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270809A - 控制装置、投影装置、控制方法及控制程序 - Google Patents

控制装置、投影装置、控制方法及控制程序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270809A
CN114270809A CN202080053909.7A CN202080053909A CN114270809A CN 114270809 A CN114270809 A CN 114270809A CN 202080053909 A CN202080053909 A CN 202080053909A CN 114270809 A CN114270809 A CN 11427080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xel
correction
image data
input image
amou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5390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270809B (zh
Inventor
井上和纪
石塚晶启
增田智纪
石田一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film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film Corp filed Critical Fujifilm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42708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7080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27080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7080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00Projectors or projection-type viewer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14Details
    • G03B21/142Adjusting of projection optic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0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bodi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48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bodies; Accessories therefor adapted for combination with other photographic or optical apparatus
    • G03B17/54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bodies; Accessories therefor adapted for combination with other photographic or optical apparatus with projecto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00Projectors or projection-type viewer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14Details
    • G03B21/147Optical correction of image distortions, e.g. keyston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00Projectors or projection-type viewer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14Details
    • G03B21/20Lamp housings
    • G03B21/206Control of light source other than position or intens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9/00Details of colour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9/12Picture reproducers
    • H04N9/31Projection devices for colour picture display, e.g. using electronic spatial light modulators [ESLM]
    • H04N9/3179Video signal processing therefor
    • H04N9/3182Colour adjustment, e.g. white balance, shading or gamu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00Projectors or projection-type viewer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14Details
    • G03B21/145Housing details, e.g. position adjustments thereof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ransforming Electric Information Into Light Information (AREA)
  • Projection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不会大幅降低被投影图像的明度而能够减小该图像的亮度不均匀的控制装置、投影装置、控制方法及控制程序。在投影仪(100)的系统控制部(14)中,所述投影仪(100)将来自根据输入图像数据(g1)显示图像的显示部的图像(G1)通过光学系统投影到屏幕(SC)上,所述系统控制部(14)进行第一处理(步骤S4)和第二处理(步骤S7)而校正输入图像数据(g1),所述第一处理使与投影到屏幕(SC)上的图像(G1)中的特定区域(Ga)对应的输入图像数据(g1)的像素(校正对象像素)的像素值增加,所述第二处理使输入图像数据(g1)的各像素值一律减少第一像素量。

Description

控制装置、投影装置、控制方法及控制程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控制装置、投影装置、控制方法及控制程序。
背景技术
已知一种具有抑制在投影图像的周边发生的亮度降低的功能的投影装置。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相对于投影图像的中心部的亮度,通过提高周边部的亮度而校正投影图像的亮度不均匀。在专利文献2中记载有:将投影图像中的最小亮度设为基准亮度,将基准亮度除以投影图像的各像素的亮度而得到的值设为校正系数,通过将该校正系数乘以成为投影图像源的图像信息的各像素,实现投影图像的各像素的亮度的均匀化。在专利文献2中记载有:由于在投影图像端部的像素成为最大亮度的状态下不可以校正,因此将亮度最小的投影图像端部的像素的像素值设为上述基准亮度。
以往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226608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9-21676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课题
本发明的技术所涉及的一种实施方式提供一种不会大幅降低被投影图像的明度而能够减小该图像的亮度不均匀的控制装置、投影装置、控制方法及控制程序。
用于解决技术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控制装置为投影装置的控制装置,上述投影装置将来自根据输入图像数据来显示图像的显示部的图像通过光学系统投影到投影对象物上,上述控制装置具备校正部,上述校正部进行第一处理和第二处理而校正上述输入图像数据,上述第一处理使与投影到上述投影对象物上的上述图像中的根据上述投影对象物面内的光量分布来确定的特定区域对应的上述输入图像数据的像素的像素值增加,上述第二处理使上述输入图像数据的各像素值一律减少第一像素量。
本发明的投影装置具备上述控制装置和上述光学系统。
本发明的控制方法为投影装置的控制方法,上述投影装置将来自根据输入图像数据来显示图像的显示部的图像通过光学系统投影到投影对象物上,上述控制方法具备校正步骤,上述校正步骤进行第一处理和第二处理而校正上述输入图像数据,上述第一处理使与投影到上述投影对象物上的上述图像中的根据上述投影对象物面内的光量分布来确定的特定区域对应的上述输入图像数据的像素的像素值增加,上述第二处理使上述输入图像数据的各像素值一律减少第一像素量。
本发明的控制程序为投影装置的控制程序,上述投影装置将来自根据输入图像数据来显示图像的显示部的图像通过光学系统投影到投影对象物上,上述控制方法用于使计算机执行校正步骤,上述校正步骤进行第一处理和第二处理而校正上述输入图像数据,上述第一处理使与投影到上述投影对象物上的上述图像中的根据上述投影对象物面内的光量分布来确定的特定区域对应的上述输入图像数据的像素的像素值增加,上述第二处理使上述输入图像数据的各像素值一律减少第一像素量。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不会大幅降低被投影图像的明度而能够减小该图像的亮度不均匀的控制装置、投影装置、控制方法及控制程序。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投影装置的一实施方式的投影仪100的外观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表示图1的光源单元11的内部结构的一例的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的投影仪100的光学单元6的截面示意图。
图4是在方向X2上观察投影到屏幕SC上的图像G1的示意图。
图5是表示第一部件2从图4所示状态通过位移机构5向方向Y2侧移动的状态的图。
图6是表示第一部件2从图5所示状态通过位移机构5向方向Y2侧移动的状态的图。
图7是表示图1所示的投影仪100的内部块结构的示意图。
图8是表示存储于系统控制部14的ROM中的信息的例子的示意图。
图9是用于说明系统控制部14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10是用于说明系统控制部14的动作的示意图。
图11是表示通过步骤S4的处理而得到的输入图像数据g2的像素值的直方图的一例的图。
图12是将具有图11所示的直方图的输入图像数据g2的各像素值仅减少“20”的状态的直方图的图。
图13是表示存储于系统控制部14的ROM中的信息的例子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考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投影装置的一实施方式的投影仪100的外观结构的示意图。图2是表示图1的光源单元11的内部结构的一例的示意图。图3是图1所示的投影仪100的光学单元6的截面示意图。图3示出沿着从主体部1射出的光的光路的面上的截面。
如图1所示,投影仪100具备主体部1和从主体部1突出设置的光学单元6。光学单元6具备支撑于主体部1上的第一部件2和支撑于第一部件2上的第二部件3。另外,第二部件3可以以可旋转的状态固定于第一部件2。并且,第一部件2和第二部件3可以是设为一体的部件。光学单元6可以装卸自如地构成(换言之,可更换地构成)于主体部1。
主体部1具有框体15(参考图3),该框体15在与光学单元6连结的部分形成有用于使光通过的开口15a(参考图3)。
如图1所示,在主体部1的框体15的内部设置有光源单元11和光调制单元12,所述光调制单元12包括根据输入图像数据对从光源单元11射出的光进行空间调制而生成图像的光调制元件12a(参考图2)。由光源单元11和光调制单元12构成显示部。
在图2所示例中,光源单元11具备射出白色光的光源41、色轮42及照明光学系统43。光源41包括激光或LED(Light 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等发光元件而构成。色轮42配置于光源41与照明光学系统43之间。色轮42是圆板状部件,沿着其周向设置有透射红色光的R滤光器、透射绿色光的G滤光器及透射蓝色光的B滤光器。色轮42绕轴旋转,将从光源41射出的白色光以时分方式分光成红色光、绿色光及蓝色光并引导到照明光学系统43。从照明光学系统43射出的光入射到光调制元件12a。
若为图2的光源单元11的结构,则光调制单元12中包括的光调制元件12a例如可使用DMD(Digital Micromirror Devices:数字微镜器件)。作为光调制元件12a,也能够使用LCOS(Liquid crystal on silicon:硅基液晶)、MEMS(Micro Electro MechanicalSystems:微机电系统)元件或液晶显示元件等。如图3所示,通过由光调制单元12空间调制的光形成的图像(显示部的显示图像)穿过框体15的开口15a入射到光学单元6并投影到作为投影对象物的屏幕SC上,从而由观察者可以视觉辨认图像G1。
光调制元件12a是具有显示面的结构,该显示面上以二维形状配置有用于形成该图像G1的一个像素的显示像素。
如图3所示,光学单元6具备:具有与主体部1的内部连接的中空部2A的第一部件2;具有与中空部2A连接的中空部3A的第二部件3;配置于中空部2A中的第一光学系统21及反射部件22;配置于中空部3A中的第二光学系统31、分支部件32、第三光学系统33、第四光学系统37、成像元件38及透镜34;及位移机构5。
第一部件2是截面外形作为一例呈矩形的部件,开口2a和开口2b形成于彼此垂直的面上。第一部件2以在与主体部1的开口15a对置的位置上配置开口2a的状态由主体部1支撑。从主体部1的光调制单元12的光调制元件12a射出的光通过开口15a及开口2a入射到第一部件2的中空部2A。
将从主体部1入射到中空部2A的光的入射方向记载为方向X1,将方向X1的反方向记载为方向X2,将方向X1和方向X2统称并记载为方向X。并且,在图3中,将从纸面近前朝向里侧的方向和其反方向记载为方向Z。在方向Z中,将从纸面近前朝向里侧的方向记载为方向Z1,将从纸面里侧朝向近前侧的方向记载为方向Z2。并且,将与方向X及方向Z垂直的方向记载为方向Y,在方向Y中,将图3中朝向上方的方向记载为方向Y1,将图3中朝向下方的方向记载为方向Y2。在图3的例子中,以方向Y2为铅垂方向的方式配置有投影仪100。
第一光学系统21、反射部件22、第二光学系统31、分支部件32、第三光学系统33及透镜34构成用于将由光调制元件12a形成的图像投影到屏幕SC上的光学系统(以下,称为投影光学系统)。图3中示出该投影光学系统的光轴K。第一光学系统21、反射部件22、第二光学系统31、分支部件32、第三光学系统33及透镜34,从光调制元件12a侧依次沿着光轴K配置。在图3的例子中,光调制元件12a比光轴K更靠方向Y2侧偏心而配置。换言之,由光调制元件12a形成的图像的中心(后述显示面12A的中心)与光轴K不一致,而位于比光轴K更靠方向Y2侧。
第一光学系统21包括至少一个透镜,并将从主体部1入射到第一部件2的在方向X1上行进的光引导到反射部件22。
反射部件22使从第一光学系统21入射的光向方向Y1反射。反射部件22例如由反射镜等构成。在第一部件2中,在由反射部件22反射的光的光路上形成有开口2b,该反射的光通过开口2b进入到第二部件3的中空部3A。
第二部件3是截面外形呈大致T字形的部件,在与第一部件2的开口2b对置的位置上形成有开口3a。穿过第一部件2的开口2b的来自主体部1的光通过该开口3a入射到第二部件3的中空部3A。另外,第一部件2或第二部件3的截面外形是任意的,并不限定于上述形状。
第二光学系统31包括至少一个透镜,并将从第一部件2入射的光引导到分支部件32。
分支部件32使从第二光学系统31入射的光向方向X2反射并引导到第三光学系统33。并且,分支部件32使从屏幕SC侧入射到透镜34并穿过第三光学系统33的在方向X1上行进的被摄体光透射,并引导到第四光学系统37。分支部件32例如由半反射镜或偏振片等构成。
第三光学系统33包括至少一个透镜,并将由分支部件32反射的光引导到透镜34。
透镜34以堵塞在第二部件3的方向X2侧的端部形成的开口3c的形式配置于该端部。透镜34将从第三光学系统33入射的光投影到屏幕SC上。
第四光学系统37包括至少一个透镜,并相邻配置在分支部件32的方向X1侧,并且将透射分支部件32且在方向X1上行进的被摄体光引导到成像元件38。第四光学系统37的光轴与透镜34及第三光学系统33的光轴一致。另外,第四光学系统37可以包括焦距可变的透镜。
成像元件38是CCD(Charge Coupled Device:电荷耦合器件)图像传感器或CMOS(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图像传感器等。成像元件38通过透镜34、第三光学系统33、分支部件32及第四光学系统37来拍摄屏幕SC。透镜34、第三光学系统33及分支部件32构成投影光学系统的一部分。
位移机构5是用于使投影光学系统的光轴K(换言之,光学单元6)向与该光轴K垂直的方向(图3的方向Y)移动的机构。具体而言,位移机构5构成为能够变更第一部件2相对于主体部1在方向Y上的位置。位移机构5除了手动移动第一部件2以外,还可以电动移动第一部件2。
图3表示第一部件2通过位移机构5向方向Y1侧最大限度地移动的状态。第一部件2从该图3所示状态通过位移机构5向方向Y2移动,由此由光调制元件12a形成的图像的中心(换言之,显示面的中心)与光轴K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从而能够使投影到屏幕SC上的图像G1向方向Y2位移(平行移动)。
另外,位移机构5可以是代替使光学单元6向方向Y移动而使光调制元件12a向方向Y移动的机构。在该情况下,也能够使投影到屏幕SC上的图像G1向方向Y2位移。
图4是在方向X2上观察投影到屏幕SC上的图像G1的示意图。图4表示第一部件2通过位移机构5向方向Y1侧最大限度地移动的状态(称为第一部件2的位移位置是位移位置PU的状态)。
图4中示出从投影光学系统可以射出的光在屏幕SC上的受光范围的像圈C1。在像圈C1的内侧,在与像圈C1的同一平面上示出边界圈C2。像圈C1和边界圈C2是分别以光轴K为中心的同心圆之一。
在投影仪100中,投影光学系统的光学特性为如下:在屏幕SC上比边界圈C2更靠内侧范围内投影的光的光量成为大致均匀,在屏幕SC上在边界圈C2外侧的范围内投影的光的光量相对于比边界圈C2更靠内侧的范围内投影的光的光量降低。即,在从投影光学系统射出均匀的光的情况下,在边界圈C2与像圈C1的外周缘之间的范围(以下,称为光量降低范围)内投影的光量比在边界圈C2的内侧投影的光量降低。另外,在边界圈C2的内侧投影的光量可以具有从光轴K朝向周边逐渐降低的分布。
将在屏幕SC上投影在光轴K的位置上的光量Ka与在上述光量降低范围内投影的光量Kb之比(以下,称为周边光量比)设为光量Kb除以光量Ka而得到的值,若将以光轴K为中心的同心圆的半径定义为像高,则像高越大,周边光量比越小。
如图4所示,在第一部件2的位移位置位于位移位置PU的状态下,投影到屏幕SC上的图像G1的一部分与光量降低范围重叠。从而,图像G1在该投影面内具有不均匀的光量分布。
具体而言,在图像G1中,位于边界圈C2外侧的特定区域Ga与位于边界圈C2内侧的区域相比光量降低。在该特定区域Ga中,越是位于像高大的位置上的区域,相对于光量Ka的光量的降低程度越大。图像G1的特定区域Ga是根据通过投影光学系统的光学特性(周边光量比)生成的图像G1的光量分布来确定的光量相对降低的区域。
另外,图像G1中的特定区域Ga的位置及大小可以根据投影条件发生变化。投影条件是投影光学系统的焦距、投影光学系统的焦点位置、以及投影光学系统与屏幕SC的距离中的任一个、或者选自其中的多个组合。并且,图像G1中的特定区域Ga的位置也可以根据基于位移机构5的第一部件2的位移位置发生变化。
图5是表示第一部件2从图4所示状态通过位移机构5向方向Y2侧移动的状态的图。图5表示图像G1的中心与光轴K一致的状态(第一部件2的位移位置是位移位置PC的状态)。在图5所示状态下,图像G1不与光量降低区域重叠。因此,在图像G1中不产生特定区域Ga。
图6是表示第一部件2从图5所示状态通过位移机构5向方向Y2侧移动的状态的图。图6表示第一部件2通过位移机构5向方向Y2侧最大限度地移动的状态(第一部件2的位移位置是位移位置PD的状态)。
在图6所示状态下,由于图像G1与光量降低区域重叠,因此在图像G1中产生特定区域Ga。然而,该特定区域Ga的位置成为与图5时上下颠倒的位置。如此,根据第一部件2的位移状态,图像G1中的特定区域Ga的位置发生变化。
图7是表示图1所示的投影仪100的内部块结构的示意图。在投影仪100的主体部1中设置有光源单元11、包括光调制元件12a及驱动光调制元件12a的光调制元件驱动部12b的光调制单元12、以及统一控制整体的系统控制部14。在光学单元6中设置有成像元件38和图像处理部39,该图像处理部39处理从成像元件38输入的摄像图像信号而生成摄像图像数据。由图像处理部39生成的摄像图像数据输入到系统控制部14。由成像元件38和图像处理部39构成摄像部。
光调制元件驱动部12b根据从系统控制部14输入的输入图像数据来驱动光调制元件12a,使来自光源单元11的光通过该输入图像数据而空间调制。输入图像数据并不限定于从个人电脑、智能手机、平板终端等外部装置输入的图像数据,也可以是在投影仪100的内部生成的输入图像数据。并且,输入图像数据的数据形式可以是数字数据、数字模拟转换后的模拟数据中的任一种。
系统控制部14具备各种处理器、ROM(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及RAM(Random Accs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
作为各种处理器,执行程序而进行各种处理的通用的处理器即CPU(CentralProsessing Unit:中央处理单元)、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现场可编程门阵列)等在制造后可以变更电路结构的处理器即可编程逻辑器件(Programmable LogicDevice:PLD)、或者ASIC(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专用集成电路)等具有为了执行特定处理而专门设计的电路结构的处理器即专用电路等。更具体而言,这些各种处理器的结构是将半导体元件等电路元件组合而成的电路。
系统控制部14的处理器可以由各种处理器中的一个构成,也可以通过相同类型或不同类型的两个以上处理器的组合(例如多个FPGA的组合或CPU和FPGA的组合)构成。系统控制部14的处理器通过执行控制程序而作为具备校正部的控制装置发挥作用。
假设图4所示状态的图像G1例如是将输入图像数据的各像素的像素值设为上限值(若为8位图像,则为“255”)的白色图像的情况。在该情况下,在图像G1中的特定区域Ga中光量降低。因此,图像G1不会整体成为白色的图像,而是成为只有特定区域Ga稍微变暗的具有亮度不均匀的图像。校正部为了减少该亮度不均匀而进行输入图像数据的校正。
具体而言,校正部进行第一处理和第二处理而校正输入图像数据,所述第一处理使与特定区域Ga对应的输入图像数据的像素的像素值增加,所第二处理使该输入图像数据的各像素值一律减少第一像素量。
在系统控制部14的ROM中,针对每个投影条件,存储有输入图像数据中的哪个像素成为与特定区域Ga对应的像素(校正对象像素)的信息。然后,在与该特定区域Ga对应的各像素的信息中,建立对应关联地存储有与投影光学系统的光学特性和根据该投影条件确定的上述周边光量比对应的校正系数。与任意像素对应的校正系数例如使用与该像素对应的投影图像的位置(像高)上的周边光量比的倒数。例如,在与周边光量比成为0.8的像高对应的像素中,建立对应关联地存储有“1/0.8”的校正系数。
图8是表示存储于系统控制部14的ROM中的信息的例子的示意图。如图8所示,在系统控制部14的ROM中存储有大量的校正表T1。如上所述,校正表T1是包括投影条件、与在该投影条件中生成的特定区域Ga对应的输入图像数据的像素(校正对象像素)的信息、与该校正对象像素对应的校正系数的数据表。
校正表T1针对每个可设定投影条件准备并存储。并且,图8所示的每个投影条件的校正表T1在第一部件2的位移位置位于位移位置PU的状态、以及第一部件2的位移位置位于位移位置PD的状态下,分别单独创建并存储。
图9是用于说明系统控制部14的动作的流程图。图10是用于说明系统控制部14的动作的示意图。
图10所示的曲线图的横轴将输入图像数据的各像素的位置由与该各像素对应的投影图像中的像高来表示。该输入图像数据的各像素的位置将像圈C1的像高标准化为“1”。并且,图10所示的曲线图的纵轴表示输入图像数据的像素值,将可输入到光调制单元12中的上限值标准化为“1.0”。
系统控制部14若获取输入图像数据g1(步骤S1),则判定在该时刻设定的第一部件2的位移位置(步骤S2)。在位移位置是图5所示的位移位置PC的情况下(步骤S2:是),系统控制部14将所获取的输入图像数据g1输入到光调制单元12中,使基于该输入图像数据g1的图像从投影光学系统投影到屏幕SC上(步骤S11)。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位移位置是位移位置PC的情况下,由于是光量降低区域与图像G1不重叠的结构,因此当步骤S2的判定为“是”时,不进行输入图像数据g1的校正。然而,例如在上述边界圈C2小的情况等,即使在位移位置是位移位置PC,图像G1与光量降低区域也不重叠的情况下,优选利用与该位移位置对应的校正表进行输入图像数据g1的校正。
在位移位置是图4或图6所示的位移位置PU或位移位置PD的情况下(步骤S2:否),系统控制部14从ROM读取与在该时刻设定的投影条件和第一部件2的位移位置对应的校正表T1(步骤S3)。
然后,系统控制部14进行如下处理:在输入图像数据g1的像素中,在校正表T1中指定的各校正对象像素的像素值上乘以与该各校正对象像素对应的校正系数,由此使各校正对象像素的像素值增加(步骤S4)。步骤S4相当于第一处理。以下,将输入图像数据g1的步骤S4的处理后的数据称为输入图像数据g2。
图10中示出各像素值成为“1.0”的输入图像数据g1和对该输入图像数据g1进行步骤S4的处理后的输入图像数据g2。通过步骤S4的处理,在输入图像数据g1中,只有与特定区域Ga对应的部分(从像高0.8到1的范围内的像素)的像素值增加。
接着,系统控制部14确定在步骤S4中增加了像素值的校正对象像素中像素值最大的最大像素,并判定该最大像素的像素值是否超过可输入到光调制单元12中的上限值(例如,若为8位图像,则为“255”)(步骤S5)。
系统控制部14在最大像素的像素值超过上限值的情况下(步骤S5:是),将从该最大像素的像素值减去该最大像素的步骤S4的处理前的像素值而得到的值确定为偏移量(步骤S6)。偏移量相当于上述第一像素量。
例如,在图10所示例中,在输入图像数据g2中像高为“1”的像素成为最大像素,该最大像素的像素值超过上限值1.0。若为该例子,则输入图像数据g2中的像高为“1”的像素值与输入图像数据g1中的像高为“1”的像素值的差值成为M1,其被确定为偏移量。
若确定偏移量,则系统控制部14仅使输入图像数据g2的各像素的像素值一律仅减少该偏移量的处理(步骤S7)。步骤S7相当于第二处理。并且,由步骤S4和步骤S7构成校正步骤。
在图10的下部示出进行步骤S7的处理后的输入图像数据g2。如图10所示,通过步骤S7的处理,输入图像数据g2的各像素值成为上限值以下的值。
在步骤S7之后,系统控制部14将输入图像数据g2输入到光调制单元12中,使基于该输入图像数据g2的图像从投影光学系统投影到屏幕SC上(步骤S8)。
在步骤S5的判定为“否”的情况下,即在最大像素的像素值为上限值以下的情况下,系统控制部14省略步骤S6和步骤S7,换言之,将上述偏移量确定为零,并进行步骤S8的处理。
系统控制部14在步骤S8和步骤S11的处理后输入了新的输入图像数据g1的情况下(步骤S9:是),使处理返回到步骤S1。系统控制部14在步骤S8和步骤S11的处理后未输入新的输入图像数据g1的情况下(步骤S9:否),判定第一部件2的位移位置是否已变更(步骤S10)。系统控制部14在位移位置已变更的情况下(步骤S10:是),使处理返回到步骤S2,在位移位置未变更的情况下(步骤S10:否),使处理返回到步骤S9。
根据图9所示的动作,如图10中所例示,在输入图像数据g1是白色图像(所有像素值为1.0)的情况下,通过步骤S4和步骤S7的处理,也能够使与特定区域Ga对应的像素的像素值大于与特定区域Ga以外的区域对应的像素的像素值。其结果,基于输入图像数据g2的图像G1若与图4的状态相比,特定区域Ga以外部分的亮度稍微降低,但是能够消除该部分与特定区域Ga的亮度差。从而,可以投影减少了亮度不均匀的图像G1。
并且,输入图像数据g1不是白色图像并省略步骤S6和步骤S7的情况下,在输入图像数据g1中,只有与特定区域Ga对应的像素的像素值成为与周边光量比对应地增加的状态。其结果,在图像G1中,能够提高特定区域Ga的亮度,并能够减少图像G1的亮度不均匀。
(实施方式的投影仪的第一变形例)
在图9的动作例中,在步骤S6中,将最大像素的步骤S4的处理后的值与步骤S4的处理前的值的差分确定为偏移量。作为该变形例,系统控制部14可以根据在通过步骤S4的处理而得到的输入图像数据g2中与特定区域Ga对应的像素的像素值的分布来确定偏移量。
图11是表示通过步骤S4的处理而得到的输入图像数据g2的像素值的直方图的一例的图。图11的横轴表示像素值,纵轴表示像素值的出现频率。在图11所示的直方图中,像素值为255以上的范围(图中比虚线更靠右侧的范围)是超过光调制单元12的可输入上限值的范围,因此是不作为图像而投影的部分(饱和部分)。
若该范围内的次数的累计值大,则特定区域Ga的亮度降低(图像G1的亮度不均匀)变大。因此,系统控制部14在该范围内确定不超过上限值的像素值。系统控制部14例如从该范围内的像素值高的一方累计次数,并检测累计值达到阈值(例如100)的时刻的像素值。然后,系统控制部14将该检测到的像素值与上限值(255)之差确定为偏移量。例如,在图11的例子中,像素值为275以上的范围的次数的累计值成为100,像素值:275与像素值:255之差“20”确定为偏移量。
图12是将具有图11所示的直方图的输入图像数据g2的各像素值仅减少“20”的状态的直方图的图。如比较图11和图12可知,通过根据直方图来确定偏移量,在第二处理后的输入图像数据g2中,减少在特定区域Ga中成为饱和部分的像素值的数量,从而能够减少被投影的图像G1的亮度不均匀。
(实施方式的投影仪的第二变形例)
在图9的步骤S6中,当确定偏移量时,系统控制部14可以根据输入图像数据g1进行偏移量的调整。具体而言,在系统控制部14的ROM中存储有图13中例示的调整表T2或调整表T3。
调整表T2是针对步骤S4的处理前的输入图像数据g1的每个明度条件建立对应关联有调整系数的表。在该明度条件中,例如包括输入图像数据g1的明度(例如平均亮度)超过明度阈值的明度条件L1、和输入图像数据g1的明度为上述明度阈值以下的明度条件L2。与明度条件1对应的调整系数β1成为大于与明度条件2对应的调整系数β2的值。例如,调整系数β1为“1”,调整系数β2为“0.8”。
调整表T3是针对步骤S4的处理前的输入图像数据g1的每个属性条件建立对应关联有调整系数的表。图像数据的属性信息是表示图像数据内容的信息,例如,该图像数据例如是以照片为主体,还是该图像数据以字符(语句)为主体等。图像数据的属性信息例如在生成该图像数据时附加到该图像数据的元数据。
在属性条件中,例如包括表示输入图像数据g1的属性信息以照片为主体的属性条件AT1、以及表示输入图像数据g1的属性信息以字符为主体的属性条件AT2。与属性条件AT1对应的调整系数β3成为小于与属性条件AT2对应的调整系数β4的值。例如,调整系数β3为“0.8”,调整系数β4为“1”。
系统控制部14在步骤S6中通过上述方法临时确定偏移量之后,计算输入图像数据g1的明度,若所算出的明度超过上述明度阈值,则在临时确定的偏移量上乘以调整表T2的调整系数β1而确定偏移量。若所算出的明度为上述明度阈值以下,则系统控制部14在临时确定的偏移量上乘以调整表T2的调整系数β2而确定偏移量。
通过以上处理,在输入图像数据g1暗的情况下(明度为明度阈值以下的情况),与输入图像数据g1明亮的情况(明度超过明度阈值的情况)相比,偏移量调整为小值。因此,在暗图像中,在防止整体明度降低的同时,能够减少亮度不均匀。并且,在明亮的图像中,能够强力地抑制亮度不均匀。
或者,系统控制部14在步骤S6中通过上述方法临时确定偏移量之后,根据输入图像数据g1的属性信息来判定输入图像数据g1的内容,若内容以照片为主体,则在临时确定的偏移量上乘以调整表T3的调整系数β3而确定偏移量。若内容以字符为主体,则系统控制部14在临时确定的偏移量上乘以调整表T3的调整系数β4而确定偏移量。
通过以上处理,在输入图像数据g1以照片为主体的情况下,与输入图像数据g1以字符为主体的情况相比,偏移量调整为小值。因此,在要求宽动态范围的以照片为主体的图像中,在减少亮度不均匀的同时,防止动态范围减小,从而能够投影高品质图像。并且,在不要求宽动态范围的以字符为主体的图像中,能够强力地抑制亮度不均匀。
(实施方式的投影仪的第三变形例)
在到此为止的说明中,当在图9的步骤S6中确定偏移量时,系统控制部14根据输入图像数据g1的明度和内容或输入图像数据g2的像素值进行偏移量的确定。然而,系统控制部14可以将在步骤S7的处理中使用的偏移量设为预先确定的固定值。在如此将偏移量设为固定值的情况下,也优选根据输入图像数据g1的明度和内容在该固定值上乘以调整系数而调整偏移量。
(实施方式的投影仪的第四变形例)
在第二变形例中,系统控制部14根据输入图像数据g1的明度和内容来控制偏移量。系统控制部14也可以代替在步骤S6中根据输入图像数据g1的明度和内容来调整偏移量,而在步骤S4中根据输入图像数据g1的明度和内容来控制各校正对象像素的像素值的增加率。
在步骤S4中使用的任意校正对象像素的像素值的增加率是与该校正对象像素对应的特定区域Ga的像高中的周边光量比的倒数。系统控制部14也可以将基于输入图像数据g1的明度和内容的图13所示的调整系数与该增加率相乘,由此根据输入图像数据g1的明度或内容来控制增加率。
例如,若输入图像数据g1的明度超过明度阈值,则系统控制部14将在步骤S4中使用的各校正对象像素的校正系数乘以调整系数β1的值与该各校正对象像素的像素值相乘,由此生成输入图像数据g2。并且,若输入图像数据g1的明度为明度阈值以下,则系统控制部14将在步骤S4中使用的各校正对象像素的校正系数乘以调整系数β2的值与该各校正对象像素的像素值相乘,由此生成输入图像数据g2。
同样地,若输入图像数据g1的内容以照片为主体,则系统控制部14将在步骤S4中使用的各校正对象像素的校正系数乘以调整系数β3的值与该各校正对象像素的像素值相乘,由此生成输入图像数据g2。并且,若输入图像数据g1的内容以字符为主体,则系统控制部14将在步骤S4中使用的各校正对象像素的校正系数乘以调整系数β2的值与该各校正对象像素的像素值相乘,由此生成输入图像数据g2。
在这种情况下,有时在步骤S4的处理中使用的校正系数(增加率)调整为较低。若如此增加率调整为较低,则最大像素的像素值的增加量也变小。因此,在步骤S6中确定的偏移量变小。其结果,根据图像的明度和内容,能够优化基于步骤S7的处理后的输入图像数据g2的图像的明度。
(实施方式的投影仪的第五变形例)
若在图9的步骤S6中确定偏移量,则系统控制部14将该偏移量存储于RAM中,接着,当确定偏移量时,可以考虑存储于该RAM中的偏移量而确定偏移量。
例如,在存储于RAM中的过去偏移量与在步骤S6中确定的偏移量的变化量(例如两者的差异)成为阈值以上的情况下,系统控制部14将存储于RAM中的过去偏移量确定为在随后的步骤S7的处理中使用的偏移量。
在上述偏移量的变化量成为阈值以上的情况下,例如,如动画等那样,有时输入图像数据g1的变化大。如此,在偏移量的变化变大的情况下,通过不改变偏移量而进行步骤S7的处理,能够抑制被投影图像的明度变化以提高被投影图像的品质。
另外,若为如上所述控制在步骤S4中使用的校正系数的形式,则系统控制部14在存储于RAM中的过去校正系数与在步骤S4中确定的校正系数的变化量(例如两者的差异)成为阈值以上的情况下,只要将存储于RAM中的过去校正系数确定为在步骤S4的处理中使用的校正系数即可。
在上述校正系数的变化量成为阈值以上的情况下,例如,如动画等那样,有时输入图像数据g1的变化大。如此,在校正系数的变化变大的情况下,通过不改变校正系数而进行步骤S4的处理,能够抑制被投影图像的亮度不均匀的变化以提高被投影图像的品质。
并且,系统控制部14求出存储于RAM中的过去输入图像数据g1和当前获取的输入图像数据g1的变化量,在该变化量成为能够判定为是动画的程度的值的情况下,可以将存储于RAM中的过去偏移量或校正系数确定为在该步骤S7或步骤S4的处理中使用的偏移量或校正系数。如此,也能够抑制被投影图像的明度变化,以提高被投影图像的品质。
(实施方式的投影仪的第六变形例)
系统控制部14在从图4所示位移位置变更为图5所示位移位置的情况下、或者在从图6所示位移位置变更为图5所示位移位置的情况下,优选使用在位移位置变更前在步骤S6中确定的偏移量对输入图像数据g1进行步骤S7的处理,使基于该处理后的输入图像数据g1的图像投影到屏幕SC上。
在图9的动作例中,例如,若位移位置从位移位置PU或位移位置PD变更为位移位置PC,则进行步骤S11的处理。即,输入图像数据g1不被校正而直接输入到光调制单元12中,从而投影基于该输入图像数据g1的图像。
在该变形例中,若步骤S2的判定成为“是”,在之前的步骤S6中确定的偏移量存储于RAM时,则系统控制部14使用该偏移量进行使输入图像数据g1的各像素值一律仅减少该偏移量的处理,然后使处理转移到步骤S11。
根据该变形例,位移位置位于位移位置PU或位移位置PD,即使在从进行步骤S7的处理的状态起位移位置改变为不需要步骤S7的处理的位移位置PC的情况下,也能够使输入图像数据g1的整体明度接近于位移位置变更前的输入图像数据g2的明度。其结果,能够抑制由位移位置的变更引起的投影图像的明度大幅发生变化。
(实施方式的投影仪的第七变形例)
在该变形例中,以使用多个图1所示的投影仪100显示一个大画面的系统作为前提。该大画面以使得从各投影仪100投影到屏幕SC上的图像的一部分重叠的状态形成。
特定投影仪100的系统控制部14若与本装置以外的其他投影仪100的系统控制部14连接,则以全景模式进行动作。
在该全景模式中,系统控制部14从本装置获取成为应投影图像源的本装置用输入图像数据g1,并且从其他装置获取成为应投影图像源的其他装置用输入图像数据g1。系统控制部14若获取本装置用输入图像数据g1,则按照图9所示动作进行输入图像数据g1的校正。系统控制部14使用在该校正中使用的校正对象像素的校正系数及偏移量,以相同的方式进行其他装置用输入图像数据g1的校正,并将校正后的输入图像数据g2发送到其他装置的系统控制部14。由此,从各投影仪100将基于根据相同的参数(校正系数及偏移量)被校正的输入图像数据g2的图像投影到屏幕SC上。
根据该变形例,在从多个投影仪100使图像的一部分重叠而进行大画面投影的情况下,能够抑制各图像的明度的差异。从而,能够提高大画面投影时的图像品质。
(实施方式的投影仪的第八变形例)
图1所示的投影仪100设为以图3所示的方向Y2为铅垂方向的设置状态被使用的投影仪进行了说明。然而,例如投影仪100也可以设置于天花板等,以方向Y1为铅垂方向的设置状态被使用。
在方向Y1为铅垂方向的设置状态下,相对于图3的设置状态,需要使显示于显示部的显示面上的图像上下颠倒。另一方面,与图4或图6所示的特定区域Ga对应的校正对象像素的位置根据位移位置或投影条件来确定,不会因投影仪100的设置状态而发生变化。
因此,系统控制部14首先根据设置在投影仪100上的加速度传感器等的信息,判定设置状态处于方向Y2为铅垂方向的第一设置状态和方向Y1为铅垂方向的第二设置状态中的哪一种状态。在第一设置状态的情况下,系统控制部14以上述内容进行输入图像数据g1的校正。在第二设置状态的情况下,系统控制部14在使所获取的输入图像数据g1上下颠倒之后,以上述内容进行该输入图像数据g1的校正。
如此,在第二设置状态的情况下,不是在以上述内容进行输入图像数据g1的校正之后使该校正后的输入图像数据g1上下颠倒以投影图像,而是在使输入图像数据g1上下颠倒之后进行该输入图像数据g1的校正,并通过投影基于校正后的输入图像数据g1的图像,在设置状态改变的情况下也能够减少被投影图像的亮度不均匀。
(实施方式的投影仪的第九变形例)
系统控制部14也可以能够选择性地执行:校正模式,进行图9所示处理(包括输入图像数据g1的校正(第一处理及第二处理)的处理);及非校正模式,不进行图9所示处理(输入图像数据g1的校正(第一处理及第二处理)。在非校正模式中,在图9所示步骤S1之后,进行步骤S11的处理,处理转移到步骤S9。
系统控制部14例如若接受从设置于投影仪100中的省略图示的操作部输入的切换指示,则进行校正模式和非校正模式的切换。另外,系统控制部14判别输入图像数据g1的内容,若输入图像数据g1是静止图像,则执行校正模式,若输入图像数据g1是动画,则可以执行非校正模式。
(实施方式的投影仪的第十变形例)
在到此为止的说明中,在系统控制部14的ROM中预先存储有图8所示校正表T1。然而,光学单元6可更换,在该光学单元6的光学特性未知的情况下,无法将校正表T1用于校正中。
因此,系统控制部14在安装有未建立对应关联地存储有校正表T1的光学单元6的情况下,将测试图像数据(例如,用于显示白色图像的数据)输入到光调制单元12中,使基于该测试图像数据的测试图像投影到屏幕SC上。
系统控制部14在投影了该测试图像的状态下,由成像元件38拍摄该测试图像,获取通过该拍摄而得到的摄像图像数据。系统控制部14分析该摄像图像数据的各像素的像素值,并检测投影到屏幕SC上的测试图像中的根据屏幕SC的面内的光量分布来确定的特定区域。然后,在摄像图像数据中,将与该特定区域对应的像素设为校正对象像素,并计算该校正对象像素的像素值与摄像图像数据中的特定区域以外的像素的像素值之比的倒数作为校正系数,并注册到校正表中。如此,系统控制部14根据摄像图像数据生成校正表,由此在安装有光学特性未知的光学单元6的情况下,也可以减少被投影图像的亮度不均匀。
到此为止已说明的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例在不产生矛盾的范围内可以适当地组合。
在图1所示的投影仪100中,摄像部构成为通过投影光学系统的一部分拍摄屏幕SC。然而,摄像部也可以与光学单元6分开设置。并且,投影仪100的光学单元6的结构是一个例子,并不限定于图3所示结构。例如,也可以是来自显示部的图像直接入射到第二光学系统31的结构。并且,位移机构5不是必须的,可以省略。
(1)一种控制装置,其为投影装置的控制装置,所述投影装置将来自根据输入图像数据来显示图像的显示部的图像通过光学系统投影到投影对象物上,
上述控制装置具备校正部,上述校正部进行第一处理和第二处理而校正上述输入图像数据,上述第一处理使与投影到上述投影对象物上的上述图像中的根据上述投影对象物面内的光量分布来确定的特定区域对应的上述输入图像数据的像素的像素值增加,上述第二处理使上述输入图像数据的各像素值一律减少第一像素量。
(2)根据(1)所述的控制装置,其中,
上述光量分布根据上述光学系统的光学特性来确定。
(3)根据(2)所述的控制装置,其中,
上述光学特性是投影到上述光学系统的光轴位置上的光量与投影到远离上述光轴位置的位置上的光量之比。
(4)根据(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装置,其中,
上述校正部根据经上述第一处理的与上述特定区域对应的上述像素的像素值来控制上述第一像素量。
(5)根据(4)所述的控制装置,其中,
上述校正部根据经上述第一处理的与上述特定区域对应的上述像素中的像素值最大的最大像素的上述像素值来控制上述第一像素量。
(6)根据(5)所述的控制装置,其中,
在上述最大像素的上述像素值超过可输入到上述显示部的上限值的情况下,上述校正部将上述最大像素的上述像素值与上述最大像素的上述第一处理前的像素值之差设为上述第一像素量。
(7)根据(5)所述的控制装置,其中,
在上述最大像素的上述像素值为可输入到上述显示部的上限值以下的情况下,上述校正部省略上述第二处理。
(8)根据(4)所述的控制装置,其中,
上述校正部根据经上述第一处理的与上述特定区域对应的上述像素的像素值的分布来控制上述第一像素量。
(9)根据(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装置,其中,
上述校正部根据校正前的上述输入图像数据来控制上述第一处理中的上述像素值的增加率或上述第一像素量。
(10)根据(9)所述的控制装置,其中,
上述校正部根据校正前的上述输入图像数据的明度来控制上述增加率或上述第一像素量。
(11)根据(9)所述的控制装置,其中,
上述校正部根据校正前的上述输入图像数据的内容来控制上述增加率或上述第一像素量。
(12)根据(9)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装置,其中,
上述校正部在进行多个上述输入图像数据的校正的情况下,在上述输入图像数据的变化量或上述增加率或上述第一像素量的变化量成为阈值以上的情况下,将上述增加率或上述第一像素量维持在用于校正之前校正的上述输入图像数据的值。
(13)根据(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装置,其中,
上述校正部根据上述图像的投影条件来控制在上述第一处理中使上述像素值增加的像素的位置和该像素值的增加率。
(14)根据(13)所述的控制装置,其中,
上述投影条件包括上述光学系统的焦距、上述光学系统的焦点位置、以及上述光学系统和上述投影对象物的距离中的至少一个。
(15)根据(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装置,其中,
上述投影装置具有如下模式:与其他上述投影装置协作,使多个上述图像以一部分重叠的状态投影到上述投影对象物上,
上述校正部在上述模式中,使用在本装置中确定的上述第一像素量,对输入到上述其他上述投影装置的上述显示部中的上述输入图像数据执行上述第二处理。
(16)根据(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装置,其中,
上述投影装置在上述显示部的显示面相对于上述光学系统的光轴向一个方向偏心的状态下,可以投影上述图像,
上述校正部在根据上述投影装置的姿态使上述输入图像数据旋转之后,进行上述第一处理及上述第二处理。
(17)根据(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装置,其中,
上述投影装置具有位移机构,上述位移机构变更上述显示部的显示面和上述光学系统的光轴在一个方向上的相对位置,
上述校正部在上述特定区域产生的上述相对位置上,进行包括上述第一处理及上述第二处理的校正。
(18)根据(17)所述的控制装置,其中,
上述校正部在从上述特定区域产生的上述相对位置变更为上述特定区域消失的上述相对位置的情况下,代替上述校正而进行使上述输入图像数据的各像素值一律仅减少上述变更前的上述校正时的上述第一像素量的处理。
(19)根据(1)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装置,其中,
上述投影装置具有拍摄上述投影对象物的摄像部,
上述校正部根据从上述摄像部获取的投影到上述投影对象物上的上述图像的摄像图像数据来检测上述特定区域。
(20)根据(1)至(19)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装置,其中,
上述特定区域是投影到上述投影对象物上的上述图像中的周边区域。
(21)根据(1)至(20)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装置,其中,
选择性地执行:校正模式,执行包括上述第一处理及上述第二处理的校正;及非校正模式,将上述校正设为不执行。
(22)根据(21)所述的控制装置,其中,
根据输入指示,切换上述校正模式和上述非校正模式。
(23)根据(21)所述的控制装置,其中,
根据上述输入图像数据的内容,切换上述校正模式和上述非校正模式。
(24)一种投影装置,其具备:
(1)至(23)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装置;及
上述光学系统。
(25)一种控制方法,其为投影装置的控制方法,所述投影装置将来自根据输入图像数据来显示图像的显示部的图像通过光学系统投影到投影对象物上,
上述控制方法包括校正步骤,上述校正步骤进行第一处理和第二处理而校正上述输入图像数据,上述第一处理使与投影到上述投影对象物上的上述图像中的根据上述投影对象物面内的光量分布来确定的特定区域对应的上述输入图像数据的像素的像素值增加,上述第二处理使上述输入图像数据的各像素值一律减少第一像素量。
(26)根据(25)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
上述光量分布根据上述光学系统的光学特性来确定。
(27)根据(26)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
上述光学特性是投影到上述光学系统的光轴位置上的光量与投影到远离上述光轴位置的位置上的光量之比。
(28)根据(25)至(27)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
上述校正步骤中,根据经上述第一处理的与上述特定区域对应的上述像素的像素值来控制上述第一像素量。
(29)根据(28)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
上述校正步骤中,根据经上述第一处理的与上述特定区域对应的上述像素中的像素值最大的最大像素的上述像素值来控制上述第一像素量。
(30)根据(29)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
上述校正步骤中,在上述最大像素的上述像素值超过可输入到上述显示部的上限值的情况下,将上述最大像素的上述像素值与上述最大像素的上述第一处理前的像素值之差设为上述第一像素量。
(31)根据(29)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
上述校正步骤中,在上述最大像素的上述像素值为可输入到上述显示部的上限值以下的情况下,省略上述第二处理。
(32)根据(28)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
上述校正步骤中,根据经上述第一处理的与上述特定区域对应的上述像素的像素值的分布来控制上述第一像素量。
(33)根据(25)至(27)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
上述校正步骤中,根据校正前的上述输入图像数据来控制上述第一处理中的上述像素值的增加率或上述第一像素量。
(34)根据(33)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
上述校正步骤中,根据校正前的上述输入图像数据的明度来控制上述增加率或上述第一像素量。
(35)根据(33)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
上述校正步骤中,根据校正前的上述输入图像数据的内容来控制上述增加率或上述第一像素量。
(36)根据(33)至(35)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
上述校正步骤中,在进行多个上述输入图像数据的校正的情况下,在上述输入图像数据的变化量或上述增加率或上述第一像素量的变化量成为阈值以上的情况下,将上述增加率或上述第一像素量维持在用于校正之前校正的上述输入图像数据的值。
(37)根据(25)至(36)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
上述校正步骤中,根据上述图像的投影条件来控制在上述第一处理中使上述像素值增加的像素的位置和该像素值的增加率。
(38)根据(37)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
上述投影条件包括上述光学系统的焦距、上述光学系统的焦点位置、以及上述光学系统和上述投影对象物的距离中的至少一个。
(39)根据(25)至(38)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
上述投影装置具有如下模式:与其他上述投影装置协作,使多个上述图像以一部分重叠的状态投影到上述投影对象物上,
上述校正步骤的上述模式中,使用在本装置中确定的上述第一像素量,对输入到上述其他上述投影装置的上述显示部中的上述输入图像数据执行上述第二处理。
(40)根据(25)至(38)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
上述投影装置在上述显示部的显示面相对于上述光学系统的光轴向一个方向偏心的状态下,可以投影上述图像,
上述校正步骤中,在根据上述投影装置的姿态使上述输入图像数据旋转之后,进行上述第一处理及上述第二处理。
(41)根据(25)至(38)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
上述投影装置具有位移机构,上述位移机构变更上述显示部的显示面和上述光学系统的光轴在一个方向上的相对位置,
上述校正步骤中,在上述特定区域产生的上述相对位置上,进行包括上述第一处理及上述第二处理的校正。
(42)根据(4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
上述校正步骤中,在从上述特定区域产生的上述相对位置变更为上述特定区域消失的上述相对位置的情况下,代替上述校正而进行使上述输入图像数据的各像素值一律仅减少上述变更前的上述校正时的上述第一像素量的处理。
(43)根据(25)至(42)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
上述投影装置具有拍摄上述投影对象物的摄像部,
上述校正步骤中,根据从上述摄像部获取的投影到上述投影对象物上的上述图像的摄像图像数据来检测上述特定区域。
(44)根据(25)至(43)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
上述特定区域是投影到上述投影对象物上的上述图像中的周边区域。
(45)根据(25)至(44)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
选择性地执行:校正模式,执行包括上述第一处理及上述第二处理的校正;及非校正模式,将上述校正设为不执行。
(46)根据(45)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
根据输入指示,切换上述校正模式和上述非校正模式。
(47)根据(45)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
根据上述输入图像数据的内容,切换上述校正模式和上述非校正模式。
(48)一种控制程序,其为投影装置的控制程序,所述投影装置将来自根据输入图像数据来显示图像的显示部的图像通过光学系统投影到投影对象物上,
上述控制程序用于使计算机执行校正步骤,上述校正步骤进行第一处理和第二处理而校正上述输入图像数据,上述第一处理使与投影到上述投影对象物上的上述图像中的根据上述投影对象物面内的光量分布来确定的特定区域对应的上述输入图像数据的像素的像素值增加,上述第二处理使上述输入图像数据的各像素值一律减少第一像素量。
以上,参考附图,对各种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当然并不限定于这些例子。若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则很显然可以想到在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例或修正例,可知这些例子当然也属于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并且,在不脱离本发明主旨的范围内,也可以任意组合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各构成要件。
另外,本申请主张基于2019年7月26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特愿2019-138119),其内容作为参考援用于本申请中。
符号说明
100-投影仪,1-主体部,2-第一部件,2a、2b-开口,2A-中空部,21-第一光学系统,22-反射部件,3-第二部件,3a、3c-开口,3A-中空部,31-第二光学系统,32-分支部件,33-第三光学系统,34-透镜,37-第四光学系统,38-成像元件,39-图像处理部,5-位移机构,6-光学单元,11-光源单元,41-光源,42-色轮,43-照明光学系统,12-光调制单元,12a-光调制元件,12b-光调制元件驱动部,14-系统控制部,15-框体,15a-开口,K-光轴,SC-屏幕,C1-像圈,C2-边界圈,G1-图像,Ga-特定区域,g1、g2-输入图像数据,M1-差值,T1-校正表,T2、T3-调整表。

Claims (48)

1.一种控制装置,其为投影装置的控制装置,所述投影装置将来自根据输入图像数据来显示图像的显示部的图像通过光学系统投影到投影对象物上,
所述控制装置具备校正部,所述校正部进行第一处理和第二处理而校正所述输入图像数据,所述第一处理使与投影到所述投影对象物上的所述图像中的根据所述投影对象物面内的光量分布来确定的特定区域对应的所述输入图像数据的像素的像素值增加,所述第二处理使所述输入图像数据的各像素值一律减少第一像素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光量分布根据所述光学系统的光学特性来确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光学特性是投影到所述光学系统的光轴位置上的光量与投影到远离所述光轴位置的位置上的光量之比。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校正部根据经所述第一处理的与所述特定区域对应的所述像素的像素值来控制所述第一像素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校正部根据经所述第一处理的与所述特定区域对应的所述像素中的像素值最大的最大像素的所述像素值来控制所述第一像素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控制装置,其中,
在所述最大像素的所述像素值超过可输入到所述显示部的上限值的情况下,所述校正部将所述最大像素的所述像素值与所述最大像素的所述第一处理前的像素值之差设为所述第一像素量。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控制装置,其中,
在所述最大像素的所述像素值为可输入到所述显示部的上限值以下的情况下,所述校正部省略所述第二处理。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校正部根据经所述第一处理的与所述特定区域对应的所述像素的像素值的分布来控制所述第一像素量。
9.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校正部根据校正前的所述输入图像数据来控制所述第一处理中的所述像素值的增加率或所述第一像素量。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校正部根据校正前的所述输入图像数据的明度来控制所述增加率或所述第一像素量。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校正部根据校正前的所述输入图像数据的内容来控制所述增加率或所述第一像素量。
12.根据权利要求9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校正部在进行多个所述输入图像数据的校正的情况下,在所述输入图像数据的变化量或所述增加率或所述第一像素量的变化量成为阈值以上的情况下,将所述增加率或所述第一像素量维持在用于校正之前刚刚校正的所述输入图像数据的值。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校正部根据所述图像的投影条件来控制在所述第一处理中使所述像素值增加的像素的位置和该像素值的增加率。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投影条件包括所述光学系统的焦距、所述光学系统的焦点位置、以及所述光学系统和所述投影对象物的距离中的至少一个。
15.根据权利要求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投影装置具有如下模式:与其他所述投影装置协作,使多个所述图像以一部分重叠的状态投影到所述投影对象物上,
所述校正部在所述模式中,使用在本装置中确定的所述第一像素量,对输入到所述其他所述投影装置的所述显示部中的所述输入图像数据执行所述第二处理。
16.根据权利要求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投影装置在所述显示部的显示面相对于所述光学系统的光轴向一个方向偏心的状态下,可以投影所述图像,
所述校正部在根据所述投影装置的姿态使所述输入图像数据旋转之后,进行所述第一处理及所述第二处理。
17.根据权利要求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投影装置具有位移机构,所述位移机构变更所述显示部的显示面和所述光学系统的光轴在一个方向上的相对位置,
所述校正部在所述特定区域产生的所述相对位置上,进行包括所述第一处理及所述第二处理的校正。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校正部在从所述特定区域产生的所述相对位置变更为所述特定区域消失的所述相对位置的情况下,代替所述校正而进行使所述输入图像数据的各像素值一律仅减少所述变更前的所述校正时的所述第一像素量的处理。
19.根据权利要求1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投影装置具有拍摄所述投影对象物的摄像部,
所述校正部根据从所述摄像部获取的投影到所述投影对象物上的所述图像的摄像图像数据来检测所述特定区域。
20.根据权利要求1至19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特定区域是投影到所述投影对象物上的所述图像中的周边区域。
21.根据权利要求1至20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装置,其中,
选择性地执行:校正模式,执行包括所述第一处理及所述第二处理的校正;及非校正模式,将所述校正设为不执行。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控制装置,其中,
根据输入指示,切换所述校正模式和所述非校正模式。
23.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控制装置,其中,
根据所述输入图像数据的内容,切换所述校正模式和所述非校正模式。
24.一种投影装置,其具备权利要求1至23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装置和所述光学系统。
25.一种控制方法,其为投影装置的控制方法,所述投影装置将来自根据输入图像数据来显示图像的显示部的图像通过光学系统投影到投影对象物上,
所述控制方法具备校正步骤,在所述校正步骤中,进行第一处理和第二处理而校正所述输入图像数据,所述第一处理使与投影到所述投影对象物上的所述图像中的根据所述投影对象物面内的光量分布来确定的特定区域对应的所述输入图像数据的像素的像素值增加,所述第二处理使所述输入图像数据的各像素值一律减少第一像素量。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
所述光量分布根据所述光学系统的光学特性来确定。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
所述光学特性是投影到所述光学系统的光轴位置上的光量与投影到远离所述光轴位置的位置上的光量之比。
28.根据权利要求25至27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
所述校正步骤中,根据经所述第一处理的与所述特定区域对应的所述像素的像素值来控制所述第一像素量。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
所述校正步骤中,根据经所述第一处理的与所述特定区域对应的所述像素中的像素值最大的最大像素的所述像素值来控制所述第一像素量。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
所述校正步骤中,在所述最大像素的所述像素值超过可输入到所述显示部的上限值的情况下,将所述最大像素的所述像素值与所述最大像素的所述第一处理前的像素值之差设为所述第一像素量。
31.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
所述校正步骤中,在所述最大像素的所述像素值为可输入到所述显示部的上限值以下的情况下,省略所述第二处理。
32.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
所述校正步骤中,根据经所述第一处理的与所述特定区域对应的所述像素的像素值的分布来控制所述第一像素量。
33.根据权利要求25至27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
所述校正步骤中,根据校正前的所述输入图像数据来控制所述第一处理中的所述像素值的增加率或所述第一像素量。
34.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
所述校正步骤中,根据校正前的所述输入图像数据的明度来控制所述增加率或所述第一像素量。
35.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
所述校正步骤中,根据校正前的所述输入图像数据的内容来控制所述增加率或所述第一像素量。
36.根据权利要求33至35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
所述校正步骤中,在进行多个所述输入图像数据的校正的情况下,在所述输入图像数据的变化量或所述增加率或所述第一像素量的变化量成为阈值以上的情况下,将所述增加率或所述第一像素量维持在用于校正之前刚刚校正的所述输入图像数据的值。
37.根据权利要求25至36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
所述校正步骤中,根据所述图像的投影条件来控制在所述第一处理中使所述像素值增加的像素的位置和该像素值的增加率。
38.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
所述投影条件包括所述光学系统的焦距、所述光学系统的焦点位置、以及所述光学系统和所述投影对象物的距离中的至少一个。
39.根据权利要求25至38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
所述投影装置具有如下模式:与其他所述投影装置协作,使多个所述图像以一部分重叠的状态投影到所述投影对象物上,
所述校正步骤的所述模式中,使用在本装置中确定的所述第一像素量,对输入到所述其他所述投影装置的所述显示部中的所述输入图像数据执行所述第二处理。
40.根据权利要求25至38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
所述投影装置在所述显示部的显示面相对于所述光学系统的光轴向一个方向偏心的状态下,可以投影所述图像,
所述校正步骤中,在根据所述投影装置的姿态使所述输入图像数据旋转之后,进行所述第一处理及所述第二处理。
41.根据权利要求25至38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
所述投影装置具有位移机构,所述位移机构变更所述显示部的显示面和所述光学系统的光轴在一个方向上的相对位置,
所述校正步骤中,在所述特定区域产生的所述相对位置上,进行包括所述第一处理及所述第二处理的校正。
42.根据权利要求4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
所述校正步骤中,在从所述特定区域产生的所述相对位置变更为所述特定区域消失的所述相对位置的情况下,代替所述校正而进行使所述输入图像数据的各像素值一律仅减少所述变更前的所述校正时的所述第一像素量的处理。
43.根据权利要求25至42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
所述投影装置具有拍摄所述投影对象物的摄像部,
所述校正步骤中,根据从所述摄像部获取的投影到所述投影对象物上的所述图像的摄像图像数据来检测所述特定区域。
44.根据权利要求25至43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
所述特定区域是投影到所述投影对象物上的所述图像中的周边区域。
45.根据权利要求25至44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
选择性地执行:校正模式,执行包括所述第一处理及所述第二处理的校正;及非校正模式,将所述校正设为不执行。
46.根据权利要求45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
根据输入指示,切换所述校正模式和所述非校正模式。
47.根据权利要求45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
根据所述输入图像数据的内容,切换所述校正模式和所述非校正模式。
48.一种控制程序,其为投影装置的控制程序,所述投影装置将来自根据输入图像数据来显示图像的显示部的图像通过光学系统投影到投影对象物上,
所述控制程序用于使计算机执行校正步骤,所述校正步骤进行第一处理和第二处理而校正所述输入图像数据,所述第一处理使与投影到所述投影对象物上的所述图像中的根据所述投影对象物面内的光量分布来确定的特定区域对应的所述输入图像数据的像素的像素值增加,所述第二处理使所述输入图像数据的各像素值一律减少第一像素量。
CN202080053909.7A 2019-07-26 2020-06-01 控制装置、投影装置、控制方法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1427080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138119 2019-07-26
JP2019138119 2019-07-26
PCT/JP2020/021644 WO2021019898A1 (ja) 2019-07-26 2020-06-01 制御装置、投影装置、制御方法、及び制御プログラ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270809A true CN114270809A (zh) 2022-04-01
CN114270809B CN114270809B (zh) 2024-05-03

Family

ID=742284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53909.7A Active CN114270809B (zh) 2019-07-26 2020-06-01 控制装置、投影装置、控制方法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796899B2 (zh)
JP (1) JP7194834B2 (zh)
CN (1) CN114270809B (zh)
WO (1) WO2021019898A1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196356A (ja) * 1997-12-26 1999-07-2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シェーディング補正回路
JP2006113541A (ja) * 2004-09-14 2006-04-27 Canon Inc 表示装置及び表示方法
JP2008070711A (ja) * 2006-09-15 2008-03-27 Brother Ind Ltd 投影装置
CN102455578A (zh) * 2010-10-22 2012-05-16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投影仪以及投影仪的控制方法
CN107409192A (zh) * 2015-03-27 2017-11-28 索尼公司 图像显示设备、图像显示方法、信息处理设备、信息处理方法和程序
JP2017215475A (ja) * 2016-05-31 2017-12-0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投射型表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223519A (ja) * 1994-12-14 1996-08-3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投写型画像表示装置
CN1070013C (zh) 1994-12-14 2001-08-22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具有校正亮度不均匀性的电路的投影型图像显示装置
JP2003018502A (ja) * 2001-06-29 2003-01-17 Toshiba Corp 投射型表示装置
JP2004226608A (ja) 2003-01-22 2004-08-12 Seiko Epson Corp 画像処理システム、プロジェクタ、プログラム、情報記憶媒体および画像処理方法
JP2009216767A (ja) 2008-03-07 2009-09-24 Seiko Epson Corp プロジェクタ
CN102450019B (zh) * 2010-01-07 2014-12-10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图像处理装置、图像生成系统、方法及程序
JP5863554B2 (ja) * 2012-05-01 2016-02-16 国立大学法人旭川医科大学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6050268B2 (ja) * 2014-01-30 2016-12-21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方法、プログラム、並びにインクジェット印刷システム
US10303414B2 (en) * 2016-07-15 2019-05-28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Device, system,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projection image
JP7167503B2 (ja) * 2018-06-27 2022-11-09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プロジェクター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196356A (ja) * 1997-12-26 1999-07-2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シェーディング補正回路
JP2006113541A (ja) * 2004-09-14 2006-04-27 Canon Inc 表示装置及び表示方法
JP2008070711A (ja) * 2006-09-15 2008-03-27 Brother Ind Ltd 投影装置
CN102455578A (zh) * 2010-10-22 2012-05-16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投影仪以及投影仪的控制方法
CN107409192A (zh) * 2015-03-27 2017-11-28 索尼公司 图像显示设备、图像显示方法、信息处理设备、信息处理方法和程序
JP2017215475A (ja) * 2016-05-31 2017-12-0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投射型表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194834B2 (ja) 2022-12-22
WO2021019898A1 (ja) 2021-02-04
US11796899B2 (en) 2023-10-24
JPWO2021019898A1 (zh) 2021-02-04
CN114270809B (zh) 2024-05-03
US20220146918A1 (en) 2022-05-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672349B2 (en) Device for project an image
WO2012031983A1 (en) A device for projecting an image
US9811876B2 (en) Display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CN109307973B (zh) 投影仪以及投影仪的控制方法
US20210195152A1 (en) Method for operating control apparatus, and projector
JP7434487B2 (ja) 画像処理装置、投影システム、画像処理方法、及び画像処理プログラム
WO2012120586A1 (ja) 投写型画像表示装置及び光量調整方法
JP2005037771A (ja) プロジェクタ
WO2020250739A1 (ja) 投影制御装置、投影装置、投影制御方法、及び投影制御プログラム
JP2012018214A (ja) 投写型映像表示装置
US20220132080A1 (en) Control device, projection system, control method, and control program
CN114270809B (zh) 控制装置、投影装置、控制方法及存储介质
US8469524B2 (en) Projection display device
US10474020B2 (en) Display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display apparatus to display an image with an orientation based on a user's position
TWI511571B (zh) 投影系統及其影像調整方法
US11908354B2 (en) Control device, projection apparatus, control method, and control program
JP5845565B2 (ja) プロジェクター、及び、プロジェクターの制御方法
CN114342364B (zh) 控制装置、投影装置、控制方法及存储介质
JP2020136909A (ja) 投写画像の調整方法、及び投写装置
JP2014007484A (ja) 補正制御装置、補正方法、及び、プロジェクター
JP2024008045A (ja) 制御装置、投写装置、投写システム、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WO2017126079A1 (ja) 表示制御装置
JP2021089313A (ja) 画像投射装置
CN116668655A (zh) 投影画面亮度调整方法、装置、介质以及投影设备
JP2022019239A (ja) 画像投射装置、観測装置および画像投射装置の調整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