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206095B - 作业车辆以及联合收割机 - Google Patents

作业车辆以及联合收割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206095B
CN114206095B CN202080055442.XA CN202080055442A CN114206095B CN 114206095 B CN114206095 B CN 114206095B CN 202080055442 A CN202080055442 A CN 202080055442A CN 114206095 B CN114206095 B CN 11420609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gine
cooling device
supported
output shaft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55442.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206095A (zh
Inventor
日野真和
丹后芳史
余先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bot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Kubot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914057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21023128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914057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7274967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914055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7241638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914057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7317620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Kubota Corp filed Critical Kubot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42060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0609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20609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0609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DHARVESTING; MOWING
    • A01D41/00Combines, i.e. harvesters or mowers combined with threshing devices
    • A01D41/02Self-propelled combin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DHARVESTING; MOWING
    • A01D41/00Combines, i.e. harvesters or mowers combined with threshing devices
    • A01D41/12Details of combin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DHARVESTING; MOWING
    • A01D67/00Undercarriages or fram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rvesters or mowers; Mechanisms for adjusting the frame; Platform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DHARVESTING; MOWING
    • A01D69/00Driving mechanisms or parts thereof for harvesters or mow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DHARVESTING; MOWING
    • A01D69/00Driving mechanisms or parts thereof for harvesters or mowers
    • A01D69/08Clutch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1/00Arrangement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of propulsion units
    • B60K11/02Arrangement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of propulsion units with liquid cooling
    • B60K11/04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radiators, radiator shutters, or radiator blin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3/00Arrangement in connection with combustion air intake or gas exhaust of propulsion units
    • B60K13/04Arrangement in connection with combustion air intake or gas exhaust of propulsion units concerning exhaus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NGAS-FLOW SILENCERS OR EXHAUST APPARATUS FOR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GAS-FLOW SILENCERS OR EXHAUST APPARATUS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 F01N13/00Exhaust or silencing apparatus characterised by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 Exhaust or silencing apparatus, or parts thereof, having pertinent characteristic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1N1/00 - F01N5/00, F01N9/00, F01N11/00
    • F01N13/18Construction facilitating manufacture, assembly, or disassembly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NGAS-FLOW SILENCERS OR EXHAUST APPARATUS FOR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GAS-FLOW SILENCERS OR EXHAUST APPARATUS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 F01N3/00Exhaust or silencing apparatus having means for purifying, rendering innocuous, or otherwise treating exhaust
    • F01N3/08Exhaust or silencing apparatus having means for purifying, rendering innocuous, or otherwise treating exhaust for rendering innocuous
    • F01N3/10Exhaust or silencing apparatus having means for purifying, rendering innocuous, or otherwise treating exhaust for rendering innocuous by thermal or catalytic conversion of noxious components of exhaust
    • F01N3/24Exhaust or silencing apparatus having means for purifying, rendering innocuous, or otherwise treating exhaust for rendering innocuous by thermal or catalytic conversion of noxious components of exhaust characterised by constructional aspects of converting apparatus
    • F01N3/28Construction of catalytic reac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11/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1P1/00 - F01P9/00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11/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1P1/00 - F01P9/00
    • F01P11/10Guiding or ducting cooling-air, to, or from, liquid-to-air heat exchang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3/00Liquid cooling
    • F01P3/18Arrangements or mounting of liquid-to-air heat-exchang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5/00Pumping cooling-air or liquid coolants
    • F01P5/02Pumping cooling-air; Arrangements of cooling-air pumps, e.g. fans or blow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5/00Pumping cooling-air or liquid coolants
    • F01P5/02Pumping cooling-air; Arrangements of cooling-air pumps, e.g. fans or blowers
    • F01P5/06Guiding or ducting air to, or from, ducted f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MSUPPLYING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WITH COMBUSTIBLE MIXTURES OR CONSTITUENTS THEREOF
    • F02M35/00Combustion-air cleaners, air intakes, intake silencers, or induct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or arranged on,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2M35/02Air cleaners
    • F02M35/04Air cleaners specially arranged with respect to engine, to intake system or specially adapted to vehicle; Mounting thereon ; Combinations with other devic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MSUPPLYING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WITH COMBUSTIBLE MIXTURES OR CONSTITUENTS THEREOF
    • F02M35/00Combustion-air cleaners, air intakes, intake silencers, or induct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or arranged on,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2M35/02Air cleaners
    • F02M35/04Air cleaners specially arranged with respect to engine, to intake system or specially adapted to vehicle; Mounting thereon ; Combinations with other devices
    • F02M35/044Special arrangements of cleaners in or with respect to the air intake system, e.g. in the intake plenum, in ducts or with respect to carburet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MSUPPLYING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WITH COMBUSTIBLE MIXTURES OR CONSTITUENTS THEREOF
    • F02M35/00Combustion-air cleaners, air intakes, intake silencers, or induct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or arranged on,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2M35/02Air cleaners
    • F02M35/04Air cleaners specially arranged with respect to engine, to intake system or specially adapted to vehicle; Mounting thereon ; Combinations with other devices
    • F02M35/048Arranging or mounting on or with respect to engines or vehicle bodi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MSUPPLYING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WITH COMBUSTIBLE MIXTURES OR CONSTITUENTS THEREOF
    • F02M35/00Combustion-air cleaners, air intakes, intake silencers, or induct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or arranged on,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2M35/10Air intakes; Induction systems
    • F02M35/10006Air intakes; Induction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osition of elements of the air intake system in direction of the air intake flow, i.e. between ambient air inlet and supply to the combustion chamb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MSUPPLYING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WITH COMBUSTIBLE MIXTURES OR CONSTITUENTS THEREOF
    • F02M35/00Combustion-air cleaners, air intakes, intake silencers, or induct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or arranged on,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2M35/16Combustion-air cleaners, air intakes, intake silencers, or induct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or arranged on,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characterised by use in vehicles
    • F02M35/164Heavy duty vehicles, e.g. trucks, trains, agricultural or construction machin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MSUPPLYING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WITH COMBUSTIBLE MIXTURES OR CONSTITUENTS THEREOF
    • F02M37/00Apparatus or systems for feeding liquid fuel from storage containers to carburettors or fuel-injection apparatus; Arrangements for purifying liquid fuel specially adapted for, or arranged on,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MSUPPLYING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WITH COMBUSTIBLE MIXTURES OR CONSTITUENTS THEREOF
    • F02M37/00Apparatus or systems for feeding liquid fuel from storage containers to carburettors or fuel-injection apparatus; Arrangements for purifying liquid fuel specially adapted for, or arranged on,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2M37/0047Layout or arrangement of systems for feeding fuel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MSUPPLYING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WITH COMBUSTIBLE MIXTURES OR CONSTITUENTS THEREOF
    • F02M37/00Apparatus or systems for feeding liquid fuel from storage containers to carburettors or fuel-injection apparatus; Arrangements for purifying liquid fuel specially adapted for, or arranged on,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2M37/0076Details of the fuel feeding system related to the fuel tank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MSUPPLYING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WITH COMBUSTIBLE MIXTURES OR CONSTITUENTS THEREOF
    • F02M37/00Apparatus or systems for feeding liquid fuel from storage containers to carburettors or fuel-injection apparatus; Arrangements for purifying liquid fuel specially adapted for, or arranged on,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2M37/04Feeding by means of driven pump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MSUPPLYING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WITH COMBUSTIBLE MIXTURES OR CONSTITUENTS THEREOF
    • F02M37/00Apparatus or systems for feeding liquid fuel from storage containers to carburettors or fuel-injection apparatus; Arrangements for purifying liquid fuel specially adapted for, or arranged on,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2M37/22Arrangements for purifying liquid fuel specially adapted for, or arranged on,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e.g. arrangements in the feeding system
    • F02M37/32Arrangements for purifying liquid fuel specially adapted for, or arranged on,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e.g. arrangements in the feeding system characterised by filters or filter arrangements
    • F02M37/42Installation or removal of filt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20Air quality improvement or preservation, e.g. vehicle emission control or emission reduction by using catalytic convert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Toxicology (AREA)
  • Combi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作业车辆以及联合收割机。作业车辆(A)具有:发动机(6)、作为发动机(6)的输出轴的发动机输出轴(35)、保持轴承(45)且覆盖发动机输出轴(35)的至少一部分的轴承箱(44)、以及对从发动机(6)排出的排气进行净化处理的排气处理装置(33),发动机输出轴(35)经由轴承(45)而支承在轴承箱(44),在发动机输出轴(35)之中相对于轴承(45)而在与发动机(6)相反一侧的部分安装有与发动机输出轴(35)一体旋转的输出旋转体(50),具有支承在轴承箱(44)的装置支承部(7),排气处理装置(33)支承在装置支承部(7)。

Description

作业车辆以及联合收割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发动机、以及对从发动机排出的排气进行净化处理的排气处理装置的作业车辆。
另外,本发明涉及具有发动机的联合收割机。
另外,本发明涉及联合收割机。
背景技术
[1]作为上述的作业车辆,例如已知专利文献1所述的作业车辆。该作业车辆(在专利文献1中为“联合收割机”)具有支承排气处理装置(在专利文献1中为“排放气体净化装置”)的装置支承部(在专利文献1中为“支承部件”)。
[2]作为上述的联合收割机,例如已知专利文献2所述的联合收割机。该联合收割机具有:对田间的直立谷杆进行收割的割取部(在专利文献2中为割取输送部”)、对由割取部收割的割取谷杆进行脱粒处理的脱粒装置、以及对由脱粒装置脱粒后的谷粒进行贮存的谷粒箱。
另外,该联合收割机在机体右前部具有驾驶部。而且,发动机配置在驾驶部的下方。
[3]例如在专利文献3所公开的联合收割机中,在脱粒装置的上方设有发动机,在发动机的机体横向外侧设有用于冷却发动机的冷却装置(在文献中为“散热器”)。
[4]例如在专利文献3所公开的联合收割机中,相对于脱粒装置,在机体横向外侧设有对发动机进行冷却的冷却装置(在文献中为“散热器”)。具有在维护冷却装置时使用的平台(在文献中为“作业台”),作业人员能够从平台方便地进行对冷却装置的维护作业。另外,隔着脱粒装置在冷却装置所处位置一侧的相反一侧具有燃料箱,作业人员能够从在燃料箱的上部设置的供油口补充燃料。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国特开2019-7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国特开2017-51168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国特开2019-7603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1]与背景技术[1]对应的问题如下所述。
在专利文献1所述的作业车辆中,发动机、以及装置支承部分别支承在机架。而且,排气处理装置在与发动机分离的状态下,支承在装置支承部。因此,用于配置发动机、排气处理装置、以及装置支承部所需要的空间往往比较大。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作业车辆,该作业车辆容易紧凑地收纳发动机、排气处理装置、以及装置支承部。
[2]与背景技术[2]对应的问题如下所述。
在该联合收割机中,考虑将发动机配置在脱粒装置的上方。由此,发动机由脱粒装置稳定地进行支承。
在此,设想当发动机处于露出的状态时发动机堆积尘埃的情况。因此,考虑设置从上侧、前侧、后侧、左侧、右侧覆盖发动机的罩体。
然而,在由上述罩体覆盖发动机的结构中,作业人员难以接近发动机。因此,发动机的维护作业往往需要相对较多的劳动力。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联合收割机,该联合收割机方便进行发动机的维护作业,并且在发动机很难堆积尘埃。
[3]与背景技术[3]对应的问题如下所述。
顺便说一下,为了充分确保发动机的输出,提高冷却装置的冷却性能不可或缺。随着冷却性能的提高,冷却装置趋于增大,但不优选随着冷却装置的大型化而使机体整体大型化,期望机体尽可能紧凑地构成。为了尽可能避免机体的大型化,并且谋求冷却性能的提高,需要对冷却装置的形状、冷却装置的配置进行设计。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联合收割机,该联合收割机避免机体整体的大型化,并且提高发动机的冷却性能。
[4]与背景技术[4]对应的问题如下所述。
可是在专利文献3所公开的联合收割机中,作业人员在向燃料箱补充燃料时需要取下侧部的罩体,所以补充燃料的作业比较繁琐。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考虑在侧部的罩体设置供油口的结构,但供油口需要位于高于燃料箱的满油位的位置,所以也考虑作业人员高举燃料的携带缸、勉强进行燃料补充的情况。在该情况下虽然可以考虑在供油口的附近设置燃料补充用平台的结构,但只为了补充燃料而设置平台,则结构复杂,在成本方面也不利。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联合收割机,该联合收割机可以以简洁的结构改善作业性。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1]与问题[1]对应的解决方案如下所述。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具有:发动机、所述发动机的输出轴即发动机输出轴、保持轴承且覆盖所述发动机输出轴的至少一部分的轴承箱、以及对从所述发动机排出的排气进行净化处理的排气处理装置,所述发动机输出轴经由所述轴承而支承在所述轴承箱,在所述发动机输出轴之中相对于所述轴承而在与所述发动机相反一侧的部分安装有与所述发动机输出轴一体旋转的输出旋转体,具有支承在所述轴承箱的装置支承部,所述排气处理装置支承在所述装置支承部。
根据本发明,装置支承部支承在轴承箱。另外,排气处理装置经由装置支承部而支承在轴承箱。由此,排气处理装置及装置支承部容易位于发动机附近。因此,用于配置发动机、排气处理装置、以及装置支承部所需要的空间容易相对减小。
因此,根据本发明,能够实现容易紧凑地收纳发动机、排气处理装置、以及装置支承部的作业车辆。
此外,基于本发明,优选具有:所述发动机输出轴之中相对于所述轴承而在所述发动机侧的部分安装的飞轮、以及在所述发动机与所述轴承箱之间配置且收纳所述飞轮的飞轮壳体,所述轴承箱支承在所述飞轮壳体。
根据该结构,排气处理装置经由装置支承部及轴承箱,支承在飞轮壳体。在此,飞轮壳体通常具有比较高的强度。因此,排气处理装置能够由飞轮壳体稳定地进行支承。
此外,基于本发明,优选所述轴承箱具有:保持所述轴承的保持部、以及在所述发动机输出轴的延伸方向上位于所述保持部与所述飞轮壳体之间且覆盖所述发动机输出轴的至少一部分的箱体部,所述箱体部具有越靠近所述飞轮壳体一侧、则越宽的形状,所述装置支承部支承在所述箱体部。
根据该结构,排气处理装置相对于轴承而容易配置在偏向发动机侧的位置。因此,与排气处理装置相对于轴承而在偏向与发动机相反一侧的位置进行配置的结构相比,排气处理装置容易靠近发动机。因此,容易紧凑地收纳发动机与排气处理装置。
此外,基于本发明,优选所述装置支承部支承在所述箱体部的上部。
在发动机载置并支承在发动机机架的情况下,机体上下方向上的箱体部与发动机机架的间隔往往比较狭窄。因此,在装置支承部支承在箱体部的下部的结构中,为了使装置支承部或排气处理装置与发动机机架不发生碰撞,往往需要进行提高发动机的支承位置等的设计。由此,制造成本增加。
在此,根据上述的结构,装置支承部支承在箱体部的上部。因此,即使在发动机载置并支承于发动机机架的情况下,装置支承部或排气处理装置也不会与发动机机架发生碰撞。因此,如上所述,能够避免制造成本增加。
此外,基于本发明,优选所述排气处理装置在俯视中,以所述排气处理装置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发动机输出轴的延伸方向交叉的状态进行配置,所述装置支承部具有第一支承部、以及与所述第一支承部不同的第二支承部,在所述排气处理装置的长度方向上所述第一支承部的位置与所述第二支承部的位置不同。
根据该结构,通过在轴承箱支承第一支承部与第二支承部地构成,装置支承部以排气处理装置的长度方向上的至少两个位置支承在轴承箱。由此,与装置支承部以排气处理装置的长度方向上的一个位置支承在轴承箱的结构相比,装置支承部能够被稳定地支承。
此外,基于本发明,优选具有:在所述输出旋转体卷绕的环状转动体、以及向所述环状转动体施加张力的张紧机构,所述张紧机构具有:与所述环状转动体接触(接当)的张紧轮、以及支承所述张紧轮的臂部,所述臂部在可摆动的状态下支承在所述装置支承部。
根据该结构,臂部支承在装置支承部。由此,不需要为了支承臂部而设置专用部件。因此,与为了支承臂部而设置专用部件的情况相比,容易降低制造成本。
此外,基于本发明,优选具有:在所述输出旋转体卷绕且从所述输出旋转体向规定方向延伸的第一环状转动体、在所述输出旋转体卷绕且相对于所述第一环状转动体而配置在所述发动机侧并从所述输出旋转体向与所述规定方向不同的方向延伸的第二环状转动体、以及沿所述第二环状转动体延伸且限制所述第二环状转动体在与所述第二环状转动体的旋转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位移的限制部,所述限制部支承在所述装置支承部。
根据该结构,限制部支承在装置支承部。由此,不需要为了支承限制部而设置专用部件。因此,与为了支承限制部而设置专用部件的情况相比,容易降低制造成本。
[2]与问题[2]对应的解决方案如下所述。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具有:割取田间的直立谷杆的割取部、对由所述割取部割取的割取谷杆进行脱粒处理的脱粒装置、位于所述脱粒装置的上方且贮存由所述脱粒装置脱粒的谷粒的谷粒箱、位于所述脱粒装置的上方且位于所述谷粒箱的后方的发动机、位于所述发动机的机体左右方向一方侧的外侧且对从所述发动机排出的排气进行处理的排气处理装置、从机体左右方向一方侧覆盖所述排气处理装置的排气罩、位于所述发动机的机体左右方向另一侧的外侧的散热器、位于所述发动机的机体左右方向另一侧的外侧且对所述散热器进行冷却的冷却风扇、从机体左右方向另一方侧覆盖所述散热器及所述冷却风扇且防止灰尘侵入所述散热器及所述冷却风扇的防尘罩、以及包围所述发动机的机罩,所述机罩具有位于所述发动机上方的顶板,所述谷粒箱与所述发动机在相互前后相邻的状态下进行配置,在所述机罩的后端部设有使所述机罩的内外连通的后开口部。
根据本发明,作业人员能够通过后开口部接近发动机。因此,方便进行发动机的维护作业。
并且,根据本发明,发动机的上方由顶板覆盖。另外,发动机的前方由谷粒箱覆盖。另外,发动机的左侧及右侧由排气罩及防尘罩覆盖。
另外,在联合收割机行驶时,在空气中浮游的尘埃相对于发动机而相对地向后侧移动。因此,尘埃很难从后开口部侵入机罩内。
因此,根据本发明,在发动机很难堆积尘埃。
即,根据本发明,能够实现方便进行发动机的维护作业、且在发动机很难堆积尘埃的联合收割机。
此外,基于本发明,优选具有位于比所述发动机更靠近后侧且作业人员可利用为踏板的平台,所述发动机与所述平台在俯视中以相互前后邻接的状态进行配置,所述顶板可在开放所述机罩的上部的开放状态、以及闭合所述机罩的上部的闭合状态之间进行状态变更地构成。
根据该结构,作业人员能够将平台利用为踏板,稳定地站立在机罩附近。并且,根据该结构,作业人员通过使顶板为开放状态,能够从机罩的上部接近发动机。因此,根据该结构,方便进行发动机的维护作业。
此外,基于本发明,优选所述机罩具有支承所述顶板的基部,所述顶板的前端部在围绕沿着机体左右方向的第一摆动轴芯可摆动的状态下,支承在所述基部,所述顶板通过围绕所述第一摆动轴芯进行摆动,可在所述开放状态、以及所述闭合状态之间进行状态变更地构成,具有在所述开放状态下维持所述顶板的维持机构。
根据该结构,只通过使顶板摆动,能够容易地将顶板在开放状态与闭合状态之间进行状态变更。并且,根据该结构,利用维持机构,能够在开放状态下维持顶板。因此,在进行发动机的维护作业时,作业人员不需要用自己的手支撑顶板。由此,方便进行发动机的维护作业。
此外,基于本发明,优选所述机罩具有支承所述顶板且包围所述发动机的框架体,所述框架体包括位于所述框架体的上部的后端部且在机体左右方向上延伸的第一框架,所述第一框架可拆装。
根据该结构,通过拆下第一框架,作业人员容易接近发动机。由此,方便进行发动机的维护作业。
此外,基于本发明,优选所述机罩具有支承所述顶板且包围所述发动机的框架体,所述框架体包括位于所述排气处理装置的上方的第二框架,所述第二框架可拆装。
根据该结构,在将排气处理装置组装到发动机时,能够在拆下第二框架的状态下进行组装作业。因此,能够避免因第二框架而妨碍排气处理装置的组装作业。
此外,基于本发明,优选具有:是所述发动机的输出轴且在机体左右方向上延伸的发动机输出轴、以及从所述发动机输出轴获取动力的传递机构,所述发动机输出轴从所述发动机向所述排气罩侧延伸,所述传递机构的至少一部分在隔开所述发动机与所述排气罩的位置上进行配置,所述排气罩具有:位于所述排气罩的下部的开闭部、以及支承所述开闭部的主体部,所述开闭部的上端部在围绕沿着机体前后方向的第二摆动轴芯可摆动的状态下,支承在所述主体部。
根据该结构,通过使开闭部向远离传递机构的方向摆动,作业人员容易接近传递机构。由此,方便进行传递机构的维护作业。
此外,基于本发明,优选具有与所述发动机连接且向所述发动机供给空气的进气部,所述进气部以通过所述后开口部的状态进行配置,所述进气部具有位于比所述机罩更靠近后侧的空气滤清器。
根据该结构,空气滤清器配置在机罩的外侧。因此,与空气滤清器配置在机罩的内侧的情况相比,易于减小机罩的尺寸。其结果是,易于使机体紧凑。
此外,基于本发明,优选在所述机罩的前端部设有使所述机罩的内外连通的前开口部。
根据该结构,机罩具有前开口部及后开口部。由此,热气很难滞留在机罩内。其结果是,使发动机的冷却性良好。
[3]与问题[3]对应的解决方案如下所述。
本发明的联合收割机的特征在于,具有:使收割物脱粒的脱粒装置、设置在所述脱粒装置的上方的发动机、在所述发动机的机体横向外侧设置且对所述发动机进行冷却的冷却装置、以及收纳并支承所述冷却装置的冷却装置用箱体,所述冷却装置及所述冷却装置用箱体延伸至比所述脱粒装置的上端部更靠近下侧。
根据本发明,在发动机与脱粒装置各自的机体横向外侧,冷却装置经过整个发动机与脱粒装置进行设置。利用冷却装置收纳并支承在冷却装置用箱体的结构,可以形成为与冷却装置相关的各种设备和辅助设备集中并支承在冷却装置用箱体的结构。另外,利用冷却装置及冷却装置用箱体延伸至比脱粒装置的上端部更靠近下侧的结构,能够避免与脱粒装置发生碰撞且实现冷却装置的大型化。即,能够实现避免机体整体大型化且使发动机的冷却性能提高的联合收割机。
基于本发明,优选具有覆盖所述发动机的发动机机罩,所述冷却装置用箱体的上部支承在所述发动机机罩的框架。
根据本结构,发动机机罩的框架也兼而用作为冷却装置及冷却装置用箱体的支承部件。因此,与设有用于支承冷却装置及冷却装置用箱体的专用支承部件的结构相比,能够简化冷却装置及冷却装置用箱体的支承结构。
基于本发明,优选具有从所述脱粒装置的上部向机体横向外侧延伸的第一支架,所述冷却装置用箱体的下部支承在所述第一支架。
根据本结构,利用第一支架从脱粒装置的上部向机体横向外侧延伸的这样简洁的结构,能够避免冷却装置及冷却装置用箱体与脱粒装置发生碰撞,并且能够容易地提高冷却性能。
基于本发明,优选具有:在所述冷却装置的下方设置的燃料箱、从所述脱粒装置向机体横向外侧延伸且载置所述燃料箱的第二支架、以及将所述第一支架的机体横向外端部与所述第二支架的机体横向外端部连结的纵向框架。
根据本结构,因为燃料箱配置在冷却装置的下方,所以能够有效活用冷却装置的下方空间。换言之,因为在燃料箱的上方的空间中,在上下方向上尽可能大地确保冷却装置的空间,所以,能够避免机体整体大型化,并且使冷却装置大型化。另外,利用由纵向框架连结第一支架的机体横向外端部与第二支架的机体横向外端部的结构,一体地构成冷却装置用箱体与燃料箱的支承结构。由此,与冷却装置用箱体只支承在第一支架、燃料箱只支承在第二支架的结构相比较,使支承结构牢固。
基于本发明,优选具有贮存所述冷却装置的冷却水的储存罐,所述储存罐在位于所述冷却装置用箱体的上方的状态下,支承在所述冷却装置用箱体的上端部。
根据本结构,因为储存罐支承在冷却装置用箱体的上端部,所以能够简化储存罐的支承结构。另外,根据本结构,因为储存罐位于冷却装置的上方,所以,冷却水能够顺畅地从储存罐向冷却装置供给。
基于本发明,优选具有从向所述发动机供给的燃烧用空气中除去尘埃的空气滤清器,所述空气滤清器在位于所述冷却装置用箱体的后方的状态下,支承在所述冷却装置用箱体的后壁。
根据本结构,冷却装置用箱体也兼而用作为空气滤清器的支承部件。因此,与设有对空气滤清器的专用支承部件的结构相比,能够简化空气滤清器的支承结构。
[4]与问题[4]对应的解决方案如下所述。
本发明的联合收割机的特征在于,具有:使收割物脱粒的脱粒装置、相对于述脱粒装置而在机体横向外侧设置且对发动机进行冷却的冷却装置、相对于所述脱粒装置而在机体横向外侧的所述冷却装置的下方以与所述冷却装置上下并列的状态设置的燃料箱、在所述燃料箱的后上方设置且在对所述冷却装置的维护作业时使用的第一平台、用于进行从地上对所述第一平台的升降的梯子,用于向所述燃料箱补充燃料的供油管向所述第一平台延伸,可从所述第一平台向所述供油管的供油口补充所述燃料地构成。
根据本发明,在燃料箱的后上方设有第一平台,以能够补充燃料,并在第一平台设有升降用梯子。因此,作业人员能够携带燃料的携带缸登梯子,在第一平台载置该携带缸的状态下向供油口补充燃料。由此,与专利文献3所公开的联合收割机的燃料箱的结构相比较,能够改善燃料补充的作业性。另外,因为在对冷却装置的维护作业中使用第一平台,所以第一平台兼而用在对冷却装置的维护作业用、以及燃料补充作业用中。由此,不必设置用于燃料补充的专用平台,能够以简洁的结构实现改善作业性的联合收割机。
基于本发明,优选所述发动机在所述脱粒装置的上方设置在所述冷却装置的机体横向内侧旁,具有在所述发动机的后方设置且在对所述发动机的维护作业时使用的第二平台,所述冷却装置延伸至比所述发动机的下端更靠近下侧,所述第一平台配置在比所述第二平台低的位置。
根据本结构,因为在发动机的后方设有第二平台,所以,作业人员能够利用第二平台进行对发动机的维护作业。另外,因为第一平台配置在比第二平台低的位置上,所以,对应于延伸至比发动机的下端更靠近下侧的冷却装置,作业人员能够从第一平台方便地进行对冷却装置的下部的维护作业。
基于本发明,优选在所述冷却装置的上部的后方具有以在俯视中与所述第一平台重合的状态、从向所述发动机供给的燃烧用空气中除去尘埃的空气滤清器。
根据本结构,作业人员方便在第一平台上进行对空气滤清器的维护作业。
基于本发明,优选所述供油管在所述冷却装置的机体横向内侧的所述燃料箱的机体横向宽度的范围内通过,延伸至比所述第一平台高的位置。
根据本结构,冷却装置与燃料箱为上下并列的状态,并且供油管在冷却装置的机体横向内侧不脱离燃料箱的机体横向宽度的范围地延伸至比第一平台高的位置。因此,不会使供油管的结构复杂,能够从第一平台向供油管的供油口补充燃料。
基于本发明,优选具有:驾驶部、覆盖所述驾驶部的驾驶室、对所述驾驶室的内部进行空气调节的空调装置、用于所述空调装置的冷凝器、收纳并支承所述冷却装置的冷却装置用箱体、以及从机体横向外侧覆盖所述冷却装置用箱体且在所述冷却装置用箱体可开/闭摆动地支承的防尘罩,在所述防尘罩支承有所述冷凝器。
根据本结构,利用由防尘罩支承冷凝器的结构,冷凝器与冷却装置一起进行冷却。因此,与冷却装置和冷凝器分别进行冷却的结构相比较,不需要在冷凝器设有风扇等,能够实现冷却结构的简化与紧凑化。另外,利用冷凝器设置在比冷却装置更靠近机体横向外侧的结构,能够容易地形成为冷凝器在避开发动机等的热气的状态下接受外部空气来进行冷却的结构,提高空调装置的空气调节效率。
基于本发明,优选在比所述燃料箱更低的位置具有能够比所述燃料箱更向机体横向外侧伸出的第三平台。
根据本结构,作业人员能够从第三平台方便地进行对冷却装置的机体横向外侧部的维护作业。
基于本发明,优选在所述第一平台的下方,在所述梯子与所述燃料箱之间具有发动机辅助设备。
根据本结构,能够有效地活用第一平台的下方的空间。另外,因为发动机辅助设备设置在燃料箱的后方,所以容易盘绕经过燃料箱与发动机整体的燃料供给通路。此外,因为发动机辅助设备配置在梯子与燃料箱之间,所以例如能够减少在联合收割机转弯时异物与发动机辅助设备接触的风险。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图(下同至图8),是联合收割机的左侧视图。
图2是表示联合收割机的动力传递系统等的结构的左侧视图。
图3是表示联合收割机的动力传递的传动系统图。
图4是表示装置支承部等的结构的左侧视图。
图5是表示轴承箱等的结构的纵向后剖视图。
图6是表示装置支承部等的结构的立体分解图。
图7是表示轴承箱周边的结构的俯视图。
图8是表示限制部等的结构的前视图。
图9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图(下同至图19),是联合收割机的左侧视图。
图10是联合收割机的俯视图。
图11是表示机罩等的结构的后视图。
图12是表示机罩等的结构的俯视图。
图13是表示排气罩等的结构的纵向后剖视图。
图14是表示排气罩等的结构的左侧视图。
图15是表示机罩等的结构的立体分解图。
图16是表示机罩等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17是表示顶板等的结构的纵向右剖视图。
图18是表示机罩等的结构的右侧视图。
图19是表示机罩等的结构的前视图。
图20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图(下同至图28),是联合收割机的右侧视图。
图21是联合收割机的俯视图。
图22是表示冷却装置及燃料箱相对于发动机及脱粒装置的位置关系的后视图。
图23是表示冷却装置、燃料箱、第一平台以及第二平台相对于发动机及脱粒装置的位置关系的俯视图。
图24是表示冷却装置、燃料箱、第一平台、以及第二平台的位置关系的右侧视图。
图25是表示冷却装置的图24的XXV-XXV线剖视图。
图26是从机体横向内侧视角表示冷却装置的侧视图。
图27是表示梯子下降的状态的联合收割机的右侧视图。
图28是表示梯子被卡止的状态的侧视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基于附图,针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式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如下的说明中,在未特别说明的情况下,将图1、图2、图4、图6、图7所示的箭头F的方向作为“前”,将箭头B的方向作为“后”,将图5至图8所示的箭头L的方向作为“左”,将箭头R的方向作为“右”。另外,将图2及图4所示的箭头U的方向作为“上”,将箭头D的方向作为“下”。
[联合收割机的整体结构]
如图1所示,全喂入联合收割机A(相当于本发明的“作业车辆”)具有:割取输送部1、驾驶室2、驾驶部3、脱粒装置4、谷粒箱5、发动机6、左右前车轮8、以及左右后车轮9。
割取输送部1割取田间农作物,向后方输送。农作物例如为水稻等直立谷杆,但也可以为大豆、玉米等。驾驶部3由驾驶室2覆盖。脱粒装置4对由割取输送部1割取的收割物进行脱粒处理。收割物例如为割取谷杆。
谷粒箱5将通过脱粒装置4的脱粒处理而得到的谷粒进行贮存。后车轮9可进行转向操作地构成。前车轮8不可转向地构成,并且由发动机6的动力进行旋转驱动。在谷粒箱5的机体左侧具有绞龙输送式谷粒排出装置18。谷粒排出装置18将贮存在谷粒箱5中的谷粒向机体外部输送。
割取输送部1具有割取部11、以及供给装置12。割取部11割取田间的直立谷杆,将割取的谷杆靠近集中在收割宽度方向的中央部。供给装置12将割取并靠近集中在中央的谷杆向机体后方的脱粒装置4输送。
脱粒装置4位于机体左右中央位置。谷粒箱5位于脱粒装置4的上方的机体前侧。发动机6位于脱粒装置4的上方的机体后侧。也就是说,脱粒装置4与谷粒箱5上下并列地进行配置,谷粒箱5与发动机6前后并列地进行配置。
另外,脱粒装置4具有发动机机架EF(参照图2)。发动机机架EF位于脱粒装置4的上部。而且,发动机6支承在发动机机架EF。即,发动机6支承在脱粒装置4的上部。
脱粒装置4的左右两侧的外侧被外罩17覆盖。谷粒箱5在侧视中形成为下缩窄状。在谷粒箱5的底部,在机体横向方向上设有横向输送排出绞龙5A。
如图1所示,在机体下部具有在机体前后方向上延伸的左右主框架20。左右前车轮8及左右后车轮9以位于左右主框架20各自的机体左右方向外侧的状态进行设置。左右主框架20支承在左右前车轮8及左右后车轮9。
秸秆屑等经由位于机体后部的切碎处理装置23,向机体后方排出。
另外,如图1及图2所示,联合收割机A具有平台10及梯子14。平台10及梯子14都设置在联合收割机A的后部。
平台10位于比发动机6更靠近后侧。而且,作业人员可将平台10利用为踏板。
梯子14上下延伸。作业人员通过攀爬梯子14,能够登上平台10。
另外,如图2所示,联合收割机A具有排气管32及排气处理装置33。从发动机6排出的排气流向排气处理装置33。而且,排气处理装置33对排气进行净化处理。更具体而言,排气处理装置33具有DPF(未图示)。而且,排气处理装置33利用DPF,减少在排气中含有的颗粒状物质。需要说明的是,“DPF”是柴油机微粒过滤器的简称。
即,联合收割机A具有对从发动机6排出的排气进行净化处理的排气处理装置33。
由排气处理装置33进行净化处理的排气通过排气管32,从排气管32后端的开口排出。
[关于传动结构]
如图2及图3所示,联合收割机A具有发动机输出轴35及输出旋转体50。发动机输出轴35是发动机6的输出轴。另外,发动机输出轴35在机体左右方向上延伸。而且,发动机输出轴35从发动机6向机体左侧突出。
输出旋转体50安装在发动机输出轴35。而且,输出旋转体50与发动机输出轴35一体地旋转。另外,输出旋转体50具有第一旋转体51及第二旋转体52。
如图4及图5所示,第二旋转体52相对于第一旋转体51而位于发动机6侧。另外,第一旋转体51及第二旋转体52一体地形成。
如图2及图3所示,联合收割机A具有:中间轴55、第一环状转动体63(相当于本发明的“环状转动体”)、以及第二环状转动体64。
中间轴55位于比发动机输出轴35更靠近前侧。另外,中间轴55在机体左右方向上延伸。即,中间轴55与发动机输出轴35平行地延伸。而且,中间轴55在经过整个机体左部与机体右部的状态下进行设置。
第一环状转动体63卷绕在第一旋转体51。即,第一环状转动体63卷绕在输出旋转体50。而且,第一环状转动体63从第一旋转体51向前下方(相当于本发明的“规定方向”)延伸。另外,第一环状转动体63构成为将来自第一旋转体51的动力向中间轴55传递。
即,联合收割机A具有卷绕在输出旋转体50、且从输出旋转体50向规定方向延伸的第一环状转动体63。
另外,如图3所示,联合收割机A具有排出用传动带56。排出用传动带56构成为将来自中间轴55的动力向横向输送排出绞龙5A传递。另外,横向输送排出绞龙5A将从排出用传动带56获得的动力向谷粒排出装置18传递。
另外,联合收割机A具有第三环状转动体59及变速机构TM。第三环状转动体59构成为将来自中间轴55的动力向变速机构TM传递。变速机构TM使从第三环状转动体59获得的动力变速并向左右前车轮8传递。
通过上述的结构,发动机6的动力经由发动机输出轴35、第一旋转体51、第一环状转动体63、中间轴55、以及排出用传动带56,向横向输送排出绞龙5A及谷粒排出装置18传递。由此,驱动横向输送排出绞龙5A及谷粒排出装置18。
另外,发动机6的动力经由发动机输出轴35、第一旋转体51、第一环状转动体63、中间轴55、以及第三环状转动体59,向变速机构TM传递。由此,驱动左右前车轮8。
另外,如图2及图3所示,联合收割机A具有脱粒筒驱动轴36及脱粒筒传递装置39。
脱粒筒驱动轴36位于比发动机输出轴35更靠近下侧且后侧。另外,脱粒筒驱动轴36在机体左右方向上延伸。即,脱粒筒驱动轴36与发动机输出轴35平行地延伸。
脱粒筒传递装置39支承在脱粒装置4的背部。另外,脱粒筒驱动轴36与脱粒筒传递装置39连接。而且,脱粒筒传递装置39将从脱粒筒驱动轴36获得的动力变速为上下两档,向脱粒装置4的脱粒筒21A传递。
另外,如图4所示,第二环状转动体64卷绕在第二旋转体52。即,第二环状转动体64卷绕在输出旋转体50。而且,第二环状转动体64从第二旋转体52向后下方(相当于本发明的“与规定方向不同的方向”)延伸。另外,第二环状转动体64构成为将来自第二旋转体52的动力向脱粒筒驱动轴36传递。需要说明的是,如图7所示,第二环状转动体64相对于第一环状转动体63而配置在发动机6侧。
即,联合收割机A具有第二环状转动体64,该第二环状转动体64卷绕在输出旋转体50,并且相对于第一环状转动体63而配置在发动机6侧,从输出旋转体50向与规定方向不同的方向延伸。
另外,如图2及图3所示,联合收割机A具有切碎处理用传动机构40。切碎处理用传动机构40构成为将来自脱粒筒驱动轴36的动力向切碎处理装置23传递。
另外,联合收割机A具有第四环状转动体42。另外,脱粒装置4具有摆动清选装置(未图示)及送风装置(未图示)。而且,虽然省略了详细的说明,但第四环状转动体42构成为将来自脱粒筒驱动轴36的动力向割取部11、供给装置12、摆动清选装置、以及送风装置等传递。
通过上述的结构,发动机6的动力经由发动机输出轴35、第二旋转体52、第二环状转动体64、脱粒筒驱动轴36、以及脱粒筒传递装置39,向脱粒筒21A传递。由此,驱动脱粒筒21A。
另外,发动机6的动力经由发动机输出轴35、第二旋转体52、第二环状转动体64、脱粒筒驱动轴36、以及切碎处理用传动机构40,向切碎处理装置23传递。由此,驱动切碎处理装置23。
另外,发动机6的动力经由发动机输出轴35、第二旋转体52、第二环状转动体64、脱粒筒驱动轴36、以及第四环状转动体42,向割取部11、供给装置12、摆动清选装置、以及送风装置等传递。由此,驱动割取部11、供给装置12、摆动清选装置、以及送风装置等。
如图2至图4所示,联合收割机A具有张紧机构13及脱粒离合器62。张紧机构13向第一环状转动体63施加张力。脱粒离合器62能够向第二环状转动体64施加张力。
脱粒离合器62可由离合器操作机构(未图示)进行操作地构成。而且,脱粒离合器62通过使第二环状转动体64的张力变化,接通/切断经由第二环状转动体64的动力传递。由此,脱粒离合器62接通/切断从发动机6向脱粒筒21A、切碎处理装置23、割取部11、供给装置12、摆动清选装置、以及送风装置等的动力传递。
[与轴承箱相关的结构]
如图5至图7所示,发动机输出轴35具有第一输出轴24及第二输出轴25。第一输出轴24及第二输出轴25配置在相互相同的轴芯上。另外,第一输出轴24及第二输出轴25围绕旋转轴芯P1一体地旋转。
另外,第一输出轴24从发动机6向左侧突出。另外,第二输出轴25在机体左右方向上延伸,并且位于第一输出轴24的左侧。
如图5所示,联合收割机A具有飞轮26及减振器27。飞轮26安装在第一输出轴24的左端部。而且,飞轮26与第一输出轴24一体地旋转。
减振器27安装在第二输出轴25的右端部。而且,减振器27与第二输出轴25一体地旋转。
飞轮26与减振器27相互连结。另外,飞轮26与减振器27一体地旋转。
通过上述的结构,第一输出轴24、飞轮26、减振器27、以及第二输出轴25围绕旋转轴芯P1一体地旋转。需要说明的是,减振器27构成为吸收第一输出轴24的扭矩变化。
另外,如图5所示,联合收割机A具有飞轮壳体43、轴承箱44、以及轴承45。飞轮壳体43配置在发动机6的左侧,并且支承在发动机6。另外,飞轮壳体43收纳有飞轮26及减振器27。
轴承箱44配置在飞轮壳体43的左侧。即,飞轮壳体43配置在发动机6与轴承箱44之间。而且,轴承箱44螺栓紧固在飞轮壳体43的左端部。即,轴承箱44支承在飞轮壳体43。
轴承箱44覆盖第二输出轴25的机体左右方向中间部。另外,轴承箱44保持有轴承45。
即,联合收割机A具有保持轴承45、且覆盖发动机输出轴35的至少一部分的轴承箱44。
详细地说明,则轴承箱44具有保持部44a及箱体部44b。保持部44a位于轴承箱44的左端部。另外,保持部44a保持有轴承45。
箱体部44b在发动机输出轴35的延伸方向上位于保持部44a与飞轮壳体43之间。而且,箱体部44b覆盖第二输出轴25的机体左右方向中间部。
即,轴承箱44具有:保持轴承45的保持部44a、以及在发动机输出轴35的延伸方向上位于保持部44a与飞轮壳体43之间且覆盖发动机输出轴35的至少一部分的箱体部44b。
而且,如图5所示,箱体部44b具有越靠近飞轮壳体43一侧、则越宽的形状。
另外,第二输出轴25插入轴承45中。而且,第二输出轴25经由轴承45而支承在轴承箱44。
即,发动机输出轴35经由轴承45而支承在轴承箱44。
另外,输出旋转体50安装在发动机输出轴35的左端部。由此,输出旋转体50安装在发动机输出轴35之中比轴承45更靠近左侧的部分。
即,输出旋转体50安装在发动机输出轴35之中相对于轴承45而与发动机6相反一侧的部分。
另外,飞轮26安装在发动机输出轴35之中比轴承45更靠近右侧的部分。即,飞轮26安装在发动机输出轴35之中相对于轴承45的发动机6侧的部分。
[装置支承部的结构]
如图4所示,联合收割机A具有装置支承部7。如图4及图5所示,装置支承部7支承在轴承箱44。即,联合收割机A具有在轴承箱44支承的装置支承部7。
而且,排气处理装置33支承在装置支承部7。
下面,针对装置支承部7的结构进行详细的说明。如图4所示,装置支承部7具有:第一支承部71、第二支承部72、以及第三支承部73。
即,装置支承部7具有第一支承部71、以及与第一支承部71不同的第二支承部72。
第一支承部71具有:第一基座81、第一下侧支柱82、以及第一上侧支柱83。第一基座81与轴承箱44一体地形成。另外,第一下侧支柱82及第一上侧支柱83侧视都形成为L字状。
如图6所示,在第一基座81的上端形成有水平的第一支承面81a。在第一支承面81a螺栓紧固有第一下侧支柱82。而且,如图4所示,在第一下侧支柱82的上部螺栓紧固有第一上侧支柱83。
第二支承部72具有:第二基座91、第二下侧支柱92、以及第二上侧支柱93。第二基座91与轴承箱44一体地形成。另外,第二下侧支柱92及第二上侧支柱93侧视都形成为L字状。而且,第二支承部72位于第一支承部71的后方。
如图6所示,在第二基座91的上端形成有水平的第二支承面91a。在第二支承面91a螺栓紧固有第二下侧支柱92。而且,如图4所示,在第二下侧支柱92的上部螺栓紧固有第二上侧支柱93。
第三支承部73具有:板状支承部73a、前侧夹具73b、以及后侧夹具73c。板状支承部73a为水平姿势的板状。另外,板状支承部73a支承在第一上侧支柱83及第二上侧支柱93。在板状支承部73a的前端部支承有前侧夹具73b。另外,在板状支承部73a的后端部支承有后侧夹具73c。
如图7所示,排气处理装置33以排气处理装置33的长度方向沿着机体前后方向的状态进行配置。即,排气处理装置33在俯视中,以排气处理装置33的长度方向与发动机输出轴35的延伸方向交叉的状态进行配置。
而且,如图4及图5所示,排气处理装置33的前部由前侧夹具73b进行支承。另外,排气处理装置33的后部由后侧夹具73c进行支承。
另外,如上所述,第二支承部72位于第一支承部71的后方。即,在排气处理装置33的长度方向上,第一支承部71的位置与第二支承部72的位置不同。
另外,如图4及图6所示,第一基座81支承在箱体部44b的上部的前部。另外,第二基座91支承在箱体部44b的上部的后部。
即,装置支承部7支承在箱体部44b。更具体而言,装置支承部7支承在箱体部44b的上部。
[张紧机构的结构]
如图2及图4所示,张紧机构13具有:张紧轮65、臂部66、以及牵引部67。张紧轮65与第一环状转动体63接触。另外,臂部66以向前下方倾斜的状态进行设置。而且,张紧轮65支承在臂部66的前端部。
即,张紧机构13具有:与第一环状转动体63接触的张紧轮65、以及支承张紧轮65的臂部66。
如图4、图6、图7所示,第一基座81具有臂部支承部81b。臂部支承部81b向左侧突出。另外,臂部66具有筒状部66a。筒状部66a位于臂部66的后端部。而且,臂部支承部81b插入筒状部66a中。
由此,筒状部66a以围绕沿着机体左右方向的摆动轴芯P2可摆动的状态,支承在臂部支承部81b。即,臂部66在可摆动的状态下支承在装置支承部7。
牵引部67在经过整个发动机机架EF与臂部66的状态下进行设置。牵引部67的下端部支承在发动机机架EF。另外,牵引部67的上部与臂部66连结。
而且,牵引部67将臂部66向后下方牵引地构成。由此,臂部66在图4的逆时针方向上被牵引。其结果是,张紧轮65被第一环状转动体63按压。由此,向第一环状转动体63施加张力。
[限制部的结构]
如图4、图7、图8所示,联合收割机A具有限制部28。限制部28位于第二旋转体52的前方。另外,限制部28沿第二环状转动体64之中与第二旋转体52相接的部分延伸。
而且,限制部28对第二环状转动体64的与第二环状转动体64的旋转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位移进行限制。更具体而言,限制部28对第二环状转动体64之中与第二旋转体52相接的部分向第二旋转体52的外周侧的位移进行限制。
如图6至图8所示,第一基座81具有上侧安装部81c。而且,在上侧安装部81c,从左侧安装有上侧安装支柱29。
另外,在第一基座81的下方设有突出部31。突出部31与箱体部44b的下部的前部连接。另外,突出部31向前侧突出。
在突出部31的前端部形成有下侧安装部31a。而且,在下侧安装部31a,从左侧安装有下侧安装支柱30。
而且,限制部28的上部固定在上侧安装支柱29。另外,限制部28的下部固定在下侧安装支柱30。由此,限制部28经由上侧安装支柱29而支承在第一基座81。即,限制部28支承在装置支承部7。另外,限制部28经由下侧安装支柱30而支承在突出部31。
根据如上说明的结构,装置支承部7支承在轴承箱44。另外,排气处理装置33经由装置支承部7而支承在轴承箱44。由此,排气处理装置33及装置支承部7容易位于发动机6附近。因此,用于配置发动机6、排气处理装置33、以及装置支承部7所需要的空间比较容易减小。
因此,根据如上说明的结构,能够实现容易紧凑地收纳发动机6、排气处理装置33、以及装置支承部7的联合收割机A。
需要说明的是,如上所述的实施方式只是一个例子,本发明不限于此,可以适当变更。
[第一实施方式的其它实施方式]
(1)轴承箱44或箱体部44b也可以覆盖发动机输出轴35整体。
(2)也可以具有利用SCR(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选择性催化还原)对从发动机6排出的排气进行净化处理的处理装置,并且该处理装置支承在装置支承部7。在该情况下,该处理装置相当于本发明的“排气处理装置”。
(3)一部分或全部的部件的配置也可以在左右方向上反转。
(4)发动机输出轴35也可以由单一的部件构成。
(5)轴承箱44也可以不经由飞轮壳体43而支承在发动机6。即,轴承箱44也可以不支承在飞轮壳体43。
(6)箱体部44b也可以不具有越靠近飞轮壳体43一侧、则越宽的形状。例如,箱体部44b也可以具有以旋转轴芯P1为中心轴的圆筒形状。
(7)装置支承部7也可以不支承在箱体部44b。在该情况下,装置支承部7也可以支承在保持部44a。
(8)第一输出轴24也可以不包括在发动机输出轴35中。
[第二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9~图19,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如下的说明中,在未特别说明的情况下,将图9、图10、图12、图14至图18所示的箭头F的方向作为“前”,将箭头B的方向作为“后”,将图10至图13、图15、图16、图19所示的箭头L的方向作为“左”,将箭头R的方向作为“右”。另外,将图9、图11、图13至图19所示的箭头U的方向作为“上”,将箭头D的方向作为“下”。
[联合收割机的整体构成]
如图9及图10所示,全喂入联合收割机A1具有:割取输送部101、驾驶室102、驾驶部103、脱粒装置104、谷粒箱105、发动机106、左右前车轮108、以及左右后车轮109。
割取输送部101割取田间的农作物,并向后方输送。农作物例如为水稻等直立谷杆,但也可以为大豆、玉米等。驾驶部103由驾驶室102覆盖。脱粒装置104对由割取输送部101割取的收割物进行脱粒处理。收割物例如为割取谷杆。
谷粒箱105对由脱粒装置104脱粒的谷粒进行贮存。后车轮109可进行转向操作地构成。前车轮108不可转向地构成,并且由发动机106的动力进行旋转驱动。在谷粒箱105的机体左侧具有绞龙输送式谷粒排出装置118,谷粒排出装置118将在谷粒箱105中贮存的谷粒向机体外部输送。
割取输送部101具有割取部111、以及供给装置112。割取部111割取田间的直立谷杆,将割取的谷杆靠近集中在收割宽度方向的中央部。供给装置112将割取并靠近集中在中央的谷杆向机体后方的脱粒装置104输送。而且,脱粒装置104对由供给装置112输送的割取谷杆进行脱粒处理。即,脱粒装置104对由割取部111割取的割取谷杆进行脱粒处理。
脱粒装置104处于机体左右中央位置。谷粒箱105位于脱粒装置104的上方的机体前侧。发动机106位于脱粒装置104的上方的机体后侧。也就是说,脱粒装置104与谷粒箱105上下并列地进行设置,谷粒箱105与发动机106前后并列地进行设置。
即,谷粒箱105及发动机106都位于脱粒装置104的上方。另外,发动机106位于谷粒箱105的后方。另外,谷粒箱105与发动机106在相互前后邻接的状态下进行配置。
另外,脱粒装置104具有发动机机架EF(参照图14)。发动机机架EF位于脱粒装置104的上部。而且,发动机106支承在发动机机架EF。即,发动机106支承在脱粒装置104的上部。
脱粒装置104的左右两侧的外侧由外罩117覆盖。谷粒箱105在侧视中形成为下缩窄状。
如图9所示,在机体下部具有在机体前后方向上延伸的左右主框架120。左右前车轮108及左右后车轮109以位于左右主框架120各自的机体左右方向外侧的状态进行设置。左右主框架120支承在左右前车轮108及左右后车轮109。
另外,如图9及图10所示,联合收割机A1具有:平台110、梯子113、以及下侧平台180。平台110、梯子113、下侧平台180都设置在联合收割机A1的后部。
平台110位于比发动机106更靠近后侧。另外,如图10所示,发动机106与平台110以在俯视中相互前后邻接的状态进行配置。而且,平台110可以被作业人员利用为踏板。
另外,下侧平台180设置在比平台110更靠近右侧。另外,下侧平台180在俯视中与平台110邻接。而且,下侧平台180设置在比平台110低的位置(参照图15)。另外,下侧平台180可以被作业人员利用为踏板。
如图9及图10所示,梯子113上下延伸。作业人员通过攀爬梯子113,能够登上下侧平台180。另外,作业人员能够从下侧平台180登上平台110。
另外,如图12所示,平台110具有扶手110a。扶手110a经过平台110的整个后端部与左端部进行设置。作业人员在向平台110升降时,可以把持扶手110a,稳定身体的姿势。
另外,下侧平台180具有下侧扶手180a。下侧扶手180a设置在下侧平台180的右端部。作业人员在向下侧平台180升降时,可以把持下侧扶手180a,稳定身体的姿势。
另外,如图11及图12所示,联合收割机A1具有四个支架114以及四个防振支承件115。各支架114分别安装在发动机106的下部的右前部、左前部、右后部、以及左后部。而且,各支架114经由各防振支承件115,支承在发动机机架EF。
即,发动机106经由各支架114及各防振支承件115,支承在发动机机架EF。
[排气部的结构]
如图11及图12所示,发动机106具有排气部130。排气部130与发动机106连接。而且,排气部130对从发动机106排出的排气进行处理并排出。
详细地说明,则排气部130具有第一排气管131、第二排气管132、以及排气处理装置133。如图12所示,第一排气管131在机体左右方向上延伸。另外,排气处理装置133以排气处理装置133的长度方向沿着机体前后方向的状态进行配置。另外,排气处理装置133位于发动机106的机体左右方向一方侧的外侧。更具体而言,排气处理装置133位于发动机106的左侧外侧。
而且,第一排气管131的右端部与发动机106连接。另外,第一排气管131的左端部与排气处理装置133的后端部连接。
另外,第二排气管132的右端部与排气处理装置133的前端部连接。而且,第二排气管132从排气处理装置133的前端部向后侧延伸。
从发动机106排出的排气通过第一排气管131,到达排气处理装置133。然后,排气处理装置133对排气进行处理。更具体而言,排气处理装置133具有DPF(未图示)。而且,排气处理装置133利用DPF,减少排气中含有的颗粒状物质。需要说明的是,“DPF”是柴油机微粒过滤器的简称。
这样,联合收割机A1具有位于比发动机106更靠近左侧、且对从发动机106排出的排气进行处理的排气处理装置133。
由排气处理装置133处理的排气通过第二排气管132,从第二排气管132后端的开口排出。
[与发动机输出轴相关的结构]
如图13及图14所示,联合收割机A1具有发动机输出轴135及传递机构G。发动机输出轴135是发动机106的输出轴。另外,发动机输出轴135在机体左右方向上延伸。另外,发动机输出轴135从发动机106向机体左侧突出。
传递机构G具有:第一旋转体121、第二旋转体122、第一环状转动体123、以及第二环状转动体124。
第一旋转体121及第二旋转体122安装在发动机输出轴135。第一旋转体121相对于第二旋转体122而配置在发动机106侧。而且,第一旋转体121及第二旋转体122与发动机输出轴135一体地旋转。
第一环状转动体123卷绕在第一旋转体121。另外,第一环状转动体123构成为将从第一旋转体121获得的动力向脱粒装置104传递。
通过该结构,来自发动机106的动力经由发动机输出轴135、第一旋转体121、以及第一环状转动体123,向脱粒装置104传递。由此,驱动脱粒装置104。
另外,第二环状转动体124卷绕在第二旋转体122。另外,第二环状转动体124构成为将从第二旋转体122获得的动力向前车轮108传递。
通过该结构,来自发动机106的动力经由发动机输出轴135、第二旋转体122、以及第二环状转动体124,向前车轮108传递。由此,驱动前车轮108。
即,传递机构G从发动机输出轴135获取动力。
[与排气罩相关的结构]
如图11、图13、图14所示,联合收割机A1具有排气罩140。排气罩140从机体左右方向一方侧覆盖排气处理装置133。更具体而言,排气罩140从左侧覆盖排气处理装置133。
而且,排气罩140配置在发动机106的机体左右方向一方侧的外侧。更具体而言,排气罩140配置在发动机106的左侧外侧。
另外,发动机输出轴135从发动机106向排气罩140侧延伸。
另外,传递机构G的至少一部分配置在将发动机106与排气罩140隔开的位置上。更具体而言,第一旋转体121及第二旋转体122配置在将发动机106与排气罩140隔开的位置上。另外,第一环状转动体123之中与第一旋转体121相接的部分配置在将发动机106与排气罩140隔开的位置上。另外,第二环状转动体124之中与第二旋转体122相接的部分配置在将发动机106与排气罩140隔开的位置上。
[与防尘罩相关的结构]
如图11及图12所示,联合收割机A1具有:冷却装置136(相当于本发明的“散热器”)、冷却风扇137、以及防尘罩138。
冷却装置136及冷却风扇137都位于发动机106的机体左右方向另一侧的外侧。更具体而言,冷却装置136及冷却风扇137都位于发动机106的右侧外侧。需要说明的是,冷却装置136配置在比冷却风扇137更靠近右侧。
另外,防尘罩138从机体左右方向另一方侧覆盖冷却装置136及冷却风扇137。更具体而言,防尘罩138从右侧覆盖冷却装置136及冷却风扇137。
而且,防尘罩138配置在发动机106的机体左右方向另一侧的外侧。更具体而言,防尘罩138配置在发动机106的右侧外侧。
另外,发动机106的冷却水流动的冷却通路(未图示)通过冷却装置136地构成。而且,冷却风扇137利用冷却风,对冷却装置136进行冷却。由此,发动机106的冷却水在冷却装置136中被冷却。
针对冷却风进行详细的说明,冷却风扇137使冷却风从机体左右方向的外侧向内侧产生而进行驱动。即,由冷却风扇137产生的冷却风从右侧向左侧流动。
在此,防尘罩138使该冷却风通过、且利用过滤器防止灰尘侵入而构成。即,防尘罩138防止灰尘侵入冷却装置136及冷却风扇137。
通过该结构,当驱动冷却风扇137时,防尘罩138的外侧的空气被吸入防尘罩138的内侧。而且,被吸入的空气作为冷却风而通过冷却装置136。由此,冷却装置136被冷却。
[机罩的结构]
如图11、图12、图15、图16所示,联合收割机A1具有机罩150。机罩150具有框架体151(相当于本发明的“基部”)及顶板152。
框架体151支承顶板152,并且包围发动机106。即,机罩150包围发动机106。
如图11、图16、图17所示,顶板152位于发动机106的上方。另外,顶板152的前端部在围绕沿着机体左右方向的第一摆动轴芯P11可摆动的状态下,支承在框架体151。而且,顶板152构成为,通过围绕第一摆动轴芯P11进行摆动,可在开放状态与闭合状态之间变更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开放状态是将机罩150的上部开放的状态。另外,闭合状态是将机罩150的上部闭合的状态。
在图16中,表示了开放状态的顶板152。另外,在图17中,以虚线表示了开放状态的顶板152。另外,在图17中,以实线表示了闭合状态的顶板152。
如图16及图17所示,开放状态的顶板152向后上方倾斜。另外,闭合状态的顶板152为水平姿势。
另外,机罩150具有维持机构153。维持机构153包括支承杆153a及卡合孔153b。
支承杆153a的一端部以可摆动的状态连结在顶板152。另外,卡合孔153b形成在框架体151。而且,支承杆153a的另一端部可与卡合孔153b卡合地构成。
在顶板152为开放状态时,当作业人员使支承杆153a的另一端部卡合在卡合孔153b时,顶板152为由支承杆153a支承的状态。由此,顶板152维持在开放状态。
即,维持机构153以开放状态维持顶板152。
另外,当作业人员将支承杆153a的另一端部从卡合孔153b拆下时,顶板152成为未被支承杆153a支承的状态。而且,通过使顶板152向下侧摆动,使顶板152为闭合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支承杆153a能够以沿着顶板152的姿势进行收纳而构成。
另外,如图11及图17所示,顶板152的后端部由多个蝶形螺栓b3紧固在框架体151。当作业人员拆下各蝶形螺栓b3时,顶板152为围绕第一摆动轴芯P11可摆动的状态。
如图11、图12、图15、图16所示,框架体151包括:第一框架101f、第二框架102f、第三框架103f、第四框架104f、第五框架105f、第六框架106f、第七框架107f、第八框架108f、第九框架109f、第十框架110f、第十一框架111f、以及第十二框架112f。
第一框架101f位于框架体151的上部的后端部。另外,第一框架101f在机体左右方向上延伸。
第三框架103f位于框架体151的上部的前端部。另外,第三框架103f在机体左右方向上延伸。
第二框架102f位于框架体151的上部的左端部。另外,第二框架102f位于排气处理装置133的上方。另外,第二框架102f在机体前后方向上延伸。而且,第二框架102f在经过整个第一框架101f的左端部与第三框架103f的左端部的状态下进行设置。
第四框架104f位于框架体151的上部的右端部。另外,第四框架104f在机体前后方向上延伸。而且,第四框架104f在经过整个第一框架101f的右端部与第三框架103f的右端部的状态下进行设置。
第五框架105f位于框架体151的后部的左端部。另外,第五框架105f在机体上下方向上延伸。而且,第五框架105f的下端部固定在平台110。
第六框架106f及第十框架110f位于框架体151的前部。另外,第六框架106f在机体上下方向上延伸。另外,第十框架110f在机体左右方向上延伸,并且位于第三框架103f的下方。另外,第十框架110f位于发动机机架EF的上方。而且,第六框架106f在经过整个第三框架103f与第十框架110f的状态下进行设置。
第七框架107f位于框架体151的前部的下部。另外,第七框架107f在机体上下方向上延伸。第七框架107f的下端部固定在发动机机架EF。而且,第七框架107f在经过整个发动机机架EF与第十框架110f的状态下进行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第七框架107f位于比第六框架106f更靠近左侧。
第八框架108f位于框架体151的前部的右端部。另外,第八框架108f在机体上下方向上延伸,并且位于第六框架106f及第七框架107f的右侧。第八框架108f的下端部固定在发动机机架EF。而且,第八框架108f在经过整个发动机机架EF与第三框架103f的状态下进行设置。
第九框架109f位于框架体151的后部的右端部。另外,第九框架109f在机体上下方向上延伸,并且位于第八框架108f的后方。而且,第九框架109f的下端部固定在发动机机架EF。
第十框架110f的右端部与第八框架108f连接。另外,第十框架110f的左端部与第十一框架111f的前端部连接。
第十一框架111f位于框架体151的左端部。另外,第十一框架111f在机体前后方向上延伸,并且位于比第七框架107f及第五框架105f更靠近左侧。而且,第十一框架111f的后端部与第十二框架112f的左端部连接。
第十二框架112f位于框架体151的后部。另外,第十二框架112f在机体左右方向上延伸。第十二框架112f的右端部与第五框架105f连接。而且,第十二框架112f在经过整个第五框架105f与第十一框架111f的状态下进行设置。
如图15所示,在第五框架105f的上端部固定有第一安装部161。另外,在第九框架109f的上端部固定有第二安装部162。而且,第一框架101f由多个螺栓b1紧固在第一安装部161及第二安装部162。另外,通过拆除多个螺栓b1,能够拆下第一框架101f。
即,第一框架101f可拆装。
另外,第二框架102f由多个螺栓b2紧固在第一安装部161及第三框架103f。另外,通过拆除多个螺栓b2,能够拆下第二框架102f。
即,第二框架102f可拆装。
另外,如图11及图16所示,在机罩150的后端部设有后开口部151a。后开口部151a由第一框架101f、第五框架105f、以及第九框架109f形成。而且,后开口部151a使机罩150的内外连通。
另外,如图16及图19所示,在机罩150的前端部设有前上开口部151b(相当于本发明的“前开口部”)、以及前下开口部151c(相当于本发明的“前开口部”)。
前上开口部151b由第三框架103f、第六框架106f、第八框架108f、以及第十框架110f形成。而且,前上开口部151b使机罩150的内外连通。
另外,前下开口部151c由第七框架107f、第八框架108f、以及第十框架110f形成。而且,前下开口部151c使机罩150的内外连通。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12、图15、图16所示,卡合孔153b形成在第四框架104f。
[排气罩的详细结构]
如图11至图14所示,排气罩140具有:主体部141、铰链142、以及开闭部143。主体部141包括:前壁部141a、侧壁部141b、后壁部141c、以及上壁部141d。
前壁部141a位于主体部141的前端部。另外,后壁部141c位于主体部141的后端部。而且,前壁部141a及后壁部141c都是垂直姿势的板状,且相互对置。
侧壁部141b位于主体部141的左端部。另外,侧壁部141b是垂直姿势的板状,并且在经过整个前壁部141a的左端与后壁部141c的左端的状态下进行设置。
上壁部141d位于主体部141的上端部。另外,上壁部141d是水平姿势的板状,并且在经过整个前壁部141a的上端与后壁部141c的上端的状态下进行设置。
开闭部143位于排气罩140的下部。而且,开闭部143的上端部经由铰链142,支承在侧壁部141b的下端部。即,开闭部143支承在主体部141。
而且,开闭部143利用铰链142,可围绕沿着机体前后方向的第二摆动轴芯P21进行摆动。即,开闭部143的上端部在围绕沿着机体前后方向的第二摆动轴芯P21可摆动的状态下,支承在主体部141。
通过该结构,如图13所示,开闭部143可以在开放姿势与闭合姿势之间变更姿势。闭合姿势的开闭部143向右下方倾斜。另外,开放姿势的开闭部143是垂直的姿势。
在图13中,由实线表示闭合姿势的开闭部143。另外,由虚线表示开放姿势的开闭部143。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14所示,第二摆动轴芯P21向后上方倾斜。这样,本发明的“沿着机体前后方向”这样的说法不但包括轴芯方向与机体前后方向完全一致的状态,也包括轴芯方向与机体前后方向大致一致的状态。
另外,如图14所示,开闭部143由多个螺栓b4紧固在前壁部141a及后壁部141c。此时,开闭部143为闭合姿势。
而且,当作业人员拆除多个螺栓b4时,开闭部143因重力而下垂。由此,开闭部143为开放姿势。
[进气部的结构]
如图12及图18所示,联合收割机A1具有进气部170。进气部170与发动机106连接,并且向发动机106供给空气。
具体地说明,进气部170具有:第一进气管171、第二进气管172、第三进气管173、以及清洁装置174(相当于本发明的“空气滤清器”)。
清洁装置174位于比机罩150更靠近后侧。另外,如图11、图12、图18所示,第一进气管171的一端部与发动机106连接。另外,第一进气管171的另一端部与清洁装置174连接。
第二进气管172的一端部与发动机106连接。另外,第二进气管172的另一端部与冷却装置136的下端部连接。
第三进气管173的一端部与冷却装置136的上端部连接。另外,第三进气管173的另一端部与发动机106连接。
本实施方式的清洁装置174为粗滤器一体化空气滤清器。而且,清洁装置174对吸入的空气进行净化。
由清洁装置174净化的空气通过第一进气管171到达发动机106,在增压器中被压缩。被压缩的空气通过第二进气管172到达冷却装置136,在冷却装置136中被冷却。被冷却的空气通过第三进气管173,供给发动机106。
另外,如图12所示,联合收割机A1具有一对支承支柱181、以及板状的装置支承部182。一对支承支柱181支承在防尘罩138。另外,一对支承支柱181从防尘罩138向左后方延伸。
装置支承部182支承在一对支承支柱181。而且,清洁装置174支承在装置支承部182。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10及图12所示,清洁装置174在俯视中与下侧平台180重合。
另外,如图12及图18所示,第一进气管171通过第五框架105f与第九框架109f之间。另外,第一进气管171通过第一框架101f的下方。即,第一进气管171通过后开口部151a。
这样,进气部170以通过后开口部151a的状态进行配置。
根据如上说明的结构,作业人员能够通过后开口部151a,接近发动机106。因此,方便进行发动机106的维护作业。
并且,根据如上说明的结构,发动机106的上方由顶板152覆盖。另外,发动机106的前方被谷粒箱105覆盖。另外,发动机106的左侧及右侧由排气罩140及防尘罩138覆盖。
另外,在联合收割机A1行驶时,浮游在空气中的尘埃相对于发动机106而相对地向后侧移动。因此,尘埃很难从后开口部151a侵入机罩150内。
因此,根据如上说明的结构,在发动机106很难堆积尘埃。
即,根据如上说明的结构,能够实现方便进行发动机106的维护作业、且在发动机106很难堆积尘埃的联合收割机A1。
需要说明的是,如上所述的实施方式只是一个例子,本发明不限于此,可以适当变更。
[第二实施方式的其它实施方式]
(1)顶板152也可以可拆除地构成。在该情况下,通过拆除顶板152,能够将机罩150的上部开放。即,顶板152通过拆除,而成为相当于本发明的“开放状态”的状态。
(2)也可以替代框架体151而设置具有前壁、左壁、以及右壁的罩体。在该情况下,罩体相当于本发明的“基部”。
(3)顶板152也可以不可将状态变更为开放状态而构成。
(4)顶板152的左端部或右端部也可以在围绕沿着机体前后方向的摆动轴芯可摆动的状态下,支承在框架体151。
(5)一部分或全部的部件的配置也可以在左右方向上反转。
[第三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20~图28,针对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下面,基于附图,针对将本发明的联合收割机的实施方式应用在图20至图22所示的全喂入联合收割机的情况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该实施方式中,在定义机体的前后方向时,沿作业状态的机体行进方向进行定义,在定义机体的左右方向时,以在机体行进方向上观察的状态对左右进行定义。即,在图20及图21中由标记(F)表示的方向为机体前侧,在图20及图21中由标记(B)表示的方向为机体后侧。在图21及图22中由标记(L)表示的方向为机体左侧,在图21及图22中由标记(R)表示的方向为机体右侧。
[整体结构]
如图20至图22所示,联合收割机具有:收割输送部201、驾驶室202、驾驶部203、脱粒装置204、谷粒箱205、作为动力源的发动机206、秸秆切碎装置207、左右一对前车轮208、208、以及左右一对后车轮209、209。收割输送部201割取田间的直立谷杆,将割取谷杆(收割物)向后方输送。驾驶部203被驾驶室202覆盖。脱粒装置204设置在机体的左右中央位置,对由收割输送部201割取的割取谷杆进行脱粒处理。谷粒箱205将通过脱粒装置204的脱粒处理而得到的谷粒进行贮存。谷粒箱205设置在脱粒装置204的上方,脱粒装置204与谷粒箱205以上下并列的状态进行设置。在脱粒装置204的后方设有对脱粒处理后的秸秆进行切碎处理的秸秆切碎装置207。
后车轮209可进行转向操作地构成。前车轮208不可转向地构成,并且基于发动机206的动力进行旋转驱动。在谷粒箱205的机体左侧具有绞龙输送式谷粒排出装置218。谷粒排出装置218将贮存在谷粒箱205中的谷粒向机体外部输送。
收割输送部201在机体的前部,通过升降缸(未图示)可上下升降地进行支承。收割输送部201具有收割台211与供给装置212。收割台211割取直立的作物,将割取到的作物靠近集中在收割宽度方向的中央部。供给装置212将收割并靠近集中在中央的作物向机体后方的脱粒装置204输送。
收割台211具有:旋转拨禾轮213、收割刀片214、以及横向输送绞龙215。旋转拨禾轮213将作为收割对象的作物的穗梢侧向后方扒拢。收割刀片214形成为推子型,切割并割取作物的茎根。横向输送绞龙215将收割到的作物靠近集中在收割台211的收割宽度方向的中央部。
虽然未详细说明,但在供给装置212的筒状箱体内部具有输送机216,该输送机216经过前后轮体而卷绕并拉伸设有左右一对环状转动链,经过各环状转动链,架设有多个卡止输送体。输送机216将从收割台211送出的作物向后上方输送而构成。
脱粒装置204位于机体左右中央部位置的较低的位置,谷粒箱205在脱粒装置204的上方位于机体前部侧。另外,在谷粒箱205的后方具有发动机206。发动机206配置在谷粒箱205的后方,谷粒箱205与发动机206在前后方向上并列。脱粒装置204的左右两侧的外侧由外罩217覆盖。
通过由脱粒装置204进行的脱粒处理得到谷粒,谷粒由纵向送谷装置219向谷粒箱205输送。另外,例如带枝叶的谷杆等二次处理物由二次处理物还原装置220向脱粒装置204的入口输送,再次进行脱粒处理。
如图20至图22所示,发动机206位于谷粒箱205的后方、且脱粒装置204的上方。发动机206由发动机机罩221覆盖。发动机机罩221具有支承顶板等的框架221F。如图23所示,在比发动机机罩221更靠近内侧具有发动机206、增压器222、以及排气处理装置223。另外,在比发动机机罩221更靠近机体右侧具有空气滤清器224、以及冷却装置225。发动机206在脱粒装置204的上方设置在冷却装置225的机体横向内侧旁。
进入发动机206的燃烧用空气最初经由空气滤清器224。然后,燃烧用空气中含有的尘埃等由空气滤清器224除去。也就是说,空气滤清器224从向发动机206供给的燃烧用空气中除去尘埃。通过了空气滤清器224的空气经过由增压器222进行的压缩、以及由中间冷却器225A(参照图24)进行的冷却,向发动机206的燃烧室供给。燃烧使用后的空气即排放气体经过由排气处理装置223进行的净化,向大气中释放。排气处理装置223具有柴油颗粒过滤器(DPF),通过减少排放气体中含有的柴油颗粒等颗粒状物质(PM),对来自发动机206的排气进行净化。
冷却装置225设置在发动机206的机体横向外侧。冷却装置225用于对发动机206进行冷却,在冷却装置225的机体横向内侧具有产生冷却风的冷却风扇225F。详细情况将在后面叙述,冷却装置225具有:中间冷却器225A、散热器225B、以及油冷却器225C(参照图24)。冷却装置225收纳并支承在冷却装置用箱体231。冷却装置225及冷却装置用箱体231延伸至比发动机206的下端更靠近下侧。另外,冷却装置225及冷却装置用箱体231延伸至比脱粒装置204的上端部更靠近下侧。
如图23及图24所示,在冷却装置225的后方具有第一平台226,第一平台226的配置高度在上下方向上与冷却装置225的下部相对应。第一平台226是作业人员可进行冷却装置225、空气滤清器224等的维护作业的踏板。作业人员利用梯子228,能够登上第一平台226。梯子228用于进行从地上向第一平台226的升降。
在第一平台226的后端部焊接并固定有支承部226A。支承部226A从第一平台226的后端部向后方延伸。在支承部226A的前端部形成有用于挂住梯子228的台阶的凹部226h(参照图28)。在发动机206的后方具有第二平台227。第二平台227在上下方向上设置在发动机206的下端部的位置。第二平台227是作业人员在脱粒装置204的上方可进行发动机206等的维护作业的踏板。第一平台226配置在比第二平台227低的位置。
如图24及图25所示,在冷却装置225的正下方、且脱粒装置204的右侧设有燃料箱230。燃料箱230贮存发动机206的燃料。燃料箱230设置在比谷粒箱205及发动机206低的位置。另外,燃料箱230设置在纵向送谷装置219的后方,避免燃料箱230与二次处理物还原装置220发生碰撞。燃料箱230具有在机体左右方向上宽度较窄、且在机体前后方向以及机体上下方向上宽度较宽的形状。因此,能够有效地活用脱粒装置204与外罩217之间狭窄的区域,并且确保燃料箱230的大燃料贮存容量。第一平台226设置在燃料箱230的后上方。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22中,为了便于理解地表示冷却装置225及燃料箱230相对于发动机206及脱粒装置204的位置关系,未图示外罩217、空气滤清器224、以及梯子228。
[关于冷却装置及燃料箱的支承结构]
如图24至图26所示,冷却装置225支承在冷却装置用箱体231。冷却装置225在发动机206的机体横向外侧,以支承在冷却装置用箱体231的状态进行设置。冷却装置用箱体231形成为将沿水平方向上下并列的上部框架231U及下部框架231D与沿铅垂方向前后并列的前部框架231F及后部框架231R组合后的四边形形状。两个连结支柱232、232的一端部螺栓连结在上部框架231U。两个连结支柱232、232的另一端部螺栓连结在发动机机罩221的框架221F。由此,冷却装置用箱体231的上部经由两个连结支柱232、232,支承在发动机机罩221的框架221F。连结支柱232、232各自倾斜,以越靠近机体横向内侧,则越位于上侧。
在脱粒装置204的右侧壁设有支承框架233。支承框架233在机体前后方向上延伸。两个第一支架234、234的左端部螺栓连结在支承框架233。第一支架234、234各自从支承框架233向机体横向外侧(机体右侧)延伸,冷却装置用箱体231的下部框架231D载置并支承在第一支架234、234各自的延伸前端部。即,具有从脱粒装置204的上部向机体横向外侧延伸的第一支架234、234,冷却装置用箱体231的下部支承在第一支架234、234。
如图25及图26所示,两个上部安置部235、235螺栓连结在冷却装置用箱体231的上部框架231U。上部安置部235、235各自是形成为L字状的板部件,上部安置部235的水平面部从上部框架231U向机体横向内侧突出。而且,冷却装置225的上端部经由固定橡胶,固定在上部安置部235、235。两个下部安置部236、236焊接固定在冷却装置用箱体231的下部框架231D。下部安置部236、236各自形成为U字状。下部安置部236、236各自从下部框架231D向机体横向内侧突出,冷却装置225的下端部经由固定橡胶而固定在下部安置部236、236。
防尘罩244经由铰链245(参照图23及图26)而连结在冷却装置用箱体231的机体横向外侧部。铰链245固定在冷却装置用箱体231的机体横向外侧的前端部,防尘罩244围绕冷却装置用箱体231的前端部的上下轴芯可摆动地构成。
在防尘罩244及冷却装置用箱体231之中与铰链245所处的位置一侧相反一侧的端部设有上下一对弹簧锁244A、244A。在弹簧锁244A、244A锁定的状态下,防尘罩244封堵冷却装置用箱体231的机体横向外侧部。在该状态下,防尘罩244从机体横向外侧覆盖冷却装置用箱体231的机体横向外侧部整体。也就是说,冷却装置用箱体231具有经由在冷却装置用箱体231的前端部设置的铰链245而可开/闭摆动的防尘罩244。防尘罩244在发动机206的机体左右方向另一侧的外侧进行配置。更具体而言,防尘罩244配置在发动机206的右侧外侧。
驱动冷却风扇225F,以使冷却风从机体左右方向的外侧向内侧产生。即,由冷却风扇225F产生的冷却风从右侧流向左侧。
防尘罩244具有网格状网,该网格状网的面积相当于机体侧视的冷却装置用箱体231的面积。防尘罩244构成为使该冷却风通过,并且利用该网格状网防止灰尘侵入。即,防尘罩244防止灰尘侵入冷却装置225。
通过该结构,当驱动冷却风扇225F时,防尘罩244的机体外侧的空气被吸入防尘罩244的机体内侧。然后,被吸入的空气作为冷却风,通过冷却装置225。
冷却装置225是将中间冷却器225A、散热器225B、以及油冷却器225C一体整合的单元。冷却装置225在前后方向上,从后侧依次以横向并列的状态具有中间冷却器225A、散热器225B、以及油冷却器225C。由增压器222压缩并加热的燃烧用空气在中间冷却器225A的内部从下侧流向上侧并进行冷却,供给发动机206。使发动机206的冷却用冷却液(冷却水)流动的冷却通路(未图示)通过冷却装置225而构成。发动机206的冷却用冷却液在散热器225B的内部从上侧向下侧流动并进行冷却。另外,使发动机206的润滑油的通路(未图示)通过冷却装置225而构成。发动机206的润滑油在油冷却器225C的内部从上侧向下侧流动并进行冷却。
在防尘罩244支承有冷凝器246与燃料冷却器251。虽然未图示,但在驾驶室202具有空调装置的室内机。在该室内机安装有蒸发器。冷凝器246是空调装置的一部分,空调装置对驾驶室202内部的搭乘空间进行空气调节。这样,在防尘罩244支承有驾驶员所搭乘的驾驶室202的空气调节用冷凝器246。空调装置的制冷剂由压缩机(未图示)进行压缩,成为高温高压的状态。当在该状态下制冷剂通过冷凝器246时,制冷剂被来自冷却风扇225F的风冷却并液化。
另外,除了冷却风扇225F、散热器225B以及油冷却器225C以外,作为对发动机206进行冷却的设备,第一储存罐247与第二储存罐248固定在冷却装置用箱体231的上部框架231U。第一储存罐247及第二储存罐248是本发明的“储存罐”。第一储存罐247与第二储存罐248分别贮存散热器225B的冷却液(冷却水)。第一储存罐247与第二储存罐248各自在位于冷却装置用箱体231的上方的状态下,支承在冷却装置用箱体231的上端部。第一储存罐247与第二储存罐248各自的罐内部相互连通连接。因为第一储存罐247与第二储存罐248各自位于比散热器225B更靠近上侧,所以,在散热器225B未设有压力盖,而是在第一储存罐247的上端部设有压力盖247A。虽然未详细说明,但第一储存罐247的下部与发动机206的下部通过供给管路而连接,第一储存罐247的下部与散热器225B的下部通过供给管路而连接。因此,在第一储存罐247中贮存的冷却液从第一储存罐247的下部顺畅地供给发动机206与散热器225B。来自发动机206的冷却液的返回管路、以及来自散热器225B的冷却液的返回管路各自与第一储存罐247的上部连接。压力盖247A位于比发动机206及散热器225B更靠近上侧,也兼而用作为发动机206及散热器225B的冷却液的排气口。
在后部框架231R的上部区域焊接并固定有支柱231S,支柱231S从后部框架231R向后方突出。而且,在支柱231S载置并支承有空气滤清器224。也就是说,空气滤清器224以位于冷却装置用箱体231的后方的状态,支承在冷却装置用箱体231的后壁。空气滤清器224在冷却装置225的上部的后方,设置在俯视与第一平台226重合的位置。
如图22、图24至图26所示,燃料箱230由第二支架237支承。燃料箱230在脱粒装置204的机体横向外侧且冷却装置225的下方,以与冷却装置225上下并列的状态进行设置。具体而言,第二支架237的左端部螺栓连结在脱粒装置204之中沿着机体的前后方向的机架238的后部,第二支架237从机架238向机体横向外侧(机体右侧)延伸。即,第二支架237从脱粒装置204向机体横向外侧延伸,载置并支承燃料箱230。这样,在冷却装置225的下方具有燃料箱230,燃料箱230载置并支承在向脱粒装置204的机体横向外侧延伸的第二支架237。
在第二支架237的延伸前端部连结有两个纵向框架239、239。纵向框架239、239各自从第二支架237的延伸前端部向上延伸。而且,纵向框架239、239各自的上端部与第一支架234、234各自的机体横向外端部连结。也就是说,纵向框架239、239将第一支架234、234各自的机体横向外端部与第二支架237的机体横向外端部连结。
图22、图24及图26所示的燃料过滤器240、燃料分离器241、以及燃料泵242各自是用于向发动机206供给燃料的辅助设备,是本发明的“发动机辅助设备”。在第二支架237的后部支承燃料过滤器240、燃料分离器241、以及燃料泵242。燃料过滤器240、燃料分离器241、以及燃料泵242各自在第一平台226的下方,设置在梯子228与燃料箱230之间。燃料过滤器240、燃料分离器241、以及燃料泵242各自在经过整个燃料箱230与发动机206而设置的燃料供给管(未图示)的中途进行设置。燃料泵242设置在比燃料过滤器240及燃料分离器241更靠近燃料供给管的下游侧。燃料过滤器240将燃料中含有的固态杂质除。燃料分离器241将燃料中含有的水分等除去。然后,在从燃料中除去了杂质和水分的状态下,由燃料泵242将燃料向燃料供给管的下游侧压送,经由燃料冷却器251而向发动机206输送。
在燃料箱230的上部连结有供油管249。供油管249从燃料过滤器240向后上方延伸。而且,在供油管249的延伸前端部具有供油口249A。供油口249A位于第一平台226的前端部的区域。供油口249A与燃料箱230的内部通过供油管249而连通连接。这样,用于向燃料箱230补充燃料的供油管249从燃料箱230的上端向第一平台226延伸,供油管249延伸至比第一平台226高的位置。
在比燃料箱230低的位置上具有第三平台250。第三平台250支承在第二支架237。如图25所示,第三平台250相对于第二支架237,沿机体横向可滑动地构成,比燃料箱230的机体横向外端部更向机体横向外侧伸出。在第三平台250的机体右端部设有沿着机体前后方向的管部件。该管部件的前端部在俯视中越靠近前侧,则越向机体横向内侧倾斜。另外,该管部件的后端部在俯视中越靠近后侧,则越向机体横向内侧倾斜。第三平台250构成为,通过作业人员沿机体横向进行滑动操作,可以在该管部件与第二支架237接近的收纳位置、以及该管部件比该收纳位置更向机体横向外侧伸出的伸出位置进行位置变更。在第三平台250位于伸出位置的状态下,作业人员例如登上第三平台250,能够对上下一对弹簧锁244A、244A进行锁定或解锁。图22所示的第三平台250位于收纳位置。图23所示的第三平台250位于伸出位置。
如图24及图26所示,在第二支架237的后部与第一平台226各自连结有左右一对连结杆252、252的两端部。连结杆252、252经过整个第二支架237的后部与第一平台226而在上下方向上延伸。卡止用框架253焊接并固定在连结杆252、252的下部。
如图28所示,在卡止用框架253的后端部设有可从上下卡止梯子228的台阶的卡止部253A。卡止部253A在侧视中形成为U字状,该U字状的卡止部253A从上下夹住梯子228的台阶。在卡止部253A的后端部形成有上下一对孔部253h、253h,在该上下一对孔部253h、253h中插入卡止销254。由此,梯子228的台阶被卡止,不会从卡止部253A脱落。据此,梯子228在支承部226A的凹部226h、以及卡止用框架253的卡止部253A的上下两个位置被卡止。需要说明的是,在图28中由标记228A、228B表示的台阶作为梯子228所具有的多个台阶的一部分来表示。由标记228A表示的台阶是位于比由标记228B表示的台阶高的位置的台阶。
作业人员在登上第一平台226的情况下使梯子228的下端部接地、或靠近地面。作业人员将梯子228上部的台阶(在图28中由标记228A表示的台阶)挂在支承部226A的凹部226h,并且使梯子228的上下中央区域的台阶(在图28中由标记228B表示的台阶)卡止在卡止部253A。此时,梯子228的下端部接地、或例如位于距离地面20厘米以内的高度。此时的梯子228的位置为使用位置,使用位置的梯子228如图27所示。另外,在进行收割作业的情况下,收起梯子228,使之与地面分离。在该情况下,作业人员将梯子228的上下中央区域的台阶(在图28中由标记228A表示的台阶)挂在支承部226A的凹部226h,并且使梯子228的下部的台阶(在图28中由标记228B表示的台阶)卡止在卡止部253A。由此,梯子228与地面分离,位于比使用位置更靠近上侧。此时的梯子228的位置为收纳位置。这样,梯子228可在使用位置与收纳位置变更上下位置地构成。
[第三实施方式的其它实施方式]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例示的结构,下面,例示本发明的具有代表性的其它实施方式。
(1)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冷却装置225是将中间冷却器225A、散热器225B、以及油冷却器225C一体整合的单元,但不限于该实施方式。例如,也可以分别构成中间冷却器225A、散热器225B、以及油冷却器225C。另外,冷却装置225也可以是将中间冷却器225A、散热器225B、以及油冷却器225C的其中两个一体整合的单元。
(2)冷却装置用箱体231的上部支承在发动机机罩221的框架221F,但不限于该实施方式。例如,也可以为冷却装置用箱体231的上部支承在脱粒装置204、谷粒箱205的结构。
(3)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一支架234从脱粒装置204的上部向机体横向外侧延伸,但也可以为未设有第一支架234的结构。在该情况下,可以为冷却装置用箱体231的下部支承在第二支架237的结构,也可以为支承在燃料箱230的结构。
(4)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燃料箱230设置在冷却装置225的下方,但燃料箱230也可以是不设置在冷却装置225的下方、而是设置在其它位置上的结构。在该情况下,也可以为冷却装置225的下端延伸至机架238的高度位置的结构。
(5)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纵向框架239将第一支架234的机体横向外端部与第二支架237的机体横向外端部连结,但也可以为不设有纵向框架239的结构。
(6)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一储存罐247及第二储存罐248固定在冷却装置用箱体231的上部框架231U,但不限于该实施方式。例如第一储存罐247及第二储存罐248可以为支承在前部框架231F的上部的结构,也可以为支承在后部框架231R的上部的结构。另外,第一储存罐247及第二储存罐248也可以为支承在冷却装置用箱体231以外的其它位置的结构。除此以外,第一储存罐247与第二储存罐248各自也可以为分开支承在上部框架231U、前部框架231F、以及后部框架231R的任意两个框架的结构。
(7)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支柱231S从后部框架231R向后方突出,在支柱231S的上部载置并支承有空气滤清器224,但不限于该实施方式。空气滤清器224可以为支承在上部框架231U的结构,也可以为支承在前部框架231F的结构。另外,空气滤清器224也可以为支承在冷却装置用箱体231以外的其它位置的结构。另外,空气滤清器224也可以在俯视中以与第一平台226不重合的状态进行设置。
(8)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冷却装置225及燃料箱230相对于发动机206及脱粒装置204而设置在机体右侧,但冷却装置225及燃料箱230也可以相对于发动机206及脱粒装置204而设置在机体左侧。
(9)上述的第一平台226的配置高度与第二平台227的配置高度也可以相同或大致相同。在该情况下,冷却装置225也可以为不延伸至比发动机206的下端更靠近下侧的结构。
(10)上述的第一平台226与第二平台227也可以一体构成。即,第一平台226也可以为在冷却装置225的维护作业时使用、在发动机206的维护作业时也使用的结构。
(11)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供油管249在冷却装置225的机体横向内侧的燃料箱230的机体横向宽度的范围内通过,但不限于该实施方式。供油管249也可以偏离燃料箱230的机体横向宽度的范围。另外,供油管249延伸至比第一平台226高的位置,但只要是能够从第一平台226向供油管249的供油口249A补充燃料的结构,供油口249A也可以处于比第一平台226低的位置。
(12)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防尘罩244支承有冷凝器246,但不限于该实施方式。例如冷凝器246也可以为支承在冷却装置用箱体231的结构。另外,冷凝器246也可以为作为冷却装置225的一部分而组装的结构。此外,冷凝器246与燃料冷却器251也可以为一体构成的单元。
(13)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比燃料箱230低的位置具有能够比燃料箱230更向机体横向外侧伸出的第三平台250,但第三平台250也可以为不比燃料箱230更向机体横向外侧伸出的结构。另外,也可以为不具有第三平台250的结构。
(14)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第一平台226的下方,在梯子228与燃料箱230之间具有作为发动机辅助设备的燃料过滤器240、燃料分离器241、以及燃料泵242,但不限于该实施方式。上述发动机辅助设备也可以为在第一平台226的下方以外的其它区域(例如燃料箱230与脱粒装置204之间的区域)设置的结构。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各实施方式(包括其它实施方式,下同)中公开的结构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与在其它实施方式中公开的结构组合来应用。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公开的实施方式只是例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目的的范围内可以适当变化。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不仅可以应用在全喂入联合收割机中,也可以应用在半喂入联合收割机、玉米收割机、插秧机、拖拉机、工程作业车辆等各种作业车辆中。另外,本发明不仅可以应用在轮式作业车辆中,也可以应用在履带式或半履带式作业车辆中。
另外,本发明不仅可以应用在轮式联合收割机中,也可以应用在履带式或半履带式联合收割机中。
附图标记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6发动机;7装置支承部;13张紧机构;26飞轮;28限制部;33排气处理装置;35发动机输出轴;43飞轮壳体;44轴承箱;44a保持部;44b箱体部;45轴承;50输出旋转体;63第一环状转动体(环状转动体);64第二环状转动体;65张紧轮;66臂部;71第一支承部;72第二支承部;A联合收割机(作业车辆)。
(第二实施方式)
101f第一框架;102f第二框架;104脱粒装置;105谷粒箱;106发动机;110平台;111割取部;133排气处理装置;135发动机输出轴;136冷却装置(散热器);137冷却风扇;138防尘罩;140排气罩;141主体部;143开闭部;150机罩;151框架体(基部);151a后开口部;151b前上开口部(前开口部);151c前下开口部(前开口部);152顶板;153维持机构;170进气部;174清洁装置(空气滤清器);A1联合收割机;G传递机构;P11第一摆动轴芯;P21第二摆动轴芯。
(第三实施方式)
202驾驶室;203驾驶部;204脱粒装置;206发动机;221发动机机罩;221F框架;224空气滤清器;225冷却装置;226第一平台;227第二平台;228梯子;230燃料箱;231冷却装置用箱体;234第一支架;237第二支架;239纵向框架;240燃料过滤器(发动机辅助设备);241燃料分离器(发动机辅助设备);242燃料泵(发动机辅助设备);244防尘罩;246冷凝器;247第一储存罐(储存罐);248第二储存罐(储存罐);249供油管;249A供油口;250第三平台。

Claims (27)

1.一种作业车辆,其特征在于,具有:
发动机;
发动机输出轴,其是所述发动机的输出轴;
轴承箱,其保持轴承,并且覆盖所述发动机输出轴的至少一部分;
排气处理装置,其对从所述发动机排出的排气进行净化处理;
所述发动机输出轴经由所述轴承而支承在所述轴承箱,
在所述发动机输出轴之中相对于所述轴承而在与所述发动机相反一侧的部分安装有与所述发动机输出轴一体旋转的输出旋转体,
具有在所述轴承箱支承的装置支承部,
所述排气处理装置支承在所述装置支承部,
环状转动体,其卷绕在所述输出旋转体;
张紧机构,其向所述环状转动体施加张力;
所述张紧机构具有:与所述环状转动体接触的张紧轮、以及支承所述张紧轮的臂部,
所述臂部在可摆动的状态下支承在所述装置支承部。
2.一种作业车辆,其特征在于,具有:
发动机;
发动机输出轴,其是所述发动机的输出轴;
轴承箱,其保持轴承,并且覆盖所述发动机输出轴的至少一部分;
排气处理装置,其对从所述发动机排出的排气进行净化处理;
所述发动机输出轴经由所述轴承而支承在所述轴承箱,
在所述发动机输出轴之中相对于所述轴承而在与所述发动机相反一侧的部分安装有与所述发动机输出轴一体旋转的输出旋转体,
具有在所述轴承箱支承的装置支承部,
所述排气处理装置支承在所述装置支承部,
第一环状转动体,其卷绕在所述输出旋转体,并且从所述输出旋转体向规定方向延伸;
第二环状转动体,其卷绕在所述输出旋转体,并且相对于所述第一环状转动体而配置在所述发动机侧,从所述输出旋转体向与所述规定方向不同的方向延伸;
限制部,其沿所述第二环状转动体延伸,并且对所述第二环状转动体的与所述第二环状转动体的旋转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位移进行限制;
所述限制部支承在所述装置支承部。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作业车辆,其特征在于,具有:
飞轮,其在所述发动机输出轴之中相对于所述轴承而在所述发动机侧的部分进行安装;
飞轮壳体,其配置在所述发动机与所述轴承箱之间,并且收纳所述飞轮;
所述轴承箱支承在所述飞轮壳体。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作业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轴承箱具有:保持所述轴承的保持部、以及在所述发动机输出轴的延伸方向上位于所述保持部与所述飞轮壳体之间且覆盖所述发动机输出轴的至少一部分的箱体部,
所述箱体部具有越靠近所述飞轮壳体一侧、越大的形状,
所述装置支承部支承在所述箱体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作业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装置支承部支承在所述箱体部的上部。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作业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气处理装置在俯视中以所述排气处理装置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发动机输出轴的延伸方向交叉的状态进行配置,
所述装置支承部具有:第一支承部、以及与所述第一支承部不同的第二支承部,
在所述排气处理装置的长度方向上,所述第一支承部的位置与所述第二支承部的位置不同。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作业车辆,其特征在于,具有:
割取部,其割取田间的直立谷杆;
脱粒装置,其对由所述割取部割取的割取谷杆进行脱粒处理;
谷粒箱,其位于所述脱粒装置的上方,并且对由所述脱粒装置脱粒的谷粒进行贮存;
所述发动机位于所述脱粒装置的上方,并且位于所述谷粒箱的后方;
所述排气处理装置位于所述发动机的机体左右方向一侧的外侧,并且对从所述发动机排出的排气进行处理;
具有:
排气罩,其从机体左右方向一侧覆盖所述排气处理装置;
散热器,其位于所述发动机的机体左右方向另一侧的外侧;
冷却风扇,其位于所述发动机的机体左右方向另一侧的外侧,并且对所述散热器进行冷却;
防尘罩,其从机体左右方向另一侧覆盖所述散热器及所述冷却风扇,并且防止灰尘侵入所述散热器及所述冷却风扇;
机罩,其包围所述发动机;
所述机罩具有位于所述发动机的上方的顶板,
所述谷粒箱与所述发动机在相互前后邻接的状态下进行配置,
在所述机罩的后端部设有使所述机罩的内外连通的后开口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作业车辆,其特征在于,
具有位于比所述发动机更靠近后侧、且作业人员可利用为踏板的平台,
所述发动机与所述平台在俯视中以相互前后邻接的状态进行配置,
所述顶板在将所述机罩的上部开放的开放状态、以及将所述机罩的上部闭合的闭合状态之间可进行状态变更地构成。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作业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机罩具有支承所述顶板的基部,
所述顶板的前端部在围绕沿着机体左右方向的第一摆动轴芯可摆动的状态下,支承在所述基部,
所述顶板构成为,通过围绕所述第一摆动轴芯进行摆动,在所述开放状态、以及所述闭合状态之间可进行状态变更,
具有在所述开放状态下维持所述顶板的维持机构。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作业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机罩具有支承所述顶板且包围所述发动机的框架体,
所述框架体包括位于所述框架体的上部的后端部、且在机体左右方向上延伸的第一框架,
所述第一框架可拆装。
11.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作业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机罩具有支承所述顶板且包围所述发动机的框架体,
所述框架体包括位于所述排气处理装置的上方的第二框架,
所述第二框架可拆装。
12.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作业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动机的输出轴在机体左右方向上延伸;
具有:传递机构,其从所述发动机输出轴获取动力;
所述发动机输出轴从所述发动机向所述排气罩侧延伸,
所述传递机构的至少一部分配置在将所述发动机与所述排气罩隔开的位置上,
所述排气罩具有位于所述排气罩的下部的开闭部、以及支承所述开闭部的主体部,
所述开闭部的上端部在围绕沿着机体前后方向的第二摆动轴芯可摆动的状态下,支承在所述主体部。
13.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作业车辆,其特征在于,
具有与所述发动机连接、且向所述发动机供给空气的进气部,
所述进气部以通过所述后开口部的状态进行配置,
所述进气部具有位于比所述机罩更靠近后侧的空气滤清器。
14.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作业车辆,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机罩的前端部设有使所述机罩的内外连通的前开口部。
1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作业车辆,其特征在于,具有:
脱粒装置,其使收割物脱粒;
所述发动机设置在所述脱粒装置的上方;
具有:
冷却装置,其设置在所述发动机的机体横向外侧,对所述发动机进行冷却;
冷却装置用箱体,其收纳并支承所述冷却装置;
所述冷却装置及所述冷却装置用箱体延伸至比所述脱粒装置的上端部更靠近下侧。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作业车辆,其特征在于,
具有覆盖所述发动机的发动机机罩,
所述冷却装置用箱体的上部支承在所述发动机机罩的框架。
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作业车辆,其特征在于,
具有从所述脱粒装置的上部向机体横向外侧延伸的第一支架,
所述冷却装置用箱体的下部支承在所述第一支架。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作业车辆,其特征在于,具有:
燃料箱,其设置在所述冷却装置的下方;
第二支架,其从所述脱粒装置向机体横向外侧延伸,载置并支承所述燃料箱;
纵向框架,其将所述第一支架的机体横向外端部与所述第二支架的机体横向外端部连结。
19.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作业车辆,其特征在于,
具有贮存所述冷却装置的冷却水的储存罐,
所述储存罐在位于所述冷却装置用箱体的上方的状态下,支承在所述冷却装置用箱体的上端部。
20.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作业车辆,其特征在于,
具有从向所述发动机供给的燃烧用空气中除去尘埃的空气滤清器,
所述空气滤清器在位于所述冷却装置用箱体的后方的状态下,支承在所述冷却装置用箱体的后壁。
21.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作业车辆,其特征在于,具有:
脱粒装置,其使收割物脱粒;
冷却装置,其相对于所述脱粒装置而设置在机体横向外侧,并且对所述发动机进行冷却;
燃料箱,其相对于所述脱粒装置而在机体横向外侧的所述冷却装置的下方,以与所述冷却装置上下并列的状态进行设置;
第一平台,其设置在所述燃料箱的后上方,并且在对所述冷却装置的维护作业时使用;
梯子,其用于进行从地上向所述第一平台的升降;
用于向所述燃料箱补充燃料的供油管向所述第一平台延伸,可从所述第一平台向所述供油管的供油口补充所述燃料而构成。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作业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动机在所述脱粒装置的上方,设置在所述冷却装置的机体横向内侧旁,
具有设置在所述发动机的后方、且在对所述发动机的维护作业时使用的第二平台,
所述冷却装置延伸至比所述发动机的下端更靠近下侧,
所述第一平台配置在比所述第二平台低的位置。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作业车辆,其特征在于,
具有空气滤清器,其在所述冷却装置的上部的后方,以在俯视中与所述第一平台重合的状态,从向所述发动机供给的燃烧用空气中除去尘埃。
24.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作业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供油管在所述冷却装置的机体横向内侧的所述燃料箱的机体横向宽度的范围内通过,延伸至比所述第一平台高的位置。
25.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作业车辆,其特征在于,具有:
驾驶部;
驾驶室,其覆盖所述驾驶部;
空调装置,其对所述驾驶室的内部进行空气调节;
冷凝器,其用于所述空调装置;
冷却装置用箱体,其收纳并支承所述冷却装置;
防尘罩,其从机体横向外侧覆盖所述冷却装置用箱体,并且在所述冷却装置用箱体可开/闭摆动地进行支承;
在所述防尘罩支承有所述冷凝器。
26.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作业车辆,其特征在于,
在比所述燃料箱低的位置具有可比所述燃料箱更向机体横向外侧伸出的第三平台。
27.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作业车辆,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平台的下方,在所述梯子与所述燃料箱之间具有发动机辅助设备。
CN202080055442.XA 2019-07-31 2020-07-30 作业车辆以及联合收割机 Active CN11420609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9)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140579A JP2021023128A (ja) 2019-07-31 2019-07-31 コンバイン
JP2019-140559 2019-07-31
JP2019-140579 2019-07-31
JP2019140578A JP7274967B2 (ja) 2019-07-31 2019-07-31 コンバイン
JP2019140559A JP7241638B2 (ja) 2019-07-31 2019-07-31 作業車
JP2019140572A JP7317620B2 (ja) 2019-07-31 2019-07-31 コンバイン
JP2019-140578 2019-07-31
JP2019-140572 2019-07-31
PCT/JP2020/029280 WO2021020519A1 (ja) 2019-07-31 2020-07-30 作業車及びコンバイン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206095A CN114206095A (zh) 2022-03-18
CN114206095B true CN114206095B (zh) 2023-07-07

Family

ID=742307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55442.XA Active CN114206095B (zh) 2019-07-31 2020-07-30 作业车辆以及联合收割机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4206095B (zh)
WO (1) WO2021020519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507270B2 (en) * 2005-07-15 2009-03-24 Deere & Company Agricultural working vehicle with air scoop for air intake system
JP4758854B2 (ja) * 2006-09-06 2011-08-31 株式会社クボタ コンバイン
JP5215789B2 (ja) * 2008-09-18 2013-06-19 ヤンマー株式会社 排気ガス浄化装置
JP2014064519A (ja) * 2012-09-26 2014-04-17 Yanmar Co Ltd コンバイン
JP6104031B2 (ja) * 2013-04-19 2017-03-29 株式会社クボタ 収穫機
JP6226849B2 (ja) * 2014-09-30 2017-11-08 株式会社クボタ 収穫機
JP6487270B2 (ja) * 2015-05-15 2019-03-20 ヤンマー株式会社 排気ガス浄化装置
KR20180098227A (ko) * 2015-12-22 2018-09-03 가부시끼 가이샤 구보다 수확기
JP6566909B2 (ja) * 2016-04-28 2019-08-28 株式会社クボタ 作業機
JP2018135810A (ja) * 2017-02-22 2018-08-30 三菱マヒンドラ農機株式会社 作業車両
JP6877259B2 (ja) * 2017-06-21 2021-05-26 株式会社クボタ 収穫機
JP6486436B2 (ja) * 2017-10-04 2019-03-20 株式会社クボタ 収穫機
JP2019076034A (ja) * 2017-10-25 2019-05-23 株式会社クボタ 収穫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1020519A1 (ja) 2021-02-04
CN114206095A (zh) 2022-03-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602031B2 (ja) コンバイン
CN106465604B (zh) 联合收割机
KR102326721B1 (ko) 콤바인
JP2019076034A (ja) 収穫機
CN107018748B (zh) 收割机
KR102218515B1 (ko) 콤바인
CN114206095B (zh) 作业车辆以及联合收割机
CN110122051B (zh) 联合收割机
JP2016021968A (ja) コンバイン
CN115299238A (zh) 收割机
CN106465605B (zh) 联合收割机
JP7274967B2 (ja) コンバイン
CN111343858B (zh) 联合收割机
JP6817093B2 (ja) 作業車
KR20160102155A (ko) 콤바인
JP2021023128A (ja) コンバイン
JP6887519B2 (ja) コンバイン
JP7197454B2 (ja) コンバイン
JP7262349B2 (ja) サトウキビ収穫機
KR102644733B1 (ko) 콤바인과 작업차
CN107529723B (zh) 作业机、作业车及作业机用天篷
JP2016021967A (ja) コンバイン
WO2019082306A1 (ja) コンバイ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