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259609A - 一种支架 - Google Patents

一种支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259609A
CN114259609A CN202111619041.5A CN202111619041A CN114259609A CN 114259609 A CN114259609 A CN 114259609A CN 202111619041 A CN202111619041 A CN 202111619041A CN 114259609 A CN114259609 A CN 11425960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ent
diameter
paclitaxel
pipe element
polylactic ac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61904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259609B (zh
Inventor
宇航
沈阳
屈端
史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npuyu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111619041.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259609B/zh
Publication of CN1142596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5960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25960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5960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aterials For Medical Uses (AREA)

Abstract

一种支架,所述支架包括多个管元件,所述多个管元件包括第一管元件,所述第一管元件至少包括第一丝线,所述第一丝线包括第一可降解聚合物材料;所述多个管元件还包括第二管元件,所述第二管元件至少包括第二丝线,所述第二丝线包括第二可降解聚合物材料;所述第一管元件具有第一直径,所述第二管元件具有第二直径,在受到相同径向压缩力的情况下,所述第一管元件的第一直径的第一变形率小于所述第二管的第二直径的第二变形率。

Description

一种支架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高分子材料和生物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降解聚合物支架。
背景技术
体内有多种管道,包括血管、消化道、呼吸道、胆管、耳道等;血管静脉、动脉,心脏部位血管、颈部血管等;消化道包括食道、肠道等。现有的技术中,通过植入支架,从而将管道疏通,并且有的支架还可以在支撑管道的时候给予管道内治疗。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降解支架。
一种支架,所述支架包括多个管元件,每一个所述管元件包括丝线;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管元件包括第一管元件,所述第一管元件至少包括第一丝线,所述第一丝线包括第一可降解聚合物材料;
所述多个管元件还包括第二管元件,所述第二管元件至少包括第二丝线,所述第二丝线包括第二可降解聚合物材料;
所述第一管元件具有第一直径,所述第二管元件具有第二直径,在受到相同径向压缩力的情况下,所述第一管元件的第一直径的第一变形率小于所述第二管的第二直径的第二变形率。
可选的,所述第一管元件第一直径的第一变形率与所述第二管元件的第二直径的第二变形率之比的范围为,0.7<第一变形率:第二变形率<0.9。
可选的,所述第一可降解材料包括聚己内酯、聚酸酐、酪氨酸聚碳酸酯、聚乙交酯、聚乙交酯-丙交酯、和聚二氧六环酮之一或多种;
所述第二可降解材料包括如下材料之一或多种: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聚乳酸、聚乙醇酸、聚乳酸和聚乙醇酸的共聚物。
可选的,所述第二丝线还包括紫杉醇、紫杉醇衍生物、紫杉烷、紫杉酚、多西紫杉醇、埃博霉素、诺考达唑、卡巴他赛、康普瑞汀、三水多西紫杉醇、酒石酸长春瑞滨、康布瑞汀磷酸二钠、阿苯达唑、三氯苯达唑、长春氟宁酒石酸盐、雷帕霉素、雷帕霉素衍生物之一或多种。
可选的,所述第二丝线包括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和紫杉醇,其中紫杉醇含量为5.19x102μg/mm3-1.6x104μg/mm3,即每立方毫米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和紫杉醇丝材中含紫杉醇5.19x102μg-1.6x104μg。
可选的,所述第二丝线包括丝线主体,所述丝线主体由所述第二可降解材料构成,所述丝线主体包括多个空腔;
所述第二丝线还包括若干微粒,所述微粒嵌入在所述多个空腔中;
所述微粒包括紫杉醇、紫杉醇衍生物、紫杉烷、紫杉酚、多西紫杉醇、埃博霉素、诺考达唑、卡巴他赛、康普瑞汀、三水多西紫杉醇、酒石酸长春瑞滨、康布瑞汀磷酸二钠、阿苯达唑、三氯苯达唑、长春氟宁酒石酸盐、雷帕霉素、雷帕霉素衍生物之一或多种。
可选的,所述第一管元件包括若干根第一丝线,所述第二管元件包括若干根第二丝线,在支架的平铺图中,各所述第一丝线之间相互平行,各所述第二丝线之间相互平行,两根相邻的第一丝线和连根相邻的第二丝线相交,组成一个四边形,所述四边形的四个顶点由所述第一丝线和第二丝线相交构成,在支架的径向截面图中,所述第一丝线设置于靠近所述支架轴中心线一侧,所述第二丝线设置于远离所述支架轴中心线的另一侧。
可选的,所述支架在未受力的情况下,第一管元件具有第一直径,所述第二管元件具有第二直径,在支架受到径向压缩力的情况下,所述第一管元件具有变形后的第一变形直径,所述第二管元件的第二丝线的丝线段构成第二变形直径,第二变形直径小于第一变形直径。
可选的,所述第一管元件位于支架的端部;所述第二管元件位于支架的中部;
所述第一丝线的拉伸强度为300-500MPa,第一丝线直径为0.1-0.5mm;
所述第二可降解拉伸强度为40-100MPa,第一丝线直径为0.1-0.5mm。
可选的,所述支架还包括第三管元件和第四管元件,所述第三管元件和第四管元件的材料包括可降解金属,所属可降解金属包括镁铝合金、镁锰合金、镁锌合金、镁稀土和金、镁锂和金、镁钙合金、镁银合金之一,所述第三管元件位于支架的一端,所述第二管元件位于支架的另一端;
所述支架还包括支架连接部,所述支架连接部连接第三管元件和第四管元件;
所述支架连接部包括弯曲部。
可选的,包括如下步骤:
预制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紫杉醇溶液;
多孔结构的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丝材制备;
将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与氯化钠颗粒混合得到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和氯化钠混合物,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和氯化钠混合物混合均匀;挤出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和氯化钠混合丝材,并将混合丝材置于双蒸水中反复浸泡,得到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丝材本体;
将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丝材本体浸入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紫杉醇溶液,得到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紫杉醇丝线;
将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紫杉醇丝线进行表面清洁,并成盘;
将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紫杉醇丝线与聚二氧六环酮丝线,采用编织、3D打印等方法,制得如上文所述的支架。
附图说明
图1本公开支架其中一个实施例的支架平铺图
图2本公开其中一个实施例的截面示意图
图3本公开其中一个实施例的支架平铺图的A处放大图
图4本公开其中一个实施例的支架变形图
图5本公开其中一个实施例第二丝线的横截面图
图6本公开其中一个实施例第二丝线轴向图
图7本公开其中一个实施例
图8本公开图7中支架中B处放大图
图9本公开支架其中一个实施例
图10本公开其中一个实施例
具体实施方式
体内有多种管道,包括血管、消化道、呼吸道、胆管、耳道等;血管包括静脉、动脉,心脏部位血管、颈部血管等;消化道包括食道、肠道等。现有的技术中,通过植入支架,从而将管道疏通,并且有的支架还可以在支撑管道的时候给予管道内治疗。
消化道包括食道。临床上,食道狭窄是一种常见消化系统疾病症状,包括良性食管狭窄(例如化学腐蚀性灼伤后狭窄,食管先天性狭窄等)和恶性食管癌引起的食管局部组织增生两种形式。食管狭窄会导致患者食道梗塞,从而导致吞咽困难甚至呼吸衰竭。食管支架植入术可以为因病变而狭窄的部位提供足够的物理支撑,保持腔道通畅以顺利进水和进食。
现有技术中,在适应性设置内壁病变不规则形状时,多采用如下方法进行。比如方式一,采用较大的网孔设置,较大的网孔可以容纳病变部位,减少支架对内壁的应力。该方式虽然可以减少支架对内壁的应力,但该较大的网孔设置,容易使得内壁病变透过网眼,从而刺激病变的增生。
而为了防止病变增生,本领域也常采用静电纺丝技术或药物涂覆技术,在支架的外侧设置一层药物涂层。显然,该涂层的设置虽然可以用涂层内的药物抑制病变的增生,但这种双层支架,使得支架的制造更加复杂,成本更高。这种支架内层一般用金属材料提供支撑力。金属支架的降解周期与外层药物涂层降解周期不同,使得支架设计更加困难。
方式二:在支架编织时,间隔设置支架丝线的固定点,在支架丝线不连接的位置,支架可以适应内壁向内侧的不规则压力,以减少支架对内壁的突出应力。但这种编织方法比较复杂,制造成本较高。而且,这种编织方法制造的支架其支架支撑力的点过渡并不均匀,丝线无连接的地方支撑力太小,丝线连接的地方支撑力太大。
因此,本公开提供一种用于支架克服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公开披露了一种支架10,该支架可以应用于支撑食道、血管、气道、耳道等人体内腔。该支架由多个管元件构成,每一个所述管元件由丝线弯曲形成,所述多个管元件彼此组合构成能够使得流体从一端流动到另一端的中空管;流体可以是血液,或者在食道内流动的食物或者被消化的食物,或者流动在该中空管的空气。图1示出的是支架10展开平铺的示意图。所述多个管元件包括第一管元件,所述第一管元件至少包括第一丝线1(101、102、103),所述第一丝线包括第一可降解材料;所述多个管元件还包括第二管元件,所述第二管元件至少包括第二丝线2(201、202、203),所述第二丝线包括第二可降解材料;所述第一丝线和第二丝线编织、3D打印等方法制作成支架。
如图4所示,所述第一管元件具有第一直径D1,所述第二管元件具有直径D2,在受到相同径向压缩力F的情况下,所述第一管元件的第一直径D1压缩为第一压缩直径D12,第二管元件的第一直径D2压缩为第二压缩直径D22。对于第一管元件,直径压缩尺寸为2S1;对于第二管元件,压缩尺寸为2S2。
第一管元件的第一变形率λ1=2S1/D1;
第二管元件的第二变形率λ2=2S2/D2;
其中,其中第一变形率λ1与第二变形率λ2不同。
可选的,D1与D2相同,或D1直径比D2直径稍小。
有益的是,上述第一管元件的变形率小于第二管的变形率的情况下,即当支架被植入人体管腔内时,支架受到压缩时,第一管元件相比第二管可以提供更大的支撑力。血管、食道的内壁由于病变,其内壁形状不规则,柔韧性也不同。由于采用了不同支撑力的材料,使得支架周向和轴向上具有支撑力的同时,支架具有过渡缓慢的支撑力变化,防止硬性支撑刺破内壁病变。即管元件1的丝线101、102、103能够提供更大的支撑力;管元件的丝线201、202、203提供一定的柔韧性。两种不同支撑力的丝线编织在一起形成支架,两种丝线交织点均匀分布,使得支架的力学性能更加稳定和可预测。
可选的,所述第一管元件直径D1的变形率λ1与所述第二管元件直径D2的变形率λ2之比的范围为,0.7<λ1:λ2<0.9。在该变形比例范围内,支架的整体性能最佳,即可以发挥第一管元件的较大支撑力,又能充分利用第二管元件的柔韧性。第一管元件的压缩率小于第二管元件,第一管元件的拉伸强度大于第二管元件的拉伸强度。
有益的是,本公开公开的是单层支架,制造简单;并且本公开采用的材料均为聚合物材料,不含金属材料,使得支架降解周期的控制更加容易。
可选的,例如附图2所示第一管元件设置于支架的内侧,第二管元件设置于支架的外侧。在支架受到官腔压力时,第二管元件将受到的压力传递给第一管元件,从而使整体支架的变形更加均匀。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管元件的丝线L1和L4,与第二管元件的丝线L2和L3围城一个四边形,并形成四个顶点,D1、D2、D3、D4。四个顶点均匀部分。将官腔对第二丝线的压力均匀传递给第一丝线。如图4所示,第二管元件的第二丝线,在受到管腔压力的情况下,第二管元件的第二丝线能够形成嵌入第一管元件的直径内侧,第二管元件形成的虚拟直径D22小于第一管元件受到压缩后的直径D12。
有益的是,本公开中编织或3D打印或其他方法制造的支架,丝线之间的连接点或承力点均匀分布,使得支架支撑力变化更加柔和。
实施例二:
所述第一可降解材料包括:聚己内酯、聚酸酐、酪氨酸聚碳酸酯、聚乙交酯、聚乙交酯-丙交酯、和聚二氧六环酮之一或多种。上述可降解材料的硬度较高,可以提供较大的支撑力。
可选的,所述第一可降解材料的拉伸强度为300-500MPa。
可选的,所述第一可降解材料为聚二氧六环酮,且拉伸强度为440-480MPa。
所述第二可降解材料包括: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聚乳酸、聚乙醇酸、聚乳酸和聚乙醇酸的共聚物。上述材料的硬度较低,可以为支架提供柔韧性,以容纳和承担内壁病变的突出部位。
可选的,所述第一可降解材料的拉伸强度为40-100MPa。
可选的,所述第一可降解材料为聚乳酸和聚乙醇酸,且拉伸强度为45-90MPa。
有益的是,同时采用两种聚合物材料,使得控制降解时间有保障。自膨胀高分子材料。
实施例三:
如图5和6所示,所述第二可降解材料包括如下材料之一或多种: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聚乳酸、聚乙醇酸、聚乳酸和聚乙醇酸的共聚物。所述第二丝线2包括第二丝线主体2110,在第二丝线主体上设置有若干凹坑,凹坑内嵌入有药物颗粒2111。
可选的,所述第二丝线还包括紫杉醇、紫杉醇衍生物、紫杉烷、紫杉酚、多西紫杉醇、埃博霉素、诺考达唑、卡巴他赛、康普瑞汀、三水多西紫杉醇、酒石酸长春瑞滨、康布瑞汀磷酸二钠、阿苯达唑、三氯苯达唑、长春氟宁酒石酸盐、雷帕霉素、雷帕霉素衍生物之一或多种。
有益的是,通过将药物,比如紫杉醇混合在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中,使得支架本身带药,相比覆膜支架,减少了工艺流程。
同时,将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和紫杉醇混合加工成丝线,丝线的直径均匀,丝线内包含的紫杉醇药量也均匀,因此只需要测量加工支架时用了多少丝线即可以计算出支架中紫杉醇的带药量。而将紫杉醇以覆膜方式增加到支架上的工艺方法,由于覆膜技术的不成熟,因此覆膜不均匀,覆膜厚度不一致。通过测量覆膜厚度来计算带药量不准确。因此,本公开方案更加准确、方便的计算带药量。
实施例四:
所述第二丝线包括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和紫杉醇,其中紫杉醇含量为5.19x102μg/mm3-1.6x104μg/mm3
有益的是:紫杉醇的比例可以调节。由于紫杉醇的药物的比例不同,还可以根据紫杉醇的比例,调节第二丝线的直径,在药物量多的情况下,第二丝线的尺寸变大,从而增加降解周期。
实施例五:
第一丝线的直径为:0.1-0.5mm;
第二丝线的直径为:0.1-0.5mm。
可选方案a):
所述第一丝线的所述第一可降解材料包括聚二氧六环酮,拉伸强度为440MPa;
所述第二丝线的所述第二可降解材料包括聚乳酸和聚乙醇酸的共聚物,拉伸强度为45MPa。
第一丝线直径为0.1mm;第二丝线直径为0.3mm;
可选方案b):
所述第一丝线的所述第一可降解材料包括聚二氧六环酮,拉伸强度为450MPa;
所述第二丝线的所述第二可降解材料包括聚乳酸和聚乙醇酸的共聚物,拉伸强度为40MPa。
第一丝线直径为0.2mm;第二丝线直径为0.2mm;
可选方案c):
所述第一丝线的所述第一可降解材料包括聚二氧六环酮,拉伸强度为480MPa;
所述第二丝线的所述第二可降解材料包括聚乳酸和聚乙醇酸的共聚物,拉伸强度为45MPa。
第一丝线直径为0.3mm;第二丝线直径为0.5mm;
有益的是,在需要更大支撑力的情况下,可以选择第一丝线的直径较大;在需要更柔软的支架时,可以选择第二丝线的直径较小;同时,支撑力的大小还可以通过调整第一丝线的编织密度和第二丝线的编织密度实现。
实施例六:
所述第一丝线和第二丝线具有接触点,第一丝线和第二丝线通过所述接触点连接。
有益的是,两根丝线通过接触点连接,使得支架成为一个整体。支架的硬度和柔韧性具有连续性,减小支架植入到腔体时的应力。
实施例七:
接触点还包括连接元件,连接元件由可降解材料构成。
在接触点处点粘结液。可以采用紫外固化等方法通过粘结液将两根丝线连接固定。
有益的是,通过连接元件使得支架的各管元件的连接更加牢固。
实施例八:
如附图1所示,所述第一管元件包括若干根第一丝线,所述第二管元件包括若干根第二丝线,在支架的平铺图中,各所述第一丝线之间相互平行,各所述第二丝线之间相互平行,两根相邻的第一丝线和连根相邻的第二丝线相交,组成一个四边形,所述四边形的四个顶点由所述第一丝线和第二丝线相交构成。如附图2中,在支架的径向截面图中,所述第一丝线设置于靠近所述支架轴中心线一侧,所述第二丝线设置于远离所述支架轴中心线的另一侧。该支架由3D打印制造,即先打印第一丝线形成第一管元件,再打印第二丝线形成第二管元件,或编织,先编织第一丝线形成第一管元件,再编织第二丝线形成第二管元件。
有益的是,第一丝线的拉伸强度大,第二丝线的拉伸强度小,将第一丝线设置于支架内侧,可以利用第一管元件的更大的拉伸强度更好的支撑管腔。并且,第一丝线与第二丝线形成交点,在第二丝线由于管腔压力向内侧弯曲时,第二丝线将收到的压力通过所述交点传递给第一丝线。
所述第一管元件包括若干根第一丝线,所述第二管元件包括若干根第二丝线,并且第一丝线数量与第二丝线数量不同。当支架要求支撑力较高时,可以选择第一丝线和第二丝线的比例是1:1;当支架要求较柔软时,可以选择第二丝线的数量比第一丝线多,比如,第一和第二丝线的比例为1:2,即两根第二丝线中夹一根第一丝线;也可以选择第一和第二丝线的比例为1:5,即第一丝线两侧各有两根第二丝线。
有益的是:通过调整丝线的比例,调节支架的支撑力柔软度。
实施例九:
所述连接部还包括镁合金。所述镁合金可以选自,镁铝合金、镁锰合金、镁锌合金、镁稀土和金、镁锂和金、镁钙合金、镁银合金之一连接部材料除了可降解的高分子聚合物材料,还有镁合金。使得在支架植入过程中,或支架植入后,可以通过扫描设备,对支架进行扫描,从而识别出镁铝合金,从而对支架进行定位。
实施例十:
如图10,所述支架61,支架61由第一丝线601和第二丝线602构成,还包括第三管元件62和第四管元件63,所述第三管元件和第四管元件的材料均包括镁合金。第三管元件和第四管元件分别设置在支架的一端,在支架植入中或支架植入后,可以通过扫描设备,识别出支架的长度、位置信息。
所述支架还包括连接部64。连接部64与第三管元件62和第四管元件62连接,并且连接部64与第一丝线和第二丝线连接。
有益的是,第三管元件和第四管元件中的弯曲部,可以使得支架能够比较好的压缩;由于第三和第四管元件由支撑力更大的镁合金组成,可以提供更大的支撑力。
实施例十一:
如图7和8所示,支架41包括第一管元件402、403和第二管元件401。第一管元件由第一丝线4021、4031编织而成;第二管元件由第二丝线4011编织而成。所述第一管元件位于支架的端部、所述第二管元件位于支架的中部。
有益的是,通过在两端采用强度较高的第一丝线,使得支架在管道内的定位时提供更大的支撑力。
可选的,如图8所示,第一丝线4021采用编织的方式与第二丝线4011相互编织成为一体。
有益的是,统一采用编织的方式连接,整体性更加完好。
实施例十二:
如图9所示,实施例十二是实施例十一的可选方案。其中第一管元件开口为扩张结构。有益的是,该结构使得支架在两端能够更好的在管道内固定。
支架的加工工艺:
1、预制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紫杉醇溶液
101:制备乳液:取100mg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加入2.0ml二氯甲烷溶液中,制备成乳状溶液;
102:紫杉醇溶液:向其中加入紫杉醇,与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的二氯甲烷溶液共同溶解,超声处理3-5分钟;
103:制备聚乙烯醇溶液:将紫杉醇溶液逐滴加入到30ml聚乙烯醇(PVA)水溶液中,高速搅拌,之后加水稀释,直至PVA浓度为2%。将聚乙烯醇溶液进行500r/min低速搅拌2h;
104:制备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紫杉醇原液:将上述制备的聚乙烯醇溶液进行处理,将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紫杉醇溶液中的外水相滤出,对剩余溶液进行反复离心、洗涤。直至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紫杉醇原液中不含二氯甲烷和PVA,获得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紫杉醇原液备用。
2、高度多孔结构的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丝材制备:
将参数为:5L/95G、10L/90G、15L/85G、20L/80G、25L/75G、30L/70G、35L/65G、40L/60G、45L/55G、50L/50G、55L/45G、60L/40G、65L/35G、70L/30G、75L/25G、80L/20G、85L/15G、90L/10G、95L/5G,粒径范围为200~250μm的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的物料筛出,然后将与上述物料同样粒径范围的NaCl颗粒分别按质量比为1:(16~20)比例混合得到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和氯化钠混合物。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和氯化钠混合物于25℃下在低速搅拌机内以60r/min搅拌1h,使颗粒混合均匀。然后放入挤出机内,在温度180-220℃,压力5-7MPa下,挤出0.1-0.5mm直径的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和氯化钠混合丝材,并将将混合丝材置于双蒸水中反复浸泡,待完全去除NaCl后,得到高度多孔的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丝材本体,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丝材本体于减压条件下干燥至恒重,备用。
冻干工序:高度多孔结构的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丝材本体浸入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紫杉醇原液中,进行冻干处理,得到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紫杉醇丝线。
可选的,将高度多孔结构的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称重,记录重量W1。将高度多孔结构的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丝材浸入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紫杉醇原液中,冻干处理后,记录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丝材重量W2。冻干前后的重量差,即W=W2-W1,为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丝材上嵌入的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紫杉醇原液重量。根据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紫杉醇原液中含有的紫杉醇量,即可计算出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丝材上带有的紫杉醇量。
可选的,高度多孔结构的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丝材浸入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紫杉醇原液中后,加入2.5%浓度的甘露醇水溶液,将以上混合溶液进行冻干。得到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紫杉醇丝线。
有益的是,甘露醇为冻干保护剂,保持带药微球的带药稳定性,会存在于丝材中。
可选的,紫杉醇含量为5.19x102μg/mm3-1.6x104μg/mm3,即每立方毫米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和紫杉醇丝材中含紫杉醇5.19x102μg-1.6x104μg。
将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紫杉醇丝线进行表面清洁,并成盘。
4、支架制备:
将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紫杉醇丝线与聚二氧六环酮丝线,采用编织、3D打印等方法,制得支架。
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习此技艺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后附的权利要求所界定者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支架,所述支架包括多个管元件,每一个所述管元件包括丝线;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管元件包括第一管元件,所述第一管元件至少包括第一丝线,所述第一丝线包括第一可降解聚合物材料;
所述多个管元件还包括第二管元件,所述第二管元件至少包括第二丝线,所述第二丝线包括第二可降解聚合物材料;
所述第一管元件具有第一直径,所述第二管元件具有第二直径,在受到相同径向压缩力的情况下,所述第一管元件的第一直径的第一变形率小于所述第二管的第二直径的第二变形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元件第一直径的第一变形率与所述第二管元件的第二直径的第二变形率之比的范围为,0.7<第一变形率:第二变形率<0.9。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可降解材料包括聚己内酯、聚酸酐、酪氨酸聚碳酸酯、聚乙交酯、聚乙交酯-丙交酯、和聚二氧六环酮之一或多种;
所述第二可降解材料包括如下材料之一或多种: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聚乳酸、聚乙醇酸、聚乳酸和聚乙醇酸的共聚物。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丝线还包括紫杉醇、紫杉醇衍生物、紫杉烷、紫杉酚、多西紫杉醇、埃博霉素、诺考达唑、卡巴他赛、康普瑞汀、三水多西紫杉醇、酒石酸长春瑞滨、康布瑞汀磷酸二钠、阿苯达唑、三氯苯达唑、长春氟宁酒石酸盐、雷帕霉素、雷帕霉素衍生物之一或多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丝线包括丝线主体,所述丝线主体由所述第二可降解材料构成,所述丝线主体包括多个空腔;
所述第二丝线还包括若干微粒,所述微粒嵌入在所述多个空腔中;
所述微粒包括紫杉醇、紫杉醇衍生物、紫杉烷、紫杉酚、多西紫杉醇、埃博霉素、诺考达唑、卡巴他赛、康普瑞汀、三水多西紫杉醇、酒石酸长春瑞滨、康布瑞汀磷酸二钠、阿苯达唑、三氯苯达唑、长春氟宁酒石酸盐、雷帕霉素、雷帕霉素衍生物之一或多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丝线包括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和紫杉醇,其中紫杉醇含量为5.19x102μg/mm3-1.6x104μg/mm3,即每立方毫米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和紫杉醇丝材中含紫杉醇5.19x102μg-1.6x104μg。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元件包括若干根第一丝线,所述第二管元件包括若干根第二丝线,在支架的平铺图中,各所述第一丝线之间相互平行,各所述第二丝线之间相互平行,两根相邻的第一丝线和两根相邻的第二丝线分别相交,组成一个四边形,所述四边形的四个顶点由所述第一丝线和第二丝线相交构成,在支架的径向截面图中,所述第一丝线设置于靠近所述支架轴中心线一侧,所述第二丝线设置于远离所述支架轴中心线的另一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在未受力的情况下,第一管元件具有第一直径,所述第二管元件具有第二直径,
在支架受到径向压缩力的情况下,所述第一管元件具有变形后的第一变形直径,所述第二管元件的第二丝线的丝线段构成第二变形直径,第二变形直径小于第一变形直径。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元件位于支架的端部;所述第二管元件位于支架的中部;
所述第一丝线的拉伸强度为300-500MPa,第一丝线直径为0.1-0.5mm;
所述第二丝线的拉伸强度为40-100MPa,第一丝线直径为0.1-0.5mm。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支架,所述支架还包括第三管元件和第四管元件,所述第三管元件和第四管元件的材料包括可降解金属,所属可降解金属包括镁铝合金、镁锰合金、镁锌合金、镁稀土和金、镁锂和金、镁钙合金、镁银合金之一,所述第三管元件设置于所述支架的一端,所述第四管元件位于支架的另一端;
所述支架还包括支架连接部,所述支架连接部连接第三管元件和第四管元件;
所述支架连接部包括弯曲部,所述支架连接部分别通过连接点与第一管元件和第二管元件连接。
CN202111619041.5A 2021-12-28 2021-12-28 一种支架 Active CN11425960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19041.5A CN114259609B (zh) 2021-12-28 2021-12-28 一种支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19041.5A CN114259609B (zh) 2021-12-28 2021-12-28 一种支架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259609A true CN114259609A (zh) 2022-04-01
CN114259609B CN114259609B (zh) 2023-02-28

Family

ID=808309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619041.5A Active CN114259609B (zh) 2021-12-28 2021-12-28 一种支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259609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982740A (zh) * 2024-04-07 2024-05-07 四川国纳科技有限公司 可吸收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结扎夹及制备方法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61977A (zh) * 2006-11-16 2007-05-16 沈阳 可降解放射胆管支架及其制造方法
CN101472536A (zh) * 2006-05-24 2009-07-01 切斯纳特医学技术公司 柔软的血管闭塞装置
CN101496916A (zh) * 2009-02-24 2009-08-05 重庆大学 纳米涂层结合微孔化表面血管内支架改性方法
CN102908216A (zh) * 2012-10-30 2013-02-06 东南大学 生物可吸收医用人体腔道内支架及其制备方法
CN103083120A (zh) * 2011-10-28 2013-05-08 宛新建 抗胆管良恶性狭窄的生物可降解聚合物编织支架及制备方法
EP2752173A1 (en) * 2010-01-30 2014-07-09 Abbott Cardiovascular Systems, Inc. Crush recoverable polymer stents
JP2015036107A (ja) * 2013-08-16 2015-02-23 福田 敏男 相似構造を有する血管内治療用ハイブリッドステント
CN104511058A (zh) * 2014-12-29 2015-04-15 复旦大学 一种完全生物可吸收高分子血管支架及其制备方法
CN107206122A (zh) * 2015-02-13 2017-09-26 W.L.戈尔及同仁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人工瓣膜的连贯单一层高强度合成聚合物复合材料
CN111212618A (zh) * 2017-08-14 2020-05-29 波士顿科学国际有限公司 医用支架
CN112399832A (zh) * 2018-06-08 2021-02-23 埃夫莫拉尔医疗有限公司 在扩张时缩短从而为血管运动产生空间的可吸收血管内装置
CN113040982A (zh) * 2021-03-03 2021-06-29 中山大学 一种仿生纤维环支架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72536A (zh) * 2006-05-24 2009-07-01 切斯纳特医学技术公司 柔软的血管闭塞装置
CN103169522A (zh) * 2006-05-24 2013-06-26 泰科保健集团有限合伙公司 柔软的血管闭塞装置
CN1961977A (zh) * 2006-11-16 2007-05-16 沈阳 可降解放射胆管支架及其制造方法
CN101496916A (zh) * 2009-02-24 2009-08-05 重庆大学 纳米涂层结合微孔化表面血管内支架改性方法
EP2752173A1 (en) * 2010-01-30 2014-07-09 Abbott Cardiovascular Systems, Inc. Crush recoverable polymer stents
CN103083120A (zh) * 2011-10-28 2013-05-08 宛新建 抗胆管良恶性狭窄的生物可降解聚合物编织支架及制备方法
CN102908216A (zh) * 2012-10-30 2013-02-06 东南大学 生物可吸收医用人体腔道内支架及其制备方法
JP2015036107A (ja) * 2013-08-16 2015-02-23 福田 敏男 相似構造を有する血管内治療用ハイブリッドステント
CN104511058A (zh) * 2014-12-29 2015-04-15 复旦大学 一种完全生物可吸收高分子血管支架及其制备方法
CN107206122A (zh) * 2015-02-13 2017-09-26 W.L.戈尔及同仁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人工瓣膜的连贯单一层高强度合成聚合物复合材料
CN111212618A (zh) * 2017-08-14 2020-05-29 波士顿科学国际有限公司 医用支架
CN112399832A (zh) * 2018-06-08 2021-02-23 埃夫莫拉尔医疗有限公司 在扩张时缩短从而为血管运动产生空间的可吸收血管内装置
CN113040982A (zh) * 2021-03-03 2021-06-29 中山大学 一种仿生纤维环支架及其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F.REZGUI等: "Deformation and damage upon stretching of degradable polymers(PLA AND PCL))", 《POLYMER》 *
TAN YJ等: "Additive manufacturing of patient-customizable scaffolds for tubular tissue using the melt-drawing method", 《MATERIALS》 *
TUAN-MU HY等: "Rapid fabrication of a cell-seeded collagen gel-based tubular construct that withstands arterial pressure", 《ANNALS OF BIOMEDICAL ENGINEERING》 *
刘延辉: "生物可降解胆管覆膜支架的制备及其压缩性能数值模拟",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
李文超等: "编织型可降解输尿管支架管的力学性能研究", 《产业用纺织品》 *
薛雯: "复合纺织血管支架物理力学性能研究", 《中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
赵帆: "双重可控式编织自增强型可降解血管支架的设计制备及构效关系", 《中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982740A (zh) * 2024-04-07 2024-05-07 四川国纳科技有限公司 可吸收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结扎夹及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259609B (zh) 2023-02-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513187B2 (ja) 強化編織体及びマトリクスを有する複合管腔体
EP3369400B1 (en) Lumen woven support
CN104382671A (zh) 一种可有效防止移位、降低增生的可降解人体支架及制作方法
US4880002A (en) Stretchable porous sutures
CN101563117B (zh) 具有包被层的可生物吸收的医疗设备
US20210290364A1 (en) In vivo tissue engineering devices, methods and regenerative and cellular medicine employing scaffolds made of absorbable material
CN104720941A (zh) 管道支架及其制备方法
US10350051B2 (en) Orthotopic artificial bladder endoprosthesis
CN1158053C (zh) 人造血管
CN114259609B (zh) 一种支架
US11759306B2 (en) In vivo tissue engineering devices, methods and regenerative and cellular medicine employing scaffolds made of absorbable material
Wang et al. In vitro degradation behaviours of PDO monofilament and its intravascular stents with braided structure
JP2022079625A (ja) 生分解が管理された医療デバイス
Zia et al. Structural design and mechanical performance of composite vascular grafts
CN204169954U (zh) 一种可有效防止移位、降低增生的可降解人体消化道支架
CN114259607B (zh) 一种支架制备方法
CN101559011A (zh) 具有内部支撑翼的药物释放型管状支架
CN102727331A (zh) 生物可降解镁合金胆管溶石编织支架及制备方法
CN212165963U (zh) 覆膜支架
JP3206584U (ja) 管腔ステント
CN108853574A (zh) 镁合金与锌合金丝材混编复合补片及其用途
JP2018007802A (ja) 管腔ステン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215130874U (zh) 一种可降解式胆道支架
JP2008011942A (ja) 医療用チューブ
WO2020220958A1 (en) Medical implan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1124

Address after: 101-22, Floor 4, Building 9, Yard 55, Zique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100095

Applicant after: Enpuyu (Beijing)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026 Room 303, Unit 1, Building 2, Shuiduizi East Road, Chaoyang District, Beijing

Applicant before: Yu Hang

Applicant before: Shen Yang

Applicant before: Qu Duan

Applicant before: Shi Meng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