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293063B - 一种C、Si掺杂CuFeMnCoCr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C、Si掺杂CuFeMnCoCr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293063B
CN114293063B CN202111634936.6A CN202111634936A CN114293063B CN 114293063 B CN114293063 B CN 114293063B CN 202111634936 A CN202111634936 A CN 202111634936A CN 114293063 B CN114293063 B CN 11429306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lloy
parts
doped
cufemncocr
ingo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63493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293063A (zh
Inventor
翟晓东
徐燕
高柏清
谭佃龙
蔡磊
朱建国
鲍炳辉
马玉英
朱胜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xi Langlin Metal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xi Langlin Metal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xi Langlin Metal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xi Langlin Metal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634936.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293063B/zh
Publication of CN1142930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9306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29306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9306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10/00Technologies related to metal processing
    • Y02P10/25Process efficiency

Landscapes

  • Crystals, And After-Treatments Of Crystals (AREA)
  • Continuous Casting (AREA)
  • Manufacture And Refinement Of Metals (AREA)
  • Silicon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C、Si掺杂CuFeMnCoCr合金及其制备方法,其能解决现有高熵合金制备成本高、室温强度和塑性差、高温热稳定性差的技术问题。一种C、Si掺杂CuFeMnCoCr合金,其特征在于,所述合金各组分原子摩尔份数为:C:0‑1份,Si:0‑0.5份,Cu:50‑53份,Fe:10‑15份,Mn:10‑15份,Co:8‑10份,Cr:8‑10份。该合金未添加过渡金属,制备成本低,室温极限拉伸强度不低于640MPa,拉伸塑性应变不低于45%,强度远高于铸造法制备的同类合金,在800℃高温拉伸,极限抗拉强度仍然保持在200MPa以上。

Description

一种C、Si掺杂CuFeMnCoCr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合金材料及其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C、Si掺杂CuFeMnCoCr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的合金材料一般是以一种或两种金属元素作为基体,添加其他金属或非金属元素来获得特定的组织。目前,传统合金材料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性能需求。
高熵合金合金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合金设计理念,通常是由5种或5种以上金属或非金属元素配合熔炼,形成的简单单相固溶体结构。
高熵合金通常引入过渡族金属元素,因此合金制备原料成本较高,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另外,普通高熵合金虽具有良好的塑性,但是室温强度较低,难以满足作为工程结构承载件的要求。一般情况下,通过大塑性变形,可使合金强度得到大幅提高。但是,塑性变形会使合金塑性显著降低,同时引入复杂的处理工序,增加的合金制备成本。另外,经过塑性变形的合金强度,难以具备良好的高温稳定性。
因此,为了更好推动合金工业化生产,发明一种利用铸造法可直接得到的具有成本低、强度高、塑性好、热稳定性好的合金,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社会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C、Si掺杂CuFeMnCoCr合金及其制备方法,其能解决现有高熵合金制备成本高、室温强度和塑性差、高温热稳定性差的技术问题。
其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C、Si掺杂CuFeMnCoCr合金,其特征在于,所述合金各组分原子摩尔份数为:C:0-1份,Si:0-0.5份,Cu:50-53份,Fe:10-15份,Mn:10-15份,Co:8-10份,Cr:8-10份。
上述C、Si掺杂CuFeMnCoCr合金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制备过程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将各原料打磨、清洗、干燥后按照原子摩尔份数完成配比,其中,C、Si元素分别以Fe-Si、Fe-C中间合金形式加入,将Co、Cr、Fe、Mn、Cu、Fe-C、Fe-Si按熔点由低至高的顺序从下至上堆放于熔炼炉内,并通入氩气保护,将原料完全熔化,磁搅拌混合20~30分钟,冷却得到合金铸锭;
步骤二:将步骤一获得的合金铸锭挪入熔炼炉内,将合金铸锭完全熔化,并通入氩气保护,磁搅拌混合20~30分钟,冷却铸锭,重复该步骤4~5次,获得铸态钮锭试样;
步骤三:将步骤二获得的铸态钮锭试样放置在吸铸铜模内,待合金完全熔化后,利用真空吸铸装置将合金液吸入水冷铜模,得到合金棒材或板材。
步骤四:将步骤三获得的合金棒材或板材放置在真空电阻炉内,在1100℃~1200℃进行6-24小时的固溶处理,随后取出水淬,得到C、Si掺杂CuFeMnCoCr合金的成品。
进一步的,步骤一和步骤二采用真空感应熔炼。
进一步的,步骤一和步骤二中,在真空度低于1×10-3Pa时,充入氩气至5×10-2Pa。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的优点及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C、Si掺杂CuFeMnCoCr合金及其制备方法,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真空电弧炉熔铸法工艺简单,操作简便,成形时间短,采用本发明加工工艺,能耗低,可操作性和实用性好,因此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2)通过掺杂C和Si元素,起间隙强化作用,同时提高合金组织稳定性,抑制或消除相变的发生,并配合长时间固溶热处理,使合金相组织趋于稳定。
(3)本发明消除了铸造合金中的粗大枝晶组织和枝晶偏析现象,制备出的C、Si掺杂CuFeMnCoCr合金具有双相面心立方结构,进而提高材料的韧性,促进该系合金的研究和应用。
(4)本发明制备的C、Si掺杂CuFeMnCoCr合金在室温下的最佳力学性能为:极限拉伸强度不低于640MPa,拉伸塑性应变不低于45%,强度远高于铸造法制备的同类合金。
(5)本发明制备的C、Si掺杂CuFeMnCoCr合金,Cu含量在50 at.%左右,相对于等原子比的其他高熵合金,其原料成本大幅降低,有利于促进该系合金的工业化生产。
(6)本发明制备的C、Si掺杂CuFeMnCoCr合金,在800℃高温拉伸,极限抗拉强度仍然保持在200MPa以上,说明该系合金具有良好的高温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制备的高强度C、Si掺杂CuFeMnCoCr合金的室温及高温拉伸工程应力-应变曲线。
其中,曲线1测试温度为20℃,曲线2测试温度为300℃,曲线3测试温度为400℃,曲线4测试温度为500℃,曲线5测试温度为800℃。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C、Si掺杂CuFeMnCoCr合金,该合金各组分原子摩尔份数为:C:0.6份,Si:0.4份,Cu:50份,Fe:15份,Mn:15份,Co:9.5份,Cr:9.5份,每一摩尔份数为10mol。
上述C、Si掺杂CuFeMnCoCr合金的制备方法如下,
步骤一:将各原料打磨、清洗、干燥后按照原子摩尔份数完成配比,其中,C、Si元素分别以Fe-Si中间合金(采用FeSi,购自天津铸信金属材料有限公司)、Fe-C中间合金(采用FeC,购自北京研邦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形式加入,将Co、Cr、Fe、Mn、Cu、FeC、FeSi按熔点由低至高的顺序从下至上堆放于真空感应熔炼炉内,并通入氩气保护,炉内温度控制在1950℃,将原料完全熔化,磁搅拌混合25分钟,冷却得到合金铸锭;
步骤二:将步骤一获得的合金铸锭挪入真空感应熔炼炉内,炉内温度控制在1900℃,将合金铸锭完全熔化,并通入氩气保护,磁搅拌25分钟,冷却铸锭,重复该步骤5次,获得铸态钮锭试样;
步骤三:将步骤二获得的铸态钮锭试样放置在吸铸铜模内,待合金完全熔化后,利用真空吸铸装置将合金液吸入水冷铜模,得到合金棒材或板材。
步骤四:将步骤三获得的合金棒材或板材放置在真空电阻炉内,在1100℃进行12小时的固溶处理,随后取出水淬,得到C、Si掺杂CuFeMnCoCr合金的成品,为直径15mm的棒材。
本实施例获得的C、Si掺杂CuFeMnCoCr合金,其显微组织为双相面心立方等轴晶结构,晶粒尺寸200um,其室温及高温拉伸工程应力-应变曲线如图1所示,室温20℃下的最佳力学性能为:极限拉伸强度640MPa,拉伸塑性应变48%;在800℃高温拉伸,极限抗拉强度仍然保持在210MPa。
实施例2
一种C、Si掺杂CuFeMnCoCr合金,该合金各组分原子摩尔份数为:C:0.1份,Si:0.05份,Cu:53份,Fe:10份,Mn:12.5份,Co:8份,Cr:10份,每一摩尔份数为10mol。
上述C、Si掺杂CuFeMnCoCr合金的制备方法如下,
步骤一:将各原料打磨、清洗、干燥后按照原子摩尔份数完成配比,其中,C、Si元素分别以Fe-Si中间合金(采用FeSi,购自天津铸信金属材料有限公司)、Fe-C中间合金(采用FeC,购自北京研邦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形式加入,将Co、Cr、Fe、Ni、FeC、FeSi按熔点由低至高的顺序从下至上堆放于真空感应熔炼炉内,并通入氩气保护,炉内温度控制在1950℃,将原料完全熔化,磁搅拌混合30分钟,冷却得到合金铸锭;
步骤二:将步骤一获得的合金铸锭挪入真空感应熔炼炉内,炉内温度控制在1900℃,将合金铸锭完全熔化,并通入氩气保护,磁搅拌30分钟,冷却铸锭,重复该步骤5次,获得铸态钮锭试样;
步骤三:将步骤二获得的铸态钮锭试样放置在吸铸铜模内,待合金完全熔化后,利用真空吸铸装置将合金液吸入水冷铜模,得到合金棒材或板材。
步骤四:将步骤三获得的合金棒材或板材放置在真空电阻炉内,在1150℃进行24小时的固溶处理,随后取出水淬,得到C、Si掺杂CuFeMnCoCr合金的成品,为直径15mm的棒材。
本实施例获得的C、Si掺杂CuFeMnCoCr合金,其显微组织为双相面心立方等轴晶结构,晶粒尺寸200um,室温20℃下的最佳力学性能为:极限拉伸强度673MPa,拉伸塑性应变46%;在800℃高温拉伸,极限抗拉强度仍然保持在200MPa。
实施例3
一种C、Si掺杂CuFeMnCoCr合金,该合金各组分原子摩尔份数为:C:1份,Si:0.5份,Cu:52份,Fe:12.5份,Mn:10份,Co:10份,Cr:8份,每一摩尔份数为10mol。
上述C、Si掺杂CuFeMnCoCr合金的制备方法如下,
步骤一:将各原料打磨、清洗、干燥后按照原子摩尔份数完成配比,其中,C、Si元素分别以Fe-Si中间合金(采用FeSi,购自天津铸信金属材料有限公司)、Fe-C中间合金(采用FeC,购自北京研邦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形式加入,将Co、Cr、Fe、Ni、FeC、FeSi按熔点由低至高的顺序从下至上堆放于真空感应熔炼炉内,并通入氩气保护,炉内温度控制在1950℃,将原料完全熔化,磁搅拌混合20分钟,冷却得到合金铸锭;
步骤二:将步骤一获得的合金铸锭挪入真空感应熔炼炉内,炉内温度控制在1900℃,将合金铸锭完全熔化,并通入氩气保护,磁搅拌20分钟,冷却铸锭,重复该步骤4次,获得铸态钮锭试样;
步骤三:将步骤二获得的铸态钮锭试样放置在吸铸铜模内,待合金完全熔化后,利用真空吸铸装置将合金液吸入水冷铜模,得到合金棒材或板材。
步骤四:将步骤三获得的合金棒材或板材放置在真空电阻炉内,在1200℃进行6小时的固溶处理,随后取出水淬,得到C、Si掺杂CuFeMnCoCr合金的成品,为直径15mm的棒材。
本实施例获得的C、Si掺杂CuFeMnCoCr合金,其显微组织为双相面心立方等轴晶结构,晶粒尺寸200um,室温20℃下的最佳力学性能为:极限拉伸强度686MPa,拉伸塑性应变45%;在800℃高温拉伸,极限抗拉强度仍然保持在223MPa。

Claims (3)

1.一种C、Si掺杂CuFeMnCoCr合金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制备过程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将各原料打磨、清洗、干燥后按照原子摩尔份数完成配比,其中,C、Si元素分别以Fe-Si、Fe-C中间合金形式加入,将Cu、Mn、Co、Fe、Cr、Fe-C、Fe-Si按熔点由低至高的顺序从下至上堆放于熔炼炉内,并通入氩气保护,将原料完全熔化,磁搅拌混合20~30分钟,冷却得到合金铸锭;
步骤二:将步骤一获得的合金铸锭挪入熔炼炉内,将合金铸锭完全熔化,并通入氩气保护,磁搅拌混合20~30分钟,冷却铸锭,重复该步骤4~5次,获得铸态钮锭试样;
步骤三:将步骤二获得的铸态钮锭试样放置在吸铸铜模内,待合金完全熔化后,利用真空吸铸装置将合金液吸入水冷铜模,得到合金棒材或板材;
步骤四:将步骤三获得的合金棒材或板材放置在真空电阻炉内,在1100℃~1200℃进行6-24小时的固溶处理,随后取出水淬,得到C、Si掺杂CuFeMnCoCr合金的成品;
所述合金为双相面心立方结构;所述合金各组分原子摩尔份数为:C:0.1-1份,Si:0.05-0.5份,Cu:50-53份,Fe:10-15份,Mn:10-15份,Co:8-10份,Cr:8-10份;
所述合金在室温下:极限拉伸强度不低于640MPa,拉伸塑性应变不低于45%;
所述合金在800℃高温拉伸,极限抗拉强度仍然保持在200MPa以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C、Si掺杂CuFeMnCoCr合金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和步骤二采用真空感应熔炼。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C、Si掺杂CuFeMnCoCr合金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和步骤二中,在真空度低于1×10-3Pa时,充入氩气至5×10-2Pa。
CN202111634936.6A 2021-12-29 2021-12-29 一种C、Si掺杂CuFeMnCoCr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Active CN11429306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34936.6A CN114293063B (zh) 2021-12-29 2021-12-29 一种C、Si掺杂CuFeMnCoCr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34936.6A CN114293063B (zh) 2021-12-29 2021-12-29 一种C、Si掺杂CuFeMnCoCr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293063A CN114293063A (zh) 2022-04-08
CN114293063B true CN114293063B (zh) 2023-07-04

Family

ID=809723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634936.6A Active CN114293063B (zh) 2021-12-29 2021-12-29 一种C、Si掺杂CuFeMnCoCr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293063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17451B (zh) * 2018-05-03 2019-11-08 河北工业大学 一种具有梯度晶粒结构的高强韧性高熵合金与制备方法
CN109881030A (zh) * 2019-04-04 2019-06-14 合肥工业大学 一种双相结构高熵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CN110306186A (zh) * 2019-08-05 2019-10-08 南昌大学 一种含硅高熵合金涂层及其制备方法
CN111235454B (zh) * 2020-02-14 2021-09-28 江苏理工学院 一种非等原子比的AlCoCrFeMn高熵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CN112030161B (zh) * 2020-09-29 2021-09-28 昆明理工大学 一种用于激光熔覆的高熵合金粉末及其使用方法
CN112725681B (zh) * 2020-12-29 2022-03-15 中国矿业大学 一种铁钴镍锰铜高熵铸铁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13122763B (zh) * 2021-04-14 2022-04-22 中北大学 一种高强韧性高熵合金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293063A (zh) 2022-04-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425050B (zh) 一种高强高韧铝锂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CN111961946B (zh) 一种低成本高强高韧中熵合金及制备方法
CN112522645B (zh) 一种高强度高韧CrCoNi中熵合金均质细晶薄板的制备方法
CN114457270B (zh) L12颗粒强塑化的中熵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CN111549253B (zh) 一种稀土铜铁合金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818109A (zh) 一种具备高强度和高导电性能的铜合金材料及其制备工艺
CN110616341B (zh) 一种CoCrNiNbx共晶中熵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CN103060588A (zh) 用于铸造铝合金的非晶态Zr基合金孕育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6148782A (zh) 一种真空感应炉冶炼锰铜合金的方法
CN115094273B (zh) 一种富镍铁低钴的高强双相镍基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CN114086027A (zh) 一种抗高温软化的Cu-Ni-Sn系高强高弹铜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CN115710654A (zh) 一种铜镍锡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CN114293063B (zh) 一种C、Si掺杂CuFeMnCoCr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CN113667850A (zh) 一种废杂铝合金制备zl111的方法
CN103131968A (zh) 用于孕育处理铸造铝合金的非晶态镍基合金孕育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4032420B (zh) 一种高性能铸造高温合金
CN115404385A (zh) 一种有优异室温拉伸延展性的难熔高熵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CN115198158A (zh) 一种抗氧化难熔高熵合金及制备方法
CN114855050A (zh) 一种高强度轻质化难熔高熵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CN114480941B (zh) 一种兼具高强度与高热稳定性的共晶中熵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CN113584368A (zh) 一种低密度双相硅化物增强难熔高熵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CN114645151A (zh) 一种高强高导铜合金及其生产方法
CN114892032B (zh) 一种Mo-Nb-V-Ta系高熵合金的制备方法
CN116770153A (zh) 一种共晶高熵软磁合金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4672689B (zh) 一种具有电磁屏蔽功能的稀土铜合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