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130556A - 一种离心雾化装置及作业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离心雾化装置及作业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130556A
CN114130556A CN202111461102.XA CN202111461102A CN114130556A CN 114130556 A CN114130556 A CN 114130556A CN 202111461102 A CN202111461102 A CN 202111461102A CN 114130556 A CN114130556 A CN 11413055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c body
liquid
flow guide
guide ribs
annul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461102.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130556B (zh
Inventor
王新宇
刘厚臣
董雪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Eavision Robotic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Eavision Robotic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Eavision Robotic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Eavision Robotic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461102.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130556B/zh
Publication of CN1141305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3055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13055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3055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BSPRAYING APPARATUS; ATOMISING APPARATUS; NOZZLES
    • B05B3/00Spraying or sprinkling apparatus with moving outlet elements or moving deflecting elements
    • B05B3/02Spraying or sprinkling apparatus with moving outlet elements or moving deflecting elements with rotating elements
    • B05B3/10Spraying or sprinkling apparatus with moving outlet elements or moving deflecting elements with rotating elements discharging over substantially the whole periphery of the rotating member, i.e. the spraying being effected by centrifugal forces
    • B05B3/1007Spraying or sprinkling apparatus with moving outlet elements or moving deflecting elements with rotating elements discharging over substantially the whole periphery of the rotating member, i.e. the spraying being effected by centrifugal forces characterised by the rotating member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MCATCHING, TRAPPING OR SCARING OF ANIMALS; APPARATUS FOR THE DESTRUCTION OF NOXIOUS ANIMALS OR NOXIOUS PLANTS
    • A01M7/00Special adaptations or arrangements of liquid-spraying apparatus for purpos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A01M7/0025Mechanical sprayers
    • A01M7/0028Centrifugal spray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BSPRAYING APPARATUS; ATOMISING APPARATUS; NOZZLES
    • B05B3/00Spraying or sprinkling apparatus with moving outlet elements or moving deflecting elements
    • B05B3/02Spraying or sprinkling apparatus with moving outlet elements or moving deflecting elements with rotating elements
    • B05B3/10Spraying or sprinkling apparatus with moving outlet elements or moving deflecting elements with rotating elements discharging over substantially the whole periphery of the rotating member, i.e. the spraying being effected by centrifugal forces
    • B05B3/1035Driving means; Parts thereof, e.g. turbine, shaft, bearin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Insects & Arthropods (AREA)
  • Pest Control & Pesticides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Zoology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Nozz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离心雾化装置及作业设备,该离心雾化装置包括:主盘体,与主盘体同轴设置的辅助盘体,以及驱动主盘体与辅助盘体转动的驱动组件;主盘体由内向外被构造出至少两圈间隔均匀设置并分别限定出由内向外呈渐扩状导流槽的导流肋,位于内侧的导流肋的轮廓自由延伸边界所形成的导流区域覆盖至少一个位于外侧的导流肋,主盘体向上凸设一环形穹顶,以将主盘体通过导流肋划分出一个承液凹环及至少一个铺展环面。通过本发明,可以喷洒出均匀的雾滴、雾化效果更好,位于壳体底部的密封件可以更好地保护壳体内置的动力机构。

Description

一种离心雾化装置及作业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人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离心雾化装置及作业设备。
背景技术
雾化装置旋转并基于离心运动,将呈液体的药液撕裂成粒径微小的雾滴,以对农作物进行喷洒作业。被雾化的众多液滴可以漂浮于空气中进而加大与被喷洒对被喷洒对象的接触面积,提高喷洒效果。雾化盘是盘体在电机作用下高速转动,由于离心力的作用,使得液体在旋转的盘体表面伸展为薄膜,并以不断增长的速度向盘体的边缘运动,当离开盘体的边缘时,液体即雾化为雾滴。现有的雾化盘,由于设计的局限,不能根据当前环境的变化,改变雾滴粒径的大小,而且,喷洒的雾滴不均匀,雾化效果无法满足作业要求。同时,液体在随进液盘流入雾化装置的时候,容易沿驱动组件向上溅射或者流入雾化装置壳体内,对壳体内的动力机构以及其他电子器件(例如线圈、电路板等)造成腐蚀破坏,并引发发生短路等危害,从而导致现有技术中的雾化装置使用寿命较短。
有鉴于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中的离心雾化装置予以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揭示一种离心雾化装置及作业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离心雾化装置所存在的密封性较差,寿命较短及雾化效果不佳的问题,并解决液体在高速离心运动中的均匀性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之一,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离心雾化装置,包括:
主盘体,与所述主盘体同轴设置的辅助盘体,以及驱动所述主盘体与所述辅助盘体转动的驱动组件;
所述主盘体由内向外被构造出至少两圈间隔均匀设置并分别限定出由内向外呈渐扩状导流槽的导流肋,位于内侧的导流肋的轮廓自由延伸边界所形成的导流区域覆盖至少一个位于外侧的导流肋;
主盘体向上凸设一环形穹顶,以将主盘体通过所述穹顶划分出一个承液凹环及至少一个铺展环面。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辅助盘体沿其周向间隔设置多个柱体,所述柱体部分覆盖位于外侧的导流肋所形成的导流槽,并且所述柱体周向间距至少是最外侧的导流肋之间的周向间距的3倍。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最内侧的一圈导流肋至少覆盖环形穹顶最高点,以由最内侧的一圈导流肋构筑围合驱动组件的承液凹环,最内侧的一圈导流肋的外侧形成至少一圈自内向外向下倾斜的铺展环面。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两个相邻的位于内侧的导流肋的轮廓自由延伸边界所形成的导流区域覆盖至少两个相邻的位于外侧的导流肋所连续限定出的导流槽。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两个相邻的位于内侧的导流肋的轮廓自由延伸边界所形成的导流区域覆盖至少两个相邻的位于外侧的导流肋所连续限定出的导流槽,且所述导流区域的边界位于两个相邻的位于外侧的导流肋之间。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位于内侧的导流肋与所述位于外侧的导流肋之间形成铺展环面,所述铺展环面径向方向所形成的径向长度大于位于外侧的导流肋径向方向所形成的径向长度,并且大于位于内侧的导流肋径向方向所形成的径向长度,位于内侧的导流肋径向方向所形成的径向长度大于位于外侧的导流肋径向方向所形成的径向长度。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位于内侧的导流肋之间的周向间距大于位于外侧的导流肋之间的周向间距,其中,最外侧的导流肋之间的周向间距最小为0.7mm。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内置动力机构的壳体,同轴依次设置于壳体底部的进液盘、主盘体与辅助盘体,所述动力机构设置向下延伸出壳体并依次贯穿进液盘、主盘体与辅助盘体的驱动组件,以及套设于驱动组件外侧并被所述驱动组件驱动的密封件;
所述进液盘包括引流罩与引流座,所述引流罩与引流座共同围合形成径向间隙逐渐减小的进液通道以供液体流通。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引流座的径向内侧形成横向阻挡密封件的环形斜面,所述环形斜面以所述驱动组件为中心沿竖直方向自上而下收缩,所述密封件形成与所述环形斜面吻合且分离的托持环面,其中,所述环形斜面与所述托持环面具有预设长度的间隙。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壳体内置上下同轴设置的两个电机,所述驱动组件由同轴嵌套并被两个电机独立驱动的驱动筒与驱动轴组成,所述驱动筒驱动主盘体转动,所述驱动轴驱动辅助盘体转动,所述密封件套设于驱动筒外侧并被所述驱动筒所驱动,所述主盘体与辅助盘体呈同向转动或者对向转动。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离心雾化装置还包括一阻水环,所述阻水环至少部分遮蔽所述驱动筒与引流座之间所形成的环形间隙。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壳体底部面向进液盘的端盖与密封件之间形成由第一环肋与环槽相互匹配以阻止液体径向向内流动的密封区域,所述第一环肋与环槽之间形成间隙,所述端盖环设至少一所述环槽,所述密封件环设至少部分延伸入所述环槽的第一环肋。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壳体内依次布置电路仓与动力仓,所述动力仓设置向下延伸出壳体并依次贯穿进液盘、主盘体及辅助盘体的驱动组件,所述动力仓内置动力机构以驱动主盘体及辅助盘体转动,所述电路仓内置控制所述动力机构的电路模块,所述电路模块包括至少一个控制电路板,以及至少一个纵向围合所述控制电路板的电调电路板,所述控制电路板呈横向安装。
第二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作业设备,包括:
作业本体,与所述作业本体连接的至少一个第一方面所述的离心雾化装置;其中,所述作业本体包括航空作业设备、地面作业设备或者水面作业设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首先,通过在壳体底部嵌设密封件并通过环形斜面以所述驱动组件为中心沿竖直方向自上而下收缩的设置,有效地防止了液体流入内置动力机构的壳体中,避免动力机构发生损坏;其次,通过至少两圈导流肋的设置,实现了对液体的多次加速,提高了雾化效果;此外,位于内侧的导流肋与位于外侧的导流肋之间形成铺展环面,实现了液体的均流,提高喷洒雾滴均匀性;最后,通过纵向围合控制电路板的电调电路板及控制电路板呈横向安装,增大了电路板的面积,减小了壳体的截面积,使得壳体结构更加紧凑。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离心雾化装置的立体爆炸图;
图2为本发明的离心雾化装置沿轴线A所在轴线的轴向剖视图;
图3为图2中B区的放大图;
图4为本发明的离心雾化装置沿轴线A所在轴线的部分轴向截面图;
图5为本发明的进液盘的剖视图;
图6为仅示出底部、密封件、进液盘以及连接筒装配后的轴向半剖图;
图7为本发明的进液盘在一视角中的立体图;
图8为本发明的进液盘在另一视角中的立体图;
图9为本发明的沿轴线A的方向的局部密封件以及内置动力机构的壳体底部的截面图;
图10为本发明的电路仓以及设置于电路仓中的电路模块在一个视角中的立体图;
图11为本发明的主盘体的正视图;
图12为本发明的主盘体上方轴向配置挡板的正视图;
图13为本发明的主盘体中包含的驱动轴所在中轴线剖切雾化盘所形成的轴向剖视图,其中,图13示出了驱动该主盘体转动的驱动组件的部分轴向剖视图;
图14为本发明的主盘体的俯视图;
图15为图14所示出的主盘体的部分俯视图;
图16为图14所示出的主盘体的部分剖视图;
图17为位于内侧的导流肋的轮廓自由延伸边界所形成的导流区域覆盖一个位于外侧的导流肋的部分俯视图;
图18为位于内侧的导流肋的轮廓自由延伸边界所形成的导流区域覆盖两个位于外侧的导流肋且完全覆盖两个相邻的位于外侧的导流肋所连续限定出的导流槽的部分俯视图;
图19为位于内侧的导流肋的轮廓自由延伸边界所形成的导流区域覆盖两个位于外侧的导流肋,且导流区域的边界位于两个位于外侧且相邻的导流肋之间的部分俯视图;
图20为本发明的辅助盘体的一种视角的立体图;
图21为一种变形的位于内侧的导流肋的轮廓自由延伸边界所形成的导流区域覆盖两个位于外侧的导流肋且完全覆盖两个相邻的位于外侧的导流肋所连续限定出的导流槽的部分俯视图;
图22为另一种变形的位于内侧的导流肋的轮廓自由延伸边界所形成的导流区域覆盖一个位于外侧的导流肋的部分俯视图;
图23为本发明的雾化盘的一种视角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的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但应当说明的是,这些实施方式并非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作的功能、方法、或者结构上的等效变换或替代,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请参图1至图23所示出的本发明一种离心雾化装置1000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参图1与图2所示,离心雾化装置1000包括:沿装配轴P依次轴向装配的内置动力机构30的壳体3,自壳体3底部延伸出的驱动组件31依次贯穿进液盘1与雾化盘2。动力机构30包括:上下同轴设置的第一驱动电机34与第二驱动电机35。驱动组件31包括:同轴嵌套的驱动筒311以及驱动轴312,驱动筒311套设于驱动轴312上。驱动筒311与驱动轴312自对称中心沿竖直方向的轴线共轴,记作轴线A。雾化盘2包括同轴设置的主盘体21与辅助盘体22。第二驱动电机35(即动力机构的一种下位概念)独立驱动驱动筒311转动,从而驱动主盘体21绕轴线A转动;第一驱动电机34(即动力机构的下位概念)独立驱动驱动轴312转动,从而驱动辅助盘体22绕轴线A转动。
需要说明的是,驱动筒311与驱动轴312绕轴线A转动的方向,可为共轴同向以驱动主盘体21与辅助盘体22保持同向转动,也可以是共轴对向以驱动主盘体21与辅助盘体22保持对向转动,只要能实现两个驱动电机分别独立驱动驱动筒311与驱动轴312,从而分别独立驱动主盘体21与辅助盘体22转动,以形成离心力将液体转化成雾滴即可。
参图2、图4、图5、图7以及图8所示,进液盘1安装于壳体底部32处,进一步的,进液盘1与壳体底部32固定,以提高进液盘1稳定性,同时保证离心雾化装置1000整体一致性。进液盘1包括:引流罩101与引流座102,引流罩101与引流座102呈现对向活动扣合设置并形成中空腔体10。引流座102的上端1021横向延伸并与引流罩101的上端1011贴合。引流座102的上端1021开设供连接件(未示出)贯穿的安装孔10211,引流罩101的上端1011开设供连接件(未示出)贯穿的安装孔10111,连接件(未示出)连续贯穿安装孔10111与安装孔10211并与壳体底部32相连接,以将引流罩101与引流座102同时固定于壳体底部32。可选的,安装孔10211(10111)可以开设于前述引流罩101的上端1011与引流座102的上端1021,也可以开设于引流罩101与引流座102的其他位置,安装方式可以是前述通过连接件(未示出)连接,也可以是其他方式,只要能实现将引流罩101与引流座102活动扣合并连续固定于壳体3的底部32处即可。通过引流罩101与引流座102活动扣合,便于加工、安装和拆卸。
参图2、图3、图5及图6所示,进液盘1还包括位于进液盘1的边缘处并连通中空腔体10的进液管11,位于进液盘1的底部形成向雾化盘2输送液体的排液环12,排液环12的底部形成环形排液口121。液体通过进液管11引导液体沿流动方向C向进液盘1输送液体并流动至雾化盘2内。引流罩101与引流座102共同围合形成中空腔体10和排液环12,中空腔体10和排液环12相互连通形成进液通道,该进液通道的径向间隙L(即径向间隙I与径向间隙J以及径向间隙K)从进液管11端至排液口121端逐渐减小,可以更好地引导液体沿流动方向C向雾化盘2输送,提高水流均匀性,从而保证喷洒液滴的均匀性。具体的,中空腔体10的径向间隙J可以逐渐减小,排液环12的径向间隙K可不变;或者中空腔体10的径向间隙J不变,排液环12的径向间隙K不变且小于中空腔体10的径向间隙J;或者中空腔体10的径向间隙J不变,排液环12的径向间隙K逐渐减小;或者中空腔体10的径向间隙J逐渐减小,同时排液环12的径向间隙K逐渐减小,只要能保证进液管11端的径向间隙I大于排液口121端的径向间隙K即可。
对前述离心雾化装置1000予以进一步变形,引流罩101与引流座102形成中空腔体10并呈一体式结构。与前述对向活动扣合设置所构成的进液盘相比,呈一体式结构的进液盘1,省略了对引流罩101与引流座102进行安装的过程,整体的结构更加稳定并易于与壳体3及雾化盘2轴向安装,能够更加稳定地引导液体在进液盘1沿流动方向C流入雾化盘2中。同时,还可将驱动组件31仅视为一个驱动轴312。雾化盘2包括主盘体21与辅助盘体22。驱动轴312驱动主盘体21与辅助盘体22,或者仅驱动主盘体21,或者仅驱动辅助盘体22。
参图3与图5所示,离心雾化装置1000还包括:套设于驱动组件31外侧并被驱动组件31驱动的密封件5。环形排液口121位于密封件5的下方,通过相互错位避免液体进入壳体内部,提高密封件5的密封效果。密封件5沿垂直投影方向至少覆盖环形排液口121,进一步提高密封效果。排液环12的径向间隙自上而下逐渐减小,以实现更好地引流效果。由于密封件5沿垂直投影方向至少覆盖环形排液口121,同时中空腔体10呈倾斜设置,减少环形排液口121向雾化盘2所输送的液体向上流动的可能性,液体可在中空腔体10的环形斜面1022的倾斜面的作用下,基于自身重力作用向下(向雾化盘2方向)流动,同时,环形斜面1022与密封件5之间形成具有预设长度的间隙H,该间隙H包括平行于环形斜面1022的间隙,还可以包括任意与环形斜面1022形成的间隙(例如密封件5与引流座102之间的沿竖直方向的间隙),可进一步阻止带有腐蚀性的农药(即液体的一种下位概念)的流动和蔓延,提高整体密封效果,从而保护了壳体3内置的动力机构。其中,引流座102径向内侧形成环形斜面1022,密封件5形成与环形斜面吻合且分离的托持环面52。环形斜面1022与托持环面52之间分离以形成具有预设长度的间隙H,其中,间隙H≤1mm。
参图1及图2所示,壳体底部32面向进液盘1的端面322与密封件5之间形成由第一环肋51与环槽321相互匹配以阻止液体径向向内流动的密封区域(未示出)。前述端面322即与壳体底部32一体式或分离时的端盖(未示出)的端面322。配合图3与图9所示,密封件5面向壳体底部32的表面55凸设至少一个高于沿水平方向所在平面G的第一环肋51,壳体底部32的端面322凹设与第一环肋51匹配的环槽321,第一环肋51与环槽321之间形成间隙F,从而使得第一驱动电机34驱动驱动筒311绕轴线A转动,并带动密封件5转动,从而带动第一环肋51在环槽321与第一环肋51形成的间隙F中转动。由此,即使存在液体进入引流座102内侧,沿着环形斜面102和密封件5的间隙进入壳体3,也会在第一环肋51和环槽321的密封作用下停止流动,并且会因随驱动筒311高速转动的密封件5从而在环槽321内高速转动的第一环肋51,将液体甩出,进一步阻止液体进入壳体3内部。最终,保护了内置动力机构的壳体3内部组件(比如线圈、电路板等),以避免被液体溅入造成短路、锈蚀等危害。
需要说明的是,环槽321与第一环肋51的沿径向方向上的横截面形状不唯一,只要能够实现环槽321与第一环肋51部分相互嵌入或者完全嵌入即可。第一环肋51与环槽321可以如图1所示分别设置于密封件5面向壳体底部32的表面55与壳体底部32的端面322,或者是第一环肋51与环槽321分别设置于壳体底部32的端面322与密封件5面向壳体底部32的表面55,又或者是交错设置,只要呈同心圆设置并能实现第一驱动电机34驱动驱动筒311绕轴线A转动且第一环肋51与环槽321不发生干涉或者即使发生干涉也不影响被驱动筒311所驱动的密封件5相对于壳体3沿轴线A发生转动,从而带动密封件5转动以及第一环肋51在内置动力机构的壳体底部32内转动即可。第一环肋51与环槽321的数量不作具体限制,可以增设多个第一环肋51与环槽321以进一步提高密封效果。
壳体底部32与驱动筒311之间嵌设轴承56,以使得驱动筒311转动过程中保持壳体3处于相对静止状态。同时,参图17所示,主盘体21与辅助盘体22套设轴承57,以独立驱动主盘体21与辅助盘体22的运动。驱动筒311与驱动轴312沿轴线A方向相互套设,并形成环筒状间隙(未标记),以独立驱动主盘体21与辅助盘体22,实现同向转动或者对向转动。
主盘体21包括自内向外被构造出至少两圈间隔均匀设置并分别限定出由内向外呈渐扩状导流槽(即第一导流槽214或者第二导流槽215)的导流肋(第一导流肋212或者第二导流肋213),位于内侧的导流肋的轮廓自由延伸边界所形成的导流区域覆盖至少一个位于外侧的导流肋。所谓“边界”可被理解为恒定厚度或厚度渐变的导流肋沿其厚度中心线自由延伸所形成的轨迹,也可被理解为恒定厚度或厚度渐变的导流肋沿其侧向轮廓自由延伸所形成的轨迹,也可被理解为俯视角度呈对称结构的导流肋沿其对称中心所形成的轨迹。
参图14所示,呈同心圆设置的若干第一导流肋212与第二导流肋213。第一导流肋212与第二导流肋213均呈弧形渐开线状。以主盘体21的对称中心为圆心点O,预设R为半径作一个起始圆O1。将起始圆O1等分为m份形成m个等分点a(未示出),并以等分点a为切点作渐开线,以渐开线为基准,作周向弧长为d的第一导流肋212。相邻的两个第一导流肋212形成第一导流槽214。第一导流槽214的内端2141的长度记作d1。药液(即液体的一种下位概念)沿流动方向Q1流过第一导流槽214。间隔布置的第一导流肋212以形成第一导流槽214,以提升药液流过第一导流槽214的流动速度,从而使得药液以高速向远离主盘体21边缘方向运动,被空气切割成微小的雾滴。此时,将药液流过第一导流槽214的流动速度记作第一速度v1。
参图14所示,位于第一导流肋212外侧与第一导流肋212呈同心圆布置的第二导流肋213。同样,以半径大于R(或者等于R)的圆作起始圆O2。将起始圆O2等分为n份形成n个等分点b(未示出),并以等分点b为切点作渐开线,以渐开线为基准,作周向弧长为d的第二导流肋213。相邻的两个第二导流肋213形成第二导流槽215。第二导流槽215的的内端2151的长度记作d2。药液(即液体的下位概念)沿流动方向Q1流过第一导流槽214,然后液体沿流动方向Q2流过第二导流槽215。此时,将药液流过第二导流槽215的流动速度记作第二速度v2。
参图15所示,两个相邻的第一导流肋212的轮廓自由延伸边界所形成的导流区域(即导流区域E1或者导流区域E2或者导流区域E3)覆盖一个第二导流槽215,即第一导流槽214的内端2141的长度d1大于第二导流槽215的内端2151的长度d2,从而相邻的两个第一导流肋212的密集程度小于相邻的两个第二导流肋213的密集程度,保证第二速度v2大于第一速度v1。药液在沿流动方向Q1经过第一导流槽214时,加速达到第一速度v1;之后,再沿流动方向Q2经过第二导流槽215时,加速达到第二速度v2。第二导流槽215对药液起到了进一步加速的作用,使得药液在经过第二导流槽215时获得更快的速度,以增强雾化效果。前述密集程度是指,单位周向长度内设置的导流肋(含第一导流肋212和/或第二导流肋213)的数量。由于主盘体21的转动,药液在主盘体21的表面受到离心力的作用,迅速地被甩出,向远离主盘体21边缘方向运动。而由于甩出的药液没有经过任何的引导或者划分,甩出的药液呈块状或者呈滴状,即分布不均匀。因此,设置第一导流槽214的目的在于对药液进行均流并对药液的流动速度进行加速。设置第二导流槽215的目的在于对药液进行再一次的均流及加速,从而使得药液以更快的速度向远离主盘体21边缘方向运动,从而被空气撕裂成更微小的雾滴。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导流肋212与第二导流肋213的周向弧长d为可变量,可根据需求调节,本实施例不对周向弧长d作限定。第一导流槽214的内端2141的长度d1与第二导流槽215的内端2151的长度d2,只要d1大于d2,以实现第一导流槽214将液体加速至第一速度v1,接着第二导流槽215将液体加速至第二速度v2,以使得液体向远离主盘体21边缘方向运动时,被空气撕裂成更微小的雾滴,从而达到更好的雾化效果。
参图15与图17所示,相邻的两个第一导流肋212的轮廓自由延伸边界自内向外延伸至主盘体的边缘形成的导流区域E1可以覆盖一个第二导流肋213,以使得液体在经过第二导流槽215时,起到更好的加速与均流的效果,以避免液体无法实现进一步加速。此时,将第一导流肋212与第二导流肋213的数量比记作K1,将第二导流槽215的内端2151的长度记作d3。第一导流肋212与第二导流肋213呈相互错位设置,从而保证液体能顺利地通过第二导流槽215,从而实现更好的雾化效果。
可以是,参图15与图18所示,相邻的两个第二导流肋213的轮廓自由延伸边界由内向外延伸至主盘体的边缘形成的导流区域E2也可以覆盖两个相邻的第二导流肋213所构成的第二导流槽215。第一导流肋212与第二导流肋213的数量比记作K2。第二导流槽215的内端2151的长度记作d4。此时,K1大于K2,即d4小于d3,液体从更小间隙的第二导流槽215流过,以加速液体,被空气撕裂成再微小的雾滴,从而实现更好的雾化效果。
还可以是,参图15与图19所示,相邻的两个第二导流肋212的轮廓自由延伸边界由内向外延伸至主盘体的边缘所形成的导流区域E3覆盖两个相邻的第二导流肋213所形成的第二导流槽215,且导流区域E3的边界位于两个第二导流肋213之间。第一导流肋212与第二导流肋213的数量比记作K3。第二导流槽215的内端2151的长度记作d5。此时,K2大于K3,即d5小于d4,液体从再小间隙的第二导流肋213流过,以使得液体的流速达到大于前述图15所示情况的流动速度,被空气撕裂呈再微小的雾滴,从而取得比前述效果更好的雾化效果。
参图15、图17至图18所示,第一导流肋212与第二导流肋213,以及第一导流槽214与第二导流槽215,可以如前述三种排布方式,还可以是其他排布方式,只要能实现液体经过第一导流槽214达到第一速度v1,经过第二导流槽215达到第二速度v2,并且v2大于v1,从而液体经过第二导流槽215后,实现均流并以高速地向远离主盘体21边缘方向运动,并被空气撕裂成微小的雾滴,以达到更好的雾化效果即可。
参图13、图14以及图16所示,主盘体21还包括位于第一导流肋212的外侧形成至少一圈自内向外向下倾斜的铺展环面217,主盘体21径向内侧向上凸设一环形穹顶216,第一导流肋212至少覆盖环形穹顶216的最高点2161。环形穹顶216的内侧形成一圈凹陷区域,以形成承液凹环218,用于承接参图12所示出的环形进液口出向下输送的液体。环形进液口环形靠近嵌套设置于主盘体21与驱动筒311之间的连接筒33的外侧,并使得下落的液体输送至承液凹环218,从而防止雾化盘2在转动或者静止时,以防止液体溅射,从而进一步抑制输送至主盘体21上的液体从挡板211与驱动组件31之间所限定出的环形进液口处散逸,以避免药液的浪费。具体的,环形穹顶216沿径向方向所形成的径向长度记作r1,第一导流肋212沿径向方向所形成的径向长度记作r2,铺展环面217沿径向方向所形成的径向长度记作r3,第二导流肋213沿径向方向所形成的径向长度记作r4。第一导流肋212覆盖环形穹顶216的最高点2161,以获得更好的加速效果和更佳的均流效果,实现更好地均流和加速作用。铺展环面217位于第一导流肋212与第二导流肋213之间,从而液体沿流动方向Q1经过第一导流槽214时,加速达到第一速度v1,通过铺展环面217对已达到第一速度v1的液体进行更好的均流,使得液体更加的均匀,以避免在第二导流槽215待执行加速的液体在第一导流肋212与第二导流肋213之间产生积聚,导致液体不均匀,以影响最终的雾化效果。由此,在实现对液体均化效果的同时,降低了液体横向方向扩散流动的阻力,并借助液体或者雾滴所具有的势能加速流入第二导流肋213,以对药液起到了进一步的加速的作用。同时,若存在两个铺展环面,则每个铺展环面相对于水平面所形成的夹角可相同,也可不同。
例如,形成于第一导流肋212与第二导流肋213之间的铺展环面217可对自流经第一导流槽214且已经达到第一速度v1的液体,通过铺展环面217使得液体平均分布,以防止达到第一速度v1的液体聚积,使得液体在铺展环面217上沿周向方向分布更为均匀,以平均地分配至第二导流槽215。达到更好地均流效果,铺展环面217的面积尽可能大,以对第一速度v1的液体进行均流。而第二导流肋213的目的在于对液体进行第二次加速,以加速达到第二速度v2,因此,第二导流肋213沿径向方向所形成的长度r4较小也不影响加速效果。因此,第一导流肋212径向方向所形成的径向长度r2大于或者等于第二导流肋213径向方向所形成的径向长度r4。为使得铺展环面217达到更好的均流效果;优选为,第一导流肋212径向方向所形成的径向长度r2大于第二导流肋213径向方向所形成的径向长度r4,即铺展环面217径向方向所形成的径向长度r3大于第二导流肋213径向方向所形成的径向长度r4,并且大于第一导流肋212进行方向所形成的径向长度r2,通过顺次布置的第一导流肋212、铺展环面217、第二导流肋213的径向长度的合理布置,实现了同时达到均流和加速的良好效果。
参图13所示,第一导流肋212自环形穹顶216的最高点2161向外侧偏移布置,从而使得由环形穹顶216内侧所构筑的承液凹环218容积更大,从而进一步避免了防止液体溅射。具体的,承液凹环218底面形成向上倾斜排布的圆锥环面,且其圆锥环面的曲率恒定。铺展环面217亦形成圆锥环面,且其圆锥环面的曲率恒定。承液凹环218底面形成向上倾斜排布的圆锥环面向外延伸的径向切线U与铺展环面217向内延伸的径向切线相交,且相交于环形穹顶216上方,例如,可为环形穹顶216的最高点2161的上方。沿圆心点O径向向外剖切主盘体21所形成的承液凹环218底面形成向上倾斜排布的圆锥环面切线延伸方向U与沿圆心点O径向向外剖切主盘体21所形成的铺展环面217切线延伸方向W相交。环形穹顶216的最高点2161所在水平面V位于切线延伸方向U与切线延伸方向W形成交叉点的垂直投影所在位置附近,交叉点的垂直投影所在位置优选为环形穹顶216的最高点2161。
参图12与图16所示,雾化盘2还包括活动扣合于主盘体21上方的挡板211,挡板211形成贴合第一导流肋212与第二导流肋213设置。液体在雾化盘2内转动时,以防止液体四处溅射,将液体控制于雾化盘2内,并更好地引导液体沿第一导流肋212与铺展环面217以及第二导流肋213,以避免液体的浪费以及更好地控制液体流动均匀。如图16所示,挡板211面向主盘体21的一面形成凸肋2211,环形穹顶216的最高点2161形成于凸肋2211扣合安装的安装肋21611,凸肋2211与安装肋21611形成扣合设置以将挡板211与第一导流肋212与第二导流肋213形成贴合设置,只要能实现挡板211有效防止主盘体21中的液体飞溅出主盘体21即可。如果产生大流量的液体,将大量的液体被挡板211收拢并引导液体落入主盘体21上表面。最终,实现了更好地引导、收拢下落的液体流入雾化盘2内并通过雾化盘2作高速旋转运动以转化为平均粒径小于30微米的细小雾滴,并避免了液体浪费。优选的,参图21与图22所示出的主盘体21,第一导流肋212a与第二导流肋213a与前述的呈弧形渐开线状相比,图21所示出的导流肋(即第一导流肋212a与第二导流肋213a)自圆心点O呈射线状环形均匀布置,更加简化了导流肋的制造工艺,降低了主盘体21的制造成本。
参图21所示,两个相邻的第一导流肋212a之间限定出由内向外呈放射状的第一导流槽214a,两个相邻的第二导流肋213a之间限定出由内向外呈放射状的第二导流槽215a。第一导流槽214a的轮廓自由延伸边界所形成的导流区域(未标记)覆盖两个第二导流槽215a。当然也可以是参图22所示出的,第一导流槽214a的轮廓自由延伸边界所形成的导流区域(未标记)覆盖一个第二导流槽215a,且第一导流肋212a与第二导流肋213a沿自圆心点O的径向方向呈错位布置。当然还可以是其他排布方式,只要能实现液体流过第一导流槽214(或者214a或者214b)时,加速达到第一速度v1,经过铺展环面217对已达到第一速度v1的液体进行均流,然后液体流过第二导流槽215(或者215a或者215b)达到第二速度v2,且第二速度v2大于第一速度v1,从而实现液体加速和均流的作用即可,即第二导流肋213(或者213a或者213b)的数量大于第一导流肋212(或者212a或者212b)的数量。
参图20所示,主盘体21与辅助盘体22呈同轴设置,而且,主盘体21位于辅助盘体22的上方,驱动组件31贯穿主盘体21与辅助盘体22。辅助盘体22的边缘225沿其周向间隔设置部分覆盖主盘体21边缘的多个柱体221。柱体221可以如前述的设置方式,还可以是辅助盘体22的边缘225沿竖直向上方向或者呈一定角度向上延伸出部分覆盖主盘体21的边缘多个柱体221。柱体221沿水平方向形成的横截面包括但不限于圆形、椭圆形、正方形或者梯形等。
需要说明的是,主盘体21与辅助盘体22的安装方式可以如前述主盘体21位于辅助盘体22的上方,也可以是辅助盘体22位于主盘体21的上方,只要呈同轴设置,若辅助盘体22位于主盘体21的上方,则辅助盘体22的边缘225沿竖直向下方向或者呈一定角度向下延伸出部分覆盖盘体21的边缘的多个柱体221,以将第二导流槽215流出的液体进行再一次撕裂,形成更微小的雾滴,以增强雾化效果。柱体221周向围合设置于主盘体的边缘外侧,并与主盘体边缘之间形成一定间距,间距可为1~9mm,例如,3mm、5mm等。本实施例不对该间距以及柱体221的大小作限定,只要能实现主盘体21边缘甩出的雾滴全部或者部分撞击到柱体221上,以改变雾化效果,可以根据需求调节柱体221的周向间距与大小,此处不作限制。柱体211周向方向的间距至少是第二导流肋213之间的周向间距的3倍,且可为整数倍或者非整数倍。由于液体需要穿透柱体之间的间隙向外扩散,柱体周向间距过小会导致已经被撕裂成小粒径颗粒的雾滴粘附并聚积在柱体表面,形成大颗粒液滴,影响雾化效果,通过将柱体周向方向的间距设置为第二导流肋213之间的周向间距的3倍以上,不仅可提高雾滴的穿透性,还可避免液体迸溅,消除因大颗粒液滴汇聚对雾化盘的离心雾化造成掣肘。
参图20所示,辅助盘体22的上表面凸设两圈阻水环肋(即第一阻水环肋223与第二阻水环肋224),从而防止液体在主盘体21内高速转动,产生漏下的液体积聚在辅助盘体22中心,导致驱动组件31进水。阻水环肋由外径向向内方向逐渐升高并形成高度差△H,以更好地阻挡液体从辅助盘体22的上表面进入驱动组件31,从而更好地保护驱动组件31。阻水环肋的圈数可以如前述两圈,可以是一圈、三圈、甚至更多,只要能实现通过阻水环肋阻挡液体进入驱动组件31,从而保护驱动组件31即可。
参图20所示,辅助盘体22的阻水环肋224与柱体221之间还设置有排液孔222,排液孔222以将漏下的液体从排液孔222沿流动方向T远离辅助盘体22。排液孔222可以是如图20所示出的三个,也可以是更多个;排液孔222的位置可以位于阻水环肋224与柱体221之间,也可以是阻水环肋224与阻水环肋223之间,只要能实现将主盘体21漏下的液体向远离辅助盘体22的方向排出即可。
雾化盘2包括嵌套设置于主盘体21与驱动筒311之间的连接筒33,连接筒33沿竖直方向延伸入排液环12的内侧。密封件5的底端向下凸设固定部54,连接筒33的上端(未示出)与固定部54的下端541相接触并抵持,从而使得结构紧凑,更好的固定密封件5以防止密封件5发生掉落,从而影响密封内置动力机构的壳体3的效果。固定部54与连接筒33呈圆筒状,以通过连接筒33竖直方向向上延伸入排液环以抵持密封件5的固定部54,并与固定部54紧密对向贴合,由此进一步避免了液体沿着连接筒33和固定部54之间的环形缝隙(未示出)流入驱动筒311,沿着驱动筒311进入壳体内部。优选的,前述连接筒33抵持密封件5还可被理解为将位于连接筒33上端的环形筒壁沿径向向外的方向包裹固定部54,以进一步提高了该密封件5的密封效果。
参图5与图6所示,引流座102自上而下渐缩,连接筒33沿竖直方向向下延伸入排液环12的内侧,引流座102的下端1023延伸过连接筒33,以更好地引导液体在进液盘1内沿流动方向C流动至位于进液盘1下端的雾化盘2中,从而防止液体从引流座102的内部溅入内置动力机构的壳体3,以更好地保护了内置的动力机构,最终延长了使用寿命。密封件5、连接筒33以及引流座102围合形成漏斗状的空腔D,由此不仅尽量地减少了空间,使得结构更加紧凑,而且引流座102内侧形成的环形斜面1022可以实现托持密封件5以防止密封件5发生脱落,从而提高了离心雾化装置1000内部的整体结构。环形斜面1022与密封件5的倾斜间隙配合,可起到较好的密封作用,避免液体进入壳体3内部。
参图6所示,连接筒33形成台阶状,连接筒33包括第一台阶环331与第二台阶环332,第一台阶环331的外直径小于第二台阶环332外直径。第一台阶环331的上端(未示出)与固定部54的下端541相接触并抵持,防止密封件5因随驱动轴312(或驱动筒311)转动等原因而发生脱落,从而提高了密封件5在离心雾化装置1000被安装后的稳定性,同时起到密封防水作用。第二台阶环332的台阶面3321与引流座102的内表面1024相贴合以形成密封设置,以防止液体从引流座102与第二台阶面3321形成的间隙E沿竖直方向向上流入壳体3内,以保护壳体3内部所容置的驱动电机及电路等零件。第二台阶环332的台阶面3321与引流座102的内表面1024相贴合,从而实现环形排液口121延伸入雾化盘2,进而更好地将进液盘1中的液体引导至雾化盘2内。最终,不仅避免了液体的浪费,而且可以隔绝液体与空腔D,从而隔绝了液体与密封件5的接触,保证密封,避免液体沿着驱动轴312或驱动筒311的缝隙回流至内置动力机构的壳体3内,以保护内置的动力机构。
需要说明的是,引流座102的内表面1024与第二台阶环332的台阶面3321可以贴合也可以不贴合,还可以贴合第一台阶环331的第一台阶面3311贴合,甚至还可以是与第一台阶环331以及第二台阶环332形成台阶状的台阶段(未示出)相贴合,只要能实现密封连接筒33与引流座102之间的间隙E,以防止液体从该间隙E沿竖直方向向上流入壳体3内即可。
参图3与图6所示,引流座102的下端1023延伸过连接筒33的第二台阶环332,并与第二台阶环332形成间隙E。离心雾化装置1000还包括:阻水环4。阻水环4位于引流座102的内侧,并且至少部分遮蔽驱动筒311与引流座102之间,以防止液体沿驱动筒311流入空腔D、内置动力机构的壳体3的内部,从而保护了壳体3内置的动力机构。阻水环4自对称中心形成安装孔41,阻水环4贯穿驱动筒311(或连接筒33)并贴合驱动筒311(或连接筒33)以防止液体在间隙E沿竖直方向向上流入壳体3内。需要说明的是,该阻水环4既可以是一个独立组件,也可视为连接筒33或者引流座102的一部分。此外,阻水环4还可被视为部分或者整体填充漏斗状的空腔D的底部环形区域,并通过阻水环4与引流座102的内表面1024以及第一台阶环331的外环面(参图5,且未标记)之间形成内外两圈密封面,从而进一步阻止液体向上流入或者蔓延至空腔D,并由此减少了具有腐蚀性的农药(即液体的一种下位概念)对密封件5所造成的腐蚀,延长了密封件5的使用寿命。
需要说明的是,阻水环4位于引流座102的内侧,可以贴合连接筒33也可以不贴合连接筒33,同样,阻水环4沿竖直方向安装的位置也不唯一,可以套设并贴合于驱动筒311(或连接筒33)上,也可以仅套设不贴合驱动筒311(或连接筒33),优选为位于引流座102的内侧且贴合连接筒33的第一台阶环331,只要能实现防止液体从间隙E流入空腔D、进而流入壳体3内即可,最终达到了保护壳体所内置的动力机构目的。
参图4所示,壳体底部32与驱动筒311沿径向方向分离形成环状间隙Y,密封件5向上环设延伸入环状间隙Y的第二环肋53。驱动筒311带动密封件5绕轴线A转动,第二环肋53嵌入壳体底部32并与驱动筒311贴合,从而提高密封件5转动过程中的稳定性。同时,通过一圈第二环肋53,进一步阻止了水汽及液体沿径向向内蔓延至驱动筒311及轴承56。
作为主盘体21的又一种具体实现方式,还可将两圈呈渐扩状导流槽的导流肋或前述的两圈呈放射状导流槽的导流肋相比,不对导流肋的圈数作限定,可以是两圈或者更多圈,只要实现液体连续流经第一导流槽和第二导流槽(或者第三导流槽,或者更多),达到更快的速度向远离主盘体21边缘方向运动,从而被空气切割成更微小的雾滴,以达到更好地雾化效果即可。
参图2所示,离心雾化装置1000还包括位于壳体3内依次布置电路仓36与动力仓37,以及位于壳体底部32的雾化盘2。其中,电路仓36靠近作业本体(未标记)设置,动力仓37远离作业本体(未标记)设置,以便合理布线。动力仓37内置动力机构30,动力机构30包括上下同轴设置的第一驱动电机34与第二驱动电机35。在动力仓远离作业本体的一端设置雾化盘2,雾化盘2包括同轴设置的主盘体21与辅助盘体22。动力机构30自壳体底部32延伸出驱动组件31并贯穿雾化盘2(即贯穿主盘体21与辅助盘体22)以驱动雾化盘2转动。此外,雾化盘2还可仅由主盘体21或者辅助盘体22单独构成,此时动力仓37可配置一个驱动电机(未示出)。
参图2与图10所示,电路仓36与动力仓37之间设置隔板38,用以隔离电路仓36与动力仓37并固定控制电路板3611。隔板38的上表面381贴合电路仓36,隔板28的下表面382贴合动力仓37。电路仓36内置电路模块361以控制动力机构30。电路模块361包括:控制电路板3611,以及电调电路板3612。具体的,参图10所示,控制电路板3611在电路仓36内呈横向安装,电调电路板3612在电路仓36内呈纵向围合控制电路板3611安装。如图2所示,控制电路板3611开设安装孔(未标记),通过锁紧件(未标记)贯穿安装孔(未标记)并嵌入隔板38,从而将控制电路板3611安装于隔板38的上表面381。当然还可以通过黏贴件(例如:导热硅胶等具有粘合并具有导热功能的粘附材料)横向贴合安装于隔板38的上表面381,只要能实现将控制电路板3611稳定安装于隔板38的上表面381即可。
参图10所示,壳体3的内侧壁391形成贴合安装电调电路板3612的贴合区域3911,电调电路板3612的形状与壳体3的内侧壁391的贴合区域3911的形状吻合,通过黏贴件(例如:导热硅胶等具有粘合并具有导热功能的粘附材料)将电调电路板3612贴合壳体3的内侧壁391,不仅可以增大电调电路板3612的面积,而且还可以减小壳体3的截面积(垂直于轴线A的水平面剖切壳体所形成的横截面),使得结构更加紧凑。电调电路板3612的形状可以是平板状,也可以是通过柔性材料制造形成弧状,只要能将电调电路板3612贴合安装于壳体3的内侧壁391即可。
进一步的,参图2与图10所示,壳体侧壁39开设至少一个与电调电路板3612安装的安装孔(未标记),电调电路板3612开设与安装孔(未标记)对应的连接孔(未标记),通过连接件(例如螺栓与螺母)连续贯穿安装孔(未标记)与连接孔(未标记),从而将电调电路板3612安装于壳体3的内侧壁391,从而减小整体的截面积,使得结构更加紧凑。需要说明的是,电调电路板3612位于电路仓36内呈纵向安装,可以如前述安装方法贴合壳体3的内侧壁391,也可以不贴合壳体3的内侧壁391,只要能实现将电调电路板3612纵向安装于电路仓36内,并围合控制电路板,以增大电调电路板3612的可安装面积,并且可以减小壳体3的截面积,使得结构更加紧凑既可。
参图2所示,安装板38开设供导线贯穿的孔道384,第一驱动电机34的导线及第二驱动电机35的导线贯穿孔道384与控制电路板3611电性连接,从而使得动力机构30(即第一驱动电机34与第二驱动电机35)与控制电路板3611集成,以便于电路的安装与拆卸。而且,控制电路板3611与电调电路板3612集成,从而实现动力机构30集成控制电路板3611与电调电路板3612,使得离心雾化装置1000整体结构更加紧凑,以便于安装与拆卸,提高用户体验,便于整体拆装。
需要说明的是,若只有一个控制电路板3611,则第一驱动电机34的导线及第二驱动电机35的导线与同一控制电路板3611电性连接,以降低制造并使得壳体3内部整体结构更加紧凑。当然,也可以是两个控制电路板3611或者更多个,只要能实现分别控制动力机构30的两个电机转动即可。若存在两个控制电路板3611,第一驱动电机34的导线与第二驱动电机35的导线分别连接两个控制电路板3611,以分别独立驱动第一驱动电机34与第二驱动电机作业,两个控制电路板3611与同一个集成的电调电路板3612连接,不仅便于安装与拆卸,而且使得壳体3的结构更加紧凑。具体的,参图2所示,两个控制电路板3611横向安装于电路仓36内靠近隔板38的一端。其中,两个控制电路板分别开设孔道(未示出),以供第一驱动电机34的导线与第二驱动电机35的导线分别与两个控制电路板3611电性连接,从而分别独立控制第一驱动电机34与第二驱动电机35。
参图2与图10所示,电路仓36内还包括纵向安装于控制电路板3611的上表面36111并与控制电路板3611电性连接至少一个电容3613。电容3613为电路模块361提供能量,电容3613还可以起到滤波作用,此处不作限制。优选的,电容3613上表面36131水平线与电调电路板3612的上表面36121水平线齐平,或者电容3613上表面36131水平线低于电调电路板3612的上表面36121水平线,以使得电容3613贴合于控制电路板3611的同时,能够被很好的收容于电路仓36内,从而达到结构更加紧凑的目的。
参图2与图10所示,至少于壳体3安装电调电路板3612的内侧壁391对应的外侧壁392设置散热结构40。散热结构40包括均匀设置的纵向延伸的凸肋42,以散发电路模块361产生的热量,从而保护并延长了电路模块361的使用寿命。凸肋42不仅使得壳体3的结构更加美观,还加强了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将电路模块361设置于远离雾化盘2的一端,有利于提高电路模块361的防水性能。另,位于壳体3的外侧壁392的纵向延伸的凸肋42,可以实现更好地引流的作用,以防止农药(即液体的一种下位概念)在壳体3的顶部41(或者侧壁39)残留导致壳体3顶部41(或者侧壁39)造成损坏。
散热结构40也可以设置于壳体3的整个外侧壁392或者部分外侧壁392,以更好地散发壳体3内部产生的热量,减少制造成本;优选的,散热结构40设置于安装电调电路板3612的内侧壁391对应的外侧壁392。散热结构40可以设置如前述纵向延伸的凸肋42,也可以设置其他形状,只要能实现散发壳体3内部产生的热量,从而保护壳体3内部的电路模块361(或者动力机构30),以延长壳体3内部的电路模块361(或者动力机构30)即可。更优选的,电调电路板3612贴合壳体3的内侧壁391安装,以实现更好的散热效果。此外,还可将壳体顶部41与壳体3的侧壁39呈现可拆卸设置的形式。壳体顶部41与壳体3的侧壁39的连接方式可以是活动扣合连接,也可以是通过螺纹进行活动旋接,只要能实现壳体顶部41与壳体侧壁39之间活动连接,以方便拆卸即可;甚至电路仓36与动力仓37以及隔板38也呈活动连接,以方便拆卸。
参图1与图4所示,离心雾化装置1000还包括:旋接于驱动轴312末端并形成内螺纹的通孔60(或者盲孔)的旋紧件6,驱动轴312延伸出壳体的末端形成与旋紧件6的内螺纹螺接的外螺纹3120,以活动拆卸辅助盘体,还可以是通过螺母等其他可活动连接方式,只要能实现活动拆卸离心雾化装置1000均可。
基于前述披露的离心雾化装置,本实施例还揭示了一种作业设备。该作业设备包括:作业本体(未示出),与作业本体连接的离心雾化装置1000。作业本体可以为空中作业设备或者地面作业设备或者水面作业设备。前述空中作业设备可以为无人机,离心雾化装置安装于无人机的下方(或者侧部)。前述地面作业可以为陆地上行驶于路边(或者植保)的车辆,离心雾化装置装配于车辆的侧部、前部或位部。前述水面作业设备可以为在水面航行的全自动水面机器人,离心雾化装置装配于全自动水面机器人的侧部。
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Claims (14)

1.一种离心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盘体,与所述主盘体同轴设置的辅助盘体,以及驱动所述主盘体与所述辅助盘体转动的驱动组件;
所述主盘体由内向外被构造出至少两圈间隔均匀设置并分别限定出由内向外呈渐扩状导流槽的导流肋,位于内侧的导流肋的轮廓自由延伸边界所形成的导流区域覆盖至少一个位于外侧的导流肋;
主盘体向上凸设一环形穹顶,以将主盘体通过所述穹顶划分出一个承液凹环及至少一个铺展环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心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盘体沿其周向间隔设置多个柱体,所述柱体部分覆盖位于外侧的导流肋所形成的导流槽,并且所述柱体周向间距至少是最外侧的导流肋之间的周向间距的3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心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最内侧的一圈导流肋至少覆盖环形穹顶最高点,以由最内侧的一圈导流肋构筑围合驱动组件的承液凹环,最内侧的一圈导流肋的外侧形成至少一圈自内向外向下倾斜的铺展环面。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离心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相邻的位于内侧的导流肋的轮廓自由延伸边界所形成的导流区域覆盖至少两个相邻的位于外侧的导流肋所连续限定出的导流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离心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相邻的位于内侧的导流肋的轮廓自由延伸边界所形成的导流区域覆盖至少两个相邻的位于外侧的导流肋所连续限定出的导流槽,且所述导流区域的边界位于两个相邻的位于外侧的导流肋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离心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位于内侧的导流肋与所述位于外侧的导流肋之间形成铺展环面,所述铺展环面径向方向所形成的径向长度大于位于外侧的导流肋径向方向所形成的径向长度,并且大于位于内侧的导流肋径向方向所形成的径向长度,位于内侧的导流肋径向方向所形成的径向长度大于位于外侧的导流肋径向方向所形成的径向长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离心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位于内侧的导流肋之间的周向间距大于位于外侧的导流肋之间的周向间距,其中,最外侧的导流肋之间的周向间距最小为0.7mm。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离心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内置动力机构的壳体,同轴依次设置于壳体底部的进液盘、主盘体与辅助盘体,所述动力机构设置向下延伸出壳体并依次贯穿进液盘、主盘体与辅助盘体的驱动组件,以及套设于驱动组件外侧并被所述驱动组件驱动的密封件;
所述进液盘包括引流罩与引流座,所述引流罩与引流座共同围合形成径向间隙逐渐减小的进液通道以供液体流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离心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座的径向内侧形成横向阻挡密封件的环形斜面,所述环形斜面以所述驱动组件为中心沿竖直方向自上而下收缩,所述密封件形成与所述环形斜面吻合且分离的托持环面,其中,所述环形斜面与所述托持环面具有预设长度的间隙。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离心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置上下同轴设置的两个电机,所述驱动组件由同轴嵌套并被两个电机独立驱动的驱动筒与驱动轴组成,所述驱动筒驱动主盘体转动,所述驱动轴驱动辅助盘体转动,所述密封件套设于驱动筒外侧并被所述驱动筒所驱动,所述主盘体与辅助盘体呈同向转动或者对向转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离心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心雾化装置还包括一阻水环,所述阻水环至少部分遮蔽所述驱动筒与引流座之间所形成的环形间隙。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离心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壳体底部面向进液盘的端盖与密封件之间形成由第一环肋与环槽相互匹配以阻止液体径向向内流动的密封区域,所述第一环肋与环槽之间形成间隙,所述端盖环设至少一所述环槽,所述密封件环设至少部分延伸入所述环槽的第一环肋。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离心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依次布置电路仓与动力仓,所述动力仓设置向下延伸出壳体并依次贯穿进液盘、主盘体及辅助盘体的驱动组件,所述动力仓内置动力机构以驱动主盘体及辅助盘体转动,所述电路仓内置控制所述动力机构的电路模块,所述电路模块包括至少一个控制电路板,以及至少一个纵向围合所述控制电路板的电调电路板,所述控制电路板呈横向安装。
14.一种作业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作业本体,与所述作业本体连接的至少一个如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离心雾化装置;其中,所述作业本体包括航空作业设备、地面作业设备或者水面作业设备。
CN202111461102.XA 2021-12-02 2021-12-02 一种离心雾化装置及作业设备 Active CN11413055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61102.XA CN114130556B (zh) 2021-12-02 2021-12-02 一种离心雾化装置及作业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61102.XA CN114130556B (zh) 2021-12-02 2021-12-02 一种离心雾化装置及作业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30556A true CN114130556A (zh) 2022-03-04
CN114130556B CN114130556B (zh) 2022-12-13

Family

ID=803871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461102.XA Active CN114130556B (zh) 2021-12-02 2021-12-02 一种离心雾化装置及作业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130556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H252525A (de) * 1946-04-25 1948-01-15 Andermatt Carl Verfahren zum Versprühen von Flüssigkeiten und Vorrichtung zur Ausführung des Verfahrens.
CN107649300A (zh) * 2017-11-15 2018-02-02 成都天麒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离心雾化喷头
CN107711794A (zh) * 2017-11-15 2018-02-23 成都天麒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雾化喷盘
CN109641660A (zh) * 2017-12-18 2019-04-16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离心甩盘、喷洒装置及无人飞行器
CN109701771A (zh) * 2018-12-29 2019-05-03 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 多级稳流离心喷嘴与组件
CN211677199U (zh) * 2019-11-29 2020-10-16 杭州欧西瑞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能使液体产生离心力的dtro导流盘
US20210229118A1 (en) * 2018-05-16 2021-07-29 Suzhou Eavision Robotic Technologies co., Ltd A centrifugal atomization structure and a spraying device with the same, a centrifugal atomization device, a drive device and a dual-drive spraying device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H252525A (de) * 1946-04-25 1948-01-15 Andermatt Carl Verfahren zum Versprühen von Flüssigkeiten und Vorrichtung zur Ausführung des Verfahrens.
CN107649300A (zh) * 2017-11-15 2018-02-02 成都天麒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离心雾化喷头
CN107711794A (zh) * 2017-11-15 2018-02-23 成都天麒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雾化喷盘
CN109641660A (zh) * 2017-12-18 2019-04-16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离心甩盘、喷洒装置及无人飞行器
US20210229118A1 (en) * 2018-05-16 2021-07-29 Suzhou Eavision Robotic Technologies co., Ltd A centrifugal atomization structure and a spraying device with the same, a centrifugal atomization device, a drive device and a dual-drive spraying device
CN109701771A (zh) * 2018-12-29 2019-05-03 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 多级稳流离心喷嘴与组件
CN211677199U (zh) * 2019-11-29 2020-10-16 杭州欧西瑞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能使液体产生离心力的dtro导流盘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30556B (zh) 2022-12-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196962B1 (en) Centrifugal separator with vortex disruption vanes
CN105750107B (zh) 喷洒装置和具有其的无人机
KR101939088B1 (ko) 가습청정장치
JP6957809B2 (ja) 散布装置、及び無人航空機
CA2089453C (en) Humidifier with water sealed impeller unit
CN107649300B (zh) 一种离心雾化喷头
CN217341886U (zh) 一种雾化盘及离心雾化装置
CN204685377U (zh) 喷头结构及使用该喷头结构的无人飞行器
CN114130556B (zh) 一种离心雾化装置及作业设备
CN209997817U (zh) 雾化盘、喷洒装置及无人机
KR101951325B1 (ko) 가습청정장치
CN110841822A (zh) 雾化器和具有其的载具
US5427501A (en) Fuel pump impeller with pump down extension
CN109322747B (zh) 一种燃气轮机滑油系统静态空气分离器
AU2020406176B2 (en) Atomizer and carrier comprising same
CN214347276U (zh) 喷洒装置和可移动设备
CN217069280U (zh) 一种喷洒装置
CN112619915A (zh) 喷洒装置和可移动设备
CN211932226U (zh) 喷洒装置及无人机
CN103263984B (zh) 一种灌溉装置
CN114259799A (zh) 一种用于燃料电池的汽水分离器
KR101942524B1 (ko) 가습청정장치
CN218165062U (zh) 一种使用安全的食品加工机
CN220370219U (zh) 可防漏液的一体式雾化装置及香薰机
KR20210096066A (ko) 방사형 환풍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