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340987B - 鞍乘型车辆 - Google Patents
鞍乘型车辆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340987B CN114340987B CN202080059718.1A CN202080059718A CN114340987B CN 114340987 B CN114340987 B CN 114340987B CN 202080059718 A CN202080059718 A CN 202080059718A CN 114340987 B CN114340987 B CN 114340987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uel
- fuel pump
- fuel tank
- pump
- bracke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M—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OR SLEDGES; POWERED PROPULSION OF SLEDGES OR SINGLE-TRACK CYCLES; TRANSMISS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VEHICLES
- B62M7/00—Motorcycles characterised by position of motor or engine
- B62M7/02—Motorcycles characterised by position of motor or engine with engine between front and rear wheels
- B62M7/04—Motorcycles characterised by position of motor or engine with engine between front and rear wheels below the fram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J—CYCLE SADDLES OR SEATS; AUXILIARY DEVICE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TO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ARTICLE CARRIERS OR CYCLE PROTECTORS
- B62J37/00—Arrangements of fuel supply lines, taps, or the like, on motor cycles or engine-assisted cycl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11/00—Motorcycles, engine-assisted cycles or motor scooters with one or two wheels
- B62K11/02—Frames
- B62K11/04—Frames characterised by the engine being between front and rear wheel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M—SUPPLYING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WITH COMBUSTIBLE MIXTURES OR CONSTITUENTS THEREOF
- F02M37/00—Apparatus or systems for feeding liquid fuel from storage containers to carburettors or fuel-injection apparatus; Arrangements for purifying liquid fuel specially adapted for, or arranged on,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2M37/0011—Constructional details; Manufacturing or assembly of elements of fuel systems; Materials therefor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M—SUPPLYING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WITH COMBUSTIBLE MIXTURES OR CONSTITUENTS THEREOF
- F02M37/00—Apparatus or systems for feeding liquid fuel from storage containers to carburettors or fuel-injection apparatus; Arrangements for purifying liquid fuel specially adapted for, or arranged on,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2M37/0047—Layout or arrangement of systems for feeding fuel
- F02M37/007—Layout or arrangement of systems for feeding fuel characterised by its use in vehicles, in stationary plants or in small engines, e.g. hand held tool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M—SUPPLYING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WITH COMBUSTIBLE MIXTURES OR CONSTITUENTS THEREOF
- F02M37/00—Apparatus or systems for feeding liquid fuel from storage containers to carburettors or fuel-injection apparatus; Arrangements for purifying liquid fuel specially adapted for, or arranged on,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2M37/04—Feeding by means of driven pump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2202/00—Motorised scoot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能够提高燃料泵和燃料箱的组装以及配管连接的作业性的鞍乘型车辆。自动二轮车具备:动力单元,其能够摆动地支承于车架;作为驱动轮的后轮,其与动力单元一体;以及燃料泵(34),其在后轮的上方配置于燃料箱(31)的下方,燃料泵(34)借助于燃料箱(31)支承于车架,并且支承于在燃料箱(31)的底面(31b)所安装的撑架(33),燃料泵(34)从燃料箱(31)的底面(31b)分离规定距离L地配置。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鞍乘型车辆。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有燃料箱与燃料泵远离地配置的鞍乘型车辆(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4041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专利文献1中,存在燃料箱、燃料泵各自的组装作业、之后的燃料配管连接花费大量工时的课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燃料泵和燃料箱的组装以及配管连接的作业性的鞍乘型车辆。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该说明书中包含2019年8月26日申请的印度申请·201941034241的全部内容。
鞍乘型车辆具备:动力单元14,其能够摆动地支承于车架11;作为驱动轮的后轮16,其与所述动力单元14一体;以及燃料泵34,其在所述后轮16的上方配置于燃料箱31的下方,所述鞍乘型车辆的特征在于,所述燃料泵34经由所述燃料箱31而支承于所述车架11,并且支承于在所述燃料箱31的底面31b所安装的撑架33,所述燃料泵34从所述燃料箱31的底面31b离开规定距离地配置。
在上述结构中,也可以是,所述燃料泵34的长度方向的中央部被支承于所述撑架33的末端。
另外,在上述结构中,也可以是,所述燃料泵34的长度方向的轴线34f朝向车宽方向,所述燃料泵34的长度方向的中央部由设置于所述撑架33的末端的夹紧部57支承为装卸自如。
另外,在上述结构中,也可以是,所述燃料泵34由覆盖所述后轮16的上方的挡泥部37从下方及侧方覆盖。
另外,在上述结构中,也可以是,所述燃料泵34与配置在垂直其长度方向的方向上的燃料接头53连接,所述燃料接头53设置在延伸至燃料喷射阀25的燃料配管71的端部,并且所述燃料接头53位于所述燃料泵34与所述燃料箱31之间。
另外,在上述结构中,也可以是,所述撑架33设置在所述燃料箱31的靠前的位置,从所述燃料泵34向后延伸的燃料配管77与设置在所述燃料箱31的下部中央部的燃料出口31c连接。
另外,在上述结构中,也可以是,所述燃料配管71沿着所述燃料泵34的轴线34f延伸,并且穿过车体侧方的所述车架11的内侧而被引导至所述燃料喷射阀25。
另外,在上述结构中,也可以是,与所述燃料泵34连接的所述燃料接头53和供电连接器54分开配置在所述撑架33的左右。
发明效果
关于鞍乘型车辆,燃料泵借助于燃料箱而支承于车架,并且由在燃料箱的底面安装的撑架所支承,燃料泵从燃料箱的底面离开规定距离地配置,因此,容易预先对燃料泵和燃料箱进行小组组装,能够提高组装作业性。另外,在对燃料箱和燃料泵进行小组组装并一体地组装至车架的情况下,燃料泵从燃料箱离开规定距离,因此,能够提高配管相对燃料箱及燃料泵的连接作业性。
在上述结构中,燃料泵的长度方向的中央部被支承于撑架的末端,因此,是利用撑架平衡良好地支承燃料泵的长度方向的中央部的构造,能够实现撑架的小型化。
另外,在上述结构中,燃料泵的长度方向的轴线朝向车宽方向,燃料泵的长度方向的中央部由设置于撑架的末端的夹紧部支承为装卸自如,因此,除了撑架的小型化之外,还能够提高燃料泵的组装性和维护性。
另外,在上述结构中,燃料泵由覆盖后轮的上方的挡泥部从下方及侧方覆盖,因此,能够实现燃料泵及与燃料泵连接的燃料配管的污损防止、特别是能够实现保护部件的削减。
另外,在上述结构中,燃料泵与配置在垂直于其长度方向的方向上的燃料接头连接,燃料接头设置在延伸至燃料喷射阀的燃料配管的端部,并且位于燃料泵与燃料箱之间,因此,能够利用撑架确保燃料接头的配置空间且保护空间。
另外,在上述结构中,撑架设置于燃料箱的靠前的位置,从燃料泵向后延伸的燃料配管与设置于燃料箱的下部中央部的燃料出口连接,因此,在相对于燃料箱内的燃料的前后移动而容易吸出燃料的位置设置燃料出口,并且能够缩短从燃料泵到燃料喷射阀的燃料配管。
另外,在上述结构中,燃料配管沿着燃料泵的轴线延伸,并且穿过车体侧方的车架的内侧而被引导至燃料喷射阀,因此,能够利用燃料箱、燃料泵以及车架来保护高压用的燃料配管。
另外,在上述结构中,与燃料泵连接的燃料接头和供电连接器分开配置在撑架的左右,因此,能够实现包括撑架在内的燃料系统部件的小型化、紧凑化。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自动二轮车的左侧视图。
图2是表示车架和车体后部的左侧视图。
图3是表示燃料泵及其周围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燃料泵及其周围的正视图。
图5是表示燃料箱、燃料泵及其周围的左侧视图。
图6是表示燃料箱、燃料泵及其周围的后视图。
图7是从斜后方表示撑架对燃料泵的支承构造的立体图。
图8是表示燃料箱、燃料泵及其周围的仰视图。
图9是表示燃料箱及其周围的俯视图。
图10是沿图9中的X-X线的剖视图。
图11是表示燃料箱的截面和燃料余量计的俯视图。
图12是表示燃料余量计的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在说明中,关于前后左右及上下这样的方向的记载,只要没有特别记载,则设为与相对于自动二轮车10的车体的方向相同。另外,各图所示的标号FR表示车体前方,标号UP表示车体上方,标号LH表示车体左方。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自动二轮车10的左侧视图。
自动二轮车10具备:车架11;前轮13,其借助于前叉12支承于车架11的前端部;以及后轮16,其借助于动力单元14支承于车架11的下部。
自动二轮车10是骑跨落座于在动力单元14及后轮16的上方配置的座椅17上的鞍乘型车辆,自动二轮车10具备覆盖车架11及其周围的车体罩20。
座椅17由供驾驶员就座的前座椅17a和供同乘者就座的后座椅17b构成。
车体罩20具备:前罩21、左右一对护腿板22、左右一对地板踏板23、左右一对侧裙部24、左右一对机身罩26、以及把手罩27。
前罩21覆盖前叉12的前方。左右的护腿板22与前罩21的两侧缘连接,从前方覆盖落座于前座椅17a的驾驶员的腿部。左右的地板踏板23从左右的护腿板22的下端部向后方延伸而成为驾驶员的搁脚板。左右的侧裙部24从左右的地板踏板23的两侧缘分别向下方延伸。左右的机身罩26覆盖座椅17的两侧部的下方。把手罩27覆盖安装于前叉12的上部的把手30的中央部。
动力单元14由构成前部的发动机18和一体地设置于发动机18的后部的无级变速器19构成,动力单元14是曲轴箱18a的上部或下部能够摆动地支承于车架11的单元摆动式动力单元。
发动机18中,具备气缸体18b、气缸盖18c等的气缸部18d从曲轴箱18a向前方延伸,气缸盖18c与包括空气滤清器28的进气装置29连接。
进气装置29具备:进气管29a,其与气缸盖18c的上部连接;节气门体29b,其与进气管29a的后端连接;以及连接管29c,其将节气门体29b和空气滤清器28两者连接。
在进气管29a安装有向气缸部18d内的燃烧室喷射燃料的燃料喷射阀25。
无级变速器19具备一体地设置于曲轴箱18a的后端部的传动箱19a,在该传动箱19a的后端部安装有后轮16。
在前座椅17a的后部及后座椅17b的下方配置有安装于车架11的后部的燃料箱31。
燃料箱31在上部的前部设置有供油口(未图示)和封闭供油口的盖32。
在燃料箱31的下部借助于撑架33而支承有燃料泵34。燃料箱31及燃料泵34由包括左右的机身罩26等的车体罩20从两侧方覆盖。
前轮13由前挡泥板36从上方覆盖,后轮16由后挡泥板37从上方覆盖。
图2是表示车架11及车体后部的左侧视图。
车架11具备:前立管41、下框架42、左右一对底框架43以及左右一对后框架44。
前立管41设置于车架11的前端部,将前叉12(参照图1)支承为能够转向。下框架42从前立管41向下方延伸。左右的底框架43从下框架42的下端部的左右分别向后方延伸。
左右的后框架44从左右的下框架42的各后端向后斜上方及后方延伸。左右的后框架44分别具备前低后高地倾斜的倾斜部44a和从倾斜部44a的后端向后方延伸的后延展部44b。
左右的后框架44的后端通过在车宽方向上延伸的横架46而一体地连接。横架46构成车架11的一部分。
在后框架44的倾斜部44a安装有收纳箱48的下部,前座椅17a能够开闭地支承于收纳箱48。通过打开前座椅17a,燃料箱31的盖32得以露出,因此,能够卸下盖32而向燃料箱31供油。
在后框架44的左右的后延展部44b安装有俯视观察时呈U字状的后副架51,在后副架51安装有后座椅17b。
后副架51具备利用绳子、橡胶带等固定载置于后座椅17b的货物时使用的多个钩51a。
燃料箱31由前座椅17a的后部和后座椅17b从上方覆盖。另外,燃料箱31和燃料泵34由后挡泥板37从下方覆盖。
图3是表示燃料泵34及其周围的立体图,图4是表示燃料泵34及其周围的正视图。
如图3及图4所示,燃料泵34形成为长度方向在车宽方向上延伸的圆柱状,燃料泵34的中央部被撑架33的下部紧固而支承。
燃料泵34以夹着撑架33的方式在上部具备排出燃料的泵排出口34a、和用于连接供电用线束72的线束连接部34b,所述供电用线束72向在泵内部具备的电动马达供电。
泵排出口34a与设置于高压燃料配管71的末端部的燃料接头53连接。线束连接部34b与设置于供电用线束72的末端部的供电连接器54连接。
撑架33由从燃料箱31的底面31b侧向下方延伸的上下延展部56和安装于上下延展部56的下端并紧固固定燃料泵34的夹紧部57构成。
夹紧部57构成为包括:分别以弯曲成大致半圆状的方式形成的一对板状的上半夹紧件61以及下半夹紧件62(参照图5)、和紧固上半夹紧件61以及下半夹紧件62各自的一端部的紧固部件63。紧固部件63由螺栓64及螺母65构成。
上半夹紧件61的前端部61a屈曲地向前方延伸,开设有供螺栓64穿过的螺栓贯插孔(未图示)。下半夹紧件62的前端部62a屈曲地向前方延伸,开设有供螺栓64穿过的螺栓贯插孔(未图示)。
上述的上半夹紧件61的前端部61a和下半夹紧件62的前端部62a通过紧固部件63而紧固。
夹紧部57借隔着设置于燃料泵34的外周面的由橡胶等构成的弹性部件67来紧固燃料泵34,弹性支承燃料泵34。
后挡泥板37在前部一体地具备底壁37a、从底壁37a的两侧缘立起的左右一对侧壁37b、37c、以及从底壁37a的前部立起并配置于下半夹紧件62的前方的上方突出部37d。
上方突出部37d形成为正视观察时呈倒U字状,上方突出部37d在上部具备供紧固部件63(详细而言,是螺栓64的头部64a)贯通的贯通孔37e。贯通孔37e是避免螺栓64的头部64a与上方突出部37d干涉的部分。
这样,通过在后挡泥板37设置上方突出部37d,能够提高后挡泥板37的前部的刚性。
此外,也可以通过紧固部件63将夹紧部57共同紧固于上方突出部37d。由此,撑架33支承于燃料箱31和后挡泥板37,能够提高支承撑架33的支承刚性。
如图4所示,燃料泵34(详细而言,在燃料泵34中,最向上方突出的盖部件34e的上端部)从燃料箱31的底面31b向下方隔开规定距离L地配置。
燃料接头53具备:接头主体部53a,其与泵排出口34a连接;以及配管连接部53b,其相对于接头主体部53a垂直地向车宽方向外侧屈曲。高压燃料配管71的一端与配管连接部53b连接。高压燃料配管71从配管连接部53b向车宽方向外侧延伸,高压燃料配管71的另一端与燃料喷射阀25(参照图1)连接。
供电用线束72与线束连接部34b连接。供电用线束72从线束连接部34b弯曲的同时向上方斜侧方延伸,并与电池(未图示)侧连接。
在燃料箱31的一侧(右侧)的下方配置有吸附燃料箱31内的蒸发燃料后将其供给到发动机的进气装置29(参照图1)的筒状的滤罐74。在滤罐74的前端面74a设置有向前方突出的大气导入口74b和排放口74c。
大气导入口74b设置于前端面74a的中央,大气导入配管75的一端与大气导入口74b连接。大气导入口74b是经由大气导入配管75而向滤罐74的内部导入大气的部分。
排放口74c在前端面74a处配置于大气导入口74b的下方,与排放配管76的一端连接。排放口74c是经由排放配管76将滤罐74的内部的水分等向外部排出的部分。
在燃料箱31的下部的角部形成有确保与滤罐74之间的间隙的凹部31a。
滤罐74配置在比燃料泵34靠后方的位置,滤罐74的长度方向在前后方向上延伸。
图5是表示燃料箱31、燃料泵34及其周围的左侧视图。
燃料箱31是将分别形成为凹状并且在周缘部形成有凸缘(未图示)的上箱半体31U及下箱半体31L在凸缘处彼此接合而形成的燃料箱。
在下箱半体31L的底面31b设置有排出燃料的燃料箱排出口31c和供燃料从燃料泵34返回的燃料箱返回口31d。燃料箱排出口31c和燃料箱返回口31d分别向下方突出,在比燃料箱排出口31c靠后方的位置设置燃料箱返回口31d。
燃料泵34在其外周面具备朝向燃料箱31的燃料箱排出口31c及燃料箱返回口31d分别前低后高地突出的燃料吸入口34c及燃料返回用排出口34d。
燃料吸入口34c是经由燃料配管77而与燃料箱排出口31c连接并从燃料箱31吸入燃料的部分。
燃料返回用排出口34d经由燃料配管78而与燃料箱返回口31d连接。在将从燃料吸入口34c取入到燃料泵34内的燃料从泵排出口34a供给到燃料喷射阀25(参照图1)时,多余的燃料从燃料返回用排出口34d经由燃料配管78而返回到燃料箱31。
撑架33(详细而言,上下延展部56)配置在下箱半体31L的底面31b的靠前的位置,燃料泵34也配置在燃料箱31的下方的靠前的位置。
另外,燃料泵34从燃料箱31的底面31b隔开规定距离地配置。这样,通过使燃料泵34从燃料箱31向下方离开,能够容易地进行燃料箱31与燃料泵34之间的燃料配管77、78的连接、燃料接头53和供电连接器54(参照图4)相对燃料泵34的连接。
另外,能够预先将燃料泵34小组组装于燃料箱31,并且在连接了燃料接头53、供电连接器54、燃料配管77、78等的状态下将燃料箱31安装于车架11,能够提高组装作业性。
图6是表示燃料箱31、燃料泵34及其周围的后视图,图7是从斜后方表示撑架33对燃料泵34的支承构造的立体图。
如图6所示,燃料箱31的燃料箱排出口31c及燃料箱返回口31d在后视观察时在车宽方向上错开配置。燃料箱返回口31d在后视观察时位于燃料箱排出口31c的侧方(左侧方)。
燃料泵34的燃料吸入口34c和燃料返回用排出口34d在后视观察时在上下方向上排列配置。
其结果为,在后视观察时,燃料配管77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燃料配管78以中途倾斜(左高右低)的方式屈曲。
高压燃料配管71从燃料接头53(参照图5)向侧方(左侧方)延伸,并且,高压燃料配管71在比后框架44的倾斜部44a靠车宽方向内侧处屈曲地向前斜下方延伸,并且向车宽方向内侧屈曲着向前方延伸而与燃料喷射阀25(参照图1)连接。高压燃料配管71的向前斜下方延伸的倾斜延展部71a支承于在后框架44的倾斜部44a安装的配管支承部件81。
滤罐74在后端面74d设置有向后方突出的加料口74e和清扫口74f。
加料口74e设置在后端面74d的中央,与加料配管83的一端连接。加料口74e是经由加料配管83将燃料箱31内的蒸发燃料取入到滤罐74内的部分。
清扫口74f在后端面74d上配置于加料口74e的上方,与清扫配管84的一端连接。清扫口74f经由清扫配管84而与发动机18(参照图1)的进气管29a(参照图1)连接。清扫口74f是向发动机18的进气装置29(参照图1)排出蒸发燃料的部分。在清扫配管84的中途设置有根据发动机18的运转状态来控制蒸发燃料的导入量(清扫量)的清扫控制阀85。
如图7所示,在燃料箱31的底面31b固定有加强板82,在加强板82安装有撑架33(详细而言,上下延展部56)。
上下延展部56的横截面形成为L字状,上下延展部56的上端面安装于加强板82,上下延展部56的下端面安装于夹紧部57的上半夹紧件61的上端部。
在上半夹紧件61与燃料泵34的上部之间夹有弹性部件67的上部。
在上半夹紧件61的后端部61b形成有卡止孔61c,在下半夹紧件62的后端部62b形成有向下方屈曲的卡止爪62c。卡止爪62c插入卡止孔61c并卡合于其中。
燃料泵34在一端部(左侧端部)具备装卸自如的盖部件34e,通过卸下盖部件34e,能够更换或清扫收纳于内部的燃料过滤器。
图8是表示燃料箱31、燃料泵34及其周围的仰视图。
燃料箱31具备分别形成于上箱半体31U(参照图5)和下箱半体31L的凸缘部31e,凸缘部31e通过多个燃料箱托架87而安装于后框架44和横架46。
在仰视观察时,通过燃料箱31的燃料箱排出口31c及燃料箱返回口31d各自的中心的直线88相对于前后方向倾斜。即,燃料箱返回口31d比燃料箱排出口31c向一侧方(左侧方)偏移地配置。在仰视观察时,燃料箱排出口31c配置在通过燃料箱31的车宽方向的宽度的中央并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燃料箱中心线90上,燃料箱返回口31d配置在比燃料箱中心线90靠一侧方(左侧方)的位置。
在仰视观察时,燃料配管77从燃料泵34的燃料吸入口34c向后方延伸,燃料配管78从燃料泵34的燃料返回用排出口34d向后斜左方延伸。
如上所述,通过使燃料箱返回口31d比燃料箱中心线90向一侧方偏移,能够在燃料箱返回口31d的另一侧方(右侧方)的底面31b形成宽阔的空间。在该空间中形成向下方鼓出的具有长圆形或袋状的轮廓的底面鼓出部31f。关于底面鼓出部31f,将在后面进行详细叙述。
撑架33和燃料泵34配置在燃料箱31的靠前的部分的下方。由此,能够缩短将燃料泵34与燃料喷射阀25(参照图1)连接的高压燃料配管71的长度。
另外,燃料泵34配置在比燃料箱31的车宽方向的宽度靠内侧的位置(详细而言,比上箱半体31U和下箱半体31L的除了凸缘部31e之外的鼓出部31S的车宽方向的宽度靠内侧的位置)。
撑架33比燃料箱中心线90向车宽方向一侧方(右侧方)偏移地配置。由此,能够确保用于使高压燃料配管71从车宽方向向前侧屈曲的距离较长,能够合理地使高压燃料配管71屈曲。
燃料泵34以其长度方向(详细而言,在长度方向上延伸的轴线34f)处于车宽方向的方式配置。高压燃料配管71在仰视观察时从燃料泵34的一端(左端)朝向车宽方向外侧延伸后,向前侧弯曲并在倾斜延展部71a处由配管支承部件81支承,并且向斜前方车宽方向内侧延伸而与燃料喷射阀25连接。
在仰视观察时,燃料泵34的燃料吸入口34c和燃料返回用排出口34d配置在燃料箱中心线90上。
滤罐74以仰视观察时长度方向处于前后方向的方式配置,并配置在比一方(右方)的后框架44靠车宽方向内侧的位置。
图9是表示燃料箱31及其周围的俯视图。
在燃料箱31的上箱半体31U的上表面31g,在前部设置有供油口91以及盖32,在后部设置有燃料余量计92(详细而言,燃料余量计92的主体部92a)。
另外,在上箱半体31U的上表面31g设置具有向上方鼓出的具有圆形或大致圆形的轮廓的上表面鼓出部31h、以及配置于上表面鼓出部31h的侧方的气液分离部31j。关于上表面鼓出部31h,将在后面进行详细叙述。气液分离部31j是将燃料箱31内的蒸发燃料与液状的燃料分离的部分。气液分离部31j具备的排出口31k经由加料配管83而与图6所示的滤罐74的加料口74e连接。
图10是沿图9中的X-X线的剖视图,图11是表示燃料箱31的截面及燃料余量计92的俯视图。
如图10所示,燃料余量计92具备:安装于上箱半体31U的主体部92a、设置于主体部92a的传感器部92b(参照图11)、从传感器部92b延伸的臂部92c、以及安装于臂部92c的末端部的浮子92d。
浮子92d是在漂浮于燃料的液面的状态下对变化的液面的高度进行检测的部件,在浮子92d根据液面的高度而上下移动时,传感器部92b将臂部92c的摆动角度转换为例如电阻。燃料余量与电阻处于规定的关系,因此,根据电阻来求出燃料余量。
在图10中,浮子92d(F)表示燃料处于所谓的满箱(Full)的状态,浮子92d(E)表示燃料处于所谓的空箱(Empty)的状态,浮子92d(M)表示燃料处于满箱与空箱的中间状态。
在浮子92d(E)的高度,在燃料箱31的底部稍微残留有燃料。
在图11中,示出了与图10相同状态的燃料余量计92。即,浮子92d(F)、浮子92d(E)、浮子92d(M)分别配置在与图10所示的位置相同的高度。
在图10和图11中,浮子92d(F)的长度方向相对于水平方向较大地倾斜。另外,浮子92d(E)的长度方向相对于水平方向稍微倾斜或者在水平方向上延伸。
如上所述,浮子92d的姿态(长度方向的倾斜)从浮子92d(F)的位置变化到浮子92d(E)的位置。因此,在浮子92d(F)的位置以及浮子92d(E)的位置,为了分别确保与上箱半体31U、下箱半体31L的间隙,而在上箱半体31U设置有具有圆形或者大致圆形的轮廓的上表面鼓出部31h(参照图9),在下箱半体31L设置有具有长圆形或者袋状的轮廓的底面鼓出部31f。
图12是表示燃料余量计92的仰视图。
燃料余量计92的传感器部92b具备设置于主体部92a的传感器基部92e和能够摆动地设置于传感器基部92e的摆动部92g。
摆动部92g相对于传感器基部92e以摆动轴92f为中心摆动。
在传感器基部92e以及摆动部92g中的一方设置有接点(未图示),在传感器基部92e以及摆动部92g中的另一方设置有与上述的接点接触的电阻体(未图示)。
另外,在摆动部92g固定有臂部92c的端部。因此,如果浮子92d的高度根据燃料量而变化,则摆动部92g经由臂部92c而摆动,上述的接点相对于电阻体进行相对移动。由此,上述接点、电阻体之间的电阻值会发生变化,因此,能够根据电阻值求出燃料量。
如以上的图1、图4及图5所示,作为鞍乘型车辆的自动二轮车10具备:能够摆动地支承于车架11的动力单元14、与动力单元14一体的作为驱动轮的后轮16、以及在后轮16的上方配置于燃料箱31的下方的燃料泵34。
燃料泵34借助于燃料箱31而支承于车架11,并且支承于在燃料箱31的底面31b所安装的撑架33,燃料泵34从燃料箱31的底面31b离开规定距离地配置。
根据该结构,容易预先对燃料箱31和燃料泵34进行小组组装,能够提高组装作业性。另外,在对燃料箱31和燃料泵34进行小组组装并一体地组装于车架11的情况下,燃料泵34从燃料箱31离开规定距离L,因此,能够提高燃料配管77、78、高压燃料配管71、以及供电用线束72相对燃料箱31及燃料泵34的连接作业性。
另外,通过预先对燃料箱31和燃料泵34进行小组组装并连接燃料配管77、78、高压燃料配管71,在将进行了小组组装的燃料箱31组装于车架11时,能够防止异物混入燃料配管77、78、高压燃料配管71。
如图7所示,燃料泵34的长度方向的中央部被支承于撑架33的末端。
根据该结构,是通过撑架33平衡良好地支承燃料泵34的长度方向的中央部的构造,实现了撑架33的小型化。
如图3、图7及图8所示,燃料泵34的长度方向的轴线34f朝向车宽方向,燃料泵34的长度方向的中央部由设置在撑架33的末端的夹紧部57支承为装卸自如。
根据该结构,除了撑架33的小型化之外,还能够提高燃料泵34的组装性和维护性。
如图2~图4所示,燃料泵34由覆盖后轮16的上方的作为挡泥部的后挡泥板37从下方及侧方覆盖。
根据该结构,能够实现燃料泵34及与燃料泵34连接的燃料配管77、78、高压燃料配管71的污损防止和特别是能够实现保护部件的削减。
如图1、图4及图5所示,燃料泵34与配置在垂直于其长度方向的方向上的燃料接头53连接,燃料接头53设置在延伸至燃料喷射阀25的作为燃料配管的高压燃料配管71的端部,并且燃料接头53位于燃料箱31与燃料泵34之间。
根据该结构,能够通过撑架33确保燃料接头53的配置空间且保护空间。
如图5及图8所示,撑架33设置在燃料箱31的靠前的位置,从燃料泵34向后延伸的燃料配管77与设置在燃料箱31的下部中央部的作为燃料出口的燃料箱排出口31c连接。
根据该结构,在相对于燃料箱31内的燃料的前后移动而容易吸出燃料的位置设置燃料箱排出口31c,并且能够缩短从燃料泵34到燃料喷射阀25的高压燃料配管71。
如图1及图8所示,高压燃料配管71沿着燃料泵34的轴线34f延伸,并且穿过车体侧方的车架11(详细而言,后框架44)的内侧而被引导至燃料喷射阀25。
根据该结构,能够利用燃料箱31、燃料泵34以及车架11来保护高压燃料配管71。
如图4所示,与燃料泵34连接的燃料接头53和供电连接器54分开配置在撑架33的左右。
根据该结构,能够实现包括撑架33在内的燃料系统部件的小型化、紧凑化。
上述的实施方式只不过表示本发明的一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任意地变形以及应用。
本发明不限于应用于自动二轮车10的情况,还能够应用于还包括自动二轮车10以外的车辆的鞍乘型车辆。
标号说明
10:自动二轮车(鞍乘型车辆);
11:车架;
14:动力单元;
16:后轮;
25:燃料喷射阀;
31:燃料箱;
31b:燃料箱的底面;
31c:燃料箱排出口(燃料出口);
33:撑架;
34:燃料泵;
34f:燃料泵的轴线;
37:后挡泥板(挡泥部);
53:燃料接头;
54:供电连接器;
57:夹紧部;
71:高压燃料配管(燃料配管)。
Claims (9)
1.一种鞍乘型车辆,其具备:动力单元(14),其能够摆动地支承于车架(11);作为驱动轮的后轮(16),其与所述动力单元(14)一体;以及燃料泵(34),其在所述后轮(16)的上方配置于燃料箱(31)的下方,其特征在于,
所述燃料泵(34)借助于所述燃料箱(31)而支承于所述车架(11),
所述燃料泵(34)支承于撑架(33),所述撑架(33)安装于所述燃料箱(31)的底面(31b),并从所述底面(31b)向下方延展,
所述燃料泵(34)在俯视观察时从下方与所述燃料箱(31)的所述底面(31b)重叠,并且从所述底面(31b)向下方离开规定距离地配置,
在所述燃料泵(34)设置有与高压燃料配管(71)连接的燃料接头(53),
所述燃料接头(53)从所述燃料泵(34)的上部向上方延展,并配置于所述燃料泵(34)的所述上部与所述底面(31b)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鞍乘型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燃料泵(34)的长度方向的中央部被支承于所述撑架(33)的末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鞍乘型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燃料泵(34)的长度方向的轴线(34f)朝向车宽方向,所述燃料泵(34)的长度方向的中央部由设置于所述撑架(33)的末端的夹紧部(57)支承为装卸自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鞍乘型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燃料泵(34)由覆盖所述后轮(16)的上方的挡泥部(37)从下方及侧方覆盖。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鞍乘型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撑架(33)设置在所述燃料箱(31)的靠前的位置,从所述燃料泵(34)向后延伸的燃料配管(77)与设置在所述燃料箱(31)的下部中央部的燃料出口(31c)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鞍乘型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高压燃料配管(71)沿着所述燃料泵(34)的轴线(34f)延伸,并且经过车体侧方的所述车架(11)的内侧而被引导至燃料喷射阀(25)。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鞍乘型车辆,其特征在于,
与所述燃料泵(34)连接的所述燃料接头(53)和供电连接器(54)分开配置在所述撑架(33)的左右。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鞍乘型车辆,其特征在于,
与供电连接器(54)连接的线束连接部(34b)被设置于所述燃料泵(34)的所述上部,
所述线束连接部(34b)被配置在所述燃料泵(34)的所述上部与所述底面(31b)之间。
9.一种鞍乘型车辆,其具备:动力单元(14),其能够摆动地支承于车架(11);作为驱动轮的后轮(16),其与所述动力单元(14)一体;以及燃料泵(34),其在所述后轮(16)的上方配置于燃料箱(31)的下方,其特征在于,
所述燃料泵(34)借助于所述燃料箱(31)而支承于所述车架(11),
所述燃料泵(34)支承于撑架(33),所述撑架(33)安装于所述燃料箱(31)的底面(31b),并从所述底面(31b)向下方延展,
所述燃料泵(34)在俯视观察时从下方与所述燃料箱(31)的所述底面(31b)重叠,并且从所述底面(31b)向下方离开规定距离地配置,
在所述燃料泵(34)设置有与供电连接器(54)连接的线束连接部(34b),
所述线束连接部(34b)从所述燃料泵(34)的上部向上方延展,并配置于所述燃料泵(34)的所述上部与所述底面(31b)之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IN201941034241 | 2019-08-26 | ||
IN201941034241 | 2019-08-26 | ||
PCT/JP2020/017214 WO2021038955A1 (ja) | 2019-08-26 | 2020-04-21 | 鞍乗り型車両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340987A CN114340987A (zh) | 2022-04-12 |
CN114340987B true CN114340987B (zh) | 2023-06-16 |
Family
ID=746843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80059718.1A Active CN114340987B (zh) | 2019-08-26 | 2020-04-21 | 鞍乘型车辆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EP (1) | EP3957555B1 (zh) |
CN (1) | CN114340987B (zh) |
BR (1) | BR112021023893A2 (zh) |
WO (1) | WO2021038955A1 (zh)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581544Y2 (ja) * | 1990-03-30 | 1998-09-21 | スズキ株式会社 | 自動2輪車の燃料供給装置 |
JP3909664B2 (ja) * | 2001-10-19 | 2007-04-25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自動二輪車の燃料供給装置 |
JP4188969B2 (ja) * | 2003-02-17 | 2008-12-03 |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 自動二輪車の燃料供給装置 |
JP3741116B2 (ja) * | 2003-07-31 | 2006-02-01 | スズキ株式会社 | スクータ型車両 |
CN1914084B (zh) * | 2004-01-27 | 2010-06-23 |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 鞍乘式车辆 |
JP4725630B2 (ja) | 2008-10-24 | 2011-07-13 | スズキ株式会社 | スクータ型車両 |
JP5766446B2 (ja) * | 2011-01-18 | 2015-08-19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燃料タンクカバー構造 |
JP6175013B2 (ja) * | 2014-02-28 | 2017-08-02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自動二輪車の燃料供給配管配置構造 |
CN106515937B (zh) * | 2016-12-29 | 2022-05-06 | 江门市大长江集团有限公司 | 机动二轮电喷车的燃油泵布置结构 |
WO2019116504A1 (ja) * | 2017-12-14 | 2019-06-20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鞍乗り型車両 |
-
2020
- 2020-04-21 EP EP20855877.5A patent/EP3957555B1/en active Active
- 2020-04-21 CN CN202080059718.1A patent/CN114340987B/zh active Active
- 2020-04-21 BR BR112021023893A patent/BR112021023893A2/pt unknown
- 2020-04-21 WO PCT/JP2020/017214 patent/WO2021038955A1/ja unknow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340987A (zh) | 2022-04-12 |
EP3957555B1 (en) | 2023-08-23 |
BR112021023893A2 (pt) | 2022-01-25 |
EP3957555A4 (en) | 2022-08-10 |
EP3957555A1 (en) | 2022-02-23 |
WO2021038955A1 (ja) | 2021-03-0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5301374B2 (ja) | 自動2輪車 | |
JP2007118628A (ja) | 鞍乗型車両 | |
JP2007118627A (ja) | 燃料タンクアセンブリ及び当該燃料タンクアセンブリを備えた鞍乗型車両 | |
US9090217B2 (en) | Storage part structure for saddle type vehicle | |
JP5481254B2 (ja) | 車両 | |
KR101911165B1 (ko) | 안장형 차량의 에어 클리너 구조 | |
KR100795244B1 (ko) | 스쿠터형 차량의 연료 펌프 배치 구조 | |
US20110175340A1 (en) | Vehicle | |
US8662224B2 (en) | Arrangement of electric part | |
CN114340987B (zh) | 鞍乘型车辆 | |
TWI468583B (zh) | Locomotive evaporative fuel handling device | |
JP2017178101A (ja) | 鞍乗り型車両 | |
US20110074177A1 (en) | Seat cowl structure of saddle-riding type vehicle | |
CN110775182B (zh) | 鞍乘型车辆 | |
JP6878368B2 (ja) | 鞍乗り型車両の燃料供給構造 | |
JP6776305B2 (ja) | 鞍乗り型車両の蒸発燃料制御装置 | |
CN111433115B (zh) | 跨骑型车辆 | |
JP6876660B2 (ja) | 鞍乗り型車両 | |
JP6285340B2 (ja) | 鞍乗り型車両の吸気構造 | |
JP4602244B2 (ja) | 自動二輪車の燃料供給装置 | |
JP6366193B2 (ja) | 鞍乗り型車両 | |
CN218662195U (zh) | 鞍乘型车辆 | |
JP2006131028A (ja) | 自動二輪車の燃料タンク構造 | |
JP6867342B2 (ja) | 鞍乗型車両の制御装置配置構造 | |
JP2023050571A (ja) | 鞍乗り型車両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