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442240A - 光连接器线缆及制造光连接器线缆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光连接器线缆及制造光连接器线缆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442240A
CN114442240A CN202111147894.3A CN202111147894A CN114442240A CN 114442240 A CN114442240 A CN 114442240A CN 202111147894 A CN202111147894 A CN 202111147894A CN 114442240 A CN114442240 A CN 11444224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in member
optical
connector cable
optical fibers
optical conne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14789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长崎泰介
横地寿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144422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4224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44Mechanical structures for providing tensile strength and external protection for fibres, e.g. optical transmission cables
    • G02B6/4401Optical cables
    • G02B6/4429Mea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rengthening or protecting the cables
    • G02B6/443Protective covering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36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 G02B6/40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having fibre bundle mating means
    • G02B6/406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having fibre bundle mating means of the ferrule type, connecting a plurality of pairs of ferrul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44Mechanical structures for providing tensile strength and external protection for fibres, e.g. optical transmission cables
    • G02B6/4479Manufacturing methods of optical cables
    • G02B6/4486Protective cover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11/00Communication cables or conductors
    • H01B11/22Cables including at least one electrical conductor together with optical fibr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echanical Coupling Of Light Guides (AREA)
  • Optical Couplings Of Light Guid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光缆、第1树脂部件及第2树脂部件的光连接器线缆。光缆具有多个光纤及覆盖多个光纤的外皮。多个光纤的端部从外皮的端面延伸至外部。第1树脂部件对从外皮的端面延伸至外部的多个光纤的端部进行保持。第2树脂部件将第1树脂部件的至少一部分及外皮的端部一并覆盖。

Description

光连接器线缆及制造光连接器线缆的方法
本申请基于2020年11月6日申请的日本申请第2020-185924号而要求优先权,引用上述日本申请所记载的全部的记载内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连接器线缆及制造光连接器线缆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日本特开2019-200385号公报(JP2019-200385A)公开了光连接器线缆的一个例子。该光连接器线缆具有光缆、金属部件及树脂部件。光缆具有:光纤,其沿X轴方向延伸;抗张力纤维,其沿光纤而设置;以及外皮,其覆盖光纤及抗张力纤维。光纤及抗张力纤维从外皮的一端向外延伸。另外,金属部件具有卷绕构造,该卷绕构造对从外皮的一端向外延伸的抗张力纤维进行卷绕。树脂部件对从外皮的一端向外延伸的光纤及金属部件进行保持,金属部件的卷绕构造埋入树脂部件内。在日本特开2019-078776号公报(JP2019-078776A)公开了光连接器线缆的其他例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光连接器线缆具有光缆、第1树脂部件及第2树脂部件。光缆具有多个光纤及覆盖多个光纤的外皮。多个光纤的端部从外皮的端面延伸至外部。第1树脂部件对从外皮的端面延伸至外部的多个光纤的端部进行保持。第2树脂部件将第1树脂部件的至少一部分及外皮的端部一并覆盖。
本发明的制造光连接器线缆的方法具有如下工序:准备光缆,该光缆具有多个光纤及覆盖多个光纤的外皮,多个光纤的端部从外皮的端面延伸至外部;将从外皮的端面延伸至外部的多个光纤的端部配置于第1模具内;向第1模具内填充成型用树脂,成型出对多个光纤的端部进行保持的第1树脂部件;将第1树脂部件的至少一部分及外皮的端部配置于第2模具内;以及向第2模具内填充成型用树脂,成型出将第1树脂部件的至少一部分及外皮的端部一并覆盖的第2树脂部件。
关于上述及其他的目的、观点及优点,参照以下的附图,根据本发明涉及的实施方式的以下详细说明而变得更好理解。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光连接器线缆的端部的斜视图。
图2是图1所示的光连接器线缆的分解斜视图。
图3是将安装有第1树脂部件及第2树脂部件的光缆的端部放大的斜视图。
图4是将图3所示的斜视图的第2树脂部件用虚线图示,示出了内部构造的图。
图5是表示第1树脂部件的斜视图。
图6是表示第2树脂部件的斜视图。
图7是将第1变形例涉及的光连接器线缆所具有的光缆的端部放大的斜视图。
图8是表示在图7所示的光缆安装的环部件的斜视图。
图9是将第2变形例涉及的光连接器线缆所具有的光缆的端部放大的斜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往的光连接器线缆的树脂部件为了防止光连接器线缆被拉拽时光纤从树脂部件脱出,有时由硬的材料成型。然而,在树脂部件由硬的材料成型的情况下,在光连接器线缆被施加了弯曲时树脂部件不易变形,有可能损伤光缆的外皮或内部的光纤。另一方面,如果为了防止因弯曲导致的损伤而由软的材料成型出树脂部件,则光纤容易从树脂部件脱出。因此,期望能够抑制因拉拽及弯曲导致的光连接器线缆的破损的技术。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抑制因拉拽及弯曲导致的光连接器线缆的破损。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说明]
首先,列举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内容而进行说明。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光连接器线缆具有光缆、第1树脂部件及第2树脂部件。光缆具有多个光纤及将多个光纤覆盖的外皮。多个光纤的端部从外皮的端面延伸至外部。第1树脂部件对从外皮的端面延伸至外部的多个光纤的端部进行保持。第2树脂部件将第1树脂部件的至少一部分及外皮的端部一并覆盖。
在该光连接器线缆,通过将第1树脂部件和第2树脂部件的不同材料组合,由此能够抑制因拉拽及弯曲导致的光连接器线缆的破损。
作为一个实施方式,第2树脂部件的杨氏模量可以小于第1树脂部件的杨氏模量。根据该实施方式,从外皮的端面延伸至外部的多个光纤的端部由杨氏模量大的第1树脂部件保持。由此,即使在光连接器线缆被拉拽的情况下,由于对光纤的端部进行保持的第1树脂部件不易变形,因此光纤也不易从第1树脂部件脱出。另一方面,第1树脂部件的至少一部分及外皮的端部由杨氏模量小的第2树脂部件覆盖。由此,在光连接器线缆被施加了弯曲的情况下,与第1树脂部件相比具有柔软性的、易变形的第2树脂部件与光缆的外皮接触,因此能防止光缆的外皮及在该外皮的内部收容的光纤的损伤。即,将在光缆的端部安装的树脂部件通过杨氏模量不同的多个树脂部件而形成,由此能够抑制因拉拽及弯曲导致的光连接器线缆的破损。
作为一个实施方式,第1树脂部件也可以具有第1筒部,该第1筒部将从外皮的端面延伸至外部的多个光纤的端部覆盖。可以是第1筒部的端面与外皮的端面接触,第2树脂部件具有第2筒部,该第2筒部将第1筒部的端面和外皮的端面的接触部分覆盖。根据该实施方式,不仅是覆盖光纤的第1筒部的端面和外皮的端面进行接触,而且上述端面的接触部分还由第2树脂部件覆盖。由此,能够减小光纤的露出部分,能够防止光纤的损伤。
作为一个实施方式,也可以是第1树脂部件的杨氏模量为250MPa以上而1000MPa以下,第2树脂部件的杨氏模量为10MPa以上而150MPa以下。根据该实施方式,第1树脂部件是杨氏模量较大的、不易变形的树脂部件,因此即使在光连接器线缆被拉拽的情况下,光纤也不易从第1树脂部件脱出。另一方面,第2树脂部件为杨氏模量较小的、具有柔软性的树脂部件,因此在光连接器线缆被施加了弯曲时光缆的外皮及外皮内部的光纤不易损伤。即,能够抑制因拉拽及弯曲导致的光连接器线缆的破损。
作为一个实施方式,可以是第1树脂部件由尼龙树脂构成,第2树脂部件由氯乙烯树脂构成。根据该实施方式,第1树脂部件使用不易变形的尼龙树脂成型,因此在光连接器线缆被拉拽的情况下,光纤不易从第1树脂部件脱出。另一方面,第2树脂部件通常使用与尼龙树脂相比具有柔软性的氯乙烯树脂成型,因此,在光连接器线缆被施加了弯曲时,光缆的外皮及外皮内部的光纤不易损伤。即,能够抑制因拉拽及弯曲导致的光连接器线缆的破损。
作为一个实施方式,光连接器线缆可以还具有将外皮的端部包围的环部件。环部件可以具有朝向外侧凸出的凸部。第2树脂部件可以设置为将凸部覆盖。根据该实施方式,环部件的凸部钩挂于第2树脂部件,能够防止第2树脂部件从外皮的端部脱落。
作为一个实施方式,凸部可以沿环部件的圆周方向而设置多个。根据该实施方式,能够更进一步防止第2树脂部件从外皮的端部脱落。
作为一个实施方式,第2树脂部件可以具有使外皮的表面的一部分露出的孔部。可以在孔部设置粘接部,该粘接部将第2树脂部件和外皮固定。根据该实施方式,第2树脂部件和外皮由粘接部进行固定,因此能够防止第2树脂部件从外皮的端部脱落。
作为一个实施方式,孔部可以沿光缆的延伸方向而设置多个。根据该实施方式,能够将粘接剂设置于多个孔部,能够将第2树脂部件相对于外皮更牢固地进行固定。由此,能够更进一步防止第2树脂部件从外皮的端部脱落。
作为一个实施方式,光缆可以还具有多个电线。多个电线的端部可以从外皮的端面延伸至外部。第1树脂部件可以将多个光纤的端部和多个电线的端部一并保持。根据该实施方式,通过与第2树脂部件相比杨氏模量大的、不易变形的第1树脂部件对电线的端部进行保持。由此,在光连接器线缆被拉拽的情况下,电线不易从第1树脂部件脱出。另一方面,第2树脂部件是与第1树脂部件相比杨氏模量小而具有柔软性的部件,因此能够防止在光连接器线缆被施加了弯曲的情况下在光缆的外皮收容的电线损伤。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制造光连接器线缆的方法具有:准备光缆,该光缆具有多个光纤及覆盖多个光纤的外皮,多个光纤的端部从外皮的端面延伸至外部;将从外皮的端面延伸至外部的多个光纤的端部配置于第1模具内;向第1模具内填充成型用树脂,成型出对多个光纤的端部进行保持的第1树脂部件;将第1树脂部件的至少一部分及外皮的端部配置于第2模具内;以及向第2模具内填充成型用树脂,成型出将第1树脂部件的至少一部分及外皮的端部一并覆盖的第2树脂部件。
在该制造光连接器线缆的方法,在成型出第1树脂部件之后,注塑成型将第1树脂部件的至少一部分及外皮的端部覆盖的第2树脂部件。因此,第2树脂部件密接于第1树脂部件的表面而设置。由此,能够提高光连接器线缆的机械强度。
作为一个实施方式,第2树脂部件的杨氏模量可以小于第1树脂部件的杨氏模量。根据该实施方式,从外皮的端面延伸至外部的多个光纤的端部由杨氏模量大的第1树脂部件进行保持。由此,即使在光连接器线缆被拉拽的情况下,对光纤的端部进行保持的第1树脂部件也不易变形,因此光纤不易从第1树脂部件脱出。另一方面,第1树脂部件的至少一部分及外皮的端部由杨氏模量小的第2树脂部件覆盖。由此,在光连接器线缆被施加了弯曲的情况下,与第1树脂部件相比具有柔软性的、容易变形的第2树脂部件与光缆的外皮接触,因此能防止光缆的外皮及在该外皮的内部收容的光纤的损伤。即,将在光缆的端部安装的树脂部件通过杨氏模量不同的多个树脂部件而形成,由此能够抑制因拉拽及弯曲导致的光连接器线缆的破损。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详细内容]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涉及的光连接器线缆及制造光连接器线缆的方法的具体例进行说明。此外,本发明不受这些例示所限定,而是由权利要求书示出,包含与权利要求书等同的含义以及范围内的所有变更。
参照图1及图2,对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光连接器线缆1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光连接器线缆1的端部的斜视图。图2是图1所示的光连接器线缆1的分解斜视图。光连接器线缆1例如是为了在设备之间对光信号及电信号进行收发而使用的线缆,例如可以是有源光缆(AOC:Active optical cable),也可以是依照USB Type-C的标准的插头尺寸的线缆。
在图1及图2,示出了光连接器线缆1的一端,光连接器线缆1的另一端也可以具有相同的结构,也可以是其他结构。如图1及图2所示,光连接器线缆1具有连接器模块2及光缆10。在以下的说明,将连接器模块2的延伸方向设为方向X,将连接器模块2的宽度方向设为方向Y,将连接器模块2的厚度方向设为方向Z。在本实施方式,方向X、方向Y及方向Z相互正交。另外,有时将光连接器线缆1的前端侧设为前侧、将沿方向X的相反侧设为后侧而进行说明。
连接器模块2是与光缆10的一个端部连接,具有将来自光缆10的光信号变换为电信号而输出至外部、并且将来自外部的电信号变换为光信号而输出至光缆10的功能的模块。连接器模块2具有连接器3、基板4、透镜模块5、收容部件6、7及罩8。
连接器3是具有扁平形状的部件,安装于基板4的端部。连接器3具有能够向在与光连接器线缆1连接的设备设置的承接口插入的大小及形状。从光缆10传送来的光信号通过在基板4上搭载的光电变换元件(未图示)而向电信号进行变换,连接器3将该电信号向外部的设备送出。另外,连接器3将来自外部的设备的电信号向光电变换元件送出。
基板4是搭载各种的光元件及电子元件的板状部件。基板4例如也可以是沿方向Z的厚度为0.2mm以上而1.0mm以下的薄的基板。基板4在俯视观察时形成为大致长方形状,配置为其长度方向沿方向X。基板4的长度方向的宽度例如可以为12mm以上而16mm以下。在基板4的表面及内部也可以设置有用于将IC、电子元件等电连接的各种配线(未图示)。基板4所具有的该配线也可以与光缆10所具有的多个电线进行电连接。
透镜模块5是载置于基板4的板状部件,使光缆10所具有的多个光纤和搭载于基板4上的光电变换元件(未图示)光学地耦合的部件。光电变换元件是对从对应的光纤射入的光、或向对应的光纤射出的光进行光电变换的元件。光电变换元件例如可以为PD(Photodiode)等受光元件、或VCSEL(Vertical Cavity Surface Emitting LASER)等发光元件。光电变换元件设置于在基板4的厚度方向与透镜模块5重叠的位置。从各光纤沿水平方向射出的光在通过透镜模块5所具有的反射镜(未图示)变换为沿垂直方向传输的光之后,向光电变换元件射入。另外,从光电变换元件沿垂直方向射出的光在通过透镜模块5所具有的反射镜变换为沿水平方向传输的光之后,向各光纤射入。透镜模块5中的至少一部分由能够传输光的透明材料(例如,玻璃等)构成。
收容部件6、7是对基板4、透镜模块5及第1树脂部件20等进行收容的壳体部件。收容部件6、7例如可以由SUS(Steel Used Stainless)等金属形成。收容部件6、7以将基板4从上侧及下侧分别夹入的方式设置。收容部件6具有沿方向X延伸的一对侧壁6a、6b。一对侧壁6a、6b在方向Y相互相对。收容部件7与收容部件6同样地,具有沿方向X延伸的一对侧壁7a、7b。一对侧壁7a、7b在方向Y相互相对。收容部件6以侧壁6a、6b和收容部件7的侧壁7a、7b在方向Y重叠的方式与收容部件7组合。侧壁6a、6b及侧壁7a、7b分别具有卡止部(例如,凸部或供该凸部陷入的切口),收容部件6能够相对于收容部件7而固定。
罩8是对连接器3、收容部件6、7等进行收容的壳体部件。罩8例如可以由树脂或金属形成。罩8具有主体部8a及盖部8b。主体部8a是筒状的部件,在剖视观察时形成为大致矩形形状。在主体部8a的内部收容连接器3的一部分、收容部件6、7、第1树脂部件20的一部分。主体部8a的沿方向Z的厚度例如可以为6.5mm以下。在主体部8a的前端设置有开口9a,在后端设置有后侧壁9b。后侧壁9b具有圆形的孔,能够向该孔插入第2树脂部件30的第2筒部31(参照图3)。盖部8b是在主体部8a的开口9a安装的部件。盖部8b具有与连接器3的外形对应的形状的开口部。在组装了光连接器线缆1的状态,连接器3的前端部分配置为从盖部8b的开口部向罩8的外部凸出。
参照图3及图4,对光缆10的详细结构进行说明。图3是将安装了第1树脂部件20及第2树脂部件30的光缆10的端部放大的斜视图。图4是将在图3所示的斜视图的第2树脂部件30用虚线图示,示出了内部构造的图。
光缆10是对光信号及电信号进行传送的线缆,具有多个光纤11、多个电线12及外皮13。各光纤11是用于传递光信号的部件。各光纤11的大部分收容于外皮13的内部,端部从外皮13的端面延伸至外部。在外皮13的内部,多个光纤11以集束状密集地排列。另一方面,在外皮13的外部,多个光纤11的端部沿方向Y以一维状排列。多个光纤11的端部沿方向Y排列,由此能够将光缆10容易地安装于基板4。各光纤11中的从外皮13的端面延伸至外皮13的外侧的部分(以下,称为外侧延伸部分)由第1树脂部件20进行保持。上述的多个光纤11的排列的转换在第1树脂部件20的内部进行。
各光纤11例如也可以通过将由纤芯及包围该纤芯的包层构成的玻璃纤维利用树脂进行覆盖而形成。各光纤11可以是单模光纤(SMF)或多模光纤(MMF)。在本实施方式,设置有4根光纤11,光纤11的根数不受限定。
各电线12是用于传递光信号的部件。各电线12的大部分收容于外皮13的内部,端部从外皮13的端面延伸至外部。在外皮13的内部,多个电线12沿将多个光纤11的集束包围的圆周上以二维状排列。在外皮13的外部,多个电线12以沿方向Y并排的方式排列。多个电线12的端部沿方向Y排列,由此能够将光缆10容易地安装于基板4。各电线12中的从外皮13的端面延伸至外皮13的外侧的部分(以下,称为外侧延伸部分)由第1树脂部件20进行保持。上述的多个电线12的排列的转换在第1树脂部件20的内部进行。
各电线12例如也可以是通过将由金属材料构成的芯线利用树脂包覆而形成的金属线。在本实施方式,设置有11根电线12,但电线12的根数不受限定。由此,光缆10具有光纤11及电线12,构成为光电复合线缆。光缆10也可以不具有电线12。
外皮13是将多个光纤11及多个电线12覆盖的树脂包覆。外皮13的外径即光缆10的线缆直径例如可以为3mm以上而5mm以下。光缆10可以还具有抗张力纤维。抗张力纤维可以在外皮13的内部设置于多个光纤11及多个电线12的间隙。抗张力纤维可以是极细径的芳纶纤维。作为芳纶纤维,例如可以使用“ケブラー”(凯夫拉:KEVLAR)(注册商标)。抗张力纤维可以以施加了规定的张力的状态设置,端部固定于第1树脂部件20。
在光缆10的端部设置有第1树脂部件20及第2树脂部件30。第1树脂部件20是将各光纤11的外侧延伸部分及各电线12的外侧延伸部分一并保持的部件。第2树脂部件30是将第1树脂部件20的至少一部分及外皮13的端部覆盖的部件。首先,参照图4及图5对第1树脂部件20的详细结构进行说明。图5是表示第1树脂部件20的斜视图。
第1树脂部件20如图4所示,设置为将各光纤11及各电线12的外侧延伸部分中的外皮13的端面侧的区域(以下,称为后方区域)覆盖。外侧延伸部分中的比后方区域靠前端侧的区域(以下,称为前方区域)从第1树脂部件20延伸至外部。各光纤11及各电线12的前方区域与基板4上的配线或透镜模块5连接。第1树脂部件20具有第1筒部21和主体部22。第1筒部21是对光纤11及电线12各自的外侧延伸部分进行保持的部件,以圆筒状成型。第1筒部21如图5所示,具有前侧端面21a、及在方向X位于前侧端面21a的相反侧的后侧端面21b。如图4所示,在组装了光连接器线缆1的状态下,后侧端面21b与外皮13的端面接触。第1筒部21的外径具有与外皮13的外径大致相同的大小。
主体部22是与第1筒部21一起对光纤11及电线12各自的外侧延伸部分进行保持的部件,以大致长方体形状成型。主体部22设置为在第1筒部21的前侧端面21a侧其长度方向沿着方向Y。主体部22如图5所示,具有前侧端面22a及后侧端面22b。前侧端面22a及后侧端面22b是在方向X相互相对的面。前侧端面22a具有朝向主体部22的内侧(后侧端面22b侧)凹陷的槽部23。槽部23沿方向Y而设置,供基板4的端部插入。槽部23的方向Z的宽度形成得比基板4的厚度稍大。槽部23和基板4的端部例如可以使用粘接剂相互进行固定。
在前侧端面22a中的比槽部23靠上侧的区域,设置有凸出部24及一对凸出部25。凸出部24设置于方向Y的前侧端面22a的中央部分。一对凸出部25设置为在方向Y隔着凸出部24。凸出部24的方向X的长度形成得比一对凸出部25各自的长度大。凸出部24具有在第1树脂部件20的上下方向开口的贯通窗部24a。多个光纤11配置为沿方向X穿过贯通窗部24a的内部空间。各光纤11的一部分可以在贯通窗部24a向外部露出。由此,能够容易地对主体部22的多个光纤11的状态(例如,位置关系、延伸方向等)进行确认。
主体部22的后侧端面22b是沿方向Y及方向Z延伸的平坦面。在组装了光连接器线缆1的状态下,主体部22的后侧端面22b与后述的第2树脂部件30的前侧端面31a、33a接触(参照图4)。
在第1树脂部件20的内部设置有分别供多个光纤11及多个电线12插入贯穿的多个贯通孔(未图示)。各贯通孔的一端在第1筒部21所具有的后侧端面21b处开口。另外,各贯通孔的另一端在前侧端面22a中的比槽部23靠下侧的区域、及多个凸出部24、25的前端面处开口(参照图4)。在第1树脂部件20的内部,多个光纤11及多个电线12的排列方式发生变化。如上所述,多个光纤11及多个电线12在外皮13的内部是以集束状密集的排列,在第1树脂部件20的内部转换为沿方向Y以2列并排的排列。
第1树脂部件20具有比后述的第2树脂部件30大的杨氏模量。第1树脂部件20的杨氏模量例如可以为250MPa以上而1000MPa以下。杨氏模量是基于JIS标准JIS K7161而测定的值。第1树脂部件20的材料例如可以是尼龙树脂、环氧树脂等。第1树脂部件20也可以由比第2树脂部件30难变形的较硬的树脂材料进行成型。
参照图3、图4及图6对第2树脂部件30的详细结构进行说明。图6是表示第2树脂部件30的斜视图。第2树脂部件30如图4所示,设置为将第1树脂部件20的第1筒部21及外皮13的端部覆盖。第2树脂部件30具有第2筒部31和一对凸出部33。第2筒部31是沿方向X延伸的圆筒状的部件。第2筒部31如图6所示,具有前侧端面31a、及在方向X位于前侧端面31a的相反侧的后侧端面31b。前侧端面31a与第1树脂部件20的主体部22所具有的后侧端面22b(参照图5)接触。
在第2树脂部件30的内部设置有插入贯穿部32。插入贯穿部32是沿方向X设置的圆柱状的空间,将前侧端面31a和后侧端面31b连接。如图4所示,在插入贯穿部32插入贯穿第1树脂部件20的第1筒部21及外皮13的端部。此时,第1筒部21的后侧端面21b和外皮13的端面的接触部分位于插入贯穿部32的内部。第2树脂部件30的第2筒部31和外皮13重叠的部分的沿方向X的长度D(从外皮13的端面至第2筒部31的后侧端面31b的长度)可以为5mm以上,优选为6.5mm以上。长度D越大,则第2树脂部件30和外皮13接触的面积变得越大,因此光连接器线缆1的针对弯曲的强度提高。
一对凸出部33是从第2筒部31的前端部的外表面朝向第2筒部31的外侧凸出的部件。一对凸出部33沿方向Y向相互相反的方向凸出。各凸出部33具有前侧端面33a、及在方向X位于前侧端面33a的相反侧的后侧端面33b。前侧端面33a是与第1筒部21的前侧端面31a连续的平坦面。前侧端面33a与第1树脂部件20的主体部22所具有的后侧端面22b(参照图5)接触。
各凸出部33分别具有贯通孔34。各贯通孔34是将前侧端面33a和后侧端面33b连接的孔。在组装了光连接器线缆1的状态下,凸出部33的后侧端面33b与罩8的主体部8a(参照图2)所具有的后侧壁9b的内表面接触。在后侧壁9b的内表面设置有朝向前方凸出的一对凸部(未图示)。在第2树脂部件30所具有的各贯通孔34分别插入在后侧壁9b的内表面设置的一对凸部。由此,能够防止在罩8的内部第2树脂部件30及与第2树脂部件30连接的第1树脂部件20等各种部件的位置偏移。
第2树脂部件30具有比第1树脂部件20小的杨氏模量。第2树脂部件30的杨氏模量例如可以为10MPa以上而150MPa以下。杨氏模量是基于JIS标准JIS K7161而测定的值。第2树脂部件30的材料例如是氯乙烯树脂(PVC:polyvinyl chloride)等。第2树脂部件30可以由比第1树脂部件20具有柔软性的、较柔软的树脂材料成型。
对制造光连接器线缆1的方法进行说明。首先,对在光缆10的端部成型第1树脂部件20的方法进行说明。第1树脂部件20使用成型用树脂注塑成型。在成型第1树脂部件20时,首先,在光缆10的一端侧,按规定的长度去除外皮13,使多个光纤11及多个电线12从外皮13的端面向外部延伸。接着,在第1模具(未图示)配置光缆10的端部,该第1模具具有将光纤11及电线12各自的外侧延伸部分固定于希望的位置的固定机构。在该状态,向第1模具的树脂注塑区域填充已溶解的成型用树脂,由此成型出第1树脂部件20。在经过了规定的冷却期间之后,将安装有第1树脂部件20的光缆10从第1模具取出。第1筒部21及主体部22一体地成型。通过以上方法而成型出第1树脂部件20。
接着,对在光缆10的端部成型第2树脂部件30的方法进行说明。第2树脂部件30能够成型用树脂注塑成型。在成型第2树脂部件30时,首先,准备安装有第1树脂部件20的光缆10。然后,在第2模具(未图示)配置光缆10的端部,该第2模具具有将光缆10固定于希望的位置的固定机构。此时,使第1树脂部件20及外皮13的端部位于第2模具的树脂注塑区域内。由此,第1筒部21的后侧端面21b和外皮13的端面的接触部分位于第2模具的树脂注塑区域内。在该状态,向第2模具的树脂注塑区域填充已溶解的成型用树脂,由此成型出第2树脂部件30。在经过了规定的冷却期间之后,将安装有第2树脂部件30的光缆10从第2模具取出。第2筒部31及凸出部33一体地成型。通过以上方法而成型出第2树脂部件30。以上述方式形成的第2树脂部件30固定于第1树脂部件20的第1筒部21的外周上,两者实现一体化。
然后,如图2所示,将光缆10所具有的各光纤11及各电线12连接于基板4上的配线或透镜模块5。接着,将基板4及第1树脂部件20等收容于收容部件6、7。然后,以将收容部件6、7及第2树脂部件30的一部分覆盖的方式安装罩8。至此,光连接器线缆1的制造工序结束。
以上,在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光连接器线缆1,通过将第1树脂部件20和第2树脂部件30的不同的材料组合,由此能够抑制因拉拽及弯曲导致的光连接器线缆1的破损。
在本实施方式,第2树脂部件30的杨氏模量小于第1树脂部件20的杨氏模量。在该情况下,从外皮13的端面延伸至外部的多个光纤11的端部由杨氏模量大的第1树脂部件20进行保持。由此,即使在光连接器线缆1被拉拽的情况下,对光纤11的端部进行保持的第1树脂部件20也不易变形,因此光纤11不易从第1树脂部件20脱出。另一方面,第1树脂部件20的至少一部分及外皮13的端部由杨氏模量小的第2树脂部件30覆盖。由此,在光连接器线缆1被施加了弯曲的情况下,与第1树脂部件20相比具有柔软性的、容易变形的第2树脂部件30与光缆10的外皮13接触,因此能防止外皮13及在外皮13的内部收容的光纤11的损伤。即,将在光缆10的端部安装的树脂部件通过杨氏模量不同的多个树脂部件而形成,由此能够抑制因拉拽及弯曲导致的光连接器线缆1的破损。
在本实施方式,第1树脂部件20具有第1筒部21,该第1筒部21将从外皮13的端面延伸至外部的多个光纤11的端部覆盖。第1筒部21的后侧端面21b与外皮13的端面接触。第2树脂部件30具有第2筒部31,该第2筒部31将第1筒部21的后侧端面21b和外皮13的端面的接触部分覆盖。在该情况下,不仅是覆盖光纤11的第1筒部21的后侧端面21b和外皮13的端面进行接触,上述端面的接触部分还由第2树脂部件30覆盖。由此,能够减小光纤11的露出部分,能够防止光纤11的损伤。
在本实施方式,可以是第1树脂部件20的杨氏模量为250MPa以上而1000MPa以下,第2树脂部件30的杨氏模量为10MPa以上而150MPa以下。在该情况下,第1树脂部件20是杨氏模量较大的、不易变形的树脂部件,因此即使在光连接器线缆1被拉拽的情况下,光纤11也不易从第1树脂部件20脱出。另外,第2树脂部件30是杨氏模量较小的、具有柔软性的树脂部件,因此,在光连接器线缆1被施加了弯曲时光缆10的外皮13及外皮13内部的光纤11不易损伤。即,能够抑制因拉拽及弯曲导致的光连接器线缆1的破损。
在本实施方式,可以是第1树脂部件20使用将尼龙作为主成分的树脂成型,第2树脂部件30使用将氯乙烯作为主成分的树脂成型。在该情况下,第1树脂部件20使用不易变形的尼龙树脂成型,因此在光连接器线缆1被拉拽的情况下光纤11不易从第1树脂部件20脱出。另外,第2树脂部件30使用与尼龙树脂相比具有柔软性的氯乙烯树脂成型,因此在光连接器线缆1被施加了弯曲时光缆10的外皮13及外皮13内部的光纤11不易损伤。即,能够抑制因拉拽及弯曲导致的光连接器线缆1的破损。第1树脂部件20所使用的尼龙树脂及第2树脂部件30所使用的氯乙烯树脂可以通过适当地混合其他树脂、或加入添加剂而对杨氏模量或其他物性进行调整。
在本实施方式,光缆10具有多个电线12。多个电线12的端部从外皮13的端面延伸至外部。第1树脂部件20将多个光纤11的端部和多个电线12的端部一并保持。在该情况下,通过与第2树脂部件3相比杨氏模量大的、不易变形的第1树脂部件20对电线12的端部进行保持。由此,在光连接器线缆1被拉拽的情况下,电线12不易从第1树脂部件20脱出。另一方面,第2树脂部件30是与第1树脂部件20相比杨氏模量小的、具有柔软性的部件,因此能够防止在光连接器线缆1被施加了弯曲的情况下损伤在光缆10的外皮13收容的电线12。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制造光连接器线缆1的方法,在成型出第1树脂部件20之后,对覆盖第1树脂部件20的至少一部分及外皮13的端部的第2树脂部件30进行注塑成型。因此,第2树脂部件30与第1树脂部件20的表面密接而设置。由此,能够提高光连接器线缆1的机械强度。
<第1变形例>
参照图7及图8,对光连接器线缆1的第1变形例进行说明。图7是将第1变形例涉及的光连接器线缆所具有的光缆10的端部放大的斜视图。图8是表示安装于光缆10的环部件40的斜视图。在图7,示出了对第2树脂部件30进行成型之前的状态、即安装了第1树脂部件20的状态的光缆10。在以下的说明,主要对与上述实施方式的不同点进行说明,针对共通的点,有时省略说明。
第1变形例涉及的光连接器线缆在光缆10的端部安装环部件40这一点与上述实施方式涉及的光连接器线缆1不同。环部件40是在外皮13的端部的周围安装的环状的部件。环部件40如图8所示,具有环状部41和多个凸部43。
环状部41是沿方向X具有规定的长度的圆筒状的部件。如图7所示,在环状部41的内部插入贯穿光缆10,环状部41的内表面与外皮13的表面密接。环状部41例如也可以通过由光连接器线缆的制造者加箍而稍微咬入外皮13的方式固定,也可以以不进行加箍而仅卷绕于外皮13的周围的方式配置。
环状部41如图8所示,具有前侧端面41a及在方向X位于前侧端面41a的相反侧的后侧端面41b。另外,环状部41具有将前侧端面41a和后侧端面41b连接的切缝42。由此,能够根据安装环状部41的外皮13的外径(光缆10的线缆直径)而稍微对环状部41的内径进行调整。切缝42具有相对于方向X而倾斜的形状(V字形状)。由此,能够防止隔着切缝42所在的环状部41的端部彼此在方向X过度地偏移。切缝42可以具有沿方向X延伸的直线形状。
凸部43具有在从前侧端面41a沿方向X延伸之后向环部件40的外侧弯曲的形状。在将环部件40安装于光缆10的状态,如图7所示,凸部43的前端部分朝向光缆10的外侧而凸出。凸部43的前端部分位于稍微覆盖第1筒部21的端部的位置。如在上述实施方式的说明中叙述的那样,第2树脂部件30设置为将外皮13的端部覆盖(参照图4)。在本变形例,第2树脂部件30设置为将环部件40与外皮13的端部一并覆盖。
第2树脂部件30的成型方法与在上述实施方式的说明中叙述的方法相同。具体而言,向上述第2模具配置安装了环部件40的光缆10的端部,向第2模具的树脂注塑区域填充已溶解的成型用树脂,由此成型出第2树脂部件30。由此,环部件40的凸部43被埋入第2树脂部件30的内部。此外,环部件40也可以在形成第1树脂部件20之前安装于光缆10。
环部件40例如可以由金属形成,环状部41和多个凸部43一体地成型。多个凸部43如图8所示,沿前侧端面41a的圆周方向以等间隔地设置有4个,但凸部43的数量及位置不受限定。例如,凸部43也可以仅设置有1个。
以上,本变形例涉及的光连接器线缆具有将外皮13的端部包围的环部件40。环部件40具有朝向外侧而凸出的凸部43。第2树脂部件30设置为将凸部43覆盖。在该情况下,环部件40的凸部43钩挂于第2树脂部件30,能够防止第2树脂部件30从外皮13的端部脱落。
在本变形例,凸部43沿环部件40的圆周方向设置有多个。在该情况下,能够进一步防止第2树脂部件30从外皮13的端部脱落。
<第2变形例>
参照图9,对光连接器线缆1的第2变形例进行说明。图9是将第2变形例涉及的光连接器线缆所具有的光缆10的端部放大的斜视图。在以下的说明,主要对与上述实施方式的不同点进行说明,针对共通的点,有时省略说明。
第2变形例涉及的光连接器线缆在第2树脂部件30A具有多个孔部35这一点与上述实施方式涉及的光连接器线缆1不同。在本变形例,在第2树脂部件30A设置有4个孔部35。多个孔部35在第2树脂部件30A的第2筒部31A沿方向X并排设置。各孔部35是从第2筒部31A的外表面朝向内表面贯通的孔。即,在第2筒部31A的内部插入贯穿有光缆10的状态,从各孔部35露出外皮13的表面的一部分。在各孔部35的内部设置由粘接剂构成的粘接部,相对于外皮13而将第2树脂部件30A固定。
孔部35的数量及位置不受限定。例如,多个孔部35也可以以在方向Z隔着光缆10的方式分别设置于第2筒部31A的上侧及下侧。另外,在本变形例,各孔部35的剖面形状为圆角长方形状(由长度相等的2个平行线和2个半圆包围的形状),但该剖面形状不受限定,例如也可以为长方形状。
以上,在本变形例涉及的光连接器线缆,第2树脂部件30A具有使外皮13的表面的一部分露出的孔部35。在孔部35设置对第2树脂部件30A和外皮13进行固定的粘接部。在该情况下,第2树脂部件30A和外皮13由粘接部进行固定,因此能够防止第2树脂部件30A从外皮13的端部脱落。
在本变形例,孔部35沿光缆10的延伸方向设置有多个。在该情况下,能够将粘接剂设置于多个孔部35,能够将第2树脂部件30A相对于外皮13更牢固地进行固定。由此,能够更进一步防止第2树脂部件30A从外皮13的端部脱落。
以上,对本发明涉及的实施方式详细地进行了说明,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方式限定,能够应用于各种实施方式。
例如,在第1变形例说明的环部件40在前侧端面41a具有凸部43,但也可以在环状部41的外表面具有凸部。另外,环部件40也可以不具有凸部43而具有向环部件40的内侧凹陷的凹部。在该情况下,也可以通过使第2树脂部件30的一部分进入该凹部而将第2树脂部件30和环部件40固定。

Claims (17)

1.一种光连接器线缆,其具有:
光缆,其具有多个光纤及覆盖所述多个光纤的外皮,所述多个光纤的端部从所述外皮的端面延伸至外部;
第1树脂部件,其对从所述外皮的所述端面延伸至外部的所述多个光纤的所述端部进行保持;以及
第2树脂部件,其将所述第1树脂部件的至少一部分及所述外皮的端部一并覆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连接器线缆,其中,
所述第2树脂部件的杨氏模量小于所述第1树脂部件的杨氏模量。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连接器线缆,其中,
所述第1树脂部件具有第1筒部,该第1筒部将从所述外皮的所述端面延伸至外部的所述多个光纤的所述端部覆盖,
所述第1筒部的端面与所述外皮的所述端面接触,
所述第2树脂部件具有第2筒部,该第2筒部将所述第1筒部的所述端面和所述外皮的所述端面的接触部分覆盖。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连接器线缆,其中,
所述第2筒部覆盖所述外皮的延伸方向的长度为5mm以上。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光连接器线缆,其中,
所述第2树脂部件还具有一对凸出部,该一对凸出部从所述第2筒部的前端部的外表面朝向外侧凸出,
所述一对凸出部与所述第1树脂部件面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光连接器线缆,其中,
所述第1树脂部件的杨氏模量为250MPa以上而1000MPa以下,
所述第2树脂部件的杨氏模量为10MPa以上而150MPa以下。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光连接器线缆,其中,
所述第1树脂部件由尼龙树脂构成,
所述第2树脂部件由氯乙烯树脂构成。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光连接器线缆,其中,
所述多个光纤的各前端部从所述第1树脂部件的端面向外凸出,
在所述第1树脂部件设置有槽,该槽沿所述多个光纤的各前端部排列的方向而延伸,并且朝向所述第2树脂部件凹陷。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连接器线缆,其中,
所述光缆还具有多个电线,所述多个电线的各前端部从所述第1树脂部件的端面向外凸出,
所述槽在从正面观察所述第1树脂部件的所述端面时位于所述多个光纤的所述各前端部和所述多个电线的所述各前端部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光连接器线缆,其中,
所述多个光纤的各前端部从所述第1树脂部件的端面向外凸出,
所述第1树脂部件具有:第1凸出部,其包含所述多个光纤的各前端部凸出的区域且凸出至外侧;以及一对第2凸出部,其在所述多个光纤的各前端部排列的方向隔着所述第1凸出部而设置,凸出至外侧。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光连接器线缆,其中,
所述多个光纤的各前端部从所述第1树脂部件的端面向外凸出,
在所述第1树脂部件设置有窗部,该窗部构成为使所述多个光纤的端部中的除了所述向外凸出的所述各前端部以外的区域露出。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光连接器线缆,其中,
还具有环部件,该环部件将所述外皮的所述端部包围,
所述环部件具有朝向外侧凸出的凸部,
所述第2树脂部件设置为将所述凸部覆盖。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光连接器线缆,其中,
所述第2树脂部件具有使所述外皮的表面的一部分露出的孔部,
在所述孔部设置粘接部,该粘接部将所述第2树脂部件和所述外皮固定。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光连接器线缆,其中,
所述光缆还具有多个电线,
所述多个电线的端部从所述外皮的所述端面延伸至外部,
所述第1树脂部件将所述多个光纤的所述端部和所述多个电线的所述端部一并保持。
15.根据权利要求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光连接器线缆,其中,
还具有:
透镜模块,其构成为对所述多个光纤中的从所述第1树脂部件的端面凸出的各前端部进行载置;
基板,在其上配置所述透镜模块;以及
连接器,其安装于所述基板的端部。
16.一种制造光连接器线缆的方法,其具有如下工序:
准备光缆,该光缆具有多个光纤及覆盖所述多个光纤的外皮,所述多个光纤的端部从所述外皮的端面延伸至外部;
将从所述外皮的所述端面延伸至外部的所述多个光纤的所述端部配置于第1模具内;
向所述第1模具内填充成型用树脂,成型出对所述多个光纤的所述端部进行保持的第1树脂部件;
将所述第1树脂部件的至少一部分及所述外皮的端部配置于第2模具内;以及
向所述第2模具内填充成型用树脂,成型出将所述第1树脂部件的至少一部分及所述外皮的所述端部一并覆盖的第2树脂部件。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制造光连接器线缆的方法,其中,
所述第2树脂部件的杨氏模量小于所述第1树脂部件的杨氏模量。
CN202111147894.3A 2020-11-06 2021-09-29 光连接器线缆及制造光连接器线缆的方法 Pending CN11444224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185924A JP2022075251A (ja) 2020-11-06 2020-11-06 光コネクタケーブル、及び光コネクタケーブルの製造方法
JP2020-185924 2020-11-06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42240A true CN114442240A (zh) 2022-05-06

Family

ID=813622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147894.3A Pending CN114442240A (zh) 2020-11-06 2021-09-29 光连接器线缆及制造光连接器线缆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698504B2 (zh)
JP (1) JP2022075251A (zh)
CN (1) CN114442240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2135003A (ja) * 2021-03-04 2022-09-15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光コネクタケーブル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447120A (en) 1981-10-05 1984-05-08 International Telephone & Telegraph Corporation Fiber optic cable clamp
US4948222A (en) 1988-12-05 1990-08-14 Aster Corporation Optical fiber unit assembly package
US5231685A (en) * 1989-11-28 1993-07-27 Kel Corporation Multi-way electro-optic connector assemblies and optical fiber ferrule assemblies therefor
JP4821209B2 (ja) * 2005-04-14 2011-11-24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光コネクタ及び光コネクタの組立方法
WO2013122752A1 (en) * 2012-02-13 2013-08-22 Corning Cable Systems Llc Fiber optic cable sub -assemblies and methods of making said sub -assemblies
JP2013200550A (ja) * 2012-02-20 2013-10-03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レンズ部品及びそれを備えた光モジュール
US9529173B2 (en) * 2013-06-10 2016-12-27 Afl Telecommunications Llc Optical fiber furcation assembly and method
JP6972904B2 (ja) 2017-10-19 2021-11-24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光ファイバケーブル、光コネクタケーブル、及び、光ファイバケーブルの製造方法
JP7047329B2 (ja) 2017-10-27 2022-04-05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光学部品、光学部品の製造方法、及び光コネクタケーブル
JP7063107B2 (ja) 2018-05-18 2022-05-09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光コネクタケーブル及び金属部材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2075251A (ja) 2022-05-18
US20220146774A1 (en) 2022-05-12
US11698504B2 (en) 2023-07-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S2746699T3 (es) Subconjuntos de cable de fibra óptica y procedimientos de fabricación de dichos subconjuntos
US9182551B2 (en) Lens component and optical module provided with the same
JP5736490B1 (ja) コネクタ付き光ファイバユニット、光コネクタ用ブーツ
EP2402804A1 (en) Optical communication module and optical communication connector
CN110501792B (zh) 光学连接器线缆和金属部件
CN110501791B (zh) 光学连接器线缆和金属部件
US8337098B2 (en) Optical connector
US10261269B2 (en) Optical module
CN109683253B (zh) 光纤线缆和光学连接器线缆
CN114442240A (zh) 光连接器线缆及制造光连接器线缆的方法
US20140321818A1 (en) Electronic device with cable
US11656415B2 (en) Optical connector cable
JP5460554B2 (ja) 光電気複合コネクタおよびコネクタ付きケーブル
JP2015500517A (ja) 光モジュール
JP5880041B2 (ja) 光モジュール
JP4017974B2 (ja) 光電気コネクタ
JP2013140211A (ja) 光モジュール
WO2021241012A1 (ja) 光装置、光コネクタ、及び光装置の製造方法
JP2002182075A (ja) 光コネクタの嵌合構造
JP2011215303A (ja) 光通信モジュール
WO2013099756A1 (ja) 光ケーブルの端末構造および光モジュール
TW201721203A (zh) 光模組及光模組之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