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207491A - 熔接连接装置及熔接连接装置的工作方法 - Google Patents
熔接连接装置及熔接连接装置的工作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207491A CN114207491A CN202080054467.8A CN202080054467A CN114207491A CN 114207491 A CN114207491 A CN 114207491A CN 202080054467 A CN202080054467 A CN 202080054467A CN 114207491 A CN114207491 A CN 11420749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usion
- discharge test
- condition
- welding
- discharg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6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20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30
- 239000013307 optical fib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3
- 238000007526 fusion splic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6
- 230000004927 fu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3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
- 238000003384 imaging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0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9000000835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10891 electric arc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017 opera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252 repeti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5556 catabol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731 degrad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304 joi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014 reinfor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255—Splicing of light guides, e.g. by fusion or bonding
- G02B6/2551—Splicing of light guides, e.g. by fusion or bonding using thermal methods, e.g. fusion welding by arc discharge, laser beam, plasma torch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255—Splicing of light guides, e.g. by fusion or bonding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255—Splicing of light guides, e.g. by fusion or bonding
- G02B6/2553—Splicing machines, e.g. optical fibre fusion splicer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lasma & Fusio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Mechanical Coupling Of Light Guides (AREA)
Abstract
熔接连接装置具有熔接连接部、熔接控制部、拍摄部和通知部。熔接连接部通过一对电极棒间的放电将光纤进行熔接连接。熔接控制部对熔接连接部的动作进行控制,具有进行放电测试的动作模式。拍摄部生成光纤的熔接部分的图像数据。通知部通知各种信息。放电测试是进行光纤的熔接连接而基于图像数据对其连接状态进行确认,调整连接条件以使得接近最佳条件。熔接控制部在满足预先设定的开始条件的情况下,使通知部通知要求执行放电测试的信息。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熔接连接装置及熔接连接装置的工作方法。本申请基于2019年8月29日申请的日本申请第2019-156638号而要求优先权,引用在上述日本申请中记载的全部记载内容。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记载有与通过放电将光纤进行熔接连接的熔接连接装置相关的技术。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141357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熔接连接装置具有熔接连接部、熔接控制部、拍摄部和通知部。熔接连接部通过一对电极棒间的放电将光纤进行熔接连接。熔接控制部对熔接连接部的动作进行控制,具有进行放电测试的动作模式。拍摄部生成光纤的熔接部分的图像数据。通知部通知各种信息,放电测试是进行光纤的熔接连接而基于图像数据对其连接状态进行确认,调整连接条件以使得接近最佳条件。熔接控制部在满足预先设定的开始条件的情况下,使通知部通知要求执行放电测试的信息。
本发明的熔接连接装置的工作方法是通过一对电极棒间的放电将光纤进行熔接连接的装置的工作方法。该工作方法包含下述步骤,即,在满足预先设定的开始条件的情况下,使通知各种信息的通知部通知要求执行放电测试的信息。在放电测试中,进行光纤的熔接连接,基于光纤的熔接部分的图像数据对光纤的连接状态进行确认,调整连接条件以使得接近最佳条件。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熔接连接装置的外观的斜视图,示出防风罩闭合的状态的外观。
图2是表示熔接连接装置的外观的斜视图,示出防风罩打开而熔接连接装置的内部构造可见的状态的外观。
图3是表示熔接连接装置所具有的内部系统的结构的功能框图。
图4是表示熔接控制部的硬件结构的例子的框图。
图5是表示放电测试的一系列步骤的一部分的图。
图6是表示放电测试的一系列步骤的一部分的图。
图7是表示放电测试的一系列步骤的一部分的图。
图8是表示放电测试的一系列步骤的一部分的图。
图9是对熔接连接装置的工作方法进行说明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在将光纤进行熔接连接时,决定如放电功率、光纤的前端的位置这样的连接条件。根据该连接条件的不同,熔接连接的品质变化,熔接部分的传送损耗受到影响。最佳的连接条件与熔接连接装置的使用状况等相应地变化,因此在光纤的熔接连接作业中,希望在适当的定时对连接条件进行调整。因此,近几年的熔接连接装置具有进行放电测试的动作模式。放电测试是指进行光纤的熔接连接,对熔接部分进行拍摄而取得图像数据,对该图像数据进行解析而确认连接状态,对连接条件进行调整以使得接近最佳条件。在放电测试的动作模式,自动地进行该一系列的动作。但是,在现有的熔接连接装置,进行放电测试的定时凭借使用者的判断,存在难以在适当的定时进行放电测试这样的问题。
[本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能够在适当的定时进行放电测试的熔接连接装置及熔接连接装置的工作方法。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说明]
最初,列举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而进行说明。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熔接连接装置具有熔接连接部、熔接控制部、拍摄部和通知部。熔接连接部通过一对电极棒间的放电将光纤进行熔接连接。熔接控制部对熔接连接部的动作进行控制,具有进行放电测试的动作模式。拍摄部生成光纤的熔接部分的图像数据。通知部通知各种信息。放电测试是进行光纤的熔接连接而基于图像数据对其连接状态进行确认,对连接条件进行调整以使得接近最佳条件。熔接控制部在满足预先设定的开始条件的情况下,使通知部通知要求执行放电测试的信息。
在该熔接连接装置,在满足预先设定的开始条件的情况下,熔接控制部使通知部通知要求执行放电测试的信息。由此,能够使使用者可靠地知晓进行放电测试的适当的定时,因此能够在适当的定时进行放电测试。
开始条件可以是在所述熔接连接装置出厂后熔接控制部最初被启动。在熔接连接装置出厂后,最初使用时,有时最佳的连接条件与出厂前大幅不同。因此,在熔接连接装置出厂后,熔接控制部最初被启动时,希望进行放电测试而调整连接条件。由此,能够抑制初次的熔接连接作业的连接品质的降低。
开始条件也可以是至少一个电极棒的更换结束。在对电极棒进行更换前和更换后,最佳的连接条件大幅变化。因此,在更换电极棒后,在进行通常的熔接连接作业前,希望进行放电测试而调整连接条件。由此,能够抑制由电极棒的更换引起的连接品质的降低。
开始条件也可以是将至少一个电极棒更换后的磨合放电结束。在更换电极棒后,有时为了使放电稳定而进行磨合放电。在这样的情况下,在磨合放电前和磨合放电后最佳的连接条件大幅变化。因此,在磨合放电后,在进行通常的熔接连接作业前,希望进行放电测试而调整连接条件。由此,能够抑制由磨合放电引起的连接品质的降低。
开始条件也可以是至少一个电极棒的形状成为预先设定的形状。或者,开始条件也可以是至少一个电极棒的形状从前一次放电测试时起变形至预先设定的程度为止。电极棒在每次重复放电时被消耗,其形状逐渐变化。而且,与电极棒的形状的变化相伴而最佳的连接条件逐渐地变化。但是,如果在每次放电时进行放电测试,则放电测试的频度变多,使熔接连接作业的效率降低。因此,在电极棒的形状成为某特定形状的情况下、或者在从前一次放电测试时起变形至预先设定的程度为止的情况下,希望进行放电测试而调整连接条件。由此,能够抑制作业效率的降低,并抑制由电极棒的形状的变化引起的连接品质的降低。
开始条件也可以是从前一次放电测试时起的气温及气压中的至少一者的变化量超过预先设定的阈值条件。如果使用熔接连接装置的场所改变,则气温、气压这样的气象条件也变化。而且,与气象条件的变化相伴,最佳的连接条件也变化。因此,在从前一次放电测试时起的气温及气压的至少一者的变化量超过预先设定的阈值条件的情况下,希望进行放电测试而调整连接条件。由此,能够抑制由气象条件的变化引起的连接品质的降低。
开始条件也可以是损耗推定值超过预先设定的阈值条件。损耗推定值变大是指连接条件从最佳的条件偏离。因此,在损耗推定值超过预先设定的阈值条件的情况下,希望进行放电测试而调整连接条件。由此,能够抑制连接品质的降低。
开始条件也可以是在光纤的熔接连接发生问题。在熔接连接发生问题是指连接条件从最佳的条件偏离。因此,在熔接连接发生问题的情况下,希望进行放电测试而调整连接条件。由此,能够抑制问题连续地发生。
熔接控制部可以直至开始执行放电测试为止,使通知部持续通知要求执行放电测试的信息。由此,能够强烈地提示使用者执行放电测试。
熔接控制部也可以直至放电测试结束为止不接受通常的熔接连接动作。由此,能够使使用者强制性地执行放电测试,因此能够避免不实施放电测试所导致的连接品质的降低。
通知部可以包含监视器,也可以包含扬声器。例如在该情况下,能够使使用者可靠地知晓进行放电测试的适当的定时。
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熔接连接装置的工作方法是通过一对电极棒间的放电将光纤进行熔接连接的装置的工作方法。该工作方法包含下述步骤,即,在满足预先设定的开始条件的情况下,使通知各种信息的通知部通知要求执行放电测试的信息。在所述放电测试中,进行光纤的熔接连接,基于所述光纤的熔接部分的图像数据对所述光纤的连接状态进行确认,调整连接条件以使得接近最佳条件。
在该工作方法中,在满足预先设定的开始条件的情况下,由通知部通知放电测试的执行要求。由此,能够使使用者可靠地知晓进行放电测试的适当的定时,因此能够在适当的定时进行放电测试。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详细内容]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熔接连接装置及熔接连接装置的工作方法的具体例进行说明。此外,本发明不受这些例示所限定,而是由权利要求书示出,意在包含与权利要求书等同的内容及其范围内的全部变更。在下面的说明中,在附图的说明中对相同的要素标注相同的标号,省略重复的说明。
图1及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熔接连接装置10的外观的斜视图。图1示出防风罩闭合的状态的外观。图2示出防风罩打开而熔接连接装置10的内部构造可见的状态的外观。熔接连接装置10是用于通过放电将光纤彼此进行熔接连接的装置。熔接连接装置10如图1及图2所示,具有箱状的框体2。在框体2的上部设置有用于将光纤彼此进行熔接的熔接连接部3、以及加热器4。加热器4对包覆于光纤的熔接部位的光纤加强套筒进行加热而使其收缩。熔接连接装置10还具有监视器5、防风罩6、电源开关7及连接开始开关8。监视器5是本实施方式的通知部,通过显示各种信息而进行通知。各种信息例如是由在框体2的内部配置的照相机拍摄到的光纤彼此的熔接连接状况等。防风罩6防止风向熔接连接部3进入。电源开关7是用于与使用者的操作相应地对熔接连接装置10的电源的接通/断开进行切换的推按按钮。连接开始开关8是用于与使用者的操作相应地将用于熔接光纤彼此的动作开始的推按按钮。
如图2所示,熔接连接部3具有一对光纤定位部3a、一对电极棒3b以及能够载置一对光纤保持架3c的保持架载置部。熔接对象的光纤各自保持固定于对应的光纤保持架3c。各光纤保持架3c各自载置固定于保持架载置部。光纤定位部3a配置于光纤保持架3c彼此之间。光纤定位部3a对光纤保持架3c各自所保持的光纤的前端部进行定位。电极棒3b配置于光纤定位部3a彼此之间。电极棒3b通过电弧放电将光纤的前端彼此进行熔接。
图3是表示熔接连接装置10所具有的内部系统的结构的功能框图。如图3所示,熔接连接装置10在前述的熔接连接部3的基础上,还具有熔接控制部12、照相机9、监视器5及扬声器11。照相机9是本实施方式的拍摄部。照相机9配置于框体2的内部,对光纤彼此的熔接部分进行拍摄而生成该部分的图像数据。
图4是表示熔接控制部12的硬件结构的例子的框图。如图4所示,熔接控制部12可以构成为包含CPU 12a、RAM 12b、ROM 12c的计算机。熔接控制部12将在ROM 12c预先存储的程序读入并执行,并且基于CPU 12a的控制而进行对RAM 12b及ROM 12c的数据的读出及写入。由此,熔接控制部12能够实现熔接控制部12的各功能。熔接控制部12的动作状况在熔接连接装置10的动作过程中,始终在监视器5进行显示。熔接控制部12与连接开始开关8电连接,接收来自连接开始开关8的电信号。
如图3所示,熔接控制部12包含基本控制部13、执行部14及判定部15而构成。基本控制部13对熔接连接部3的动作进行控制。即,基本控制部13接受由使用者进行的连接开始开关8的操作,对熔接连接部3的光纤的前端彼此的抵接动作及电弧放电进行控制。在光纤的前端彼此的抵接动作中包含通过光纤定位部3a进行的光纤的定位处理,即各光纤的前端位置的控制。在电弧放电的控制中包含放电功率的控制及放电定时的控制。光纤的前端位置及放电功率这样的各种连接条件储存于熔接控制部12所具有的ROM 12c。
执行部14对基本控制部13及照相机9发出指示,由此执行熔接控制部12的放电测试模式。放电测试是接下来的一系列步骤(1)至(6)的总称。(1)如图5所示,使用者将在放电测试所使用的光纤F保持于光纤保持架3c。(2)使用者对熔接连接装置10指示放电测试的开始。该指示经由在熔接连接装置10设置的开关等输入单元而进行。在监视器5为触摸面板的情况下,可以在监视器5的一部分显示用于指示放电测试的开始的按钮。(3)如图6所示,基本控制部13基于预先存储的光纤F的前端部的位置对光纤F进行定位。(4)如图7所示,基本控制部13通过在一对电极棒3b间产生电弧放电,从而将光纤F彼此进行熔接。此时的放电功率、放电时间及放电次数全部与通常的熔接连接时相同。(5)如图8所示,照相机9对熔接部分Fa进行拍摄而生成图像数据D。(6)执行部14基于图像数据D对熔接部分Fa的连接状态进行确认。执行部14对光纤的前端位置、放电功率等连接条件自动地进行调整,对连接条件进行再设定,以使得接近最佳条件。再设定的连接条件储存于熔接控制部12所具有的ROM12c。
上述的步骤(1)至(6)反复进行直至基于连接状态的损耗推定值成为规定的阈值以下为止。步骤(3)至(6)在熔接连接装置10中自动地进行,无需通过使用者的操作而进行。
判定部15在满足预先设定的开始条件的情况下,使通知部通知要求执行放电测试的信息。在这里“通知部”不仅包含如监视器5那样对能够通过视觉识别的信息进行显示的装置,还包含如扬声器11那样的发出能够通过听觉识别的信息的装置。通过要求执行该放电测试的信息,提示使用者执行放电测试。用于提示执行放电测试的画面可以在监视器5的整个面进行显示,也可以仅在监视器5的一部分进行显示。或者也可以从扬声器11发出要求执行放电测试的警告音等。判定部15直至执行放电测试为止,将提示执行放电测试的画面在监视器5持续显示,或者从扬声器11持续发出警告音。在将该画面在监视器5进行显示的期间、或者在从扬声器11发出警告音的期间,基本控制部13可以接受通常的熔接连接动作。或者,基本控制部13也可以是直至放电测试结束为止,不接受通常的熔接连接动作。
判定部15例如在下述任意情况下,使通知部(监视器5及扬声器11之中的至少一者)通知要求执行放电测试的信息,向使用者提示执行放电测试。
(A)在熔接连接装置10出厂后熔接控制部12最初被启动的情况
在该情况下,预先设定的开始条件是在熔接连接装置10出厂后熔接控制部12最初被启动。在大多情况下,在熔接控制部12的程序中准备有仅在初次启动时成为有效值的标志。在熔接控制部12启动时该标志为有效值的情况下,熔接控制部12识别为是出厂后的最初的启动,进行许可认证等初始设定。在本实施方式的熔接控制部12,除了上述的初始设定以外,判定部15还参照标志。判定部15如果识别为是出厂后的最初的启动,则将要求执行放电测试的信息在监视器5进行显示,将要求执行放电测试的警告音从扬声器11输出,通过监视器5及扬声器11之中的至少一者提示使用者执行放电测试。
(B)电极棒3b被更换的情况
在该情况下,预先设定的开始条件是至少一个电极棒3b被更换。电极棒3b在每次重复放电时被消耗,其前端逐渐后退,因此需要进行定期的更换。电极棒3b被更换的事实例如能够通过在框体2的内部配置对电极棒3b的装卸进行检测的检测部而进行识别。例如,检测部也可以具有下述方式,即,通过磁力强度的变化对电极棒3b的有无进行检测。检测部也可以基于从照相机9得到的图像对在电极棒3b标记的用于识别电极棒3b的个体的刻字进行识别。检测部也可以具有下述方式,即,输出电波,通过电波强度的变化对电极棒3b的有无进行检测。判定部15如果识别到至少一个电极棒3b被更换,则通过监视器5及扬声器11之中的至少一者提示使用者执行放电测试。
(C)磨合放电结束的情况
在该情况下,预先设定的开始条件是将至少一个电极棒3b更换后的磨合放电即空放电结束。在更换电极棒3b后,由于电极棒3b的个体差、放电环境等,有可能放电路径变化。磨合放电是在更换电极棒3b后,为了使从电极棒3b起的放电路径稳定而实施的。在一个例子中,磨合放电的放电功率与通常的熔接连接时的放电功率相同,磨合放电的放电时间比通常的熔接连接时的放电时间短。但是,磨合放电的放电次数远多于通常的熔接连接时的放电次数,例如是通常的熔接连接的放电次数的10倍以上。例如,基本控制部13可以具有磨合放电模式,与来自使用者的指示相应地进行磨合放电。磨合放电是由熔接控制部12进行的,因此判定部15能够容易地识别磨合放电结束的情况。判定部15如果识别到磨合放电结束,则通过监视器5及扬声器11之中的至少一者提示使用者执行放电测试。
(D)电极棒3b的形状成为预先设定的形状的情况
在该情况下,预先设定的开始条件是至少一个电极棒3b的形状成为预先设定的特定的形状。或者,是将前一次放电测试时为基准而变形至预先设定的程度为止。如上所述,电极棒3b在每次重复放电时被消耗,其前端逐渐后退。此时,前端形状的圆形逐渐变大,顶部的角度逐渐扩大。如上所述的形状的变化能够基于通过照相机9得到的图像进行观察。判定部15在每次执行放电测试时,将电极棒3b的外形或者根据外形解析出的规定的特征值例如储存于ROM 12c。判定部15在每次进行通常的熔接连接处理时、或者在每次启动熔接连接装置10时,根据照相机9的图像对电极棒3b的形状进行解析。而且,判定部15判断是否成为某特定的形状、或者是否从前一次放电测试时起变形至预先设定的程度为止。该判断例如基于从电极棒3b的基准位置至前端为止的距离、图像中的电极棒3b的投影面积、电极棒3b的前端的角度这样的各种特征值而进行。判定部15在这些特征值之中的至少1个成为规定的值时、或者在发生了规定的比例以上的变化时,通过监视器5及扬声器11之中的至少一者提示使用者执行放电测试。
(E)气温及气压中的至少一者的变化量超过预先设定的阈值条件的情况
在该情况下,预先设定的开始条件是从前一次放电测试时起的气温及气压中的至少一者的变化量超过预先设定的阈值条件。在该情况下,判定部15在每次执行放电测试时,将与气温及气压中的至少一者相关的数据例如储存于ROM 12c。判定部15可以从熔接连接装置10所具有的温度计取得气温数据。或者,判定部15也可以从熔接连接装置10的外部、例如对多个熔接连接装置10进行管理的服务器经由通信单元而取得气温数据。同样地,判定部15也可以从熔接连接装置10所具有的压力计取得气压数据。或者,判定部15也可以从熔接连接装置10的外部、例如对多个熔接连接装置10进行管理的服务器经由通信单元而取得气压数据。在从熔接连接装置10的外部取得气温数据及气压数据的情况下,气温数据及气压数据也可以是从公共气象信息得到的。判定部15定期地或者在每次启动熔接连接装置10时,取得与气温及气压中的至少一者相关的数据。判定部15在从前一次放电测试时起的其数据的变化量超过预先设定的阈值条件时,通过监视器5及扬声器11中的至少一者提示使用者执行放电测试。预先设定的阈值条件可以是气温或者气压大于某个阈值,也可以是包含气温或者气压的算式从某个阈值范围偏离。算式例如是二次式或者三次以上的高次式。
(F)损耗推定值超过预先设定的阈值条件的情况
在该情况下,预先设定的开始条件是在熔接控制部12计算出的损耗推定值超过预先设定的阈值条件。熔接控制部12在紧随通常的熔接连接动作之后,对通过照相机9得到的熔接部分的图像进行解析,由此计算损耗推定值。该损耗推定值在每次进行通常的熔接连接时,例如储存于ROM 12c。判定部15在损耗推定值超过预先设定的阈值条件时,通过监视器5及扬声器11提示使用者执行放电测试。作为预先设定的阈值条件,考虑基于损耗推定值的各种条件。例如是损耗推定值多次连续地超过规定的阈值的情况,或者下述的算式
{(本次的损耗推定值的移动平均值)-(M次前的损耗推定值的移动平均值)}/M
超过规定的阈值等情况。其中,M为2以上的整数。
(G)连接失败的情况
在该情况下,预先设定的开始条件是在光纤的熔接连接后观察熔接部分时,在该熔接部分发现问题。熔接控制部12紧随通常的熔接连接动作之后,对通过照相机9得到的熔接部分的图像进行解析,由此检测熔接部分的问题。如果在熔接部分检测到问题,则判定部15通过监视器5及扬声器11中的至少一者提示使用者执行放电测试。熔接部分的问题例如是如下述的问题。
·芯偏移
作为连接对象的2个光纤彼此的光轴的偏移量超过容许值的状态。
·粗
与光纤的光轴垂直的剖面处的熔接部分的外径D1和光纤的外径D2的比(D1/D2)超过上限值的状态。其中,上限值大于1。
·细
与光纤的光轴垂直的剖面处的熔接部分的外径D1和光纤的外径D2的比(D1/D2)低于下限值的状态。其中,下限值小于1。
·气泡
在熔接部分的内部产生有气泡的状态。
·白条纹
在图像中,在2个光纤彼此的边界线上发现白色的线的状态。
·黑条纹
在图像中,在2个光纤彼此的边界线上发现黑色的线的状态。
图9是对本实施方式的熔接连接装置10的工作方法进行说明的流程图。在该熔接连接装置10,首先,在出厂后最初进行动作时,判定部15使通知部通知要求执行放电测试的信息,通过监视器5及扬声器11中的至少一者提示使用者执行放电测试(上述的开始条件(A),步骤S1)。使用者指示执行放电测试。由此,执行部14进行放电测试,适当地调整连接条件(步骤S2)。
接下来,使用者使用熔接连接装置10而反复执行光纤的熔接连接作业(步骤S3)。具体地说,使用者将作为连接对象的光纤设置于光纤保持架3c,对连接开始开关8进行操作。基本控制部13进行光纤的前端位置及放电条件的控制,实施电弧放电。由此,将光纤彼此熔接连接。针对光纤的每个连接部位而反复进行如上所述的作业。
在这里,在各熔接连接作业之前或者之后,判定部15如果判断为满足上述的开始条件(B)至(G)之中的任意者,则使通知部通知要求执行放电测试的信息,通过监视器5及扬声器11中的至少一者(通知部)提示使用者执行放电测试(步骤S4)。使用者指示执行放电测试。由此,执行部14进行放电测试,适当地调整连接条件(步骤S5)。此后,反复执行步骤S3至S5。
对以上说明的本实施方式的熔接连接装置10及通过其工作方法得到的效果进行说明。如前所述,在现有的熔接连接装置,进行放电测试的定时凭借使用者的判断,存在难以在适当的定时进行放电测试这样的问题。如果没有在适当的定时进行放电测试,则连接损耗变大,发生连接失败而重新进行连接这样的多余的作业。或者,如果尽管不需要放电测试但仍进行了放电测试,则产生作业时间的增加、熔接连接装置的多余的消耗例如电极棒3b的消耗、电池的充电量减少等这样的问题。
针对如上所述的问题,在本实施方式的熔接连接装置10及其工作方法中,在满足预先设定的开始条件(A)至(G)的任意者的情况下,熔接控制部12使通知部(监视器5及扬声器11中的至少一者)通知要求执行放电测试的信息,通过监视器5及扬声器11中的至少一者提示使用者执行放电测试。由此,能够使使用者可靠地知晓进行放电测试的适当的定时,因此能够在适当的定时进行放电测试。因此,能够抑制由不实施放电测试引起的连接损耗的增大及连接作业的重新进行次数的增加。并且,能够抑制由于实施不需要的放电测试而引起的作业时间的增加及熔接连接装置的消耗。
也可以如本实施方式的开始条件(A)那样,将熔接连接装置10出厂后熔接控制部12最初被启动设为开始条件。在熔接连接装置10出厂后,最初使用时,有时最佳的连接条件与制造时大幅不同。因此,在熔接连接装置10出厂后,在熔接控制部12最初被启动时,希望进行放电测试而调整连接条件。由此,能够抑制初次的熔接连接作业的连接品质的降低。
也可以如本实施方式的开始条件(B)那样,将至少一个电极棒3b的更换结束设为开始条件。在对电极棒3b进行更换前和更换后,最佳的连接条件大幅变化。因此,在将电极棒3b更换后,在进行通常的熔接连接作业前,希望进行放电测试而调整连接条件。由此,能够抑制由电极棒3b的更换引起的连接品质的降低。
也可以如本实施方式的开始条件(C)那样,将更换至少一个电极棒3b后的磨合放电结束设为开始条件。在将电极棒3b更换后,有时为了使放电稳定而进行磨合放电。在这样的情况下,在磨合放电前和磨合放电后最佳的连接条件大幅变化。因此,在磨合放电后,在进行通常的熔接连接作业前,希望进行放电测试而调整连接条件。由此,能够抑制由磨合放电引起的连接品质的降低。
也可以如本实施方式的开始条件(D)那样,将至少一个电极棒3b的形状成为预先设定的形状或者从前一次放电测试时起变形至预先设定的程度为止设为开始条件。电极棒3b在每次重复放电时被消耗,其形状逐渐变化。而且,与电极棒3b的形状的变化相伴而最佳的连接条件逐渐地变化。但是,如果在每次放电时进行放电测试,则放电测试的频度变多,熔接连接作业的效率降低。因此,在电极棒3b的形状成为预先设定的特定的形状的情况下、或者在从前一次放电测试时起变形至预先设定的程度为止的情况下,希望进行放电测试而调整连接条件。由此,能够抑制作业效率的降低,并抑制由电极棒3b的形状的变化引起的连接品质的降低。
也可以如本实施方式的开始条件(E)那样,将从前一次放电测试时起的气温及气压中的至少一者的变化量超过预先设定的阈值条件设为开始条件。如果使用熔接连接装置10的场所变化,则气温、气压这样的气象条件也变化。而且,与气象条件的变化相伴,最佳的连接条件也变化。因此,在从前一次放电测试时起的气温及气压的至少一者的变化量超过预先设定的阈值条件的情况下,希望进行放电测试而调整连接条件。由此,能够抑制由气象条件的变化引起的连接品质的降低。
也可以如本实施方式的开始条件(F)那样,将损耗推定值超过预先设定的阈值条件设为开始条件。损耗推定值变大是指连接条件从最佳的条件偏离。因此,在损耗推定值超过预先设定的阈值条件的情况下,希望进行放电测试而调整连接条件。由此,能够抑制连接品质的降低。
也可以如本实施方式的开始条件(G)那样,将在光纤的熔接连接发生问题设为开始条件。在熔接连接发生问题是指连接条件从最佳的条件偏离。因此,在熔接连接发生问题的情况下,希望进行放电测试而调整连接条件。由此,能够抑制问题连续地发生。
也可以如本实施方式那样,熔接控制部12直至放电测试执行为止,使通知部(监视器5及扬声器11中的至少一者)持续通知提示执行放电测试的信息。由此,能够对使用者强烈地提示执行放电测试。
也可以如本实施方式那样,熔接控制部12直至放电测试结束为止不接受通常的熔接连接动作。由此,能够使使用者强制性地执行放电测试,因此能够避免由不实施放电测试引起的连接品质的降低。
本发明所涉及的熔接连接装置及熔接连接装置的工作方法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能够进行其它各种变形。例如,放电测试的开始条件并不限定于上述的(A)至(G),也能够应用其它各种条件。并不是必须应用上述的开始条件(A)至(G)的全部,也可以应用开始条件(A)至(G)之中的至少一个。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出将单芯的光纤进行连接的熔接连接装置,但也可以是将多芯的光纤进行连接的熔接连接装置。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通知部的例子而例示出监视器5及扬声器11,但本发明的通知部并不限定于它们。
标号的说明
2…框体
3…熔接连接部
3a…光纤定位部
3b…电极棒
3c…光纤保持架
4…加热器
5…监视器
6…防风罩
7…电源开关
8…连接开始开关
9…照相机
10…熔接连接装置
11…扬声器
12…熔接控制部
13…基本控制部
14…执行部
15…判定部
D…图像数据
F…光纤
Fa…熔接部分
Claims (14)
1.一种熔接连接装置,其具有:
熔接连接部,其通过一对电极棒间的放电将光纤进行熔接连接;
熔接控制部,其对所述熔接连接部的动作进行控制,具有进行放电测试的动作模式;
拍摄部,其生成所述光纤的熔接部分的图像数据;以及
通知部,其通知各种信息,
所述放电测试是进行光纤的熔接连接而基于所述图像数据对其连接状态进行确认,调整连接条件以使得接近最佳条件,
所述熔接控制部在满足预先设定的开始条件的情况下,使所述通知部通知要求执行所述放电测试的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熔接连接装置,其中,
所述开始条件是在所述熔接连接装置出厂后所述熔接控制部最初被启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熔接连接装置,其中,
所述开始条件是至少一个所述电极棒的更换结束。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熔接连接装置,其中,
所述开始条件是将至少一个所述电极棒更换后的磨合放电结束。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熔接连接装置,其中,
所述开始条件是至少一个所述电极棒的形状成为预先设定的形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熔接连接装置,其中,
所述开始条件是至少一个所述电极棒的形状从前一次放电测试时起变形至预先设定的程度为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熔接连接装置,其中,
所述开始条件是从前一次所述放电测试时起的气温及气压中的至少一者的变化量超过预先设定的阈值条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熔接连接装置,其中,
所述开始条件是损耗推定值超过预先设定的阈值条件。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熔接连接装置,其中,
所述开始条件是在光纤的熔接连接发生问题。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熔接连接装置,其中,
所述熔接控制部直至所述放电测试被执行为止,使所述通知部持续通知要求执行所述放电测试的信息。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熔接连接装置,其中,
所述熔接控制部直至所述放电测试结束为止不接受通常的熔接连接动作。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熔接连接装置,其中,
所述通知部包含监视器。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熔接连接装置,其中,
所述通知部包含扬声器。
14.一种熔接连接装置的工作方法,其是通过一对电极棒间的放电将光纤进行熔接连接的装置的工作方法,
该熔接连接装置的工作方法包含下述步骤,即,在满足预先设定的开始条件的情况下,使通知各种信息的通知部通知要求执行放电测试的信息,
在所述放电测试中,进行光纤的熔接连接,基于所述光纤的熔接部分的图像数据对所述光纤的连接状态进行确认,调整连接条件以使得接近最佳条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9156638 | 2019-08-29 | ||
JP2019-156638 | 2019-08-29 | ||
PCT/JP2020/031320 WO2021039546A1 (ja) | 2019-08-29 | 2020-08-19 | 融着接続装置および融着接続装置の作動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207491A true CN114207491A (zh) | 2022-03-18 |
Family
ID=746855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80054467.8A Pending CN114207491A (zh) | 2019-08-29 | 2020-08-19 | 熔接连接装置及熔接连接装置的工作方法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2181712B2 (zh) |
EP (1) | EP4024102A4 (zh) |
JP (1) | JPWO2021039546A1 (zh) |
CN (1) | CN114207491A (zh) |
WO (1) | WO2021039546A1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480346A (zh) * | 2022-09-20 | 2022-12-16 | 中邮通建设咨询有限公司 | 通信工程光纤接续智能识别方法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4024102A4 (en) * | 2019-08-29 | 2022-11-02 | Sumitomo Electric Optifrontier Co., Ltd. | FUSION SPLICER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A FUSION SPLICER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03096088A1 (en) * | 2002-12-05 | 2003-11-20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Fusion temperature calibration |
JP2004317599A (ja) * | 2003-04-11 | 2004-11-11 | Fujikura Ltd | 光ファイバ融着接続機における放電電極の劣化検出法および光ファイバ融着接続機 |
US20050063664A1 (en) * | 2003-09-18 | 2005-03-24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Fusion splicing of highly rare-earth-doped optical fibers |
JP2008096833A (ja) * | 2006-10-13 | 2008-04-24 |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The | 融着接続機および融着接続機の制御方法 |
CN107632344A (zh) * | 2017-11-02 | 2018-01-26 | 诺仪器(中国)有限公司 | 光纤熔接机的光纤端面推进控制方法及系统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874336B2 (ja) * | 1990-11-29 | 1999-03-24 |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 放電電極棒の劣化診断方法 |
JP3168844B2 (ja) * | 1994-10-13 | 2001-05-21 |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 定偏波光ファイバの融着接続方法 |
JP3765854B2 (ja) * | 1995-10-31 | 2006-04-12 |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 光ファイバ接続装置における放電強度の測定方法 |
SE511966C2 (sv) * | 1997-06-09 | 1999-12-20 |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 Förfarande och anordning för att hopskarva ändarna hos två optiska fibrer av olika typ med varandra |
CA2301421C (en) * | 1999-03-25 | 2004-08-17 | Fujikura Ltd. | Method for calibrating discharge heat energy of optical fiber splicing device |
JP2002250836A (ja) * | 2001-02-23 | 2002-09-06 |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 光ファイバの融着接続方法 |
JP3744812B2 (ja) * | 2001-04-26 | 2006-02-15 |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 定偏波光ファイバの融着接続方法 |
AU782604B2 (en) * | 2001-05-22 | 2005-08-11 |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 Method for fusion splicing optical fibers and apparatus for heating spliced part by arc |
JP2003057481A (ja) * | 2001-06-06 | 2003-02-26 | Fujikura Ltd | 光ファイバ融着接続機および光ファイバ融着接続法 |
JP3520273B2 (ja) * | 2001-06-27 | 2004-04-19 |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 光ファイバ融着接続機および該接続機における放電ビーム判定法 |
US6866429B2 (en) * | 2001-09-26 | 2005-03-15 | Np Photonics, Inc. | Method of angle fusion splicing silica fiber with low-temperature non-silica fiber |
US20030108307A1 (en) * | 2001-12-06 | 2003-06-12 | Photuris, Inc. | Optical attenuator employing a fusion splice |
SE522255C2 (sv) * | 2002-02-26 | 2004-01-27 |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 Anordning och förfarande för smältskarvning av ändar av två optiska fibrer |
CA2797103A1 (en) * | 2010-04-21 | 2011-10-27 | Afl Telecommunications Llc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rc calibration of fusion splicers |
JP2012141357A (ja) | 2010-12-28 | 2012-07-26 | Sei Optifrontier Co Ltd | 光ファイバ融着接続装置 |
US9720185B2 (en) * | 2014-05-23 | 2017-08-01 | Commscope Technologies Llc | Systems and method for processing optical cable assemblies |
JP5771732B1 (ja) * | 2014-10-24 | 2015-09-02 |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 光ファイバ融着接続器及びそれを備える光ファイバ融着接続装置 |
JP6554734B2 (ja) * | 2015-03-10 | 2019-08-07 | Seiオプティフロンティア株式会社 | 光ファイバの融着接続方法および融着接続装置 |
JP6628247B2 (ja) * | 2016-05-19 | 2020-01-08 | Seiオプティフロンティア株式会社 | 光ファイバ融着接続部の補強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融着接続機 |
CN107045159A (zh) * | 2017-06-08 | 2017-08-15 | 诺仪器(中国)有限公司 | 光纤熔接机用新型高效加热槽及光纤熔接机 |
CN110770803B (zh) * | 2017-06-23 | 2021-09-24 | Sei光学前沿株式会社 | 熔接连接装置的被盗检测系统及熔接连接装置 |
EP3651135A4 (en) * | 2017-07-07 | 2021-03-17 | SEI Optifrontier Co., Ltd. | FUSION SPLICE DEVICE, FUSION SPLICE DEVICE THEFT DETECTION SYSTEM, AND FUSION SPLICE DEVICE THEFT DETECTION METHOD |
CN115620468A (zh) * | 2017-09-19 | 2023-01-17 | Sei光学前沿株式会社 | 光纤的熔接连接装置的被盗追踪系统及被盗追踪方法 |
CN115542463A (zh) * | 2017-12-22 | 2022-12-30 | Sei光学前沿株式会社 | 熔接机、无线信息终端、熔接连接系统和熔接连接方法 |
JP2019156638A (ja) | 2018-03-09 | 2019-09-19 | 耕三 黒木 | 昇降機能付き車両搭載用容器における蓋の開閉構造 |
EP4024102A4 (en) * | 2019-08-29 | 2022-11-02 | Sumitomo Electric Optifrontier Co., Ltd. | FUSION SPLICER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A FUSION SPLICER |
-
2020
- 2020-08-19 EP EP20857555.5A patent/EP4024102A4/en active Pending
- 2020-08-19 JP JP2021542789A patent/JPWO2021039546A1/ja active Pending
- 2020-08-19 WO PCT/JP2020/031320 patent/WO2021039546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20-08-19 US US17/631,787 patent/US12181712B2/en active Active
- 2020-08-19 CN CN202080054467.8A patent/CN114207491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03096088A1 (en) * | 2002-12-05 | 2003-11-20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Fusion temperature calibration |
JP2004317599A (ja) * | 2003-04-11 | 2004-11-11 | Fujikura Ltd | 光ファイバ融着接続機における放電電極の劣化検出法および光ファイバ融着接続機 |
US20050063664A1 (en) * | 2003-09-18 | 2005-03-24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Fusion splicing of highly rare-earth-doped optical fibers |
JP2008096833A (ja) * | 2006-10-13 | 2008-04-24 |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The | 融着接続機および融着接続機の制御方法 |
CN107632344A (zh) * | 2017-11-02 | 2018-01-26 | 诺仪器(中国)有限公司 | 光纤熔接机的光纤端面推进控制方法及系统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480346A (zh) * | 2022-09-20 | 2022-12-16 | 中邮通建设咨询有限公司 | 通信工程光纤接续智能识别方法 |
CN115480346B (zh) * | 2022-09-20 | 2023-09-19 | 中邮通建设咨询有限公司 | 通信工程光纤接续智能识别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4024102A1 (en) | 2022-07-06 |
US20220276440A1 (en) | 2022-09-01 |
WO2021039546A1 (ja) | 2021-03-04 |
US12181712B2 (en) | 2024-12-31 |
EP4024102A4 (en) | 2022-11-02 |
JPWO2021039546A1 (zh) | 2021-03-0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4207491A (zh) | 熔接连接装置及熔接连接装置的工作方法 | |
CN110661968B (zh) | 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及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JPH11169338A (ja) | スコープ非接続表示をする電子内視鏡装置 | |
US9897756B2 (en) | Fusion-splicing method and fusion splicer | |
US8661170B2 (en) | Nondestructive testing system | |
CN114929420A (zh) | 焊接装置 | |
JP4430058B2 (ja) | 融着接続機および融着接続機の制御方法 | |
US20060171643A1 (en) | Method of determining heating amount, method of fusion splicing, and fusion splicer | |
JP6730518B2 (ja) | 光繊維融着機 | |
CN115516352A (zh) | 劣化推定方法和劣化推定系统 | |
JP4455037B2 (ja) | カメラ、閃光装置及び閃光撮影システム | |
CN108427160B (zh) | 光纤包覆去除装置、去除系统、去除方法及外部装置 | |
US20230204859A1 (en) | Fusion splicing system, fusion splicing device, and deterioration determination method | |
JP2006339070A (ja) | 電子機器、電子機器システムおよび認証方法 | |
US12085757B2 (en) | Optical fiber fusion splicing device, and fusion splicing method for optical fiber | |
JPH0784142A (ja) | 光ファイバの融着接続方法 | |
JP2007287081A (ja) | 耐タンパー方法及びそれを適用した耐タンパー装置、並びに耐タンパー装置用制御プログラム | |
JP4430413B2 (ja) | 光ファイバの融着接続装置 | |
KR20110103013A (ko) | 방전 안정화를 향상시킨 광섬유 융착 접속장치와 광섬유 융착 접속 방법 | |
CN112775526B (zh) | 粘丝检测装置和电弧焊机器人系统 | |
JP4398950B2 (ja) | 表示制御装置、光ファイバ融着接続機、制御方法および制御プログラム | |
US20230038405A1 (en) | Optical fiber fusion splicer and method for fusion splicing optical fiber | |
CN111190283B (zh) | 一种扫描镜监测系统及方法 | |
US20210373083A1 (en) | Electronic device and control method | |
JP2002174750A (ja) | 接続検知機能付きコネクタ、接続検知機能付き光ファイバケーブル、および接続検知機能付き光ファイバケーブルを用いた機器制御機構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