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3734A - 空调机 - Google Patents

空调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3734A
CN1143734A CN96103464A CN96103464A CN1143734A CN 1143734 A CN1143734 A CN 1143734A CN 96103464 A CN96103464 A CN 96103464A CN 96103464 A CN96103464 A CN 96103464A CN 1143734 A CN1143734 A CN 114373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te
box body
air conditioner
plate
conditioner accor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961034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7197C (zh
Inventor
佐藤一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shib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Corp filed Critical Toshib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437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73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7197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197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89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0Casings or cov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0Casings or covers
    • F24F2013/207Casings or covers with control knobs; Mounting controlling members or control units therei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ir Filters, Heat-Exchange Apparatuses, And Housings Of Air-Conditioning Units (AREA)
  • Connection Or Junction Boxes (AREA)

Abstract

一种空调机,具有容纳热交换器及设在该热交换器对面的送风机的单元本体、设于该本体内所述热交换器及送风机侧面部位的电气零件箱,且所述电气零件箱具备在所述热交换器及送风机的侧面有侧面开口部的零件箱本体、装于与该侧面开口部相对的侧面部且装有电气控制零件的控制底板、及可将所述侧面开口部开闭自如的关闭着的侧面盖体。本发明便于对电气零件箱内部的控制底板和电气控制零件进行作业,可提高作业效率。

Description

空调机
本发明涉及空调机,尤其涉及室内单元内设置的电气零件箱结构的改良。
一般的空调机是由安装于空调房间内的室内单元和置于房屋外部的室外单元组成,各单元间通过制冷剂管和电线等连接。
上述室内单元是从设于前面板的吸入口把空调房间内的空气吸入单元本体内,通过设于其内部的热交换器进行热交换,并从设于前面下部的吹出口再向空调房间内吹出。
室内单元附有遥控器,除送风机和压缩机外的冷冻循环结构部件受到电气控制,以接受上述遥控器的指示信号并获得设定的空调条件。
另外在单元本体内,具有进行上述电气控制的电气控制零件,这些零件均安装于控制底板(PC板)上。而且控制底板装于电气零件箱内。
当把构成单元本体的前面板取下时,电气零件箱的前面即暴露在外。以往为了便于在电气控制零件发生故障时更换零件,一般这类电气零件箱的面对操作者的前面一侧可以开闭。即,电气零件箱的前面一侧是开口部,该开口部安装有开闭自如的盖体。
然而,在设计室内单元时,为了控制单元本体尺寸,特别是其宽度尺寸,只能把热交换器侧面部位仅有的宽度尺寸作为电气零件箱的设置空间。因而,设置于该部位的电气零件箱便形成宽度尺寸薄、且具有一定高度的薄箱型。
另一方面,上述电气控制零件全部安装于控制底板(PC板)上,从这一点来看,控制底板的面积也必须相应扩大。控制底板面积比电气零件箱的前面开口部的面积还要大许多,而且不能把控制底板安装在电气零件箱的背面部。为此,把控制底板安装于电气零件箱的侧面部。
然而,电气零件箱的前面开口部及将其关上的前面盖体的宽度尺寸狭小,故在更换电气控制零件或进行维修时,即使取下前面盖体,将开口部打开,从此处把手伸进去操作也是非常不便的。
鉴于上述实情,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机,其电气零件箱不仅是宽度尺寸得到尽力控制,而且便于对装于其内部的控制底板及装于该控制底板上的电气控制零件进行处理,从而可提高操作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空调机,具有容纳热交换器及设在该热交换器对面的送风机的单元本体、和设于该本体内上述热交换器及送风机侧面部位的电气零件箱,
其特点是,上述电气零件箱具备供装有电气控制零件的控制底板安装的侧面部,且具备在上述热交换器及送风机的侧面有侧面开口部的零件箱本体及可将上述侧面开口部开闭自如地关闭着的侧面盖体。
上述零件箱本体或上述侧面盖体可用金属板加工而成,并可在上述零件箱体上备有接地端子。上述控制底板隔着由绝缘材料构成的压板而安装于上述零件箱本体。
上述压板由树脂模压材料构成,其特征在于,在其边缘部设有可拆装自如地将上述控制底板卡合的卡爪。
上述控制底板中大约有一半的一部分区域大于另一部分区域,在这一部分区域集中安装高度较高的电气零件,而在另一部分区域则集中安装高度较矮的电气零件,上述侧面盖体形成与电气控制零件的高度一致的凹凸状,上述送风机对着上述侧面盖体的凹部设置。
在上述零件箱本体的前面部装有树脂模压材料构成的前面板体,前面板体上具备支撑接线端子的端子支撑部。
上述端子支撑部的一边转动自如地轴支承于上述前面板体。在重叠着上述端子支撑部的前面板体部位设有温度保险丝安装部。
上述零件箱本体设有开口部,上述控制底板的侧边一部与该开口部相对,在与上述开口部相对的控制底板侧边部,室温传感器、热交换器传感器等的端子支承部排成一列。
上述零件箱本体的前面部设有伸出片部,在上述压板上与伸出片部重合的部分一体形成比伸出片部更向外伸出的防止危险用的保护片部,上述前面板体是用固定件从零件箱本体前面部的背面一侧安装固定的,固定件同时把固定电源软线的软线固定部件固定在零件箱本体前面部背面一侧。
通过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不仅可保证控制底板有足够的面积,便于进行电气控制零件的安装,同时由于零件箱本体侧面的开口面积很大,使维修作业等变得简便易行。
零件箱本体和侧面盖体是由金属板加工而成,制作容易,且控制底板是隔着由绝缘材料构成的压板而安装的,故可保证对于控制底板的绝缘性。
由于在树脂模压材料构成的压板上设置了卡爪,可以拆装自如地将控制底板卡合,故控制底板的拆装容易,便于维修。
由于是根据电气控制零件的高低分别集中安装于控制底板上,且侧面盖体形成与此相应的凹凸形状,且是在凹部的对面设置送风机,故能尽量限制单元本体的宽度尺寸,避免大型化。
当零件箱是用金属板加工而成时,接地端子的安装范围扩大,便于维修作业时拆装接地线。
由于支撑接线端子的端子支撑部安装于零件箱本体的前面板体,故可从单元本体的前面一侧对端子进行作业,操作方便。另外,如果对端子支撑部转动自如地加以轴支承,则当单元本体被置于空调房间的高处时,也容易看清端子,从而改善了作业性。
有效地利用端子支撑部重叠部分的前面板体空间安装温度保险丝,很容易对室温传感器和热交换器传感器等的端子支承部进行电气接线。
由于压板的保护片部比零件箱本体的伸出片部还要伸出,故电气接线不会直接碰到金属板切断部分,不会损坏电气接线的绝缘保护膜,可确保对于金属板加工而成的零件箱本体的安全性。
由于在用固定件把前面板体安装固定在零件箱本体的同时也把固定电源软线用的软线固定部件加以安装固定,故可减少部件数量,简化安装作业。
以下是对附图的简单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空调机室内单元的立体图。
图2是上述实施例取下室内单元前面板后的立体图。
图3是上述实施例取下电气零件箱前面盖体后的立体图。
图4是上述实施例的构成电气零件箱的零件箱本体、侧面盖体及前面板体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上述实施例省略部分前面板体后的侧视图。
图6是上述实施例在零件箱本体上安装侧面盖体后的立体图。
图7是上述实施例的零件箱本体与压板的分解立体图。
图8是上述实施例从背面一侧显示电气零件箱组装状态的局部立体图。
图9是上述实施例的零件箱本体与压板局部分解立体图。
图10是上述实施例把作为电气零件箱的侧面盖体分解后的立体图。
图11是上述实施例表示电气零件箱与送风机位置关系的立体图。
以下结合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图1表示构成空调机的室内单元。
单元本体1由前面板2、及嵌入该前面板2的后板3组成。
在上述前面板2上设有具备前部吸入口的格栅2a和具备上部吸入口的格栅2b。另外,在下面部设有吹出口4,在该吹出口的一侧设有接受图中未示的遥控器发射的设定信号并显示运转状态的接收·显示部5。
图2表示把上述前面板2取下后的状态。在前述的后板3上设置有热交换器6。该热交换器6是所谓翅片管式的,在把热交换管贯通固定于翅片上后,把该翅片在规定位置弯折成倒V字状,得到与前部吸入格栅2a及上部吸入格栅2b相对的热交换面。
在这种倒V字状热交换器6的附近设有图2中未示的送风机90。该送风机由无电刷直流驱动马达、及被该驱动马达的旋转轴嵌入且轴方向沿热交换器宽度方向延伸的环流风扇组成。
在上述热交换器6的下端部设置了前冷凝水盘7,在其下方部位、即与上述吹出口4相对的部位设有导风板8。导风板8在图中只示出了上下方向导风用的上下导风板,而省略了左右方向导风用的左右导风板。
在上述热交换器6和送风机的侧面部位设有后述的电气零件箱10。
下面说明上述电气零件箱10的构造。如图2所示,在电气零件箱10的前面装有前面板11,图3和图4则表示取下该前面板11的安装螺钉12后的状态。
该电气零件箱10包括:通过金属板加工成形的零件箱本体13和侧面盖体14、及装于上述零件箱本体13前面一侧的树脂模压材料组成的前面板体15。
首先说明零件箱本体13,它以前面上部倾斜的侧板部13a为基本部分,还包括:在图6中也示出的向前面一侧弯折成形的前面部13b、向上面一侧弯折成形的上面部13c、与该上面部13c连成一体弯折而成且其边缘部沿着侧面部13a的倾斜边延伸的倾斜部13d、向侧面部13a的背面一侧弯折形成、在图7和图10中示出的背面部13e、及向下面一侧弯折形成的下面部13f。
如图3和图4所示,在上述侧面部13a的上部,在其与前面部13b间的弯折处附近设有小矩形状的卡合孔16。
如图4所示,在前面部13b设有与上述卡合孔16相连的缺口17a。在该缺口17a的侧边缘处弯折形成一体的卡爪部17b。
如图4、图6和图7所示,在上述缺口部17a的下部,在其下侧边缘附近开有细长矩形的开口部18。该开口部18也向侧面部13a内横跨切入。
另外,在前面部13b的与侧面部13a弯折一侧相反的一侧的侧边上部,设有端部形成半圆形的缺口部19,该缺口部的下侧边缘形成向侧面伸出的弯折爪20。
在上述开口部18的上下方向大致中间部的侧面附近设有圆形穿透孔21,在该穿透孔的侧面设有L字状的辅助卡合孔22。该辅助卡合孔22的上端部呈矩形键状,弯曲形成的下端尖端部呈圆形键状。
在上述穿透孔21的下方,在辅助卡合孔22的侧面设有经过去毛刺加工的凸出部,其内周面设有经过螺纹加工的螺孔部23。
此外,在前面部13b的最下端边缘的一部分形成凸出的半圆形安装部24a,在其中心位置也设有螺孔部24b。
在这样的前面部13b上设有凹陷部25,该凹陷部25以从弯折爪20的下部到上述开口部18侧面的部分为上端边缘,以从前面部13b侧边缘起向斜下方倾斜到辅助卡合孔22上端的部分及到辅助卡合孔22侧面和开口部18侧面的部分为下端边缘。
因而,开口部18侧边缘的一部分和辅助卡合孔22的一部分形成凹陷部25的阶梯,而穿透孔21则完全位于凹陷部25内。
如图6、图7和图10所示,位于凹陷部25的伸出部一侧的辅助卡合孔22侧面的边缘向背面一侧弯折,成为定位片25a。
零件箱本体13的上述倾斜部13d的宽度尺寸与前面部13b相同,而上面部13c的宽度则只有倾斜部13d宽度尺寸的大致一半。上面部13c的背面一侧边缘与背面部13e间存在一定间隔。
上面部13c在接近倾斜部13d的位置开有矩形卡合孔26,在接近背面部13e的位置开有L字形的卡合孔27。在该卡合孔27附近的侧边形成翘起的卡爪28。
如图7和图10所示,背面部13e的上端边缘与上面部13c边缘存在一定间隔。其弯折宽度大致是上半部分与上面部13c相同,其余的下半部分则略窄。
在上半部分的侧边缘和下半部分的侧边缘分别连成一体地形成翘起的卡爪29、30。
下面部13f的弯折宽度大致与上面部13c及背面部13e上半部分相同。如图7所示,沿下面部13f的弯折边缘以一定间隔设有矩形的卡合孔31、31。
如图7和图10所示,在下面部13f端部,隔开一定间隔向下方凸出形成一个矩形和一个圆形凸出部32a、32b。下面部13f的前面一侧边缘与前面部13b间存在一定间隔,同时其边缘设有向下方弯折的伸出片部33。
如图8和图9放大所示,伸出片部33的与侧面部13a相邻一侧的伸出尺寸小,而尖端一侧的伸出尺寸大,且尖端一侧形成半圆形状。其中心部设有安装孔34。
又如图7所示,上面部13c和背面部13e及下面部13f的尖端边缘除了设有卡爪28、29、30及凸出部32a、32b的部分外,都尽可能地经过折边。即,这些边缘不再锐利,从而可保证安全。
只是设在下面部13f尖端的伸出片部33,因其边缘的伸出宽度小而无法进行折边加工,对锋口状态只好任其自然。
以下结合图4、图6、图10和图11说明上述侧面盖体14。
该侧面盖体14由形成凹凸的侧面部14a、与该侧面部弯折形成一体的倾斜部14b、上面部14c、背面部14d及下面部14e构成。
上述侧面部14a的面积与构成上述零件箱本体13的侧面部13a大致相同。在侧面部14a的前面上部形成的倾斜部14b的倾斜角度比零件箱本体倾斜部13d缓和,如图6所示,当把侧面盖体14装在零件箱本体13上时,其与零件箱本体倾斜部13d边缘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隙。
另外,如上述各图所示,侧面部14a从其下端边缘起直到下面部14e设有缺口部35。
侧面部14a的以从缺口部35起到背面部14d止为左右宽度、以从上下方向的大致中间部起到下面部14e止为上下宽度的那一部分成为凸出量最低的低阶梯部36a。
而以从侧面部14a的前端边缘上部起经过上述倾斜部14b到前后方向的大致中间部止为左右宽度、以从上面部14c起经过倾斜部14b延伸一定尺寸为上下宽度的部分成为凸出量最大的高凸出部36b。
如图4及图10所示,从该高凸出部36b的前端边缘起,下方经倾斜凸出部36c而与中间凸出部36d连为一体。该中间凸出部36d的前端边缘与高凸出部36b的前端边缘平行,且其深度尺寸很小。
上述倾斜凸出部36c介于高凸出部36b与低阶梯部36a之间、中间凸出部36d与低阶梯部36a之间、及高凸出部36b与背面部14d之间,并与它们相互连为一体。因而,倾斜凸出部36c的倾斜角度因其所在部位而异,并非一样。
上面部14c从其前端边缘与上述倾斜部14b边缘连为一体之处起,位于从侧面部14a前端边缘后退的部位。而且,与侧面部14a的高凸出部36b的形状相适应,前侧大约一半部分的宽度尺寸大,其后直至背面部14d,宽度尺寸渐渐缩小。
背面部14d与倾斜凸出部36c及低阶梯部36a相配合,上部的宽度尺寸最大,下部的宽度尺寸最小,并且在它们之间形成一倾斜连接部。
如图4所示,下面部14e弯折成略大于背面部14d下部的宽度尺寸。而且,隔开一定间隔设有矩形和圆形卡合孔37a、37b。
另外,在这样的侧面盖体14的上面部14c和背面部14d及下面部14e的边缘分别形成向外侧弯折而成的弯折部14f,以确保安全。
图6和图11表示把侧面盖体14装在零件箱本体13上,并将零件箱本体的侧面开口部加以关闭的状态。
即,图4、图10所示的侧面盖体1 4的上面部14c和背面部14d及下面部14e在零件箱本体13的分别相对的面部13c、13e、13f的外面重叠嵌入。
另外,在零件箱本体13的上面部13c和背面部13e上翘起形成的卡爪28、29、30与侧面盖体14的上面部14c及背面部14d的弯折部14f卡合,并用各自的卡爪尖端与各弯折部14f夹持侧面盖体14。
又,设于侧面盖体下面部14e的卡合孔37a、37b与凸出形成于零件箱本体下面部13f的凸出部32a、32b卡合。而且,设于零件箱本体前面部13b侧边缘的卡爪20在侧面盖体侧面部14a的前端边缘一部的外面一侧卡合。
在侧面盖体侧面部14a上,倾斜凸出部36c的前端边缘与从零件箱本体前面部13b的凹陷部25的侧边缘起到辅助卡合孔22止的倾斜阶梯部22a配合。
从上述倾斜凸出部36c起,下部一侧的中间凸出部36d的前端边缘沿前面部13b的上述辅助卡合孔22的一侧边缘配合。中间凸出部36d的前端边缘横穿辅助卡合孔22下部一侧的弯曲开口部分,且其下端边缘与前面部13b的下端边缘基本一致。
这样,侧面盖体14将形成于零件箱本体13侧面的开口部关闭,并由于侧面盖体14的形状而形成整体变形的箱形。而且根据零件箱本体倾斜部13d和侧面盖体倾斜部14b的倾斜角度不同及对侧面盖体上面部14c前端边缘的尺寸设定,在它们之间形成一定的间隙。
另外,零件箱本体前面部13b下端边缘与下面部伸出片33间的间隙在侧面盖体14装上后也并未关闭。不仅如此,由于在侧面盖体14的侧面部14a下端和下面部14e前端边缘形成的缺口部35对着同一位置,从而形成更大的间隙。
以下结合图3到图5说明上述前面板体15。
该前面板体15由安装于上述零件箱本体前面部13b的基座部40、与该基座部40的上端部一体设置且向基座部的一侧伸出的传感器支撑臂41、以及上部转动自如地轴支承于基座部40前部的端子支撑部42构成。
上述基座部40背面的一侧边缘上部凸出设置有卡爪43,在其下方部位沿侧边缘一体设置着凸出的卡合片44。沿该卡合片44设置有矩形开口部45。在该开口部45的沿与卡合片44相反一侧的侧边的背面一侧,凸出设置有卡合凸出部46。
作为基座部40上端左侧部的传感器支撑臂41的基端部成为向斜上方伸出的倾斜部47,在其下部一侧设有与倾斜片47连为一体且下端对着端子支撑部42开口的软线引导部48。
上述端子支撑部42的上端部与软线引导部48的下端开口相对,其两侧左右分别凸出设置有左右一对对端子支撑部42作轴支承的轴承部49。
在上述开口部45的下部侧面,凸出设置有与端子支撑部42的下端部卡合的卡爪50。在该卡爪50的侧面设有图4所示的螺孔部51,再侧面是上端为半圆形的穿透孔部52。
在它们的下侧,是左右相邻设置的向基座部40的前后面伸出、且其端面开口的软线引导用筒部53和插小螺钉用的筒部54。
另外,如图5所示,在转动端子支撑部42后才露出的基座部40的部位,即其与端子支撑部42重叠的部分,相邻设置着可自由拆装温度保险丝H(用于感知SL端子66之温度上升)的温度保险丝安装部85、及向前面一侧伸出的凸柱部55。
在本实施例中,温度保险丝H是设于基座部40,当然也可设于端子支撑部42的背面,采用这样的构造时,在转动端子支撑部42后返回原处时,温度保险丝H和SL端子66不会错位。
上述温度保险丝安装部85具有供小圆筒形温度保险丝H沿其轴向自由插拔的空间,同时在该空间的上部具有弹性推压固定温度保险丝H的压爪部85a。
在上述基座部40的设有传感器支撑臂41的左侧边部设有向前面一侧伸出的片部56。通过该伸出片部56与上述端子支撑部42侧边缘的配合,可限制端子支撑部42在左右方向的错位。
此外如图4所示,基座部40设有按基座部40的板厚度向背面一侧凸出的凸出部57a。如图8所示,在背面一侧设有在垂直方向延伸的一对平行伸出片57b、在水平方向延伸的伸出片57c、及与一个轴承部49的内侧平行的伸出片57d等。
上述传感器支撑臂41的上下方向宽度小,且从基座部40的侧边缘延伸的长度长。其尖端部为安装温度传感器(图中未示)的安装部58,沿长度方向弯折成形,同时在其上下端部间设置向前凸出弯曲成大致半圆的弯曲杆59。
从上述安装部58起到基座部40一侧,顺序设置凹部、压爪,沿长度方向平行的一对肋、及分别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隔开的一对支杆和一对压爪。
上述端子支撑部42的上端部两侧凸出设置了轴支承于上述轴承部49的支轴60。而且两侧部向前方伸出,断面呈コ字状。
与端子支撑部42的右侧边部平行地凸出设置着定位片部61,并在其中间部设有卡爪62。在与之相对的端子支撑部42的左侧边部也设有卡爪63。左侧片部的上端和定位片部61的上端分别形成向内凸出的凸部64。
另外,在端子支撑部42的下端,设有供图2所示的上述前面板11的安装螺钉12螺旋插入的螺孔部65。
在这样的端子支撑部42上装有SL端子66。即,SL端子66的上端部与向左右内侧凸出的凸部64配合,端子66的两侧部与卡爪62、63配合,即使转动端子支撑部42,也能毫不错位地可靠安装。
还有,从上述SL端子66上部引出的图中未示的导线从设于基座部40上部的软线引导部48内穿过,再经过设于零件箱本体前面部13b侧端部的缺口部19而向零件箱本体13内引出。
在进行接线作业等时,当需要把图中未示的软线与SL端子66接线时,如图4和图5所示,转动端子支撑部42,把其下端部向前方拉出。
在上述SL端子66的下端面开口的接线用孔很容易看清,在此处将软线进行接线。即,不必费力寻找接线用孔,使接线作业变得容易。
在要把如上构造的前面板体15安装于零件箱本体前面部13b时,使凸出设置于前面板体15一侧边缘背面一侧的卡爪43及卡合片44与零件箱本体前面部13b的卡合孔16及开口部18侧边缘卡合。
在这一状态下,如图8(该图把侧面盖体14从零件箱本体13取下)所示,凸出设置于前面板体15侧边缘背面一侧的伸出片57d与侧面盖体侧面部14a前端边缘卡合,同时凸出设置于下部背面一侧且向上下方向延伸的一对伸出片57b嵌入上述开口部18内,且其内侧伸出片与侧面盖体中间凸出部36d的前端边缘卡合。而在其下部凸出设置的向水平方向延伸的伸出片57c与零件箱本体前面部13b下端边缘及侧面盖体缺口部35边缘卡合。
设于前面板体15下端部的筒部54与零件箱本体下面部13f的伸出片33密合,且各自的安装孔相对。
另外,在这一状态下,在设于零件箱本体前面部13b的开口部18下端的圆形键孔部分,嵌入凸出设置于前面板体15背面一侧的螺孔部51(图中未示)。
然后,使矩形折状软线固定部件68对着从零件箱本体前面部13b向背面一侧凸出的图中未示的螺孔部51,并使作为固定件的固定螺钉69从中穿过而与螺孔部51作螺纹结合。
这时,在软线固定部件68和零件箱本体前面部13b背面一侧之间,夹着与商用(AC)电源连接的电源软线70。然后,把固定螺钉69旋入,用软线固定部件68把上述电源软线70压紧固定,同时把前面板体15牢固地安装在零件箱本体13上。
然后转动端子支撑部42,露出基座部40表面。如图4所示,把安装螺钉c与连接接地线a的接地端子b配合,并使其穿过设于基座部40的凸柱部55。
该凸柱部55与设于零件箱本体前面部13b的螺孔部23相对,在此处旋入上述安装螺钉c。
即,接地端子b与由金属板加工而成的零件箱本体13接线,不需要另备特别的接地端子接线用夹具。如图7所示,在上述零件箱本体13的侧面部13a内面一侧拆装自如地安装着作为绝缘部件的压板71,在该压板71上拆装自如地安装着后述的装有电气控制部件的控制底板(PC板)P。
零件箱本体13及侧面盖体14是用金属板加工而成,而上述压板71则与前面板体15相同,由树脂模压材料构成。其面积形状与零件箱本体侧面部13a相同,并沿周边部部分地弯折成形。
在压板71的上面部71a设有以一定间隔隔开的爪部向外伸出的一对外侧卡爪72,在这些外侧卡爪72的内侧,设有爪部向内伸出的内侧卡爪73。
在上面部71a和背面部71b间的拐角部凸出设置有三角状凸出部74。在下面部71c的外侧,如图8和图9所示,以一定间隔凸出设置有一对凸片75。
如图7、图8和图9所示,压板下面部71c的前面一侧边缘与前面部71d下端之间隔开一定间隔向下方一体垂直设置有保护片部76。该保护片部76如后所述,其面积大于垂直设置于零件箱本体下面部13f的伸出片部33的面积。
如图7所示,前面部71d由弯折宽度很小的片部形成,在其上面设有切入侧面部71e的矩形缺口部77。而且,在该缺口部77的上部,设有与形成前面部71d的片部的前面一侧平行的弯折宽度较大的定位片部78。
倾斜部71f的弯折宽度与前面部71d相同。而且,除了上面部71a的内外卡爪72、73相互之间外,沿上面部71a和背面部71b的侧片内侧连设有弯折宽度相同的支承部79。
在下面部71c,与侧面部71e隔开一定间隔、平行且向内伸出设置有矩形的压片80,并在其两侧部与侧面部71e之间设有一对凸条81。在下面部71c上间隔设置2组上述的压片80和凸条81。
把这样的压板71插入零件箱本体侧面部13a。即,上面部71a的外侧卡爪72与设于零件箱本体上面部13c的矩形和L字形的卡合孔26、27配合。
如图10和图11所示,设于上面部71a和背面部71b之间拐角部的三角形凸出部74与形成于零件箱本体13上面部13c和背面部13e之间的缺口部分配合,并从此处凸出。
再如图8及图9所示,下面部71c的凸片75与零件箱本体下面部13f的卡合孔31配合。
由于这些配合全都拆装自如,故压板71可在零件箱本体侧面部13a上拆装自如。
在这一状态下,设于压板下面部71c的保护片部76与垂直设于零件箱本体下面部13f的伸出片部33的前面一侧密合。而且,由于保护片部76的面积大于伸出片部33的面积,且保护片部76位于伸出片部33的前面一侧,故操作者的手指不会直接接触伸出片部33或是触及电源软线70,从而可确保安全性。
在这样的压板71上装有控制底板(PC板)P。即,使控制底板P成倾斜状态,把其下端部插入压板下面部71c的压片80内侧,使其下端边缘载于凸条81上。
而且,转动控制底板P的上端部,使其与压板侧面部71e配合。控制底板P的上端边缘与内侧卡爪73尖端接触,使其作弹性变形,并越过该卡爪73。
控制底板P的的周端部载于支承部79和前面部71d。左右两侧被侧面部71b和前面部71d的定位片部78定位,且上端部与内侧卡爪73卡合,下端部与压片80卡合。
这样,控制底板P即可靠地安装于压板71上。而且,在维修时,可容易地从压板71上取下。
如图10所示,该控制底板P上装有多个高度较高的电气控制零件(功率继电器、电解电容器、开关晶体管、线路滤波器等。平均高度为30-35mm)Ka和高度较低的电气零件(微型电子计算机、电容器、电阻类、端子等。平均高度为15mm)Kb。
即,控制底板P确保大致相当于一半的一方区域大于另一方的区域。并在该一方区域集中安装上述高度较高的电气控制零件Ka,而在另一方区域集中安装高度较低的电气零件Kb。
特别是,在高度较低的电气零件Kb中,室温传感器和热交换器传感器等的端子支承部Kb1沿控制底板P的侧边部排成一列。
把按上述方式分别集中安装了电气控制零件Ka和Kb的控制底板P经过压板71而容纳于零件箱本体侧面部13a,并用侧面盖体14将该侧面开口部关闭。
侧面盖体14形成与上述电气控制零件Ka、Kb的高低一致的凹凸形状。即,侧面盖体14上面积较小的低阶梯部36a与装有高度较低的电气控制零件Kb的区域相对,面积较大的高凸出部36b及倾斜凸出部36c则与装有高度较高的电气零件Ka的区域相对。
这样,侧面盖体14与电气控制零件Ka、Kb头部之间只留有极狭小的空间,因而,在电气零件箱10内部完全不存在多余的空间。
如图4和图6所示,沿控制底板P的侧边部排成一列的室温传感器和热交换器传感器等的端子支承部Kb1与设于零件箱本体13的前面部13b的开口部18相对。
而且,如图3所示,在把前面板体15安装于零件箱本体前面部13b时,上述开口部18与设于基座部40的开口部45相对。结果,如该图所示,在把前面板11从电气零件箱10取下时,在其前面一侧即露出室温传感器和热交换器传感器等的端子支承部Kb,便于进行电气接线等作业。
如图11所示,把组装完毕的电气零件箱10置于单元本体1内的规定位置,即置于送风机90的侧面部位。在这一状态下,构成送风机90的风扇马达91以极小的间隙s与侧面盖体14的低阶梯部36a相对。
具体地说,风扇马达91的一部分从前面看位于与侧面盖体14的倾斜凸出部36c或零件箱本体前面部13b的背面一侧互搭的位置。风扇马达91靠近电气零件箱10,它们之间没有多余的空间。因此,容纳电气零件箱10和送风机90的单元本体1的宽度尺寸可控制在极小范围内。
如上所述,由于把控制底板安装在零件箱本体的侧面部,且把其相对面作为开口部,用侧面盖体开关自如,故不仅可确保控制底板有足够的面积,便于电气控制零件的安装,而且由于可从侧面的大面积开口部对它们进行维修等,故可提高作业性。
电气零件箱和侧面盖体通过金属板加工而成,制作容易。而且,控制底板是隔着绝缘部件安装在零件箱本体的,故保证了对于控制底板的绝缘性。
由于是用树脂模压材料形成绝缘部件,并在其上设置卡爪,可将控制底板拆装自如地卡合,故控制底板的拆装和维修容易。
由于在控制底板上设置了根据电气控制零件的高度集中安装的区域,并且把侧面盖体做成相应的凹凸形状,并把送风机对着凹部配置,故可最大限度地控制单元本体的宽度尺寸,避免大型化。
当零件箱本体是用金属板加工而成时,接地端子的安装范围扩大,维修作业时便于接地线的拆装。
由于支撑接线端子的端子支撑部安装于零件箱本体的前面板,故可从单元本体的前面一侧对端子进行作业,可提高作业效率。又,由于是对端子支撑部作转动自如的轴支承,故当单元本体置于空调房间的高处时,容易看到端子,改善了作业条件。
由于是利用端子支撑部重叠部分的前面板体部位安装温度保险丝的,故可有效地利用空间。
由于室温传感器和热交换器传感器等的端子支承部露出电气零件箱表面,方便了对它们的电气接线。
由于使压板的保护片部比零件箱本体的伸出片部更伸出,故电线不会直接触及金属板的切断部分,避免了电线的绝缘保护膜破损,可确保金属板加工而成的零件箱本体的安全性。
由于在用固定件把前面板体安装固定于零件箱本体的同时把固定电源软线用的软线固定部件安装固定,故可削减部件数,简化安装作业。

Claims (11)

1.一种空调机,具有容纳热交换器及设在该热交换器对面的送风机的单元本体、
设于该单元本体内所述热交换器及送风机侧面部位的电气零件箱,
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气零件箱具备供装有电气控制零件的控制底板安装的侧面部,且具备在所述热交换器及送风机的侧面有侧面开口部的零件箱本体及可将所述侧面开口部开闭自如的关闭着的侧面盖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零件箱本体及所述侧面盖体分别用金属板加工而成,
所述控制底板隔着由绝缘材料构成的压板而安装于所述零件箱本体侧面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板由树脂模压材料构成,其特征在于,在其边缘部设有可拆装自如地与所述控制底板卡合的卡爪。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底板上安装电气控制零件的区域分为2部分,且一部分区域大于另一部分区域,在所述一部分区域安装高度较高的电气零件,在所述另一部分区域安装高度较矮的电气零件,
所述侧面盖体根据电气控制零件的高度形成凹凸状,
所述送风机对着所述侧面盖体的凹部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零件箱本体用金属板加工而成,且在其上备有接地端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零件箱本体及所述侧面盖体用金属板加工而成,
在所述零件箱本体的前面部装有树脂模压材料构成的前面板体,
所述前面板体上具备支撑接线端子的端子支撑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支撑部的一边转动自如地轴支承于所述前面板体,并与前面板体的一部分重叠。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在重叠着所述端子支撑部的前面板体部位设有温度保险丝安装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零件箱本体的前面部装着设有开口部的前面体,
所述控制底板的侧边一部与该开口部相对,在该控制底板侧边部,室温传感器、热交换器传感器等的端子支承部排成一列。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零件箱本体的前面部设有伸出片部,
在所述压板上与所述伸出片部重合的部分设有比伸出片部更向外伸出的防止危险用的保护片部。
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面板体是用固定件从所述零件箱本体前面部的背面一侧安装固定的,
所述固定件同时把固定电源软线用的软线固定部件安装固定在零件箱本体前面部背面一侧。
CN96103464A 1995-08-22 1996-02-28 空调机 Expired - Lifetime CN1097197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13600/1995 1995-08-22
JP21360095A JP3154923B2 (ja) 1995-08-22 1995-08-22 空気調和機
JP213600/95 1995-08-2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734A true CN1143734A (zh) 1997-02-26
CN1097197C CN1097197C (zh) 2002-12-25

Family

ID=166418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96103464A Expired - Lifetime CN1097197C (zh) 1995-08-22 1996-02-28 空调机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3154923B2 (zh)
KR (1) KR0184697B1 (zh)
CN (1) CN1097197C (zh)
TW (1) TW304581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58982A (zh) * 2012-01-17 2014-07-30 夏普株式会社 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
CN105352039A (zh) * 2015-11-27 2016-02-24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339496B2 (ja) * 2000-08-30 2009-10-07 東芝キヤリア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JP4797262B2 (ja) * 2001-03-19 2011-10-19 株式会社富士通ゼネラル 空気調和機
JP4752004B2 (ja) * 2001-09-12 2011-08-17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の電装品箱および空気調和機
JP4602800B2 (ja) * 2005-03-08 2010-12-22 東芝キヤリア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JP4187031B2 (ja) 2006-09-29 2008-11-26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JP5173403B2 (ja) * 2007-12-27 2013-04-03 東芝キヤリア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JP2009156559A (ja) * 2007-12-27 2009-07-16 Toshiba Carrier Corp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JP4835597B2 (ja) * 2008-01-18 2011-12-14 株式会社富士通ゼネラル 空気調和機
JP5100602B2 (ja) * 2008-10-23 2012-12-19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および電装ユニット
JP7018964B2 (ja) * 2018-01-22 2022-02-14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CN110017548A (zh) * 2019-05-15 2019-07-16 四川长虹空调有限公司 空调室外机的电器元件安装结构及空调室外机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58982A (zh) * 2012-01-17 2014-07-30 夏普株式会社 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
CN105352039A (zh) * 2015-11-27 2016-02-24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105352039B (zh) * 2015-11-27 2018-10-12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H0960918A (ja) 1997-03-04
TW304581U (en) 1997-05-01
JP3154923B2 (ja) 2001-04-09
CN1097197C (zh) 2002-12-25
KR970011611A (ko) 1997-03-27
KR0184697B1 (ko) 1999-05-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7197C (zh) 空调机
CN1223797C (zh) 空调机
CN1088175C (zh) 空调机的室外机组
CN2833405Y (zh) 空调器的显示装置
CN1782568A (zh) 空调器室外机
CN1143988C (zh) 分体式空调装置及室内机的装配方法
CN1608186A (zh) 加热烹调器
CN1110656C (zh) 空调机、安装构件及空调机的安装方法
CN1695030A (zh) 空调装置
CN1955578A (zh) 用于空调器的室内单元
CN101042253A (zh) 用于空调器的室内单元
CN101078553A (zh) 空调器的吸入格栅安装结构
JP4650074B2 (ja) 空気調和機
CN1108498C (zh) 空调器室外部分的结构
CN1469045A (zh) 封装型压缩机
CN1134799C (zh) 支承圆筒形电容器的装置
CN100344909C (zh) 一体式空调器的电机安装构造
CN1107848C (zh) 空调器的快速扣紧式过滤器
CN1134619C (zh) 组合式室内空调器/分体式空调器
CN1106547C (zh) 空调器室内栅格支架
CN1134625C (zh) 压缩机安装装置
CN1626936A (zh) 一体型空调器换气门驱动装置
CN101078555A (zh) 天花板管道式空调器室内机的外壳
CN1888615A (zh) 空气调节器
CN1955564A (zh) 分体式空调器的室内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21225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