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6547C - 空调器室内栅格支架 - Google Patents

空调器室内栅格支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6547C
CN1106547C CN96199864A CN96199864A CN1106547C CN 1106547 C CN1106547 C CN 1106547C CN 96199864 A CN96199864 A CN 96199864A CN 96199864 A CN96199864 A CN 96199864A CN 1106547 C CN1106547 C CN 1106547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door
wall
grid
air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961998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208459A (zh
Inventor
胡安卡洛斯·科雷亚卡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rrie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Carrie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rrier Corp filed Critical Carrier Corp
Priority to CN9619986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6547C/zh
Publication of CN12084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0845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6547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547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 Filters, Heat-Exchange Apparatuses, And Housings Of Air-Conditioning Units (AREA)

Abstract

一种用于室内空调器(10)的室内部分(12)的栅格(24)在一对相对壁内侧上形成有横向延伸的爪结构。在其一侧上的横向结构与在空调器室内外壳上的开孔相啮合,从而容纳并与位于栅格(24)的一侧上的结构相配合。在其另一侧上的室内外壳上设置一弹性爪(334),以便与位于栅格(24)另一侧的内壁上的横向部分相啮合。该弹性爪(334)变形,以便与匹配结构扣紧结合以连接该栅格(24)。松脱该爪(334)以拆卸该栅格(24)需要一工具穿过外壳上的开孔(344),以使该爪(334)偏转至其松脱位置。

Description

空调器室内栅格支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调器,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空调器的室内栅格以及一种用于安装该栅格的方法。
背景技术
室内型空调器一般具有一室内部分和一室外部分。室内部分负责冷却并对室内空气去湿,而室外部分负责将热量排放到室外环境中去。室内及室外部分各自具有一热交换器盘管和一风扇,并且各自具有一空气回流孔和一排放孔。为了防止外部物体的进入,同时使空气可从室内及室外部分自由地流进流出,以及美学上的考虑,每一部分通常安装着一栅格结构。一般采用螺钉、压板或者类似的固定件将栅格连接至用于室内部分的外壳上。然而,这种结构需要分开的固定件,这会使该装置的制造多少会有些困难,并需要些不想要的工艺步骤以及额外的零件总量。额外的零件还增加了成本和用于维修或者保养工序的时间以及需要额外的供给和总量统计。
题为“用于室内空调器的栅格支架(mounting)”的第4,607,500号美国专利揭示了一种用于空调器窗式装置的改进型栅格结构。在500专利中,描述了一种单件式注塑塑料栅格,在栅格上具有与位于主空调器外壳上的凸缘相啮合的凹槽,以便在不使用分开的固定件的情况下安装该栅格。该网格还可在不使用工具的情况下被方便地拆卸。题为“用于室内空调器的栅格支架”的第5,315,842号美国专利揭示了一种用于一种窗式空调器的室内侧的整体式注塑栅格盖。该栅格盖在不使用工具或者固定件的情况下进行安装。位于栅格盖顶壁上的横向凸缘定位在一位于空调器排出面板上的沟槽或者狭槽内,并且该栅格盖与其在装置底盘下方延伸的下壁扣紧定位。位于底盘上的凸起部伸入到位于栅格盖下壁上相应的孔内,以便将栅格盖保持在正确的位置上。
发明的揭示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延伸到被冷却的房间内并具有一空气进口和一空气排出口的、用于空调系统的蒸发器部分的栅格。用于将栅格连接至室内部分的结构包括一基本呈平面的零件,它具有形成于其中的数个通气口,用于将空气引入空气进口并将空气引出空气排出口。一罩件至少在其两相对侧上连接至前部件的边缘,并自该前部件的边缘向后延伸,以便面对着室内部分的至少两侧延伸。两个罩件的每一个形成有至少一个横向延伸高出部分。室内部分的至少两相对侧之一形成有一横向延伸凹槽,当栅格结构适当定位时处于与罩件之一上的高出部分相对应的位置上。室内部分的至少两相对侧的另一侧具有一个弹性爪结构,当栅格结构适当定位时处于与另一罩件上的高出部分相对应的位置上。当弹性件弯曲以便与其相应的高出部分相啮合时,该高出部分可啮合在凹槽内,从而使罩件及相连的前部保持在其安装位置上。该弹性爪件位于罩件的内部,并且必须由一穿过所述壁的工具件来松脱,以便拆卸栅格。
附图简要说明
熟悉本技术的人参照附图将可更好地理解本发明和清楚了解其目的和优点,在这些附图中:
图1是体现本发明特点的一个室内空调器的立体视图;
图2是移离底盘并显示分开的室内和室外组件的图1空调器的立体视图;
图3是室移去室外组件的盖以及部分分离室内组件后图1的空调器的俯视图;
图4是图1的空调器移去前栅格后的前视图;
图5是为显示其内部零部件而分离其部分后的室内组件的俯视平面图;
图6是图4所示空调器的左视图,其中一些零部件被剖切表示以及为表示其内部零部件而另一些零部件被分离;
图7是在图6中标记为图7的该区域的放大视图;
图8是在图7中所示的风扇和电动机连接结构的一个替代实施例;
图9是沿图8的剖切线9-9所取的剖面图;
图10是图1的空调器装置的立体视图,其中移去了室内组件的一些内部零部件并移去了室外组件上罩壳;
图11是室内组件罩壳的前视图;
图12是沿图11的剖切线12-12所取的剖视图;
图13是沿图11的剖切线13-13所取的剖视图;
图14是沿图11的剖切线14-14所取的剖视图;
图15是沿图11的剖切线15-15所取的剖视图;
图16是室内风扇电动机及其相连接的安装结构的简化端视图;
图17是图16中所示的室内风扇电动机安装结构的放大局部视图;
图18是室内风扇涡壳的立体视图;
图19是室内风扇涡壳的前视图;
图20是沿图19的剖切线20-20所取的剖视图;
图21是沿图19的剖切线21-21所取的剖视图;
图22是室内风扇涡壳的后视图;
图23是沿图22的剖切线23-23所取的剖视图;
图24是涡壳封盖的前视图;
图25是沿图24的剖切线25-25所取的剖视图;
图26是沿图24的剖切线26-26所取的剖视图;
图27是室内组件前栅格的后视图;
图28是沿图27的剖切线28-28所取的剖视图;
图29是沿图28的剖切线29-29所取的剖视图;
图30是沿图27的剖切线30-30所取的剖视图;
图31是沿图30的剖切线31-31所取的剖视图;
图32是室内组件的简化的部分平面视图,示出室内栅格与室内组件连接的方法;
图33是带有处在合适位置上的快速扣紧式过滤器组件的室内组件的前视图;
图34是沿图33的剖切线34-34所取的剖视图;
图35是在图34中标记为图35的区域的放大视图;
图36是快速扣紧式过滤器的前视图;
图37是图36中所示的过滤器的俯视图;
图38是图36中所示的过滤器的左视图;
图39是室内组件的左前角的简化平面视图,示出控制箱处于蒸发器壳体上的初始装配位置上;
图40是控制箱在闭合前的侧剖视图;
图41是控制箱的装配和开启的两半部分的剖视图;
图42是控制箱后部的后立体视图;
图43是完全装配成的控制箱的后视图;
图44是一个控制钮的前视图;
图45是沿图44的剖切线45-45所取的剖视图;
图46是沿图44的剖切线46-46所取的剖视图;
图47是图44的控制钮的后视图;
图48是控制钮安装轴的端视图;
图49是图48的轴的侧视图;
图50是图1的空调器的右视图,其中室外组件的侧壁分离以显示其内部的零部件;
图51是室外组件的上下两部分的立体视图,它们未经装配,为显示其内部的零部件而相互间分开;
图52是室外组件壳体的上下部分的后视图;
图53是沿图3的剖切线53-53所取的室外组件的剖视图;
图54是沿图3的剖切线54-54所取的室外组件的剖视图,其中一些内部的零部件已移去;
图55是在图54中所示的压缩机安装结构的放大平面视图;
图56是沿图55的剖切线56-56所取的剖视图;
图57是室外风扇电动机安装支架的侧视图;
图58是沿图57的剖切线58-58所取的剖视图;
图59是图57的电动机安装支架的俯视图;
图60是图57的支架的右方爪的放大剖视图;
图61是如在图3中所示的室外电容器安装布置的放大视图;
图62是沿图61的剖切线62-62所取的剖视图;
图63是表示室外电容器的安装布置的放大立体示意图;
图64是图1的室内空调器的安装布置的简化立体视图;
图65是本发明的分体式空调器的典型安装结构的简示图;以及
图66是图65的室内单元的前视图。
实现本发明的最佳方式和工业适用性
首先参照图1,按照本发明,空调器装置10包括相互整体连接并安装在一金属底盘16上的用作室内空调器(RAC)的室内组件12和室外组件14。当对本发明进行说明时可以理解到室内组件12和室外组件14可以制作成独立的组件,通过一些小改型用作如图65和66所示的分体式系统空调器,这在下面将予以较详细说明。
室内空周器装置适合按传统方式那样定位在要求冷却的房间的外壁的矩形开孔内或者窗口上,而室内组件面对室内伸入。室内组件12包括一个室内制冷剂空气热交换器18(下文中“蒸发器盘管”)和一个内部风扇或者蒸发器风扇20。在蒸发器风扇20的作用下通过进口栅孔22将来自空调装置调节空间的空气吸入室内组件12并在通过室内调节空气排放组件26排出室内组件12前引导通过冷却空气的蒸发器盘管18。
空调器装置的室外组件14设置在空气被调节的空间的外部。参照图3、10和50看得最清楚,室外组件含有一室外制冷剂空气热交换器或者盘管28(下文为“冷凝器盘管28”)、一室外风扇30、一室外风扇电动机32和一压缩机34。在工作时,环境空气通过设置在室外组件外壳的上部38和下部40上的多个格栅空气进口36进入室外组件14。进入室外组件的空气通过室外风扇30进入室外组件的内部,而在通过在室外组件背部的排放栅孔42排离室外部分14前被加压通过冷凝器盘管28。
图2示出相互分开的室内组件12和室外组件14。下面将参照图2以及图3至26详细说明室内组件的结构。室内组件的所有零部件都装配到室内外壳44上,而在图11、12和13中并未图示出任何安装在外壳上的零部件。室内外壳是由一种聚合物材料,例如聚丙烯注塑成的整体零件。外壳通常是一个分别具有后壁46、上壁48和下壁50以及左侧壁52和右侧壁54的矩形罩壳。外壳设置有多个用于室内组件12的各种零部件的整体注塑成的结构安装点。其它的整体注塑的部分当作其它零部件的导向和支承结构。这些结构的每一种将各自被描述成与安装或支承配合的结构。
被装配到室内外壳44上的第一个零件是室内风扇涡壳56,在图18中予以单独直立表示出并在图19至23中予以详细地说明。在图3、4和6中风扇涡壳被图示为已安装在室内外壳中。室内风扇涡壳56最好是用一种发泡聚苯乙烯的膨胀泡沫塑料注塑成的一个整体件。它包括一个具有敞开前部和封闭后壁60的下体部分58,后壁上包括一个开孔62。开孔62适合容纳一个圆筒壁64,该圆筒壁从室内外壳的后壁46向前伸出并在其自由端上设置有支承用于蒸发器风扇20的电动机68的结构。
涡壳56在其右下角上设置一个穿孔70,适合于容纳一根注塑进室内外壳后壁46的细长空心管72,在图11和12中看得最清楚。将可理解到,管72不仅用作定位涡壳,而且还是空调器的冷凝液清除系统的重要零件。一第二定位孔74设置在涡壳的后上壁上。定位孔74是一盲孔,它适合容纳一个被注塑进室内外壳的后壁46的定位销78(在图13中看得最清楚)。因此,通过使在后壁上的开孔62、冷凝液排管72和定位销78与上述配合结构轴向对准并只要使涡壳滑入最终位置即可将涡壳56装配进室内外壳44中,如图6中所图示那样。
附加的涡壳定位面,例如在涡壳上部82的左侧上的高出部分80和在上部的右侧上的表面84,它们适合结合室内壳体的固定面以进一步有助于定位和支承。可以理解到,涡壳的上部82是与下部58连通的,室内风扇安装在下部内,并且如图4中清楚图示那样,明显是用作调节空气的空气排放强制通风。继续参照图4以及图18和20,一中间壁部86用作进一步构成涡壳下部58并使它与上排放部82分开。这个实心壁部含有一个细长的弧形孔88。这个孔与被设置在涡壳封罩件90的上端92后侧上的配合结构结合,这在下面将予以详细说明。
在安装涡壳56后,将蒸发器风扇电动机68和蒸发器风扇20的组件装配到室内风扇支承伸出部64所带的安装结构66上。首先看图6和7,室内风扇电动机包括一基本圆柱体形的电动机,从其一端伸出有一驱动轴94。电动机驱动轴具有在其一侧形成的平面部分96和一个肩部98,从肩部延伸出一根直径较小的螺文端部100。
如图6中清楚所示,蒸发器风扇20是一个离心式风扇,围绕其周边设置有多个纵向延伸的叶片102。风扇的进口是大的圆形孔,与蒸发器盘管18成空气流动关系。风扇的背侧被一个凸圆体形的隔壁104封闭,隔壁在风扇的背侧形成一个基本呈杯形的空间106。如图6清楚所示那样,该隔壁104是由多个形成杯形空间的直线延伸部分构成,这样,该空间从风扇的背部108向风扇的进口端110延伸出一基本轴向的距离。
一轴向延伸的开孔112设置在通过隔壁104的风扇中心线上。开孔112具有一个其上形成的平面部分114,适合于容纳电动机驱动轴94和其上形成的平面部分96,而在电动机驱动轴上的肩部98与在风扇安装孔112上的配合肩部116相结合。如图7中所示,电动机驱动轴94的螺纹伸出部100穿过该开孔,其上安放一螺母118以将电动机驱动轴94连接到风扇20上。
如图7、8和9所示,多个径向延伸的再加强肋120从构成风扇安装孔112的结构向隔壁104延伸。图8和9示出一个风扇/风扇电动机连接的替代实施例。标号122用来表示一个具有穿孔124的垫圈状件,该穿孔具有容纳其上形成有平面部分96的电动机驱动轴94部分的横截面。一腿部126设置在垫圈122上,其尺寸制作成在两个相邻加强肋120之间延伸,如图9中所示。这种布置确保了电动机驱动轴94与蒸发器风扇20之间的可靠驱动结构。
继续参照图6,可注意到,当连接时蒸发器风扇电动机68的壳体的轴向长度和宽度以及杯形空间106的轴向和径向尺寸成这样:当如所述那样将电动机安装到蒸发器风扇上时,电动机壳体轴向长度的基本部分容纳在杯形空间内,由此使蒸发器电动机68和蒸发器风扇20的组件的轴向长度最小。这是通过将风扇隔壁104的轮廓形成得使它构成电动机杯状容纳空间而又基本上不使离心式蒸发器风扇的从进口而朝外通过风扇叶片102的空气流动减小来实现的。如图所示,蒸发器风扇电动机68壳体的百分之七十五(75%)以上轴向长度容纳在杯状空间106内。
现看图6、11至14、16和17,现来说明前述的将蒸发器风扇20/蒸发器风扇电动机68组件安装到室内风扇安装结构66上的情况。首先看图16,它是蒸发器风扇电动机的壳体68的简化端视图,图中显示壳体包括一周边延伸的凸缘128,它有四个等间距围绕的径向朝外伸出的凸耳130。凸缘128和它所带的凸耳130是用一种结构材料制成,每个凸耳设置一个外盖或套132。凸耳盖132最好用一种合成橡胶材料制成,其厚度基本相对于凸耳的厚度,如图17详细所示。在一较佳实施例中,凸耳盖132是用一种连续成形的橡胶件制成,其中一对如图16所示。该成形橡胶件可制成整件,它可以绕着电动机的周边延伸并与各个凸缘128结合。
将合成橡胶盖132正确定位,蒸发器风扇电动机68通过由室内风扇支承突起64形成的开孔,四个凸耳130与在安装结构66上形成的容纳孔134对准。凸耳130穿入孔134以结合后壁136。此时,将电动机风扇组件逆时针旋转以使凸耳130和其上的盖132在外壁138之下移动,如图17所示。组件的继续转动使凸耳130的外盖132结合止动壁140,如图14所示。凸耳130和凸耳盖132与由后壁136、外壁138和止动壁140构成的结构的结合就可使蒸发器电动机可靠地操作固定在所要求的位置上而无需任何另外的固定件。应该认识到,合成橡胶盖132的厚度产生一种可隔绝声音和振动以及用作安装结构一部分的的电动机座。
在将蒸发器风扇/电动机组件装配到壳体44a上后,接着装配前述的涡壳封罩90和蒸发器盘管18的组件并将它安装到室内外壳44上。在图24至26中详细示出涡壳封罩90,它包括一基本呈平面的壁部分142,其上形成有一个大的圆形孔144。如图26所示,孔144形成一个向后延伸的环壁部分146,它适合于在被安装到涡壳44上时可将蒸发器风扇的前端或进口端110容纳其中,由此形成从蒸发器盘管18向风扇的进口的进气流动通路。
涡壳分别在其上下端上设置矩形形状的向前延伸的突出部148和150。突出部148和150在其分别朝上和朝下延伸的边缘上设置外周壁延伸部152和154。参照图6,这些延伸部及其相连的周壁部分适合将蒸发器盘管容纳并保持在它们之间。具体说,分别在上延伸部148和下延伸部150与它们相连的壁152和154之间的间距要能使这些部分必须分别朝上和朝下挠曲以将蒸发器盘管容纳在如图6所示的安装位置。参照图4和24,涡壳封罩90包括一垂直延伸的左壁156和一垂直延伸的右壁158,它们适合于结合蒸发器盘管的左端160和右端162以进一步将蒸发器盘管保持在涡壳封罩90内。
应理解到,涡壳封罩90和蒸发器盘管18的组件具有多根制冷剂管和从它们伸出的毛细管(在图3、4和5中都以标号164表示)。这些管子的自由端穿过设置在室内外壳44的后壁46上的穿孔166。
在使管子164穿过穿孔166后,接着通过将涡壳封罩的垂直延伸右壁158与一对L形钩168结合完成涡壳封罩/蒸发器盘管组件的装配。在这样结合后,接着使该组件的左侧朝着室内外壳44旋转,以使在涡壳封罩上的垂直延伸的外壁170被一对弹性爪172(如图4、10和11中所示)顶住,由此在结构上使涡壳封罩和蒸发器盘管保持在其所要求的工作位置上。
作为一种支持或附加的安装结构,开孔174相邻各弹性爪172设置在室内外壳44上。这些孔适合于与在涡壳封罩90的左壁170(如图24所示)上的一对孔176对准。在维修过程中当弹性塑料爪172例如发生断裂的情况时可以使用螺纹紧固件177(如图4所示)。在涡壳壳体的右侧上还设置一附加的螺钉连接结构。参照图5和11可看得最清楚,从室内外壳44伸出的延伸部176伸入与蒸发器盘管的右管板178面对结合。图中表示一螺纹紧固件180穿过延伸部进入设置在蒸发器盘管上的一个开孔中。
现参照图39至43,图中详细示出用作安放装置控制开关184、恒温器186和蒸发器电动机的电容器188的控制箱182。可以看到,该控制箱182是用两个注塑件组成,它们适合扣紧一体并压配入室内外壳44的右上角。
控制箱的前部190包括一基本呈平面的前壁192,它设有一对对穿孔,用于容纳控制开关184和穿过开关的恒温器186的控制轴。开关184和恒温器186与在前壁192的内侧196上的合适的注塑安装结构相连接。
从前壁192向后伸出的是上壁198、下壁200、左侧壁202和右侧壁204,它们共同构成一个在前部190上的面朝后的套件。上壁198设有一对面朝前的钩状件206。下壁200设有一斜面状的凹槽208,其上具有一横穿的横向延伸突起208。凹槽208从下壁的后边缘210朝外渐渐变小以形成一个面朝前的保持面212。
控制箱的后部214还分别包括一个基本呈平面的后壁216、一上壁218、一下壁220、左侧壁222和右侧壁224,以构成一个面朝前的套件。上壁218的前边设置一对自由停止的横向延伸的基本圆柱体状件226,适合于可操作枢转地与设置在前部190上的钩啮合。横向延伸件226各被一对整体注塑进后部214的顶部218的平行支承件228所支撑,如图42所示。如图40和41所示,后部的下壁220设置一向后延伸的弹性爪结构230。该弹性爪234包括一构成面朝后表面234的横向延伸部232,该表面适合与前部190的下壁所带的面朝前表面212啮合。
现参照图40和41,一圆柱体塑料的蒸发器风扇电动机电容器236通过与上壁的内侧和一弹性爪238结合而被压紧安装在后部214的内部范围内。尽管未图示所有内部连接件,但应理解到,多根单电缆线240和一根供电线242必须伸入控制箱182的内部。参照图42和43,一单个的水平延伸孔244设置在后部214的后壁216上,用于使所有电线240和242通过。孔244包括一个可相继布置和支承多根小电线240的窄长部分246。一扩大部分248设置在孔244的一端上以容纳电源线242。
可看到,大部分电线240的两端都设置快速拆卸型连接头250。上述结构有助于将这些电线装配进控制箱并使它们穿过孔244。具体说,使多根单线先穿过孔244的扩大部分248,然后将它们向下拉入狭窄部分246中。在安装好所有小电线240后,接着将大的供电线242穿过孔的扩大部分248。普通的供电线242含有三根分开的电线,每根以标号252表示。参照图40和42可看到,只有一根电线252连接于壳体内的控制开关。供电线的另两根电线252绕成一反圈254并在供电线之上从扩大部分248的上部256拉出到所带的快速拆卸式连接头250与空调装置10的合适电线相连接的这样一个位置。
所有电线这样安装好后,就可通过使前部所带的两个钩206与后部所带的配合横向件226啮合而容易地将控制箱182的前部190与后部214相连接。当这样啮合时,前部190便上下枢转以使斜面208所带的面朝前表面212与在后部214的下壁上形成的弹性爪230的横向部分232所带的面朝后部分234啮合。
现看图42和43,一个用于供电线的应力释放结构直接注塑进控制箱182的后部214的后壁216中。这个结构包括一个位于孔244之上的由下壁部分260和上壁部分262构成的狭窄开口通道258。位于孔244之下并在其相对两侧上与孔隔开的分别是在左侧和右侧上的钩状结构264和266,如图42和43所示。左方钩264形成一个终止于右侧上敞开的供电线容纳空间,而右方钩266形成一个终止于左侧上敞开的供电线容纳空间。由钩264和266形成的各供电线容纳空间的高度刚好略大于供电线242的厚度。各钩264和266在其外端上设置一朝下伸出突起268。以类似方式,上壁262的内侧设置一对隔开的朝下延伸的供电线结合延伸部分270。
图43示出在结合应力释放结构时供电线通过的迂回路径。具体说,当供电线引出孔244的扩大部分248时,它绕成一反圈272并在右方钩266内的空间之下通过。然后它在方向上改变九十度的角度并穿过由壁260和262构成的狭窄通路258。从通路258通过,其方向再改变九十度角度,此时穿过由左方钩264形成的空间。从附图中应明显看到在钩264和265上的突起268和在上壁262上的突起270是怎样起着使供电线保持在各空间内的作用。当这样安装时,在供电线242经受保险实验室拉伸试验时,在供电线与上面形成的迂回路径之间具有足够的满足该试验要求的阻力。
继续参照图39至43,控制箱182的前部190的右侧壁204包括其一个横向延伸部272,它形成一个面朝上表面274和一个面朝下表面276。从向下延伸表面276伸出的是一个基本上垂直地延伸的整体注塑销278。一与销278轴向对准的第二销280安装在面朝上表面上。销280安装到一个弹性臂282上,该弹性臂连接于表面274的前面附近并朝后上方延伸以将上销280支承在与表面274隔开的由空间284指示的一个位置上。这种结构可使弹性臂282和其上侧面所带的销280从附图所示的其正常位置向下挠曲。前部190的左侧壁202设置一向后延伸的弹性爪286,它具有一个在其上形成的垂直延伸面朝前的卡压面288。该爪通过将它下压到其右方可弯曲。
这样装配好的控制箱182直接安装到设置在如图10所示的室内外壳44右上角的配合结构上。这个配合结构在图10至13中图示出,它包括在室内外壳44的右上角与它整体注塑成的一对面朝前的安装臂290。这两个臂相互垂直隔开并在它们的外端上设置适合于结合控制箱上的销278和280的开孔292。
因此,控制箱的安装是通过将向下延伸的销278与在下安装臂290上的孔292结合而实现的。带有上销280的弹性臂282向下弯曲,由此使上销280与在上控制箱安装臂290上的孔292结合。这样装配好的控制箱在图39中示出。然后使控制箱朝着壳体枢转而直到爪和朝前面的表面288压入设置在如图11所示的室内外壳44上的垂直延伸的压紧面294时枢转安装成,这样就实现了将控制箱安装到室内外壳44上。将控制钮296装配到控制开关184和恒温器186的轴298上以完成控制箱的装配。这种控制钮没有附加内部结构,它作为一整体件可极好地适合装配到控制轴上,而可保持与轴的可靠的工作连接,这在下面将予以详细说明。
室内组件12的前栅格24设置一个室内空气过滤装置348,在图36至38中图示出。在详细说明过滤装置348和将它如何安装在前栅格上后将首先说明室内栅格24和如何将它安装到室内外壳44上。现参照图27至31,前栅格24包括一个基本呈平面的前部302,前部包括进气栅板22和一安装有室内空气排放组件26的开孔304。前部302还包括一个当将栅格24安装到空调装置上时适合安放控制箱组件182的基本呈矩形的开孔306。
在平面的前部302伸出的分别是上壁308、下壁310、左侧壁312和右侧壁314。上壁、下壁和左右壁共同构成一个整体形成并从栅格24的平面前部302向后延伸的防护罩件。应理解到,图27是示出进气栅格24的背面。这里的左侧和右侧是根据从图1所示的前部看空调器装置和栅格24而言,因此,与图27至31相反。
现看图28,图中示出栅格24右壁的内壁316。在该内壁上整体形成的是一对横向延伸的高出结构318,其每一个形成一面朝前的平面320
参照图30和31,左壁312的内壁32设置一横向延伸的爪结合结构324。该爪结合结构324构成一个面朝前的平压紧面328。
前栅格24适合于直接安装在设置于室内外壳44上的配合结构上。参照图10、11和12,室内外壳44的右壁54设置一对整体注塑的隔开的栅格安装延伸部330。各延伸部朝着壁54的内部前方延伸,并设置一纵向延伸开孔332,该开孔适合容纳在栅格右壁上的高出结构318,这样就可以使面朝前壁320以平面相对关系与凹槽332内的配合面工作结合。
在栅格的左壁312上的爪压紧结构324适合容纳一在室内外壳44的左壁52内侧上形成的爪机构334。该爪机构在图11、12和15中图示得最清楚。爪334包括一个与外壳44整体形成的弹性臂336。该臂336从固定部分338伸出,并向包括一面朝后压紧面340的外端340朝外地延伸。当安装栅格时该压紧面340适合与在栅格24左侧壁上形成的面朝前压紧面328结合。爪包括一倾斜面342,该倾斜面适合帮助栅格24与外壳44结合以便当栅格和外壳移动进入工作结合时使爪挠曲。
通过如图32所示那样定位室内栅格可实现将室内栅格24安装到外壳44上。如图所示,在栅格右壁上的两个高出结构38已与配合开孔332和安装延伸部330工作结合。这种结合提供了一个枢转点,该枢转点使栅格的右侧固定并可绕着它枢转运动以使左侧朝着室内外壳44移动。栅格左侧朝着压紧结构324继续移动使倾斜面342与压紧结构324结合,然后是弹性臂向内弯曲直到栅格向后移入所要求的安装位置为止,此时,爪334的末端338移动与面朝前壁328进入可靠结合,由此,使前栅格24可靠地连接于外壳44。
参照图15,栅格卸离外壳是通过将一小工具(未图示)穿过设置在与弹性臂336相邻的外壳44的左侧壁52上的孔344而实现的。施加在工具上的力使弹性臂向内弯曲,由此释放爪机构334。为了防止弹性爪臂的断裂,一整体的止动面346在爪的后面整体注塑进外壳44。弹性臂336在达到断裂点之前与止动面346结合,由此可在卸离栅格过程中防止弹性臂意外断裂。
现参照图33至38,为了在流经室内栅格24的进口孔22的室内空气流向蒸发器盘管18前对它进行过滤,设置一过滤器组件348。过滤器包括一基本呈矩形的框350,它构成一弯曲格栅状部分352。过滤器框350的上部形成一个水平延伸的面朝前壁354,该壁具有一对设置在其相对两端上的可手动释放的快速压配的爪结构356。过滤器框350最好用一种无填料共聚物聚丙烯(unfilledcopolymer polypropylene)制成。一种过滤网材料358覆盖并整体连接于构成格栅352的部分。这种网最好是一种聚丙烯材料并适合用真空和/或冲洗的方法对它清洁,这样,过滤网可在装置寿命期内再使用。
过滤器348适合安放在一个水平延伸孔360内,该孔是设置在进口栅板22之上、其上端处的进口栅格24上。如图34所示,过滤器适合用面对装置10背面的朝外弯曲侧362插入槽口360中。当过滤器穿过槽口时,背侧362直接贴在蒸发器盘管18上滑动,而过滤装置被从栅格24的内壁伸出的侧壁364横向地引导。当完全插入时,过滤器整个覆盖蒸发器盘管以及壁354盖住孔,从而形成栅格24的前表面的一部分。
在被安装时,爪机构356与设置在水平槽口360的下边缘上的配合结构啮合,现将予以说明。在过滤网356上的爪机构每一个包括一个与过滤器框350整体形成的向前上方弹性爪366。爪的自由端368适合与在水平槽口360的下壁372上形成的小的水平延伸槽口370结合。在过滤器壁354上相邻于各爪366和配合弧形槽376形成的一个半圆形凹槽374是设置在相邻于水平槽口370的壁372上。
因此,当如上所述将过滤器安装到空调器上时,在过滤器内的弹性爪366就会向后弯曲,这样,爪的自由端368便在槽口的下壁372上结合水平槽口370。这使过滤器可靠地保持在其工作位置。当要求取下过滤器清洁时,爪的自由端368由于绕着它们的弧形槽374和376可容易通过,经手动压下而使它们脱离水平槽口360。同时,弧形槽374用作将过滤器348手动卸离槽口的抓手。参照图37,可看到过滤器框350的上壁354是非对称的。这使前上壁可与栅格的前壁相一致以覆盖槽口,槽口移向栅格24的前曲壁的左侧。
如前面关于控制箱182的描述已简要说明那样,适合结合到控制开关184和186的轴228上的旋钮296是注塑成一整体件,而不需要任何的附加嵌件或卡箍或类似结构以与它们相连接的轴228可靠地工作结合。在此较佳实施例中,控制钮296是用一种ABS塑料材料注塑成。
参照图44至49,旋钮是圆形的,具有一对被在其外侧上的较大的向外延伸结构378分开的平面部分377,所述向外延伸结构适合用手抓握使旋钮转动。这个结构从其一端380上的较大尺寸伸出,向在其中部38的较小尺寸渐渐缩小,然后在其另一侧384上扩大到原来的较大尺寸。该结构包括一外壁386和一对从外壁386向平面部分377之一扩展的弧形侧壁。
旋钮296的背部设置一大的凹槽390,它的形状基本与在旋钮上侧上的向外延伸结构378相一致。具体说,凹槽具有一是外壁386和弯曲侧壁394(它们是结构378的弯曲侧壁388的内壁)的相对侧的下壁392相对凹槽390中央设置的是一构成D形孔398的轴支承结构396。轴支承结构396和其上的D形孔398被垂直延伸的槽口400分成两个隔开部分。轴支承结构的各分开部分与弯曲的侧壁394整体形成,用标号402表示。
参照图45、46和47,可看到该D形孔398被注塑成倒退拔角。这使在外端404上的孔横截面积小于在其下端上的横截面积406。在上端的孔404的尺寸是这样的,即使在图48和49中所示的轴的锥形端可刚好容纳其中。
弯曲壁388/394的厚度要这样形成,即当将轴228插入D形孔的上端404,以及全部尺寸的轴部分410插入其中时,D形孔和在在402处整体连接的弧形壁部分388/394将向外弯曲。这就使孔298的横截面增大,从而允许轴整个插入。结果是,一旦将旋钮安装到轴288上,壁388/394和D形孔的分开部分就力图回复其未变形状态,因而牢固结合到轴228的整个尺寸部分410上。
可看到,一向上延伸的止挡412注塑进凹槽390的下壁392以将轴的伸入限制在所要求的位置上。还应进一步认识到,弯曲壁388/394的厚度和这些壁所连接的平面部分377的厚度对于允许上述所要求的挠曲极为重要。这样的厚度选择完全可由熟悉本技术的人所确定,这将取决于所用材料、轴的尺寸以及其它可变因素而变化。
下面将详细说明已结合图2简要说明过的室外组件14。图51和52较详细地图示了室外组件壳体的上部38和下部40。这两个部分中的每一部分都是用一种合适的塑料结构材料注塑成一整体件。
如图3、10、50以及54至56所示,用于安装压缩机34的结构是直接注塑进室外壳体下部40的下壁414。压缩机34具有一与它连接的三角形的安装板416。安装板416在其三个角的每一个上都有孔以有助于通过本发明的安装结构安装到下壁414上。设有三个基本相同的安装结构420,与板上的各孔相连接。下面只说明其中的一个安装结构。然而,应理解到,根据本发明的一个重要点,每个安装结构相对于另两个的定位对于本发明是关键性的。每一个安装结构420包括一个高起的椭圆形部分422,在其上面注塑一个垂直伸出的压缩机安装支柱424。与各支柱相连的是一个垂直延伸的弧形突起426。弧形突起在朝着其两相邻支柱方向上与其相连支柱424隔开的一个位置上定位,其包含的角至少与由在其相连支柱424和其相邻两个支柱之间所画的一对线428所构成的角同样大。弧形部分426的高度小于支柱424的高度。
首先将合成橡胶绝缘衬套430装配进设置在压缩机安装板416上的三孔418的每一个中,如图56所示,这样就完成了压缩机和安装板的安装。然后借助三个穿过设置在各合成橡胶衬套430上的轴向对准孔432的整体形成的支柱424,将安装有压缩机的安装板416固定在正确位置上。合成橡胶衬套的直径这样确定,即当支柱424放进时,各衬套的外周434与已结合衬套的支柱相连的弧形壁426的内表面紧密接触。
然后一单件的“隔离板”垫圈436通过其与已整体注塑进各支柱424的孔438对准的中央孔定位在各衬套上。然后将一单金属板螺钉440直接旋入在支柱的孔438中并拧紧到预定扭矩,以防止螺钉与孔连接时使孔内的螺纹剥落。
以这样方式通过安装板416将压缩机安装在整体形成的支柱424上,即使压缩机在任何方向上的运动被合成橡胶衬套吸收或者通过它起作用。具体说,在径向方向上,通过衬套430直接将力作用到与各支柱相连的弧形壁426上,由此根本上减小对直立支柱424的横向作用力。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各弧形壁包含106度大小的弧度。应认识到,按这样结构,压缩机在任何方向上的径向运动就可被一个或一个以上合成橡胶衬套/弧形壁的组合结构吸收和通过它起作用。
如图3、51、53和54所示,室外风扇电动机32被安装到一个支架型式的安装结构440上,该结构整体注塑进室外壳体的下部40的下壁414中。电动机支承架包括一第一对基本垂直延伸的隔开的腿442,在其下端444上直接与下壁414一体形成。在其上端446上,直立腿442构成从水平延伸部448向一第二对直立延伸腿450的过渡段,该过渡段的方向是基本垂直于第一对腿442。
各腿450的上端452相互隔开一个基本等于室外风扇电动机32轴向长度的距离。如图51和54所示,各腿450的上端452构成一向上延伸的表面,该表面设置一位于中央的半圆形支承槽454,该支承槽适合安置电动机轴向相对两端上的配装轴衬456。电动机安置槽454的相对侧的并在其上的相互隔开的外侧是开孔458。如图54所示,注塑电动机座具有这样的厚度,即开孔与空心内部连通并且形成一个与各开孔458连接的朝下面对的压紧面460。
室外风扇电动机32与装配其上的风扇30的安装是通过将在电动机轴向相对两端上的轴衬456装入在腿450的上端452上的安放结构454内而完成的。接着,如图57至60详细所示,将电动机安装支架462装配到电动机座440上,以将其上的电动机固定在其最终工作位置上。
各电动机安装支架462是用一种塑料材料,较理想为ABS21制成整体件。各支架包括一水平延伸的中央部分464,形成有一与电动机轴衬456的上侧面结合的半圆形槽466。在水平部分464的外端468上所带的是一对朝下延伸的弹性臂468,其每一个在其末端上带有一压紧结构470。压紧结构其每一个形成面朝上的压紧面472。安装支架462的水平部分464还设置一第二对在与弧形的电动机结合部分466直接相邻的相对两侧上的开孔474。
弹性臂466和压紧结构是这样设置,即当电动机安装支架定位在腿452的上端上时,电动机结合面446覆盖在电动机轴衬456上,通过使两个弹性臂468向内弯曲直到压紧结构470进入开孔45 8中就可将支架安装到电动机座上。一旦定位并结合电动机轴衬,就可释放压紧臂,面朝上的表面472就会与开孔458相邻的面朝下的表面460结合,这样就使电动机安装支架462从而使电动机风扇组件可靠地保持在其所要求的工作位置上。
将来难免弹性臂断裂,由于维修空调装置或空调装置损伤,电动机支架462与电动机座的上端的连接可通过将合适的螺纹紧固件穿过在支架上的孔474并穿入设置在上端452上的合适孔内而完成。
安装在室外部分的下壳体40上的还有一个用于压缩机和室外风扇电动机两者的大圆柱体的具有金属外壳的电容器476。参照图3、54和61至63,可看到,电容器安放支承结构478是与下室外壳体40的下壁414整体注塑成。该支承直接相邻于并直接注塑进下壳体40的后壁。在电容器支承48正上方并注塑进后壁480另侧的是一矩形的开孔482和在其横向侧伸出孔482的一个向前延伸的壁部484,形成一对垂直延伸的槽口486,它们位于前壁480和壁延伸部484之间孔的各侧上。
电容器476具有多个连接于其上端因而适合它置放在图63所示的电容器支承478内的电线头和一个安装其上的电容器盖488。电容器盖488包括一个基本呈圆筒形的零件490,其内径刚好略大于被保护的电容器476的外径。从电容器盖的圆筒形外表面490向外径向伸出的是一对垂直延伸的L形腿492。腿492伸出电容器盖一定距离使腿能容纳在上述的垂直延伸槽口486中。腿492和垂直延伸槽口486的尺寸这样确定,即电容器支承478和电容器盖488可配合而容置具有各种高度的电容器而仍能提供对电容器上端和接线头的保护。L形腿492与容纳空间486之间的结合要确保一旦安装好盖488使它摩擦固定。
从圆筒形电容器盖490径向延伸的还有一构成从电容器盖的上内部到其敞开端的直立通路的垂直延伸表面494。如图63所示,这可使多个电线接头498从电容器通向装置的各种电器零件。
从圆筒形电容器盖490径向延伸的还有一具有足够厚度的矩形延伸部500,延伸部有一从其外表面504向盖内部延伸的螺纹通孔502。如图63所示,该螺纹孔适合容置一连接于接地线508的接地螺钉506。螺钉适合与电容器476的外金属套电接触,由此提供电容器的接地。
现参照图3、10和50至52,可看到,直接注塑进下室外壳体40的下壁414的还有结构壁510。该壁包括一个半圆形穿孔512。该孔512与在整体注塑进室外壳体上部38的向下延伸结构壁516上形成的类似孔514配合而构成用于室外风扇的罩盖。在下壁510上的孔512的两侧是由垂直延伸的结构部分518形成的,其每一个在其上端具有一向上面对的平表面520。该表面520向上伸出有对准销522,其每一个设置一开孔。
如图51和52所示,上壳体38在其上表面526上设置一矩形的孔524。这个孔与在成形孔514的壁之上的弧形空间528连通。在弧形空间528的相对腿的下端530上,壳体38包括一对结构连接点,其每一个具有适合插入一个从表面520伸出的销522的圆柱形孔532。通孔534设置在连接部分530上,从而有助于插入通过各孔532并进入销522的上孔的螺纹紧固件535,这样,当装配空调装置时就可将上室外壳体38与下壳体40连接。这样装配后,矩形过滤器536就适合压配进孔524中。
现看图3和51,在下部上的壁510包括一沿对角线延伸的结构延伸部538,它在与冷凝器盘管28一端相邻的自由端上终止。在壁延伸部538的这端上所带的是两个垂直延伸壁部540,它们构成一个适合插入和定位冷凝器盘管28的管板542的敞开角部。同样,在冷凝器盘管另一端上的管板546被一同样结构548支承。以同样方式,为管板542和546的后边缘都提供垂直延伸的支承结构。因此,安装冷凝器盘管28是一种用作为导向的上述垂直支承表面使冷凝器盘管28垂直下降的简单方法。
相应的类似结构设置在上室外壳体38内,这样,一旦将冷凝器盘管定位在下壳体上,就可如上所述那样将上壳体安装到下壳体上。这样装配可使冷凝器盘管28可靠地保持在其所要求的位置上而无需任何的机械紧固件。
应认识到,由于这样的事实:将用于室外风扇电动机32和室外风扇组件的支承和构成风扇罩盖下部和定位风扇罩盖上部的壁510整体注塑进同一零件,室外风扇30和罩盖之间由孔512和514构成的间隙就可具有十分接近的容许间隙,这就可显著提高装置的整体工作效率。
如前指出,可以将本发明的空调器装置10用作室内空调器,其中室内组件12和室外组件14(下文详细说明)是整体地相互连接并安装在一金属底盘16上。可看到,将室内组件装配到室外组件上是十分简单的。装配顺序是首先将室外组件14与卸离它的上壳体38装配,如图10中所示。由于上盖38已移去,就可使制冷剂管164和来自控制箱的合适电线240穿过在由上下壳体38、40的半圆形孔552部分地构成的室外壳体前壁上的孔550。
通过将一对注塑进下壳体40前壁480的结构钩553与注塑进室内外壳44后壁46的结构配合孔554对准就可实现室内组件和室外组件的连接。如图2和51所示,钩553包括一带有向后延伸的倾斜部分558的垂直延伸部分556。由于可通过孔554使室内组件12相邻于和在室外组件的垂向之上定位在钩553之上并与它对准,这样的布置有助于容易装配。然后只要在室内组件12上施加向下的力就可实现钩553与孔554的结合。
在这样装配后,就可使制冷剂管路164和电线240的实现合适的互连。接着,借助于室内外壳44的后壁46提供引导使室外壳体的上部38直接定位在下部40上并使它下降到位,这样可将室外壳体的上部38安装到装置上。可认识到,当使上壳体38下降到合适位置时,由它所带的支承冷凝器盘管28上部的支承结构548与盘管结合。另外,在风扇罩壳的相对侧上对准销522与孔534的上述结合进一步推入,这样,就可安装螺纹紧固件535,以完成将上壳体38连接于下壳体40。合适的对准结构560设置在上下壳体背侧的室外排放栅板42区域。这种结构将不予以详细说明,它只是在上下壳体相互装配时提供装置的柔性后壁部分的对准。
接着,将矩形的过滤器536压入在室外壳体38的上部526的矩形孔524内。将一对螺纹紧固件穿过一对从上壳体38上部526向前延伸的凸缘566上的孔564,可提供进一步的相互连接。凸缘566覆盖在室内外壳44的上壁48上的配合槽568,并穿过设置其上的孔570,以完成室内组件和室外组件的相互连接。
然后将室内组件和室外组件的总成放置在金属底盘16上,如图1、50和64所示。底盘16是用结构钢板制成,包括一基本呈平面的形成有多个通道574的下部572。底盘16分别具有直立的左侧壁576和右侧壁578以及绕其周边形成的后壁580。这些壁垂直延伸一足以可靠结合空调装置10的外壁的距离以支承装置,而不干涉通过任何栅板36和42的气流。至少右侧壁578具有具有一个带穿孔的向前延伸的突片582,该穿孔与设置在室内外壳44的右下侧壁54上的配合孔对准。可看到,这种连接只是一种在装运和后续安装过程中防止空调装置10脱离底盘的“安全”连接,这将在下面予以详细说明。
室内组件12和室外组件14装配好后,下面将说明空调装置10的用于收集通过蒸发器盘管18由潮湿空气通路移去的冷凝液并将冷凝液引回室外组件14后面的系统。现看图24至26,可认识到,起着安装蒸发器盘管20的下部作用的涡壳封罩90的下延伸部150在该系统用作室内空调器时还可用作蒸发器盘管的冷凝液排放盘。如图5所示,一圆筒形出口588设置在涡壳封罩90的底部上,与排放盘150流体连通。
当装配室内部分时,该圆筒形出口588套嵌进长空心管72的外端,该管是注塑进室内外壳的后壁46,如前述和如图11和12所示。参照图3,冷凝液排放管从室内外壳44的后壁46引出并与绕着下室外壳体40前壁580上的孔592的接受结构590连通,如图2和3所示。为了确保流体密封连接,围绕套嵌接头涂覆一合适的密封剂。
继续参照图3,孔592与整体形成于壳体部分40的下壁414中的冷凝液流道594连通。这个流道是由一对垂直延伸的基本平行的壁596和598构成,并通常向后伸向壁510。它然后绕着壁延伸部538的末端向右下伸向在冷凝器盘管28后面与之平行的通道600。最好通过室外风扇30的作用将流经通道600的水吹到冷凝器盘管28,以提高系统的效率。这样作用后任何未蒸发的冷凝液就继续流向通道60的左端,并通过圆筒形出口602从下壳体40排出。
应认识到,上述冷凝液去除系统只是为了在空调装置10用作室内空调器时才有效地起作用。下面将说明当将空调装置用作一分开系统以及将室内组件12上下部分反装时涡壳封罩90作为冷凝液排放收集器的性能。
金属底盘16的另一特点是有助于通过一合适的矩形孔604,例如在壁上或者一具有合适尺寸的窗上的孔,容易地安装空调装置10的能力。现参照图64和即,底盘的敞开前端设置一整体形成的纵向向下延伸的对准凸缘606。一旦形成具有合适尺寸的开孔604,通过卸离在前伸突片582上的螺钉就可将室内组件12和室外组件14的总成卸离金属底盘16。然后借助与绕着孔604的侧壁608结合的对准凸缘606将底盘16定位在孔604内。然后将设置空调装置10的一对对角延伸的支承槽板610安装到底盘16和开孔604的侧表面612上,由此将底盘16精确地对准在支承空调装置10的最佳位置上。
继续参照图64,各对角槽板610是用一种结构钢板制成,它包括一其上形成有多个加强肋616的纵向延伸部614。各槽板610的外端包括一向内弯曲以设置于底盘16下面而结构支承它的下凸缘。纵向部分614的下端设置一孔620,它与设置在底盘16的侧壁576和578上的配合孔614轴向对准。合适的螺纹紧固件(未图示)穿过孔620和622,以将支承件610连接于底盘16。
槽板的纵向部分614的上侧端设置朝外弯曲的对准突片624。对角支承槽板610的长度要是这样,即当将支承件连接于底盘(如上所述)并且对准突片624结合侧壁608时,底盘16处于空调装置的安装和工作的最佳方位上。因此,一旦对准突片与壁608结合,将根据侧壁608的材料确定的合适紧固件穿入设置在槽板的与侧壁604的表面612面对的纵向部分614上的孔626中。
安装支承结构之后,如图64所示,可容易地使装配好的空调装置10滑入底盘16,将连接螺钉重新连接突片582,由此将空调器保持在工作位置上。然后可使装置插上电源,开启,就可获得冷却和去湿的效果。
如前所述,空调装置10的组合结构可使室内组件12和室外组件14分开安装成一个分体式系统的空调器。这样一种安装结构在图65和66中示出。
首先,关于室外部分,可看到,没有栅板设置在下壳体40的侧壁630上。设置一孔632以代替栅板,它提供了制冷剂管和电线(总的以标号634表示)通路。图示管和电线是穿过外壁636并与室内组件12连通,室内组件是安装在其顶部640附近的内壁638上。
可注意到,在分体式系统应用时的室内组件12是以上向下方式安装,与室内组件12应用在室内空调器时定位方式相反。这样的安装可允许通过在壳体下端上的室内空气排放口26按箭头642排出空气,这对于分体式系统空调器是传统的方式。另外,处于下端上的控制旋钮296由于高壁安装布置而更容易使用。应理解到,装置可以设置用于控制的远程控制装置,该控制装置可安装在控制箱182的合适位置并可由已有技术所熟悉的遥控器操纵。
如上详细说明,室内组件的所有系统都设计成可以相反的方向有效地工作。
室内组件12在分体式系统应用时与室内空调应用不同的一个功能是其冷凝液处理系统。现再参照图24至26,可回想起蒸发器盘管在其上下端是支承在基本同一水平面上延伸的延伸部148和150上。如上所述,当装置用作室内空调器时下延伸部150是起着冷凝液排放盘的作用。当装置用作分体式系统应用时,冷凝液排放盘148以同样方式起着冷凝液收集器的作用。如图25所示,出口644与冷凝液排放盘148连通。出口644适合使冷凝液排放管(未图示)连接于它,冷凝液排放管穿过设置在室内外壳44的后壁46上的一个孔646,如图11所示。从这点出发,冷凝液排放管可以通过合适的适用于分体式系统安装的传统冷凝液排出位置。

Claims (1)

1.一种用于一空调系统的蒸发器部分的栅格,它延伸到被冷却的房间内,并具有一空气进口和一空气排出口以及一用于覆盖其所述空气进口与排出口的改进栅板连接结构,包括:
一形成有数个通气口、用于将空气引入空气进口并将空气引出空气排出口的前部;
罩件,在其至少两相对侧上连接至所述前部的边缘、并自所述边缘向后延伸,以便面对着室内部分的至少两侧延伸,所述罩件的每一个具有至少一形成于其上的横向延伸高出部分,并且其至少两相对侧之一形成有一横向延伸凹槽,当栅格结构处于其安装位置时该凹槽位于与其中一个罩件上的所述高出部分相对应的位量上,而室内部分的至少两侧的另一侧具有一弹性爪结构,当栅格结构处于其安装位置时该弹性爪结构位于与另一个罩件上的高出部分相对应的位置上,所述高出部分可啮合在所述凹槽内,并且所述弹性件弯曲以便与其相应的高出部分相啮合,从而使罩件以及相连的前部保持在其安装位置上。
CN96199864A 1996-12-11 1996-12-11 空调器室内栅格支架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06547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96199864A CN1106547C (zh) 1996-12-11 1996-12-11 空调器室内栅格支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96199864A CN1106547C (zh) 1996-12-11 1996-12-11 空调器室内栅格支架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208459A CN1208459A (zh) 1999-02-17
CN1106547C true CN1106547C (zh) 2003-04-23

Family

ID=51295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9619986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06547C (zh) 1996-12-11 1996-12-11 空调器室内栅格支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6547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398930C (zh) * 2003-04-30 2008-07-02 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空调机的空气排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208459A (zh) 1999-02-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5882C (zh) 空调器
CN1143988C (zh) 分体式空调装置及室内机的装配方法
CN1712800A (zh) 空调器
CN1108498C (zh) 空调器室外部分的结构
CN1097197C (zh) 空调机
CN1134799C (zh) 支承圆筒形电容器的装置
CN1106547C (zh) 空调器室内栅格支架
CN1107848C (zh) 空调器的快速扣紧式过滤器
CN1134619C (zh) 组合式室内空调器/分体式空调器
CN1068991C (zh) 空调器的电动机座
CN1106546C (zh) 空调器的室内部分结构
CN1086020C (zh) 空调器的风扇和电动机组件
CN206055808U (zh) 空调室外机的外壳组件及空调室外机
CN101078556A (zh) 空调器室内机的排水底盘
CN1134625C (zh) 压缩机安装装置
CN1712790A (zh) 空气调节器的室内机
CN1888682A (zh) 空调器的风扇以及电机设置结构
CN1752626A (zh) 中央空调
CN1888684A (zh) 空调器的电机设置结构
CN101078584A (zh) 空调器的冷媒配管支撑结构
CN1699872A (zh) 空气调节器的风扇罩组件安装结构
CN1755286A (zh) 分体式空调器的热交换器固定装置
CN1755280A (zh) 空调器
CN1888616A (zh) 空气调节器
CN101078555A (zh) 天花板管道式空调器室内机的外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WD

Ref document number: 1017053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30423

Termination date: 201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