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267283B -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267283B
CN114267283B CN202111644402.1A CN202111644402A CN114267283B CN 114267283 B CN114267283 B CN 114267283B CN 202111644402 A CN202111644402 A CN 202111644402A CN 114267283 B CN114267283 B CN 11426728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et
pixel
reset signal
signal line
adjac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64440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267283A (zh
Inventor
牟鹏程
李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345545.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219002A/zh
Priority to CN202111644402.1A priority patent/CN114267283B/zh
Publication of CN1142672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6728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26728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6728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显示面板的第一显示区包括多个像素设置区、多条第一复位信号线、多条第二复位信号线、多个第一复位连接部以及多个第二复位连接部,每个像素设置区设置有一个像素驱动电路;位于同一行的像素驱动电路与同一条第一复位信号线以及同一条第二复位信号线电连接;第一复位连接部用于连接相邻两条第一复位信号线,第二复位连接部用于连接相邻两条第二复位信号线;相邻两条第一复位信号线之间的第一复位连接部以及相邻两条第二复位信号线之间的第二复位连接部的数量之和小于位于同一行的像素设置区的数量。本发明可以在保证显示面板显示效果的同时,提升显示面板的光透过率,保证屏下感光传感器的正常工作。

Description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之显示技术的发展,显示装置逐渐朝着窄边框的方向发展,以提高屏占比,提升观看体验。
为提高屏占比,现有技术通常把感光传感器设置于显示面板的下方,这对显示面板的光透过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保证显示面板显示效果的同时,提升显示面板的光透过率,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以在保证显示面板显示效果的同时,提升显示面板的光透过率,保证屏下感光传感器的正常工作。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第一显示区,显示面板中的第一显示区包括:
多个像素设置区,多个像素设置区沿行方向和列方向阵列排布;每个像素设置区设置有一个像素驱动电路;
多条第一复位信号线和多条第二复位信号线,多条第一复位信号线和多条第二复位信号线均沿行方向延伸且沿列方向排列,位于同一行的像素驱动电路与同一条第一复位信号线以及同一条第二复位信号线电连接;
多个第一复位连接部以及多个第二复位连接部;第一复位连接部和第二复位连接部均沿列方向延伸,第一复位连接部用于连接相邻两条第一复位信号线,第二复位连接部用于连接相邻两条第二复位信号线;相邻两条第一复位信号线之间的第一复位连接部以及相邻两条第二复位信号线之间的第二复位连接部的数量之和小于位于同一行的像素设置区的数量。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第一方面提供的显示面板。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设置第一复位连接部和第二复位连接部,利用第一复位连接部连接相邻两条第一复位信号线,利用第二复位连接部连接相邻两条第二复位信号线,并且设置相邻两条第一复位信号线之间的第一复位连接部以及相邻两条第二复位信号线之间的第二复位连接部的数量小于位于同一行的像素设置区的数量,既可以改善第一复位信号线和第二复位信号线在行方向上的各个位置处的信号均一性,为同一行的各个像素驱动电路提供较为一致的第一复位信号和较为一致的第二复位信号,改善显示均一性,保证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又可以提高光透过率,满足感光传感器对透光量的需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区域的一种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像素驱动电路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所示像素驱动电路的驱动时序图;
图5是图2中与第一复位连接部对应的像素设置区的结构版图示意图;
图6是图2中与第二复位连接部对应的像素设置区的结构版图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复位信号线和复位连接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与图2中复位连接部的排布方式一致的显示面板的版图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1中A区域的另一种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1中A区域的另一种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1是与图10中复位连接部的排布方式一致的显示面板的版图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1中A区域的另一种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3是与图12中复位连接部的排布方式一致的显示面板的版图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图1中A区域的另一种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5是图1中A区域的另一种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局部版图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局部版图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局部版图结构示意图;
图1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局部版图结构示意图;
图20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区域的一种放大结构示意图,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100包括第一显示区(如A区域),显示面板100中的第一显示区包括多个像素设置区P、多条第一复位信号线Vref1、多条第二复位信号线Vref2、多个第一复位连接部11以及多个第二复位连接部21;多个像素设置区P沿行方向x和列方向y阵列排布;每个像素设置区P设置有一个像素驱动电路10;多条第一复位信号线Vref1和多条第二复位信号线Vref2均沿行方向x延伸且沿列方向y排列,位于同一行的像素驱动电路10与同一条第一复位信号线Vref1以及同一条第二复位信号线Vref2电连接;第一复位连接部11和第二复位连接部21均沿列方向y延伸,第一复位连接部11用于连接相邻两条第一复位信号线Vref1,第二复位连接部21用于连接相邻两条第二复位信号线Vref2;相邻两条第一复位信号线Vref1之间的第一复位连接部11以及相邻两条第二复位信号线Vref2之间的第二复位连接部21的数量之和小于位于同一行的像素设置区P的数量。
其中,第一显示区是指显示面板中因感光传感器的设置对光透过率要求较高的区域,具体可以是显示面板中的局部显示区,如图1所示A区域,也可以是整个显示区,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置。
其中,第一复位信号线Vref1用于为像素驱动电路10提供第一复位信号,第二复位信号线Vref2用于为像素驱动电路10提供第二复位信号,第一复位信号和第二复位信号可以分别对像素驱动电路10中的不同节点进行复位,以满足不同节点对复位信号的不同需求,提高复位效果,改善显示残影等问题。
示例性的,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像素驱动电路的电路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像素驱动电路10包括驱动晶体管T3、第一复位晶体管T5、第二复位晶体管T7和发光元件D,示例性的,第一复位信号线Vref1可以与像素驱动电路10中第一复位晶体管T5的输入端电连接,用于为驱动晶体管T3的栅极(N3节点)提供第一复位信号,对驱动晶体管T3的栅极进行复位,第二复位信号线Vref2可以与像素驱动电路10中第二复位晶体管T7的输入端电连接,用于为发光元件D的阳极(N4节点)提供第二复位信号,对发光元件D的阳极进行复位。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相邻两条第一复位信号线Vref1通过若干个第一复位连接部11电连接,相邻两条第二复位信号线Vref2通过若干个第二复位连接部21电连接,如此,可以改善第一复位信号线Vref1和第二复位信号线Vref2在行方向x上各个位置处的信号均一性,为同一行的各个像素驱动电路10提供较为一致的第一复位信号和较为一致的第二复位信号,改善显示均一性,保证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进一步的,由于显示面板的分辨率高,使得像素设置区P的面积有限,从图3可以看出,像素设置区P内需要设计多个薄膜晶体管和多条信号线,因此,通常情况下,在保证信号线的线宽和信号线之间的间距要求的情况下,一个像素设置区P通常可以对应设置一个第一复位连接部11或一个第二复位连接部21。参见图2,本发明实施例通过设置相邻两条第一复位信号线Vref1之间的第一复位连接部11以及相邻两条第二复位信号线Vref2之间的第二复位连接部21的数量之和小于位于同一行的像素设置区P的数量,可使部分像素设置区P未设置第一复位连接部11和第二复位连接部21中的任意一者,从而可以降低第一复位连接部11和第二复位连接部21的设置密度,增加透光区域,提高光透过率,避免因各个像素设置区P均对应设置有第一复位连接部11或第二复位连接部21而导致显示面板的光透过率较低,不足以满足感光传感器对透光量的需求。
其中,“位于同一行的像素设置区P的数量”具体是指第一显示区内位于同一行的像素设置区P的数量,在第一显示区内,第一复位连接部11和第二复位连接部21的设置密度较低,从而可以提高光透过率,满足感光传感器对透光量的需求。“相邻两条第一复位信号线Vref1”和“相邻两条第二复位信号线Vref2”可以是任意两条相邻的第一复位信号线和任意两条相邻的第二复位信号线Vref2。
需要说明的是,图2以像素驱动电路10位于像素设置区P内进行示意,实际上,像素设置区P仅为人为划定的虚拟区域,像素驱动电路10的实际电路版图存在超出其对应的像素设置区P的部分。
综上,本发明实施例通过设置第一复位连接部和第二复位连接部,利用第一复位连接部连接相邻两条第一复位信号线,利用第二复位连接部连接相邻两条第二复位信号线,并且设置相邻两条第一复位信号线之间的第一复位连接部以及相邻两条第二复位信号线之间的第二复位连接部的数量小于位于同一行的像素设置区的数量,既可以改善第一复位信号线和第二复位信号线在行方向上的各个位置处的信号均一性,为同一行的各个像素驱动电路提供较为一致的第一复位信号和较为一致的第二复位信号,改善显示均一性,保证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又可以提高光透过率,满足感光传感器对透光量的需求。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下面对第一复位信号线Vref1、第二复位信号线Vref2、第一复位连接部11和第二复位连接部21的具体设置方式做详细说明。
图5是图2中与第一复位连接部对应的像素设置区的结构版图示意图(如图2中像素设置区P1),图6是图2中与第二复位连接部对应的像素设置区的结构版图示意图(如图2中像素设置区P2),参见图5和图6,显示面板包括衬底(未示出)和设置于衬底上的驱动电路层,驱动电路层包括在远离衬底方向上层叠设置的半导体层poly、第一金属层M1、电容金属层Mc、第二金属层M2及第三金属层M3;第一复位信号线Vref1和第二复位信号线Vref2同层设置,且位于第一金属层M1或电容金属层Mc;第一复位连接部11和第二复位连接部21同层设置,且位于第二金属层M2或第三金属层M3。
图5和图6中像素驱动电路10的版图结构是相同的,均与图3对应,示例性的以像素驱动电路10包括七个薄膜晶体管(T1至T7)和一个存储电容Cst,即7T1C电路为例进行示意,区别仅在与图5所示像素驱动电路10所在像素设置区P设置有第一复位连接部11,图6所示像素驱动电路10所在像素设置区P设置有第二复位连接部21。
图4是图3所示像素驱动电路的驱动时序图,下面先结合图3、图4和图5对像素驱动电路10的工作过程进行简单说明。参见图3、图4和图5,以任一行的像素驱动电路为例,首先,第一扫描信号线Scan1上的第一扫描信号控制该像素驱动电路10的第一复位晶体管T5在初始化阶段导通,以将第一复位信号线Vref1上的第一复位信号写入至驱动晶体管T3的栅极,对驱动晶体管T3的栅极电位进行重置。然后,第二扫描信号线Scan2上的第二扫描信号控制该像素驱动电路10的数据写入晶体管T2和阈值补偿晶体管T4在数据写入阶段导通,以将数据信号线Vdata上的数据信号写入至驱动晶体管T3的栅极,并对驱动晶体管T3的阈值电压进行补偿。在一些可选的像素驱动电路设计中,第二扫描信号线Scan2上的第二扫描信号还可以用于控制第二复位晶体管T7在数据写入阶段导通,以将第二复位信号线Vref2上的第二复位信号写入至发光元件D的阳极,对发光元件D的阳极电位进行重置。最后,发光控制信号线Emit上的发光控制信号控制该像素驱动电路10的第一发光控制晶体管T1和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T6在发光阶段导通,以使驱动晶体管T3产生的驱动电流传输至发光元件D,驱动发光元件D发光。
此外,电源信号线PVDD用于向驱动晶体管T3提供电源电压,电源信号线PVDD上的电压可以为正电压。公共电源信号端PVEE上的电压可以为零电压或负电压。第一复位信号线Vref1上的第一复位信号以及第二复位信号线Vref2上的第二复位信号的电压可以为负电压。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以像素驱动电路10中的各晶体管均为P型晶体管为例进行说明,在其它可选的实施例中,像素驱动电路10中的各晶体管也可以均为N型晶体管,或者部分为P型晶体管,部分为N型晶体管。可以根据不同类型的晶体管提供不同的使能电平,使能电平为能够使晶体管导通的电平。例如,对于N型晶体管,使能电平为高电平,对于P型晶体管,使能电平为低电平。
还需要说明的是,图3和图5所示像素驱动电路10仅为一种示例,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根据前述可以知道,像素驱动电路10可以包括多个薄膜晶体管和存储电容Cst,薄膜晶体管包括有源层、栅极和源漏极;存储电容Cst包括第一电容极板和第二电容极板;显示面板100还包括扫描信号线(具体指第一扫描信号线Scan1、第二扫描信号线Scan2以及发光控制信号线Emit等,下同)、数据信号线Vdata、复位信号线(具体指第一复位信号线Vref1和第二复位信号线Vref2,下同)以及电源信号线PVDD,本实施例中,显示面板100还包括复位连接部(具体指第一复位连接部11和第二复位连接部21,下同)。参考图5,薄膜晶体管的有源层位于驱动电路层中的半导体层poly。进一步的,薄膜晶体管的栅极、第一电容极板和扫描信号线可以位于驱动电路层中的第一金属层M1;第二电容极板可以位于驱动电路层中的电容金属层Mc,薄膜晶体管的源漏极和电源信号线PVDD可以位于驱动电路层中的第二金属层M2,数据信号线Vdata可以位于驱动电路层中的第三金属层M3。进一步的,第一复位信号线Vref1和第二复位信号线Vref2可以位于第一金属层M1或电容金属层Mc,图5以第一复位信号线Vref1和第二复位信号线Vref2位于电容金属层Mc为例进行示意,如此设置可以降低复位信号线与扫描信号线的短路风险;第一复位连接部11和第二复位连接部21可以位于第二金属层M2或第三金属层M3,图5以第一复位连接部11和第二复位连接部21位于第二金属层M2为例进行示意。由于复位连接部与复位信号线位于不同的膜层,二者需要通过过孔电连接,本实施例通过将复位信号线和复位连接部分别设置于相邻的电容金属层Mc和第二金属层M2,可以降低过孔设置难度,使显示面板的膜层结构简单。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复位信号线和复位连接部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5、图6和图7,像素驱动电路10包括位于半导体层poly的像素半导体部101,像素半导体部101包括第一节点N1和第二节点N2;显示面板100还包括位于第二金属层M2的第一连接跨桥111和第二连接跨桥211,第一节点N1与第一复位信号线Vref1通过第一连接跨桥111电连接,第二节点N2与第二复位信号线Vref2通过第二连接跨桥211电连接;第一复位连接部11位于第二金属层M2,且部分复用第一连接跨桥111;第二复位连接部21位于第二金属层M2,且部分复用第二连接跨桥211。
如前所述,半导体层poly为薄膜晶体管中的有源层,像素半导体部101则构成了多个薄膜晶体管的有源层,图7示例性的示出了2行*3列像素驱动电路10中的像素半导体部101。为便于区分,图5、图6和图7中,标识101表示本行(图7中第1行)像素驱动电路10中的像素半导体部101,标识101’表示本行像素驱动电路10的上一行像素驱动电路10中的像素半导体部,标识101”表示本行像素驱动电路10的下一行像素驱动电路10中的像素半导体部,图5和图6中标识的各个薄膜晶体管均为本行像素驱动电路10中的薄膜晶体管。
结合图3、图5和图7所示,像素半导体部101包括第一节点N1和第二节点N2,第一节点N1和第二节点N2可以连接不同薄膜晶体管的输入端,例如第一节点N1连接第一复位晶体管T5的输入端(源极或漏极),第二节点N2连接第二复位晶体管T7的输入端(源极或漏极)。由于第一节点N1通过第一连接跨桥111与第一复位信号线Vref1电连接,从而可以接收第一复位信号线Vref1上的第一复位信号,并在第一复位晶体管T5导通时将第一复位信号传输至驱动晶体管T3的栅极,对驱动晶体管T3的栅极进行复位,同理,由于第二节点N2通过第二连接跨桥211与第二复位信号线Vref2电连接,从而可以接收第二复位信号线Vref2上的第二复位信号,并在第二复位晶体管T7导通时将第二复位信号传输至发光元件D的阳极,对发光元件D进行复位,保证显示面板当前显示状态不会受到之前显示状态的影响,保证显示效果良好。
进一步的,结合图5、图6和7所示,第一复位连接部11位于第二金属层M2,且部分复用第一连接跨桥111,第二复位连接部21位于第二金属层M2,且部分复用第二连接跨桥211。由于第一连接跨桥111与第一复位信号线Vref1电连接,第二连接跨桥211与第二复位信号线Vref2电连接,本实施例通过将第一连接跨桥111复用为第一复位连接部11的部分结构,将第二连接跨桥211复位为第二复位连接部21的部分结构,只需要设置走线将沿列方向y相邻的两个第一连接跨桥111电连接,设置走线将沿列方向y相邻的两个第二连接跨桥211电连接,即可形成第一复位连接部11和第二复位连接部21,如此,无需在像素设置区P沿行方向x上除第一连接跨桥111和第二连接跨桥211以外的区域再设置走线(复位连接部),用于与复位信号线电连接,从而一方面可以简化制备工艺,降低制备难度,降低走线的短路风险,另一方面还可以降低透光区的损失,有利于保证显示面板的光透过率满足感光传感器要求。
参考图3、图5和图6所示,像素驱动电路10包括驱动晶体管T3、第一复位晶体管T5和第二复位晶体管T7;第一复位晶体管T5的一端电连接第一节点N1,另一端电连接驱动晶体管T3的栅极;第二复位晶体管T7的一端电连接第二节点N2,另一端电连接发光元件D的阳极;驱动晶体管T3用于控制发光元件D点亮,第一复位晶体管T5用于控制第一复位信号线Vref1上的第一复位信号复位驱动晶体管T3的栅极电位,第二复位晶体管T7用于控制第二复位信号线Vref2上的第二复位信号复位发光元件D的阳极电位;显示面板100还包括沿行方向x延伸且沿列方向y排列的第一扫描信号线Scan1,沿列方向y相邻的两条第一扫描信号线Scan1与像素半导体部101在衬底所在平面的垂直方向上均存在交叠区域,该两条第一扫描信号线Scan1与像素半导体部101通过交叠区域分别构成第一复位晶体管T5和第二复位晶体管T7。
示例性的,参考5所示,第一扫描信号线Scan1与像素半导体部101在衬底所在平面的垂直方向上交叠的区域即为第一复位晶体管和第二复位晶体管。需要说明的是,图5中上下两条第一扫描信号线Scan1分别为本行像素驱动电路10对应的第一扫描信号线Scan1和下一行像素驱动电路10对应的第一扫描信号线Scan1。例如,图5中上方的第一条第一扫描信号线Scan1,其与本行像素驱动电路的像素半导体部101以及上一行像素驱动电路的像素半导体部101’均存在交叠区域,与本行像素半导体部101交叠的区域构成该像素驱动电路中的第一复位晶体管T5,与上一行像素半导体部101’交叠的区域则构成上一行像素驱动电路中的第二复位晶体管。同理,下方的第二条第一扫描信号线Scan1与本行像素半导体部101的交叠区域构成该像素驱动电路的第二复位晶体管T7,其与下一行像素半导体部101的交叠区域则构成下一行像素驱动电路的第一复位晶体管,图5仅标识出了本像素驱动电路10中的第一复位晶体管T5和第二复位晶体管T7。通常,一行像素驱动电路对应的第一扫描信号线Scan1与其上一行像素驱动电路对应的第二扫描信号线Scan2接收相同的驱动信号,换而言之,一行像素驱动电路的初始化阶段与其上一行像素驱动电路的数据写入阶段同步,如此,可以节省一帧画面的驱动周期,提高刷新频率。如图5所示,下方的第一扫描信号线Scan1与图中的第二扫描信号线Scan2接收相同的驱动信号,因而可以在本行像素驱动电路的数据写入阶段(Scan2使能阶段)控制第二复位晶体管T7导通,对发光元件D的阳极电位进行复位。
像素驱动电路10中其余晶体管的构成可参照第一复位晶体管T5和第二复位晶体管T7的构成进行理解,在此不再过多赘述。
如图7所示,像素半导体部101中的第一节点N1和第二节点N2在第一方向上分别位于像素半导体部101的相对两侧,第一方向与列方向y平行或夹角呈锐角;沿列方向y,像素半导体部101的相对两侧分别设置有一组复位信号线组,复位信号线组包括第一复位信号线Vref1和第二复位信号线Vref2;第一节点N1与位于像素半导体部101一侧的第一复位信号线Vref1电连接,第二节点N2与位于像素半导体部101另一侧的第二复位信号线Vref2电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对第一方向不进行限定,第一方向可以与列方向y平行或者与列方向y之间的夹角成锐角,图7以第一方向与列方向y近似平行,即第一方向与列方向y之间的夹角成锐角为例进行示意。如此,本行像素半导体部101中的第一节点N1与上一行像素半导体部101’中的第二节点N2在行方向x上可以并排设置,从而可以减小列方向y上相邻两行像素半导体部之间的距离,保证像素半导体部设置紧凑,有利于提升单位面积上像素半导体部的数量,即提升显示面板的分辨率,提升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进一步地,本实施例通过在像素半导体部101沿列方向y的两侧均设置一条第一复位信号线Vref1和一条第二复位信号线Vref2,便于第一节点N1与其最近邻的第一复位信号线Vref1电连接,便于第二节点N2与其最近邻的第二复位信号线Vref2电连接,有利于降低布线难度。
当第一复位连接部11和第二复位连接部21位于第二金属层M2,且第一复位连接部11部分复用第一连接跨桥111,第二复位连接部21部分复用第二连接跨桥211时,需保证第一复位连接部11与第二金属层M2中除第一连接跨桥111以外的其余导电结构不接触;第二复位连接部21与第二金属层M2中除第二连接跨桥211以外的其余导电结构不接触,以避免走线之间发生短路而影响显示面板的性能。
示例性的,参考图3和图5所示,第一复位连接部11具体需要与如下导电结构不接触:第二金属层M2中用于与相邻像素半导体部(如101’)中的第二节点N2电连接的第二连接跨桥211,第二金属层M2中的电源信号线PVDD,第二金属层M2中用于连接阈值补偿晶体管T4的输出端(源极或漏极)与驱动晶体管T3的栅极的跨桥结构41,第二金属层M2中用于后续连接发光元件D的阳极与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T6的输出端(源极或漏极)的导电结构42,第二金属层M2中用于连接数据写入晶体管T2的输入端(源极或漏极)与数据信号线Vdata的导电结构43。
示例性的,参考图3和图6所示,第一复位连接部11具体需要与如下导电结构不接触:第二金属层M2中用于与相邻像素半导体部(如101)中的第一节点N1电连接的第一连接跨桥111,第二金属层M2中的电源信号线PVDD,第二金属层M2中用于连接阈值补偿晶体管T4的输出端(源极或漏极)与驱动晶体管T3的栅极的跨桥结构41,第二金属层M2中用于后续连接发光元件D的阳极与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T6的输出端(源极或漏极)的导电结构42,第二金属层M2中用于连接数据写入晶体管T2的输入端(源极或漏极)与数据信号线Vdata的导电结构43。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第一复位连接部11和第二复位连接部21需要避让的导电结构仅为示意,并非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第一复位连接部11和第二复位连接部21所在金属膜层的具体结构对其进行避让,以避免走线短路,保证显示面板的品质。
参见图5、图6和图7,电容金属层Mc包括电容极板(标识Cst框选区域为电容极板)和屏蔽结构102,像素半导体部101包括俯视投影位置位于电容极板一侧的直线部1011,显示面板100还包括第三金属层M3远离衬底一侧的阳极金属层(未示出,后续说明);可选第一复位连接部11和第二复位连接部21与阳极金属层中发光元件的阳极、像素半导体部101中的直线部1011、电容极板以及屏蔽结构102中的至少一者在衬底上的正投影交叠。
其中,屏蔽结构102与电源信号线PVDD电连接,用于接收电源信号线PVDD上的固定电位,以避免数据信号线Vdata上的数据信号跳变对N3节点的电位产生影响,提高像素驱动电路10的工作稳定性。
通过设置第一复位连接部11和第二复位连接部21与其他金属或透光率低的结构(如像素半导体部101)在衬底上的正投影交叠,可以降低第一复位连接部11和第二复位连接部21对透光区域的占用,进一步降低第一复位连接部11和第二复位连接部21的设置对光透过率的影响。
示例性的,图5以第一复位连接部11与屏蔽结构102和像素半导体部101中的直线部1011存在交叠为例进行示意,图6以第二复位连接部21与屏蔽结构102和像素半导体部101中的直线部1011存在交叠为例进行示意。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复位连接部11和第二复位连接部21可以与其他不透光的结构投影交叠,以降低对光透过率的影响。
综上,上述实施例对第一复位信号线Vref1、第二复位信号线Vref2、第一复位连接部11和第二复位连接部21在显示面板中的具体版图结构设置方式做了详细说明。在此基础上,下面对第一复位连接部11和第二复位连接部21的在第一显示区中的排布方式做进一步说明。
作为一种可行的排布方式,图8是与图2中复位连接部的排布方式一致的显示面板的版图结构示意图,结合图2和图8所示,可选一列像素设置区中的各个像素设置区P均对应设置有第一复位连接部11,或者,均对应设置有第二复位连接部21;沿列方向y相邻的第一复位连接部11相互连通,形成第一复位连接线110;沿列方向y相邻的第二复位连接部21相互连通,形成第二复位连接线210。
图8示例性的示出了2行*4列像素设置区的版图结构,如图2和图8所示,部分列的像素设置区P对应设置有第一复位连接部11或第二复位连接部21,其余列的像素设置区P未设置第一复位连接部11和第二复位连接部21中的任一者,从而可以提高光透过率,满足感光传感器对透光量的需求。
进一步地,从图8可以看出,本实施例通过设置一列像素设置区中的各个像素设置区P均设置有第一复位连接部11或者均设置有第二复位连接部21,使得沿列方向y相邻的第一复位连接部11连成第一复位连接线110,沿列方向y相邻的第二复位连接部21连成第二复位连接线210,从而可使任意一列像素设置区对应设置的复位连接部的版图结构均一致,均为第一复位连接部11,或者均为第二复位连接部21,或者均未设置复位连接部,从而可以降低制备难度,例如可以降低掩膜版的制备难度。
进一步地,如图2和图8所示,可选第一复位连接线110和第二复位连接线210沿行方向x交替排列。如此设置,可以改善复位信号线上的复位信号的均一性,改善显示均一性。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可选第一复位连接线110和第二复位连接线210沿行方向x交替排列,且任一第一复位连接线110与其相邻的两条第二复位连接线210之间均间隔n列像素设置区;其中,n为正整数。如此设置,可使第一复位连接线110和第二复位连接线210均匀地分布在第一显示区中,有利于保证第一复位信号线Vref1沿行方向x上各个位置处的信号均一性,以及第二复位信号线Vref2沿行方向x上各个位置处的信号均一性,为同一行的各个像素驱动电路10提供均一的第一复位信号和均一的第二复位信号,保证对栅极驱动晶体管T3和发光元件D的复位效果,改善显示均一性,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示例性的,图2和图8以任一第一复位连接线110与其相邻的两条第二复位连接线210之间间隔一列像素设置区为例进行示意,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复位连接线110与其相邻的两条第二复位连接线210之间可以间隔更多列的像素设置区P,以在保证显示均一性的同时,尽可能地降低第一复位连接部11和第二复位连接部21的设置密度,提高光透过率。示例性的,图9是图1中A区域的另一种放大结构示意图,图9以任一第一复位连接线110与其相邻的两条第二复位连接线210之间间隔两列像素设置区为例进行示意。
作为另一种可行的排布方式,图10是图1中A区域的另一种放大结构示意图,图11是与图10中复位连接部的排布方式一致的显示面板的版图结构示意图,相邻两个第一复位信号线组对应的第一复位连接部11沿列方向y错位排布;其中,第一复位信号线组包括相邻两条第一复位信号线Vref1,且相邻两个第一复位信号线组包括同一条第一复位信号线Vref1;相邻两个第二复位信号线组对应的第二复位连接部21沿列方向y错位排布;其中,第二复位信号线组包括相邻两条第二复位信号线Vref2,且相邻两个第二复位信号线组包括同一条第二复位信号线Vref2。
如图10所示,自上而下,第一条第一复位信号线Vref1和第二条第一复位信号线Vref1构成一个第一复位信号线组,第二条第一复位信号线Vref1和第三条第一复位信号线Vref1构成另一个第一复位信号线组,这两个第一复位信号线组相邻,且这两个第一复位信号线组对应的第一复位连接部11沿列方向y错位排布。自上而下,第一条第二复位信号线Vref2和第二条复位信号线构成一个第二复位信号线组,第二条第二复位信号线Vref2和第三条第二复位信号线Vref2构成另一个第二复位信号线组,这两个第二复位信号线组相邻,且这两个第二复位信号线组对应的第二复位连接部21沿列方向y错位排布。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为保证相邻两条第一复位信号线Vref1之间的第一复位连接部11以及相邻两条第二复位信号线Vref2之间的第二复位连接部21的数量之和小于位于同一行的像素设置区P的数量,可选相邻两个第一复位信号线组对应的第一复位连接部11沿列方向y至少错位一个像素设置区P,相邻两个第二复位信号线组对应的第二复位连接部21沿列方向y至少错位一个像素设置区P,以保证第一显示区对透光率的需求。
本实施例通过设置相邻两个第一复位信号线组对应的第一复位连接部11沿列方向y错位排布,相邻两个第二复位信号线组对应的第二复位连接部21沿列方向y错位排布,有利于提高第一复位连接部11和第二复位连接部21的分散性,进一步改善各条第一复位信号线Vref1和各条第二复位信号线Vref2上的信号均一性,保证显示效果。
作为一种可行的错位排布方式,继续参见图10和图11,可选在一列像素设置区内,第一复位连接部11和第二复位连接部21沿列方向y交替设置。对比图10和图2可以看出,图10中未设置复位连接部的像素设置区P的数量与图2相同,因而光透过率基本一致,但是,本实施例通过设置第一复位连接部11和第二复位连接部21在一列像素设置区内沿列方向y交替设置,可以在光透过率基本一致的情况下,使复位连接部在第一显示区的分布更加均匀,从而可以进一步提高复位信号线上的信号均一性,保证显示均一性。
作为另一种可行的错位排布方式,图12是图1中A区域的另一种放大结构示意图,图13是与图12中复位连接部的排布方式一致的显示面板的版图结构示意图,参见图12和图13,可选第一复位连接部11与第二复位连接部21位于不同列的像素设置区P。如此设置,不仅可使复位连接部在第一显示区的分布更加均匀,还可使未设置复位连接部的透光率较大的像素设置区P均匀地分散在第一显示区,有利于各个方向的光线的传输,提高感光传感器的采集的光信号的可靠性。
参见图10-图13,可选位于同一行像素设置区,且沿行方向x相邻的两个第一复位连接部11之间间隔的像素设置区P的列数相同;位于同一行像素设置区,且沿行方向x相邻的两个第二复位连接部21之间间隔的像素设置区P的列数相同。如此设置,可使同一个第一复位信号线组之间的第一复位连接部11均匀分布,使同一个第二复位信号线组之间的第二复位连接部21均匀分布,提高第一复位信号线Vref1和第二复位信号线Vref2上的信号均一性,保证显示均一性。
更进一步地,继续参见图10-图14,对于相邻的两个第一复位信号线组,可选一个第一复位信号线组中的一个第一复位连接部11和另一个第一复位信号线组中与该第一复位连接部11最近邻的两个第一复位连接部11之间间隔的像素设置区P的列数相同。同理,对于相邻的两个第二复位信号线组,可选一个第二复位信号线组中的一个第二复位连接部21和另一个第二复位信号线组中与该第二复位连接部21最近邻的两个第二复位连接部21之间间隔的像素设置区P的列数相同。如此,可以进一步提高第一复位连接部11和第二复位连接部21分布的均匀性,提高第一复位信号线Vref1和第二复位信号线Vref2上的信号均一性,保证显示均一性。
示例性的,图10-图13以位于同一行像素设置区,且沿行方向x相邻的两个第一复位连接部11之间间隔三列像素设置区,相邻两个第一复位信号线组中最近邻的两个第一复位连接部11之间间隔一列像素设置区,位于同一行像素设置区,且沿行方向x相邻的两个第二复位连接部21之间间隔三列像素设置区,相邻两个第二复位信号线组中最近邻的两个第二复位连接部21之间间隔一列像素设置区为例进行示意,并非限定,在其他实施例中,可选复位连接部之间间隔更多列的像素设置区P,以在保证显示均一性的情况下尽可能地增大光透过率。
示例性的,图14是图1中A区域的另一种放大结构示意图,图15是图1中A区域的另一种放大结构示意图,分别示出了上述两种错位方式,如图14和图15所示,本实施中,位于同一行像素设置区,且沿行方向x相邻的两个第一复位连接部11之间间隔五列像素设置区,相邻两个第一复位信号线组中最近邻的两个第一复位连接部11之间间隔两列像素设置区;位于同一行像素设置区,且沿行方向x相邻的两个第二复位连接部21之间间隔五列像素设置区,相邻两个第二复位信号线组中最近邻的两个第二复位连接部21之间间隔两列像素设置区。
综上,上述实施例对第一复位连接部11和第二复位连接部21的在第一显示区中的排布方式做了详细说明。上述实施例适用于任何像素排布类型的显示面板,例如传统的YYG排布(real排布)、钻石排布(diamond排布)以及其他本领域技术人员任意可知的像素排布类型,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无论何种像素排布类型,采用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在保证显示均一性的同时,提高显示面板至少部分区域的光透过率,以满足屏下感光传感器对透光量的需求。
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下面以钻石排布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说明。
示例性的,图1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局部版图结构示意图,参见图16,显示面板100包括多个第一子像素31、多个第二子像素32和多个第三子像素33;第一子像素31具有与虚拟四边形(图中虚线构成的四边形)的中心重合的中心,第二子像素32与第一子像素31间隔开,并具有在虚拟四边形的第一顶点a处的中心,第三子像素33与第一子像素31和第二子像素32间隔开,并具有在虚拟四边形的第二顶点b处的中心,第一顶点a和第二顶点b相邻;四个第一子像素31、两个第二子像素32以及两个第三子像素33构成一个像素重复单元;像素重复单元与相邻两行且相邻四列像素设置区P对应设置,第一行像素设置区中的四个像素驱动电路分别为第二子像素32、第一子像素31、第三子像素33以及第一子像素31的像素驱动电路,第二行像素设置区中的四个像素驱动电路分别为第三子像素33、第一子像素31、第二子像素32、第一子像素31的像素驱动电路;相邻两个第一复位信号线组中最近邻的两个第一复位连接部11沿行方向x间隔一列像素设置区,相邻两个第二复位信号线组中最近邻的两个第二复位连接部21沿行方向x间隔一列像素设置区;各第一复位连接部11对应相同的子像素,且在对应子像素上的投影位置和投影形状均相同;各第二复位连接部21对应相同的子像素,且在对应子像素上的投影位置和投影形状均相同。
图16中第一复位连接部11和第二复位连接部21的设置方式与图11相同,为便于突出各结构的相对位置关系,图16仅示出了像素半导体部101、第一复位信号线Vref1、第二复位信号线Vref2、第一复位连接部11、第二复位连接部21、以及阳极金属层等结构,其余结构可以参考图11进行设置。
具体的,子像素包括像素驱动电路10和发光元件D,发光元件D的阳极与像素驱动电路10中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T6的输出端电连接(参见图3)。第一子像素31、第二子像素32和第三子像素33分别包括发光颜色不同的发光元件。示例性的,第一子像素31可以是绿色子像素,即发光元件的出光颜色为绿色;第二子像素32可以是蓝色子像素,即发光元件的出光颜色为蓝色;第三子像素33可以是红色子像素,即发光元件的出光颜色为红色。图16中标识31、32和33所指示的实线框可以理解为像素限定层的开口边界(像素开口),以示意对应子像素中发光元件的发光层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具体的,结合图3、图11和图16所示,第一子像素31中发光元件D的第一阳极310可以通过过孔与图11中对应像素设置区P的第一连接结构311电连接,该第一连接结构311位于第三金属层M3,并通过过孔与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T6的输出端(源极或漏极电连接),从而可以将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T6的输出端与第一子像素31中发光元件D的第一阳极310电连接;同理,第二子像素32中发光元件D的第二阳极320可以通过过孔与图11中对应像素设置区P的第二连接结构321电连接,第三子像素33中发光元件D的第三阳极330可通过图11中对应像素设置区P的第三连接结构331电连接,其中,第二连接结构321和第三连接结构331与各自像素驱动电路10中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T6的输出端(源极或漏极)电连接,连接方式与第一连接结构311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对于相同的子像素而言,若其所处的环境(薄膜晶体管等元件以及各信号线的布局等营造的环境)不同,则会导致子像素的类型增加,无论是在各膜层的层叠结构上还是电性影响上均会存在差异,导致人眼容易因层叠结构不同而察觉出显示差异,还会因电性影响导致显示均一性变差而影响观看体验,此时,若通过差异化设计驱动电压来弥补该差异带来的显示问题,通常难度较大,因此,在版图设计时应尽量避免增加子像素的类型。具体的,若子像素的开口大小、开口方向、开口形状以及子像素所处的环境一致,则认为是一种类型的子像素。
在本实施例中,增设的第一复位连接部11和第二复位连接部21可能会导致子像素类型的增加,为避免这一情况的发生,本发明实施例设置相邻两个第一复位信号线组中最近邻的两个第一复位连接部11沿行方向x间隔一列像素设置区,相邻两个第二复位信号线组中最近邻的两个第二复位连接部21沿行方向x间隔一列像素设置区;各第一复位连接部11对应相同的子像素,且在对应子像素上的投影位置和投影形状均相同;各第二复位连接部21对应相同的子像素,且在对应子像素上的投影位置和投影形状均相同。
具体的,参照图16,当未设置第一复位连接部11和第二复位连接部21时,一个像素重复单元包括两种类型的第一子像素31(因四个第一子像素31具有两种开口方向,故包括两种类型的第一子像素31)、一种类型的第二子像素32以及一种类型的第三子像素33。由于相同类型的第一子像素31、第二子像素32和第三子像素33所对应的像素设置区P分别位于相邻两行像素设置区,且均沿列方向y间隔一列像素设置区,因此,本发明实施例通过设置相邻两个第一复位信号线组对应的第一复位连接部11沿列方向y错位排布,且相邻两个第一复位信号线组中最近邻的两个第一复位连接部11沿行方向x间隔一列像素设置区,相邻两个第二复位信号线组对应的第二复位连接部21沿列方向y错位排布,且相邻两个第二复位信号线组中最近邻的两个第二复位连接部21沿行方向x间隔一列像素设置区,可使相同的复位连接部设置于相同的子像素所对应的像素设置区P,保证各第一复位连接部11对应相同的子像素,且在对应子像素上的投影位置和投影形状均相同,各第二复位连接部21对应相同的子像素,且在对应子像素上的投影位置和投影形状均相同,从而可以保持像素重复单元仍然仅包括两种类型的第一子像素31、一种类型的第二子像素32和一种类型的第三子像素33,避免子像素类型的增加。其中,复位连接部在对应子像素上的投影可以理解为该复位连接部在对应子像素的像素开口上的投影。
示例性的,图16中,相邻两个第一复位信号线组中,第一复位连接部11均对应第二子像素32的像素设置区P设置,相邻两个第二复位信号线组中,第二复位连接部21均对应第三子像素33的像素设置区P设置,而且,各第一复位连接部11和各第二复位连接部21的版图设计是相同的,使得两个第二子像素32所处的环境未发生变化,两个第三子像素33所处的环境未发生变化,四个第一子像素31所处的环境同样未发生变化,从而可使像素重复单元仍具有两种类型的第一子像素31、一种类型的第二子像素32和一种类型的第三子像素33,避免了子像素类型的增加,有利于保证显示效果良好。
图16所示结构仅为示意,并非限定,图17-图19为显示面板的局部版图结构示意图,示出了第一复位连接部11和第二复位连接部21另外三种可行的设置方式,同样可以保持钻石排布的子像素类型不增加,保证显示效果。
示例性的,参见图17,可选相邻两个第一复位信号线组中,第一复位连接部11均对应一种类型的第一子像素(如3101)的像素设置区P设置,相邻两个第二复位信号线组中,第二复位连接部21均对应另一种类型的第一子像素(3102)的像素设置区P设置。总而言之,图16和图17可参照上述第一种错位排布的方式设置,使第一复位连接部11和第二复位连接部21在一列像素设置区中沿列方向y交替设置,且保证相邻两个复位信号线组中最近邻的复位连接部之间间隔一列像素设置区。
示例性的,参见图18,可选相邻两个第一复位信号线组中,第一复位连接部11均对应一种类型的第一子像素(如3101)的像素设置区P设置,相邻两个第二复位信号线组中,第二复位连接部21均对应第三子像素33的像素设置区P设置;参见图19,可选相邻两个第一复位信号线组中,第一复位连接部11均对应第二子像素32的像素设置区P设置,相邻两个第二复位信号线组中,第二复位连接部21均对应另一种类型的第一子像素(3102)的像素设置区P设置。总而言之,图18和图19可参照上述第二种错位排布的方式设置,使第一复位连接部11和第二复位连接部21位于不同列的像素设置区P,且保证相邻两个复位信号线组中最近邻的复位连接部之间间隔一列像素设置区。
最后,参考图16-图19,发光元件D的阳极(如第一阳极310、第二阳极320和第三阳极330)位于第三金属层M3远离衬底一侧的阳极金属层,可选第一复位连接部11和第二复位连接部21与阳极金属层中的阳极在衬底上的正投影交叠,以降低光透过率的损失。需要说明的是,不同的像素排布方式,发光元件D的阳极相对于像素设置区P的位置是不同的,在此仅以钻石排布为例进行示意,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限定。
基于同样的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图20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显示装置200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100,因而具备与上述显示面板相同的有益效果,相同之处可参照上述显示面板实施例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200可以为图20所示的手机,也可以为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电子产品,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类别:电视机、笔记本电脑、桌上型显示器、平板电脑、数码相机、智能手环、智能眼镜、车载显示器、医疗设备、工控设备、触摸交互终端等,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特殊限定。
进一步地,图2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1所示,显示装置还包括传感器201;显示面板100还包括传感器预留区,传感器设置于传感器预留区;第一显示区(A区域)复用为传感器预留区。
其中,传感器具体为感光传感器,例如可以是用于指纹识别的指纹识别传感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使第一显示区的光透过率较高,能够满足指纹识别传感器对透光量的需求,同时还可以保证显示均一性。
注意,上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发明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15)

1.一种显示面板,包括第一显示区,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中的所述第一显示区包括:
多个像素设置区,多个所述像素设置区沿行方向和列方向阵列排布;每个所述像素设置区设置有一个像素驱动电路;
多条第一复位信号线和多条第二复位信号线,多条所述第一复位信号线和多条所述第二复位信号线均沿所述行方向延伸且沿所述列方向排列,位于同一行的所述像素驱动电路与同一条所述第一复位信号线以及同一条所述第二复位信号线电连接;
多个第一复位连接部以及多个第二复位连接部;所述第一复位连接部和所述第二复位连接部均沿所述列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复位连接部用于连接相邻两条所述第一复位信号线,所述第二复位连接部用于连接相邻两条所述第二复位信号线;相邻两条所述第一复位信号线之间的所述第一复位连接部以及相邻两条所述第二复位信号线之间的所述第二复位连接部的数量之和小于位于同一行的所述像素设置区的数量;
相邻两个第一复位信号线组对应的所述第一复位连接部沿所述列方向错位排布;其中,所述第一复位信号线组包括相邻两条所述第一复位信号线,且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复位信号线组包括同一条所述第一复位信号线;
相邻两个第二复位信号线组对应的所述第二复位连接部沿所述列方向错位排布;其中,所述第二复位信号线组包括相邻两条所述第二复位信号线,且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复位信号线组包括同一条所述第二复位信号线;
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多个第一子像素、多个第二子像素和多个第三子像素;
所述第一子像素具有与虚拟四边形的中心重合的中心,所述第二子像素与所述第一子像素间隔开,并具有在所述虚拟四边形的第一顶点处的中心,所述第三子像素与所述第一子像素和所述第二子像素间隔开,并具有在所述虚拟四边形的第二顶点处的中心,所述第一顶点和所述第二顶点相邻;
四个所述第一子像素、两个所述第二子像素以及两个所述第三子像素构成一个像素重复单元;所述像素重复单元与相邻两行且相邻四列所述像素设置区对应设置,第一行像素设置区中的四个像素驱动电路分别为所述第二子像素、所述第一子像素、所述第三子像素以及所述第一子像素的像素驱动电路,第二行像素设置区中的四个像素驱动电路分别为所述第三子像素、所述第一子像素、所述第二子像素、所述第一子像素的像素驱动电路;
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复位信号线组中最近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复位连接部沿所述行方向间隔一列所述像素设置区,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复位信号线组中最近邻的两个所述第二复位连接部沿所述行方向间隔一列所述像素设置区;
各所述第一复位连接部对应相同的子像素,且在对应子像素上的投影位置和投影形状均相同;各所述第二复位连接部对应相同的子像素,且在对应子像素上的投影位置和投影形状均相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一列所述像素设置区中的各个像素设置区均对应设置有所述第一复位连接部,或者,均对应设置有所述第二复位连接部;
沿所述列方向相邻的所述第一复位连接部相互连通,形成第一复位连接线;沿所述列方向相邻的所述第二复位连接部相互连通,形成第二复位连接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复位连接线和所述第二复位连接线沿所述行方向交替排列。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任一所述第一复位连接线与其相邻的两条所述第二复位连接线之间均间隔n列所述像素设置区;其中,n为正整数。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位于同一行所述像素设置区,且沿所述行方向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复位连接部之间间隔的所述像素设置区的列数相同;
位于同一行所述像素设置区,且沿所述行方向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复位连接部之间间隔的所述像素设置区的列数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在一列所述像素设置区内,所述第一复位连接部和所述第二复位连接部沿所述列方向交替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复位连接部与所述第二复位连接部位于不同列的所述像素设置区。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衬底和设置于所述衬底上的驱动电路层,所述驱动电路层包括在远离所述衬底方向上层叠设置的半导体层、第一金属层、电容金属层、第二金属层及第三金属层;
所述第一复位信号线和所述第二复位信号线同层设置,且位于所述第一金属层或所述电容金属层;所述第一复位连接部和所述第二复位连接部同层设置,且位于所述第二金属层或所述第三金属层。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像素驱动电路包括位于所述半导体层的像素半导体部,所述像素半导体部包括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
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二金属层的第一连接跨桥和第二连接跨桥,所述第一节点与所述第一复位信号线通过所述第一连接跨桥电连接,所述第二节点与所述第二复位信号线通过所述第二连接跨桥电连接;
所述第一复位连接部位于所述第二金属层,且部分复用所述第一连接跨桥;所述第二复位连接部位于所述第二金属层,且部分复用所述第二连接跨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复位连接部与所述第二金属层中除所述第一连接跨桥以外的其余导电结构不接触;
所述第二复位连接部与所述第二金属层中除所述第二连接跨桥以外的其余导电结构不接触。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容金属层包括电容极板和屏蔽结构,所述像素半导体部包括俯视投影位置位于所述电容极板一侧的直线部,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所述第三金属层远离所述衬底一侧的阳极金属层;
所述第一复位连接部和所述第二复位连接部与所述阳极金属层中发光元件的阳极、所述像素半导体部中的直线部、所述电容极板以及所述屏蔽结构中的至少一者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交叠。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像素驱动电路包括驱动晶体管、第一复位晶体管和第二复位晶体管,所述驱动晶体管用于控制发光元件点亮,所述第一复位晶体管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复位信号线上的第一复位信号复位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栅极电位,所述第二复位晶体管用于控制所述第二复位信号线上的第二复位信号复位所述发光元件的阳极电位;
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沿行方向延伸且沿列方向排列的第一扫描信号线,沿列方向相邻的两条所述第一扫描信号线与所述像素半导体部在所述衬底所在平面的垂直方向上均存在交叠区域,该两条所述第一扫描信号线与所述像素半导体部通过交叠区域分别构成所述第一复位晶体管和所述第二复位晶体管;
所述第一复位晶体管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一节点,另一端电连接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栅极;所述第二复位晶体管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二节点,另一端电连接所述发光元件的阳极。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像素半导体部中的所述第一节点和所述第二节点在第一方向上分别位于所述像素半导体部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列方向平行或夹角呈锐角;
沿所述列方向,所述像素半导体部的相对两侧分别设置有一组复位信号线组,所述复位信号线组包括所述第一复位信号线和所述第二复位信号线;所述第一节点与位于所述像素半导体部一侧的第一复位信号线电连接,所述第二节点与位于所述像素半导体部另一侧的第二复位信号线电连接。
14.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3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传感器;
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传感器预留区,所述传感器设置于所述传感器预留区;所述第一显示区复用为所述传感器预留区。
CN202111644402.1A 2021-12-29 2021-12-29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ctive CN11426728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345545.1A CN117219002A (zh) 2021-12-29 2021-12-29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202111644402.1A CN114267283B (zh) 2021-12-29 2021-12-29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44402.1A CN114267283B (zh) 2021-12-29 2021-12-29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345545.1A Division CN117219002A (zh) 2021-12-29 2021-12-29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267283A CN114267283A (zh) 2022-04-01
CN114267283B true CN114267283B (zh) 2023-11-07

Family

ID=80831448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345545.1A Pending CN117219002A (zh) 2021-12-29 2021-12-29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202111644402.1A Active CN114267283B (zh) 2021-12-29 2021-12-29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345545.1A Pending CN117219002A (zh) 2021-12-29 2021-12-29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2) CN117219002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835701B (zh) * 2022-04-29 2023-10-3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697793B1 (ko) * 2005-12-28 2007-03-21 후지쯔 가부시끼가이샤 반도체 촬상 장치
WO2018163938A1 (ja) * 2017-03-07 2018-09-13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アクティブ基板、それを備えた表示装置
CN209374036U (zh) * 2019-02-15 2019-09-10 上海和辉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JP2020016654A (ja) * 2018-07-24 2020-01-30 三星電子株式会社Samsung Electronics Co.,Ltd. グレイスケールイメージングのための時間分解イメージセンサ及びイメージングユニット並びにグレイスケールイメージ生成方法
US10984723B1 (en) * 2020-01-02 2021-04-20 Wuha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ixel circuit and drive method thereof,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N113096581A (zh) * 2021-04-16 2021-07-09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3178140A (zh) * 2021-04-27 2021-07-27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3299698A (zh) * 2021-05-07 2021-08-24 湖北长江新型显示产业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3471264A (zh) * 2021-06-30 2021-10-01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3471265A (zh) * 2021-06-30 2021-10-01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3675233A (zh) * 2020-05-15 2021-11-19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显示设备
CN113823663A (zh) * 2020-06-18 2021-12-21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显示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40060052A (ko) * 2012-11-09 2014-05-1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디스플레이장치 및 그 제어방법
WO2021189323A1 (zh) * 2020-03-25 2021-09-3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697793B1 (ko) * 2005-12-28 2007-03-21 후지쯔 가부시끼가이샤 반도체 촬상 장치
WO2018163938A1 (ja) * 2017-03-07 2018-09-13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アクティブ基板、それを備えた表示装置
JP2020016654A (ja) * 2018-07-24 2020-01-30 三星電子株式会社Samsung Electronics Co.,Ltd. グレイスケールイメージングのための時間分解イメージセンサ及びイメージングユニット並びにグレイスケールイメージ生成方法
CN209374036U (zh) * 2019-02-15 2019-09-10 上海和辉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US10984723B1 (en) * 2020-01-02 2021-04-20 Wuha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ixel circuit and drive method thereof,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N113675233A (zh) * 2020-05-15 2021-11-19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显示设备
CN113823663A (zh) * 2020-06-18 2021-12-21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显示设备
CN113096581A (zh) * 2021-04-16 2021-07-09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3178140A (zh) * 2021-04-27 2021-07-27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3299698A (zh) * 2021-05-07 2021-08-24 湖北长江新型显示产业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3471264A (zh) * 2021-06-30 2021-10-01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3471265A (zh) * 2021-06-30 2021-10-01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Marcel Fuhren ; 李飞 ; .面临挑战的显示制造业.现代显示.(第08期),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267283A (zh) 2022-04-01
CN117219002A (zh) 2023-12-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U2765235C1 (ru) Подложка дисплея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отображения
CN110543050B (zh) 一种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显示装置的补偿方法
US11244609B2 (en) Display device and OLED display panel thereof
CN111524928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JP6131662B2 (ja) 表示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KR101352878B1 (ko) 반도체장치
CN110931515B (zh) 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
CN114930544A (zh)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终端设备
CN114550652B (zh) 显示基板以及显示装置
CN111834375B (zh) 显示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20240040832A1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N113692649A (zh) 显示基板以及显示装置
CN114267283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3924651A (zh) 显示基板以及显示装置
JP2024517206A (ja) 表示パネル及び表示装置
US11282448B2 (en) Display device and display panel thereof, OLED array substrate
CN114914286A (zh) 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
JP6852749B2 (ja) 表示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JP6520981B2 (ja) 表示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US11910678B1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N219285937U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20240074257A1 (en) Display panel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20230178704A1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apparatus
WO2023130440A1 (zh) 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
CN116156949A (zh) 发光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