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306518A - 一种治疗风湿瘀阻型颈椎病的中药组合物、制剂与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治疗风湿瘀阻型颈椎病的中药组合物、制剂与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306518A
CN114306518A CN202210053199.9A CN202210053199A CN114306518A CN 114306518 A CN114306518 A CN 114306518A CN 202210053199 A CN202210053199 A CN 202210053199A CN 114306518 A CN114306518 A CN 11430651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ditional chinese
chinese medicine
medicine composition
cervical spondylosis
blo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05319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兴康
易红赤
李川
彭涛
魏庆中
郑远志
张锡华
万青
张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unnan Provincial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riginal Assignee
Yunnan Provincial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unnan Provincial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iled Critical Yunnan Provincial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iority to CN202210053199.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306518A/zh
Publication of CN1143065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0651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风湿瘀阻型颈椎病的中药组合物、制剂与应用,所述中药组合物由重量计威灵仙、苍术、红花、当归、丹参、全蝎、蜈蚣、细辛、杜仲、枸杞、天麻、甘草组成。方中以威灵仙、苍术为君,配伍细辛、蜈蚣、全蝎为臣,君臣为伍共祛风寒湿之外邪,通行经络以解除痹痛;结合当归、红花、丹参等活血养血之药,寓“祛瘀与养血同施,则活血而无耗血之虑”之意,祛邪不伤正,扶正而不留邪;久病必及肝肾,佐以杜仲、枸杞等滋补肝肾之品,阴阳并补,助先天之本得固。故而以祛风湿,通经络为主,活血止痛、滋补肝肾为辅,以达表里同治,正邪兼顾之目的。治疗风湿瘀阻型颈椎病总有效率达89.29%,对照组为55.17%,在中医症候疗效方面优于对照组颈痛颗粒。

Description

一种治疗风湿瘀阻型颈椎病的中药组合物、制剂与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制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治疗风湿瘀阻型颈椎病的中药组合物、制剂与应用。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各式各样的电子产的日益更新,手机、电脑成为我们严重依赖的生活必需品,人们长期低头玩手机,伏案用工作电脑,缺乏应有的锻炼,导致颈椎病患者的数量正在逐年上升,而且越来越年轻化。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退行性疾病,其病因有退变、创伤、劳损、炎症、发育性椎管狭窄及先天畸形等多方面因素。导致颈椎间盘退行性变,退变的组织和结构压迫或刺激颈部脊髓或血管神经等,从而引起一系列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属中医学“痹证”、“眩晕”范畴。颈椎病的易发病年龄为45~50岁。有研究表明当人超过50岁时,颈椎病的发病率将达到25%,60~70岁时发病率将升高至50%,70岁以上几乎升至100%。由此可见,颈椎病的一大主要的发病机制是颈椎的退变,其中最主要就是椎间盘变性,而正常椎间盘的退变则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退变的。
颈椎病的病因除了正常的退变外,即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内天葵竭而肾阴(精)亏虚,不能上滋肝木,故而肝肾两虚。还会因多种外因而发病,主要有外感风寒湿邪、慢性劳损、肝肾亏虚、气血不足、外伤、畸形等几个方面。风湿瘀阻型颈椎病的病因乃素体虚弱,腠理不固,复感风寒湿邪,外邪入侵造成经脉痹阻,津液失于输布,从而导致气血不足,长此以往全身经络受损,经气不行,气停则血运不畅,机体气血瘀滞,经络痹阻不通,“不通则痛”而致发病。综上所述,其主要的病因病机为风湿痹阻,气血不畅,瘀阻脉络。
风湿瘀阻型颈椎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颈、肩、上肢疼痛麻木,以痛为主,头有沉重感,颈部僵硬,活动不利,恶寒畏风,舌质暗,苔白腻,脉弦紧或弦。该病主要的病因为风湿痹阻,气血不畅,瘀阻脉络而致病,故该病以祛风湿,通经络,活血止痛为主要治疗原则。临床上,颈椎病的西医治疗多采用药物、运动、牵引疗法等手段,可以减轻患者临床症状,但治疗受药物不良反应、运动与牵引等禁忌证的影响,应用受限。而中药、推拿、拔罐、针灸等是中医常用特色疗法,既可以单独的使用中药口服,也可以进行综合治疗,治疗时可根据患者病因选择不同治疗方案,起到对症治疗作用,促进患者康复。目前,中医治疗方案在多种疾病中均有应用,且已取得较好的干预效果。越来越多的报道表明中医中药在治疗颈椎病方面取得了不错的疗效,但是,还缺乏针对该类型颈椎病的特效中药方剂,如果能够依据中医理论,针对不同辩证论治,开发一些针对专属证型的颈椎病加以诊治定能取得更为理想的临床治疗效果,缩短治疗时间,减轻患者的痛苦,减低医保费用负担,无疑是利国利民好事情,值得深入研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风湿瘀阻型颈椎病的中药组合物;进一步的目的在于提供该中药组合物之制剂,以及用途。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所述种治疗风湿瘀阻型颈椎病的中药组合物由按重量计的威灵仙10~20g、苍术10~20g、红花5~10g、当归10~20g、丹参10~20g、全蝎5~15g、蜈蚣1~3条、细辛3~12g、杜仲10~20g、枸杞10~20g、天麻6~15g、甘草6~12g组成,适于风湿瘀阻型颈椎病。
进一步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所述种治疗治疗风湿瘀阻型颈椎病的药物制剂,所述中药组合物组方中加入医学上可以接受的辅料,制备成汤剂、颗粒剂、丸剂、片剂、胶囊剂、膏剂、糖浆剂、粉剂和散剂中的任意一种。
所述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风湿瘀阻证和/或颈椎病药物中的应用。
研究表明风湿瘀阻型颈椎病的病因是素体虚弱,腠理不固,复感风寒湿邪,外邪入侵造成经脉痹阻,津液失于输布,从而导致气血不足,长此以往全身经络受损,经气不行,气停则血运不畅,机体气血瘀滞,经络痹阻不通,“不通则痛”,故而出现颈、肩、上肢疼痛;经脉痹阻,津液失于输布,不能濡养四肢,故而出现肢体麻木、屈伸不利等;风为阳邪,易袭人体上部,其型轻扬开泄,使皮肤腠理开发,故而出现头疼恶风;寒为阴邪,易伤阳气,故而出现畏寒怕冷,寒主凝滞和收引,易使气血阻滞,颈肩部僵硬、屈伸不利等;湿为阴邪,湿性重浊黏滞,故而出现头身困重,病程反复发作;舌质暗,苔白腻,脉弦紧或弦涩等,皆风寒湿邪侵袭,气血瘀阻经脉之征。综上所述,风湿瘀阻型颈椎病的临床表现:颈、肩、上肢疼痛麻木,以痛为主,头有沉重感,颈部僵硬,活动不利,恶寒畏风,舌质暗,苔白腻,脉弦紧或弦。治宜祛风湿,通经络,活血止痛。
颈骨通方中以威灵仙、苍术为君药:威灵仙味辛、咸,性温,入太阳经,为治疗风湿痹痛要药,能祛风湿,通经络,除痹止痛;苍术辛苦而温,入太阴经,功善燥湿,能祛风散寒,除湿止痛,二者共为君药治疗外感风寒湿邪。以红花、当归、丹参、全蝎、蜈蚣、细辛为臣药:细辛主入少阴经,尤能止痛,归肺肾二经,芳香气浓,性善走窜,通彻表里,能发散阴经风寒,搜剔筋骨风湿而止痛,与威灵仙、苍术等君药为伍,三药合用共祛风寒湿邪,畅行气血以解除痹痛;外感风寒湿邪之顽痹,非用虫类药不足以胜病,配伍全蝎、蜈蚣以增强祛风通络止痛之功;丹参、红花活血祛瘀以止痛,使停滞之瘀血得以畅行,再生之新血得以循环;当归性味甘辛而温润,主入肝经,养血活血补肝,乃血中气药,合丹参、红花行气血、化瘀通脉而止痛。以杜仲、枸杞、天麻为佐药:痹症日久必及肝肾,杜仲、枸杞二者皆入肝肾经,为养肝补肾之要药,合而用之,能峻补阴阳,生精增髓以壮精骨,以助先天之本得固;天麻甘平而润,入肝经,善于平抑肝阳而止眩晕,祛风通络而止痹痛。甘草补虚缓急,调和诸药,为使药。诸药配伍,共奏祛风湿,通经络,活血止痛之功。
颈骨通主要针对风湿瘀阻型颈椎病的治以祛风湿,通经络,活血止痛,方中以威灵仙、苍术为君,配伍细辛、蜈蚣、全蝎等臣药,君臣为伍共祛风寒湿之外邪,通行经络以解除痹痛,以缓局部疼痛麻木、屈伸不利等症状,结合当归、红花、丹参等活血养血之药,寓以“祛瘀与养血同施,则活血而无耗血之虑”之意,正邪兼顾,祛邪不伤正,扶正而不留邪;久病必及肝肾,佐以杜仲、枸杞等滋补肝肾之品,阴阳并补,以助先天之本得固。故而以祛风湿,通经络为主,活血止痛、滋补肝肾为辅,以到达表里同治,正邪兼顾的目的。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颈骨通治以祛风湿,通经络,活血止痛为主,同时兼具补益肝肾、强筋壮骨等治疗作用。能够有效的改善风湿瘀阻型颈椎病的颈、肩、上肢疼痛麻木,头有沉重感,颈部僵硬,活动不利,恶寒畏风等症状。
2、针对非手术指征的颈椎病患者而言,西药治疗椎病多采用非甾体抗炎类处药和营养神经药物,其作用相对单一,而且副作大。本发明人的颈骨通治以祛风湿,通经络,活血止痛为主,同时兼具补益肝肾、强筋壮骨等治疗作用,方中每种中药都具有自身的药效,一起使用更会对身体各机理进行平衡调理,从而达到有效治疗风湿瘀阻型颈椎病的目的;且其使用方便,价格低廉、副作用小、操作简便,易于人们所接受。
3、在辨证施治的理论指导下,颈骨通治疗风湿瘀阻型颈椎病可因人而异,个体化治疗,针对不同的病情进行方药加减以达到精准治疗的目的。此外中医内服药在治疗颈椎病方面的运用仍然不多,该方的发明就是为填补这一空白。
本发明方剂(临床药名“颈骨通”)治疗风湿瘀阻型颈椎病患者,治疗组及对照组均对中医症状明显改善(P<0.05)。说明两组对颈椎病的症状改善均有一定优势。两组治疗后症状积分对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达89.29%,对照组55.17%,进一步证实治疗组颈骨通在治疗风湿瘀阻型颈椎病在中医症候疗效方面优于颈痛颗粒对照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但不以任何方式对本发明加以限制,基于本发明技术教导所作的任何变换或替换,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本发明所述治疗风湿瘀阻型颈椎病的中药组合物,所述中药组合物由重量计的威灵仙10~20g、苍术10~20g、红花5~10g、当归10~20g、丹参10~20g、全蝎5~15g、蜈蚣1~3条、细辛3~12g、杜仲10~20g、枸杞10~20g、天麻6~15g、甘草6~12g组成,适用于风湿瘀阻型颈椎病。
所述治疗风湿瘀阻型颈椎病的中药组合物,所述中药组合物中加附子5~15g、桂枝10~15g、干姜5~10g,适用于风湿瘀阻症,兼有寒邪偏盛之症;达到温阳散寒止痛,两者合用以达到祛风散寒,胜湿止痛之力。
所述治疗风湿瘀阻型颈椎病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中加防己10~15、薏苡仁20~30g,适用于风湿瘀阻症,兼有湿邪偏盛之症;达到健脾祛湿,通络止痛之功效。
所述治疗风湿瘀阻型颈椎病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中加加制川乌5~15g、白花蛇5-15g,适用于风湿瘀阻症,兼有疼痛剧烈者;达到搜风通络,活血止痛之效。
所述的治疗风湿瘀阻型颈椎病的中药组合物的药物制剂,所述中药组合物组方中加入医学上可以接受的辅料,制备成汤剂、颗粒剂、丸剂、片剂、胶囊剂、膏剂、糖浆剂、粉剂和散剂中的任意一种。
所述治疗风湿瘀阻型颈椎病的中药组合物制剂之汤剂按下述方法制备:将所有药物置于锅中,加水没过药物2~3cm,浸泡30min,先用大火煮沸,再改为小火煎30min,取汁约150ml。再次加入适量水,大火煮沸,小火煎10min,取汁约150ml,合并汤汁得汤剂。
所述治疗风湿瘀阻型颈椎病的中药组合物制剂之颗粒剂由下列工序制备:
(1)煎煮:将组方各药味按药水重量比1:6~10加水煎煮1~3次,每次30~60min,合并煎煮液;
(2)浓缩:将所得煎煮液在50~75℃,-0.02~-0.06MPa真空度下浓缩成稠膏,稠膏50~60℃时相对密度为1.20~1.35g/ml;
(3)干燥:将稠膏于60~70℃,-0.02~-0.06MPa真空度下干燥成干膏,备用;
(4)制粒:干膏粉碎并过100目筛得混合干膏粉,加入10~30g制粒辅料混匀,加入适量70~90%的乙醇,湿法制粒,干燥后即得颗粒剂。
所述制粒辅料为糊精、麦芽糊精或蔗糖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组合。
所述治疗风湿瘀阻型颈椎病的中药组合物制剂之丸剂由下列工序制备:
(1)煎煮:将组方中各药味按组方量称量,并按药水重量比1:6~10加水煎煮1~3次,每次30~60min,合并煎煮液;
(2)浓缩:将所得煎煮液在50~75℃,-0.02~-0.06MPa真空度下浓缩成稠膏,稠膏50~60℃时相对密度为1.20~1.35g/ml;
(3)干燥:将稠膏于50~75℃,-0.02~-0.06MPa真空度下干燥成干膏,备用;
(4)制丸:干膏粉碎并过100目筛得混合干膏粉,加入60~80g制丸辅料混匀,用水或30%及以下浓度乙醇泛丸,即得丸剂。
所述制粒辅料为蜂蜜、饴糖、淀粉、糊精或糖粉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组合。
所述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风湿瘀阻型证药物中的应用
所述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颈椎病药物中的应用
实施例1
组方:威灵仙15g、苍术15g、红花10g、当归15g、丹参15g、全蝎5g、蜈蚣2条、细辛9g、杜仲15g、枸杞15g、天麻15g、甘草6g。按组方将所有药物置于锅中,加水没过药物2~3cm,浸泡30min,先用大火煮沸,再改为小火煎30min,取汁约150ml。再次加入适量水,大火煮沸,小火煎10min,取汁约150ml,合并汤汁得汤剂。
实施例2
组方:威灵仙10g、苍术10g、红花5g、当归20g、丹参10g、全蝎10g、蜈蚣1条、细辛12g、杜仲15g、枸杞15g、天麻9g、甘草12g。将组方各药味按药水重量比1:6加水煎煮1~3次,每次30min,合并煎煮液;将所得煎煮液在65℃,-0.02~-0.06MPa真空度下浓缩成稠膏,稠膏60℃时相对密度为1.35g/ml;将稠膏于65℃,-0.02~-0.06MPa真空度下干燥成干膏,干膏粉碎并过100目筛得混合干膏粉,加入10g蔗糖混匀,加入适量75%的乙醇,湿法制粒,干燥后即得颗粒剂。
实施例3
组方:威灵仙20g、苍术20g、红花10g、当归10g、丹参20g、全蝎15g、蜈蚣3条、细辛3g、杜仲15g、枸杞15g、天麻6g、甘草9g。将组方中各药味按组方量称量,并按药水重量比1:9加水煎煮1~3次,每次60min,合并煎煮液;将所得煎煮液在70℃,-0.02~-0.06MPa真空度下浓缩成稠膏,稠膏50℃时相对密度为1.20g/ml;将稠膏于70℃,-0.02~-0.06MPa真空度下干燥成干膏,干膏粉碎并过100目筛得混合干膏粉,加入70g糊精混匀,用水泛丸,即得丸剂。
实施例4
组方:威灵仙20g、苍术20g、红花10g、当归15g、丹参15g、全蝎9g、蜈蚣2条、细辛9g、杜仲15g、枸杞15g、天麻9g、甘草6g、附子5g、桂枝10g、干姜10g。将组方各药味按药水重量比1:8加水煎煮1~3次,每次45min,合并煎煮液;将所得煎煮液在65℃,-0.02~-0.06MPa真空度下浓缩成稠膏,稠膏50℃时相对密度为1.20g/ml;将稠膏于65℃,-0.02~-0.06MPa真空度下干燥成干膏,干膏粉碎并过100目筛得混合干膏粉,加入15g麦芽糊精混匀,加入适量80%的乙醇,湿法制粒,干燥后即得颗粒剂。本方适于风湿瘀阻症,兼有寒邪偏盛之症;达到温阳散寒止痛,两者合用以达到祛风散寒,胜湿止痛之力。
实施例5
组方:威灵仙20g、苍术10g、红花5g、当归20g、丹参10g、全蝎5g、蜈蚣3条、细辛12g、杜仲20g、枸杞10g、天麻15g、甘草6g、附子10g、干姜5g。将组方中各药味按组方量称量,并按药水重量比1:10加水煎煮1~3次,每次30min,合并煎煮液;将所得煎煮液在70℃,-0.02~-0.06MPa真空度下浓缩成稠膏,稠膏60℃时相对密度为1.35g/ml;将稠膏于70℃,-0.02~-0.06MPa真空度下干燥成干膏,干膏粉碎并过100目筛得混合干膏粉,加入60g糖粉混匀,用25%乙醇泛丸,即得丸剂。本方适于风湿瘀阻症,兼有寒邪偏盛之症;达到温阳散寒止痛,两者合用以达到祛风散寒,胜湿止痛之力。
实施例6
组方:威灵仙15g、苍术15g、红花10g、当归15g、丹参15g、全蝎15g、蜈蚣2条、细辛3g、杜仲15g、枸杞20g、天麻12g、甘草6g、防己15、薏苡仁20g。将组方各药味按药水重量比1:10加水煎煮1~3次,每次35min,合并煎煮液;将所得煎煮液在65℃,-0.02~-0.06MPa真空度下浓缩成稠膏,稠膏50℃时相对密度为1.20g/ml;将稠膏于65℃,-0.02~-0.06MPa真空度下干燥成干膏,干膏粉碎并过100目筛得混合干膏粉,加入25g蔗糖混匀,加入适量85%的乙醇,湿法制粒,干燥后即得颗粒剂。本方适于风湿瘀阻症,兼有湿邪偏盛之症;达到健脾祛湿,通络止痛之功效。
实施例7
组方:威灵仙15g、苍术20g、红花5g、当归10g、丹参20g、全蝎10g、蜈蚣2条、细辛6g、杜仲20g、枸杞10g、天麻9g、甘草6g、防己15、薏苡仁20g。将组方中各药味按组方量称量,并按药水重量比1:8加水煎煮1~3次,每次60min,合并煎煮液;将所得煎煮液在75℃,-0.02~-0.06MPa真空度下浓缩成稠膏,稠膏60℃时相对密度为1.35g/ml;将稠膏于75℃,-0.02~-0.06MPa真空度下干燥成干膏,干膏粉碎并过100目筛得混合干膏粉,加入80g饴糖混匀,用30%乙醇泛丸,即得丸剂。本方适于风湿瘀阻症,兼有湿邪偏盛之症;达到健脾祛湿,通络止痛之功效。
实施例8
组方:威灵仙15g、苍术10g、红花10g、当归15g、丹参20g、全蝎5g、蜈蚣1条、细辛12g、杜仲20g、枸杞10g、天麻9g、甘草6g、川乌15g、白花蛇5g。将组方各药味按药水重量比1:9加水煎煮1~3次,每次45min,合并煎煮液;将所得煎煮液在70℃,-0.02~-0.06MPa真空度下浓缩成稠膏,稠膏50℃时相对密度为1.20g/ml;将稠膏于70℃,-0.02~-0.06MPa真空度下干燥成干膏,干膏粉碎并过100目筛得混合干膏粉,加入30g糊精混匀,加入适量90%的乙醇,湿法制粒,干燥后即得颗粒剂。本方适于风湿瘀阻症,兼有疼痛剧烈者;达到搜风通络,活血止痛之效。
实施例9
组方:威灵仙15g、苍术10g、红花10g、当归10g、丹参20g、全蝎10g、蜈蚣2条、细辛3g、杜仲20g、枸杞10g、天麻15g、甘草12g、川乌5g、白花蛇15g。将组方中各药味按组方量称量,并按药水重量比1:10加水煎煮1~3次,每次60min,合并煎煮液;将所得煎煮液在75℃,-0.02~-0.06MPa真空度下浓缩成稠膏,稠膏60℃时相对密度为1.35g/ml;将稠膏于75℃,-0.02~-0.06MPa真空度下干燥成干膏,干膏粉碎并过100目筛得混合干膏粉,加入75g蜂蜜混匀,用10%乙醇泛丸,即得丸剂。本方适于风湿瘀阻症,兼有疼痛剧烈者;达到搜风通络,活血止痛之效。
病例1,王某,女,66岁
1、病史:因“颈肩部疼痛伴活动不利1月余”来诊,患者自诉1月前因受凉后感颈肩部疼痛,颈部伴活动不利,当时无头晕、心慌胸闷,无双上肢麻木及放射痛等症状,在家自行贴云南白药贴,疼痛症状稍好转。今为求进一步治疗,故来就诊。现症见:颈、肩、上肢疼痛剧烈,颈部僵硬,活动不利,恶寒畏风,舌暗淡,脉弦。
2、体征:颈椎生理曲度消失,颈肩部肌肉广泛性压痛,以颈5 、6棘突旁压痛最明显,肩胛骨内上部有压痛,可触及条索状硬结节,颈部活动明显受限,僵硬,压颈试验(+)、双侧臂丛牵拉试验(+)、双侧椎间孔挤压试验(+)、霍夫曼征(-),双上肢握力减退,肌张力正常,双侧桡动脉可触及。
3、辅助检查:(1)颈椎七位片:颈椎生理曲度变直颈,颈椎退行性改变。(2)颈椎MRI:1、颈椎退行性改变,颈3/4、颈4/5、颈5/6椎间盘突出2、颈3/4椎体相对缘终板炎征象。
4、西医诊断:混合型颈椎病
中医诊断:颈椎病-风湿瘀阻型
5、治疗:威灵仙20g、苍术20g、红花10g、当归15g、丹参15g、全蝎10g、蜈蚣2条、细辛9g、杜仲15g、枸杞15g、天麻9g、甘草6g,3剂,两日一剂,每日三次,煎水温服(饭后半小时温服)。
二诊:患者感颈肩部疼痛较前减轻,颈部屈伸不利症状明显好转,继予前方3剂,连服两周后已无明显不适。
按:该患者为女性,67岁,素体虚弱,腠理不固,受凉后风寒湿邪侵袭机体,造成经脉痹阻,气血运不畅,机体气血瘀滞,经络痹阻不通,“不通则痛”,故而出现颈、肩、上肢疼痛;经脉痹阻,津液失于输布,不能濡养四肢,故而出现肢体麻木、屈伸不利等;风为阳邪,易袭人体上部,其型轻扬开泄,使皮肤腠理开发,故而出现头疼恶风;寒为阴邪,易伤阳气,故而出现畏寒怕冷,寒主凝滞和收引,易使气血阻滞,颈肩部僵硬、屈伸不利等;舌质暗,苔白腻,脉弦紧或弦涩等,皆外邪侵袭,气血瘀阻经脉之征。治宜祛风湿,通经络,活血止痛。方中以威灵仙、苍术为君,配伍细辛、蜈蚣、全蝎等臣药,君臣为伍共祛风寒湿之外邪,通行经络以解除痹痛,以缓局部疼痛麻木、屈伸不利等症状,结合当归、红花、丹参等活血养血之药,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患者为女性,67岁,天葵绝,肝肾亏虚,佐以杜仲、枸杞等滋补肝肾之品,阴阳并补,以助先天之本得固;甘草补虚缓急,调和诸药。
病例2,吴某,女,44岁
1、病史:因“颈肩部疼痛不适2年,加重伴双上肢麻木1周”来诊,患者自诉2年前无明显诱因感颈肩部疼痛不适,伴活动不利,偶感感头昏头晕,当时无恶心、呕吐,无视物旋转、行走不稳,无双上肢麻木及放射痛,未予系统治疗。1周前因受凉后感颈肩部疼痛加重伴双上肢麻木,故来院门诊就诊。现症见:颈肩部、上肢疼痛麻木,以痛为主,头有沉重感,颈部僵硬,活动不利,恶寒畏风,舌质暗,苔腻,脉弦紧。
2、体征:颈椎生理曲度消失,颈肩部肌肉广泛性压痛,以颈5 、6棘突旁压痛最明显,肩胛骨内上部有压痛,可触及条索状硬结节,颈部活动明显受限,僵硬,压颈试验(+)、双侧臂丛牵拉试验(+)、双侧椎间孔挤压试验(+)、霍夫曼征(-),双上肢握力减退,肌张力正常,双侧桡动脉可触及。
3、辅助检查:颈椎七位片:颈椎退行性改变
4、西医诊断:混合型颈椎病
中医诊断:颈椎病-风湿瘀阻型
5、治疗:威灵仙20g、苍术20g、红花10g、当归20g、丹参15g、全蝎10g、蜈蚣2条、细辛9g、杜仲15g、枸杞15g、天麻9g、甘草6g、附子10g、干姜5g。3剂,两日一剂,每日三次,煎水温服(饭后半小时温服)。
二诊:患者感活动受限明显改善,疼痛症状有所好转,改为威灵仙15g、苍术15g、红花9g、当归15g、丹参15g、全蝎9g、蜈蚣2条、细辛9g、杜仲10g、枸杞10g、天麻9g、甘草6g。5剂,连服两周后已无明显不适。
按:吴某,女,44岁,颈椎呈退行性改变,平素劳累后感颈肩部酸痛,素体虚弱,腠理不固,受凉后感风寒湿邪侵袭机体,造成经脉痹阻,津液失于输布,从而导致气血不足,长此以往全身经络受损,经气不行,气停则血运不畅,机体气血瘀滞,经络痹阻不通,“不通则痛”,故而出现颈、肩、上肢疼痛;经脉痹阻,津液失于输布,不能濡养四肢,故而出现肢体麻木、屈伸不利等;风为阳邪,易袭人体上部,其型轻扬开泄,使皮肤腠理开发,故而出现头疼恶风;寒为阴邪,易伤阳气,故而出现畏寒怕冷,寒主凝滞和收引,易使气血阻滞,颈肩部僵硬、屈伸不利等;湿为阴邪,湿性重浊黏滞,故而出现头身困重,病程反复发作;舌质暗,苔腻,脉弦紧,皆风寒湿邪侵袭,气血瘀阻经脉之征。以颈骨通加减治以祛风散寒,胜湿止痛,活血通络。方中以威灵仙、苍术为君,配伍细辛、蜈蚣、全蝎等臣药,君臣为伍共祛风寒湿之外邪,通行经络以解除痹痛,以缓局部疼痛麻木、屈伸不利等症状,结合当归、红花、丹参等活血养血之药,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痹症日久,肝肾亏虚,佐以杜仲、枸杞等滋补肝肾之品,阴阳并补,以助先天之本得固;甘草补虚缓急,调和诸药。患者受凉后颈肩部疼痛、活动不利等症状加重,结合舌脉象,为寒邪偏盛之症;加入附子、干姜以温阳散寒止痛,两者合用以达到祛风散寒,胜湿止痛之力。
下面介绍本发明方临床药效试验情况
一、临床疗效实验
1、临床资料
选取2021年01月~2021年10月云南省中医医院骨科科门诊符合风湿瘀阻型颈椎病患者诊断标准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
(1)参考1994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颈椎病的相关诊断标准,同时结合病史、影像学等资料进行诊断。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1
病史:有慢性劳损史,颈椎退行性病变;
Figure 945971DEST_PATH_IMAGE002
症状:颈肩部疼痛不适,头晕;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3
体征:颈部活动功能受限,局部压痛;
Figure 493627DEST_PATH_IMAGE004
辅助检查:X线片显示:颈椎退行性改变;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5
中医四诊:颈、肩、上肢疼痛麻木,以痛为主,头有沉重感,颈部僵硬,活动不利,恶寒畏风,舌质暗,苔白腻,脉弦紧或弦。
(2)纳入标准:
Figure 601391DEST_PATH_IMAGE001
符合上述中西医的诊断标准,以颈、肩、上肢疼痛、麻木,以痛为主,颈部僵硬,活动不利为主症;
Figure 576301DEST_PATH_IMAGE002
中医辨证为风湿瘀阻证;
Figure 792518DEST_PATH_IMAGE003
研究开始前至少1周未服用相关治疗药物;
Figure 2920DEST_PATH_IMAGE004
未参加其他临床试验;
Figure 824245DEST_PATH_IMAGE005
签署知情同意书。
(3)病例排除标准
Figure 32373DEST_PATH_IMAGE001
不符合纳入标准者;
Figure 47471DEST_PATH_IMAGE002
其他类型颈椎病,如中医证型非风湿瘀阻证;
Figure 733667DEST_PATH_IMAGE003
其他疾病引起的头晕,如精神类疾病、美尼尔综合征、耳石症等引起的头晕;
Figure 675078DEST_PATH_IMAGE004
患者同时合并其他疾病,正在接受其他内服中药治疗
Figure 382003DEST_PATH_IMAGE005
体质属于过敏体质,或对本药所含成分过敏者;
⑥参加其他临床试验者
(4)剔出病例标准
Figure 510496DEST_PATH_IMAGE001
对于纳入后发现不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予以剔除。
Figure 383DEST_PATH_IMAGE002
未按治疗方案要求治疗或治疗不到规定疗程,无法判定疗效者。
Figure 140509DEST_PATH_IMAGE003
资料不全,影响到有效性和安全性判断者。
Figure 893701DEST_PATH_IMAGE004
在试验过程中出现其它病变,需要服用可能对本试验产生影响的药物者。
(5)病例退出(脱落)标准
Figure 571807DEST_PATH_IMAGE001
观察中自然脱落、失访的患者。
Figure 927702DEST_PATH_IMAGE002
受试者发生并发症或特殊生理变化等不宜继续接受试验,自行退出者。
(6)终止实验标准
Figure 374864DEST_PATH_IMAGE001
不能坚持治疗者。
Figure 767799DEST_PATH_IMAGE002
试验中出现过敏反应、或其它严重不良反应者。
二、治疗方法;
1、分组:
参与观察的72例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按随机对照试验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6例,对照组36例。在研究过程中治疗组有8例脱落,对照组脱落7例,最终完成57例,其中治疗组28例,对照组29例。
2、治疗方案:
(1)治疗组给予发明方颈骨通,主要成分威灵仙20g、苍术20g、红花10g、当归15g、丹参15g、全蝎10g、蜈蚣2条、细辛9g、杜仲15g、枸杞15g、天麻9g、甘草6g,将组方中的各药味按药水重量比 1:10,浸泡30min,武火煮沸,改为文火煎煮60min,过滤出药渣,取出药汁,当日分3次服用,每日1剂,连服2周。对照组给与藤黄健骨片(国药准字Z20090570,湖南方盛股份有限公司)口服,一次4片(0.5克/片),一日2次,连服2周。
(2)观察项目;参照“颈椎病症状量表”,详见下表。
表1颈椎病症状量表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7
(3)疗效评定标准
①临床疗效评定:
A临床痊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证候积分减少≥95%。
B显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70%。
C有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证候积分减少≥30%。
D无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均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证候积分减少不足30%。注:计算公式(尼莫地平法)为:[(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
3、统计学分析
对所收集的试验数据资料,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对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治疗前的数据分析,治疗后同样进行统计分析,进行对比。计数资料一般采用行X列表x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土标准差土S)表示,采用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设计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成组设计t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P<0.01为有显著差异。
三、结果分析
1、将患者的一般资料数据经统计学分析得出:两组患者治疗前性别、年龄、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得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均具有可比性。
(1)性别比较
表2 两组患者人数与性别分布统计表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9
(2)经卡方检验,χ2=1.442,p>0.05(p=0.23),两组患者的性别分布无统计学差异。
(3)年龄比较
表3 两组患者年龄分布统计表
Figure DEST_PATH_IMAGE011
所有患者的年龄分布,其中年龄最小者32岁,年龄最大者70岁,平均年龄54.12岁。治疗组患者年龄(54.71±9.189)岁,对照组患者年龄(53.55±10.453)岁,经独立样本T检验,t=0.445,p>0.05(p=0.658),两组患者年龄分布无统计学差异。
(4)治疗前量表评分比较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量表
Figure DEST_PATH_IMAGE013
治疗组患者治疗前量表评分为8.717±4.826,对照组患者为9.379±4.891,采取独立样本T检验,t= -0.539,p>0.05(p=0.592),两组患者治疗前评分情况无统计学差异。
2、治疗结果
(1)治疗组治疗结果
表5 治疗组患者治疗后量表
Figure DEST_PATH_IMAGE015
治疗组治疗后量表评分,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治疗组经治疗后,量表内总评分和各单项评分如眩晕评分以及颈肩痛和头痛评分均有所提高,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5)。
(2)对照组治疗结果
表6 对照组患者治疗后量表
Figure DEST_PATH_IMAGE017
对照组治疗后量表评分,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治疗组经治疗后,量表内总评分和各单项评分如颈椎病症状及体征评分均有所提高,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两组患者治疗后量表评分比较
表7 两组患者治疗后评分量表
Figure DEST_PATH_IMAGE019
治疗2周后,治疗组患者评分为(20.536±3.68)分,对照组患者评分为(14.19士3.89)分,两组相比,t=6.321,p=0.000<0.05,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
(4)两组患者疗效对比
表8 两组患者疗效对比表
组 别 人数 治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治疗组 28 1 7 17 3 89.29%
对照组 29 0 3 13 13 55.17%
用药后两组受试者总有效率经卡方检验计算,χ2=9.369,P=0.025<0.05,总有效率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且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5)安全性评价
治疗过程中,无患者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四、研究结论
1、“颈骨通”治疗风湿瘀阻型颈椎病患者,治疗组及对照组均对中医症状明显改善(P<0.05)。说明两组对颈椎病的症状改善均有一定优势。两组治疗后症状积分对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达89.29%,对照组55.17%,进一步证实治疗组颈骨通在治疗风湿瘀阻型颈椎病的中医症候疗效方面优于藤黄健骨片对照组。
2、本次临床研宄进一步证实,颈骨通可以缓解风湿瘀阻型颈椎病患者的症状、体征,从而阻断病情发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在应用治疗过程中,未发现明显毒副反应,证明该课题研究用药具有安全性,可以作为临床用药选择,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Claims (10)

1.一种治疗风湿瘀阻型颈椎病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由重量计的威灵仙10~20g、苍术10~20g、红花5~10g、当归10~20g、丹参10~20g、全蝎5~15g、蜈蚣1~3条、细辛3~12g、杜仲10~20g、枸杞10~20g、天麻6~15g、甘草6~12g组成,适用于风湿瘀阻型颈椎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治疗风湿瘀阻型颈椎病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中加附子5~15g、桂枝10~15g、干姜5~10g,适用于风湿瘀阻症,兼有寒邪偏盛之症;达到温阳散寒止痛,两者合用以达到祛风散寒,胜湿止痛之力。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治疗风湿瘀阻型颈椎病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中加防己10~15、薏苡仁20~30g,适用于风湿瘀阻症,兼有湿邪偏盛之症;达到健脾祛湿,通络止痛之功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治疗风湿瘀阻型颈椎病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中加加制川乌5~15g、白花蛇5~15g,适用于风湿瘀阻症,兼有疼痛剧烈者;达到搜风通络,活血止痛之效。
5.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治疗风湿瘀阻型颈椎病的中药组合物的药物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组方中加入医学上可以接受的辅料,制备成汤剂、颗粒剂、丸剂、片剂、胶囊剂、膏剂、糖浆剂、粉剂和散剂中的任意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治疗风湿瘀阻型颈椎病的中药组合物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汤剂按下述方法制备:将所有药物置于锅中,加水没过药物2~3cm,浸泡30min,先用大火煮沸,再改为小火煎30min,取汁约150ml;再次加入适量水,大火煮沸,小火煎10min,取汁约150ml,合并汤汁得汤剂。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治疗风湿瘀阻型颈椎病的中药组合物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颗粒剂由下列工艺制备:
(1)煎煮:将组方各药味按药水重量比1:6~10加水煎煮1~3次,每次30~60min,合并煎煮液;
(2)浓缩:将所得煎煮液在50~75℃,-0.02~-0.06MPa真空度下浓缩成稠膏,稠膏50~60℃时相对密度为1.20~1.35g/ml;
(3)干燥:将稠膏于60~70℃,-0.02~-0.06MPa真空度下干燥成干膏,备用;
(4)制粒:干膏粉碎并过100目筛得混合干膏粉,加入10~30g制粒辅料混匀,加入适量70~90%的乙醇,湿法制粒,干燥后即得颗粒剂。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治疗风湿瘀阻型颈椎病的中药组合物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制粒辅料为糊精、麦芽糊精或蔗糖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组合。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治疗风湿瘀阻型颈椎病的中药组合物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丸剂由下列工艺制备:
(1)煎煮:将组方中各药味按组方量称量,并按药水重量比1:6~10加水煎煮1~3次,每次30~60min,合并煎煮液;
(2)浓缩:将所得煎煮液在50~75℃,-0.02~-0.06MPa真空度下浓缩成稠膏,稠膏50~60℃时相对密度为1.20~1.35g/ml;
(3)干燥:将稠膏于50~75℃,-0.02~-0.06MPa真空度下干燥成干膏,备用;
(4)制丸:干膏粉碎并过100目筛得混合干膏粉,加入60~80g制丸辅料混匀,用水或30%及以下浓度乙醇泛丸,即得丸剂。
10.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颈椎病药物或/和治疗风湿瘀阻症药物在中的应用。
CN202210053199.9A 2022-01-18 2022-01-18 一种治疗风湿瘀阻型颈椎病的中药组合物、制剂与应用 Pending CN11430651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053199.9A CN114306518A (zh) 2022-01-18 2022-01-18 一种治疗风湿瘀阻型颈椎病的中药组合物、制剂与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053199.9A CN114306518A (zh) 2022-01-18 2022-01-18 一种治疗风湿瘀阻型颈椎病的中药组合物、制剂与应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06518A true CN114306518A (zh) 2022-04-12

Family

ID=810295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053199.9A Pending CN114306518A (zh) 2022-01-18 2022-01-18 一种治疗风湿瘀阻型颈椎病的中药组合物、制剂与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306518A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18696A (zh) * 2002-12-13 2003-05-21 马新华 一种治疗颈椎病的中药制剂
CN106620293A (zh) * 2017-01-14 2017-05-10 北京潘中恒中医骨伤科医院 一种用于治疗风寒阻络、瘀血阻滞型颈椎病的药贴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18696A (zh) * 2002-12-13 2003-05-21 马新华 一种治疗颈椎病的中药制剂
CN106620293A (zh) * 2017-01-14 2017-05-10 北京潘中恒中医骨伤科医院 一种用于治疗风寒阻络、瘀血阻滞型颈椎病的药贴及其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张运等: "中西医结合非手术综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
顾海潮等: "颈椎Ⅱ号方结合颈部垫圆枕治疗颈椎病81例疗效观察",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23761C (zh) 一种治疗骨折、跌打损伤的中药制剂
CN108186749A (zh) 治疗颈椎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4272329B (zh) 一种治疗肝肾不足型颈椎病的中药组合物、制剂与应用
CN114306518A (zh) 一种治疗风湿瘀阻型颈椎病的中药组合物、制剂与应用
CN108578603B (zh) 基于“少阳主骨”理论的治疗肾虚髓亏型膝骨关节炎的中药复方及其应用
CN112043799A (zh) 一种治疗痛风的口服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5311140A (zh) 一种治疗颈椎病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4272284B (zh) 一种治疗瘀血阻滞型骨痹症的中药组合物、制剂与应用
CN114377062B (zh) 一种治疗肝肾不足型骨痹症的中药组合物、制剂与应用
CN103784604A (zh) 一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药组合物及制备工艺和应用
CN115624582B (zh) 新定膝痛方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14377092B (zh) 一种治疗风寒阻络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中药组合物、制剂与应用
CN114306497B (zh) 一种治疗肾虚血瘀型骨质疏松症的中药组合物、制剂与应用
CN100406035C (zh) 一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药制剂
CN102764325B (zh) 祛湿除痛中药组合物
CN114344378B (zh) 一种治疗血虚瘀阻型颈椎病的中药组合物、制剂与应用
CN102614350A (zh) 一种治疗颈椎病的中药
CN104758648A (zh) 一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中药组合物
CN109010682B (zh) 一种治疗中枢神经功能损害的温养督脉化浊通络中药组合物
CN105535817A (zh) 一种含艾叶的治疗颈椎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5232642A (zh) 一种促进骨折愈合的中药组合物
CN104873896A (zh) 一种治疗高血压引发中风的中药组合物
CN117298201A (zh) 一种治疗气虚血瘀型腰痹症的中药组合物、制剂与应用
CN117599125A (zh) 一种用于治疗骨质疏松症的补钙壮骨中药组合物及制法和应用
CN111437308A (zh) 一种通痹养骨熏敷方及其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2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