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474582A - 一种模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模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474582A
CN114474582A CN202011152199.1A CN202011152199A CN114474582A CN 114474582 A CN114474582 A CN 114474582A CN 202011152199 A CN202011152199 A CN 202011152199A CN 114474582 A CN114474582 A CN 11447458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vity
die
workpiece
mold
push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15219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侯勤领
徐进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152199.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474582A/zh
Publication of CN1144745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7458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7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5/26Moul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7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5/40Removing or ejecting moulded articles
    • B29C45/4005Ejector constructions; Ejector operating mechanis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L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 B29C, RELATING TO PARTICULAR ARTICLES
    • B29L2031/00Other particular articles
    • B29L2031/34Electrical apparatus, e.g. sparking plugs or parts thereof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模具,包括相互配合的前模、型腔和后模,内部封闭形成工件的形状,所述型腔为一体式并形成工件的外表面形状,所述前模上设置有第一内芯,所述后模上设置有第二内芯,所述第一内芯与所述第二内芯配合形成工件的内表面形状。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模具,通过一体式的型腔,实现工件外表面无合模线;解决了直筒壳体成型时的外观问题,实现外观上无合模线,周圈外观无印记,大幅减小修模时间和费用;另外提高了产品质量和外观美观度。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模具,通过设置在前模、型腔、推板、后模之间设置延时的拉动关系,完成工件脱模操作;工件外表面无需设置拔模角度,脱模操作简单,脱模轻松,工件表面质量较佳。

Description

一种模具
技术领域
本申请一般涉及电器元件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模具。
背景技术
直筒状塑胶注塑件,可以应用与大、小家电的终端设备上,用作设备的外观壳体,配合特定的结构设计,具有组装简单,易成型的特点。
目前家电设计外壳存在有较多的直筒身设计方案,截面有圆形或者方形,但在外观成型时均会存在几条合模线,影响外观的审美和整体性,合模线的存在增加了修模的时间和费用,影响了外观的一致性和用户体验。
为了消除产品合模线,不得不手工进行打磨抛光处理,但很难完全消除,处理工作效率低下,产品质量得不到保障。
因此,亟需研究一种可以消除合模线的模具。
发明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期望提供一种模具可以消除直筒状塑胶注塑件的合模线。
一种模具,包括相互配合的前模、型腔和后模,内部封闭形成工件的形状,所述型腔为一体式并形成工件的外表面形状,所述前模上设置有第一内芯,所述后模上设置有第二内芯,所述第一内芯与所述第二内芯配合形成工件的内表面形状;所述型腔和所述后模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前模和所述型腔之间设置有第一移动导向机构和第一限位机构;所述第一移动导向机构的一端固定设置有所述第一限位机构,其另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前模上。
进一步地,所述后模上设置有可上下移动的推板,所述推板位于所述型腔和所述后模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后模上设置有与所述推板配合的第二移动导向机构和第二限位机构。
优选地,所述型腔和所述后模之间通过开闭装置可拆卸连接,所述开闭装置包括弹性卡扣及与所述弹性卡扣配合的卡接件。
进一步地,所述推板移动到所述后模的第二限位机构处,所述开闭装置的弹性卡扣压缩到开闭装置内部,所述卡接件与所述弹性卡扣分离;
所述推板移动到所述后模上的非第二限位机构处,所述开闭装置的弹性卡扣伸出开闭装置的外表面,所述卡接件与所述弹性卡扣实现卡合。
进一步地,所述开闭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推板上的容纳腔及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部的弹性卡扣。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卡扣包括弹簧和卡扣件,所述弹簧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和所述卡扣件之间;
所述弹性卡扣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限位机构配合,实现卡扣件在容纳腔内的伸出与压缩;另一端与卡接件配合,实现卡扣件与卡接件的卡合与分离。
优选地,所述型腔和所述后模之间设置有第三移动导向机构。
优选地,所述后模上设置有驱动所述后模上下运动的驱动机构。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模具,通过一体式的型腔,实现工件外表面无合模线;解决了直筒壳体成型时的外观问题,实现外观上无合模线,周圈外观无印记,大幅减小修模时间和费用;另外提高了产品质量和外观美观度。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模具,通过设置在前模、型腔、推板、后模之间设置延时的拉动关系,完成工件脱模操作;工件外表面无需设置拔模角度,脱模操作简单,脱模轻松,工件表面质量较佳。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的模具实现前模抽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的模具实现后模抽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的模具实现推板与型腔分离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的模具实现工件脱离型腔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的模具实现工件脱离后模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移动导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开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1、工件;2、合模线;3、前模;4、型腔;5、后模;6、推板;7、第一移动导向机构;8、第一限位机构;9、第二移动导向机构;10、第二限位机构;11、第三移动导向机构;12、第三限位机构;301、第一内芯;501、第二内芯;13、开闭装置;131、弹性卡扣;132、卡接件;133、容纳腔;1301、弹簧;1302、卡扣件;101、第一平面;102、斜面;103、第二平面;104、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发明,而非对该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发明相关的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图1所示为直筒身工件1,截面有圆形或者方形,通过现有技术外观成型时均会存在几条合模线2,影响外观的审美和整体性;图2为本申请所公开的模具和方法获得的工件,实现外观上无合模线,周圈外观无印记。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模具,请详见图3,包括相互配合的前模3、型腔4和后模5,内部封闭形成工件的形状,所述型腔为一体式并形成工件1的外表面形状,所述前模3上设置有第一内芯301,所述后模5上设置有第二内芯501,所述第一内芯301与所述第二内芯501配合形成工件1的内表面形状;所述型腔4和所述后模5可拆卸连接。
为了限制前模和型腔的运动上下限,所述前模和所述型腔之间设置有第一移动导向机构7和第一限位机构8;所述第一移动导向机构的一端固定设置有所述第一限位机构,其另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前模上。
另外,所述后模上设置有可上下移动的推板6,所述推板位于所述型腔和所述后模之间。为了限制推板和后模运动的上下限,所述后模上设置有与所述推板配合的第二移动导向机构9和第二限位机构10。
在具体设置时,所述型腔和所述后模之间通过开闭装置13可拆卸连接,所述开闭装置包括弹性卡扣131及与所述弹性卡扣131配合的卡接件132,如图10所示。
其中,所述推板移动到所述后模的第二限位机构处,所述开闭装置的弹性卡扣压缩到开闭装置内部,所述卡接件与所述弹性卡扣分离;所述推板移动到所述后模上的非第二限位机构处,所述开闭装置的弹性卡扣伸出开闭装置的外表面,所述卡接件与所述弹性卡扣实现卡合。
具体地,所述开闭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推板上的容纳腔133及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部的弹性卡扣131。所述弹性卡扣包括弹簧1301和卡扣件1302,所述弹簧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和所述卡扣件之间;所述弹性卡扣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限位机构配合,实现卡扣件在容纳腔内的伸出与压缩;另一端与卡接件配合,实现卡扣件与卡接件的卡合与分离。
另外,所述型腔和所述后模之间设置有第三移动导向机构11,所述后模上设置有驱动所述后模上下运动的驱动机构。
实施例一
一种模具,请详见图3,包括相互配合的前模、型腔和后模,内部封闭形成工件的形状,所述型腔为一体式并形成工件的外表面形状,所述前模上设置有第一内芯,所述后模上设置有第二内芯,所述第一内芯与所述第二内芯配合形成工件的内表面形状;所述型腔和所述后模之间通过开闭装置可拆卸连接,所述开闭装置包括弹性卡扣及与所述弹性卡扣配合的卡接件。
所述前模和所述型腔之间设置有第一移动导向机构和第一限位机构;所述第一移动导向机构的一端固定设置有所述第一限位机构,其另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前模上。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所公开的第一移动导向机构为导向柱结构,第一限位机构为在导向柱末端通过螺钉固定了一个限位块,当型腔相对移动到导向柱末端时,通过限位孔卡住型腔,限制型腔的下行移动方向。该实施例作为一个优选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根据本发明的教导还可以做出更多种的变型和修改,这些变型和修改均落在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以内。
所述后模上设置有可上下移动的推板,所述推板位于所述型腔和所述后模之间。推板与型腔配合,内部封闭形成工件的形状。同时,所述后模上设置有与所述推板配合的第二移动导向机构和第二限位机构。
在具体设置时,所述推板移动到所述后模的第二限位机构处,所述开闭装置的弹性卡扣压缩到开闭装置内部,所述卡接件与所述弹性卡扣分离;所述推板移动到所述后模上的非第二限位机构处,所述开闭装置的弹性卡扣伸出开闭装置的外表面,所述卡接件与所述弹性卡扣实现卡合。
其中,所述开闭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推板上的容纳腔及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部的弹性卡扣。进一步地,所述弹性卡扣包括弹簧和卡扣件,所述弹簧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和所述卡扣件之间;所述弹性卡扣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限位机构配合,实现卡扣件在容纳腔内的伸出与压缩;另一端与卡接件配合,实现卡扣件与卡接件的卡合与分离。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弹性卡扣为两组,并通过上下设置的连接轴固定连接。当其中一个在左右方向滑动时,控制另外一个同样在左右放下滑动。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移动导向机构9和第二限位机构10的结构,如图9所示。第二限位机构设置在第二移动导向机构上,包括第一平面101、斜面102、第二平面103和凸起104;第一平面的宽度大于第二平面的宽度,第一平面和凸起分别限制推板上行和下行的移动位置。
所述型腔和所述后模之间通过开闭装置可拆卸连接,其拆卸原理为,当推板相对于后模向上移动,弹簧卡扣的卡扣件与斜面接触,并自下而上移动,在第二平面移动时,弹簧卡扣处于伸出状态,从斜面经过时弹簧卡扣的弹簧压缩,弹簧卡扣向容纳腔内移动,此时,卡扣件和卡接件实现分离,进而实现型腔和后模的分离,当开闭装置设置在型腔和推板之间时,实现推板和型腔的分离。
另外,所述型腔和所述后模之间设置有第三移动导向机构,方便型腔和后模的定位和移动导向。所述后模上设置有驱动所述后模上下运动的驱动机构。同样的,前模上也可以设置驱动前模上下移动的驱动机构。
与该模具对应的工件脱模方法,包括:
S1、前模抽芯。如图4所示,所述后模向下运动,型腔和推板通过开闭装置固定连接,后模带动所述型腔和工件一体向下运动,直至所述第一限位机构限制所述型腔的运动,所述型腔处于第一限制位置,此时前模抽芯完成。
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前模抽芯是通过后模向下运动,带动型腔和推板一起向下运动,实现前模抽芯;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前模抽芯是通过前模向上运动,后模与型腔和推板固定,实现前模抽芯。
S2、后模抽芯。如图5所示,所述后模继续向下运动,所述型腔与所述推杆固定连接,所述推杆与所述型腔一体处于第一限制位置,此时,型腔与后模分离。
在移动过程中,推杆上的弹簧卡扣在第二移动导向机构滑动,此时第二移动导向架构随着后模向下运动,弹簧卡扣一直在第二平面移动,此时弹簧卡扣伸出容纳腔,卡扣件和卡接件未分离,所以推杆和型腔均处于第一限制位置,此时工件和型腔一起处于第一限制位置。
S3、推板与型腔分离。如图6所示,所述后模再继续向下运动,所述推杆到达所述后模的第二限制位置,所述推杆与所述型腔分离;在移动过程中,推杆上的弹簧卡扣从第二平面经过斜面向上移动,从斜面经过时弹簧卡扣的弹簧压缩,弹簧卡扣向容纳腔内移动,当到达第一平面位置处,卡扣件和卡接件实现分离,进而推杆与型腔分离。
需要说明的是,推板与型腔分离过程中,由于工件内表面设置有拔模角度,工件卡在后模的第二内芯上,随着后模一起向下运动,从而与型腔脱离,但后模抽芯完成后,工件下端与并没有完全与后模的第二内芯分离,仍有部分卡在第二内芯上。
S4、工件脱离型腔。如图7所示,所述后模继续向下运动,所述后模带动所述推杆和工件向下运动,直至所述工件与所述型腔完成脱离。
S5、工件脱离后模。如图8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限制推板处于第三限制位置,图中未视出。随着后模继续向下运动,后模带动第二移动导向机构向下运动,推板相对于后模向上运动,将工件推离后模的第二内芯;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可通过手动或其他方式,将工件脱离后模。
实施例二
一种模具,请详见图11,包括相互配合的前模、型腔和后模,内部封闭形成工件的形状,所述型腔为一体式并形成工件的外表面形状,所述前模上设置有第一内芯,所述后模上设置有第二内芯,所述第一内芯与所述第二内芯配合形成工件的内表面形状;所述后模上设置有可上下移动的推板,所述推板位于所述型腔和所述后模之间。推板与型腔配合,内部封闭形成工件的形状。
所述型腔和所述后模之间通过开闭装置可拆卸连接,所述开闭装置包括弹性卡扣及与所述弹性卡扣配合的卡接件。
所述前模和所述型腔之间设置有第一移动导向机构和第一限位机构;所述第一移动导向机构的下端固定设置有所述第一限位机构,其另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前模上。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所公开的第一移动导向机构为导向柱结构,第一限位机构为在导向柱末端通过螺钉固定了一个限位块,当型腔相对移动到导向柱末端时,通过限位孔卡住型腔,限制型腔的下行移动方向。该实施例作为一个优选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根据本发明的教导还可以做出更多种的变型和修改,这些变型和修改均落在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以内。
所述后模上设置有与所述推板配合的第二移动导向机构和第二限位机构。
所述型腔和所述推板之间设置有第三移动导向机构11和第三限位机构12。在该实施例中,该第三移动导向机构和第三限位机构与第一移动导向机构和第一限位机构的原理相同,分别用于限制推板的上行和下行移动方向。第三移动导向机构为导向柱结构,第三限位机构为在导向柱上端通过螺钉固定了一个限位块,当推板相对移动到导向柱上端时,通过限位孔卡住型腔,限制推板的下行移动方向。该实施例作为一个优选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根据本发明的教导还可以做出更多种的变型和修改,这些变型和修改均落在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以内。
在本实施例中,开闭装置包括两组,第一组为型腔与后模之间,第二组为推板与后模之间。需要说明的是,该开闭装置的原理与实施例一中开闭装置的原理相同,当型腔处于第一限制位置时,继续移动后模,弹性卡扣与卡接件分离,图中未视出,实现推板与后模的分离。当推板处于第二限制位置时,继续移动后模,弹性卡扣和卡接件分离,实现推板和后模的分离。
另外要说明的是,相同的原理,还可以通过行程开关进行控制,通过磁性吸附的方式,完成推板与型腔的分离。
所述后模上设置有驱动所述后模上下运动的驱动机构。同样的,前模上也可以设置驱动前模上下移动的驱动机构。
与该模具对应的工件脱模方法,包括:
S1、前模抽芯。所述后模向下运动,型腔和推板通过开闭装置固定连接,后模带动所述型腔和工件一体向下运动,直至所述第一限位机构限制所述型腔的运动,所述型腔处于第一限制位置,此时前模抽芯完成。
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前模抽芯是通过后模向下运动,带动型腔和推板一起向下运动,实现前模抽芯;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前模抽芯是通过前模向上运动,后模与型腔和推板固定,实现前模抽芯。
S2、推板与型腔分离。所述后模继续向下运动,开闭装置控制后模与型腔分离,此时推板与后模之间的开闭装置不分离,推板与后模为一体移动。此时,由于拔模角度的存在,工件卡在后模上,随着推板和后模一起向下移动。所述推板与型腔分离。
S3、工件脱离型腔。所述后模继续向下运动,所述后模带动所述推杆和工件向下运动,直至所述工件与所述型腔完成脱离,直至第三限制机构限制所述推板的运动,实现工件与型腔的脱离。
S4、后模抽芯。所述后模继续向下运动,所述型腔与所述后模之间的开闭装置打开,控制型腔与后模分离,随着后模向下运动,推板相对于后模向上运动,推动工件推离后模第二内芯,实现后模抽芯。
S5、工件脱离后模。随着后模继续向下运动,通过第二限制机构限制推板的下行位置,随着后模继续向下移动,直至工件完全脱离后模的第二内芯,完成工件脱离后模。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模具,通过一体式的型腔,实现工件外表面无合模线;解决了直筒壳体成型时的外观问题,实现外观上无合模线,周圈外观无印记,大幅减小修模时间和费用;另外提高了产品质量和外观美观度。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模具,通过设置在前模、型腔、推板、后模之间设置延时的拉动关系,完成工件脱模操作;工件外表面无需设置拔模角度,脱模操作简单,脱模轻松,工件表面质量较佳。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中所使用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发明。本文中出现的诸如“设置”等术语既可以表示一个部件直接附接至另一个部件,也可以表示一个部件通过中间件附接至另一个部件。本文中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描述的特征可以单独地或与其它特征结合地应用于另一个实施方式,除非该特征在该另一个实施方式中不适用或是另有说明。
本发明已经通过上述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应当理解的是,上述实施方式只是用于举例和说明的目的,而非意在将本发明限制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根据本发明的教导还可以做出更多种的变型和修改,这些变型和修改均落在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以内。

Claims (10)

1.一种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配合的前模、型腔和后模,内部封闭形成工件的形状,所述型腔为一体式并形成工件的外表面形状,所述前模上设置有第一内芯,所述后模上设置有第二内芯,所述第一内芯与所述第二内芯配合形成工件的内表面形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模和所述型腔之间设置有第一移动导向机构和第一限位机构;所述第一移动导向机构的一端固定设置有所述第一限位机构,其另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前模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模上设置有可上下移动的推板,所述推板位于所述型腔和所述后模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模上设置有与所述推板配合的第二移动导向机构和第二限位机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型腔和所述后模之间通过开闭装置可拆卸连接,所述开闭装置包括弹性卡扣及与所述弹性卡扣配合的卡接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板移动到所述后模的第二限位机构处,所述开闭装置的弹性卡扣压缩到开闭装置内部,所述卡接件与所述弹性卡扣分离;
所述推板移动到所述后模上的非第二限位机构处,所述开闭装置的弹性卡扣伸出开闭装置的外表面,所述卡接件与所述弹性卡扣实现卡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开闭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推板上的容纳腔及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部的弹性卡扣。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卡扣包括弹簧和卡扣件,所述弹簧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和所述卡扣件之间;
所述弹性卡扣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限位机构配合,实现卡扣件在容纳腔内的伸出与压缩;另一端与卡接件配合,实现卡扣件与卡接件的卡合与分离。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型腔和所述后模之间设置有第三移动导向机构。
10.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模上设置有驱动所述后模上下运动的驱动机构。
CN202011152199.1A 2020-10-23 2020-10-23 一种模具 Pending CN11447458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152199.1A CN114474582A (zh) 2020-10-23 2020-10-23 一种模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152199.1A CN114474582A (zh) 2020-10-23 2020-10-23 一种模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74582A true CN114474582A (zh) 2022-05-13

Family

ID=814701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152199.1A Pending CN114474582A (zh) 2020-10-23 2020-10-23 一种模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474582A (zh)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23320A (zh) * 2010-05-17 2010-09-08 合肥星通橡塑有限公司 模具
CN202640668U (zh) * 2012-04-24 2013-01-02 深圳君泽电子有限公司 模具结构
CN203566950U (zh) * 2013-10-12 2014-04-30 凡嘉科技(无锡)有限公司 一种后模滑块延时抽芯模具结构
CN204149440U (zh) * 2014-03-24 2015-02-11 珠海三威注塑模具有限公司 一种带接头的塑料管模具
CN205969795U (zh) * 2016-08-15 2017-02-22 思柏精密模具注塑(无锡)有限公司 相机电池外壳的精密模具
CN207607050U (zh) * 2017-09-30 2018-07-13 深圳市方大博特塑胶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二次顶出的模具
JP2018202737A (ja) * 2017-06-02 2018-12-27 アピックヤマダ株式会社 樹脂モールド金型及び樹脂モールド装置
CN109501159A (zh) * 2018-11-14 2019-03-22 中山市利群精密实业有限公司 行位浮动机构
CN110126213A (zh) * 2018-02-02 2019-08-16 深圳市美好创亿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二次脱模装置及二次脱模方法
CN110406048A (zh) * 2019-07-18 2019-11-05 青岛海泰科模具有限公司 用于汽车掀背门内饰板的压注模具
CN213440881U (zh) * 2020-10-23 2021-06-15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模具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23320A (zh) * 2010-05-17 2010-09-08 合肥星通橡塑有限公司 模具
CN202640668U (zh) * 2012-04-24 2013-01-02 深圳君泽电子有限公司 模具结构
CN203566950U (zh) * 2013-10-12 2014-04-30 凡嘉科技(无锡)有限公司 一种后模滑块延时抽芯模具结构
CN204149440U (zh) * 2014-03-24 2015-02-11 珠海三威注塑模具有限公司 一种带接头的塑料管模具
CN205969795U (zh) * 2016-08-15 2017-02-22 思柏精密模具注塑(无锡)有限公司 相机电池外壳的精密模具
JP2018202737A (ja) * 2017-06-02 2018-12-27 アピックヤマダ株式会社 樹脂モールド金型及び樹脂モールド装置
CN207607050U (zh) * 2017-09-30 2018-07-13 深圳市方大博特塑胶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二次顶出的模具
CN110126213A (zh) * 2018-02-02 2019-08-16 深圳市美好创亿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二次脱模装置及二次脱模方法
CN109501159A (zh) * 2018-11-14 2019-03-22 中山市利群精密实业有限公司 行位浮动机构
CN110406048A (zh) * 2019-07-18 2019-11-05 青岛海泰科模具有限公司 用于汽车掀背门内饰板的压注模具
CN213440881U (zh) * 2020-10-23 2021-06-15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模具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3440881U (zh) 一种模具
CN113427719B (zh) 一种用于模制翻盖闭合件的注塑模
CN210758991U (zh) 一种注塑模具顶出结构及注塑模具
CN114131839A (zh) 一种注塑机塑料注塑模具
CN114474582A (zh) 一种模具
KR20130001735U (ko) 사출 금형의 언더컷 처리용 이중 슬라이드 장치
CN108099124A (zh) 一种新型内缩抽芯模具
CN111086133A (zh) 一种模具复合侧抽芯机构
CN116460965A (zh) 一种锰锌铁氧体磁芯成型用脱模器
CN215619717U (zh) 一种二次抽芯装置
CN212241963U (zh) 一种用于定模的推板模具结构
CN212528564U (zh) 一种塑料模具延时抽芯机构以及具有其的模具
CN108099125A (zh) 一种无顶针板的抽芯成型模具
CN108115896A (zh) 一种可稳定实现内缩抽芯的模具
CN209794442U (zh) 具有弹性顶出复位机构的内分型汽车保险杠注塑模具
CN110900963B (zh) 一种注塑模具
CN215703403U (zh) 一种可增加模具空间多样性的家电按钮模具
CN109109279B (zh) 一种定模抽芯成型机构以及注塑模具
CN209775443U (zh) 一种空调化妆面板模具
CN209063409U (zh) 一种送芯结构及注塑系统
CN107791463B (zh) 母模斜抽芯退出结构
CN107901360B (zh) 一种具有延时功能的自动顶出装置及具有其的模具
CN215703631U (zh) 一体成型精密塑胶件模具
CN210026140U (zh) 用于倒扣结构脱模的模具机构
CN113059762B (zh) 用于内外倒扣结构的注塑模具的脱模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