处理后的碳纤维按照开纤性测试方法测量试样扩散最大距离,测得纤维束散开距离为27cm。
实施例8
步骤一、A组分制备:
将100g乳化剂OP-9与50g环氧树脂E51在80℃温度下加热熔融,搅拌混合升温,将温度控制在110℃,加入0.1g催化剂,反应2h后,得到水性聚合物,缓慢加入150g纯水,降温至70℃,得到固含量在50%的水溶性浆料。
步骤二、B组分制备:
在100g水中加入1g羧甲基淀粉、10g PEG-1000,在80℃搅拌速度为300转/分条件下,将羧甲基淀粉和AEO-15完全溶于水,形成透明均质的溶液,再加入0.1g消泡剂BYK-018,形成固含量在10%的浆料。
步骤三、制备上浆剂
取上述260gA组分(固含量为130g)100gB组分(固含量为10g)混合,搅拌0.5h,其中,A组分和B组分的固含物的质量比为13:1,终产物的固含量为39%。
上浆及效果测试:将纯水加入到上述上浆剂中,稀释到质量分数2%,将未上浆或已去除上浆剂的12K碳纤维样品浸入已制备好的上浆剂中3分钟,取出后烘干,得到上浆处理后的碳纤维。该上浆处理后的碳纤维成束性、光滑度良好,测得上浆量为1.2%,按照测试悬垂值的方法测得纤维悬垂值为4.9cm。接着将上浆处理后的碳纤维按照开纤性测试方法测量试样扩散最大距离,测得纤维束散开距离为28cm。
实施例9
步骤一、A组分制备:
将100g乳化剂OP-20与50g环氧树脂E51在80℃温度下加热熔融,搅拌混合升温,将温度控制在110℃,加入0.1g催化剂,反应2h后,得到水性聚合物,缓慢加入150g纯水,降温至70℃,得到固含量在50%的水溶性浆料。
步骤二、B组分制备:
在100g水中加入1g羧甲基淀粉、10g PEG-1000,在80℃搅拌速度为300转/分条件下,将羧甲基淀粉和PEG-1000完全溶于水,形成透明均质的溶液,再加入0.1g消泡剂BYK-018,形成固含量在10%的浆料。
步骤三、制备上浆剂
取上述260gA组分(固含量为130g)、100gB组分(固含量为10g)混合,搅拌0.5h,其中,A组分和B组分的固含物的质量比为13:1,终产物的固含量为39%。
上浆及效果测试:将纯水加入到上述上浆剂中,稀释到质量分数2%,将未上浆或已去除上浆剂的12K碳纤维样品浸入已制备好的上浆剂中3分钟,取出后烘干,得到上浆处理后的碳纤维。该上浆处理后的碳纤维成束性、光滑度良好,测得上浆量为1.2%,按照测试悬垂值的方法测得纤维悬垂值为5.0cm。接着将上浆处理后的碳纤维按照开纤性测试方法测量试样扩散最大距离,测得纤维束散开距离为28cm。
实施例10
步骤一、A组分制备:
将100g乳化剂OP-50与50g环氧树脂E51在80℃温度下加热熔融,搅拌混合升温,将温度控制在110℃,加入0.1g催化剂,反应2h后,得到水性聚合物,缓慢加入150g纯水,降温至70℃,得到固含量在50%的水溶性浆料。
步骤二、B组分制备:
在100g水中加入1g羧甲基淀粉、10g PEG-1000,在80℃搅拌速度为300转/分条件下,将羧甲基淀粉和PEG-1000完全溶于水,形成透明均质的溶液,再加入0.1g消泡剂BYK-018,形成固含量在10%的浆料。
步骤三、制备上浆剂
取上述260gA组分(固含量为130g)、100gB组分(固含量为10g)混合,搅拌0.5h,其中,A组分和B组分的固含物的质量比为13:1,终产物的固含量为39%。
上浆及效果测试:将纯水加入到上述上浆剂中,稀释到质量分数2%,将未上浆或已去除上浆剂的12K碳纤维样品浸入已制备好的上浆剂中5分钟,取出后烘干,得到上浆处理后的碳纤维。该上浆处理后的碳纤维成束性、光滑度良好,测得上浆量为1.2%,按照测试悬垂值的方法测得纤维悬垂值为5.3cm。接着将上浆处理后的碳纤维按照开纤性测试方法测量试样扩散最大距离,测得纤维束散开距离为28cm。
实施例11
步骤一、A组分制备:
将100g乳化剂PEG-600与50份环氧树脂E51在80℃温度下加热熔融,搅拌混合升温,将温度控制在110℃,加入催化剂,反应2h后,得到水性聚合物,缓慢加入150g纯水,降温至70℃,得到固含量在50%的水溶性浆料。
步骤二、B组分制备:
在100g水中加入1g羧甲基淀粉、10gAEO-15,在40℃搅拌速度为300转/分条件下,将羧甲基淀粉和AEO-15完全溶于水,形成透明均质的溶液,再加入消泡剂BYK-018,形成固含量在10%的浆料。
步骤三、制备上浆剂
取上述260gA组分(固含量为130g)、50gB组分(固含量为5g)混合,搅拌0.5h,其中,A组分和B组分的固含物的质量比为7.5:1,终产物的固含量为44%。
上浆及效果测试:将纯水加入到上述上浆剂中,稀释到质量分数2%,将未上浆或已去除上浆剂的12K碳纤维样品浸入已制备好的上浆剂中4分钟,取出后烘干,得到上浆处理后的碳纤维。该上浆处理后的碳纤维成束性、光滑度良好,测得上浆量为1.2%,按照测试悬垂值的方法测得纤维悬垂值为5.3cm。接着将上浆处理后的碳纤维按照开纤性测试方法测量试样扩散最大距离,测得纤维束散开距离为26cm。
实施例12
步骤一、A组分制备:
将100g乳化剂PEG-2000与50份环氧树脂E51在80℃温度下加热熔融,搅拌混合升温,将温度控制在110℃,加入0.1g催化剂,反应2h后,得到水性聚合物,缓慢加入150g纯水,降温至70℃,得到固含量在50%的水溶性浆料。
步骤二、B组分制备:
在100g水中加入1g羧甲基淀粉、10gAEO-15,在40℃搅拌速度为300转/分条件下,将羧甲基淀粉和AEO-15完全溶于水,形成透明均质的溶液,再加入0.1g消泡剂BYK-018,形成固含量在10%的浆料。
步骤三、制备上浆剂
取上述260gA组分(固含量为130g)、50gB组分(固含量为5g)混合,搅拌0.5h,其中,A组分和B组分的固含物的质量比为7.5:1,终产物的固含量为44%。
上浆及效果测试:将纯水加入到上述上浆剂中,稀释到质量分数2%,将未上浆或已去除上浆剂的12K碳纤维样品浸入已制备好的上浆剂中4分钟,取出后烘干,得到上浆处理后的碳纤维。该上浆处理后的碳纤维成束性、光滑度良好,测得上浆量为1.2%,按照测试悬垂值的方法测得纤维悬垂值为4.5cm。接着将上浆处理后的碳纤维按照开纤性测试方法测量试样扩散最大距离,测得纤维束散开距离为30cm。
实施例13
步骤一、A组分制备:
将100g乳化剂PEG-4000与50份环氧树脂E51在80℃温度下加热熔融,搅拌混合升温,将温度控制在110℃,加入催化剂,反应2h后,得到水性聚合物,缓慢加入150g纯水,降温至70℃,得到固含量在50%的水溶性浆料。
步骤二、B组分制备:
在100g水中加入1g羧甲基淀粉、10gAEO-15,在40℃搅拌速度为300转/分条件下,将羧甲基淀粉和AEO-15完全溶于水,形成透明均质的溶液,再加入消泡剂BYK-018,形成固含量在10%的浆料。
步骤三、制备上浆剂
取上述260gA组分(固含量为130g)、50gB组分(固含量为5g)混合,搅拌0.5h,其中,A组分和B组分的固含物的质量比为7.5:1,终产物的固含量为44%。
上浆及效果测试:将纯水加入到上述上浆剂中,稀释到质量分数2%,将未上浆或已去除上浆剂的12K碳纤维样品浸入已制备好的上浆剂中4分钟,取出后烘干,得到上浆处理后的碳纤维。该上浆处理后的碳纤维成束性、光滑度良好,测得上浆量为1.2%,按照测试悬垂值的方法测得纤维悬垂值为4.7cm。接着将上浆处理后的碳纤维按照开纤性测试方法测量试样扩散最大距离,测得纤维束散开距离为23cm。
实施例14
步骤一、A组分制备:
将100g乳化剂PPG-200与100份环氧树脂E51在80℃温度下加热熔融,搅拌混合升温,将温度控制在110℃,加入催化剂,反应2h后,得到水性聚合物,缓慢加入164g纯水,降温至70℃,得到固含量在55%的水溶性浆料。
步骤二、B组分制备:
在100g水中加入1g羧甲基淀粉、10gAEO-15,在40℃搅拌速度为300转/分条件下,将羧甲基淀粉和AEO-15完全溶于水,形成透明均质的溶液,再加入消泡剂BYK-018,形成固含量在10%的浆料。
步骤三、制备上浆剂
取上述260gA组分(固含量为130g)、50gB组分(固含量为5g)混合,搅拌0.5h,其中,A组分和B组分的固含物的质量比为7.5:1,终产物的固含量为44%。
上浆及效果测试:将纯水加入到上述上浆剂中,稀释到质量分数2%,将未上浆或已去除上浆剂的12K碳纤维样品浸入已制备好的上浆剂中4分钟,取出后烘干,得到上浆处理后的碳纤维。该上浆处理后的碳纤维成束性、光滑度良好,测得上浆量为1.2%,按照测试悬垂值的方法测得纤维悬垂值为4.9cm。接着将上浆处理后的碳纤维按照开纤性测试方法测量试样扩散最大距离,测得纤维束散开距离为27cm。
实施例15
步骤一、A组分制备:
将100g乳化剂PPG-600与50份环氧树脂E51在80℃温度下加热熔融,搅拌混合升温,将温度控制在110℃,加入催化剂,反应2.5h后,得到水性聚合物,缓慢加入150g纯水,降温至80℃,得到固含量在50%的水溶性浆料。
步骤二、B组分制备:
在100g水中加入1g羧甲基淀粉、10gAEO-15,在50℃搅拌速度为300转/分条件下,将羧甲基淀粉和AEO-15完全溶于水,形成透明均质的溶液,再加入消泡剂BYK-018,形成固含量在10%的浆料。
步骤三、制备上浆剂
取上述260gA组分(固含量为130g)、50gB组分(固含量为5g)混合,搅拌0.5h,其中,A组分和B组分的固含物的质量比为7.5:1,终产物的固含量为44%。
上浆及效果测试:将纯水加入到上述上浆剂中,稀释到质量分数2%,将未上浆或已去除上浆剂的12K碳纤维样品浸入已制备好的上浆剂中4分钟,取出后烘干,得到上浆处理后的碳纤维。该上浆处理后的碳纤维成束性、光滑度良好,测得上浆量为1.2%,按照测试悬垂值的方法测得纤维悬垂值为4.3cm。接着将上浆处理后的碳纤维按照开纤性测试方法测量试样扩散最大距离,测得纤维束散开距离为30cm。
实施例16
步骤一、A组分制备:
将100g乳化剂PPG-600与50份环氧树脂E44在80℃温度下加热熔融,搅拌混合升温,将温度控制在110℃,加入催化剂,反应2.5h后,得到水性聚合物,缓慢加入150g纯水,降温至80℃,得到固含量在50%的水溶性浆料。
步骤二、B组分制备:
在100g水中加入1g羧甲基淀粉、10gAEO-15,在50℃搅拌速度为300转/分条件下,将羧甲基淀粉和AEO-15完全溶于水,形成透明均质的溶液,再加入消泡剂BYK-018,形成固含量在11%的浆料。
步骤三、制备上浆剂
取上述260gA组分(固含量为130g)、50gB组分(固含量为5g)混合,搅拌0.5h,其中,A组分和B组分的固含物的质量比为7.5:1,终产物的固含量为44%。
上浆及效果测试:将纯水加入到上述上浆剂中,稀释到质量分数2%,将未上浆或已去除上浆剂的12K碳纤维样品浸入已制备好的上浆剂中4分钟,取出后烘干,得到上浆处理后的碳纤维。该上浆处理后的碳纤维成束性、光滑度良好,测得上浆量为1.2%,按照测试悬垂值的方法测得纤维悬垂值为4.5cm。接着将上浆处理后的碳纤维按照开纤性测试方法测量试样扩散最大距离,测得纤维束散开距离为29cm。
实施例17
步骤一、A组分制备:
将120g乳化剂PPG-600与50份环氧树脂E44在80℃温度下加热熔融,搅拌混合升温,将温度控制在110℃,加入催化剂,反应2.5h后,得到水性聚合物,缓慢加入140g纯水,降温至90℃,得到固含量在55%的水溶性浆料。
步骤二、B组分制备:
在90g水中加入3g羧甲基淀粉、30gAEO-15,在50℃搅拌速度为500转/分条件下,将羧甲基淀粉和AEO-15完全溶于水,形成透明均质的溶液,再加入消泡剂BYK-018,形成固含量在26%的浆料。
步骤三、制备上浆剂
取上述260gA组分(固含量为143g)、50gB组分(固含量为13g)混合,搅拌0.5h,其中,A组分和B组分的固含物的质量比为11:1,终产物的固含量为50%。
上浆及效果测试:将纯水加入到上述上浆剂中,稀释到质量分数2%,将未上浆或已去除上浆剂的12K碳纤维样品浸入已制备好的上浆剂中4分钟,取出后烘干,得到上浆处理后的碳纤维。该上浆处理后的碳纤维成束性、光滑度良好,测得上浆量为1.2%,按照测试悬垂值的方法测得纤维悬垂值为4.9cm。接着将上浆处理后的碳纤维按照开纤性测试方法测量试样扩散最大距离,测得纤维束散开距离为25cm。
对比例1
本对比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区别仅在于,本对比例中环氧树脂E51由实施例1中的30g替换为150g,此时得到理论固含量约为66%的水溶性浆料。
此时,测得纤维悬垂值为6.1cm,纤维束散开距离为8cm。此例中,第一乳化剂与环氧树脂的比值为10:15,超出(10-12):(3-10)的比例范围,树脂含量过多,乳化剂含量过少,使得上浆后纤维集束性强,水分散性差。
对比例2
本对比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区别仅在于,本对比例中乳化剂由实施例1中的MOA-9替换为MOA-4,即乳化剂MOA-4环氧加成物小于7。
此时,测得悬垂值为4.6cm,纤维束散开距离为11cm。此例中,乳化剂MOA-4环氧加成物小于7,亲水基团过少,纤维集束性较好,但是纤维束水分散性较差。
对比例3
本对比例基本与实施例1相同,区别仅在于,本对比例中省略了环氧树脂,具体来说:
步骤一、A组分制备:
将130g乳化剂MOA-9加入130g纯水,升温至80℃,得到固含量在50%的水溶性浆料。
步骤二、B组分制备:
在1000g水中加入5g羧甲基淀粉、50gMOA-15,在70℃搅拌速度为300转/分条件下,将羧甲基淀粉和MOA-15完全溶于水,形成透明均质的溶液,再加入1g消泡剂BYK-018,形成理论固含量约为5%的浆料。
步骤三、制备上浆剂
取上述260gA组分(固含物为130g)、520gB组分(固含物为26g)混合,搅拌0.5h,其中,A组分和B组分的固含物的质量比为5:1。
测得上浆量在1.2%,纤维悬垂值为2.8cm,纤维束散开距离为28cm。在此例中,A组分未加入环氧树脂合成改性,直接使用乳化剂,纤维集束性较差,但是纤维束水分散性较好。
对比例4
步骤一、A组分制备:
将30g乳化剂PEG-4000加入100g纯水,升温至80℃,得到固含量在30%的水溶性浆料。
步骤二、B组分制备:
在100g水中加入0.5g羧甲基淀粉、10gMOA-15,70℃搅拌速度为300转/分条件下,将羧甲基淀粉和MOA-15完全溶于水,形成透明均质的溶液,再加入消泡剂BYK-018,形成固含量在11%的浆料。
步骤三、制备上浆剂
取上述130gA组分、14.28gB组分混合,搅拌0.5h。
上浆及效果测试:将纯水加入到上述上浆剂中,稀释到质量分数2%,将未上浆或已去除上浆剂的12K碳纤维样品浸入已制备好的上浆剂中5分钟,取出后烘干。得到的碳纤维成束性、光滑度良好,测得上浆量在1.2%,测试纤维悬垂值为2.9cm,投入静止的自来水中,纤维束散开距离为30cm。在此例中,A组分未加入树脂合成改性,直接使用乳化剂,纤维集束性较差,但是纤维束水分散性好。
对比例5
步骤一、A组分制备:
将30g乳化剂OP-30加入100g纯水,升温至80℃,得到固含量在30%的水溶性浆料。
步骤二、B组分制备:
在100g水中加入0.5g羧甲基淀粉、10gMOA-15,在70℃搅拌速度为300转/分条件下,将羧甲基淀粉和MOA-15完全溶于水,形成透明均质的溶液,再加入消泡剂BYK-018,形成固含量在11%的浆料。
步骤三、制备上浆剂
取上述130gA组分、14.28gB组分混合,搅拌0.5h。
上浆及效果测试:将纯水加入到上述上浆剂中,稀释到质量分数2%,将未上浆或已去除上浆剂的12K碳纤维样品浸入已制备好的上浆剂中5分钟,取出后烘干。得到的碳纤维成束性、光滑度良好,测得上浆量在1.2%,测试纤维悬垂值为2.7cm,投入静止的自来水中,纤维束散开距离为29cm。在此例中,A组分未加入树脂合成改性,直接使用乳化剂,纤维集束性较差,但是纤维束水分散性较好。
对比例6
本对比例与实施例10基本相同,区别仅在于:A组分和B组分的固含物的质量比为2:1。此时,测得上浆量在1.2%,纤维悬垂值为3.1cm,纤维束散开距离为28cm。在此例中,B组分用量过大,纤维集束性较差,但是纤维束水分散性很好。
对比例7
本对比例与实施例10基本相同,区别仅在于:A组分和B组分的固含物的质量比为30:1。此时,测得上浆量在1.2%,纤维悬垂值为6.5cm,纤维束散开距离为7cm。在此例中,A组分用量过大,纤维集束性较好,但是纤维束水分散性很差。
从实施例1-17可看出,本发明上浆剂处理的碳纤维悬垂值在4.2cm-5.3cm,纤维束散开距离为23cm-30cm,说明具有纤维良好的集束性和水分散性。而对比例1-7纤维悬垂值和水分散性不平衡,当纤维悬垂值低于4.0cm时表示集束性不满足要求,纤维束散开距离小于15cm时表示水分散性不满足要求,从对比例1-7的数据可以看出出现集束性满足要求,水分散性不满足要求情况,或者出现水分散性满足要求,集束性不满足要求的情况。
综上所述,本申请提供的水性处理用碳纤维上浆剂通过分别制备A组分和B组分,使得A组分中的第一乳化剂和环氧树脂预先反应形成水性聚合物,第一乳化剂中的羟基与环氧树脂的环氧基团的开环反应,将环氧树脂接上亲水性的第一乳化剂,使得油溶性的环氧树脂具有亲水性和自乳化性能,同时由于聚合物分子量的增加,赋予上浆后的纤维具有良好的集束性。同时使B组分中的改性淀粉在第二乳化剂的作用下预先溶解,避免直接加入改性淀粉而出现难以混合均匀的情况,其中,改性淀粉作为定型剂,保持纤维束溶于水后不发生团聚、下沉,在B组分中加入少量乳化剂,补充纤维的亲水性及保湿性,加入消泡剂减少稀释搅拌过程中的发泡现象,最后加入去离子水进行稀释混合。随后将A组分和B组分进行混合,混合更为均匀。制备获得的水性处理用碳纤维上浆剂采用纯水为溶剂,乳液稳定性好,使用环境环保,便于稀释到不同浓度上浆使用。上浆后的纤维具有良好的集束性和润滑性,加工工艺性能优良,可以用来加工成短切纤维,也可以用于水处理领域长纤维。本发明制备的水性处理用碳纤维上浆剂可以赋予纤维良好的集束性,同时兼具亲水性,能够和碳纤维紧密结合,解决单纯使用乳化剂、表面活性剂造成纤维发散,毛丝多,加工工艺性能差的问题。该水性处理用碳纤维上浆剂烘干后仍具有良好的水溶性,同时具有一定的韧性,能够解决纤维集束性和亲水性的问题,利用该水性处理用碳纤维上浆剂对碳纤维束进行上浆处理,处理后的碳纤维束具有良好的集束性,能够快速分散在水中且抑制纤维的团聚。本申请提供的水性处理用碳纤维上浆剂可以广泛应用于制备易于在水中分散的碳纤维、碳纤维纸或水处理中的应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水性处理用碳纤维上浆剂,其特征在于,其组分包括:水性聚合物、改性淀粉、第二乳化剂和水,其中,所述水性聚合物是由质量比为(10-12):(3-10)的含羟基的第一乳化剂和环氧树脂经开环聚合获得的,所述改性淀粉和所述第二乳化剂的质量比为(0.5-3):(5-30);所述水性聚合物的质量与所述改性淀粉和所述第二乳化剂的质量之和的比例为(5-20):1,所述水的用量包括使所述水性处理用碳纤维上浆剂的最终固含量为20-50%;
优选地,所述组分包括A组分和B组分,其中,所述A组分是将所述第一乳化剂和所述环氧树脂分散于第一水溶剂中制得的理论固含量为20%-55%的水溶性浆料;所述B组分是将所述改性淀粉和所述第二乳化剂分散于第二水溶剂中制得的理论固含量为5%-30%的浆料;
优选地,所述A组分的原料按重量份数计包括第一乳化剂100-120份、环氧树脂30-100份和第一水溶剂106-880份;所述B组分的原料按重量份数计包括改性淀粉0.5-3份、第二乳化剂5-30份和第二水溶剂12-627份;所述A组分的固含物和所述B组分的固含物的质量比为(5-20):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性处理用碳纤维上浆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环氧树脂包括双酚A型环氧树脂和双酚F型环氧树脂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地,所述环氧树脂为双酚A型环氧树脂;
优选地,所述双酚A型环氧树脂包括双酚A型环氧树脂E54、双酚A型环氧树脂E51和双酚A型环氧树脂E44中的至少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性处理用碳纤维上浆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乳化剂和第二乳化剂均为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优选地,所述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包括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烷基酚聚氧乙烯醚、聚乙二醇和聚丙二醇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地,所述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的通式为RO(CH2CH2O)nH,R为饱和或不饱和C12~C18的烃基,n为6~30;更优选地,所述脂肪醇聚氧乙烯醚包括乳化剂MOA、AEO和平平加O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地,所述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的通式为CH3(CH2)XC6H4(OC2H4)nOH,所述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的环氧乙烷加成数n大于等于7;更优选地,所述烷基酚聚氧乙烯醚包括壬基酚聚氧乙烯醚和辛基酚聚氧乙烯醚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地,所述聚乙二醇的化学结构为HO(CH2CH2O)nH,分子量在600-4000,n为12~85;
优选地,所述聚丙二醇的分子量为200-600;
优选地,所述第二乳化剂还包括离子型乳化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性处理用碳纤维上浆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改性淀粉包括羧甲基淀粉、磷酸酯化淀粉、预糊化淀粉、羟乙基淀粉、羟丙基淀粉中的一种或几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性处理用碳纤维上浆剂,其特征在于,所述A组分的原料按重量份数计还包括催化剂0.1-0.5份;
优选地,所述催化剂包括三苯基磷、三氟化硼络合物、强无机酸和强碱中的至少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性处理用碳纤维上浆剂,其特征在于,所述B组分的原料按重量份数计还包括消泡剂0.1-0.5份;
优选地,所述消泡剂包括有机硅类水性消泡剂;
优选地,所述有机硅类水性消泡剂包括BYK-018、BYK-022、BYK-024和BYK-025中的至少一种。
7.一种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水性处理用碳纤维上浆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将所述水性聚合物、所述改性淀粉、所述第二乳化剂和所述水混合均匀;
优选地,将所述第一乳化剂和所述环氧树脂经接枝改性得到水性聚合物,接着加入第一水溶剂,得到固含量在20%-55%的水溶性浆料作为所述A组分;
将所述改性淀粉和所述第二乳化剂溶解至第二水溶剂中,形成固含量在5%-30%的浆料作为所述B组分;
将所述A组分和所述B组分按照固含物质量比为(5-20):1进行混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水性处理用碳纤维上浆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A组分的制备方法包括:将所述第一乳化剂和所述环氧树脂在70℃-90℃温度下加热熔融,搅拌混合升温,将温度控制在100℃-120℃,加入催化剂,反应2-2.5h后,得到水性聚合物,接着加入所述第一水溶剂,降温至70-90℃,得到固含量在20%-55%的水溶性浆料;
优选地,所述B组分制备方法包括:在温度为40℃-80℃、搅拌速度为100转/分-600转/分的条件下,将所述改性淀粉和所述第二乳化剂溶解至所述第二水溶剂中,形成固含量在5%-30%的浆料。
9.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水性处理用碳纤维上浆剂或者如权利要求7-8任一项所述的水性处理用碳纤维上浆剂的制备方法制备获得的水性处理用碳纤维上浆剂在制备易于在水中分散的碳纤维、碳纤维纸或水处理用长纤维中的应用。
10.一种水分散碳纤维,其特征在于,其是将碳纤维浸泡于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水性处理用碳纤维上浆剂中进行上浆,上浆量为1~2.5wt%;
优选地,所述碳纤维包括聚丙烯腈基碳纤维、沥青基碳纤维或者黏胶基碳纤维;
优选地,所述碳纤维由1000-60000根碳纤维单丝集束形成。
CN202210276278.6A 2022-03-21 2022-03-21 一种水性处理用碳纤维上浆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Active CN11448161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276278.6A CN114481618B (zh) 2022-03-21 2022-03-21 一种水性处理用碳纤维上浆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276278.6A CN114481618B (zh) 2022-03-21 2022-03-21 一种水性处理用碳纤维上浆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81618A true CN114481618A (zh) 2022-05-13
CN114481618B CN114481618B (zh) 2023-10-24

Family

ID=814877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276278.6A Active CN114481618B (zh) 2022-03-21 2022-03-21 一种水性处理用碳纤维上浆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481618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043521A (zh) * 2023-01-29 2023-05-02 江苏恒神股份有限公司 水性碳纤维及其制备方法、分散体系和燃料电池碳纤维纸

Citation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173170A (ja) * 1992-12-04 1994-06-21 Sumika Hercules Kk 補強繊維用サイジング剤組成物
JP2008002046A (ja) * 2006-06-23 2008-01-10 Matsumoto Yushi Seiyaku Co Ltd サイジング剤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炭素繊維ストランドの製造方法
JP2009144303A (ja) * 2007-12-18 2009-07-02 Mitsubishi Rayon Co Ltd サイジング剤およびサイジング処理炭素繊維束
CN101736593A (zh) * 2010-01-08 2010-06-16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碳纤维用水性环氧树脂上浆剂的制备方法
CN101880967A (zh) * 2010-06-23 2010-11-10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自乳化型碳纤维上浆剂组分的制备方法
CN101886336A (zh) * 2010-06-23 2010-11-17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多元醇改性环氧树脂碳纤维乳液上浆剂组分及其制备方法
JP2013249562A (ja) * 2012-06-01 2013-12-12 Dic Corp 繊維集束剤ならびに集束されたガラス繊維及び炭素繊維
CN104389176A (zh) * 2014-11-03 2015-03-04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含有氧化石墨烯的乳液型碳纤维上浆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452303A (zh) * 2013-09-23 2015-03-25 济南大学 一种碳纤维用大分子乳化剂自乳化环氧树脂上浆剂
CN104558524A (zh) * 2013-10-21 2015-04-29 北京化工大学 一种非离子型反应性水性环氧树脂乳液的制备方法
CN105734977A (zh) * 2016-04-26 2016-07-06 复旦大学 一种基于表面张力匹配技术的碳纤维乳液上浆剂及制备方法
CN106084240A (zh) * 2016-07-12 2016-11-09 天津工业大学 一种非离子型碳纤维上浆剂的制备方法
CN108486891A (zh) * 2018-04-16 2018-09-04 南通大学 水性碳纤维上浆剂的制备方法
CN109355910A (zh) * 2018-09-01 2019-02-19 哈尔滨工程大学 一种非离子环氧型碳纤维上浆剂的制备方法
CN109403042A (zh) * 2018-09-07 2019-03-01 张家港康得新光电材料有限公司 水性碳纤维上浆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0862553A (zh) * 2018-08-28 2020-03-06 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自乳化水性环氧乳液及其制备方法
WO2020230481A1 (ja) * 2019-05-16 2020-11-19 Dic株式会社 水性エポキシ樹脂組成物、繊維集束剤、繊維材料、成形材料、及びコーティング剤
JP2020196882A (ja) * 2019-05-31 2020-12-10 カーボンファイバーリサイクル工業株式会社 炭素繊維集合体

Patent Citation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173170A (ja) * 1992-12-04 1994-06-21 Sumika Hercules Kk 補強繊維用サイジング剤組成物
JP2008002046A (ja) * 2006-06-23 2008-01-10 Matsumoto Yushi Seiyaku Co Ltd サイジング剤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炭素繊維ストランドの製造方法
JP2009144303A (ja) * 2007-12-18 2009-07-02 Mitsubishi Rayon Co Ltd サイジング剤およびサイジング処理炭素繊維束
CN101736593A (zh) * 2010-01-08 2010-06-16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碳纤维用水性环氧树脂上浆剂的制备方法
CN101880967A (zh) * 2010-06-23 2010-11-10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自乳化型碳纤维上浆剂组分的制备方法
CN101886336A (zh) * 2010-06-23 2010-11-17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多元醇改性环氧树脂碳纤维乳液上浆剂组分及其制备方法
JP2013249562A (ja) * 2012-06-01 2013-12-12 Dic Corp 繊維集束剤ならびに集束されたガラス繊維及び炭素繊維
CN104452303A (zh) * 2013-09-23 2015-03-25 济南大学 一种碳纤维用大分子乳化剂自乳化环氧树脂上浆剂
CN104558524A (zh) * 2013-10-21 2015-04-29 北京化工大学 一种非离子型反应性水性环氧树脂乳液的制备方法
CN104389176A (zh) * 2014-11-03 2015-03-04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含有氧化石墨烯的乳液型碳纤维上浆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5734977A (zh) * 2016-04-26 2016-07-06 复旦大学 一种基于表面张力匹配技术的碳纤维乳液上浆剂及制备方法
CN106084240A (zh) * 2016-07-12 2016-11-09 天津工业大学 一种非离子型碳纤维上浆剂的制备方法
CN108486891A (zh) * 2018-04-16 2018-09-04 南通大学 水性碳纤维上浆剂的制备方法
CN110862553A (zh) * 2018-08-28 2020-03-06 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自乳化水性环氧乳液及其制备方法
CN109355910A (zh) * 2018-09-01 2019-02-19 哈尔滨工程大学 一种非离子环氧型碳纤维上浆剂的制备方法
CN109403042A (zh) * 2018-09-07 2019-03-01 张家港康得新光电材料有限公司 水性碳纤维上浆剂及其制备方法
WO2020230481A1 (ja) * 2019-05-16 2020-11-19 Dic株式会社 水性エポキシ樹脂組成物、繊維集束剤、繊維材料、成形材料、及びコーティング剤
JP2020196882A (ja) * 2019-05-31 2020-12-10 カーボンファイバーリサイクル工業株式会社 炭素繊維集合体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刘化虎等: "碳纤维用上浆剂研究进展", 安徽化工 *
苏玉芹;汤冰洁;董安琪;肇研;张佐光;: "聚乙二醇改性环氧乳液碳纤维上浆剂的研制", 复合材料学报 *
袁晓敏;朱波;蔡;乔琨;虞军伟;: "自乳化环氧上浆剂对碳纤维复合材料性能影响", 高科技纤维与应用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043521A (zh) * 2023-01-29 2023-05-02 江苏恒神股份有限公司 水性碳纤维及其制备方法、分散体系和燃料电池碳纤维纸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81618B (zh) 2023-10-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829306B (zh) 包覆性碳纤维原丝油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9337191A (zh) 一种改性纳米纤维素增强聚丙烯微发泡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US4751258A (en) Sizing agents for carbon yarns
CN114481618B (zh) 一种水性处理用碳纤维上浆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9853083B (zh) 一种水溶性可降解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EP4180568A1 (en) Carbon fiber bundle with adhered sizing agent
CN104404647A (zh) 一种纤维素纳米晶改性的亲水聚酯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US4377648A (en) Cellulose-polyacrylonitrile-DMSO-formaldehyde solutions, articles, and methods of making same
CN103015174A (zh) 一种聚乳酸纤维亲水化改性的方法
CN113667275A (zh) 一种改善的木质素环氧树脂/碳纤维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3511821A (zh) 一种电子织物用玄武岩纤维浸润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8727808A (zh) 石墨烯改性的聚酰胺-6母粒材料、包含其的纤维及用途
CN112709071A (zh) 聚丙烯-碳纤维复合材料用热塑性乳液上浆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3882029B (zh) 一种高强力耐水洗磷氮系阻燃粘胶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CN117751216A (zh) Ii型未修饰纤维素微细纤维、以及ii型未修饰纤维素微细纤维及其成型体的制造方法
CN111088699B (zh) 针对聚丙烯/碳纤维界面的上浆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6695277A (zh) 一种再生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CN115028880B (zh) 一种轻量型保温防火复合板及其制备工艺
CN108342903A (zh) 碳纤维上浆工艺中消泡剂的制备方法和上浆方法
AHMAD et al. Morphological and thermal analysis of refitted rattan waste fibers
CN115162004A (zh) 一种聚酰亚胺短切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CN115976838A (zh) 一种亲水性硅油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6043556A (zh) 一种e-51环氧乳液型碳纤维上浆剂及其制备方法和装置
CN117738000A (zh) 一种适用于湿法造纸工艺的碳纤维束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6280329A (zh) 一种聚己内酯复合导电高分子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