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668655A - 投影画面亮度调整方法、装置、介质以及投影设备 - Google Patents

投影画面亮度调整方法、装置、介质以及投影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668655A
CN116668655A CN202310771246.8A CN202310771246A CN116668655A CN 116668655 A CN116668655 A CN 116668655A CN 202310771246 A CN202310771246 A CN 202310771246A CN 116668655 A CN116668655 A CN 11666865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age
brightness
projection
target
are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77124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风光
刘平慧
吕思成
张聪
胡震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Huol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Huol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Huol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Huol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771246.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668655A/zh
Publication of CN1166686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66865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9/00Details of colour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9/12Picture reproducers
    • H04N9/31Projection devices for colour picture display, e.g. using electronic spatial light modulators [ESLM]
    • H04N9/3141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H04N9/315Modulator illumination systems
    • H04N9/3155Modulator illumination systems for controlling the light sour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9/00Details of colour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9/12Picture reproducers
    • H04N9/31Projection devices for colour picture display, e.g. using electronic spatial light modulators [ESLM]
    • H04N9/3179Video signal processing theref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ransforming Electric Information Into Light Information (AREA)
  • Projection Apparatus (AREA)
  • Television Receiver Circuit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投影画面亮度调整方法、装置、介质以及投影设备,涉及投影技术领域,该方法通过响应于针对投影画面的校正指令,向投影区域投射目标投影图像,其中目标投影图像为根据校正图像在投影设备的调制平面上的光通量对校正图像进行亮度调整后得到的图像,校正图像为通过透视变换矩阵对调制平面上的原始投影图像进行校正后得到的图像,可以在无需对投影设备的硬件进行改进的情况下,直接对投影画面的亮度进行调整,以时刻为用户提供亮度均匀的投影画面观看体验,而且,通过校正图像的在调制平面上的光通量即可实现对投影画面的亮度调整,无需计算投影设备与投影设备之间的位姿,极大提高了投影画面亮度调整的速度。

Description

投影画面亮度调整方法、装置、介质以及投影设备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投影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投影画面亮度调整方法、装置、介质以及投影设备。
背景技术
在相关技术中,当投影设备与投影区域呈现为倾斜状态,投影设备投射至投影区域上的投影画面的亮度会呈现为一边亮度高,另一边亮度低。在对投影画面进行校正之后,校正后的投影画面的亮度不均匀性也不会得到改变,及其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发明内容
本公开公开了一种投影画面亮度调整方法、装置、介质以及投影设备,可以对投影画面的亮度进行调整。
第一方面,本公开涉及一种投影画面亮度调整方法,包括:
响应于针对投影画面的校正指令,向投影区域投射目标投影图像,其中目标投影图像为根据校正图像在投影设备的调制平面上的光通量对校正图像进行亮度调整后得到的图像,校正图像为通过透视变换矩阵对调制平面上的原始投影图像进行校正后得到的图像,透视变换矩阵为投影区域与调制平面之间的透视变换矩阵。
可选地,原始投影图像被均分为多个第一图像区域,目标投影图像通过以下步骤获得:
确定校正图像中与各第一图像区域对应的第二图像区域在调制平面上的光通量;
根据第二图像区域的光通量,确定校正图像中的各第二图像区域对应的第一亮度参数;
根据各第二图像区域对应的第一亮度参数,对校正图像的亮度进行调整,获得目标投影图像。
可选地,根据各第二图像区域对应的第一亮度参数,对校正图像的亮度进行调整,获得目标投影图像,包括:
根据各第二图像区域对应的第一亮度参数,对校正图像的像素的亮度进行调整,获得目标投影图像。
可选地,根据各第二图像区域对应的第一亮度参数,对校正图像的像素的亮度进行调整,获得目标投影图像,包括:
确定目标亮度参数,其中目标亮度参数用于将校正图像对应的投影画面的亮度调整为目标亮度参数;
根据各第二图像区域对应的第一亮度参数以及目标亮度参数,生成蒙版图像,其中蒙版图像中与第二图像区域对应的第一像素与该第二图像区域对应的第二像素叠加得到的亮度为目标亮度参数;
根据校正图像以及蒙版图像,获得目标投影图像。
可选地,根据各第二图像区域对应的第一亮度参数,对校正图像的像素的亮度进行调整,获得目标投影图像,包括:
确定目标亮度参数,其中目标亮度参数用于将校正图像对应的投影画面的亮度调整为目标亮度参数;
针对校正图像的各第二图像区域,根据该第二图像区域对应的第一亮度参数以及目标亮度参数,确定该第二图像区域对应的第一亮度调整系数;
针对校正图像的各第二图像区域,基于该第二图像区域对应的第一亮度调整系数,对该第二图像区域对应的像素的原始RGB色值进行调整,获得该第二图像区域对应的像素的目标RGB色值;
基于各第二图像区域对应的目标RGB色值,获得目标投影图像。
可选地,确定校正图像中与各第一图像区域对应的第二图像区域在调制平面上的光通量,包括:
根据校正图像中与各第一图像区域对应的第二图像区域在调制平面上的目标面积,确定光通量。
可选地,根据校正图像中与各第一图像区域对应的第二图像区域在调制平面上的目标面积,确定光通量,包括:
确定调制平面中与第二图像区域对应的显示区域的第二亮度参数;
根据校正图像中与各第一图像区域对应的第二图像区域在调制平面上的目标面积以及第二亮度参数,确定光通量。
可选地,确定目标亮度参数,包括:
根据校正图像的第一目标图像区域对应的第一亮度参数,确定目标亮度参数,其中第一目标图像区域为各第二图像区域中光通量最小的第二图像区域;或者
根据校正图像的第二目标图像区域对应的第一亮度参数以及第二亮度调整系数,确定目标亮度参数,其中第二目标图像区域为各第二图像区域中光通量最大的第二图像区域。
可选地,第二亮度调整系数通过以下步骤确定:
根据投影设备所处环境对应的环境亮度信息和/或各第二图像区域对应的第一亮度参数,确定第二亮度调整系数。
第二方面,本公开涉及一种投影画面亮度调整装置,包括:
投影模块,被配置为响应于针对投影画面的校正指令,向投影区域投射目标投影图像,其中目标投影图像为根据校正图像在投影设备的调制平面上的光通量对校正图像进行亮度调整后得到的图像,校正图像为通过透视变换矩阵对调制平面上的原始投影图像进行校正后得到的图像,透视变换矩阵为投影区域与调制平面之间的透视变换矩阵。
第三方面,本公开涉及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装置执行时实现第一方面所述方法的步骤。
第四方面,本公开涉及一种投影设备,包括:
存储装置,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
处理装置,用于执行所述存储装置中的所述计算机程序,以实现第一方面所述方法的步骤。
本公开涉及一种投影画面亮度调整方法、装置、介质以及投影设备。其中,上述方法通过响应于针对投影画面的校正指令,向投影区域投射目标投影图像,其中目标投影图像为根据校正图像在投影设备的调制平面上的光通量对校正图像进行亮度调整后得到的图像,校正图像为通过透视变换矩阵对调制平面上的原始投影图像进行校正后得到的图像,可以在无需对投影设备的硬件进行改进的情况下,直接对投影画面的亮度进行调整,以时刻为用户提供亮度均匀的投影画面观看体验,而且,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投影画面亮度调整方法,通过校正图像的在调制平面上的光通量即可实现对投影画面的亮度调整,无需计算投影设备与投影设备之间的位姿,极大提高了投影画面亮度调整的速度。
附图说明
结合附图并参考以下具体实施方式,本公开各实施例的上述和其他特征、优点及方面将变得更加明显。贯穿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元素。应当理解附图是示意性的,原件和元素不一定按照比例绘制。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一些实施例示出的投影画面亮度调整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根据一些实施例示出的投影画面亮度不一致的示意图。
图3是根据一些实施例示出的校正图像对应的投影画面亮度不一致的示意图。
图4是根据一些实施例示出的确定目标投影图像的流程图。
图5是根据一些实施例示出的确定目标面积的示意图。
图6是根据一些实施例示出的调整像素亮度的流程图。
图7是根据一些实施例示出的亮度调整的示意图。
图8是根据又一些实施例示出的调整像素亮度的流程图。
图9是根据一些实施例示出的投影画面亮度调整装置的模块连接示意图。
图10是在一个实施例中投影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某些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可以通过各种形式来实现,而且不应该被解释为限于这里阐述的实施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加透彻和完整地理解本公开。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的附图及实施例仅用于示例性作用,并非用于限制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应当理解,本公开的方法实施例中记载的各个步骤可以按照不同的顺序执行和/或并行执行。此外,方法实施例可以包括附加的步骤和/或省略执行示出的步骤。本公开的范围在此方面不受限制。
本文使用的术语“包括”及其变形是开放性包括,即“包括但不限于”。术语“基于”是“至少部分地基于”。术语“一个实施例”表示“至少一个实施例”;术语“另一实施例”表示“至少一个另外的实施例”;术语“一些实施例”表示“至少一些实施例”。其他术语的相关定义将在下文描述中给出。
需要注意,本公开中提及的“第一”、“第二”等概念仅用于对不同的装置、模块或单元进行区分,并非用于限定这些装置、模块或单元所执行的功能的顺序或者相互依存关系。
需要注意,本公开中提及的“一个”、“多个”的修饰是示意性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除非在上下文另有明确指出,否则应该理解为“一个或多个”。
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多个装置之间所交互的消息或者信息的名称仅用于说明性的目的,而并不是用于对这些消息或信息的范围进行限制。
图1是根据一些实施例示出的投影画面亮度调整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投影画面亮度调整方法,该方法可以通过投影设备执行,具体可以是通过一种投影画面亮度调整装置来执行,该装置可以由软件和/或硬件的方式实现,配置于投影设备中。如图1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在步骤110中,响应于针对投影画面的校正指令,向投影区域投射目标投影图像,其中目标投影图像为根据校正图像在投影设备的调制平面上的光通量对校正图像进行亮度调整后得到的图像,校正图像为通过透视变换矩阵对调制平面上的原始投影图像进行校正后得到的图像,透视变换矩阵为投影区域与调制平面之间的透视变换矩阵。
这里,针对投影画面的校正指令可以是指用于对投影画面进行梯形校正的指令。针对投影画面的校正指令可以是由用户主动触发的。例如,用户可以触发用于对投影画面进行梯形校正的校正指令,投影设备则响应于该校正指令,向投影区域投射目标投影图像。当然,校正指令也可以是由投影设备触发的。例如,投影设备可以对投射的投影画面进行检测,当检测到投射的投影画面发生变形之后,触发针对投影画面的校正指令,并响应于该校正指令,向投影区域投射目标投影图像。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检测到投影设备的位姿发生变化之后,触发针对投影画面的校正指令。另外,在投影设备检测到调制平面上的原始投影图像的四个顶点的坐标发生变化,即可触发该校正指令。
其中,投影区域是指用于承载投影画面的区域,其中,投影区域可以是墙面,也可以是幕布等等。调制平面是指投影设备的光调制器(芯片)生成图像的平面。调制平面对应的芯片包括反射式的图像调制芯片或透射式的图像调制芯片。反射式的图像调制芯片包括DMD芯片(Digital Micromirror Device,数字微镜设备)或LCOS芯片(Liquid Crystal onSilicon,硅基液晶)等,透射式的图像调制芯片包括LCD芯片(Liquid Crystal Display,液晶显示器)等。
调制平面上的原始投影图像还未经过校正的需要进行投影的图像和/或视频。透视变换矩阵为投影区域与调制平面之间的透视变换矩阵,该透视变换矩阵反映了在调制平面中的图像的像素点映射至投影区域上的位置变化关系。应当理解的是,该透视变换矩阵也可以被称作单应性矩阵。
投影区域与调制平面之间的透视变换矩阵可以通过多种方法确定,在此不作详细说明。例如,可以通过设置在投影设备上的拍摄装置对投影区域上的投影画面进行拍摄,获得拍摄图像,进而根据该拍摄图像确定投影区域与调制平面之间的透视变换矩阵。当然,也可以使用设置在投影设备上的飞行时间传感器获得投影区域与调制平面之间的透视变换矩阵。
校正图像是通过透视变换矩阵对调制平面上的原始投影图像进行校正后得到的图像,该校正图像投射在投影区域上的投影画面在用户视觉中呈现为矩形。
示例性地,校正图像可以是在原始投影图像投射在投影区域的投影画面中确定一个目标矩形,然后基于该目标矩形的角点的坐标,结合透视变换矩阵对原始投影图像的顶点进行校正,获得校正图像。其中,目标矩形可以是最大内接矩形。
应当理解的是,由于校正图像是通过透视变换矩阵对调制平面上的原始投影图像进行校正后得到的图像,校正图像相较于原始投影图像发生了形变,相应地,校正图像各个图像区域在投影设备的调制平面上的光通量也会有所区别,从而导致校正图像投射在投影区域上的投影画面的亮度会不一致。
图2是根据一些实施例示出的投影画面亮度不一致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投影画面相对于投影区域处于侧投状态时,投影设备投射至投影区域投影画面如图2所示,投影画面呈现为左边小右边大的不规则四边形,该投影画面左边的画面小,亮度高,该投影画面右边的画面大,亮度低。应当理解的是,图2所示的投影画面对应的在调制平面上的原始投影图像的光通量基本是一致的。
在获得校正图像之后,由于校正图像各个图像区域在投影设备的调制平面上的面积发生变化,图像区域在投影设备的调制平面上的光通量也会有所变化,如果直接将校正图像投射在投影区域上,对应的投影画面的亮度也会不一致。
图3是根据一些实施例示出的校正图像对应的投影画面亮度不一致的示意图。如图3所示,图3中的子图(b)为调制平面301的示意图,子图(a)为投影区域302的示意图,在调制平面301中,校正图像303映射在投影区域302中的投影画面304如图所示。
校正图像303中的第一子图像区域305对应的投影画面为第一子投影画面306,第二子图像区域307对应的投影画面为第二子投影画面308。其中,在投影区域302中,第一子投影画面306与第二子投影画面308的大小形状是一致的。但是,由于第一子图像区域305的光通量相较于第二子图像区域307的光通量更大,所以第一子投影画面306的画面亮度相较于第二子投影画面308更大。因此,可以对第一子图像区域305以及第二子图像区域307的亮度进行调整,以使第一子投影画面306与第二子投影画面308之间的亮度差异达到目标要求。例如,可以使得第一子投影画面306与第二子投影画面308之间的亮度差异等于0。或者,可以使得第一子投影画面306与第二子投影画面308之间的亮度差异小于预设亮度阈值。
因此,通过根据校正图像在投影设备的调制平面上的光通量对校正图像的进行亮度调整,可以使得获得的目标投影图像的亮度达到目标要求。例如,可以使得目标投影图像映射在投影区域上的投影画面的各个区域的亮度保持一致。又例如,可以使得目标投影图像映射在投影区域上的投影画面的亮度不均匀的情况得到改善。
值得说明的是,校正图像在调制平面上的光通量是指光源照射在调制平面上的校正图像的光量。根据校正图像在调制平面上的光通量对校正图像进行亮度调整,可以是降低校正图像中光通量较大的像素区域的亮度,增加校正图像中光通量较小的像素区域的亮度,从而使得目标投影图像映射在投影区域上的投影画面的亮度能够保持一致或者亮度满足目标要求。
由此,通过响应于针对投影画面的校正指令,向投影区域投射目标投影图像,其中目标投影图像为根据校正图像在投影设备的调制平面上的光通量对校正图像进行亮度调整后得到的图像,校正图像为通过透视变换矩阵对调制平面上的原始投影图像进行校正后得到的图像,可以在无需对投影设备的硬件进行改进的情况下,直接对投影画面的亮度进行调整,以时刻为用户提供亮度均匀的投影画面观看体验,而且,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投影画面亮度调整方法,通过校正图像的在调制平面上的光通量即可实现对投影画面的亮度调整,无需计算投影设备与投影设备之间的位姿,极大提高了投影画面亮度调整的速度。
在一些应用场景中,当投影设备在进行移动投影时,投影设备可以根据上述步骤110,实时对投影画面的亮度进行调整,以使投影设备在移动过程中投射的投影画面既能够在用户的视觉中呈现为矩形,也能够使得投影画面的画面亮度能够保持均匀。
在一些可以实现的实施方式中,原始投影图像可以被均分为多个第一图像区域。例如,原始投影图像可以被均分为多个M*N面积大小的第一图像区域。
应当理解的是,在理想情况下(调制平面各个点的亮度一致),由于原始投影图像被均分为多个第一图像区域,各个第一图像区域的面积相同,因此,各个第一图像区域的光通量是相同的。
图4是根据一些实施例示出的确定目标投影图像的流程图。如图4所示,在一些可以实现的实施方式中,目标投影图像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获得:
在步骤410中,确定校正图像中与各第一图像区域对应的第二图像区域在调制平面上的光通量。
这里,校正图像中与各第一图像区域对应的第二图像区域,是指校正图像中与第一图像区域的图像内容完全一致的图像内容所在的区域。应当理解的是,在校正图像中,第二图像区域的个数与第一图像区域的个数是一致的。第二图像区域的光通量是指光源照射在该第二图像区域上的光量。
由于校正图像是通过透视变换矩阵对调制平面上的原始投影图像进行校正后得到的图像,校正图像的形状大小会发生变化,相应地,校正图像中与各第一图像区域对应的第二图像区域在调制平面上的面积会发生变化,从而导致校正图像中与各第一图像区域对应的第二图像区域在调制平面上的光通量发生变化。例如,第二图像区域的面积相较于对应的第一图像区域的面积增大,则该第二图像区域的光通量相较于该第一图像区域的光通量增加。第二图像区域的面积相较于对应的第一图像区域的面积减小,则该第二图像区域的光通量相较于该第一图像区域的光通量降低。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根据校正图像中与各第一图像区域对应的第二图像区域在调制平面上的目标面积,确定光通量。
这里,第二图像区域是对应的第一图像区域经过透视变换矩阵变换得到的。相应地,第二图像区域的目标面积可以是通过透视变化矩阵以及对应的第一图像区域的四个顶点在调制平面上的第一顶点坐标,计算得到第二图像区域的四个顶点在调制平面上的第二顶点坐标,然后根据第二顶点坐标计算得到第二图像区域的目标面积。
示例性地,可以计算得到校正图像的四个顶点所在的第二图像区域在调制平面上的目标面积,然后通过插值计算得到每一个第二图像区域的目标面积。
图5是根据一些实施例示出的确定目标面积的示意图。如图5所示,校正图像501中的四个顶点所在的第二图像区域分别为第一区域502、第二区域503、第三区域504以及第四区域505,针对第一区域502、第二区域503、第三区域504以及第四区域505,可以计算得到第一区域502、第二区域503、第三区域504以及第四区域505对应的四个角点在调制平面上的坐标信息,然后根据该坐标信息计算得到第一区域502、第二区域503、第三区域504以及第四区域505对应的目标面积,然后基于第一区域502、第二区域503、第三区域504以及第四区域505的目标面积进行插值,获得校正图像中每一第二图像区域对应的目标面积。
值得说明的是,第二图像区域的目标面积与第一图像区域的面积之比,就是第二图像区域的光通量与第一图像区域的光通量之比。因此,在确定到第二图像区域对应的目标面积之后,可以根据第二图像区域对应的目标面积、第一图像区域对应的光通量以及第一图像区域对应的面积,计算得到第二图像区域的光通量。
由此,通过根据校正图像中与各第一图像区域对应的第二图像区域在调制平面上的目标面积,可以准确计算得到每一第二图像区域对应的光通量,从而根据该光通量准确调整校正图像的亮度。
在又一些实施例中,可以确定调制平面中与第二图像区域对应的显示区域的第二亮度参数,进而根据校正图像中与各第一图像区域对应的第二图像区域在调制平面上的目标面积以及第二亮度参数,确定光通量。
这里,第二图像区域对应的显示区域的第二亮度参数用于表征投影设备的调制平面原有的亮度差异。即在投影设备的生产过程中,由于生产工艺导致的误差,调制平面中的各个显示区域会存在亮度差异,因此,该第二亮度参数实际上用于描述对应的显示区域的亮度值。
示例性地,各个显示区域的第二亮度参数可以是通过控制投影设备投射白场光,然后通过亮度计测量各个点的亮度值,获得各个显示区域对应的第二亮度参数。
针对校正图像中的每一第二图像区域,可以根据该第二图像区域对应的目标面积以及该第二图像区域对应的第二亮度参数,确定该第二图像区域对应的光通量。
示例性地,可以将第二图像区域对应的目标面积对应的亮度值与该第二图像区域对应的第二亮度参数之间的乘积,作为该第二图像区域对应的光通量。
由此,通过第二亮度参数,可以考虑到投影设备的光机由于光学误差或者安装误差导致的投影画面的亮度不均匀,从而修正投影设备的硬件本身带来的投影画面的亮度差异,使得投影画面能够提供给用户更佳的观看体验。
在步骤420中,根据第二图像区域的光通量,确定校正图像中的各第二图像区域对应的第一亮度参数。
这里,校正图像中的各第二图像区域对应的第一亮度参数是指该第二图像区域对应的亮度数值。其中,第一亮度参数的大小与光通量的大小成正比,即第二图像区域的光通量越大,该第二图像区域对应的投影画面越亮。
示例性地,假设校正图像包括的第二图像区域的数量为m*n个,则各个第二图像区域对应的第一亮度参数可以如以下亮度均匀矩阵所示:
其中,111表示校正图像中左上角的第一个第二图像区域的第一亮度参数为1,0.7mn表示校正图像中第m行第n列的第二图像区域的第一亮度参数为0.7。
在步骤430中,根据各第二图像区域对应的第一亮度参数,对校正图像的亮度进行调整,获得目标投影图像。
这里,在获得每一个第二图像区域对应的第一亮度参数之后,可以根据各个第二图像区域对应的第一亮度参数,确定各个第二图像区域之间的亮度差异,从而针对性地对各个第二图像区域的亮度进行调整,获得目标投影图像。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根据各第二图像区域对应的第一亮度参数,对校正图像的像素的亮度进行调整,获得目标投影图像。
如图3所示,第一子投影画面306的画面亮度相较于第二子投影画面308更大,则可以对第一子图像区域305的像素亮度和/或第二子图像区域307的像素亮度进行调整,以使第一子投影画面306与第二子投影画面308之间的亮度差异达到目标要求。例如,可以将第一子图像区域305的像素亮度调整为与第二子图像区域307的像素亮度一致,以使第一子投影画面306与第二子投影画面308的画面亮度一致。又例如,可以将第一子图像区域305的像素亮度调整以及第二子图像区域307的像素亮度均调整为目标亮度,以使第一子投影画面306与第二子投影画面308的画面亮度均达到目标亮度。
由此,通过上述步骤410至步骤430,可以根据第二图像区域的光通量,确定每一第二图像区域对应的第一亮度参数,并根据亮度参数对校正图像的亮度进行调整,获得目标投影图像,从而可以在无需对投影设备的硬件进行改进的情况下,直接对投影画面的亮度进行调整,以时刻为用户提供亮度均匀的投影画面观看体验,而且,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投影画面亮度调整方法,通过校正图像的在调制平面上的光通量即可实现对投影画面的亮度调整,无需计算投影设备与投影设备之间的位姿,极大提高了投影画面亮度调整的速度。
图6是根据一些实施例示出的调整像素亮度的流程图。如图6所示,在一些可以实现的实施方式中,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调整校正图像的像素的亮度:
在步骤601中,确定目标亮度参数,其中目标亮度参数用于将校正图像对应的投影画面的亮度调整为目标亮度参数。
这里,目标亮度参数是用于将校正图像对应的投影画面的亮度调整为目标亮度参数的参数。通过目标亮度参数,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来调整投影画面的亮度。
其中,该目标亮度参数可以是用户手动输入的,也可以是投影设备根据预先设置的算法,根据校正图像各个第二图像区域对应的第一亮度参数来确定的。应当理解的是,关于目标亮度参数的具体实现方式将在后续实施例中进行详细说明。
在步骤602中,根据各第二图像区域对应的第一亮度参数以及目标亮度参数,生成蒙版图像,其中蒙版图像中与第二图像区域对应的第一像素与该第二图像区域对应的第二像素叠加得到的亮度为目标亮度参数。
这里,蒙版图像是一个半透明的灰度图像。值得说明的是,该蒙版图像只会改变投影画面的亮度,而不会改变投影画面的内容。
其中,蒙版图像中与第二图像区域对应的第一像素与该第二图像区域对应的第二像素叠加得到的亮度为目标亮度参数。例如,目标亮度参数为0.6,第二图像区域对应的第一像素的第一亮度参数为0.8,则蒙版图像中与该第一像素对应的第二像素与第一像素叠加之后的亮度为0.6。即通过蒙版图像来降低该第二图像区域的亮度。
值得说明的是,针对校正图像中的各个第二图像区域,由于该第二图像区域对应的第一亮度参数的不同,蒙版图像中与该第二图像区域的像素也会有所不同。但是总的来说,第一像素与第二像素叠加的形成的亮度小于或等于目标亮度参数。
应当理解的是,通过蒙版图像只能维持第二图像区域的亮度不变或者降低第二图像区域的亮度,而无法提高第二图像区域的亮度。相应地,目标亮度参数的取值可以是小于或等于校正图像中最大的第一亮度参数。
在步骤603中,根据校正图像以及蒙版图像,获得目标投影图像。
这里,可以将蒙版图像叠加在校正图像的上层,获得目标投影图像。
图7是根据一些实施例示出的亮度调整的示意图。如图7所示,校正图像对应的第一投影画面701的画面左侧的亮度大于画面右侧的亮度。此时,可以基于该校正图像构建蒙版图像。其中,蒙版图像对应的第二投影画面702如图所示,第二投影画面702与第一投影画面701叠加的第三投影画面703如图所示。第三投影画面703为根据校正图像和蒙版图像得到的目标投影图像对应的投影画面。可以看到,第三投影画面703中各个区域的亮度一致。
由此,通过构建蒙版图像,可以对校正图像的亮度进行调整,从而可以在无需对投影设备的硬件进行改进的情况下,直接对投影画面的亮度进行调整,以时刻为用户提供亮度均匀的投影画面观看体验。
图8是根据又一些实施例示出的调整像素亮度的流程图。如图8所示,在一些可以实现的实施方式中,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调整校正图像的像素的亮度:
在步骤810中,确定目标亮度参数,其中目标亮度参数用于将校正图像对应的投影画面的亮度调整为目标亮度参数。
这里,目标亮度参数是用于将校正图像对应的投影画面的亮度调整为目标亮度参数的参数。通过目标亮度参数,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来调整投影画面的亮度。
其中,该目标亮度参数可以是用户手动输入的,也可以是投影设备根据预先设置的算法,根据校正图像各个第二图像区域对应的第一亮度参数来确定的。应当理解的是,关于目标亮度参数的具体实现方式将在后续实施例中进行详细说明。
在步骤820中,针对校正图像的各第二图像区域,根据该第二图像区域对应的第一亮度参数以及目标亮度参数,确定该第二图像区域对应的第一亮度调整系数。
这里,第一亮度调整系数是用于对校正图像中的各个第二图像区域的像素亮度进行调整的参数。针对校正图像的各个第二图像区域,可以根据该第二图像区域对应的第一亮度参数与目标亮度参数之间的比值,计算得到第一亮度调整系数。
值得说明的是,第一亮度调整系数大于1,说明对应的第二图像区域的亮度是调高,第一亮度调整系数小于1,说明对应的第二图像区域的亮度是降低,第一亮度调整系数等于1,说明对应的第二图像区域的亮度是保持不变。
在步骤830中,针对校正图像的各第二图像区域,基于该第二图像区域对应的第一亮度调整系数,对该第二图像区域对应的像素的原始RGB色值进行调整,获得该第二图像区域对应的像素的目标RGB色值。
这里,RGB是工业界的一种颜色标准,是通过对红(R)、绿(G)、蓝(B)三个颜色通道的变化以及它们相互之间的叠加来得到各式各样的颜色的,RGB即是代表红、绿、蓝三个通道的颜色。
值得说明的是,像素的RGB色值,实际上反映了该像素对应的亮度。通常情况下,RGB各有256级亮度,用数字表示为从0、1、2...直到255。
针对校正图像的各个第二图像区域,可以将该第二图像区域对应的第一亮度调整系数与该第二图像区域对应的像素的原始RGB色值相乘,获得该第二图像区域对应的像素的目标RGB色值。例如,假设第二图像区域中的某一像素的原始RGB色值为【50,60,70】,该第二图像区域对应的第一亮度调整系数为1.1,则调整后的该像素的目标RGB色值为【55,66,77】。
值得说明的是,由于是对像素的RGB色值进行同步调整,因此,调整后的像素的颜色实际上是不会导致偏差的。即目标RGB色值相较于原始RGB色值在亮度上可能会有差别,但颜色上不会有所偏差。
在步骤840中,基于各第二图像区域对应的目标RGB色值,获得目标投影图像。
这里,在对校正图像各个第二图像区域的原始RGB色值进行校正,获得各个第二图像区域对应的目标RGB色值之后,调整RGB色值之后的校正图像即为目标投影图像。
由此,通过对像素的RGB色值进行调整,可以灵活地对校正图像的亮度进行调整,包括调高画面亮度、降低画面亮度等等,从而可以在无需对投影设备的硬件进行改进的情况下,直接对投影画面的亮度进行调整,以时刻为用户提供亮度均匀的投影画面观看体验。
值得说明的是,图6和图8所示的实施方式,其本质均是对校正图像中的像素的亮度进行调整。其区别在于图8所示的实施方式是直接改变校正图像的RGB色值,而图6所示的实施方式是间接改变校正图像的RGB色值。因此,图8所示的实施方式相较于图6所示的实施方式,调整投影画面亮度的方式更加灵活多样,例如,图8所示的实施方式可以调高投影画面的局部亮度和/或降低投影画面的局部亮度和/或维持投影画面的局部亮度不变,而图6所示的实施方式只能维持投影画面的局部亮度不变或者降低投影画面的局部亮度。当然,在具体实施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图6和图8所示的实施方式中的任一实施方式对投影画面的亮度进行调整。
在一些可以实现的实施方式中,可以根据校正图像的第一目标图像区域对应的第一亮度参数,确定目标亮度参数。
这里,第一目标图像区域为校正图像各个第二图像区域中光通量最小的第二图像区域。其中,光通量最小的第二图像区域表示该第二图像区域为校正图像中最暗的图像区域。应当理解的是,由于光通量可以通过目标面积表示,因此,光通量最小的第二图像区域也可以表示为目标面积最小的第二图像区域。
示例性地,可以将第一目标图像区域对应的第一亮度参数,确定为目标亮度参数。
应当理解的是,将第一目标图像区域对应的第一亮度参数,确定为目标亮度参数,相应地,目标投影图像的各个第二图像区域的亮度则与校正图像中最暗的图像区域的亮度一致。
值得说明的是,图6和图8所示的实施方式均可以通过这一实施方式来确定目标亮度参数。一般来说,由于图6所示的实施方式无法提高投影画面的亮度,因此,针对图6所示的实施方式,可以优先使用这一实施方式确定目标亮度参数,以将投影画面各个区域的亮度调整为一致。
由此,通过根据校正图像的第一目标图像区域对应的第一亮度参数,确定目标亮度参数,可以使得投影画面各个区域的亮度一致,为用户提供更佳的观看体验。
在一些可以实现的实施方式中,可以根据校正图像的第二目标图像区域对应的第一亮度参数以及第二亮度调整系数,确定目标亮度参数。
这里,第二目标图像区域为校正图像中各第二图像区域中光通量最大的第二图像区域。其中,光通量最大的第二图像区域表示该第二图像区域为校正图像中最亮的图像区域。应当理解的是,由于光通量可以通过目标面积表示,因此,光通量最大的第二图像区域也可以表示为目标面积最大的第二图像区域。
示例性地,可以将第二目标图像区域对应的第一亮度参数以及第二亮度调整系数之间的乘积,确定为目标亮度参数。
其中,第二亮度调整系数是用于表征将第二图像区域的像素的亮度调整的比例。例如,第二亮度调整系数为1,表示目标亮度参数即为第二目标图像区域对应的第一亮度参数,第二亮度调整系数为0.5,表示目标亮度参数为第二目标图像区域对应的第一亮度参数*0.5。第二亮度调整系数为1.5,表示目标亮度参数为第二目标图像区域对应的第一亮度参数*1.5。
应当理解的是,第二亮度调整系数是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的。针对图6所示的实施方式,第二亮度调整系数的最小取值为将第二目标图像区域的亮度调整为第一目标图像区域的亮度的目标数值。即第二亮度调整系数的最小取值为用于将投影画面的亮度调整为与最暗部对应的亮度。当然,在第二亮度调整系数大于最小取值,则最暗部对应的亮度维持不变。
值得说明的是,图6和图8所示的实施方式均可以通过这一实施方式来确定目标亮度参数。
由此,通过第二亮度调整系数,使得投影画面亮度调整更加灵活,既可以使得投影画面的最亮处变得柔和,也能够最大限度地保证投影画面的亮度。
值得说明的是,上述实施方式给出了两种确定目标亮度参数的方法,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也可以通过与上述实施方式的发明构思一致的思路来确定目标亮度参数,其也应该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内。即根据校正图像中的任一第二图像区域的第一亮度参数确定目标亮度参数的所有实施方式,均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内。例如,将校正图像中的任一第二图像区域的第一亮度参数作为目标亮度参数。
在一些可以实现的实施方式中,可以根据投影设备所处环境对应的环境亮度信息和/或各第二图像区域对应的第一亮度参数,确定第二亮度调整系数。
这里,投影设备所处环境对应的环境亮度信息用于表征投影设备所处环境的亮度。其中,投影设备所处环境对应的环境亮度信息可以通过设置在投影设备上的光传感器来获得。当然,投影设备也可以通过接收终端通过光传感器采集到的环境亮度信息。例如,可以通过移动终端的光传感器采集投影设备所处环境对应的环境亮度信息,然后移动终端将该环境亮度信息发送至投影设备。
第二亮度调整系数可以通过环境亮度信息和/或各第二图像区域对应的第一亮度参数计算得到,从而使得投影画面的亮度调整能够综合环境和/或投影画面进行,使得亮度调整后的投影画面能够符合当前环境亮度和/或投影画面亮度的需求,以为用户提供更佳的投影画面观看体验。
示例性地,可以根据环境亮度信息和/或第一亮度参数与第二亮度调整系数之间的映射关系,确定得到第二亮度调整系数。
值得说明的是,环境亮度信息与第二亮度调整系数成正比,即环境亮度信息越大,第二亮度调整系数越大,相应地,投影画面的亮度越大。例如,在白天环境下,投影设备所处环境的亮度较大,则第二亮度调整系数较大,以使投影画面能够较亮。在夜晚环境下,投影设备所处环境的亮度较小,则第二亮度调整系数较小,以使投影画面能够较暗,保证用户的观看效果。第一亮度参数与第二亮度调整系数成正比,即第一亮度参数越大,第二亮度调整系数越大,相应地,投影画面的亮度越大。
由此,通过投影设备所处环境对应的环境亮度信息和/或各第二图像区域对应的第一亮度参数,确定第二亮度调整系数,可以使得亮度调整后的投影画面能够符合当前环境亮度和/或投影画面亮度的需求,以为用户提供更佳的投影画面观看体验。
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根据投影设备所处环境对应的环境亮度信息和/或各第二图像区域对应的第一亮度参数,确定投影设备的光源的亮度值。例如,在白天环境下,投影设备所处环境的亮度较大,投影设备的光源可以使用最大亮度值。在夜晚环境下,投影设备所处环境的亮度较小,则可以将光源的亮度调整为目标亮度值,该目标亮度值小于最大亮度值,且目标亮度值大于光源的标准亮度值。
图9是根据一些实施例示出的投影画面亮度调整装置的模块连接示意图。如图9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投影画面亮度调整装置,该投影画面亮度调整装置900包括:
投影模块901,被配置为响应于针对投影画面的校正指令,向投影区域投射目标投影图像,其中目标投影图像为根据校正图像在投影设备的调制平面上的光通量对校正图像进行亮度调整后得到的图像,校正图像为通过透视变换矩阵对调制平面上的原始投影图像进行校正后得到的图像,透视变换矩阵为投影区域与调制平面之间的透视变换矩阵。
可选地,原始投影图像被均分为多个第一图像区域,投影模块901包括:
第一确定模块,被配置为确定校正图像中与各第一图像区域对应的第二图像区域在调制平面上的光通量;
第二确定模块,被配置为根据第二图像区域的光通量,确定校正图像中的各第二图像区域对应的第一亮度参数;
调整模块,被配置为根据各第二图像区域对应的第一亮度参数,对校正图像的亮度进行调整,获得目标投影图像。
可选地,调整模块包括:
亮度调整单元,被配置为根据各第二图像区域对应的第一亮度参数,对校正图像的像素的亮度进行调整,获得目标投影图像。
可选地,亮度调整单元包括:
第一参数确定单元,被配置为确定目标亮度参数,其中目标亮度参数用于将校正图像对应的投影画面的亮度调整为目标亮度参数;
生成单元,被配置为根据各第二图像区域对应的第一亮度参数以及目标亮度参数,生成蒙版图像,其中蒙版图像中与第二图像区域对应的第一像素与该第二图像区域对应的第二像素叠加得到的亮度为目标亮度参数;
第一获得单元,被配置为根据校正图像以及蒙版图像,获得目标投影图像。
可选地,亮度调整单元包括:
第二参数确定单元,被配置为确定目标亮度参数,其中目标亮度参数用于将校正图像对应的投影画面的亮度调整为目标亮度参数;
第三参数确定单元,被配置为针对校正图像的各第二图像区域,根据该第二图像区域对应的第一亮度参数以及目标亮度参数,确定该第二图像区域对应的第一亮度调整系数;
色值调整单元,被配置为针对校正图像的各第二图像区域,基于该第二图像区域对应的第一亮度调整系数,对该第二图像区域对应的像素的原始RGB色值进行调整,获得该第二图像区域对应的像素的目标RGB色值;
第二获得单元,被配置为基于各第二图像区域对应的目标RGB色值,获得目标投影图像。
可选地,第一确定模块包括:
光通量确定单元,被配置为根据校正图像中与各第一图像区域对应的第二图像区域在调制平面上的目标面积,确定光通量。
可选地,光通量确定单元具体被配置为:
确定调制平面中与第二图像区域对应的显示区域的第二亮度参数;
根据校正图像中与各第一图像区域对应的第二图像区域在调制平面上的目标面积以及第二亮度参数,确定光通量。
可选地,投影画面亮度调整装置900还包括:
目标亮度参数确定模块,被配置为根据校正图像的第一目标图像区域对应的第一亮度参数,确定目标亮度参数,其中第一目标图像区域为各第二图像区域中光通量最小的第二图像区域;或者
根据校正图像的第二目标图像区域对应的第一亮度参数以及第二亮度调整系数,确定目标亮度参数,其中第二目标图像区域为各第二图像区域中光通量最大的第二图像区域。
可选地,目标亮度参数确定模块具体被配置为:
根据投影设备所处环境对应的环境亮度信息和/或各第二图像区域对应的第一亮度参数,确定第二亮度调整系数。
关于上述投影画面亮度调整装置900中各个功能模块执行的方法已在关于方法的部分进行了详细说明,在此不再赘述。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装置执行时实现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投影画面亮度调整方法的步骤。
上述计算机存储介质可以是上述投影设备中所包含的;也可以是单独存在,而未装配入该投影设备中。
上述计算机存储介质承载有一个或者多个程序,当上述一个或者多个程序被该投影设备执行时,使得该投影设备:响应于针对投影画面的校正指令,向投影区域投射目标投影图像,其中目标投影图像为根据校正图像在投影设备的调制平面上的光通量对校正图像进行亮度调整后得到的图像,校正图像为通过透视变换矩阵对调制平面上的原始投影图像进行校正后得到的图像,透视变换矩阵为投影区域与调制平面之间的透视变换矩阵。
可以以一种或多种程序设计语言或其组合来编写用于执行本公开的操作的计算机程序代码,上述程序设计语言包括但不限于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诸如Java、Smalltalk、C++,还包括常规的过程式程序设计语言——诸如“C”语言或类似的程序设计语言。程序代码可以完全地在投影设备或用户计算机上执行、部分地在投影设备或用户计算机上执行、作为一个独立的软件包执行、部分在投影设备或用户计算机上或者部分在远程计算机上执行、或者完全在远程计算机或服务器上执行。在涉及远程计算机的情形中,远程计算机可以通过任意种类的网络——包括局域网(LAN)或广域网(WAN)——连接到用户计算机,或者,可以连接到外部计算机(例如利用因特网服务提供商来通过因特网连接)。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投影设备,包括:
存储装置,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
处理装置,用于执行所述存储装置中的所述计算机程序,以实现上述实施例任一项所述的投影画面亮度调整方法的步骤。
图10是在一个实施例中投影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0所示,投影设备200包括投影部210和驱动投影部210的驱动部220。投影部210可以形成光学图像,并将光学图像投影至成像媒介SC上。
投影部210包括光源部211、光调制器212以及光学系统213。驱动部220包括光源驱动部221和光调制器驱动部222。
光源部211可包括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激光、泵浦灯等固体光源。光源部211可以包括用于提高投射光的光学特性的透镜、偏振片等光学元件,以及调节光通量的调光元件等。
光源驱动部221可根据控制部250的指令,控制光源部211中光源工作,包括点亮和熄灭。
光调制器212包括显示面板215,显示面板215可以是透射式液晶面板(LiquidCrystal Display,LCD),也可以是反射式硅基液晶面板(Liquid Crystal on Silicon,LCOS),还可以是数字微镜器件(Digital Micromirror Device,DMD)。
光调制器212由光调制器驱动部222驱动,光调制器驱动部222与图像处理部245连接。
图像处理部245向光调制器驱动部222输入图像数据。光调制器驱动部222将所输入的图像数据转换为适于显示面板215动作的数据信号。光调制器驱动部222根据转换后的数据信号,向各显示面板215的各像素施加电压,在显示面板215上绘制出图像。
光学系统213包括使入射的图像光PLA在成像媒介SC上成像的透镜或反射镜等。光学系统213也可包括使投射到成像媒介SC上的图像放大或缩小的变焦机构和进行对焦调整的对焦调整机构等。
投影设备200还包括操作部231、信号接收部233、输入接口235、存储部237、数据接口241、接口部242、帧存储器243、图像处理部245以及控制部250。输入接口235、存储部237、数据接口241、接口部242、图像处理部245以及控制部250经由内部总线207可相互进行数据通信。
操作部231可根据作用于投影设备200壳体表面的各种按钮和开关的操作生成对应的操作信号,并输出到输入接口235。输入接口235包括将从操作部231输入的操作信号输出到控制部250的电路。
信号接收部233接收从控制设备5(如遥控器)发送的信号(如红外信号、蓝牙信号)后,可对接收到的信号解码生成对应的操作信号。信号接收部233将生成的操作信号输出到输入接口235。输入接口235将接收到的操作信号输出到控制部250。
存储部237可以是硬盘驱动器(Hard Disk Drive,HDD)等磁记录装置、或使用了闪存等半导体存储元件的存储装置。存储部237存储控制部250执行的程序、控制部250处理后的数据、图像数据等。
数据接口241包括连接器以及接口电路,可与其他电子设备100进行有线连接。数据接口241可以是与其他电子设备100执行通信的通信接口。数据接口241从其他电子设备100接收图像数据、声音数据等。在本实施例中,图像数据可以是内容图像。
接口部242是根据以太网标准与其他电子设备100通信的通信接口。接口部242包括连接器、以及处理由该连接器发送的信号的接口电路。接口部242是包括连接器以及接口电路的接口基板且连接到控制部250的主基板,该主基板是安装有处理器253和其他组件的基板。构成接口部242的连接器以及接口电路安装在控制部250的主基板上。接口部242可接收其他电子设备100发送的设定信息或指示信息。
控制部250包括存储器251和处理器253。
存储器251是非易失性地存储处理器253执行的程序和数据的存储装置。存储器251由磁存储装置、闪速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等半导体存储元件或其他种类的非易失性存储装置构成。存储器251也可以包含构成处理器253的工作区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存储器251存储由控制部250处理的数据、处理器253执行的控制程序。
处理器253可以由单一的处理器构成,也可以由多个处理组组合而成。处理器253执行控制程序来控制投影设备200的各个部分。例如,处理器253根据操作部231生成的操作信号执行对应的图像处理,并将该图像处理中使用的参数(如对图像进行梯形校正的参数)输出到图像处理部245。另外,处理器253可通过控制光源驱动部221来控制光源部211中光源点亮、熄灭或调整亮度。
图像处理部245和帧存储器243可由集成电路构成。集成电路包含大规模集成电路(Large Scale Integration,LSI)、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Circuit,ASIC)、可编程逻辑器件(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PLD),其中PLD可包括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其中,集成电路也可包含一部分模拟电路,或处理器和集成电路的组合。处理器和集成电路的组合被称为微控制单元(Microcontroller Unit,MCU)、系统级芯片(System on Chip,SoC)、系统LSI、芯片组等。
图像处理部245可将从数据接口241接收到的图像数据存储在帧存储器243。帧存储器243包括多个存储体,各存储体包括可写入一帧的图像数据的存储容量。帧存储器243可由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ronous 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SDRAM)或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DRAM)构成。
图像处理部245可对在帧存储器243中存储的图像数据进行图像处理,包括分辨率转换、尺寸调整、畸变校正、形状校正、数字变焦、图像色调调整和图像亮度调整等。
图像处理部245还可将垂直同步信号的输入帧频率转换为绘图频率,并生成具有绘图频率的垂直同步信号,生成的垂直同步信号称为输出同步信号。图像处理部245再将上述输出同步信号输出到光调制器驱动部222。
以上描述仅为本公开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公开中所涉及的公开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上述公开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公开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此外,虽然采用特定次序描绘了各操作,但是这不应当理解为要求这些操作以所示出的特定次序或以顺序次序执行来执行。在一定环境下,多任务和并行处理可能是有利的。同样地,虽然在上面论述中包含了若干具体实现细节,但是这些不应当被解释为对本公开的范围的限制。在单独的实施例的上下文中描述的某些特征还可以组合地实现在单个实施例中。相反地,在单个实施例的上下文中描述的各种特征也可以单独地或以任何合适的子组合的方式实现在多个实施例中。
尽管已经采用特定方法逻辑动作的语言描述了本主题,但是应当理解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限定的主题未必局限于上面描述的特定特征或动作。相反,上面所描述的特定特征和动作仅仅是实现权利要求书的示例形式。关于上述实施例中的装置,其中各个模块执行操作的具体方式已经在有关该方法的实施例中进行了详细描述,此处将不做详细阐述说明。

Claims (12)

1.一种投影画面亮度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响应于针对投影画面的校正指令,向投影区域投射目标投影图像,其中所述目标投影图像为根据校正图像在投影设备的调制平面上的光通量对所述校正图像进行亮度调整后得到的图像,所述校正图像为通过透视变换矩阵对所述调制平面上的原始投影图像进行校正后得到的图像,所述透视变换矩阵为所述投影区域与所述调制平面之间的透视变换矩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原始投影图像被均分为多个第一图像区域,所述目标投影图像通过以下步骤获得:
确定所述校正图像中与各所述第一图像区域对应的第二图像区域在所述调制平面上的光通量;
根据所述第二图像区域的光通量,确定所述校正图像中的各所述第二图像区域对应的第一亮度参数;
根据各所述第二图像区域对应的第一亮度参数,对所述校正图像的亮度进行调整,获得所述目标投影图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各所述第二图像区域对应的第一亮度参数,对所述校正图像的亮度进行调整,获得所述目标投影图像,包括:
根据各所述第二图像区域对应的第一亮度参数,对所述校正图像的像素的亮度进行调整,获得所述目标投影图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各所述第二图像区域对应的第一亮度参数,对所述校正图像的像素的亮度进行调整,获得所述目标投影图像,包括:
确定目标亮度参数,其中所述目标亮度参数用于将所述校正图像对应的投影画面的亮度调整为所述目标亮度参数;
根据各所述第二图像区域对应的第一亮度参数以及所述目标亮度参数,生成蒙版图像,其中所述蒙版图像中与所述第二图像区域对应的第一像素与该第二图像区域对应的第二像素叠加得到的亮度为所述目标亮度参数;
根据所述校正图像以及所述蒙版图像,获得所述目标投影图像。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各所述第二图像区域对应的第一亮度参数,对所述校正图像的像素的亮度进行调整,获得所述目标投影图像,包括:
确定目标亮度参数,其中所述目标亮度参数用于将所述校正图像对应的投影画面的亮度调整为所述目标亮度参数;
针对所述校正图像的各所述第二图像区域,根据该第二图像区域对应的第一亮度参数以及所述目标亮度参数,确定该第二图像区域对应的第一亮度调整系数;
针对所述校正图像的各所述第二图像区域,基于该第二图像区域对应的第一亮度调整系数,对该第二图像区域对应的像素的原始RGB色值进行调整,获得该第二图像区域对应的像素的目标RGB色值;
基于各所述第二图像区域对应的目标RGB色值,获得所述目标投影图像。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校正图像中与各所述第一图像区域对应的第二图像区域在所述调制平面上的光通量,包括:
根据所述校正图像中与各所述第一图像区域对应的第二图像区域在所述调制平面上的目标面积,确定所述光通量。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校正图像中与各所述第一图像区域对应的第二图像区域在所述调制平面上的目标面积,确定所述光通量,包括:
确定所述调制平面中与所述第二图像区域对应的显示区域的第二亮度参数;
根据所述校正图像中与各所述第一图像区域对应的第二图像区域在所述调制平面上的目标面积以及所述第二亮度参数,确定所述光通量。
8.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目标亮度参数,包括:
根据所述校正图像的第一目标图像区域对应的第一亮度参数,确定所述目标亮度参数,其中所述第一目标图像区域为各所述第二图像区域中所述光通量最小的第二图像区域;或者
根据所述校正图像的第二目标图像区域对应的第一亮度参数以及第二亮度调整系数,确定所述目标亮度参数,其中所述第二目标图像区域为各所述第二图像区域中所述光通量最大的第二图像区域。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亮度调整系数通过以下步骤确定:
根据所述投影设备所处环境对应的环境亮度信息和/或各所述第二图像区域对应的第一亮度参数,确定所述第二亮度调整系数。
10.一种投影画面亮度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投影模块,被配置为响应于针对投影画面的校正指令,向投影区域投射目标投影图像,其中所述目标投影图像为根据校正图像在投影设备的调制平面上的光通量对所述校正图像进行亮度调整后得到的图像,所述校正图像为通过透视变换矩阵对所述调制平面上的原始投影图像进行校正后得到的图像,所述透视变换矩阵为所述投影区域与所述调制平面之间的透视变换矩阵。
11.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程序被处理装置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12.一种投影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存储装置,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
处理装置,用于执行所述存储装置中的所述计算机程序,以实现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CN202310771246.8A 2023-06-27 2023-06-27 投影画面亮度调整方法、装置、介质以及投影设备 Pending CN11666865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771246.8A CN116668655A (zh) 2023-06-27 2023-06-27 投影画面亮度调整方法、装置、介质以及投影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771246.8A CN116668655A (zh) 2023-06-27 2023-06-27 投影画面亮度调整方法、装置、介质以及投影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668655A true CN116668655A (zh) 2023-08-29

Family

ID=877097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771246.8A Pending CN116668655A (zh) 2023-06-27 2023-06-27 投影画面亮度调整方法、装置、介质以及投影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668655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253053B1 (en) Projection image correcting method and projection apparatus
JP5251202B2 (ja) プロジェクタの投射画像の歪補正方法、及びプロジェクタ
JP2012151670A (ja) 画像投影システム及び半導体集積回路
US20120062586A1 (en) Projector and color improvement method of the projector
JP6331382B2 (ja) 画像表示装置、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の制御方法
JP2015097350A (ja) 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マルチプロジェクションシステム
JP2008032925A (ja) 投射型表示システム、投射型表示装置及びスクリーン
US11323673B2 (en) Method for operating control apparatus, and projector
EP3319316A1 (en) Method for controlling projector and projector applicable to same
JP2023002656A (ja) 画像処理装置、投影システム、画像処理方法、及び画像処理プログラム
JP2002223454A (ja) 投射型画像表示装置
US20080036785A1 (en) Image correction apparatus, method and medium
JP5205865B2 (ja) 投射画像の形状歪補正支援システム、投射画像の形状歪補正支援方法、及びプロジェクタ、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JP2010085563A (ja) 画像調整装置、画像表示システム及び画像調整方法
CN114760451B (zh) 投影图像校正提示方法、装置、投影设备和存储介质
US11640774B2 (en) Display method for display system, display method for display apparatus, and display system
JP2003143621A (ja) 色むら及び輝度むら補正回路付プロジェクタ
JP2003018502A (ja) 投射型表示装置
CN114401388B (zh) 投影方法、装置、存储介质以及投影设备
WO2022052921A1 (zh) 投影系统及投影图像的校正方法
CN116668655A (zh) 投影画面亮度调整方法、装置、介质以及投影设备
JP2022160498A (ja) 投影制御装置、投影装置、投影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17676103A (zh) 投影显示效果的校正方法、投影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JP2010130481A (ja) 画像投射装置
JP5279055B2 (ja) 液晶表示装置、プログラム、及び液晶表示装置の調整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