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274890A - 一种发动机下护板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发动机下护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274890A
CN114274890A CN202111544340.7A CN202111544340A CN114274890A CN 114274890 A CN114274890 A CN 114274890A CN 202111544340 A CN202111544340 A CN 202111544340A CN 114274890 A CN114274890 A CN 11427489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gine
deflector
flow
plate body
flow gu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54434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彬
冯燕燕
昝建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Changan Automobi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Changan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Changan Automobi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Changan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544340.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274890A/zh
Publication of CN1142748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7489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ling, Air Intake And Gas Exhaust, And Fuel Tank Arrangements In Propulsion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发动机下护板,包括带有进气孔的下护板本体,所述下护板本体上设有导流通道,所述导流通道的始端与进气孔相连通,所述导流通道的末端带有第一导向板,所述第一导向板相对于所述下护板本体倾斜布置,所述第一导向板靠近所述进气孔的一端与下护板本体连接,另一端倾斜向上,用于将冷却气流导向所述下护板本体的上方,所述下护板本体上还设有第一泄流孔,所述导流通道位于所述第一泄流孔和进气孔之间。本发明设置了独立的导流通道,通过第一导流板将冷却气流导流至发动机机舱,降低了发动机舱内热害的影响,同时,排出的热气可通过第一泄流孔流到发动机外部,相比于现有技术,节约了成本,且无需增加额外的装置,有利于汽车的轻量化。

Description

一种发动机下护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技术领域汽车零部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发动机下护板。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设计技术的进步,发动机下护板在绝大数车上都有设计安装,主要起到保护发动机的作用,防止道路不平以及石头对车辆底盘及发动机撞击受到损伤,轻则刮蹭重则破裂。现有技术中的发动机下护板有效的保护了车辆的底盘零件,同时还能够有效的防止泥水粘到发动机和变速箱上。另外发动机下护板的设计安装还能有效抑制当车辆在高速行驶的时候,汽车底盘下形成的混乱气流,从而有效降低风阻且增加了车辆的稳定性和降低了车辆油耗。
然而,面对机舱热害问题时,一般采用增加隔热罩隔热、提高部件耐温限值以及优化部件位置布置等手段,然而上述手段不利于汽车的轻量化,同时会提高汽车的制造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动机下护板,以解决机舱热害问题时不利于汽车轻量化,提高汽车制造成本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发动机下护板,包括带有进气孔的下护板本体,所述下护板本体上设有导流通道,所述导流通道的始端与进气孔相连通,所述导流通道的末端带有第一导向板,所述第一导向板相对于所述下护板本体倾斜布置,所述第一导向板靠近所述进气孔的一端与下护板本体连接,另一端倾斜向上,用于将冷却气流导向所述下护板本体的上方,所述下护板本体上还设有第一泄流孔,所述导流通道位于所述第一泄流孔和进气孔之间。
根据上述技术手段,由于导流通道设在了进气孔和第一泄流孔之间,且进气孔与导流通道相连通,因此来源于底盘前端的冷却气流可通过进气孔,然后流经导流通道,到达位于导流通道末端的第一导向板的位置,由于第一导向板倾斜布置,且靠近进气孔的一端与下护板本体连接,另一端位于下护板本体的上方,因此冷却气流可在第一导向板的导向作用下,流向下护板本体上方的发动机舱的受热区域,当热气流吹出后,通过第一泄流孔顺利流出发动机舱。有效的解决机舱内某些部件因为受到机舱内发动机以及排气热源散热热对流以及热辐射引发某些部件的热害风险。
进一步,所述第一导向板与第一泄流孔之间设有第二导向板,所述第二导向板与第一导向板间隔布置,第二导向板垂直于所述下护板本体,所述第二导向板位于待冷却部件的正下方。
根据上述技术手段,由于第二导向板位于待冷却部件的正下方,且第二导向板垂直于下护板本体,当经过第一导向板后朝下流动的部分冷却气流经过第二导向板的二次导向后,可朝向待冷却部件的方向流动,进一步提高了冷却的效果。
进一步,所述下护板本体上设有间隔布置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构成了所述导流通道的侧壁。
根据上述技术手段,由于设置了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可减少冷却气流从导流通道的侧面的流失量。
进一步,所述下护板本体上还设有导流罩,所述导流罩的一端与下护板本体连接,另一端斜向延伸至所述下护板本体的上方,在Z方向上,所述导流罩覆盖至少所述进气孔的部分,所述导流罩的延伸方向的末端与导流通道的始端相连通。
根据上述技术手段,由于导流罩覆盖至少进气孔的部分,且导流罩的末端与导流通道的初始端相连通,因此,导流罩可将冷却气流导流至导流通道,提高气流引导方向的精确度。
进一步,所述导流罩构造为拱形,所述导流罩的两侧面均与所述下护板本体连接。
根据上述技术手段,减少了冷却气流与导流罩的撞击,进而减少了冷却气流的能量损耗。
进一步,所述导流通道的底壁为所述下护板本体的一部分,所述导流通道的底壁与水平面平行。
根据上述技术手段,相比较于导流通道底壁的凹凸不平,该技术手段减少了冷却气流在流动过程中的能量损耗。
进一步,所述下护板本体带有第二泄流孔,所述第二泄流孔与进气孔之间设有凸块,在气流流动的方向上,所述凸块靠近进气孔的侧面为导流面,所述导流面的高度沿着靠近所述第二泄流孔的方向逐渐升高。
根据上述技术手段,由于导流面的高度沿着靠近第二泄流孔的方向逐渐升高,冷却气流可通过导流面的导流作用下,将冷却气流导向下顺利的流入下护板本体的上方的发动机舱。
进一步,所述导流面为圆弧面。
根据上述技术手段,可减少冷却气流在流动过程中的能量损耗。
进一步,所述第一导向板相对于所述下护板本体的倾斜角度为9-12°。
进一步,所述下护板本体上设有加强筋。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设置了独立的导流通道,通过第一导流板将冷却气流导流至发动机机舱,降低了发动机舱内热害的影响,同时,排出的热气可通过第一泄流孔流到发动机外部,相比于现有技术,节约了成本,且无需增加额外的装置,有利于汽车的轻量化;
(2)本发明在导流通道的末端设置了第二导流板,可将部分冷却气体二次导流至发动机机舱,减少了冷却气流的浪费,进一步提高了冷却效果;
(3)本发明设置了凸块,凸块上设置了导流面,冷却气流在导流面的导向作用下流向发动机机舱,降低了发动机机舱的热害的影响,减少了冷却气流的消耗,提高了冷却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主视图;
图3为图2的A-A截面图;
图4为图2的B-B截面图;
图5为冷却气流的流动方式示意图。
其中,1-下护板本体;2-导流通道;3-第一侧板;4-第二侧板;5-第一导向板;6-第二导向板;7-导流罩;8-进气孔;9-第一泄流孔;10-加强筋;11-安装孔;12-凸块;13-导流面;14-第二泄流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和优选实施例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中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发明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发明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应当理解,优选实施例仅为了说明本发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发动机下护板,如图1-4所示,包括下护板本体1,下护板本体1上设有加强筋10,用于提高整体的强度。下护板本体1上设置了导流通道2,导流通道2与进气孔8相连通,进气孔8设置在下护板本体1上,本行实施例中的导流通道2的延伸方向正对后悬置,使得机舱底盘前端来的冷却气流可通过进气孔8,经过导向通道2进入后悬置,进而对后悬置内进行冷却。
导流通道2上设有导流罩7,导流罩7的一端与下护板本体1连接,另一端斜向延伸至下护板本体1的上方,在Z方向上,导流罩7覆盖至少进气孔8的部分,本实施例中的导流罩7的延伸方向正对后悬置,且与导流通道2的延伸方向相同。
导流罩7构造为拱形,且两个侧面均与下护板本体1连接,导流罩7余进气孔8所在的面形成导向空间,冷却气流通过进气孔8进入导向空间后,在第一导向板5的导向的作用下流向导向通道2。
导向通道2的结构不限于图1所示,也可为管状结构,本实施例中,下护板本体1的一部分构成导向通道2的底壁,该部分与水平面平行,有利于冷却气体的流动,提高流动的速度。下护板本体1上还设有间隔布置第一侧板3和第二侧板4,两者构成了导向通道2的侧壁,可减少冷却气体从导向通道2的侧面流出的流量。
导向通道2的末端设有第一导向板5,第一导向板5倾斜布置,第一导向板5靠近进气孔8的一端(近端)与下护板本体1连接,在气流的流动方向上,第一导向板7的近端低于远端,第一导向板5与下护板本体1的夹角为9-12°,优选为10°。
根据公知常识,发送机机舱内部的后悬置位于下护板本体1的上方,因此第一导向板5可将冷却空气朝向上方引流,加速了冷却气流在XZ方向的流动速度,提高了后悬置的冷却效果。
导流通道2的末端还设有第二导向板6,第二导向板6与第一导向板5间隔布置,当冷却气流经过第一导向板5后,由于气流的无序性,部分气流朝上流动,部分气流朝下流动,而本实施例中的第二导向板6设在后悬置的正下方,当朝下流动的冷却气流碰撞到第二导向板6后,由于第二导向板6垂直于或者近似垂直于下护板本体1,第二导向板6可将这部分冷却气流重新导流至后悬置的内部,进一步提高了冷却效果。
本实施例中的导流通道2位于进气孔8和第一泄流孔9之间,当冷却气流进入后悬置后排出的热气流可通过第一泄流孔9排出,本实施例中,第一泄流孔9位于导流通道2的延伸方向上。
本实施例中,下护板本体1的边缘设有多个安装孔11,下护板本体1通过紧固件与安装孔11配合的方式安装在冷却框架和前副车架上。
本实施例中,下护板本体1上还设有凸块12和第二泄流孔14,在气流的流动方向上,凸块12靠近进气孔8的一端为导流面13,导流面13的高度在靠近第二泄流孔14的方向上逐渐升高,且导流面13为圆弧面,本实施例中,凸块12正对驱动轴及驱动轴防尘罩,由于冷却气体的无序性,冷却空气经过导流罩7时,存在一部分的冷却气体流到导流通道2的一侧,在惯性作用下,该部分冷却气体还是朝向靠近发动机机舱的方向流动,该部分气体经过导流面13后,在导流面13的导向作用下,将这部分冷却气体顺利导入驱动轴及驱动轴防尘罩中。
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发明的基本构想,遂图式中仅显示与本发明中有关的组件而非按照实际实施时的组件数目、形状及尺寸绘制,其实际实施时各组件的型态、数量及比例可为一种随意的改变,且其组件布局型态也可能更为复杂。
以上实施例仅是为充分说明本发明而所举的较佳的实施例,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此。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基础上所作的等同替代或变换,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发动机下护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带有进气孔(8)的下护板本体(1),所述下护板本体(1)上设有导流通道(2),所述导流通道(2)的始端与进气孔(8)相连通,所述导流通道(2)的末端带有第一导向板(5),所述第一导向板(5)相对于所述下护板本体(1)倾斜布置,所述第一导向板(5)靠近所述进气孔(8)的一端与下护板本体(1)连接,另一端倾斜向上,用于将冷却气流导向所述下护板本体(1)的上方,所述下护板本体(1)上还设有第一泄流孔(9),所述导流通道(2)位于所述第一泄流孔(9)和进气孔(8)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下护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向板(5)与第一泄流孔(9)之间设有第二导向板(6),所述第二导向板(6)与第一导向板(5)间隔布置,第二导向板(6)垂直于所述下护板本体(1),所述第二导向板(6)位于待冷却部件的正下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下护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护板本体(1)上设有间隔布置的第一侧板(3)和第二侧板(4),所述第一侧板(3)和第二侧板(4)构成了所述导流通道(2)的侧壁。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下护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护板本体(1)上还设有导流罩(7),所述导流罩(7)的一端与下护板本体(1)连接,另一端斜向延伸至所述下护板本体(1)的上方,在Z方向上,所述导流罩(7)覆盖至少所述进气孔(8)的部分,所述导流罩(7)的延伸方向的末端与导流通道(2)的始端相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动机下护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罩(7)构造为拱形,所述导流罩(7)的两侧面均与所述下护板本体(1)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动机下护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通道(2)的底壁为所述下护板本体(1)的一部分,所述导流通道(2)的底壁与水平面平行。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下护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护板本体(1)带有第二泄流孔(11),所述第二泄流孔(11)与进气孔(8)之间设有凸块(12),在气流流动的方向上,所述凸块(12)靠近进气孔(8)的侧面为导流面(13),所述导流面(13)的高度沿着靠近所述第二泄流孔(11)的方向逐渐升高。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发动机下护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面(13)为圆弧面。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下护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向板(5)相对于所述下护板本体(1)的倾斜角度为9-12°。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下护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护板本体(1)上设有加强筋(10)。
CN202111544340.7A 2021-12-16 2021-12-16 一种发动机下护板 Pending CN11427489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44340.7A CN114274890A (zh) 2021-12-16 2021-12-16 一种发动机下护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44340.7A CN114274890A (zh) 2021-12-16 2021-12-16 一种发动机下护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274890A true CN114274890A (zh) 2022-04-05

Family

ID=808727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544340.7A Pending CN114274890A (zh) 2021-12-16 2021-12-16 一种发动机下护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274890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23102389A1 (de) 2023-02-01 2024-08-01 Dr. Ing. H.C. F. Porsche Aktiengesellschaft Batterieelektrisches Fahrzeug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69006A (zh) * 2013-11-22 2014-02-12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有利于改善发动机中置底盘热管理性能的护板
CN204095496U (zh) * 2014-08-28 2015-01-14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发动机下护板及具有其的汽车
CN207758555U (zh) * 2017-09-28 2018-08-24 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的发动机舱底护板
CN209191842U (zh) * 2018-11-23 2019-08-02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发动机下护板
CN209776593U (zh) * 2018-12-27 2019-12-13 江苏敏安电动汽车有限公司 汽车前舱下护板及电动汽车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69006A (zh) * 2013-11-22 2014-02-12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有利于改善发动机中置底盘热管理性能的护板
CN204095496U (zh) * 2014-08-28 2015-01-14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发动机下护板及具有其的汽车
CN207758555U (zh) * 2017-09-28 2018-08-24 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的发动机舱底护板
CN209191842U (zh) * 2018-11-23 2019-08-02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发动机下护板
CN209776593U (zh) * 2018-12-27 2019-12-13 江苏敏安电动汽车有限公司 汽车前舱下护板及电动汽车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23102389A1 (de) 2023-02-01 2024-08-01 Dr. Ing. H.C. F. Porsche Aktiengesellschaft Batterieelektrisches Fahrzeug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046063B2 (en) Vehicle air intake system
CN101403522B (zh) 一种高效换热通讯机柜及通讯机柜的高效换热方法
EP2489537B1 (en) Front part of a vehicle body
CN114274890A (zh) 一种发动机下护板
KR101997819B1 (ko) 상부구조 및 샤시를 포함하는 상용차
CN201825170U (zh) 摩托车油箱护罩
CN101941487B (zh) 一种摩托车油箱护罩
CN204095496U (zh) 一种汽车发动机下护板及具有其的汽车
CN103569006B (zh) 一种有利于改善发动机中置底盘热管理性能的护板
JP5338230B2 (ja) 車体前部の走行風導入構造
WO2020238132A1 (zh) 全地形车
JP2015123791A (ja) 車両のアンダーカバー構造
CN111591359B (zh) 车辆的用于引导气流的下护板结构
KR970008121B1 (ko) 엔진 마운트부재의 냉각구조
CN211519426U (zh) 用于车辆的下护板及具有其的车辆
CN104183889B (zh) 一种汽车动力电池组散热结构
CN107662657B (zh) 用于车辆的气动附件和具有其的车辆
CN206217796U (zh) 发动机下护板和车辆
WO2016062381A1 (en) Headlight assembly as well as hood assembly for a commercial vehicle
JP2016055751A (ja) 車両のアンダカバー構造
JP2010083217A (ja) 車体前部の熱交換器配設構造
JP2021070329A (ja) 車両前部構造
CN211442209U (zh) 前保险杠蒙皮及车辆
CN214874625U (zh) 一种发动机下护板及汽车
CN214240987U (zh) 机舱下护板及电动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