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250545A - 针织口罩及针织口罩的编织方法 - Google Patents

针织口罩及针织口罩的编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250545A
CN114250545A CN202111110455.5A CN202111110455A CN114250545A CN 114250545 A CN114250545 A CN 114250545A CN 202111110455 A CN202111110455 A CN 202111110455A CN 114250545 A CN114250545 A CN 11425054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ar
knitting
knitted
region
main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11045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泷本匡规
笹井吉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 Field Of Co ltd
Shima Seiki Mfg Ltd
Original Assignee
J Field Of Co ltd
Shima Seiki Mf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 Field Of Co ltd, Shima Seiki Mfg Ltd filed Critical J Field Of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42505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5054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1WEARING APPAREL
    • A41DOUTERWEAR; PROTECTIVE GARMENTS; ACCESSORIES
    • A41D13/00Professional, industrial or sporting protective garments, e.g. surgeons' gowns or garments protecting against blows or punches
    • A41D13/05Professional, industrial or sporting protective garments, e.g. surgeons' gowns or garments protecting against blows or punches protecting only a particular body part
    • A41D13/11Protective face masks, e.g. for surgical use, or for use in foul atmospheres
    • A41D13/1161Means for fastening to the user's head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00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 D04B1/22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knitting goods of particular configuration
    • D04B1/24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knitting goods of particular configuration wearing apparel
    • AHUMAN NECESSITIES
    • A41WEARING APPAREL
    • A41DOUTERWEAR; PROTECTIVE GARMENTS; ACCESSORIES
    • A41D13/00Professional, industrial or sporting protective garments, e.g. surgeons' gowns or garments protecting against blows or punches
    • A41D13/05Professional, industrial or sporting protective garments, e.g. surgeons' gowns or garments protecting against blows or punches protecting only a particular body part
    • A41D13/11Protective face masks, e.g. for surgical use, or for use in foul atmospher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1WEARING APPAREL
    • A41DOUTERWEAR; PROTECTIVE GARMENTS; ACCESSORIES
    • A41D13/00Professional, industrial or sporting protective garments, e.g. surgeons' gowns or garments protecting against blows or punches
    • A41D13/05Professional, industrial or sporting protective garments, e.g. surgeons' gowns or garments protecting against blows or punches protecting only a particular body part
    • A41D13/11Protective face masks, e.g. for surgical use, or for use in foul atmospheres
    • A41D13/1107Protective face masks, e.g. for surgical use, or for use in foul atmospher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AHUMAN NECESSITIES
    • A41WEARING APPAREL
    • A41DOUTERWEAR; PROTECTIVE GARMENTS; ACCESSORIES
    • A41D31/00Materi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outerwear
    • A41D31/04Materi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outerwear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function or use
    • A41D31/18Elastic
    • AHUMAN NECESSITIES
    • A62LIFE-SAVING; FIRE-FIGHTING
    • A62BDEVICES, APPARATUS OR METHODS FOR LIFE-SAVING
    • A62B18/00Breathing masks or helmets, e.g. affording protection against chemical agents or for use at high altitudes or incorporating a pump or compressor for reducing the inhalation effort
    • A62B18/02Masks
    • A62B18/025Halfmask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2LIFE-SAVING; FIRE-FIGHTING
    • A62BDEVICES, APPARATUS OR METHODS FOR LIFE-SAVING
    • A62B18/00Breathing masks or helmets, e.g. affording protection against chemical agents or for use at high altitudes or incorporating a pump or compressor for reducing the inhalation effort
    • A62B18/08Component parts for gas-masks or gas-helmets, e.g. windows, straps, speech transmitters, signal-devices
    • A62B18/084Means for fastening gas-masks to heads or helmet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00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 D04B1/10Patterned fabrics or article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00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 D04B1/10Patterned fabrics or articles
    • D04B1/102Patterned fabrics or articles with stitch pattern
    • D04B1/108Gussets, e.g. pouches or heel or toe por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00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 D04B1/22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knitting goods of particular configura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41WEARING APPAREL
    • A41DOUTERWEAR; PROTECTIVE GARMENTS; ACCESSORIES
    • A41D2400/00Functions or special features of garments
    • A41D2400/38Shaping the contour of the body or adjusting the figure
    • AHUMAN NECESSITIES
    • A41WEARING APPAREL
    • A41DOUTERWEAR; PROTECTIVE GARMENTS; ACCESSORIES
    • A41D2500/00Materials for garments
    • A41D2500/10Knitted
    • DTEXTILES; PAPER
    • D1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2401/00Physical properties
    • D10B2401/06Load-responsive characteristics
    • D10B2401/061Load-responsive characteristics elastic
    • DTEXTILES; PAPER
    • D1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2403/00Details of fabric structure established in the fabric forming process
    • D10B2403/02Cross-sectional features
    • D10B2403/023Fabric with at least two, predominantly unlinked, knitted or woven plies interlaced with each other at spaced locations or linked to a common internal co-extensive yarn system
    • DTEXTILES; PAPER
    • D1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2403/00Details of fabric structure established in the fabric forming process
    • D10B2403/03Shape features
    • D10B2403/033Three dimensional fabric, e.g. forming or comprising cavities in or protrusions from the basic planar configuration, or deviations from the cylindrical shape as generally imposed by the fabric forming process
    • DTEXTILES; PAPER
    • D1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2501/00Wearing apparel
    • D10B2501/04Outerwear; Protective garments
    • D10B2501/042Headwear
    • DTEXTILES; PAPER
    • D1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2505/00Industrial
    • D10B2505/04Filters

Landscapes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hysical Education & Sports Medicine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mergency Management (AREA)
  • Pulmonology (AREA)
  • Zo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Knitting Of Fabric (AREA)
  • Respiratory Apparatuses And Protective Means (AREA)
  • Knitting Machi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在佩戴时难以随着时间的经过而从面部的预定位置偏移的针织口罩。一种针织口罩,具备覆盖穿戴者的面部的预定部位的主体部和以将所述主体部保持于所述预定部位的方式挂在所述穿戴者的耳朵中的每一个上的一对挂耳部,所述一对挂耳部中的每一个具有配置于所述耳朵的上部侧的上部挂耳部和配置于所述耳朵的下部侧的带状的下部挂耳部,所述针织口罩具备将所述主体部与所述一对挂耳部中的每一个连接的连结编织物部,所述连结编织物部具有与所述挂耳部相连的外侧区域,所述下部挂耳部及所述外侧区域的伸缩性比所述上部挂耳部低。

Description

针织口罩及针织口罩的编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针织口罩及针织口罩的编织方法。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通过编织纤维而形成的纤维编织口罩。纤维编织口罩例如用横机、圆编机、其他公知的编织机等编织而成。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170801号公报
一般来说,要求针织口罩具有以下的特性。
(A)贴合性:在佩戴时针织口罩是否容易在沿着面部的状态下紧贴。
(B)佩戴稳定性:佩戴的针织口罩是否难以随着时间的经过而从面部的预定位置偏移。
(C)舒适性:在佩戴时是否会在面部或耳朵的周围感觉到不愉快的压迫感或疼痛。
(D)佩戴性:是否容易将针织口罩佩戴于面部。
(E)尺寸的通用性:在具有适当的贴合性的同时,是否能够应对面部尺寸的个人差别。
在长时间的使用或运动时的使用中,特别要求上述特性中的佩戴稳定性。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技术中,关于佩戴稳定性,有进一步改善的余地。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佩戴时难以随着时间的经过而从面部的预定位置偏移的针织口罩。另外,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得到在佩戴时难以随着时间的经过而从面部的预定位置偏移的针织口罩的编织方法。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1)本发明的针织口罩具备:
主体部,所述主体部覆盖穿戴者的面部的预定部位;以及
一对挂耳部,所述一对挂耳部以将所述主体部保持于所述预定部位的方式挂在所述穿戴者的耳朵中的每一个上,其中,
所述一对挂耳部中的每一个具有:
上部挂耳部,所述上部挂耳部配置于所述耳朵的上部侧;以及
带状的下部挂耳部,所述带状的下部挂耳部配置于所述耳朵的下部侧,
所述针织口罩具备将所述主体部与所述一对挂耳部中的每一个连接的连结编织物部,
所述连结编织物部具有与所述挂耳部相连的外侧区域,
所述下部挂耳部及所述外侧区域的伸缩性比所述上部挂耳部低。
(2)作为本发明的针织口罩的一个方式,可列举如下方式:
所述下部挂耳部及所述外侧区域是两片编织物用编织纱线连接而成的双层构造。
(3)作为本发明的针织口罩的一个方式,可列举如下方式:
所述连结编织物部具备配置于所述主体部与所述外侧区域之间的内侧区域,
所述内侧区域的伸缩性比所述外侧区域高。
(4)作为在连结编织物部具备内侧区域的本发明的针织口罩的一个方式,可列举如下方式:
所述内侧区域具备用双反面组织构成的多个划分区域,
所述多个划分区域具备线圈的纵行方向相互交叉的区域。
(5)本发明的针织口罩的编织方法依次进行工序A、工序C及工序E来编织针织口罩,在所述工序A中使用至少具备前后一对针床的横机编织挂在穿戴者的一方的耳朵上的第一挂耳部,在所述工序C中编织覆盖所述穿戴者的面部的预定部位的主体部,在所述工序E中编织挂在所述穿戴者的另一方的耳朵上的第二挂耳部,其中,
在所述工序A与所述工序C之间具备工序B,在所述工序B中编织将所述第一挂耳部与所述主体部连接的第一连结编织物部,
在所述工序C与所述工序E之间具备工序D,在所述工序D中编织将所述主体部与所述第二挂耳部连接的第二连结编织物部,
所述工序A具备:
工序A1,在所述工序A1中在所述一对针床的至少一方针床上形成起针部;
工序A2,在所述工序A2中与所述起针部中的横列方向上的一侧的一部分线圈连续地进行往复编织,形成配置于所述一方的耳朵的上部侧的第一上部挂耳部;以及
工序A3,在所述工序A3中与所述起针部中的横列方向上的另一侧的剩余部分的线圈连续地一边向所述横列方向上的另一侧靠近一边以成为带状的方式进行往复编织,对纵行方向上的端部的一部分线圈进行隐藏线圈处理,形成配置于所述一方的耳朵的下部侧的第一下部挂耳部,
所述工序B具备工序B1,在所述工序B1中一边与所述第一下部挂耳部中的没有进行隐藏线圈处理的线圈连续地进行放针编织,一边形成将所述第一上部挂耳部与所述第一下部挂耳部连接的第一外侧区域,
在所述工序C中与所述第一连结编织物部的终端线圈列连续地进行放针编织、收针编织及折回编织,并将所述主体部形成为立体形状,
所述工序D具备工序D1,在所述工序D1中以与所述主体部相连的方式对沿编织宽度方向排列的线圈列进行收针编织而形成第二外侧区域,
所述工序E具备:
工序E1,在所述工序E1中与所述第二外侧区域的终端线圈列中的横列方向上的另一侧的一部分线圈连续地一边向所述横列方向上的一侧靠近一边以成为带状的方式进行往复编织,对纵行方向上的端部的一部分线圈进行隐藏线圈处理,形成配置于所述另一方的耳朵的下部侧的第二下部挂耳部;
工序E2,在所述工序E2中与所述第二外侧区域的终端线圈列中的横列方向上的一侧的剩余部分的线圈连续地进行往复编织,形成配置于所述另一方的耳朵的上部侧的第二上部挂耳部;以及
工序E3,在所述工序E3中将所述第二下部挂耳部与所述第二上部挂耳部连接。
(6)作为本发明的针织口罩的编织方法的一个方式,可列举如下方式:
所述工序A3、所述工序B1、所述工序D1及所述工序E1使用所述一对针床双方,编织用编织纱线连接而成的双层构造的编织物。
(7)作为本发明的针织口罩的编织方法的一个方式,可列举如下方式:
所述工序B具备工序B2,在所述工序B2中与所述第一外侧区域的终端线圈列连续地进行双反面编织,形成第一内侧区域,
所述工序D具备工序D2,在所述工序D2中与所述主体部的终端线圈列连续地进行双反面编织,形成第二内侧区域。
(8)作为本发明的针织口罩的编织方法的一个方式,可列举如下方式:
所述工序B2及所述工序D2中的每一个形成线圈的纵行方向相互交叉的多个划分区域。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的针织口罩的佩戴稳定性、舒适性及佩戴性优异。上述针织口罩与后述的比较口罩相比佩戴稳定性优异是由于:容易在从穿戴者的耳朵的下部及其周边以及耳朵到嘴角的大范围中使下部挂耳部与外侧区域紧贴。比较口罩是指没有上述外侧区域且具有遍及全长地具有均匀的伸缩性的挂耳部的口罩,或者,是指具有上述外侧区域且具有遍及全长地具有均匀的伸缩性的挂耳部的口罩。能够在上述大范围中使下部挂耳部与外侧区域紧贴是由于:(A)与不仅外侧区域为绳状而且带状的下部挂耳部也为绳状的编织物相比,容易确保向穿戴者的接触面积,(B)下部挂耳部及外侧区域与上部挂耳部相比伸缩性较低,与上部挂耳部相比难以移动。
上述针织口罩与用橡胶绳等构成挂耳部的口罩相比舒适性优异是由于在耳朵的周边难以感觉到疼痛。该理由是由于:上部挂耳部用柔软性优异的编织物构成,而且与下部挂耳部相比伸缩性优异。
上述针织口罩佩戴性优异是由于与穿戴时的口罩的动作相匹配地使上部挂耳部拉伸。一般来说,口罩是将主体部与面部的预定部位抵接并向上方且后方拉伸挂耳部而被佩戴。通过使上部挂耳部的伸缩性相对地比下部挂耳部高,从而能够容易地向上方且后方拉伸挂耳部。
在上述(2)的方式中,通过下部挂耳部及外侧区域为双层构造,从而容易降低下部挂耳部及外侧区域的伸缩性。其结果是,上述(2)的方式能够在从穿戴者的耳朵的下部及其周边以及耳朵到嘴角的大范围中使针织口罩更难以移动。
在上述(3)的方式中,通过具备伸缩性比外侧区域高的内侧区域,从而贴合性及通用性优异。上述(3)的方式由于内侧区域容易在沿着面部的状态下紧贴,所以贴合性优异。特别是上述(3)的方式能够使外侧区域难以从面部的预定部位偏移。这是由于,通过在伸缩性相对优异的内侧区域与上部挂耳部之间设置伸缩性较低的外侧区域,从而利用内侧区域和上部挂耳部的伸缩吸收面部的移动特别是下巴的移动,能够抑制面部的移动传递到外侧区域。通用性优异是指在特定尺寸的针织口罩中,具有适当范围的贴合性,并且能够应用于面部的形状、尺寸不同的穿戴者的范围较广。在上述(3)的方式中,即使穿戴者的面部的形状、大小不同,也能够以相同的尺寸与许多穿戴者贴合,所以通用性优异。
在上述(4)的方式中,通过内侧区域为双反面组织,从而容易提高内侧区域的沿着纵行方向的伸缩性。特别是上述(4)的方式通过具备伸缩方向不同的多个区域,从而内侧区域容易根据沿着面部的状态紧贴,贴合性更优异。
本发明的针织口罩的编织方法能够以无缝制方式编织佩戴稳定性、舒适性及佩戴性优异的针织口罩。形成上部挂耳部的工序A2及工序E2进行单纯的往复编织。本说明书中的单纯的往复编织是指横列方向上的线圈数沿着纵行方向成为均匀的规则的编织,是不形成放针线圈、收针线圈、重叠线圈等的编织。形成下部挂耳部的工序A3及工序E1一边向横列方向上的另一侧靠近地编织,一边进行隐藏线圈处理。形成外侧区域的工序B1及工序D1进行放针编织或收针编织。由于通过隐藏线圈处理、放针编织或收针编织得到的编织物具备上述重叠线圈等妨碍编织物的伸长的组织,所以与通过单纯的往复编织形成的编织物相比伸缩性变低,变得难以移动。因此,利用上述编织方法得到的针织口罩的下部挂耳部及外侧区域的伸缩性变得比上部挂耳部低。其结果是,利用上述编织方法得到的针织口罩在从穿戴者的耳朵的下部及其周边以及耳朵到嘴角的大范围中紧贴。因此,利用上述编织方法得到的口罩在佩戴时难以随着时间的经过从面部的预定部位偏移,佩戴稳定性优异。由于上部挂耳部通过单纯的往复编织形成,所以伸缩性较高。因此,利用上述编织方法得到的针织口罩能够容易地向上方且后方拉伸挂耳部,佩戴性优异。通过以无缝制方式编织针织口罩,从而不需要缝制等其他工序,能够高效地制造针织口罩。另外,由于通过以无缝制方式编织针织口罩,从而也没有伴随着缝制而产生的编织物的接缝,所以能够得到舒适性优异的针织口罩。通过在工序C中将主体部形成为立体形状,从而能够得到贴合性优异的针织口罩。
在上述(6)的方式中,通过将下部挂耳部及外侧区域设为用编织纱线连接而成的双层构造的编织物,从而容易降低下部挂耳部及外侧区域的伸缩性。
在上述(7)的方式中,通过利用双反面编织形成内侧区域,从而能够编织贴合性及通用性优异的针织口罩。由于利用上述(7)的方式得到的针织口罩的内侧区域容易在沿着面部的状态下紧贴,所以贴合性优异。另外,利用上述(7)的方式得到的针织口罩即使穿戴者的面部的形状、大小不同,也能够以相同的尺寸与面部的大小不同的更多的穿戴者贴合。
在上述(8)的方式中,通过形成伸缩方向不同的多个区域作为内侧区域,从而能够形成容易沿着面部紧贴的内侧区域,所以能够编织贴合性更优异的针织口罩。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从正面侧观察实施方式的针织口罩而得到的照片的图。
图2是示出将实施方式的针织口罩中的挂耳部及连结编织物部放大而得到的照片的图。
图3是示出从背面侧观察实施方式的针织口罩而得到的照片的图。
图4是示出实施方式的针织口罩的编织步骤的说明图。
附图标记的说明
1 针织口罩
2 主体部
3A、3B 挂耳部
31 上部挂耳部
32 下部挂耳部
32i 内缘部
32o 外缘部
4A、4B 连结编织物部
41 外侧区域
41i 内缘部
41o 外缘部
42 内侧区域
421 矩形区域
421u 上缘部
421d 下缘部
422 三角形区域
422u 上缘部
422d 下缘部
CL 中心线
具体实施方式
如后所述,本发明的针织口罩使用横机编织而成。以下,先参照图1至图3说明针织口罩1的结构,然后参照图4说明针织口罩1的编织方法。在以下的说明中,“左”、“右”、“上”、“下”、“前”、“后”是以穿戴针织口罩1的状态下的穿戴者为基准的方向。在穿戴针织口罩1的状态下,将与穿戴者的面部接触的一侧设为“背面侧”,将不与穿戴者的面部接触的一侧设为“正面侧”。以左右对称地将主体部2截断的中心线CL为基准,将左右方向上的中心线CL侧设为“内侧”,将远离中心线CL的一侧设为“外侧”。针织口罩1相对于中心线CL对称。
图1是在将实施方式的针织口罩1扩展的状态下从正面侧观察到的主视图。在图1中,为了容易理解,用虚线示出外侧区域41与内侧区域42的边界、内侧区域42与主体部2的边界。图2是在为了能看见正面侧而在中心线CL处将实施方式的针织口罩1对折的状态下将左侧的挂耳部3A及连结编织物部4A放大而得到的图。图3是在将实施方式的针织口罩1扩展的状态下从背面侧观察到的后视图。图2所示的实线箭头示出纵行方向即编织方向。图2所示的双点划线是沿着内侧区域42的纵行方向画出的直线,后面将叙述详细情况。如图3中用两种颜色示出的那样,本例的针织口罩1区分使用功能具有差异的两种编织纱线来编织。在本例中,两种编织纱线的颜色也不同。具体而言,主体部2、下部挂耳部32及外侧区域41是将两片编织物接合而构成,所述两片编织物分别用不同的编织纱线编织而成,上部挂耳部31及内侧区域42用单层编织物构成,所述单层编织物用单一的编织纱线编织而成。在图1及图3中,根据编织纱线的颜色而浓度不同。此外,两片编织物也可以用单一的编织纱线编织而成。
《针织口罩》
如图1所示,针织口罩1具备主体部2、一对挂耳部3A、3B及一对连结编织物部4A、4B。主体部2覆盖穿戴者的面部的预定部位。各挂耳部3A、3B挂在穿戴者的耳朵上。各挂耳部3A、3B具备配置于耳朵的上部侧的上部挂耳部31和配置于耳朵的下部侧的下部挂耳部32。各连结编织物部4A、4B具备与各挂耳部3A、3B相连的外侧区域41,并将主体部2与各挂耳部3A、3B连接。实施方式的针织口罩1的一个特征在于如下方面:下部挂耳部32及外侧区域41的伸缩性比上部挂耳部31低。
<主体部>
主体部2是覆盖穿戴者的呼吸器官的区域。呼吸器官包括口及鼻中的至少一方。优选的是,主体部2的面积具有至少覆盖口及其周边的大小。本例的主体部2具有覆盖面部的鼻、口、下巴等的大小。根据针织口罩1的用途,主体部2可以具有鼻子露出且仅覆盖从口及其周边到下巴的大小。如图1所示,主体部2是左右的中央及上下的中央向前方鼓出并沿着穿戴者的面部的形状的立体形状。主体部2通过构成多个面的编织物连结而构成。立体的主体部2是通过以具有纵行方向上的线圈数在横列方向上不同的部位的方式进行编织而得到。主体部2的形状只要能够覆盖穿戴者的面部的预定部位即可,没有特别限制。
本例的主体部2为两片编织物用编织纱线连接而成的双层构造。两片编织物在上缘部及下缘部中的每一个处接合。另外,在上缘部及下缘部以外,两片编织物也在彼此的相向面的分散的多个部位处接合。作为两片编织物的接合方法,在编织物的周缘部,能够利用使用了供纱口的前后关系的编织纱线的交叉,在编织物的周缘部以外的相向面,能够利用集圈编织。在主体部2以外,在将两片编织物接合时,也能够利用该接合方法。在主体部2为双层构造的情况下,能够在正面侧的编织物和背面侧的编织物中改变编织物的构造、编织纱线的颜色、原料。作为背面侧的编织纱线,可以使用吸水性、抗菌性优异的编织纱线。
<挂耳部>
如图2所示,各挂耳部3A、3B是挂在穿戴者的耳朵的周围的一部分上的C字形的长条构件。各挂耳部3A、3B具备上部挂耳部31和下部挂耳部32。下部挂耳部32的伸缩性比上部挂耳部31低。各挂耳部3A、3B中的伸缩性是指各挂耳部3A、3B的长度方向上的伸缩性。可列举各挂耳部3A、3B的伸缩性的不同是基于编织物的构造或编织方法的不同的伸缩性的不同。关于该点,在后述的上部挂耳部31和外侧区域41的伸缩性的不同中也同样如此。伸缩性用每单位长度的伸长量的大小来评价。
〔上部挂耳部〕
上部挂耳部31是挂在穿戴者的耳朵的上部的部分。上部挂耳部31的伸缩性比下部挂耳部32高。上部挂耳部31通过在佩戴针织口罩1时牵拉而容易地变形。
如后所述,上部挂耳部31用通过单纯的往复编织形成的编织物构成。在往复编织中,当然包含使滑架在针床上往复并编织一片平针编织物,也包含编织筒状编织物的筒编织。筒编织包含环绕编织、折返编织。本例的上部挂耳部31用筒状编织物构成。在上部挂耳部31用筒状编织物构成的情况下,上部挂耳部31是中空的。上部挂耳部31优选在横列方向及纵行方向上用均匀的编织物构成。上部挂耳部31中的横列方向是上部挂耳部31的周向。上部挂耳部31的纵行方向上的线圈数比横列方向上的线圈数多。
上部挂耳部31的弯曲性比下部挂耳部32高。挂耳部3A、3B中的弯曲性是指使各挂耳部3A、3B中的包围耳朵的周围的内缘部向内侧弯曲时的弯曲容易度。
〔下部挂耳部〕
下部挂耳部32是挂在穿戴者的耳朵的下部至耳朵后方的部分。下部挂耳部32的伸缩性比上部挂耳部31低。下部挂耳部32即使在佩戴针织口罩1时被牵拉也难以变形。另外,下部挂耳部32在针织口罩1的佩戴时难以从预定部位移动。通过下部挂耳部32难以移动,从而能够将主体部2保持在预定部位。
如后所述,下部挂耳部32用通过往复编织形成的带状的编织物构成。带状是指横列方向上的线圈数比纵行方向上的线圈数多。如后所述,下部挂耳部32在内缘部32i或外缘部32o处被实施隐藏线圈处理。当实施隐藏线圈处理时,相对于通过单纯的往复编织形成的编织物,伸缩性变低。
下部挂耳部32中的长度方向上的长度比上部挂耳部31中的长度方向上的长度短。由此,能够相对地延长上部挂耳部31中的上述长度,能够提高佩戴性。
下部挂耳部32为两片编织物用编织纱线连接而成的双层构造。两片编织物在内缘部32i及外缘部32o中的每一个处接合,并且在其他适当的部位处也接合。
下部挂耳部32的弯曲性比上部挂耳部31低。在下部挂耳部32用带状编织物构成的情况下,下部挂耳部32的弯曲性是指带状编织物的向扁绕(edgewise)方向的弯曲容易度。
<连结编织物部>
各连结编织物部4A、4B至少配置于穿戴者的耳朵的前部。本例的各连结编织物部4A、4B具有与主体部2不同的编织组织。
各连结编织物部4A、4B具备与各挂耳部3A、3B相连的外侧区域41和与主体部2相连的内侧区域42。外侧区域41和内侧区域42的伸缩性不同。各连结编织物部4A、4B中的伸缩性是指将主体部2与各挂耳部3A、3B连接的方向上的伸缩性。将主体部2与各挂耳部3A、3B连接的方向相当于大致与中心线CL正交的方向或佩戴时的左右方向。
〔外侧区域〕
外侧区域41在穿戴者的耳朵的前部将上部挂耳部31与下部挂耳部32连接。外侧区域41的伸缩性比上部挂耳部31低。本例的外侧区域41具有与下部挂耳部32同等的伸缩性。因此,与下部挂耳部32同样地,外侧区域41即使在佩戴针织口罩1时被牵拉也难以变形。另外,与下部挂耳部32同样地,外侧区域41在针织口罩1的佩戴时难以从预定部位移动。通过外侧区域41难以移动,从而更容易将主体部2保持在预定部位。
如后所述,外侧区域41基本上由通过放针编织或收针编织形成的编织物构成。本例的外侧区域41由三角形的编织物构成,所述三角形的编织物由将上部挂耳部31与下部挂耳部32连接的内缘部41i、与下部挂耳部32的外缘部32o相连的外缘部41o及成为与内侧区域42的接合部位的缘部包围。通过放针编织或收针编织形成的编织物相对于通过单纯的往复编织形成的编织物,伸缩性变低。外侧区域41的编织开始处的横列方向上的线圈数比下部挂耳部32的编织结束处的横列方向上的线圈数少。在本例中,外侧区域41的编织结束处的横列方向上的线圈数比下部挂耳部32的编织结束处的横列方向上的线圈数多。
外侧区域41为两片编织物用编织纱线连接而成的双层构造。两片编织物在内缘部41i及外缘部41o中的每一个处接合,并且在其他适当的部位处也相互接合。
由下部挂耳部32和外侧区域41构成的耳朵孔部的角度θ(图2)为45°以上且小于90°,更优选50°以上且85°以下。上述角度θ按以下方式求出。在无负荷的状态下沿着平面载置挂耳部3A、3B的一方。在图2中,由于挂耳部3A没有配置于沿着平面的状态,所以并未示出准确的角度θ。提取将下部挂耳部32的内缘部32i与外侧区域41的内缘部41i连接的点X、上部挂耳部31与外侧区域41的接合点Y及下部挂耳部32与上部挂耳部31的接合点Z。上述角度θ设为由连结点X与点Y的线段、连结点X与点Z的线段形成的角度。
〔内侧区域〕
内侧区域42将外侧区域41与主体部2连接。内侧区域42的伸缩性比外侧区域41高。本例的内侧区域42的伸缩性比上部挂耳部31高。本例的内侧区域42在构成针织口罩1的部位之中伸缩性最高。内侧区域42通过伸缩性较高,从而能够提高针织口罩1向穿戴者的面部的贴合性及通用性。
内侧区域42由双反面组织构成。双反面组织是表面线圈的横列和背面线圈的横列在纵行方向上交替排列配置的组织。由双反面组织构成的编织物的伸缩性较高。本例的内侧区域42中的表面线圈的横列和背面线圈的横列每两横列地在纵行方向上交替排列配置。
内侧区域42是由一片编织物构成的单层构造。
本例的内侧区域42具备矩形区域421和三角形区域422作为多个划分区域。矩形区域421和三角形区域422的伸缩方向不同。矩形区域421和三角形区域422的形状不同。在本例中,矩形区域421配置于外侧区域41侧,三角形区域422配置于主体部2侧。
(矩形区域)
矩形区域421的横列方向上的线圈数从外侧区域41向三角形区域422而均匀。矩形区域421中的横列方向及纵行方向上的线圈数能够适当选择。本例的矩形区域421为表面线圈的横列与背面线圈的横列的组合重复5次而构成。
(三角形区域)
三角形区域422的横列方向上的线圈数从矩形区域421向主体部2而逐渐变多。三角形区域422的下缘部422d与矩形区域421接合。三角形区域422的上缘部422u将主体部2的上缘部与矩形区域421的上缘部421u连接。三角形区域422的一个顶点与矩形区域421的下缘部421d重叠。利用三角形区域422与上部挂耳部31协作,使主体部2和各连结编织物部4A、4B的上方侧容易伸缩。
三角形区域422中的上缘部422u与矩形区域421中的上缘部421u相比向上方伸出。因此,能够使矩形区域421位于比主体部2的上缘部的延长线靠下方的位置。其结果是,能够使上部挂耳部31的与连结编织物部4A的接合点也位于比上述延长线靠下方的位置。利用该结构,在上部挂耳部31挂在耳朵的上部的状态下,下部挂耳部32能够在耳朵后方向耳朵的上部侧牵拉提升,所以下部挂耳部32容易在耳朵后方与穿戴者紧贴。
在针织口罩1的佩戴时,矩形区域421和三角形区域422的线圈的纵行方向相互交叉而不是相同的。具体而言,在各区域421、422中的位于中心线CL侧的缘部,通过横列方向上的中心点并沿着纵行方向画直线时,各直线交叉。各直线是图2的用双点划线示出的直线。可知,通过各直线交叉,从而矩形区域421的伸缩方向与三角形区域422的伸缩方向不同。通过将伸缩方向不同的区域组合,从而能够根据面部的形状、大小的不同,实现向复合的方向的伸缩。
《针织口罩的编织方法》
如图4所示,实施方式的针织口罩的编织方法使用至少具备一对针床的横机,依次进行工序A、工序B、工序C、工序D及工序E。图4的左侧示出的箭头示出编织方向。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图4的右侧称为一侧,将左侧称为另一侧。
工序A:编织挂在穿戴者的一方的耳朵上的第一挂耳部。
工序B:编织将第一挂耳部与主体部连接的第一连结编织物部。
工序C:编织覆盖穿戴者的面部的预定部位的主体部。
工序D:编织将主体部与第二挂耳部连接的第二连结编织物部。
工序E:编织挂在穿戴者的另一方的耳朵上的第二挂耳部。
主体部是上述主体部2。第一挂耳部及第二挂耳部分别是上述挂耳部3A、3B。第一连结编织物部及第二连结编织物部分别是上述连结编织物部4A、4B。在以下的说明中,第一上部挂耳部、第一下部挂耳部、第一外侧区域、第一内侧区域、第一矩形区域及第一三角形区域是上述挂耳部3A的上部挂耳部31、下部挂耳部32、外侧区域41、内侧区域42、矩形区域421及三角形区域422。另外,第二上部挂耳部、第二下部挂耳部、第二外侧区域、第二内侧区域、第二矩形区域及第二三角形区域是上述挂耳部3B的上部挂耳部31、下部挂耳部32、外侧区域41、内侧区域42、矩形区域421及三角形区域422。
<工序A>
工序A具备工序A1、工序A2及工序A3。工序A2和工序A3的顺序不限。工序A1在工序A2及工序A3之前进行。
〔工序A1〕
在工序A1中,在一对针床的至少一方针床上形成起针部。起针部是多个起针线圈或多个起针线圈及在其纵行方向上相连的多个线圈。起针部能够与上部挂耳部31及下部挂耳部32中的每一个中的横列方向上的线圈数相匹配地适当选择。起针部构成下部挂耳部32的外缘部32o(图2)。
〔工序A2〕
在工序A2中,与在工序A1中形成的起针部中的横列方向上的一侧的一部分线圈连续地进行成为往复编织的筒编织,形成第一上部挂耳部。在图2中,第一端部侧是下部挂耳部32的外缘部32o的右侧。在工序A2中,不进行放针编织、收针编织。因此,形成的第一上部挂耳部的横列方向上的线圈数在纵行方向上是均匀的。
〔工序A3〕
在工序A3中,与在工序A1中形成的起针部中的横列方向上的另一侧的剩余部分的线圈连续地一边向上述横列方向上的另一侧靠近一边进行往复编织,对纵行方向上的端部的一部分线圈进行隐藏线圈处理,形成第一下部挂耳部。在图2中,第二端部侧是下部挂耳部32的外缘部32o的左侧。进行隐藏线圈处理的部位构成挂耳部3A中的下部挂耳部32的内缘部32i(图2)。
在工序A3中,使用双方的针床,编织用编织纱线连接而成的双层构造的编织物。两片编织物利用起针线圈及隐藏线圈处理接合。在两片编织物的编织过程中,在适当的部位进行集圈编织等而将两片编织物接合。
<工序B>
工序B具备工序B1和工序B2。在工序B中,在工序B1之后进行工序B2。
〔工序B1〕
在工序B1中,一边与在工序A2中没有进行隐藏线圈处理的线圈连续地进行放针编织,一边形成将第一上部挂耳部与第一下部挂耳部连接的第一外侧区域。作为放针编织,能够利用分割放针编织。通过放针编织形成的线圈构成挂耳部3A中的外侧区域的内缘部41i(图2)。在本例中,以第一外侧区域成为三角形的方式进行编织。
〔工序B2〕
在工序B2中,与在工序B1中形成的第一外侧区域的终端线圈列连续地进行双反面编织而形成第一内侧区域。本例的工序B2具备工序B21和工序B22。工序B21和工序B22的位置也可以交换。
(工序B21)
在工序B21中,与第一外侧区域的终端线圈列连续地,以横列方向上的线圈数在纵行方向上成为均匀的方式进行双反面编织而形成第一矩形区域。本例的双反面编织以表面线圈的横列和背面线圈的横列每两横列地在纵行方向上交替地排列的方式进行。双反面编织中的表面线圈的横列数和背面线圈的横列数能够适当选择。在工序B21以外,进行双反面编织时,也能够利用这样的双反面编织。
(工序B22)
在工序B22中,一边与第一矩形区域的终端线圈列的一侧的一部分线圈连续地进行放针编织,一边与第一矩形区域的终端线圈列的另一侧的剩余部分的线圈连接,并使横列方向上的线圈数在纵行方向上逐渐增加,一边进行双反面编织,形成第一三角形区域。第一三角形区域的终端线圈列的线圈与后述的主体部相连。
<工序C>
在工序C中,与第一三角形区域的终端线圈列的线圈连续地,进行放针编织、收针编织及折回编织,将主体部形成为立体形状。工序C例如按以下方式编织。首先,将第一三角形区域的终端线圈列分为三个区域,与各区域连续地编织第一端部区域、中间区域、第二端部区域。在图4中,为了容易理解,对第一端部区域及第二端部区域标注阴影线。中间区域是位于两条阴影线间的等腰三角形的区域。第一端部区域及第二端部区域分别一边向横列方向上的外侧靠近一边进行往复编织。本例的中间区域进行分割放针编织而形成放针线圈。中间区域也可以进行单纯的往复编织。在进行某种程度的基于上述区域划分的编织后,不进行区域划分地进行放针编织,然后进行折回编织直到主体部的左右方向上的中心线CL。图4中所示的单点划线是主体部的左右方向上的中心线CL。在进行折回编织直到中心线CL后,与通过折回编织钩挂于编织针的状态下的线圈连续地进行放针编织。然后,一边进行收针编织,一边分为第一端部区域、中间区域、第二端部区域而在各区域中进行编织。第一端部区域及第二端部区域分别一边向横列方向上的内侧靠近一边进行往复编织。中间区域以在纵行方向上宽度逐渐变窄的方式形成重叠线圈。通过夹着中心线CL进行的折回编织及放针编织将在纸样上相互分离的编织物的缘部彼此连结,从而在从针床拆下编织物时,主体部成为立体形状。这样,为了将主体部形成为立体形状,以具有纵行方向上的线圈数在横列方向上不同的部位的方式将构成多个面的编织物中的每一个连接即可。主体部的编织不限定于本例的编织方法。
在工序C中,使用双方的针床,编织用编织纱线连接而成的双层构造的编织物。两片编织物在两端部接合。在两片编织物的编织过程中,在适当的部位进行集圈编织等而将两片编织物接合。主体部能够以成为期望的编织组织的方式适当选择编织方法。
<工序D>
工序D具备工序D1和工序D2。在工序D中,在工序D1之前进行工序D2。
〔工序D2〕
在工序D2中,与主体部的终端线圈列连续地进行双反面编织而形成第二内侧区域。本例的工序D2具备工序D21和工序D22。工序D21和工序D22的位置也可以交换。
(工序D21)
在工序D21中,一边与主体部的终端线圈列连续地,使横列方向上的线圈数在纵行方向上逐渐减少,一边进行双反面编织而形成第二三角形区域。
(工序D22)
在工序D22中,一边与第二三角形区域的终端线圈列连续地,以横列方向上的线圈数在纵行方向上成为均匀的方式进行双反面编织,一边与第二三角形区域中的钩挂于编织针的线圈连接而形成第二矩形区域。
〔工序D1〕
在工序D1中,在第二矩形区域的终端线圈列进行收针编织而形成第二外侧区域,形成后述的第二上部挂耳部及第二下部挂耳部中的成为编织开始的线圈列。
<工序E>
工序E具备工序E1、工序E2及工序E3。工序E1和工序E2的顺序不限。工序E3在工序E1及工序E2之后进行。
〔工序E1〕
在工序E1,中与第二外侧区域的终端线圈列中的横列方向上的另一侧的一部分线圈连续地一边向横列方向上的一侧靠近一边以成为带状的方式进行往复编织,对纵行方向上的端部的一部分线圈进行隐藏线圈处理,形成第二下部挂耳部。进行隐藏线圈处理的部位构成挂耳部3B中的下部挂耳部32的外缘部32o(图2)。
在工序E1中,使用双方的针床,编织用编织纱线连接而成的双层构造的编织物。两片编织物利用放针编织及隐藏线圈处理接合。在两片编织物的编织过程中,在适当的部位进行集圈编织等而将两片编织物接合。
〔工序E2〕
在工序E2中,与第二外侧区域的终端线圈列中的横列方向上的一侧的剩余部分的线圈连续地进行往复编织,形成第二上部挂耳部。在工序E2中,不进行放针编织、收针编织。因此,形成的第二上部挂耳部的横列方向上的线圈数在纵行方向上是均匀的。
〔工序E3〕
在工序E3中,将在工序E1中形成的第二下部挂耳部和在工序E2中形成的第二上部挂耳部连接。然后,进行最终的隐藏线圈处理,完成针织口罩1的编织。
<变形例>
本发明不限定于这些例示,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能够进行以下的变更。
(1)能够省略各连结编织物部4A、4B中的内侧区域42。在该情况下,在针织口罩的编织方法中省略工序B2及工序D2。在省略工序B2的情况下,在工序C中与第一外侧区域的终端线圈列的线圈连续地进行编织而形成主体部。在省略工序D2的情况下,在工序D1中在主体部的终端线圈列进行编织而形成第二外侧区域。另外,也能够省略内侧区域42中的矩形区域421和三角形区域422中的任一个。
(2)矩形区域421和三角形区域422能够交换位置。具体而言,也可以是,矩形区域421配置于主体部2侧,三角形区域422配置于外侧区域41侧。
(3)内侧区域42中的多个划分区域的形状可以是矩形、三角形以外的多边形。另外,多个划分区域的个数可以是三个以上。此外,各划分区域与使用的编织纱线的特性相匹配地调整伸缩方向、配置、双反面组织的增减即可。

Claims (8)

1.一种针织口罩(1),所述针织口罩具备:
主体部(2),所述主体部(2)覆盖穿戴者的面部的预定部位;以及
一对挂耳部(3A、3B),所述一对挂耳部(3A、3B)以将所述主体部(2)保持于所述预定部位的方式挂在所述穿戴者的耳朵中的每一个上,其中,
所述一对挂耳部(3A、3B)中的每一个具有:
上部挂耳部(31),所述上部挂耳部(31)配置于所述耳朵的上部侧;以及
带状的下部挂耳部(32),所述带状的下部挂耳部(32)配置于所述耳朵的下部侧,
所述针织口罩具备将所述主体部(2)与所述一对挂耳部(3A、3B)中的每一个连接的连结编织物部(4A、4B),
所述连结编织物部(4A、4B)具有与所述挂耳部(3A、3B)相连的外侧区域(41),
所述下部挂耳部(32)及所述外侧区域(41)的伸缩性比所述上部挂耳部(31)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织口罩(1),其中,
所述下部挂耳部(32)及所述外侧区域(41)是两片编织物用编织纱线连接而成的双层构造。
3.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针织口罩(1),其中,
所述连结编织物部(4A、4B)具备配置于所述主体部(2)与所述外侧区域(41)之间的内侧区域(42),
所述内侧区域(42)的伸缩性比所述外侧区域(41)高。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针织口罩(1),其中,
所述内侧区域(42)具备用双反面组织构成的多个划分区域,
所述多个划分区域具备线圈的纵行方向相互交叉的区域。
5.一种针织口罩(1)的编织方法,所述针织口罩的编织方法依次进行工序A、工序C及工序E来编织针织口罩(1),在所述工序A中使用至少具备前后一对针床的横机编织挂在穿戴者的一方的耳朵上的第一挂耳部(3A),在所述工序C中编织覆盖所述穿戴者的面部的预定部位的主体部(2),在所述工序E中编织挂在所述穿戴者的另一方的耳朵上的第二挂耳部(3B),其中,
在所述工序A与所述工序C之间具备工序B,在所述工序B中编织将所述第一挂耳部(3A)与所述主体部(2)连接的第一连结编织物部(4A),
在所述工序C与所述工序E之间具备工序D,在所述工序D中编织将所述主体部(2)与所述第二挂耳部(3B)连接的第二连结编织物部(4B),
所述工序A具备:
工序A1,在所述工序A1中在所述一对针床的至少一方针床上形成起针部;
工序A2,在所述工序A2中与所述起针部中的横列方向上的一侧的一部分线圈连续地进行往复编织,形成配置于所述一方的耳朵的上部侧的第一上部挂耳部(31);以及
工序A3,在所述工序A3中与所述起针部中的横列方向上的另一侧的剩余部分的线圈连续地一边向所述横列方向上的另一侧靠近,一边以成为带状的方式进行往复编织,对纵行方向上的端部的一部分线圈进行隐藏线圈处理,形成配置于所述一方的耳朵的下部侧的第一下部挂耳部(32),
所述工序B具备工序B1,在所述工序B1中一边与所述第一下部挂耳部(32)中的没有进行隐藏线圈处理的线圈连续地进行放针编织,一边形成将所述第一上部挂耳部(31)与所述第一下部挂耳部(32)连接的第一外侧区域(41),
在所述工序C中与所述第一连结编织物部(4A)的终端线圈列连续地进行放针编织、收针编织及折回编织,并将所述主体部(2)形成为立体形状,
所述工序D具备工序D1,在所述工序D1中以与所述主体部(2)相连的方式对沿编织宽度方向排列的线圈列进行收针编织而形成第二外侧区域(41),
所述工序E具备:
工序E1,在所述工序E1中与所述第二外侧区域(41)的终端线圈列中的横列方向上的另一侧的一部分线圈连续地一边向所述横列方向上的一侧靠近,一边以成为带状的方式进行往复编织,对纵行方向上的端部的一部分线圈进行隐藏线圈处理,形成配置于所述另一方的耳朵的下部侧的第二下部挂耳部(32);
工序E2,在所述工序E2中与所述第二外侧区域(41)的终端线圈列中的横列方向上的一侧的剩余部分的线圈连续地进行往复编织,形成配置于所述另一方的耳朵的上部侧的第二上部挂耳部(31);以及
工序E3,在所述工序E3中将所述第二下部挂耳部(32)与所述第二上部挂耳部(31)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针织口罩(1)的编织方法,其中,
所述工序A3、所述工序B1、所述工序D1及所述工序E1使用所述一对针床双方,编织用编织纱线连接而成的双层构造的编织物。
7.根据权利要求5或权利要求6所述的针织口罩(1)的编织方法,其中,
所述工序B具备工序B2,在所述工序B2中与所述第一外侧区域(41)的终端线圈列连续地进行双反面编织,形成第一内侧区域(42),
所述工序D具备工序D2,在所述工序D2中与所述主体部(2)的终端线圈列连续地进行双反面编织,形成第二内侧区域(42)。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针织口罩(1)的编织方法,其中,
所述工序B2及所述工序D2中的每一个形成线圈的纵行方向相互交叉的多个划分区域。
CN202111110455.5A 2020-09-24 2021-09-23 针织口罩及针织口罩的编织方法 Pending CN11425054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160263 2020-09-24
JP2020160263A JP2022053427A (ja) 2020-09-24 2020-09-24 ニットマスク、及びニットマスクの編成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250545A true CN114250545A (zh) 2022-03-29

Family

ID=804742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110455.5A Pending CN114250545A (zh) 2020-09-24 2021-09-23 针织口罩及针织口罩的编织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2022053427A (zh)
KR (1) KR20220041017A (zh)
CN (1) CN114250545A (zh)
DE (1) DE102021210550A1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95062A (zh) * 2006-12-04 2008-06-11 联合纳米实业私人有限公司 纳米口罩
CN206933399U (zh) * 2016-11-03 2018-01-30 瀚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口罩结构
CN108211157A (zh) * 2017-07-11 2018-06-29 (株)喜途意成进 一种无缝型口罩及其制作方法
CN109463819A (zh) * 2019-01-07 2019-03-15 东华大学 无缝针织防漏气口罩
JP2019131928A (ja) * 2018-02-01 2019-08-08 日本バイリーン株式会社 マスク
KR102115448B1 (ko) * 2020-03-11 2020-05-26 윤여성 무봉제 니트 마스크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765682B2 (ja) 2011-02-17 2015-08-19 ダイヤ製薬株式会社 繊維編成マスク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95062A (zh) * 2006-12-04 2008-06-11 联合纳米实业私人有限公司 纳米口罩
CN206933399U (zh) * 2016-11-03 2018-01-30 瀚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口罩结构
CN108211157A (zh) * 2017-07-11 2018-06-29 (株)喜途意成进 一种无缝型口罩及其制作方法
JP2019131928A (ja) * 2018-02-01 2019-08-08 日本バイリーン株式会社 マスク
CN109463819A (zh) * 2019-01-07 2019-03-15 东华大学 无缝针织防漏气口罩
KR102115448B1 (ko) * 2020-03-11 2020-05-26 윤여성 무봉제 니트 마스크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220041017A (ko) 2022-03-31
DE102021210550A1 (de) 2022-03-24
JP2022053427A (ja) 2022-04-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1717791A (zh) 上部軀幹用平針支撐衣物
JP5049031B2 (ja) 衣類用の編地
JP5306997B2 (ja) 編地の編成方法および編地
JP4848372B2 (ja) リブ編地とその編成方法
KR20170002508A (ko) 남성용 속옷
WO2007046298A1 (ja) 衣類
KR101537943B1 (ko) 리브풍 편성포의 편성방법 및 리브풍 편성포
JP4468869B2 (ja) 部分伸縮変化ラッセルレース編地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4156153A (ja) 身体に密着する衣類
KR20130135747A (ko) 편성포의 편성방법
CN103620099B (zh) 织物及使用其的衣物
JP3817690B2 (ja) 衣料用の伸縮性経編地
CN114250545A (zh) 针织口罩及针织口罩的编织方法
CN110409043B (zh) 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及针织物
JP4063517B2 (ja) 縁始末不要な裾を有する衣料
JP5259781B2 (ja) 経編生地の製造方法及び経編生地
CN213215391U (zh) 一种收腰针织连衣裙
JP3308443B2 (ja) レース編物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3796619B2 (ja) レース編地とその製造方法
JP6971298B2 (ja) 経編バンド組織が形成された経編生地およびブラジャーの構造
JP4695674B2 (ja) 波状ヘム付き編地
JP7233205B2 (ja) 編地の編成方法、及び編地
JP2002327359A (ja) レース編地とその製造方法
JP2003119653A (ja) レース編地
JP6661122B1 (ja) 無縫製ニットブラジャー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D01 Patent right deemed abandoned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31215

AD01 Patent right deemed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