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269457A - 过滤器组件箱 - Google Patents

过滤器组件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269457A
CN114269457A CN202080059603.2A CN202080059603A CN114269457A CN 114269457 A CN114269457 A CN 114269457A CN 202080059603 A CN202080059603 A CN 202080059603A CN 114269457 A CN114269457 A CN 11426945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dhesive
case
end portion
housing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5960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井上邦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Unitika Ltd
Original Assignee
Unitika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Unitika Ltd filed Critical Unitika Ltd
Publication of CN1142694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6945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63/00Apparatus in general for separation processes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 B01D63/02Hollow fibre modu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63/00Apparatus in general for separation processes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 B01D63/02Hollow fibre modules
    • B01D63/04Hollow fibre modules comprising multiple hollow fibre assembli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69/00Semi-permeable membranes for separ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structure or properties;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B01D69/08Hollow fibre membran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71/00Semi-permeable membranes for separ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B01D71/06Organic material
    • B01D71/56Polyamides, e.g. polyester-amid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201/00Adhesives based on unspecified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313/00Details relating to membrane modules or apparatus
    • B01D2313/02Specific tightening or locking mechanisms
    • B01D2313/025Specific membrane hold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313/00Details relating to membrane modules or apparatus
    • B01D2313/20Specific housing
    • B01D2313/205Specific hous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313/00Details relating to membrane modules or apparatus
    • B01D2313/20Specific housing
    • B01D2313/206Specific hous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313/00Details relating to membrane modules or apparatus
    • B01D2313/20Specific housing
    • B01D2313/206Specific hous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B01D2313/2061Organic, e.g. polymeric material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Separation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AREA)
  • Adhesives Or Adhesive Proces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过滤器组件箱具备:壳体、盖体、第1层及第2层。壳体为大致筒状且沿轴向延伸。盖体为大致筒状且具有内壁面与第1端部,上述内壁面区划出使壳体内外连通且沿轴向延伸的通路,上述第1端部将壳体的端部接收到所述通路内且被粘接固定于壳体端部。第1层配置于轴向端侧,并且面对壳体端部的外侧周面及第1端部的内壁面。第2层配置于第1层的轴向中央侧,并且面对壳体端部的外侧周面及第1端部的内壁面。壳体及盖体由对有机溶剂具有耐性的材料构成。第1层由对有机溶剂具有耐性的第1粘接剂所形成,第2层由对难粘接性材料具有亲和性并且弹性较第1粘接剂更高的第2粘接剂所形成。

Description

过滤器组件箱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过滤器组件箱。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公开了中空纤维膜组件。在该中空纤维膜组件中,在筒状的外罩箱的两端安装有具有开口部的盖体,且在外罩箱的内部收容有端部经灌封的中空纤维膜束。中空纤维膜组件更具有在外罩箱内部固定中空纤维膜束的固定构件。固定构件为金属制或玻璃制的环状构件,并且制作成在灌封部将中空纤维膜捆绑成束且制成使其内周部分抵接中空纤维膜束的外周而配置在外罩箱内。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20211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根据专利文献1,由于是利用固定构件来粘接固定灌封部,因此即便外罩箱为树脂制,仍能够提高在灌封部的粘接强度。然而,由于会增加固定构件的份的零件数量,因而期望一种更简易地构成的过滤器组件。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耐久性高且具简易构成的过滤器组件箱。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第1观点的过滤器组件箱具备壳体、盖体、第1层及第2层。壳体为大致筒状且沿轴向延伸。盖体为大致筒状且具有内壁面与第1端部,上述内壁面区划出使上述壳体的内外连通且沿上述轴向延伸的通路,上述第1端部将上述壳体的端部接收到上述通路内且被粘接固定于上述壳体的端部。第1层配置于上述轴向端侧,并且面对上述壳体的端部的外侧周面及上述第1端部的上述内壁面。第2层配置于上述第1层的上述轴向中央侧,并且面对上述壳体的端部的外侧周面及上述第1端部的上述内壁面。上述壳体及上述盖体由对有机溶剂具有耐性的材料所构成。上述第1层由对有机溶剂具有耐性的第1粘接剂所形成,上述第2层由对难粘接性材料具有亲和性并且弹性比上述第1粘接剂更高的第2粘接剂所形成。
根据此构成,可通过对有机溶剂具有耐性的第1粘接剂的第1层,从包含有机溶剂的流体分离第2粘接剂的第2层。第2粘接剂由于对难粘接性材料具有亲和性,故可可靠地粘接由对有机溶剂具有耐性的材料所构成的壳体及盖体。由此,第1粘接剂的粘接强度会被第2粘接剂补强。此外,第2粘接剂具有弹性,因此可通过弹性来吸收由流体的压力施加于过滤器组件箱的负荷,且可保持壳体及盖体之间的密封。
本发明的第2观点的过滤器组件箱具备壳体、盖体、第1层及第2层。壳体为大致筒状且沿轴向延伸。盖体为大致筒状且具有内壁面与第1端部,上述内壁面区划出使上述壳体的内外连通且沿上述轴向延伸的通路,上述第1端部被上述壳体的端部接收且被粘接固定于上述壳体的端部。第1层配置于上述轴向的中央侧,并且面对上述壳体的端部的内侧周面及上述第1端部的外侧周面。第2层配置于上述第1层的上述轴向端侧,并且面对上述壳体的端部的内侧周面及上述第1端部的外侧周面。上述壳体及上述盖体由对有机溶剂具有耐性的材料构成。上述第1层由对有机溶剂具有耐性的第1粘接剂所形成。上述第2层由对难粘接性材料具有亲和性并且弹性比上述第1粘接剂更高的第2粘接剂所形成。
根据此构成,可通过对有机溶剂具有耐性的第1粘接剂的第1层,从包含有机溶剂的流体分离第2粘接剂的第2层。第2粘接剂由于对难粘接性材料具有亲和性,故可可靠地粘接由对有机溶剂具有耐性的材料构成的壳体及盖体。由此,第1粘接剂的粘接强度会被第2粘接剂补强。此外,第2粘接剂具有弹性,因此可通过弹性来吸收由流体压力施加于过滤器组件箱的负荷,且可保持壳体及盖体之间的密封。
本发明的第3观点的过滤器组件箱为第1观点或第2观点的过滤器组件箱,构成上述壳体及上述盖体的材料包含选自由以下所构成的组中的材料:聚酰胺、聚乙烯、聚丙烯、聚醚醚酮、聚苯基砜、聚苯硫醚、聚四氟乙烯、乙烯氯三氟乙烯及金属。
根据此构成,可提供一种制造成本较低价且易于处置的过滤器组件箱。
本发明的第4观点的过滤器组件箱为第1观点至第3观点中任一者的过滤器组件箱,上述壳体具有可从外部识别内部的程度的透明度。
根据此构成,在使用有该箱的过滤器组件中,可容易确认内部的情形。由此,可容易发现发生流体的阻塞及过滤器的破损的发生等,且也可容易特定出其发生位置。
本发明的第5观点的过滤器组件箱为第1观点至第4观点中任一者的过滤器组件箱,上述第1粘接剂包含选自由以下所构成的组中的材料:聚酰胺系粘接剂、聚乙烯系粘接剂、聚丙烯系粘接剂、酚醛树脂系粘接剂、聚酰亚胺系粘接剂、聚脲树脂系粘接剂、环氧树脂系粘接剂及有机硅树脂系粘接剂。
本发明的第6观点的过滤器组件箱为第1观点至第5观点中任一者的过滤器组件箱,上述第2粘接剂选自由以下所构成的组中的任一者:有机硅系粘接剂、改性有机硅系粘接剂、丙烯酸·改性有机硅系粘接剂、氨基甲酸酯系粘接剂、乙酸乙烯酯系粘接剂、环氧·改性有机硅粘接剂及丁苯橡胶系粘接剂。
本发明的第7观点的过滤器组件具备:第1观点至第6观点中任一者的过滤器组件箱;及过滤器,其收容于上述壳体的内部空间及上述盖体的上述内壁面所区划出的空间内;上述过滤器由对有机溶剂具有耐性的材料构成。
本发明的第8观点的过滤器组件为第7观点的过滤器组件,上述过滤器为中空纤维膜束,上述中空纤维膜束以其长度方向与上述壳体的轴向一致的方式收容于上述空间;上述盖体更具有第2端部,上述第2端部夹着沿上述轴向延伸的通路且位于上述第1端部的相反侧;上述第2端部形成上述通路的端部开口,构成上述中空纤维膜束的各个中空纤维膜的长度方向的贯通孔介由上述端部开口而与外部空间连通。
本发明的第9观点的过滤器组件为第8观点的过滤器组件,还具备灌封剂与第3层。灌封剂填满上述各个中空纤维膜的端部与上述第2端部的上述内壁面的间隙,并且以使上述中空纤维膜束的端面与上述第2端部的端面大概一致的方式,将上述中空纤维膜束相对于上述盖体固定。第3层配置于上述灌封剂及上述第2端部的上述内壁面之间。上述灌封剂对有机溶剂具有耐性。上述第3层由对难粘接性材料具有亲和性并且弹性比上述灌封剂更高的第3粘接剂所形成。
根据此构成,各个中空纤维膜会被过滤器组件箱定位,并且可在中空纤维膜束的长度方向与径向上隔离分离前的流体与分离后的流体。此外,具有弹性的第3粘接剂会吸收由流体压力施加的负荷,而提升灌封剂与盖体的内壁面的粘接性。
本发明的第10观点的过滤器组件为第9观点的过滤器组件,且在上述第2端部的上述内壁面中,在与上述灌封剂抵接的位置形成有凹凸。
根据此构成,可使盖体的内壁面与灌封剂的接触面积增加,而提升灌封剂的固定性。
本发明的第11观点的过滤器组件为第9观点或第10观点的过滤器组件,上述灌封剂包含选自由以下所构成的组中的材料:聚酰胺、聚乙烯、聚丙烯、酚醛树脂、聚酰亚胺、聚脲树脂、环氧树脂及有机硅树脂。
本发明的第12观点的过滤器组件为第9观点至第11观点中任一者的过滤器组件,上述第3粘接剂选自由以下所构成的组中的任一者:有机硅系粘接剂、改性有机硅树脂系粘接剂、丙烯酸·改性有机硅系粘接剂、氨基甲酸酯系粘接剂、乙酸乙烯酯系粘接剂、环氧·改性有机硅粘接剂及丁苯橡胶系粘接剂。
本发明的第13观点的过滤器组件为第8观点至第12观点中任一者的过滤器组件,上述中空纤维膜为聚酰胺制成的。
根据此构成,可提供一种低价且对有机溶剂具有耐性的过滤器组件。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第1观点,可提供对有机溶剂具有耐性并且耐久性高的过滤器组件箱。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第2观点也可获得相同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方式的过滤器组件的俯视图。
图2为一实施方式的过滤器组件箱的局部截面图。
图3为一实施方式的过滤器组件的端面图。
图4为一实施方式的过滤器组件的局部截面图。
图5为流程图,显示一实施方式的过滤器组件的制造方法的流程。
图6为说明一实施方式的粘接剂的涂布方法的图。
图7为一实施方式的灌封装置的示意图。
图8为变形例的过滤器组件箱的局部截面图。
图9A为显示比较例1的过滤器组件箱的粘接方法的局部截面图。
图9B为显示比较例2的过滤器组件箱的粘接方法的局部截面图。
图10为实验用的分离处理用线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针对本发明过滤器组件的一实施方式,参照附图加以说明。
<1.过滤器组件箱>
过滤器组件为使用在例如去除水中的细菌、食品加工、制造医疗用水、排水处理、混合气体的分离、溶液的脱气、溶液的制造及处理等各式各样的用途上。本实施方式的过滤器组件1(以下有时简称为组件1)尤其可适宜利用于处理包含有机溶剂的溶液。组件1可以使流体通过其内部的方式连接于分离处理用线来使用。
图1为本实施方式的组件1的俯视图。组件1为整体具有大致圆筒形的外观形状,并且构成为相对于通过组件1的中心的面P1(参照图1)呈面对称。
组件1具备壳体2、盖体3及过滤器4。壳体2、盖体3及过滤器4分别由对有机溶剂具有耐性的材料所构成。壳体2及盖体3如后述地为互相粘接固定,而构成用于将过滤器4收容于内部的过滤器组件箱(以下,有时简称为组件箱)。本实施方式的过滤器4为多个中空纤维膜被捆绑成束的中空纤维膜束。以下,对于中空纤维膜束也标上与过滤器4同样的符号。
本实施方式的壳体2具有两端开口的圆筒状的外观形状,且具有中心轴A1。以下,将中心轴A1的延伸方向(图1的左右方向)称为轴向。壳体2的轴向的长度、直径及厚度可因组件箱中所收容的过滤器的种类及流体压力等来适当选择。
构成壳体2的材料可包含选自由以下所构成的组中的材料:聚酰胺(PA)、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醚醚酮(PEEK)、聚苯基砜(PPSU)、聚苯硫醚(PPSP)、聚四氟乙烯(PTFE)、乙烯氯三氟乙烯(ECTFE)及金属。这些材料可单独使用,也可组合2种以上来使用。此外,这些材料中,树脂材料可为未交联的材料,也可为经交联过的材料,而未交联的材料在成本面上较有利。此外,在上述树脂材料中,也可适当添加包含无机材料的填料。此外,构成壳体2的材料优选相对于丙二醇单甲基醚乙酸酯(PGMEA)的重量变化率为10质量%以下,更优选相对于PGMEA的重量变化率及相对于甲苯的重量变化率皆为10质量%以下。另外,在本发明中,材料相对于上述PGMEA的重量变化率及材料相对于甲苯的重量变化率为分别如以下方式进行而测定。
相对于PGMEA的重量变化率的测定方法
测定将材料连续浸渍于温度20℃的PGMEA中30天后的重量变化率。
相对于甲苯的重量变化率的测定方法
测定将材料连续浸渍于温度20℃的甲苯中30天后的重量变化率。
本实施方式的壳体2为聚酰胺6(单体浇铸尼龙(monomer cast nylon))制,且具有可识别内部的程度的透明度。图1中显示出可从壳体2的外部识别收容于组件箱的内部空间的中空纤维膜束4的情形。透明度的指标可举例如全光线透射率为60%以上,优选为70%以上。另外,在本发明中,全光线透射率为依据JIS K7361-1进行测定。
盖体3为被安装于壳体2的两端部以可将组件1装入溶液处理线的部位。由于本实施方式的组件1的2个盖体3分别具有相同构成,因此以下为以1个盖体为例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盖体3具有大致圆筒状的外观形状,且以其中心轴与壳体2的中心轴A1一致的方式被固定于壳体2。盖体3具有第1端部30与第2端部31。第1端部30为被固定于壳体2的端部的部位。第2端部31为夹着后述的通路S2且位于第1端部30的相反侧的端部。本实施方式的第2端部31具有形成为凸缘状的凸缘部310,且构成为可作为套箍(ferrule)来连接于分离处理用线的配管。
图2为组件箱的端部附近的截面图。如图2所示,盖体3具有内壁面33。内壁面33分别区划出沿径向延伸的通路S1及沿轴向延伸的通路S2。如图1所示,在组件箱收容有中空纤维膜束4的状态下,可从通路S1直接识别中空纤维膜束4。并且,如图2所示,通路S2的端部开口由第2端部31的端面的周缘部311来规定。
通路S1及S2都是使壳体2(或组件箱)的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连通的通路,且为作为组件1的主侧端口(primary-side port)及副侧端口(secondary-side port)发挥功用。在此,流入分离前的流体的为主侧端口,流出分离后的流体的为副侧端口。根据分离的样态,组件1可具有1个或多个副侧端口,且通路S1及S2中的任一个均可作为主侧端口或副侧端口来利用。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将一侧的通路S2作为主侧端口来利用。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另一侧的通路S2及2个通路S1作为副侧端口来利用。另外,2个通路S1中的一个在通常使用组件1时也可不作为副侧端口来利用而将其封闭。在本实施方式中,从主侧端口的通路S2流入的流体中,穿透后述的中空纤维膜束4的细孔的流体从副侧端口的通路S1流出。流体的上述以外的剩余部分为通过中空纤维膜束4的中空部分(贯通孔),从作为副侧端口的另一个通路S2流出。
本实施方式的内壁面33具有内侧周面33a和直径比内侧周面33a更小的内侧周面33b。内侧周面33a为第1端部30的内侧的周面。在第1端部30的盖体3的内径与壳体2的外径相同、或者较壳体2的外径稍大。由此,内侧周面33a构成为可接收壳体2的端部且从径向外侧覆盖壳体2的外侧周面20。在第1端部30以外的盖体3的内径与壳体2的内径大致相同,并且构成为若盖体3接收壳体2的端部,则壳体2的内壁面会与内侧周面33b大致齐平。连续内侧周面33a与内侧周面33b的面33c为与轴向垂直的面,且形成为与被接收的壳体2的端面抵接。
本实施方式的盖体3更具有形成于内侧周面33b的3条沟部330。沟部330形成在较第2端部31的端面更靠轴向中央侧且较通路S1更靠轴向端侧的内侧周面33b。沟部330是为了通过使内侧周面33b的表面实质上成为凹凸状,而使内侧周面33b的表面积增加,补强后述的灌封剂5与内侧周面33b的粘接性而形成的。如上述的使表面积增加的处理并不限于设置沟部330,也可为内侧周面33b的蚀刻处理、喷砂处理及切削处理等粗面化处理。
构成盖体3的材料可包含选自由以下所构成的组中的材料:聚酰胺(PA)、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醚醚酮(PEEK)、聚苯基砜(PPSU)、聚苯硫醚(PPSP)、聚四氟乙烯(PTFE)、乙烯氯三氟乙烯(ECTFE)及金属。这些材料可单独使用,也可组合2种以上来使用。此外,这些材料中,树脂材料可为未交联的材料,也可为经交联过的材料,而未交联的材料在成本面上较有利。此外,在上述树脂材料中,也可适当添加包含无机材料的填料。此外,构成盖体3的材料与构成壳体2的材料同样,优选为相对于丙二醇单甲基醚乙酸酯(PGMEA)的重量变化率为10质量%以下的材料,更优选相对于PGMEA的重量变化率及相对于甲苯的重量变化率皆为10质量%以下。
本实施方式的盖体3为聚酰胺6制,且以与壳体2相同的材料构成。然而,构成盖体3的材料只要对有机溶剂具有耐性,则也可异于构成壳体2的材料。此外,盖体3的壁厚可与壳体2的壁厚不同,也可相同。
在本实施方式的组件箱中,壳体2的外侧周面20与第1端部30的内侧周面33a相对向。在外侧周面20与内侧周面33a之间,配置有以第1粘接剂形成的第1层L1与以第2粘接剂形成的第2层L2。第1层L1为位于轴向端侧的层,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从壳体2的边缘起沿轴向具有预定宽度W1且形成为环状。第2层L2为位于第1层L1的轴向中央侧并且与第1层L1邻接的层,且沿轴向具有预定宽度W2且形成为环状。另外,第1层L1及第2层L2也可配置成一部分互相重叠。但是,为便于说明,在图中第1层L1及第2层L2的径向的厚度为被夸大显示,并非表示实际的比例尺。
第1粘接剂将壳体2与盖体3互相粘接固定,并且将壳体2与盖体3之间密封。第1粘接剂对有机溶剂具有耐性,故可适宜应用来作对包含有机溶剂的流体的密封件。但是,对有机溶剂具有耐性的粘接剂大多硬度较高。此外,构成壳体2及盖体3的对有机溶剂具有耐性的材料大多为难粘接性。因此,认为第1层L1会有受到由穿透组件1的流体的压力所致的负荷而剥落的情况。于是,由第1粘接剂所形成的密封件利用第2粘接剂来补强。
第2粘接剂对难粘接性材料具有亲和性,并且具有较第1粘接剂更高的弹性。即,第2粘接剂适宜用来作为粘接由难粘接性材料所构成的壳体2及盖体3的材料。此外,由于其具有较第1粘接剂更高的弹性,故会吸收由流体压力等而施加于组件1的负荷,且保持壳体2与盖体3之间的密封。
第1粘接剂为由对有机溶剂具有耐性的材料所构成。构成第1粘接剂的材料可举出例如选自由聚酰胺系粘接剂、聚乙烯系粘接剂、聚丙烯系粘接剂、酚醛树脂系粘接剂、聚酰亚胺系粘接剂、聚脲树脂系粘接剂、环氧树脂系粘接剂及有机硅树脂系粘接剂所构成的组中的材料,优选可举出选自由聚酰胺系粘接剂、聚乙烯系粘接剂及环氧树脂系粘接剂所构成的组中的材料。这些材料可单独使用,也可组合2种以上来使用。
本实施方式的第1粘接剂为以公知的环氧树脂为主剂的在常温下呈液态的环氧树脂系粘接剂。第1粘接剂的主成分的更具体的例子可举出双酚A二缩水甘油基醚、双酚F二缩水甘油基醚、间苯二酚二缩水甘油基醚、三缩水甘油基醚三苯甲烷及四缩水甘油基醚四苯乙烷等缩水甘油基醚型环氧树脂;邻苯二甲酸二缩水甘油基酯及二聚酸二缩水甘油基酯等缩水甘油基酯型环氧树脂等。
本实施方式的第1粘接剂的硬化剂只要对有机溶剂具有耐性则可使用公知的硬化剂,且优选为在常温下呈液态。硬化剂的例子可举出芳香族胺、脂肪族多胺及脂环式胺等胺系硬化剂、酸酐等。芳香族胺的更具体的例子可举出二氨基二苯甲烷、间苯二胺、二氨基二苯基砜等。脂肪族多胺的更具体的例子可举出二亚乙基三胺、三亚乙基四胺、间二甲苯二胺等。脂环式胺的更具体的例子可举1,3-双氨基甲基环己烷等。另外,这些胺类也可并用2种以上。酸酐的更具体的例子可举四氢邻苯二甲酸酐、六氢邻苯二甲酸酐等。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芳香族多胺来作为第1粘接剂的硬化剂。
第1粘接剂的硬化后的硬度可举出JIS K6253-3:2012所规定的硬度计硬度为A90以上,优选可举D70以上。此外,第1粘接剂与构成壳体2的材料同样地优选相对于丙二醇单甲基醚乙酸酯(PGMEA)的重量变化率为10质量%以下,更优选相对于PGMEA的重量变化率及相对于甲苯的重量变化率皆为10质量%以下。
第2粘接剂具有与难粘接性材料的亲和性,并且具有较第1粘接剂更高的弹性。第2粘接剂可使用公知的难粘接性材料用的弹性粘接剂,具体而言,可列举有机硅系粘接剂、改性有机硅系粘接剂、丙烯酸·改性有机硅系粘接剂、氨基甲酸酯系粘接剂、乙酸乙烯酯系粘接剂、环氧·改性有机硅粘接剂及丁苯橡胶系粘接剂等。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对应难粘接性材料的改性有机硅系粘接剂来作为第2粘接剂,且在本发明中优选包含改性有机硅树脂(有机硅改性聚合物)来作为第2粘接剂。另外,上述环氧·改性有机硅粘接剂中包含将硬化剂设为有机硅改性聚合物的环氧粘接剂。此外,上述对应难粘接性材料的改性有机硅系粘接剂中包含以含硅基的聚合物为主成分的改性有机硅系粘接剂。
在盖体3的第2端部31的内侧周面33b上更形成由第3粘接剂所形成的第3层L3。第3层L3优选形成在较端面更靠轴向中央侧且较沟部330更靠轴向端侧的位置。第3层L3为用于提升后述的灌封剂5与内侧周面33b的密封性的部位,且在将中空纤维膜束4收容于组件箱之前形成。但是,为便于说明,在图中第3层L3的径向的厚度为被夸大显示,并非表示实际的比例尺。
第3粘接剂具有与难粘接性材料的亲和性,并且具有较后述灌封剂5更高的弹性。第3粘接剂可使用与列举作为第2粘接剂的例子同样的粘接剂,因此省略第3粘接剂的具体例。在本实施方式中,第3粘接剂为使用与第2粘接剂同样的改性有机硅系粘接剂。第3层L3会吸收由流体压力等而施加于组件1的负荷,防止灌封剂5从盖体3的内侧周面33b剥离。
第2粘接剂及第3粘接剂的硬化后的硬度可举出JIS K6253-3:2012所规定的硬度计硬度为A80以下,优选可举出A10~80,更优选可举出A10~40。
<2.过滤器组件>
在本实施方式的组件箱中收容中空纤维膜束4,该中空纤维膜束4为多个中空纤维膜被捆绑成束而构成。构成中空纤维膜束4的中空纤维膜具有沿长度方向贯通的贯通孔而形成为中空,并且在内侧具有无数个细孔。细孔的直径可根据欲从流体分离的分子的直径而适宜形成,中空纤维膜可为精密过滤膜、超滤膜、奈米过滤膜的任一种。在本实施方式中,透过主侧端口(单侧的通路S2)流入组件1内的流体会流入构成中空纤维膜束4的各中空纤维膜的长度方向贯通孔(中空部分)。流入的流体中,可穿过细孔的大小的分子从中空部分介由细孔穿透中空纤维膜,从作为副侧端口的通路S1向组件1的外部排出。没有穿过中空纤维膜的细孔的分子从成为副侧端口的通路S2向组件1的外部排出。
构成中空纤维膜的原材料可举出聚乙烯、聚丙烯、聚四氟乙烯、聚偏二氟乙烯、聚醚砜、聚砜、聚芳酯、聚醚醚酮、聚苯硫醚、聚氯乙烯、聚酯、乙酸纤维素、纤维素、聚酰胺、聚酰胺酰亚胺、聚酰亚胺、聚醚酰亚胺等。从通过有机溶剂而具有优异耐性的观点来看,在上述中优选为聚乙烯、聚丙烯、聚四氟乙烯、聚醚醚酮、聚苯硫醚、聚酯、纤维素、聚酰胺、聚酰亚胺。此外,从降低截留分子量(molecular weight cutoff)的观点来看,以聚酰胺为佳。聚酰胺的种类可为1种,也可混合2种以上或可以是共聚物,可列举聚酰胺4、聚酰胺46、聚酰胺6、聚酰胺66、聚酰胺610、聚酰胺10、聚酰胺11、聚酰胺12、聚酰胺612、聚酰胺MXD6、聚酰胺4T、聚酰胺6T、聚酰胺9T、聚酰胺10T等。
中空纤维膜的尺寸只要不损及本发明效果则无特别限定,外径优选为300μm~2000μm,更优选为400μm~1500μm。内径优选为100μm~1500μm,更优选为200μm~1000μm。此外,中空纤维膜的截留分子量例如可举出200~200000,优选为200~20000。在本发明中,截留分子量的测定方法可采用日本特开2016-193430号公报中规定的方法。此外,中空纤维膜为与构成壳体2的材料同样优选相对于丙二醇单甲基醚乙酸酯(PGMEA)的重量变化率为10质量%以下,更优选相对于PGMEA的重量变化率及相对于甲苯的重量变化率皆为10质量%以下。收容在组件箱中的中空纤维膜的填充率虽无特别限定,但计入中空部分的体积的中空纤维膜体积相对于组件箱内部体积可举出30体积%~90体积%,优选为35体积%~75体积%,更优选40体积%~65体积%。
图3为组件1的端面图,图4为组件1的局部截面图。本实施方式的构成中空纤维膜束4的各中空纤维膜以两侧端面与组件箱的两侧端面一致的方式排列。因此,如图3所示地在盖体3的第2端部31的端面,可从通路S2的开口识别各中空纤维膜的端面(但是,图3并非显示实际收容的中空纤维膜的正确根数)。在本实施方式中,各中空纤维膜的端部并未封闭,长度方向的贯穿孔介由通路S2的开口而与外部空间连通。
各中空纤维膜的端部与第2端部31的内侧周面33b的间隙被灌封剂5填满。灌封剂5从各中空纤维膜的端面配置到较通路S1更靠轴向端侧的位置,将各中空纤维膜的端部捆绑成束,并且将中空纤维膜束4与内侧周面33b之间密封,而隔离分离前的流体与分离后的流体。另一方面,灌封剂5呈不会封闭各中空纤维膜的端部的状态。
灌封剂5由对有机溶剂具有耐性的树脂材料所构成。构成灌封剂5的材料可举出例如选自由聚酰胺、聚乙烯、聚丙烯、酚醛树脂、聚酰亚胺、聚脲树脂、环氧树脂及有机硅树脂所构成的组中的材料,优选可举出选自由聚酰胺、聚乙烯、环氧树脂及有机硅树脂所构成的组中的材料。这些材料可单独使用,也可组合2种以上来使用。本实施方式的灌封剂5为使用与第1粘接剂同样的环氧树脂来作为主剂。但是,灌封剂5的主剂也可使用与第1粘接剂的主剂不同者。
针对灌封剂5的硬化剂,由于也可同样使用列举作为第1粘接剂的硬化剂的材料,故省略硬化剂的具体例。本实施方式的灌封剂5与第1粘接剂的硬化剂同样使用芳香族多胺作为硬化剂。但是,灌封剂5的硬化剂也可使用与第1粘接剂的硬化剂不同者。
此外,使用聚乙烯作为灌封剂5时,可使用分子量为5000~200000的低粘度聚乙烯(LDPE),优选使用分子量为10000~150000的LDPE,更优选为分子量为30000~100000的LDPE。并且,在使用聚乙烯作为灌封剂5时,通过以低粘度的聚烯烃系乳液进行浸渍(dipping)来作为灌封处理的前处理,可更提高中空纤维膜及内侧周面33b的粘接性。
灌封剂5的硬化后的硬度可举出JIS K6253-3:2012所规定的硬度计硬度为A70以上,优选可举出D40以上。此外,灌封剂5与构成壳体2的树脂材料同样优选为相对于丙二醇单甲基醚乙酸酯(PGMEA)的重量变化率为10质量%以下,更优选相对于PGMEA及甲苯的重量变化率皆为10质量%以下。
灌封剂5对有机溶剂具有耐性,故可适宜应用来作为对包含有机溶剂的流体的密封件。但是,与第1粘接剂同样地,用来作为灌封剂5的树脂的硬度大多较高。此外,构成壳体2及盖体3的树脂材料大多为难粘接性。因此,为了使灌封剂5与盖体3之间的密封性提升,由第3粘接剂所形成的第3层L3在灌封处理之前被形成于内侧周面33b。灌封剂5优选至少在主侧端口的一侧从径向内侧覆盖第3层L3,以使第3层L3不接触分离前的流体。
<3.过滤器组件的制造方法>
以下,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组件1的制造方法。图5为显示组件1的制造方法的流程的流程图。在第1步骤ST1中,从对要分离处理的溶剂具有耐性的树脂材料成型壳体2及盖体3。壳体2及盖体3可通过挤出成型及注射成型等公知方法来成型。
在第2步骤ST2中,为了形成第1层L1,在壳体2的外侧周面20及盖体3的内侧周面33a中的至少一者以宽度W1涂布第1粘接剂。从更减低第1粘接剂与第2粘接剂的混合的观点来看,优选将第1粘接剂涂布于盖体3的内侧周面33a,在壳体2的外侧周面20不涂布第1粘接剂。更具体而言,如图6所示地,优选为以第1层L1为从面33c往第1端部30侧延伸宽度W1的方式,在内侧周面33a局部涂布第1粘接剂,在以后会与涂布在壳体2的外侧周面20的第2粘接剂面对的内侧周面33a的部分则不涂布该第1粘接剂。但也可于壳体2及盖体3两者皆涂布第1粘接剂。在此情况下,涂布第1粘接剂的位置可为如下位置:在后续的步骤ST4中将盖体3装设于壳体2的端部时,涂布于壳体2及盖体3的第1粘接剂在轴向的位置互相一致的位置。另外,在图6中,为便于说明,由第1粘接剂所形成的第1层L1及由第2粘接剂所形成的第2层L2的厚度为被夸大显示。
在第3步骤ST3中,为了形成第2层L2,在壳体2的外侧周面20及盖体3的内侧周面33a中的至少一者以宽度W2涂布第2粘接剂。从更减低第1粘接剂与第2粘接剂的混合的观点来看,优选为将第2粘接剂涂布于壳体2的外侧周面20,在盖体3的内侧周面33a不涂布第2粘接剂。更具体而言,如图6所示地,优选为从壳体2的端缘往轴向中央侧空出宽度W1的位置起,以第2层L2往轴向中央侧延伸宽度W2的方式将第2粘接剂局部涂布于外侧周面20。但也可在壳体2及盖体3两者皆涂布第2粘接剂。在此情况下,涂布第2粘接剂的位置可为如下位置:在后续的步骤ST4中将盖体3装设于壳体2的端部时,涂布于壳体2及盖体3的第2粘接剂在轴向的位置互相一致的位置。此外,第2粘接剂在壳体2的外侧周面20及盖体3的内侧周面33a中,也可局部地与第1粘接剂重叠。
在第4步骤ST4中,将盖体3装设于壳体2的各个端部,且使壳体2及盖体3充分地粘接固定。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盖体3以壳体2的端面抵接于盖体3的面33c的方式对壳体2对位而装设。
在第5步骤ST5中,将第3粘接剂涂布于盖体3的内侧周面33b。涂布第3粘接剂的轴向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为较第2端部31的端面更靠轴向中央侧,且较沟部330更靠轴向端侧。第3粘接剂优选不会从通路S2往组件箱的外部超出,以免接触到流动液。
在第6步骤ST6中,介由通路S2将多个中空纤维膜收容于组件箱内,并以热压接密封将多个中空纤维膜的两端部互相固定并且封堵贯通孔。此时的中空纤维膜长度为当收容于组件箱内时,其两端会从组件箱两端的通路S2的开口往外侧延伸而出的程度的长度,以热压接密封来处理的为从组件箱延伸而出的部分。
在第7步骤ST7中,使用灌封剂5进行灌封处理。灌封处理的方法并无特别限定,例如可使用如图7所示的装置6,通过离心灌封法进行灌封处理。装置6在外罩60所区划出的空间内具有旋转驱动装置61与旋转台62,上述旋转台62被传递旋转驱动装置61所输出的旋转而旋转。收容有中空纤维膜的组件箱为以重心位置与旋转台62的旋转中心轴一致的方式载置于旋转台62,并被固定具63固定在旋转台62。被固定在旋转台62的组件箱在两端的盖体3的第2端部31中,两侧的通路S2与管件64为连接成各自不漏液体地连通。管件64为在旋转台62的旋转中心轴上与注射器65的尖端连通,该注射器65收容有仅预定量的液状灌封剂5。若使旋转驱动装置61旋转,则灌封剂5会从注射器65内在管件64内流动,并从组件箱两侧的通路S2的开口进入盖体3内部,填满各中空纤维膜彼此的间隙及中空纤维膜与内侧周面33b的间隙。旋转驱动装置61的旋转以预定的旋转速度连续进行预定的时间。
在离心灌封处理时,优选在外罩60内使热风干燥机66的热风循环,预先将外罩内加热。
在第8步骤ST8中,从装置6取出组件1,将中空纤维膜的热压接密封部分与已硬化的灌封剂5的部分一并切除,使在盖体3的第2端部31的端面中,中空纤维膜的贯通孔会与外部连通。
在灌封剂5的主剂为环氧树脂的情况下,也可在第9步骤ST9中进一步将组件1进行加热干燥处理。若以所述方式进行,则会促进环氧树脂的交联,灌封剂5对有机溶剂的耐性会更提升。
<4.特征>
(1)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的组件1,通过第1粘接剂形成对有机溶剂具有耐性的密封件,并且通过第2粘接剂更可靠地固定以难粘接性的材料构成的壳体2与盖体3,且可吸收施加于组件箱的负荷。由此,能够以树脂材料构成壳体2、盖体3及中空纤维膜束4,可提供对有机溶剂具有耐性且较低价的过滤器组件。
(2)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的组件1,由于不需要准备其他构件来作为壳体2与盖体3之间的密封材,因此可将过滤器组件设成零件数量少的简易构成。
(3)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的组件1,能够以透明材料构成壳体2及盖体3的至少一者。由此,可识别组件1内部,即便发生了过滤器的阻塞等仍可容易确认该发生情况并特定出发生位置。
<5.变形例>
以上,已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只要不脱离其主旨则可进行各种变更。例如可进行以下变更。此外,以下变形例的主旨可适当加以组合。
(1)
虽然上述实施方式的组件1为使用中空纤维膜束4来作为过滤器,但过滤器不限定于此,也可为公知的过滤器。例如也可使用片状的膜过滤器、网状的金属过滤器等。
(2)
虽然上述实施方式的组件1为盖体3的内侧周面33a从径向外侧覆盖壳体2的外侧周面20,但如图8所示,该位置关系也可相反。即,也可以壳体2的内侧周面21从径向外侧覆盖盖体3的外侧周面34的方式,将盖体3固定于壳体2。另外,在此构成中,也可将第1层L1与第2层L2的轴向的位置关系设成相反。即,也可为第2层L2配置在轴向外侧,第1层L1配置在轴向中央侧。
(3)
虽然上述实施方式的组件1为将沿径向延伸的通路S1形成于盖体3,但通路S1也可不在盖体3而形成于壳体2的侧周面。此外,通路S1的数量不限于2个,也可为1个,也可为3个以上。
(4)
虽然上述实施方式的组件1为错流(cross flow)型,在两端具有通路S2且中空纤维膜的两端开口,但也可构成为封闭组件箱的一端而省略其中一个通路S2的构成的死端(dead end)型。在此情况下,构成中空纤维膜束4的中空纤维膜也可在组件箱的封闭的侧折回成U字型,且以两端部一同位于通路S2的开口的方式被收容于组件箱。此外,构成中空纤维膜束4的中空纤维膜也可通过热压接密封将贯通孔的一端封堵,且以封堵侧的端部位于组件箱的封闭侧的端部的方式被收容于组件箱。
(5)
灌封处理的方法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的方法。例如,在使用聚乙烯等热塑性树脂来作为灌封剂5的情况下,也可按以下方法来进行灌封处理:在已捆绑成束的中空纤维膜的端部与盖体3的内侧周面33b之间流入已加热熔解的热塑性树脂后,使热塑性树脂加热硬化及自然硬化。
(6)
盖体3的第2端部31与分离处理线的连接也可不是套箍。第2端部31可根据组装组件1的分离处理线的样态,而变更为各种接头形状。此外,盖体3可在两端不是相同接头形状,也可分别构成为不同的接头形状。
(7)
虽然上述实施方式的壳体2为圆筒状,但壳体2也可为方筒状。
(8)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盖体3的内侧周面33b形成有环状的沟部330,来作为用于提升灌封剂5的粘接性的凹凸。然而,凹凸也可不通过沟部330而通过环状的肋件来形成,或者也可组合沟部与肋件来形成。此外,凹凸的形状亦不限于环状,可适当变更。
(9)
虽然上述实施方式的壳体2及盖体3以树脂材料构成,但壳体2及盖体3中的至少一者也可以金属构成。该金属可举出不锈钢(SUS)等。
(10)
第2步骤ST2与第3步骤ST3的顺序也可相反。即,也可在将第2粘接剂涂布于壳体2及盖体3中的至少一者后,将第1粘接剂涂布于壳体2及盖体3中的至少一者。
实施例
以下,显示实施例及比较例来详细地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并不限于实施例。
如后所述,准备壳体与盖体的粘接方法不同的4种组件箱,设为实施例1、2及比较例1、2。在实验1中,在各个组件箱中收容通用的中空纤维膜束,并进行灌封处理而制作出实施例1、2及比较例1、2的组件后,使流动液通过各个组件,评价组件箱的耐久性。在实验2中,进行各个组件箱的耐压实验。
壳体及盖体的构成在实施例1、2及比较例1、2设为共通。壳体的内径为16.5mm,外径为20mm,长度为250mm(参照图9)。盖体的第1端部的内径为20mm,第1端部的内侧周面的轴向长度为15mm(参照图9)。壳体及盖体皆为由聚酰胺6(UNITIKA株式会社制A1030BRT,相对粘度3.53)成型。壳体通过挤出成型来成型,盖体通过注射成型来成型。构成壳体及盖体的材料的相对于丙二醇单甲基醚乙酸酯(PGMEA)的重量变化率、及相对于甲苯的重量变化率为10质量%以下。此外,壳体的全光线透射率为74%。
实施例1、2及比较例1的第1粘接剂使用对有机溶剂具有耐性的环氧树脂系粘接剂(三菱化学株式会社制,主剂:JER604,硬化剂:芳香族多胺系硬化剂,EVONIK株式会社制,ANCAMINE LV)。第1粘接剂的硬化后的硬度为JIS K6253-3:2012所规定的硬度计硬度在A90以上。此外,该第1粘接剂的相对于丙二醇单甲基醚乙酸酯(PGMEA)的重量变化率、及相对于甲苯的重量变化率为10质量%以下。
(1)
在实施例1中,第2粘接剂使用难粘接材质用的粘接剂(Cemedine株式会社制的EP001K,以有机硅改性聚合物作为硬化剂的环氧粘接剂)。该第2粘接剂的硬化后的硬度为JIS K6253-3:2012所规定的硬度计硬度为A72。在实施例1中,如图6所示地在盖体的第1端部的内侧周面局部涂布第1粘接剂,并在壳体的外侧周面局部涂布第2粘接剂。宽度W1及宽度W2分别设为6mm。分别涂布第1粘接剂及第2粘接剂后,在这些粘接剂硬化成不会发生液体滴垂的程度的状态下,将盖体装设于壳体而将两者粘接。
(2)
在实施例2中,第2粘接剂为使用难粘接材质用的改性有机硅系粘接剂(ThreeBond株式会社制,Three Bond TB1533F)。该第2粘接剂的硬化后的硬度为JIS K6253-3:2012所规定的硬度计硬度为A25。在实施例2中,如图6所示地在盖体的第1端部的内侧周面局部涂布第1粘接剂,并在壳体的外侧周面局部涂布第2粘接剂。宽度W1及宽度W2分别设为6mm。分别涂布第1粘接剂及第2粘接剂后,在这些粘接剂硬化成不会发生液体滴垂的程度的状态下,将盖体装设于壳体而将两者粘接。
(3)
在比较例1中,不使用第2粘接剂,而以与实施例1及2同样方式涂布第1粘接剂,并且在实施例1及2中涂布了第2粘接剂的部分也涂布第1粘接剂。即,如图9A所示,设为不仅在盖体的内侧周面,在壳体的外侧周面也涂布第1粘接剂,而形成第1粘接剂的层L4。宽度W1及层L4的宽度W3皆设为6mm。但是,在图9A中,为便于说明,第1粘接剂的厚度为被夸大显示。在将第1粘接剂涂布于盖体及壳体后,在第1粘接剂硬化成不会发生液体滴垂的程度的状态下,将盖体装设于壳体而将两者粘接。
(4)
在比较例2中,不使用第1粘接剂,而以与实施例1同样方式涂布与实施例1相同的第2粘接剂,并且在实施例1及2中涂布了第1粘接剂的部分也涂布该第2粘接剂。即,如图9B所示,设为不仅在壳体的外侧周面,在盖体的内侧周面也涂布该第2粘接剂,而形成该第2粘接剂的层L5。宽度W2及层L5的宽度W4皆设为6mm。但是,在图9B中,为便于说明,第2粘接剂的厚度为被夸大显示。在将第2粘接剂涂布于盖体及壳体后,在第2粘接剂硬化成不会发生液体滴垂的程度的状态下,将盖体装设于壳体而将两者粘接。
(实验1)
在实施例1、2及比较例1、2的各个组件箱中,各收容200根聚酰胺6制的中空纤维膜。中空纤维膜的内径为500μm,外径为800μm,长度为300mm,截留分子量(Mw)为10000左右,相对于丙二醇单甲基醚乙酸酯(PGMEA)的重量变化率及相对于甲苯的重量变化率为10质量%以下。以上述实施方式的离心灌封法将收容有中空纤维膜的组件箱进行灌封。作为灌封剂使用的是与实施例1、2及比较例1的第1粘接剂同样为对有机溶剂具有耐性的环氧树脂系粘接剂(三菱化学株式会社制,主剂:JER604,硬化剂:芳香族多胺为硬化剂,EVONIK株式会社制,ANCAMINE LV)。分别将实施例1、2及比较例1、2的组件设置于如图7所示的装置6,在预先使70℃的热风循环而加热过的外罩60内,使组件旋转30分钟。之后,将组件从外罩60内取出,切除从组件两端延伸而出的中空纤维膜束的灌封部分,而使中空纤维膜的贯通孔与外部连通。然后,使组件加热干燥8小时。
将实施例1、2及比较例1、2的各个组件连接于图10所示的内压式分离处理线,通过送液循环泵70连续使流动液穿透组件,观察预定时间中的组件的透水量的变化。在各个组件中,将连接于主侧压力计71的通路S2设为主侧端口,将通路S1及连接于副侧压力计72的通路S2设为副侧端口,并利用压力调整阀74调节主侧压力计71的压力与副侧压力计72的压力。穿透组件内的液体中,穿透中空纤维膜的细孔的液体作为从流动液分离出来的穿透液介由通路S1而流出,剩余部分则介由副侧的通路S2再次循环至分离处理线中。在经过表1所示的各个预定时间后,以接液盘73回收介由通路S1流出的穿透液,测定其质量作为穿透液质量W(kg),并通过以下的式算出每单位时间的穿透液量(kg/(m2·bar·h))。
穿透液量(kg/(m2·bar·h))=W/(A×p×T)
其中,式中,A(m2)表示中空纤维膜束的有效过滤面积,p(bar)表示主侧压力计71的值(bar)与副侧压力计72的值(bar)的算术平均值,T(h)表示从开始分离处理起的经过时间。
流动液为1%乙酸纤维素(Mw12000)乙酸乙酯溶液,p设为3bar。
(实验1的结果)
结果如表1所示。其中,表1中的“I”、“II”及“-”分别表示以下。
I:穿透液量从前次来看并无变化,或是大致上无变化
II:穿透液量从前次来看有大幅变化
-:无法测定
[表1]
Figure BDA0003514485690000231
(1)
实施例1及实施例2的组件在经过一周后穿透液量仍稳定,且显示出可耐受在3bar的压力下长期性的使用。
(2)
比较例1的组件在经过1周的时间点上穿透液量大幅变化。且在经过1个月的时间点上,壳体与盖体的粘接脱落,因漏液而无法测定穿透液量。
(3)
在比较例2的组件中,在经过3天的时间点上穿透液量大幅变化。且在经过1周的时间点上,粘接剂受到流动液的影响,因漏液而无法测定穿透液量。
(实验2)
将实施例1、2及比较例1、2的各个组件箱连接于图10所示的内压式分离处理线,通过送液循环泵70连续使纯水穿透组件箱。在组件箱内充满纯水后封堵2个通路S1,观察在表2所示的各个预定压力(bar)下的组件箱的耐性。关于各个组件箱,利用压力调整阀74来控制主侧压力计71与副侧压力计72的压力,在预定压力下维持1小时后,确认有无从壳体与盖体的粘接部分漏水的情形。将在1小时的期间没有发生漏水的压力当中最大的压力评估为组件箱可耐受的压力。另外,预定压力(bar)设为主侧压力计71的值与副侧压力计72的值的算术平均值。
结果如表2所示。其中,表2中的“I”、“II”及“-”分别表示以下。
I:没有发生粘接部分漏水的情形
II:粘接部分发生漏水
-:无法维持预定压力
[表2]
Figure BDA0003514485690000241
(1)
实施例1的组件箱显示出可耐受在20bar的压力下使用。然而,在22bar下从壳体与盖体的粘接部分发生漏水。
(2)
实施例2的组件箱显示出可耐受在22bar的压力下使用。
(3)
比较例1的组件箱在15bar的压力下从壳体与盖体的粘接部分发生漏水。并且在20bar下,壳体与盖体的粘接脱落而无法维持预定压力。
(4)
比较例2的组件箱显示出可耐受在22bar的压力下使用。此情形显示出在不受溶剂影响的条件下,第2粘接剂对于难粘接性材质的粘接力强,可耐受压力。
从以上实验2的结果显示,在实施例1及2的组件箱中,第1粘接剂的粘接强度已被第2粘接剂补强。
符号说明
1:过滤器组件
2:壳体
3:盖体
4:过滤器(中空纤维膜束)
5:灌封剂
20:外侧周面
21:内侧周面
30:第1端部
31:第2端部
L1:第1层
L2:第2层
L3:第3层
S1:通路
S2:通路。

Claims (13)

1.一种过滤器组件箱,其具备:
壳体,其为大致筒状且沿轴向延伸;
盖体,其为大致筒状且具有内壁面与第1端部,所述内壁面区划出使所述壳体的内外连通且沿所述轴向延伸的通路,所述第1端部将所述壳体的端部接收到所述通路内且被粘接固定于所述壳体的端部;
第1层,其配置于所述轴向的端侧,并且面对所述壳体的端部的外侧周面及所述第1端部的所述内壁面;以及
第2层,其配置于所述第1层的所述轴向的中央侧,并且面对所述壳体的端部的外侧周面及所述第1端部的所述内壁面,
所述壳体及所述盖体由对有机溶剂具有耐性的材料构成,
所述第1层由对有机溶剂具有耐性的第1粘接剂形成,
所述第2层由对难粘接性材料具有亲和性并且弹性比所述第1粘接剂更高的第2粘接剂形成。
2.一种过滤器组件箱,其具备:
壳体,其为大致筒状且沿轴向延伸;
盖体,其为大致筒状且具有内壁面与第1端部,所述内壁面区划出使所述壳体的内外连通且沿所述轴向延伸的通路,所述第1端部被所述壳体的端部接收且被粘接固定于所述壳体的端部;
第1层,其配置于所述轴向的中央侧,并且面对所述壳体的端部的内侧周面及所述第1端部的外侧周面;及
第2层,其配置于所述第1层的所述轴向的端侧,并且面对所述壳体的端部的内侧周面及所述第1端部的外侧周面,
所述壳体及所述盖体由对有机溶剂具有耐性的材料构成,
所述第1层由对有机溶剂具有耐性的第1粘接剂形成,
所述第2层由对难粘接性材料具有亲和性并且弹性比所述第1粘接剂更高的第2粘接剂形成。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过滤器组件箱,其中,构成所述壳体及所述盖体的材料包含选自由聚酰胺、聚乙烯、聚丙烯、聚醚醚酮、聚苯基砜、聚苯硫醚、聚四氟乙烯、乙烯氯三氟乙烯及金属构成的组中的材料。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过滤器组件箱,其中,所述壳体具有从外部能够识别内部的程度的透明度。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过滤器组件箱,其中,所述第1粘接剂包含选自由聚酰胺系粘接剂、聚乙烯系粘接剂、聚丙烯系粘接剂、酚醛树脂系粘接剂、聚酰亚胺系粘接剂、聚脲树脂系粘接剂、环氧树脂系粘接剂及有机硅树脂系粘接剂构成的组中的材料。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过滤器组件箱,其中,所述第2粘接剂选自由有机硅系粘接剂、改性有机硅系粘接剂、丙烯酸·改性有机硅系粘接剂、氨基甲酸酯系粘接剂、乙酸乙烯酯系粘接剂、环氧·改性有机硅粘接剂及丁苯橡胶系粘接剂构成的组中的任一者。
7.一种过滤器组件,其具备:
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过滤器组件箱;及
过滤器,其收容于所述壳体的内部空间及所述盖体的所述内壁面所区划出的空间内;
所述过滤器由对有机溶剂具有耐性的材料构成。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过滤器组件,其中,
所述过滤器为中空纤维膜束,所述中空纤维膜束以其长度方向与所述壳体的轴向一致的方式收容于所述空间,
所述盖体还具有第2端部,所述第2端部夹着沿所述轴向延伸的通路位于所述第1端部的相反侧;
所述第2端部形成所述通路的端部开口,
构成所述中空纤维膜束的各个中空纤维膜的长度方向的贯通孔通过所述端部开口与外部空间连通。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过滤器组件,其中,
所述过滤器组件还具备:
灌封剂,其填满各个所述中空纤维膜的端部与所述第2端部的所述内壁面的间隙,并且以使所述中空纤维膜束的端面与所述第2端部的端面大概一致的方式将所述中空纤维膜束相对于所述盖体固定;及
第3层,其配置于所述灌封剂及所述第2端部的所述内壁面之间,
所述灌封剂对有机溶剂具有耐性,
所述第3层由对难粘接性材料具有亲和性并且弹性比所述灌封剂更高的第3粘接剂形成。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过滤器组件,其中,在所述第2端部的所述内壁面中的与所述灌封剂抵接的位置形成有凹凸。
11.如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过滤器组件,其中,所述灌封剂包含选自由聚酰胺、聚乙烯、聚丙烯、酚醛树脂、聚酰亚胺、聚脲树脂、环氧树脂及有机硅树脂构成的组中的材料。
12.如权利要求9~11中任一项所述的过滤器组件,其中,所述第3粘接剂选自由有机硅系粘接剂、改性有机硅系粘接剂、丙烯酸·改性有机硅系粘接剂、氨基甲酸酯系粘接剂、乙酸乙烯酯系粘接剂、环氧·改性有机硅粘接剂及丁苯橡胶系粘接剂构成的组中的任一者。
13.如权利要求8~12中任一项所述的过滤器组件,其中,所述中空纤维膜为聚酰胺制成的。
CN202080059603.2A 2019-10-31 2020-10-02 过滤器组件箱 Pending CN11426945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198181 2019-10-31
JP2019198181 2019-10-31
PCT/JP2020/037652 WO2021085037A1 (ja) 2019-10-31 2020-10-02 フィルタモジュールケース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269457A true CN114269457A (zh) 2022-04-01

Family

ID=757151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59603.2A Pending CN114269457A (zh) 2019-10-31 2020-10-02 过滤器组件箱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387935A1 (zh)
EP (1) EP4052780A1 (zh)
JP (1) JP6955301B2 (zh)
KR (1) KR20220089691A (zh)
CN (1) CN114269457A (zh)
TW (1) TW202124033A (zh)
WO (1) WO202108503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54205A1 (ja) * 2021-09-29 2023-04-06 ユニチカ株式会社 分離膜モジュール用ポッティング剤及び分離膜モジュール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157308A (ja) * 1984-12-28 1986-07-17 Daicel Chem Ind Ltd 中空糸型膜モジユ−ル
CN102056653A (zh) * 2008-06-04 2011-05-11 旭化成化学株式会社 膜外周被包覆了的中空纤维膜组件
CN102448589A (zh) * 2009-06-05 2012-05-09 可隆工业株式会社 组件壳体和使用该壳体的中空纤维膜组件
WO2013146080A1 (ja) * 2012-03-30 2013-10-03 東レ株式会社 中空糸膜モジュール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5473211A (zh) * 2013-09-30 2016-04-06 东丽株式会社 筒式中空纤维膜组件及筒式中空纤维膜组件的制造方法
WO2017171015A1 (ja) * 2016-03-31 2017-10-05 旭化成メディカル株式会社 中空糸膜モジュール及び中空糸膜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
CN108602020A (zh) * 2016-01-29 2018-09-28 东丽株式会社 中空丝膜组件及中空丝膜组件的制造方法
JP2019013885A (ja) * 2017-07-07 2019-01-31 旭化成株式会社 分離膜モジュール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30202Y2 (ja) * 1989-10-18 1994-08-17 日機装株式会社 中空糸型血液浄化装置
JP3305768B2 (ja) * 1992-08-21 2002-07-24 エヌオーケー株式会社 中空糸膜モジュール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089433B2 (ja) 2008-02-28 2012-12-05 三菱レイヨン株式会社 中空糸膜モジュール
JP6152193B2 (ja) 2016-05-13 2017-06-21 ユニチカ株式会社 有機溶剤耐性を有するポリアミド限外濾過膜、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157308A (ja) * 1984-12-28 1986-07-17 Daicel Chem Ind Ltd 中空糸型膜モジユ−ル
CN102056653A (zh) * 2008-06-04 2011-05-11 旭化成化学株式会社 膜外周被包覆了的中空纤维膜组件
CN102448589A (zh) * 2009-06-05 2012-05-09 可隆工业株式会社 组件壳体和使用该壳体的中空纤维膜组件
WO2013146080A1 (ja) * 2012-03-30 2013-10-03 東レ株式会社 中空糸膜モジュール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5473211A (zh) * 2013-09-30 2016-04-06 东丽株式会社 筒式中空纤维膜组件及筒式中空纤维膜组件的制造方法
CN108602020A (zh) * 2016-01-29 2018-09-28 东丽株式会社 中空丝膜组件及中空丝膜组件的制造方法
WO2017171015A1 (ja) * 2016-03-31 2017-10-05 旭化成メディカル株式会社 中空糸膜モジュール及び中空糸膜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
JP2019013885A (ja) * 2017-07-07 2019-01-31 旭化成株式会社 分離膜モジュール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21085037A1 (ja) 2021-11-25
JP6955301B2 (ja) 2021-10-27
KR20220089691A (ko) 2022-06-28
TW202124033A (zh) 2021-07-01
WO2021085037A1 (ja) 2021-05-06
EP4052780A1 (en) 2022-09-07
US20220387935A1 (en) 2022-12-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723536B2 (ja) 膜接触器
JP6963657B2 (ja) 膜カートリッジシステム
US10207226B2 (en) Cartridge-type hollow fiber membrane modul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cartridge-type hollow fiber membrane module
CN101909726B (zh) 分离膜元件、分离膜组件以及制造分离膜元件的方法
JP5395166B2 (ja) 配管系において直列使用するためのウェーハ形状中空繊維モジュール
JPH09290138A (ja) 中空糸型分離膜モジュール
CN114269457A (zh) 过滤器组件箱
IL263895B2 (en) Hollow fiber membrane module and method for its production, and epoxy resin used in a hollow fiber membrane and method for production
CN106457154A (zh) 膜组件用灌封材及使用其的中空纤维膜组件
WO2016159375A1 (ja) 中空糸膜型血液浄化器
CN110290856B (zh) 中空纤维膜组件及过滤方法
JP2007167806A (ja) 膜モジュール
JPH0557152A (ja) 膜分離モジユール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WO2023054205A1 (ja) 分離膜モジュール用ポッティング剤及び分離膜モジュール
JPH11300173A (ja) 中空糸膜モジュール
KR20240073859A (ko) 분리막 모듈용 포팅제 및 분리막 모듈
JP3070998B2 (ja) 中空糸型膜分離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および中空糸型膜分離モジュール
WO2021230112A1 (ja) カートリッジ式中空糸膜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
JP2018030049A (ja) 中空糸膜モジュール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6737412B1 (ja) 流体分離素子
KR20130118931A (ko) 스파이럴형 분리막 엘리먼트
JPH0649426A (ja) エポキシ系接着剤および接着方法並びに膜モジュール
KR101776571B1 (ko) 중공사막 모듈의 제조방법
JP5385523B2 (ja) 分離膜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
JP2015024376A (ja) スパイラル型分離膜流体分離素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2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