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450849A - 无线射频波导缆线组件 - Google Patents

无线射频波导缆线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450849A
CN114450849A CN202080050733.XA CN202080050733A CN114450849A CN 114450849 A CN114450849 A CN 114450849A CN 202080050733 A CN202080050733 A CN 202080050733A CN 114450849 A CN114450849 A CN 11445084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veguide
dielectric
complementary
cable assembly
interconne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50733.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克·埃皮托
沙史·丘甘尼
凯利·加里森
托马斯·阿尔伯特·霍尔
辛蒂·李·迪格尔
詹姆斯·亚历山大·莫斯
弗朗西斯科·诺约拉
佐佐木保雄
斯科特·麦克莫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mtec Inc
Original Assignee
Samtec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PCT/US2019/033915 external-priority patent/WO2019226987A1/en
Application filed by Samtec Inc filed Critical Samtec Inc
Priority to CN202310703308.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914395A/zh
Publication of CN1144508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5084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PWAVEGUIDES; RESONATORS, LINES, OR OTHER DEVICES OF THE WAVEGUIDE TYPE
    • H01P5/00Coupling devices of the waveguide type
    • H01P5/08Coupling devices of the waveguide type for linking dissimilar lines or devices
    • H01P5/087Transitions to a dielectric waveguid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PWAVEGUIDES; RESONATORS, LINES, OR OTHER DEVICES OF THE WAVEGUIDE TYPE
    • H01P3/00Waveguides; Transmission lines of the waveguide type
    • H01P3/16Dielectric waveguides, i.e. without a longitudinal conducto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PWAVEGUIDES; RESONATORS, LINES, OR OTHER DEVICES OF THE WAVEGUIDE TYPE
    • H01P1/00Auxiliary devices
    • H01P1/04Fixed joints
    • H01P1/042Hollow waveguide join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4/00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Landscapes

  • Insulated Conductors (AREA)
  • Waveguide Connection Structure (AREA)
  • Waveguides (AREA)

Abstract

公开了无线射频(RF)波导和相关的互连构件。互连构件可以具有比WR15凸缘构件小的占用区。此外,互连构件可被设置为与互补互连件对接而不经历实质上的相对转动。

Description

无线射频波导缆线组件
相关申请的交叉援引
本申请要求于2019年5月14日提交的美国专利申请序列号62/847,785、于2019年5月14日提交的美国专利申请序列号62/847,756、于2019年5月24日提交的PCT申请号PCT/US2019/033915、于2020年2月7日提交的美国专利申请序列号62/971,315和于2020年4月2日提交的美国专利申请序列号63/004,441的优先权,它们各自的公开内容通过援引并入本文,如同在此完整阐述一样。
背景技术
基于波导的电连通系统通常包括WR15连接器凸缘构件,例如MIL-DTL-3922/67E。这种凸缘构件通常与无线射频(RF)波导对接,并安装于一些其他互补电设备,例如印刷电路板。因此,印刷电路板通过凸缘构件与波导电连通。然而,被设置为与凸缘构件对接的波导互连件体积庞大且受到尺寸、机械不灵活和体积的限制。例如,波导互连件通常包括相对于凸缘构件转动以将波导对接于凸缘构件的转动构件。
发明内容
一方面,波导互连构件被设置为将介电波导可释放地固定于互补波导互连件。波导互连构件可包括定义有座面的座、被设置为沿纵向方向在接合位置和脱离位置之间平移的滑动件,以及从座面至滑动件延伸的偏压构件。偏压构件可被设置为向滑动件施加偏压力,该偏压力推动滑动件在接合位置行进。滑动件可以定义第一保持面,该第一保持面部分地定义该尺寸可变空隙,以使得该滑动件沿接合方向的平移减小尺寸可变空隙的尺寸,并且该滑动件沿脱离方向的平移增加尺寸可变空隙的尺寸。
附图说明
当结合附图阅读时,将更好地理解前述发明内容以及本申请的说明性实施例的以下详细描述。为了说明本申请的锁固结构,附图中示出了说明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该应用不限于所示的精确布置和媒介。在附图中:
图1A是在一个示例中构造的绞合电缆的透视图,为了说明的目的移除了部分绞合电缆;
图1B是非绞合电缆的透视图,为了说明的目的移除了部分非绞合电缆;
图2是图1A和图1B中所示的电缆的内电绝缘体的横截面的SEM显微照片;
图3A是根据一个示例的一束电缆的透视图;
图3B是根据一个示例的一束电缆的透视图;
图3C是根据一个示例的一束电缆的透视图;
图4是图1A和图1B中所示的缆线的示意性剖视图,为了说明的目的移除了部分缆线;
图5是电缆的示意性剖视图,该电缆与图4所示的缆线相同,但包括实心内电绝缘体而不是泡状内电绝缘体;
图6A是缆线制造站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6B是包括十字头的缆线制造站的一部分的剖视图;
图6C是图6B所示的十字头的一部分的放大剖视图,其中设置有电导体和熔融电绝缘材料,示出包覆电导体的熔融导电材料;
图6D是图6C所示的十字头的放大部分,示出延伸贯穿其中的电导体;
图7A是包括图2所示的电绝缘体的波导的透视图;并且
图7B是图7A所示的波导的端视图,但在另一示例中包括电绝缘护套。
图8是介电波导、空气波导终端和WR15波导开口的透视侧视示意图;
图9A是包括介电波导缆线组件和互补互连构件的电连通系统的透视图,其中示出介电波导缆线组件包括介电波导和波导互连构件,示出在一个示例中,介电波导缆线组件被对接于互补互连构件;
图9B是图9A的介电波导缆线组件的一部分的分解透视图;
图9C是示出介电波导的分解透视图,并且波导互连构件处于分解视图,波导互连构件包括内波导互连件和外波导互连件;
图9D是图9C的介电波导缆线组件的分解透视图,示出组装到外波导互连件的内波导互连件;
图9E是图9A的电连通系统的分解透视图,示出被设置为被对接于互补互连构件的介电波导缆线组件;
图10A是根据一个示例构造的凸缘构件的截面侧视图,其中该凸缘构件被设置为接收介电波导缆线组件;
图10B是图10A的凸缘构件的正视端视图;
图10C是图10A的凸缘构件的后视端视图;
图10D是图10A的凸缘构件的透视图;
图10E是图10A的凸缘构件的另一透视图;
图11A是波导缆线组件的分解透视图,该组件被对准以与互补互连构件对接,该互补互连构件包括凸缘构件和安装于该凸缘构件的附连构件;
图11B是示出被对接于图11A的互补互连构件的波导缆线组件的透视图;
图11C是示出被对接于图11B的互补互连构件的波导缆线组件的另一透视图;
图11D是示出从图11C的互补互连构件解除对接的波导缆线组件的另一分解透视图;
图12A是图11A的波导缆线组件的截面侧视图,示出处于自然位置的波导互连构件;
图12B是图12A的被示为对接于互补互连构件的波导缆线组件的截面侧视图;
图12C是图12A的被示为从互补互连构件移除的波导缆线组件的截面侧视图;
图12D是图12C的波导缆线组件沿线12D-12D截取的一部分的放大截面侧视图;
图13A是示出对接于图11A的附连构件的波导缆线组件的透视图,该附连构件又被安装于印刷电路板;
图13B是图13A的波导缆线组件和附连构件的分解透视图;
图14A是类似于图13A的透视图,但示出安装于另一波导互连构件的附连构件;
图14B是图14A的实施例的分解透视图;
图15A是图11的波导缆线组件的透视图,该波导缆线组件被示为安装于互补直角互连构件,该互补直角互连构件被安装于印刷电路板;
图15B是被安装于图15A的印刷电路板的互补直角互连构件的波导缆线组件的截面侧视图,该波导缆线组件被示为安装于互补直角互连构件,该互补直角互连构件被安装于印刷电路板;
图16A是根据另一示例的包括被对接于互补互连构件的波导缆线组件的数据通信系统的透视图,其中该互补互连构件被示为安装于基板;
图16B是图16A的数据通信系统的端视图;
图16C是沿线16C-16C截取的图16B的波导缆线组件和互补互连构件的截面侧视图,示出被对准以与互补互连构件对接的波导缆线组件;
图16D是截面侧视图,示出被对接于图16C的互补互连构件的波导缆线组件;
图16E是截面侧视图,示出从互补互连构件解除对接的图16D的波导缆线组件;
图17是类似于图16D的截面侧视图,但示出根据另一示例的具有直角安装部的互补互连构件;
图18A是图16D的数据通信系统的截面端视图,但示出根据替代实施例构造的互补互连构件;
图18B是图18A的数据通信系统的截面侧视图;以及
图19是波导缆线组件的侧视图,该波导缆线组件包括波导和在该波导的两个相对端处的波导互连构件。
具体实施方式
通过参考以下结合构成本公开的一部分的附图和示例的详细描述,可以更容易地理解本公开。应当理解,本公开不限于本文描述和/或示出的特定装置、方法、应用、条件或参数,并且本文使用的术语仅用于通过示例的方式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并且不旨在限制本公开的范围。此外,如本文所用,除非另有说明,否则单数形式“一”、“一个”和“该”包括“至少一个”和多个。此外,除非另有说明,否则本文中使用的对复数的引用包括单数“一”、“一个”、“壹”和“该”,并且还包括“至少一个”。此外,除非另有说明,否则术语“至少一个”可以包括单数“一”、“一个”和“该”,并且还可以包括多个。此外,除非另有说明,否则在包括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说明书中对特定数值的引用至少包括该特定值。
如本文所用,术语“多个”指代多于一个,例如两个或更多个。当表述一范围值时,另一示例包括从一特定值和/或到另一特定值。除非另有说明,否则在单数上下文中使用的术语“一”还可适用于“多个”。相反地,除非另有说明,否则术语“多个”还可适用于单数“一个”。
参考图1A至图1B,根据一个实施例的电缆50包括至少一个电导体52和沿中心轴线伸长并围绕该至少一个电导体52的内电绝缘体54。如下文更详细的描述,电绝缘体54可以是泡状材料。电缆50可以包括围绕内电绝缘体54的导电屏蔽件56和围绕电屏蔽件56的外电绝缘体58。电屏蔽件56可以在操作期间提供对电导体52的电屏蔽,特别是EMI(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电磁干扰)屏蔽。
在一个示例中,电缆50可以被设置为双轴缆线。因此,至少一个电导体52可包括一对电导体52。电导体可定向为实质上相互平行且相互间隔开。此外,该对电导体52可以定义差分信号对。因此,虽然电缆50在本文中被描述为双轴缆线,但是应当理解,电缆50可替代地被设置为同轴缆线,其中至少一个电导体52是单个电导体。然而,应当进一步认识到,电缆50可以根据需要包括任何数量的电导体。当电缆50包括多个电导体52时,内电绝缘体54可使电缆50相互电绝缘。
认识到,电导体52沿各自的长度延伸,该各自的长度可以沿电导体52的各条中心轴线测量。类似地,电绝缘体54沿相应长度延伸,该相应长度可以沿电缆50的中心轴线测量。此外,电屏蔽件56沿相应长度延伸,该相应长度可沿电缆50的中心轴线测量。此外,外电绝缘体58沿相应长度延伸,该相应长度可沿电缆50的中心轴线测量。可以认识到,在制造时,电导体52、电绝缘体54、电屏蔽件56和外电绝缘体58的各自的长度可以实质上彼此相等。此外,电屏蔽件56可以沿内电绝缘体46相应长度的至少大部分围绕内电绝缘体46。
然而,在使用期间,认识到电导体52可以安装于互补电设备的电接触件。因此,电导体52可以相对于内电绝缘体54、电屏蔽件56和外电绝缘体58中的一者、多者直至全部向外延伸。因此,可以说内电绝缘体54沿电导体52相应长度的至少大部分围绕电导体52。此外,在使用期间,认识到电屏蔽件可以安装于互补电设备的至少一个电接触件。或者,电缆50可包括安装于互补电设备的电接触件的导电排扰线。因此,电屏蔽件56可以相对于电导体52、内电绝缘体54和外电绝缘体58中的一者、多者直至全部向外延伸。因此,可以说外电绝缘体58沿电屏蔽件56的相应长度的至少大部分围绕电屏蔽件56。术语“至少大部分”可以指代51%或更多,包括实质上的整体。
继续参考图1A至图1B,导电屏蔽件56可包括可围绕并抵接内电绝缘体54的第一层56a和可围绕第一层56a的第二层56b。或者,导电屏蔽件可以被设置为仅沿其长度的至少大部分围绕并抵接内电绝缘体54的单层。第一层56a和第二层56b中的一者或两者可以由任何合适的导电材料制成。例如,导电材料可以是金属。或者,导电材料可以是导电的类金刚石碳(diamond-like carbon,DLC)。第一层56a可以被设置为导电箔。例如,导电箔可被设置为围绕并抵接内电绝缘体54的铜薄膜。铜薄膜可根据需要具有任何合适的厚度。在一个示例中,该厚度可以在从约0.0003英寸到约0.001英寸的范围内。例如,该范围可以从约0.0005英寸到约0.0007英寸。在一个具体示例中,该厚度可以为约0.0005英寸。已经发现铜薄膜可以承受较大拉力,如当电缆50弯曲时可能发生的拉力。如上所述,内电绝缘体54可以由介电泡状材料制成,其比相同厚度的实心介电对应物具有较低的弯曲阻力。
第二层56b可以被设置为围绕并抵接第一层56a的薄膜。在一个示例中,第二层56b可以被设置为聚酯薄膜。或者,电屏蔽件56可被设置为编织物。电屏蔽件56可以替代地设置为扁线、圆线或根据需要的任何合适的屏蔽件。在一些示例中,电屏蔽件56可以被设置为导电的或不导电的消散(lossy)材料。
就此而言,应当理解,电屏蔽件56可以根据需要以任何方式适当地构造,包括至少一个导电层。至少一个导电层可以被设置为单个导电层、第一导电层及第二导电层,或两个以上导电层。在一个示例中,第一导电层56a可以围绕内电绝缘体54缠绕。例如,第一导电层56a可以围绕内电绝缘体54螺旋缠绕。或者,第一导电层56a可以围绕内电绝缘体54纵向缠绕以定义沿内电绝缘体54的伸长方向延伸的纵向接缝。此外,第二导电层56b可以围绕第一导电层56a缠绕。例如,第二导电层56b可以围绕第一导电层56a螺旋缠绕。或者,第二导电层56b可围绕第一导电层56a纵向缠绕以定义沿内电绝缘体54的伸长方向延伸的纵向接缝。
当电屏蔽件56被设置为单一导电材料时,该单层可以围绕内电绝缘体54缠绕。例如,该单层可以围绕内电绝缘体54螺旋缠绕。或则,该单层可以围绕内电绝缘体54纵向缠绕,以便定义沿内电绝缘体54的伸长方向延伸的纵向接缝。在另一示例中,电屏蔽件56可以包括导电材料涂层或由导电材料涂层定义,该导电材料涂层沿内电绝缘体的长度的至少大部分施加到内电绝缘体54的径向外表面。涂层可以是金属的。例如,涂层可以是银涂层。或者,涂层可以是铜涂层。或者,涂层可以是金涂层。外电绝缘体58可以围绕并抵接第二层56b。
参考图3A至图3C,可以提供包括多条电缆50的缆束55。例如,如图3A和图3B所示,电缆50可被布置以定义缆束55的圆形外周边。缆束55可包括外套管57和设置在外套管57中的多条电缆50。外套管57可包括由电绝缘体69围绕的电导体67。电导体67可提供电屏蔽。应当理解,电导体67可以被设置为金属或导电消散材料。或者,电导体67可由不导电消散材料代替。在一个示例中,外套管57的外周边可以实质上是圆形的。因此,多条电缆50可周向地布置在外套管57中。每条电缆50的电导体52的各个中心可沿一方向相互间隔开。缆束55还可根据需要包括至少一条同轴缆线61。同轴缆线61可以包括被电绝缘体围绕的单个电导体。同轴缆线61的电绝缘体可以如本文关于内电绝缘体54所描述的那样设置。
如图3A所示,各条电缆50的方向可以不同于周向相邻的其他电缆50。在一个示例中,至少一条、多条直至全部周向布置的缆线50的方向可以实质上与外套管57相切。例如,该方向可以在一位置处与外套管相切,该位置与一条线相交,该条线垂直于该方向并且与电导体52的各个中心等距间隔开。如图3B所示,电缆50可以布置在至少一条电缆50的各个线性阵列中,以使得沿线性阵列的每条电缆50的电导体52相互对齐。除非另有说明,否则将电导体52相互分开的方向可以是沿每个线性阵列的相同方向。此外,每个线性阵列的方向可以平行于一个、多个直至所有其他线性阵列的方向。
参考图3C,缆束55的横截面可以是长形的。例如,外套管57可以围绕两排电缆50。每排电缆50可以定义沿一方向的线性阵列,该方向将每条电缆50的电导体52的各个中心沿线性阵列相互分开。
如图1A所示,每个电导体52可由彼此相邻设置且相互机械接触和电接触的多条股线59定义。除非另有说明,否则电导体52可以是绞合的。在一个示例中,每个导体52的股线59可以实质上相互平行地定向。或者,股线59可根据需要相互交织、编织或根据需要替代地布置。每个电导体52可以根据需要包括任何合适数量的股线59。例如,作为一个示例,股线59的数量可以在从约5条股线59到约50条股线59的范围内。在一个示例中,股线59的数量可以从约15条股线到约30条股线。在某些特定示例中,每个电导体52的股线59的数量可以约为7条、约19条或约29条。股线可以是圆柱形的或者根据需要替代地塑形。在一些示例中,股线59可被送入定型模具中,以便根据需要将股线相互径向压缩。或者,参考图1B,电导体52可以定义单个整体式实体结构63。除非另有说明,否则电导体可以是非绞合的。电导体52可以根据需要为圆柱形。
电导体52可根据需要具有任何合适的尺寸。例如,当电导体52是绞合的时和当电导体52是非绞合的时,电导体52均可以具有范围从约美国线规(American wire gauge,awg)25号(25awg)到约36awg的尺寸或线规。可以根据任何合适的适用标准,例如ASTMB258,测量线规尺寸awg。因此,应当理解,电导体52可以具有范围从约27awg到约29awg或从约31awg到约36awg的尺寸。当电导体52是非绞合的时,电导体52可具有范围从约26awg到约36awg的线规。当电导体52是绞合的时,电导体可具有约25awg的线规,范围从约27awg到约39awg的线规,或者范围从约31awg到约36awg的线规。应当理解,电导体52的尺寸仅以示例的方式呈现,并且除非特别说明,否则导体52的尺寸不应被解释为限制性的。
电导体52,无论是绞合的还是非绞合的,都可以被提供为任何一种或多种合适的导电材料。导电材料可以是金属。例如,导电材料可以是铜、铜-镍(CuNi)、银、锡、铝、它们的任何合适的合金,以及任何合适的替代材料中的至少一种。此外,在一个示例中,电导体52可以包括导电镀层。例如,导电镀层可以是金属。在一个示例中,导电镀层可以是铜、银、铝、锡、其任何合适的合金,以及任何合适的替代材料中的至少一种。在一个具体示例中,电导体可以由镀银的铜合金定义。
外电绝缘体58可以是任何合适的电绝缘材料。例如,外电绝缘体58可以是聚氯乙烯(polyvinyl chloride,PVC)、由单体四氟乙烯(monomer tetrafluoroethylene)、单体六氟丙烯(monomer hexafluoropropylene)和单体偏二氟乙烯(,monomer vinylidenefluoride)制成的聚合物(THV)、氟化乙丙烯(fluorinated ethylene propylene,FEP)、全氟烷氧基(perfluoroalkoxy,PFA)、热塑性聚氨酯(thermoplastic polyurethane,TPU)、可密封的聚合物胶带,以及非密封的聚合物胶带。或者,该材料可以是任何合适的聚合物,例如聚乙烯或聚丙烯。应当理解,还可以设想任何能够发泡的替代聚合物。
现在参考图2,并且如上所述,内电绝缘体54可以是介电泡状材料62。从下面的描述中可以理解,介电泡状材料62可以被挤塑成型。例如,介电泡状材料62可以与电导体共挤出。内电绝缘体54可以包括介电泡状材料62和至少部分由介电泡状材料62定义的多个气隙。气隙因此可以被包含在电屏蔽件56内部。例如,多个气隙可以由介电泡状材料62中的孔洞64的基体定义。在一个示例中,所有气隙可以由孔洞64的基体定义。或者,一个或多个气隙可以由气穴定义,该气穴根据需要定义在介电泡状材料62和电屏蔽件26之间。因此,介电泡状材料可仅包括单一电绝缘材料60,其定义孔洞64的基体以定义介电泡状材料62。孔洞64可包括第一气体。例如,在一些示例中,孔洞64可以仅包括第一气体。介电泡状材料62和电屏蔽件56之间定义的气隙,如果存在,可包括不同于第一气体的第二气体。例如,在介电泡状材料62和电屏蔽件56之间定义的整个气隙可以仅包括第二气体。因此应当理解,电缆50可以仅包括在电屏蔽件60内部的单一电绝缘材料60和气隙。
在一些示例中,内电绝缘体54可以是围绕各电导体52的共挤单体结构,而不是围绕各个电导体52的第一单个电绝缘体和第二单个电绝缘体。电绝缘材料60可以是任何合适的绝缘体。在一个示例中,电绝缘材料60可以是含氟聚合物,并且因此泡状材料可以是含氟聚合物。例如,含氟聚合物可以是氟化乙烯丙烯(fluorinated ethylene propylene,FEP)或全氟烷氧基烷烃(perfluoroalkoxy alkane)。在一个示例中,含氟聚合物可以是聚四氟乙烯(TeflonTM)。应认识到,介电泡状材料62可以通过将发泡剂引入电绝缘材料60来制造。在一个示例中,发泡剂可以是氮气。或者,发泡剂可以是氩气。当然,应当理解,可以使用任何合适的替代发泡剂。
现在参考图4,电缆50被示为移除了外电绝缘体,以示出电缆的各个尺寸,其中高度和宽度是电屏蔽件56的高度和宽度。内电绝缘体54也可以是成型于一平面中的实质上长圆形的或实质上跑道形的,该平面垂直于电导体52的一条或两条中心轴线定向,并且因此垂直于电导体52的长度定向,还垂直于电缆50的中心轴线定向,并且因此垂直于电缆50的长度定向。因此,电屏蔽件56可以与内电绝缘体54的实质上整个外周边机械接触。电导体52的各个中心根据需要沿一方向相互间隔开任何合适的分隔距离53或间距。
分隔距离53的范围可以从约0.01英寸到约0.035英寸。在一个示例中,分隔距离53的范围可以从约0.01英寸到约0.02英寸。当电缆50约为34线规awg时,分隔距离53可以约为0.012英寸。电屏蔽件56可以具有范围从约0.017英寸到约0.06英寸的高度。例如,当电缆50约为34线规awg时,电屏蔽件56的高度可以约为0.021。高度可以在垂直于分隔电导体52的分隔距离53的横截面中测量。例如,高度可以在一平面中测量,该平面垂直于电缆50的中心轴线定向,并且因此也垂直于电导体52的中心轴线定向。电屏蔽件56可以具有范围从约0.026英寸到约0.095英寸的宽度。例如,当电缆50约为34线规awg时,电屏蔽件56的宽度可以约为0.0338。当缆线约为33线规时,电屏蔽件56的宽度可以约为37.4。宽度可以在与分隔距离53共延的横截面中测量。例如,宽度可以在一平面中测量,该平面垂直于电缆50的中心轴线定向,并且因此也垂直于电导体52的中心轴线定向。每个电导体52可以具有范围从约0.005英寸到约0.018英寸的最大横截面尺寸。例如,当电缆50约为34线规awg时,最大横截面尺寸可以约为0.006英寸。电屏蔽件56的横截面的各个端部可以由从电信号导体52的各个中心的扫掠半径定义。半径可以等于电屏蔽件56的高度的一半。横截面在垂直于电导体52的中心轴线的平面中。
现在参照图4至图5,给定线规尺寸的电缆50可以小于具有相同线规尺寸的电缆50',但该电缆50'的内电绝缘体54'具有相同的电绝缘材料,但是该电绝缘材料为实心的而不是泡状的,除此之外,电缆50'在其他方面相同。因此,对应电缆50'包括一对电导体52'、绝缘体54'、屏蔽件56'和外电绝缘体58'。除了内电绝缘体54'之外,对应电缆50'的所有部分都与电缆50相同。此外,如下文将更详细地描述的,对应电缆50'的某些尺寸和/或电性能可能与电缆50不同,这是由于电缆50的泡状内电绝缘体54和对应电缆50'的泡状内电绝缘体54'之间存在差异。
在泡状电绝缘体54和实心电绝缘体54'各自相同的位置处,电缆50的泡状内电绝缘体54可以具有比对应电缆50'的实心电绝缘体54'较小的厚度。因此,相对于对应电缆50',电缆50可具有较小的横截面尺寸。例如,当电导体52与对应电缆50'的电导体52'的线规相同时,电缆50的高度和宽度中的一者或两者可分别小于对应电缆50'的高度和宽度中的一者或两者。因此,如下文更详细地描述的,电缆50可以相对于对应电缆50'具有类似的尺寸,但是相对于对应电缆50'可以表现出改进的电性能,例如较低的插入损耗。此外,电缆50可以定尺寸为比对应电缆50'小,但是可以表现出相对于对应电缆50'相同或更好的电性能,例如较低的插入损耗。例如,如下文将更详细地描述的,其导体52约为35线规awg的电缆50可以表现出比对应电缆较低的插入损耗,对应电缆的导体约为34线规awg。此外,电缆50可构造成具有比对应连接器50'的电导体52'的线规小(即横截面尺寸较大)的电导体52,而电屏蔽件56的宽度约等于对应电缆50的电屏蔽件56'的宽度。因此,当多条电缆50沿宽度方向形成带时,可以在不加宽对应带的情况下实现更高的性能,对应带包括对应电缆50'。
参考图1A至图2所示,介电泡状材料62的孔洞64可以围绕每个电导体52周向设置。孔洞64提供电绝缘,同时呈现比电绝缘材料60低的介电常数Dk。就此而言,可能需要将电缆50制造成限制开口孔洞64的数量,开口孔洞64表示没有被电绝缘材料60完全包围的孔洞。因此,电缆50可以被制造成使得大部分孔洞64可以被电绝缘材料60完全包围。在一个示例中,至少约80%的孔洞64可以被电绝缘材料60完全包围。例如,至少约90%的孔洞64可以被电绝缘材料60完全包围。具体而言,至少约95%的孔洞64可以被电绝缘材料60完全包围。例如,实质上所有的孔洞64可以被电绝缘材料60完全包围。
此外,电缆50可以被制造成使得内电绝缘体54的径向内周边和径向外周边中的一者或两者由相应的径向内表面和径向外表面定义,该径向内表面和该径向外表面实质上连续且不被开口孔洞64中断。就此而言,内电绝缘体54可以在几何上分成径向内半部和径向外半部。径向内半部定义径向内周边和径向内表面。径向外半部定义径向外周边和径向外表面。
在一个示例中,设置在内电绝缘体34的径向外半部中至少约80%的孔洞被电绝缘材料完全包围。例如,设置在内电绝缘体34的径向外半部中至少约90%的孔洞64可以被电绝缘材料60完全包围。特别地,设置在内电绝缘体34的径向外半部中至少约95%的孔洞64可以被电绝缘材料60完全包围。例如,设置在内电绝缘体34的径向外半部中的实质上所有的孔洞64可以被电绝缘材料完全包围60。
类似地,在一个示例中,设置在内电绝缘体34的径向内半部中至少约80%的孔洞被电绝缘材料完全包围。例如,设置在内电绝缘体34的径向内半部中至少约90%的孔洞64可以被电绝缘材料60完全包围。特别地,设置在内电绝缘体34的径向内半部中至少约95%的孔洞64可以被电绝缘材料60完全包围。例如,设置在内电绝缘体34的径向内半部中的实质上所有的孔洞64可以被电绝缘材料60完全包围。
孔洞64可以实质上均匀地分布在每个电导体52周围。例如,沿从任一电导体52的中心径向向外延伸的横截面的实质上所有的直线与至少一个孔洞64相交。例如,沿从任一电导体52的中心径向向外延伸的横截面的实质上所有的直线可与至少两个孔洞64相交。孔洞64可根据需要具有任何合适的平均空隙体积,其提供实质上的均匀性并且还赋予内电绝缘体54所需的介电常数。在一个示例中,孔洞64的平均空隙体积可以小于内电绝缘体的壁厚。内壁厚度可以定义为从每个电导体52到内电绝缘体54的外周边的厚度或在电导体52之间延伸的内电绝缘体的厚度。在一个示例中,孔洞64的平均空隙体积可以小于壁厚的约50%。例如,孔洞64的平均空隙体积可以小于或等于壁厚的约三分之一。孔洞64可定义内电绝缘体34的总体积的约10%至约80%的空隙体积。例如,空隙体积的范围可为内电绝缘体34的总体积的约40%至约70%。特别地,空隙体积可以是内电绝缘体34的总体积的约50%。
因此,孔洞64可以将介电泡状材料62的介电常数降低到比实心形式的电绝缘材料60(即,没有孔洞64)的介电常数低的介电常数Dk。另外说明,介电泡状材料62可以具有比绝缘材料60低的介电常数Dk。介电泡状材料62的介电常数Dk可以通过增加电绝缘材料中孔洞64的体积来降低。相反地,可以通过减少电绝缘材料中孔洞64的总体积来增加介电泡状材料62的介电常数Dk。
已经发现,降低介电泡状材料62的介电常数Dk可以允许电信号以更高的数据传输速度沿电导体52传输。然而,已经进一步发现,随着介电常数Dk降低,由于空气或其他气体相对于电绝缘材料60的百分比较高,因此电绝缘体54的机械强度会降低。此外,随着介电常数Dk降低,沿电导体52传播的电信号的电稳定性会降低。在一个示例中,可以选择电绝缘材料和孔洞64的总体积,以使得介电泡状材料62的介电常数Dk可以在1.2至但不包括电绝缘材料60的介电常数Dk的范围内。例如,当电绝缘材料是TeflonTM时,介电泡状材料62的介电常数Dk的范围可以从约1.2Dk到约2.0Dk。在一个示例中,介电常数的范围可以从约1.3Dk到约1.6Dk,可以理解的是,增加泡状材料62中的孔洞体积可以降低泡沫62的介电常数Dk。例如,介电泡状材料62的介电常数Dk的范围可以从约1.3Dk到约1.5Dk。因此,介电泡状材料62的介电常数Dk可以小于或约等于1.5Dk。在一些示例中,介电常数可以约为1.5Dk。
认识到沿电导体52传输的电信号的延迟(也称为传播延迟)与内电绝缘体54的介电常数Dk成比例。具体而言,传播延迟(纳秒每英尺))可以等于内电绝缘体54的介电常数Dk的平方根的1.0167倍。因此,传播延迟的范围可以从约1.16ns/ft到约1.29ns/ft。例如,传播延迟的范围可以从约1.16ns/ft到约1.245ns/ft。就此而言,当介电泡状材料62的介电常数Dk约为1.3时,传播延迟可以约为1.16ns/ft。当介电泡状材料62的介电常数Dk约为1.4时,传播延迟可以约为1.21ns/ft。当介电泡状材料62的介电常数Dk约为1.5时,传播延迟可以约为1.245ns/ft。当介电泡状材料62的介电常数Dk约为1.6时,传播延迟可以约为1.29ns/ft。
如上所述,相对于内电绝缘体54'由实心电绝缘材料60制成的对应电缆50',具有泡状内电绝缘体54的电缆50可以具有改进的电性能,如图5所示。例如,相对于内电绝缘体54由实心电绝缘材料60制成的对应电缆50',具有泡状内电绝缘体54的电缆50可以具有降低的插入损耗。降低的插入损耗可以允许电导体52的尺寸相对于对应电缆50减小。应当理解,当电导体52的尺寸减小时,电缆50的尺寸可以减少。作为一个示例,当电导体52为34线规时,1024条电缆50通常贯通1机架单元(RU)面板。当电导体52高于34线规时,1024条以上的电缆50可以贯通1RU面板。
在一个示例中,电导体52具有第一线规尺寸的电缆50可以被设置为以具有第一插入损耗水平的第一频率沿电导体52传输数据信号。第一插入损耗水平可以实质上等于或小于对应第二电缆50'在相同的第一频率下沿第二线规尺寸的电导体52'传导数据信号的第二插入损耗水平。此外,电缆50和电缆50'中的每一者可以具有约100欧姆的阻抗。
在一个示例中,第一线规尺寸可以实质上等于第二线规尺寸,并且第一插入损耗水平可以小于第二插入损耗水平。在另一示例中,第一线规尺寸可以大于第二线规尺寸,并且第一插入损耗水平可以实质上等于第二插入损耗水平。在另一示例中,第一线规尺寸可以大于第二线规尺寸,并且第一插入损耗水平可以小于第二插入损耗水平。
例如,已经发现,当第一线规尺寸约为34awg时,电缆50可以被设置为以约20GHz的第一频率沿电导体52传输电信号,其中第一插入损耗水平不大于(即,负数表示损耗不大于)约-8dB。当对应电缆50'的电导体52'具有等于约34awg的第一线规尺寸的第二线规尺寸时,对应电缆50'以约20GHz的第一频率沿电导体52'传输电信号,其中第二插入损耗水平约为-9dB。
例如,已经发现,当第一线规尺寸约为34awg时,电缆可以被设置为以约20GHz的第一频率沿电导体52传输电信号,其中插入损耗不大于(即,负数表示损耗不大于)约-7.7dB。当对应电缆50'的电导体52'具有等于约34awg的第一线规尺寸的第二线规尺寸时,对应电缆50'以约20GHz的第一频率沿电导体52'传输电信号,其中第二插入损耗水平约为-9dB。因此,第一插入损耗水平可以比第二插入损耗水平小约15%。
在另一示例中,当电导体52具有约35awg的第一线规尺寸,并因此第一线规尺寸大于第二线规尺寸时,电缆50可以被设置为以约20GHz的第一频率沿电导体52传输电信号,其中第一插入损耗水平不大于约-8.6dB。因此,当在相同频率和阻抗下第一线规尺寸大于第二线规尺寸时,电缆50的插入损耗可小于对应电缆50'的插入损耗。例如,第一插入损耗水平可以比第二插入损耗水平小约5%。在该示例中,第一线规尺寸比第二线规尺寸大约一个awg。
在另一示例中,当电导体52具有约36awg的第一线规尺寸,并且因此第一线规尺寸比第二线规尺寸大约两个线规尺寸awg时,电缆50可以被设置为沿电导体52以约20GHz的第一频率沿电导体52传播电信号,其中第一插入损耗水平不大于第二插入损耗水平。因此,当在相同频率和阻抗下第一线规尺寸可以大于第二线规尺寸时,电缆50的插入损耗可以实质上等于对应电缆50'的第二插入损耗水平。在该示例中,第一线规尺寸比第二线规尺寸大多于约一个awg,该第一线规尺寸可以被称为多个线规尺寸awg。因此,第一线规尺寸可以是小于第二线规尺寸的多个线规尺寸,同时在20GHz和100欧姆阻抗下保持实质上相同的插入损耗水平。
因此,对应第二电缆50'的电导体52'可以具有比第一线规尺寸小至少约一个线规尺寸awg的第二线规尺寸。例如,第二线规尺寸可以是小于第一线规尺寸的多个线规尺寸awg。此外,对应第二电缆50'的内电绝缘体可包括非泡状且实心的电绝缘材料60。例如,对应第二电缆50'的内电绝缘体54'可以仅由实心非泡状导电材料60制成。因此,电缆50可以定尺寸为小于对应第二电缆50',当两条缆线50以频率范围内实质上相同的频率、以实质上相同的阻抗传导电信号时,电缆50同时提供不比对应第二电缆差的电性能。
当第一线规尺寸大于第二线规尺寸时,应当理解,电缆50的高度和宽度中的一者或两者可以小于对应电缆50'的高度和宽度中的一者或两者。因此,当第一线规尺寸大于第二线规尺寸时,可以理解,电屏蔽件56的高度和宽度中的一者或两者可以小于对应电缆50'的电屏蔽件56'的高度和宽度中的一者或两者。此外,如上所述,还应了解,当第一线规尺寸小于第二线规尺寸时,电缆的电屏蔽件56的高度和宽度之一可实质上等于对应缆线50'的电屏蔽件56'的宽度。因此,当第一线规尺寸小于第二线规尺寸时,电缆50的高度和宽度之一可以实质上等于对应缆线50'的宽度。例如,当第一线规尺寸比第二线规尺寸小一个线规尺寸awg时,电屏蔽件56的宽度以及因此电缆50的宽度可以实质上等于电屏蔽件56'的宽度,并且因此电屏蔽件56的宽度以及电缆50的宽度可以实质上等于对应电缆50'。
在一个示例中,当第一线规尺寸为32且第二线规尺寸为33时,电缆50可定义与对应电缆50'大致相同的宽度。类似地,当第一线规尺寸约为33awg并且第二线规尺寸约为34awg时,电缆50和对应电缆50'可以定义大致相同的宽度。就此而言,认识到当第一线规尺寸约为33awg并且电缆50具有约100欧姆阻抗时,当电缆50以20GHz沿电导体传输信号时,插入损耗可以约为-6.9dB。因此,当第一线规尺寸约为33awg,并且电缆50具有约100欧姆阻抗时,当电缆50以20GHz沿电导体传输信号时,插入损耗可以小于当对应电缆50'以20GHz沿电导体52在约34awg传输信号时的插入损耗,并且对应电缆50'具有约100欧姆的阻抗。
类似地,当第一线规尺寸为34而第二线规尺寸为35时,电缆50和对应电缆50'可定义大致相同的宽度。此外,当第一线规尺寸为35而第二线规尺寸为36时,电缆50和对应电缆50'可定义大致相同的宽度。
此外,当第一线规尺寸约为32awg并且第二线规尺寸约为33awg时,电缆50的电屏蔽件可以定义与对应电缆50'的电屏蔽件56'大致相同的宽度。类似地,当第一线规尺寸约为33awg并且第二线规尺寸约为34awg时,电缆50的电屏蔽件可以定义与对应电缆50'的电屏蔽件56'大致相同的宽度。类似地,当第一线规尺寸为34而第二线规尺寸为35时,电缆50的电屏蔽件可定义与对应电缆50'的电屏蔽件56'大致相同的宽度。此外,当第一线规尺寸为35而第二线规尺寸为36时,电缆50的电屏蔽件可定义与对应电缆50'的电屏蔽件56'大致相同的宽度。
作为电缆50的改进的电性能的其他示例,电缆50可以被设置为沿电导体52以约8GHz的频率沿电导体52约五英尺的长度传输电信号。当电导体52具有26awg的线规,传输的电信号可具有约0dB和约-3dB之间的插入损耗。此外,电导体52可以是实心的且非绞合的。
在另一示例中,当电导体52具有约36awg的线规和约五英尺的长度时,电缆50可以被设置为沿电导体以高达约50GHz的频率传输电信号,其中插入损耗在约0dB到约-25dB之间。电导体52可以是实心的且非绞合的。
在另一示例中,当电导体52具有约35awg的线规和约0.45米的长度时,电缆被设置为沿电导体52以约每秒112吉比特(gigabits)的速度在约28GHz或更低频率下传输电信号,其中插入损耗不差于-5dB。
在另一示例中,当电导体52具有约33awg的线规和约0.6米的长度时,电缆50被设置为沿电导体52以约每秒112吉比特在约28GHz或更低频率下传输电信号,其中插入损耗不差于-5dB。
此外,沿电导体52在高达约50GHz的频率下传播的电信号可以在没有任何插入损耗的情况下工作,该插入损耗在0.5GHz的频率增量内变化超过1dB。即,在该示例中,在高达50GHz的任何频率下,彼此变化小于0.5GHz的电信号的频率将不会具有相差超过1dB的各自的插入损耗。
电缆50可以进一步以减小的时滞(skew)操作。当沿缆线50的电导体52的长度传播的电信号可以在不同时间到达该长度的末端时,会发生时滞。沿电缆50传播的电信号的时滞已经在电导体52的每米长度上进行了测试。例如,测试方法包括将电缆50切割成指定的长度,并且精密切割缆线的一端来定义一个钝的且方形的末端。然后将缆线50放入固定装置中,该固定装置将缆线50保持于实质上直向的定向。之后,将缆线的切割端放入制具中并连接于安装有免焊测试夹具的印刷电路板。然后校准测试仪器,并以指定频率将信号施加到电导体52,并测量时滞。
在一个示例中发现,电缆50的电导体52可以以每秒14吉比特的速度传导电信号,同时符合NRZ线路规格,时滞不超过约每米14皮秒。例如,电导体52可以以每秒28吉比特的速度传导电信号,同时符合NRZ线路规格,时滞不超过约每米7皮秒。特别地,电导体52可以以每秒56吉比特的速度传导电信号,同时符合NRZ线路规格,时滞不超过约每米3.5皮秒。在一个特定示例中,电导体52可以以每秒128吉比特的速度传导电信号,同时符合NRZ线路规格,时滞不超过约每米1.75皮秒。
现在参考图6A至图6D,可提供用于制造如本文所述的电缆50的系统70和方法。系统70可包括被设置为支承一定长度的电导体52的排线站72。系统可进一步包括张紧器74,其从排线站72接收电导体52,并且当它们沿向前方向平移到缆线收集站75时,将张力施加到电导体52。电导体52可以保持从张紧器74到收集站75的张力。电导体52可以根据需要以任何合适的速度平移。在一个示例中,电导体52可以以范围从约每分钟30英尺到约每分钟40英尺的线速度平移。施加到电导体52的张力可以使电导体相对于彼此保持预定的空间关系。例如,当电导体52沿向前方向延伸时,它们可以保持实质上相互平行。
系统70还可以包括接收电绝缘材料粒料的料斗76,以及设置为从料斗76接收粒料的挤出机78。电绝缘材料可以包括合适的成核剂。挤出机78被设置为由粒料生产熔融电绝缘材料。该系统还可以包括充气机,该充气机连接于挤出机78并且被设置为将发泡剂引入熔融电绝缘材料60中以生产注入气体的熔融电绝缘材料60。具体而言,发泡剂可以溶解到熔融导电材料中。在一个示例中,发泡剂可以在约1倍到约3倍于熔融电绝缘材料的压力的压力下引入熔融电绝缘材料中。例如,压力约为熔融电绝缘材料的压力的1.5倍到约2倍。具体而言,压力可以约为熔融电绝缘材料的压力的1.8倍。
系统70还可以包括十字头80,其被设置为接收注入气体的熔融电绝缘材料60。因此,在将发泡剂引入熔融电绝缘材料的步骤之后,可以执行用熔融电绝缘材料60包围和涂覆电缆的步骤。在一些示例中,可以设想发泡剂可以被引入十字头80中的熔融导电材料60中。电导体52可以从张紧器行进穿过十字头,这使得电导体52被涂覆熔融导电材料。熔融导电材料还粘附到电导体上。当电导体52离开十字头80时,可以在电绝缘材料60中生成孔洞,从而制成泡状材料。
十字头80可包括具有内表面84的模具82,内表面84进而定义内部空隙86。十字头80可进一步包括至少部分或完全支承在内部空隙86中的尖端88。电导体52可以被引导贯穿向前延伸到头部80中的管道87,并且随后贯穿与管道87对准的尖端88。十字头80可以定义从模具82的内表面84和尖端88延伸的通道90。在一个示例中,通道90可以在垂直于向前方向定向的平面中围绕整个尖端88。尖端88可定义接收电缆52的入口92。入口92可沿与向前方向相反的向后方向与模具82间隔开。尖端88可以定义出口94,出口94与入口92沿向前方向相对,并且设置在模具82中。因此,电缆52可以经尖端88从入口92平移到出口94。注入气体的熔融电绝缘材料可以从注射器95被引导到管道97中,管道97与模具82的入口92流体连通。因此,注入气体的熔融电绝缘材料可以从管道97经入口92行进并且在尖端88的出口94上游的位置处进入通道90。注入气体的熔融电绝缘材料可以处于从约200F到约775F范围内的温度。例如,导电材料在挤出机78的机筒中可以保持在约300F(华氏)到约775F的范围内的机筒温度。在一个示例中,机筒温度可以在从约625到约700F的范围内。在挤出机78的机筒下游的头部中,导电材料可以保持在约350F到约775F的头部温度范围内。例如,头部温度可以在约690F到约730F的范围内。导电材料可以保持在挤出机78喉部的可以从约100F到约200F范围内的喉部温度。例如,喉部温度可以约为200F,低于水的沸点。
注入气体的熔融电绝缘材料可以从入口96经通道90到达模具82的出口98。模具82的出口98也可以定义十字头80的出口。通道90可以根据需要具有任何合适的尺寸和形状。在一个示例中,通道90可以在垂直于向前方向定向的平面中定义横截面区域。通道90的横截面积可以沿从模具82的入口96朝向出口98的方向减小。在一个示例中,通道90的横截面积可以从模具82的入口96到出口98减小。因此,注入气体的熔融电绝缘材料可以处于一压力,该压力随着注入气体的熔融电绝缘材料经通道90沿向前方向行进而增大。例如,通道90中注入气体的熔融电绝缘材料的压力可以使得挤出机78的机筒中的电绝缘材料保持在约400磅/平方英寸(PSI)到约2000PSI范围内的机筒压力。例如,机筒压力的范围可以从约600PSI到约1500PSI。在一些示例中,通道90中的电绝缘材料的温度可以保持在比头部温度低的温度。例如,冷却器温度的范围可以比头部温度低约2%到约10%。在一个示例中,冷却器温度的范围可以比头部温度低约2%到约5%。
模具82的出口98可以与尖端88的出口94沿向前方向对齐。例如,模具82的出口98可以与尖端88的出口94共线。尖端88的出口94可以与模具82的出口98沿向后方向间隔开。因此,注入气体的熔融电绝缘材料可以经通道到达尖端88的出口94和模具82的出口98之间的位置。因此,注入气体的熔融电绝缘材料可以在尖端88的出口94下游的位置处涂覆模具82中的电导体52。具体而言,当至少一个电导体52离开尖端88的出口94并进入模具82中时,电导体52可以被注入气体的熔融电绝缘材料涂覆。因此,应当理解,导电材料可以与电导体52共挤出。术语“下游”在本文中可以用于指代向前(forward)方向。相反地,术语“上游”及其派生词在本文中可用于指代向后(rearward)方向。
应当理解,模具82和尖端88沿向前方向界定其间的空隙100。空隙100可以至少部分地或完全地由通道90界定。此外,空隙100可以是可调节空隙。具体而言,尖端88可以沿向前方向和向后方向选择性地移动以调节空隙尺寸。除非另有说明,否则尖端88可以选择性地朝向和远离模具82的出口98移动。沿向前方向朝向模具82的出口98移动尖端88可以减小空隙100的尺寸。相反地,沿向后方向远离模具82的出口98移动尖端88可以增加空隙100的尺寸。已经发现空隙100的尺寸可以影响孔洞的平均尺寸。因此,该方法可以包括控制空隙100以相应地控制孔洞的平均尺寸的步骤。具体而言,减小空隙尺寸可以增加通道90中注入气体的熔融电绝缘材料的压力,这又可以增加孔洞的平均尺寸。在一个示例中,可能希望将空隙100保持在最小尺寸到最大尺寸的范围内。在某些示例中,最小尺寸可以约为0.025英寸,并且最大尺寸可以约为0.05英寸。因此,当尖端88处于完全向后的位置时,空隙100可以约为0.05英寸。当尖端88处于完全向前的位置时,空隙100可以约为0.025英寸。当尖端88处于完全向前的位置并且希望进一步增加注入气体的电绝缘材料的压力时,电导体52的线速度以及因此熔融电绝缘材料的流速可以增加。相反地,当尖端88处于完全向后的位置并且希望进一步降低注入气体的电绝缘材料的压力时,电导体52的线速度可以降低。已经发现,随着熔融电绝缘材料压力的增加,孔洞64的平均空隙体积可以减少。
当电导体52涂覆有注入气体的熔融电绝缘材料并离开模具82的出口98时,环境温度可以冷却注入气体的熔融电绝缘材料,并且注入气体的熔融电绝缘材料的压力可以快速降低。可以认识到,模具82的出口98的尺寸和形状可以至少部分地确定内电绝缘体54的尺寸和形状。此外,可以希望防止熔融电绝缘材料粘附到模具82和尖端88中的任一者或两者。在一个示例中,模具82和尖端88可以由奥氏体镍铬基高温合金制成。例如,奥氏体镍铬基高温合金可被提供为因科镍合金(Inconel)。当然,应当理解,模具82和尖端88可以由任何合适的替代材料制成。当注入气体的熔融电绝缘材料和被支承的电导体52经模具82的出口98离开时,电绝缘材料中的气体可以迅速膨胀,从而形成孔洞,并将电绝缘材料转变成泡状材料。此外,温度的降低可以导致电绝缘材料固化。
认识到,随着电绝缘材料转变为泡状材料,导电材料可以由于孔洞的形成而扩张。因此,随着导电材料的扩张,由导电材料支承的电导体52的分隔距离也增加到实质上等于分隔距离53的最终距离(见图4)。当电导体52相互隔开最终距离时,发泡材料可以固化。因此,在用注入气体的熔融导电材料涂覆电导体52之前,可以希望将电导体52保持为相互隔开初始分隔距离。在一个示例中,初始分隔距离的范围可以比最终距离小约5%到约20%,并且因此小于分隔距离53。具体而言,初始分隔距离的范围可以是最终距离的约10%到约12%,并且因此小于分隔距离53。当电导体52进入十字头80时,特别是当它们进入尖端88时,电导体52可以相互隔开初始分隔距离。例如,当电导体52进入十字头80时,特别是当它们离开张紧器74时,它们可以相互隔开初始分隔距离。
系统70还可以包括液浴槽102,其设置在十字头80的下游,并且因此在模具82的出口98的下游。液浴可以保持在室温,或根据需要的任何合适的替代温度。发泡材料和被支承的电导体52可以经液浴槽102平移以便进一步冷却和固化发泡材料。电屏蔽件56可以施加于内电绝缘体,而外电绝缘体58可以以通常的方式施加于电屏蔽件。
现在参考图7A至图7B,虽然介电泡状材料62可以以上述方式定义双轴电缆50的内电绝缘体54,但认识到上述介电泡状材料62可以至少部分地定义波导120,波导120被设置为将无线射频(RF)电信号从第一电部件传播到第二电部件。例如,介电泡状材料62可以定义波导120的内电绝缘体或介电体65。波导120可以没有介电体65中的导电材料。即,在一个示例中,波导120沿波导120的长度方向可以没有设置在介电体65外周边内在一平面上的导电材料,该平面以相对于波导120的伸长的中心轴线的横截面定向。另有说明,波导120在由电屏蔽件56定义的周边内可以没有导电材料。
内介电体65可以被设置为介电泡状材料62或实心介电体。替代地或附加地,内介电体65包括或被设置为沿波导120的部分长度或全部长度延伸的柔性单丝。或者,内介电体65可以包括或被设置为沿波导120的部分长度或全部长度延伸的多条介电细丝或纤维。替代地或附加地,介电波导120可以包括不同于介电材料65且设置在由屏蔽件56定义的周边内的任何合适的支承构件。支承构件可以是细丝、纤维或替代设置的机械支承构件,其为介电体65增加强度和刚度中的一者或两者。例如,支承构件可嵌入介电材料65中。支承构件可以是不导电的。在其他示例中,支承构件可由与介电体65相同的材料制成。
波导120还可以包括根据以上关于电缆50的屏蔽件56所述的任何方式构造的屏蔽件56。因此,屏蔽件56可以被设置为提供全内反射的导电屏蔽件。屏蔽件56可沿泡状材料62的大部分长度围绕并抵接介电泡状材料62的外周边。例如,屏蔽件56可包括围绕并抵接内电绝缘体的第一层56a。屏蔽件56可包括围绕第一层56a的第二层56b。或者,屏蔽件56可仅包括第一层56a。第一层56a可以被设置为施加到介电体65的外周边的导电涂层。该涂层可以被设置为银、金、铜或它们的合金。或者,第一层56a可以是本文所述类型的箔或带,或任何合适的替代材料。第二层56b可以类似地是本文所述类型的箔或带,或任何合适的替代材料。如图7A所示,电屏蔽件56的外周边可以界定波导120的外周边。或者,如图7B所示,波导120可以包括外电绝缘护套68,电绝缘护套也称为介电护套,外电绝缘护套68围绕电屏蔽件56,如上文关于电缆50的外电绝缘体58所述。就此而言,因为电屏蔽件56可以围绕介电体65并且介电护套68围绕电屏蔽件56,可以说介电护套围绕介电波导65。
当内介电体65被设置为介电泡状材料62时,内介电体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模具以上述方式挤出,但是当它行进穿过模具82时不会被涂覆到电导体52上(参见图6B)。在一些示例中,内介电体65可以在其穿过模具82时(见图6B)被挤出而不被涂覆到任何其他结构上。因此,与上述电缆50的内电绝缘体不同,波导的内介电体没有导体接收开口。此外,十字头80可以没有尖端88。此外,模具82的出口98可以根据需要定义任何合适的横截面,例如圆柱体。因此,当熔融电绝缘材料穿过出口98行进时,熔融电绝缘材料在经历快速膨胀以产生介电泡状材料时将定义圆柱形形状。在本文所述的其他示例中,内介电体65可以被挤出在沿介电体65的长度延伸的一条或多条介电纤维或细丝上。
在一个示例中,介电泡状材料62可以是电屏蔽件56内除气体之外的唯一材料。或者,内介电体65还可包括贯穿介电泡状材料62延伸的一条或多条介电纤维或细丝。例如,一条或多条介电纤维可平行于内介电体65的中心轴线延伸。熔融电绝缘材料可以以上文关于电导体52所述的方式与一条或多条介电纤维共挤出。因此,熔融电绝缘材料可以涂覆并粘附到经尖端88行进的一条或多条介电纤维。介电纤维可有助于挤出过程,因为纤维为熔融电绝缘材料提供在挤出过程中粘附的基底。一条或多条纤维可以根据需要径向居中地设置在导电材料中。此外,一条或多条纤维可以是电绝缘的。例如,一条或多条纤维可以被设置为细丝、带、它们的组合、或可以通过十字头进料的任何合适的替代结构,以使得熔融电绝缘材料涂覆并粘附到一条或多条纤维上。在一个示例中,一条或多条纤维可以具有等于或小于电绝缘材料60的介电常数的低介电常数Dk。在一个示例中,一条或多条纤维可以是膨胀的聚四氟乙烯(expanded polytetrafluoroethylene,EPTFE)。
在操作期间,电无线射频(RF)信号因此可以沿波导120的长度在电屏蔽件56内传播。应当理解,波导120可以没有设置在电屏蔽件56内的电导体。另有说明,在一些示例中,沿波导120的内介电体65的至少大部分长度延伸的唯一导电材料可以是电屏蔽件56。
仿真预测出,在约50GHz至75GHz的频率范围内,实心介电体和泡状介电体都可以具有约1瓦的额定功率、约十度的过渡相位稳定性和约1.43:1的电压驻波比。两者都可以具有约0.25米、0.5米和1.0米的端到端长度、<75毫米的弯曲半径、约180度的扭转角,以及至少100次循环的弯折循环失效。
相比之下,并且仍然在约50GHz至75GHz处,具有附连的可分离介电波导互连件的泡状介电体的插入损耗可以约为<4.5dB/m,或对于实心介电体/互连件组合,约<9dB/m插入损耗的约一半。实心介电体的第一介电波导尺寸可以约为1.3×2.9毫米,而泡状介电体的第二介电波导尺寸可以约为1.5×3.3毫米。实心介电体的第一端尺寸可以约为1.9×3.8毫米,而泡状介电体的第二端尺寸可以约为1.9×4.0毫米。
术语“约”、“实质上”、“大致”、其派生词以及关于距离、方向、大小、形状、比率或其他参数的类似含义的词包括所述值以及所有值所述值的±10%,例如所述值的±5%,例如,所述值的±4%,包括所述值的±3%、所述值的±2%,以及所述值的±1%。
现在参考图8,可以是如上所述的具有实心介电体65或泡状介电体65的实心波导的介电波导120可以定义非圆形横截面形状。即,包括介电体65、屏蔽件56和外护套68的波导120可以沿中心纵轴125伸长。应当认识到,波导120可以是柔性的,并且因此中心纵轴125可以沿非线性路径延伸。因此,纵轴125的一部分直至全部可以沿直线纵向方向L延伸或沿与纵向方向L成角度偏移的方向延伸。为了本说明书的目的,波导120所关注的部分被定向为使得纵轴125被示为沿直线纵向方向L定向。应当认识到,如上所述,纵轴125在使用期间不需要如此定向。
波导120在垂直于纵向方向L的侧向方向A和垂直于纵向方向L和侧向方向A中的每一者的横向方向T上可具有非圆形横截面形状。非圆形横截面形状在一个示例中可以是长形的横截面形状。例如,侧向方向A可以定义波导120的宽度,并且横向方向T可以定义波导120的高度。在一个示例中,波导120沿侧向方向A比沿横向方向T的高度更宽。因此,在垂直于纵轴125定向的横截平面中,波导120具有沿侧向方向A的宽度以及沿横向方向T的高度,该高度小于沿侧向方向A的宽度。或者,高度可以大于宽度。在一些示例中,波导120可以在横截平面中定义长圆形或椭圆形的横截面形状。因此,在一些示例中,非圆形横截面形状可以是非矩形。在其他示例中,高度和宽度可以实质上彼此相等。例如,在一些示例中,波导120的横截面形状可以定义圆形。
波导120可终止于金属或金属气态波导118处,其可过渡到互补互连构件119内,例如凸缘构件135(图8中示意性地示出)。介电波导120的中心轴线125也可以定义气态波导118的中心轴线。介电波导120可以被称为第一波导,并且气态波导118可以被称为第二波导。凸缘构件135可根据需要设置为WR15凸缘构件136或其他合适的凸缘构件。就此而言,互补互连构件119可以是凸缘构件135或根据需要任何合适的替代互补互连构件。凸缘构件135或其他合适的互连构件119可定义可容纳空气或其他合适的气体的内部开口121。在一个示例中,内部开口121可以对周围环境敞开。在其他示例中,开口121的至少一部分可以被封闭并且填充有任何合适的气体。气态波导118可紧邻开口121定位。
气态波导118可以在垂直于介电波导120的纵轴125定向的相应平面中定义横截面积。气态波导118的横截面积可以沿从介电波导120到互补互连构件119的方向增大。如上文关于介电波导120所述,气态波导118可以具有沿侧向方向A的宽度,该宽度大于其沿横向方向T的高度。气态波导118可以定义气态波导壁127,其定义气态波导内表面128和与气态波导内表面128相对的气态波导外表面130。在一个示例中,波导壁127可以是金属的。或者,在一个示例中,波导壁127可由任何合适的替代导电材料制成或包括任何合适的替代导电材料,例如导电消散材料。气态波导内表面128可以定义波导内通道131(见图12A),其可以包含空气或根据需要包含任何合适的替代气体或其他介电材料。因此,在一些示例中,气态波导118可被称为空气波导。在其他示例中,气态波导118可以被设置为第二介电波导。包括内表面128和外表面130之一或两者的气态波导壁127可定义上述非圆形横截面形状。
气态波导118,并且特别是气态波导内表面128单独或与气态波导外表面130组合,定义从介电波导120到互补互连构件119的过渡。横截面积可以由气态波导内表面128定义。此外,横截面积可以随着它从介电波导120的大致横截面面积,特别是从介电体65,过渡到互补互连构件119的内部开口121的大致横截面形状而增加。更具体地,气态波导118定义第一气态波导端132,由此气态波导内表面128具有约等于介电体65的横截面形状和尺寸的第一内横截面形状和尺寸。气态波导118进一步定义第二气态波导端134,由此波导内表面128具有约等于互补互连构件119的内部开口121的对应的第三内横截面尺寸和形状的第二横截面尺寸和形状。气态波导118的第一内横截面尺寸和形状可以小于第二横截面尺寸和形状。
在一个示例中,气态波导118的宽度可以从介电波导120到互补互连构件119的内部开口121增加,从而至少部分地或完全地定义气态波导118的横截面积的增加。气态波导118的横截面积,并且因此波导壁127,可以定义从介电波导120到互补互连构件119的非线性过渡轮廓。过渡轮廓可以定义从介电波导120到较大增加的沿朝向互连构件119方向的第一锥形增加,以及从该较大增加到互连构件119的第二锥形增加。气态波导118的高度可以从介电波导120到互补互连构件119实质上保持恒定。或者,高度可以从介电波导120到互补互连构件119增大。如上所述,上述相对宽度和高度可以单独应用于气态波导内表面128,或者也可以应用于气态波导外表面130。过渡轮廓可以是平滑的,以使得气态波导内表面128沿过渡部分没有尖锐边缘或阶梯状过渡。此外,气态波导外表面130也可以是光滑的,以使得气态波导内表面128沿过渡轮廓没有尖锐边缘或阶梯状过渡。
介电体65可以定义自由前端,其可以是如由介电体65的至少一个侧向侧面定义的锥形端122。具体而言,介电体65定义沿侧向方向A彼此相对的第一侧向侧面124和第二侧向侧面126。当第一侧向侧面124和第二侧向侧面126沿从介电波导120到互补互连构件119的第一方向或向前方向沿纵向方向L延伸时,第一侧向侧面124和第二侧向侧面126中之一或两者可以朝向第一侧向侧面124和第二侧向侧面126中的另一者沿侧向方向A汇聚。例如,当第一侧向侧面124和第二侧向侧面126沿向前方向延伸时,第一侧向侧面124和第二侧向侧面126中的每一者可以朝向第一侧向侧面124和第二侧向侧面126中的另一者沿侧向方向A渐缩。在一个示例中,该渐缩是线性渐缩。第一侧面124和第二侧面126可以沿向前方向朝向彼此汇聚,直到它们在渐缩尖端129处汇合。此外,第一侧面124和第二侧面126可以是平坦表面,以使得当它们沿向前方向延伸时,它们笔直且线性地朝向彼此渐缩。第一侧面124和第二侧面126可以组合以定义箭头形或双锥形端122。此外,气态波导118可以被设置为接收介电波导。具体而言,介电体65的自由锥形端122可以延伸到气态波导118中。
仿真预测出,使用如本文所述的渐缩介电体65和终止于如本文所公开的长形横截面形状的金属或金属气态波导118在约50GHz至75GHz和约40GHz至140GHz下产生优于-25dB(即约-27dB至-30dB)的回波损耗。
现在参考图9A至图9G,并且特别是图9A,介电波导120可以耦合到互补互连构件119,其被示为标准WR15凸缘构件136。具体而言,在一个示例中,介电波导缆线组件138可以包括介电波导120和介电波导互连构件140,介电波导互连构件140被设置为可释放地附连到互补互连构件119,其在一个示例中被示为WR15凸缘构件136。电连通系统可包括介电波导组件138和互补互连构件119,并且还可以包括互补电设备,互补互连构件119连接于该互补电设备。
如图9B所示,介电波导120可以装配有密封构件142、外螺纹压紧螺母144和垫圈146。在一个示例中,密封构件142可以被设置为围绕介电护套68的热缩管。压紧螺母144还可在密封构件142前方的位置处装配在介电护套68上。垫圈142可类似地在压紧螺母144前方的位置处装配在介电护套68上。因此,压紧螺母144可以在密封件142和垫圈146之间沿介电波导的纵轴设置。介电护套68可以沿与向前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或向后方向剥离,从而暴露波导屏蔽件56和介电体65。波导屏蔽件56可以定义沿向后方向与介电体65的前端隔开的前端。
介电波导120还可以装配有保持套箍148。具体而言,保持套箍148定义被设置为接收介电体65和波导屏蔽件56的套箍开口149。参考图9C,保持套箍149可以装配在波导屏蔽件56上,以使得波导屏蔽件56贯穿套箍开口149延伸。在一个示例中,保持套箍149的后端可抵接介电护套68的前端。保持套箍149可以锡焊焊接或以其他方式附连到波导屏蔽件56。
继续参考图9C,波导互连构件140可以包括内波导互连件150和外波导互连件152。具体而言,在一个示例中,内波导互连构件可以固定在外波导互连件152内以形成波导互连构件140。应当理解,第一波导互连构件可以设置在介电波导120的第一端,并且第二波导互连构件可以设置在介电波导120的与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参见图19,其示出设置在介电波导120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处的波导互连构件170)。因此,介电波导120可以在其第一端和第二端中的一者或两者处分别终止于相应的波导互连构件处。内波导互连件150可以定义具有上文关于图8所述的横截面尺寸和形状的气态波导118。
如图9D所示,波导120还可以在其渐缩前端122处定义第一侧面124和第二侧面126。内波导互连件150可以根据需要以任何方式附连到外波导互连件152。在一个示例中,内波导互连件150可以带有内螺纹,以便与外波导互连件152的外螺纹螺纹配合。内波导互连件150和外波导互连件152可以根据任何合适的替代实施例彼此附连。因此,内波导互连件150可以是无螺纹的,或定义外螺纹而不是内螺纹。外波导互连件152可以从内波导互连件150伸出。此外,如图9E所示,内波导互连件150可以附连到压紧螺母144,以使得内波导互连件150可转动地且可平移地固定于压紧螺母144。内压紧螺母144的后端可以在密封构件142的前端和介电护套68之间延伸。
继续参考图9E和图9A,波导互连构件140可以被设置为附连到互补互连构件119。在一个示例中,外波导互连件152可以相对于内波导互连件150转动。此外,外波导互连件152可以带有螺纹以便螺纹附连到互补互连构件119,其被示为WR15凸缘构件136。例如,外波导互连件152可以带有内螺纹以便螺纹连接于WR15凸缘构件136的外螺纹上,从而将波导互连构件140,并因此将介电波导缆线组件138附连到WR15凸缘构件136。具体而言,外波导互连件152相对于WR15凸缘构件136沿第一转动方向转动,以便将介电波导缆线组件138对接于WR15凸缘构件。外波导互连件152可以相对于WR15凸缘构件136沿第二转动方向转动,以便将介电波导缆线组件138从WR15凸缘构件解除对接。
可以认识到,波导互连构件140可以替代地根据任何合适的替代实施例附连到互补互连构件119。就此而言,应当理解,波导互连构件140可以是无螺纹的或不定义内螺纹。例如,波导互连构件140可以定义外螺纹。类似地,互补互连构件119可以是无螺纹的或不定义外螺纹。波导互连构件140和压紧螺母144与上述保持套箍148相结合,可以相互螺纹连接或以其他方式相互附连或以其他方式相对于彼此可平移地固定。互补互连构件119可以与互补电设备连接,以便将波导120与互补电设备电连通。互补电设备可以被设置为互补波导、诸如印刷电路板的基板或根据需要的任何合适的替代设备。
在一些示例中,内波导互连件150可以定义气态波导118。因此,内波导互连件150可具有如上文关于气态波导118所述的长形横截面形状,并且因此还可定义第二气态波导端134。例如,第二气态波导端134,并且因此内波导互连件150可以定义相应的外宽度和外高度,由此沿侧向方向A的外宽度大于沿横向方向T的外高度。外宽度由外表面130沿侧向方向A定义,并且外高度由外表面沿横向方向T定义。外宽度的范围可以从约8毫米到约26毫米,并且在它们之间有约1毫米的增量。例如,宽度的范围可以从约8毫米到约20毫米,包括从约10毫米到约15毫米,例如约12毫米。在一些示例中,宽度可以约为25毫米、约24毫米、约23毫米、约22毫米、约21毫米、约20毫米、约19毫米、约18毫米、约17毫米、约16毫米、约15毫米、约14毫米、约13毫米、约12毫米、约11毫米、约10毫米、约9毫米,或约8毫米。
现在参考图10A至图10E,并且如上所述,互补互连构件119可以被设置为凸缘构件135,例如WR15凸缘构件136或根据需要的任何合适的替代凸缘构件。该替代凸缘构件154被设置为与介电波导缆线组件138对接。即,上文关于图9A至图9E所述的介电波导互连构件140可以被设置为与凸缘构件136对接。凸缘构件154可以定义沿纵向方向L彼此相对的第一凸缘端157a和第二凸缘端157b。例如,第一端157a可以定位为后端,并且第二端157b可以定位为前端。因此,第二端157b与第一端157a沿向前方向间隔开。凸缘构件154可包括至少一个对准构件,例如一对对准构件,其被设置为与互补电设备对准。在一个示例中,对准构件可被设置为沿向前方向从第二端157b伸出的对准销171。对准销171被设置为容纳在互补电设备的互补对准开口中。
凸缘构件154可包括凸缘通道159,凸缘通道159沿纵向方向L从第一端157a至第二端157b延伸贯穿凸缘构件154。凸缘通道159可包括第一通道部159a和第二通道部159b。第一通道部159a从第一端157a沿向前方向延伸。第二通道部159b从第一通道部159a至第二端157b延伸。凸缘构件154可包括凸缘构件本体156和从凸缘构件本体156沿向后方向延伸的毂(hub)163。毂163可定义第一端157a,并且凸缘构件本体156可定义第二端157b。毂163可具有外螺纹,如上文关于WR15凸缘构件154所述。
第一通道部159a可以比气态波导118的第二气态波导端134的外宽度和外高度沿侧向方向A更宽并且沿横向方向T更高(参见图9至图10E)。在一个示例中,第一通道部159a在垂直于纵向方向L定向的平面中可以具有非矩形横截面形状。在一个示例中,横截面形状可以是狗骨横截面形状,由此第一通道部159a的沿侧向方向彼此相对的相对的侧向外端沿横向方向T比第一通道部159a的在相对的侧向外端之间延伸的中间部更高。中间部和相对的侧向外端均高于第二气态波导端134。此外,第一通道部159a沿侧向方向A的宽度大于第二气态波导端134的宽度。因此,第一通道部159a被定尺寸为沿向前方向接收第二气态波导端134。与矩形横截面形状相比,第一通道部159a的横截面形状更紧密地匹配第二气态波导端134的长圆形或椭圆形形状。
通道159从第一通道部159a到第二通道部159b过渡,第二通道部159b具有至少一个减小的横截面尺寸,该尺寸既小于第一通道部159a,又小于第二气态波导端134的外部尺寸。第二通道部159b的减小的横截面尺寸可以包括宽度和高度中的至少一者。因此,第二通道部159b不被定为接收第二气态波导端134的尺寸。相反地,第二气态波导端134抵接凸缘构件本体156的内表面161。内表面161可面向向后方向,或面向第一凸缘端157a。内表面161可以定义第二通道部159b的后开口。第一通道部159a可以从第一凸缘端157a到内表面161延伸。在一个示例中,第二通道部159b在垂直于纵向方向L定向的平面中可以具有实质上矩形的横截面形状。第二通道部159b可具有与具有矩形横截面形状的常规矩形的WR15凸缘构件开口158(见图9A和9E)实质上相同的尺寸和形状。
现在参考图11A至图11D,介电波导缆线组件138可包括附连于介电波导120或以其他方式由介电波导120支承的波导互连构件170。波导互连构件170可被设置为与互补互连构件119对接。如将描述的,波导互连构件170可以是推拉互连件,这意味着它可以通过将波导互连构件170推入互补构件19中而可释放地固定于互补互连构件119,并且可以通过拉动闩锁(例如,图12A所示的滑动件182)移除该固定,其中施加于滑动件182的拉力也将互连构件170从互补互连构件119移除。互补互连构件119可以以如上所述方式包括凸缘构件135,连同附连构件172,附连构件172又被设置为安装于凸缘构件135。或者,附连构件172可以与凸缘构件135成一体以定义单个整体结构。或者,附连构件可以被设置为安装于非凸缘构件的电设备,如下文更详细地描述的。凸缘构件135还可以与互补波导对接,以便将波导缆线组件138与互补波导电连通。
附连构件172可包括附连本体174和从附连本体174伸出的对接部176。具体而言,附连本体174定义第一端175a和与第一端175a沿纵向方向L相对的第二端175b。第一端175a可以是附连本体174的后端,并且第二端175b可以是附连本体174与第一端175a沿向前方向间隔开的前端。对接部176可从第一端175a沿向后方向延伸。
如下文更详细描述的,波导互连构件170被设置为可释放地对接于对接部176,而波导互连构件170和对接部176中的任一者实质上不相对于波导互连构件170和对接部176中的另一者转动。如上所述,术语“实质上不转动”和类似术语及其派生词指代不超过五度的转动,例如无转动。附连构件172定义附连构件通道178,附连构件通道178沿纵向方向L贯穿附连本体174和对接部176延伸。附连构件通道178被定尺寸为且被设置成接收气态波导118(见图12B)。附连构件通道178的横截面可以如上文关于气态波导118所述的那样为长形的。在一个示例中,附连构件通道沿侧向方向A的宽度可以以上述方式比它沿横向方向T的高度更大。例如,附连构件通道178可在垂直于纵向方向L的横截面中定义长圆形或椭圆形横截面形状。对接部176定义至少一个对接指状部180,其沿向后方向从附连本体174延伸。对接指状部180可以根据需要分段为多个对接指状部180。对接指状部180可以是沿径向弹性柔性的。在一个示例中,附连构件172可以是金属的或者可以根据需要由任何合适的替代材料制成。
附连本体174的第一端175a可以安装于凸缘构件135。例如,一个或多个螺钉可以贯穿附连本体174延伸并插入凸缘构件135的螺纹孔中。如上所述,凸缘构件135可定义沿纵向方向L彼此相对的第一凸缘端173a和第二凸缘端173b。例如,第一端173a可定位为后端,而第二端173b可定位为前端。因此,第二端173b与第一端173a沿向前方向间隔开。凸缘构件135可包括从第二端173b沿向前方向伸出的对准销171。对准销171被设置为容纳在互补电设备的互补对准开口中。
凸缘构件135可包括凸缘通道179,凸缘通道179沿纵向方向L从第一端173a至第二端173b贯穿凸缘构件135延伸。在一个示例中,凸缘通道179可沿其整个长度包括恒定的横截面尺寸和形状,如上述WR凸缘构件的情况。或者,凸缘通道179可定义具有不同尺寸和形状的第一凸缘部和第二凸缘部,如上文关于图10A至图10E所示的凸缘154所述。凸缘通道179可以与气态波导118的波导内通道131沿纵向方向L对准(见图12B)。附连本体174的第二端175b可以定义开口220,开口220被设置为接收互补波导,从而将互补波导与介电波导120电连通。具体而言,再次参考图12B,波导可以通过凸缘构件135的凸缘通道179相互电连通。就此而言,可以说凸缘构件135通过凸缘通道179或通过凸缘构件154的以上关于图10A至图10E所述的第二通道部159b定义空气波导。凸缘通道179向气态波导118的波导内通道131敞开。此外,波导内通道131可以与凸缘通道179沿纵向方向L连续。就此而言,凸缘构件135可以替代地被设置为凸缘构件154。
现在将参照图12A描述波导互连构件170。具体而言,波导互连构件170可以包括滑动件182、座184和从滑动件182到座184延伸的至少一个偏压构件186。滑动件182和座184可以各自定义相应的环形结构,并且因此除非另有说明,否则滑动件182和座184的所有壁和表面可以类似地为环形壁和表面。应当理解,在其他示例中,滑动件182和座184的壁和表面可以交替地相互分离并且在横截面中相互间隔开,例如图12A所示。座面189可面向向前方向。滑动件182可相对于座184沿纵向方向L平移。例如,滑动件182可相对于座184沿向前方向和向后方向平移。应理解的是,滑动件182可实质上沿纵向方向L平移,而不经历实质上的转动,并且相对于附连构件172和凸缘构件135实质上不转动波导互连构件170的任何部件,如果凸缘构件135固定于附连构件172。
偏压构件186可以被设置为弹簧,例如螺旋弹簧187。或者,偏压构件186可以被设置为弹性体或根据需要的任何合适的替代弹性结构。当偏压构件186被设置为弹簧时,座184可被称为弹簧座。偏压构件186被设置为向滑动件施加偏压力,该偏压力推动滑动件182沿向前方向平移,该向前方向也称为接合方向。滑动件可沿向后方向抵抗偏压构件186的偏压力平移,该向后方向也称为脱离方向。气态波导外表面130可定义肩部,该肩部定义前止动面183,当滑动件182处于最前位置时,前止动面183被设置为抵接滑动件182。具体而言,前止动面183可被设置为抵接滑动件182的抵接面191。抵接面191可面向向前方向,并与前止动面183沿纵向方向L对准,以使得当滑动件182处于其最前位置时,抵接面191接触前止动面183。例如,当波导互连构件170处于其中性位置时,偏压构件186沿向前方向推动滑动件182抵靠前止动面183至最前位置。因此,在滑动件182抵接前止动面183时,滑动件的抵接面191和前止动面183之间的机械干涉防止滑动件182向前移动。虽然在一个示例中,前止动面183可由气态波导外表面130定义,应认识到互连构件170的任何合适的替代表面均可以定义前止动面183。
滑动件182可定义突起,例如领圈188,其从滑动件的定义抵接面191的抵接壁185沿向后方向延伸。虽然下文以领圈188为例子描述,但是可以理解,突起可以根据需要采用任何合适的替代布置。因此,领圈188的描述可以以相同的效力应用于突起,除非另有说明。抵接面191由抵接壁185的前表面定义。领圈188可以从抵接壁185向后延伸足够的距离,以便在滑动件182从最前位置到滑动件182的最后位置的所有位置处与座184重叠,如下文更详细描述的。具体而言,领圈188可定义后端,该后端沿径向方向与座184的定义座面189的壁190对准。领圈188和气态波导外表面130可配合以定义其间的径向空隙196。偏压构件186可以设置在径向空隙196中。在一个示例中,至少一个偏压构件186可以包括彼此相对的一对偏压构件186。应当理解,任何合适数量的偏压构件可以设置在径向空隙196中。或者,偏压构件186可以是围绕气态波导外表面130的环形偏压构件。
在一个示例中,座184的壁190可以定义径向内座壁190,并且座184可以定义径向外座壁192。径向向内方向可以定义为朝向介电波导120的中心纵轴125的径向方向。径向向外方向可以定义为远离介电波导的中心纵轴125的径向方向。术语“径向内”、“径向向内”等类似术语及其派生词指代径向向内方向。相反地,术语“径向外”、“径向向外”等类似术语及其派生词指代径向向外方向。术语“径向方向”和类似术语及其派生词指代可以包括径向向内方向和径向向外方向两者的方向。
径向外座壁192可沿向后方向从径向内座壁190延伸。因此,径向内座壁190可称为前座壁,并且径向外座壁192可称为称为后座壁。径向内座壁190定义第一径向内座面193a和与第一径向内座面相对的第一径向外座面193b。径向外座壁192定义第二径向内座面195a和与第二内座面195a相对的第二径向外座面195b。第二内座面195a和第二外座面195b可分别相对于第一内座面193a和第一外座面193b径向向外偏移。座184可进一步定义前座肩表面197a,前座肩表面197a从第二外座面195b至径向内座壁190径向向内延伸。座184可进一步定义后座肩表面197b,后座肩表面197b从第一内座面193a至径向外座壁192径向向外延伸。
前座肩表面197a可定义用于领圈的后止动面207,其被设置为当领圈188处于最后位置时抵接领圈188。因此,滑动件182可以沿向后方向平移,直到套环188的面向后的表面或滑动件182的任何合适的替代表面抵接后止动面207。后止动面207和滑动件218之间的机械干涉防止滑动件218沿向后方向的进一步移动。
座184可以相对于介电波导120固定。在一个示例中,波导互连构件170可以包括附连到介电波导120的套箍194,并且座184可以附连到套箍194。在一个示例中,粘合剂198可以将套箍194附连到介电波导120的介电护套68。在另一示例中,收缩卷装件可以在套箍194和介电护套68两者上方延伸以便将套箍194附连于介电护套68。套箍194可以定义相应的环形结构,并且因此套箍194的所有壁和表面可以类似地为环形壁和表面,除非另有说明。应当理解,在其他示例中,滑动件182和座184的壁和表面可以交替地相互分离并且在横截面中相互间隔开,例如图12A所示。
套箍194可以包括径向套箍内壁200和径向套箍外壁202。径向套箍外壁202可以沿向后方向从径向套箍内壁200延伸。因此,径向套箍内壁200还可以被称为套箍前壁,并且径向套箍外壁302也可以被称为套箍后壁。径向套箍内壁200定义第一径向套箍内表面201a和与第一径向套箍内表面201a相对的第一径向套箍外表面201b。径向套箍外壁202定义第二径向套箍内表面203a和与第二套箍内表面203a相对的第二径向套箍外表面203b。第二套箍内表面203b相对于第一套箍内表面203a径向向外偏移。第二套箍内表面203a和第二套箍外表面203b可以分别相对于第一套箍内表面201a和第一套箍外表面201b径向向外偏移。套箍194可进一步定义前抵接面204,其部分地由径向套箍内壁200和径向套箍外壁202中的每一者定义。即,前抵接面204的第一部分可从第一径向延伸套箍内表面201a到第一径向套箍外表面201b,并且前抵接面204的第二部分可以从第二径向套箍外表面203b到径向套箍内壁200径向向内延伸。
径向套箍内壁200可以定尺寸为沿向前方向插入座184中。具体而言,径向套箍内壁或径向套箍前壁200可以插入径向外座壁192和介电波导120之间的径向空隙中。具体而言,径向空隙可以从第二径向内座面195a到介电波导120延伸。外护套68可以被剥开至径向套箍内壁200后方的位置,以使得径向空隙从第二径向内座面153a到屏蔽件56延伸。在一个示例中,径向套箍内壁200可以压配合到径向空隙中,从而将套箍194附连到座184。套箍194可以插入径向空隙中直到前抵接面204抵接座184。具体而言,径向套箍内壁200处的前抵接面204可以抵接后座肩表面197b。径向套箍外壁202处的前抵接面204可抵接径向外座壁192的后表面。
虽然在一个示例中套箍194可以压配合到座184,但是应当理解,套箍194可以替代地根据任何合适的替代实施例附连到座184,包括使用机械紧固件或焊接接头。替代地或附加地,可以根据需要将套箍194焊接到屏蔽件56。替代地或另外地,套箍194和座184可以定义单个一体式整体结构。如上所述,套箍194可以附连到介电波导120。例如,粘合剂198可以将第二径向套箍内表面203a粘结到介电护套68。或者,收缩卷装件可以在介电护套68以及套箍194和座184中的一者或两者上方延伸。由于套箍194附连到介电护套68,所以波导互连构件170可以为介电波导120提供张紧力释放。就此而言,套箍可以被称为张紧力释放构件。在操作期间,相对于波导互连构件170施加到介电波导的拉力将在套箍194和介电护套68的界面处被吸收,从而保护内介电体65和外屏蔽件56免受该拉力。
如上所述,偏压构件将滑动件182推到自然最前位置,由此滑动件182抵接前止动面183。滑动件182可沿向后方向从最前位置移动到最后位置,由此滑动件182抵接座184的后止动面207。当滑动件182在最前位置和最后位置之间移动时,滑动件182的套环188可以沿第一径向外座面193b移动。就此而言,当滑动件182处于最前位置时并且当滑动件182处于最后位置时,套环188都可以与第一径向外座面193径向对准。
如下文将更详细地描述的,波导互连构件170定义第一保持面206和第二保持面208,其被设置为将附连构件172的对接部196可释放地卡持在保持间隙210中,以便将波导互连构件170固定于附连构件172。因此,当附连构件172被固定于凸缘构件135时,波导互连构件170也被固定于凸缘构件135(也参见图11A)。具体而言,滑动件182可在接合位置和脱离位置之间移动,在接合位置处,保持面206和保持面208锁定于附连构件172的对接部196,在脱离位置处,对接部196可以从保持面206和保持面208移除。
第一保持面206可以是斜角的第一保持面。第一保持面206可以随着其沿向前方向延伸而径向向外张开。在一个示例中,第一保持面206可以由滑动件182定义。例如,第一保持面206可以设置在滑动件182的后端。第一保持面206可以从后止动面207向前隔开。第一保持面206可以由滑动件182的抵接壁185的前表面定义。第一保持面206可以沿径向向外方向相对于气态波导外表面130隔开。第一保持面206可以沿横截面直向地且线性地延伸,或者可以根据需要弯曲。
第二保持面208可以是斜角的第二保持面。当第二保持面208沿向前方向延伸时,它可以径向向外张开。在一个示例中,第二保持面208可具有大于所述第一保持面206斜率的斜率。或者,第一保持面206的斜率可以等于或大于第二保持面208的斜率。在一个示例中,第二保持面208可以由金属气态波导构件118的气态波导壁127定义。因此,介电波导互连构件170可以包括气态波导118。第二保持面208可以由气态波导壁127的气态波导外表面130定义。例如,第二保持面208可以从前止动面183沿向前方向偏移。第二保持面208也可以沿径向向外方向从前止动面183偏移。第二保持面208可以沿横截面笔直地且线性地延伸,或者可以根据需要弯曲。
波导互连构件170可以定义在第一保持面206和第二保持面208之间延伸的可变尺寸的保持间隙210。例如,保持间隙210可以从第一保持面206到第二保持面208延伸。保持间隙210具有一尺寸,该尺寸根据滑动件182沿纵向方向L相对于气态波导118平移而改变,并因此相对于波导壁127的平移而改变。具体地,当滑动件182沿纵向方向L相对于气态波导118平移时,第一保持面206相应地沿纵向方向L平移。因此,当滑动件182沿向前方向相对于气态波导118平移时,第一保持面206类似地沿向前方向朝向第二保持面208平移,从而减小保持间隙210沿纵向方向L的尺寸。因此,应当理解,第一保持面206部分地定义可变尺寸的保持间隙210。当滑动件182沿向后方向相对于气态波导118平移时,第一保持面206类似地沿向后方向远离第二保持面208平移,从而增加保持间隙210沿纵向方向L的尺寸。如上所述,偏压构件186向滑动件182提供力,该力沿向前方向偏压滑动件。当滑动件182处于最前位置时,抵接面191由此抵接前止动面183,间隙210的尺寸定义最小尺寸。当滑动件处于最后位置时,领圈188由此抵接后止动面207,间隙210的尺寸定义最大尺寸。
就此而言,应当理解,第一保持面206和第二保持面208共同定义可变尺寸的保持间隙210。虽然间隙210的尺寸可以作为滑动件182沿纵向方向L移动的结果而改变,还应该理解,当滑动件182保持静止并且气态波导118沿纵向方向L相对于滑动件182平移时,间隙210的尺寸可以改变。即,当气态波导118沿向前方向相对于滑动件182平移时,保持间隙210的尺寸增加。当气态波导118沿向后方向相对于滑动件182平移时,保持间隙210的尺寸减小。因此,可以说滑动件182沿纵向方向L相对于气态波导118(并且特别是相对于气态波导壁127)的平移可以包括滑动件182的移动,与此同时气态波导118(并且特别是相对于气态波导壁127)是静止的;滑动件182的移动(并且特别是相对于气态波导壁127),与此同时滑动件182是静止的;以及滑动件182和气态波导118中的每一者的移动(特别是相对于气态波导壁127),与此同时两者均不保持静止。
现在参考图12A至图12B,附连构件172的对接部176被设置为插入保持间隙210中并且在偏压构件186的力的作用下可释放地保持在其中,偏压构件186的该力朝向第二保持面推动第一保持面206,从而将波导互连构件170固定于附连构件172。具体而言,附连构件172可以包括从附连本体174沿向后方向伸出的对接部176。对接部176可以包括多个对接指状部180,或者可以根据需要替代地构造。对接指状部可以围绕气态波导118的外周边相互间隔开,如上所述,在一些示例中,气态波导118可以是非圆形、长圆形或椭圆形。
对接部176可以在其远端处径向向内收缩。在一个示例中,对接指状部180可以在它们各自的远端处径向向内收缩。例如,对接部176可以包括保持隆起212,保持隆起212从一个或多个直至所有对接指状部180径向突出。例如,保持隆起212可以从各个对接指状部180的各个径向内表面径向向内突出。当对接指状部180处于它们的中性位置时,指状部180的径向外表面可以是实质上平面的。保持隆起212可以定尺寸且设置为插入保持间隙210中,以辅助将波导互连构件170锁定于附连构件172。保持隆起212还可以辅助将波导互连构件170从附连构件172解锁。在其他示例中,根据第一保持面206和第二保持面208的设置,保持隆起212可以分别从各个对接指状部180径向向外突出。在一个示例中,对接指状部180可以沿向后方向延伸到各个远自由端214,远自由端214被设置为接收于保持间隙210中。保持隆起212可以从远自由端214径向延伸。
在操作期间,第二气态波导端134处的气态波导壁127沿向前方向插入附连构件172的附连构件通道178中。例如,第二气态波导118可以被沿向前方向推入附连构件通道178中。气态波导壁127沿向前方向进一步插入附连构件通道178中,直到波导互连构件170与互补互连构件对接,由此气态波导118的内通道131与互补互连件119的内通道沿纵向方向L对准并连续。互补互连件119可以被设置为凸缘构件135,并且因此内通道可以由凸缘内通道179定义。或者,互补互连件119可以被设置为凸缘构件154,如以上关于图10A至图10E所述,并且内通道因此可以由凸缘通道159定义。具体而言,气态波导的内通道131可以对凸缘通道159的第一部分159a敞开。或者,气态波导的内通道131可以向凸缘通道159的第二部分159b敞开。
当气态波导118插入凸缘通道中时,对接指状部180装配在气态波导壁127的气态波导外表面130上方。具体而言,当气态波导118向前推进到附接构件通道178中时,保持隆起212沿气态波导外表面130沿向后方向行进。指状部180可定义成角度的后凸面216a和成角度的前凸面216b(见图12D)。后凸面216a在它们沿向后方向延伸时径向向外张开。前凸面216b在它们沿向后方向延伸时径向向内张开。在示例中,凸面216a和凸面216b可以由保持隆起212定义,但是应当理解,凸面216a和凸面216b可以根据需要替代地设置。
当气态波导壁被引入附连构件通道178时,后凸面216a被定位和设置成在气态波导壁127的前端上方径向向外突出。因此,当气态波导118被进一步沿向前方向插入附连构件通道178中时,指状部180沿气态波导外表面130行进。例如,保持隆起212可以沿气态波导外表面130行进。应当理解,当指状部180沿气态波导壁127的外表面130行进时,指状部180从它们的中性位置到径向弯曲位置径向向外弯曲。对接指状部180可以被设置为弹性弹簧指状部。因此,对接指状部180可被设置为向各个保持隆起212施加偏压力,该偏压力将自由端214朝向中性位置偏压。因此,当保持指状部180包括保持凸起212时,保持隆起212被径向向内推动。
当波导互连构件170进一步插入附连构件通道178中时,附连指状部214沿气态波导外表面130沿向后方向行进,直到附连指状部214的自由端214接触滑动件182。将波导互连构件170进一步插入附连构件通道178中导致对接指状部180的自由端214推动滑动件182沿向后方向移动,从而增加保持间隙210的尺寸。滑动件182继续沿向后方向抵抗偏压构件186的偏压力移动,直到滑动件182移动到脱离位置,由此保持间隙210的尺寸足够大以使得对接指状部180的弹力推动自由端214进入保持间隙210。具体而言,对接指状部180的弹力导致自由端214径向向内行进进入保持间隙210。当自由端214承载保持隆起212时,保持隆起212径向向内行进到保持间隙210中。
因为气态波导外表面130在垂直于纵向方向L取向的平面中横截面中是长形的,如上所述,当气态波导118插入附连构件通道178时,气态波导118相对于附连构件172或互补互连构件119沿纵轴125不经历任何实质上的转动。
一旦对接指状部180的自由端214设置在保持间隙210中,偏压构件186的偏压力就会推动滑动件182向前行进到接合位置,由此保持隆起212分别被卡持于第一保持面206和第二保持面208之间。因此,波导互连构件170和互补波导119的固定将防止相对于互补互连件119施加到介电波导120或气态波导118的向后的力导致波导缆线组件138从互补互连件119解除对接。
就此而言,应当理解,波导互连构件170可以通过相对于附连构件172沿向前方向平移波导缆线组件138直到附连构件172被固定于波导互连构件170而被动地固定于附连构件172。具体而言,波导互连构件170可以在附连构件通道178中平移,直到附连构件172以上述方式固定于波导互连构件170。应当理解,当波导互连构件170固定于附连构件172时,波导互连构件170可以经历纯平移并且实质上不围绕纵轴125转动。应当认识到,当波导互连构件170被动地固定于附连构件172时,波导缆线组件138与互补互连构件119对接。
在其他示例中,波导互连构件170可以通过向后拉动滑动件182以将保持间隙210扩大到足以接收附连构件的对接部176的尺寸而主动地固定于附连构件172。一旦对接部176,并且特别是指状部180,被接收在保持间隙210中,滑动件182可以被释放,并且偏压构件186的偏压力可以导致滑动件182向前移动直到指状部被以上述方式卡持在保持间隙210中。应当理解,当波导互连构件170主动固定于附连构件172时,波导互连构件170可以经历纯平移并且关于纵轴125实质上不转动。
当对接部176被卡持在保持间隙210中时,第一保持面206的至少一部分可以1)与对接指状部180的自由端214抵接;2)被在对接指状部180的自由端径向向外设置,以及3)与对接指状部180的自由端径向对准。此外,当保持隆起212被卡持在保持间隙210中时,前凸面216b抵接第二保持面208。因此,滑动件182相对于附连构件172沿向后方向的移动可导致第二保持面208径向向外推动对接指状部180的自由端214。
然而,继续参考图12B,当在滑动件182处于接合位置,分离力被施加于附连构件172和波导互连构件170时,第一保持面206防止指状部180的远端径向向外移动足够的距离,以使得指状部180的远端可以从保持间隙210移除。因此,当附连构件172的对接部176,特别是对接指状部180被卡持在保持间隙210中时,其中滑动件182处于接合位置,第一保持面206和第二保持面208防止当纵向分离力施加到附连构件172和波导互连构件170时,对接部176从保持间隙210移除。偏压构件186的偏压力可以将滑动件182保持在接合位置。因此,互连构件170和波导缆线组件138被固定于附连构件172,并且因此也被固定于凸缘构件135。在一个示例中,滑动件182的接合位置可以沿向后方向与滑动件182的最前位置隔开。或者,滑动件182的接合位置可由滑动件182的最前位置定义。
当波导互连构件170被固定于附连构件172时,附连本体174可径向围绕气态波导118和凸缘构件135的第一端173a可抵接气态波导118的前端。此外,气态波导118的内通道131可以与凸缘通道179沿纵向方向对准,并与凸缘通道179连续。因此,凸缘构件135与波导缆线组件138电连通,以使得电信号可以在波导缆线组件138和凸缘构件135之间传播。
现在参考图12C至图12D,滑动件182可沿向后方向从接合位置到脱离位置移动以将波导互连构件170从互补波导互连件119解除固定。就此而言,滑动件182可称为闩锁,当其固定于互补互连构件119时,可从脱离位置到接合位置移动,并且当其从互补互连件119移除波导互连构件170的固定时,可从接合位置到脱离位置移动。具体而言,用户可以手动抓握滑动件182并向滑动件施加足以克服偏压构件186的偏压力的向后的力。在一个示例中,滑动件182的外表面可以被纹理化以辅助用户抓握滑动件182并施加向后的拉力。在其他示例中,波导互连构件170可以包括从滑动件182延伸的拉片。用户可以抓住拉片并且在拉片上施加向后的拉力,该拉片然后促使滑动件182沿向后方向移动。施加到滑动件182的向后的力可以传递到气态波导118。具体而言,施加到滑动件182的向后的力导致偏压构件186压缩,偏压构件186从而向座182、套箍和气态波导118施加向后的力,座182、套箍和气态波导118都可以可平移地固定于彼此以及介电波导120。
相对于附连构件172施加到气态波导118的向后的力导致第二保持面208将对接指状部180的自由端214径向向外推出保持间隙210。具体而言,前凸面216b被推动沿第二保持面208沿向前方向行进,这径向向外推动对接指状部180的自由端214。然而,如上所述,第一保持面206防止对接指状部180的自由端214径向向外移动。当滑动件182沿向后方向移动至脱离位置时,第一保持面206移动至一位置,以使得可变尺寸的保持间隙210定义足以使前凸面216b沿第二保持面208沿向前方向行进的尺寸,从而将对接指状部180的自由端214推出保持间隙210。因此,介电波导互连件170不再固定于附连构件172,并且因此也不再固定于凸缘135。随着气态波导壁217从附连构件172的附连构件通道178中移除,指状部180或保持隆起212随后沿气态波导外表面130行进,直到波导缆线组件138与附连构件172完全分离。
因此,移除了波导互连构件170至互补互连构件119的固定的施加到滑动件182的向后的力,也可以导致气态波导壁127沿向后方向从附连构件通道178移出。由于向后的力被相对于第二保持面208施加到滑动件182,第二保持面208由气态波导118定义,为了将波导互连构件170从互补波导互连件119解除固定,可以说波导互连构件170可以从互补波导互连件119主动解除固定。然而,可以设想,在一些示例中,滑动件182可以被向后拉到脱离位置,而无需握紧或以其他方式接触波导缆线组件138的除拉片(如果有)外的任何其他位置。因此,仅通过向滑动件182施加力,波导缆线组件138就可以从附连构件172以及因此从互补波导互连件119解除固定并移除。
因为滑动件182可以是横截面为长形的环,如同气态波导118和座184,所以滑动件182被防止关于介电波导120的纵轴125的实质上的转动,其中介电波导120的纵轴125可以由波导缆线组件138的纵轴125界定。因此,滑动件182沿纵向方向L在接合位置和脱离位置之间的平移是纯平移,没有任何实质性的转动,从而辅助将波导互连构件170固定于互补互连构件119。此外,波导互连构件170的任何部分都不相对于互补波导互连件119关于纵轴125实质上转动,从而将波导互连构件170固定于互补波导互连件119,或从互补波导互连件119解除固定。可以认识到,取决于制造公差,并且由于扭摆等因素,波导互连构件170及其部件可能经历相对于互补互连构件关于纵轴125的某种程度的转动,但没有相对于互补互连构件119的实质上的转动。即,波导互连构件170及其部件(以及因此介电波导120和气态波导118及其部件)当选择性地固定于互补互连构件119并且从互补互连构件119解除固定时,经历相对于互补互连构件119围绕纵轴125的不超过5度的转动,包括无转动。
应当理解,滑动件182的向前方向的行进可以称为第一方向或接合方向,并且滑动件18e的向后方向的行进可以称为第二方向或脱离方向,第二方向或脱离方向与第一方向或接合方向相反。就此而言,设想了其他示例,其中接合方向是向后方向,并且脱离方向是向前方向。然而,沿向后方向的接合方向可能是特别有益的,因为沿向后方向握紧和移动滑动件182也会在波导互连构件170上施加向后的力,这导致当滑动件已移动到脱离位置时,互连构件170从附连构件172移除。
应当理解,虽然对接部176已经被描述为具有对接指状部180和保持隆起212,但是可以根据任何合适的替代实施例来设置对接部176。因此,以上关于弹簧指状部和保持隆起的描述可同样适用于对接部176,除非另有说明。因此,对接指状部180的自由端214也可被称为对接部176的自由端或远端。
现在参考图13A至图13B,虽然在上述一个示例中,附连构件172可以附连到凸缘构件,附连构件172可以附连到任何合适的替代互连构件119,附连构件172可以替代地终止于基板218,从而使介电波导120与该基板电连通。具体而言,例如,如果附连构件172延伸进入或贯穿基板218的开口,则终端构件123可以安装于基板219的第二侧面219b以封闭附连构件通道178的前端。在一个示例中,基板218可被设置为印刷电路板(PCB)。
在图14A至图14B所示的其他示例中,附连构件172可以安装于基板218的第一侧面219a,并且可以进一步安装于第二板附连构件220,第二板附连构件220安装于基板的与第一侧面219a相对的第二侧面219b。第一侧面219a可定义基板218的后侧面,并且第二侧面219b可定义基板218的前侧面。因此,第一侧面219a和第二侧面219b可沿纵向方向彼此相对。第二板附连构件220包括第二附连本体222和贯穿第二附连本体222延伸的通道224。第二附连本体222可以由金属或任何合适的导电材料制成,例如消散材料。因此,通道224可以定义空气波导。第二板附连构件220可以安装于具有第二互连件本体228和贯穿第二互连件本体228延伸的第二互连件通道230的第二互连构件226。第二互连件本体228可以是金属的或由任何合适的替代导电材料制成,例如导电消散材料。因此,第二互连件通道可以定义第二互连件空气波导。第二互连件通道230可沿纵向方向与第二附连本体222的通道224对准,通道224又与沿纵向方向贯穿基板218延伸的开口以及气态波导118的波导内通道131对准(见图12B)。此外,基板218的第一侧面219a可以抵接气态波导118的前端,如上文关于凸缘构件135所述(参见图12B)。应当理解,所有通道都可以根据需要定义上述长形横截面形状或任何合适的替代形状。
如图11A至图14B所示,包括附连构件220的互补互连构件119可被设置为竖直互连构件,其沿纵向方向传播来自介电波导120的电信号。或者,现在参考图15A至图15B,互补互连构件119可被设置为直角附连构件232,其沿纵向方向L接收来自波导缆线组件138的电信号,并沿垂直于纵向方向L的方向路由(routes)电信号。例如,互补直角附连构件232可以沿横向方向T路由电信号。
直角附连构件232可定义直角附连本体234和从直角附连本体234伸出的对接部236。对接部236可包括至少一个对接指状部180,例如多个对接指状部180,如上所述。因此,对接指状部180可包括保持隆起212,如上所述。波导互连构件170可以如上文关于图11A至图12D的竖直附连构件172所述,从直角附连构件232的对接部236固定和释放。气态波导118可以延伸到附连构件通道178中直到气态波导壁127抵接直角附连本体234的肩部173,以使得波导内通道131与附连构件通道178沿纵向方向对准。此外,波导内通道131可以与附连构件通道178连续。因此,直角附连构件232可以与波导缆线组件138电连通,以使得电信号可以在波导缆线组件138和直角附连构件232之间传播。
直角附连本体234可以定义安装部235,安装部235被设置为以上述方式安装于基板218的第一侧面219a。然而,如图15A至图15B所示,基板218的第一侧面219a与第二侧面219b可沿垂直于纵向方向L的方向彼此相对。例如,基板218的第一侧面219a与第二侧面219b可沿横向方向T彼此相对。此外,在一些示例中,直角附连本体234可以终止于基板218。直角附连本体234可以包括导电天线238,其延伸贯穿安装部235并且进入附连构件通道178,附连构件通道178贯穿直角附连本体234延伸。因此,导电天线238可以接收从波导缆线组件138传播并进入附连构件通道178的信号。导电天线238可以安装于互补电设备上,例如安装于基板118的电连接器,或者可以直接安装于基板218,特别是可以安装于基板219a的第一侧面219a。如果需要,天线238可以被介电体包围,并且附连到该介电体。基板218然后可以根据需要路由电信号。在一个示例中,一对波导缆线组件138可以固定于以上述方式安装于共用基板的直角附连构件。共用基板可以在两个直角附连构件之间路由电信号,以便将该两个波导缆线组件相互电连通。
虽然已经结合一个示例描述了波导互连构件170,但是应当理解,根据任何合适的替代实施例,波导缆线组件138可以包括波导互连构件。例如,现在将参考图16A至图16E描述被设置为与互补互连构件252对接的波导互连构件250的另一示例。从下面的描述中可以理解,波导互连构件可以被设置为在接合位置和脱离位置之间移动,同时沿纵向方向进行纯平移,并且因此相对于互补互连构件119关于纵轴125实质上不转动。互补互连构件252可以基本上被设置为上述类型的附连构件172。虽然互补互连构件252可被设置为如图所示的直角互连构件,但互补互连构件252可替代地以上述方式设置为竖直互连构件。在其他示例中,互补互连构件252可以以上述方式设置为凸缘构件。
现在参考图16C,波导互连构件250可以包括围绕介电波导120的套箍254,并且被设置为附连到介电外护套68。如上文关于套箍194所述(图12A),套箍254可以粘合地附连到介电护套68。替代地或附加地,收缩封装件可以在套箍254和介电护套68上方延伸,以便将套箍254附连到介电护套68。任何合适的附连构件可替代地将套箍254附连至介电护套68。因此,套箍254可定义张紧力释放构件,其以上述方式为介电波导提供张紧力释放。介电护套68可以在与套箍254径向对准的位置处终止。屏蔽件56在介电护套68的前方延伸。波导缆线组件138还包括气态波导壁256,气态波导壁256在护套的前端上方延伸并接触护套的前端56。气态波导壁256从屏蔽件56向前延伸到经过介电体65的端部122的位置。气态波导壁256可以定义从介电体65向前延伸的波导内通道257。气态波导壁256可以定义上文关于气态波导壁127所述的过渡轮廓。或者,定义波导内通道257的气态波导壁256的内表面可以沿纵向方向L延伸。如上所述,波导内通道257的横截面可以具有长形形状。
套箍254可进一步定义底座260与套箍254一体的径向外座面258。座260可进一步定义肩部,该肩部定义后止动面262。止动面262可面向向前方向。波导互连构件250还可定义可沿纵向方向L在接合位置和脱离位置之间移动的滑动件264。如上所述,滑动件264包括抵接壁256和从抵接壁256向后延伸的突起或领圈266。虽然下文以领圈266为例描述,但是应当理解,突起可以根据需要采用任何合适的替代设置。因此,除非另有说明,领圈266的描述可以以相同的效力应用于突起。当滑动件264处于其最后位置时,领圈266可被设置为抵接后止动面262。因此,滑动件264可以沿向后方向平移,直到领圈266的面向后方的表面抵接后止动面262。
波导互连构件250还可包括偏压构件286,其沿向前方向偏压滑动件264。具体而言,偏压构件286可被设置为螺旋弹簧、弹性体或任何合适的替代构件,其被设置为向滑动件264施加偏压力,该偏压力推动滑动件264沿向前方向平移。偏压构件268可在领圈266与气态波导壁256的径向外表面259之间的径向空隙中延伸。偏压构件264可沿向前方向从座260到滑动件264延伸。在一个示例中,波导互连构件250可以包括一对偏压构件286。偏压构件286可以彼此径向相对。或者,如图17所示,偏压构件286可以是围绕介电波导120的环形偏压构件。
波导互连构件250可以在滑动件264和气态波导壁256之间定义尺寸可变空隙270(见图16D)。具体地,滑动件264定义第一保持面272,并且气态波导壁256定义第二保持面274。尺寸可变空隙270可以从第一保持面272到第二保持面274延伸。因此,应当理解,第一保持面274可以部分地定义可变尺寸的保持间隙210。第一保持面272可以随着其沿向前方向延伸而沿径向向外方向张开。第一保持面272可以由抵接壁256定义。第二保持面274可以随着其沿向前方向延伸而沿径向向外方向张开。气态波导壁256的径向外表面259与第一保持面272和第二保持面274共同定义袋部276(见图16D)。
波导互连构件250还可包括锁闩280,其可从闩锁位置移动到解锁位置。锁闩280可被设置为圆柱形销或任何合适的替代形状的锁闩280。在操作期间,当滑动件沿向前方向平移到接合位置时,滑动件264相应地使锁闩280重回闩锁位置。当滑动件264从接合位置平移到脱离位置时,滑动件264使锁闩280从闩锁位置重回解锁位置。锁闩280被设置为当处于闩锁位置时,与互补互连构件252干涉,从而防止互补互连构件252从波导缆线组件138分离。因此,当锁闩280处于闩锁位置时,波导缆线组件138被固定于互补互连构件252。当锁闩280移动到解锁位置时,干涉被移除,从而允许波导缆线组件138与互补互连构件252解除对接并分离。
滑动件264还可以定义推面278,该推面面向向后方向并且可以随着它沿向后方向延伸而径向向外张开。推面278可以与第一保持面272向前间隔开。此外,推面278可以设置在袋部276的前方。闩锁280可以被卡持在第一保持面272和推面278之间,以使得闩锁280沿向前方向的平移导致第一保持面272向闩锁280施加力,该力推动闩锁280沿向前方向移动,并且闩锁沿向后方向的平移导致推面278向闩锁280施加力,该力推动闩锁280沿向后方向移动。
现在特别参考图16D,气态波导壁256沿向前方向插入附连构件通道178中,直到固定指状部275移动到固定位置,在该固定位置中,滑动件264到接合位置的移动将波导互连构件250固定于附连构件172。除至少一个弹簧指状部,附连构件172的对接部176可以包括可以定义固定表面282的至少一个固定指状部275。固定表面282可以在其沿向后方向延伸时径向向内张开。当气态波导壁256插入附连构件通道178中时,没有足够的径向空隙用于将闩锁280插入固定指状部275的径向外表面和附连构件172的对接部176的内表面之间。
一旦气态波导壁256已完全插入附连构件通道178中,固定表面282就与第二保持面274间隔开足够的距离。因此,偏压构件286向滑动件264施加偏压,使其沿向前方向相对于互补互锁构件252平移。因此,第一保持面272沿向前方向相对于互补互连构件252驱动锁闩280,从而导致锁闩280沿第二保持面274行进。第二保持面274是张开的或坡面的,以使得锁闩280在其沿第二保持面274沿向前方向行进时径向向外移动,直到锁闩280处于闩锁位置。具体而言,锁闩280与固定表面282干涉并且防止固定表面沿向前方向相对于波导互连构件250行进。因此,干涉防止互补互连构件250构件252解除对接并且防止与互补互连构件252分离。从偏压构件286施加到滑动件264上的力向前推动滑动件264以将锁闩280保持在闩锁位置。当波导缆线组件138与互补互连构件252对接时,内通道257与附连构件通道178沿纵向方向L对准,并且还与附连构件通道178连续。
现在参考图16E,当期望将波导缆线组件138从互补互连构件252解除对接时,滑动件264沿向后方向克服偏压构件286的向前的偏压力平移。当滑动件264沿向后方向平移时,推面278驱动锁闩280沿第二保持面274向后移动。因为第二保持面274在其沿向后方向延伸时径向向内收缩,锁闩280沿向后方向的移动使锁闩280沿第二保持面274行进并进入袋部276。一旦闩锁280处于袋部276中,锁闩280从与固定表面282的干涉中移除。因此,互补互连构件252和波导互连构件250可以相互分离,从而将波导缆线组件138从互补互连构件252解除对接。然后将气态波导壁256从附连构件通道178移除。可以握住滑动件264以便沿向后方向手动拉动滑动件,或者拉片可以以上述方式从滑动件264延伸。
应当理解,上述波导互连构件250和波导互连构件170在内部或外部均无螺纹,并且不经历关于纵轴125的实质性转动以将波导互连构件固定至互补互连构件,或将波导互连构件从互补互连构件解除固定。此外,波导互连构件250和波导互连构件170中的每一者沿三个垂直方向,例如纵向方向L、侧向方向A,以及横向方向T,具有比上面关于图9描述的WR15类型的凸缘构件小的外部占用区。
现在参考图17,互补互连构件119可以根据需要以上述方式与任何合适的互补电设备电连通。具体而言,由互补互连构件119定义的附连构件可被设置为如上所述的直角附连构件232。直角附连构件可包括如上所述的固定指状部275,但可被设置为沿垂直于纵向方向L的方向传导波导缆线组件138的电信号。例如,直角附连构件232可沿横向方向T路由电信号。
直角附连构件232可定义直角附连本体234和包括固定表面282的对接部236。因此,波导互连构件250可固定并从直角附连构件232的对接部236释放,如上文关于图16A至图16E的竖直附连构件172所述。气态波导的波导内通道可以与附连构件通道178对准并连续。因此,直角附连构件232可以被与波导缆线组件138电连通,以使得电信号可以在波导缆线组件138和直角附连构件232之间传输。直角附连本体234可以定义安装部235,安装部235被设置为安装于互补电设备。互补设备可以以上述方式设置为基板或任何合适的替代互补电设备。在一个示例中,互补电设备可以被设置为电连接器271。
电连接器271可包括连接器壳体273,连接器壳体273支承导电天线238,导电天线238贯穿安装部235延伸并进入附连构件通道178,附连构件通道178贯穿直角附连本体234延伸。因此,导电天线238天线238可以接收从波导缆线组件138传播并进入附连构件通道178的电信号。天线238与直角附连构件232电连通,直角附连构件232又与介电波导组件120电连通。因此,天线128与介电波导组件120电连通。
在另一示例中,连接器壳体273可以与直角附连本体234一体,以使得直角附连构件232包括天线238。导电天线238可以安装于基板218上,并且特别可以安装于基板219a的第一侧面219a。然后基板218可以根据需要路由电信号。在一个示例中,一对波导缆线组件138可以固定于以上述方式安装于共用基板的直角附连构件。共用基板可以在两个直角附连构件之间路由电信号,以便将两个波导缆线组件相互电连通。
现在参考图18A至图18B,波导缆线组件138可包括可由导电材料或非导电材料制成的保持夹290。保持夹290被设置为将波导缆线组件138固定于直角附连构件232。直角附连构件232包括直角附连本体234。直角附连本体234可以由导电材料制成。直角附连构件232可以包括由直角附连本体234支承的导电天线296。可以附连到介电波导120的介电体65的天线296可以被介电体包围。或者,直角附连本体234可以是介电材料。夹290可以将环形壳体190固定于波导屏蔽件56b,并且可以进一步固定直角附连本体234。直角附连本体234可以附连到介电护套68、波导屏蔽件56和环形壳体190。天线296可以以上述方式终止于基板218处。或者,天线296可以连接于对接连接器,而该对接连接器又对接于互补电设备。应当理解,天线可以以上述方式经由直角附连构件232与介电波导120电连通。
参照图19,介电波导120定义第一端和第二端。介电波导120的第一端可以附连到第一波导互连构件170,并且介电波导120的第二端可以以上述方式附连到第二波导互连构件170。因此,第二波导互连构件170可以以上述方式选择性地固定于第二互补波导互连件并且从第二互补波导互连件解除固定。因此,第一端和第二端中的每一者可以分别以上述方式终止于相应的第一气态波导118和第二气态波导118。虽然第二端处的波导互连构件可被设置为上述互连构件170,但第二端处的波导互连构件可替代地被设置为上述互连构件250或根据需要的任何合适的替代互连构件。
应当理解,上述描述仅是对本发明的说明。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情况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设计各种替代和修改。因此,本发明旨在包括落入所附权利要求范围内的所有此类替代、修改和变化。
权利要求书(按照条约第19条的修改)
1.波导缆线组件,包括:
介电波导,包括:
定义自由端的内介电体,所述自由端具有朝向彼此汇聚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
围绕所述内介电体的波导屏蔽件;和
围绕所述波导屏蔽件的介电护套;以及
由所述介电波导支承的波导互连构件,其中所述波导互连构件被设置为通过经历纯平移而选择性地固定于互补波导互连件和从所述互补波导互连件解除固定,其中在纯平移过程中,所述波导互连构件相对于所述互补波导互连件关于所述介电波导的中心纵轴没有实质上的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波导缆线组件,其中所述介电波导沿垂直于所述中心纵轴平面的横截面是长形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波导缆线组件,其中所述介电波导是非矩形的。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波导缆线组件,其中在所述波导互连构件和所述互补波导互连件已经相互对接并相互固定之后,所述波导互连构件相对于所述互补波导互连件不可作实质上的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波导缆线组件,其中所述波导互连构件附连于所述介电波导的第一端,并且所述波导缆线组件还包括附连于所述介电波导的与所述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波导缆线组件,其中所述第二波导互连构件被设置为通过经历相对于所述第二互补互连构件关于所述介电波导的中心纵轴没有实质上的转动的纯平移而固定于第二互补互连构件以及从所述第二互补互连构件解除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波导缆线组件,其中所述波导互连构件被设置为被动地固定于所述互补波导互连件,并且主动地从所述互补波导互连件解除固定。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波导缆线组件,其中施加于所述波导互连构件的使所述波导互连构件从所述互补波导互连件解除固定的力也将所述波导缆线组件从所述互补波导互连件移除。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波导缆线组件,其中所述介电体包括支承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波导缆线组件,其中所述支承件由所述介电体的材料制成。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波导缆线组件,其中所述支承件由不同于所述介电体的材料制成。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波导缆线组件,其中所述波导互连构件包括终止所述介电波导的气态波导的壁。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波导缆线组件,其中所述壁定义沿垂直于气态波导的中心轴线定向的平面的、横截面为非矩形的外表面。
14.波导缆线组件,包括:
介电波导,包括:
定义自由端的内介电体,所述自由端具有朝向彼此汇聚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
围绕所述内介电体的波导屏蔽件;和
围绕所述波导屏蔽件的介电护套;以及
气态波导,所述气态波导包括定义气态内部空隙的壁,所述气态内部空隙接收所述介电波导的所述自由端,其中所述气态波导被设置为与互补互连构件对接,
其中所述壁定义从所述介电波导的第一横截面区到所述互补互连构件的第二横截面区的过渡轮廓,所述过渡轮廓没有尖锐边缘并且没有阶梯状过渡。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波导缆线组件,其中所述内介电体是实心介电体。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波导缆线组件,其中所述内介电体是泡状介电体。
17.根据权利要求14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波导缆线组件,其中所述第二横截面面积大于所述第一横截面面积。
18.根据权利要求14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波导缆线组件,其中所述壁的横截面是长形的。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波导缆线组件,其中所述壁是非矩形的。
20.根据权利要求18至19中任一项所述的波导缆线组件,其中所述壁的横截面为长圆形或椭圆形。
21.根据权利要求14至20中任一项所述的波导缆线组件,其中所述壁包括定义所述气态内部空隙的内表面和与所述内表面相对的外表面,其中所述内表面定义所述过渡轮廓,并且所述外表面的横截面是长形的。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波导缆线组件,其中所述外表面是非矩形的。
23.根据权利要求21至22中任一项所述的波导缆线组件,其中所述外表面的横截面为长圆形或椭圆形。
24.根据权利要求14至23中任一项所述的波导缆线组件,其中所述气态波导定义外宽度和外高度,由此所述外宽度大于所述外高度,并且所述外宽度的范围从约8毫米到约26毫米。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波导缆线组件,其中所述外宽度的范围从约10毫米到约15毫米。
26.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波导缆线组件,其中所述外宽度约为12毫米。
27.根据权利要求14至26中任一项所述的波导缆线组件,其中所述空气波导内的所述过渡轮廓是平滑的,以使得空气波导的内部空气波导壁没有尖锐边缘或阶梯状过渡。
28.根据权利要求14至27中任一项所述的波导缆线组件,其中沿所述壁的外表面的所述过渡轮廓是光滑的,以使得空气波导的空气波导外壁没有尖锐边缘或阶梯状过渡。
29.根据权利要求14至28中任一项所述的波导缆线组件,还包括由所述介电波导支承的波导互连构件,其中所述波导互连构件被设置为通过经历关于所述介电波导的中心纵轴实质上不转动的纯平移而固定于互补互连构件,并且所述波导互连构件还被设置为通过经历关于所述介电波导的中心纵轴实质上不转动的纯平移而从所述互补互连构件解除固定。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波导缆线组件,其中所述波导互连构件包括可在接合位置和脱离位置之间移动的滑动件,由此当所述滑动件处于所述接合位置时,所述波导互连构件固定于所述互补互连构件,并且所述波导互连构件被设置为当所述滑动件处于所述脱离位置时,从所述互补互连构件分离。
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波导缆线组件,其中所述波导互连构件还包括偏压构件,所述偏压构件沿接合方向从所述脱离位置朝向所述接合位置偏压所述滑动件。
32.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波导缆线组件,其中所述偏压构件包括螺旋弹簧。
33.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波导缆线组件,其中所述滑动件定义第一保持表面,所述第一保持表面部分地定义可变尺寸的保持间隙。
34.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波导缆线组件,其中所述滑动件沿所述接合方向的移动减小所述保持间隙的尺寸,并且所述滑动件沿所述脱离方向的移动增加所述保持间隙的尺寸。
35.根据权利要求33至34中任一项所述的波导缆线组件,其中所述可变尺寸的保持间隙进一步由所述气态波导的所述壁的第二保持面定义。
36.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波导缆线组件,其中所述第一保持面和所述第二保持面随着它们沿所述接合方向的延伸而径向向外张开。
37.根据权利要求33至36中任一项所述的波导缆线组件,其中当所述滑动件处于所述脱离位置时,所述尺寸可变空隙被定尺寸为接收所述互补波导互连件的对接部,并且当所述滑动件处于所述接合位置时,所述尺寸可变空隙被定尺寸为卡持所述对接部。
38.数据通信系统,包括:
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波导缆线组件;和
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互补波导互连件,其中所述对接部定义至少一个弹性指状部,所述至少一个弹性指状部被设置为在所述波导互连构件与所述互补波导互连件对接过程中,沿所述壁的外表面行进,并且当所述波导互连构件与所述互补波导互连件对接时,所述指状部被插入所述尺寸可变空隙中。
39.根据权利要求38所述的数据通信系统,其中所述对接部包括保持隆起,所述保持隆起从所述指状部延伸并且被设置为当所述滑动件处于所述接合位置时,设置在所述保持间隙中。
40.根据权利要求38至39中任一项所述的波导缆线组件,还包括锁闩,所述锁闩可在闩锁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移动,由此当所述锁闩处于所述闩锁位置时,所述锁闩将所述波导互连构件固定于所述互补互连构件,并且当所述锁闩处于所述解锁位置时,波导互连构件可以与所述互补互连构件分离。
41.根据权利要求40所述的波导缆线组件,其中当所述滑动件处于所述接合位置时,所述锁闩被径向向外偏压,并且当所述滑动件处于所述脱离位置时,所述锁闩被径向向内移动。
42.根据权利要求41所述的波导缆线组件,其中当所述滑动件处于所述脱离位置时,所述锁闩被移动到袋部中。
43.根据权利要求42所述的波导缆线组件,其中所述袋部由所述滑动件和所述气态波导的所述壁定义。
44.数据通信系统,包括:
根据权利要求40至43中任一项所述的波导互连构件;和
所述互补互连构件。
45.波导互连构件,所述波导互连构件被设置为将介电波导可释放地固定于互补波导互连件,所述波导互连构件包括:
座,其定义有座面;
滑动件,所述滑动件被设置为沿纵向方向在接合位置和脱离位置之间平移;以及
从所述座面到所述滑动件延伸的偏压构件,其中所述偏压构件向所述滑动件施加偏压力,所述偏压力推动所述滑动件在接合位置行进,
其中所述滑动件定义第一保持表面,所述第一保持表面部分地定义尺寸可变空隙,以使得所述滑动件沿接合方向的平移减小所述尺寸可变空隙的尺寸,并且所述滑动件沿脱离方向的平移增加所述尺寸可变空隙的尺寸。
46.根据权利要求45所述的波导互连构件,其中所述滑动件经历从所述脱离位置到所述接合位置的纯平移,而关于所述介电波导的中心纵轴实质上不转动。
47.根据权利要求46所述的波导互连构件,其中所述滑动件从所述脱离位置到所述接合位置平移而不经历关于所述介电波导的中心纵轴的任何转动。
48.根据权利要求45至47中任一项所述的波导互连构件,其中所述偏压构件包括螺旋弹簧。
49.根据权利要求45至48中任一项所述的波导互连构件,还包括气态波导的壁,所述气态波导被设置为附连到所述介电波导,其中所述壁定义与所述第一保持面配合的第二保持面,从而定义所述尺寸可变空隙。
50.根据权利要求49所述的波导互连构件,其中所述第一保持面从所述第二保持表面沿径向向外方向偏移。
51.根据权利要求49至50中任一项所述的波导互连构件,其中所述第一保持面和所述第二保持面在它们沿所述接合方向延伸时而径向向外张开。
52.根据权利要求51所述的波导互连构件,其中所述第一保持面和所述第二保持面在它们径向向外张开时直向地且线性地延伸。
53.根据权利要求45至52中任一项所述的波导互连构件,其中当所述对接部设置在所述尺寸可变空隙中并且所述滑动件处于所述接合位置时,所述第一保持面干涉所述互补波导互连件的对接部的移除。
54.根据权利要求53所述的波导互连构件,其中当所述滑动件处于所述脱离位置时,所述第一保持面随着所述对接部从所述尺寸可变空隙的可移除被从干涉中移除。
55.根据权利要求53至54中任一项所述的波导互连构件,其中所述第一保持面被设置为当所述滑动件处于所述接合位置时抵接所述对接部。
56.数据通信系统,包括:
根据权利要求45至55中任一项所述的波导互连构件;和
根据权利要求45至55中任一项所述的互补波导互连件。
57.根据权利要求56所述的数据通信系统,其中所述互补波导互连件包括至少一个弹性指状部,所述至少一个弹性指状部被设置为当所述波导互连构件与所述互补波导互连件对接时,插入到所述尺寸可变空隙中。
58.根据权利要求57所述的数据通信系统,其中所述互补波导互连件包括保持隆起,所述保持隆起从所述指状部延伸并被设置为当所述滑动件处于所述接合位置时,设置在所述保持间隙中。
59.根据权利要求56至58中任一项所述的数据通信系统,其中所述互补波导互连件是竖直互连件,所述竖直互连件被设置为安装于印刷电路板,所述印刷电路板在垂直于所述纵向方向的平面中定向。
60.根据权利要求56至58中任一项所述的数据通信系统,其中所述互补波导互连件是直角互连件。
61.根据权利要求56至58中任一项所述的数据通信系统,其中所述互补波导互连件包括天线,当所述介电波导固定于所述互补波导互连件时,所述天线与所述介电波导电连通。
62.根据权利要求61所述的波导互连构件,还包括可在闩锁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移动的闩锁,由此当所述闩锁处于所述闩锁位置时,所述闩锁将所述波导互连构件固定于所述互补互连构件,并且当所述闩锁处于所述解锁位置时,波导互连构件可与所述互补互连构件分离。
63.根据权利要求62所述的波导互连构件,其中当所述滑动件处于所述接合位置时,所述闩锁被径向偏压远离袋部,并且当所述滑动件处于所述脱离位置时,所述闩锁径向向内移动到所述袋部中。
64.根据权利要求63所述的波导互连构件,其中所述袋部由所述滑动件和所述气态波导的所述壁定义。
65.数据通信系统,包括:
根据权利要求62至64中任一项所述的波导互连构件;和
所述互补波导互连件。
66.用于无线射频传输的凸缘构件,所述凸缘构件包括:
定义第一端和与所述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的凸缘构件本体,
其中所述凸缘构件定义从所述第一端到所述第二端延伸的通道,所述通道定义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具有比所述第二部分大的横截面积。
67.根据权利要求66所述的凸缘构件,其中所述第一部分具有非矩形横截面形状。
68.根据权利要求67所述的凸缘构件,其中所述第一部分具有狗骨横截面形状。
69.根据权利要求66至68中任一项所述的凸缘构件,其中所述通道的所述第二部分是矩形的。
70.根据权利要求66至69中任一项所述的凸缘构件,其中所述凸缘构件本体在从所述第一部分到所述第二部分的过渡处定义内表面,其中所述过渡面向所述第一端,并且所述第一部分从所述第一端到所述内表面161延伸。
71.根据权利要求66至70中任一项所述的凸缘构件,其中所述凸缘构件本体由导电材料制成。
72.数据通信系统,包括:
介电波导缆线部件;和
互补互连件,所述互补互连件被设置为对接于所述波导缆线组件,其中所述互补互连件包括天线,当所述互补互连件被对接于所述波导缆线组件时,所述天线与所述波导缆线组件电连通。
73.根据权利要求72所述的数据通信系统,还包括夹,其中所述夹由导电材料或非导电材料制成。
74.根据权利要求72至73中任一项所述的数据通信系统,其中所述互补互连件包括由导电材料制成的直角本体。
75.根据权利要求72至74中任一项所述的数据通信系统,其中所述天线是导电的。
76.根据权利要求75所述的数据通信系统,其中所述天线附连于介电体。
77.根据权利要求72至76中任一项所述的数据通信系统,还包括环形壳体。
78.根据权利要求77所述的数据通信系统,其中所述介电波导缆线组件包括围绕介电体的波导屏蔽件。
79.根据权利要求78所述的数据通信系统,其中所述环形壳体连接于所述夹。
80.根据权利要求78至79中任一项所述的介电波导缆线组件,其中所述环形壳体连接于波导屏蔽件。
81.根据权利要求77至80中任一项所述的介电波导缆线组件,其中所述环形壳体连接于直角壳体。
82.电连接器,包括:
连接器壳体,和
天线,所述天线被设置为与介电波导电连通。
83.根据权利要求8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中所述天线被介电体围绕。
84.根据权利要求82至8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其中所述天线被设置为当所述天线与第二天线均安装于共用基板时,与所述第二天线电连通。
85.柔性无线射频波导,所述柔性无线射频波导在约40GHz至140GHz之间操作,其中回波损耗为-25dB或更好。
86.柔性无线射频波导,所述柔性无线射频波导附连于非螺纹波导互连件。
87.柔性介电波导,所述柔性介电波导被设置为附连于波导互连构件,其中所述波导互连构件被设置为固定于互补波导互连件,而相对于所述互补波导互连件不经历实质上的转动,并且其中所述波导互连构件具有比WR15外波导互连件小的外部占用区。
88.根据权利要求87所述的柔性介电波导,其中相对于三个垂直方向中的每一者,所述波导互连构件具有比WR15外波导互连件小的外部占用区。
89.波导互连构件,所述波导互连构件被设置为将介电波导可释放地固定于互补波导互连件,所述波导互连构件包括:
气态波导壁,所述气态波导壁定义气态波导内表面和与所述气态波导内表面相对的气态波导外表面,其中所述气态波导内表面定义波导内通道,
其中所述外部气态波导具有范围从约8毫米到约26毫米的外部宽度。
90.根据权利要求89所述的波导互连构件,其中所述外部宽度约为12毫米。
91.根据权利要求89所述的波导互连构件,其中所述外部宽度约为8毫米。
92.根据权利要求89所述的波导互连构件,其中所述气态波导壁定义从所述介电波导到所述互补互连构件的过渡轮廓,所述过渡轮廓没有尖锐边缘并且没有阶梯状过渡。
93.根据权利要求89所述的波导互连构件,其中所述波导内通道包含介电材料。
94.根据权利要求93所述的波导互连构件,其中所述介电材料包括气体。
95.根据权利要求89所述的波导互连构件,其中所述波导壁是金属的。
96.根据权利要求89所述的波导互连构件,其中所述波导壁包括导电消散材料。
97.根据权利要求89至96中任一项所述的波导互连构件,包括内波导互连件和外波导互连件。
98.根据权利要求97所述的波导互连构件,其中所述内波导互连件定义所述气态波导壁,并且所述外波导互连件可相对于所述内波导互连件转动。
99.根据权利要求98所述的波导互连构件,其中所述外波导互连件具有螺纹,以便螺纹附连到所述互补互连构件。
100.根据权利要求98所述的波导互连构件,其中,所述外波导互连件具有内螺纹。
101.介电波导管缆线组件,包括介电波导和根据权利要求89所述的波导互连构件。
102.具有外螺纹的凸缘构件,其中根据权利要求97所述的外波导互连件具有内螺纹,以便螺纹连接于所述凸缘构件的外螺纹。

Claims (88)

1.波导缆线组件,包括:
介电波导,包括:
定义自由端的内介电体,所述自由端具有朝向彼此汇聚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
围绕所述内介电体的波导屏蔽件;和
围绕所述波导屏蔽件的介电护套;以及
由所述介电波导支承的波导互连构件,其中所述波导互连构件被设置为通过经历纯平移而选择性地固定于互补波导互连件和从所述互补波导互连件解除固定,其中在纯平移过程中,所述波导互连构件相对于所述互补波导互连件关于所述介电波导的中心纵轴没有实质上的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波导缆线组件,其中所述介电波导沿垂直于所述中心纵轴平面的横截面是长形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波导缆线组件,其中所述介电波导是非矩形的。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波导缆线组件,其中在所述波导互连构件和所述互补波导互连件已经相互对接并相互固定之后,所述波导互连构件相对于所述互补波导互连件不可作实质上的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波导缆线组件,其中所述波导互连构件附连于所述介电波导的第一端,并且所述波导缆线组件还包括附连于所述介电波导的与所述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波导缆线组件,其中所述第二波导互连构件被设置为通过经历相对于所述第二互补互连构件关于所述介电波导的中心纵轴没有实质上的转动的纯平移而固定于第二互补互连构件以及从所述第二互补互连构件解除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波导缆线组件,其中所述波导互连构件被设置为被动地固定于所述互补波导互连件,并且主动地从所述互补波导互连件解除固定。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波导缆线组件,其中施加于所述波导互连构件的使所述波导互连构件从所述互补波导互连件解除固定的力也将所述波导缆线组件从所述互补波导互连件移除。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波导缆线组件,其中所述介电体包括支承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波导缆线组件,其中所述支承件由所述介电体的材料制成。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波导缆线组件,其中所述支承件由不同于所述介电体的材料制成。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波导缆线组件,其中所述波导互连构件包括终止所述介电波导的气态波导的壁。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波导缆线组件,其中所述壁定义沿垂直于气态波导的中心轴线定向的平面的、横截面为非矩形的外表面。
14.波导缆线组件,包括:
介电波导,包括:
定义自由端的内介电体,所述自由端具有朝向彼此汇聚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
围绕所述内介电体的波导屏蔽件;和
围绕所述波导屏蔽件的介电护套;以及
气态波导,所述气态波导包括定义气态内部空隙的壁,所述气态内部空隙接收所述介电波导的所述自由端,其中所述气态波导被设置为与互补互连构件对接,
其中所述壁定义从所述介电波导的第一横截面区到所述互补互连构件的第二横截面区的过渡轮廓,所述过渡轮廓没有尖锐边缘并且没有阶梯状过渡。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波导缆线组件,其中所述内介电体是实心介电体。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波导缆线组件,其中所述内介电体是泡状介电体。
17.根据权利要求14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波导缆线组件,其中所述第二横截面面积大于所述第一横截面面积。
18.根据权利要求14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波导缆线组件,其中所述壁的横截面是长形的。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波导缆线组件,其中所述壁是非矩形的。
20.根据权利要求18至19中任一项所述的波导缆线组件,其中所述壁的横截面为长圆形或椭圆形。
21.根据权利要求14至20中任一项所述的波导缆线组件,其中所述壁包括定义所述气态内部空隙的内表面和与所述内表面相对的外表面,其中所述内表面定义所述过渡轮廓,并且所述外表面的横截面是长形的。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波导缆线组件,其中所述外表面是非矩形的。
23.根据权利要求21至22中任一项所述的波导缆线组件,其中所述外表面的横截面为长圆形或椭圆形。
24.根据权利要求14至23中任一项所述的波导缆线组件,其中所述气态波导定义外宽度和外高度,由此所述外宽度大于所述外高度,并且所述外宽度的范围从约8毫米到约26毫米。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波导缆线组件,其中所述外宽度的范围从约10毫米到约15毫米。
26.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波导缆线组件,其中所述外宽度约为12毫米。
27.根据权利要求14至26中任一项所述的波导缆线组件,其中所述空气波导内的所述过渡轮廓是平滑的,以使得空气波导的内部空气波导壁没有尖锐边缘或阶梯状过渡。
28.根据权利要求14至27中任一项所述的波导缆线组件,其中沿所述壁的外表面的所述过渡轮廓是光滑的,以使得空气波导的空气波导外壁没有尖锐边缘或阶梯状过渡。
29.根据权利要求14至28中任一项所述的波导缆线组件,还包括由所述介电波导支承的波导互连构件,其中所述波导互连构件被设置为通过经历关于所述介电波导的中心纵轴实质上不转动的纯平移而固定于互补互连构件,并且所述波导互连构件还被设置为通过经历关于所述介电波导的中心纵轴实质上不转动的纯平移而从所述互补互连构件解除固定。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波导缆线组件,其中所述波导互连构件包括可在接合位置和脱离位置之间移动的滑动件,由此当所述滑动件处于所述接合位置时,所述波导互连构件固定于所述互补互连构件,并且所述波导互连构件被设置为当所述滑动件处于所述脱离位置时,从所述互补互连构件分离。
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波导缆线组件,其中所述波导互连构件还包括偏压构件,所述偏压构件沿接合方向从所述脱离位置朝向所述接合位置偏压所述滑动件。
32.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波导缆线组件,其中所述偏压构件包括螺旋弹簧。
33.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波导缆线组件,其中所述滑动件定义第一保持表面,所述第一保持表面部分地定义可变尺寸的保持间隙。
34.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波导缆线组件,其中所述滑动件沿所述接合方向的移动减小所述保持间隙的尺寸,并且所述滑动件沿所述脱离方向的移动增加所述保持间隙的尺寸。
35.根据权利要求33至34中任一项所述的波导缆线组件,其中所述可变尺寸的保持间隙进一步由所述气态波导的所述壁的第二保持面定义。
36.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波导缆线组件,其中所述第一保持面和所述第二保持面随着它们沿所述接合方向的延伸而径向向外张开。
37.根据权利要求33至36中任一项所述的波导缆线组件,其中当所述滑动件处于所述脱离位置时,所述尺寸可变空隙被定尺寸为接收所述互补波导互连件的对接部,并且当所述滑动件处于所述接合位置时,所述尺寸可变空隙被定尺寸为卡持所述对接部。
38.数据通信系统,包括:
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波导缆线组件;和
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互补波导互连件,其中所述对接部定义至少一个弹性指状部,所述至少一个弹性指状部被设置为在所述波导互连构件与所述互补波导互连件对接过程中,沿所述壁的外表面行进,并且当所述波导互连构件与所述互补波导互连件对接时,所述指状部被插入所述尺寸可变空隙中。
39.根据权利要求38所述的数据通信系统,其中所述对接部包括保持隆起,所述保持隆起从所述指状部延伸并且被设置为当所述滑动件处于所述接合位置时,设置在所述保持间隙中。
40.根据权利要求38至39中任一项所述的波导缆线组件,还包括锁闩,所述锁闩可在闩锁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移动,由此当所述锁闩处于所述闩锁位置时,所述锁闩将所述波导互连构件固定于所述互补互连构件,并且当所述锁闩处于所述解锁位置时,波导互连构件可以与所述互补互连构件分离。
41.根据权利要求40所述的波导缆线组件,其中当所述滑动件处于所述接合位置时,所述锁闩被径向向外偏压,并且当所述滑动件处于所述脱离位置时,所述锁闩被径向向内移动。
42.根据权利要求41所述的波导缆线组件,其中当所述滑动件处于所述脱离位置时,所述锁闩被移动到袋部中。
43.根据权利要求42所述的波导缆线组件,其中所述袋部由所述滑动件和所述气态波导的所述壁定义。
44.数据通信系统,包括:
根据权利要求40至43中任一项所述的波导互连构件;和
所述互补互连构件。
45.波导互连构件,所述波导互连构件被设置为将介电波导可释放地固定于互补波导互连件,所述波导互连构件包括:
座,其定义有座面;
滑动件,所述滑动件被设置为沿纵向方向在接合位置和脱离位置之间平移;以及
从所述座面到所述滑动件延伸的偏压构件,其中所述偏压构件向所述滑动件施加偏压力,所述偏压力推动所述滑动件在接合位置行进,
其中所述滑动件定义第一保持表面,所述第一保持表面部分地定义尺寸可变空隙,以使得所述滑动件沿接合方向的平移减小所述尺寸可变空隙的尺寸,并且所述滑动件沿脱离方向的平移增加所述尺寸可变空隙的尺寸。
46.根据权利要求45所述的波导互连构件,其中所述滑动件经历从所述脱离位置到所述接合位置的纯平移,而关于所述介电波导的中心纵轴实质上不转动。
47.根据权利要求46所述的波导互连构件,其中所述滑动件从所述脱离位置到所述接合位置平移而不经历关于所述介电波导的中心纵轴的任何转动。
48.根据权利要求45至47中任一项所述的波导互连构件,其中所述偏压构件包括螺旋弹簧。
49.根据权利要求45至48中任一项所述的波导互连构件,还包括气态波导的壁,所述气态波导被设置为附连到所述介电波导,其中所述壁定义与所述第一保持面配合的第二保持面,从而定义所述尺寸可变空隙。
50.根据权利要求49所述的波导互连构件,其中所述第一保持面从所述第二保持表面沿径向向外方向偏移。
51.根据权利要求49至50中任一项所述的波导互连构件,其中所述第一保持面和所述第二保持面在它们沿所述接合方向延伸时而径向向外张开。
52.根据权利要求51所述的波导互连构件,其中所述第一保持面和所述第二保持面在它们径向向外张开时直向地且线性地延伸。
53.根据权利要求45至52中任一项所述的波导互连构件,其中当所述对接部设置在所述尺寸可变空隙中并且所述滑动件处于所述接合位置时,所述第一保持面干涉所述互补波导互连件的对接部的移除。
54.根据权利要求53所述的波导互连构件,其中当所述滑动件处于所述脱离位置时,所述第一保持面随着所述对接部从所述尺寸可变空隙的可移除被从干涉中移除。
55.根据权利要求53至54中任一项所述的波导互连构件,其中所述第一保持面被设置为当所述滑动件处于所述接合位置时抵接所述对接部。
56.数据通信系统,包括:
根据权利要求45至55中任一项所述的波导互连构件;和
根据权利要求45至55中任一项所述的互补波导互连件。
57.根据权利要求56所述的数据通信系统,其中所述互补波导互连件包括至少一个弹性指状部,所述至少一个弹性指状部被设置为当所述波导互连构件与所述互补波导互连件对接时,插入到所述尺寸可变空隙中。
58.根据权利要求57所述的数据通信系统,其中所述互补波导互连件包括保持隆起,所述保持隆起从所述指状部延伸并被设置为当所述滑动件处于所述接合位置时,设置在所述保持间隙中。
59.根据权利要求56至58中任一项所述的数据通信系统,其中所述互补波导互连件是竖直互连件,所述竖直互连件被设置为安装于印刷电路板,所述印刷电路板在垂直于所述纵向方向的平面中定向。
60.根据权利要求56至58中任一项所述的数据通信系统,其中所述互补波导互连件是直角互连件。
61.根据权利要求56至58中任一项所述的数据通信系统,其中所述互补波导互连件包括天线,当所述介电波导固定于所述互补波导互连件时,所述天线与所述介电波导电连通。
62.根据权利要求61所述的波导互连构件,还包括可在闩锁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移动的闩锁,由此当所述闩锁处于所述闩锁位置时,所述闩锁将所述波导互连构件固定于所述互补互连构件,并且当所述闩锁处于所述解锁位置时,波导互连构件可与所述互补互连构件分离。
63.根据权利要求62所述的波导互连构件,其中当所述滑动件处于所述接合位置时,所述闩锁被径向偏压远离袋部,并且当所述滑动件处于所述脱离位置时,所述闩锁径向向内移动到所述袋部中。
64.根据权利要求63所述的波导互连构件,其中所述袋部由所述滑动件和所述气态波导的所述壁定义。
65.数据通信系统,包括:
根据权利要求62至64中任一项所述的波导互连构件;和
所述互补波导互连件。
66.用于无线射频传输的凸缘构件,所述凸缘构件包括:
定义第一端和与所述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的凸缘构件本体,
其中所述凸缘构件定义从所述第一端到所述第二端延伸的通道,所述通道定义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具有比所述第二部分大的横截面积。
67.根据权利要求66所述的凸缘构件,其中所述第一部分具有非矩形横截面形状。
68.根据权利要求67所述的凸缘构件,其中所述第一部分具有狗骨横截面形状。
69.根据权利要求66至68中任一项所述的凸缘构件,其中所述通道的所述第二部分是矩形的。
70.根据权利要求66至69中任一项所述的凸缘构件,其中所述凸缘构件本体在从所述第一部分到所述第二部分的过渡处定义内表面,其中所述过渡面向所述第一端,并且所述第一部分从所述第一端到所述内表面161延伸。
71.根据权利要求66至70中任一项所述的凸缘构件,其中所述凸缘构件本体由导电材料制成。
72.数据通信系统,包括:
介电波导缆线部件;和
互补互连件,所述互补互连件被设置为对接于所述波导缆线组件,其中所述互补互连件包括天线,当所述互补互连件被对接于所述波导缆线组件时,所述天线与所述波导缆线组件电连通。
73.根据权利要求72所述的数据通信系统,还包括夹,其中所述夹由导电材料或非导电材料制成。
74.根据权利要求72至73中任一项所述的数据通信系统,其中所述互补互连件包括由导电材料制成的直角本体。
75.根据权利要求72至74中任一项所述的数据通信系统,其中所述天线是导电的。
76.根据权利要求75所述的数据通信系统,其中所述天线附连于介电体。
77.根据权利要求72至76中任一项所述的数据通信系统,还包括环形壳体。
78.根据权利要求77所述的数据通信系统,其中所述介电波导缆线组件包括围绕介电体的波导屏蔽件。
79.根据权利要求78所述的数据通信系统,其中所述环形壳体连接于所述夹。
80.根据权利要求78至79中任一项所述的介电波导缆线组件,其中所述环形壳体连接于波导屏蔽件。
81.根据权利要求77至80中任一项所述的介电波导缆线组件,其中所述环形壳体连接于直角壳体。
82.电连接器,包括:
连接器壳体,和
天线,所述天线被设置为与介电波导电连通。
83.根据权利要求8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中所述天线被介电体围绕。
84.根据权利要求82至8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其中所述天线被设置为当所述天线与第二天线均安装于共用基板时,与所述第二天线电连通。
85.柔性无线射频波导,所述柔性无线射频波导在约40GHz至140GHz之间操作,其中回波损耗为-25dB或更好。
86.柔性无线射频波导,所述柔性无线射频波导附连于非螺纹波导互连件。
87.柔性介电波导,所述柔性介电波导被设置为附连于波导互连构件,其中所述波导互连构件被设置为固定于互补波导互连件,而相对于所述互补波导互连件不经历实质上的转动,并且其中所述波导互连构件具有比WR15外波导互连件小的外部占用区。
88.根据权利要求87所述的柔性介电波导,其中相对于三个垂直方向中的每一者,所述波导互连构件具有比WR15外波导互连件小的外部占用区。
CN202080050733.XA 2019-05-14 2020-05-14 无线射频波导缆线组件 Pending CN11445084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703308.1A CN116914395A (zh) 2019-05-14 2020-05-14 无线射频波导缆线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962847785P 2019-05-14 2019-05-14
US201962847756P 2019-05-14 2019-05-14
US62/847,785 2019-05-14
US62/847,756 2019-05-14
PCT/US2019/033915 WO2019226987A1 (en) 2018-05-25 2019-05-24 Electrical cable with dielectric foam
USPCT/US2019/033915 2019-05-24
US202062971315P 2020-02-07 2020-02-07
US62/971,315 2020-02-07
US202063004441P 2020-04-02 2020-04-02
US63/004,441 2020-04-02
PCT/US2020/032790 WO2020232192A1 (en) 2019-05-14 2020-05-14 Rf waveguide cable assembly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703308.1A Division CN116914395A (zh) 2019-05-14 2020-05-14 无线射频波导缆线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50849A true CN114450849A (zh) 2022-05-06

Family

ID=73289220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703308.1A Pending CN116914395A (zh) 2019-05-14 2020-05-14 无线射频波导缆线组件
CN202080050733.XA Pending CN114450849A (zh) 2019-05-14 2020-05-14 无线射频波导缆线组件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703308.1A Pending CN116914395A (zh) 2019-05-14 2020-05-14 无线射频波导缆线组件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216581A1 (zh)
CN (2) CN116914395A (zh)
TW (3) TW202111994A (zh)
WO (1) WO202023219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28414B (zh) * 2021-01-27 2022-02-11 波达通信设备(广州)有限公司 波导传输装置及传输系统
CN117859244A (zh) * 2021-06-03 2024-04-09 申泰公司 数据通信线和连接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20186850A1 (en) * 2011-01-24 2012-07-26 Hitachi Cable, Ltd. Differential signal transmission cable
CN105593730A (zh) * 2013-10-03 2016-05-18 富加宜(亚洲)私人有限公司 连接器组件
JP2017147551A (ja) * 2016-02-16 2017-08-24 株式会社雄島試作研究所 テラヘルツ波入出力ポート位置決め機構
WO2018216636A1 (ja) * 2017-05-24 2018-11-29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付き誘電体導波線路
US20190097293A1 (en) * 2018-11-09 2019-03-28 Intel Corporation Multiband waveguide interconnect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148016B2 (en) * 2015-07-14 2018-12-04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communicating utilizing an antenna array
CN108475833A (zh) * 2016-01-20 2018-08-31 索尼公司 连接器模块、通信电路板和电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20186850A1 (en) * 2011-01-24 2012-07-26 Hitachi Cable, Ltd. Differential signal transmission cable
CN105593730A (zh) * 2013-10-03 2016-05-18 富加宜(亚洲)私人有限公司 连接器组件
JP2017147551A (ja) * 2016-02-16 2017-08-24 株式会社雄島試作研究所 テラヘルツ波入出力ポート位置決め機構
WO2018216636A1 (ja) * 2017-05-24 2018-11-29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付き誘電体導波線路
US20190097293A1 (en) * 2018-11-09 2019-03-28 Intel Corporation Multiband waveguide interconnect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404176A (zh) 2024-01-16
TW202404175A (zh) 2024-01-16
CN116914395A (zh) 2023-10-20
TW202111994A (zh) 2021-03-16
US20220216581A1 (en) 2022-07-07
WO2020232192A1 (en) 2020-11-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30215602A1 (en) Electrical cable with dielectric foam
JP6532409B2 (ja) 遮蔽された電気ケーブル
US10373734B2 (en) Shielded electrical ribbon cable with dielectric spacing
KR101929060B1 (ko) 차폐 전기 케이블
US8956184B2 (en) Coaxial cable connector
CN114450849A (zh) 无线射频波导缆线组件
EP3611793B1 (en) Dielectric waveguide line with connector
JP2011086458A (ja) 差動信号用ケーブル及びこれを用いた伝送ケーブル、並びに差動信号用ケーブルの製造方法
JP2015100188A (ja) 冷却ケーブル加工品及びケーブル冷却システム
JP2012009321A (ja) 差動信号伝送用ケーブ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EP3522294A1 (en) Dielectric waveguide line, connection structure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dielectric waveguide line
EP0748510B1 (en) High performance coaxial cable providing high density interface connections and method of making same
EP2777099A1 (en) Capacitively coupled flat conductor connecto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