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394156A - 一种具有缓冲吸能功能的乘用车前围骨架总成及汽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具有缓冲吸能功能的乘用车前围骨架总成及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394156A
CN114394156A CN202210078770.2A CN202210078770A CN114394156A CN 114394156 A CN114394156 A CN 114394156A CN 202210078770 A CN202210078770 A CN 202210078770A CN 114394156 A CN114394156 A CN 11439415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d
buffering
stress
force
damp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07877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394156B (zh
Inventor
马冲冲
陈怀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feng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Dongfeng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feng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Dongfeng Motor Corp
Priority to CN202210078770.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394156B/zh
Publication of CN1143941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9415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39415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9415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08Front or rear por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Vibration Dampers (AREA)

Abstract

一种具有缓冲吸能功能的乘用车前围骨架总成及汽车,涉及汽车骨架领域。具有缓冲吸能功能的乘用车前围骨架总成包括连接有缓冲吸能装置和可拆卸受力杆的骨架总成主体;缓冲吸能装置包括固定于骨架总成主体的接触受力杆、固定于接触受力杆顶部的阻尼搭载块及与阻尼搭载块通过至少两个多分导受力模块连接的接触导力阻尼块;多分导受力模块包括受力推导块、两个分别与受力推导块一端两侧铰接的转动轴、分别与两个转动轴远离受力推导块一端铰接的分导受力推杆,每个分导受力推杆均连接有分导压杆,每个分导压杆均通过可沿其轴向移动的缓冲吸能机构与对应阻尼搭载块连接。具有缓冲吸能功能的乘用车前围骨架总成能够提高骨架的受力缓冲性能和抗冲击能力。

Description

一种具有缓冲吸能功能的乘用车前围骨架总成及汽车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汽车骨架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具有缓冲吸能功能的乘用车前围骨架总成及汽车。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电动四驱汽车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为了保证电动四驱车车体具备良好的使用强度,需要使用结构强度和缓冲吸能性能强的车前围骨架,但是现有的车前围骨架在使用过程中正面碰撞受力强度有限,且不便于对受力杆进行更换和不便于调节配装的长度,导致配装不便。
因此,需要一种缓冲吸能性能强和容易更换受力杆的车前围骨架总成。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缓冲吸能功能的乘用车前围骨架总成及汽车,其能够有效的提高骨架正面受力的缓冲性能和抗冲击能力。
本申请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具有缓冲吸能功能的乘用车前围骨架总成,其包括骨架总成主体,骨架总成主体的内侧连接有至少一个缓冲吸能装置,骨架总成主体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连接有至少一根可拆卸的受力杆;缓冲吸能装置包括固定于骨架总成主体的接触受力杆、固定于接触受力杆顶部的阻尼搭载块及与阻尼搭载块通过至少两个多分导受力模块连接的接触导力阻尼块;多分导受力模块包括受力推导块、两个分别与受力推导块一端两侧铰接的转动轴、分别与两个转动轴远离受力推导块一端铰接的分导受力推杆,每个分导受力推杆均连接有分导压杆,每个分导压杆均通过可沿其轴向移动的缓冲吸能机构与对应阻尼搭载块连接,每个分导压杆上还套设有可沿其轴向移动的内搭载卸力箱,内搭载卸力箱与对应阻尼搭载块连接,分导压杆和内搭载卸力箱内壁之间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弹簧。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案中,分导压杆的外壁上固定套设有圆盘形的接触分力块,接触分力块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连接有内装卸力推杆,两个内装卸力推杆分别连接有与内搭载卸力箱内部顶壁和底壁抵压的第一弹簧。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案中,缓冲吸能机构包括一端滑动套设于分导压杆上的卸压阻尼套筒、多个沿分导压杆周向间隔布置的收折推杆、分别与各个收折推杆铰接的双向分力推板及与双向分力推板一一对应的受力基座,卸压阻尼套筒另一端连接对应阻尼搭载块,受力基座固定于卸压阻尼套筒外壁,收折推杆的一端与分导压杆远离分导受力推杆一端铰接,另一端贯穿出卸压阻尼套筒外部铰接对应的双向分力推板,受力基座两端与对应双向分力推板两端分别通过一个双向收折卸力架铰接,双向收折卸力架包括一端相互铰接的第一杆和第二杆,第一杆和第二杆的另一端分别与受力基座和对应双向分力推板铰接,受力基座与对应双向分力推板之间还连接有第二弹簧,卸压阻尼套筒上开设有供收折推杆穿过的滑动孔。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案中,受力杆包括两端分别设有连接柱的受力杆本体及至少一个可沿连接柱轴向移动的限位装夹套,限位装夹套开设有至少一个卡接孔,连接柱远离受力杆本体一端的外壁开设有与卡接孔一一对应的预留收纳槽,每个预留收纳槽的底壁分别通过第三弹簧连接有伸入对应卡接孔的卡接块,限位装夹套还连接有与卡接孔一一对应的推导接入板,每个推导接入板均连接有可沿其移动以插入或脱出卡接孔的卡接块推杆,骨架总成主体连接有至少一个可套设于连接柱上的连接套。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案中,受力杆远离连接套的一端连接有可沿其移动的可调长度连杆。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案中,可调长度连杆包括用于套设于连接柱上的可调长度连杆套筒,可调长度连杆套筒上开设有多个沿其轴向间隔布置的定位螺栓孔,可调长度连杆套筒连接有至少一个可沿定位螺栓孔轴线移动的限位螺栓。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案中,骨架总成主体和接触导力阻尼块连接。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其包括上述的具有缓冲吸能功能的乘用车前围骨架总成。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本申请提供的具有缓冲吸能功能的乘用车前围骨架总成包括骨架总成主体,骨架总成主体的内侧连接有至少一个缓冲吸能装置,骨架总成主体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连接有至少一根可拆卸的受力杆;缓冲吸能装置包括固定于骨架总成主体的接触受力杆、固定于接触受力杆顶部的阻尼搭载块及与阻尼搭载块通过至少两个多分导受力模块连接的接触导力阻尼块;多分导受力模块包括受力推导块、两个分别与受力推导块一端两侧铰接的转动轴、分别与两个转动轴远离受力推导块一端铰接的分导受力推杆,每个分导受力推杆均连接有分导压杆,每个分导压杆均通过可沿其轴向移动的缓冲吸能机构与对应阻尼搭载块连接,每个分导压杆上还套设有可沿其轴向移动的内搭载卸力箱,内搭载卸力箱与对应阻尼搭载块连接,分导压杆和内搭载卸力箱内壁之间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弹簧。本申请提供的具有缓冲吸能功能的乘用车前围骨架总成能够有效的提高骨架正面受力的缓冲性能和抗冲击能力。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具有缓冲吸能功能的乘用车前围骨架总成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具有缓冲吸能功能的乘用车前围骨架总成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具有缓冲吸能功能的乘用车前围骨架总成的缓冲吸能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具有缓冲吸能功能的乘用车前围骨架总成的多分导受力模块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具有缓冲吸能功能的乘用车前围骨架总成的缓冲吸能机构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具有缓冲吸能功能的乘用车前围骨架总成的受力杆和骨架总成主体的连接套连接时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具有缓冲吸能功能的乘用车前围骨架总成的可调长度连杆与受力杆的连接柱连接时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00、骨架总成主体;110、受力杆;111、受力杆本体;112、连接柱;113、限位装夹套;114、卡接孔;115、预留收纳槽;116、第三弹簧;117、卡接块;118、推导接入板;119、卡接块推杆;120、连接套;130、可调长度连杆;140、可调长度连杆套筒;150、定位螺栓孔;160、限位螺栓;170、限位螺母;200、缓冲吸能装置;210、接触受力杆;220、阻尼搭载块;230、接触导力阻尼块;300、多分导受力模块;310、受力推导块;320、转动轴;330、分导受力推杆;340、分导压杆;350、内搭载卸力箱;360、第一弹簧;370、接触分力块;380、内装卸力推杆;400、缓冲吸能机构;410、卸压阻尼套筒;420、收折推杆;430、双向分力推板;440、受力基座;450、双向收折卸力架;460、第二弹簧;470、滑动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申请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术语“水平”、“竖直”、“悬垂”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申请的具有缓冲吸能功能的乘用车前围骨架总成及汽车的特征和性能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和图7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具有缓冲吸能功能的乘用车前围骨架总成,其包括骨架总成主体100,骨架总成主体100的内侧连接有两个缓冲吸能装置200,骨架总成主体100的顶部和底部两侧分别连接有连接套120,每个连接套120均连接有一根可拆卸的受力杆110,每个受力杆110远离连接套120的一端连接有一根可调长度连杆130。
其中,缓冲吸能装置200包括固定于骨架总成主体100的接触受力杆210、固定于接触受力杆210顶部的阻尼搭载块220及与阻尼搭载块220通过两个多分导受力模块300连接的接触导力阻尼块230,接触受力杆210的两端分别与骨架总成主体100的两侧连接;每个多分导受力模块300均包括一端与接触导力阻尼块230连接的受力推导块310、两个分别与受力推导块310另一端两侧铰接的转动轴320及分别与两个转动轴320远离受力推导块310一端铰接的分导受力推杆330,转动轴320的两端分别可沿竖直轴向转动地与受力推导块310和对应的分导受力推杆330铰接,每个分导受力推杆330均连接有分导压杆340,每个分导压杆340均通过可沿其轴向移动的缓冲吸能机构400与对应阻尼搭载块220连接,每个分导压杆340上还套设有可沿其轴向移动的中空的内搭载卸力箱350,内搭载卸力箱350与对应阻尼搭载块220连接,分导压杆340的外壁上固定套设有圆盘形的接触分力块370,接触分力块370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连接有内装卸力推杆380,两个内装卸力推杆380分别连接有与内搭载卸力箱350内部顶壁和底壁抵压的第一弹簧360。缓冲吸能机构400包括一端滑动套设于分导压杆340上的卸压阻尼套筒410、四个沿分导压杆340周向间隔布置的收折推杆420、分别与各个收折推杆420铰接的双向分力推板430及与双向分力推板430一一对应的受力基座440,卸压阻尼套筒410另一端连接阻尼搭载块220,受力基座440固定于对应的卸压阻尼套筒410外壁,收折推杆420的一端与分导压杆340远离分导受力推杆330的一端铰接,另一端贯穿出卸压阻尼套筒410外部铰接对应的双向分力推板430,受力基座440两端分别与对应双向分力推板430两端通过一个双向收折卸力架450铰接,每个双向收折卸力架450均包括一端相互铰接的第一杆和第二杆,第一杆和第二杆的另一端分别与对应受力基座440和对应双向分力推板430铰接,每个受力基座440与对应双向分力推板430之间还连接有第二弹簧460,卸压阻尼套筒410上开设有四条供各个收折推杆420穿过的滑动孔470。
受力杆110包括两端分别设有连接柱112的受力杆本体111及两个可沿连接柱112轴向移动的限位装夹套113,每个限位装夹套113的底部和底部分别开设有一个卡接孔114,连接柱112远离受力杆本体111一端的外壁开设有与卡接孔114一一对应的预留收纳槽115,每个预留收纳槽115的底壁分别通过第三弹簧116连接有伸入对应卡接孔114的卡接块117,限位装夹套113还连接有与卡接孔114一一对应的推导接入板118,每个推导接入板118均连接有可沿其移动以插入或脱出卡接孔114的卡接块推杆119。
可调长度连杆130包括用于套设于连接柱112上的可调长度连杆套筒140,可调长度连杆套筒140的顶部和底部分别开设有五个沿其轴向间隔布置的定位螺栓孔150,可调长度连杆套筒140连接有两个可沿定位螺栓孔150轴线移动的限位螺栓160,每个限位螺栓160上均通过螺纹套设有限位螺母170。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具有缓冲吸能功能的乘用车前围骨架总成的缓冲吸能原理是:当骨架总成主体100承受应力产生振动时将应力传递至缓冲吸能装置200的接触受力杆210处并带动接触受力杆210振动,接触受力杆210振动时进一步带动阻尼搭载块220振动并将应力传递至两个多分导受力模块300,从而使多分导受力模块300内缓冲吸能机构400的卸压阻尼套筒410沿分导压杆340轴向移动,从而带动卸压阻尼套筒410连接的四个受力基座440与四个对应双向分力推板430之间产生相对位移,从而驱动各个受力基座440与对应双向分力推板430之间的第二弹簧460拉伸来吸收应力,并使四个受力基座440与对应双向分力推板430之间连接的八个双向收折卸力架450产生相对转动,进而通过四个双向分力推板430带动四个双向分力推板430和收折推杆420相对于分导压杆340转动,从而将卸压阻尼套筒410受到的骨架总成主体100应力缓冲分散后传递至分导压杆340处,并使分导压杆340沿轴向移动以将应力通过套设于其上的接触分力块370和两个内装卸力推杆380传递至两个第一弹簧360形成压缩势能进行储存吸收,同时分导压杆340沿轴向移动时也会相对于其铰接的分导受力推杆330转动,并使分导受力推杆330转动时通过铰接的转动轴320带动受力推导块310转动,受力推导块310转动时带动连接的接触导力阻尼块230移动,从而将骨架总成主体100受到的冲击应力逐级进行分散缓冲吸能处理并转化为接触导力阻尼块230的移动,有效的提高了骨架总成主体100正面受力的缓冲性能和抗冲击能力。
此外,骨架总成主体100的顶部和底部两侧分别通过连接的连接套120连接有可拆卸的受力杆110,从而方便使用者快速的将受力杆110与骨架总成主体100连接或拆卸,安装时,使用者需要首先挤压连接柱112连接的卡接块117压缩对应的第三弹簧116后收缩回预留收纳槽115内,随后将限位装夹套113套设于连接柱112上,并使每个限位装夹套113的两个卡接孔114对准两个预留收纳槽115,此时由于停止挤压第三弹簧116,连接柱112的两个预留收纳槽115内连接的两个第三弹簧116分别推动两个卡接块117弹出并插入两个卡接孔114内,此时,使用者将套设有限位装夹套113的连接柱112插入骨架总成主体100设有的连接套120内,随后按压滑动连接于每个推导接入板118的卡接块推杆119,使两个卡接块推杆119沿对应的推导接入板118移动以插入卡接孔114推动卡接块117挤压第三弹簧116,使两个卡接块117重新收缩回预留收纳槽115内,随后继续将连接柱112插入连接套120内,使两个第三弹簧116分别推动两个卡接块117顶压连接套120内壁,从而将受力杆110的连接柱112与连接套120卡接固定从而完成骨架总成主体100和受力杆110的安装固定。
使用者还可以将可调长度连杆130的可调长度连杆套筒140套设于受力杆110远离骨架总成主体100一侧的连接柱112上,并将两个限位螺栓160分别插入可调长度连杆套筒140的顶部和底部分别开设的定位螺栓孔150内使用限位螺母170连接固定,从而调节骨架总成主体100的长度适应性,使用者可以通过沿受力杆110轴向移动可调长度连杆套筒140,并使用限位螺栓160和限位螺母170将受力杆110和可调长度连杆套筒140锁止,从而任意调节骨架总成主体100的长度,提高后续装配的便捷性。
在其他可选的实施例中,骨架总成主体100和每个缓冲吸能装置200的接触导力阻尼块230连接,接触导力阻尼块230的两端分别与骨架总成主体100的两侧连接,能够使骨架总成主体100受到的应力分别通过接触受力杆210和接触导力阻尼块230向缓冲吸能装置200内部的多分导受力模块300内缓冲吸能机构400传递进行缓冲和吸能,从而提高应力传递和吸收速度。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其包括上述的具有缓冲吸能功能的乘用车前围骨架总成。
以上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Claims (8)

1.一种具有缓冲吸能功能的乘用车前围骨架总成,其包括骨架总成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骨架总成主体的内侧连接有至少一个缓冲吸能装置,所述骨架总成主体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连接有至少一根可拆卸的受力杆;所述缓冲吸能装置包括固定于所述骨架总成主体的接触受力杆、固定于所述接触受力杆顶部的阻尼搭载块及与所述阻尼搭载块通过至少两个多分导受力模块连接的接触导力阻尼块;所述多分导受力模块包括受力推导块、两个分别与所述受力推导块一端两侧铰接的转动轴、分别与两个所述转动轴远离所述受力推导块一端铰接的分导受力推杆,每个所述分导受力推杆均连接有分导压杆,每个所述分导压杆均通过可沿其轴向移动的缓冲吸能机构与对应所述阻尼搭载块连接,每个所述分导压杆上还套设有可沿其轴向移动的内搭载卸力箱,所述内搭载卸力箱与对应所述阻尼搭载块连接,所述分导压杆和所述内搭载卸力箱内壁之间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弹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缓冲吸能功能的乘用车前围骨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导压杆的外壁上固定套设有圆盘形的接触分力块,所述接触分力块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连接有内装卸力推杆,两个所述内装卸力推杆分别连接有与所述内搭载卸力箱内部顶壁和底壁抵压的所述第一弹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缓冲吸能功能的乘用车前围骨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吸能机构包括一端滑动套设于所述分导压杆上的卸压阻尼套筒、多个沿所述分导压杆周向间隔布置的收折推杆、分别与各个所述收折推杆铰接的双向分力推板及与所述双向分力推板一一对应的受力基座,所述卸压阻尼套筒另一端连接对应所述阻尼搭载块,所述受力基座固定于所述卸压阻尼套筒外壁,所述收折推杆的一端与所述分导压杆远离所述分导受力推杆一端铰接,另一端贯穿出所述卸压阻尼套筒外部铰接对应的所述双向分力推板,所述受力基座两端与对应所述双向分力推板两端分别通过一个双向收折卸力架铰接,所述双向收折卸力架包括一端相互铰接的第一杆和第二杆,所述第一杆和所述第二杆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受力基座和对应所述双向分力推板铰接,所述受力基座与对应所述双向分力推板之间还连接有第二弹簧,所述卸压阻尼套筒上开设有供所述收折推杆穿过的滑动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缓冲吸能功能的乘用车前围骨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受力杆包括两端分别设有连接柱的受力杆本体及至少一个可沿所述连接柱轴向移动的限位装夹套,所述限位装夹套开设有至少一个卡接孔,所述连接柱远离所述受力杆本体一端的外壁开设有与所述卡接孔一一对应的预留收纳槽,每个所述预留收纳槽的底壁分别通过第三弹簧连接有伸入对应所述卡接孔的卡接块,所述限位装夹套还连接有与所述卡接孔一一对应的推导接入板,每个所述推导接入板均连接有可沿其移动以插入或脱出所述卡接孔的卡接块推杆,所述骨架总成主体连接有至少一个可套设于所述连接柱上的连接套。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缓冲吸能功能的乘用车前围骨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受力杆远离所述连接套的一端连接有可沿其移动的可调长度连杆。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具有缓冲吸能功能的乘用车前围骨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调长度连杆包括用于套设于所述连接柱上的可调长度连杆套筒,所述可调长度连杆套筒上开设有多个沿其轴向间隔布置的定位螺栓孔,所述可调长度连杆套筒连接有至少一个可沿所述定位螺栓孔轴线移动的限位螺栓。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缓冲吸能功能的乘用车前围骨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骨架总成主体和所述接触导力阻尼块连接。
8.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具有缓冲吸能功能的乘用车前围骨架总成。
CN202210078770.2A 2022-01-24 2022-01-24 一种具有缓冲吸能功能的乘用车前围骨架总成及汽车 Active CN11439415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078770.2A CN114394156B (zh) 2022-01-24 2022-01-24 一种具有缓冲吸能功能的乘用车前围骨架总成及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078770.2A CN114394156B (zh) 2022-01-24 2022-01-24 一种具有缓冲吸能功能的乘用车前围骨架总成及汽车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94156A true CN114394156A (zh) 2022-04-26
CN114394156B CN114394156B (zh) 2023-03-24

Family

ID=812322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078770.2A Active CN114394156B (zh) 2022-01-24 2022-01-24 一种具有缓冲吸能功能的乘用车前围骨架总成及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394156B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013065A (ja) * 2008-07-07 2010-01-21 Honda Motor Co Ltd 自動二輪車の車体カバー構造
US20140174842A1 (en) * 2012-12-26 2014-06-26 Hyundai Motor Company Impact absorbing apparatus of vehicle
CN207773257U (zh) * 2017-06-30 2018-08-28 宝沃汽车(中国)有限公司 电动汽车前舱骨架和电动汽车
CN111745122A (zh) * 2020-07-21 2020-10-09 郎溪友良锻造铝合金轮毂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轮毂一步锻造成型装置及方法
CN113246890A (zh) * 2021-05-28 2021-08-13 郑娜 一种汽车前端挤压缓冲式防撞梁
CN113370927A (zh) * 2021-05-22 2021-09-10 安徽工程大学 一种汽车前端液力缓冲式防撞梁
CN113725544A (zh) * 2021-07-27 2021-11-30 深圳市尚亿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强度锂电池保护板
CN113752775A (zh) * 2021-11-08 2021-12-07 杭州非白三维科技有限公司 通过减震变软使新能源汽车通过障碍物的制动机构
CN113771786A (zh) * 2021-08-06 2021-12-10 姚荣飞 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前后保险杠撞击保护装置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013065A (ja) * 2008-07-07 2010-01-21 Honda Motor Co Ltd 自動二輪車の車体カバー構造
US20140174842A1 (en) * 2012-12-26 2014-06-26 Hyundai Motor Company Impact absorbing apparatus of vehicle
CN207773257U (zh) * 2017-06-30 2018-08-28 宝沃汽车(中国)有限公司 电动汽车前舱骨架和电动汽车
CN111745122A (zh) * 2020-07-21 2020-10-09 郎溪友良锻造铝合金轮毂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轮毂一步锻造成型装置及方法
CN113370927A (zh) * 2021-05-22 2021-09-10 安徽工程大学 一种汽车前端液力缓冲式防撞梁
CN113246890A (zh) * 2021-05-28 2021-08-13 郑娜 一种汽车前端挤压缓冲式防撞梁
CN113725544A (zh) * 2021-07-27 2021-11-30 深圳市尚亿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强度锂电池保护板
CN113771786A (zh) * 2021-08-06 2021-12-10 姚荣飞 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前后保险杠撞击保护装置
CN113752775A (zh) * 2021-11-08 2021-12-07 杭州非白三维科技有限公司 通过减震变软使新能源汽车通过障碍物的制动机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94156B (zh) 2023-03-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394156B (zh) 一种具有缓冲吸能功能的乘用车前围骨架总成及汽车
CN112123240A (zh) 一种制动卡钳生产用固定夹具及其固定方法
CN216290491U (zh) 一种具有振动消除结构的汽车伺服电机
CN210554634U (zh) 一种汽车安全防撞底盘
CN114394060B (zh) 一种车身防护机构及汽车
CN210839156U (zh) 一种具有挡风罩的伺服电机
CN211592479U (zh) 一种汽车保险杠吸能装置
CN215764405U (zh) 一种电容器生产检测用老化实验柜
CN113353013A (zh) 一种汽车前端横向缓冲式防撞梁
CN110949293A (zh) 一种汽车支架减震装置
CN218858514U (zh) 一种汽车转向管柱安装支架
CN215795325U (zh) 一种带有缓震功能的中空板箱
CN112248954B (zh) 一种自缓冲的汽车防撞梁
CN214352949U (zh) 一种铝材加工用的打孔装置
CN213839410U (zh) 一种冲床用减震装置
CN116256253B (zh) 一种汽车内饰板材抗撞击能力检测装置
CN220797042U (zh) 一种微波滤波器的安装架
CN214110141U (zh) 一种汽车减震器夹紧装置
CN218992212U (zh) 一种离心机的减振器
CN220430113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更换装置
CN220129903U (zh) 一种汽车减震支架
CN213206368U (zh) 一种汽车传动轴
CN213473540U (zh) 一种无人机挂载结构
CN212742286U (zh) 一种路桥施工拦截装置
CN218459824U (zh) 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迷你离心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