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361383B - 一种电极片及其制备方法、电池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极片及其制备方法、电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361383B
CN114361383B CN202111652736.3A CN202111652736A CN114361383B CN 114361383 B CN114361383 B CN 114361383B CN 202111652736 A CN202111652736 A CN 202111652736A CN 114361383 B CN114361383 B CN 11436138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ating
slurry
current collector
foaming agent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65273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361383A (zh
Inventor
罗炜鹏
宁艳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Guanyu Batt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Guanyu Batt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Guanyu Batt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Guanyu Batt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652736.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361383B/zh
Publication of CN1143613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6138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36138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6138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Battery Electrode And Active Subsutance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极片及其制备方法、电池,电极片包括:集流体,集流体的至少一侧设置第一涂层,第一涂层的远离集流体的一侧设有第二涂层,第一涂层中包括第一活性材料和第一粘结剂,第二涂层中包括第二活性材料和第二粘结剂;其中,第一涂层中的第一孔隙的孔径小于第二涂层中的第二孔隙的孔径。在本发明的电极片中,第一涂层中的第一孔隙的孔径小于第二涂层中的第二孔隙的孔径,将第二孔隙的孔径设置为大于第一孔隙的孔径可以便于电解液浸润,有利于锂离子的传导,可以提高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提高电池的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电极片及其制备方法、电池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极片及其制备方法、电池。
背景技术
目前,电池设计中厚电极是提高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的重要方法,但电极过厚则会导致极片曲迂度增加,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浸润困难,锂离子传导受阻,电池极化增加,进而导致性能失效,对于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的提高效果不好。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极片及其制备方法、电池,用以解决电极过厚导致电解液浸润困难,锂离子传导受阻,对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提高效果不好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极片,包括:
集流体,所述集流体的至少一侧设置第一涂层,所述第一涂层的远离所述集流体的一侧设有第二涂层,所述第一涂层中包括第一活性材料和第一粘结剂,所述第二涂层中包括第二活性材料和第二粘结剂;
其中,所述第一涂层中的第一孔隙的孔径小于所述第二涂层中的第二孔隙的孔径。
其中,所述第一涂层中的第一孔隙的孔径为10-30nm;和/或
所述第二涂层中的第二孔隙的孔径为40-70nm;和/或
所述第一涂层的厚度为0.5-10μm,所述第二涂层的厚度为50-150μm。
其中,所述第二涂层中的第二孔隙的孔径和第二孔隙与所述集流体之间的距离成正比。
其中,所述第二涂层具有多层,多层所述第二涂层层叠设置,在相邻的两层第二涂层中,靠近所述集流体的第二涂层中的第二孔隙的孔径小于远离所述集流体的第二涂层中的第二孔隙的孔径。
其中,所述第一粘结剂包括聚乙烯醇、聚偏氟乙烯、苯乙烯、丁二烯、丁苯橡胶、聚乙烯和羧甲基纤维素钠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二粘结剂包括聚乙烯醇、聚偏氟乙烯、苯乙烯、丁二烯、丁苯橡胶、聚乙烯和羧甲基纤维素钠中的至少一种。
其中,所述第一涂层中还包括第一发泡剂,所述第二涂层中还包括第二发泡剂。
其中,所述第一涂层中还包括第一导电剂,所述第二涂层中还包括第二导电剂。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极片的制备方法,包括:
提供集流体;
在所述集流体的至少一侧形成第一涂层,在所述第一涂层的远离所述集流体的一侧形成第二涂层;
其中,所述第一涂层中包括第一活性材料和第一粘结剂,所述第二涂层中包括第二活性材料和第二粘结剂;
所述第一涂层中的第一孔隙的孔径小于所述第二涂层中的第二孔隙的孔径。
其中,在所述集流体的至少一侧形成第一涂层,在所述第一涂层的远离所述集流体的一侧形成第二涂层的步骤包括:
制备第一浆料,所述第一浆料中包括第一活性材料、第一导电剂、第一粘结剂和第一含量的第一发泡剂;
制备第二浆料,所述第二浆料中包括第二活性材料、第二导电剂、第二粘结剂和第二含量的第二发泡剂;
利用所述第一浆料在所述集流体的一侧形成第一浆料层;
利用所述第二浆料在所述第一浆料层的远离所述集流体的一侧形成至少一层第二浆料层;
进行发泡干燥,以使所述第一浆料层形成所述第一涂层,所述第二浆料层形成所述第二涂层。
其中,利用所述第二浆料在所述第一浆料层的远离所述集流体的一侧形成至少一层第二浆料层的步骤包括:
利用所述第二浆料在所述第一浆料层的远离所述集流体的一侧形成多层第二浆料层;
其中,在相邻的两层第二浆料层中,靠近所述集流体的第二浆料层中的第二发泡剂的含量大于远离所述集流体的第二浆料层中的第二发泡剂的含量。
其中,所述第一浆料中第一发泡剂的质量占比为0.01%~5%,所述第二浆料中第二发泡剂的质量占比为0.01%~5%。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包括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电极片。
本发明实施例的电极片包括:集流体,所述集流体的至少一侧设置第一涂层,所述第一涂层的远离所述集流体的一侧设有第二涂层,所述第一涂层中包括第一活性材料和第一粘结剂,所述第二涂层中包括第二活性材料和第二粘结剂;其中,所述第一涂层中的第一孔隙的孔径小于所述第二涂层中的第二孔隙的孔径。在本发明实施例的电极片中,所述集流体的至少一侧设置第一涂层,所述第一涂层的远离所述集流体的一侧设有第二涂层,所述第一涂层中的第一孔隙的孔径小于所述第二涂层中的第二孔隙的孔径,将第二孔隙的孔径设置为大于第一孔隙的孔径可以便于电解液浸润,有利于锂离子的传导,可以提高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提高电池的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电极片的一个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电极片的另一个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电极片的又一个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集流体10;第一涂层11;第二涂层1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本发明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电极片包括:集流体10,集流体10的至少一侧设置第一涂层11,第一涂层11的远离集流体10的一侧设有第二涂层12,比如,在集流体10的一侧或两侧设置第一涂层11,在每层的第一涂层11的远离集流体10的一侧设有第二涂层12,第二涂层12可以为一层或多层,第一涂层11中包括可以第一活性材料和第一粘结剂,第二涂层12中可以包括第二活性材料和第二粘结剂,其中,第一涂层11中的第一孔隙的孔径小于第二涂层12中的第二孔隙的孔径。在第一涂层11中可以包括导电剂,在第二涂层12可以包括导电剂,具体的导电剂的种类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
第一活性材料和第二活性材料可以均为正极活性材料或负极活性材料,负极活性材料可以包括:石墨、硬碳、软碳、硅基材料、锡基材料、石墨烯等中的至少一种,负极活性材料可以包括石墨,或者负极活性材料可以包括石墨和硬碳。导电剂可以包括:导电炭黑、碳纳米管、炭黑、碳纤维中的至少一种,比如,导电剂可以包括导电炭黑或碳纳米管。正极活性材料可以包括钴酸锂、锰酸锂、镍酸锂、镍钴锰酸锂、磷酸铁锂、磷酸锰铁锂、磷酸钒锂、磷酸钒氧锂、富锂锰基材料、镍钴铝酸锂或钛酸锂中的至少一种,比如,正极活性材料可以包括钴酸锂或磷酸铁锂。第一粘结剂和第二粘结剂可以包括:丁苯橡胶、聚丙烯酸、聚丙烯酸锂、聚丙烯酸钠、聚偏氟乙烯中的至少一种,比如,第一粘结剂可以为丁苯橡胶、聚丙烯酸,第一粘结剂可以为聚丙烯酸锂或聚丙烯酸钠,有利于提高导电性能。第二粘结剂可以为丁苯橡胶、聚丙烯酸,第二粘结剂可以为聚丙烯酸锂或聚丙烯酸钠,第一粘结剂和第二粘结剂可以相同。涂层中组分的含量可以为:活性材料90-99重量份、粘结剂0.5-5重量份、导电剂0.02-5重量份。在制备过程中,溶剂可以为N-甲基吡咯烷酮。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电极片中,集流体10的至少一侧设置第一涂层11,第一涂层11的远离集流体10的一侧设有第二涂层12,第一涂层11中的第一孔隙的孔径小于第二涂层12中的第二孔隙的孔径,将第二孔隙的孔径设置为大于第一孔隙的孔径可以便于电解液浸润,有利于锂离子的传导,可以提高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提高电池的性能。
根据一些实施例,第一涂层11中的第一孔隙的孔径为10-30nm;和/或,
第二涂层12中的第二孔隙的孔径为40-70nm;和/或,第一涂层11的厚度为0.5-10μm,第二涂层12的厚度为50-150μm,具体的孔径以及厚度可以根据实际选择。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第二涂层12中的第二孔隙的孔径和第二孔隙与集流体10之间的距离成正比,也就是说,第二涂层12中的第二孔隙与集流体10之间的距离越大,该第二孔隙的孔径越大,以便于电解液浸润,有利于锂离子的传导,可以提高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第二涂层12可以具有多层,多层第二涂层12层叠设置,在相邻的两层第二涂层12中,靠近集流体10的第二涂层12中的第二孔隙的孔径小于远离集流体10的第二涂层中的第二孔隙的孔径。也即是,第二涂层12与集流体10之间的距离越大,该第二涂层12中的第二孔隙的孔径越大,以便于电解液浸润,有利于锂离子的传导,可以提高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
可选地,所述第一粘结剂包括聚乙烯醇、聚偏氟乙烯、苯乙烯、丁二烯、丁苯橡胶、聚乙烯和羧甲基纤维素钠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二粘结剂包括聚乙烯醇、聚偏氟乙烯、苯乙烯、丁二烯、丁苯橡胶、聚乙烯和羧甲基纤维素钠中的至少一种。第一粘结剂和第二粘结剂可以相同,以便于加工工艺制备。
可选地,第一涂层11中还包括第一导电剂,第二涂层12中还包括第二导电剂。第一导电剂可以包括:导电炭黑、碳纳米管、炭黑、碳纤维中的至少一种,比如,第一导电剂可以为导电炭黑或碳纳米管。第二导电剂可以包括:导电炭黑、碳纳米管、炭黑、碳纤维中的至少一种,比如,第二导电剂可以为导电炭黑或碳纳米管,第一导电剂与第二导电剂可以相同。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极片的制备方法,包括:
提供集流体10;
在集流体10的至少一侧形成第一涂层11,在第一涂层11的远离集流体10的一侧形成第二涂层12;
其中,第一涂层11中包括第一活性材料和第一粘结剂,第二涂层12中包括第二活性材料和第二粘结剂;
第一涂层11中的第一孔隙的孔径小于第二涂层12中的第二孔隙的孔径。
通过上述方法制备的电极片,集流体10的至少一侧形成第一涂层11,第一涂层11的远离集流体10的一侧形成第二涂层12,第一涂层11中的第一孔隙的孔径小于第二涂层12中的第二孔隙的孔径,将第二孔隙的孔径设置为大于第一孔隙的孔径可以便于电解液浸润,有利于锂离子的传导,可以提高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提高电池的性能。
可选地,在集流体10的至少一侧形成第一涂层11,在第一涂层11的远离集流体10的一侧形成第二涂层的步骤可以包括:
制备第一浆料,第一浆料中包括第一活性材料、第一导电剂、第一粘结剂和第一含量的第一发泡剂;
制备第二浆料,第二浆料中包括第二活性材料、第二导电剂、第二粘结剂和第二含量的第二发泡剂;
利用第一浆料在集流体10的一侧形成第一浆料层;
利用第二浆料在第一浆料层的远离集流体10的一侧形成至少一层第二浆料层;
进行发泡干燥,以使第一浆料层形成第一涂层11,第二浆料层形成第二涂层12。
第一发泡剂与第二发泡剂可以相同或不同,发泡剂含量可以占总浆料重量的0.01%~1%,然后继续搅拌均匀。第一发泡剂可以包括4-甲苯磺酰肼(TSH,发泡温度105~110℃)、改性偶氮二甲酰胺(ADC,发泡温度80℃)、2,2-偶氮二异丁腈(发泡温度98~110℃)中的一种或者多种;第二发泡剂可以包括4-甲苯磺酰肼、改性偶氮二甲酰胺、2,2-偶氮二异丁腈中的一种或者多种,发泡剂常温较稳定,不会有发泡效果,但经过高温烘烤后会分解产生大量气泡,从而最终达到电极造孔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利用所述第二浆料在所述第一浆料层的远离集流体10的一侧形成至少一层第二浆料层的步骤包括:
利用所述第二浆料在所述第一浆料层的远离集流体10的一侧形成多层第二浆料层;
其中,在相邻的两层第二浆料层中,靠近集流体10的第二浆料层中的第二发泡剂的含量大于远离集流体10的第二浆料层中的第二发泡剂的含量。通过涂覆多层的第二浆料层,在发泡过程中,在外部的第二浆料层中孔隙的孔径大,便于电解液的浸润。为了防止涂布后的极片烘烤后发泡剂产生的气泡经过汇集后,形成的气泡过大而破裂最终影响极片质量,可以采用第二层至第n层浆料层中的发泡剂含量依次递减的方式制备厚电极,最终可以形成从集流体到极片表面孔隙逐渐增大的结构的电极,从而解决厚电极电解液的浸润难和锂离子传导难的问题。
为保证集流体与浆料的粘附力,多层涂布过程中,在集流体的第一涂层可以采用上述浆料涂布,让第一涂层中的孔隙较小。从第二层涂层开始可以使用发泡剂含量不同的浆料进行涂布,涂布好的极片可以经过高温烘烤,发泡剂在烘箱内会分解产生大量气泡从极片表面逸出,最终在烘干后的极片内部形成大量气孔。利用了低温发泡剂并在极片涂布后的烘箱中完成发泡剂发泡,从而在极片中形成多气孔结构,并通过使用多层涂布方式形成从集流体到极片表面孔隙逐渐增大的电极结构,从而解决厚电极电解液不易浸润和锂离子不易传导的问题。
可选地,所述第一浆料中第一发泡剂的质量占比可以为0.01%~5%,所述第二浆料中第二发泡剂的质量占比可以为0.01%~5%。
在电极片制备过程中,制备发泡浆料:按照常规配料工艺进行配置浆料,比如,正极浆料或负极浆料,然后在配料前、配料中或配料后的任意环节加入发泡剂,所加发泡剂含量可以占总浆料重量的5%,具体含量可根据不同发泡效果进行调整,然后继续搅拌均匀;使用多层涂布方式在集流体上涂覆多层浆料层;从第一层至第n层(n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使用发泡剂含量不同的浆料进行涂布,涂布好的极片经过高温烘烤后,发泡剂会在烘箱内分解产生大量气泡从极片表面逸出,在烘干后的极片内部形成大量气孔,在形成集流体上具有第一涂层和第二涂层的电极片。
下面通过一些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说明。
实施例1
制备第一浆料,第一浆料中包括第一活性材料、第一导电剂、第一粘结剂和第一含量的第一发泡剂;在第一浆料中,第一活性材料为98重量份的钴酸锂、第一导电剂为1.0重量份的导电炭黑、第一粘结剂为1.0重量份的聚偏氟乙烯和1.0重量份的第一发泡剂4-甲苯磺酰肼;
制备第二浆料,第二浆料中包括第二活性材料、第二导电剂、第二粘结剂和第二含量的第二发泡剂;在第二浆料中,第二活性材料为98重量份的钴酸锂、第二导电剂为1.0重量份的导电炭黑、第二粘结剂为1.0重量份的聚偏氟乙烯和0.5重量份的第二发泡剂4-甲苯磺酰肼;
利用第一浆料在集流体10的一侧形成第一浆料层;
利用第二浆料在第一浆料层的远离集流体10的一侧形成两层第二浆料层;
在烘箱中于110℃下进行发泡干燥,以使第一浆料层形成第一涂层11,第二浆料层形成第二涂层12,得到电极片。
实施例2
制备第一浆料,第一浆料中包括第一活性材料、第一导电剂、第一粘结剂和第一含量的第一发泡剂;在第一浆料中,第一活性材料为98重量份的钴酸锂、第一导电剂为1重量份的导电炭黑、第一粘结剂为1重量份的聚偏氟乙烯和3.5重量份的第一发泡剂4-甲苯磺酰肼;
制备第二浆料,第二浆料中包括第二活性材料、第二导电剂、第二粘结剂和第二含量的第二发泡剂;在第二浆料中,第二活性材料为98重量份的钴酸锂、第二导电剂为1重量份的导电炭黑、第二粘结剂为1重量份的聚偏氟乙烯和1.3重量份的第二发泡剂4-甲苯磺酰肼;
利用第一浆料在集流体10的一侧形成第一浆料层;
利用第二浆料在第一浆料层的远离集流体10的一侧形成三层第二浆料层;
在烘箱中于110℃下进行发泡干燥,以使第一浆料层形成第一涂层11,第二浆料层形成第二涂层12,得到电极片。
实施例3
制备第一浆料,第一浆料中包括第一活性材料、第一导电剂、第一粘结剂和第一含量的第一发泡剂;在第一浆料中,第一活性材料为98重量份的钴酸锂、第一导电剂为1重量份的导电炭黑、第一粘结剂为1重量份的聚偏氟乙烯和4重量份的第一发泡剂2,2-偶氮二异丁腈;
制备第二浆料,第二浆料中包括第二活性材料、第二导电剂、第二粘结剂和第二含量的第二发泡剂;在第二浆料中,第二活性材料为98重量份的钴酸锂、第二导电剂为1重量份的导电炭黑、第二粘结剂为1重量份的聚偏氟乙烯和2重量份的第二发泡剂2,2-偶氮二异丁腈;
利用第一浆料在集流体10的一侧形成第一浆料层;
利用第二浆料在第一浆料层的远离集流体10的一侧形成三层第二浆料层;
在烘箱中于105℃下进行发泡干燥,以使第一浆料层形成第一涂层11,第二浆料层形成第二涂层12,得到电极片。
实施例4
制备第一浆料,第一浆料中包括第一活性材料、第一导电剂、第一粘结剂和第一含量的第一发泡剂;在第一浆料中,第一活性材料为98重量份的钴酸锂、第一导电剂为1重量份的导电炭黑、第一粘结剂为1重量份的聚偏氟乙烯和3重量份的2,2-偶氮二异丁腈、2重量份的4-甲苯磺酰肼;
制备第二浆料,第二浆料中包括第二活性材料、第二导电剂、第二粘结剂和第二含量的第二发泡剂;在第二浆料中,第二活性材料为98重量份的钴酸锂、第二导电剂为1重量份的导电炭黑、第二粘结剂为1重量份的聚偏氟乙烯和1.5重量份的2,2-偶氮二异丁腈、1重量份的4-甲苯磺酰肼;
利用第一浆料在集流体10的一侧形成第一浆料层;
利用第二浆料在第一浆料层的远离集流体10的一侧形成三层第二浆料层;
在烘箱中于108℃下进行发泡干燥,以使第一浆料层形成第一涂层11,第二浆料层形成第二涂层12,得到电极片。
实施例5
制备第一浆料,第一浆料中包括第一活性材料、第一导电剂、第一粘结剂和第一含量的第一发泡剂;在第一浆料中,第一活性材料为97.5重量份的钴酸锂、第一导电剂为1.5重量份的导电炭黑、第一粘结剂为1重量份的聚偏氟乙烯和4.8重量份的第一发泡剂2,2-偶氮二异丁腈;
制备第二浆料,第二浆料中包括第二活性材料、第二导电剂、第二粘结剂和第二含量的第二发泡剂;在第二浆料中,第二活性材料为97.5重量份的钴酸锂、第二导电剂为1.5重量份的导电炭黑、第二粘结剂为1重量份的聚偏氟乙烯和3重量份的第二发泡剂2,2-偶氮二异丁腈;
利用第一浆料在集流体10的一侧形成第一浆料层;
利用第二浆料在第一浆料层的远离集流体10的一侧形成四层第二浆料层;
在烘箱中于105℃下进行发泡干燥,以使第一浆料层形成第一涂层11,第二浆料层形成第二涂层12,得到电极片。
对比例1
制备第一浆料:在第一浆料中,第一活性材料为98重量份的钴酸锂、第一导电剂为1重量份的导电炭黑、第一粘结剂为1重量份的聚偏氟乙烯;
制备第二浆料:在第二浆料中,第二活性材料为98重量份的钴酸锂、第二导电剂为1重量份的导电炭黑、第二粘结剂为1重量份的聚偏氟乙烯;
利用第一浆料在集流体的一侧形成第一浆料层;
利用第二浆料在第一浆料层的远离集流体的一侧形成两层第二浆料层;
在烘箱中于110℃下进行干燥,以使第一浆料层形成第一涂层,第二浆料层形成第二涂层,得到电极片。
对比例2
制备第一浆料:在第一浆料中,第一活性材料为97.5重量份的钴酸锂、第一导电剂为1.5重量份的导电炭黑、第一粘结剂为1重量份的聚偏氟乙烯;
制备第二浆料:在第二浆料中,第二活性材料为97.5重量份的钴酸锂、第二导电剂为1.5重量份的导电炭黑、第二粘结剂为1重量份的聚偏氟乙烯;
利用第一浆料在集流体的一侧形成第一浆料层;
利用第二浆料在第一浆料层的远离集流体的一侧形成三层第二浆料层;
在烘箱中于105℃下进行干燥,以使第一浆料层形成第一涂层,第二浆料层形成第二涂层,得到电极片。
将上述实施例以及对比例中的电极片组装成锂离子电池进行测试,锂离子电池中只是该电极片不同,其他的结构相同,具体的测试结果如下表1所示。
表1实施例以及对比例中的电极片组装成锂离子电池的测试结果
名称 电芯内阻 电芯循环数据(800次) 能量密度(mAh/g)
实施例1 27.2 容量保持率88.4% 723.8
实施例2 27.2 容量保持率88.2% 723.7
实施例3 27.1 容量保持率88.4% 723.9
实施例4 27.2 容量保持率87.9% 723.5
实施例5 27.0 容量保持率88.1% 721.9
对比例1 28.5 容量保持率87.3% 717.7
对比例2 28.3 容量保持率87.6% 716.2
注:
内阻测试方法:
常温下使用安捷伦电压表进行内阻测试;
电芯容量保持率测试方法:
常温1C恒流恒压充满电,静置5min,再1C放点至3.0V,以上工步循环800次;
容量保持率=循环第800次放电容量/首次放电容量
能量密度测试标准:
常温下0.2C放电容量*平均工作电压/(电芯长度*电芯宽度*电芯厚度)。
从上述实施例以及对比例中的测试结果可知,本发明中的电极片便于电解液浸润,有利于锂离子的传导,可以提高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提高电池的性能。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包括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电极片。具有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电极片的电池,有利于锂离子的传导,可以提高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提高电池的性能。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之内。

Claims (9)

1.一种电极片,其特征在于,包括:
集流体,所述集流体的至少一侧设置第一涂层,所述第一涂层的远离所述集流体的一侧设有第二涂层,所述第一涂层中包括第一活性材料和第一粘结剂,所述第二涂层中包括第二活性材料和第二粘结剂;所述第一涂层中还包括第一发泡剂,所述第二涂层中还包括第二发泡剂;所述第一发泡剂的含量大于所述第二发泡剂,所述第一发泡剂和所述第二发泡剂所述第一发泡剂和所述第二发泡剂选自4-甲苯磺酰肼、改性偶氮二甲酰胺、2,2-偶氮二异丁腈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其中,所述第一涂层中的第一孔隙的孔径小于所述第二涂层中的第二孔隙的孔径;
所述第一涂层中的第一孔隙的孔径为10-30nm;所述第二涂层中的第二孔隙的孔径为40-70nm;所述第一涂层的厚度为0.5-10μm,所述第二涂层的厚度为50-150μ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涂层中的第二孔隙的孔径和第二孔隙与所述集流体之间的距离成正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涂层具有多层,多层所述第二涂层层叠设置,在相邻的两层第二涂层中,靠近所述集流体的第二涂层中的第二孔隙的孔径小于远离所述集流体的第二涂层中的第二孔隙的孔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涂层中还包括第一导电剂,所述第二涂层中还包括第二导电剂。
5.一种电极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提供集流体;
在所述集流体的至少一侧形成第一涂层,在所述第一涂层的远离所述集流体的一侧形成第二涂层;
其中,所述第一涂层中包括第一活性材料和第一粘结剂,所述第二涂层中包括第二活性材料和第二粘结剂;所述第一涂层中还包括第一发泡剂,所述第二涂层中还包括第二发泡剂;所述第一发泡剂的含量大于所述第二发泡剂,所述第一发泡剂和所述第二发泡剂选自4-甲苯磺酰肼、改性偶氮二甲酰胺、2,2-偶氮二异丁腈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所述第一涂层中的第一孔隙的孔径小于所述第二涂层中的第二孔隙的孔径;
所述第一涂层中的第一孔隙的孔径为10-30nm;所述第二涂层中的第二孔隙的孔径为40-70nm;所述第一涂层的厚度为0.5-10μm,所述第二涂层的厚度为50-150μm。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集流体的至少一侧形成第一涂层,在所述第一涂层的远离所述集流体的一侧形成第二涂层的步骤包括:
制备第一浆料,所述第一浆料中包括第一活性材料、第一导电剂、第一粘结剂和第一含量的第一发泡剂;
制备第二浆料,所述第二浆料中包括第二活性材料、第二导电剂、第二粘结剂和第二含量的第二发泡剂;
利用所述第一浆料在所述集流体的一侧形成第一浆料层;
利用所述第二浆料在所述第一浆料层的远离所述集流体的一侧形成至少一层第二浆料层;
进行发泡干燥,以使所述第一浆料层形成所述第一涂层,所述第二浆料层形成所述第二涂层。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所述第二浆料在所述第一浆料层的远离所述集流体的一侧形成至少一层第二浆料层的步骤包括:
利用所述第二浆料在所述第一浆料层的远离所述集流体的一侧形成多层第二浆料层;
其中,在相邻的两层第二浆料层中,靠近所述集流体的第二浆料层中的第二发泡剂的含量大于远离所述集流体的第二浆料层中的第二发泡剂的含量。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浆料中第一发泡剂的质量占比为0.01%~5%,所述第二浆料中第二发泡剂的质量占比为0.01%~5%。
9.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极片。
CN202111652736.3A 2021-12-30 2021-12-30 一种电极片及其制备方法、电池 Active CN11436138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52736.3A CN114361383B (zh) 2021-12-30 2021-12-30 一种电极片及其制备方法、电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52736.3A CN114361383B (zh) 2021-12-30 2021-12-30 一种电极片及其制备方法、电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61383A CN114361383A (zh) 2022-04-15
CN114361383B true CN114361383B (zh) 2024-04-05

Family

ID=811037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652736.3A Active CN114361383B (zh) 2021-12-30 2021-12-30 一种电极片及其制备方法、电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361383B (zh)

Citation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284054A (ja) * 1997-04-10 1998-10-23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二次電池用電極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二次電池
CN102931378A (zh) * 2012-10-09 2013-02-13 东莞市创明电池技术有限公司 锂离子电池电极及其制备方法、锂离子电池
CN103165876A (zh) * 2011-12-15 2013-06-19 新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具备高倍率性能的锂电池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用途
CN105161698A (zh) * 2015-08-06 2015-12-16 苏州第一元素纳米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铝/碳复合电极的制备方法
JP2018137124A (ja) * 2017-02-22 2018-08-30 マツダ株式会社 リチウムイオン電池の電極構造
CN109167020A (zh) * 2018-09-11 2019-01-08 天津市捷威动力工业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高能量密度的多孔锂离子极片的制备方法及锂离子电池
CN109301160A (zh) * 2018-09-05 2019-02-01 上海奥威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电极及其制备方法和锂离子电容电池
JP2019061751A (ja) * 2017-09-22 2019-04-18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
CN109686914A (zh) * 2018-12-25 2019-04-26 桑顿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多孔电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电池
CN109786654A (zh) * 2018-12-26 2019-05-21 惠州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 多孔电极锂离子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110947969A (zh) * 2019-12-18 2020-04-03 西安西工大超晶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主孔径值梯度分布可控的金属镍多孔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1326710A (zh) * 2020-03-02 2020-06-23 合肥学院 一种夹层结构电极
CN111725479A (zh) * 2020-07-16 2020-09-29 深圳市信宇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锂离子电池极片及其制备方法
CN112670443A (zh) * 2020-12-24 2021-04-16 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厚电极、其制备方法、用途及制备其的系统装置
CN113097432A (zh) * 2021-03-30 2021-07-09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化学装置和电子装置
CN113555522A (zh) * 2021-07-21 2021-10-26 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极片及电池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00028205A1 (en) * 2018-07-18 2020-01-23 Nanotek Instruments, Inc. Fast-chargeable lithium battery electrodes

Patent Citation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284054A (ja) * 1997-04-10 1998-10-23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二次電池用電極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二次電池
CN103165876A (zh) * 2011-12-15 2013-06-19 新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具备高倍率性能的锂电池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用途
CN102931378A (zh) * 2012-10-09 2013-02-13 东莞市创明电池技术有限公司 锂离子电池电极及其制备方法、锂离子电池
CN105161698A (zh) * 2015-08-06 2015-12-16 苏州第一元素纳米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铝/碳复合电极的制备方法
JP2018137124A (ja) * 2017-02-22 2018-08-30 マツダ株式会社 リチウムイオン電池の電極構造
JP2019061751A (ja) * 2017-09-22 2019-04-18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
CN109301160A (zh) * 2018-09-05 2019-02-01 上海奥威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电极及其制备方法和锂离子电容电池
CN109167020A (zh) * 2018-09-11 2019-01-08 天津市捷威动力工业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高能量密度的多孔锂离子极片的制备方法及锂离子电池
CN109686914A (zh) * 2018-12-25 2019-04-26 桑顿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多孔电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电池
CN109786654A (zh) * 2018-12-26 2019-05-21 惠州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 多孔电极锂离子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110947969A (zh) * 2019-12-18 2020-04-03 西安西工大超晶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主孔径值梯度分布可控的金属镍多孔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1326710A (zh) * 2020-03-02 2020-06-23 合肥学院 一种夹层结构电极
CN111725479A (zh) * 2020-07-16 2020-09-29 深圳市信宇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锂离子电池极片及其制备方法
CN112670443A (zh) * 2020-12-24 2021-04-16 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厚电极、其制备方法、用途及制备其的系统装置
CN113097432A (zh) * 2021-03-30 2021-07-09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化学装置和电子装置
CN113555522A (zh) * 2021-07-21 2021-10-26 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极片及电池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李强 等.《生物医用多孔材料的制备及表面改性》.冶金工业出版社,2016,41-42.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61383A (zh) 2022-04-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556511B (zh) 循环性能优异的锂电池负极极片及其制备方法、锂离子电池
CN112599723A (zh) 补锂负极极片及其制备方法和锂离子电池
CN107768743A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补锂方法
CN109980180B (zh) 负极极片及其制备方法、软包锂离子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110611076A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极片及其制备方法
CN114927639B (zh) 负极极片、其制备方法及二次电池
CN109375113A (zh) 测试锂电材料质量比容量的方法
CN104347881A (zh) 一种电池用石墨烯基集流体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7994206B (zh) 锂离子电池及其阴极片
CN107681214B (zh) 一种锂离子电芯补锂方法
CN111799470B (zh) 正极极片及钠离子电池
CN109599524B (zh) 离子选择性复合隔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2670445A (zh) 锂离子电池负极及其制备方法、锂离子电池
CN107994207B (zh) 锂离子电池及其阴极片
CN108376761A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极片的制备方法及锂离子电池
CN113540416A (zh) 一种固体电解质包覆石墨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锂离子电池
CN111509232A (zh) 正极片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3113565B (zh) 一种负极片及电池
CN114335428B (zh) 一种正极片及制备方法、电池
CN104600246A (zh) 一种基于石墨烯的锂离子电池电极及其制备方法
CN111799437A (zh) 正极极片及钠离子电池
CN113921756B (zh) 一种高硅含量的硅碳负极极片及其制备方法
CN210379259U (zh) 一种提升锂离子电池倍率性能的正极片
CN114361383B (zh) 一种电极片及其制备方法、电池
CN109411700B (zh) 一种应用于全固态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极片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