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144702A - 防眩性硬涂薄膜、防眩性硬涂薄膜的制造方法、光学构件和图像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防眩性硬涂薄膜、防眩性硬涂薄膜的制造方法、光学构件和图像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144702A
CN114144702A CN202180004606.0A CN202180004606A CN114144702A CN 114144702 A CN114144702 A CN 114144702A CN 202180004606 A CN202180004606 A CN 202180004606A CN 114144702 A CN114144702 A CN 11414470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ard
antiglare
particles
coated
fil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8000460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桥本尚树
中川大五郎
岛谷和宏
波多野良知
安藤豪彦
中田美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tto Denk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tto Denk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tto Denko Corp filed Critical Nitto Denk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41447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4470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DPROCESSES FOR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D5/00Processes for applying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to obtain special surface effects, finishes or structures
    • B05D5/06Processes for applying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to obtain special surface effects, finishes or structures to obtain multicolour or other optical effec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DPROCESSES FOR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D7/00Processes, other than flock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applying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to particular surfaces or for applying particular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 B05D7/02Processes, other than flock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applying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to particular surfaces or for applying particular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to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e.g. rubber
    • B05D7/04Processes, other than flock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applying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to particular surfaces or for applying particular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to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e.g. rubber to surfaces of films or shee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DPROCESSES FOR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D7/00Processes, other than flock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applying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to particular surfaces or for applying particular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 B05D7/24Processes, other than flock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applying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to particular surfaces or for applying particular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for applying particular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7/00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on between layer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ve orientation of features between layers, or by the relative values of a measurable parameter between layers, i.e. products comprising layers having different physical, chem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 B32B7/02Physical, chem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 B32B7/023Optical properti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00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0Optical coatings produced by application to, or surface treatment of,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4Protective coatings, e.g. hard coating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 G02B5/0205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 G02B5/0236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the diffusion taking place within the volume of the element
    • G02B5/024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the diffusion taking place within the volume of the element by means of dispersed particl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02B5/3025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 G02B5/3033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in the form of a thin sheet or foil, e.g. Polaroid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28Polarise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Dispersion Chemistry (AREA)
  • 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AREA)
  • Surface Treatment Of Optical Element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Application Of Or Painting With Fluid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反射眩光得到抑制、并且抑制或防止了条纹和横向条痕的防眩性硬涂薄膜。一种防眩性硬涂薄膜(10),其特征在于,在透光性基材(A)(11)上层叠有防眩性硬涂层(B)(12),防眩性硬涂层(B)(12)由树脂层(12a)形成,在树脂层(12a)内部包含第1颗粒(12b1)和第2颗粒(12b2),第1颗粒(12b1)与第2颗粒(12b2)的质量的合计相对于形成树脂层(12a)的树脂的总质量为2~25质量%,在防眩性硬涂薄膜(10)中的防眩性硬涂层(B)(12)侧的最表面形成有凹凸,第1颗粒(12b1)的重均粒径满足下述数学式(1),第2颗粒(12b2)的重均粒径满足下述数学式(2),所述最表面的凹凸形状满足下述数学式(3)和(4)。3.0<d1≤8.5[μm](1);1.0≤d2≤3.0[μm](2);Ry:1.0≤Ry≤7.0[μm](3);θa:1.0≤θa≤7.5[°](4)。所述数学式(1)中,d1为所述第1颗粒的重均粒径[μm],所述数学式(2)中,d2为所述第2颗粒的重均粒径[μm],所述数学式(3)中,Ry为所述凹凸的凸部的最大高度[μm],所述数学式(4)中,θa为所述凹凸的平均倾斜角[°]。

Description

防眩性硬涂薄膜、防眩性硬涂薄膜的制造方法、光学构件和图 像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防眩性硬涂薄膜、防眩性硬涂薄膜的制造方法、光学构件和图像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对于阴极管显示装置(CRT)、液晶显示装置(LCD)、等离子体显示面板(PDP)和电致发光显示器(ELD)等各种图像显示装置,实施用于防止上述图像显示装置表面的由荧光灯、太阳光等外部光的反射和影像的反射眩光(reflected glare)导致的对比度下降的防眩(anti-glare)处理,特别是随着图像显示装置的大画面化的推进,装配有防眩性的薄膜的图像显示装置也在增大。
对防眩性的薄膜进行了记载的文献有很多,例如,有专利文献1等。另外,作为防眩性薄膜,也使用防眩层兼作硬涂层的防眩性硬涂薄膜。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11046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从视觉识别性的观点出发,防眩性硬涂薄膜需要抑制由反射外部光而引起的反射眩光。
例如,近年对公共信息显示器(PID)的需求日益增加。PID也经常被用于户外。在户外使用显示器(图像显示装置)时,与在室内使用相比,更容易发生由反射外部光而引起的反射眩光。发生反射眩光时,有图像变得难以视觉识别之虞。
另外,防眩性硬涂薄膜大多一边输送长条状的基材一边在上述基材上连续地涂覆涂覆液(防眩性硬涂层形成材料)而制造。但是,在将如此制造的防眩性硬涂薄膜用于图像显示装置时,有发生显示不均之虞。上述显示不均包括例如上述基材的输送方向(上述基材的长边方向,以下有时称为“MD方向”。)的条纹图案(以下有时称为“条纹”。)和垂直于MD方向的方向(以下有时称为“TD方向”。)的条纹图案(以下有时称为“横向条痕”。)。这样的显示不均在连续地涂覆防眩性硬涂层形成材料的距离长时更容易产生。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反射眩光得到抑制、且抑制或防止了条纹和横向条痕的防眩性硬涂薄膜、防眩性硬涂薄膜的制造方法、光学构件和图像显示装置。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防眩性硬涂薄膜的特征在于,在透光性基材(A)上层叠有防眩性硬涂层(B),
上述防眩性硬涂层(B)由树脂层形成,在上述树脂层内部包含第1颗粒和第2颗粒,
上述第1颗粒与上述第2颗粒的质量的合计相对于形成上述树脂层的树脂的总质量为2~25质量%,
在上述防眩性硬涂薄膜中的上述防眩性硬涂层(B)侧的最表面形成有凹凸,
上述第1颗粒的重均粒径满足下述数学式(1),
上述第2颗粒的重均粒径满足下述数学式(2),
上述最表面的凹凸形状满足下述数学式(3)和(4)。
3.0<d1≤8.5[μm] (1)
1.0≤d2≤3.0[μm] (2)
Ry:1.0≤Ry≤7.0[μm] (3)
θa:1.0≤θa≤7.5[°] (4)
上述数学式(1)中,d1为上述第1颗粒的重均粒径[μm],
上述数学式(2)中,d2为上述第2颗粒的重均粒径[μm],
上述数学式(3)中,Ry为上述凹凸的凸部的最大高度[μm],
上述数学式(4)中,θa为上述凹凸的平均倾斜角[°]。
本发明的防眩性硬涂薄膜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在上述透光性基材(A)上以满足上述数学式(1)~(4)的方式形成上述防眩性硬涂层(B)的防眩性硬涂层(B)形成工序,
上述防眩性硬涂层(B)形成工序包括:在上述透光性基材(A)上涂覆涂覆液的涂覆工序;和,使所涂覆的上述涂覆液干燥而形成涂膜的涂膜形成工序,
上述涂覆液包含上述树脂、上述第1颗粒、上述第2颗粒和溶剂。
本发明的光学构件包含本发明的防眩性硬涂薄膜。
本发明的图像显示装置包含本发明的防眩性硬涂薄膜或本发明的光学构件。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反射眩光得到抑制、且抑制或防止了条纹和横向条痕的防眩性硬涂薄膜、防眩性硬涂薄膜的制造方法、光学构件和图像显示装置。
附图说明
图1为示出本发明的防眩性硬涂薄膜的一例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接着,列举例子对本发明进一步进行具体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因以下的说明而受任何限定。
本发明的防眩性硬涂薄膜中,例如,上述第2颗粒的质量的合计相对于形成上述树脂层的树脂的总质量可以为1质量%以上。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中,“重量”和“质量”只要没有特别声明则可以相互替换。例如,“质量份”可以替换为“重量份”,“重量份”可以替换为“质量份”,“质量%”可以替换为“重量%”,“重量%”可以替换为“质量%”。
本发明的防眩性硬涂薄膜中,例如,起因于上述凹凸的外部雾度值可以为5%以上。
本发明的防眩性硬涂薄膜中,例如,上述第1颗粒的质量的合计相对于上述第2颗粒的质量的合计可以为2/3以上。
本发明的防眩性硬涂薄膜中,例如,在上述防眩性硬涂层(B)中的与上述透光性基材(A)处于相反侧的面上还可以层叠有其它层。
本发明的防眩性硬涂薄膜例如可以:在上述透光性基材(A)上依次层叠有上述防眩性硬涂层(B)和上述其它层,在上述其它层的最表面形成有凹凸,上述凹凸满足上述数学式(1)~(4)。
本发明的防眩性硬涂薄膜的制造方法中,例如,在上述涂覆工序中可以以1000mm以上的宽度将上述涂覆液连续涂覆500m以上。
本发明的防眩性硬涂薄膜的制造方法中,例如,上述防眩性硬涂层(B)形成工序还可以包括使上述涂膜固化的固化工序。
本发明的光学构件例如可以为偏光板。
本发明的图像显示装置例如可以为公共信息显示器。
[1.防眩性硬涂薄膜]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防眩性硬涂薄膜的特征在于,在透光性基材(A)上层叠有防眩性硬涂层(B),
上述防眩性硬涂层(B)由树脂层形成,在上述树脂层内部包含第1颗粒和第2颗粒,
上述第1颗粒与上述第2颗粒的质量的合计相对于形成上述树脂层的树脂的总质量为2~25质量%,
在上述防眩性硬涂薄膜中的上述防眩性硬涂层(B)侧的最表面形成有凹凸,
上述第1颗粒的重均粒径满足下述数学式(1),
上述第2颗粒的重均粒径满足下述数学式(2),
上述最表面的凹凸形状满足下述数学式(3)和(4)。
3.0<d1≤8.5[μm] (1)
1.0≤d2≤3.0[μm] (2)
Ry:1.0≤Ry≤7.0[μm] (3)
θa:1.0≤θa≤7.5[°] (4)
上述数学式(1)中,d1为上述第1颗粒的重均粒径[μm],
上述数学式(2)中,d2为上述第2颗粒的重均粒径[μm],
上述数学式(3)中,Ry为上述凹凸的凸部的最大高度[μm],
上述数学式(4)中,θa为上述凹凸的平均倾斜角[°]。
在图1的剖视图中示出本发明的防眩性硬涂薄膜的构成的一例。如图所示,该防眩性硬涂薄膜10在透光性基材(A)11的一个面上层叠有防眩性硬涂层(B)12。防眩性硬涂层(B)12在树脂层12a中包含第1颗粒12b1和第2颗粒12b2。防眩性硬涂薄膜10中的防眩性硬涂层(B)12侧的最表面(防眩性硬涂层(B)12的、与透光性基材(A)11处于相反侧的表面)形成有凹凸。上述凹凸的凸部的最大高度Ry为1.0μm以上且7.0μm以下。上述凹凸的平均倾斜角θa为1.0°以上且7.5°以下。第1颗粒12b1的重均粒径d1超过3.0μm且为8.5μm以下。第2颗粒12b2的重均粒径d2为1.0μm以上且3.0μm以下。
需要说明的是,图1为例示,本发明不限定于此。例如,本发明的防眩性硬涂薄膜的树脂层12a中,可以包含也可以不包含除第1颗粒12b1和第2颗粒12b2以外的其它填料(填充材料)。作为上述其它填料,没有特别限定,可列举例如触变性赋予剂(thixotropicagent)、以调节折射率、赋予抗粘连性为目的的各种金属氧化物颗粒等。另外,防眩性硬涂层(B)12可以如图1那样不隔着其它层而直接层叠于透光性基材(A)11上,但是也可以隔着一层或两层以上的其它层而层叠于透光性基材(A)11上。另外,在防眩性硬涂层(B)12中的与透光性基材(A)11处于相反侧的面上可以如图1那样不存在其它层,也可以进一步层叠有一层或两层以上的其它层。
另外,在本发明的防眩性硬涂薄膜中,“防眩性硬涂层(B)侧的最表面”为上述防眩性硬涂层(B)侧的最外侧的表面。具体而言,在防眩性硬涂层(B)12中的与透光性基材(A)11处于相反侧的面上不存在上述其它层时(例如图1),“防眩性硬涂层(B)侧的最表面”为上述防眩性硬涂层(B)中的与上述透光性基材(A)处于相反侧的表面。另外,在防眩性硬涂层(B)12中的与透光性基材(A)11处于相反侧的面上存在上述其它层时,“防眩性硬涂层(B)侧的最表面”为上述其它层中的与上述透光性基材(A)处于相反侧的最外侧的表面。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防眩性硬涂薄膜的反射眩光得到抑制、且抑制或防止了条纹和横向条痕。具体而言,例如,利用本发明的防眩性硬涂薄膜还能够防止户外等的外部光的反射眩光。另外,本发明的防眩性硬涂薄膜由于抑制或防止了条纹和横向条痕而具有高品质的显示性能。另外,本发明的防眩性硬涂薄膜例如也能够通过在长条状的上述透光性基材(A)上连续地涂覆涂覆液(防眩性硬涂层(B)形成材料)而制造。即,即使是这样的制造方法,也能够制造反射眩光得到抑制且抑制或防止了条纹和横向条痕的本发明的防眩性硬涂薄膜。
以下列举例子分别对上述透光性基材(A)、上述防眩性硬涂层(B)和上述其它层进行进一步说明。
上述透光性基材(A)没有特别限定,可列举例如透明塑料薄膜基材等。上述透明塑料薄膜基材没有特别限定,优选可见光的透光率优异(优选透光率为90%以上)、透明性优异者(优选雾度值为1%以下者),可列举例如日本特开2008-90263号公报中记载的透明塑料薄膜基材。作为上述透明塑料薄膜基材,可适宜使用光学上双折射少者。本发明的防眩性硬涂薄膜例如也可以作为保护薄膜用于偏光板,这种情况下,作为上述透明塑料薄膜基材,优选由三醋酸纤维素(TAC)、聚碳酸酯、丙烯酸系聚合物、具有环状或降冰片烯结构的聚烯烃等形成的薄膜。另外,在本发明中,如后所述,上述透明塑料薄膜基材可以为偏光件本身。若为这样的构成,则不需要由TAC等形成的保护层,能够简化偏光板的结构,因此能够减少偏光板或者图像显示装置的制造工序数、实现生产效率的提高。另外,若为这样的构成,能够使偏光板进一步薄层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透明塑料薄膜基材为偏光件时,上述防眩性硬涂层(B)和上述防反射层(C)起到保护层的作用。另外,若为这样的构成,防眩性硬涂薄膜在被装配于例如液晶单元表面时还兼具作为盖板的功能。
在本发明中,上述透光性基材(A)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定,考虑到强度、处理性等操作性和薄层性等方面,处于例如10~500μm、20~300μm、或30~200μm的范围。上述透光性基材(A)的折射率没有特别限制。上述折射率处于例如1.30~1.80或1.40~1.70的范围。
本发明的防眩性硬涂薄膜中,例如上述透光性基材(A)所含的树脂可以包含丙烯酸类树脂。
本发明的防眩性硬涂薄膜中,例如上述透光性基材(A)可以为丙烯酸类薄膜。
另外,本发明的防眩性硬涂薄膜如上所述在上述防眩性硬涂层(B)侧的最表面形成有凹凸,上述凹凸的最大高度Ry为1.0μm以上且7.0μm以下。上述最大高度Ry可以为例如1.5μm以上、2.0μm以上、2.5μm以上或3.0μm以上,可以为例如6.5μm以下、6.0μm以下、5.5μm以下或5.0μm以下。从抑制反射眩光的观点出发,优选Ry较大。另一方面,从防止雾度值过度变大、显示变得不清晰的观点出发,优选Ry不过大。本发明中,上述最大高度Ry设为基于JISB 0601(1994年版)的数值。Ry的测定方法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利用后述的实施例中记载的测定方法进行测定。
需要说明的是,Ry的数值例如可通过上述防眩性硬涂层(B)的厚度、上述第1颗粒的重均粒径、和上述防眩性硬涂层(B)中的上述第1颗粒的含有率等来控制。例如,若上述防眩性硬涂层(B)的厚度相同,则有上述第1颗粒的重均粒径越大、Ry越大的倾向。另外,例如若上述防眩性硬涂层(B)的厚度和上述第1颗粒的重均粒径相同,则有上述防眩性硬涂层(B)中的上述第1颗粒的含有率越小(即,上述第1颗粒彼此之间的平均距离越大)则Ry越大的倾向。
另外,如上所述,就本发明的防眩性硬涂薄膜的上述防眩性硬涂层(B)侧的最表面的凹凸形状而言,平均倾斜角θa为1.0°以上且7.5°以下。上述平均倾斜角θa可以为例如1.5°以上、2.0°以上、2.5°以上或3.0°以上,可以为例如6.5°以下、6.0°以下、5.5°以下或5.0°以下。从抑制反射眩光的观点出发,优选θa较大。另一方面,从防止雾度值过大、显示变得不清晰的观点出发,优选θa不过大。这里,上述平均倾斜角θa为下述数学式(5)所定义那样的值。上述平均倾斜角θa例如可以利用后述的实施例中记载的方法进行测定。
平均倾斜角θa=tan-1Δa (5)
在上述数学式(5)中,Δa如下述数学式(6)所示,为JIS B 0601(1994年版)中规定的粗糙度曲线的基准长度L中的相邻的峰顶与谷底之差(高度h)之和(h1+h2+h3···+hn)除以上述基准长度L而得的值。上述粗糙度曲线为用相位差补偿型高通滤波器从截面曲线中去除比规定波长更长的表面起伏组分而得的曲线。另外,上述截面曲线为用垂直于对象面的平面切割对象面时出现在其切口的轮郭。
Δa=(h1+h2+h3···+hn)/L (6)
本发明的防眩性硬涂薄膜中,例如如上所述上述防眩性硬涂层(B)侧的最表面的起因于上述凹凸的外部雾度值可以为5%以上。高防眩的薄膜有整体的外观发白模糊、容易产生黑白的深浅图案(例如上述的条纹、横向条痕等)之虞。从抑制或防止这种情况的观点出发、以及从抑制反射眩光的观点出发,优选上述外部雾度值尽可能大。另一方面,从抑制或防止显示特性下降(例如图像变得不清晰、暗处的对比度降低等)的观点出发,优选上述外部雾度值不过大。上述外部雾度值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为例如5%以上、10%以上、15%以上或20%以上,可以为例如50%以下、45%以下、40%以下或35%以下。本发明中,上述外部雾度值的测定方法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利用下述(1)~(3)的测定方法进行测定。
(1)基于依据JIS K 7136的方法测定本发明的防眩性硬涂薄膜的总雾度值。
(2)在上述(1)的防眩性硬涂薄膜的防眩性硬涂层(B)中的与透光性基材(A)处于相反侧的面上层叠透光性粘合剂,再在其上贴附COP薄膜(日本瑞翁公司制、商品名ZEONOR薄膜)而制作层叠体。对于该层叠体,用与依据JIS K 7136的总雾度值的测定方法(即,上述(1)的测定方法)相同的测定进行测定,则能够得到上述(1)的防眩性硬涂薄膜的内部雾度值。该内部雾度值为从上述(1)的总雾度值中排除了上述防眩性硬涂层(B)侧的最表面的上述凹凸的影响的雾度值。
(3)将从上述(1)所测得的总雾度值中减去上述(2)所测得的内部雾度值而得到的数值作为上述(1)的防眩性硬涂薄膜的外部雾度值。
本发明的防眩性硬涂薄膜中,例如,上述防眩性硬涂层(B)中包含的上述树脂可以包含丙烯酸酯树脂(也称为丙烯酸类树脂)。
本发明的防眩性硬涂薄膜中,例如,上述防眩性硬涂层(B)中包含的上述树脂可以包含氨基甲酸酯丙烯酸酯树脂。
本发明的防眩性硬涂薄膜中,例如,上述防眩性硬涂层(B)中包含的上述树脂可以为固化型氨基甲酸酯丙烯酸酯树脂与多官能丙烯酸酯的共聚物。
本发明的防眩性硬涂薄膜可以例如:上述防眩性硬涂层(B)使用包含树脂和填料的防眩性硬涂层形成材料来形成,并且上述防眩性硬涂层(B)由于上述填料聚集而在上述防眩性硬涂层(B)的表面上具有形成凸状部的聚集部。另外,在上述形成凸状部的聚集部中,上述填料可以以在上述防眩性硬涂层(B)的面方向中的一个方向上集中有多个的状态存在。本发明的图像显示装置中,上述本发明的防眩性硬涂薄膜例如可以以多个上述填料发生聚集的一个方向与上述黑色矩阵图案的长边方向一致的方式配置。作为上述填料,可列举例如上述第1颗粒、上述第2颗粒、上述触变性赋予剂等。
上述防眩性硬涂层(B)如上所述包含上述第1颗粒和上述第2颗粒。上述第1颗粒和上述第2颗粒例如发挥使防眩性硬涂层(B)表面形成凹凸形状而赋予防眩性、进而控制上述防眩性硬涂层(B)的上述外部雾度值的作用。如上所述,上述第1颗粒的重均粒径大于上述第2颗粒。认为,像这样使用上述第1颗粒和上述第2颗粒这两者能够抑制或防止条纹和横向条痕的理由例如如下所述。首先,利用上述第1颗粒能够表现高的防眩性。但是,在仅使用上述第1颗粒的情况下,有时会由于上述第1颗粒的分布的不均匀而使显示的黑白产生深浅不均(例如上述的条纹、横向条痕等)。这里,通过进一步加入上述第2颗粒,从而能够提高与成为显示缺陷的原因的黑白的“黑”部相当的、低散射部的散射度。由此,能够缩小上述“黑”部与正常部的散射差,即使进行上述涂覆液(防眩性硬涂层(B)形成材料)的连续涂覆也能够维持外观品质。或者可认为,通过加入上述第2颗粒,从而上述第1颗粒的分布本身容易变得接近均匀,因此能够抑制或防止条纹和横向条痕。但是,这些为推测的可能机制的一例,不对本发明进行任何限定。
本发明中,上述第1颗粒的重均粒径d1如上所述超过3.0μm且为8.5μm以下。上述第1颗粒的重均粒径d1可以为例如3.5μm以上、4.0μm以上、4.5μm以上或5.0μm以上,可以为例如8.0μm以下、7.5μm以下、7.0μm以下或6.5μm以下。
本发明中,上述第2颗粒的重均粒径d2如上所述为1.0μm以上且3.0μm以下。上述第2颗粒的重均粒径d2可以为例如1.2μm以上、1.4μm以上、1.6μm以上或1.8μm以上,可以为例如2.8μm以下、2.5μm以下、2.2μm以下或2.0μm以下。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中,上述第1颗粒、上述第2颗粒等颗粒的重均粒径例如可以利用库尔特计数法进行测定。例如,使用利用细孔电阻法的粒度分布测定装置(商品名:Coulter Multisizer、贝克曼库尔特公司制)测定上述颗粒通过上述细孔时的相当于上述颗粒的体积的电解液的电阻,由此测定上述颗粒的数量和体积,计算重均粒径。
上述第1颗粒和上述第2颗粒的形状没有特别限制,分别可以为例如珠状的大致球形,也可以为粉末等无定形,优选大致球形的形状。上述第1颗粒和上述第2颗粒的形状更优选为长宽比为1.5以下的大致球形,最优选球形。
本发明的防眩性硬涂薄膜中,上述第1颗粒的含有率相对于形成上述防眩性硬涂层(B)的上述树脂层的树脂的总质量可以为例如1.0质量%以上、1.5质量%以上、2.0质量%以上或2.5质量%以上,可以为例如20.0质量%以下、18.0质量%以下、16.0质量%以下或14.0质量%以下。例如,可以从调节上述的Ry和θa的观点出发、或者从将其它表面形状参数调节至期望的范围的观点出发适宜设定上述第1颗粒的含有率。从避免防眩性不足的观点出发,优选上述第1颗粒的含有率不过低,从防止过度的发白模糊的观点出发,优选上述第1颗粒的含有率不过高。
本发明的防眩性硬涂薄膜中,上述第2颗粒的含有率相对于形成上述防眩性硬涂层(B)的上述树脂层的树脂的总质量可以为例如1.0质量%以上、1.5质量%以上、2.0质量%以上或2.5质量%以上,可以为例如15.0质量%以下、12.0质量%以下、10.0质量%以下或7.0质量%以下。从避免产生MD条纹·横向条痕的风险的观点出发,优选上述第2颗粒的含有率不过低,从防止过度的发白模糊和避免由过度聚集引起的点缺陷发生风险的观点出发,优选上述第2颗粒的含有率不过高。
上述第1颗粒和上述第2颗粒的质量的合计相对于形成上述树脂层的树脂的总质量可以为例如3.5质量%以上、4.0质量%以上、4.5质量%以上、5质量%以上、5.5质量%以上、6.0质量%以上或6.5质量%以上,可以为例如25.0质量%以下、23.0质量%以下、22质量%以下、21质量%以下、20质量%以下、18.0质量%以下、16.0质量%以下、14.0质量%以下或12.0质量%以下。从避免防眩性不足的观点出发,优选上述第1颗粒和上述第2颗粒的质量的合计(含有率)不过低。另一方面,从防止过度的发白模糊和避免由过度聚集引起的点缺陷发生风险的观点出发,优选上述第1颗粒和上述第2颗粒的质量的合计(含有率)不过高。
另外,出于容易利用某种大小以上的颗粒设计期望的Ry和θa的理由,如上所述上述第1颗粒的质量的合计相对于上述第2颗粒的质量的合计优选为2/3以上。另一方面,出于避免所形成的凹凸依赖于第2颗粒的粒径的理由,上述第1颗粒的质量的合计相对于上述第2颗粒的质量的合计优选为10倍以下。上述第1颗粒的质量的合计相对于上述第2颗粒的质量的合计可以为例如1倍以上、2倍以上、3倍以上或4倍以上,可以为例如9倍以下、8倍以下、7倍以下或6倍以下。
上述第1颗粒和上述第2颗粒的材质没有特别限定,分别可以为例如无机颗粒或有机颗粒,也可以将无机颗粒和有机颗粒组合使用。上述无机颗粒没有特别限制,可列举例如硅氧化物颗粒、钛氧化物颗粒、铝氧化物颗粒、锌氧化物颗粒、锡氧化物颗粒、碳酸钙颗粒、硫酸钡颗粒、滑石颗粒、高岭土颗粒、硫酸钙颗粒等。另外,上述有机颗粒没有特别限制,可列举例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树脂粉末(PMMA颗粒)、有机硅树脂粉末、聚苯乙烯树脂粉末、聚碳酸酯树脂粉末、丙烯酸类-苯乙烯树脂粉末、苯并胍胺树脂粉末、三聚氰胺树脂粉末、聚烯烃树脂粉末、聚酯树脂粉末、聚酰胺树脂粉末、聚酰亚胺树脂粉末、聚氟乙烯树脂粉末等。这些无机颗粒和有机颗粒既可以单独使用一种,也可以将两种以上组合使用。上述第1颗粒既可以单独使用一种颗粒,也可以将两种以上颗粒组合使用。上述第2颗粒既可以单独使用一种颗粒,也可以将两种以上颗粒组合使用。
上述第1颗粒和第2颗粒的折射率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为例如1.3以上、1.4以上、1.5以上或1.6以上,可以为例如2.0以下、1.9以下、1.8以下或1.7以下。
上述防眩性硬涂层(B)例如可如下形成:如后所述将包含上述树脂、上述第1颗粒、上述第2颗粒和溶剂的涂覆液涂覆于上述透光性基材(A)的面上而形成涂膜,接着从上述涂膜中去除上述溶剂,由此形成。上述树脂可列举例如热固化性树脂、通过紫外线和/或光进行固化的电离辐射线固化性树脂。作为上述树脂,也可以使用市售的热固化型树脂、紫外线固化型树脂等。
作为上述热固化型树脂、紫外线固化型树脂,可以使用例如通过热、光(紫外线等)或电子束等进行固化的具有丙烯酸酯基和甲基丙烯酸酯基中的至少一种基团的固化型化合物,可列举例如有机硅树脂、聚酯树脂、聚醚树脂、环氧树脂、氨基甲酸酯树脂、醇酸树脂、螺缩醛树脂、聚丁二烯树脂、聚硫醇多烯树脂、多元醇等多官能化合物的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酯等低聚物或预聚物等。这些可以单独使用一种,也可以将两种以上组合使用。
上述树脂中,还可以使用例如具有丙烯酸酯基和甲基丙烯酸酯基中的至少一种基团的反应性稀释剂。上述反应性稀释剂可以使用例如日本特开2008-88309号公报中记载的反应性稀释剂,包括例如单官能丙烯酸酯、单官能甲基丙烯酸酯、多官能丙烯酸酯、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等。作为上述反应性稀释剂,优选3官能以上的丙烯酸酯、3官能以上的甲基丙烯酸酯。这是由于,能够使防眩性硬涂层(B)的硬度优异。作为上述反应性稀释剂,还可列举例如丁二醇甘油醚二丙烯酸酯、异氰脲酸的丙烯酸酯、异氰脲酸的甲基丙烯酸酯等。这些可以单独使用一种,也可以将两种以上组合使用。
上述防眩性硬涂层(B)如上所述可以包含或不包含触变性赋予剂。通过包含上述触变性赋予剂,从而例如能够容易地控制上述第1颗粒和上述第2颗粒的聚集状态。上述触变性赋予剂例如可以为选自由有机粘土、氧化聚烯烃和改性脲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另外,上述触变性赋予剂例如可以为增稠剂。
为了改善与上述树脂的亲和性,上述有机粘土优选为经有机化处理的层状粘土。上述有机粘土可以自己制备,也可以使用市售品。作为上述市售品,可列举例如:LUCENTITESAN、LUCENTITE STN、LUCENTITE SEN、LUCENTITE SPN、SOMASIF ME-100、SOMASIF MAE、SOMASIF MTE、SOMASIF MEE、SOMASIF MPE(商品名,均为CO-OP CHEMICAL Co.Ltd.制);S-BEN、S-BEN C、S-BEN E、S-BEN W、S-BEN P、S-BEN WX、S-BEN N-400、S-BEN NX、S-BEN NX80、S-BEN NO12S、S-BEN NEZ、S-BEN NO12、S-BEN NE、S-BEN NZ、S-BEN NZ70、ORGANAIT、ORGANAIT D、ORGANAIT T(商品名,均为HOJUN Co.,Ltd.制);KUNIPIA F、KUNIPIA G、KUNIPIA G4(商品名,均为Kunimine Industries,Co.Ltd.制);TIXOGEL VZ、CLAYTONE HT、CLAYTONE 40(商品名,均为Rockwood Additives Limited制)。
上述氧化聚烯烃可以自己制备,也可以使用市售品。作为上述市售品,可列举例如DISPARON 4200-20(商品名、楠本化成株式会社制)、FLOWNON SA300(商品名、共荣社化学株式会社制)等。
上述改性脲为异氰酸酯单体或其加合物与有机胺的反应物。上述改性脲可以自己制备,也可以使用市售品。作为上述市售品,可列举例如BYK410(BYK-Chemie Corporation制)等。
上述触变性赋予剂既可以单独使用一种,也可以将两种以上组合使用。
本发明的防眩性硬涂薄膜中,例如可以相对于形成上述防眩性硬涂层(B)的上述树脂层的树脂的总质量包含0.2~5质量%或0.4~4质量%的上述触变性赋予剂。
上述防眩性硬涂层(B)的最大厚度(DB)没有特别限制,可以为例如2μm以上、3μm以上、4μm以上或5μm以上,可以为例如20μm以下、18μm以下、16μm以下或14μm以下。
上述防眩性硬涂层(B)的最大厚度(DB)与上述第1颗粒的重均粒径(d1)之比d1/DB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为例如0.2以上、0.4以上、0.6以上或0.8以上,可以为例如2.0以下、1.8以下、1.6以下或1.4以下。例如,若d1/DB大,则如上所述有Ry和θa容易变大的倾向。
本发明的防眩性硬涂薄膜例如可以:上述防眩性硬涂层(B)具有由于上述填料聚集而在上述防眩性硬涂层(B)的表面形成凸状部的聚集部,在形成上述凸状部的聚集部中,上述填料以在上述防眩性硬涂层(B)的面方向中的一个方向上集中有多个的状态存在。由此,例如能够防止荧光灯的反射眩光等。但是,本发明的防眩性硬涂薄膜不限定于此。
另外,本发明的防眩性硬涂薄膜例如可以在上述透光性基材(A)与上述防眩性硬涂层(B)之间具有中间层,所述中间层包含来自上述透光性基材(A)的树脂和来自上述防眩性硬涂层(B)的树脂。通过控制该中间层的厚度,能够控制上述防眩性硬涂层(B)的表面形状。例如,若增大上述中间层的厚度则上述Ry和θa容易变大,若减小上述中间层的厚度,则上述Ry和θa容易变小。
本发明中,上述中间层(也称为渗透层、相容层)的形成机制没有特别限定,例如,通过本发明人的防眩性硬涂薄膜的制造方法中的上述干燥工序而形成。具体而言,例如在上述干燥工序中,上述防眩性硬涂层(B)形成用的涂覆液渗透到上述透光性基材(A)中,形成包含来自上述透光性基材(A)的树脂与来自上述防眩性硬涂层(B)的树脂的上述中间层。上述中间层所含的树脂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是上述透光性基材(A)所含的树脂和上述防眩性硬涂层(B)所含的树脂简单混合(相容)而成的树脂。另外,上述中间层所含的树脂中,例如上述透光性基材(A)所含的树脂和上述防眩性硬涂层(B)所含的树脂中的至少一者可以通过加热、光照射等而发生化学变化。
由下述数学式(7)定义的上述中间层的厚度比率R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为例如0.10~0.80,例如0.15以上、0.20以上、0.25以上、0.30以上、0.40以上、或0.45以上,可以为例如0.75以下、0.70以下、0.65以下、0.60以下、0.50以下、0.40以下、0.45以下、或0.30以下。上述中间层的厚度比率R可以为例如0.15~0.75、0.20~0.70、0.25~0.65、0.30~0.60、0.40~0.50、0.45~0.50、0.15~0.45、0.15~0.40、0.15~0.30、或0.20~0.30。上述中间层例如可以通过用透射型电子显微镜(TEM)观察防眩性硬涂薄膜的截面来确认,并测定厚度。
R=[DC/(DC+DB)] (7)
上述数学式(7)中,DB为上述防眩性硬涂层(B)的厚度[μm],DC为上述中间层的厚度[μm]。
另外,防眩性硬涂层(B)的表面形状也可以通过控制防眩性硬涂层形成材料所含的填料的聚集状态来设计。上述填料的聚集状态例如可以通过上述填料的材质(例如微粒表面的化学修饰状态、对溶剂和/或树脂的亲和性等)、树脂(粘结剂)或溶剂的种类、组合等来控制。另外,通过上述触变性赋予剂,能够精密地控制上述微粒的聚集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防眩性硬涂薄膜也可以为上述凸状部呈平缓的形状、能够防止成为外观缺陷的防眩性硬涂层(B)表面的突起状物的产生的膜,但不限于此。另外,本发明的防眩性硬涂薄膜可以在例如与防眩性硬涂层(B)的厚度方向直接或间接地重叠的位置存在若干上述微粒。
上述其它层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如上所述可以为低折射率层、防反射层、高折射率层、硬涂层、粘合剂层等。另外,上述其它层可以为一层也可以为多层,在为多层时,可以为一种也可以为多种。例如,上述其它层可以为厚度和折射率受到严格控制的光学薄膜或者将两层以上的上述光学薄膜层叠而成者。
[2.防眩性硬涂薄膜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的防眩性硬涂薄膜的制造方法没有特别限制,可以通过任何方法来制造,优选通过上述本发明的防眩性硬涂薄膜的制造方法来制造。
上述防眩性硬涂薄膜的制造方法例如可以如下所述地进行。
首先,在上述透光性基材(A)上以满足上述数学式(1)~(4)的方式形成上述防眩性硬涂层(B)(防眩性硬涂层(B)形成工序)。由此制造上述透光性基材(A)与上述防眩性硬涂层(B)的层叠体。上述防眩性硬涂层(B)形成工序如上所述包括在上述透光性基材(A)上涂覆涂覆液(防眩性硬涂层(B)形成材料)的涂覆工序、和使所涂覆的上述涂覆液干燥而形成涂膜的涂膜形成工序。另外,例如,如上所述上述防眩性硬涂层(B)形成工序可以进一步包括使上述涂膜固化的固化工序。上述固化例如可以在上述干燥之后进行,但是不限于此。上述固化例如可以通过加热、光照射等来进行。上述光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为紫外线等。上述光照射的光源也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为高压汞灯等。
上述涂覆液如上所述包含上述树脂、上述第1颗粒、上述第2颗粒和溶剂。上述涂覆液例如可以为包含上述树脂、上述第1颗粒、上述第2颗粒、上述触变性赋予剂和上述溶剂的防眩性硬涂层形成材料(涂覆液)。
上述涂覆液优选显示出触变性,优选由下述式规定的Ti值处于1.3~3.5的范围,更优选为1.4~3.2的范围,进一步优选为1.5~3的范围。
Ti值=β1/β2
上述式中,β1为使用HAAKE公司制RHEOSTRESS RS6000在剪切速度20(1/s)的条件下测得的粘度,β2为使用HAAKE公司制RHEOSTRESS RS6000在剪切速度200(1/s)的条件下测得的粘度。
Ti值若为1.3以上,则不易引起产生外观缺陷、关于防眩性、白晕的特性变差的问题。另外,Ti值若为3.5以下,则不易发生上述颗粒不聚集而呈分散状态等问题。
另外,上述涂覆液可以包含也可以不含触变性赋予剂,包含触变性赋予剂时容易显示出触变性,因此优选。另外,通过如上所述使上述涂覆液包含上述触变性赋予剂,从而可得到防止上述颗粒沉降的效果(触变性效果)。另外,通过上述触变性赋予剂本身的剪切聚集,还能够在更宽的范围内自由地控制防眩性硬涂薄膜的表面形状。
上述溶剂没有特别限制,可使用各种溶剂,可以单独使用一种,也可以将两种以上组合使用。为了得到本发明的防眩性硬涂薄膜,可以根据上述树脂的组成、上述颗粒和上述触变性赋予剂的种类、含量等适宜地选择最适合的溶剂种类、溶剂比率。作为溶剂,没有特别限定,可列举例如:甲醇、乙醇、异丙醇(IPA)、丁醇、叔丁醇(TBA)、2-甲氧基乙醇等醇类;丙酮、甲乙酮、甲基异丁基酮、环戊酮等酮类;醋酸甲酯、醋酸乙酯、醋酸丁酯等酯类;二异丙基醚、丙二醇单甲基醚等醚类;乙二醇、丙二醇等二醇类;乙基溶纤剂、丁基溶纤剂等溶纤剂类;己烷、庚烷、辛烷等脂肪族烃类;苯、甲苯、二甲苯等芳香族烃类等。另外,例如,上述溶剂可以包含烃溶剂和酮溶剂。上述烃溶剂例如可以为芳香族烃。上述芳香族烃例如可以为选自由甲苯、邻二甲苯、间二甲苯、对二甲苯、乙苯和苯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上述酮溶剂例如可以为选自由环戊酮和丙酮、甲乙酮、甲基异丁基酮、二乙基酮、环己酮、异佛尔酮、苯乙酮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例如,为了溶解触变性赋予剂(例如增稠剂),上述溶剂优选包含上述烃溶剂(例如甲苯)。上述溶剂例如可以为将上述烃溶剂与上述酮溶剂以90:10~10:90的质量比混合而得到的溶剂。上述烃溶剂与上述酮溶剂的质量比例如可以为80:20~20:80、70:30~30:70、或40:60~60:40等。这种情况下,例如可以是上述烃溶剂为甲苯、上述酮溶剂为甲乙酮。另外,上述溶剂例如可以在包含甲苯的同时还包含选自由乙酸乙酯、乙酸丁酯、IPA、甲基异丁基酮、甲乙酮、甲醇、乙醇、和TBA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
例如在采用丙烯酸类薄膜作为透光性基材(A),形成中间层(渗透层)时,可以适宜地使用相对于丙烯酸类薄膜(丙烯酸类树脂)的良溶剂。作为该溶剂,例如如上所述可以为包含烃溶剂和酮溶剂的溶剂。上述烃溶剂例如可以为芳香族烃。上述芳香族烃例如可以为选自由甲苯、邻二甲苯、间二甲苯、对二甲苯、乙苯和苯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上述酮溶剂例如可以为选自由环戊酮、丙酮、甲乙酮、甲基异丁基酮、二乙基酮、环己酮、异佛尔酮、和苯乙酮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上述溶剂例如可以为将上述烃溶剂与上述酮溶剂以90:10~10:90的质量比混合而得到的溶剂。上述烃溶剂与上述酮溶剂的质量比例如可以为80:20~20:80、70:30~30:70、或40:60~60:40等。这种情况下,例如可以是上述烃溶剂为甲苯、上述酮溶剂为甲乙酮。
例如,在采用三醋酸纤维素(TAC)作为透光性基材(A),形成中间层(渗透层)时,可以适宜地使用相对于TAC的良溶剂。作为该溶剂,可列举例如乙酸乙酯、甲乙酮、环戊酮等。
另外,通过适宜地选择溶剂,在含有触变性赋予剂时能够良好地表现出对防眩性硬涂层形成材料(涂覆液)的触变性。例如,在使用有机粘土时,可以适宜地单独使用或组合使用甲苯和二甲苯,例如在使用氧化聚烯烃时可以适宜地单独使用或组合使用甲乙酮、乙酸乙酯、丙二醇单甲醚,例如在使用改性脲时,可以适宜地单独使用或组合使用乙酸丁酯和甲基异丁基酮。
在上述防眩性硬涂层形成材料中,可以添加各种流平剂。作为上述流平剂,以防止涂覆不均(涂覆面的均匀化)为目的,可以使用例如氟系或有机硅系的流平剂。本发明中,可以根据对防眩性硬涂层(B)表面要求防污性的情况或如后述那样在防眩性硬涂层(B)上形成防反射层(低折射率层)或包含层间填充剂的层的情况等,适当地选择流平剂。本发明中,例如通过包含上述触变性赋予剂,能够使涂覆液表现出触变性,因此不易产生涂覆不均。在该情况下,例如具有可增加上述流平剂的备选项这样的优点。
上述流平剂的配混量相对于上述树脂100重量份例如为5重量份以下,优选为0.01~5重量份的范围。
在上述防眩性硬涂层形成材料中,也可以根据需要在不损害性能的范围内添加颜料、填充剂、分散剂、增塑剂、紫外线吸收剂、表面活性剂、防污剂、抗氧化剂等。这些添加剂可以单独使用一种,另外也可以组合使用两种以上。
上述防眩性硬涂层形成材料中,可以使用例如日本特开2008-88309号公报中记载那样的以往公知的光聚合引发剂。
作为将上述涂覆液涂覆于上述透光性基材(A)上而形成涂膜的方法,可以使用例如喷注式涂布法、模涂法、喷涂法、凹版涂布法、辊涂法、棒涂法等涂覆法。
接着,如上所述,使上述涂膜干燥和固化,形成防眩性硬涂层(B)。上述干燥例如可以为自然干燥,可以为送风风干,可以为加热干燥,还可以为将它们组合的方法。
上述防眩性硬涂层(B)形成用的涂覆液的干燥温度例如可以为30~200℃的范围。上述干燥温度例如可以为40℃以上、50℃以上、60℃以上、70℃以上、80℃以上、90℃以上、或100℃以上,可以为190℃以下、180℃以下、170℃以下、160℃以下、150℃以下、140℃以下、135℃以下、130℃以下、120℃以下、或110℃以下。干燥时间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为30秒以上、40秒以上、50秒以上、或60秒以上,可以为150秒以下、130秒以下、110秒以下、或90秒以下。
上述涂膜的固化手段没有特别限定,优选紫外线固化。能量射线源的照射量以紫外线波长365nm下的累计曝光量计优选为50~500mJ/cm2。照射量若为50mJ/cm2以上,则固化容易充分地进行,所形成的防眩性硬涂层(B)的硬度容易变高。另外,若为500mJ/cm2以下,则能够防止所形成的防眩性硬涂层(B)着色。
如上操作,可制造上述透光性基材(A)与上述防眩性硬涂层(B)的层叠体。可以将该层叠体直接作为本发明的防眩性硬涂薄膜,也可以例如在上述防眩性硬涂层(B)上形成上述其它层而作为本发明的防眩性硬涂薄膜。上述其它层的形成方法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与常规的低折射率层、防反射层、高折射率层、硬涂层、粘合剂层等的形成方法同样地进行或通过基于这些方法的方法来进行。
[3.光学构件和图像显示装置]
本发明的光学构件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为偏光板。上述偏光板也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包含本发明的防眩性硬涂薄膜和偏光件,也可以还包含其它构成要素。上述偏光板的各构成要素例如可以通过粘接剂或粘合剂等来进行贴合。
本发明的图像显示装置也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为任何图像显示装置,可列举例如液晶显示装置、有机EL显示装置等。
本发明的图像显示装置例如为在视觉识别侧表面具有本发明的防眩性硬涂薄膜的图像显示装置,并且上述图像显示装置可以具有黑色矩阵图案。
本发明的防眩性硬涂薄膜例如可以借助粘合剂、粘接剂将上述透光性基材(A)侧贴合于用于LCD的光学构件。需要说明的是,进行该贴合时,可以对上述透光性基材(A)表面进行上述那样的各种表面处理。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防眩性硬涂薄膜的制造方法,能够在更宽的范围内自由地控制防眩性硬涂薄膜的表面形状。因此,可通过使用粘接剂、粘合剂等将上述防眩性硬涂薄膜与其它光学构件层叠而得到的光学特性可覆盖与上述防眩性硬涂薄膜的表面形状对应的较宽范围。
作为上述光学构件,可列举例如偏光件或偏光板。偏光板通常为在偏光件的一侧或两侧具有透明保护薄膜的构成。在偏光件的两面设置透明保护薄膜的情况下,表面背面的透明保护薄膜可以为相同的材料,也可以为不同的材料。偏光板通常配置在液晶单元的两侧。另外,偏光板以2张偏光板的吸收轴彼此大致正交的方式配置。
层叠有上述防眩性硬涂薄膜的偏光板的构成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为在上述防眩性硬涂薄膜上依次层叠有透明保护薄膜、上述偏光件和上述透明保护薄膜的构成,也可以为在上述防眩性硬涂薄膜上依次层叠有上述偏光件、上述透明保护薄膜的构成。
本发明的图像显示装置除了在特定的方向配置上述防眩性硬涂薄膜以外为与以往的图像显示装置相同的构成。例如,在LCD的情况下,可以通过适当地组装液晶单元、偏光板等光学构件和根据需要使用的照明系统(背光等)等各构成部件、并且组入驱动电路等来制造。
根据本发明的防眩性硬涂薄膜,例如能够使较强的外部光散射、抑制反射,因此在室外也能够抑制反射眩光。因此,本发明的图像显示装置可适合用作例如户外用的公共信息显示器等。但是,本发明的图像显示装置不限于该用途,也能够用于其它任意用途。作为其它用途,可列举例如个人电脑监视器、笔记本电脑、复印机等OA设备、手机、钟表、数码相机、便携信息终端(PDA)、便携游戏机等便携设备、摄像机、电视机、微波炉等家庭用电气设备、后视监视器、汽车导航系统用监视器、汽车音响等车载用设备、商业店铺用信息用监视器等展示设备、监视用监视器等警备设备、护理用监视器、医疗用监视器等护理、医疗设备等。
实施例
接着,对于本发明的实施例,与比较例一并进行说明。但是,本发明不受以下的实施例和比较例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的实施例和比较例中,物质的份数只要没有特别声明则为质量份(重量份)。
[实施例1]
如下所述地制造防眩性硬涂薄膜。
(防眩性硬涂层形成材料的制备)
作为防眩性硬涂层形成材料中包含的树脂,准备紫外线固化型氨基甲酸酯丙烯酸酯树脂(新中村化学株式会社制、商品名“UA53H-80MB”、固体成分80%)40重量份、和以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为主成分的多官能丙烯酸酯(大阪有机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商品名“Viscoat#300”、固体成分100%)60重量份。相对于上述树脂的树脂固体成分100重量份,混合作为上述第1颗粒的丙烯酸类与苯乙烯的共聚颗粒(积水化成品工业株式会社制、商品名“TECHPOLYMER SSX1055QXE”、重均粒径:5.0μm、折射率1.515)5重量份、作为第2颗粒的丙烯酸类与苯乙烯的共聚颗粒(积水化成品工业株式会社制、商品名“TECHPOLYMERSSX103DXE”、重均粒径:3.0μm、折射率1.525)1重量份即合计6重量份、作为触变性赋予剂的属于有机粘土的合成蒙脱石(KUNIMINE INDUSTRIES CO.,LTD.制、商品名“Sumecton SAN”)1.5重量份、光聚合引发剂(BASF公司制、商品名“OMNIRAD907”)3重量份、流平剂(DIC株式会社制、商品名“GRANDIC PC4100”、固体成分10%)1.0重量份。以固体成分浓度成为30%的方式将该混合物用甲苯/乙酸乙酯混合溶剂(重量比50/50)稀释,制备防眩性硬涂层形成材料(涂覆液)。
(透光性基材(A))
作为透光性基材(A),准备透明塑料薄膜基材(丙烯酸类薄膜、东洋钢鈑株式会社制、商品名“HX40UC”、厚度:40μm、薄膜宽度:1330mm、折射率:1.49)。
(防眩性硬涂薄膜的制造)
在上述透明塑料薄膜基材(透光性基材(A))的一面上,用模涂机将上述防眩性硬涂层(B)形成材料(涂覆液)连续涂布(涂覆)500m,形成未干燥的涂膜(涂覆工序)。然后,将形成有该未干燥的涂膜的透明塑料薄膜基材向接下来的干燥工序(涂膜形成工序)输送。干燥工序(涂膜形成工序)中,以100℃加热1分钟,由此使上述未干燥的涂膜干燥而形成涂膜。之后,用高压汞灯照射累计光量300mJ/cm2的紫外线,对上述涂膜进行固化处理,形成厚度(最大厚度)3.0μm的防眩性硬涂层(B),得到实施例1的防眩性硬涂薄膜。对于得到的防眩性硬涂薄膜的宽度方向中央部,使用接触式表面形状测定器测定表面的形状曲线,测定表面形状参数Ry、θa。其结果是Ry=6.62μm、θa=4.46°。需要说明的是,Ry和θa利用下述的测定方法进行测定。在以下的各实施例和比较例中也同样。另外,上述厚度(最大厚度)和表面形状参数均为将进行500m以上连续涂覆时的500m处的薄膜中的宽度方向中央部切出、进行测定而得的值。以下的各实施例和比较例中也同样。
<Ry和θa的测定方法>
在防眩性硬涂薄膜的未形成防眩性硬涂层(B)的面上用粘合剂贴合松浪硝子工业株式会社制造的玻璃板(厚1.3mm),使用高精度微细形状测定器(商品名;SURFCORDERET4000、(株式会社小坂研究所制)在截止值0.8mm的条件下测定上述防眩性硬涂层(B)的表面形状,计算最大高度和平均倾斜角。进一步地,将在任意的10个点处测定上述最大高度和平均倾斜角而得的平均值分别作为最大高度Ry和平均倾斜角θa。需要说明的是,上述高精度微细形状测定器可自动计算上述最大高度Ry和上述平均倾斜角θa。另外,上述最大高度Ry和上述平均倾斜角θa的测定方法和计算方法基于JIS B0601(1994年版)。
[实施例2]
以防眩性硬涂层(B)的厚度(最大厚度)达到7.0μm的方式形成,除此以外通过与实施例1相同的制造方法制造实施例2的防眩性硬涂薄膜。表面形状参数为Ry=1.45μm、θa=1.15°。
[实施例3]
作为上述第1颗粒,使用丙烯酸类与苯乙烯的共聚颗粒(积水化成品工业株式会社制、商品名“TECHPOLYMER SSX1055QXE”、重均粒径:5.0μm、折射率1.515)8重量份,以防眩性硬涂层(B)的厚度(最大厚度)达到5.0μm的方式形成,除此以外通过与实施例1相同的制造方法制造实施例3的防眩性硬涂薄膜。表面形状参数为Ry=2.97μm、θa=3.12°。
[实施例4]
作为上述第2颗粒,使用丙烯酸类与苯乙烯的共聚颗粒(积水化成品工业株式会社制、商品名“TECHPOLYMER SSX103DXE”、重均粒径:3.0μm、折射率1.525)6重量份,除此以外通过与实施例3相同的制造方法制造实施例4的防眩性硬涂薄膜。表面形状参数为Ry=3.03μm、θa=3.33°。
[实施例5]
作为上述第1颗粒,使用丙烯酸类与苯乙烯的共聚颗粒(积水化成品工业株式会社制、商品名“TECHPOLYMER SSX1055QXE”、重均粒径:5.0μm、折射率1.515)12重量份,作为上述第2颗粒,使用丙烯酸类与苯乙烯的共聚颗粒(积水化成品工业株式会社制、商品名“TECHPOLYMER SSX103DXE”、重均粒径:3.0μm、折射率1.525)8重量份,除此以外通过与实施例4相同的制造方法制造实施例5的防眩性硬涂薄膜。表面形状参数为Ry=3.23μm、θa=4.03°。
[实施例6]
作为上述第1颗粒,使用丙烯酸类与苯乙烯的共聚颗粒(积水化成品工业株式会社制、商品名“TECHPOLYMER SSX1055QXE”、重均粒径:5.0μm、折射率1.515)8重量份,作为上述第2颗粒,使用丙烯酸类与苯乙烯的共聚颗粒(积水化成品工业株式会社制、商品名“TECHPOLYMER XX145AA”、重均粒径:1.5μm、折射率1.495)1重量份,除此以外通过与实施例5相同的制造方法制造实施例6的防眩性硬涂薄膜。表面形状参数为Ry=3.29μm、θa=3.61°。
[实施例7]
以厚度(最大厚度)达到9.0μm的方式形成防眩性硬涂层(B),除此以外通过与实施例6相同的制造方法制造实施例7的防眩性硬涂薄膜。表面形状参数为Ry=1.57μm、θa=1.36°。
[实施例8]
作为上述第1颗粒,使用丙烯酸类与苯乙烯的共聚颗粒(积水化成品工业株式会社制、商品名“TECHPOLYMER XX140AA”、重均粒径:3.5μm、折射率1.535)10重量份,作为上述第2颗粒,使用丙烯酸类与苯乙烯的共聚颗粒(积水化成品工业株式会社制、商品名“TECHPOLYMER XX145AA”、重均粒径:1.5μm、折射率1.495)2重量份,以厚度(最大厚度)达到3.0μm的方式形成防眩性硬涂层(B),除此以外通过与实施例1相同的制造方法制造实施例8的防眩性硬涂薄膜。表面形状参数为Ry=3.81μm、θa=4.81°。
[实施例9]
以厚度(最大厚度)达到5.0μm的方式形成防眩性硬涂层(B),除此以外通过与实施例8相同的制造方法制造实施例9的防眩性硬涂薄膜。表面形状参数为Ry=1.59μm、θa=1.61°。
[实施例10]
作为上述第1颗粒,使用丙烯酸类与苯乙烯的共聚颗粒(积水化成品工业株式会社制、商品名“TECHPOLYMER XX42AA”、重均粒径:8.0μm、折射率1.515)2重量份,作为上述第2颗粒,使用丙烯酸类与苯乙烯的共聚颗粒(积水化成品工业株式会社制、商品名“TECHPOLYMER SSX103DXE”、重均粒径:3.0μm、折射率1.525)3重量份,除此以外通过与实施例9相同的制造方法制造实施例10的防眩性硬涂薄膜。表面形状参数为Ry=4.40μm、θa=2.28°。
[实施例11]
以厚度(最大厚度)达到9.0μm的方式形成防眩性硬涂层(B),除此以外通过与实施例10相同的制造方法制造实施例11的防眩性硬涂薄膜。表面形状参数为Ry=1.70μm、θa=1.18°。
[比较例1]
以厚度(最大厚度)达到14.0μm的方式形成防眩性硬涂层(B),除此以外通过与实施例1相同的制造方法制造比较例1的防眩性硬涂薄膜。表面形状参数为Ry=1.40μm、θa=0.88°。
[比较例2]
作为上述第1颗粒,使用丙烯酸类与苯乙烯的共聚颗粒(积水化成品工业株式会社制、商品名“TECHPOLYMER SSX1055QXE”、重均粒径:5.5μm、折射率1.515)8重量份,以厚度(最大厚度)达到3.0μm的方式形成防眩性硬涂层(B),除此以外通过与实施例1相同的制造方法制造比较例2的防眩性硬涂薄膜。表面形状参数为Ry=7.41μm、θa=5.90°。
[比较例3]
作为上述第2颗粒,使用丙烯酸类与苯乙烯的共聚颗粒(积水化成品工业株式会社制、商品名“TECHPOLYMER SSX103DXE”、重均粒径:3.0μm、折射率1.525)6重量份,除此以外通过与比较例2相同的制造方法制造比较例3的防眩性硬涂薄膜。表面形状参数为Ry=7.68μm、θa=7.83°。
[比较例4]
作为上述第1颗粒,使用丙烯酸类与苯乙烯的共聚颗粒(积水化成品工业株式会社制、商品名“TECHPOLYMER XX140AA”、重均粒径:3.5μm、折射率1.535)1.5重量份,未添加第2颗粒,除此以外通过与比较例3相同的制造方法制造比较例4的防眩性硬涂薄膜。表面形状参数为Ry=2.32μm、θa=1.44°。
[比较例5]
作为上述第1颗粒,使用丙烯酸类与苯乙烯的共聚颗粒(积水化成品工业株式会社制、商品名“TECHPOLYMER SSX1055QXE”、重均粒径:5.5μm、折射率1.515)8.0重量份,未添加第2颗粒,以厚度(最大厚度)达到5.0μm的方式形成防眩性硬涂层(B),除此以外通过与比较例4相同的制造方法制造比较例5的防眩性硬涂薄膜。表面形状参数为Ry=3.58μm、θa=3.59°。
[比较例6]
以厚度(最大厚度)达到9.0μm的方式形成防眩性硬涂层(B),除此以外通过与比较例5相同的制造方法制造比较例6的防眩性硬涂薄膜。表面形状参数为Ry=1.74μm、θa=1.42°。
[比较例7]
作为上述第1颗粒,使用丙烯酸类与苯乙烯的共聚颗粒(积水化成品工业株式会社制、商品名“TECHPOLYMER SSX1055QXE”、重均粒径:5.5μm、折射率1.515)12.0重量份,除此以外通过与比较例5相同的制造方法制造比较例7的防眩性硬涂薄膜。表面形状参数为Ry=3.74μm、θa=4.38°。
[比较例8]
以厚度(最大厚度)达到9.0μm的方式形成防眩性硬涂层(B),除此以外通过与比较例7相同的制造方法制造比较例8的防眩性硬涂薄膜。表面形状参数为Ry=1.96μm、θa=1.62°。
[比较例9]
未添加上述第1颗粒,作为第2颗粒,使用丙烯酸类与苯乙烯的共聚颗粒(积水化成品工业株式会社制、商品名“TECHPOLYMER SSX103DXE”、重均粒径:3.0μm、折射率1.525)6重量份,除此以外通过与实施例1相同的制造方法制造比较例9的防眩性硬涂薄膜。表面形状参数为Ry=2.94μm、θa=2.63°。
[比较例10]
以厚度(最大厚度)达到9.0μm的方式形成防眩性硬涂层(B),除此以外通过与比较例9相同的制造方法制造比较例10的防眩性硬涂薄膜。表面形状参数为Ry=0.92μm、θa=0.70°。
[比较例11]
作为上述第2颗粒,使用二氧化硅颗粒(日产化学株式会社制、商品名“MIBK-ST”、平均粒径10nm、固体成分30%)10重量份,除此以外通过与实施例3相同的制造方法制造比较例11的防眩性硬涂薄膜。表面形状参数为Ry=3.21μm、θa=2.67°。
对于如上制造的各实施例和比较例的防眩性硬涂薄膜,通过上述测定方法测定外部雾度值,并且利用下述方法进行500m处的条纹·横向条痕的评价和防眩性的判定。
[500m处的条纹·横向条痕的评价方法]
在涂覆500m后的薄膜卷(防眩性硬涂薄膜)中,从上述卷中切出位于500m以后的任意处的在宽度方向上为1330mm宽、在薄膜行进方向上为1000mm的片。接着,在切出的上述片(防眩性硬涂薄膜)的与防眩性硬涂层(B)处于相反侧的面上贴附带粘合剂的黑色PET薄膜。之后,在暗室环境下使LED光源映入防眩性硬涂层(B)中,对映入的LED光与未映入的边界部分进行目视判定,按照下述基准评价是否产生存在发白模糊的部分与黑色紧缩的外观不均。
·黑白的深浅的对比度差清晰:×
·虽然有若干的深浅,但是在允许范围以上:〇
[防眩性的判定方法]
在涂覆500m后的薄膜卷(防眩性硬涂薄膜)中,从上述卷中切出位于500m以后的任意处的在宽度方向上为1330mm宽、在薄膜行进方向上为1000mm的片。接着,在切出的上述片(防眩性硬涂薄膜)的与防眩性硬涂层(B)处于相反侧的面上贴附带粘合剂的黑色PET薄膜。之后,在暗室环境下使LED光源映入防眩性硬涂层(B),对映入的LED光的模糊情况的程度进行目视判定,按照下述基准进行评价。
·荧光灯适度模糊(兼顾了黑色的紧缩):〇
·发白模糊过强或光源过度反射眩光:×
对于上述各实施例和比较例的防眩性硬涂薄膜,将上述的上述第1颗粒的重均粒径d1、上述第2颗粒的重均粒径d2、上述第1颗粒和上述第2颗粒的含有率(份数)、外部雾度值、Ry、θa、500m处的条纹·横向条痕的评价结果、以及防眩性的判定结果汇总示于下述表1和表2。需要说明的是,在下述表1和表2中,“份数”表示上述防眩性硬涂层(B)中相对于形成上述树脂层的树脂100重量份(质量份)的上述第1颗粒或上述第2颗粒的重量份(质量份)数。即,该“份数”等于上述第1颗粒或上述第2颗粒相对于形成上述树脂层的树脂的总质量的含有率(质量%)。另外,下述表1和表2中,“合计重量份数”表示上述防眩性硬涂层(B)中相对于形成上述树脂层的树脂100重量份(质量份)的、上述第1颗粒和上述第2颗粒的合计重量份(质量份)数。即,该“合计重量份数”等于上述第1颗粒和上述第2颗粒的合计相对于形成上述树脂层的树脂的总质量的含有率(质量%)。
表1
Figure BDA0003472599340000291
表2
Figure BDA0003472599340000292
如上述表1和表2所示,满足本发明的全部要件的实施例的防眩性硬涂薄膜的防眩性良好,并且未观察到条纹·横向条痕的产生。即,这些实施例的防眩性硬涂薄膜的反射眩光得到抑制,并且抑制或防止了条纹和横向条痕。与此相对,不满足本发明的任一要件的比较例的防眩性硬涂薄膜或者防眩性不好,或者观察到条纹·横向条痕的产生。即,这些比较例的防眩性硬涂薄膜不能兼顾反射眩光的抑制与条纹和横向条痕的抑制。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如以上所说明那样,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反射眩光得到抑制、并且抑制或防止了条纹和横向条痕的防眩性硬涂薄膜、防眩性硬涂薄膜的制造方法、光学构件和图像显示装置。利用本发明的防眩性薄膜,例如能够使较强的外部光散射、能够抑制反射,因此即使在户外也能够抑制反射眩光。因此,本发明能够适宜用于例如户外用的公共信息显示器等图像显示装置。但是,本发明不限于该用途,能够用于广泛的用途。
该申请以2020年2月5日提出申请的日本申请特愿2020-018382为基础要求优先权,将其公开的全部内容引入于此。
附图标记说明
10防眩性薄膜
11透光性基材(A)
12防眩层(B)
12a树脂层
12b1第1颗粒
12b2第2颗粒
Ry最表面的凹凸的凸部的最大高度
θa最表面的凹凸的平均倾斜角

Claims (11)

1.一种防眩性硬涂薄膜,其特征在于,在透光性基材(A)上层叠有防眩性硬涂层(B),
所述防眩性硬涂层(B)由树脂层形成,在所述树脂层内部包含第1颗粒和第2颗粒,
所述第1颗粒与所述第2颗粒的质量的合计相对于形成所述树脂层的树脂的总质量为2~25质量%,
在所述防眩性硬涂薄膜中的所述防眩性硬涂层(B)侧的最表面形成有凹凸,
所述第1颗粒的重均粒径满足下述数学式(1),
所述第2颗粒的重均粒径满足下述数学式(2),
所述最表面的凹凸形状满足下述数学式(3)和(4),
3.0<d1≤8.5[μm] (1)
1.0≤d2≤3.0[μm] (2)
Ry:1.0≤Ry≤7.0[μm] (3)
θa:1.0≤θa≤7.5[°] (4)
所述数学式(1)中,d1为所述第1颗粒的重均粒径[μm],
所述数学式(2)中,d2为所述第2颗粒的重均粒径[μm],
所述数学式(3)中,Ry为所述凹凸的凸部的最大高度[μm],
所述数学式(4)中,θa为所述凹凸的平均倾斜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眩性硬涂薄膜,其中,所述第2颗粒的质量的合计相对于形成所述树脂层的树脂的总质量为1质量%以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眩性硬涂薄膜,其中,在所述防眩性硬涂薄膜中,起因于所述凹凸的外部雾度值为5%以上。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防眩性硬涂薄膜,其中,所述第1颗粒的质量的合计相对于所述第2颗粒的质量的合计为2/3以上。
5.一种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防眩性硬涂薄膜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在所述透光性基材(A)上以满足所述数学式(1)~(4)的方式形成所述防眩性硬涂层(B)的防眩性硬涂层(B)形成工序,
所述防眩性硬涂层(B)形成工序包括:在所述透光性基材(A)上涂覆涂覆液的涂覆工序;和使所涂覆的所述涂覆液干燥而形成涂膜的涂膜形成工序,
所述涂覆液包含所述树脂、所述第1颗粒、所述第2颗粒和溶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在所述涂覆工序中,以1000mm以上的宽度将所述涂覆液连续涂覆500m以上。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防眩性硬涂层(B)形成工序还包括使所述涂膜固化的固化工序。
8.一种光学构件,其包括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防眩性硬涂薄膜。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学构件,其为偏光板。
10.一种图像显示装置,其包括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防眩性硬涂薄膜、或者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光学构件。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其为公共信息显示器。
CN202180004606.0A 2020-02-05 2021-02-04 防眩性硬涂薄膜、防眩性硬涂薄膜的制造方法、光学构件和图像显示装置 Pending CN11414470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018382A JP2021124616A (ja) 2020-02-05 2020-02-05 防眩性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防眩性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光学部材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JP2020-018382 2020-02-05
PCT/JP2021/004156 WO2021157664A1 (ja) 2020-02-05 2021-02-04 防眩性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防眩性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光学部材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44702A true CN114144702A (zh) 2022-03-04

Family

ID=771993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004606.0A Pending CN114144702A (zh) 2020-02-05 2021-02-04 防眩性硬涂薄膜、防眩性硬涂薄膜的制造方法、光学构件和图像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JP (1) JP2021124616A (zh)
KR (1) KR20220126626A (zh)
CN (1) CN114144702A (zh)
TW (1) TW202146244A (zh)
WO (1) WO202115766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89017B (zh) * 2021-09-17 2023-01-01 明基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高霧度防眩膜以及高霧度防眩抗反射膜
JP2023100413A (ja) * 2022-01-06 2023-07-19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偏光板および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センス表示装置
JP2023177169A (ja) * 2022-06-01 2023-12-13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330705A (ja) * 2005-04-28 2006-12-07 Fujifilm Holdings Corp 光拡散フィルム、反射防止フィルム、並びにそのような光拡散フィルムまたは反射防止フィルムを用いた偏光板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JP2009175725A (ja) * 2007-12-28 2009-08-06 Nippon Shokubai Co Ltd 防眩性積層体
JP2010102291A (ja) * 2008-09-26 2010-05-06 Toppan Printing Co Ltd 防眩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防眩フィルム、偏光板、透過型液晶表示装置
CN103415791A (zh) * 2011-06-29 2013-11-27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防眩性薄膜、偏振片、图像显示装置及防眩性薄膜的制造方法
JP2016050950A (ja) * 2014-08-28 2016-04-11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防眩フィルムの管理方法およびロール体
CN106405689A (zh) * 2015-07-30 2017-02-15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防眩膜
CN106574991A (zh) * 2014-08-01 2017-04-19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防眩膜及图像显示装置
CN106574992A (zh) * 2014-08-01 2017-04-19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防眩膜及图像显示装置
WO2018021388A1 (ja) * 2016-07-29 2018-02-01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文字ぼけ評価方法、光学部材、および表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110461A (ja) 2002-09-19 2004-04-08 Oruteeji:Kk 情報共有サーバ及び情報共有プログラム
WO2017188186A1 (ja) * 2016-04-25 2017-11-02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タッチパネル、表示装置、光学シート及び光学シートの選別方法
WO2018207590A1 (ja) * 2017-05-12 2018-11-15 ソニー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
JP2020086273A (ja) * 2018-11-29 2020-06-04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防眩性フィルム、防眩性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光学部材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JP7393875B2 (ja) * 2019-04-10 2023-12-07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防眩性フィルム、防眩性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光学部材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330705A (ja) * 2005-04-28 2006-12-07 Fujifilm Holdings Corp 光拡散フィルム、反射防止フィルム、並びにそのような光拡散フィルムまたは反射防止フィルムを用いた偏光板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JP2009175725A (ja) * 2007-12-28 2009-08-06 Nippon Shokubai Co Ltd 防眩性積層体
JP2010102291A (ja) * 2008-09-26 2010-05-06 Toppan Printing Co Ltd 防眩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防眩フィルム、偏光板、透過型液晶表示装置
CN103415791A (zh) * 2011-06-29 2013-11-27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防眩性薄膜、偏振片、图像显示装置及防眩性薄膜的制造方法
CN106574991A (zh) * 2014-08-01 2017-04-19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防眩膜及图像显示装置
CN106574992A (zh) * 2014-08-01 2017-04-19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防眩膜及图像显示装置
JP2016050950A (ja) * 2014-08-28 2016-04-11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防眩フィルムの管理方法およびロール体
CN106405689A (zh) * 2015-07-30 2017-02-15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防眩膜
WO2018021388A1 (ja) * 2016-07-29 2018-02-01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文字ぼけ評価方法、光学部材、および表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46244A (zh) 2021-12-16
WO2021157664A1 (ja) 2021-08-12
KR20220126626A (ko) 2022-09-16
JP2021124616A (ja) 2021-08-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65964B (zh) 防眩性薄膜、偏光板、影像顯示裝置及防眩性薄膜之製造方法
JP6153723B2 (ja) 防眩性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防眩性フィルム、偏光板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KR102297565B1 (ko) 반사 방지 필름, 반사 방지 필름의 제조 방법, 광학 부재 및 화상 표시 장치
CN114144702A (zh) 防眩性硬涂薄膜、防眩性硬涂薄膜的制造方法、光学构件和图像显示装置
JP6261858B2 (ja) 画像表示装置、防眩性フィルムおよび防眩性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CN113614584A (zh) 光扩散薄膜、光扩散薄膜的制造方法、光学构件、图像显示装置用显示面板和图像显示装置
JP6105930B2 (ja) 防眩性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防眩性フィルム、塗工液、偏光板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CN113167940B (zh) 防眩性薄膜、防眩性薄膜的制造方法、光学构件和图像显示装置
JP2022183161A (ja) 防眩性フィルム、防眩性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光学部材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JP6666871B2 (ja) 防眩性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防眩性フィルム、塗工液、偏光板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JP7343273B2 (ja) 防眩性フィルム、防眩性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光学部材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TWI834758B (zh) 防眩性薄膜、防眩性薄膜之製造方法、光學構件及影像顯示裝置
KR20220098354A (ko) 방현성 필름, 방현성 필름의 설계 방법, 방현성 필름의 제조 방법, 광학 부재 및 화상 표시 장치
KR20220098353A (ko) 방현성 필름, 방현성 필름의 설계 방법, 방현성 필름의 제조 방법, 광학 부재 및 화상 표시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