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144941A - 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144941A
CN114144941A CN202080053000.1A CN202080053000A CN114144941A CN 114144941 A CN114144941 A CN 114144941A CN 202080053000 A CN202080053000 A CN 202080053000A CN 114144941 A CN114144941 A CN 11414494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peripheral edge
arc
housing
conne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53000.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144941B (zh
Inventor
藤崎龙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ublication of CN1141449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4494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14494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4494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0Securing contact members in or to a base or case; Insulating of contact members
    • H01R13/42Securing in a demountable manne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0Securing contact members in or to a base or case; Insulating of contact memb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 H01R43/2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for assembling or disassembling contact members with insulating base, case or sleev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 Manufacturing Of Electrical Connector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能够容易组装端子的连接器。连接器(100)具备:壳体(10),具有在后方开口的腔(17);和端子(50),配置于腔(17)内。端子(50)为沿着前后方向延伸的形状,并且在后端部具有平板状的圆弧部(56)。圆弧部(56)的外周缘除了具有圆弧状的周缘部(61)之外,还具有在面向后方的位置与前后方向交叉地呈直线状延伸的直线缘部(62)。

Description

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连接器。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公开的阳连接器具备多个阳端子和阳侧内壳体。阳端子具有平板状的突片和设置于突片的后部的环状部。环状部具有内孔。阳侧内壳体具有保持阳端子的多个端子保持孔。阳端子的环状部在阳侧内壳体的后方露出。阳端子的环状部通过在插入到内孔的螺栓螺合螺母,从而紧固于与电动马达电连接的汇流条。专利文献1的阳端子在整体上形成为平板状。
另一方面,专利文献2公开的阳端子具有开放筒状的筒,与屏蔽电线的末端连接。阳端子从后方插入到在阳壳体的内壳体设置的腔。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2/105655号说明书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4-15837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专利文献2的情况下,能够一边拿着电线一边将阳端子插入到腔。另一方面,在专利文献1的情况下,因为在阳端子没有连接电线,所以要求直接按压环状部的后端外周缘,将阳端子插入到端子保持孔。但是,环状部的外周缘整体形成为圆弧状。因此,当按压环状部的后端外周缘时,按压力容易朝向从朝向端子保持孔的方向(法线方向)偏离的方向,有时难以将阳端子顺利地插入到端子保持孔。
对此,例如也能够采用如下结构:在阳端子的长度方向的中途设置曲柄状折弯的折弯部分,并按压该折弯部分的后表面。如果按压折弯部分的后表面,则能够将阳端子顺利地插入到端子保持孔。但是,除了阳端子的结构与设置折弯部分相应地变得复杂之外,还有外部异物容易干涉折弯部分,适用的范围被限制的问题。
因此,本公开以提供能够容易组装端子的连接器为目的。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公开的连接器具备:壳体,其具有在后方开口的腔;和端子,其配置于所述腔内,所述端子为沿着前后方向延伸的形状,并且在后端部具有平板状的圆弧部,所述圆弧部的外周缘除了具有圆弧状的周缘部之外,还具有在面向后方的位置与前后方向交叉地呈直线状延伸的直线缘部。
发明效果
根据本公开,能够提供一种能容易组装端子的连接器。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1的连接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使短尺寸的端子位于壳体的外侧的情况下的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3是连接器的俯视图。
图4是连接器的主视图。
图5是连接器的剖视图。
图6是将端子的圆弧部放大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说明]
首先列举本公开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本公开的连接器,
(1)具备:壳体,其具有在后方开口的腔;和端子,其配置于所述腔内,所述端子为沿着前后方向延伸的形状,并且在后端部具有平板状的圆弧部,所述圆弧部的外周缘除了具有圆弧状的周缘部之外,还具有在面向后方的位置与前后方向交叉地呈直线状延伸的直线缘部。根据该结构,将治具或作业者的手指抵靠在圆弧部的直线缘部,能够将端子容易地插入到腔。
(2)优选的是,所述圆弧部呈具有插通孔的环状,并且配置成在所述壳体的后方露出,能在所述插通孔中插通紧固构件,所述圆弧部的外周缘在所述周缘部与所述直线缘部之间具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从所述周缘部向外侧延伸并与所述直线缘部相连,所述圆弧部在由所述连接部及所述直线缘部划定的区域、且使所述周缘部在周向连续的情况下的假想圆弧的外侧具有面积增大部。根据该结构,能够与圆弧部具有面积增大部相应地,使紧固构件与圆弧部接触的区域增加,能够提高紧固的可靠性。
(3)优选的是,所述周缘部在隔着所述直线缘部的两侧成对地配置,所述直线缘部在与所述成对的所述周缘部分别对应的所述假想圆弧相互交叉的交叉点通过。根据该结构,面积增大部不会增大到需要量以上,能够抑制形成圆弧部的材料的浪费。
(4)优选的是,所述端子及所述腔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端子在插入到与各自对应的所述腔的状态下配置成使所述圆弧部的位置在前后方向错开。根据该结构,能够确保在各端子的排列方向邻接的圆弧部间的绝缘距离,能够提高电气可靠性。另外,也能够缩短邻接的腔间的距离,所以能够有助于壳体的小型化。
[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详情]
以下一边参照附图一边说明本公开的连接器的具体例。另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些例示,而通过权利要求书示出,意欲包括与权利要求书等同的意思及范围内的所有变更。
如图1~图3所示,连接器100具备壳体10、屏蔽壳30、端子50以及密封构件70。连接器100能安装于对方连接器(未图示)。在连接器100安装于对方连接器时,壳体10能与对方壳体(未图示)嵌合。端子50在两壳体嵌合时与安装于对方壳体的对方端子(未图示)电连接。
<壳体10>
壳体10为合成树脂制,装配于图5所示的装配构件90。如图4及图5所示,壳体10具有:壳体主体11,具有沿着前后方向的周面;凸缘部12,从壳体主体11的周面向径向伸出;以及筒状的罩部13,将壳体主体11的前部的周面包围,且从凸缘部12向前方突出。前后方向是沿着连接器100向对方连接器安装的安装方向的方向。另外,“前”是前后方向中、从凸缘部12朝向罩部13的顶端的方向。“后”是前后方向中、“前”的相反方向,是从罩部13的顶端朝向凸缘部12的方向。在图1~图3中,前后方向表示为X方向。在图1~图3中,“前”表示为+X方向,“后”表示为-X方向。
罩部13在外周面的左右中央部具有爪状的壳体锁定部14,在隔着壳体锁定部14的左右两侧具有在前后方向延伸的肋状的导向部15。通过壳体锁定部14与对方壳体卡止,从而两壳体保持为嵌合状态。
左右方向是与前后方向交叉、沿着端子50的宽度方向的方向。“左”是左右方向的一方向,是将连接器100设为如成为预定基准的方向(后述的+Z方向)与重力方向上一致的姿势、且从前方朝向后方观看连接器100的情况下的左方。“右”是左右方向中、与左方相反的方向。上下方向是与前后方向及左右方向交叉的方向。在图1~图3中,左右方向表示为Y方向。在图1~图3中,“左”表示为+Y方向,“右”表示为-Y方向。在图1~图3中,上下方向表示为Z方向。在图1~图3中,“上”表示为+Z方向,“下”表示为-Z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左右方向与前后方向垂直地交叉。另外,所谓垂直地交叉除了包括严格为垂直地交叉的状态之外,还包括大致垂直地交叉的状态。所谓大致垂直在本实施方式中是一方向和其他方向形成的角度成为80度以上且小于90度的状态,优选是成为85度以上且小于90度的状态,更优选是成为88度以上且小于90度的状态。所谓沿着的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是指与一方向和其他方向平行或者大致平行的状态。所谓大致平行在本实施方式中是一方向和其他方向形成的角度成为170度以上且小于180度的状态,优选是成为175度以上且小于180度的状态,更优选是成为178度以上且小于180度的状态。
壳体主体11具有在前部的前表面开口的多个嵌合凹部16。如图5所示,各嵌合凹部16在从前方朝向后方观看连接器100的情况下为矩形的开口形状。各嵌合凹部16左右成对地配置在壳体主体11的前部。如图2及图5所示,壳体主体11在后部具有多个腔17。各腔17在前后方向延伸,前端在嵌合凹部16的底面开口,后端在壳体主体11的后表面开口。各腔17形成在左右方向(宽度方向)扁平的开口形状,在壳体主体11的后部左右成对地配置。壳体主体11的后部在各腔17的内表面如图5所示具有向前方突出的能挠曲的矛状部18。在各腔17中分别插入端子50。各端子50在各腔17内与矛状部18弹性地卡止。另外,壳体主体11在前部的周面具有凹状的被卡止部19。
如图4所示,凸缘部12具有带棱角的形状的四角部分,在四角部分分别具有圆形的孔21。在凸缘部12的各孔21中安装有筒状的套环25。凸缘部12与装配构件90的前表面相对,借助插入到套环25内的螺栓(未图示)固定于装配构件90。
如图5所示,凸缘部12在与壳体主体11相连的内周侧具有通孔22。通孔22沿着壳体主体11的周面将凸缘部12在前后方向(凸缘部12的厚度方向)贯穿。凸缘部12在后表面中的通孔22的外侧具有遍及全周凹设的环状槽23。在凸缘部12的环状槽23中收纳密封构件70。
凸缘部12在面向通孔22的内周侧如图1~图3所示具有向后方突出的多个突条部26。在各突条部26间、且壳体主体11的后部的外侧形成有在前后方向延伸的槽状的空间部27。
<屏蔽壳30>
屏蔽壳30通过对金属制的板材进行弯曲加工而形成。如图1所示,屏蔽壳30具有形成被上下及左右的板壁将四周包围的形状的壳主体31。壳主体31在上侧的板壁具有左右成对的卡止片32。各卡止片32通过将壳主体31的上侧的板壁中的靠近后端的部分向内侧切割冲起而形成。通过各卡止片32将对应的被卡止部19弹性地卡止,从而屏蔽壳30在壳体10保持为防脱状态。
屏蔽壳30具有从上下板壁的后端向后方在左右成对地突出的连接片33。各连接片33形成在前后方向延伸的带板状,具有从后端向前方呈山型折回的部分。当屏蔽壳30装配于壳体10时,各连接片33收纳于各突条部26间的空间部27。另外,当壳体10装配于装配构件90时,各连接片33与装配构件90的装配孔91中的接地面(未图示)弹性地接触,与装配构件90接地连接。壳主体31以将壳体主体11的前部的周面覆盖的方式配置,将端子50和对方端子的连接部分包围而进行电气屏蔽。
<密封构件70>
密封构件70为硅橡胶等橡胶制,如图1所示,以与凸缘部12的环状槽23对应的方式形成具有成方形的四角部分的矩形环状。如图5所示,密封构件70在前后表面具有内外多个唇71。在密封构件70收纳于凸缘部12的环状槽23、且壳体10装配于装配构件90的状态下,密封构件70的前表面侧的各唇71与环状槽23的底面密合,密封构件70的后表面侧的各唇71与装配构件90的装配面密合地配置。由此,壳体10与装配构件90之间液密地被密封。
<端子50>
端子50通过将导电性的金属板冲裁成预定形状而形成,在整体上形成在前后方向长的平板状。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如图1所示,端子50由使长度尺寸不同的两种构成。另外,在以下说明中,在需要区分各端子50的长度尺寸的情况下,将长度尺寸大的端子称为长尺寸的端子50A,将长度尺寸小的端子称为短尺寸的端子50B。
端子50具有:带板状的端子主体51,以将板面朝向上下的状态在前后方向较长地延伸;和矩形板片状的突片部52,从端子主体51的左右侧缘中的长度方向中途向上方折弯,以将板面朝向左右的状态立起。
左右成对的突片部52关于前后方向具有局部重叠的部分,并且在整体上错开位置。当端子50插入到腔17时,如图5所示,配置成突片部52的上端能与腔17的内上表面接触的状态,可抑制腔17内的端子50的晃动。
端子主体51除了与突片部52的连设部位之外,形成不具有向板厚方向(上下方向)折弯的部分的平板状,遍及全长平坦地形成。如图1及图2所示,端子主体51在比各突片部52靠前方具有呈矩形开口的卡止孔53,在卡止孔53的左右两侧具有向左右伸出的矩形板片状的附设部54。端子主体51的卡止孔53的周围由附设部54加强,可确保预定的强度。如图5所示,通过在矛状部18的前端部设置的突起部28进入到端子主体51的卡止孔53,从而端子50在腔17内保持为防脱状态。
端子主体51在比卡止孔53靠前方具有与对方端子(未图示)连接的对方连接部55。当壳体10与对方壳体嵌合时,对方端子的触点部与对方连接部55中的上下的平坦的板面接触,端子50与对方端子电连接。
端子50在端子主体51的后端部具有圆弧部56。如图1~图3所示,圆弧部56在整体上呈圆环状,在中心具有圆形的插通孔57。当端子50组装于壳体10时,圆弧部56配置成在比壳体10的后表面(腔17的后端)靠后方露出。如图5所示,在圆弧部56的插通孔57中插通螺钉、螺栓等紧固构件40。紧固构件40与螺母构件45螺合。圆弧部56被夹在紧固构件40与螺母构件45之间,在上下板面与紧固构件40及螺母构件45的各接触面密合的状态下与对应的导电部(未图示)电连接。
如图6所示,圆弧部56的外周缘具有:圆弧状的周缘部61,与端子主体51(后述的连结部66)的邻接的左右侧缘弯曲状相连,向左右鼓出;直线缘部62,在端子主体51的后端(端子50中的最后方的端缘)沿着左右方向直线状配置;以及连接部63,从各周缘部61的后端向后方延伸到直线缘部62的左右端,分别沿着前后方向直线状配置。
周缘部61及连接部63左右对称地成对配置。直线缘部62以比插通孔57的半径长、且比直径短的长度形成。
各周缘部61与插通孔57同心,从圆弧部56的中心沿着半径r的圆弧形成。圆弧部56中、由假设各周缘部61以半径r的距离在周向连续的情况下的假想圆弧64、连接部63以及直线缘部62划定的区域构成为与不具有该区域的情况相比板面的表面积增大的面积增大部65。
从左右的周缘部61的后端连续的假想圆弧64具有在直线缘部62的长度方向(左右方向)中心出相互交叉的交叉点67。面积增大部65以交叉点67为界左右对称地成对配置。面积增大部65构成为与紧固构件40及螺母构件45的各接触面密合的区域的一部分。
如图1所示,端子50在从各突片部52的后端到圆弧部56的前端之间具有连结部66。两种端子50形成为仅使连结部66的长度尺寸不同。对方连接部55、卡止孔53、附设部54、各突片部52以及圆弧部56的各部分在两种端子50中分别以相同形状形成。
<连接器100的组装结构>
套环25、密封构件70以及屏蔽壳30分别从后方组装到壳体10。套环25埋入到凸缘部12的各孔21内。密封构件70收纳于凸缘部12的环状槽23内。屏蔽壳30以壳主体31通过凸缘部12的通孔22突出到罩部13内、且各连接片33插入到对应的空间部27的状态保持于壳体10。
并且,端子50组装到壳体10。在端子50组装时,如图3所示,使用具有与直线缘部62对应的沿着左右方向的按压面81的治具80。治具80是具有多个按压面81、并将各端子50一并按压的结构。但是,治具80也可以是对各端子50单独地进行按压的结构。
端子50较浅地插入到腔17,治具80的按压面81与直线缘部62紧贴。在该状态下,治具80向前方压入。端子50被治具80按压而较深地插入到腔17内。在端子50的插入中途,对方连接部55与矛状部18干涉,矛状部18挠曲变形。此时,在端子50作用较大的插入阻力,但是因为直线缘部62沿着与端子50的插入方向交叉的左右方向配置,所以通过治具80按压直线缘部62,从而治具80的按压力向作为端子50的插入方向的前方适当地传递到端子50。因此,能够使端子50的插入动作没有阻塞地顺利地进行。
矛状部18弹性地复原,如图5所示,通过矛状部18的突起部28进入到卡止孔53,从而端子50在腔17内保持为正规插入状态。对方连接部55配置成突出到壳体主体11的嵌合凹部16内。
在两种端子50正规插入到腔17内的状态下,各端子50的圆弧部56配置成在比壳体10的后表面靠后方露出。此时,如图3所示,长尺寸的端子50A(连结部66长的端子50)的圆弧部56配置于比短尺寸的端子50B(连结部66短的端子50)的圆弧部56靠后方。也就是说,各圆弧部56在前后方向配置成错开位置。但是,各圆弧部56以在前后方向上具有重叠部分的方式配置。具体地讲,长尺寸的端子50A的圆弧部56中的周缘部61的前端部分(位于端子主体51侧的部分)和短尺寸的端子50B的圆弧部56中的连接部63在前后方向上重叠地配置(参照图3的单点划线间的范围)。
这样,在各端子50正规插入到腔17内的状态下,各圆弧部56配置成在前后方向错开,由此能够使各圆弧部56位于分开的位置。因此,能够确保各圆弧部56间的绝缘距离(沿面距离),能够防止各端子50意外短路。另外,通过各圆弧部56配置成在前后方向错开,能够缩短各端子50的左右方向的分隔距离。其结果是,能够缩短壳体主体11的邻接的腔17间的距离,能够使壳体10宽度缩窄,能够有助于连接器100的小型化。
如上,根据本实施方式,在将端子50组装于壳体10时,通过按压在圆弧部56的后端在左右方向直线状延伸的直线缘部62,能够将端子50顺利地插入到腔17。因此,即使不使端子50的形状复杂,也能够没有阻碍地进行端子50的组装作业。另外,也能够简化按压直线缘部62的治具80的形状。
另外,在圆弧部56的插通孔57中插通紧固构件40,紧固构件40的接触面与圆弧部56的板面密合地接触。在此,圆弧部56具有由假想圆弧64、连接部63以及直线缘部62划定的面积增大部65。因此,圆弧部56的板面的表面积增加面积增大部65的量。通过圆弧部56的板面的表面积增加,从而圆弧部56与紧固构件40的接触面接触的区域也增加,能够提高紧固构件40的紧固的可靠性。
而且,直线缘部62配置于在与各周缘部61对应的假想圆弧64的交叉点67通过的位置,在隔着交叉点67的左右两侧成对地配置面积增大部65,所以面积增大部65不会增大到需要量以上,能够抑制形成圆弧部56的材料的浪费。
[本公开的其他实施方式]
应认为本次公开的实施方式在所有的方面是例示,而不是限制性的。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端子50除了各突片部52之外在整体上形成为平板状,但是作为其他实施方式,端子只要至少圆弧部为平板状即可,例如也可以仅使圆弧部为平板状。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多个端子50由使长度尺寸不同的两种构成,但是作为其他实施方式,多个端子也可以由同一尺寸的一种构成。即使是多个端子由同一尺寸的一种构成的情况,但通过使各端子的整体在前后方向错开位置,也能够使各圆弧部在前后方向错开位置。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圆弧部56的外周缘由周缘部61、连接部63以及直线缘部62构成,但是作为其他实施方式,圆弧部的外周缘只要在整体上呈圆弧状即可,也可以包括除周缘部、连接部以及直线缘部以外的部分。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直线缘部62沿着与端子50的插入方向正交的左右方向配置,但是作为其他实施方式,直线缘部只要沿着与端子的插入方向交叉的方向配置即可,例如也可以沿着相对于左右方向倾斜的方向配置。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在将端子50组装于壳体10时,直线缘部62由治具80按压,但是作为其他实施方式也可以为,在将端子组装于壳体时,直线缘部由作业者的手指按压。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各圆弧部56以在前后方向上具有重叠部分的方式配置,但是作为其他实施方式也可以为,各圆弧部以在前后方向不具有重叠部分的方式配置。据此,能够使各圆弧部位于充分分开的位置。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情况下,连接器100具备屏蔽壳30,但是作为其他实施方式,连接器也可以是不具备屏蔽壳的非屏蔽型。
附图标记说明
10:壳体
11:壳体主体
12:凸缘部
13:罩部
14:壳体锁定部
15:导向部
16:嵌合凹部
17:腔
18:矛状部
19:被卡止部
21:孔
22:通孔
23:环状槽
25:套环
26:突条部
27:空间部
28:突起部
30:屏蔽壳
31:壳主体
32:卡止片
33:连接片
40:紧固构件
45:螺母构件
50:端子
50A:长尺寸的端子
50B:短尺寸的端子
51:端子主体
52:突片部
53:卡止孔
54:附设部
55:对方连接部
56:圆弧部
57:插通孔
61:周缘部
62:直线缘部
63:连接部
64:假想圆弧
65:面积增大部
66:连结部
67:交叉点
70:密封构件
71:唇
80:治具
81:按压面
90:装配构件
91:装配孔
100:连接器
r:半径

Claims (4)

1.一种连接器,具备:
壳体,其具有在后方开口的腔;和
端子,其配置于所述腔内,
所述端子为沿着前后方向延伸的形状,并且在后端部具有平板状的圆弧部,
所述圆弧部的外周缘除了具有圆弧状的周缘部之外,还具有在面向后方的位置与前后方向交叉地呈直线状延伸的直线缘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所述圆弧部呈具有插通孔的环状,并且配置成在所述壳体的后方露出,能在所述插通孔中插通紧固构件,
所述圆弧部的外周缘在所述周缘部与所述直线缘部之间具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从所述周缘部向外侧延伸并与所述直线缘部相连,
所述圆弧部在由所述连接部及所述直线缘部划定的区域、且使所述周缘部在周向连续的情况下的假想圆弧的外侧具有面积增大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所述周缘部在隔着所述直线缘部的两侧成对地配置,
所述直线缘部在与所述成对的所述周缘部分别对应的所述假想圆弧相互交叉的交叉点通过。
4.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所述端子及所述腔设置有多个,
多个所述端子在插入到与各自对应的所述腔的状态下配置成使所述圆弧部的位置在前后方向错开。
CN202080053000.1A 2019-08-05 2020-07-31 连接器 Active CN11414494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143478 2019-08-05
JP2019143478A JP7200877B2 (ja) 2019-08-05 2019-08-05 コネクタ
PCT/JP2020/029425 WO2021024937A1 (ja) 2019-08-05 2020-07-31 コネク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44941A true CN114144941A (zh) 2022-03-04
CN114144941B CN114144941B (zh) 2024-03-19

Family

ID=745038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53000.1A Active CN114144941B (zh) 2019-08-05 2020-07-31 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7200877B2 (zh)
CN (1) CN114144941B (zh)
WO (1) WO2021024937A1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9602523C1 (de) * 1996-01-25 1997-06-05 Hausen Auto Kabel Gmbh & Co Kg Kabelschuh für den elektrischen Anschluß eines Kabels
JP2004158376A (ja) * 2002-11-08 2004-06-03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シールドコネクタ
JP2004241193A (ja) * 2003-02-04 2004-08-26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回路基板用コネクタおよび端子圧入治具
US20040266269A1 (en) * 2003-06-26 2004-12-30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Connector for apparatus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13154Y2 (ja) * 1976-12-21 1985-04-26 富士電機株式会社 配線用しや断器
WO2012105655A1 (ja) * 2011-02-04 2012-08-09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端子台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9602523C1 (de) * 1996-01-25 1997-06-05 Hausen Auto Kabel Gmbh & Co Kg Kabelschuh für den elektrischen Anschluß eines Kabels
EP0786827A2 (de) * 1996-01-25 1997-07-30 AUTO-KABEL HAUSEN GmbH &amp; CO. BETRIEBS-KG Kabelschuh für den elektrischen Anschluss eines Kabels
JP2004158376A (ja) * 2002-11-08 2004-06-03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シールドコネクタ
JP2004241193A (ja) * 2003-02-04 2004-08-26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回路基板用コネクタおよび端子圧入治具
US20040266269A1 (en) * 2003-06-26 2004-12-30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Connector for apparatu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1024937A1 (ja) 2021-02-11
JP2021026876A (ja) 2021-02-22
CN114144941B (zh) 2024-03-19
JP7200877B2 (ja) 2023-01-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104468B1 (en)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connector position assurance device
US9209582B2 (en) Connector
US9954304B2 (en) Packing attachment structure and packing
JP4632320B2 (ja) 機器用コネクタ
JP5644657B2 (ja) 車載用電気機器のシールカバー
CN111628321B (zh) 屏蔽端子及屏蔽连接器
EP3783748B1 (en) Connector
CN110383592B (zh) 屏蔽端子及屏蔽连接器
CN111555063B (zh) 连接器
CN113273037B (zh) 连接器及外导体
US11081829B2 (en) Connector
CN110323589B (zh) 汇流条组件、端子块以及车辆装置
US20210351539A1 (en) Male connector and connector device
CN112636058A (zh) 连接端子及带端子的电线
JP2015005432A (ja) シールドコネクタ
EP3346557B1 (en) Waterproof structure for connector
CN112217017B (zh) 连接器
US11569604B2 (en) Connector
CN114144941B (zh) 连接器
EP3113293A1 (en) Peripheral wedge seal member
JP7267876B2 (ja) ジョイントコネクタ
CN116325381A (zh) 屏蔽连接器
JP2017098193A (ja) 防水コネクタ
JP4861147B2 (ja) コネクタ
WO2021166279A1 (ja) コネクタおよびコネクタ用シール部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