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336114A - 同轴开关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同轴开关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336114A
CN114336114A CN202111573850.7A CN202111573850A CN114336114A CN 114336114 A CN114336114 A CN 114336114A CN 202111573850 A CN202111573850 A CN 202111573850A CN 114336114 A CN114336114 A CN 11433611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astic
switch connector
coaxial switch
contact section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57385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336114B (zh
Inventor
柴云鹤
张佳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nshan Jiahua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unshan Jiahua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nshan Jiahua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Kunshan Jiahua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573850.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336114B/zh
Publication of CN1143361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3611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33611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3611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同轴开关连接器,包括:绝缘体,形成有可从上方收容中心导体的孔;外部导体,设于绝缘体的外侧;固定端子,具有接触段;可动端子,可与固定端子彼此接触或分离;可动端子包括:固定于绝缘体的固定部、以及从固定部向着固定端子延伸出的可与接触段接触的弹性部,弹性部可与中心导体抵接;当中心导体没有插入所述孔内时,弹性部与所述接触段接触,使固定端子与可动端子电连接;当中心导体插入所述孔时,中心导体抵接于弹性部,弹性部沿垂直于中心导体的插入方向的左右方向变形,并与接触段分离,从而使固定端子与可动端子电阻断,以利于低矮化设计。

Description

同轴开关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连接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同轴开关连接器。
背景技术
同轴开关被广泛应用于移动设备内,用于天线信号的测试,一般包括上、下塑胶体、结合于上下塑胶体内的动端子与静端子及覆盖结合于上下塑胶体外并且将上下塑胶体夹持为一体的金属外壳。如中华人民共和国200980100028.X 号专利揭示了现有技术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同轴开关技术方案,通过在动端子与静端子的接触或断开实现开关功能。然而随着近些年5G技术的不断发展,需要进行多通道传输天线信号,单通道同轴开关已无法满足5G通讯技术的要求。
随后又出现了如中华人民共和国201911286826.8号专利所揭示的这类双通道同轴开关连接器。然而,不管是哪个现有技术,目前技术公开的动端子均为沿着插入的中心导体(插针)的轴向方向弹性形变,进而实现与静端子的接触或断开,因此势必需要将动端子在中心导体的轴向方向设置足够的弹性变形空间,此种结构容易造成同轴开关连接器整体高度的增加,此外,中心导体一般会插入并向下按压动端子长度方向的中间部位,由于插针的插入力存在一定的不可控性或者说存在差异性,因此容易造成动端子在中心导体的轴向的屈服(塑性变形)进而影响开关功能。
因此,确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的同轴开关连接器,以弥补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的同轴开关连接器,以利于低矮化设计。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同轴开关连接器,用于装配至基板上,包括:
绝缘体,形成有可从上方收容中心导体的孔;
外部导体,设于所述绝缘体的外侧;
固定端子,具有接触段;
可动端子,可与所述固定端子彼此接触或分离;
所述可动端子包括:固定于绝缘体的固定部、以及从固定部向着固定端子延伸出的可与所述接触段接触的弹性部,所述弹性部可与所述中心导体抵接;
当所述中心导体没有插入所述孔内时,所述弹性部与所述接触段接触,使所述固定端子与所述可动端子电连接;
当所述中心导体插入所述孔时,所述中心导体抵接于所述弹性部,所述弹性部沿垂直于所述中心导体的插入方向的左右方向变形,并与所述接触段分离,从而使所述固定端子与所述可动端子电阻断。
进一步,所述弹性部与中心导体接触的部位偏离所述孔的轴线。
进一步,所述弹性部一侧向上延伸形成有触发部,当所述中心导体插入所述孔时,首先与触发部相接触。
进一步,所述弹性部还延伸形成有弹性支承部,所述弹性支承部支撑于绝缘体,且能够对弹性部沿垂直于所述中心导体的插入方向的左右方向的变形产生抵抗。
进一步,所述触发部将弹性支承部与弹性部一体连接,所述弹性支承部设有两个,所述触发部沿弹性部延伸方向的两端各形成一个弹性支承部。
进一步,所述绝缘体设有向上与孔连通的容纳腔,所述容纳腔至少容纳可动端子的弹性部、弹性支承部、触发部、及固定端子的接触段,所述容纳腔定义有内底面,所述弹性部贴合于内底面上。
进一步,所述弹性部沿中心导体的插入方向无法发生变形。
进一步,所述可动端子由金属板冲压折弯形成,当所述中心导体插入所述孔时,所述弹性部沿形成弹性部的金属板的延展方向变形,所述弹性支承部沿形成弹性支承部的金属板的板厚方向变形,所述弹性部的板厚方向与所述弹性支承部的板厚方向相垂直。
进一步,所述触发部由金属板经180度回折形成。
进一步,所述可动端子设有两个弹性部,两个所述弹性部的一端均与固定部一体连接,两个所述弹性部的另一端相互分离,两个所述弹性部之间形成间隔缝,各所述弹性部上均一体形成有弹性支承部和触发部。
进一步,所述孔的轴线穿过所述间隔缝。
进一步,所述可动端子沿穿过所述间隔缝的中轴面成镜面对称。
进一步,所述中心导体插入所述孔时,所述间隔缝形成由所述弹性部邻近固定部的一端向另一端成渐宽的形状。
进一步,所述固定端子的接触段位于两个所述弹性部的另一端的间隔缝内。
进一步,各所述可动端子的弹性部的自由端折弯延伸有接触辅助部,两个所述接触辅助部将所述接触段夹设其中。
进一步,所述可动端子的弹性部的自由端贴合于所述固定端子的接触段的正下方,两个所述接触辅助部的自由端沿左右方向的间距小于对应的接触段沿左右方向的宽度。
进一步,所述固定端子的接触段成横置的L形状,L形状的所述接触段的两端均埋设在所述绝缘体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低矮化设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同轴开关连接器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同轴开关连接器的部分立体示意图,具体展示了结合有上塑胶件的外部导体从下塑胶件分离时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同轴开关连接器的部分立体示意图,具体展示了结合有上塑胶件的外部导体、其中一个可动端子、其中一个固定端子从下塑胶件分离时的立体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同轴开关连接器的俯视图。
图5是本申请同轴开关连接器移除上塑胶件和外部导体后的俯视图,进一步的,展示了可动端子张开时(插入中心导体后张开)的状态图。
图6是自图4中A-A线的剖视图。
图7是本申请同轴开关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具体展示了结合有上塑胶件的外部导体从下塑胶件分离时的立体示意图,进一步的,展示了中心导体插入后可动端子张开时的状态图。
图8是本申请同轴开关连接器的第二实施例,具体展示了结合有上塑胶件的外部导体、其中一个可动端子、其中一个固定端子从下塑胶件分离时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所有涉及方向的请一律以图2为参考,将X轴所在方向定义为左右方向;将Y轴所在方向定义为上下方向(也就是中心导体5 的轴向方向),其中Y轴正向为上;将Z轴所在方向定义为前后方向。
请参考图1至图7所示,为本申请同轴开关连接器的第一实施例,该同轴开关连接器包括绝缘体1、设于所述绝缘体1的外侧的外部导体2、与所述绝缘体1固定的固定端子3及可动端子4。所述绝缘体1形成有容纳腔101及位于所述容纳腔101的正上方且与所述容纳腔101连通的孔10。所述孔10供中心导体 5从上方插入至容纳腔101内。所述容纳腔101用于至少容纳固定端子3的局部及可动端子4的局部。
请参考图2、图3所示,其中,所述绝缘体1包括下塑胶件11及上塑胶件 12,所述下塑胶件11与上塑胶件12沿上下方向堆叠设置。所述下塑胶件11的上表面向下凹陷形成凹槽并与所述上塑胶件12共同界定形成所述容纳腔101。所述下塑胶件11包括底板部111及由所述底板部111四周向上延伸形成的周板部112。所述上塑胶件12包括基板部121及由所述基板部121的中间位置向上凸出形成的桶状部122。所述孔10由所述桶状部122中间位置沿上下方向贯通形成。所述容纳腔101由所述底板部111、周板部112及基板部121共同界定形成。
所述外部导体2由金属材料制成,至少覆盖于所述上塑胶件12外侧并由两侧面向下延伸而扣接于下塑胶件11的下表面,一方面用于实现屏蔽作用,另外一方面用于固定堆叠后的下塑胶件11和上塑胶件12。
请参考图2、图3、图6及图7所示,所述固定端子3包括固定段31、由固定段30进一步向容纳腔101内延伸形成的接触段31、及由固定段30向外延伸出绝缘体1的对接段32。所述对接段32用于与基板(例如电路板)电连接。所述固定段30一体埋设于所述下塑胶件11的周板部112内。第一实施例中,所述接触段31大致呈横置的L形状,所述接触段31远离固定段30的一端还延伸形成有辅助铆定段33,所述辅助铆定段33对应埋设固定于基板部121内。
请参考图2、图3、图5及图7所示,所述可动端子4由金属板冲压折弯形成,包括固定部41、由所述固定部41向着固定端子3延伸出的两个弹性部42、由固定部41向外延伸出绝缘体1的对接部45、由所述弹性部42远离另一个弹性部42的一侧折弯延伸形成的触发部44、及由所述触发部44沿弹性部42的延伸方向(也就是前后方向)的两端分别延伸形成的两个弹性支承部43。其中,所述弹性部42的板厚方向与所述弹性支承部43的板厚方向相垂直。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触发部44和弹性支承部43可以设计成非直接连接,也就是说,触发部44和弹性支承部43均各自由弹性部42延伸形成。
其中,两个所述弹性部42均沿前后方向延伸,两个所述弹性部42的一端均与固定部41一体连接,两个所述弹性部42的另一端相互分离,两个所述弹性部42之间形成间隔缝420。所述固定端子3的接触段31位于两个所述弹性部 42远离固定部41的一端的间隔缝420内,或者说固定端子3的接触段31被两个所述弹性部42的另一端夹持。进一步的,各所述弹性部42对应与接触段31 接触的位置形成有倒角部421。
请参考图2、图3所示,所述下塑胶件11的底板部111向上凸设形成有固定柱1111,所述固定部41贯通有固定孔410,所述可动端子4通过固定部41 的固定孔410对应过盈套设在所述固定柱1111上实现与下塑胶件11的预固定。当所述上塑胶件12与下塑胶件11堆叠固定后,所述固定部41同步被底板部111 与基板部121沿上下方向夹持固定。
请参考图2、图3、图6所示,所述容纳腔101定义有内底面1011,所述弹性部42贴合于内底面1011上,所述弹性部42沿中心导体5的插入方向无法发生变形。所述触发部44由对应弹性部42的一侧缘先向上大致呈90度折弯,然后再向下大致呈180度回折形成。如此折弯形成触发部44能够使得触发部44 具有足够的结构强度。当然在形成可动端子4的金属板本身具有足够强度的情况下,所述触发部44也可由对应弹性部42向上大致呈90度折弯直接延伸形成。
请参考图2、图3及图7所示,所述弹性支承部43的自由端对应支撑于所述周板部112的内壁面。以内底面1011所在面为参考面,所述触发部44的至少部分位置高于弹性部42。所述孔10的轴线穿过所述间隔缝420,所述可动端子4沿穿过所述间隔缝420的中轴面成镜面对称。所述弹性部42与所述中心导体5接触的部位偏离所述中心导体5的轴线(也就是孔10的轴线)。
本实施例所述的同轴开关连接器具有如下状态:
当中心导体5未插入所述孔10时:所述弹性部42与所述接触段31接触,使所述固定端子3与所述可动端子4电连接。此时,两个所述弹性部42基本处于以间隔缝420为间隙的平行状态。此时,各所述弹性支承部43与周板部112 的内壁面可以是邻近但未接触状态;当然,各所述弹性支承部43亦可以接触于周板部112的内壁面,对周板部112的内壁面具有一定的预压力(当然也可以是仅接触但不具有预压力的情况)。本实施例中,各所述弹性支承部43优选为接触于周板部112的内壁面且不具有预压力或者具有较小的预压力,如此设计为了能够更加精准的安装可动端子4,同时确保中心导体5的插入具有较好的手感。
当所述中心导体5插入所述孔10时:所述中心导体5首先与触发部44接触,同一可动端子4的两个所述触发部44受中心导体5的推力而向左右外张,进而驱使两个所述弹性部42张开(可以理解为,弹性部42沿垂直于所述中心导体5的插入方向的横向方向变形),此时的所述间隔缝420由所述弹性部42 邻近固定部41的一端向另一端呈渐宽的形态,进而促使两个所述弹性部42的自由端与固定端子3的接触段31分离,从而使所述固定端子3与所述可动端子 4电阻断。在所述中心导体5插入所述孔10的过程中,所述弹性部42主要沿形成弹性部42的金属板的延展方向(实际表现为左右方向)变形,所述弹性支承部43主要沿形成弹性支承部43的金属板的板厚方向(实际亦表现为左右方向) 变形。
请参考图8所示,为本申请同轴开关连接器的第二实施例,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区别仅在于固定端子3和可动端子4。其中第二实施例中,各所述可动端子4的弹性部42的自由端于左右方向上远离间隔缝420的外侧缘向上折弯延伸有接触辅助部422。所述固定端子3的接触段31呈悬臂状板状,第二实施例中未设置如第一实施例中所述的辅助铆定段33。具体的,所述可动端子4 的弹性部42的自由端贴合于所述固定端子3的接触段31的正下方,所述接触辅助部422贴合于所述接触段31的两侧位置。进一步的,两个所述接触辅助部422的自由端(最上端)沿左右方向的间距小于对应的接触段31沿左右方向的宽度。当可动端子4和固定端子3电连接时(或者说是中心导体5未插入空10 时),使得两个所述弹性部42对接触段31具有沿左右方向的夹持效果,如此可确保固定端子3和可动端子4的接触稳定。第二实施与第一实施例的作动原理一致,不在赘述。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的同轴开关连接器为一款双通道同轴开关。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申请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申请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7)

1.一种同轴开关连接器,用于装配至基板上,其特征在于,包括:
绝缘体,形成有可从上方收容中心导体的孔;
外部导体,设于所述绝缘体的外侧;
固定端子,具有接触段;
可动端子,可与所述固定端子彼此接触或分离;
所述可动端子包括:固定于绝缘体的固定部、以及从固定部向着固定端子延伸出的可与所述接触段接触的弹性部,所述弹性部可与所述中心导体抵接;
当所述中心导体没有插入所述孔内时,所述弹性部与所述接触段接触,使所述固定端子与所述可动端子电连接;
当所述中心导体插入所述孔时,所述中心导体抵接于所述弹性部,所述弹性部沿垂直于所述中心导体的插入方向的左右方向变形,并与所述接触段分离,从而使所述固定端子与所述可动端子电阻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轴开关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部与中心导体接触的部位偏离所述孔的轴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轴开关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部一侧向上延伸形成有触发部,当所述中心导体插入所述孔时,首先与触发部相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同轴开关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部还延伸形成有弹性支承部,所述弹性支承部支撑于绝缘体,且能够对弹性部沿垂直于所述中心导体的插入方向的左右方向的变形产生抵抗。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同轴开关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部将弹性支承部与弹性部一体连接,所述弹性支承部设有两个,所述触发部沿弹性部延伸方向的两端各形成一个弹性支承部。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同轴开关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体设有向上与孔连通的容纳腔,所述容纳腔至少容纳可动端子的弹性部、弹性支承部、触发部、及固定端子的接触段,所述容纳腔定义有内底面,所述弹性部贴合于内底面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轴开关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部沿中心导体的插入方向无法发生变形。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同轴开关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动端子由金属板冲压折弯形成,当所述中心导体插入所述孔时,所述弹性部沿形成弹性部的金属板的延展方向变形,所述弹性支承部沿形成弹性支承部的金属板的板厚方向变形,所述弹性部的板厚方向与所述弹性支承部的板厚方向相垂直。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同轴开关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部由金属板经180度回折形成。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轴开关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动端子设有两个弹性部,两个所述弹性部的一端均与固定部一体连接,两个所述弹性部的另一端相互分离,两个所述弹性部之间形成间隔缝,各所述弹性部上均一体形成有弹性支承部和触发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同轴开关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孔的轴线穿过所述间隔缝。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同轴开关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动端子沿穿过所述间隔缝的中轴面成镜面对称。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同轴开关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导体插入所述孔时,所述间隔缝形成由所述弹性部邻近固定部的一端向另一端成渐宽的形状。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同轴开关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端子的接触段位于两个所述弹性部的另一端的间隔缝内。
15.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同轴开关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可动端子的弹性部的自由端折弯延伸有接触辅助部,两个所述接触辅助部将所述接触段夹设其中。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同轴开关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动端子的弹性部的自由端贴合于所述固定端子的接触段的正下方,两个所述接触辅助部的自由端沿左右方向的间距小于对应的接触段沿左右方向的宽度。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轴开关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端子的接触段成横置的L形状,L形状的所述接触段的两端均埋设在所述绝缘体内。
CN202111573850.7A 2021-12-21 2021-12-21 同轴开关连接器 Active CN11433611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73850.7A CN114336114B (zh) 2021-12-21 2021-12-21 同轴开关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73850.7A CN114336114B (zh) 2021-12-21 2021-12-21 同轴开关连接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36114A true CN114336114A (zh) 2022-04-12
CN114336114B CN114336114B (zh) 2023-07-28

Family

ID=810544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573850.7A Active CN114336114B (zh) 2021-12-21 2021-12-21 同轴开关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336114B (zh)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163598A (en) * 1978-05-17 1979-08-07 Amp Incorporated Point-to-point miniature coax connector
JPH06140105A (ja) * 1992-10-27 1994-05-20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テレビターミナル
EP0756359A1 (de) * 1995-07-26 1997-01-29 STOCKO Metallwarenfabriken Henkels und Sohn GmbH & Co Vorrichtung zur Kabelkonfektionierung von Flachbandleitern
JPH11353955A (ja) * 1998-06-05 1999-12-24 Ace Five:Kk フラットケーブルの端末構造およびこれを 接続するためのコネクタ
TW456609U (en) * 2000-08-21 2001-09-21 Sheng Sheng Entpr Co Ltd Clamping device of RF transmission cable
CN1412897A (zh) * 2001-10-18 2003-04-23 广濑电机株式会社 带有开关的同轴连接器
JP3096377U (ja) * 2003-03-11 2003-09-12 インサート エンタープライズ カンパニ リミテッド 超小型マイクロスイッチコネクタ
CN1983736A (zh) * 2005-11-18 2007-06-20 广濑电机株式会社 带开关同轴连接器
CN101765947A (zh) * 2008-06-25 2010-06-30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同轴连接器
CN103825126A (zh) * 2013-03-13 2014-05-28 深圳市长盈精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贴装于印刷电路板上的同轴连接器
CN203660203U (zh) * 2013-12-30 2014-06-18 启东乾朔电子有限公司 开关电连接器
CN110994298A (zh) * 2019-12-14 2020-04-10 昆山雷匠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同轴开关
CN113270758A (zh) * 2019-12-20 2021-08-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连接器组件及光电复合连接器

Patent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163598A (en) * 1978-05-17 1979-08-07 Amp Incorporated Point-to-point miniature coax connector
JPH06140105A (ja) * 1992-10-27 1994-05-20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テレビターミナル
EP0756359A1 (de) * 1995-07-26 1997-01-29 STOCKO Metallwarenfabriken Henkels und Sohn GmbH & Co Vorrichtung zur Kabelkonfektionierung von Flachbandleitern
JPH11353955A (ja) * 1998-06-05 1999-12-24 Ace Five:Kk フラットケーブルの端末構造およびこれを 接続するためのコネクタ
TW456609U (en) * 2000-08-21 2001-09-21 Sheng Sheng Entpr Co Ltd Clamping device of RF transmission cable
CN1412897A (zh) * 2001-10-18 2003-04-23 广濑电机株式会社 带有开关的同轴连接器
JP3096377U (ja) * 2003-03-11 2003-09-12 インサート エンタープライズ カンパニ リミテッド 超小型マイクロスイッチコネクタ
CN1983736A (zh) * 2005-11-18 2007-06-20 广濑电机株式会社 带开关同轴连接器
CN101765947A (zh) * 2008-06-25 2010-06-30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同轴连接器
CN103825126A (zh) * 2013-03-13 2014-05-28 深圳市长盈精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贴装于印刷电路板上的同轴连接器
CN203660203U (zh) * 2013-12-30 2014-06-18 启东乾朔电子有限公司 开关电连接器
CN110994298A (zh) * 2019-12-14 2020-04-10 昆山雷匠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同轴开关
CN113270758A (zh) * 2019-12-20 2021-08-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连接器组件及光电复合连接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36114B (zh) 2023-07-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330863B1 (ko) 동축 커넥터
EP3065226B1 (en) Connector
EP3196989B1 (en) Coaxial connector equipped with floating mechanism
KR101361970B1 (ko) 스위치가 장착된 동축 커넥터 및 그 조립 방법
US7371125B2 (en) Miniature audio jack connector
KR100942681B1 (ko) 전기 커넥터
US7794253B2 (en) Coaxial connector with a new type of contact
CN107658591B (zh) 电路基板用电连接器
KR101802731B1 (ko) 스위치 부착 동축 커넥터
US8070528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improved terminals
US6241541B1 (en) Switch-equipped coaxial connector
US7753738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an anti-dust device to avoid the poor contact from dust
CN109004411B (zh) 多触点连接器
US7179107B2 (en) Connector fo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KR101250732B1 (ko) 안테나 설치 방법 및 이것에 사용하는 동축 커넥터
US7726992B2 (en) RF connector having contact terminal set with movable bridge
JP2005183025A (ja) スプリングコネクタ
US20170207591A1 (en) Card tray of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having a stamped and formed metallic plate
CN107799932B (zh) 电路基板用电连接器
US7628624B2 (en) Electrical card connector with an improved guiding member
CN114336114A (zh) 同轴开关连接器
US20050208826A1 (en) Multi-pole jack
US20070087629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CN110970775B (zh) 同轴开关
CN105431982B (zh) 模块化插孔连接器和端子模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