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276362B - Igf-1r小分子抑制剂在制备治疗和/或预防癌症的联用药物中的用途 - Google Patents

Igf-1r小分子抑制剂在制备治疗和/或预防癌症的联用药物中的用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276362B
CN114276362B CN202111130655.7A CN202111130655A CN114276362B CN 114276362 B CN114276362 B CN 114276362B CN 202111130655 A CN202111130655 A CN 202111130655A CN 114276362 B CN114276362 B CN 11427636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ells
mice
compound
igf
small molec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13065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276362A (zh
Inventor
王英杰
康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Nain Bio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Nain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Nain Bio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Nain Biotechnolog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42763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7636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27636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7636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493/0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oxy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in the condensed system
    • C07D493/02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oxy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in the condensed system in which the condensed system contains two hetero rings
    • C07D493/04Ortho-condensed system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35/00Antineoplastic agent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IGF‑1R小分子抑制剂在制备治疗和/或预防癌症的联用药物中的用途。本发明使用的IGF‑1R小分子抑制剂为式Ⅰ所示化合物、其光学异构体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以氟原子替代苦鬼臼毒素上的2处氢原子,可以提高分子透过血脑屏障的能力。进一步地,以氘原子替代苦鬼臼毒素上的多处氢原子,可以延长分子在机体内的半衰期。本发明所使用的小分子抑制剂与其他药物联用可以用来制备治疗和/或预防多种类型癌症的联用药物。药物联合应用可以提高治疗的有效性,从而延长中位生存期。

Description

IGF-1R小分子抑制剂在制备治疗和/或预防癌症的联用药物 中的用途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IGF-1R小分子抑制剂在制备治疗和/或预防癌症的联用药物中的用途。
背景技术
1956年有人在血清中发现一种能促进成骨的物质,被称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IGFs),能促进细胞增殖、分化、抑制调亡。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受体包括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receptor,IGF-1R)等。IGF-1R在各种不同类型肿瘤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具有成为多种类型肿瘤的靶向治疗药物的前景。
苦鬼臼毒素(Picropodophyllin,PPP)是一种环木酯素类化合物,其结构如下:
苦鬼臼毒素被认为是一种特异性IGF-1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可以被用来治疗多种IGF-1R导致的疾病,具体包括多种类型的癌症、动脉硬化、牛皮癣、冠状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专利文献WO02/102804)、2型糖尿病、肾病、视网膜病、青光眼、甲状腺眼病(专利文献WO2007/097707)、风湿性关节炎、溃疡、多发性硬化、阿尔茨海默症、哮喘、湿疹、移植后排斥(专利文献WO 2009/157858)。
其中,在治疗癌症方面,多种类型的肿瘤细胞中IGF-1R表达量显著升高,苦鬼臼毒素通过阻断IGF-1R介导的细胞内信号传导通路达到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并促进其凋亡的目的(Girnita A,et al.,Cancer Res,64:236-242,2004),可以实现靶向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而对正常细胞毒副作用较小。Yin S et al.,Neuro-Oncology,12:19-27,2010.报道了苦鬼臼毒素可通过抑制IGF-1R来抑制接种至大鼠脑部的人源胶质瘤细胞的增殖,提示它可能具有透过血脑屏障的特性。尽管苦鬼臼毒素具有特异性高、毒副作用小的优点,但仍存在脂溶性差,不易透过血脑屏障等问题,其在人体临床试验中效果并不佳。
联合用药是指为了达到治疗目的而采用的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同时或先后应用于患者。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联用时,相互之间的作用分为协同作用和拮抗作用。发生相互作用的药物可以通过相同或不同的途径给药,比如一种药物口服给药后,可以对静脉滴注或皮下注射的另一种药物产生交互作用。
临床上联合用药普遍存在,其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可治疗多种疾病;2、提高药物的疗效,减少单一药物的用量;3、减少药物部分不良反应;4、延缓机体耐受性或病原微生物耐药性的产生,延长治疗疗程,提高药物治疗效果。如何联合用药,重视联合用药间的相互作用,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尤为重要。不合理的联合用药不仅能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而且浪费药物,延误正确治疗时机。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全部或部分不足,本发明的提供一种IGF-1R小分子抑制剂在制备治疗和/或预防癌症的联用药物中的用途。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IGF-1R(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小分子抑制剂在制备治疗和/或预防癌症的联用药物中的用途,所述IGF-1R小分子抑制剂如式Ⅰ所示化合物、其光学异构体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
其中,R选自氢、卤素、羟基、C1-C3烷基、C1-C3卤代烷基、C1-C3烷氧基、C1-C3卤代烷氧基、RaCO-酰基、RaCOO-酯基中的任一种;其中,Ra选自氢、C1-C3烷基或C1-C3卤代烷基。RaCO-酰基可以是CH3CO-(甲酰基)等,RaCOO-酯基可以是CH3COO-、CH3CH2COO-、CH3CH2CH2COO-等。
在一个技术方案中,R为羟基,所述小分子抑制剂为式Ⅱ所示化合物、其光学异构体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
在一个技术方案中,式Ⅰ所示化合物中至少一个氢原子被氘原子取代。
进一步地,所述小分子抑制剂为式Ш所示化合物、其光学异构体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
具体地,本发明的IGF-1R小分子抑制剂可以包括以下化合物、其光学异构体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
本发明涉及的术语说明如下:
本发明所用术语“烷氧基”是指-O-烷基基团,其中烷基如上所定义。本发明所用“烷氧基”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甲氧基、乙氧基、正丙氧基、异丙氧基、正丁氧基和叔丁氧基。烷氧基可以是无取代或取代的。烷氧基可任选被卤素取代一次或多次,如三氟甲氧基。
本发明所用术语“卤素”表示氟、氯、溴或碘,优选为氟或氯。
所述药学上可接受的盐为碱金属盐、碱土金属盐、酸加成盐、碱加成盐或烷基化盐。
所述癌症包括恶性黑色素瘤、原发性神经外胚层瘤、神经胶质瘤、肺癌、前列腺癌、乳腺癌、骨髓增生性及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消化道肿瘤、妇科癌症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神经胶质瘤为恶性胶质瘤或星形胶质细胞瘤;所述消化道肿瘤为胃癌、结直肠癌、肝癌或胰腺癌。所述骨髓增生性及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为白血病或淋巴瘤;所述妇科癌症为卵巢癌或宫颈癌。以上癌症可以是不完全依赖于IGF-1R的肿瘤。
所述癌症为原发肿瘤向脑部转移后形成的肿瘤。脑转移瘤是常见的一类颅内肿瘤,以肺癌和乳腺癌转移最多见,其次为恶性黑色素瘤、消化道肿瘤、泌尿生殖系统肿瘤等,另有相当部分为原发灶不明的肿瘤。由于脑转移瘤在发生时其原发肿瘤亦处于活跃状态,且有多发性特征,长期以来治疗也仅能够以姑息性放疗为主。由于血脑屏障的作用,一般药物难以在颅内形成有效需要浓度,因而化疗效果较差。本发明所述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的小分子抑制剂具有良好的血脑屏障通透性,尤其适合治疗由上述原发肿瘤向脑部转移后形成的肿瘤,例如脑部胶质瘤。
与所述小分子抑制剂进行联用的药物包括化疗药物、靶向药物、免疫治疗药物中的一种或几种。
从作用机制的角度来看,抗癌药物可分为化疗药物(非选择性杀伤细胞),靶向药物(选择性杀伤高表达“靶”蛋白的肿瘤细胞)、免疫治疗药物(药物本身不直接杀伤肿瘤细胞,而是通过调动机体免疫细胞来杀伤甚至清除肿瘤细胞)。
所述化疗药物包括但不限于替莫唑胺和甲苯达唑。所述替莫唑胺与所述小分子抑制剂联用用于制备治疗和/或预防神经胶质瘤的药物。所述甲苯达唑与所述小分子抑制剂联用用于制备治疗和/或预防结直肠癌的药物。
所述免疫治疗药物包括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药物,所述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药物包括但不限于PD-1抗体药物,所述PD-1抗体药物与所述小分子抑制剂联用用于制备治疗和/或预防肺癌的药物。
所述小分子抑制剂制备得到的药物剂型为液体制剂,所述液体制剂的溶剂为DMSO+玉米油,将所述小分子抑制剂溶于所述溶剂中。进一步地,所述溶剂中玉米油的体积比可以在80%以上,例如玉米油的比例在80%-90%之间,DMSO的比例在10%-20%之间。具体地,所述液体制剂的溶剂可以为20%(v/v)DMSO+80%(v/v)玉米油,或者10%(v/v)DMSO+90%(v/v)玉米油等,DMSO比例太高会产生生物毒性,DMSO比例过低会导致无法与玉米油和药物形成混悬液。且以DMSO和玉米油作为辅料,还可以将药物制备成固体制剂或半固体制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使用的IGF-1R受体(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的小分子抑制剂以氟原子替代苦鬼臼毒素上的2处氢原子,可以提高分子透过血脑屏障的能力。进一步地,以氘原子替代苦鬼臼毒素上的多处氢原子,可以延长分子在机体内的半衰期。本发明所使用的小分子抑制剂与其他药物联用可以用来制备治疗和/或预防多种类型癌症的联用药物。药物联合应用可以提高治疗的有效性和长期性,从而延长中位生存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化合物1的合成流程图。
图2为对PB-001进行手性拆分得到PB-004、PB-005。
图3为对PB-009进行手性拆分得到PB-015、PB-016。
图4为对PB-019进行手性拆分得到PB-020、PB-021。
图5为PB-001、PB-004、PB-005对U87细胞处理后的细胞形态。
图6为PB-001、PB-004、PB-005的体外药效检测结果图。
图7为PB-009、PB-015、PB-016对U87细胞处理后的细胞形态。
图8为PB-009、PB-015、PB-016的体外药效检测结果图。
图9为PB-019、PB-020、PB-021对U87细胞处理后的细胞形态。
图10为PB-019、PB-020、PB-021的体外药效检测结果图。
图11为PB-018和PB-019对雄性裸鼠进行灌胃后在脑组织内和血浆内的化合物浓度的测试结果图。其中,图11中的A为PB-018对雄性裸鼠进行灌胃后小鼠脑组织内的化合物浓度变化图;图11中的B为PB-018对雄性裸鼠进行灌胃后小鼠血浆内的化合物浓度变化图;图11中的C为PB-019对雄性裸鼠进行灌胃后小鼠脑组织内的化合物浓度变化图;图11中的D为PB-019对雄性裸鼠进行灌胃后小鼠血浆内的化合物浓度变化图。
图12为PB-016和PB-020对U87肿瘤微球处理24小时后的Western blot检测结果图,用于检测PB-016和PB-020对靶标蛋白IGF-1R与下游信号蛋白AKT的作用。
图13为苦鬼臼毒素(PPP)、PB-016和PB-020给药3小时后小鼠脑组织样的Westernblot检测结果图。给药方式为以100mg/kg剂量灌胃,用于检测苦鬼臼毒素(PPP)、PB-016和PB-020对小鼠血脑屏障的透过性。
图14为PB-016溶于不同溶剂时在小鼠脑组织内和血浆内的化合物浓度的测试结果图。其中,图14中的A为PB-016溶于不同溶剂时在脑组织内的化合物浓度变化图;图14中的B为PB-016溶于不同溶剂时在血浆内的化合物浓度变化图。
图15为PB-004溶于不同溶剂时在小鼠脑组织内和血浆内的化合物浓度的测试结果图。其中,图15中的A为PB-004的DMSO组对雌性裸鼠进行灌胃后小鼠脑组织内的化合物浓度变化图;图15中的B为PB-004的DMSO组对雌性裸鼠进行灌胃后小鼠血浆内的化合物浓度变化图;图15中的C为PB-004的玉米油组对雄性裸鼠进行灌胃后小鼠脑组织内的化合物浓度变化图;图15中的D为PB-004的玉米油组对雄性裸鼠进行灌胃后小鼠血浆内的化合物浓度变化图。
图16为苦鬼臼毒素(PPP)、PB-016和PB-020给药后不同时间段内药物在小鼠血浆和脑组织中的浓度动态变化实验结果图。给药方式为以50mg/kg剂量灌胃,用于检测药物在小鼠血浆和脑组织中的稳定性。
图17为PB-020按不同剂量给药后小鼠的体重变化图,用于PB-020对小鼠的短期毒性试验。
图18为PB-020对接种于裸鼠的MDA-MB-231-Luc乳腺癌细胞脑转移的抑制作用的影响结果图。
图19为PB-020与替莫唑胺联用对原位接种于裸鼠脑部的U87-Luc胶质瘤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和对小鼠生存期的影响。其中,图19中的A为对U87-Luc胶质瘤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图19中的B为对小鼠生存期的影响。
图20为PB-020与PD-1抗体药物联用对免疫正常小鼠中LLC肺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和对小鼠生存期的影响。其中,图20中的A为对LLC肺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图20中的B为对小鼠生存期的影响。
图21为PB-020与MBZ(甲苯达唑)联用对人源结直肠癌细胞系HCT-116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其中,图21中的A为DMSO组处理后观察到的细胞形态;图21中的B为MBZ组处理后观察到的细胞形态;图21中的C为PB-020组处理后观察到的细胞形态;图21中的D为MBZ+PB-020组处理后观察到的细胞形态。
图22为DMSO组、MBZ组、PB-020组和MBZ+PB-020组对人源结直肠癌细胞系HCT-116细胞给药处理后的Western blot检测结果图,证明药物通过其药靶蛋白及相关通路蛋白发挥作用。图22中,A列代表DMSO组,B列代表MBZ组,C列代表PB-020组,D列代表MBZ+PB-020组。
图23为PB-020与MBZ(甲苯达唑)联用对人源结直肠癌细胞系LOVO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其中,图23中的A为DMSO组处理后观察到的细胞形态;图23中的B为MBZ组处理后观察到的细胞形态;图23中的C为PB-020组处理后观察到的细胞形态;图23中的D为MBZ+PB-020组处理后观察到的细胞形态。
图24为DMSO组、MBZ组、PB-020组和MBZ+PB-020组对人源结直肠癌细胞系LOVO细胞给药处理后的Western blot检测结果图,证明药物通过其药靶蛋白及相关通路蛋白发挥作用。图24中,A列代表DMSO组,B列代表MBZ组,C列代表PB-020组,D列代表MBZ+PB-020组。
图25为PB-020组对人源结直肠癌细胞系HT-29细胞处理后的细胞形态。
图26为甲苯达唑组对人源结直肠癌细胞系HT-29细胞处理后的细胞形态。
图27为PB-020+甲苯达唑组对人源结直肠癌细胞系HT-29细胞处理后的细胞形态。
图28为PB-020和甲苯达唑对人源结直肠癌细胞系HT-29细胞存活率的影响。其中,图28中的A为PB-020对人源结直肠癌细胞系HT-29细胞存活率的影响,图28中的B为甲苯达唑对人源结直肠癌细胞系HT-29细胞存活率的影响。
图29为式Ⅰ所示化合物的结构式。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以下介绍本发明所提供的部分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的小分子抑制剂及其制备、合成过程。
实施例1、相对-(5R,5aS,8aR,9R)-2,2-二氟-9-羟基-5-(3,4,5-三甲氧基苯基)-5,8,8a,9-四氢呋喃并[3',4':6,7]萘并[2,3-d][1,3]-二氧杂-6(5aH)-酮(化合物1,PB-001)
如图1所示,化合物1的合成过程包括:
步骤1)、4-乙烯基二氢呋喃-2(3H)-酮(中间体1.1)的合成:
在2-丁烯-1,4-二醇(206.4g,2.34mol,1.0eq)和原乙酸三乙酯(546.7g,3.4mol,1.4eq)的混合物中加入催化对苯二酚(54.00g,0.49mol,0.2eq),混合物加热至120℃。乙醇被持续蒸馏出来,直到无更多乙醇产生时,将反应温度升高至150℃,搅拌反应混合物48小时。通过真空蒸馏(70-75℃,2-3mmHg)收集得到中间体1.1,为无色油状物(170.0g,收率65%)。1HNMR(400MHz,CDCl3)δ(ppm)2.36(dd,J=17.4Hz,8.7Hz,1H),2.69(dd,J=17.7Hz,8.4Hz,1H),3.19-3.29(m,1H),4.01-4.14(m,1H),4.43-4.47(m,1H),5.17-5.23(m,2H),5.75-5.84(m,1H)。
步骤2)、相对-(3S,4R)-3-(羟基(3,4,5-三甲氧基苯基)甲基)-4-乙烯基二氢呋喃-2(3H)-酮(中间体1.2)的合成:
将中间体1.1(170.0g,1.52mol,1.0eq)和四氢呋喃(1500ml)混合,氮气保护,在-78℃下搅拌,滴加二异丙基氨基锂(2.0M,834ml,1.67mol,1.1eq),并搅拌反应混合物30分钟。在相同条件下,滴加3,4,5-三甲氧基苯甲醛(327.6g,1.67mol,1.1eq)与四氢呋喃(1500ml)的混合溶液,再搅拌3小时,然后逐渐加热到环境温度过夜。反应混合物冷却至-78℃,用饱和NH4Cl淬灭。由此产生的混合物用乙酸乙酯萃取,用饱和食盐水洗涤,无水硫酸钠干燥,硅胶柱层析(200-300硅胶,石油醚:乙酸乙酯=5/1-1/1)纯化得到中间体1.2(190.1g,收率41%),为浅黄色固体。1HNMR(400MHz,CDCl3)δ(ppm)2.75-2.80(m,1H),2.91-2.96(m,0.5H),3.26-3.31(m,0.5H),3.84(s,3H),3.89(s,6H),3.92(t,1H),4.30-4.40(m,1H),4.86-4.93(m,2H),6.59(s,1H),6.61(s,1H)。
步骤3)、相对-(3R,4R)-3-((R)-(2,2-二氟-6-羟基苯并[d][1,3]二氧杂-5-基)(3,4,5-三甲氧基苯基)甲基)-4-乙烯基二氢呋喃-2(3H)-酮(中间体1.3)的合成:
将中间体1.2(106.7g,0.41mol,1.0eq),5-酚羟基-2,2-二氟-1,3-苯并二噁唑(107.6g,0.61mol,1.5eq)和二氯甲烷(2000ml)混合搅拌,加入FeCl3(34.06g,0.20mol,0.5eq),反应混合物加热至40℃2-3小时,用饱和NaHCO3淬灭,水相进一步以二氯甲烷萃取。合并后的有机相用饱和食盐水洗涤,无水硫酸钠干燥,硅胶柱层析(200-300硅胶,石油醚:乙酸乙酯=5/1-1/1)纯化得到中间体1.3(153.4g,收率45%),为米色固体。1HNMR(400MHz,CDCl3)δ(ppm)3.02-3.06(m,1H),3.19-3.21(m,1H),3.83(s,6H),3.88(s,3H),4.04-4.07(m,1H),4.25-4.29(m,1H),4.73-4.75(d,J=4.8Hz,1H),5.14-5.22(m,2H),5.55(brs,1H),5.80-5.84(m,1H),6.51-6.59(m,2H),6.82-6.96(m,1H),7.29(s,1H)。
步骤4)、相对-6-((R)-((3R,4R)-2-氧代-4-乙烯基四氢呋喃-3-基)(3,4,5-三甲氧基苯基)甲基)-2,2-二氟苯并[d][1,3]二氧杂-5-基三氟甲磺酸酯(中间体1.4)的合成:
在持续搅拌的中间体1.3(120.0g,0.26mol,1.0eq)和二氯甲烷(1500ml)中加入三乙胺(52.62g,0.52mol,2.0eq),然后在10℃温度下滴加三氟甲磺酸酐(110.0g,0.39mol,1.5eq),混合物在相同温度下继续搅拌混匀30分钟。反应用饱和NaHCO3淬灭,水相进一步以二氯甲烷萃取。合并后的有机相依次用2NHCl和饱和食盐水洗涤,无水硫酸钠干燥,硅胶柱层析(200-300硅胶,石油醚:乙酸乙酯=6/1-3/1)纯化得到中间体1.4(120.0g,收率61%),为白色固体。1HNMR(400MHz,CDCl3)δ(ppm)2.97-3.06(m,1H),3.13-3.17(m,1H),3.84(s,6H),3.85(s,3H),4.03-4.08(m,1H),4.37-4.41(m,1H),4.64-4.66(d,J=8.3Hz,1H),5.08-5.20(dt,2H),5.71-5.80(m,1H),6.58(s,2H),7.04(s,1H),7.23(s,1H)。
步骤5)、相对-(5R,5aR,8aS)-2,2-二氟-9-亚甲基-5-(3,4,5-三甲氧基苯基)-5,8,8a,9-四氢呋喃[3',4':6,7]萘并[2,3-d][1,3]二氧杂-6(5aH)-酮(中间体1.5)的合成:
在持续搅拌的中间体1.4(120.0g,0.20mol,1.0eq)和乙腈(1500ml)混合物中加入三苯基膦(15.83g,60.0mmol,0.3eq),K2CO3(82.93g,0.60mol,3.0eq)和Pd(OAc)2(4.49g,20.0mmol,10mol%),加热至80℃20小时。过滤反应物,沉淀用二氯甲烷洗脱。合并后的有机相浓缩干燥,硅胶柱层析(200-300硅胶,石油醚:乙酸乙酯=5/1-1/1)纯化得到中间体1.5(76.13g,收率61%),为白色固体。1HNMR(400MHz,CDCl3)δ(ppm)3.31-3.34(dd,1H),3.65-3.68(t,1H),3.76(s,6H),3.84(s,3H),4.21-4.24(dd,1H),4.57-4.59(m,2H),5.21-5.22(d,1),5.57(s,1H),6.31(s,2H),6.95(s,1H),7.27(s,1H)。
步骤6)、相对-(5aR,8aR,9R)-2,2-二氟-9-(3,4,5-三甲氧基苯基)-5a,6,8a,9-四氢呋喃[3',4':6,7]萘并[2,3-d][1,3]二氧代-5,8-二酮(中间体1.6)的合成:
在持续搅拌的中间体1.5(79.04g,0.18mol,1.0eq),4-甲基吗啉-N-氧化物(168.7g,0.72mol,3.0eq)和二氯甲烷(1200ml)中加入OsO4(4.00g,15.7mmol,8mol%),混合物继续在环境温度下搅拌12小时。在反应物中分批加入固态NaIO4(77.00g,0.36mol,2.0eq),继续搅拌1小时。反应在冰浴中用饱和Na2S2O3(300ml)淬灭,水相进一步以二氯甲烷萃取。合并后的有机相用饱和食盐水洗涤,无水硫酸钠干燥,硅胶柱层析(200-300硅胶,石油醚:乙酸乙酯=5/1-1/1)纯化得到中间体1.6(48.80g,收率60%),为白色固体。1HNMR(400MHz,CDCl3)δ(ppm)3.37-3.42(m,2H),3.78(s,6H),3.82(s,3H),4.38-4.42(m,1H),4.79-4.80(d,J=2.8Hz,2H),6.22(s,2H),7.02(s,1H),7.80(s,1H)。
步骤7)、相对-(5R,5aS,8aR,9R)-2,2-二氟-9-羟基-5-(3,4,5-三甲氧基苯基)-5,8,8a,9-四氢呋喃并[3',4':6,7]萘并[2,3-d][1,3]-二氧杂-6(5aH)-酮(化合物1)的合成:
将中间体1.6(43.30g,98.9mmol,1.0eq)和乙醚(1500ml)混合,氮气保护,在-78℃下搅拌,滴加LiAl(OtBu)3(200ml,197mmol,2.0eq),然后逐渐加热到环境温度过夜。反应在冰浴中用2N HCl淬灭,水相进一步以二氯甲烷萃取。合并后的有机相用饱和食盐水洗涤,无水硫酸钠干燥。残余物用乙酸乙酯重结晶,得到化合物1(33.10g,收率74%),为白色固体。1HNMR(400MHz,CDCl3)δ(ppm)7.38(s,1H),6.53(s,1H),6.47(s,2H),4.67(d,J=0.9Hz,1H),4.55-4.43(m,2H),4.03(d,J=6.4Hz,1H),3.89(s,3H),3.85(s,6H),3.26(q,1H),2.96(d,J=6.9Hz,1H),2.66(m,1H)。
实施例2、相对-(5R,5aS,8aR,9R)-2,2-二氟-8-氧杂-9-(3,4,5-三甲氧基苯基)-5,5a,6,8,8a,9-六氢呋喃并[3',4':6,7]萘并[2,3-d][1,3]-二氧杂-5-基乙酸酯(化合物2,PB-002)
将化合物1(1.15g,2.55mmol,1.0eq)和二氯甲烷(30ml)持续搅拌混合,加入Et3N(770mg,7.6mmol,3.0eq)和DMAP(310mg,2.55mmol,1.0eq),然后在冰浴下加入AcCl(400mg,5.1mmol,2.0eq),混合物在环境温度下搅拌12小时。滴加LiAl(OtBu)3(200ml,197mmol,2.0eq),然后逐渐加热到环境温度过夜。反应用饱和NH4Cl淬灭,水相进一步以二氯甲烷萃取。合并后的有机相用饱和食盐水洗涤,无水硫酸钠干燥。残余物用石油醚/乙酸乙酯重结晶,得到化合物2(810mg,收率65%),为白色固体。1HNMR(400MHz,CDCl3)δ(ppm)7.02(s,1H),6.76(s,1H),6.41(s,2H),5.81(d,J=6.3Hz,1H),4.48-4.34(m,3H),3.87(s,3H),3.84(s,6H),3.32(d,1H),3.01(m,1H),2.12(s,3H)。
实施例3、相对-(5R,5aS,8aR,9R)-2,2,9-三氟-5-(3,4,5-三甲氧基苯基)-5,8,8a,9-四氢呋喃并[3',4':6,7]萘并[2,3-d][1,3]-二氧杂-6(5aH)-酮(化合物3,PB-006)
将化合物1(700mg,1.60mmol,1.0eq)和二氯甲烷(20ml)持续搅拌混合,滴加入二乙胺基三氟化硫(520mg,3.20mmol,2.0eq),混合物在环境温度下搅拌12小时。反应用饱和NaHCO3淬灭,继续搅拌30分钟。分离出有机相后,水相进一步以二氯甲烷萃取。合并后的有机相用饱和食盐水洗涤,无水硫酸钠干燥。残余物用硅胶柱层析(200-300硅胶,二氯甲烷:甲醇=100/1-50/1)纯化,得到化合物3(130mg,收率18%),为白色固体。1HNMR(400MHz,CDCl3)δ(ppm)7.27(s,1H),6.66(s,1H),6.44(s,2H),5.49-5.34(d,J=50.8Hz,1H),4.60-4.47(m,2H),4.20(d,J=5.0Hz,1H),3.88(s,3H),3.84(s,6H),3.28(m,1H),3.01(m,1H)。
实施例4、相对-(5R,5aS,8aR,9R)-2,2-二氟-9-甲氧基-5-(3,4,5-三甲氧基苯基)-5,8,8a,9-四氢呋喃并[3',4':6,7]萘并[2,3-d][1,3]-二氧杂-6(5aH)-酮(化合物4,PB-007)
将化合物1(600mg,1.33mmol,1.0eq)和二氯甲烷(15ml)持续搅拌混合,加入三甲基氧鎓四氟硼酸盐(246mg,1.66mmol,1.2eq),混合物在环境温度下搅拌20小时。反应用饱和NaHCO3淬灭,继续搅拌30分钟。分离出有机相后,水相进一步以二氯甲烷萃取。合并后的有机相用饱和食盐水洗涤,无水硫酸钠干燥。残余物用硅胶柱层析(200-300硅胶,二氯甲烷:甲醇=100/1-50/1)纯化,得到化合物4(65mg,收率11%),为白色固体。1HNMR(400MHz,CDCl3)δ(ppm)7.16(s,1H),6.74(s,1H),6.41(s,2H),4.45-4.36(m,3H),4.34(d,J=4.3Hz,1H),3.88(s,3H),3.83(s,6H),3.42(d,1H),3.31(s,3H),3.14(m,1H)。
实施例5、相对-(5R,5aS,8aR,9R)-2,2-二氟-9-羟基-5-(3,4,5-三甲氧基苯基)-5,8,8a,9-四氢呋喃并[3',4':6,7]萘并[2,3-d][1,3]-二氧杂-6(5aH)-酮-9-氘代(化合物5,PB-009)
将中间体1.6(400mg,0.89mmol,1.0eq)和甲醇(10ml)持续搅拌混合,分批加入NaBD4(37.5mg,0.89mmol,1.0eq),混合物搅拌4小时。反应用水淬灭,浓缩干燥。残余物用水稀释,用乙酸乙酯萃取。合并后的有机相用饱和食盐水洗涤,无水硫酸钠干燥。残余物用石油醚/乙酸乙酯重结晶,得到化合物5(140mg,收率35%),为白色固体。1HNMR(400MHz,CDCl3)δ(ppm)7.38(s,1H),6.57(s,1H),6.47(s,2H),4.66(d,J=9.8Hz,1H),4.47(m,1H),4.06(d,J=6.2Hz,1H),3.89(s,3H),3.87(s,6H),3.27(d,1H),2.68(m,1H),2.44(s,1H)。
实施例6、(5R,5aS,8aR,9R)-2,2-二氟-9-羟基-5-(3,4,5-三甲氧基苯基)-5,8,8a,9-四氢呋喃并[3',4':6,7]萘并[2,3-d][1,3]-二氧杂-6(5aH)-酮(化合物6,PB-004)
化合物6是运用手性柱层析法从化合物1中手性分离得到的。手性柱层析的主要参数如下:仪器:waters SFC200;层析柱:Daicel Chiralcel AD,250×50mm I.D.,10μm;流动相:A为CO2,B为异丙醇;梯度:B 20%;流速:150mL/min;反压:100bar;柱温:38℃;波长:220nm;循环时间:6.5min;样品分离:化合物溶解于~600ml甲醇中;进样体积:每次3ml。1HNMR(400MHz,CDCl3)δ(ppm)7.38(s,1H),6.53(s,1H),6.47(s,2H),4.67(d,J=0.9Hz,1H),4.55-4.43(m,2H),4.03(d,J=6.4Hz,1H),3.89(s,3H),3.85(s,6H),3.26(q,1H),2.96(d,J=6.9Hz,1H),2.66(m,1H);e.e.=98.56%;[α]=11.94°(MeOH,c=0.88g/100ml)。
实施例7、(5R,5aS,8aR,9R)-2,2-二氟-9-羟基-5-(3,4,5-三甲氧基苯基)-5,8,8a,9-四氢呋喃并[3',4':6,7]萘并[2,3-d][1,3]-二氧杂-6(5aH)-酮-9-氘代(化合物7,PB-016)
/>
化合物7是运用手性柱层析法从化合物5中手性分离得到的。手性柱层析的主要参数如下:仪器:waters SFC200;层析柱:Daicel Chiralcel AD,250×50mm I.D.,10μm;流动相:A为CO2,B为异丙醇;梯度:B 20%;流速:150mL/min;反压:100bar;柱温:38℃;波长:220nm;循环时间:6.5min;样品分离:化合物溶解于~600ml甲醇中;进样体积:每次3ml。1HNMR(400MHz,CDCl3)δ(ppm)7.38(s,1H),6.57(s,1H),6.47(s,2H),4.66(d,J=9.8Hz,1H),4.47(m,1H),4.06(d,J=6.2Hz,1H),3.89(s,3H),3.87(s,6H),3.27(d,1H),2.68(m,1H),2.44(s,1H)。
实施例8、相对-(5R,5aS,8aR,9R)-2,2-甲基-9-羟基-5-(3,4,5-三甲氧基-苯基)-5,8,8a,9-四氢呋喃并[3',4':6,7]萘并[2,3-d][1,3]-二氧杂-6(5aH)-酮(化合物8)
化合物8以5-酚羟基-2,2-甲基-1,3-苯并二噁唑作为起始材料,以实施例1中化合物1合成相类似的途径合成得到。1HNMR(400MHz,CDCl3)δ(ppm)6.95(s,1H),6.48(s,2H),6.30(s,1H),4.43-4.53(m,3H),4.12(d,J=5.2Hz,1H),3.87(s,3H),3.84(s,6H),3.25(dd,J=5.2Hz,9.3Hz,1H),2.74-2.80(m,1H),2.18(brs,1H),1.68(s,3H),1.65(s,3H)。
实施例9、相对-(5R,5aS,8aR,9R)-2,2-二氟-9-羟基-5-(3,4,5-三甲氧基-苯基)-5,8,8a,9-四氢呋喃并[3',4':6,7]萘并[2,3-d][1,3]-二氧杂-6(5aH)-酮-5,9-二氘代(化合物9)
化合物9以3,4,5-三甲氧基苯甲醛-d-甲酰作为起始材料,以实施例5中化合物5合成相类似的途径合成得到。1HNMR(400MHz,CDCl3)δ(ppm)7.38(s,1H),6.56(s,1H),6.47(s,2H),4.65(d,J=9.8Hz,1H),4.47(dd,J=6.1Hz,9.7Hz,1H),3.90(s,3H),3.86(s,6H),3.26(d,J=9.4Hz,1H),2.66-2.70(m,1H),2.52(brs,1H)。
实施例10、相对-(5R,5aS,8aR,9R)-2,2-二氟-9-羟基-5-(3,4,5-三(氘代甲氧基-d3)苯基)-5,8,8a,9-四氢呋喃并[3',4':6,7]萘并[2,3-d][1,3]-二氧杂-6(5aH)-酮-9-氘代(化合物10,PB-019)
化合物10以3,4,5-三甲氧基苯甲醛-d9作为起始材料,以实施例5中化合物5合成相类似的途径合成得到。1HNMR(400MHz,CDCl3)δ(ppm)7.38(s,1H),6.55(s,1H),6.46(s,2H),4.64(dd,J=1.2Hz,9.8Hz,1H),4.45(dd,J=6.0Hz,9.8Hz,1H),4.04(d,J=6.3Hz,1H),3.26(dd,J=6.4Hz,9.3Hz,1H),2.78(s,1H),2.66(dd,J=6.0Hz,8.5Hz,1H)。
实施例11、(5R,5aS,8aR,9R)-2,2-二氟-9-羟基-5-(3,4,5-三(氘代甲氧基-d3)苯基)-5,8,8a,9-四氢呋喃并[3',4':6,7]萘并[2,3-d][1,3]-二氧杂-6(5aH)-酮-9-氘代(化合物11,PB-020)
化合物11是运用手性柱层析法从化合物10中手性分离得到的。手性柱层析的主要参数如下:仪器:waters SFC200;层析柱:Daicel Chiralcel AD,250×50mm I.D.,10μm;流动相:A为CO2,B为异丙醇;梯度:B 20%;流速:150mL/min;反压:100bar;柱温:38℃;波长:220nm;循环时间:6.5min;样品分离:化合物溶解于~600ml甲醇中;进样体积:每次3ml。1HNMR(400MHz,CDCl3)δ(ppm)7.38(s,1H),6.55(s,1H),6.46(s,2H),4.64(dd,J=1.2Hz,9.8Hz,1H),4.45(dd,J=6.0Hz,9.8Hz,1H),4.04(d,J=6.3Hz,1H),3.26(dd,J=6.4Hz,9.3Hz,1H),2.78(s,1H),2.66(dd,J=6.0Hz,8.5Hz,1H)。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的小分子抑制剂的生物活性检测
一、化合物筛选试验
(1)细胞实验
共三组受试化合物:
第一组:PB-001(化合物1)、PB-004(化合物6)、PB-005。
第二组:PB-009(化合物5)、PB-015、PB-016(化合物7)。
第三组:PB-019(化合物10)、PB-020(化合物11)、PB-021。
如图2所示,PB-001手性拆分为PB-004、PB-005。
如图3所示,PB-009手性拆分为PB-015、PB-016。
如图4所示,PB-019手性拆分为PB-020、PB-021。
1.试验步骤
1)细胞来源:人脑星形胶质母细胞瘤/胶质瘤细胞U-87MG(简称U87)购自中国科学院细胞库(上海),货号TCHu138。
2)细胞培养和传代:上述细胞均贴壁培养于含完全培养基[含DMEM高糖基础培养液(#SH30243.01B,HyClone)加入终浓度为10% FBS(#1101-500,上海普飞)和Penicillin-Streptomycin双抗(#SV30010,HyClone)]的6cm培养皿(#430166,Corning)或T75培养瓶(#3276,Corning)中,培养皿(瓶)置于37℃,5% CO2,饱和湿度的细胞培养箱(#3111,ThermoFisher Scientific)中培养。传代时,先吸走培养基,用PBS磷酸缓冲盐溶液(#GNM-10944,杭州吉诺)洗涤2次,然后加入适量0.25%胰酶-0.02% EDTA(#25200-072,Gibco),摇晃培养皿(瓶)使之均匀覆盖细胞,置于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待大多数细胞回缩变圆,轻摇即脱落时,迅速加入两倍胰酶体积的完全培养基终止,并轻轻将细胞吹打成单细胞。将细胞悬液移到合适大小的离心管内,800rpm离心5min。弃上清,用新鲜的完全培养重悬细胞团块,重新吹打成单细胞,以1:3-1:6的比率传代接种至新的培养皿(瓶)并补足完全培养基。置于37℃,5% CO2的细胞培养箱中培养。
3)细胞加药处理:将上述每种细胞消化、计数,均按5000细胞/200μl培养液的密度接种至96孔细胞培养板(#3988,Corning)的每个孔中,置于37℃,5%CO2的细胞培养箱中培养24h使细胞充分贴壁。然后分别将含梯度稀释后的各种待测化合物(每种化合物每个浓度设置3个重复孔)以及DMSO(#D5879,Sigma-Aldrich)溶剂对照的完全培养液替换掉原来的培养液,继续培养72h。
4)药效学测定和统计:先用倒置相差显微镜(X71,Olympus)对上述化合物处理后的细胞进行形态观察和拍照记录。然后分别将含CCK-8检测试剂(#E606335,上海生工)的无酚红培养液替换掉原来的培养液,培养箱中继续培养2h。然后在多功能酶标仪(168-1130,Bio-Rad)上测量OD450nm吸光值(OD值)。受试化合物处理细胞后,细胞存活率(cellsurvival rate)或细胞增殖率(cell growth rate)的计算公式为:存活率=加药组OD值/对照组OD值×100%;化合物对细胞增殖的抑制率(growth inhibition rate)计算公式为:抑制率=(对照组OD值-加药组OD值)/对照组OD值×100%。进一步根据抑制率数值在SPSS中计算出各化合物的IC50。每个数据点为三个重复样品的平均值。
2.试验结果
图5为PB-001及其手性分离化合物(PB-004、PB-005)按不同浓度处理细胞后的细胞形态。图6为PB-001及其手性分离化合物(PB-004、PB-005)的体外药效学检测结果。PB-001的IC50=2.6μM,PB-004的IC50=0.98μM,PB-005的IC50大于200μM,由以上三种化合物处理后的细胞形态、细胞存活率和IC50结果可以确定,PB-004为PB-001中发挥抗胶质瘤药效的对映体。
图7为PB-009及其手性分离化合物(PB-015、PB-016)按不同浓度处理细胞后的细胞形态。图8为PB-009及其手性分离化合物(PB-015、PB-016)的体外药效学检测结果。PB-009的IC50=2.728μM,PB-016的IC50=1.342μM,PB-015的IC50大于200μM,由以上三种化合物处理后的细胞形态、细胞存活率和IC50结果可以确定,PB-016为PB-009中发挥抗胶质瘤药效的对映体。
图9是PB-019及其手性分离化合物(PB-020和PB-021)按不同浓度处理细胞后的细胞形态。图10是PB-019及其手性分离化合物(PB-020、PB-021)的体外药效学检测结果。PB-019的IC50=2.54μM,PB-020的IC50=1.32μM,PB-021的IC50大于200μM,由以上三种化合物处理后的细胞形态、细胞存活率和IC50结果可以确定,PB-020为PB-019中发挥抗胶质瘤药效的对映体。
综上所述,PB-004(化合物6)、PB-016(化合物7)、PB-020(化合物11)为发挥抗胶质瘤药效的对映体,具有活性。PB-004在体外抑制U87细胞的IC95为2μM,PB-016在体外抑制U87细胞的IC95为3μM,PB-019在体外抑制U87细胞的IC95为4μM。
(2)动物实验
受试化合物:PB-018(化合物9)、PB-019(化合物10)
1.试验步骤
1)实验动物来源:SPF级雄性BALB/c品系裸鼠订购自上海斯莱克实验动物有限责任公司,小鼠周龄为7周。
2)实验动物给药处理:将受试化合物溶解在DMSO(#D5879,Sigma-Aldrich)中,配制成50mg/ml母液。用PBS稀释受试化合物母液,受试化合物最终溶于10%(v/v)DMSO+90%(v/v)PBS,以50mg/kg剂量对小鼠进行灌胃。每种受试化合物设置3只小鼠(不含胶质瘤细胞)的重复实验。给药前禁食过夜。
3)检测样品制备:小鼠分别给药1,3,6,12或24小时后,按250μl/20g体重的剂量腹腔注射4%水合氯醛水溶液,麻醉小鼠,颈动脉取血300μl至肝素管,混匀后,4000rpm 5分钟离心,取上清200μl,加入600μl乙腈,混匀超声20分钟,12000rpm离心10分钟,上清4℃静置过夜,然后12000rpm离心10分钟,取上清作为“血浆检测样品”;取0.3-0.5g左右全脑,用预冷的PBS迅速漂洗3次,加1ml乙腈匀浆(PRIMA手持式匀浆机PB100,35000rpm,1分钟),超声20分钟,12000rpm离心10分钟,上清4℃静置过夜,12000rpm离心10分钟,取上清作为“脑组织检测样品”。
4)HPLC检测:取上述“血浆检测样品”和“脑组织检测样品”,设置各受试化合物的标准品对照、HPLC流动相空白对照等,用高效液相色谱仪(Hitachi Chromaster-5430检测器,Hitachi Chromaster-5310柱温箱,Hitachi Chromaster-5210自动进样器,HitachiChromaster-5110泵)分析样品中受试化合物的含量。
2.试验结果
图11是PB-018和PB-019对雄性裸鼠进行灌胃后在脑组织内和血浆内的化合物浓度的测试结果图。如图11所示PB-019在脑组织内和血浆内的药物峰值浓度远高于PB-018,提示PB-019在小鼠体内的药效远高于PB-018。PB-019在脑组织内的半衰期大于6小时,给药12小时后,在脑组织内的浓度仍大于1μM。与PB-018相比,PB-019在小鼠体内代谢更慢。
以下进一步的生物活性检测将主要对比PB-020和苦鬼臼毒素(PPP)对体外培养的肿瘤细胞的药效,及其在小鼠体内的血脑屏障通透性、代谢动力学、抗肿瘤药效和安全性等指标。
PB-004(化合物6)和PB-016(化合物7)为PB-020(化合物11)重要的结构类似物,部分试验中同时以化合物6和化合物7作为对照。其中,化合物6仅完成氟原子的取代,化合物7仅完成氟原子的取代和一处氘原子的取代,而化合物11完成了氟原子的取代和多处氘原子的取代。化合物11、化合物6和化合物7均为手性分子,其相应的手性对映体无生物学活性。
二、化合物体外药效学试验
受试化合物:苦鬼臼毒素(PPP)、PB-020、PB-004和PB-016。
1.试验步骤
1)细胞来源:人脑星形胶质母细胞瘤/胶质瘤细胞U-87MG(简称U87)购自中国科学院细胞库(上海),货号TCHu138;人胶质瘤细胞DBTRG-05MG(简称DBTRG)来自美国组织培养库ATCC,货号CRL-2020;人胶质瘤细胞KNS-81来自AcceGen Biotech,货号ABC-TC0535。
2)细胞培养和传代:与上述“化合物筛选试验”的细胞实验中细胞培养和传代方法相同。
3)细胞加药处理:与上述“化合物筛选试验”的细胞实验中细胞加药处理方法相同。
4)药效学测定和统计:与上述“化合物筛选试验”的细胞实验中药效学测定和统计方法相同。化合物对每种肿瘤细胞的IC50值数据为一次实验中三个复孔的平均值±标准差。
2.试验结果
表1不同受试化合物对多种胶质瘤细胞系的增殖抑制作用比较
根据表1的结果可知,苦鬼臼毒素(PPP)、PB-020、PB-004和PB-016即所有受试化合物对于体外贴壁培养的人脑星形胶质母细胞瘤/胶质瘤细胞U-87MG、人胶质瘤细胞DBTRG-05MG、人胶质瘤细胞KNS-81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对以上化合物对三种人源胶质瘤细胞的IC50均值再取平均值进行比较,PPP为0.56μM、PB-004为1.60μM、PB-016为1.25μM、PB-020为1.13μM。与PB-004和PB-016相比,PB-020对三种人源胶质瘤细胞在整体上具有更好的抑制作用。PB-020与苦鬼臼毒素(PPP)对体外贴壁培养的人源胶质瘤细胞的抑制作用最为相近,其次是PB-016,最后是PB-004。
三、化合物作用机制验证
受试化合物:PB-020、PB-016
1.试验步骤:
1)细胞来源:人脑星形胶质母细胞瘤/胶质瘤细胞U-87MG(简称U87)购自中国科学院细胞库(上海),货号TCHu138。
2)肿瘤微球培养:U87细胞贴壁培养于含完全培养基[含DMEM高糖基础培养液(#SH30243.01B,HyClone)加入终浓度为10% FBS(#1101-500,上海普飞)和Penicillin-Streptomycin双抗(#SV30010,HyClone)]的6cm培养皿(#430166,Corning)或T75培养瓶(#3276,Corning)中,培养皿(瓶)置于37℃,5% CO2,饱和湿度的细胞培养箱(#3111,ThermoFisher Scientific)中培养。将呈对数生长状态的U-87MG细胞用胰蛋白酶消化、收集,用无血清DMEM重悬。用细胞计数仪台盼蓝染色法计数(活细胞比例在90%以上),将105个细胞接种于6cm培养皿中,5ml无血清干细胞培养液(EGF 20ng/ml;bFGF 20ng/ml;LIF 10ng/ml;B27 1:50;PS 1:100)置于37℃,5% CO2,饱和湿度的细胞培养箱培养。每3天补加1ml新鲜的无血清干细胞培养液,一般培养3-5天可观察到典型的肿瘤微球的形成。
3)细胞加药处理:待上述U-87MG肿瘤微球形成后,分别将含梯度稀释后浓度分别为1μM、2μM的化合物11(PB-020)和化合物7(PB-016)以及DMSO溶剂对照的新鲜培养液替换掉原来的培养液,继续培养1-3天。
4)检测样品制备:收集上述化合物处理1-3天后的U-87MG肿瘤微球悬浮液,离心后吸去上清培养液,用冰浴预冷的PBS洗2次,吸干液体。加入200μl细胞裂解液(#P0013,碧云天),剧烈震荡30s,冰上静置5min,重复3次。细胞裂解样品13000rpm,4℃离心6min,取上清与4×Laemmli上样缓冲液(#161-0747,Bio-Rad)3:1体积混合成为细胞裂解液蛋白样品,100℃金属浴变性6min,样品用于下列Western blot检测。
5)IGF-1R信号通路生物标志物检测:将4-15%预制梯度胶(456-8084,Bio-Rad)安装到电泳槽中,加入足量1×SDS-PAGE电泳缓冲液。使用20μl的移液枪加入20μl上述细胞裂解液蛋白样品。将电泳槽盖子盖上,并接通电源,先以80V电压电泳约30min,待样品中溴酚蓝在浓缩胶与分离胶分界线压成一条细线时将电压调至120V,根据目标蛋白以及内参蛋白条带的大小调整电泳持续时间。将预冷1×转膜缓冲液倒入合适大小的容器中,按照说明书组装好泡沫垫-滤纸-胶-PVDF膜-滤纸-泡沫垫的“三明治”结构,装入电泳槽中。加入冰块且整个电泳槽冰浴,连通电源进行转膜,250mA,2h。将PVDF膜(IPVH00010,Millipore)放入由1×TBST配制的5%脱脂奶粉中室温封闭1h。然后依次进行不同一抗(anti-pIGF1R-Y1135/Y1136,#3024S,CST;anti-pAKT-T308,#13038,CST;anti-pAKT-S473,#4060,CST;anti-pIRS1-S302,#2384,CST;anti-GAPDH[HRP],#A00191-40,GenScript)和二抗(anti-MouseIgG HRP-linked antibody,#7076,CST;anti-Rabbit IgG HRP-linked antibody,#7074,CST)的孵育(分别室温孵育1h)与洗膜(1×TBST洗膜3次,每次5min)。最后,将PVDF膜放至塑料膜中间,加入ECL膜上反应3min,盖上另一层塑料膜,在全自动化学发光/荧光图像分析系统(5200-Multi,天能)中曝光。
2.试验结果
图12是PB-020和PB-016对U87细胞IGF-1R信号通路生物标志物的作用。用于验证受试化合物对U87肿瘤细胞具有抑制作用的作用机制。如图12所示,PB-020和PB-016对U87肿瘤微球中一系列IGF-1R信号通路生物标志物均有剂量依赖型的抑制作用。提示其药靶为IGF-1R,并且均通过抑制IGF-1R下游效应分子而高效抑制U87细胞增殖。同时,值得注意的是,PB-020还能显著降低其靶蛋白IGF-1R的蛋白量(total IGF-1R),而PB-016的这一效果不明显,可能是由其促进IGF-1R内吞与降解而导致。
四、化合物透过血脑屏障试验(生物标志物检测)
受试化合物:苦鬼臼毒素(PPP)、PB-020和PB-016
1.试验步骤
1)实验动物来源:SPF级雄性BALB/c品系裸鼠订购自上海斯莱克实验动物有限责任公司,小鼠周龄为6至8周。
2)实验动物给药处理:将受试化合物溶解在DMSO(#D5879,Sigma-Aldrich)中,配制成50mg/ml母液。用PBS稀释受试化合物母液,以100mg/kg剂量对小鼠进行灌胃,每种受试化合物设置3只小鼠(不含胶质瘤细胞)的实验重复。给药前禁食过夜。
3)检测样品制备:给药3小时后,颈椎脱臼法处死小鼠,取其右脑,加入800μl预冷的细胞裂解液(#P0013,碧云天,新鲜添加入蛋白酶和磷酸酶抑制剂#78444,Thermo FisherScientific),冰浴上充分匀浆,12000rpm离心10分钟后,取上清。用BCA法测定样品的蛋白浓度,加入相应量的4×Laemmli上样缓冲液(#161-0747,Bio-Rad),以3:1体积混合成为脑组织裂解液蛋白样品,100℃金属浴变性8min,12000rpm离心2分钟,取上清进行下列Western blot检测。
4)IGF-1R信号通路生物标志物检测:与上述“化合物作用机制验证”中的IGF-1R信号通路生物标志物检测方法相同。
2.试验结果
图13是苦鬼臼毒素(PPP)、PB-016和PB-020对小鼠血脑屏障通透性的检测结果。如图13所示,小鼠口服(灌胃)PB-020和PB-016后,3小时内就下调了脑组织中的磷酸化IGF-1R/AKT等IGF-1R信号通路中关键的生物标志物,提示两者均能透过小鼠血脑屏障。而PPP未能有效下调IGF-1R信号通路中关键的生物标志物,提示其不能有效透过小鼠血脑屏障。
五、化合物药代动力学
(1)剂型选择
受试化合物:PB-004、PB-016
1.试验步骤
1)实验动物来源:SPF级雄性或雌性BALB/c品系裸鼠订购自上海斯莱克实验动物有限责任公司,小鼠周龄为7周。
2)实验动物给药处理:将受试化合物溶解在DMSO(#D5879,Sigma-Aldrich)中,配制成50mg/ml母液。
DMSO组:用PBS稀释受试化合物母液,受试化合物最终溶于10%(v/v)DMSO+90%(v/v)PBS,以50mg/kg剂量对雌性小鼠进行灌胃。制剂配方:受试化合物溶于40μl DMSO+360μl PBS→400μl混合物。
玉米油组:用玉米油(corn oil)稀释受试化合物母液,受试化合物最终溶于20%(v/v)DMSO+80%(v/v)玉米油,以50mg/kg剂量对雄性小鼠进行灌胃。制剂配方:受试化合物溶于80μl DMSO+320μl玉米油→400μl混合物。
3)检测样品制备:与上述“化合物筛选试验”中的检测样品制备方法相同。
4)HPLC检测:与上述“化合物筛选试验”中的HPLC检测方法相同。
2.试验结果
图14是PB-016对裸鼠进行灌胃后在脑组织内和血浆内的化合物浓度的测试结果图。如图14所示,玉米油组的PB-016在脑组织内和血浆内的半衰期远大于PB-016的DMSO组,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玉米油组的PB-016给药三小时后在脑组织内和血浆内均持续维持在较高浓度,提示玉米油作为药物制剂中的辅料可以有效延长PB-016在小鼠脑组织内和血浆内的半衰期。其中,特别是玉米油组的PB-016给药24小时后在脑组织内的浓度还大于3μM,而其在小鼠血浆中的浓度可保持在20μM以上。DMSO组的PB-016在脑组织内的半衰期在3小时左右,而玉米油组的PB-016在脑组织内的半衰期超过12小时。
图15是PB-004对裸鼠进行灌胃后在脑组织内和血浆内的化合物浓度的测试结果图。图15中的A和图15中的B分别是PB-004的DMSO组在小鼠脑组织内和血浆内的化合物浓度的测试结果图。图15中的C和图15中的D分别是PB-004的玉米油组在小鼠脑组织内和血浆内的化合物浓度的测试结果图。可见,玉米油组的PB-004在脑组织内和血浆内的半衰期远大于DMSO组的PB-004,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玉米油组的PB-004给药三小时后在脑组织内和血浆内均持续维持在较高浓度,提示玉米油作为药物制剂中的辅料可以有效延长PB-004在小鼠脑组织内和血浆内的半衰期。其中,特别是玉米油组的PB-004在脑组织内的浓度在给药12-24小时之间还出现了上升,给药24小时后在脑组织内的浓度还大于2μM,而其在小鼠血浆中的化合物浓度可保持在20μM以上。DMSO组的PB-004在脑组织内的半衰期不到3小时,而玉米油组的PB-004在脑组织内的半衰期超过12小时。
这一结果是出乎意料的,虽然实现显著延长小鼠脑组织内和血浆内的机制没有完全清楚而有待进一步研究(可能类似于缓释系统),但可以提示采用玉米油作为药物制剂的辅料或辅料之一时,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和优势,大大延长了化合物的半衰期,能显著延缓药物在小鼠体内的代谢,解决了化合物在体内快速代谢的问题。特别是可以有效延长由PB-016和PB-004这一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的小分子抑制剂制备得到的药物在脑组织内的半衰期,预期对原发肿瘤向脑部转移后形成的肿瘤能够产生非常有益的治疗和/或预防效果。
(2)药代动力学测定
受试化合物:苦鬼臼毒素(PPP)、PB-016和PB-020
1.试验步骤
1)实验动物来源:SPF级雄性或雌性BALB/c品系裸鼠订购自上海斯莱克实验动物有限责任公司,小鼠周龄为7周。
2)实验动物给药处理:将受试化合物溶解在DMSO(#D5879,Sigma-Aldrich)中,配制成50mg/ml母液。用玉米油(corn oil)稀释受试化合物母液,受试化合物最终溶于10%(v/v)DMSO+90%(v/v)玉米油,以50mg/kg剂量对雄性小鼠进行灌胃。制剂配方:受试化合物溶于40μl DMSO+360μl玉米油→400μl混合物。
3)检测样品制备:与上述“化合物筛选试验”中的检测样品制备方法相同。
4)HPLC检测:与上述“化合物筛选试验”中的HPLC检测方法相同。
2.试验结果
图16为苦鬼臼毒素(PPP)、PB-016和PB-020对裸鼠进行灌胃后在血浆和脑组织内的化合物浓度的测试结果图。其中,图16中的A、图16中的B、图16中的C分别为三种化合物在小鼠血浆内化合物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折线图;图16中的D、图16中的E、图16中的F分别为三种化合物在小鼠脑组织内化合物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折线图。
如图16所示,PPP在血浆中的峰值浓度很低,原因可能是PPP在血浆中代谢很快;且PPP在脑组织中几乎不存在,出现这种情况一方面可能是PPP在小鼠体内代谢较快,能够透过血脑屏障前几乎已被代谢掉,另一方面也可能是PPP透过血脑屏障的能力较弱所导致的。与苦鬼臼毒素(PPP)相比,PB-020和PB-016在血浆和脑组织内的峰值浓度都高得多,在脑组织内,PPP的浓度几乎为零,PB-020和PB-016的浓度均远高于PPP。
PB-020在血浆和脑组织内的峰值浓度又都显著高于PB-016,在血浆和脑组织内,PB-016在给药后1小时达到峰值浓度,而PB-020在给药后3小时达到峰值浓度。药代动力学测定结果提示PB-020在血浆和脑组织内的代谢均比PB-016更慢,因而也更稳定。
综上,PB-020和PB-016的作用靶标(IGF-1R)相同,且对于体外贴壁培养的胶质瘤细胞,PB-020和PB-016具有相近的药效。而对于体外培养的胶质瘤细胞肿瘤微球(肿瘤微球富含肿瘤干细胞,比贴壁培养的细胞更能模拟三维结构的肿瘤组织),PB-020除了和PB-016一样能抑制IGF-1R下游信号通路外,还能降低肿瘤微球细胞中的IGF-1R蛋白量,因此,尽管具体分子机制尚不明确,PB-020还兼具类似PROTAC(proteolysis-targeting chimeras)的作用。药代动力学结果提示PB-020在血浆和脑组织中的代谢都比PB-016更慢,因而也更稳定。PB-020在脑组织中能较长时间维持一定浓度对于治疗胶质瘤具有重要意义,在治疗胶质瘤时,PB-020比PB-016更有优势。
六、化合物短期安全性评价
受试化合物:PB-020
1.试验步骤
1)实验动物来源:SPF级雄性BALB/c品系裸鼠订购自上海斯莱克实验动物有限责任公司,小鼠周龄为6至8周。
2)实验动物给药处理:将受试化合物溶解在DMSO(#D5879,Sigma-Aldrich)中,配制成50mg/ml母液。用PBS稀释受试化合物母液,受试化合物最终溶于10%(v/v)DMSO+90%(v/v)PBS,以50,100,200,400mg/kg四个剂量对小鼠进行灌胃。每天给药1次,分别于第2,4,6,8天称量体重,并观察形态和行为。DMSO作为对照组。
2.试验结果
图17为PB-020按不同剂量给药后小鼠的体重变化图,是采用PB-020对小鼠进行短期毒性试验的结果。如图17所示,灌胃给药后8天内,所有剂量组小鼠均未见体重减轻和明显的形态与行为异常,提示PB-020具有较好的安全性。下述小鼠体内药效学试验均采用50mg/kg较低剂量的PB-020进行。
七、化合物体内药效学试验
PB-020对接种于裸鼠的人源乳腺癌细胞向脑部转移的抑制作用
受试化合物:PB-020
1.试验步骤
1)细胞来源:MDA-MB-231-Luc细胞,购自上海雅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货号为YS3852C。
2)实验动物来源:SPF级雌性BALB/c品系裸鼠订购自上海斯莱克实验动物有限责任公司,小鼠周龄为5周。
3)建模及分组:MDA-MB-231-Luc细胞复苏,扩大培养。待细胞数量满足实验要求后,消化收集细胞,将细胞混入PBS中,制成单细胞悬液,调整细胞密度为2×106/ml,用于实验。5周龄雌性Balb/c裸鼠24只,适应性饲养5-7天,开始实验。阿佛丁麻醉小鼠,左心室注射细胞。细胞接种量为100μl/只。接种后腹腔注射D-Luciferin,IVIS检测接种效果,选择20只用于实验。待小鼠苏醒后,返回IVC系统继续饲养。接种后第14天进行活体成像,根据成像效果,将小鼠随机分为2组,每组8只小鼠用于给药实验。
4)实验动物给药处理:
Vehicle组:以100μl 10% DMSO+90%玉米油对第一组的小鼠进行灌胃,每天1次,连续给药30天。
PB-020组:PB-020溶解于10% DMSO+90%玉米油,以50mg/kg剂量、总体积100μl对第二组的小鼠进行灌胃,每天1次,连续给药30天。
5)药效评价:小鼠开始给药后,第0,5,16,24,30天进行活体成像,测定小鼠脑部所接种MDA-MB-231-Luc细胞的荧光强度,以此来判断MDA-MB-231-Luc细胞向小鼠脑部的转移/增殖情况和PB-020对其转移/增殖的抑制程度;每天称量记录小鼠体重,一天内小鼠体重下降超过10%时暂停给药;每天观察记录小鼠的形态与行为特征。
2.试验结果
图18为PB-020对接种于裸鼠的MDA-MB-231-Luc乳腺癌细胞脑转移的抑制作用的测定结果。如图18所示,PB-020给药后,转移至小鼠脑部的MDA-MB-231-Luc细胞增殖相对缓慢,给药后24天才进入快速增殖期。在给药后24天到30天的快速增殖期内,PB-020较为显著地抑制了MDA-MB-231-Luc细胞增殖。由于采用的转移模型致死率很低,无法制作生存曲线。
八、药物联用的体内药效学试验及短期安全性评价
(1)PB-020与替莫唑胺联用对原位接种于裸鼠脑部的人源胶质瘤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替莫唑胺(temozolomide,TMZ)是恶性胶质瘤术后辅助治疗的常用药物,作为一种新型咪唑四嗪类烷化剂,其分子量小、具有较宽的抗肿瘤谱、亲脂性、能够通过血脑屏障的特点,临床口服后能够迅速吸收,与其他药物不存在叠加毒性,已成为目前临床治疗恶性胶质瘤等颅内肿瘤的一线化疗药物。目前认为DNA甲基化和错配修复失败是替莫唑胺细胞毒性的主要机制。然而从长期的临床研究和实践发现,TMZ在使用过程中存在费用昂贵、吸收困难、易形成耐药性等缺点,大量临床研究发现,TMZ对于恶性胶质瘤的有效率不足45%,故目前临床的研究重点在于如何通过联合用药来降低耐药性的产生。
自TMZ诞生起,在颅内肿瘤治疗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作为现今重要的一线化疗药物,凭借其优良的抗肿瘤药效、较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等特点得到越来越多认可。但限于其耐药性等原因TMZ在肿瘤治疗领域的应用还需要大量流行病学资料及基础性研究。
受试化合物以及药物:PB-020、替莫唑胺(TMZ)
1.试验步骤
1)细胞来源:U87-Luc细胞(Cat.#BW124577,Perkin Elmer)。
2)实验动物来源:SPF级雌性BALB/c品系裸鼠订购自上海斯莱克实验动物有限责任公司,小鼠周龄为10周。
3)建模及分组:选取10周龄雌性BALB/c品系裸鼠40只,每只小鼠颅腔内注射5μl含3x 105U87-Luc细胞的悬液,待小鼠恢复几天后,通过活体成像术检测所接种U87-Luc细胞的荧光强度来判断其增殖情况。根据U87-Luc细胞的荧光强度,将接种成功的小鼠随机分成4组,每组8只小鼠用于给药实验。
4)实验动物给药处理:
Vehicle组:以200μl 10% DMSO+90%玉米油(#C8267-500ML,Sigma-Aldrich)对第一组小鼠进行灌胃,每天1次,连续给药14-19天,直至小鼠死亡。
PB-020组:PB-020溶解于10% DMSO+90%玉米油,以50mg/kg剂量、总体积200μl对第二组小鼠进行灌胃,每天1次,连续给药17-21天,直至小鼠死亡。
TMZ组:TMZ(替莫唑胺)溶解于PBS,以20mg/kg剂量、总体积200μl对第三组小鼠进行腹腔注射,每天1次,连续给药5天。
PB-020+TMZ组:按上述单药的给药方式和剂量分别对第四组小鼠进行给药,在给药的最初5天,于PB-020灌胃结束后立即进行TMZ腹腔注射。
5)药效评价:小鼠开始给药后,每3天用活体成像术测定所接种U87-Luc细胞的荧光强度,以此来判断U87-Luc细胞在小鼠脑部的增殖情况和待测药物对其增殖的抑制程度;每天称量记录小鼠体重,一天内小鼠体重下降超过10%时暂停给药;每天观察记录小鼠的形态与行为特征;记录小鼠死亡时间,作出生存曲线。
2.试验结果
图19为PB-020单药、替莫唑胺(TMZ)单药以及两者联用对原位接种于裸鼠脑部的U87-Luc胶质瘤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和对小鼠生存期影响的测定结果图。如图19所示,给药1周内,PB-020和TMZ均有效抑制了U87细胞在小鼠脑部的快速增殖。超过1周后,PB-020的药效显著下降,而TMZ持续有效,并能小幅缩减移植瘤的体积。给药10天后,PB-020和TMZ联用比单药的效果更明显。
给药15天之后,对照组的小鼠生存率开始下降,PB-020和TMZ均能够有效延长移植瘤小鼠的生存期,而在给药20天后,PB-020与TMZ的联用还能够保持100%的生存率。在该实验模型中,由于TMZ单药已有出色药效,PB-020与之联用的药效很难有效展现。
(2)PB-020与PD-1抗体联用对免疫正常小鼠中肺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受试化合物以及药物:PB-020、PD-1抗体
现有免疫检查点疗法药物有4种,第一种是特异性结合T细胞CTLA-4受体的抗体类药物(ipilimumab),第二种和第三种是特异性结合T细胞表面PD-1受体的抗体类药物(分别为pembrolizumab和nivolumab),第四种是特异性结合PD-L1的抗体类药物(At-ezolizumab)。免疫检查点疗法药物不直接作用于肿瘤细胞,而是通过作用于T细胞间接杀伤肿瘤细胞,其并不针对肿瘤表面的某些特定物质,而是系统性地增强了全身的抗肿瘤免疫反应。
1.试验步骤
1)细胞来源:LLC肺癌细胞,购自中国科学院细胞库(上海),货号TCM 7。
2)实验动物来源:5周龄C57BL/6雌性免疫正常小鼠,购自国家啮齿类实验动物种子中心上海分中心。
3)建模及分组:32只5周龄C57BL/6雌性免疫正常小鼠,适应性饲养1周,用于实验。小鼠LLC肺癌细胞常规培养,满足实验要求后,制成密度为1x107/ml的单细胞悬液,待用。将LLC细胞接种于C57BL/6小鼠右侧腋下,返回继续饲养。待肿瘤长至50-150mm3时,将小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小鼠用于给药实验。
4)实验动物给药处理:
Vehicle组:以200μl 10% DMSO+90%玉米油(#C8267-500ML,Sigma-Aldrich)对第一组小鼠进行灌胃,每天1次,连续给药直至小鼠死亡。
PB-020组:PB-020溶解于10% DMSO+90%玉米油,以50mg/kg剂量、总体积200μl对第二组小鼠进行灌胃,每天1次,连续给药直至小鼠死亡。
PD1组:将200μg anti-mouse PD-1(RMP1-14,Bio X Cell)溶解于100μl PBS,对第三组小鼠进行腹腔注射,每3天给药1次。
PB-020+PD1组:按上述单药的给药方式和剂量分别对第四组小鼠进行给药。
5)药效评价:小鼠开始给药后,跟踪测量肿瘤体积大小,每周2次;每天称量记录小鼠体重,一天内小鼠体重下降超过10%时暂停给药;每天观察记录小鼠的形态与行为特征;记录小鼠死亡时间,肿瘤体积超过2000mm3时,根据动物伦理要求,认定小鼠死亡,至Vehicle组小鼠全部死亡,绘制小鼠生存曲线。
2.试验结果
图20为PB-020单药及其与PD-1抗体联用对免疫正常小鼠中LLC肺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和对小鼠生存期影响的测定结果图。如图20所示,PB-020单药能有效抑制鼠源LLC肺癌细胞在免疫正常小鼠体内的增殖,其效果优于PD-1抗体单药;PB-020与PD-1抗体联用具有一定的协同作用,能高效抑制LLC细胞增殖。
给药19天之后,对照组的小鼠生存率开始下降,PB-020和PD-1抗体均能够有效延长移植瘤小鼠的生存期,而在给药25天后,PB-020与PD-1抗体的联用才开始出现生存率的少量下降,PB-020与PD-1抗体的联用能够显著延长小鼠的生存期。
九、药物联用的体外药效学试验
PB-020与甲苯达唑联用对人源结直肠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一)
受试化合物以及药物:PB-020、甲苯达唑
甲苯达唑(MBZ,Mebendazole)为广谱驱肠虫药,具有显著的杀灭幼虫、抑制虫卵发育的作用。日益积累的实验证据表明MBZ具有抗肿瘤活性,延长了胶质母细胞瘤和其他脑癌的临床前模型的存活率。
1.试验步骤
1)细胞来源:人源结直肠癌细胞系HCT-116(货号CCL-247)和LOVO(CCL-229)购自ATCC。
2)细胞培养和传代:与上述“化合物体外药效学试验”中的细胞培养和传代方法相同。
3)细胞加药处理:将上述HCT-116和LOVO细胞消化、计数,均按5000细胞/200μl培养液的密度接种至96孔细胞培养板(#3988,Corning)的每个孔中,置于37℃,5% CO2的细胞培养箱中培养24h使细胞充分贴壁。然后分别加入1μMPB-020、0.25μM MBZ、1μM PB-020+0.25μM MBZ双药联用(每种化合物设置3个重复孔)以及DMSO(#D5879,Sigma-Aldrich)溶剂对照的完全培养液替换掉原来的培养液,继续培养72h。
4)检测样品制备:收集上述药物处理72h后的HCT-116和LOVO细胞,离心后吸去上清培养液,用冰浴预冷的PBS洗2次,吸干液体。加入200μl细胞裂解液(#P0013,碧云天),剧烈震荡30s,冰上静置5min,重复3次。细胞裂解样品13000rpm,4℃离心6min,取上清与4×Laemmli上样缓冲液(#161-0747,Bio-Rad)3:1体积混合成为细胞裂解液蛋白样品,100℃金属浴变性6min,样品用于下列Western blot检测。
5)IGF-1R信号通路生物标志物检测:与上述“化合物作用机制验证”的IGF-1R信号通路生物标志物检测方法相同。其中,一抗(anti-total IGF1R,#3027,CST;anti-pIGF1R-Y1135/Y1136(Y1135和Y1136位点磷酸化的IGF1R,是被激活状态的IGF1R),#3024S,CST;anti-total AKT,#4691s,CST;anti-pAKT-T308(T308位点磷酸化的AKT,IGF-1R被激活后会导致AKT该位点的磷酸化),#13038,CST;anti-pAKT-S473(S473位点磷酸化的AKT,IGF-1R被激活后会导致AKT该位点的磷酸化),#4060,CST;anti-GAPDH[HRP],#A00191-40,GenScript)和二抗(anti-Mouse IgG HRP-linked antibody,#7076,CST;anti-Rabbit IgGHRP-linked antibody,#7074,CST)。
2.试验结果
图21为PB-020与甲苯达唑联用对人源结直肠癌细胞系HCT-116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图23为PB-020与甲苯达唑联用对人源结直肠癌细胞系LOVO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如图21和图23所示,PB-020和MBZ联用后死亡细胞的数量大于或等于两者单独处理后死亡细胞数的总和,提示两者能协同或叠加抑制结直肠癌细胞增殖。
图22为对照组和给药组对人源结直肠癌细胞系HCT-116细胞给药处理后的Western blot检测结果图,证明药物通过其药靶蛋白(IGF-1R)及相关通路蛋白发挥作用。图24为对照组和给药组对人源结直肠癌细胞系LOVO细胞给药处理后的Western blot检测结果图,证明药物通过其药靶蛋白(IGF-1R)及相关通路蛋白发挥作用。
PB-020与甲苯达唑联用对人源结直肠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二)
受试化合物以及药物:PB-020、甲苯达唑
1.试验步骤
1)细胞来源:人源结直肠癌细胞系HT-29(货号HTB-38)购自ATCC。
2)细胞培养和传代:与上述“PB020与甲苯达唑联用对人源结直肠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一)”中的细胞培养和传代方法相同。
3)细胞加药处理:将上述HT-29细胞消化、计数,均按5000细胞/200μl培养液的密度接种至96孔细胞培养板(#3988,Corning)的每个孔中,置于37℃,5%CO2的细胞培养箱中培养24h使细胞充分贴壁。然后分别加入不同浓度梯度的PB-020、MBZ、PB-020+MBZ双药联用(每种化合物每个浓度设置3个重复孔)以及DMSO(#D5879,Sigma-Aldrich)溶剂对照的完全培养液替换掉原来的培养液,继续培养72h。
4)药效学测定和统计:与上述“化合物筛选试验”的药效学测定和统计方法相同。采用响应相加法(The Response Additivity approach)评估受试化合物的联用效果。不同浓度梯度下两种受试化合物单独(X,Y)或联合使用(X+Y)时对细胞增殖的抑制百分比(抑制率)。抑制百分比(抑制率)=(对照组OD值-加药组OD值)/对照组OD值×100%。当X+Y联用对细胞的抑制百分比<X和Y抑制百分比总和时,X和Y为拮抗作用,当X+Y对细胞的抑制百分比=X和Y抑制百分比总和时,X和Y为叠加作用,当X+Y对细胞的抑制百分比>X和Y抑制百分比总和时,X和Y为协同作用。
2.试验结果
图25为PB-020组对人源结直肠癌细胞系HT-29细胞处理后的细胞形态。图26为甲苯达唑组对人源结直肠癌细胞系HT-29细胞处理后的细胞形态。图27为PB-020+甲苯达唑组对人源结直肠癌细胞系HT-29细胞处理后的细胞形态。由图25-27可知,各组化合物和药物对人源结直肠癌细胞系HT-29细胞均存在剂量依赖型的抑制作用。图28为PB-020和甲苯达唑(TMZ)对人源结直肠癌细胞系HT-29细胞存活率的影响,可以看出PB-020和甲苯达唑(TMZ)均对人源结直肠癌细胞系HT-29细胞具有抑制作用。
PB-020单药、甲苯达唑单药以及PB-020+甲苯达唑联用对人源结直肠癌细胞系HT-29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如表2所示。
表2药物联用对人源结直肠癌细胞系HT-29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在表2中,PB-020+MBZ组的抑制率(抑制比例%)范围在7%-78%区间内,即PB-020的浓度在0.455μM-1.3μM区间内,MBZ的药物浓度在0.114μM-0.325μM区间内时,由于PB-020+MBZ组对细胞的抑制百分比大于PB-020组与MBZ组的抑制百分比总和,因此,PB-020+MBZ联用呈现协同作用,表明PB-020和MBZ对结直肠癌细胞有协同杀伤作用。
目前虽有PPP用于肺癌、乳腺癌等治疗的二期、三期临床试验,但结果都不理想,很可能与PPP代谢稳定性差有关。我们通过解决PPP的代谢稳定性和血脑屏障通透性两大问题,能够拓展其临床应用。本发明提供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的新型小分子抑制剂不仅可用于治疗脑胶质瘤,也可治疗肺癌、乳腺癌等的脑转移(这些癌的脑转移比例很高,因此市场很大)及其原位癌。
综上所述,本发明设计合成了靶向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的新型小分子抑制剂PB-020及其系列类似物。相对于目前处于临床试验阶段的苦鬼臼毒素,PB-020在维持其作用机理和生化特性的同时,具有更高的血脑屏障通透性和更长的体内半衰期。PB-020在单独使用时,能有效抑制多种裸鼠移植瘤(尤其是胶质瘤)的增殖和脑转移。PB-020与替莫唑胺联用能高效抑制原位移植胶质瘤细胞的增殖,显著延长小鼠的生存期;PB-020和PD-1抗体联用具有一定的协同作用,能高效抑制LLC细胞在免疫正常小鼠体内的增殖,显著延长小鼠的生存期;PB-020和甲苯达唑联用能够高效抑制人源结直肠癌细胞的增殖。
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保护的范围内。

Claims (2)

1.IGF-1R小分子抑制剂在制备治疗和/或预防癌症的联用药物中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IGF-1R小分子抑制剂为如下所示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
与所述IGF-1R小分子抑制剂进行联用的药物为替莫唑胺、甲苯达唑或PD-1抗体药物;所述替莫唑胺与所述IGF-1R小分子抑制剂联用用于制备治疗和/或预防神经胶质瘤的药物;所述甲苯达唑与所述IGF-1R小分子抑制剂联用用于制备治疗和/或预防结直肠癌的药物;所述PD-1抗体药物与所述IGF-1R小分子抑制剂联用用于制备治疗和/或预防肺癌的药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IGF-1R小分子抑制剂制备得到的药物剂型为液体制剂,所述液体制剂的溶剂为DMSO+玉米油,将所述IGF-1R小分子抑制剂溶于所述溶剂中。
CN202111130655.7A 2020-09-28 2021-09-26 Igf-1r小分子抑制剂在制备治疗和/或预防癌症的联用药物中的用途 Active CN11427636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0405724 2020-09-28
CN202011040572.4A CN112125916A (zh) 2020-09-28 2020-09-28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的新型小分子抑制剂及其用途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276362A CN114276362A (zh) 2022-04-05
CN114276362B true CN114276362B (zh) 2023-09-01

Family

ID=73843316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040572.4A Pending CN112125916A (zh) 2020-09-28 2020-09-28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的新型小分子抑制剂及其用途
CN202111128797.XA Active CN114315848B (zh) 2020-09-28 2021-09-26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的小分子抑制剂及其用途
CN202111130655.7A Active CN114276362B (zh) 2020-09-28 2021-09-26 Igf-1r小分子抑制剂在制备治疗和/或预防癌症的联用药物中的用途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040572.4A Pending CN112125916A (zh) 2020-09-28 2020-09-28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的新型小分子抑制剂及其用途
CN202111128797.XA Active CN114315848B (zh) 2020-09-28 2021-09-26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的小分子抑制剂及其用途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3) CN112125916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25916A (zh) * 2020-09-28 2020-12-25 杭州仁者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的新型小分子抑制剂及其用途
CN116143797A (zh) * 2021-11-19 2023-05-23 杭州拿因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苦鬼臼毒素衍生物、其药物组合物及用途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23712A (zh) * 2006-12-13 2011-07-13 先灵公司 使用igf1r抑制剂治疗癌症的方法
CN110669054A (zh) * 2018-07-03 2020-01-10 南京药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及其用途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72249A (zh) * 2013-11-26 2015-06-03 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 鬼臼毒素衍生物、其制备方法、药物组合物及应用
CN112125916A (zh) * 2020-09-28 2020-12-25 杭州仁者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的新型小分子抑制剂及其用途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23712A (zh) * 2006-12-13 2011-07-13 先灵公司 使用igf1r抑制剂治疗癌症的方法
CN110669054A (zh) * 2018-07-03 2020-01-10 南京药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及其用途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Multiple antitumor effects of picropodophyllin in colon carcinoma cell lines: Clinical implications;XIAOYING FENG,等;《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NCOLOGY》;20121231;第40卷;第1251-1258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125916A (zh) 2020-12-25
CN114315848B (zh) 2023-09-01
CN114276362A (zh) 2022-04-05
CN114315848A (zh) 2022-04-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276362B (zh) Igf-1r小分子抑制剂在制备治疗和/或预防癌症的联用药物中的用途
JP7103952B2 (ja) Fgfr4阻害剤、その製造方法及び応用
US20130274258A1 (en) Carbazole and carboline derivatives, and preparation and therapeutic applications thereof
JP2011519975A (ja) プロテアソーム阻害剤としてのサリノスポラミド誘導体
CA3082363A1 (en) Ire1 small molecule inhibitors
JP2019527701A (ja) Fgfr4阻害剤並びにその製造方法及び使用
BR112016007563A2 (pt) tiazolopirimidinonas como moduladores de atividade de nmda
KR20210146956A (ko) 피롤로헤테로고리형 유도체, 이의 제조 방법, 및 의약에서 이의 응용
EP3978498A1 (en) Substituted fused bicyclic derivative,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for, and application thereof in medicines
US20220213119A1 (en) Thienoheterocyclic derivative,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for and medical use thereof
WO2023125928A1 (zh) Menin抑制剂及其用途
JP2021080183A (ja) 新規リゾホスファチジン酸誘導体
AU2015349306B2 (en) New type of cytidine derivative dimer and application thereof
RU2768451C1 (ru) Селективный антагонист рецепторов типа A2A
CN114478532A (zh) 靶向降解Btk的化合物及其抗肿瘤用途
EP3693359A1 (en) New n-benzyl-2-phenoxybenzamide derivatives as prostaglandin e2 (pge2) receptors modulators
JP2021504344A (ja) 転移阻害剤を含む共同治療法
WO2021215522A1 (ja) リンデラピロン及びその類縁体
US11802135B2 (en) Lysophosphatidic acid derivative
CN114105977B (zh) 雌激素受体调节剂化合物及其用途
WO2023232048A1 (zh) 喜树碱前药及其药物组合物
CN103910718B (zh) 双环取代的吡唑酮偶氮类化合物、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WO2023142803A1 (zh) 抗病毒化合物及其用途
WO2019088016A1 (ja) 置換ジヒドロピロロピラゾール化合物および免疫療法剤が組み合わせて投与される医薬組成物
CN103709227A (zh) 双键取代雷公藤内酯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510

Address after: 311100 room 306, building 2, No. 364, Tongyun street, Liangzhu street, Yuhang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Hangzhou Nain Bio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310058 Yuhang Tang Road, Xihu District, Hangzhou, Zhejiang 866

Applicant before: ZHEJIANG University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