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407955A - 一种轨道车辆用扶手及一种车厢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轨道车辆用扶手及一种车厢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407955A
CN114407955A CN202210029860.2A CN202210029860A CN114407955A CN 114407955 A CN114407955 A CN 114407955A CN 202210029860 A CN202210029860 A CN 202210029860A CN 114407955 A CN114407955 A CN 11440795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mrest
screen
plate
cover
handra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02986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407955B (zh
Inventor
丁立卿
高国燕
梁秀萍
郭鼎丞
贾焕英
王秀丹
牛江佩
闫文云
邢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RRC Tangsh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RRC Tangsh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RRC Tangsh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CRRC Tangsha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029860.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407955B/zh
Publication of CN1144079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0795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40795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0795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DBODY DETAILS OR KINDS OF RAILWAY VEHICLES
    • B61D49/00Other detail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30/00Transportation of goods or passengers via railways, e.g. energy recovery or reducing air resistanc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Fittings On The Vehicle Exterior For Carrying Loads, And Device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轨道车辆用扶手及一种车厢,包括:扶手本体和显示设备,扶手本体与车辆底板可拆卸的连接;罩体,套装于扶手本体上、且与扶手本体可拆卸的连接,显示设备设于罩体内,罩体设有让位孔,让位孔沿壁厚方向贯通罩体,显示设备与让位孔对应设置,以向外界显示内容。采用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轨道车辆用扶手及车厢,相较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技术效果:将显示设备通过罩体固定在扶手本体上,在扶手上集成显示设备,以向外界显示内容,为乘客提供全新的视觉体验,同时增加乘客在旅途中的乐趣,并能够在乘车过程中接触到更多的信息。

Description

一种轨道车辆用扶手及一种车厢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轨道车辆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轨道车辆用扶手及一种车厢。
背景技术
随着中国铁路的高速发展,动车组的广泛普及,旅客出行对列车舒适性提出更高要求,例如车内温湿度、可见光透光率、乘座舒适性、人机交互等。现对于列车上的扶手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传统扶手一般分为三种,一种为立扶手,二种为横扶手,三种为立扶手,横扶手共同出现。现有扶手功能相对单一,只能车辆行驶过程中方便乘客抓握。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轨道车辆用扶手及一种车厢,以解决现有的扶手功能单一、仅提供给抓握功能的问题。本申请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轨道车辆用扶手的车厢。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轨道车辆用扶手,包括:
扶手本体和显示设备,所述扶手本体与车辆底板可拆卸的连接;
罩体,套装于所述扶手本体上、且与所述扶手本体可拆卸的连接,所述显示设备设于所述罩体内,所述罩体设有让位孔,所述让位孔沿壁厚方向贯通所述罩体,所述显示设备与所述让位孔对应设置,以向外界显示内容。
优选地,所述扶手本体包括:
一组相对设置的吊梁,所述吊梁用于车顶连接;
安装支架,位于相邻所述吊梁间,用于固定所述吊梁且安装所述显示设备;
固定块,用于与车辆底板可拆卸的连接;
扶手件,一端与所述吊梁可拆卸的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固定块可拆卸的连接。
优选地,所述扶手本体还包括:
扶手座,位于所述扶手件的下方、且位于相邻所述扶手件间,所述扶手座套装于所述固定块上;
螺纹紧固件,所述螺纹紧固件穿过所述扶手件、所述扶手座和所述固定块进行固定。
优选地,所述扶手件包括:
扶手杆安装座,位于所述吊梁的下端端壁处,所述扶手杆安装座和所述吊梁可拆卸的连接;所述扶手杆安装座设有第一安装凸起;
扶手杆,所述扶手杆设有第二安装凸起,所述扶手杆和所述扶手杆安装座经所述第一安装凸起和所述第二安装凸起可拆卸的连接。
优选地,所述扶手件的个数为两个;各个所述扶手杆具有直杆部以及向外弯曲的弧形杆部;
所述直杆部位于所述弧形杆部的上方,所述第二安装凸起位于所述直杆部上。
优选地,所述罩体包括:
第一罩板和第二罩板,所述第一罩板和所述第二罩板分别包括主板、侧板和底板,所述侧板在所述主板的长度方向的两端设置,所述让位孔设置在所述主板上;
所述第一罩板的侧板和所述第二罩板的侧板的一者上设有卡槽,另一者上设有卡接凸起,以进行卡接固定。
优选地,所述罩体还包括:
安装码,固定于所述吊梁上,所述第一罩板的侧板或所述第二罩板的侧板与所述安装码贴合且可拆卸的连接。
优选地,在所述吊梁的垂向方向上,所述主板和所述侧板自下至上、距所述吊梁的距离分别渐增;
所述安装码设有倾斜板部,所述倾斜板部与所述第一罩板的侧板或所述第二罩板的侧板贴合。
优选地,所述罩体还包括:
补强板,所述补强板分别位于所述侧板和所述底板间、所述主板和所述底板间;
和/或,可视窗,分别一体式设于所述第一罩板和所述第二罩板上、与所述让位孔对应设置。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车厢,包括车顶,还包括上述实施例任一项所述的轨道车辆用扶手,所述轨道车辆用扶手的罩体抵接在所述车顶的下方。
优选地,所述车厢还包括车厢本体,所述车厢本体包括商务会议区和用于乘客乘坐的常规乘坐区,所述商务会议区和所述常规乘坐区沿所述车厢本体的纵向设置;所述轨道车辆用扶手设置在所述常规乘坐区;所述商务会议区包括:
会议桌,位于地板上,所述会议桌沿所述车厢本体的纵向延伸;
若干个座椅,位于地板上、且在所述会议桌的长度方向的两侧设置;
投屏车窗,固定于车厢侧墙上;
总控装置,所述总控装置与所述投屏车窗连接,以根据接收到的常规模式信号或会议模式信号控制所述投屏车窗进行模式切换。
优选地,所述会议桌包括:
一组相对设置的立柱,所述立柱用于与地板固定;
会议桌本体,所述会议桌沿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立柱转动连接;
动力驱动件,固定于所述立柱上,所述动力驱动件与所述会议桌本体连接,以带动所述会议桌本体绕自身轴线转动,进行所述会议桌本体的水平状态和竖直状态的转换;
所述总控装置与所述动力驱动件连接,以根据接收到的常规模式信号或会议模式信号控制所述动力驱动件动作。
优选地,所述投屏车窗包括车窗本体,所述车窗本体包括:
外夹层玻璃和内夹层玻璃,所述外夹层玻璃和所述内夹层玻璃间形成中空腔体;
调光屏,固定于所述中空腔体内,所述调光屏用于调节车窗的透光率;
显示屏,固定于所述中空腔体内,所述显示屏用于进行信息显示;
触摸屏,固定于所述中空腔体内;
所述总控装置包括控制器,分别与所述调光屏、所述显示屏和所述触摸屏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触摸屏的触摸信号分别控制所述调光屏或所述显示屏动作。
优选地,所述商务会议区和所述常规乘坐区分别位于所述车厢本体的纵向的两端;
所述商务会议区和所述常规乘坐区间设有隔墙组件,以进行分隔所述商务会议区和所述常规乘坐区。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轨道车辆用扶手,包括:扶手本体和显示设备,扶手本体与车辆底板可拆卸的连接;罩体,套装于扶手本体上、且与扶手本体可拆卸的连接,显示设备设于罩体内,罩体设有让位孔,让位孔沿壁厚方向贯通罩体,显示设备与让位孔对应设置,以向外界显示内容。
采用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轨道车辆用扶手及车厢,相较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将显示设备通过罩体固定在扶手本体上,在扶手上集成显示设备,以向外界显示内容,为乘客提供全新的视觉体验,同时增加乘客在旅途中的乐趣,并能够在乘车过程中接触到更多的信息。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轨道车辆用扶手的外观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轨道车辆用扶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扶手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安装码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罩体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1中的A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罩体的外观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6中B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罩板和第二罩板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厢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座椅在常规模式下的位置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座椅在会议模式下的位置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会议桌的轴测示意图;
图15为图14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16为图14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7为图14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18为图17中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会议桌本体处于水平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会议桌本体处于竖直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1为图4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2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轨道车辆用车窗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3为图13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2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厢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如下:
吊梁141、罩体142、扶手件143、扶手座144、安装支架145、安装码146、固定块147;
扶手杆1431、扶手杆安装座1432;
让位孔1420、第一罩板1421、第二罩板1422;
轨道车辆1;
常规乘坐区101、商务会议区102;
投屏车窗11、会议桌12、座椅13;
车窗本体110;
外夹层玻璃111、内夹层玻璃112、调光屏113、显示屏114、触摸屏115、支撑件116、丝网印117、窗框118、控制器119;
会议桌本体1211、立柱1221、横梁1231、五孔插座1241、高清晰度多媒体接口1251;
面板1212、转轴1213;
透明板12120、加固板12121;
让位缺口121201;
上加固板121211、下加固板121212;
立柱本体1222、立柱端盖1223、底座1224、立柱安装板1225、立柱紧固件1226;
让位槽12311。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轨道车辆用扶手及一种车厢,以解决现有的扶手功能单一、仅提供给抓握功能的问题。
为了使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所有实施例的穷举。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请参阅图1-10,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轨道车辆用扶手的外观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轨道车辆用扶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扶手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安装码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罩体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1中的A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罩体的外观结构示意图;图9为图6中B处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罩板和第二罩板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本申请提供的轨道车辆用扶手,包括扶手本体、显示设备和罩体142。其中,扶手本体与车辆底板固定连接,优选为可拆卸的连接;优选地,扶手本体的两端分别与车辆底板和车顶固定连接,以增加扶手本体的稳固度,并能够根据车厢内部空间设置设置扶手本体的位置。罩体142套装在扶手本体上,罩体142形成容纳空间,显示设备设置在容纳空间中,且罩体142的表面设置让位孔1420,让位孔1420沿壁厚方向贯通罩体142,以使得处于容纳空间中的显示设备能够向外界显示内容,让位孔1420的结构及设置位置根据显示设备的位置进行设置。可以理解的是,扶手本体和罩体142可拆卸的连接,如通过螺纹紧固件等实现固定。
采用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轨道车辆用扶手及车厢,相较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将显示设备通过罩体142固定在扶手本体上,在扶手上集成显示设备,以向外界显示内容,为乘客提供全新的视觉体验,同时增加乘客在旅途中的乐趣,并能够在乘车过程中接触到更多的信息。
具体的,扶手本体包括一组相对设置的吊梁141、安装支架145、固定块147和扶手件143。吊梁141用于车顶连接,一般的,吊梁141穿过车顶风道与车体C槽固定连接,以保证吊梁141的安装强度。吊梁141的个数为两个,两个吊梁141相对设置;安装支架145位于相邻吊梁141间,安装支架145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与吊梁141固定,显示设备固定在安装支架145上,以通过吊梁141和安装支架145对显示设备进行承载。固定块147用于与车辆底板可拆卸的连接,用以为扶手件143提供支撑;固定块147通过螺纹紧固件与车辆底板固定。扶手件143的一端与吊梁141可拆卸的连接,另一端与固定块147可拆卸的连接。
进一步地,扶手本体还包括扶手座144和螺纹紧固件,扶手座144位于扶手件143的下方、且位于相邻扶手件143间,扶手座144套装于固定块147上,螺纹紧固件穿过扶手件143、扶手座144和固定块147进行固定,螺纹紧固件可设置为螺栓。
扶手座144具体为位于扶手件143的底部,且在相邻的扶手件143间,扶手座144的纵向边缘设有用于与扶手件143的外壁配合的凹部,扶手座144的纵向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螺纹紧固件,以提高稳固度。
其中,扶手件143包括扶手杆安装座1432和扶手杆1431。扶手杆安装座1432位于吊梁141的下端端壁处,优选为沿吊梁141的纵向延伸设置,扶手杆安装座1432与吊梁141可拆卸的连接;扶手杆1431设有第二安装凸起,扶手杆安装座1432和扶手杆1431经第一安装凸起、第二安装凸起可拆卸的连接,第一安装凸起和第二安装凸起优选为结构相同、中心对称设置,优选为半圆柱体,螺纹紧固件依次穿过第一安装凸起和第二安装凸起进行紧固。扶手件143的个数为两个;各个扶手杆1431具有直杆部以及向外弯曲的弧形杆部;直杆部位于弧形杆部的上方,第二安装凸起位于直杆部上。弧形杆部位于罩体142内,直杆部裸露在罩体142外侧。其中,两个扶手杆1431的直杆部沿车辆的垂向自上至下距离渐缩,弧形杆部与直杆部一体式设置,以便于生产加工。
在一种实施例中,罩体142包括第一罩板1421和第二罩板1422,第一罩板1421和第二罩板1422分别包括主板、侧板和底板,侧板在主板的长度方向的两端设置,侧板优选为与主板呈钝角设置,以增大罩体142的内部空间,让位孔1420设置在主板上;第一罩板1421的侧板和第二罩板1422的侧板的一者上设有卡槽,另一者上设有卡接凸起,以进行卡接固定,在固定之前进行预定位,提高安装精度。优选地,罩体142还包括安装码146,安装码146固定于吊梁141上,安装码146的一侧具有倾斜壁,第一罩板1421的侧板或第二罩板1422的侧板与安装码146的倾斜壁贴合且可拆卸的连接。
优选地,第一罩板1421固定通过安装码146固定在吊梁141上,第二罩板1422与第一罩板1421通过卡接进行预定位后,再通过螺纹紧固件从外部将第二罩板1422固定在安装码146上。
具体的,在吊梁141的垂向方向上,主板和侧板自下至上、距吊梁141及其延长线的距离分别渐增,以进一步增加罩体142所形成的容纳空间的体积;安装码146设有倾斜板部,倾斜板部与第一罩板1421的侧板或第二罩板1422的侧板贴合,以增加二者的接触面积,提高连接强度。
具体的,罩体142还包括补强板和可视窗。其中,补强板位于侧板和底板间,以及主板和底板间,保证罩体142的强度,使其满足承载要求。同时,为了防止灰尘等从让位孔1420中进入至罩体142内部,在让位孔1420处设置可视窗,可视窗与第一罩板1421/第二罩板1422固定,在显示显示设备的播放内容的同时,为显示设备提供保护。
实施例二
基于上述实施例中提供的轨道车辆用扶手,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车厢,该车厢包括上述实施例中任意一种轨道车辆用扶手,所述轨道车辆用扶手的罩体抵接在所述车顶的下方。由于该车厢采用了上述实施例中的轨道车辆用扶手,所以该车厢的有益效果请参考上述实施例。
更为具体地,请继续参阅图11-13,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厢及所属轨道车辆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座椅13在常规模式下的位置结构示意图;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座椅13在会议模式下的位置结构示意图。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本申请提供的车厢,包括车厢本体,该车厢本体包括商务会议区102和用于乘客乘坐的常规乘坐区101,商务会议区102和常规乘坐区101沿车厢本体的纵向设置,优选为分别设置在车厢本体的纵向的两端。进一步地,为了分隔商务会议区102和常规乘坐区101,同时提高商务会议区102的私密性和安全性,商务会议区102和常规乘坐区101间设有隔墙组件,以进行分隔。
其中,隔墙组件包括分隔门和隔板,隔板分别与车厢本体的顶板、侧墙和地板固定连接,以进行分隔,可选择隔板的材料以进行隔音,更进一步地提高商务会议区102的私密性;分隔门位于隔板上,用以连通或分隔商务会议区102和常规乘坐区101。分隔门为双开推拉门,以在结束会议模式后,将分隔门打开,保证过道的宽度,便于乘客顺畅通过。具体的,常规乘坐区101包括若干个第一座椅,各个第一座椅背向商务会议区102的方向设置,以优化常规乘坐区101的乘客的乘坐体验。
采用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车厢,相较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其具有商务会议区102和常规乘坐区101,商务会议区102包括会议桌、座椅和投屏车窗,其中,总控装置根据接收到的常规模式信号或会议模式信号控制投屏车窗进行模式切换。在需要会议模式时,会议桌、座椅和投屏车窗能够进行相应的模式切换,以满足旅客的商务出行需求。同时,将商务会议区102和常规乘坐区101在同一车厢进行分区,以进一步提高商务会议区102的私密性,并满足不同乘客的出行需求,且提高空间利用率。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本申请提供的商务会议区102,车厢本体设有会议桌12、若干个座椅13和投屏车窗11。其中,会议桌12可拆卸的固定连接在车厢本体的地板上,会议桌12沿车厢本体的纵向延伸,优选设置在车厢本体的横向中心线上。会议桌12能够进行水平状态和竖直状态的翻转,以能够在进行会议模式时,将会议桌12调整为水平状态,在常规模式时,将会议桌12调整位竖直状态,由此以便于会议桌12收起、优化车厢内部空间,同时便于乘客通过。同样地,在会议模式时,座椅13朝向会议桌12一侧,在常规模式时,座椅13的朝向为车厢本体的行进方向的前端。投屏车窗11固定在车厢侧墙上,并能够进行投屏和调光,总控装置根据接收到的常规模式信号或会议模式信号控制投屏车窗11进行模式切换,在会议模式下,投屏车窗11降低车窗的透光率,同时投屏车窗11能够与电子设备连接,进行投屏,电子设备如笔记本电脑、终端等设备。
采用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商务会议区102,车厢本体内分别设置会议桌12、座椅13和投屏车窗11,同时会议桌12能够进行水平状态和竖直状态的翻转,座椅13能够进行朝向的调整,投屏车窗11能够根据接收到的常规模式信号或会议模式信号进行模式切换,在需要会议模式时,会议桌12、座椅13和投屏车窗11能够进行相应的模式切换,以满足旅客的商务出行需求。
在一种实施例中,座椅13包括座椅13底座、座椅13本体和座椅13动力驱动件。其中,座椅13底座和车厢本体的地板固定,座椅13本体和座椅13底座转动连接,使得座椅13本体能够绕自身轴线转动,座椅13动力驱动件与总控装置连接,控制座椅13动力驱动件动作,带动座椅13本体绕自身轴线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转动,其中,第一状态时,座椅13本体朝向车厢行进方向的前端;第二状态时,座椅13本体朝向会议桌12。或者,在一种实施例中,座椅13能够进行俯仰角调节,进行翻转,其具体的驱动机构可根据现有技术进行设置。在另一实施例中,座椅13上可设置控制按钮,乘客能够根据需要调节座椅13的旋转角度,以根据需要改变座椅13朝向。座椅13动力驱动件可设置为电机,通过电机带动齿轮机构进行角度调节。
为了优化车厢本体的内部空间,会议桌12位于车厢本体的横向中心线上;若干个座椅13沿车厢本体的纵向中心线对称设置。
同时,为了满足会议车厢需求,该商务会议区102还包括照明装置,其位于顶板和车厢本体的行李架上,照明装置与总控装置连接,以根据接收到的常规模式信号或会议模式信号控制照明装置进行模式切换,如在白天中,常规模式信号为暖光照明,会议模式信号下,照明装置为冷光照明,根据具体要求设置会议模式下照明装置的光照度和光照模式。
进一步地,为了便于模式切换,在车厢本体的纵向端墙上设置端墙显示屏,端墙显示屏与总控装置连接,以向总控装置发送控制信号;总控装置根据接收到的常规模式信号或会议模式信号,控制端墙显示屏进行电视界面和会议室操控界面的切换。其中,对于端墙显示屏的界面切换,可通过乘务员在端墙显示屏上进行密码输入后切换,以提高系统安全性。更进一步地,为了在会议模式下,对照明度或音量等进行快捷调节,其还包括遥控装置,与端墙显示屏无线通信连接,用以对会议室操控界面进行远程动作,由此设置,以便于乘客快速调节,无需频繁走动,提高乘客的乘坐体验。
在一种实施例中,商务会议区102的具体切换流程为:乘务员在端墙显示屏上输入密码,将电视界面切换至会议室操控界面,并在会议室操作界面上发送会议模式信号,总控装置接收到会议模式信号后,控制投屏车窗11切换至会议模式,在会议模式下,投屏车窗11将调光屏调至最小透光率,以将车厢内部与外界隔开,外界从投屏车窗11中无法观看到车厢内部情况,提高会议车厢的私密性以及安全性;并将投屏车窗11的显示屏切换至接口待连接状态,用以与乘客的电子设备连接,进行投屏显示。同时,当总控装置接收到会议模式信号后,控制座椅13转动,使座椅13朝向会议桌12方向;以及控制会议桌12翻转至水平状态,以便于乘客使用;在上述部件切换完成后,控制照明装置将车厢的照明度调节至冷光模式,当需要投屏时,可通过端墙显示屏或遥控装置调节照明装置的照明度,根据需要进一步降低车厢的照明,以提高投屏显示效果。
请参阅图14-21,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会议桌的轴测示意图;图15为图14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16为图14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17为图14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18为图17中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图1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会议桌本体处于水平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2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会议桌本体处于竖直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21为图14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本申请提供的会议桌12,包括会议桌本体1211、动力驱动件和一组相对设置的立柱1221。其中,立柱1221优选设置为两个,两个立柱1221用于与地板固定,优选为可拆卸的连接。会议桌本体1211优选设置为矩形结构,会议桌沿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与立柱1221转动连接,以进行姿态转换。其中,动力驱动件固定在立柱1221上,动力驱动件与会议桌本体1211连接,带动会议桌本体1211绕自身轴线转动,进行水平状态和竖直状态的转换。在一种实施例中,动力驱动件可设置为电机和齿轮链条机构。其中,总控装置与动力驱动件连接,以根据接收到的常规模式信号或会议模式信号控制动力驱动件动作,如采用通讯总线连接。
采用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会议桌12,会议桌本体1211在动力驱动件的带动下,能够绕自身轴线转动,进行水平状态和竖直状态的转换,由此以当乘客需要会议功能时,能够将会议桌本体1211展开;在无需会议功能时,能够将会议桌本体1211收起,基于此,会议桌本体1211的大小不受车厢乘客通过空间限制,收起后保证车厢中乘客的走行空间,提高会议车厢的安全性。
具体的,会议桌本体1211包括面板1212和转轴1213,转轴1213优选埋设于面板1212中,转轴1213凸出于面板1212的长度方向的两端端壁设置,转轴1213位于面板1212的长度方向中心线上,由此以便于生产加工,同时保证面板1212旋转过程中的稳定性。同时,立柱1221包括立柱本体1222和立柱端盖1223;立柱本体1222的顶壁设有安装槽,转轴1213位于安装槽中,立柱端盖1223位于立柱本体1222的上方,用于与立柱本体1222配合将转轴1213固定,以对转轴1213沿立柱1221竖向的移动进行限位,立柱本体1222和立柱端盖1223可拆卸的连接。优选地,转轴1213上设置有轴承,通过轴承设置在安装槽中,以减小摩擦力,使会议桌本体1211的转动更为顺畅。同时,轴承对转轴1213的轴向移动进行限位。
为了便于面板1212的固定以及整体美观性,面板1212包括透明板12120和加固板12121,透明板12120和加固板12121固定连接;加固板12121位于透明板12120的宽度方向的中心处,且沿透明板12120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透明板12120可设置为钢化玻璃板,以增加面板1212的美观性;加固板12121可设置为铝制壳体,以减轻重量,其具体的材料可根据现有技术发展水平进行设置,均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其中,加固板12121包括上加固板121211和下加固板121212,上加固板121211和下加固板121212间设有用于透明板12120穿过的通孔,该通孔沿加固板12121的宽度方向设置,上加固板121211和下加固板121212可拆卸的连接,以便于拆装;二者优选为卡接固定。具体的,在透明板12120的长度方向上,透明板12120与加固板12121配合的两端设有内凹的让位缺口121201,以对上加固板121211和下加固板121212的卡接处进行让位。
在一种实施例中,会议桌12还包括横梁1231,横梁1231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与立柱1221可拆卸的连接,如铆接,横梁1231和立柱1221间设置加强肋板,以提高连接强度。横梁1231位于面板1212的下方,横梁1231沿宽度方向的第一端壁设有让位槽12311,让位槽12311沿横梁1231的长度方向延伸,让位槽12311用以对处于竖直状态的加固板12121进行让位。
其中,立柱1221还包括底座1224、立柱安装板1225和立柱紧固件1226。其中,底座1224位于立柱本体1222的下方,立柱本体1222的下端侧壁设有安装口,安装口与立柱本体1222的内部连通,立柱安装板1225罩设于立柱本体1222上、安装口处,并通过螺纹紧固件进行固定。立柱紧固件1226位于底座1224上,用以将立柱1221和车辆地板固定,以便于拆装。
在一种实施例中,还包括控制开关,控制开关固定于立柱1221上、背离会议桌本体1211的一侧;控制开关与动力驱动件连接,用于对动力驱动件进行手动和信号控制,可以理解的是,可通过手动驱动控制开关控制动力驱动件动作,控制开关也可以接收控制系统的控制信号驱动动力驱动件动作,由此以实现智能化折叠,简化操作。
在一种实施例中,会议桌本体1211与立柱1221相对的侧壁上设有水平限位槽;
会议桌12还包括水平限位件,水平限位件位于立柱1221上、靠近会议桌本体1211的侧壁上;水平限位件包括限位动力件和水平限位杆,限位动力件带动水平限位杆向靠近或远离水平限位槽的方向移动,以实现水平限位杆和水平限位槽的插接和释放,实现对处于水平状态的会议桌本体1211的锁定/解锁。水平限位件优选为两个,分别在会议桌本体1211的转轴1213的两侧水平对称设置,以优化锁定效果。
更进一步地,还包括一组竖直限位磁扣,分别固定于第一端壁和会议桌本体1211上,用以对处于竖直状态的会议桌本体1211进行磁力吸附锁定/解锁,对会议桌本体1211处于竖直状态时进行稳固,防止其发生晃动,造成安全事故。
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还包括五孔插座1241和/或高清晰度多媒体接口1251(HDMI),五孔插座1241与车辆的电气设备连接,五孔插座1241用于为办公设备提供电源;HDMI接口用于与车厢内显示设备连接进行音频和影像信号传输;五孔插座1241和高清晰度多媒体接口1251均固定于立柱1221上。由此设置,以为能够实现会议投屏、远程会议的开展提供技术支撑。
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立柱1221具有中空腔体,动力驱动件埋设于中空腔体中;动力驱动件包括动力件和驱动件;动力件与车辆的电气设备经线缆连接;驱动件的一端与动力件连接,驱动件的另一端与转轴1213连接,驱动件在动力件的带动下、带动会议桌本体1211绕自身轴线转动,并在动力件自身抱死时停止会议桌本体1211的转动,由此设置,以与水平限位件、竖直限位磁扣配合,进行两种状态下的固定,提高会议桌本体1211两种状态下的稳定性。其中,动力件为电机;驱动件为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主动齿轮与电机固定连接,从动齿轮与转轴1213的一端固定;转轴1213沿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设有轴承,转轴1213和立柱1221间分别经轴承连接。
请参阅图22-24,图2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轨道车辆用车窗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3为图22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图2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会议车厢的结构示意图。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本申请提供的投屏车窗11,包括车窗本体110,车窗本体110包括外夹层玻璃111和内夹层玻璃112。其中,外夹层玻璃111和内夹层玻璃112形成中空腔体,该中空腔体和车窗框118架优选形成密闭空间。车窗本体110还包括调光屏113、显示屏114和触摸屏115,调光屏113固定在中空腔体内,用于调节车窗的透光率,调光屏113优选为染料液晶材料,先进的工艺制程相结合,具有调光响应速度快(秒级)、变色均匀、无雾态、无视角问题、以及满足交规安全的常白模式等优点,并且调光层使用高温PVB胶膜合片,提升调光侧窗的耐候性能,触摸屏115为整面ITO触控膜,也可以根据现有技术的发展水平,设置调光屏113、显示屏114和触摸屏115的材料,均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显示屏114优选为OLED显示屏114。车窗融入旅客信息系统,兼容外网通讯,为乘客提供更具科技感的乘车体验,即可以动态显示线路、站点、车速等旅客信息,也可以实时更新天气、新闻等公网信息。调光膜为液晶电控调光膜、液晶显示器调光膜、液晶膜或聚合物网络液晶膜。
总控装置包括控制器,控制器119分别与调光屏113、显示屏114和触摸屏115电性连接,且控制器119根据触摸屏115的触摸信号方便控制调光屏113或显示屏114动作,由此以通过一个触摸信号分别控制两个部件进行响应,简化装置的硬件结构,实现对车窗的智能控制。
采用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投屏车窗11,将调光屏113、显示屏114和触摸屏115集成在外夹层玻璃111和内夹层玻璃112形成的中空腔体内,控制器119能够根据触摸屏115的触摸信号,控制调光屏113调节车窗的透光率或控制显示屏114进行信息显示。由此设置,通过显示屏114进行信息的显示,并根据乘客的要求,通过调节车窗的透光率,调节太阳入射到车内的能量,实现窗帘的功能;显示屏114不占用车内空间,车体无需单独开设显示窗口,优化车厢内饰及观感,提高乘客的用户体验。
具体的,为了防止对车窗的透光率进行调节时、影响显示屏114的显示,在车厢宽度方向上,调光屏113固定铺设于外夹层玻璃111的内表面,触摸屏115固定铺设于内夹层玻璃112的外表面,显示屏114固定铺设于触摸屏115远离内夹层玻璃112一侧的表面。在另一实施例中,调光屏113也可以设置在外夹层玻璃111的夹层中,在轨道车辆的宽度方向上,显示屏114和触摸屏115可以自外至内依次设置在外夹层玻璃111的内表面,即图23中调光屏113当前位置。可以理解的是,调光屏113和外夹层玻璃111间、触摸屏115和内夹层玻璃112间、显示屏114和触摸屏115间均分别设有光学胶膜,由此以进行固定。
在该具体实施例中,车窗本体110还包括窗框118和支撑件116;窗框118用于包覆支撑件116、至少部分外夹层玻璃111和至少部分内夹层玻璃112,窗框118沿车窗本体110的周向环绕设置,支撑件116沿车窗本体110的厚度方向、位于外夹层玻璃111和内夹层玻璃112之间,外夹层玻璃111、支撑件116和内夹层玻璃112形成中空腔体;通过设置支撑件116,调整外夹层玻璃111和内夹层玻璃112之间的距离,同时通过支撑件116将各夹层玻璃与窗框118之间进行压紧,以便于密封胶层密封。其中,支撑件116可设置为铝制间隔件,以减轻重量,支撑件116优选为沿窗框118的长度方向环绕设置。
在一种实施例中,车窗本体110还包括触摸按键组件,触摸按键组件和触摸屏115并联连接,触摸按键组件包括触摸按键板、丝网印117和触控按键驱动器。其中,触摸按键板固定于内夹层玻璃112的底部边缘处,以便于乘客操作;丝网印117固定于外夹层玻璃111的夹层中,且丝网印117与触摸按键板相对应设置;触控按键驱动器固定于窗框118的底部边缘处,优选为粘接设置,同时,为了便于显示车窗明暗等级,触摸案件中间设置LED灯。触控按键驱动器经导线贯穿窗框118、粘结胶层,且分别与触摸按键板和控制器119连接,根据触摸按键板的触摸操作发送信号至控制器119。
进一步地,控制器119包括主控单元和调光控制单元,调光控制单元与主控单元连接;调光屏113包括若干个调光区,各个调光区在调光屏113上均匀设置、且与显示屏114对应设置;由此设置,以根据乘客需要,进行分区调光,使车窗的窗帘功能更为智能,在遮光的同时不影响乘客观赏车外景色。各个调光区分别与调光控制单元经导线连接;主控单元根据触摸屏115的触摸信息生成调光信息,以控制调光控制单元调节与调光信息对应的调光区的车窗的透光率。调光信息一般包括调光位置信号、调光信号等。
其中,控制器119还包括显示控制单元和触摸控制单元。显示控制单元分别与显示屏114和主控单元连接,显示控制单元根据主控单元发送的显示信息在对应位置显示内容,可以理解的是,显示屏114可以设置为操作屏,此时显示控制单元根据触摸操作进行相应的动作响应,实现人机交互。触摸控制单元分别与触摸屏115和主控单元连接,触摸控制单元采集用户的触摸信息,发送至主控单元。触摸信息包括触摸信号和触摸位置信号。
在另一实施例中,控制器还包括信息接收单元,用于接收上位机发送的信号,控制显示屏进行相应的动作相应,或者控制调光屏进行车窗透光率的调节;由此设置,以实现车窗的智能控制,并实现对车窗的统一化管理。其中,信息接收单元可设置为蓝牙模块或其他无线传输模块。
优选地,车窗本体110还包括压力检测单元,压力检测单元固定于显示屏114上,用于对显示屏114的触摸压力进行检测,压力检测单元与主控单元连接;压力检测单元可设置为应变片式传感器;主控单元根据压力检测单元的压力信息和触摸控制单元采集到用户的触摸信息,比较触摸压力与预设动作压力的大小,根据比较结果,确定当前触摸动作对应的响应对象为显示屏114或调光屏113;根据触摸信息控制显示屏114执行响应动作,或根据触摸信息控制调光屏113调整车窗的透光率。
其中,主控单元还用于当触摸操作的响应对象为调光屏113时,根据触摸信息生成调光信号和调光位置信号并发送至调光控制单元;调光控制单元根据调光信号和调光位置信号控制对应位置处的调光屏113进行调光。同时,主控单元当触摸操作的响应对象为显示屏114时,根据触摸信息生成显示信号和显示位置信号并发送至显示控制单元;显示控制单元根据显示信号和显示位置信号控制显示屏114显示显示信号的内容,或者,显示控制单元控制显示屏114进行相应的动作响应。
优选地,主控单元具体用于当触摸压力大于或等于预设动作压力时,认为当前触摸动作的响应对象为调光屏113;当触摸压力小于预设动作压力时,认为当前触摸动作的响应对象为显示屏114。
在一种实施例中,控制器119固定于窗框118的底部边缘处,控制器119经导线贯穿窗框118、粘结胶层,且分别与显示屏114、触摸屏115和调光屏113连接;投屏车窗11还包括:车内电源和网线,车内电源和网线具有可插拔连接器,用于分别与控制器119连接,以提供电源和网络,可插拔连接器使得车窗与电源、网线的连接快速便捷,操作简单。
上述投屏车窗11可自动或手动调节光线和热量,为特定的场景匹配最佳光线,具有调光、防眩光和保护隐私的作用;车窗通过调节明暗成都,控制车外阳光入射能量,从而保护车内能量过多过快的向车外流失,阻止车外强光过多而影响车内环境温度,进一步达到节能的目的。显示车窗能够进行车内、外信息显示,休闲娱乐影片、广告的播放,实现车内订餐等人车交互。节省车内空间,实现信息显示的直观、统一,友好的人车交互体验。
在另一实施例中,可以在显示屏114上界面预设的菜单信息点选切换调光或显示功能,并在调光界面中,通过电流检测单元检测触摸动作在显示屏114上的电流大小,以精确触摸动作在显示屏114上的触摸位置,相应地控制与显示屏114对应设置的调光屏113的相应区域进行调光。
尽管已描述了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申请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4)

1.一种轨道车辆用扶手,其特征在于,包括:
扶手本体和显示设备,所述扶手本体与车辆底板可拆卸的连接;
罩体,套装于所述扶手本体上、且与所述扶手本体可拆卸的连接,所述显示设备设于所述罩体内,所述罩体设有让位孔,所述让位孔沿壁厚方向贯通所述罩体,所述显示设备与所述让位孔对应设置,以向外界显示内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车辆用扶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扶手本体包括:
一组相对设置的吊梁,所述吊梁用于车顶连接;
安装支架,位于相邻所述吊梁间,用于固定所述吊梁且安装所述显示设备;
固定块,用于与车辆底板可拆卸的连接;
扶手件,一端与所述吊梁可拆卸的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固定块可拆卸的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轨道车辆用扶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扶手本体还包括:
扶手座,位于所述扶手件的下方、且位于相邻所述扶手件间,所述扶手座套装于所述固定块上;
螺纹紧固件,所述螺纹紧固件穿过所述扶手件、所述扶手座和所述固定块进行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轨道车辆用扶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扶手件包括:
扶手杆安装座,位于所述吊梁的下端端壁处,所述扶手杆安装座和所述吊梁可拆卸的连接;所述扶手杆安装座设有第一安装凸起;
扶手杆,所述扶手杆设有第二安装凸起,所述扶手杆和所述扶手杆安装座经所述第一安装凸起和所述第二安装凸起可拆卸的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轨道车辆用扶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扶手件的个数为两个;各个所述扶手杆具有直杆部以及向外弯曲的弧形杆部;
所述直杆部位于所述弧形杆部的上方,所述第二安装凸起位于所述直杆部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车辆用扶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罩体包括:
第一罩板和第二罩板,所述第一罩板和所述第二罩板分别包括主板、侧板和底板,所述侧板在所述主板的长度方向的两端设置,所述让位孔设置在所述主板上;
所述第一罩板的侧板和所述第二罩板的侧板的一者上设有卡槽,另一者上设有卡接凸起,以进行卡接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轨道车辆用扶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罩体还包括:
安装码,固定于所述吊梁上,所述第一罩板的侧板或所述第二罩板的侧板与所述安装码贴合且可拆卸的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轨道车辆用扶手,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吊梁的垂向方向上,所述主板和所述侧板自下至上、距所述吊梁的距离分别渐增;
所述安装码设有倾斜板部,所述倾斜板部与所述第一罩板的侧板或所述第二罩板的侧板贴合。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轨道车辆用扶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罩体还包括:
补强板,所述补强板分别位于所述侧板和所述底板间、所述主板和所述底板间;
和/或,可视窗,分别一体式设于所述第一罩板和所述第二罩板上、与所述让位孔对应设置。
10.一种车厢,包括车顶,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轨道车辆用扶手,所述轨道车辆用扶手的罩体抵接在所述车顶的下方。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车厢,其特征在于,包括车厢本体,所述车厢本体包括商务会议区和用于乘客乘坐的常规乘坐区,所述商务会议区和所述常规乘坐区沿所述车厢本体的纵向设置;所述轨道车辆用扶手设置在所述常规乘坐区;所述商务会议区包括:
会议桌,位于地板上,所述会议桌沿所述车厢本体的纵向延伸;
若干个座椅,位于地板上、且在所述会议桌的长度方向的两侧设置;
投屏车窗,固定于车厢侧墙上;
总控装置,所述总控装置与所述投屏车窗连接,以根据接收到的常规模式信号或会议模式信号控制所述投屏车窗进行模式切换。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车厢,其特征在于,所述会议桌包括:
一组相对设置的立柱,所述立柱用于与地板固定;
会议桌本体,所述会议桌沿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立柱转动连接;
动力驱动件,固定于所述立柱上,所述动力驱动件与所述会议桌本体连接,以带动所述会议桌本体绕自身轴线转动,进行所述会议桌本体的水平状态和竖直状态的转换;
所述总控装置与所述动力驱动件连接,以根据接收到的常规模式信号或会议模式信号控制所述动力驱动件动作。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车厢,其特征在于,所述投屏车窗包括车窗本体,所述车窗本体包括:
外夹层玻璃和内夹层玻璃,所述外夹层玻璃和所述内夹层玻璃间形成中空腔体;
调光屏,固定于所述中空腔体内,所述调光屏用于调节车窗的透光率;
显示屏,固定于所述中空腔体内,所述显示屏用于进行信息显示;
触摸屏,固定于所述中空腔体内;
所述总控装置包括控制器,分别与所述调光屏、所述显示屏和所述触摸屏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触摸屏的触摸信号分别控制所述调光屏或所述显示屏动作。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车厢,其特征在于,所述商务会议区和所述常规乘坐区分别位于所述车厢本体的纵向的两端;
所述商务会议区和所述常规乘坐区间设有隔墙组件,以进行分隔所述商务会议区和所述常规乘坐区。
CN202210029860.2A 2022-01-12 2022-01-12 一种轨道车辆用扶手及一种车厢 Active CN11440795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029860.2A CN114407955B (zh) 2022-01-12 2022-01-12 一种轨道车辆用扶手及一种车厢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029860.2A CN114407955B (zh) 2022-01-12 2022-01-12 一种轨道车辆用扶手及一种车厢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07955A true CN114407955A (zh) 2022-04-29
CN114407955B CN114407955B (zh) 2023-06-23

Family

ID=812741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029860.2A Active CN114407955B (zh) 2022-01-12 2022-01-12 一种轨道车辆用扶手及一种车厢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407955B (zh)

Citation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28627A (zh) * 2014-08-29 2014-12-24 苏州中航中振汽车饰件有限公司 一种商务车后座扶手
CN205890642U (zh) * 2016-08-20 2017-01-18 景宇哲 一种自动报站公交车扶手杆
CN206704036U (zh) * 2017-05-10 2017-12-05 河南城建学院 一种地铁和公交车厢内的稳定拉手
EP3251912A1 (en) * 2016-06-01 2017-12-06 Bombardier Transportation GmbH Rail vehicle with different passenger zones
CN207481903U (zh) * 2017-10-27 2018-06-12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城市轨道交通车辆
CN207496685U (zh) * 2017-06-06 2018-06-15 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一种卧铺车厢和列车
CN207631248U (zh) * 2017-11-25 2018-07-20 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轻量化承载型可检修的集成立罩板机构
CN207875654U (zh) * 2018-02-05 2018-09-18 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 一种立柱扶手安装结构
CN109178007A (zh) * 2018-08-21 2019-01-11 中车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扶手安装装置和车辆
CN209126584U (zh) * 2018-09-20 2019-07-19 钟滢斌 一种智能公交车扶手
CN110696861A (zh) * 2019-09-18 2020-01-17 中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 一种地铁车辆扶手
CN211663122U (zh) * 2020-01-19 2020-10-13 浙江猎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电源更换方便的车用智能拉环
CN212709405U (zh) * 2020-07-06 2021-03-16 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一种轨道车辆及其立罩板结构
CN213138782U (zh) * 2020-08-27 2021-05-07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扶手结构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13432454U (zh) * 2020-08-03 2021-06-15 重庆警察学院 警用心理危机干预急救车
CN213472894U (zh) * 2020-03-04 2021-06-18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车用拉手
CN113303602A (zh) * 2021-06-10 2021-08-27 青岛威奥轨道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可自动翻转的电动会议桌
CN214476310U (zh) * 2021-05-07 2021-10-22 李建洲 一种用于地铁智能电子显示拉手广告设备
CN113682328A (zh) * 2020-05-19 2021-11-23 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车厢及轨道车辆
CN215056671U (zh) * 2021-04-07 2021-12-07 中车青岛四方车辆研究所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不同光照场景的智慧车窗、车厢及轨道车辆

Patent Citation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28627A (zh) * 2014-08-29 2014-12-24 苏州中航中振汽车饰件有限公司 一种商务车后座扶手
EP3251912A1 (en) * 2016-06-01 2017-12-06 Bombardier Transportation GmbH Rail vehicle with different passenger zones
CN205890642U (zh) * 2016-08-20 2017-01-18 景宇哲 一种自动报站公交车扶手杆
CN206704036U (zh) * 2017-05-10 2017-12-05 河南城建学院 一种地铁和公交车厢内的稳定拉手
CN207496685U (zh) * 2017-06-06 2018-06-15 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一种卧铺车厢和列车
CN207481903U (zh) * 2017-10-27 2018-06-12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城市轨道交通车辆
CN207631248U (zh) * 2017-11-25 2018-07-20 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轻量化承载型可检修的集成立罩板机构
CN207875654U (zh) * 2018-02-05 2018-09-18 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 一种立柱扶手安装结构
CN109178007A (zh) * 2018-08-21 2019-01-11 中车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扶手安装装置和车辆
CN209126584U (zh) * 2018-09-20 2019-07-19 钟滢斌 一种智能公交车扶手
CN110696861A (zh) * 2019-09-18 2020-01-17 中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 一种地铁车辆扶手
CN211663122U (zh) * 2020-01-19 2020-10-13 浙江猎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电源更换方便的车用智能拉环
CN213472894U (zh) * 2020-03-04 2021-06-18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车用拉手
CN113682328A (zh) * 2020-05-19 2021-11-23 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车厢及轨道车辆
CN212709405U (zh) * 2020-07-06 2021-03-16 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一种轨道车辆及其立罩板结构
CN213432454U (zh) * 2020-08-03 2021-06-15 重庆警察学院 警用心理危机干预急救车
CN213138782U (zh) * 2020-08-27 2021-05-07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扶手结构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15056671U (zh) * 2021-04-07 2021-12-07 中车青岛四方车辆研究所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不同光照场景的智慧车窗、车厢及轨道车辆
CN214476310U (zh) * 2021-05-07 2021-10-22 李建洲 一种用于地铁智能电子显示拉手广告设备
CN113303602A (zh) * 2021-06-10 2021-08-27 青岛威奥轨道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可自动翻转的电动会议桌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07955B (zh) 2023-06-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3098894A1 (zh) 一种会议车厢的控制方法
CN114194239B (zh) 一种会议车厢及轨道车辆
WO2018227858A1 (zh) 一种可发光行李架
CN109515127A (zh) 一种汽车遮阳装置和汽车遮阳方法
CN207496685U (zh) 一种卧铺车厢和列车
CN108312975A (zh) 一种带有弧形显示影院的汽车及观影方法
CN114194226B (zh) 一种商务车厢及轨道车辆
WO2011057495A1 (zh) 铁路车辆车载电视
CN114407955B (zh) 一种轨道车辆用扶手及一种车厢
CN205365443U (zh) 具有投影设备的车辆
CN106994885A (zh) 汽车用智能遮阳板
CN114590281B (zh) 一种轨道车辆用行李架及一种车厢
CN106828335B (zh) 带有显示设备的车辆以及用于车辆的遮挡装置
JP2000280896A (ja) 鉄道車両の陽射し制御装置および鉄道車両
CN111016597A (zh) 一种车辆用遮阳系统、遮阳系统控制方法及车辆
US20210371107A1 (en) Variable transparencies applied to aircraft seats
CN100402348C (zh) 汽车天窗多媒体大屏幕影像系统
CN115862420A (zh) 一种轨道交通列车模拟驾驶器
CN202071838U (zh) 高速动车组司机室后端墙
AU2003203693A1 (en) Improved driver's cabin for railway vehicle
CN210793012U (zh) 车辆线路双面显示装置及车辆
CN209395747U (zh) 天窗控制系统
CN114291125B (zh) 一种轨道车辆用车窗及会议车厢
CN209776422U (zh) 一种可移动式地铁上下客分流装置
WO2014189166A1 (ko) 자동차의 좌우후방 시야확보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