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312008B - 头升降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和装配方法以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头升降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和装配方法以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312008B
CN114312008B CN202111130403.4A CN202111130403A CN114312008B CN 114312008 B CN114312008 B CN 114312008B CN 202111130403 A CN202111130403 A CN 202111130403A CN 114312008 B CN114312008 B CN 11431200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d
lifting device
rail
liquid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13040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312008A (zh
Inventor
青木毅
天野祐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43120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1200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31200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1200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5/00Actions or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5/304Bodily-movable mechanisms for print heads or carriages movable towards or from paper surfac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5/00Actions or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5/304Bodily-movable mechanisms for print heads or carriages movable towards or from paper surface
    • B41J25/308Bodily-movable mechanisms for print heads or carriages movable towards or from paper surface with print gap adjustment mechanisms
    • B41J25/3086Bodily-movable mechanisms for print heads or carriages movable towards or from paper surface with print gap adjustment mechanisms with print gap adjustment means between the print head and its carriag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4Structure thereof only for on-demand ink jet hea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5/00Actions or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5/001Mechanisms for bodily moving print heads or carriages parallel to the paper surfac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202/00Embodiments of or processes related to ink-jet or thermal heads
    • B41J2202/01Embodiments of or processes related to ink-jet heads
    • B41J2202/21Line printing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头升降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和制造方法以及存储介质。提供能够容易地将液体喷头的位置调整到多个方向的头升降装置、头升降装置的控制方法、程序、头升降装置的制造方法。具备:升降机构(44),其用于使喷出液体的液体喷头在该液体喷头升降的第一方向上移动;框架(45),其支承升降机构(44);以及调整部件(46),其使升降机构(44)相对于框架(45)在与第一方向不同的第二方向上移动。

Description

头升降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和装配方法以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头升降装置、头升降装置的控制方法、程序、头升降装置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例如,如专利文献1那样,有作为头升降装置的一例的记录装置,其中,该头升降装置对作为液体喷头的一例的记录头的位置进行调整。记录头被设置为,相对于通过基准孔在X方向以及Y方向上定位,而能够在Z方向上移动。Z方向是与油墨着落的面垂直的方向。记录头相对于油墨着落的面进行升降,从而调整与介质的间隔。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20-49788号公报
这样的记录头能够在与油墨着落的面垂直的方向上进行位置的调整,但在其它方向上难以进行位置的调整。
发明内容
解决上述课题的头升降装置,具备:升降机构,用于使喷出液体的液体喷头在所述液体喷头升降的第一方向上移动;框架,支承所述升降机构;以及调整部件,使所述升降机构相对于所述框架在与所述第一方向不同的第二方向上移动。
一种上述头升降装置的控制方法,所述升降机构具有能够相对于所述框架移动的可动导轨以及固定于所述框架的固定导轨,所述头升降装置的控制方法包括:第一移动工序,使所述液体喷头沿着所述固定导轨进行移动;以及第二移动工序,与所述第一移动工序连续地使所述液体喷头沿着所述可动导轨进行移动。
一种使计算机执行上述头升降装置的控制方法的程序。
一种上述头升降装置的制造方法,包括:调整工序,使所述升降机构相对于所述框架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移动;以及安装工序,在所述调整工序之后将所述液体喷头安装于所述升降机构。
附图说明
图1是液体喷出装置的一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2是液体喷头的示意图。
图3是头升降装置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的4-4线的向视剖视图。
图5是图3中的5-5线的向视剖视图。
图6是使液体喷头位于第二印刷位置的头升降装置的示意图。
图7是第一可动导轨和第一固定导轨的示意图。
图8是位于第一导轨调整位置的第一可动导轨的示意剖视图。
图9是位于第二导轨调整位置的第一可动导轨的示意剖视图。
图10是位于第一轴调整位置的第一轴的示意剖视图。
图11是位于第二轴调整位置的第一轴的示意剖视图。
图12是对液体喷头进行加盖的头升降装置的示意图。
图13是使液体喷头位于远离位置的头升降装置的示意图。
图14是使液体喷头位于擦拭位置的头升降装置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1:液体喷出装置;12:壳体;12a:前表面罩;13:介质;14:介质收纳部;15:进给部;16:输送路径;17:输送部;18:堆叠器;19:液体喷头;19a:喷嘴面;20:头升降装置;21:盖;23:进给辊;24:分离部;26:输送辊;27:输送带;27a:输送面;28:带轮;30:喷嘴;32:控制部;34:前表面;35:作为突起的一例的第一前突起;36:作为突起的一例的第二前突起;37:后表面;38:作为突起的一例的第一后突起;39:作为突起的一例的第二后突起;40:侧面;41:侧向突起;43:擦拭器;44:升降机构;45:框架;46:调整部件;48:前壁;48a:第一支承部;48b:第二支承部;49:后壁;49a:贯通孔;50:梁;52a:作为螺丝的一例的第一螺丝;52b:第二螺丝;52c:作为螺丝的一例的第三螺丝;54:导轨;54a:前导轨;54b:后导轨;56:第一轴;57:凸轮;58:第二轴;59:驱动齿轮;61:齿条;62:弹簧;64:作为基准部件的一例的第一后引导部;65:第二后引导部;67:第一前引导部;68:第二前引导部;70:作为可动导轨、可动部件以及基准部件的一例的第一可动导轨;70a:第一端;70b:第二端;71:作为固定导轨的一例的第一固定导轨;71a:第三端;72:作为可动导轨以及可动部件的一例的第二可动导轨;73:作为固定导轨的一例的第二固定导轨;75:移动路径;76:上壁;77:下壁;79:作为虚拟线的一例的第一虚拟线;79a:第一线段;79b:第二线段;79c:第三线段;81:第一端点;82:第二端点;84:第二虚拟线;84a:第四线段;84b:第五线段;84c:第六线段;85:第三端点;86:第四端点;88:第一螺丝孔;89:第一移动部;90:第二螺丝孔;91:第二移动部;C1:第一间隔;C2:第二间隔;C3:第三间隔;C4:第四间隔;C5:第五间隔;C5:第六间隔;D1:第一方向;D2:第二方向;Dc:输送方向;Y:进深方向;Z:铅垂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头升降装置、头升降装置的控制方法、程序、头升降装置的制造方法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头升降装置设置于液体喷出装置。液体喷出装置例如是向纸张等介质喷出作为液体的一例的油墨并进行印刷的喷墨式打印机。
在附图中,将液体喷出装置11放置在水平面上,由Z轴示出重力的方向,由X轴和Y轴示出沿着水平面的方向。X轴、Y轴以及Z轴相互正交。在以下的说明中,将与Y轴平行的方向也称为进深方向Y,将与Z轴平行的方向也称为铅垂方向Z。
如图1所示,液体喷出装置11也可以具备壳体12、能够收纳介质13的介质收纳部14和进给介质13的进给部15。液体喷出装置11也可以具备沿着在附图中由单点划线所示的输送路径16输送介质13的输送部17、和接收介质13的堆叠器18。输送路径16是连结介质收纳部14和堆叠器18的路径。
液体喷出装置11具备喷出液体的液体喷头19和用于使液体喷头19移动的头升降装置20。头升降装置20也可以具备对液体喷头19的喷嘴面19a进行覆盖的盖21。
介质收纳部14能够将多个介质13在层叠状态下收纳。液体喷出装置11也可以具备多个介质收纳部14和与介质收纳部14相同数量的进给部15。进给部15也可以具备对收纳于介质收纳部14的介质13进行进给的进给辊23、和将介质13逐张分离的分离部24。进给部15将收纳于介质收纳部14的介质13向输送路径16送出。
输送部17也可以具备输送辊26、环形的输送带27和架设输送带27的一对带轮28。输送部17也可以具备多个输送辊26。输送辊26在夹持介质13的状态下进行旋转,从而输送介质13。
输送带27具有对介质13进行输送的输送面27a。输送面27a是输出带27的外周面中的、例如通过静电吸附而支承介质13的平面。输送带27的输送面27a也可以相对于水平面倾斜地设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将沿着输送面27a的方向、并输送介质13的方向称为输送方向Dc。输送带27在将介质13支承在输送面27a的状态下环绕行进,从而在输送方向Dc上输送介质13。
液体喷头19具有喷嘴面19a,喷出液体的喷嘴30在喷嘴面19a开口。喷嘴面19a由喷嘴30所开口的喷嘴板构成。液体喷头19从喷嘴30喷出液体,在支承于输送带27的介质13上进行印刷。本实施方式的液体喷头19为能够在介质13的整个宽度方向喷出液体的线型。以使液体喷头19的长边方向与进深方向Y一致的方式,将液体喷头19装配于头升降装置20。
液体喷出装置11具备对由液体喷出装置11执行的各种动作进行控制的控制部32。控制部32例如由包括计算机以及存储器的处理电路等构成,并按照存储于存储器的程序来对液体喷头19、头升降装置20、进给部15以及输送部17等进行控制。
如图2所示,液体喷头19也可以具有从进深方向Y上的前表面34向前方突出的第一前突起35及第二前突起36、和从进深方向Y上的后表面37向后方突出的第一后突起部38及第二后突起39。第一前突起35、第二前突起36、第一后突起38以及第二后突起39是设置于液体喷头19的突起的一例。即,也可以在本实施方式的液体喷头19设置四个突起。第一前突起35、第二前突起36、第一后突起38以及第二后突起39可以具有能够旋转的辊、滚子,也可以具有轴承。
第一前突起35以及第二前突起36在第一方向D1上相互分开地排列。本实施方式的第一方向D1包括与喷嘴板垂直的方向的分量,是与输送面27a垂直的方向。此外,第一方向D1包括垂直方向的分量和水平方向的分量。第一后突起38以及第二后突起39在第一方向D1上相互分开地排列。液体喷头19也可以具有从侧面40向输送方向Dc突出的侧向突起41。液体喷头19也可以具有在进深方向Y上排列的多个侧向突起41。
如图3所示,头升降装置20也可以具备对液体喷头19的喷嘴面19a进行擦拭的擦拭器43。头升降装置20具备用于使液体喷头19在第一方向D1上移动的升降机构44、支承升降机构44的框架45、和使升降机构44相对于框架45移动的调整部件46。第一方向D1是液体喷头19升降的方向。
框架45也可以具有前壁48、后壁49、和连接前壁48与后壁49的梁50。前壁48以及后壁49是分别与X轴以及Z轴平行的壁,在进深方向Y上相互分开地排列。当框架45具有多个梁50时,能够降低前壁48与后壁49的扭转。框架45在进深方向Y上在作为后壁49与前壁48之间的框架45的内侧收纳液体喷头19。也可以将升降机构44设置于框架45的内侧。
调整部件46也可以具备在进深方向Y上设置于框架45的外侧的第一螺丝52a~第三螺丝52c。也可以通过拧第一螺丝52a~第三螺丝52c而使升降机构44相对于框架45移动。本实施方式的调整部件46设置于前壁48。此外,调整部件46相对于壳体12具备的前表面罩12a在进深方向Y上排列。第一螺丝52a~第三螺丝52c也可以被关闭的状态的前表面罩12a覆盖,并且通过前表面罩12a进行打开而露出到外部。
升降机构44也可以具有支承于框架45的导轨54。本实施方式的导轨54构成为包括设置于前壁48的前导轨54a、和设置于后壁49的后导轨54b。
升降机构44也可以具有支承于前壁48及后壁49的第一轴56、和固定于第一轴56的凸轮57。升降机构44也可以具有支承于前壁48及后壁49的第二轴58、和固定于第二轴58的驱动齿轮59。升降机构44也可以分别具有多个凸轮57以及驱动齿轮59。
如图4所示,也可以在后壁49形成允许擦拭器43移动的贯通孔49a。液体喷出装置11也可以具备使擦拭器43沿着Y轴往复移动的擦拭器移动机构(未图示)。如图3所示,擦拭器43在进深方向Y上在框架45的外侧且比后壁49更靠后方具有待机位置。擦拭器43从图3所示的待机位置在进深方向Y上移动而通过贯通孔49a,进入到框架45的内侧,对喷嘴面19a进行擦拭。
盖21在进深方向Y上设置于框架45的内侧。盖21具有图4所示的退避位置和图12所示的加盖位置。液体喷出装置11也可以具备使盖21在退避位置与加盖位置之间移动的盖移动机构(未图示)。
升降机构44也可以具有与驱动齿轮59啮合的齿条61、和设置于齿条61与液体喷头19之间的弹簧62。齿条61随着驱动齿轮59的旋转而相对于驱动齿轮59在第一方向D1上相对移动。液体喷头19与齿条61一起移动。第一方向D1是液体喷头19从输送面27a分开的方向,本实施方式的第一方向D1是与输送面27a垂直的方向。具体而言,齿条61以及液体喷头19通过驱动齿轮59进行正旋转而向第一方向D1移动,通过驱动齿轮59进行逆旋转而在与第一方向D1相反的方向上移动并靠近输送面27a。
后导轨54b具有第一后引导部64和第二后引导部65。第一后引导部64在第一方向D1上引导第一后突起38。第二后引导部65在第一方向D1上引导第二后突起39。
如图5所示,前导轨54a具有第一前引导部67和第二前引导部68。第一前引导部67在第一方向D1上引导第一前突起35。第二前引导部68在第一方向D1上引导第二前突起36。换言之,第一方向D1是液体喷头19被导轨54引导的方向,是导轨54延伸的方向。
第一前引导部67也可以具有作为可动导轨的一例的第一可动导轨70、和作为固定导轨的一例的第一固定导轨71。第二前引导部68也可以具有作为可动导轨的一例的第二可动导轨72、和作为固定导轨的一例的第二固定导轨73。第一固定导轨71以及第二固定导轨73固定于框架45。调整部件46使第一可动导轨70以及第二可动导轨72相对于框架45移动。本实施方式的调整部件46能够使第一可动导轨70和第二可动导轨72单独地移动。
当驱动齿轮59进行逆旋转时,液体喷头19以沿着导轨54靠近输送面27a的方式进行移动,侧向突起41碰到凸轮57而被限制移动。液体喷头19也可以在第一前突起35保持于第一可动导轨70内的图5所示的第一位置、并且第二前突起36保持于第二可动导轨72内的图5所示的第一位置的状态下,向被输送的介质13喷出液体并进行印刷。
液体喷头19通过凸轮57的旋转来调整第一方向D1的位置。即,当凸轮57在第一前突起35以及第二前突起36位于第一位置的图5所示的状态下进行旋转时,液体喷头19被凸轮57按压而在第一方向D1上移动。具体而言,液体喷头19在图5所示的第一印刷位置与图6所示的第二印刷位置之间移动。通过液体喷头19的移动来调整喷嘴面19a与输送面27a的距离。通过弹簧62来允许液体喷头19的移动。因此,在驱动齿轮59停止的状态下进行凸轮57的旋转,齿条61不移动。另外,也可以通过在侧向突起41未碰到凸轮57的状态下使凸轮57旋转而对侧向突起41碰到凸轮57的状态下的液体喷头19的第一方向D1的位置进行调整。
如图6所示,液体喷头19也可以在第一前突起35保持于第一可动导轨70内的图6所示的第二位置、并且第二前突起36保持于第二可动导轨72内的图6所示的第二位置的状态下,向被输送的介质13喷出液体并进行印刷。第一前突起35以及第二前突起36保持于第一位置的液体喷头19的喷嘴面19a也可以与第一前突起35以及第二前突起36保持于第二位置的液体喷头19的喷嘴面19a平行。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可动导轨70以及第二可动导轨72的结构相同,第一可动导轨70和第一固定导轨71的连接部分与第二可动导轨72和第二固定导轨73的连接部分的结构也相同。因此,在以下的说明中,对第一可动导轨70和第一固定导轨71进行说明,关于共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如图7所示,第一可动导轨70以及第一固定导轨71也可以具有形成供第一前突起35进行移动的移动路径75的上壁76以及下壁77。在第一可动导轨70中,也可以是,与移动路径75的第一端70a处的上壁76与下壁77的第一间隔C1相比,与第一端70a相反的第二端70b处的上壁76与下壁77的第二间隔C2更大。第二端70b与第一固定导轨71相邻。
作为将上壁76和下壁77在第二方向D2上的中心从第一可动导轨70的第一端70a连接至第二端70b而形成的在图7中由单点划线所示的虚拟线的一例的第一虚拟线79,包括第一线段79a、第二线段79b以及第三线段79c。第一线段79a与下壁77平行,连接第一端70a与第一端点81。第二线段79b连接第一端点81与第二端点82。第三线段79c与下壁77平行,连接第二端点82与第二端70b。
在第二方向D2上,第一端点81与下壁77的第三间隔C3是第一间隔C1的一半。在第二方向D2上,第二端点82与下壁77的第四间隔C4是第二间隔C2的一半。第四间隔C4比第三间隔C3大。
第一固定导轨71的第三端71a与第一可动导轨70相邻。通过上壁76和下壁77在第二方向D2上的中心的第二虚拟线84包括第四线段84a、第五线段84b以及第六线段84c。第四线段84a与下壁77平行,连接第三端71a与第三端点85。第五线段84b连接第三端点85与第四端点86。第六线段84c是通过第四端点86而与下壁77平行的线段。在第二方向D2上,第三端点85与下壁77的第五间隔C5比第四端点86与下壁77的第六间隔C6大。
如图6所示,调整部件46使第一可动导轨70以及第二可动导轨72相对于框架45在与第一方向D1不同的第二方向D2上移动。通过第一可动导轨70以及第二可动导轨72的移动,齿条61也与液体喷头19一起在第二方向D2上移动。即,调整部件46也可以将齿条61相对于驱动齿轮59的位置变更到第二方向D2上。本实施方式的齿条61的齿朝向第二方向D2。调整部件46对齿条61的位置进行变更的最大变更量也可以比齿条61的齿的最大长度短。本实施方式的第二方向D2是与输送方向Dc相反的方向。
如图8、图9所示,前壁48也可以具有将第一螺丝52a支承为能够旋转的第一支承部48a。调整部件46也可以具有形成有与第一螺丝52a螺合的第一螺丝孔88的第一移动部89。第一移动部89通过第一螺丝52a的旋转而相对于第一支承部48a移动。第一移动部89的移动量由第一螺丝52a的旋转量决定。此外,第一移动部89也可以被未图示的弹簧而向相对于第一支承部48a的距离变远的一侧或变近的一侧施力,第一螺丝52a也可以克服该弹簧的弹力而使第一移动部89移动。此外,第一移动部89也可以通过设置于前壁48的突起而限制向第一方向D1的移动。
第一可动导轨70固定于第一移动部89。第一螺丝52a向左旋转,从而第一可动导轨70以及第一移动部89在第二方向D2上移动。第一螺丝52a向右旋转,从而第一可动导轨70以及第一移动部89在与第二方向D2相反的方向上移动。具体而言,第一可动导轨70以及第一移动部89能够在图8所示的第一导轨调整位置与图9所示的第二导轨调整位置之间移动。同样地,第二可动导轨72通过第三螺丝52c的旋转而在第二方向D2或者与第二方向D2相反的方向上移动。
如图10、图11所述,前壁48也可以具有支承第二螺丝52b的第二支承部48b。调整部件46也可以具有形成有与第二螺丝52b螺合的第二螺丝孔90的第二移动部91。第二移动部91通过第二螺丝52b的旋转而相对于第二支承部48b移动。第二移动部91的移动量由第二螺丝52b的旋转量决定。
第一轴56的前端固定于第二移动部91。第二螺丝52b向右旋转,从而第一轴56的前端以及第二移动部91在第一方向D1上移动。第二螺丝52b向左旋转,从而第一轴56的前端以及第二移动部91在与第一方向D1相反的方向上移动。具体而言,第一轴56的前端以及第二移动部91能够在图10所示的第一轴调整位置与图11所示的第二轴调整位置之间移动。
对本实施方式的作用进行说明。
头升降装置20的制造方法包括:调整工序,其使升降机构44相对于框架45在第二方向D2上移动;以及安装工序,其在调整工序之后将液体喷头19安装于升降机构44。在调整工序中,也可以按顺序进行长边调整工序、高度调整工序以及倾斜调整工序。
也可以将未图示的模拟头而非液体喷头19安装于框架45并进行调整工序。模拟头虽然不具有从喷嘴30喷出液体的结构,但是外形与液体喷头19相同。因此,与液体喷头19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对模拟头具有的结构进行说明。即,模拟头具有以与液体喷头19相同大小以及相同配置设置的第一前突起35、第二前突起36、第一后突起38、第二后突起39以及侧向突起41。当将模拟头安装于头升降装置20时,第一前突起35、第二前突起36、第一后突起38、第二后突起39以及侧向突起41分别保持于第一前引导部67、第二前引导部68、第一后引导部64、第二后引导部65以及凸轮57。
在长边调整工序中,调整部件46使第一可动导轨70相对于第一后引导部64移动。具体而言,操作者以如下方式进行调整:通过使作为螺丝的一例的第一螺丝52a旋转而使第一可动导轨70在第二方向D2或者与第二方向D2相反的方向上移动,从第一方向D1观察,模拟头的长边方向与Y轴平行。
在长边调整工序中,第一后引导部64作为支承液体喷头19的基准部件发挥功能,第一可动导轨70作为支承液体喷头19且能够相对于框架45移动的可动部件发挥功能。第一后引导部64和第一可动导轨70在液体喷头19的长边方向、即进深方向Y上分开地设置。
在高度调整工序中,以第一轴56的支承于后壁49的后端为基准,使第一轴56的支承于前壁48的前端移动。具体而言,操作者以如下方式进行调整:通过使第二螺丝52b旋转而使第一轴56的前端在第一方向D1或者与第一方向D1相反的方向上移动,使输送面27a与喷嘴面19a的距离在模拟头的整个长边方向上相等。
在倾斜调整工序中,调整部件46使第二可动导轨72相对于第一可动导轨70移动。具体而言,操作者以如下方式进行调整:通过使作为螺丝的一例的第三螺丝52c旋转而使第二可动导轨72在第二方向D2或者与第二方向D2相反的方向上移动,第一前突起35以及第二前突起36在第一方向D1上排列。
在倾斜调整工序中,第一可动导轨70作为支承液体喷头19的基准部件发挥功能,第二可动导轨72作为能够相对于框架45移动的可动部件发挥功能。第一可动导轨70和第二可动导轨72在第一方向D1上分开地设置。
当调整工序结束时,操作者进行将模拟头更换为液体喷头19的安装工序。即,操作者在保持对第一可动导轨70、第二可动导轨72以及第一轴56进行了调整的位置的状态下从升降机构44拆除模拟头,并将液体喷头19安装于升降机构44。
接下来,对印刷时与非印刷时的切换进行说明。
如图12所示,在不进行印刷的非印刷时,液体喷头19位于图12所示的待机位置,被位于加盖位置的盖21加盖。在液体喷头19位于待机位置的状态下,第一前突起35保持于第一固定导轨71,第二前突起36保持于第二固定导轨73。即,盖21对第一前突起35保持于第一固定导轨71并且第二前突起36保持于第二固定导轨73的状态下的液体喷头19的喷嘴面19a进行覆盖。
如图13所示,在进行印刷的情况下,控制部32使驱动齿轮59正旋转,使液体喷头19在第一方向D1上移动。液体喷头19从待机位置向图13所示的远离位置移动,从盖21分开。位于远离位置的液体喷头19的第一前突起35保持于第一固定导轨71,第二前突起36保持于第二固定导轨73。
接下来,如图5所示,控制部32使盖21向退避位置移动。控制部32使驱动齿轮59逆旋转,使液体喷头19在与第一方向D1相反的方向上移动。液体喷头19以从远离位置靠近输送面27a的方式进行移动,在侧向突起41与凸轮57接触的位置处停止。在侧向突起41与凸轮57接触的状态下,第一前突起35保持于第一可动导轨70,并且第二前突起36保持于第二可动导轨72。即,控制部32连续地进行沿着第一固定导轨71及第二固定导轨73的液体喷头19的移动、和沿着第一可动导轨70及第二可动导轨72的液体喷头19的移动。因此,头升降装置20的控制方法包括:第一移动工序,其使液体喷头19沿着第一固定导轨71以及第二固定导轨73进行移动;以及第二移动工序,其与第一移动工序连续地使液体喷头19沿着第一可动导轨70以及第二可动导轨72进行移动。
如图13所示,当印刷结束时,控制部32使驱动齿轮59正旋转,使液体喷头19从印刷位置向远离位置移动。此时,控制部32在使液体喷头19沿着第一可动导轨70以及第二可动导轨72进行移动之后,使液体喷头19沿着第一固定导轨71以及第二固定导轨73进行移动。
这之后,如图12所示,控制部32在使液体喷头19位于远离位置的状态下使盖21向加盖位置移动。控制部32在盖21位于加盖位置的状态下,使液体喷头19向待机位置移动,并通过盖21对液体喷头19进行加盖。
接下来,对进行擦拭的情况进行说明。
如图14所示,控制部32使驱动齿轮59旋转,使液体喷头19位于擦拭位置。擦拭位置是在第一方向D1上印刷位置与待机位置之间的位置。当液体喷头19位于擦拭位置时,第一前突起35位于第一固定导轨71,第二前突起36位于第二固定导轨73。控制部32使擦拭器43在进深方向Y上移动,通过擦拭器43擦拭喷嘴面19a。因此,擦拭器43对第一前突起35保持于第一固定导轨71并且第二前突起36保持于第二固定导轨73的状态下的液体喷头19的喷嘴面19a进行擦拭。
对本实施方式的效果进行说明。
(1)升降机构44使液体喷头19在液体喷头19升降的第一方向D1上移动。调整部件46使升降机构44在第二方向D2上移动。即,调整部件46经由升降机构44使液体喷头19在第二方向D2上移动。因此,由于能够通过升降机构44来调整液体喷头19的第一方向D1的位置,并能够通过调整部件46来调整液体喷头19的第二方向D2的位置,因此能够容易地将液体喷头19的位置调整到多个方向。
(2)对设置于液体喷头19的第一前突起35、第二前突起36、第一后突起38以及第二后突起39进行引导的导轨54被支承于框架45。由此,例如,与在液体喷头19设置导轨54并在框架45设置突起的情况相比,能够延长导轨54的长度。液体喷头19能够移动的距离由导轨54的长度决定。因此,能够延长液体喷头19的移动距离。
(3)调整部件46使第一可动导轨70以及第二可动导轨72相对于框架45移动。因此,与调整部件46使导轨整体移动的情况相比,能够容易地调整液体喷头19的位置。例如,在进行印刷时通过第一可动导轨70以及第二可动导轨72保持液体喷头19,在进行加盖、擦拭时通过第一固定导轨71以及第二固定导轨73保持液体喷头19,从而能够容易地进行基于调整部件46的调整,并且以较高的品质在介质13上进行印刷。
(4)第一可动导轨70的与第一固定导轨71相邻的第二端70b的第二间隔C2比第一端70a的第一间隔C1大。因此,能够使第一前突起35在第一可动导轨70与第一固定导轨71之间顺利地移动。
(5)第一方向D1包括水平方向的分量。因此,液体喷头19的突起易于沿着上壁76和下壁77中的下壁77移动。第一线段79a和第三线段79c与下壁77平行,第二端点82与下壁77的第四间隔C4比第一端点81与下壁77的第三间隔C3大。因此,与上壁76相比,下壁77能够平缓地形成,能够降低沿着下壁77移动的液体喷头19的振动。
(6)液体喷头19能够在第一可动导轨70内的多个位置处向介质13喷出液体。因此,能够在多个印刷模式下利用调整部件46调整后的结果。
(7)液体喷头19在介质13与喷嘴面19a平行的状态下喷出液体,从而与在不平行的状态下喷出液体的情况相比,能够以较高的品质在介质13上进行印刷。即使液体喷头19在第一可动导轨70内移动,喷嘴面19a也维持平行。因此,由于即使液体喷头19在第一可动导轨70内移动也能够利用由调整工序调整后的结果,因此即使在液体喷头19在多个位置处向介质13喷出液体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印刷品质的下降。
(8)由于液体喷头19在第一可动导轨70以及第一固定导轨71移动,因此与仅在第一可动导轨70移动的情况相比,能够延长液体喷头19的移动距离。因此,液体喷头19能够容易地从向介质13喷出液体的位置分开。盖21对保持于第一固定导轨71以及第二固定导轨73的状态的液体喷头19的喷嘴面19a进行覆盖。因此,能够容易地确保用于盖21覆盖喷嘴面19a的空间。
(9)擦拭器43对保持于第一固定导轨71以及第二固定导轨73的状态的液体喷头19的喷嘴面19a进行擦拭。因此,能够容易地确保用于擦拭器43擦拭喷嘴面19a的空间。
(10)由于齿条61在第一方向D1上移动,因此通过将齿条61设置于液体喷头19而能够容易地使液体喷头19在第一方向D1上移动。由于齿条61的齿朝向第二方向D2,因此即使调整部件46变更齿条61的第二方向D2的位置,也能够降低驱动齿轮59与齿条61的啮合脱开的可能性。
(11)由于调整部件46对齿条61的位置进行变更的最大变更量比齿条61的齿的最大长度短,因此能够降低驱动齿轮59与齿条61的啮合脱开的可能性。
(12)调整部件46使可动部件相对于基准部件移动。因此,调整部件46通过使液体喷头19在以基准部件为中心的周向上移动,从而能够调整液体喷头19的位置。
(13)第一后引导部64和第一可动导轨70在液体喷头19的长边方向上分开地设置。因此,调整部件46通过使第一可动导轨70相对于第一后引导部64移动而能够调整液体喷头19的长边方向的倾斜。
(14)第一可动导轨70和第二可动导轨72在第一方向D1上分开地设置。因此,调整部件46通过使第二可动导轨72相对于第一可动导轨70移动而能够调整液体喷头19的相对于第一方向D1的倾斜。
(15)调整部件46设置于框架45的外侧。因此,例如,当将头升降装置20配置于通过对设置于壳体12的前表面罩12a进行打开而露出的位置时,即使在将头升降装置20收纳在壳体12内的情况下,也能够容易地从壳体12之外调整液体喷头19的位置。
(16)通过拧设置于框架45的外侧的第一螺丝52a~第三螺丝52c而使升降机构44相对于框架45移动。因此,能够容易地从框架45的外侧调整升降机构44的位置。
(17)头升降装置20与第一移动工序连续地进行第二移动工序。因此,与仅进行第一移动工序和第二移动工序的一方的情况相比,能够使液体喷头19移动较长的距离。
(18)在进行调整工序对升降机构44的位置进行调整之后,将液体喷头19安装在调整部件46。因此,例如,在更换液体喷头19的情况下,也无需使升降机构44移动,而能够容易地进行液体喷头19的更换。
(19)调整部件46与壳体12具备的前表面罩12a在进深方向Y上排列,通过前表面罩12a打开而露出到外部。因此,即使在将头升降装置20组装于液体喷出装置11之后,也能够从液体喷出装置11的前方操作调整部件46来调整液体喷头19的位置。
本实施方式能够以如下方式进行变更实施。本实施方式以及以下的变更例能够在技术上不矛盾的范围内相互组合实施。
·在第一方向D1上,也可以使导轨54的长度比液体喷头19的长度长。由此,液体喷头19能够在第一方向D1上移动比自身的长度长的距离。
·液体喷出装置11也可以具备分别使第一螺丝52a~第三螺丝52c旋转的驱动部。控制部32也可以控制驱动部的驱动而使第一螺丝52a~第三螺丝52c单独地旋转。
·调整部件46也可以通过使凸轮旋转来调整升降机构44的位置。
·液体喷出装置11也可以将由调整部件46对位置进行了调整的升降机构44例如通过螺丝固定在框架45。
·调整部件46也可以设置于框架45的内侧。
·调整部件46也可以设置于后壁49。
·调整部件46也可以对第一前突起35、第二前突起36、第一后突起38以及第二后突起39中的至少一个突起的位置进行调整。
·也可以将齿条61固定在框架45,将驱动齿轮59固定在液体喷头19。
·调整部件46对齿条61的位置进行变更的最大变更量也可以在齿条61的齿的最大长度以上。调整部件46也可以结合齿条61的位置来调整驱动齿轮59的位置。
·齿条61的齿也可以朝向与第二方向D2不同的方向。例如,齿条61也可以结合液体喷头19的第二方向D2上的位置而角度发生变化。
升降机构44也可以通过将液体喷头19固定于环状的带并使带环绕行进,从而使液体喷头19移动。升降机构44例如也可以使用卷扬机以将液体喷头19吊起的方式进行移动。升降机构44例如也可以使用顶托以将液体喷头19向上推的方式进行移动。
·调整部件46也可以使导轨54整体在第二方向D2上移动。即,导轨54也可以通过可动导轨构成整体。
·擦拭器43也可以对使第一前突起35以及第二前突起36保持于可动导轨的状态的液体喷头19的喷嘴面19a进行擦拭。
·盖21也可以对使第一前突起35以及第二前突起36保持于可动导轨的状态的液体喷头19的喷嘴面19a进行覆盖。
·第一前突起35保持于第一可动导轨70内的第一位置的液体喷头19的喷嘴面19a也可以与第一前突起35保持于第一可动导轨70内的第二位置的液体喷头19的喷嘴面19a不平行。
·第二端点82与下壁77的第四间隔C4也可以在第一端点81与下壁77的第三间隔C3以下。
·第一可动导轨70的第一端70a处的上壁76与下壁77的第一间隔C1也可以在第二端70b处的上壁76与下壁77的第二间隔C2以上。
·导轨54的至少一部分也可以弯曲。导轨54的至少一部分也可以弯折。
·导轨54也可以设置于液体喷头19。第一前突起35、第二前突起36、第一后突起38、第二后突起39也可以设置于框架45。
·液体喷出装置11也可以是喷射或喷出油墨以外的其它液体的液体喷出装置。作为成为微小量的液滴而从液体喷出装置喷出的液体的状态,也包括粒状、泪滴状、线状后拉出尾状物的液体的状态。在此所说的液体只要是能够从液体喷出装置喷出的那样的材料即可。例如,液体只要是物质为液相时的状态的液体即可,也包括粘性较高或较低的液状体、溶胶、凝胶水、其它无机溶剂、有机溶剂、溶液、液状树脂、液状金属、金属熔液那样的流状体。液体不仅包括作为物质的一种状态的液体,而且还包括由颜料、金属粒子等固态物质组成的功能材料的粒子溶解、分散或混合于溶剂的液体等。作为液体的代表性的示例,可列举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油墨、液晶等。在此,油墨包含一般的水性油墨和油性油墨以及胶状油墨、热熔油墨等各种液体组成物。作为液体喷出装置的具体例,例如有如下装置:喷出以分散或溶解的形式包括在液晶显示器、电致发光显示器、面发光显示器、滤色器的制造等中使用的电极材料、色料等材料的液体。液体喷出装置也可以是如下装置:喷出在生物芯片制造中使用的生物体有机物的装置;作为精密吸移管使用并喷出作为试样的液体的装置;印染装置、微型分配器等。液体喷出装置还可以是如下装置:向钟表、照相机等精密机械精确地喷出润滑油的装置;为了形成光通信元件等所使用的微小半球透镜、光学透镜等而向基板上喷出紫外线固化树脂等透明树脂液的装置。液体喷出装置还可以是为了对基板等进行蚀刻而喷出酸或碱等蚀刻液的装置。
以下,记载根据上述的实施方式以及变更例掌握的技术思想及其作用效果。
(A)头升降装置具备:升降机构,其用于使喷出液体的液体喷头在所述液体喷头升降的第一方向上移动;框架,其支承所述升降机构;以及调整部件,其使所述升降机构相对于所述框架在与所述第一方向不同的第二方向上移动。
根据该结构,升降机构使液体喷头在液体喷头升降的第一方向上移动。调整部件使升降机构在第二方向上移动。即,调整部件经由升降机构使液体喷头在第二方向上移动。因此,由于能够通过升降机构调整液体喷头的第一方向的位置,并能够通过调整部件调整液体喷头的第二方向的位置,因此能够容易地将液体喷头的位置调整到多个方向。
(B)在头升降装置中,所述升降机构也可以具有支承于所述框架的导轨,所述导轨将设置于所述液体喷头的突起向所述第一方向引导。
根据该结构,对设置于液体喷头的突起进行引导的导轨被支承于框架。由此,例如,与将导轨设置于液体喷头并将突起设置于框架的情况相比,能够延长导轨的长度。液体喷头能够移动的距离由导轨的长度决定。因此,能够延长液体喷头的移动距离。
(C)在头升降装置中,所述导轨也可以具有可动导轨和固定导轨,所述固定导轨固定于所述框架,所述调整部件使所述可动导轨相对于所述框架移动。
根据该结构,调整部件使可动导轨相对于框架移动。因此,与调整部件使导轨整体移动的情况相比,能够容易地调整液体喷头的位置。
(D)在头升降装置中,所述第一方向也可以包括水平方向的分量,所述可动导轨具有形成供所述突起进行移动的移动路径的上壁以及下壁,在所述可动导轨中,与所述移动路径的第一端处的所述上壁与所述下壁的第一间隔相比,与所述第一端相反的第二端处的所述上壁与所述下壁的第二间隔更大,所述第二端与所述固定导轨相邻。
根据该结构,可动导轨的与固定导轨相邻的第二端的第二间隔比第一端的第一间隔大。因此,能够使突起在可动导轨与固定导轨之间顺利地移动。
(E)在头升降装置中,所述第一方向也可以包括水平方向的分量,所述可动导轨具有形成供所述突起进行移动的移动路径的上壁以及下壁,将所述上壁和所述下壁之间的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中心从所述可动导轨的第一端连接至与该第一端相反的第二端而形成的虚拟线包括第一线段、第二线段以及第三线段,所述第二端与所述固定导轨相邻,所述第一线段与所述下壁平行地连接所述第一端与第一端点,所述第二线段连接所述第一端点与第二端点,所述第三线段与所述下壁平行地连接所述第二端点与所述第二端,所述第二端点与所述下壁的间隔比所述第一端点与所述下壁的间隔大。
第一方向包括水平方向的分量。因此,液体喷头的突起易于沿着上壁和下壁中的下壁移动。根据该结构,第一线段和第三线段与下壁平行,第二端点与下壁的间隔比第一端点与下壁的间隔大。因此,与上壁相比,下壁能够平缓地形成,能够降低沿着下壁移动的液体喷头的振动。
(F)在头升降装置中,所述液体喷头也可以在所述突起保持于第一位置的状态以及所述突起保持于第二位置的状态的各状态下,向被输送的介质喷出所述液体,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是所述可动导轨内的位置。
根据该结构,液体喷头能够在可动导轨内的多个位置处向介质喷出液体。因此,能够在多个印刷模式下利用调整部件调整后的结果。
(G)在头升降装置中,所述液体喷头也可以具有喷出所述液体的喷嘴所开口的喷嘴面,所述突起保持于所述第一位置的所述液体喷头的所述喷嘴面与所述突起保持于所述第二位置的所述液体喷头的所述喷嘴面平行。
液体喷头在介质与喷嘴面平行的状态下喷出液体,从而与在不平行的状态下喷出液体的情况相比,能够以较高的品质在介质上进行印刷。根据该结构,即使液体喷头在可动导轨内移动,喷嘴面也维持平行。因此,即使在液体喷头在多个位置处向介质喷出液体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印刷品质的下降。
(H)在头升降装置中,也可以进一步具备覆盖所述液体喷头的喷嘴面的盖,所述盖对所述突起保持于所述固定导轨的状态下的所述液体喷头的所述喷嘴面进行覆盖。
由于液体喷头在可动导轨以及固定导轨移动,因此与仅在可动导轨移动的情况相比,能够延长液体喷头的移动距离。因此,液体喷头能够容易地从向介质喷出液体的位置分开。根据该结构,盖对保持于固定导轨的状态的液体喷头的喷嘴面进行覆盖。因此,能够容易地确保用于盖覆盖喷嘴面的空间。
(I)在头升降装置中,也可以进一步具备擦拭所述液体喷头的喷嘴面的擦拭器,所述擦拭器对所述突起保持于所述固定导轨的状态下的所述液体喷头的所述喷嘴面进行擦拭。
根据该结构,擦拭器对保持于固定导轨的状态下的液体喷头的喷嘴面进行擦拭。因此,能够容易地确保用于擦拭器擦拭喷嘴面的空间。
(J)在头升降装置中,所述升降机构也可以具有驱动齿轮和与该驱动齿轮啮合的齿条,所述齿条随着所述驱动齿轮的旋转而相对于所述驱动齿轮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相对移动,所述齿条的齿朝向所述第二方向,所述调整部件将所述齿条相对于所述驱动齿轮的位置变更到所述第二方向上。
根据该结构,由于齿条在第一方向上移动,因此通过将齿条设置于液体喷头而能够容易地使液体喷头在第一方向上移动。由于齿条的齿朝向第二方向,因此即使调整部件变更齿条的第二方向的位置,也能够降低驱动齿轮与齿条的啮合脱开的可能性。
(K)在头升降装置中,所述调整部件对所述齿条的位置进行变更的最大变更量也可以比所述齿的最大长度短。
根据该结构,由于调整部件对齿条的位置进行变更的最大变更量比齿条的齿的最大长度短,因此能够降低驱动齿轮与齿条的啮合脱开的可能性。
(L)头升降装置也可以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导轨的长度比所述液体喷头的长度长。
根据该结构,在第一方向D1上,导轨比液体喷头长。由此,液体喷头能够在第一方向上移动比自身的长度长的距离。
(M)在头升降装置中,所述升降机构也可以具有支承所述液体喷头的基准部件、和支承所述液体喷头且能够相对于所述框架移动的可动部件,所述调整部件使所述可动部件相对于所述基准部件移动。
根据该结构,调整部件使可动部件相对于基准部件移动。因此,调整部件使液体喷头在以基准部件为中心的周向上移动,从而能够调整液体喷头的位置。
(N)在头升降装置中,所述基准部件和所述可动部件也可以在所述液体喷头的长边方向上分开地设置。
根据该结构,基准部件和可动部件在液体喷头的长边方向上分开地设置。因此,调整部件通过使可动部件相对于基准部件移动而能够调整液体喷头在长边方向上倾斜。
(O)在头升降装置中,所述基准部件和所述可动部件也可以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分开地设置。
根据该结构,基准部件和可动部件在第一方向上分开地设置。因此,调整部件通过使可动部件相对于基准部件移动而能够调整液体喷头的相对于第一方向的倾斜。
(P)在头升降装置中,所述调整部件也可以设置于所述框架的外侧。
根据该结构,调整部件设置于框架的外侧。因此,例如,当将头升降装置配置于通过打开设置于壳体的罩而露出的位置时,即使在将头升降装置收纳在壳体内的情况下,也能够容易地从壳体之外调整液体喷头的位置。
(P)在头升降装置中,所述升降机构也可以设置于所述框架的内侧,所述调整部件具备设置于所述框架的外侧的螺丝,所述升降机构通过拧所述螺丝而相对于所述框架移动。
根据该结构,通过拧设置于框架的外侧的螺丝而使升降机构相对于框架移动。因此,能够容易地从框架的外侧调整升降机构的位置。
(R)头升降装置的控制方法是上述结构的头升降装置的控制方法,所述升降机构具有能够相对于所述框架移动的可动导轨和固定于所述框架的固定导轨,该头升降装置的控制方法包括:第一移动工序,其使所述液体喷头沿着所述固定导轨进行移动;以及第二移动工序,其与所述第一移动工序连续地使所述液体喷头沿着所述可动导轨进行移动。
根据该方法,头升降装置与第一移动工序连续地进行第二移动工序。因此,与仅进行第一移动工序和第二移动工序中的一方的情况相比,能够使液体喷头移动较长的距离。
(S)程序使计算机执行上述头升降装置的控制方法。
根据该方法,能够起到与上述头升降装置的控制方法同样的效果。
(T)头升降装置的制造方法是上述结构的头升降装置的制造方法,该头升降装置的控制方法包括:调整工序,其使所述升降机构相对于所述框架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移动;以及安装工序,其在所述调整工序之后将所述液体喷头安装于所述升降机构。
根据该方法,在进行调整工序对升降机构的位置进行调整之后,将液体喷头安装在调整部件。因此,例如,在更换液体喷头的情况下,也无需使升降机构移动,而能够容易地进行液体喷头的更换。

Claims (18)

1.一种头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升降机构,用于使喷出液体的液体喷头在所述液体喷头升降的第一方向上移动;
框架,支承所述升降机构;以及
调整部件,使所述升降机构相对于所述框架在与所述第一方向不同的第二方向上移动,
所述升降机构具有支承于所述框架的导轨,
所述导轨向所述第一方向引导设置于所述液体喷头的突起,
所述导轨具有可动导轨和固定导轨,
所述固定导轨固定于所述框架,
所述调整部件使所述可动导轨相对于所述框架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方向包括水平方向的分量,
所述可动导轨具有形成供所述突起进行移动的移动路径的上壁以及下壁,
在所述可动导轨中,与所述移动路径的第一端处的所述上壁与所述下壁的第一间隔相比,与所述第一端相反的第二端处的所述上壁与所述下壁的第二间隔更大,
所述第二端与所述固定导轨相邻。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头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方向包括水平方向的分量,
所述可动导轨具有形成供所述突起进行移动的移动路径的上壁以及下壁,
将所述上壁和所述下壁之间的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中心从所述可动导轨的第一端连接至与该第一端相反的第二端而形成的虚拟线包括第一线段、第二线段以及第三线段,
所述第二端与所述固定导轨相邻,
所述第一线段与所述下壁平行地连接所述第一端与第一端点,
所述第二线段连接所述第一端点与第二端点,
所述第三线段与所述下壁平行地连接所述第二端点与所述第二端,
所述第二端点与所述下壁的间隔比所述第一端点与所述下壁的间隔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液体喷头在所述突起保持于第一位置的状态以及所述突起保持于第二位置的状态的各状态下,向被输送的介质喷出所述液体,
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是所述可动导轨内的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头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液体喷头具有喷嘴面,喷出所述液体的喷嘴在所述喷嘴面开口,
所述突起保持于所述第一位置的所述液体喷头的所述喷嘴面与所述突起保持于所述第二位置的所述液体喷头的所述喷嘴面平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头升降装置还具备覆盖所述液体喷头的喷嘴面的盖,
所述盖对所述突起保持于所述固定导轨的状态下的所述液体喷头的所述喷嘴面进行覆盖。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头升降装置还具备擦拭所述液体喷头的喷嘴面的擦拭器,
所述擦拭器对所述突起保持于所述固定导轨的状态下的所述液体喷头的所述喷嘴面进行擦拭。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升降机构具有驱动齿轮和与该驱动齿轮啮合的齿条,
所述齿条随着所述驱动齿轮的旋转而相对于所述驱动齿轮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相对移动,
所述齿条的齿朝向所述第二方向,
所述调整部件将所述齿条相对于所述驱动齿轮的位置变更到所述第二方向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头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调整部件变更所述齿条的位置的最大变更量比所述齿的最大长度短。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导轨的长度比所述液体喷头的长度长。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升降机构具有支承所述液体喷头的基准部件以及支承所述液体喷头且能够相对于所述框架移动的可动部件,
所述调整部件使所述可动部件相对于所述基准部件移动。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头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准部件和所述可动部件在所述液体喷头的长边方向上分开地设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头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准部件和所述可动部件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分开地设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调整部件设置于所述框架的外侧。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升降机构设置于所述框架的内侧,
所述调整部件具备设置于所述框架的外侧的螺丝,
所述升降机构通过拧所述螺丝而相对于所述框架移动。
16.一种头升降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头升降装置的控制方法是权利要求1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头升降装置的控制方法,
所述升降机构具有能够相对于所述框架移动的可动导轨以及固定于所述框架的固定导轨,所述可动导轨与所述固定导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连续,
所述头升降装置的控制方法包括:
第一移动工序,使所述液体喷头沿着所述固定导轨进行移动;以及
第二移动工序,与所述第一移动工序连续地使所述液体喷头沿着所述可动导轨进行移动。
17.一种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存储有程序,
所述程序使计算机执行权利要求16所述的头升降装置的控制方法。
18.一种头升降装置的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头升降装置的装配方法是权利要求1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头升降装置的装配方法,
所述头升降装置的装配方法包括:
调整工序,使所述升降机构相对于所述框架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移动;以及
安装工序,在所述调整工序之后将所述液体喷头安装于所述升降机构。
CN202111130403.4A 2020-09-29 2021-09-26 头升降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和装配方法以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1431200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163276A JP2022055704A (ja) 2020-09-29 2020-09-29 ヘッド昇降装置、ヘッド昇降装置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ヘッド昇降装置の製造方法
JP2020-163276 2020-09-2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12008A CN114312008A (zh) 2022-04-12
CN114312008B true CN114312008B (zh) 2023-12-26

Family

ID=779988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130403.4A Active CN114312008B (zh) 2020-09-29 2021-09-26 头升降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和装配方法以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2) US20220097430A1 (zh)
EP (1) EP3974199B1 (zh)
JP (1) JP2022055704A (zh)
CN (1) CN114312008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319991A (en) * 1996-12-04 1998-06-1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rinthead gap adjustment for ink-jet printer
CN203210848U (zh) * 2012-02-29 2013-09-25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喷射装置
CN104589797A (zh) * 2013-10-31 2015-05-06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喷墨记录装置
CN108454238A (zh) * 2017-02-22 2018-08-28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喷射装置以及维护装置
JP2020049788A (ja) * 2018-09-27 2020-04-0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噴射装置
CN111660672A (zh) * 2019-03-08 2020-09-15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记录头的维护装置及具备其的喷墨记录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002356A (ja) * 2005-06-23 2007-01-11 Brother Ind Ltd 布保持枠及びプリンタ
JP5181686B2 (ja) * 2008-01-15 2013-04-10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5930369B2 (ja) * 2011-12-27 2016-06-08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6703299B2 (ja) * 2016-02-12 2020-06-03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噴射装置
EP4378703A2 (en) * 2017-02-17 2024-06-05 Canon Kabushiki Kaisha Printing apparatus
JP2020163276A (ja) 2019-03-29 2020-10-08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塗布装置、塗布システム及び塗布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319991A (en) * 1996-12-04 1998-06-1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rinthead gap adjustment for ink-jet printer
CN203210848U (zh) * 2012-02-29 2013-09-25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喷射装置
CN104589797A (zh) * 2013-10-31 2015-05-06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喷墨记录装置
CN108454238A (zh) * 2017-02-22 2018-08-28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喷射装置以及维护装置
JP2020049788A (ja) * 2018-09-27 2020-04-0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噴射装置
CN111660672A (zh) * 2019-03-08 2020-09-15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记录头的维护装置及具备其的喷墨记录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974199A1 (en) 2022-03-30
US20220097430A1 (en) 2022-03-31
US20230278355A1 (en) 2023-09-07
EP3974199B1 (en) 2024-02-21
JP2022055704A (ja) 2022-04-08
CN114312008A (zh) 2022-04-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245799B2 (ja) 流体噴射装置
US20110192930A1 (en) Recording device
US20110242211A1 (en) Liquid ejection device
CN114312008B (zh) 头升降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和装配方法以及存储介质
CN111976291B (zh) 液体喷射装置及液体喷射装置的维护方法
US20060274137A1 (en) Ink-jet recording apparatus
JP2011161857A (ja) 流体噴射装置
JP5577815B2 (ja) 記録装置
CN106256557B (zh) 液体喷出装置
JP5195387B2 (ja) 流体噴射装置、流体噴射装置におけるメンテナンス方法
JP5388637B2 (ja) 液体吐出装置
US8714732B2 (en)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JP4321592B2 (ja) 液体噴射装置
JP2024092089A (ja) 液体吐出装置
JP5349083B2 (ja) 液体噴射装置
JP2017001328A (ja) 液体吐出装置
JP7434906B2 (ja) 記録装置
JP5857748B2 (ja) 液体噴射装置
JP2010228118A (ja) 流体噴射装置のメンテナンス方法及び流体噴射装置
JP5247575B2 (ja) 流体噴射装置
CN118254466A (zh) 液体喷出装置
JP2022139226A (ja) ヘッドユニットの位置決め機構並びに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ヘッドユニットの位置決め方法
JP5262635B2 (ja) 流体噴射装置
JP5222766B2 (ja) 流体噴射装置
JP5396123B2 (ja) 流体噴射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