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350677B - OsWRKY53基因在负向调控水稻分蘖形成中的应用 - Google Patents

OsWRKY53基因在负向调控水稻分蘖形成中的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350677B
CN114350677B CN202210029684.2A CN202210029684A CN114350677B CN 114350677 B CN114350677 B CN 114350677B CN 202210029684 A CN202210029684 A CN 202210029684A CN 114350677 B CN114350677 B CN 11435067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swrky53
rice
gene
tillering
prim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02968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350677A (zh
Inventor
田晓杰
卜庆云
李秀峰
王臻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ortheast Institute of Geography and Agroecology of CAS
Original Assignee
Northeast Institute of Geography and Agroecology of C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ortheast Institute of Geography and Agroecology of CAS filed Critical Northeast Institute of Geography and Agroecology of CAS
Publication of CN1143506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5067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35067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5067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reeding Of Plants And Reproduction By Means Of Culturing (AREA)

Abstract

OsWRKY53基因在负向调控水稻分蘖形成中的应用。涉及植物基因工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水稻OsWRKY53基因的新应用。本发明提供OsWRKY53基因在负向调控水稻分蘖形成中的应用。即敲除OsWRKY53基因后,水稻分蘖数目增多。增加水稻分蘖数目的方法为:利用CRISPR/Cas9方法靶向突变水稻OsWRKY53基因,获得敲除突变体oswrky53。本发明应用于水稻分蘖调控。

Description

OsWRKY53基因在负向调控水稻分蘖形成中的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植物基因工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水稻OsWRKY53基因的新应用。
背景技术
水稻(Oryza sativa L.)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世界上一半以上的人口都以其为主食,中国的水稻种植面积居世界第二位,而总产量位居世界第一,因此在农业生产和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近些年来,理想株型水稻新品种的培育是育种家们的关注重点,力求通过筛选高质、高产水稻新株型,实现水稻产量的新突破。
水稻单株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和千粒重是决定产量的3个基本要素。分蘖是构成水稻株型的重要农艺性状之一,其数目直接决定有效穗数。因此,水稻分蘖的研究和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水稻分蘖数的形成主要受环境因素、植物激素和基因调控三方面的影响,通过基因编辑的方式对水稻分蘖进行调控,将其应用于水稻分子设计育种,培育高质、高产新株型,实现作物产量的提高是一项十分意义的工作。
OsWRKY53基因是一个功能较强大的水稻转录因子,被报道能够参与调控水稻BR信号反应、参与调控水稻叶倾角和粒型的发育、正向调控水稻稻瘟病反应、负向调控水稻白叶枯病反应、正向调控病原体防御反应、负向调控咀嚼式虫害防御反应。但OsWRKY53在水稻分蘖数上的调控功能未见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要提供OsWRKY53基因在水稻分蘖数上的调控中的新用途。
本发明提供OsWRKY53基因在负向调控水稻分蘖形成中的应用。
进一步的,所述负向调控水稻分蘖为敲除OsWRKY53基因后,水稻分蘖数目增多。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增加水稻分蘖数目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利用CRISPR/Cas9方法靶向突变水稻OsWRKY53基因,获得敲除突变体oswrky53。
进一步的,所述利用CRISPR/Cas9方法靶向突变水稻OsWRKY53基因的具体方法为:
一、根据OsWRKY53基因的CDS序列设计两对靶点引物F1、R1、F2和R2,构建OsWRKY53基因编辑载体
二、将OsWRKY53基因编辑载体转入农杆菌EHA105中,利用农杆菌介导法转化水稻,获得转基因水稻植株;
三、以转基因水稻植株的DNA为模板,用鉴定引物F3和R3进行PCR扩增,筛选出位点编辑纯合的oswrky53突变体。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水稻单株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和千粒重是决定产量的3个基本要素。而单株有效穗数由成蘖数和成穗率直接决定,因而水稻分蘖数的研究对作物产量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水稻分蘖的形成主要受环境因素、植物激素和基因调控三方面的影响,本发明首次发现水稻转录因子OsWRKY53基因负向调控水稻分蘖的形成,通过基因编辑的方式,在水稻品种龙粳11、龙稻16和稻花香2号中敲除OsWRKY53基因后,筛选出OsWRKY53基因编辑纯合的oswrky53突变体。连续大田种植3年,分别统计3年农艺性状。结果显示这3种遗传背景下的oswrky53突变体,分蘖数均显著增多,说明OsWRKY53负向调控水稻的分蘖数的形成。
本发明发现了OsWRKY53基因所调控的一个新功能,为水稻株型育种提供理论支撑。
附图说明
图1为龙粳11、龙稻16和稻花香遗传背景下的oswrky53突变体突变类型和测序结果;
图2为龙粳11遗传背景下oswrky53突变体及其对照总体形态图;
图3为龙粳11遗传背景下oswrky53突变体及其对照的分蘖放大图;
图4为2019年9月龙粳11遗传背景下oswrky53突变体及其对照分蘖数统计结果;
图5为2020年3月龙粳11遗传背景下oswrky53突变体及其对照分蘖数统计结果;
图6为2020年9月龙粳11遗传背景下oswrky53突变体及其对照分蘖数统计结果;
图7为龙稻16遗传背景下oswrky53突变体及其对照总体形态图;
图8为2019年9月龙稻16遗传背景下oswrky53突变体及其对照分蘖数统计结果;
图9为2020年3月龙稻16遗传背景下oswrky53突变体及其对照分蘖数统计结果;
图10为2020年9月龙稻16遗传背景下oswrky53突变体及其对照分蘖数统计结果;
图11为稻花香2号遗传背景下oswrky53突变体及其对照总体形态图;
图12为2019年9月稻花香2号遗传背景下oswrky53突变体及其对照分蘖数统计结果;
图13为2020年3月稻花香2号遗传背景下oswrky53突变体及其对照分蘖数统计结果;
图14为2020年9月稻花香2号遗传背景下oswrky53突变体及其对照分蘖数统计结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实施例做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在以本发明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案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实施例1:构建OsWRKY53基因编辑载体
1、将OsWRKY53基因的CDS序列输入CRISPR Primer Designer软件,设计两对靶点引物(F1和R1;F2和R2)。
正向引物F1:5'-GGCATTCCAGTCGTACCTCTGAGC-3'
反向引物R1:5'-AAACGCTCAGAGGTACGACTGGAA-3'
正向引物F2:5'-GCCGAGCTGGAGGACGGGTACAAC-3'
反向引物R2:5'-AAACGTTGTACCCGTCCTCCAGCT-3'
2、将100μM上下游引物各取1μl加入到98μl的0.5×TE溶液中,90℃热激30s,形成打靶接头,移转至室温冷却,完成退火过程。
3、将以上2个打靶接头分别连接到U3和U6a的gRNA表达盒上,得到连接产物。PCR程序为:37℃ 5min,20℃ 5min,5个循环。
表1
pYL-U3/U6a-gRNA载体(10ng/μl) 1.0μl
打靶接头(0.1μM) 1.0μl
<![CDATA[10×T<sub>4</sub> DNA ligase buffer]]> 1.0μl
<![CDATA[T<sub>4</sub> DNA连接酶]]> 0.5μl
Bsa Ⅰ限制性内切酶 0.1μl
<![CDATA[ddH<sub>2</sub>O]]> 补至10μl
4、通过巢式PCR的方法扩增gRNA表达盒
(1)以步骤3连接产物为模板进行第一轮PCR扩增,PCR程序:98℃ 2min;98℃ 10s,60℃ 10s,72℃ 20s,共25个循环;72℃ 5min。
表2
Figure BDA0003465793980000041
(2)将第一轮PCR产物稀释10倍,以其为模板进 行第二轮PCR扩增,PCR程序:98℃2min;98℃ 10s,60℃ 10s,72℃ 30s,25个循环;72℃ 5min。
表3
模板 1μl
<![CDATA[B<sub>n</sub>'引物(10μM)]]> 0.3μl
<![CDATA[B<sub>n+1</sub>引物(10μM)]]> 0.3μl
5×PrimerSTAR GXL Buffer 4μl
PrimerSTAR GXL DNA Polymerase 0.2μl
dNTP(2.5mM) 1μl
<![CDATA[ddH<sub>2</sub>O]]> 补至18μl
本步骤操作所涉及到的通用引物序列为:
U-F:5'-CTCCGTTTTACCTGTGGAATCG-3'
gRNA-R:5'-CGGAGGAAAATTCCATCCAC-3'
B1':5'-TTCAGAGGTCTCTCTCGCACTGGAATCGGCAGCAAAGG-3'
B2:5'-AGCGTGGGTCTCGTCAGGGTCCATCCACTCCAAGCTC-3'
B2':5'-TTCAGAGGTCTCTCTGACACTGGAATCGGCAGCAAAGG-3'
BL:5'-AGCGTGGGTCTCGACCGGGTCCATCCACTCCAAGCTC-3'
5、将上述第二轮PCR获得的片段连接入pYLCRSPR/Cas9-MT载体骨架上,即完成敲除载体的构建。pYLCRSPR/Cas9-MT载体骨架购买自淼灵质粒平台(www.miaolingbio.com)。
表4
pYLCRISPR/Cas9-MT质粒(100ng/μL) 1μL
各回收PCR产物 20~40ng
BsaI 1μL
10×Cutsmart Buffer 1.5μL
<![CDATA[ddH<sub>2</sub>O]]> 补至15μL
PCR程序:37℃,15min.
随后,在上述体系基础上加入连接酶,连接体系为:
表5
<![CDATA[T<sub>4</sub> DNA酶]]> 0.1μL
10x DNA ligase buffer 1.5μL
PCR程序:37℃ 5min,10℃ 5min,20℃ 5min,共15个循环。
6、连接产物转化大肠杆菌
(1)将步骤5的连接产物全部加入至大肠杆菌Top10感受态,用手指轻轻弹动管底,使连接产物与感受态完全混匀,冰上静止30min。
(2)42℃,热激90s,迅速转移至冰上2min。
(3)加入800μl LB液体培养基,37℃,120rpm孵育1h。
(4)将上述大肠杆菌涂布于含50μg/ml的卡那霉素抗性的的固体LB培养基上。
7、鉴定阳性克隆
(1)混合PCR体系
表6
Figure BDA0003465793980000051
Figure BDA0003465793980000061
(2)PCR程序如下:95℃ 3min;95℃ 30s,58℃ 30s,72℃ 1min,35个循环;72℃10min。
8、挑取上述PCR鉴定出的阳性克隆至10ml左右液体LB培养基中(50μg/ml的卡那霉素),37℃,120rpm孵育12h以上,进行质粒的提取,质粒提取方法参照康为世纪的质粒提取试剂盒。
实施例2:转化农杆菌EHA105
1、将EHA105感受态从-80℃冰箱取出,置于冰上融化。
2、将0.5~1μg的目的质粒加入到100ul EHA105感受态中,冰上放置30min。
3、迅速置于液氮中5min。
4、从液氮中取出,迅速置于37℃水预锅中水浴5min。
5、转移至冰上2min。
6、加入800μl LB液体培养基,置于全温震荡器(购自MKN公司)中,28℃,120rpm孵育4~5h。
7、离心,弃大部分上清,将剩余菌液涂抹于含有卡那霉素(50μg/ml)(购自Amresco)和利福平(50ug/ml)(购自Amresco)的LB固体培养基上,28℃培养3天左右。
8、待长出菌落后,进行菌落PCR鉴定,鉴定出阳性克隆。
9、挑取阳性克隆至加有相应抗生素和利福平的液体LB培养基中,28℃,180rpm培养16h左右,此时的菌液可以用30%的甘油按1:1的体积比进行保存,存至-80℃冰箱,侵染愈伤组织时,从-80℃取出进行活化即可。
实施例3:oswrky53突变体的获得
1、农杆菌侵染水稻愈伤组织
(1)从-80℃冰箱取出以上目的存菌,按1:100的比例加入含有卡那霉素(50μg/ml)和利福平(50μg/ml)的液体LB培养基中,180rpm,28℃培养过夜。
(2)将菌液培养至肉眼看上去像橙汁一样的颜色(OD=1.0左右),方可从培养箱中取出。
(3)取500μl左右菌液至1.5ml离心管中,5000rpm,28℃,离心3min,弃上清,可以看到管底有白色的菌团。用300ul含有20μg/ml的乙酰丁香酮(购自Aldrich)的液体共培培养基轻轻吹打管底菌团,使其均匀的悬浮在液体培养基中。
(4)挑选生长状态良好的龙粳11(LJ11)、龙稻16(LD16)和稻花香(DHX)的愈伤组织至50ml离心管中,大约至离心管刻度5ml左右。
(5)加入20ml含有20μg/ml的乙酰丁香酮的液体共培培养基,然后将上述悬浮好的300μl菌液全部加入到50ml离心管中,持续轻柔混匀2~3min,以进行侵染。
(6)将液体共培培养基倒掉,然后将侵染好的愈伤组织转移至铺有滤纸的培养皿中,吸附多余的培养基,这一过程大约需要1min左右。在固体共培培养基上铺一层滤纸,使滤纸浸透,然后将上述侵染好的愈伤组织转移至此固体培养基上,28℃暗培养2~3天。
2、恢复培养
(1)除菌:被侵染的愈伤暗培养2~3天后,将愈伤颗粒转移至50ml离心管中,用含有400μg/ml羧卞青霉素(购自Amresco)的无菌水,清洗愈伤组织4~5遍,每次持续1min左右。
(2)再用无菌水清洗愈伤组织2~3遍,转移至铺有滤纸的培养皿上,吸干多余水分。将上述愈伤组织转移至含有400μg/ml羧卞青霉素的恢复培养基上,28℃人工气候培养箱(24h光培养)恢复培养4~5天。
3、筛选培养
恢复培养4~5天后,将恢复培养基上的愈伤组织转移至含有400μg/ml羧卞青霉素和50μg/ml潮霉素(购自Roche)的筛选培养基上。将其转移至28℃人工气候培养箱(24h光培养)中培养30天左右。
4、分化培养
将筛选培养基上的抗性愈伤转移至分化培养基上,每瓶移至一簇愈伤。将其置于28℃人工气候培养箱(24h光培养)中培养30天左右,即可分化出转基因苗。
5、转基因苗的鉴定
(1)将20mg左右水稻叶片装入2ml离心管中,加入经高压灭菌的钢珠,用液氮速冻,然后剧烈震荡,直至叶片成粉末状。
(2)将钢珠倒出,加入700μl DNA裂解液,65℃水浴30min,使其充分裂解。
(3)加入700μl氯仿,上下剧烈颠倒混匀,室温静置10min。
(4)12000rpm,4℃,离心10min。
(5)取上清至一新的1.5ml离心管中,加入等体积异丙醇,上下颠倒混匀,室温静置10min。
(6)12000rpm,4℃,离心10min。
(7)弃上清,即可看到管底有白色沉淀,该沉淀即为DNA和蛋白的混合物,加入70%乙醇清洗沉淀。
(8)12000rpm,4℃,离心10min。弃上清并置于室温晾干,待乙醇挥发干净后,加入50~100μl去离子水溶解沉淀,此时的液体即为水稻的DNA粗提液,可用于进行下一步PCR鉴定。
(9)用以上粗提的DNA为模板,按照上述Takara公司的的LA Taq DNA Polymerase说明书,用鉴定引物(F3和R3)进行扩增,PCR产物送至金唯智公司进行测序,直至筛选出位点编辑纯合的oswrky53(LJ11)、oswrky53(LD16)和oswrky53(DHX)突变体。
F3:5'-CGGGGTGCCCAAGTTCAAGTC-3'
R3:5'-ATGGAGCAGCCGTTGTAGGTG-3'
如图1所示,是龙粳11、龙稻16和稻花香2号遗传背景下,获得的3种突变体材料,oswrky53(LJ11)、oswrky53(LD16)和oswrky53(DHX2)的编辑类型和测序结果。以上结果显示,本实验所采用的的3种不同遗传背景下的oswrky53突变体均为纯合的基因编辑材料。
实施例4:大田实验统计水稻农艺性状
将oswrky53(LJ11)、oswrky53(LD16)、oswrky53(DHX2)及各自对照材料分别于2019年5月种植于黑龙江省,2019年9月统计分蘖等农艺性状;2019年11月种植于海南省,2020年3月统计分蘖等农艺性状;2020年5月种植于黑龙江省,2020年9月统计分蘖等农艺性状,连续统计3年。
图2为龙粳11遗传背景下oswrky53突变体及其对照总体形态图,由图2可以看出,敲除OsWRKY53基因后,与对照相比水稻植株矮小。图3为龙粳11遗传背景下oswrky53突变体及其对照的分蘖放大图。由图3可以看出,敲除OsWRKY53基因后,与对照相比水稻分蘖数增多。图4为2019年9月龙粳11遗传背景下oswrky53突变体及其对照分蘖数统计结果。图5为2020年3月龙粳11遗传背景下oswrky53突变体及其对照分蘖数统计结果。图6为2020年9月龙粳11遗传背景下oswrky53突变体及其对照分蘖数统计结果。由统计结果可知,与对照相比oswrky53突变体水稻分蘖数显著增多。
图7为龙稻16遗传背景下oswrky53突变体及其对照总体形态图。由图7可以看出oswrky53突变体分蘖数较对照增多,图8为2019年9月龙稻16遗传背景下oswrky53突变体及其对照分蘖数统计结果。图9为2020年3月龙稻16遗传背景下oswrky53突变体及其对照分蘖数统计结果。图10为2020年9月龙稻16遗传背景下oswrky53突变体及其对照分蘖数统计结果。由统计结果可知,与对照相比oswrky53突变体水稻分蘖数显著增多。
图11为稻花香2号遗传背景下oswrky53突变体及其对照总体形态图。由图11可以看出oswrky53突变体分蘖数较对照增多,图12为2019年9月稻花香2号遗传背景下oswrky53突变体及其对照分蘖数统计结果。图13为2020年3月稻花香2号遗传背景下oswrky53突变体及其对照分蘖数统计结果。图14为2020年9月稻花香2号遗传背景下oswrky53突变体及其对照分蘖数统计结果。由统计结果可知,与对照相比oswrky53突变体水稻分蘖数显著增多。
由以上实验,oswrky53(LJ11)、oswrky53(LD16)和oswrky53(DHX2)的分蘖数目较它们各自的对照都显著增多,且茎较对照显著变细。说明OsWRKY53能够抑制水稻分蘖的形成,负向调控水稻的分蘖数目。
序列表
<110>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120> OsWRKY53基因在负向调控水稻分蘖形成中的应用
<160> 10
<170> SIPOSequenceListing 1.0
<210> 1
<211> 24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400> 1
ggcattccag tcgtacctct gagc 24
<210> 2
<211> 24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400> 2
aaacgctcag aggtacgact ggaa 24
<210> 3
<211> 24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400> 3
gccgagctgg aggacgggta caac 24
<210> 4
<211> 24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400> 4
aaacgttgta cccgtcctcc agct 24
<210> 5
<211> 22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400> 5
ctccgtttta cctgtggaat cg 22
<210> 6
<211> 20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400> 6
cggaggaaaa ttccatccac 20
<210> 7
<211> 38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400> 7
ttcagaggtc tctctcgcac tggaatcggc agcaaagg 38
<210> 8
<211> 37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400> 8
agcgtgggtc tcgtcagggt ccatccactc caagctc 37
<210> 9
<211> 38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400> 9
ttcagaggtc tctctgacac tggaatcggc agcaaagg 38
<210> 10
<211> 37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400> 10
agcgtgggtc tcgaccgggt ccatccactc caagctc 37

Claims (7)

1.OsWRKY53基因在负向调控水稻分蘖数目中的应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负向调控水稻分蘖数目为敲除OsWRKY53基因后,水稻分蘖数目增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增加水稻分蘖数目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利用CRISPR/Cas9方法靶向突变水稻OsWRKY53基因,获得敲除突变体oswrky5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利用CRISPR/Cas9方法靶向突变水稻OsWRKY53基因的具体方法为:
一、根据OsWRKY53基因的CDS序列设计两对靶点引物F1、R1、F2和R2,构建OsWRKY53基因编辑载体
二、将OsWRKY53基因编辑载体转入农杆菌EHA105中,利用农杆菌介导法转化水稻,获得转基因水稻植株;
三、以转基因水稻植株的DNA为模板,用鉴定引物F3和R3进行PCR扩增,筛选出位点编辑纯合的oswrky53突变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靶点引物F1的序列为GGCATTCCAGTCGTACCTCTGAGC,引物R1的序列为AAACGCTCAGAGGTACGACTGGAA。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靶点引物F2的序列为GCCGAGCTGGAGGACGGGTACAAC,引物R2的序列为AAACGTTGTACCCGTCCTCCAGCT。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步骤三中鉴定引物F3的序列为CGGGGTGCCCAAGTTCAAGTC,鉴定引物R3的序列为ATGGAGCAGCCGTTGTAGGTG。
CN202210029684.2A 2022-01-05 2022-01-12 OsWRKY53基因在负向调控水稻分蘖形成中的应用 Active CN11435067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0047905 2022-01-05
CN202210004790 2022-01-0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50677A CN114350677A (zh) 2022-04-15
CN114350677B true CN114350677B (zh) 2023-05-16

Family

ID=811096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029684.2A Active CN114350677B (zh) 2022-01-05 2022-01-12 OsWRKY53基因在负向调控水稻分蘖形成中的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350677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997376B2 (ja) * 2005-05-26 2012-08-08 独立行政法人農業生物資源研究所 転写因子遺伝子の導入による植物の病害抵抗性の改良
CN107299102B (zh) * 2017-07-20 2019-11-08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水稻BR信号正调控因子OsWRKY53基因及其编码蛋白
CN110734916B (zh) * 2019-11-26 2020-11-03 浙江大学 OsbHLH98在调控水稻叶夹角中的应用
CN112522299A (zh) * 2020-12-10 2021-03-19 浙江万里学院 一种利用OsTNC1基因突变获得分蘖增加的水稻的方法
CN112898396A (zh) * 2021-03-24 2021-06-04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OsWRKY53在正向调控BR信号中的应用
CN112812164A (zh) * 2021-03-31 2021-05-18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水稻转录因子wrky53在mapk级联信号通路中的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50677A (zh) 2022-04-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303259B (zh) 水稻转录因子基因OsBEAR1在培育胚芽鞘增长或适于田间直播的水稻品种中的应用
CN109609527B (zh) Cdpk18l基因作为负调控因子在提高番茄细菌性叶斑病抗性和高温抗性中的应用
CN114875038A (zh) 一种造成大豆矮化的GmILPA1基因突变体及其应用
CN113528537A (zh) 一种降低烟叶烟碱含量的NtQPT2基因突变体及其应用
CN116640770B (zh) OsBRY1基因在改良水稻产量性状中的应用
CN114350677B (zh) OsWRKY53基因在负向调控水稻分蘖形成中的应用
CN114854766B (zh) 一种降低烟叶烟碱含量的NtAIDP1基因突变体及其应用
CN114480416B (zh) 草果AtDRM2基因在提高植物耐冷性中的应用
CN117363648B (zh) 一种用于调控黍亚科植物分蘖数的SvMOC1基因表达及应用
CN114507678B (zh) 水稻ABA信号负调控因子OsUBC12基因及其编码蛋白和应用
CN116790621B (zh) 水稻OsZF基因在调控种子大小中的应用
CN114381462B (zh) 草果AtDRM1基因在提高植物耐热性中的应用
CN113862282B (zh) 大豆pcl同源基因编辑位点及其应用
CN117126879B (zh) 番茄SlSUVH1基因在调控植物抗病毒中的应用及转基因植物培育方法
CN115786346B (zh) 利用敲除TaSnRK2.10增加小麦分蘖数、穗粒数和籽粒宽度的应用
CN113637679B (zh) 一种抗逆植物基因及应用
CN111607604B (zh) 棉花ghpsat2基因在促进植物开花中的应用
CN117844827A (zh) 水稻OsFLD基因在调控水稻株高形成中的应用
CN118085049A (zh) 水稻调控粒型蛋白及其编码基因和应用
CN117551686A (zh) 调控早熟禾亚科植物vrn1基因转录水平的方法、生物材料及其应用
CN112575002A (zh) 调控玉米对弯孢叶斑菌抗性增强的基因、其编码的蛋白质以及应用
CN117070515A (zh) 一种水稻生物钟基因OsPRR37启动子区引导RNA双靶点序列及其应用
CN115976095A (zh) OsLAC4基因在提高水稻产量中的应用
CN117721148A (zh) TaRVR1蛋白质或生物材料在调控小麦性状中的应用
CN116656696A (zh) 一种植物铁氧还蛋白PhFd基因及其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